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公告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05
上一期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1-0. 
摘要 ( 31 )   PDF (3930KB)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0. 
摘要 ( 36 )   PDF (369KB)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犊牦牛肾周脂质沉积关键基因
赵宇田, 陈付菊, 伊平昌, 马敏, 王守宁, 全七十六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727-27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1
摘要 ( 75 )   PDF (7709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不同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挖掘调控犊牦牛肾周脂质沉积的信号通路和关键基因。【方法】选取1、7和30日龄各3头健康雄性犊牦牛,放血处死,采集肾周脂肪组织,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转录组数据进行质控、比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并对DEGs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机选取7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转录组结果显示,在1和7日龄比较组中共鉴定到1 627个显著DEGs,其中939个上调,688个下调;在7和30日龄比较组中共鉴定到3 979个显著DEGs,其中1 925个上调,2 054个下调。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1和7日龄比较组中DEGs富集到酰基辅酶A脱氢酶活性条目,参与了脂肪酸生物合成、胰岛素抵抗、PPAR信号通路及鞘磷脂信号通路等;在7和30日龄比较组中DEGs富集到脂肪酸代谢、脂质代谢、磷酸水解酶活性及脂肪酶活性等多个生物过程,参与了丁酸盐代谢、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磷脂酶D信号通路及AMPK信号通路等。从富集通路中发现,SCDADIPOQPLIN1、ACADMLPL等基因是与犊牦牛肾周脂质沉积相关的候选基因。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7个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筛选出SCDADIPOQPLIN1、ACADMLPL共5个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沉积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生长阶段犊牦牛肾周脂质沉积提供理论依据。
广西麻鸡卵巢组织中差异lncRNA筛选及ceRNA网络构建
张珂, 张敏, 李添宝, 张杰, 卢晟盛, 江明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739-27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2
摘要 ( 51 )   PDF (14890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广西麻鸡卵巢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以及微RNA(microRNAs,miRNA),并进一步筛选出与鸡产蛋性状相关的lncRNA,为后期研究lncRNA对鸡产蛋性状的调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根据广西麻鸡从开产到41周龄的产蛋情况筛选出高产和低产的广西麻鸡各3只,并以其卵巢组织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edgeR和DEseq2软件从测序得到的数据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以及miRNA,利用miRanda软件和lncRNA的顺式作用分别预测miRNA和lncRNA的靶基因,对差异lncRNA的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后,利用Cytoscape(v 3.8.2)软件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本研究共获得广西麻鸡卵巢组织中438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18个差异表达的miRNAs以及301个差异表达的mRNAs。对上述差异表达的lncRNA的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后发现,其显著富集于激素分泌调节、中胚层形成、中胚层发育以及中胚层形态发生等与产蛋有关的生物过程,以及MARK、甘露糖O-聚糖的生物合成、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信号通路。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6个与产蛋性状相关的lncRNAs,分别是TCONS_00091814、TCONS_00051866、XR_006939520.1、XR_005839807.1、TCONS_00088588、TCONS_00037324。根据测序结果成功构建出包含9个miRNAs、60个lncRNAs和3个mRNAs的ceRNA网络图,且网络中所有的基因均在低、高产组中差异表达。所选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的基因表达水平一致,说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结论】通过RNA测序技术从广西麻鸡卵巢中筛选到了一系列差异表达的lncRNA,并筛选出了6个可能与产蛋性状相关联的lncRNAs,为进一步提高鸡的产蛋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持。
基于高叶酸小鼠睾丸转录组筛选牛繁殖力关键同源基因
吉虹锦, 冶倩楠, 李文龙, 李志鹏, 冯霞, 米思远, 史源钧, 张金柠, 郭健, 俞英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751-27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3
摘要 ( 46 )   PDF (908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高叶酸小鼠睾丸转录组数据,筛选叶酸调控牛和小鼠繁殖力的同源基因,以期为通过叶酸改善雄性动物繁殖力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4只健康、生长状况相近的11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n=8):CON、A和B组,分别饲喂2、7和15 mg/kg叶酸,连续饲喂57 d。饲喂结束后分别测定3组小鼠左、右睾丸和精囊的重量,精子密度以及缓慢前进的精子比例,通过Illumina NovaseqTM 6000高通量测序进行小鼠睾丸转录组测序分析,对测序结果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功能注释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筛选叶酸调控精液品质和繁殖力的关键基因,并结合荷斯坦种公牛繁殖力相关同源基因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数据,进一步筛选叶酸调控牛和小鼠雄性繁殖力的同源基因。【结果】相较于CON组,B组小鼠左、右精囊重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A和B组小鼠精液中缓慢前进的精子比例均极显著降低(P<0.01)。经RNA-Seq分析发现,在A vs CON组中筛选出423个DEGs,在B vs CON组中筛选出661个DEGs,A vs CON和B vs CON组中共有的上调DEGs 85个、下调DEGs 40个。通过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A vs CON组的DEGs显著富集在叶酸代谢和精液品质调控相关的GO条目,B vs CON组的DEGs显著富集在叶酸代谢和生殖器官发育相关的GO条目,A vs CON和B vs CON两个组共有的上调DEGs显著富集在叶酸代谢和精液品质调控相关等功能,共有的下调DEGs显著富集在一碳代谢过程和单精受精作用功能。通过DEGs的PPI网络分析发现,筛选出的核心节点(hub)基因可能通过影响精液品质而影响雄性动物繁殖力。同时本研究中筛选出的hub基因均为奶牛的同源基因,并找出了不同浓度叶酸影响荷斯坦种公牛繁殖力的同源基因及其附近的QTLs,包括每次妊娠的授精次数QTL、精子活力QTL等。将hub基因进一步与前人荷斯坦种公牛精子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对,筛选出叶酸调控牛和小鼠繁殖力的同源基因:Serpinb1b基因(牛同源基因为SERPINB1)。【结论】饲喂7和15 mg/kg叶酸能够降低精液中缓慢前进的精子比例,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Serpinb1b基因(牛同源基因为SERPINB1)是叶酸调控雄性动物繁殖力的关键基因之一,可为畜牧业实际生产中大型乳用动物荷斯坦牛的养殖及选育提供参考信息。
生理生化
绿原酸对高游离脂肪酸处理犊牛肝细胞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田艳, 刘佳晨, 王爽, 范文文, 常雅奇, 杨天娇, 张泽鑫, 张冰冰, 徐闯, 杨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766-27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4
摘要 ( 31 )   PDF (234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绿原酸(CGA)对高游离脂肪酸(FFA)处理的犊牛肝细胞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犊牛原代肝细胞,利用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后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细胞用含2% BSA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FFA组细胞在含2% BSA的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1.2 mmol/L FFA后培养;CGA组细胞在含2% BSA的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20 μg/mL CGA后培养;CGA+FFA组细胞在含2% BSA的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1.2 mmol/L FFA和20 μg/mL CGA后培养。培养12 h后收集细胞,通过试剂盒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TA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肝细胞中胆固醇合成相关因子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2(SREBF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胆固醇外排相关因子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2(ACAT2)、ATP结合盒亚家族A成员1(ABCA1)、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5(ABCG5)以及胆汁酸代谢相关因子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胆固醇27α-羟化酶(CYP27A1)、法尼醇X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等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犊牛肝细胞经过不同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FFA组犊牛肝细胞中T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TAG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HMGCRABCA1、ABCG5、ABCG8、APOA1、ACAT1、NPC1L1、FXR、FGFR4基因mRNA表达量和SREBF2、ACAT2、ABCA1、ABCG5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CYP8B1基因mRNA表达量和CYP7A1、CYP8B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CGA组犊牛肝细胞中T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SREBF2、ABCA1、CYP27A1、FXR、FGFR4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CYP7A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FFA组相比,CGA+FFA组犊牛肝细胞中TC含量显著升高(P<0.05),TAG含量显著降低(P<0.05),HMGCRACAT2ABCA1、ABCG5APOA1基因mRNA表达量和SREBF2、ACAT2、ABCA1、ABCG5、FXR、FGFR4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CYP7A1、CYP8B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CGA能参与调节犊牛肝细胞内胆固醇稳态,同时激活FXR和FGFR4,进而缓解高FFA处理的犊牛肝细胞胆汁酸蓄积。
优化培养基组分提高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活菌数的研究
马林丽, 徐国强, 张秋萍, 车巧林,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776-27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5
摘要 ( 38 )   PDF (142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以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提高菌株活菌数,降低生产成本,为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的高密度培养及猪链球菌病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培养的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最高活菌数为筛选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菌株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无机盐金属离子、磷酸缓冲液的最佳组分及浓度,并根据单因素筛选结果选择碳源浓度、有机氮源总浓度、有机氮源比例、磷酸盐缓冲液浓度4个因素各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的筛选与验证。【结果】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发酵培养基最优条件为6.0 g/L蔗糖、1.0 g/L尿素、10 g/L酵母提取物YE7与20 g/L酵母蛋白胨Nucel 887混合氮源,1.0 g/L NaCl、9.58 g/L K2HPO4·3H2O、1.09 g/L KH2PO4、1 mmol/L MgSO4·7H2O、0.3 g/L L-抗坏血酸。采用此最优组合,摇瓶培养猪链球菌2型NT15B活菌数最高达80.83×108 CFU/mL,较优化前提高256.08%。【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能有效提高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活菌数,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发酵罐水平的优化提供参考。
营养与饲料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贠红梅, 赵鑫宇, 赵晓磊, 赵燕, 杨阳, 牛瑾, 郭晓红, 李步高, 曹果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787-27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6
摘要 ( 43 )   PDF (3328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饲粮粗纤维(CF)水平对育肥期马身猪和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为猪精准营养需要量构建和优质猪肉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重为(49.67±5.85) kg的健康马身猪和杜长大猪各80头,品种内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各组猪分别饲喂粗纤维水平为2%、5%、8%和11%的饲粮,分别记为2% CF、5% CF、8% CF、11% CF组。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挑选体重接近平均值的3头猪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指标。【结果】饲粮粗纤维水平显著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其中11% CF组马身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11% CF组杜长大猪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饲粮粗纤维水平对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等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其中2% CF组马身猪背膘厚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 CF组杜长大猪背膘厚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随着粗纤维水平的提高,眼肌面积呈逐渐增大趋势,在马身猪和杜长大猪中均表现为11% CF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8% CF组显著高于2% CF和5% CF组(P<0.05);5% CF和8% CF组马身猪后腿比例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饲粮粗纤维水平对猪肉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2%和5% CF组马身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5% CF组马身猪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 CF组蛋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8% CF组马身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为最高,而杜长大猪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结论】马身猪在饲喂8%粗纤维水平饲粮时,饲料转化率升高,背膘厚降低,眼肌面积增大,肉色得到改善;杜长大猪在饲喂5%粗纤维水平饲粮时,日增重增加,饲料转化率提高,眼肌面积增大,胴体性状和肌肉嫩度较好。
苜蓿皂苷提取物对断奶湖羊免疫、抗氧化能力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张艳, 马森, 栗守仁, 皇甫卫康, 腊邵凯, 马季祥, 王志昌, 史莹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799-28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7
摘要 ( 44 )   PDF (780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苜蓿皂苷作为一类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畜禽机体免疫力、促生长及调节胃肠道功能等多方面效用。试验旨在探究苜蓿皂苷提取物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45日龄、体重相近(15.67 kg±1.18 kg)的断奶湖羊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CON)湖羊饲喂基础饲粮,皂苷组(AS)湖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g/kg(饲粮干物质基础)苜蓿皂苷提取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后收集断奶湖羊瘤胃液测定微生物组成,采集颈静脉血用于测定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相关指标。【结果】①两组湖羊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皂苷组湖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CD4+ T细胞和CD4/CD8水平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而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皂苷组湖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④两组间湖羊瘤胃液pH、氨态氮(NH3-N)、各挥发性脂肪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⑤两组间湖羊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主坐标分析(PCoA)均无明显差异;在属水平上,皂苷组湖羊瘤胃液中硫酸盐还原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有益菌罗氏菌属(Roseburia)、凸腹真杆菌群(Eubacterium_ventriosum_group)等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苜蓿皂苷提取物可以影响断奶湖羊瘤胃微生物的组成,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健康。
活性干酵母对晋岚绒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茵, 王志武, 赵鹏, 张丽, 郭宏宇, 王豪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810-28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8
摘要 ( 30 )   PDF (121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活性干酵母对晋岚绒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出适宜的活性干酵母添加量。【方法】选取100只3月龄晋岚绒山羊公羔开展育肥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每个重复4只。试验组ADY1、ADY2、ADY3和ADY4每只羊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补饲1、2、3、4 g/d活性干酵母,对照组(ADY0)羊不添加活性干酵母。预试验15 d,正试验90 d,每30 d进行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测定,第90天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ADY3和ADY4组羊终末体重显著升高(P<0.05),料比重显著降低(P<0.05);第90天时,ADY3组羊胸围和体长均显著增加(P<0.05),ADY4组羊胸围显著增加(P<0.05)。②ADY3和ADY4组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和眼肌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胴体脂肪含量和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ADY2、ADY3和ADY4组羊净肉重和净肉率均显著增加(P<0.05),ADY3和ADY4组羊心脏重均显著升高(P<0.05)。③第30、60、90天,4个试验组羊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ADY3组第30天羊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90天时,ADY2和ADY3组羊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④第60、90天时,ADY3组羊免疫球蛋白A(Ig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⑤第60天时,ADY3组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第60、90天时,ADY3组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⑥第90天时,ADY2和ADY3组羊血清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活性干酵母可以提高晋岚绒山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强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综合考虑,添加2~3 g/d较为适宜。
猪表皮生长因子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周鑫鑫, 郭莹莹, 肖运才, 王金硕, 周祖涛, 刘华珍, 石德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823-28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09
摘要 ( 31 )   PDF (1239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表达猪表皮生长因子(pEGF)的乳酸乳球菌原核表达系统,并探究其对断奶仔猪腹泻的影响。【方法】以pUC57-SP45-LEISSTCDA-pEGF序列为模板,利用PCR扩增获得缺失LEISSTCDA片段的融合产物,将其与酶切pNZ8149表达载体连接后电转至乳酸乳球菌NZ3900,以LacF为筛选标记获得重组菌pEGF-NZ。用nisin诱导重组菌pEGF-NZ表达重组蛋白pEGF,并通过Tricine-SDS-PAGE检测其表达情况。改良实验室及工业发酵条件以提高pEGF表达量。利用猪回肠上皮细胞(IPEC-J2)增殖试验体外验证表达的pEGF生物活性。通过动物试验验证重组蛋白pEGF对小鼠及断奶仔猪腹泻的影响。【结果】试验成功构建重组菌pEGF-NZ,并分泌表达pEGF蛋白。体外试验结果显示,pEGF蛋白能促进细胞增殖。pEGF-NZ重组菌及其表达的pEGF蛋白能延缓小鼠腹泻发生时间,降低腹泻率,保护小鼠肠绒毛的完整性。与对照组相比,pEGF-NZ重组菌处理后,小鼠结肠中乳酸菌数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肠球菌数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3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粮中添加pEGF-NZ重组菌后,断奶仔猪腹泻情况明显缓解,平均日增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EGF-NZ重组菌及其分泌表达的pEGF能够修复肠道屏障,抑制病原菌黏附,调控肠道菌群,其主要通过下调部分促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表达发挥抑炎效果,从而保护断奶仔猪肠道健康,有效缓解腹泻。
种鸽饲粮锰水平对种鸽蛋品质及乳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李昊轩, 王铮, 秦士贞, 张博, 李晶, 索琰瑞, 赵东栋, 汪阳阳, 刘文丽, 申莉, 孙鸿, 史兆国, 邵玉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837-28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0
摘要 ( 38 )   PDF (138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试验通过添加外源锰制剂(MnSO4·H2O),探究种鸽饲粮不同锰水平对种鸽蛋品质及乳鸽体重、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中国鸽养殖业提供试验参考。【方法】试验选取体重和产蛋性能相近的健康银羽王种鸽120对,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立8个重复组,每重复组安排3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5个组分别使用不额外添加锰的基础饲粮(对照组)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5、70、105和140 mg/kg锰的试验饲粮。饲粮以颗粒料形式喂给种鸽。试验期包括孵化期18 d和哺乳期28 d,总计46 d。期间记录种鸽采食量和乳鸽体重,计算种鸽平均日采食量和乳鸽平均日增重。采集鸽蛋、种鸽和28日龄乳鸽血清、乳鸽胸肌、心脏、肝脏样本,测定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及28日龄乳鸽胸肌肉质性状及组织中锰含量,并计算乳鸽的屠宰性能。【结果】① 70和140 mg/kg锰组鸽蛋的蛋壳重显著高于35和105 mg/kg锰组(P<0.05);70和105 mg/kg锰组鸽蛋的蛋黄色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5 mg/kg锰组(P<0.05);35 mg/kg锰组鸽蛋的哈氏单位数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70、105和140 mg/kg锰组鸽蛋的蛋壳反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 35和140 mg/kg锰组1~28日龄乳鸽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 35和140 mg/kg锰组28日龄乳鸽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105和140 mg/kg锰组28日龄乳鸽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 mg/kg锰组28日龄乳鸽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④ 各组间28日龄乳鸽胸肌的肉品质及胸肌、心肌、肝脏组织中的锰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⑤ 35和140 mg/kg锰组28日龄乳鸽血清的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在种鸽基础饲粮中额外添加35 mg/kg锰可提高28日龄乳鸽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额外添加70 mg/kg锰可改善鸽蛋的蛋壳质量、加深蛋黄颜色。
不同复合添加剂对饲料桑与王草混合青贮品质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陈荣强, 雷小文, 吴丽娟, 欧翔, 连海, 张强, 邱静芸, 操贤洪, 严蕾, 蔡小芬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849-28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1
摘要 ( 38 )   PDF (116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复合添加剂对饲料桑(Morus alba L.)与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ennisetum americanum cv.Reyan No.4)混合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对照组(CK)、复合菌制剂组(J,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酶制剂组(M,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复合菌酶制剂组(JM,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青贮60 d后,分析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并使用V-score评分体系、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发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CK组相比,其余各组混合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J、M、JM组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氨态氮含量、pH显著降低(P<0.05);M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JM组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丙酸、丁酸。各组V-score评分均在85分以上,其中JM组评分最高(88.93分)。各组隶属函数均值大小排序为JM>J>M>CK。与CK组相比,其余各组青贮微生物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在门水平上,各组混合青贮饲料中微生物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CK组相比,J、JM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CK组相比,J、M、JM组的植物乳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肠杆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Ente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J、JM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JM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添加复合菌制剂、复合菌酶制剂或复合菌酶制剂均能不同程度改善饲料桑与王草混合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且能提高有益菌丰度、降低有害菌丰度。综合考虑,添加复合菌酶制剂更适合饲料桑与王草混合青贮。
甘露醇对放牧绵羊瘤胃、粪便菌群结构以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晓敏, 阿拉达尔, 弓剑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860-28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2
摘要 ( 42 )   PDF (871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放牧绵羊瘤胃、粪便微生物菌群及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7~8月龄、初始体重相近(27.10 kg±3.55 kg)的健康绵羊1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5只。对照组绵羊补饲不添加甘露醇的玉米面100 g/d,试验组补饲添加1 g甘露醇的玉米面100 g/d。在自然放牧条件下饲喂35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在正试期开始和结束日放牧前称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在试验结束日放牧前分别采集瘤胃液、粪便及颈静脉血液,采用16S rRNA测序方法分析瘤胃及粪便微生物区系;采用相关试剂盒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试验组绵羊ADG、瘤胃液pH和氨态氮(NH3-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瘤胃液的总短链脂肪酸(SCFAs)、乙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②试验组绵羊瘤胃及粪便微生物OTU数目、Alpha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瘤胃及粪便微生物基于abund_jaccard近似距离的PCoA均显著分离(P<0.05)。③在门水平上,试验组绵羊瘤胃微生物无显著差异(P>0.05),粪便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绵羊瘤胃中瘤胃球菌科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粪便中未分类的毛螺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④试验组绵羊血清免疫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放牧条件下补饲甘露醇可提高绵羊瘤胃液乙酸、丙酸和总SCFAs浓度和瘤胃中瘤胃球菌科NK4A214相对丰度;使粪便中厚壁菌门和未分类的毛螺菌科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提高;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安格斯肉牛生产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丁辉, 刘欣, 王瑞玲, 毛永霞, 王建东, 郭延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871-28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3
摘要 ( 40 )   PDF (112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安格斯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及繁殖激素的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在肉牛生产实践中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选取40头体重相近、2~3胎次且健康的安格斯母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牛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和40 mg/kg大豆异黄酮。试验始末对牛进行称重,记录每日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第40天时,采集血液检测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及繁殖激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安格斯肉牛ADFI、ADG及F/G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试验Ⅰ、Ⅱ组牛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牛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Ⅲ组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γ-干扰素水平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③试验Ⅱ组牛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Ⅲ组牛血清中T-AOC、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④试验Ⅱ组牛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组牛血清中孕酮、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有效提高安格斯肉牛免疫功能和繁殖机能,其中40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量效果最佳。
黄酮类化合物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抗氧化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鄂晓迪, 赵晓南, 赵金标, 胡友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880-28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4
摘要 ( 41 )   PDF (4295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具备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有益于畜牧生产。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Keap1-Nrf2/ARE)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关键信号通路,参与抵抗外界氧化应激。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调控Keap1-Nrf2/ARE通路,激活上下游关键因子,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畜禽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机体免疫力。作者通过综述Keap1-Nrf2/ARE分子结构和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机制,以及黄酮类化合物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发酵棉粕等量替代豆粕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质性状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林厦菁, 苟钟勇, 王一冰, 范秋丽, 叶金玲, 张赛, 蒋守群, 阮栋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890-28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5
摘要 ( 43 )   PDF (543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发酵棉粕水平对1~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质性状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发酵棉粕在黄羽肉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试验选用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鸡9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和低、中、高水平添加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4组小鸡阶段(1~21日龄)发酵棉粕添加水平分别为0、5%、7.5%、10%;中鸡阶段(22~42日龄)为0、6%、9%、12%;大鸡阶段(43~63日龄)为0、10.5%、14.0%、17.5%。试验期共63 d。试验期间,按重复记录每天采食量,于1、21、42和63日龄称重,计算生长性能;每个重复选取2只试验鸡采血,然后屠宰采样,测定免疫器官指数、血浆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和肉质性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21日龄阶段,高水平添加组肉鸡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在43~63日龄阶段,低水平添加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但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试验期(1~63日龄),添加低水平发酵棉粕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但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发酵棉粕对63日龄黄羽肉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胸肌剪切力、滴水损失、pH(45 min和96 h)、肉色(45 min和96 h)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切片分析未见明显病变。中水平添加组肉鸡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低和中水平添加组肉鸡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快速型黄羽肉鸡小鸡、中鸡和大鸡阶段饲粮中分别添加10%、12%和17.5%发酵棉粕(游离棉酚含量为12.21 mg/kg)替代等量豆粕不会影响黄羽肉鸡的生长和肉品质;分别添加7.5%、9.0%和14.0%发酵棉粕可以获得最低的料重比。
添加不同水平鞣花酸对哈萨克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任斐儿, 杨帆, 李明浩, 梁应涛, 任杰, 阿布都沙拉木·艾合麦提, 陈开旭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899-29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6
摘要 ( 34 )   PDF (1127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鞣花酸对哈萨克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鞣花酸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体重(25.58±2.85)kg、体况一致且健康的3月龄哈萨克羊公羊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各组鞣花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15、30、45 mg/kg BW,分别为对照组、15 EA组、30 EA组和45 EA组。预饲5 d后开展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每30 d空腹称重1次并于第60天晨饲前采集血液样品,测定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等指标。【结果】①各组试验羊的初始体重、终末体重、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在整个试验期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各组羊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激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30 EA和45 EA组试验羊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1.28%和10.46%(P<0.05),且随着鞣花酸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3个试验组试验羊血浆中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7.47%、25.38%和24.85%(P<0.05),且随着鞣花酸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各组羊血浆中葡萄糖、球蛋白、尿素氮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0 EA组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羊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着鞣花酸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P<0.05),且30 EA和45 EA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10.24%和11.02%(P<0.05),3个试验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9.49%、55.78%和52.36%(P<0.05)。【结论】添加不同水平鞣花酸对哈萨克羊的采食量、日增重以及血浆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并显著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其适宜的添加水平为30 mg/kg BW。
遗传繁育
宁夏地区奶牛体型外貌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黄越川, 张海亮, 徐伟, 韩丽云, 周佳敏, 马丽琴, 温万, 王雅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908-29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7
摘要 ( 31 )   PDF (186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体型外貌性状是奶牛育种中较早关注的一类性状,选育体型外貌性状对实现奶牛生产潜力非常关键。试验旨在揭示宁夏地区奶牛体型外貌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特征,为宁夏地区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奶牛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宁夏地区32个牧场共32 532头荷斯坦牛的体型外貌线性鉴定记录,利用SAS 9.2软件中mixed程序分析了宁夏地区奶牛体型外貌性状的影响因素;使用DMU软件中DMUAI模块估计了20个体型性状、5个部位得分及体型总分的遗传参数,包括性状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结果】宁夏奶牛各体型外貌性状平均表现与对应性状最优分离差在0.03(乳房深度)~3.73(中央悬韧带)之间,5个部位得分及体型总分平均值介于80.77(尻部)~87.02(体躯容量)之间。头胎产犊月龄、泌乳月份和胎次对宁夏奶牛5个部位得分均有影响。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宁夏奶牛体型外貌性状具有低至高遗传力,各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介于0.04(胸宽)~0.45(体高)之间;双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体躯容量系统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介于0.04(胸宽和腰强度)~0.72(体高和体躯容量得分)之间,尻部系统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介于0.32(尻宽和腰强度)~0.78(尻角度和尻部得分)之间,肢蹄系统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介于-0.36(蹄踵深度和后肢后视)~0.78(蹄踵深度和肢蹄得分)之间,泌乳系统各性状的遗传相关介于-0.13(中央悬韧带和后乳房附着高度)~0.73(乳房深度和前乳房附着)之间,乳用特征系统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介于0.54(骨质地和棱角性)~0.96(棱角性和乳用特征得分)之间。【结论】宁夏地区奶牛体型性状的表现总体较好,体型外貌性状遗传力介于0.04~0.45之间,遗传相关介于-0.36~0.96之间,相同系统的体型性状间大多存在中高遗传相关。研究结果为宁夏地区奶牛遗传评估提供了可用的遗传参数。
ALDH7A1和EDNRB2基因分型及其与乌骨鸡皮肤乌色度关联分析
屠云洁, 栾德琴, 章明, 巨晓军, 刘一帆, 单艳菊, 姬改革, 邹剑敏, 束婧婷, 赵伟东, 郑国庆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923-29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8
摘要 ( 38 )   PDF (341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进一步验证醛脱氢酶7家族成员A1(ALDH7A1)和内皮素受体B2(EDNRB2)在乌骨鸡黑色素沉积中的作用,本研究对ALDH7A1和EDNR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多态位点与皮肤乌色度的关联性,找出对皮肤乌色度有显著效应的SNP标记,为培育乌色度高的屠宰型乌骨鸡肉鸡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对丝羽乌骨鸡192个个体的ALDH7A1和EDNRB2基因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HaploView 4.1软件分析这些SNPs位点的连锁不平衡(LD)程度,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与皮肤亮度(L*)值的相关性。【结果】ALDH7A1基因的2个SNPs位点(rs317018616 C>A和rs15992676 T>C,分别为SNP1和SNP2)和EDNRB2基因2个SNPs位点(rs739725493 G>A和rs316614064 C>T,分别为SNP3和SNP4)质谱检出率为100%,ALDH7A1基因2个SNPs位点只有2种纯合子基因型,EDNRB2基因2个SNPs位点都有3种基因型。卡方检验表明,ALDH7A1基因2个SNPs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EDNRB2基因2个SNPs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SNP1位点遗传多样性较低(PIC<0.25),其他3个SNPs位点为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间乌骨鸡背部皮肤和胸部皮肤L*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SNP2位点TT基因型乌骨鸡大腿部皮肤L*值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SNP4位点CC和CT基因型乌骨鸡大腿部皮肤L*值显著低于TT基因型(P<0.05),SNP1和SNP3位点不同基因型间乌骨鸡大腿部皮肤L*值无显著差异(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ALDH7A1基因SNP1和SNP2位点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SNP1-SNP2连锁后产生3种单倍型,其中AATT和CCTT单倍型乌骨鸡大腿部皮肤L*值显著低于CCCC(P<0.05),但3种单倍型个体间背部皮肤和胸部皮肤L*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ALDH7A1和EDNRB2基因与丝羽乌骨鸡大腿部皮肤乌色度密切相关,ALDH7A1基因的AATT、CCTT单倍型和EDNRB2基因的TT基因型可作为研究丝羽乌骨鸡大腿部皮肤乌色度的候选分子标记,本研究为下一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快培育乌色度高的丝羽乌骨鸡新品种提供参考。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评估郏县红牛保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张岩, 魏稚彤, 虎业浩, 张花菊, 张曼, 付彤, 刘贤, 李志钢, 祁兴磊, 王二耀, 张子敬, 梁栋, 高腾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933-29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19
摘要 ( 33 )   PDF (794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郏县红牛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郏县红牛遗传资源。【方法】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30头郏县红牛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检测,并通过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分布特征和亲缘关系,对郏县红牛保种群的保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在30头郏县红牛个体中共检测到41 215 797个高质量SNPs位点;郏县红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3±0.13,多态性标记比例为0.58±0.33,期望杂合度为0.192±0.152,观测杂合度为0.191±0.158,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0.001。郏县红牛群体的有效群体含量呈逐代下降趋势,在1 000代前有效群体含量为2 716头,在20代前为143头;郏县红牛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80~0.8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83±0.02。聚类分析显示,30头郏县红牛共分为7个家系,15头公牛可分为5个家系;30头郏县红牛个体中共检测到5 947个ROH,总长度为2.8 Gb,长度为0~0.5 Mb的ROH占比最多(73.08%),2~4 Mb的ROH占比最少(0.40%),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9±0.07,15头公牛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5±0.05。【结论】郏县红牛保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结构没有出现明显分层,整体上保持了较高水平的近交,出现了一定的近交风险,需加强选种选配工作,以确保郏县红牛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千金藤素对牛体外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抗凋亡能力的影响
郑湘民, 王玉琪, 徐冰洁, 孙朝阳, 高青山, 方南洙, 金庆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943-29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0
摘要 ( 30 )   PDF (542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千金藤素(Ceph)对牛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抗凋亡能力的影响,为提高牛体外胚胎生产效率提供参考,同时为Ceph抗癌过程中的药理作用提供新的数据。【方法】将牛卵母细胞分别在含不同浓度(0、10、100、500、1 000 μmol/L)Ceph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观测卵母细胞成熟率及受精后的早期胚胎发育,确定Ceph的最适浓度,并对牛卵母细胞组织蛋白酶B(CB)活性、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水平、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及囊胚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经 500 μmol/L Ceph处理的牛卵母细胞成熟率及早期胚胎分裂率、囊胚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Ceph显著降低了牛卵母细胞CB活性和LC3水平(P<0.05),显著提高了抗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及囊胚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在体外胚胎生产过程中添加Ceph能够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Caspase-3的表达影响CB和LC3水平,提升牛卵母细胞抗凋亡能力和体外胚胎生产效率。
马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功能验证
赵比力格, 温鑫, 伊敏娜, 才文道力玛, 神英超, 斯琴, 照伦其其格, 任宏, 芒来, 格日乐其木格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953-29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1
摘要 ( 35 )   PDF (1882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且高效的体外马脐静脉内皮细胞(equine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eUVECs)分离和培养方法,并提供一个可靠的细胞模型,用于研究马的血管生成功能。【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马脐带中分离静脉,并用PBS液彻底冲洗。使用0.2% Ⅰ型胶原酶对脐静脉进行消化25~30 min后,收集分离的eUVECs进行培养。每12 h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eUVECs的生长状况。使用CCK-8法测定第1代(P1)和P3代eUVECs在7 d内的D450 nm值,并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和CD34的表达情况。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试剂诱导eUVECs,以验证其是否具有分化特性。确定内皮细胞后,添加梯度上升浓度(5、10、15、20、25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eUVECs,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使用Matrigel法培养eUVECs,用ImageJ软件分析数据,并统计新生血管的4个指标:成管交叉点、成管长度、成管数和成管面积。寻找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的最佳TNF-α刺激浓度。【结果】使用0.2% 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的eUVECs 4~5 d内的汇合度达到90%。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生长良好并呈铺路石状排列。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确认了CD31和CD34在eUVECs中的阳性表达;并且eUVECs表现出薄弱的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在Matrigel法培养条件下,20 ng/mL TNF-α 处理组的成管交叉点数、成管长度、成管数和成管面积等血管形成能力指标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然而,在常规培养条件下,随着TNF-α浓度增加到15 ng/mL,eUVECs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甚至开始导致细胞的凋亡。【结论】Ⅰ型胶原酶脐带注满消化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eUVECs,20 ng/mL TNF-α显著增强eUVECs体外血管生成能力,eUVECs可以作为体外研究血管生成的细胞模型。
lncRNA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美桀, 刘兴旺, 白曼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963-29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2
摘要 ( 51 )   PDF (4133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哺乳动物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是雄性动物拥有正常生殖能力和健康的基础,睾丸组织内曲精细管是产生精子的重要场所,精子发生是从精原细胞增殖分化到形成精子的全过程。随着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大批未被鉴定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被发现,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200 nt、不具有蛋白质编码潜力、缺乏开放阅读框(ORF)、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lncRNA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表明lncRNA在哺乳动物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且部分功能机制已得到初步探究,但还有绝大部分lncRNA的功能机制尚未清楚且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主要对lncRNA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lncRNA的来源分类、lncRNA的作用机制、lncRNA在睾丸发育中的作用、lncRNA对精原干细胞(SSCs)增殖与分化、对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对精子细胞的形成与成熟的调控等内容。为更好地理解和深入研究lncRNA在哺乳动物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鸡皮刺螨羧酸酯酶2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表达特征研究
张学迪, 徐楷, 尹硕, 刘晶, 王仲浩, 秦建华, 吴鹏远, 王传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973-29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3
摘要 ( 30 )   PDF (1760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鸡皮刺螨(Dermanyssus gallinae)羧酸酯酶2(CarE2)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检测其在鸡皮刺螨中的表达特征,以探究CarE2基因在鸡皮刺螨代谢抗性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试验选择50只成年鸡皮刺螨雌螨,利用PCR扩增CarE2基因CDS区序列并测序,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预测CarE2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功能,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rE2基因在鸡皮刺螨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抗性品系中的表达模式,同时分析高效氯氰菊酯对鸡皮刺螨敏感品系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中CarE2基因的诱导效应。【结果】鸡皮刺螨CarE2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665 bp,编码554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arE2基因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的催化三联体(Ser-Glu-His)和五肽基序(Gly-X-Ser-X-Gly)。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鸡皮刺螨CarE2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相近,共同划分为表皮酯酶分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arE2蛋白属于稳定的亲水蛋白,存在信号肽切割位点,且具有糖基化位点和多个磷酸化修饰位点,但不具有跨膜结构;CarE2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arE2基因在鸡皮刺螨若螨时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成螨期表达量次之,在卵和幼螨时期的表达量相对较低;鸡皮刺螨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中CarE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2.78倍;经高效氯氰菊酯胁迫处理后,鸡皮刺螨敏感品系中CarE2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中CarE2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鸡皮刺螨CarE2基因CDS区序列,其在鸡皮刺螨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在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中过量表达。经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CarE2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推测CarE2基因参与鸡皮刺螨对高效氯氰菊酯的羧酸酯酶解毒代谢抗性。
预防兽医
PCYOX1L基因调控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功能研究
冀国尚, 盛辉, 张俊星, 冯雪, 户春丽, 王雅春, 马燕芬, 李莉, 杨文飞, 马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984-29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4
摘要 ( 31 )   PDF (2945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异戊二烯基半胱氨酸氧化酶-1样蛋白(prenylcysteine oxidase 1 like protein,PCYOX1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BEECs)的炎症、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以期明确PCYOX1L基因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LPS刺激BEECs构建体外炎症模型,设计合成PCYOX1L基因的小干扰RNA(si-PCYOX1L)和过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PCYOX1L),采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将si-PCYOX1L和pcDNA3.1-PCYOX1L转染至BEEC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和过表达PCYOX1L基因对细胞炎症、增殖和凋亡标志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ELISA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试剂盒检测BEECs中活性氧(ROS)含量,并采用EdU、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周期。利用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试验成功构建pcDNA3.1-PCYOX1L过表达载体,并筛选出si-PCYOX1L-385的干扰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干扰PCYOX1L基因后,炎症标志基因(IL-1β、IL-6、IL-8)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IL-1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OS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增殖标志基因(CDK2、CDK4、PCNA、CCND2)mRNA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P<0.05),细胞活力上升,促进细胞从S期向G2期的转变;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上升,极显著降低了BEECs凋亡率(P<0.01)。过表达PCYOX1L基因后结果与干扰PCYOX1L基因后结果相反。【结论】PCYOX1L基因促进了BEECs炎症的发生,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CYOX1L基因调控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鸡肠炎沙门菌毒力蛋白SipD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原亮, 韩晓玺, 巩颖超, 樊夏楠, 郝蓓莉, 郝双双, 李昌文, 常轶聪, 李睿, 刘芳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2998-30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5
摘要 ( 37 )   PDF (995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预测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SipD蛋白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并表达纯化该蛋白,为探索SipD蛋白作为抗沙门菌纳米抗体的候选抗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公布的不同血清型沙门菌株SipD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并通过在线软件对SipD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Sip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鸡肠炎沙门菌标准菌株(ATCC 13076)为模板,PCR扩增SipD基因,构建pET-32a(+)-SipD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应用IPTG诱导重组SipD蛋白的表达,并利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p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ipD蛋白在不同血清型沙门菌之间高度保守;SipD蛋白分子式为C1619H2573N441O540S8,无跨膜区,为膜外蛋白,不存在信号肽,该蛋白的第1~343位氨基酸具有来自超家族侵袭质粒抗原IpaD的保守结构域;SipD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则卷曲占比分别为59.18%、6.41%、3.21%和31.20%;SipD蛋白与B细胞结合的抗原表位有12个。SipD基因长1 029 bp,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经纯化、透析、浓缩后蛋白浓度为8.6 mg/mL。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SipD蛋白纯度较高,可用于免疫羊驼制备纳米抗体。【结论】SipD蛋白为膜外蛋白,具有较多抗原结合位点;经表达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SipD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制备靶向鸡肠炎沙门菌SipD蛋白的纳米抗体提供材料。
鸡γ-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崔锦蔷, 程晶, 江波, 周林宜, 刘文晓, 李永清, 宋勤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008-30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6
摘要 ( 33 )   PDF (12816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鸡γ-干扰素(chicken interferon-gamma,ChIFN-γ),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检测天然ChIFN-γ的免疫学方法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将密码子优化的ChIFN-γ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1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1a-ChIFN-γ;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合格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建立的ELISA方法筛选分泌针对ChIFN-γ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制备腹水,Protein A/G纯化腹水获得特异性抗体;对单克隆抗体的类和亚类进行鉴定;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亲和力和特异性交叉反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单克隆抗体,用两两配对的方法进行抗体配对。【结果】成功制备可溶性重组ChIFN-γ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hIFN-γ与相应抗体结合呈现特异性条带(16 ku);获得7株针对ChIFN-γ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3E8、5F8、2G12、5A10、3D8、3B5、3G2。Western blotting和IFA结果显示,7株单克隆抗体反应性良好,均能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的ChIFN-γ;单克隆抗体的类和亚类鉴定结果显示,3E8、5F8、3D8、3B5和2G12重链均为IgG1,5A10重链为IgG2a,3G2重链为IgM,7株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均为Kappa型;所获得的7株单克隆抗体解离常数(dissociation constant,Kd)在1.04~58.33 nmol/L之间,为高亲和力抗体,并获得5组配对抗体。【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ChIFN-γ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开展ChIFN-γ在禽类免疫学、病毒学及疫苗效果评价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屎肠球菌FDT2的分离鉴定及抑菌特性研究
张晓勇, 蓝伟, 王雅, 劳健龙, 李志, 贾丹, 孔祥颖, 胡凯茵, 温咏森, 吕舒婷, 陈曼, 殷宏, 李有全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020-30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7
摘要 ( 37 )   PDF (615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从牦牛粪便中分离和鉴定屎肠球菌并进行体外抑菌特性研究,以期筛选出具有优良抑菌特性的益生菌。【方法】用MRS培养基从青海省健康牦牛粪便中分离肠球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进行抑菌性研究。通过发酵过滤分离菌株上清液,采用打孔法观察其对应的抑菌效果,通过改变pH及加入过氧化氢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方法来分析其抑菌物质,并探究温度和pH对菌株发酵上清液的影响。【结果】结合形态学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的2株菌(FDT2和D2)均为屎肠球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屎肠球菌FDT2对5株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和大肠杆菌ATCC 43888的抑菌性最强,而屎肠球菌D2对5株致病菌均无明显抑菌作用。通过排酸试验证明,屎肠球菌FDT2发酵上清液中起抑菌作用的不是酸性物质;通过加入过氧化氢酶试验证明了抑菌物质中有过氧化氢存在,且发挥部分的抑菌作用;加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后其抑菌圈直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抑菌物质中包含细菌素,且在抑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屎肠球菌FDT2的抑菌能力有所降低,在100 ℃下仍有抑菌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随着pH的升高,屎肠球菌FDT2的抑菌活性逐渐下降,说明细菌素在酸性环境下活性较强。【结论】试验共分离到2株菌,其中屎肠球菌FDT2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能分泌细菌素等抑菌物质,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
一株孔雀源奇异变形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与耐药性分析
焦凤超, 雷震, 李迎晓, 武娴, 曲哲会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030-30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8
摘要 ( 28 )   PDF (1142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了解分离自蓝孔雀的奇异变形杆菌PM19的毒力、耐药性以及基因组特征。【方法】采用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毒力、耐药性以及毒力基因检测,并运用Illumina NovaSeq6000平台进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通过NR、KEGG、Swiss-Prot、COG、PHI-base、CAZy、CARD和VFDB数据库进行功能基因注释以及病原宿主互作用蛋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预测分析。【结果】分离菌PM19为多重耐药菌,对受试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和氯霉素共14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分离菌具有较强毒力,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6.19×106 CFU。FliLzapArsmAhmpAmrpAatfApmfAureC共8种毒力基因在该菌中被检测到。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该菌基因组大小约为3.98 Mb,GC含量为38.94%,预测到3 715个编码基因。PHI-base数据库注释出158个与病原宿主互作用有关的蛋白基因;CAZy数据库注释出101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通过CARD数据库和VFDB数据库分别注释到92个耐药基因和8类毒力相关基因。【结论】奇异变形杆菌PM19菌株具有较强毒力且为多重耐药菌株,携带大量病原宿主互作用蛋白基因、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
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王美乐, 于扬帆, 徐朋, 陈青, 安珂兰·安维尔, 李姝璇, 杨松华, 尹素改, 冯书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041-30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9
摘要 ( 36 )   PDF (4442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对世界养猪业和食品安全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仍无商品化疫苗和特效药物。其病原体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一种大型、结构复杂的双链DNA病毒,但80%的编码蛋白功能未知,因此其致病机制及药物研究现状对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概述了ASFV的病原体特征、传播途径及其引起的临床表现;从病毒入侵过程、免疫细胞功能改变及其相关通路变化等方面梳理了病毒致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ASFV的最新检测技术及疫苗新进展;系统总结了最新的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并对中药防治ASFV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和相关问题解决策略,以期为ASF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猪圆环病毒3型四川株Cap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其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欧云文, 潘琴, 汪洋, 代军飞, 任绍科, 张洋, 翟佳佳, 张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056-30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0
摘要 ( 29 )   PDF (278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原核截短表达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四川株Cap蛋白(1-197位氨基酸),并建立其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PCV3血清学调查提供材料。【方法】以PCV3四川分离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Cap蛋白编码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PCV3-Cap。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重组Cap蛋白。基于纯化的重组Cap蛋白建立间接ELISA方法,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待检血清最佳稀释比例、酶标抗体稀释比例和阴阳性临界值,对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相关性和符合率进行分析,并对2018-2022年采自川东北地区猪场的351份临床猪血清进行检测,分析该区域PCV3流行情况。【结果】试验成功构建pET30a-PCV3-Cap重组表达载体,实现重组Cap蛋白(1-197位氨基酸)的原核截短表达,蛋白大小约为26 ku,可与PCV3阳性猪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 ng/μ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比例为1∶100,酶标抗体稀释比例为1∶60 000,阴阳性临界值D450 nm为0.684;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与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和猪细小病毒1型(PPV1)阳性猪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敏感度达1∶1 600,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与病毒中和试验(VNT)结果呈正相关,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5.8%;2018-2022年川东北地区的351份猪血清样品阳性率为7.12%。【结论】本研究成功截短表达了PCV3四川株Cap蛋白(1-197位氨基酸),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和符合率高的PCV3间接ELISA方法,为PCV3的血清学调查和检测试剂盒的开发提供了材料。
不同因素对特哈杂交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的影响
王钰琪, 贺三刚, 梁龙, 海拉提·卡斯木, 焦文静, 岳晨冰, 韩冰, 宋雪彬, 阎晓菲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067-30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1
摘要 ( 39 )   PDF (376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季节、性别、组别和群别对特克塞尔和哈萨克(以下简称特哈)杂交绵羊中消化道线虫(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GIN)感染强度、体重、红细胞比容和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含量的影响,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防治和抗消化道线虫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特哈杂交绵羊直肠粪便及颈静脉血液,称量体重。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进行定性检测,运用改良的McMaster法进行消化道线虫虫卵计数,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使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进行红细胞比容检测;制备线虫L3期幼虫体细胞抗原,运用间接ELISA法测定绵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含量。【结果】特哈杂交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较高,为94.44%,呈中度感染,鉴定出毛圆属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p.)、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奥斯特属线虫(Ostertagia spp.)、羊仰口线虫(Bumastomum trigonocephalum)、夏伯特属线虫(Chabertia spp.)、马歇尔属线虫(Marshallagia spp.)、细项属线虫(Nematodirus spp.)、食道口属线虫(Oesophagostomum spp.)和球鞘毛首线虫(Trichuris globuulosa)共9种消化道线虫。季节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和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显著高于夏季(P<0.05),夏季绵羊体重显著高于春季(P<0.05)。性别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体重和红细胞比容有显著影响(P<0.05),公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显著高于母羊(P<0.05),公羊体重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公羊(P<0.05)。组别对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F2×哈绵羊体重显著高于F2和F2×F1绵羊(P<0.05),F1×F1绵羊体重显著高于F2×F1绵羊(P<0.05),F2×F2绵羊体重显著低于其余组别的绵羊(P<0.05)。群别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1群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显著高于2和3群(P<0.05),3群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显著高于2群(P<0.05)。所有因素均对特异性抗体IgG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季节、性别、组别和群别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存在影响,可根据因素对感染情况的影响和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对绵羊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为抗消化道线虫育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gltC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10403S抗酸应激能力的影响
杨雨婷, 韩旭, 肖金华, 方小伟, 梁雄燕, 刘晶, 方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077-30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2
摘要 ( 38 )   PDF (218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单增李斯特菌gltC基因缺失株,并阐明gltC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抗酸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参考菌株10403S进行添加或不添加外源性谷氨酸在致死性酸性条件的抗酸应激试验,测定谷氨酸对菌株抗酸应激存活能力的影响;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单增李斯特菌gltC基因缺失株;通过生长曲线测定gltC基因缺失对菌株生长能力的影响;通过酸应激存活试验测定gltC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酸应激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测定gltC基因缺失对GadD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构建携带gltBD启动子区域gfp报告质粒,测定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gltC基因缺失对gltBD启动子区域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酸应激结果显示,添加外源谷氨酸可极显著提高菌株10403S在pH 2.5酸性条件下的存活能力(P<0.01)。PCR结果显示,缺失株10403SΔgltC构建成功。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ltC基因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能力。酸应激结果显示,在pH 2.5致死性酸性环境下缺失株10403SΔgltC生长能力弱于亲本株10403S (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ltC基因缺失不影响GadD2蛋白表达水平(P>0.05)。PCR结果显示,携带gltBD启动子区域的gfp报告质粒构建成功。GFP荧光分析结果显示,gltC基因缺失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会极显著降低gltBD启动子区域转录水平(P<0.01)。【结论】gltC基因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正常生长,缺失株10403SΔgltC表现出抗酸应激能力下降,且会降低gltBD启动子区域转录水平,但不影响GadD2蛋白表达水平。
猪源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研究进展
鲜钰涵, 冯宏盛, 高永宇, 李海洋, 杨思宇, 桑辰君, 曹玉蝶, 唐越, 李子彬,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086-30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3
摘要 ( 33 )   PDF (625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也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在机体抗原递呈、器官移植、细胞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是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后,与SLA-Ⅰ类分子结合并递呈的线性肽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在机体抗原识别递呈和细胞免疫抵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CTL表位能够刺激CTLs发挥细胞杀伤作用,主要表现为杀伤病毒。作者将对口蹄疫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几种重要的猪源病毒的CTL表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SLA-Ⅰ与CTL表位结合基序特征,以期为今后相关猪源病毒CTL表位的研究和多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
1株牛源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刘文锴, 汪萍, 金映红, 薛晶, 李月, 梁纤纤, 李晓卓, 韩翔舒, 郑启铭, 蒋松, 夏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00-31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4
摘要 ( 34 )   PDF (700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获得新疆地区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毒株,探究BCoV体外分离的最佳条件,了解BCoV新疆株的遗传进化情况,为BCoV疫苗候选株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RT-PCR对来自新疆地区7个牛场的腹泻犊牛小肠及其内容物(n=185)进行BCoV检测,将阳性样本经过处理后接种HCT-8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 blotting和透射电镜对分离的病毒进一步鉴定,通过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株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将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腹泻样品BCoV检出率为64.9%,接种HCT-8细胞后成功分离到1株BCoV,命名为XJ-SHZ-37(GenBank登录号:OR750853);IFA可观察到孵育病毒的细胞有绿色的特异性荧光,而对照组没有;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BCoV N蛋白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呈皇冠状的病毒颗粒;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株的TCID50为10-7.9/0.1 mL;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结果表明,XJ-SHZ-37与从牛中分离到的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BCoV分离株ZJNB2106相似性最高。【结论】新疆地区7个牛场有较高的BCoV检出率,成功分离出1株能稳定遗传且能与BCoV N蛋白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离株,该分离株有较高的病毒滴度,且通过遗传进化关系表明与中国牛源毒株ZJNB2106株进化亲缘关系最近。
222 nm远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相亦飞, 马箐阳, 钟雅文, 朱树馨, 何睿妮, 韦华, 张海山, 刘城志, 宁俊凯, 何家康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09-31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5
摘要 ( 30 )   PDF (982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环境中的病原菌传播是当前疾病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紫外线(254 nm)是目前环境消毒的主要方式,因其对机体免疫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而受到限制,故探索一种无间断、安全有效的消毒手段是一项有前景的研究。【方法】选取恶劣的场地考察222 nm远紫外线无间断照射8 h对环境中病原菌的消杀作用,其中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阳性对照组敞开放置,远紫外组敞开放置的同时用远紫外线距离30 cm进行照射;对临床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涂布后连续照射30 min,并设置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对比远紫外线与传统紫外线灭菌的差异;通过对比照射距离(20、30 cm)和作用时间(15、30、45、60、75、90 s)考察远紫外线对常见致病菌的表面杀菌率并判断其杀菌能力;将常见致病菌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考察远紫外线对液体中细菌的灭菌效果;以222 nm远紫外线无间断照射小鼠8 h后观察其临床状态、血常规和皮肤组织学变化,初步判断远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对机体的安全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培养基上观察到多种细菌,而远紫外组培养基上无细菌定植。222 nm远紫外线无间断照射30 min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照射15 s杀菌率即可高达99.9%。距离20 cm照射222 nm远紫外线的杀菌效果普遍优于距离30 cm照射的杀菌效果。液体杀菌效果评价中,远紫外线的灭菌效果欠佳。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22 nm远紫外线无间断照射小鼠8 h对其临床症状、内脏器官、血常规及皮肤组织无明显影响,而传统紫外可能会对其造成损伤。【结论】222 nm远紫外线对常见致病菌的表面定植有极强的杀灭作用,杀菌率在15 s即可高达99.9%,且照射距离与杀菌效果成正比,但对液体杀菌效果仍有待改进和提升,且连续照射8 h不会对小鼠的临床状态、血常规和皮肤组织学造成明显影响,有良好的安全性,为环境中疾病防控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牛冠状病毒S和HE蛋白研究进展
靳双媛, 杜家伟, 王雪妍, 郭雪莲, 许立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18-31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6
摘要 ( 32 )   PDF (429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牛的呼吸道感染和成年牛冬痢的一种病原,主要通过粪-口感染和呼吸道气溶胶传播。研究表明,BCoV在亚临床感染的成年牛体内可持续存在,这可能是BCoV在牛群中广泛存在且能长期循环的原因。因此,BCoV的流行会对集约化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CoV的防控形势极其严峻。BCoV S蛋白包含主要的抗原位点,可与宿主表面的唾液酸(SA)结合,且S蛋白参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和膜融合过程,能促进宿主产生有效的中和抗体。BCoV HE蛋白具有乙酰酯酶活性和血凝活性,能与S蛋白协同附着于细胞表面并启动感染。S和HE蛋白均在病毒的组织或宿主嗜性及毒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也为进一步开展BCoV病原研究及后续疫苗和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笔者重点阐述了BCoV S和HE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功能,以及BCoV基于S和HE蛋白的受体识别作用(包括利用N-乙酰-9-O-乙酰神经氨酸为糖结合受体,利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为蛋白结合受体)。受体识别是冠状病毒感染和致病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宿主免疫监视和人类干预策略最重要的靶标之一。因此,充分了解BCoV S和HE蛋白的结构功能和受体识别作用对于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兽医
1株牛源D:L3:L5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评价
赵奕朵, 张康, 王磊, 路晓荣, 张景艳, 程佳, 郭志廷, 徐国伟, 黄莉萍, 牛宇辉, 马婷, 冯晓微, EGIDE, 刘明超, 李建喜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28-31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7
摘要 ( 38 )   PDF (543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特异性引物扩增、16S rR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荚膜血清及脂多糖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评价。【结果】肺脏样本中分离得到的菌落呈现灰白色中间微凹陷的露珠样,未出现溶血环;革兰染色可见粉红色球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端浓染的蓝色球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D-葡萄糖、D-甘露醇、D-甘露糖、酪氨酸芳胺酶、磷酸酶、COURMARATE和ELLMAN反应结果为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95%,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XN222。荚膜血清分型及脂多糖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的荚膜血清分型为D型,其脂多糖分型为L3和L5型。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携带ptfAfimAhsf-2、sodAtbpAsodC等共计19种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0.2 mL 1.5×108 CFU/mL菌液,可导致100%(10/10)小鼠死亡,说明分离菌株XN222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对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马波杀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等15种抗菌药均敏感,对泰乐菌素中度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致病力较强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的发现丰富了国内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型,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巴氏杆菌多价苗研制等提供生物素材。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产支链蒽醌发酵培养基
刘芳, 权婷婷, 张菲, 石丽桥, 刘曼莉, 吴兆圆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42-31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8
摘要 ( 28 )   PDF (786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sp.)WS-13394株发酵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分,以提高菌株产支链蒽醌的水平,为该化合物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链霉菌WS-13394株产支链蒽醌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及最适碳氮源和无机盐组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摇瓶发酵产量的显著因子;结合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设计分析,拟合显著因子与支链蒽醌产量的非线性方程,从而获得优化的菌株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优化后的最佳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8.12 g/L、鱼粉10.00 g/L、酵母膏6.34 g/L、碳酸钙0.71 g/L、硫酸镁0.50 g/L、磷酸氢二钾0.50 g/L,此模型预测发酵液支链蒽醌产量为408.35 mg/L。应用此优化组合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支链蒽醌产量为411.73 mg/L,产量较优化前(89.70 mg/L)提高了3.59倍。【结论】通过响应面优化获得了显著提高链霉菌WS-13394株产支链蒽醌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为该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机制研究及其在动物模型中的效果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天然产物库中体外颉颃A型塞内卡病毒化合物的筛选及作用途径研究
王西彤, 沙洲, 迟田英, 崔进, 郑辉, 陈峰, 曹振山, 张慧, 戈胜强, 魏荣, 尼博, 黄保续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55-31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39
摘要 ( 33 )   PDF (480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寻找对A型塞内卡病毒(SVA)具有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并深入研究其颉颃途径。【方法】将天然产物浓度统一稀释至10 μmol/L,与荧光素酶重组塞内卡病毒(rSVA-NLuc)相结合,在天然产物小分子库中筛选出具有荧光素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验证其活性,通过乳酸脱氢酶(LDH)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毒浓度,结合病毒滴度测定、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技术,在病毒感染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其颉颃SVA的效果及途径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初筛,从136种天然产物中筛选出莫能霉素钠盐、孕酮、叶下珠次素、4-羟基德里辛和2-甲基雌酮5种能体外颉颃SVA的化合物。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复核验证和细胞毒性检测,筛选出一种能体外颉颃SVA的天然产物——孕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在体外可导致SVA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最大无毒浓度达50 μmol/L。进一步研究表明,孕酮能在感染后8、12、24、36 h持续抑制SVA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24和36 h病毒滴度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10、20和50 μmol/L)孕酮在吸附阶段导致SVA吸附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在复制阶段使SVA VP3水平显著下降且使病毒滴度极显著下降(P<0.01);在释放阶段使释放胞外的病毒比例极显著下降(P<0.01);但对其他途径无显著影响。说明孕酮能在体外抑制SVA吸附、复制和释放,但对其入胞、组装途径无明显作用。【结论】本研究从天然产物小分子库中筛选出一种具有低细胞毒性且对SVA具有较强颉颃作用的天然产物——孕酮。该产物对SVA吸附、复制和释放阶段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颉颃SVA的感染。本研究为促进抗SVA药物的开发和研究SVA的感染偏好性提供了科学参考。
植物乳杆菌MU-6细菌素理化特性研究及其编码基因挖掘
苏惠, 王云飞, 赵新凌, 刘咪咪, 邹鸣晓, 董文龙, 李国江, 尹柏双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66-31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40
摘要 ( 32 )   PDF (880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1株乳杆菌所产细菌素的稳定性,并挖掘其编码基因簇。【方法】取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传统泡菜置于MRS肉汤中,37 ℃培养12 h分离细菌。以鼠伤寒沙门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筛选,并对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BLAST比对分析。根据蛋白酶、温度、pH和紫外线四类指标评价分离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稳定性,使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菌株基因组特征信息并挖掘其潜在的细菌素编码基因簇。【结果】试验从泡菜中筛选得到1株产抗鼠伤寒沙门菌细菌素的乳杆菌,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相似性达98%,将其命名为MU-6。MU-6的发酵上清浓缩液经过排酸处理后,试验组MRS抑菌圈直径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处理后,试验组抑菌圈直径基本未发生变化;经蛋白酶处理后,试验组抑菌活性下降。MU-6所产细菌素在100 ℃、pH 3.0~5.0、紫外线照射条件下仍具有较高抑菌活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MU-6基因组长2 782 959 bp,预测到3 129个基因,GC含量为44.43%。基因簇挖掘结果显示,菌株MU-6存在Plantaricin J、Plantaricin A、Plantaricin E、Plantaricin F等7种核心肽,其中大多数属于Class Ⅱb类细菌素。【结论】本研究筛选到1种理化特性稳定且抑菌活性良好的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其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天然替抗剂。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气腹大鼠肠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宁夏青, 王会英, 张暖暖, 王佳琦, 李雪琴, 蒋聪聪, 翟帆, 张士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76-31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41
摘要 ( 34 )   PDF (475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气腹大鼠肠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试验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6)、CO2气腹组(CO2)(n=12)、DEX组(n=12)。CO2和DEX组大鼠在气腹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 mL/kg生理盐水和50 μg/kg右美托咪定,随后在15 mmHg气腹压力下维持90 min建立气腹模型。Sham组不通气腹,其余操作同CO2组。气腹结束后12、24 h采集大鼠回肠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通过试剂盒测定大鼠回肠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闭锁小带蛋白-1(ZO-1)、封闭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集回肠组织内容物,通过高通量双端测序检测大鼠回肠菌群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CO2组大鼠回肠组织结构紊乱,肠绒毛变形,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结肠中MDA、IL-6、IL-1β、TNF-α含量及MPO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以及ZO-1、OccludinClaudin-1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有增加趋势(P>0.05)。属水平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异杆菌属(Allobaculum)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有增加趋势(P>0.05)。与CO2组相比,DEX组大鼠回肠组织结构紊乱及肠绒毛变形情况缓解,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肠中GSH含量及ZO-1、Claudin-1、Occludin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MDA、IL-6、IL-1β、TNF-α含量及MPO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增加趋势(P>0.05),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属水平上,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有增加趋势(P>0.05),双歧杆菌属和异杆菌属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DEX可以通过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释放、肠道菌群结构等,增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从而缓解腹腔镜气腹所致的肠损伤。
广东部分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陈亦杏, 张美琳, 李仕楷, 杨智灿, 李宛珈, 陈济铛, 朱婉君, 张济培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85-31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42
摘要 ( 32 )   PDF (1879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东部分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耐药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本试验于2020-2022年从广东地区采集101份疑似RA感染病死鸭、鹅的肝脏、心脏、脑等组织,对采集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通过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分离株。对分离鉴定为RA的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并使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和相应的耐药基因检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进行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分离菌在含5%新生牛血清的TSA平板培养后可见圆形、稍突、表面有光泽、乳脂状小菌落,革兰染色镜检为阴性短小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不发酵碳水化合物,氧化酶阳性,硝酸盐还原、西蒙氏枸椽酸盐、蛋白胨水、MR试验、VP试验、H2S阴性,部分菌株能液化明胶和产生尿素酶。经PCR鉴定ompA基因阳性,本试验共分离得到51株 RA。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共检测到5种血清型,分别为血清1、2、4、11、18型,分析不同宿主来源的分离株血清型发现,血清18型仅在鹅上检测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选择的25种药物中,RA对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大观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拉定6种药物敏感;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性最为严重,其中,对β-内酰胺类大部分药物耐药率在50.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在80.0%以上。多重耐药统计结果显示,三重及以上耐药性菌株高达96.08%。分析不同宿主来源耐药性发现,鹅源RA分离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4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鸭源,其余药物鸭源和鹅源差异不明显。对15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其中blaCTX-Maph(3')ⅡaqnrBqnrSfloRtetMermF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70.59%、68.63%、76.47%、96.08%、88.24%、82.35%和96.08%。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耐药基因aph(3')Ⅱa 与新霉素、链霉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耐药基因ermF与阿奇霉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耐药基因tetX与多西环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51株RA,分离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指导广东地区制定RA感染的临床治疗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临床兽医
新疆伊犁部分地区马蹄叶炎影像学表现及蹄叶层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潘平平, 郝江帆, 马玉辉, 缪荣浩, 徐文魁, 赛勒吉布力·夏热甫, 李才善, 李建龙, 郭庆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195-32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43
摘要 ( 31 )   PDF (1154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新疆伊犁部分地区马匹跛行情况,探究临床自然发生慢性蹄叶炎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蹄叶层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进一步阐明蹄叶炎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及跛行等级评价,调查新疆伊犁部分地区655匹马的跛行情况,针对肢蹄病患马进行影像学鉴别诊断,同时采集3匹蹄叶炎患马蹄叶组织制作病理切片,使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该地区共有103匹马表现为临床跛行,小型、中型、大型马场跛行≥3级的占比分别为10.9%、14.4%和17.2%。影像学鉴别诊断显示,跛行马匹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炎、蹄叶炎及屈腱炎等肢蹄疾病。疑似蹄叶炎患马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第三蹄骨发生重塑,马蹄背侧蹄距增宽,蹄骨背侧与蹄壁背侧不平行,测量背侧蹄距与蹄骨掌侧面长度比例>30%,冠伸间距增加;HE染色发现,患病组马匹表皮蹄叶和真皮蹄叶连接松散,表皮蹄叶头端尖锐,初级表皮层不同程度水肿,次级表皮小叶散落,且在真皮蹄叶的一些区域散布有大量含铁血黄素及成纤维细胞,偶见少量单核细胞;PAS染色发现,患病组马匹出现不同程度的基底膜与表皮基底细胞分离,表皮与真皮分界处模糊,没有清晰的基底膜边界,次级基底细胞数量增多,分布杂乱,但次级表皮蹄叶层缩短,尖端变钝圆,细胞核被拉长。【结论】新疆伊犁部分地区马匹跛行病例随马场规模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常见肢蹄疾病是引发跛行的主要原因。部分自然发生蹄叶炎的临床病例影像学表现符合慢性蹄叶炎判定标准,病理组织学表明其已发展到慢性不可逆阶段。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可将表观影像学变化及微观表皮变化与临床跛行的严重程度相关联,为慢性蹄叶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案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观察
李俊锋, 陈冬妮, 窦心怡, 侯晓昱, 朴雪, 赵元, 杨天元, 杨昊天, 范宏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206-32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44
摘要 ( 29 )   PDF (140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案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均分为静脉注射(IV)组和肌内注射(IM)组,麻醉间隔期为14 d。IV组耳缘静脉注射舒泰3.3 mg/kg+右美托咪定8 μg/kg;IM组耳后颈部肌内注射舒泰4.6 mg/kg+右美托咪定11.2 μg/kg。在麻醉过程中对巴马小型猪的麻醉时期、麻醉效果、生理指标及生物反射进行监测。【结果】IV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3.75、85.75和30.25 min。IM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7.13、107.00和41.00 min。IV和IM组分别可维持50和65 min外科麻醉期。IM组80~110 min时麻醉效果评分显著高于IV组(P<0.05)。麻醉过程中两种方案的体温(T)下降,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先降低后升高,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展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先升高后降低。IM组50~80 min时RR显著高于IV组(P<0.05)。IM组10~15 min时SBP显著低于IV组(P<0.05)。IV和IM组生物反射完全抑制时间分别为45和50 min。【结论】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良好,诱导迅速,维持时间长,苏醒平稳,对巴马小型猪生理指标和生物反射影响较小,其中IM组麻醉方案比IV组更适合临床外科手术和科研教学使用。
犬心脏二尖瓣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陈淑敏, 曾丽薇, 陈宇, 刘萌萌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7):  3215-32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45
摘要 ( 36 )   PDF (1148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黏液瘤样二尖瓣疾病(myxomatous mitral valve disease,MMVD)又称为退行性二尖瓣疾病,是瓣膜发生退行性病变的结果。该病是犬最常见心脏病之一,会导致其发生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和左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等严重后果。MMVD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某些品种犬中具有高遗传特性。MMVD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二尖瓣的增厚、脱垂和腱索的伸长甚至断裂。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目前已有的研究分别从组织细胞层面、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及信号通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从组织细胞层面研究发现,在犬等物种上证实,MMVD与瓣膜间质细胞(valve interstitial cells,VICs)的活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胶原和蛋白聚糖的沉积相关。从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层面研究发现,miRNAs可能参与了MMVD的遗传调控,血液循环中的miRNAs有望成为MMVD患犬CHF的生物标志物。从分子信号通路层面研究发现,MMVD与许多信号通路息息相关,其中研究较多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在VICs的活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其还受二尖瓣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所受的牵拉和血液冲刷的机械应力影响,两条通路相互影响,促使MMVD的发生和发展。笔者就犬MMVD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诊断分期、治疗手段和疾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