Please wait a minute...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封面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版权转让协议
论文模板
投稿须知
常见问题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3-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生物技术
利用TALENs技术建立基因定点修饰的猪Oct-4-EGFP细胞系
刘畅, 冯冲, 宋志强, 李西睿, 王宁, 储明星, 潘登科
. 2013, 40(11): 1-6.
摘要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用于干细胞示踪的报告体系,将EGFP cDNA及两侧带有LoxP位点的
neo
抗性基因插入五指山小型猪内源性
Oct
-4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处,以
Oct
-4基因完整的5'调控区启动EGFP的表达,为猪干细胞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工具。试验定制了针对猪Oct-4终止密码子的TALENs,与打靶载体共转染猪耳成纤维细胞,药物筛选得到抗性克隆点514个,经过PCR鉴定,共获得杂合阳性克隆点36个,打靶效率分别为5.6%和13.0%。本研究成功获得了Oct-4-EGFP转基因细胞系,并证明了TALENs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同源重组效率。
基于UniGene寻找山羊新的miRNA及其试验验证
苏蕊, 吕晓曼, 赵德超, 韩志玲, 付绍印, 孟丽云, 张文广, 李金泉
. 2013, 40(11): 7-11.
摘要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miRNA进化的保守性,以已知动物的miRNA为搜索序列与山羊的UniGene进行BLAST比对,预测山羊新的miRNA,并通过RT-PCR和克隆测序进行验证。对新发现的山羊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其在12个月皮肤及肌肉中的表达量;用基于UniGene的方法获得了5条山羊miRNA候选分子,通过RT-PCR和克隆测序验证,发现这5条miRNA分子在山羊的皮肤和肌肉中均有表达,其中由chi-miR-374b、chi-miR-421和chi-miR-421*构成了山羊miRNA基因簇,chi-miR-2284n是牛和山羊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chi-miR-1839、chi-miR-374b和chi-miR-2284n在2月份皮肤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chi-miR-421和chi-miR-421*在10月份皮肤中的表达量最高;发现了5条山羊新的miRNA(chi-miR-2284n、chi-miR-421*、chi-miR-421、chi-miR-1839和chi-miR-374b,登录号:JQ002550-JQ002554),补充了山羊miRNA数据库的不足。
猪卵泡抑素基因成熟肽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刘玉鹏, 陈瑞爱, 李超, 施振旦
. 2013, 40(11): 12-15.
摘要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猪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基因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M36512.1)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经PCR扩增获得了
FS
基因成熟肽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转化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PCR、双酶切及测序验证。然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A的
Bam
HⅠ和
Hin
dⅢ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R-FS并转化
E.coli
BL21(DE3) 感受态细胞,再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验证。转化重组质粒pR-FS的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的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分子质量与预期相符,为26.1 ku左右,经0.2 mmol/L IPTG诱导3 h之后表达量达到最高,约占总菌体蛋白的30%。表达产物可经Ni-NTA凝胶纯化。以上结果表明正确完成了猪
FS
基因成熟肽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绵羊羊水干细胞外源基因高效转染及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王凤武, 郝斐, 魏著英, 刘东军, 荣威恒
. 2013, 40(11): 16-20.
摘要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绵羊羊水来源多潜能干细胞(amniotic fluid-derived stem cells,AFSC)外源基因高效转染及快速筛选方法,同时保持其多潜能特性。采用脂质体法,以pCMV-DsRed为报告质粒,转染绵羊AFSC,36 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外源基因的瞬时转染效率为69.17%。以浓度为6 mg/mL的G418筛选5 h获得纯化转基因绵羊AFSC单克隆。转基因绵羊AFSC RT-PCR检测表达Oct-4、SSEA-1,体外悬浮培养可形成类胚体。结果表明,转基因标记绵羊AFSC保持了发育全能性的潜能,构建的转基因绵羊AFSC可以示踪性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化路径和最终宿主。
布鲁菌
bp
26基因的表达与bp26-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常艳, 王佳莹, 吴云燕, 郑仲华, 李东升, 陈金顶
. 2013, 40(11): 21-25.
摘要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制布鲁菌bp26-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将布鲁菌
bp
26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以纯化后的重组蛋白bp26包被酶标板,优化ELISA反应条件,组装试剂盒。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1 ku,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优化试验确定重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3.6
μ
g/mL,血清样本的阳性临界值为0.370;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与牛结核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多种病原体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血清稀释至1:12800时,仍检测为阳性;该试剂盒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用该试剂盒检测241份临床牛血清样本,并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比较,两者符合率为97.1%。原核表达的布鲁菌bp26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研制的布鲁菌bp26-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可为布鲁菌基因缺失标记疫苗的应用提供配套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猪圆环病毒2型辽宁株全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
隋昀原, 荣柳, 陈美君, 朱耀才, 沈国顺
. 2013, 40(11): 26-29.
摘要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从辽宁地区某猪场疑似患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群中采集病料,采用PCR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检测,在此基础上对阳性病料进行PCV2全基因组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CV2辽宁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1768 bp,与国内外PCV2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5.9%~99.5%,其中与丹麦分离株(EF565365)、澳大利亚分离株(AY424405)和江苏分离株(FJ158606)同源性最高,均为99.5%;与广东分离株(JX912915)同源性最低,为95.9%。
猪圆环病毒2型
ORF
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郭颖初, 王开功, 周碧君, 程振涛, 文明, 温贵兰, 汪德生
. 2013, 40(11): 30-33.
摘要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给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参考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
ORF
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进行
ORF
1基因的PCR扩增,扩增出PCV2贵州株
ORF
1基因片段。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鉴定正确后,再亚克隆至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经双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
ORF
1基因在pET-30a(+)载体中位置正确,pET30a-PCV2-ORF1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转化至Rosetta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PCV2-ORF1在pET-30a(+)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其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2 ku。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包涵体洗涤溶解后,采用Ni
2+
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能和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反应。
伪狂犬病病毒Ra株体外感染ST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郭剑英, 张晓战, 黄红亮, 许冬蕾, 刘碧涛, 任常宝, 邵定勇, 唐兆新
. 2013, 40(11): 34-37.
摘要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Ra株体外感染ST细胞为生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对PRV的增殖规律和致细胞病变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PRV能诱导ST细胞发生明显病变,细胞的病变程度与PRV感染时间密切相关。PRV Ra株感染ST细胞,病毒吸附于ST细胞表面,以膜融合内陷的方式进入细胞和细胞核内,在细胞核内复制,出现包涵体结构,以出芽方式离开细胞核,在高尔基体等细胞内膜结构处完成病毒粒子的囊膜化过程。感染前期,病毒通过膜融合方式被释放到细胞外,完成细胞间病毒的传播;感染后期,细胞溶解,大量释放病毒粒子。感染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线粒体肿胀、数目减少,嵴面积减少,核内出现包涵体,细胞融合,细胞内空泡化严重,溶细胞现象。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的表达与纯化
胡旭, 梁宏儒, 姜东君, 赵达, 高佳滨, 陈为宏, 尹辉, 乔波, 朱战波
. 2013, 40(11): 38-41.
摘要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OmpH)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以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48)强毒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
OmpH
基因,连接T载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OmpH-pET28a,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入表达宿主
E.coli
BL21菌株内,抽提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对转化菌株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之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
OmpH
基因的编码区为978 bp,编码326 个氨基酸残基,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7 ku。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OmpH可与鼠抗多杀性巴氏杆菌全菌体多抗血清反应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H
基因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作用奠定了基础。
布莱凯特黑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赵仕全, 董雅娟, 柏学进, 牛召珊, 杨莉, 张新浩
. 2013, 40(11): 42-45.
摘要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CR-SSCP方法测定96头布莱凯特黑牛
H
-
FABP
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多态性,并对含有多态序列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物1、3的扩增序列不存在多态性,引物2、4的扩增序列存在多态性;引物2在内含子第323位点处存在G→A突变,在群体中产生了AA、AB、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48、0.146、0.406,多态信息含量(
PIC
)为0.375,属于中度多态(0.25<
PIC
<0.5),经
χ
2
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引物4在内含子2第872位点处存在C→G的突变,产生了HH、Hh、hh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4、0.417、0.479,多态信息含量(
PIC
)为0.337,为中度多态(0.25<
PIC
<0.5),经
χ
2
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鸡胚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谱研究
唐梦君, 高玉时, 张小燕, 陆俊贤, 蒲俊华, 顾荣
. 2013, 40(11): 46-50.
摘要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鸡胚肠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嗜热菌蛋白酶分离培养18日龄鸡胚的肠上皮细胞,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TLR表达谱,并对不同品种鸡胚肠上皮细胞TLR表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得到的鸡胚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采用低速离心和差速贴壁进行纯化,得到90%以上纯度的鸡胚肠上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鉴定为阳性;10种TLR在鸡胚肠上皮细胞上均有mRNA表达,但其丰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鸡胚肠上皮细胞TLR表达谱均无显著差异。
猪细小病毒BQ-C毒株
VP
2基因的鉴定及表达
刘朝霞, 刘永刚, 毕可东, 周顺, 崔尚金
. 2013, 40(11): 50-53.
摘要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从临床发病猪采集病料,以PK15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血液凝集试验(HA)和电镜鉴定为1株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命名为BQ-C。对分离的毒株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该毒株与GenBank登录的PPV BQ株同源性为100%。为获得该毒株结构蛋白
VP
2基因的表达产物,将
VP
2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得到表达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71.5 ku,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获得的重组蛋白能与PP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了1株PPV BQ-C株,且表达的VP2重组蛋白可用于PPV血清学诊断和疫苗的研发。
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检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中DNA残余量的研究
王超, 刘庚, 张林波
. 2013, 40(11): 54-58.
摘要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原液中宿主菌DNA残余量的检测方法。以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工程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试验条件,借助超声波手段,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 并以此探针进行狭缝杂交及显色反应。结果显示,在24 批次重组人IL-1ra原液中,每人份使用剂量的宿主DNA残余量均小于10 ng。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重复性较好、操作步骤安全且较为方便,可用于重组人IL-1ra原液及半成品的DNA残余检测。
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重组NDV-HN口服疫苗的构建与鉴定
田芳华, 程相朝, 张春杰, 李银聚, 李静, 刘一尘
. 2013, 40(11): 59-63.
摘要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构建表达鸡新城疫病毒(NDV)
HN
基因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ΔcrpΔasd(pYA3493-HN)。以pMD18-T-HN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NDV
HN
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YA3493中,将重组表达质粒pYA3493-HN转入
χ
6097,再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ΔcrpΔasd,通过双酶切和PCR对质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携带NDV
HN
基因片段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ΔcrpΔasd(pYA3493-HN)构建成功。本研究结果为开发鸡新城疫的口服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鸭新城疫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二重PCR方法的建立
张艳芳, 谢芝勋, 谢丽基, 刘加波, 范晴,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 2013, 40(11): 63-66.
摘要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nBank中新城疫病毒(NDV)
L
基因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
Vp
3基因的保守序列,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并合成了2对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特异性、敏感性评价,建立了能同时检测鸭源NDV和MDPV的二重PCR方法。该方法对鸭源NDV和MDPV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30和16 fg。同时使用该方法对鸭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鸭黄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全为阴性。本研究建立的鸭源NDV和MDPV的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鸭源NDV和MDPV感染的快速鉴别检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磷水平对22~42日龄肉仔鸡胴体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江勇, 吕林, 解竞静, 张丽阳, 李素芬, 罗绪刚
. 2013, 40(11): 67-70.
摘要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日粮磷水平对22~42日龄肉仔鸡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50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公雏,于1~21日龄统一饲喂相同的玉米—豆粕型配合日粮(含非植酸磷实测值为0.39%),于22日龄从中选取360只鸡,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10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6只鸡,分别饲喂不添加无机磷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含非植酸磷0.09%)及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0.15%、0.20%、0.25%、0.30%、0.35%、0.40%和0.45%无机磷(饲料级CaHPO
4
),饲养21 d。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适宜水平的无机磷可显著提高42日龄肉仔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
P
<0.1),但日粮磷水平对42日龄肉仔鸡肉品质各指标及其他胴体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P
>0.1)。
尼龙袋法评定精油提取前后薰衣草瘤胃降解特性差异
刘华, 杨红建, 王国庆, 杨开伦, 余雄
. 2013, 40(11): 71-74.
摘要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3只安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新疆哈萨克公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比较精油提取前后薰衣草在瘤胃内培养6、12、24、36、48、72 h干物质(DM)与粗蛋白质(CP)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精油提取前后薰衣草中CP、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差异较小。精油提取后,薰衣草DM和CP瘤胃消失率出现显著下降(
P
<0.05);尽管精油提取前后瘤胃动态降解参数a和b值差异不显著(
P
>0.05),但精油提取后降解速率c值和有效降解率显著下降(
P
<0.05),这或许与精油提取后薰衣草细胞壁中香草酸、原儿茶酸和阿魏酸在总酚酸中的比例分别升高26.5%、33.3%和24.8%有关。总之,就瘤胃降解率而言,精油提取前的薰衣草具有更高的饲用价值。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的万古霉素
彭丽, 班付国, 张发旺, 吴宁鹏, 李慧素
. 2013, 40(11): 74-78.
摘要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饲料中万古霉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以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V/V)提取样品中的万古霉素,提取液经过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不同饲料基质中,万古霉素在25~1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对万古霉素在饲料中的检测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在不同饲料中添加浓度范围为0.1~100 mg/kg,其平均回收率为86.7%~117.1%,批内变异系数在1.0%~17.4%之间,批间变异系数在2.9%~10.1%之间。本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相关法规要求,可用于饲料中万古霉素含量的测定。
腐植酸类物质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娜, 齐景伟, 安晓萍, 陈大勇, 仝宝生
. 2013, 40(11): 79-83.
摘要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腐植酸类物质是一系列从土壤、褐煤、湖泊和植物等天然有机物中分解的复合物。腐植酸类物质对动物有很多益生特性,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能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增加饲料转化率和减少氮的损失。作者主要从代替部分抗生素方面,对动物的健康价值及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果渣类非常规饲料在养羊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海微, 郑楠, 韩荣伟, 汪慧, 黄良策, 郭晓东, 李发弟
. 2013, 40(11): 83-87.
摘要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养羊业常规饲料的供应日趋紧张,开发非常规饲料已成为解决羊饲料资源供应紧张的重要手段。作者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养羊生产中几种常见果渣类饲料资源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为非常规饲料在羊日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转基因水稻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曹正辉, 王占彬, 顾宪红
. 2013, 40(11): 88-92.
摘要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培育优良转基因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格外关注,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作者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
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獭兔生产性能及腹泻的影响
许腾
. 2013, 40(11): 93-96.
摘要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添加不同水平中草药添加剂并与西药作对比,研究其对断奶獭兔生产性能与腹泻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30日龄断奶獭兔80只,随机分为试验Ⅰ、Ⅱ、Ⅲ和Ⅳ 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喹乙醇预混剂和1.0%、1.5%、2.0%中草药进行饲喂。结果表明,试验Ⅰ、Ⅲ和Ⅳ组可降低断奶獭兔腹泻频率;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Ⅲ和Ⅳ组在獭兔平均日增重上均差异极显著(
P
<0.01),试验Ⅲ、Ⅳ组饲料粗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提高(
P
<0.05);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Ⅲ组粗脂肪消化率达极显著水平(
P
<0.01)。4组对獭兔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毛皮品质均无显著影响(
P
>0.05),其中熟肉率、皮张面积和被毛密度有增加的趋势,但各组差异均不显著(
P
>0.05)。因此,以添加1.5%中草药添加剂对防制断奶獭兔腹泻与提高生产性能效果较好。
限时放牧对滩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刘学良, 罗海玲, 陈勇, 王朕朕, 刘玉宏, 李克昌, 张玉伟
. 2013, 40(11): 97-101.
摘要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限时放牧对滩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选取断奶后1.5个月、初始体重相近的滩羊公羔50只,随机分为5组,即A组:放牧12 h,B组:放牧8 h+精料,C组:放牧4 h+精料,D组:放牧2 h+精料,E组:柠条+精料。饲喂120 d后屠宰,取消化道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放牧时间延长,滩羊复胃和空肠重量(%空腹体重)增加,其中A组显著高于E组(
P
<0.05)。此外,限时放牧还可增加瘤胃乳头高度和降低瘤胃乳头宽度,C、D组瘤胃乳头高度均显著高于E组(
P
<0.05),而B、C组瘤胃乳头宽度均显著低于E组(
P
<0.05)。随放牧时间的延长可增加空肠肠绒毛高度,且A、B组均显著高于E组(
P
<0.05),但较C、D组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提示,在适宜放牧和补饲条件下,C、D组消化道有较好的发育。
日粮营养水平对奶牛乳中酪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汪慧, 卜登攀, 马露, 周凌云, 王洪荣, 孙鹏, 陈静廷
. 2013, 40(11): 101-105.
摘要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酪蛋白是乳蛋白的主要成分,不仅营养丰富,且其水解产物对机体有重要调节作用。影响酪蛋白含量的因素主要有遗传、泌乳阶段、日粮营养水平及其组成等,其中通过调控日粮营养水平来提高乳中酪蛋白含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及改善乳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综述了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奶牛乳中酪蛋白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乳中酪蛋白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不同物种乳氨基酸含量及组分的比较研究
吕中旺, 张娟霞, 杨永新, 杨晋辉, 李发弟, 刘辉, 卜登攀
. 2013, 40(11): 106-110.
摘要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不同物种乳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变化规律,本试验分别从北京、陕西、云南和青海等地区采集奶牛(高蛋白奶牛和低蛋白奶牛)、山羊、水牛和牦牛的乳样(各20个样品),乳样品经7.8 mol/L盐酸水解24 h后,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含量,采用SAS 9.0和The Unscrambler 9.8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牛乳、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
P
<0.05);水牛乳中除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外,均显著高于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
P
<0.05);山羊乳中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奶牛乳(
P
<0.05);除蛋氨酸外,高蛋白奶牛乳中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奶牛乳(
P
<0.05),4物种乳中总氨基酸含量均差异显著(
P
<0.05);PCA结果表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相似,而山羊乳中由于较高含量的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使得其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明显区分开。提示,不同物种乳中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具有一定的种属特性。
生理生化
动物乳腺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宋嘉哲, 李宁, 薛恺
. 2013, 40(11): 110-114.
摘要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干细胞具有产生所有类型乳腺细胞的能力。在乳腺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乳腺干细胞对于动物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和泌乳衰退期的乳腺生长与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体外培养的乳腺干细胞是研究乳腺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和凋亡等信号通路的理想模型,同时在转基因乳腺生物反应器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乳腺干细胞的研究对于乳腺发育的认知,乳腺癌的治疗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针对乳腺干细胞的筛选、定位和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皮下脂肪沉积与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常彦飞, 罗海玲, 张玉伟, 李丽, 陈勇, 矫丽娟
. 2013, 40(11): 115-120.
摘要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旨在探讨添加不同水平甘草提取物(LE)对绵羊皮下脂肪沉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健康、断奶后20~30 d、初始体重相近的宁夏滩羊公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LE;试验Ⅰ~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2000、3000、4000 mg/kg LE。试验期120 d,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并测定滩羊皮下脂肪重、血清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及皮下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Ⅳ组的皮下脂肪重分别降低了20.16%、14.40%、18.11%、20.16%;添加3000 mg/kg LE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效果最明显,LE对总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P
>0.05);LE显著降低皮下脂肪组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
P
<0.05),其中添加3000 mg/kg LE降低G6PDH活性的效果最佳,对脂肪酸合成酶(FAS)、苹果酸脱氢酶(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和6-磷酸脱氢酶(6PGDH)活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P
>0.05)。提示,LE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皮下脂肪重的趋势,其中添加3000 mg/kg LE的降脂作用最好,甘草提取物主要通过下调脂肪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活性来抑制绵羊皮下脂肪沉积,但甘草提取物调控滩羊皮下脂肪代谢关键酶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哺乳动物肠道干细胞与Wnt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张庆东, 张成娟, 戴晔
. 2013, 40(11): 121-125.
摘要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ISCs)是位于胃肠道的一类具有持续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Wnt信号通路是最早发现于果蝇体内的与胚胎发育和癌症发生相关的蛋白质作用网络,对维持肠内稳态具有多层次的调节作用。作者概述了肠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Wnt信号通路的主要作用,了解了肠道干细胞参与病理性炎性的过程,进而揭示了发育不良和慢性炎症导致癌症的分子机理。
毛囊形态发生和周期性变化相关信号因子在绒山羊中的研究进展
王琳, 蔡婷, 俎红丽, 欧阳效晴, 赵艳红
. 2013, 40(11): 125-129.
摘要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毛发的生长与毛囊的形态发生和周期性变化密不可分,毛囊的形态发生和周期性变化依赖上皮角质细胞和真皮间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作者综述了毛囊的结构、形态发生、周期性变化,讨论了毛囊形态发生和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相关信号因子的作用,以期为在分子水平阐述毛囊形态发生和周期性变化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为提高绒毛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遗传繁育
长白猪雌激素受体和卵泡刺激素β基因多态性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王靖, 赵乔辉, 朱世平, 吴正常, 程洪青, 包文斌, 吴圣龙
. 2013, 40(11): 129-133.
摘要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84头长白猪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并进一步分析这2个基因多态位点及其合并基因型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ESR
和
FSH
β基因均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2基因座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单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ESR
基因AB基因型个体部分繁殖性能指标显著高于AA基因型,AB基因型为
ESR
基因的有利基因型。初产母猪
FSH
β基因中BB、AA、AB基因型个体的所有繁殖性能指标均呈递增趋势,而经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性能指标较高,但是差异不显著(
P
>0.05);ESR与FSHβ的合并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基因聚合效应并不是各个基因效应的简单相加,在繁殖性能已经稳定的第3胎次,AA-AB型个体的繁殖性能显著低于其他合并基因型个体,表明该基因型为不利的合并基因型,故在长白猪选种选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被淘汰。
中国荷斯坦牛Toll样受体4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体细胞评分的关联分析
陈仁金, 王珍珍, 杨章平, 朱孝荣, 冀德君, 毛永江
. 2013, 40(11): 134-138.
摘要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关联性,寻找与乳房炎相关的分子标记,加快中国荷斯坦牛的抗病育种。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30个公牛家系的610头中国荷斯坦牛
TLR
4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
TLR
4基因的多态位点与SC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试验共检测到2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TLR
4基因5'侧翼区存在SNP -226 G>C突变,经PCR-RFLP检测发现3种基因型:GG、G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8、0.482和0.310;外显子3存在SNP 1760 C>T突变,经PCR-SSCP检测发现3种基因型:CC、TC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38、0.225和0.007,以上2位点均偏离Hardy-Weinberg 平衡。对于SNP -226 G>C位点,基因型个体的SCS差异不显著;对于SNP 1760 C>T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TT和TC基因型个体(
P
<0.01)。SNP 1760 C>T的CC基因型对于中国荷斯坦牛的SCS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抗性筛选。
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崔羽, 杨少成, 刘娣, 华育平
. 2013, 40(11): 137-141.
摘要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 BMP-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野猪、民猪、长白猪、北京黑猪、法系大白猪5个猪种268个个体
BMP
-6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
BMP
-6基因多态性与法系大白猪产仔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猪
BMP
-6基因CDS区1104位存在1个G→A的同义突变,产生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在野猪和民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高;在长白猪、北京黑猪和法系大白猪中,B等位基因频率高。不同基因型对法系大白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显著(
P
<0.05),初步认为
BMP
-6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显著关联。
禽类恐惧行为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郭军, 王克华, 曲亮
. 2013, 40(11): 139-142.
摘要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恐惧行为给养禽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传统选育方法很难将其淘汰。随着全基因扫描、数量性状定位(QTL)及比较基因组技术的进步,禽类恐惧行为遗传调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禽类恐惧行为存在品种、性别上的差异,通过双向选择已经在鸡、鹌鹑及圆环雉上构建恐惧反应不同的品系。候选基因碱基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素、多巴胺受体等基因与恐惧行为相关,但研究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9个染色体37个位点携带恐惧相关基因。禽类恐惧行为遗传调控研究将为品种选育及改良提供支持。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Shp
2基因mRNA在小鼠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蔡晓黎, 耿果霞, 刘亚伟, 李青旺
. 2013, 40(11): 143-147.
摘要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 mRNA在小鼠出生后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本试验以16组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昆明种健康小鼠的睾丸组织为材料,经Real-time PCR检测小鼠出生后睾丸中
Shp
2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
Shp
2基因mRNA在小鼠出生后睾丸发育过程中连续表达,且第20~31天出现明显波动,20 d时Shp2表达量极显著增加(
P
<0.01),然后下降(
P
<0.01),在31 d再次极显著增加(
P
<0.01),31 d后,Shp2的表达量又逐渐恢复平稳(
P
>0.05)。上述结果表明,
Shp
2基因的连续性表达及在特定发育阶段表达量的明显波动,预示着Shp2参与小鼠出生后睾丸发育的全过程,但具体作用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贵妃鸡肌细胞生成素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赵忠海, 李辉, 吴婵, 易恒洁, 唐汉超, 杨茜, 李先富
. 2013, 40(11): 148-152.
摘要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以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作为屠宰性状候选基因,以相同饲养条件下13周龄的贵妃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检测该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并进行
MyoG
基因SNP位点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研究群体中检测到4个SNPs位点,存在T-T-A-G、T-T-A-A、C-C-A-G和C-C-G-A共4种单倍型,分别命名为H
1
、H
2
、H
3
和H
4
,经序列对比,可构建出H
1
H
1
、H
1
H
2
、H
1
H
3
、H
1
H
4
和H
2
H
3
共5种双倍型,对所定义的5种双倍型与贵妃鸡屠宰性状间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RNAi技术在转基因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邹娴, 徐志谦, 吴珍芳, 李剑豪, 蔡更元
. 2013, 40(11): 153-156.
摘要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NAi技术介导的转基因小鼠的出现,预示着在哺乳动物整体水平上研究靶基因的敲除成为可能。目前,针对家畜这一类较大的动物,出现了RNAi技术介导的转基因猪,为应用RNAi技术培育抗猪病毒新品种奠定基础。文章以RNAi转基因猪为代表,阐述了RNAi技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特殊的现象及最有应用前景之一的抗病毒逃逸方法,并详细介绍了RNAi技术在抗病转基因猪中的研究进展。
地方土猪源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常洪涛, 刘慧敏, 杜季梅, 陈陆, 赵军, 王新卫, 姚惠霞, 杨霞, 李鸿雁, 王川庆
. 2013, 40(11): 157-160.
摘要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地方土猪源副猪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parasuis
,Hps)的分子遗传进化特性,应用PCR方法扩增河南地方分离株XY0501的16S rRNA基因,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地方土猪源Hps的16S rRNA基因全长为822 bp,与国内外参考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9.3%;与血清5型参考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3%;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绘制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地方土猪源Hps与血清5型Hps参考株属于同一分支。研究结果证明,Hps可感染地方土猪并导致发病,感染来源有待进一步查明;16S rRNA基因在Hps的不同血清型中高度保守,且无品种差异。
贵妃鸡、怀乡鸡和北京油鸡肌纤维特性与肉品质相关性分析
陈洁波, 陶林, 吴薇薇, 杜炳旺, 王润莲, 杨芬霞, 李乃宾
. 2013, 40(11): 160-163.
摘要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对120日龄贵妃鸡、怀乡鸡和北京油鸡公鸡的腿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油鸡肉色大于贵妃鸡,贵妃鸡大于怀乡鸡,分别相差1.66和2.54,差异显著(
P
<0.05),pH差异不显著(
P
>0.05);贵妃鸡和怀乡鸡肌肉滴水损失大于北京油鸡,分别高出2.16%和2.59%,差异显著(
P
<0.05);北京油鸡肌纤维特性优于贵妃鸡,贵妃鸡优于怀乡鸡,直径分别相差0.68和 0.59 μm,密度分别相差373.67和142.07 根/mm
2
,差异显著(
P
<0.05)。3种鸡肌纤维直径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与肉色、pH和滴水损失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不显著(
P
>0.05)。
疾病防治
伪狂犬病病毒Ra株对不同细胞增殖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余文兰, 张晓战, 黄红亮, 刘碧涛, 任常宝, 唐兆新
. 2013, 40(11): 164-168.
摘要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不同的细胞系为模型,研究PRV Ra株最适细胞系。试验采用ST细胞、PK-15细胞、Vero细胞、F81细胞、DF1细胞、MDCK细胞和CEF细胞7种细胞作为该毒株的接种对象,观察毒株在这几种细胞上病变特点、细胞病变时间及病毒增殖规律等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受试的各种细胞在PRV感染期间均能表现明显的细胞病变,但不同细胞在病变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PK-15和ST细胞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时间最早。TCID
50
测定病毒增殖力结果表明,ST细胞在病毒增殖传代中毒力保持最好,与原毒株毒力相当,为10
6.9
TCID
50
/0.1 mL。本试验结果表明,ST细胞是较适合于PRV Ra株体外研究的细胞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防制新途径的研究进展
欧小兵, 车晨, 李涵依, 全亚玲, 戴静, 郝葆青
. 2013, 40(11): 168-174.
摘要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与仔猪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变异株不断出现,免疫逃避及持续性感染使得猪群发病率或复发率均相继增高,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采用的胃肠道途径接种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的方法无法诱导对猪群的全面保护作用。为减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亟需研制新防制方法和新疫苗接种途径。作者主要从黏膜免疫的免疫部位、呼吸道保护性黏膜免疫反应诱导、黏膜免疫途径、佐剂的选择及病毒的免疫抑制反应等方面简要论述了有效防制PRRSV的黏膜免疫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黏膜免疫抵御PRRSV突变株感染及黏膜疫苗研制等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H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MDCK细胞内抗氧化功能的变化
郑良焰, 陈龙, 徐家华, 唐兆新
. 2013, 40(11): 175-179.
摘要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传代MDCK细胞以8×10
4
/cm
2
的密度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H9亚型禽流感病毒以不同剂量0(对照组)、10
-3
(高剂量组)、10
-4
(中剂量组)、10
-5
×EID
50
(低剂量组)分别接种,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H9亚型禽流感病毒接种MDCK细胞使细胞内过氧化氢(H
2
O
2
)和羟基自由基(·OH)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05),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显著下降(
P
>0.05),细胞内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
P
>0.05)。说明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可显著提高MDCK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并降低抗氧化酶活力,阻碍ROS在细胞内的清除机制,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损伤细胞。
鸡肠道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张俊丰, 黄东璋, 陈琳, 刘俊栋, 魏冬霞, 管远红, 丁小丽, 李巨银, 颜友荣, 周思思, 陈新秀
. 2013, 40(11): 179-184.
摘要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鸡肠道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采集了34个鸡直肠拭子样本,分离并鉴定大肠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对卡那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和强力霉素8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并鉴定出34株鸡肠道大肠杆菌,其中4株经鉴定为产H
2
S大肠杆菌。34株菌对卡那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和强力霉素的MIC
50
分别为>256、256、>256、16、<0.125、256、>512和16
μ
g/mL,耐药率依次为100.0%、100.0%、100.0%、70.6%、11.8%、94.1%、100.0%和82.3%。34株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最少可对5种药物耐药,最多可对8种药物耐药,其中耐8种药物菌株百分率为2.9%;耐7种药物菌株百分率为58.8%;耐6种药物菌株百分率为32.4%;耐5种药物菌株百分率为5.9%。试验结果表明,34株鸡肠道大肠杆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广、耐药率高,兽医临床应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鸭坦布苏病毒江苏XZ株的分离和鉴定
王善辉, 李云龙, 成子强
. 2013, 40(11): 185-188.
摘要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江苏徐州地区分离到的以引起樱桃谷鸭产蛋下降和死亡为特征的1株病毒,命名为XZ株。对该病毒进行电镜观察、血凝试验、ELD
50
测定、RT-PCR扩增特异性目的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电镜下观察到球形病毒粒子,不具有血凝性,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均可扩增出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坦布苏病毒奉贤株的相似性最高,为98.7%,与其他坦布苏病毒的毒株也具较高同源性,为86%~98%。用鸭胚分离毒株接种健康产蛋鸭,能复制出同样的疾病。结果表明分离病毒为鸭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
牡蛎包纳米虫体外培养及鉴定
王飞, 冯春燕, 杨莲茹, 吴绍强
. 2013, 40(11): 189-191.
摘要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几十年来,牡蛎包纳米虫病在欧洲等地频发,引起牡蛎大范围的死亡,对牡蛎养殖业危害极大。目前包纳米虫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病原的体外培养技术是深入研究包纳米虫的致病机理、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疫病防控的基础。本研究以经PCR初步鉴定阳性的牡蛎全组织作为培养基,体外培养1个月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再次鉴定牡蛎包纳米虫。2次鉴定结果一致,且在包纳米虫培养1个月之后,虫体均能被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可行的牡蛎包纳米虫培养方法。
新城疫病毒和鸭瘟病毒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陈安莉, 谢芝勋, 谢丽基, 谢志勤, 庞耀珊, 邓显文, 刘加波, 彭宜, 范晴, 罗思思
. 2013, 40(11): 192-195.
摘要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基因库中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s virus,NDV)和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针对NDV和DPV保守基因序列的引物。用这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和DPV模板进行二重PCR扩增,结果同时得到了2条特异性的、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419(NDV)和602 bp(DPV)的扩增条带,而对其他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二重PCR技术能同时检出0.4 pg的NDV模板和126 pg的DPV模板。
安徽省五华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gp
85基因分子序列特征分析
戴银, 赵瑞宏, 胡晓苗, 张丹俊, 夏松林, 盛昌树, 杨文超, 钟国发
. 2013, 40(11): 195-200.
摘要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
gp
85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遗传变异趋势,采用PCR方法克隆了安徽省地方品种五华鸡ALV-J
gp
85基因序列ALV-J-WH,并将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15个
gp
85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ALV-J-WH与所比对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5.9%~96.2%之间,与其同源性最高的是来自于国内ALV-J毒株的JN378888基因序列,进化树也证实两者亲缘关系较近;此外,相对其他ALV-J gp85氨基酸序列,ALV-J-WH在223位氨基酸后有10个氨基酸的缺失;对所有全长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有71个可变氨基酸位点,10个高度变异位点,尤其是hr1和hr2区域分布较多。结果表明,ALV-J-WH与国内部分ALV-J毒株分离
gp
85基因来自共同的原始病毒,但其具有独特的序列特征;ALV-J
gp
85基因高度易变,部分高频率突变的氨基酸位点可能是ALV-J在抗体免疫选择压下的作用位点。
1株鸭源巴氏杆菌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朱芝秀, 何后军, 邬向东, 张文波, 邓舜洲
. 2013, 40(11): 201-204.
摘要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江西省某养鸭场送检的病死鸭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经生化鉴定确定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菌株对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高度敏感;对大观霉素、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头孢噻肟、四环素、林可霉素和诺氟沙星低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吡肟不敏感。将分离菌株人工感染鸡、鸭、兔和小白鼠,感染后24 h内死亡率为100%,死亡动物均分离到与原分离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一致的细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
QseBC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元雪浈, 杜向党, 秦上尚, 李新生
. 2013, 40(11): 204-208.
摘要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QseBC双组份调控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内部的双组份调控系统,在调控细菌毒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QseBC双组份调控系统的组成及其在细菌致病性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该调控系统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放线杆菌、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中的作用。对QseBC双组份调控系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以细菌毒力为靶点的新一代抗菌药物,为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提供新思路。
经验交流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方法的研究进展
康晔, 叶绍辉, 赵倩君, 浦亚斌, 关伟军, 马月辉
. 2013, 40(11): 208-212.
摘要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禽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其开展保护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更是必须持之以恒的任务。作者对目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活体保护及利用冷冻技术、基因文库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分子遗传标记等技术保护,特别是对近年新发展起来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作了概述,以期进一步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奠定基础。
奶牛瘤胃pH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赵小伟, 王加启, 卜登攀, 马露, 徐晓燕, 安朋朋, 周凌云
. 2013, 40(11): 213-216.
摘要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瘤胃pH不同测定方法的实际效果。选用4头健康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黑白花荷斯坦奶牛,对传统便携式pH计(MANpH)和连续pH记录无线装置(LRCpH)2种不同瘤胃内容物pH检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ANpH和LRCpH 2种方法测定的瘤胃内容物pH差异不显著(
P
>0.05),瘤胃内容物pH 24 h变化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提示,LRCpH无线装置不仅可准确测定瘤胃内容物pH,且能实时连续监测奶牛采食后瘤胃内pH的动态变化。
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王苇, 秦瑶, 李爽, 周霞
. 2013, 40(11): 217-220.
摘要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态制剂具有绿色、环保、无害等诸多优点,其已在食品、医疗、改善环境、动物疾病防控及健康养殖等方面应用。随着人们对动物产品安全性关注程度的增加、自身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对自身生存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微生态制剂还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者现对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态养殖、动物疾病防制、生态环境改善及其他一些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天然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宋利国, 贺显书, 张红涛
. 2013, 40(11): 221-224.
摘要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合成抗氧化剂具有潜在的毒性影响,加之消费者对购买天然产品兴趣的日益增加,肉类行业一直在寻找天然抗氧化剂的来源。水果和其他植物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酚类化合物含量,相比于传统抗氧化剂提供了一个好的选择。许多研究将茶多酚、葡萄籽提取物、石榴、松树皮提取物、迷迭香等作为抗氧化剂应用于肉类制品中。作者综述了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重组凡纳对虾PEN-2分子的抗菌相关功能研究
吴亚坤, 林涛, 郑计文, 王建英, 杜志强
. 2013, 40(11): 224-226.
摘要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虾素属于先天免疫系统中抗菌肽分子的一种,是对虾类水生动物防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免疫效应分子。试验以凡纳对虾对虾素2(penaeidin-2,PEN-2)分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究抗菌活性相关的细菌结合功能、蛋白酶活性抑制作用及抑菌作用,来探索PEN-2分子的抗菌功能。结果显示,凡纳对虾PEN-2分子具有较强的体外结合细菌的功能,能够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的蛋白酶的活性,但抑菌活性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