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封面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版权转让协议
论文模板
投稿须知
常见问题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东佛里生羊、湖羊及东湖杂交羊的泌乳性能比较分析
安小鹏, 刘楠, 胡郑佳楣, 胡劲草, 徐小龙, 张磊, 宋宇轩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 (
1
): 238-245.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3.01.024
摘要
(
1331
)
PDF(pc)
(1580KB)(
21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东佛里生羊、湖羊及东湖杂交羊的泌乳性能。【方法】选取同一养殖场健康东佛里生羊(DF)、湖羊(H)、东湖杂交一代(F1)、级杂二代(F2)各197、313、346、364只。收集其在2020—2021年间的日泌乳量数据,使用六次多项式拟合泌乳曲线,估计泌乳曲线参数;采集奶样,用乳品分析仪测定乳脂、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和尿素氮;对奶绵羊乳房拍照进行形态学描述,测量乳头形态数据,包括乳头长度、乳头间距和乳头直径;麻醉后采集空怀期乳腺组织,制作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镜检。【结果】东佛里生羊泌乳量显著高于杂交一代(
P
<0.05),东佛里生羊与级杂二代泌乳量差异不显著(
P
>0.05),杂交一代与级杂二代泌乳量均显著高于湖羊(
P
<0.05)。使用六次多项式模型拟合不同杂交代奶绵羊泌乳曲线,拟合度均高于0.90。东佛里生羊、湖羊、杂交一代、级杂二代泌乳高峰日分别为58、18、45与47 d,泌乳高峰日泌乳量分别为2.31、1.27、2.24和1.97 kg。湖羊乳脂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交代奶绵羊(
P
<0.05),东佛里生羊与杂交一代乳蛋白含量差异显著(
P
<0.05),湖羊与级杂二代乳蛋白含量差异显著(
P
<0.05),各杂交代奶绵羊其他乳成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P
>0.05)。测量结果表明,湖羊乳头长度显著小于其他杂交代奶绵羊(
P
<0.05),级杂二代乳头间距显著高于其他杂交代奶绵羊(
P
<0.05)。研究未发现乳头大小与泌乳量存在关系。湖羊乳沟浅,乳头朝向与地面平行;东佛里生羊乳沟深,乳头朝向与地面垂直方向夹角<45°;杂交一代与级杂二代的乳房形态结构相似,乳头朝向呈外"八"字形,适合机器挤奶。东佛里生羊、杂交一代与级杂二代乳腺组织发达,乳腺结构中腺泡导管数量均比湖羊密集。【结论】湖羊与东佛里生羊杂交后,级杂二代泌乳量显著提高,乳房形态与乳腺结构结果表明级杂二代有良好的泌乳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
β-葡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侯冬强, 赵红霞, 彭凯, 曹俊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2
): 4625-4634.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2
摘要
(
1034
)
PDF(pc)
(1066KB)(
96
)
可视化
收藏
β-葡聚糖来源广泛,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由葡聚糖单体构成,具有多种结构,因其侧链残基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通过降低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及提高免疫因子的表达发挥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减少脂质的产生和吸收发挥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通过提高抗氧化酶、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增强缺氧耐受性及提高抗氨氮应激能力、能量代谢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等发挥抗应激作用。自抗生素禁用以来,β-葡聚糖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β-葡聚糖在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和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产养殖中,β-葡聚糖可通过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结构、优化肠道菌群及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β-葡聚糖的联合使用比添加单一种类的免疫刺激剂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作者就β-葡聚糖的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β-葡聚糖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现水产动物生态健康养殖提供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免疫球蛋白调控动物胃肠道健康及微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
卜莹, 郑楠, 王加启, 赵圣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0
): 3800-3808.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0.012
摘要
(
1012
)
PDF(pc)
(1359KB)(
359
)
可视化
收藏
动物胃肠道被视为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一道重要屏障,胃肠道健康与动物机体健康密不可分。动物胃肠道中栖息着大量多样性的微生物种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且多样,微生物的功能和种类组成影响着胃肠道的稳态平衡。微生物群通过定植在胃肠道黏膜,在黏膜免疫系统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胃肠道健康与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调控胃肠道健康的方式有很多种,目前主要通过添加益生元、益生素等非营养物质和营养调控剂来调控胃肠道功能和维护胃肠道健康。但相较于其他营养调控剂来说,免疫球蛋白调控胃肠道的研究报道较少,属于新的免疫调控技术,其具有特异专一性、易生产且成本低、效果显著等优点。免疫调节是一种高效且相对安全的调节方式。作者介绍了4种免疫球蛋白(IgG、IgA、IgY、纳米抗体)的主要理化性质,总结了现阶段免疫球蛋白对胃肠道功能调节的进展及展望,从而为应用免疫球蛋白调控动物胃肠道健康和促进营养代谢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致病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
胡湘云, 潘鹏丞, 吴倍仪, 陈宝剑, 覃兆鲜, 谢炳坤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0
): 3994-4003.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0.032
摘要
(
953
)
PDF(pc)
(1845KB)(
174
)
可视化
收藏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能引起猪腹泻、呕吐、脱水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深入开展PDCoV的研究对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PDCoV基因组编码的4种结构蛋白、15个非结构蛋白和3个辅助蛋白在病毒复制、增殖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DCoV致病机理复杂,笔者从其侵入宿主细胞以颉颃干扰素反应、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抑制细胞焦亡途径来逃避宿主免疫应答,以及其他影响PDCo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面对其致病机理进行总结。PDCoV呈全球性流行趋势,常用
S
、
M
和
N
基因作为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靶标进行诊断。目前,尚未开发出针对PDCoV的安全有效的商品化疫苗和治疗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灭活病毒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载体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和乳酸菌载体口服疫苗上取得一定进展,且广谱抗病毒药物、抗病毒分子蛋白和新型抗病毒技术在PDCoV抗病毒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笔者总结PDCoV编码蛋白功能、致病机理、诊断方法及PDCoV的疫苗开发和抗病毒治疗,以期为后续科学研究和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5.
槲皮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鸡生产上的应用
梅华迪, 田琦, 屈圣富, 高凤仙, 马现永, 李贞明, 罗雪辉, 余苗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6
): 2116-2128.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6.012
摘要
(
797
)
PDF(pc)
(5772KB)(
92
)
可视化
收藏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有机化合物,其自然资源丰富、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可直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酶系统,抑制氧化应激通路的信号转导,发挥抗氧化功能;可通过抑制炎症通路的激活、降低白细胞活化来限制炎症因子产生,从而起到抗炎功效;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徙和入侵促进其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还可破坏潜在致病菌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阻碍潜在致病菌的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竞争菌体内的ATP结合位点等生物膜形成有关的途径,发挥抗菌功能。在鸡生产中,槲皮素可通过增加回肠对营养物质的转运和吸收减少肠道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进而改善肉鸡的生长;可通过促进蛋鸡生殖器官发育以及生殖和生长相关激素分泌来提高产蛋性能;可提高鸡蛋和鸡肉品质;调节机体钙、蛋白质和脂代谢;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作者就槲皮素抗氧化、抗炎、抗菌等重要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以及近些年槲皮素在鸡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槲皮素在鸡生产上的应用及其在鸡饲料中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6.
黑水虻对猪禽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仲崇华, 桂福星, 曹立亭, 郭荣富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0
): 3829-3837.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0.015
摘要
(
731
)
PDF(pc)
(814KB)(
191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饲料蛋白质原料价格持续走高,中国饲料蛋白质原料紧缺并且长期依赖进口。因此,寻找并开发新型的蛋白质源已成为当前解决饲料蛋白原料紧缺的研究热点。黑水虻(
Hermetia illucens
L.)是一种双翅目水虻科的营腐生性昆虫,可将有机废弃物快速转化成为高附加值生物物质,具有饲养成本低、繁殖速度快、产出高的明显优势,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和几丁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因而有望成为高质量动物饲料。大量研究表明,黑水虻部分替代饲料蛋白质成分可有效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同时通过正向调节肠道有益微生物种群及增加菌群丰度的方式,起到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作用,其作为一种颇具前景的蛋白质饲料原料有望为畜牧养殖业找到新的突破口。作者简述了黑水虻的营养特性、主要活性成分,系统总结了饲粮中添加黑水虻对猪禽肠道屏障、免疫机能及肠道菌群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黑水虻今后的研究思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黑水虻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HO-1在巨噬细胞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付京城, 何俊辉, 仝江, 吴魏, 郭爽, 杨彦宾, 韩莹倩, 王月影, 李和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 (
2
): 807-816.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3.02.038
摘要
(
695
)
PDF(pc)
(3411KB)(
13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旨在揭示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巨噬细胞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脂多糖(LPS,0、3、5、10、15、20、25 μg/mL)、HO-1(0、0.02、0.04、0.06、0.08、0.10 μg/mL)及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PP;0、5、10、15、20、30 ng/mL)分别处理巨噬细胞(RAW264.7),12 h后通过CCK8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计算LPS、HO-1和ZPP处理RAW264.7细胞的最佳浓度。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T)、LPS组(LPS)、LPS+HO-1组(LH)、HO-1组(HO-1)、LPS+HO-1+ZPP组(LHZ),每组3个重复。CT组细胞用含10%胎中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LPS组细胞用LPS处理;LH组细胞用LPS和HO-1共处理;HO-1组细胞用HO-1处理;LHZ组细胞用LPS、HO-1和ZPP共处理,各组细胞的处理时间均为12 h,收集细胞和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IL-6、IL-8、TNF-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Nrf2、HO-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 μg/mL LPS处理细胞相比,20 和25 μg/mL LPS均能极显著降低 RAW264.7细胞活力(
P
<0.01);与0 μg/mL HO-1处理细胞相比,0.08和0.10 μg/mL HO-1均极显著提高细胞活力(
P
<0.01);与0 ng/mL ZPP处理细胞相比,15、20、30 ng/mL ZPP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
P
<0.01),后续选用20 μg/mL LPS、0.08 μg/mL HO-1、15 ng/mL ZPP处理RAW264.7细胞。与CT组相比,LPS组细胞中IL-6、IL-8、TNF-α mRNA表达极显著上调(
P
<0.01),IL-6、IL-8、TNF-α、MDA、ROS含量均极显著升高(
P
<0.01),GPx、SOD含量均极显著降低(
P
<0.01);与LPS组相比,LH组细胞中IL-6、IL-8、TNF-α mRNA表达均极显著下降(
P
<0.01),IL-6、IL-8、TNF-α、MDA、ROS含量均极显著降低(
P
<0.01),GPx、SOD含量均极显著升高(
P
<0.01);与LH组相比,LHZ组细胞中IL-6、IL-8、TNF-α mRNA表达均极显著上调(
P
<0.01),IL-6、IL-8、TNF-α、MDA、ROS含量均极显著升高(
P
<0.01),GPx、SOD含量均极显著降低(
P
<0.01)。Nrf2/HO-1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LPS组细胞中Nrf2和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极显著上调(
P
<0.01);与LPS组相比,LH组细胞中Nrf2和HO-1 mRNA表达极显著下调(
P
<0.01),Nrf2蛋白表达极显著下降(
P
<0.01),而HO-1蛋白表达极显著上升(
P
<0.01);与LH组相比,LHZ组细胞中Nrf2和HO-1 mRNA表达均极显著上调(
P
<0.01),Nrf2蛋白表达极显著上升(
P
<0.01),HO-1蛋白表达极显著下降(
P
<0.01)。与CT组相比,HO-1组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20 μg/mL 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0.08 μg/mL HO-1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HO-1调节Nrf2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禽肉、禽蛋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对比研究
孙星雅, 李强, 王战辉, 余文博, 史为民, 张素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6
): 2362-2375.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6.036
摘要
(
693
)
PDF(pc)
(1281KB)(
13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推进中国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及完善相关的法规标准提供参考,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提升中国禽肉、禽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国际禽产品贸易繁荣发展。【方法】 首先对比分析中国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及已废除的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有关禽肉、禽蛋的兽药残留种类和兽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标准;然后对中国新国家标准与欧盟和美国在禽肉、禽蛋的兽药残留种类区别和MRLs标准的严宽程度等几项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中国新国家标准对旧标准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补充与修改,大部分有关禽肉、禽蛋的MRLs标准与欧盟和美国的标准相同甚至更加严格,这标志着中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进入了新阶段,但部分兽药的MRLs标准仍与欧盟和美国的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共有包括双氯西林在内的33种兽药的MRLs标准缺失或宽于欧盟和美国。【结论】 未来中国仍需结合禽肉、禽蛋的生产情况、兽药实际使用情况及人民消费升级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禽肉、禽蛋产品中兽药残留限量的相关标准,使其向国际标准靠拢,提高中国禽肉、禽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对进出口产品中兽药的残留情况进行严格监控,防止其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和禽肉、禽蛋的国际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9.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牛体内囊胚性别特异性基因
崔宝山, 黄飞, 王杰, 李楠, 高庆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2
): 4573-4581.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7
摘要
(
681
)
PDF(pc)
(2532KB)(
5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牛体内雌性和雄性囊胚在mRNA水平上的特异性差异,挖掘雌性和雄性囊胚发育差异相关候选基因。【方法】参考GenBank中牛牙釉质基因(AMEL)序列(
AMELX
基因,登录号:NM_001014984.1;
AMELY
基因,登录号:NM_174240.2)设计引物,以胚胎内细胞DNA为模板,采用巢式PCR扩增技术鉴定单个牛体内囊胚的性别。选用确定性别的单个雌性和雄性囊胚为试验材料,采用Smart-Seq2扩增技术构建单个胚胎测序文库,应用Illumina HiSeq Xten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单个胚胎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并进行了基因差异表达、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巢式PCR扩增胚胎内细胞中的
AMEL
基因,确定了胚胎性别;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两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6 160个,其中雌性特异性基因675个,雄性特异性基因305个;GO功能注释发现雌性特异性基因显著注释在核苷酸结合、信号转导调控、多细胞生物发育、细胞骨架等条目,雄性特异性基因显著注释在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线粒体内膜、核糖体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7条与雌性和雄性囊胚发育差异相关的通路,分别为代谢途径、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细胞衰老、氧化磷酸化、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并利用GO和KEGG结果筛选出5个在牛体内囊胚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基因:
FBP
1、
GADD
45
G、FHL
2、
FOSB
和
WNT
2
B
。【结论】牛体内雌性和雄性囊胚之间存在广泛的转录差异,性别特异性基因
FBP
1、
GADD
45
G、FHL
2、
FOSB
和
WNT
2
B
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动物血液转录组测序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燕勇, 马凤英, 郭丽丽, 刘在霞, 刘斌, 张文广, 刘永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 (
2
): 460-468.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3.02.004
摘要
(
665
)
PDF(pc)
(1082KB)(
192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的普及与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动物科学研究。一些血液中的基因与疾病紧密相关,参与免疫、应激、代谢与疾病相关的功能,如突触融合蛋白1A(STX1A)基因可能成为预测酮病的分子靶标;血液RNA-Seq可以预测早产、复发性受精失败与流产等早期妊娠诊断相关的血液标记物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基因等;使用血液RNA-Seq鉴定饲料效率的可靠预测因子是减少表型数据收集的一种策略,有助于家畜营养调控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血液中存在家畜生长性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标记物,如
CD
48基因是调节肉牛生长的关键基因;血液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防线,能够运输各种免疫活性物质与免疫细胞,血液RNA-Seq的分析提供了全身免疫的概览;血液RNA-Seq在生态环境与应激反应等多方面的应用取得进展,白细胞介素1 受体Ⅱ(IL1R2)基因是野生状态下免疫调控的主要基因。多年来哺乳动物尤其是家畜的血液RNA-Seq的相关应用研究表明,血液富含有关健康状况的信息,有望替代病理组织取样来研究不同生理状况的分子特征并预测疾病;不同饲料营养水平的动物血液中基因的表达量不同,有助于家畜营养调控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综上,血液RNA-Seq的微创诊断不仅有助于动物不同生理状态的分子调控机制解答,更有助于未来家畜分子标记辅助管理的应用,具有成为候选的实用生物样本的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1.
不同屠宰活重豫西黑猪的营养成分及肉质特性分析
刘小平, 史卓言, 冀祥, 楚潇然, 侯俊杰, 宋祯, 李晓霞, 杨又兵, 张古栾, 王建平, 文凤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0
): 3771-3781.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0.009
摘要
(
633
)
PDF(pc)
(1003KB)(
11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豫西黑猪营养成分及肉质性状在不同体重阶段的发育性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120 kg 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组5头,共25头,每组随机选取3头进行屠宰,公母随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失水率、脂肪酸、氨基酸和胆固醇等指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采集100 g腰大肌测定熟肉率。【结果】豫西黑猪在体重达到120 kg之前,随着屠宰活重的增加,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剪切力、脂滴数目和脂滴直径均随之增加。眼肌面积在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75 kg(
P
<0.01),显著高于90 kg(
P
<0.05);背膘厚在90、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 kg(
P
<0.01);肌内脂肪含量在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75 kg(
P
<0.05);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在75、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 kg(
P
<0.05);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以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等为主,氨基酸种类丰富,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在120 kg时均显著高于105 kg(
P
<0.05)。体重与熟肉率、粗蛋白质、肉色、粗脂肪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P
<0.01;
P
<0.05);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花纹、粗脂肪、肉色、脂滴直径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P
<0.01;
P
<0.05)。【结论】屠宰活重在120 kg时,豫西黑猪肌内脂肪含量适中,大理石花纹丰富,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适宜,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胆固醇含量较低,肉色鲜嫩,胴体品质和肉品质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2.
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的假病毒阳性对照品的制备和标定
李朋霏, 宋晓明, 周保琨, 曹志, 张洪亮, 马清霞, 单虎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 (
2
): 647-655.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3.02.022
摘要
(
609
)
PDF(pc)
(2465KB)(
17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安全、稳定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对照品。【方法】人工合成含ASFV
P
72、
CD
2
v
和
MGF
360-12
L
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将3段基因串联插入腺病毒载体PacAd5中,将重组腺病毒质粒和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染293A细胞,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情况,培养10 d后用PCR方法检测假病毒包装情况,将制备的假病毒颗粒加冻干保护剂制备成阳性对照品,进行均一性和稳定性试验,并对制备好的阳性对照品进行核酸拷贝数的绝对定量。【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和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染293A细胞24 h后出现点状荧光,转染后7 d细胞有形成岛屿状感染区的趋势,转染后10 d细胞出现固缩和脱落等明显细胞病变,收获的假病毒液经PCR检测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能扩增出大小约2 400 bp的阳性条带且测序序列与插入片段一致。均一性试验显示,阳性对照品Ct值的变异系数<1%,表明均一性良好;加速热稳定性试验显示,制备的阳性对照品分别经4 ℃放置7 d、室温(25 ℃)和37 ℃处理24 h后仍能保持稳定;阳性对照品在DNaseⅠ作用1 h后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存期试验表明制备的阳性对照品在-20 ℃下可稳定保存6个月。经微滴式数字PCR(ddPCR)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阳性对照假病毒液的核酸拷贝数为(2.26±0.09)×10
4
拷贝/μL。【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含有
P
72、
CD
2
v
和
MGF
360-12
L
基因片段的ASFV假病毒阳性对照品,可实现对核酸提取与检测过程的全程监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3.
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成泡性能的优化及对病毒的杀灭效果评价
刘欢, 张蒙蒙, 崔一芳, 刘静, 张靖菊, 陈登金, 李秀波, 李存, 徐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2
): 4866-4877.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4
摘要
(
608
)
PDF(pc)
(3138KB)(
18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的成泡性能,并评估该消毒剂对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杀灭效果,以及不同作用浓度和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响应面法对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中苯扎溴铵、癸甲溴铵和癸基葡萄糖苷3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优化;采用悬浮杀灭试验,以细胞感染方法,测定该消毒剂稀释度为1:100、1:200、1:400、1:500、1:600、1:800和1:1 000时分别作用5、10和15 min对NDV LaSota株的灭活率;采用悬液定量法,测定该消毒剂稀释度为1:200、1:300、1:400、1:500、1:600时分别作用3、5、7、10和15 min对CSFV Thiveral株的灭活率。【结果】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中主要成分苯扎溴铵、癸甲溴铵和癸基葡萄糖苷含量配比分别为1.4%、3.8%和0.75%时,成泡时间达到83 min。该消毒剂在稀释度最高为1:400(以总含量计约为137.5 mg/L)时,最短作用时间5 min,对NDV LaSota株灭活率为100%;最短作用时间为3 min时,对CSFV Thiveral株灭活率达到100%;作用时间延长至15 min时,对2种病毒的灭活率均稳定保持在100%。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的稀释度低于1:400时,对NDV LaSota株杀灭效果不佳;稀释度为1:500(以总含量计约为110 mg/L)、1:600(以总含量计约为91.67 mg/L)时,作用时间10 min,对CSFV Thiveral株灭活率达到100%,作用时间延长至15 min时,灭活率稳定保持在100%。【结论】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中苯扎溴铵、癸甲溴铵和癸基葡萄糖苷含量为1.4%、3.8%和0.75%时成泡效果最优,该消毒剂对NDV和CSFV杀灭效果较好,为其在养殖场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也为畜禽养殖业场地环境消毒效果评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4.
品种、季节、胎次、采精月龄及采精间隔对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张笑科, 廖伟莉, 李瑶, 吴煜伟, 庄汝柏, 贾百威, 袁晓龙, 李加琪, 黄翔, 张豪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0
): 3879-3890.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0.020
摘要
(
583
)
PDF(pc)
(996KB)(
8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品种、公猪出生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公猪乳头数、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对猪精液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精液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9头杜洛克、长白、大白种公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27 408条精液测定记录,采用混合线性分析模型和方差分析探究品种、公猪出生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公猪乳头数、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对精液体积、精液密度、精子活力、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精子畸形率、总精子数及各精液性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从不同品种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长白猪精液体积和总精子数均显著高于大白猪、杜洛克猪(
P
<0.05),杜洛克猪精液密度显著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
P
<0.05),杜洛克猪、大白猪精子活力均显著高于长白猪(
P
<0.05),大白猪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显著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猪(
P
<0.05),长白猪和大白猪精子畸形率均显著低于杜洛克猪(
P
<0.05);从不同公猪出生胎次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1~3胎出生的公猪具有较高的精液品质;从不同采精季节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和总精子数秋、冬季显著高于春、夏季(
P
<0.05);从不同采精月龄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16~25月龄公猪具有较高的精液品质;从不同采精间隔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4~5 d为最佳采精间隔,采精间隔过长会导致精子畸形率上升;从不同公猪总乳头数来看,乳头数13~16个时,各精液性状品质都处于中等水平,有利于公猪生产应用。3个品种各精液性状间稳定性趋势不一,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精液体积和精子活力的稳定性均显著高于长白猪(
P
<0.05),杜洛克猪精液密度、精子畸形率和总精子数的稳定性均显著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
P
<0.05),大白猪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的稳定性显著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猪(
P
<0.05)。各品种中,长白猪稳定性较差;各精液性状中,精子活力稳定性最好。【结论】品种、公猪出生胎次、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均会影响公猪精液品质,可根据不同品种公猪制定更完善的选择方案,提高精液质量,加速公猪遗传改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5.
新疆喀什地区安格斯犊牛腹泻主要病毒性病原调查及牛诺如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
吴静, 史晋成, 萨妮耶·库尔班, 纳曼·阿卜杜拉, 孙磊, 姚刚, 钟旗, 骆梁涛, 赵红琼, 马雪连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1
): 4420-4428.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3
摘要
(
569
)
PDF(pc)
(1599KB)(
3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新疆喀什地区安格斯犊牛腹泻主要病毒性病原流行情况及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全基因组遗传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分别对2021年不同季节在喀什4个牛场采集的363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BNoV 4种病毒性病原检测,并对扩增获得的BNoV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BCoV和BNo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6.09%(131/363)和25.07%(91/363),混合感染中BCoV+BNoV检出数量最多,阳性率为44.00%(22/50)。对喀什地区4个场区进行检测,其中A场主要检测出BCoV和BNoV,检出率分别为43.52%(47/108)和32.41%(35/108);B场主要检测到BCoV,检出率为52.21%(71/136);C、D场病原检出率普遍较低。秋、冬季检出量最多的病毒分别为BNoV和BCoV,检出率分别为66.67%(50/75)和77.59%(90/116)。对BNoV全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本试验检测到的新疆喀什地区BNoV Bo/XJ-KS/01/CHN株(登录号:ON076888)属于GⅢ.2型BNoV,与中国CN/HB-SJZ和CH/HB/BD/2019毒株在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且与CN/HB-SJZ-2毒株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为93.70%;与英国分离到的Jena/1999/UK毒株核苷酸相似性最低,为72.49%。进一步对3个开放阅读框(ORF)比对分析发现,测得的BNoV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参考株CN/HB-SJZ-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主要是在ORF1区域最高,分别为94.24%和98.69%;与国外参考株Jena/1999/UK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主要是在ORF3区域最低,分别为63.59%和64.57%。与国内外毒株比对结果显示,未出现基因重组现象。【结论】 南疆地区犊牛腹泻流行情况因季节、场区不同有一定的差异。病毒性病原主要在秋、冬季感染率较高,以单一BCoV、BRV和BNoV感染为主。本研究测定分析的BNoV GⅢ.2型Bo/XJ-KS/01/CHN全基因序列与中国CN/HB-SJZ-2参考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内外全基因组参考序列比对未出现基因重组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6.
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养殖中的应用
田志梅, 崔艺燕, 邓盾, 鲁慧杰, 刘志昌, 容庭, 李贞明, 宋敏, 余苗, 马现永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1
): 4228-4238.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3
摘要
(
568
)
PDF(pc)
(1137KB)(
111
)
可视化
收藏
锌是动物生长、发育及繁殖等生理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根据营养需要量,其是仅次于铁的第二微量元素。锌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且存在组织差异性,空肠和回肠是锌吸收的主要部位,锌调控转运蛋白(zinc-regulated transporter-like proteins,Zip)、锌转运载体(zinc transporter,ZnT)和金属硫蛋白通过调控锌的转运影响动物机体锌的平衡与代谢。锌是动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及激活因子,其一方面作为酶的成分调节细胞进程,另一方面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信号转导,调控动物采食、氧化还原、免疫、代谢及繁殖等生理过程。目前,锌在饲料中应用的形式主要有无机、有机以及纳米锌等,不同形式锌的生物学效价存在差异。饲粮锌与猪采食、抗氧化、免疫、代谢及繁殖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随着猪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求的变化,锌的需要量也不同,此外,饲粮锌的水平及来源不同对猪生理活动的调控及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异。本文旨在为微量元素锌在猪养殖中的深度发掘提供理论参考,推动中国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7.
孜然秸秆替代小麦秸秆对羔羊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杨辉, 许涛, 张淑贤, 刘珂, 贾天晴, 陈宁, 尹君亮, 席琳乔, 王栋, 周小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 (
6
): 2296-2304.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3.06.013
摘要
(
524
)
PDF(pc)
(957KB)(
5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孜然秸秆替代小麦秸秆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提高新疆、甘肃等地区孜然秸秆的利用率。【方法】采用单因素设计,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羔羊27只,随机分为3组,用孜然秸秆分别替代0(对照组)、30%(CS1组)、60%(CS2组)小麦秸秆,饲粮其余组分相同。每组9只羔羊,单栏饲喂,预饲期15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测定羔羊生长性能,试验结束后采血并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结果】①CS1和CS2组羔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羔羊初重、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05)。②羔羊屠宰率、宰前活重、胴体重和眼肌面积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05)。CS1组羔羊心脏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羔羊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的重量及指数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05)。③羔羊血浆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05)。④羔羊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孜然秸秆替代部分小麦秸秆能够提高羔羊采食量,对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均无负作用,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8.
肃南牦牛群体遗传结构、选择信号分析和ROH检测
鲍麒, 包鹏甲, 马晓明, 吴晓云, 孟光耀, 褚敏, 曹红梅, 郎建英, 安玉峰, 梁春年, 阎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8
): 2992-3005.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8.015
摘要
(
513
)
PDF(pc)
(6923KB)(
24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试验旨在对肃南牦牛进行群体遗传结构、选择信号分析和连续纯合片段(ROH)检测,挖掘肃南牦牛的种质特性相关基因。【方法】选择肃南牦牛、巴州牦牛、斯布牦牛、九龙牦牛和天祝白牦牛5个牦牛品种共计48头牦牛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采用基因组变异检测流程(GATK)获得高质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进行下游分析;对5个牦牛品种的基因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祖先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以确定其群体结构;对5个牦牛群体进行ROH检测以及近交系数计算;采用综合单倍型评分(iHS)方法筛选共有高频ROH区域内受选择位点。【结果】5个牦牛品种共鉴定出15 092 883个SNPs,主要分布于内含子区域。亲缘关系计算结果显示,所有个体均不存在三代以内亲缘关系,满足后续分析要求。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牦牛品种可以显著地分为5个类群,其中肃南牦牛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小。群体结构分析显示,肃南牦牛包含其他4种牦牛祖先成分,其中天祝白牦牛祖先成分所占的比例最大。ROH分析显示,5个牦牛品种共检测到8 426个ROHs片段,其中高频ROH区域421个。相比于其他4个牦牛品种,肃南牦牛的ROH片段总长度和数目最多,具有较高的连锁程度,其近交系数远大于其他牦牛群体。在肃南牦牛高频ROH区域上注释得到465个候选基因,主要富集到与机体发育、大脑形态形成、脂肪氧化相关的通路,包括胚胎骨骼系统形态发生、前后模式规范、甲状腺发育通路和Hippo通路,其中与胚胎发育及组织分化过程相关的基因有同源框A3(HOXA3)、
HOXA
5、
HOXD
3,与肉品质相关的基因有花生四烯酸12B (ALOX12B)、
ALOX
15
B
、
ALOXE
3,与中脑发育相关的基因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在7号染色体1个高频ROH区域中(Chr7:12 661 870-13 045 935)鉴定到3个共享基因(核内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K (HNRNPK)、驱动蛋白27(KIF27)、G激酶锚定蛋白1(GKAP1))与牦牛共有的高原适应性有关。对共有高频ROH区域内的位点进行iHS分析,鉴定到的受选择基因主要与抗病性、内质网分泌蛋白加工及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包括N-α乙酰转移酶25(NAA25)、内质网分子伴侣29(ERP29)、跨膜蛋白16(TMEM116)、TRAF型锌指结构域蛋白1(TRAFD1)、HECT结构域E3泛素连接酶4(HECTD4)基因。【结论】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系统评估肃南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背景,鉴定了肃南牦牛ROH区域内与表型相关的基因,并重点挖掘了与其他牦牛品种共享高频ROH区域内的受选择基因,为肃南牦牛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9.
不同日龄略阳乌鸡肉品质对比与最佳上市日龄分析
张淑雅, 张纪桥, 蔡瑛婕, 曹敞, 张建华, 张建勤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6
): 2165-2175.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6.017
摘要
(
512
)
PDF(pc)
(1307KB)(
4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日龄略阳乌鸡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为确定最佳上市日龄以及科学养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试验以同日出雏的1 200只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只。所有鸡42日龄脱温后进行网上笼养,90日龄后为离地网上平养,各阶段的基础饲粮均使用家禽专用饲料,全程自由采食、饮水。记录每周体重,采用Gompertz模型拟合生长曲线;90、120、150日龄时,随机选取体况相近的公、母各8只,采用颈部放血法进行屠宰,采集胸肌,检测不同生长时期胸肌pH、剪切力、水分、干物质、氨基酸、脂肪、蛋白质、肌苷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 略阳乌鸡在1~4周体重增长缓慢,4周后进入急速生长期,到17周后体重增长趋势逐渐减缓;Gompertz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略阳乌鸡体重生长曲线,母鸡、公鸡的拟合度均>0.99,拐点体重分别为760.75和940.52 g,拐点周龄分别为8.19和8.49周。母鸡、公鸡的剪切力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150日龄均极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
P
<0.01);母鸡胸肌干物质在150日龄极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
P
<0.01)。母鸡胸肌的呈味氨基酸中,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天门冬氨酸(Asp)含量在150日龄极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
P
<0.01),而酪氨酸(Tyr)的含量在150日龄极显著低于90和120日龄(
P
<0.05);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蛋氨酸(Met)、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在150日龄均显著高于90日龄(
P
<0.05)。公鸡胸肌的呈味氨基酸中,谷氨酸(Glu)、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胱氨酸(Cys)、脯氨酸(Pro)含量120日龄极显著高于90日龄(
P
<0.01),酪氨酸(Tyr)、胱氨酸(Cys)、脯氨酸(Pro)和苯丙氨酸(Phe)含量120日龄极显著高于150日龄(
P
<0.01);组氨酸(His)含量在120日龄最低。120日龄母鸡胸肌的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150日龄(
P
<0.01),120日龄母鸡胸肌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150日龄(
P
<0.05)。母鸡胸肌中亚油酸和肉豆蔻酸含量在150日龄极显著高于120日龄(
P
<0.01),棕榈油酸含量在150日龄极显著低于120日龄(
P
<0.01)。公鸡胸肌的肌苷酸、棕榈酸(C16:0)含量120日龄显著高于150日龄(
P
<0.05),而亚油酸含量150日龄显著高于120日龄(
P
<0.05)。【结论】 随着日龄的增加,略阳乌鸡母鸡营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120日龄公鸡胸肌营养物质含量最高,120日龄后随着日龄增加营养物质含量逐渐降低。因此,建议母鸡在120~150日龄之间上市,公鸡在120日龄上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0.
复方双黄连制剂体外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
郭彬, 史晗, 封海波, 刘群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
12
): 4832-4842.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1
摘要
(
512
)
PDF(pc)
(2096KB)(
7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复方双黄连制剂体外抗菌抗病毒活性,为复方双黄连的深度开发及家禽、家畜合理选择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金银花、黄芩、连翘颗粒分别制成浸膏,再将药物浸膏及穿心莲颗粒按照比例制成穿心莲、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1:1:2)和复方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穿心莲=1:1:2:2)口服液,调节pH为7.0,生药浓度为100%。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2个菌株进行细菌敏感性检测,采用牛津杯结合试管二倍稀释法筛选出敏感菌株,根据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其体外抗菌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稀释药物,培养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合细胞病变(CPE)情况确定3种药物安全浓度,将最大药物安全浓度以二倍稀释法稀释3个梯度,用新城疫病毒、轮状病毒对MA-104和DF-1进行药物+病毒互作、先加药后攻毒和先攻毒后加药3种方式的处理,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结合CPE探讨药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复方双黄连的抗菌效果优于穿心莲和双黄连,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20~1.56、0.20~1.56和0.78~1.56 mg/mL。CPE和细胞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双黄连、穿心莲、复方双黄连对DF-1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分别为0~6.25、0~0.78和0~0.78 mg/mL,对MA-104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分别为0~3.13、0~0.78和0~0.78 mg/mL。新城疫病毒17E株对DF-1细胞的TCID
50
为10
-6.19
/100 μL;牦牛轮状病毒G6P[1]型SDA2株对MA-104细胞的TCID
50
为10
-6.24
/100 μL。复方双黄连通过直接灭活病毒(药物+病毒互作)、阻断病毒吸附(先加药后攻毒)及干扰病毒复制(先攻毒后加药)途径对新城疫病毒的有效抑制率分别为28.82%、55.92%、42.45%,对轮状病毒的有效抑制率分别为48.84%、26.52%、15.40%。【结论】复方双黄连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均强于双黄连和穿心莲,且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结果可为复方双黄连在兽医临床应用和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