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封面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版权转让协议
论文模板
投稿须知
常见问题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大宝鸽和石岐鸽二元杂交鸽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分析
席金泉, 刘世鸿, 顾丽红, 徐铁山, 祁艳霞, 张小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12
): 5359-5370.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12.023
摘要
(
234
)
PDF(pc)
(3590KB)(
2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宝鸽和石岐鸽二元杂交鸽的繁殖性能和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为后续建立高生产性能配套系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撑。【方法】 试验设立了正交组(大宝鸽公鸽×石岐鸽母鸽,子代为DS鸽)和反交组(石岐鸽公鸽×大宝鸽母鸽,子代为SD鸽),测量分析种鸽繁殖性能,杂交子代0~28日龄的生长性能,28日龄乳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胸肌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以及乳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DS鸽种鸽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SD鸽种鸽(
P
<0.05)。SD鸽14日龄体重显著高于DS鸽(
P
<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低于DS鸽(
P
<0.05),pH
45 min
显著高于DS鸽(
P
<0.05),肉色a
*
值和滴水损失均显著低于DS鸽(
P
<0.05)。SD鸽与DS鸽相比胸肌肌纤维直径较小、胸肌肌纤维总数更多,且胸肌肌纤维密度较大(
P
<0.05)。SD鸽血清中总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DS鸽(
P
<0.05),血糖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DS鸽(
P
<0.05)。【结论】 DS鸽和SD鸽具备优秀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状,以及良好的肉质特征。研究结果为肉鸽高产配套系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
龙陵黄山羊及其杂交后代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的比较研究
江炎庭, 倪晓君, 匡继才, 杨维林, 孙大卫, 杨庆然, 董鹏飞, 涂兴调, 李文军, 邵庆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12
): 5416-5424.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12.028
摘要
(
222
)
PDF(pc)
(1153KB)(
3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龙陵黄山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筛选理想的杂交组合,为开发利用龙陵黄山羊品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选择6月龄龙陵黄山羊、波尔山羊×龙陵黄山羊F1代和努比山羊×龙陵黄山羊F1代为研究对象,分为龙陵黄山羊、波龙山羊和努龙山羊3个试验组,每组12只,采用全舍饲高床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时每组选择6只进行屠宰,分析其屠宰性能,并对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 波龙山羊、努龙山羊的屠宰性能指标较龙陵黄山羊有所提高,其中杂交羊的背脂厚均极显著高于龙陵黄山羊(
P
<0.01);在肉品质方面,波龙山羊背最长肌的pH、滴水损失和熟肉率均极显著高于龙陵黄山羊(
P
<0.01),努龙山羊与龙陵黄山羊间差异不显著(
P
>0.05),3组试验羊的剪切力均差异不显著(
P
>0.05);主要营养成分检测中,龙陵黄山羊羊肉粗蛋白质含量为23.33 g/100 g,与波龙山羊差异不显著(
P
>0.05);粗脂肪含量为0.88 g/100 g,显著低于波龙山羊(
P
<0.05);胆固醇含量最高,达65.80 mg/100 g,与波龙山羊差异不显著(
P
>0.05),但显著高于努龙山羊(
P
<0.05)。3组羊肉中均检测了7种微量元素和10种脂肪酸,其含量差异均不显著(
P
>0.05);3组羊肉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9种,氨基酸种类丰富,含量上表现出龙陵黄山羊更多,但波龙山羊羊肉氨基酸含量与其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 杂交羊的屠宰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肉质及营养成分方面能够较好的保持龙陵黄山羊羊肉的风味,研究结果为龙陵黄山羊的进一步改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绝育母犬尿失禁研究进展
李雨珏, 钟友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12
): 5586-5596.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12.045
摘要
(
211
)
PDF(pc)
(1886KB)(
78
)
可视化
收藏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指动物在膀胱充盈阶段发生无意识排尿。在小动物临床疾病中,母犬发生尿失禁较为常见,尤其是绝育后的母犬,发病率为1.74%~20.10%,母犬尿失禁的风险因素包括绝育状态、品种、体重等。尿道括约肌机能不全(urethral sphincter mechanism incompetence,USMI)是母犬发生尿失禁最常见的病因,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性激素、结构、功能的改变。目前在小动物临床实践中,尿道括约肌机能不全的确诊较为困难,通常是在排除其他尿失禁的病因后,使用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药物或雌激素能缓解尿失禁症状,从而诊断为该病因导致的尿失禁。针对尿道括约肌机能不全首选药物治疗,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考虑配合手术治疗,此外,中医治疗或许是潜在的有效治疗手段。笔者通过对绝育母犬尿失禁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参考,从而加深兽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更高效地对该疾病做出诊断,并为绝育母犬尿失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猪萨佩罗病毒研究进展
韩园园, 王静雯, 阮静娴, 王栋涵, 夏璐, 朱河水, 胡慧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6
): 2653-2660.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6.039
摘要
(
206
)
PDF(pc)
(2922KB)(
153
)
可视化
收藏
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PSV)属于小RNA病毒科萨佩罗病毒属,是一种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与其他猪肠道病毒相似,PS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仔猪对该病毒易感,其可引起仔猪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导致猪死亡,不同毒株之间毒力与组织嗜性存在差异。临床中PSV常与猪捷申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库布病毒等多种病毒混合感染,使其临床症状复杂、诊断难度增加,从而加快病毒传播速度。此外,PSV存在的基因重组现象及跨种传播风险,对养猪业造成潜在威胁。目前已有核酸水平、蛋白水平、血清学等多种检测方法可用于PSV的实验室检测,已有多种细胞系可建立其体外感染模型,用于该病毒的相关研究。截至目前,PSV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行病学研究及其分离鉴定,有关PSV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较少且无商品化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笔者对PSV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SV的进一步防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5.
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敏, 吕旦, 陈冰, 曹俊明, 赵红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9
): 3867-3877.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9.016
摘要
(
195
)
PDF(pc)
(1222KB)(
111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料蛋白面临需求量快速增加、原料价格上涨和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寻找优质的替代蛋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棉籽蛋白作为一种优质蛋白在动物饲料中广泛使用,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40%以上,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但其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随着棉籽蛋白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通过合理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去除棉籽蛋白的抗营养因子并进一步优化其营养组成,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不断提高。合理利用棉籽蛋白能在保证动物生长性能的同时可以大幅降低动物饲料成本,但关于棉籽蛋白在不同养殖动物和生长阶段的适宜添加量和添加形式,对动物吸收、代谢、生理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尚未明确。作者阐述了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生产工艺、替代饲料蛋白源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棉籽蛋白利用价值的因素,为棉籽蛋白的合理使用和进一步提高棉籽蛋白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6.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潘东霞, 王辉, 熊本海, 唐湘方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11
): 4880-4889.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11.023
摘要
(
185
)
PDF(pc)
(1207KB)(
187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基因组修饰工具迅速发展,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和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系统在内的基因编辑工具使生物体的基因组DNA靶向修饰成为可能,尤其是CRISPR-Cas9系统的出现,加速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成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中的革命性工具。与ZFNs和TALENs技术相比,CRISPR-Cas9系统因其高灵活性、灵敏度、特异性和成本效益而被广泛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靶向特定序列精确地切割DNA,并通过在特定基因组位点产生双链断裂来添加、去除或替换核苷酸等方式在位点引入特异性修饰对畜牧生产的不同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改善牲畜生产和具有抗病性等多种动物模型,以研究畜禽关键基因功能,加速性状改良。作者主要阐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机制与功能及其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萨湖羊、南湖羊与湖羊肉质特性比较研究
施海娜, 张金霞, 卢曾奎, 徐振飞, 耿智广, 杨博辉, 岳耀敬, 周艳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12
): 5335-5347.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12.021
摘要
(
184
)
PDF(pc)
(1205KB)(
7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二元杂交绵羊萨湖羊、南湖羊与湖羊的肉质特性,为“中环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和优质羊肉产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方法】 选取以湖羊为母本,采用白萨福克羊(Suffolk)、南丘羊(Southdown)冷冻精液通过腹腔镜人工授精配种所得萨湖羊、南湖羊各5只,以5只纯种湖羊为对照组,经屠宰采集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肉样比较分析萨湖羊、南湖羊和湖羊F1代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 南湖羊、萨湖羊宰前活重和胴体重较湖羊分别提高了19.92%、12.90%和24.20%、15.55%,且南湖羊和湖羊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南湖羊脂肪和能量水平显著低于湖羊(
P
<0.05),灰分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萨湖羊和湖羊(
P
<0.05);萨湖羊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南湖羊和湖羊(
P
<0.01);钾、磷、镁、锌含量均在南湖羊中最高,钠含量在萨湖羊中最高,烟酸含量在湖羊中最高。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种类相同,且总脂肪酸含量在南湖羊中最高,极显著高于萨湖羊和湖羊(
P
<0.01)。南湖羊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湖羊(
P
<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极显著高于湖羊和萨湖羊(
P
<0.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萨湖羊(
P
<0.01)。必需氨基酸(EAA)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南湖羊>萨湖羊>湖羊,且湖羊中EAA含量极显著低于南湖羊和萨湖羊(
P
<0.01)。这3组羊肉中检测到EAA/总氨基酸(TAA)为38.95%~39.65%,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为63.79%~65.70%。除缬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HO的推荐值。【结论】 南湖羊、萨湖羊F1代生长速度快,屠宰性能好,肌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和主要几种矿物质含量丰富,较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更符合人们对肉质品的需求,可以在当地大规模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北京鸭DHAV-3抗性与易感品系的脂质轮廓鉴定与分析
常卓, 梁素芸, 王帅钦, 杨宇泽, 薛振华, 赵春颖, 林逍然, 路永强, 侯水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6
): 2253-2260.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6.001
摘要
(
183
)
PDF(pc)
(6245KB)(
17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抗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 genotype 3,DHAV-3)的北京鸭专门化品系(即抗性品系Z7-R)与DHAV-3易感品系(Z7-S)的脂质代谢轮廓,并筛选品系间差异脂质标志物。【方法】选取2日龄Z7系DHAV-3抗性北京鸭和易感北京鸭各6只,采集血液与肝脏组织,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与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非靶向肝脏脂质组检测。采用
t
检验、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和差异倍数(FC)综合筛选品系间显著差异脂质。【结果】Z7-R系北京鸭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磷脂含量均显著高于Z7-S系(
P
<0.05)。脂质组分析共鉴定到1 532个脂质代谢物,涵盖了脂肪酰(FA)、甘油酯(GL)、甘油磷脂(GP)、鞘脂(SP)、固醇脂(ST)5个大类。共筛选到84个显著差异脂质,其中甘油酯类主要为甘油三酯(TG),且Z7-R系含量均高于Z7-S系(
P
<0.05);甘油磷脂类主要为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和游离脂肪酸(FFAs),且Z7-R系含量均低于Z7-S系(
P
<0.05)。共筛选到10个显著差异的脂质显著富集到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甘油酯代谢、亚油酸代谢和α-亚麻酸代谢通路中。【结论】脂质组学技术可用于区分北京鸭Z7-R系与Z7-S系,筛选到的10个显著差异脂质物质可作为潜在的DHAV-3抗性与易感性状相关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9.
宁乡猪不同发育阶段肌内脂肪沉积差异表达基因及其调控通路分析
夏铭隆, 肖银涛, 郑塞珍, 谭碧娥, 印遇龙, 陈家顺, 尹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9
): 3703-3714.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9.001
摘要
(
181
)
PDF(pc)
(16463KB)(
16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日龄宁乡猪背最长肌组织mRNA表达谱,筛选发育过程中与脂肪沉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并确定部分关键基因在肌内脂肪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选取30(D30)和250(D250)日龄宁乡猪各3头,采集背最长肌组织样品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比对和处理,筛选参与脂质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及蛋白互作分析,并随机选取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30个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个上调,21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肪酸氧化、长链脂肪酸代谢等生物过程,线粒体、细胞器膜等细胞组分,酰甘油O-酰基转移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了脂肪酸降解、甘油酯代谢、PPAR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
ACSL
1、
ACAA
2、
HADHB
、
LIPG
、
GPCPD
1、
ALDH
2等关键蛋白基因处于核心位置,通过其mRNA表达量不同参与脂肪沉积调控。
ACSL
1、
CPT
1
A
等6个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ACSL
1、
ACAA
2、
HADHB
、
LIPG
、
GPCPD
1、
ALDH
2等作为核心基因参与宁乡猪肌内脂肪调控,并通过脂肪酸降解、甘油酯代谢等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1株鸡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茹梦珂, 李穗湘, 吴雪琴, 严钰璋, 王璐, 程海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52 (
3
): 977-989.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5.03.001
摘要
(
170
)
PDF(pc)
(14882KB)(
8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奇异变形杆菌是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耐药性不断增强对公众卫生安全带来压力,引起广泛关注。试验旨在了解鸡源性奇异变形杆菌NXQI.22的基因组学信息、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特点,为进一步探索药物对多重耐药奇异变形杆菌的作用机制提供生物信息基础。【方法】采用第三代高通量Nanopore平台,进行分离株NXQI.22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其基因组基本特征及其耐药性。【结果】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NXQI.22基因组包括1条环状染色体,大小为3 862 364 bp,GC含量为38.83%,共预测到3 551个编码基因;预测到6个前噬菌体,2个CRISPR序列,且存在典型的T3SS和T6SS分泌系统;含有15个基因岛,存在磺胺类、消毒剂类抗性基因及多个与沙门菌的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相关的毒力因子。注释结果显示,分菌株NXQI.22携带362个毒力基因,参与铁摄取、细胞黏附、蛋白质水解、抗生素耐药性及生物膜的形成等功能。包含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季铵盐类消毒剂等多种耐药基因,通过抗生素外排、使抗生素失活、改变或替代抗生素靶点等途径使菌株产生耐药性,多个耐药基因显示为多重耐药表型。奇异变形杆菌NXQI.22中多个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与可遗传移动元件相关联。【结论】鸡源性奇异变形杆菌NXQI.22基因组中携带大量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1.
利用CRISPR/Cas9编辑系统构建
ACTA
1基因敲除的PEFs细胞系
张雪萍, 刘嘉仪, 王彦芳, 吴添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6
): 2273-2284.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6.003
摘要
(
158
)
PDF(pc)
(7539KB)(
6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α-肌动蛋白1(actin alpha 1,ACTA1)基因敲除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embryo fibroblasts,PEFs),为后续在细胞水平上探究猪
ACTA
1基因功能及发掘友好基因座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ACTA
1基因在巴马小型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部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7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CRISPOR在线网站在猪
ACTA
1基因第7外显子区域设计3条向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并将其连接至pX330载体;通过T7E1酶切检测不同sgRNA活性,选择效率较高且符合目标的载体质粒共转染至PEFs中;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并对获得的单克隆细胞进行基因型鉴定和脱靶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ACTA
1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
P<
0.01)。设计的3条sgRNA的基因编辑效率分别为24.87%(sgRNA1)、39.59%(sgRNA2)、36.93%(sgRNA3),综合切割位置和基因编辑效率,选用sgRNA1和sgRNA2共转染细胞。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69株单克隆细胞中有20株单克隆细胞发生了编辑,其中单等位基因片段敲除细胞3株,双等位基因片段敲除细胞1株,片段敲除效率为5.8%(4/69)。脱靶分析结果显示,在预测的脱靶位点未检测到脱靶效应。【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构建了
ACTA
1基因纯合敲除的PEFs,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
ACTA
1基因对猪骨骼肌发育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同时为挖掘猪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友好位点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2.
羊用布鲁氏菌病疫苗研究进展
邱东旭, 吕浪, 皮向成, 冯宇, 蒋卉, 陈祥, 丁家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9
): 4043-4051.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9.032
摘要
(
151
)
PDF(pc)
(1162KB)(
127
)
可视化
收藏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在全球广泛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中国是布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在高流行地区实施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布病传播的有效策略之一。中国流行菌株主要为羊种布鲁氏菌,患病羊是造成布鲁氏菌传播的主要传染源。目前中国可用于预防羊布病的疫苗有羊种布鲁氏菌Rev.1株、羊种布鲁氏菌M5/M5-90株、猪种布鲁氏菌S2株等常规弱毒疫苗,以及新批准的羊种布鲁氏菌M5-90Δ26株、BA0711株等基因缺失活疫苗。虽然可用于预防羊布病的疫苗种类众多,但现有疫苗仍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安全性不够,注射免疫怀孕动物会引起流产;二是疫苗株与野毒株同为光滑型,免疫后干扰临床诊断。因此,研制安全性高且不干扰临床诊断的布病疫苗仍十分迫切。笔者对羊用布病疫苗的应用及新型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3.
基于cELISA检测的绵羊抗布鲁氏菌病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武上杰, 李佳佳, 蒋琳, 马月辉, 丁家波, 何晓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10
): 4191-4199.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10.001
摘要
(
151
)
PDF(pc)
(8831KB)(
16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挖掘与绵羊布鲁氏菌病抗性或易感性相关的基因,以期为绵羊布鲁氏菌病抗病育种提供分子标记。【方法】 以自然感染布鲁氏菌病并且未注射疫苗的绵羊为研究对象,采集50只绵羊的血液样本进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ELISA)。对绵羊血液DNA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以cELISA结果为数量性状表型,利用GEMMA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使用clusterProfiler软件包对显著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到Top 1 000的位点共注释到56个基因,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注释基因主要富集在β选择和αβ T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注释基因主要富集在Th1/Th2/Th17细胞分化和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通路,主要涉及γ-干扰素受体1(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 1,IFNGR1)、活化T细胞核因子2(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2,NFATC2)、NF-κB抑制因子β(NF-κB inhibitor beta,NFKBIB)、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associated tyrosine kinase,SYK)、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 2,TGFBR2)和T细胞受体相关蛋白激酶70的Zeta链(Zeta chain of T cell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70,ZAP70)共6个基因,筛选到的条目、通路和基因与布鲁氏菌的感染或宿主的抗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筛选到6个与绵羊布鲁氏菌病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细胞或个体水平的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为绵羊布鲁氏菌病抗病育种分子标记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4.
家畜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损伤研究进展
莫显红, 李俊杰, 郭成, 温诏禹, 邹宇柱, 赵文博, 徐振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6
): 2524-2532.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6.027
摘要
(
150
)
PDF(pc)
(1241KB)(
174
)
可视化
收藏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对加快优良品种繁育、提高畜牧生产效率、维持物种多样性、拯救濒危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玻璃化冷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猪、牛、羊等家畜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然而,相较新鲜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仍然偏低,这显著影响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实际应用。冷冻损伤是制约卵母细胞保存效率与质量的关键。玻璃化冷冻引起卵母细胞透明带破裂、膜脂相变、DNA损伤、染色体异常及胞质内皮质颗粒分布异常、内质网和线粒体结构功能受损、纺锤体形态异常等结构损伤,以及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和钙稳态失衡等生理状态紊乱,导致细胞发育能力降低。因此,认识冷冻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损伤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效率,促进卵母细胞冷冻技术的提升。作者综述了家畜卵母细胞冷冻损伤类型,分析了冷冻损伤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冷冻损伤提出了改善方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提高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诱导的炎症反应及抗炎药物研究进展
乔常宏, 陈晶, 罗琴, 刘宝玲, 何振文, 刘丁语, 陈翔宇, 王晓虎, 王刚, 白挨泉,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8
): 3528-3539.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8.030
摘要
(
149
)
PDF(pc)
(3381KB)(
165
)
可视化
收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与仔猪呼吸困难的一种全球性疾病。感染PRRSV所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和体内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PRRSV通过自身编码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激活炎症信号通路,导致大量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释放从而诱导炎症反应,但过度炎症反应特别是细胞因子风暴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导致病情加剧。因此通过抑制PRRSV引起的炎症应答可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PRRS的主要策略。目前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重组干扰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类固醇等,传统的中药制剂也被证实对PRRS有一定治疗效果。然而PRRSV感染诱导炎症反应的具体条件、程度和机制以及抗炎药物作用尚未清楚。笔者拟对PRRSV诱导的炎症反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相关抗炎药物的开发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PRRS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6.
桑叶及其活性物质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符兵, 周东来, 李庆荣, 邢东旭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6
): 2460-2470.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6.020
摘要
(
146
)
PDF(pc)
(1286KB)(
248
)
可视化
收藏
桑叶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桑叶黄酮、桑叶多糖、生物碱和γ-氨基丁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微生物具有多重功能。一方面,桑叶活性物质可以通过结合细菌或与细菌竞争生长所需底物,破坏细菌的结构和遗传物质,从而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在酶的辅助下可以将这些活性物质分解转化为生物活性更高或毒性更低的小分子物质,提升肠道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肠道内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的生成,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肠道的消化吸收,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维持动物的肠道屏障功能。良好的肠道状态是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在现如今高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和饲料"禁抗"背景下,桑叶及其活性物质具有维持动物肠道健康等重要功能,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可用于开发绿色、高效的饲料添加剂。笔者综合阐述了桑叶中主要的活性物质、活性物质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以及桑叶及其活性物质对畜禽和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并对桑叶资源未来研究的侧重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为桑叶在畜禽和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7.
秦川牛
MGP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特性研究
蒋蕾, 王玉鑫, 万媛, 昝林森, 王洪宝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6
): 2261-2272.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6.002
摘要
(
145
)
PDF(pc)
(15957KB)(
7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预测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的基本功能,揭示
MGP
基因在秦川牛中的组织表达规律以及在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
MGP
基因对秦川牛脂肪发育调控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对多物种MGP蛋白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对牛MGP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等进行预测;使用油红O染色检验秦川牛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效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MGP
基因在秦川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的表达特性。【结果】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牛MGP蛋白与山羊的相似性最高(99%),与斑马鱼的相似性最低(31%)。系统进化树显示,牛和山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斑马鱼的亲缘关系最远。
MGP
基因编码10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9.27,偏碱性;总平均疏水指数为—0.630,为亲水性蛋白;含有Sec/SPⅠ类型的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属于分泌蛋白;存在5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和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具有包含γ-羧基谷氨酸(Gla)的GLA_domain;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最高(55.34%)。油红O染色结果确定了分离培养的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效果良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MGP
基因在秦川牛心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
P
<0.05),在大肠和肾周脂肪中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在小肠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
P
<0.05);
MGP
基因在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在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第2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
P
<0.05),第10天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
P
<0.05)。【结论】试验预测了MGP蛋白基本的结构和功能;
MGP
基因在秦川牛心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低;
MGP
基因在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8.
C57BL/6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的建立与指标评价
何家宇, 杨茗淇, 伍娇, 杨宇, 姚欢, 易金娥, 孔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9
): 4153-4163.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9.042
摘要
(
145
)
PDF(pc)
(9437KB)(
9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构建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为IBD研究提供高效经济的模型参考,并为IBD抗炎药物筛选与药效评价提供可靠的方法支撑。【方法】 本试验以C57BL/6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DSS(3%、4%和5%)7 d或LPS(5、10和20 mg/kg)4 h。通过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肠道形态结构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等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DSS诱导小鼠结肠变短、病理出血、腺体萎缩、结构排列絮乱、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结肠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
P
<0.05),4% DSS即可高效建立IBD模型。同时,LPS引起小鼠肠系膜出血、肠道肿胀和充血,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升高,小肠中IL-10和IL-1β mRNA水平升高、IL-6 mRNA水平下降,十二指肠和回肠TNF-α mRNA水平上升,空肠TNF-α mRNA水平降低,且以5 mg/kg LPS综合影响最为显著。【结论】 4% DSS和5 mg/kg LPS是C57BL/6小鼠IBD模型建立的最适浓度,肠道病理形态改变、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因子IL-1β、IL-6、IL-10和TNF-α的mRNA表达异常是评价IBD模型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9.
产细菌素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全基因组测序及抑菌活性研究
马浩天, 李杨, 余梦博, 潘瑞雪, 龙赟而, 赵一宁, 彭金菊, 马驿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12
): 5117-5127.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12.001
摘要
(
145
)
PDF(pc)
(14441KB)(
10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贝莱斯芽孢杆菌(
Bacillus velezensis
)CM7-4是从海水中分离的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本试验旨在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抗菌机理,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以期挖掘其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方法】 通过酸沉淀法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细菌素粗提物,通过固体琼脂打孔法测定蛋白酶K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基于MGI DNBSEQ-T7平台对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序列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分析其产细菌素的潜质。【结果】 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细菌素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粪肠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等8种不同的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蛋白酶K处理后细菌素粗提物对8种指示菌的抑菌效果均极显著下降(
P
<0.01);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基因组大小为3 953 124 bp,GC含量为47.04%;共预测到3 870个蛋白编码基因、9个rRNA、81个tRNA、1个ncRNA;基因组中含有11个与细菌素合成相关的基因、10个与抗氧化活性相关基因,以及4个与调控免疫和炎症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结论】 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是一株潜在的产细菌素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菌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0.
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犊牦牛肾周脂质沉积关键基因
赵宇田, 陈付菊, 伊平昌, 马敏, 王守宁, 全七十六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 (
7
): 2727-2738.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1
摘要
(
144
)
PDF(pc)
(7709KB)(
4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不同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挖掘调控犊牦牛肾周脂质沉积的信号通路和关键基因。【方法】选取1、7和30日龄各3头健康雄性犊牦牛,放血处死,采集肾周脂肪组织,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转录组数据进行质控、比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并对DEGs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机选取7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转录组结果显示,在1和7日龄比较组中共鉴定到1 627个显著DEGs,其中939个上调,688个下调;在7和30日龄比较组中共鉴定到3 979个显著DEGs,其中1 925个上调,2 054个下调。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1和7日龄比较组中DEGs富集到酰基辅酶A脱氢酶活性条目,参与了脂肪酸生物合成、胰岛素抵抗、PPAR信号通路及鞘磷脂信号通路等;在7和30日龄比较组中DEGs富集到脂肪酸代谢、脂质代谢、磷酸水解酶活性及脂肪酶活性等多个生物过程,参与了丁酸盐代谢、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磷脂酶D信号通路及AMPK信号通路等。从富集通路中发现,
SCD
、
ADIPOQ
、
PLIN
1、
ACADM
和
LPL
等基因是与犊牦牛肾周脂质沉积相关的候选基因。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7个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筛选出
SCD
、
ADIPOQ
、
PLIN
1、
ACADM
和
LPL
共5个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沉积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生长阶段犊牦牛肾周脂质沉积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