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封面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版权转让协议
论文模板
投稿须知
常见问题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特约综述
牛奶质量安全主要风险因子分析 Ⅱ.霉菌毒素
郑楠;王加启;韩荣伟;许晓敏;甄云鹏;屈雪寅;赵连生
. 2012, 39(3): 1-9.
摘要
(
5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霉菌毒素的污染是牛奶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作者对牛奶中主要存在的霉菌毒素种类、各国及组织制定的限量值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国进行牛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完善中国牛奶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提供参考。
牛奶中主要霉菌毒素毒性的研究进展
郑楠;王加启;韩荣伟;许晓敏;甄云鹏;屈雪寅;赵连生
. 2012, 39(3): 10-13.
摘要
(
4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奶中主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伏马菌素等。作者对霉菌毒素的毒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开展牛奶霉菌毒素风险分析提供毒理学数据参考。
牛奶中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郑楠;王加启;韩荣伟;许晓敏;甄云鹏;屈雪寅;赵连生
. 2012, 39(3): 14-18.
摘要
(
5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奶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定性或定量测定对于牛奶中霉菌毒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TLC法、HPLC法、LC-MS法、ELISA法等牛奶中霉菌毒素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检测方法的发展,为牛奶中霉菌毒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生物技术
非洲猪瘟
P
72基因在Bac to Bac系统中的表达及抗原性鉴定
柏丽华;侯绍华;贾红;袁维峰;郭晓宇;梁欠欠;朱鸿飞
. 2012, 39(3): 19-23.
摘要
(
5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在Bac to Bac系统中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
P
72基因,为进一步研究
P
72基因的结构、功能和免疫学特性奠定基础。本研究从含P72全长基因的菌株pGEX-6p-1-P72中扩增出
P
72基因全序列1941 bp,将扩增的基因连接于pFastBac HTa杆状病毒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 HTa-P72,转化至感受态DH10Bac中,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P72,再将其转染至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经Western blotting和夹心ELISA分析,结果表明,P72在昆虫细胞Sf9中获得正确表达,重组P72蛋白可被特异性兔抗ASFV P72血清、P72单抗识别。结果提示,Bac to Bac系统表达的P72重组蛋白特异性强、活性稳定,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快速诊断ASF提供良好的候选抗原。
SHIV-KB9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的制备
丛喆;陶真;王卫;陈霆;金光;姚南;苏爱华;魏强
. 2012, 39(3): 23-27.
摘要
(
4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制备SHIV-KB9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 试验将SHIV-KB9半长质粒连接后转染CEMx174细胞,转染上清与正常恒河猴PBMCs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7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和TCID
50
。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研究该批次SHIV-KB9在体内的病毒学、免疫学指标变化及变异情况,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制备了95 mL SHIV- KB9病毒原液,病毒载量为2.678×10
5
拷贝/mL,TZM-bl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
50
为3.16×10
3
/mL,gp120序列分析表明病毒未发生变异。10倍稀释的3个不同浓度的SHIV-KB9均静脉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引起外周血CD4
+
/CD8
+
大幅下降。因此,此次制备的SHIV-KB9细胞适应株生物学特性稳定,适合作为毒种库建立SHIV-KB9/中国恒河猴模型。
冷应激条件下猪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及其受体 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
付守鹏;任保彦;刘颖;李苏楠;李洋;王茂鹏;杨占清;魏利斌;李志强;柳巨雄;王玮;郭斌;胡仲明
. 2012, 39(3): 28-32.
摘要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冷应激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在-15~-10 ℃、-10~-5 ℃、-5~0 ℃、15~18 ℃温度条件下采取猪颈部、背部皮下和内脏系膜脂肪组织,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冷应激强度的逐渐加大,在颈部、背部皮下、内脏系膜Adiponectin mRNA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显著(
P
<0.05);内脏系膜中AdipoR 1和AdipoR 2 mRNA表达量先逐渐升高后恢复正常,且差异极显著(
P
<0.01);背部皮下AdipoR 2 mRNA表达量先逐渐降低后恢复正常,差异极显著(
P
<0.01),AdipoR 1 mRNA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颈部皮下AdipoR 2 mRNA的表达量先逐渐升高后恢复正常,差异极显著(
P
<0.01),AdipoR 1 mRNA的表达量先升高后恢复正常,而后又升高,差异极显著(
P
<0.01)。结果表明,脂联素及其受体参与冷应激过程,它们可能与冷应激条件下脂肪组织的重新分布有重要的关系。
Vero E6细胞中
B
23.1基因的扩增及其原核表达
吕茂杰;陈建飞;时洪艳;冯力
. 2012, 39(3): 33-36.
摘要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RT-PCR技术,利用含有酶切位点的上、下游引物扩增得到Vero E6细胞中编码B23.1蛋白的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
B
23.1基因含有一个长90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未发现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将其进行
Bam
H Ⅰ和
Xho
Ⅰ双酶切,而后定向克隆到经相同双酶切的pGEX-6p-1载体中,构建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GEX-6p-B23.1;将该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约68 ku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与B23蛋白单克隆抗体有很好的反应活性。
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王光华;蔺国珍;郑福英;曹小安;宫晓炜;周继章;邱昌庆
. 2012, 39(3): 36-41.
摘要
(
4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CR技术,从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C60-2)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ε毒素基因。该基因产物大小为906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GenBank报道的产气荚膜梭菌参考菌株ε毒素基因序列同源性大于99%。将扩增的ε毒素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32a-ETX,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为54 ku的特异条带;经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ε毒素能与抗天然ε毒素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ε毒素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表达的ε毒素蛋白用0.4%的甲醛溶液制成类毒素疫苗,免疫小鼠后,具有一定的保护力,这表明该重组菌株有望成为产气荚膜梭菌基因工程类毒素疫苗的候选菌株。
青年母猪不同生殖器官神经营养因子-4/5的表达研究
张伟;易康乐;周虚
. 2012, 39(3): 41-46.
摘要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营养因子-4/5(neuroteophin-4/5, NT-4/5)在青年母猪卵泡期与黄体期卵巢、输卵管及子宫3种生殖器官中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与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青年母猪卵泡期与黄体期卵巢、输卵管及子宫中的NT-4/5 mRNA与蛋白质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NT-4/5 mRNA与蛋白质在卵泡期与黄体期卵巢、输卵管及子宫中均有表达,且卵泡期卵巢、子宫NT-4/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黄体期(
P
<0.05),而卵泡期输卵管NT-4/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黄体期(
P
<0.05)。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T-4/5参与青年母猪生殖道生理功能的调节奠定基础。
鸡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芦芝川;史耀旭;杨孝朴
. 2012, 39(3): 47-50.
摘要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照Digby 发表的鸡γ-干扰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Con A诱导过的鸡脾淋巴细胞中特异性的扩增出大小约为 500 bp的基因片段。将该扩增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其序列与Digby报道的
CHIFN
-γ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100%。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GEX-CHIFN-γ,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经 SDS-PAGE 分析分子质量约为 43 ku,表明所克隆的
CHIFN
-γ 基因在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
三黄鸡
ST
3
Gal
6基因的半定量RT-PCR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周飞;崔连成;安玉甫;宁章勇
. 2012, 39(3): 51-54.
摘要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三黄鸡
ST
3
Gal
6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考三黄鸡
ST
3
Gal
6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三黄鸡
ST
3
Gal
6基因序列,并利用半定量RT-PCR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同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三黄鸡
ST
3
Gal
6基因全长1169 bp,含有1059 bp的完整CDS编码区,编码352个氨基酸。其CDS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人、黑猩猩、牛、大鼠、蟾
ST
3
Gal
6基因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2%、62%、61.9%、59%、54.4%。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
ST
3
Gal
6基因在各组织均不同程度地表达,其中在大脑表达量很高,肺脏中最低。生物信息学预测ST3Gal6蛋白结构发现,三黄鸡的ST3Gal6蛋白存在2个跨膜螺旋结构域,同时预测ST3Gal6存在22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特异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
猪甲状腺激素应答
spot
14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研究
王丛梅;郭豫杰;王月影;韩立强;李宏基;杨国宇;
. 2012, 39(3): 55-59.
摘要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电子延伸序列,设计1对克隆引物,成功克隆了猪甲状腺激素应答
spot
14(thyroid hormone responsive spot14, THRSP)基因(GenBank登录号:JF_951726),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利用RT-PCR方法分析了
THRSP
基因的组织分布规律。结果发现,克隆的猪
THRSP
基因长为621 bp,包括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453 bp,编码150个氨基酸。克隆的猪
THRSP
基因与人、牛、小鼠、褐鼠、欧洲兔、鸡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8%、88.5%、80.9%、80.7%、85.1%、47.1%;推导的cDNA编码区(CDs)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牛、小鼠、褐鼠、欧洲兔、鸡的同源性分别为76.9%、80.8%、76.2%、76.2%、82.1%、32.0%,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猪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
THRSP
基因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高表达,在脑、脾脏、胃、皮肤、盲肠、直肠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肺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微量表达,在肾脏、肌肉中无表达。
THRSP
基因在肝脏、脂肪等脂肪生成组织的高表达暗示了其可能作为调节脂肪合成代谢的调控因子参与脂肪合成,但其调控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FS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李嘉彬;赵孟孟;李玉谷;马春全
. 2012, 39(3): 60-64.
摘要
(
4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一例疑似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例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可知此毒株在
Nsp
2部位发生了30个氨基酸的缺失,GP5蛋白相对保守。本毒株与VR-2332同源性达到88.7%,与欧洲型代表株LV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58.5%,与国内报道的JN-HS毒株相似性最大,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8.8%。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研究进展
王新菊;鞠志花;王长法;李国荣
. 2012, 39(3): 65-70.
摘要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nnan binding lectin-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MASP)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 binding lectin,MBL)是补体激活的凝集素途径中的关键因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BL或纤维胶凝蛋白(ficolin)分子通过C端糖识别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CRD)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糖类结构结合,其胶原样区(collagen-like region,CLR)与MASP结合,使无活性的MASP转换为活性MASP,从而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李结;王培园;张萍;李金平;蔺智宾;李国清
. 2012, 39(3): 71-74.
摘要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的体外等温扩增特异核酸片段的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快速检测等优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文章对LAMP的反应原理、技术特点及其近年来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白细胞介素-10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冯祥汝;陈义龙;卢强
. 2012, 39(3): 74-77.
摘要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可抑制T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和效应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限制或终止炎症反应。除此之外,IL-10还能调节B细胞、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肥大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角化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长或分化。文章综述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多种疾病间的关系。
梅花鹿朊蛋白核心片段的基因克隆与高效表达
刘东;卢士英;李岩松;李兆辉;王光明;张媛媛;周玉;宋杰;柳增善;任洪林
. 2012, 39(3): 78-80.
摘要
(
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根据梅花鹿朊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的方法从梅花鹿基因组DNA中扩增朊病毒蛋白酶抵抗区域PrP
res
,将该片段分别与表达载体pET-Trx和pET-His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Trx-PrP
res
和pET-His-PrP
res
。分别将两个重组表达载体转入
E.coli
BL21(DE3) plys宿主菌中,37 ℃诱导4 h,经SDS-PAGE分析,Trx-PrP
res
和His-PrP
res
表达量分别为38.2%和30.1%。
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其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王小环;杨莲如;赵林立;吴绍强
. 2012, 39(3): 81-84.
摘要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是在生物化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技术,是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被检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在显微镜下检测荧光,并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它把显微镜技术的精确性和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方法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作为一种快速诊断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病的诊断,也是许多动物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的常规诊断方法。随着标记抗体、抗原的普及,免疫荧光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miRNA对干细胞重编程的影响
包阿东;苏志芳;陆涛峰;马惠茹;汪长寿
. 2012, 39(3): 85-88.
摘要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RNA在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多能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体细胞形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的过程中,许多miRNA与Sox2、Oct4和Nanog等调控因子组成调控网络。miRNA在细胞周期、重编程及表型建立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另外,在IPS细胞形成中,miRNA很有可能代替关键转录因子。
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的研究进展
陈金铃
. 2012, 39(3): 88-91.
摘要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线体蛋白3(MIC3)是刚地弓形虫生活史各个时期均能表达的分泌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在弓形虫对宿主细胞的识别、黏附及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弓形虫MIC3有助于研制弓形虫病诊断制剂及疫苗以防制弓形虫病。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IC3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相关疫苗及其用于弓形虫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祝荣;卢寄军;张进
. 2012, 39(3): 92-94.
摘要
(
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对副猪嗜血杆菌湖南分离株进行鉴定,并用16S rRNA序列分析不同血型副猪嗜血杆菌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PCR扩增副猪嗜血杆菌的16S rRNA,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 3.67程序MP法和Mage 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16S rRNA序列长度均为783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5型副猪嗜血杆菌位于同一分枝。结果表明,湖南分离株属于5型副猪嗜血杆菌,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
何延华;韩猛立;黄新;钟发刚;薄新文
. 2012, 39(3): 95-98.
摘要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深入研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免疫机制非常必要,构建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技术平台已成为研究RNA病毒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针对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葡多酚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张海军;徐磊;岳洪源;武书庚;潘英姿;卫舒敏;王晶
. 2012, 39(3): 99-103.
摘要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葡多酚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鸡240只,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及试验Ⅰ、Ⅱ、Ⅲ组4个处理组中,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含葡多酚),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葡多酚7.5、15、22.5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在0~3周龄,试验Ⅲ组采食量最高,生长速度较快;在3~6和0~6周龄,试验Ⅰ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最佳,而试验Ⅱ组略低于对照组。葡多酚对肉仔鸡的免疫器官发育无显著影响,7.5 mg/kg葡多酚有增加肉仔鸡外周血中CD3
+
、CD8
+
、αβ和γδ T细胞数量的潜力。因此,肉仔鸡日粮中添加适量葡多酚可促进生长,调节免疫机能。
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的比值对奶山羊瘤胃液和血液中内毒素、组织胺含量的影响
胡红莲;刘大程;卢德勋;高民;珊丹;任晓萍;牛文艺
. 2012, 39(3): 104-109.
摘要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瘤胃液和血液中内毒素和组织胺含量的影响。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依次饲喂NFC/NDF分别为1.02(Ⅰ组)、1.24(Ⅱ组)、1.63(Ⅲ组)、2.58(Ⅳ组)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的提高,瘤胃液中内毒素和组织胺含量随之提高,导致血浆中内毒素和组织胺含量相应增加。当日粮NFC/NDF为2.58时,SARA发生,瘤胃液和血液中内毒素含量随病程发展显著升高(
P
<0.05),瘤胃液中组织胺含量也随病程发展显著升高(
P
<0.05)。因此,内毒素、组织胺对促进SARA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牛磺酸的生产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韩正强
. 2012, 39(3): 110-113.
摘要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磺酸是动物体内一种半必需、游离氨基酸;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可调节神经传导,维持视网膜、内分泌、肝脏、心脏功能,促进脑的发育,抗氧化等。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理及药理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作者侧重介绍了牛磺酸在动物机体中的代谢情况及牛磺酸的生产,概述了牛磺酸对畜禽生长性能、繁殖能力、免疫力、采食等方面的作用,展望了牛磺酸在畜禽养殖业的应用前景。
干玉米酒糟在国内外的生产和应用现状
贾连平;吕中旺;祁腾飞
. 2012, 39(3): 113-118.
摘要
(
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玉米酒糟(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材料发酵制取酒精过程中获得的玉米酒精糟及残液干燥物,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作者综述了DDGS在国内外的生产情况、营养特性、生产工艺、影响品质的因素及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现状,对DDGS饲料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为DDGS在中国畜牧业上应用的推广提供支持。
生理生化
阿散酸-TMP的制备与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蔡浩帅;韩剑众;毕丽君;曲道峰
. 2012, 39(3): 119-124.
摘要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阿散酸和甲氧苄啶(TMP)为原料,制备阿散酸-TMP,采用IR、熔点对其进行了表征;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3 h,反应物料比1.1∶1(阿散酸∶TMP)。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来测试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阿散酸-TMP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都在20 mm以上,显著大于阿散酸与TMP的混合物(
P
<0.05);阿散酸-TMP对埃希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藤黄微球菌的MIC分别为32、64、256、32、128 μg/mL,均小于阿散酸与TMP的混合物。阿散酸-TMP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好于阿散酸、TMP及阿散酸与TMP的混合物。
产角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
郭刚;楚杰;王君高;刘可春
. 2012, 39(3): 125-129.
摘要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以羽毛为唯一的碳源与氮源复筛,筛选出一株新型的高产角蛋白酶的菌株S6,根据其形态观测结果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初步鉴定其属于地衣芽孢杆菌属。以羽毛为底物对地衣芽孢杆菌S6的发酵特性初步研究发现,在72 h,地衣芽孢杆菌S6酶活性、可溶性蛋白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86.8 U/mL,160.87 μg/mL,表明在降解羽毛的过程中,其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蒙古绵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与特性分析
孟凡华;肖红梅;张东;周欢敏
. 2012, 39(3): 129-133.
摘要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蒙古绵羊胎儿为材料,进行了胎儿性别鉴定,结果显示为雄性。取其皮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筛选出成纤维细胞。通过形态观察发现,在10代以内,细胞形态良好,随着代数增加梭型细胞有拉长趋势,在第20代时梭形明显拉长,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大量减少;同时做了F5、F10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发现随着代数的增长,细胞生长力略有下降,但趋势不明显;对F5、F10代细胞做了核型分析,二倍体比率分别为85.71%和76.67%,这满足了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的要求;细胞冻存后复苏贴壁情况良好。
病毒感染与细胞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转导的相互作用关系
黄慧;严玉霖;高洪;高利波;赵汝;陈玲;蒋欢;陈冈
. 2012, 39(3): 134-136.
摘要
(
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发现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以来,人们对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发现,NF-κB在病毒感染与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毒感染真核细胞时能诱导NF-κB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从而诱导一些炎性基因转录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阻碍细胞凋亡促进其自身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或促进某些原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癌化等。不同病毒感染机体时,都会通过对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改变机体的某些性状,导致疾病的产生。目前已发现应激刺激、细菌脂多糖、病毒、氧自由基等很多因素能激活NF-κB,而后通过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桥接作用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文章就病毒感染与细胞NF-κB信号转导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一综述。
体外培养细胞端粒酶活性调控的研究进展
孙武胜;王楠楠;徐礼杰;方南洙;李钟淑;李福俊
. 2012, 39(3): 137-140.
摘要
(
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端粒酶可修复细胞分裂过程中不断丢失的端粒序列,从而维持端粒的长度,在动物细胞寿命的调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调控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来影响体外培养细胞的发育状况,是目前提高体外培养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对调节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遗传繁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第1内含子微卫星多态性对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
王效京;王松柏;石建中;杨晓奋;贾静敏;高鹏飞;郭晓红;李步高;曹果清
. 2012, 39(3): 140-144.
摘要
(
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检测了山西白猪174个个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基因第1内含子以CA为核心重复序列的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并利用单变量动物模型分析了多态位点对山西白猪不同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座位上,共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分别为198、202、204、206、208和210 bp,表现出CA重复数较低的等位基因198和202 bp频率较高,分别为0.2759和0.2385;CA重复数较高的等位基因208 bp频率较低,为0.0747;共检测到12种基因型,纯合子频率较高,均大于0.010(208/208 bp类型除外);而杂合子个体频率都较低,为0.017。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IGF-
Ⅰ基因型对山西白猪群体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和体高、体长、胸围、背膘厚等性状有显著影响(
P
<0.05)。204/204 bp基因型个体不同生长阶段体重高于其他类型个体,而6月龄活体背膘厚又显著低于其他类型个体,符合中国当前猪育种方向,在选育中应优先选留。
中国地方鸡种DNA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黎小青;李春风;初晓辉;徐志强;陈小波;贾俊静
. 2012, 39(3): 145-147.
摘要
(
4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学水平,染色体水平、蛋白质水平、DNA水平等。中国地方鸡种类繁多,研究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不仅能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对起源、进化、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等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遗传多样性检测提供了更直接、更精确的方法,即直接通过分析DNA水平的序列变化检测动物遗传多样性。DNA分析方法成为目前最有效的遗传分析方法,避免了根据表型性推断基因型时可能产生的误差。作者对目前中国各种鸡群的遗传多样性在DNA水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发掘地方鸡种的优良基因,为地方鸡种的分子育种、改良提供参考。
早胜牛胚胎和耳缘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陈士恩;仝伟建;郭鹏辉
. 2012, 39(3): 148-152.
摘要
(
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早胜牛胚胎和耳缘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采用植块法和酶消化法制备这两种组织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用植块法制备了耳缘成纤维细胞,组织块直径较小的成活率较高且生长速度较快;用酶消化法制备了胚胎和耳缘两种组织成纤维细胞,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胚胎(96.8%)>耳(94.7%)。2种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型,胚胎组织(倍增时间29.7 h)生长速度快于耳组织(倍增时间31.2 h)。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证实,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间丝被染成棕黄色,波形蛋白呈阳性反应。
不同杂交组合仔鹅生长发育规律及屠宰性能的研究
张玲;段修军;戴艳萍;袁旭红;董飚;李小芬;孙国波;王健;卞友庆
. 2012, 39(3): 153-158.
摘要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江苏泰州)提供的莱扬莱扬白鹅(LYLYB)、莱扬白鹅(LYB)、莱莱扬白鹅(LLYB) 3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选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Von Bertallanffy模型拟合生长曲线对3种杂交组合鹅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3种模型的拟合度均高达0.99以上,都能很好地拟合仔鹅生长过程,以Logistic模型拟合度最高,根据实际饲养资料确定Logistic模型是拟合仔鹅生长的最优模型;以此模型估计3个组合鹅体重和体尺的最大值发现,LLYB鹅的生长速度最快,体重和体尺的增长均快于LYLYB、LYB鹅;测定3个杂交组合公母的屠宰性能发现,屠宰率均在83%以上,全净膛率均在68%以上,其中LYB母鹅的屠宰率和半净膛率显著低于公鹅,LLYB公母鹅的腿肌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组合,LYB公鹅的腿肌率显著高于LYLYB公鹅。因此,3种杂交组合中,莱莱扬白鹅为最佳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最快,暂命名为苏牧白鹅。
江苏地方山羊品种
H-FABP
基因的SNPs检测及群体遗传学分析
王兰萍;耿荣庆;冀德君;常洪
. 2012, 39(3): 159-162.
摘要
(
4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2个江苏地方山羊品种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扩增的片段中,仅在
H-FABP
基因外显子2的第132位检测到G/C碱基突变,形成GG和GC基因型,2个山羊群体均是纯合GG基因型占主导优势,且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黄淮山羊群体的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指标均高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表明其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大、遗传多样性也更为丰富。
黑视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胡亮;何珲;代学龙;何博;李银霞;康波;姜冬梅
. 2012, 39(3): 162-164.
摘要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黑视蛋白可作为非视觉成像系统的光感受器和感光物质,参与调节动物生物节律和繁殖等功能。近年来,黑视蛋白已成为视蛋白家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就黑视蛋白功能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揭示非视觉成像系统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帮助。
疾病防治
禽流感病毒通用型及H5亚型套式荧光RT-PCR 检测方法研究
杨素;廖秀云;廖明;沙才华;徐海聂;曹伟胜;陈伟生
. 2012, 39(3): 165-171.
摘要
(
5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套式PCR与荧光RT-PCR技术相结合,叠加这两种技术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优势,建立敏感性高于常规荧光RT-PCR的套式荧光RT-PCR检测方法。从GenBank下载禽流感病毒
NP
基因和
HA
基因序列,通过比对选取较为保守的片段,设计AIV通用型及H5亚型套式荧光RT-PCR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体外转录技术制备阳性对照,构建目的片段重组质粒;经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套式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禽流感病毒及H5亚型AIV,在30份鱼类养殖水样中检测到19份阳性样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具有高通量、快速的特点,可对大批量样品同时进行检测,试验耗时仅需5 h,是自然环境样品中极微量禽流感病毒检测的好方法。
鹅细小病毒强毒株XKY10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毛文智;邵洪泽;姚新华;高洪伟;孙健;许志林
. 2012, 39(3): 171-173.
摘要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镜观察、PCR检测、血液凝集和琼脂扩散方法来鉴定从白城某养鹅场10日龄雏鹅具有典型症状的雏鹅肝脏、脾脏和肠组织中分离的一株病毒;通过测定此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鹅胚的平均时间(MDT)和鹅胚半数致死率(ELD
50
)来分析其毒力。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鹅细小病毒。毒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为强毒株。
冷应激鹌鹑盲肠、直肠的超微组织学病理观察
廖望;付晶;白秀娟
. 2012, 39(3): 174-181.
摘要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鹌鹑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0 h、30 min、3 h和12 h)、慢性(5 d、10 d和20 d)冷应激(12±1℃)处理,通过对肠道超显微病理形态结构变化观察,以探讨冷应激对鹌鹑肠黏膜免疫的影响及机制,为冷应激对肠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盲肠、直肠的电镜观察,证实冷应激能够引起盲肠、直肠在形态学上的变化。
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鸡的病理学研究
叶远兰;刘启宏;李玉谷
. 2012, 39(3): 181-186.
摘要
(
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肌肉接种鹅源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2/1996(H5N1)后,引起约70%发病率和60%死亡率,并表现出一些显微和超微病理学变化,主要为全身性充血、淤血、出血和血栓形成,多种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炎症,以及胰腺、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脑、肠、胸腺、脾脏、法氏囊等的细胞凋亡。
猪流感病毒H1、H3、N1、N2亚型分型 RT-PCR方法的建立
齐海涛;孔维立;张桂红
. 2012, 39(3): 187-191.
摘要
(
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nBank中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
M
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5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SIV的型和亚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型RT-PCR可以检测出10
4
EID
50
病毒量所提取的RNA;H1、H3、N1和N2的亚型RT-PCR均可以检测出10
4
EID
50
病毒量所提取的RNA。除每对特异性引物所对应的亚型外,对其他亚型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的检测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有望成为SIV的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分型检测方法,为猪流感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尧山白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李梦婕;朱丹;齐萌;宋丹;史亚东;赵子方;杜海利;张云;张龙现;宁长申
. 2012, 39(3): 191-194.
摘要
(
6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河南省尧山白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河南省鲁山县某羊场尧山白山羊的63份新鲜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查出17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8.4%,分别为艾美耳球虫(9种)、隐孢子虫、贾第虫、阿米巴原虫、圆线虫、细颈线虫、鞭虫、莫尼茨绦虫和吸虫,其中以球虫感染率最高,为95.2%。对检出球虫进行种类鉴定,发现9种艾美耳属球虫,多呈混合感染,最多可达5种。结果表明,该品种羊肠道寄生虫较为普遍,且存在人兽共患寄生虫,应加强其综合防控措施。
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制
肖芳萍;周思旋;刘辉;徐健;徐洪忠;董凤仙;钟虎
. 2012, 39(3): 195-197.
摘要
(
4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贵阳市某种羊场的山羊进行消化道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该羊场山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率达100%。寄生种类有线虫、吸虫、绦虫、球虫,分别是捻转血矛线虫(
Haemonchus contortus
)、毛圆线虫(
Trichostrongylus
)、夏伯特线虫(
Chabertia
)、乳突类圆线虫(
Strongyloides papillosus
)、仰口线虫(
Bunostomum
)、食道口线虫(
Oesophagostomum
)、马歇尔线虫(
Marshallagia
)、钝刺细颈线虫(
Nematodirus spathiner
)、肝片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胰阔盘吸虫(
Eurytrema pancreaticum
)、槽盘吸虫(
Ogmocoty
)、莫尼茨绦虫(
Moniezia
)、曲子宫绦虫(
Helictometra
)、艾美耳球虫(
Eimeria
)等,为多种虫混合感染。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了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
清远麻鸡禽白血病病理组织学观察和PCR诊断
黄兴国;王政富;高明超;蔡丽丽;王俊峰;黄淑坚
. 2012, 39(3): 197-201.
摘要
(
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选择临床症状明显、经禽白血病抗原检测为阳性的15只祖代清远麻鸡,采集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PCR诊断。结果显示,从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到肝脏、肾脏、脾脏、骨髓、腺胃、心脏、肺脏、胰腺和卵巢等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母细胞呈灶状增生或散在分布,以及少量的成髓细胞增生。禽白血病病毒主要侵害祖代清远麻鸡机体的内脏器官和骨髓,对大脑等神经组织损害较轻;PCR扩增结果表明,所采集的15份样品均能扩增出545 bp左右的特异性片段,证明15份组织样品中均存在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
中药雪胆及其制剂研究进展
苏红;白华;齐静;胡明;朱小玲;刘玉庆;骆延波;
. 2012, 39(3): 202-205.
摘要
(
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雪胆具有广泛的药用及经济价值,为综合开发利用雪胆资源,文章对雪胆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制剂研制及质量控制等进行了综述,并对雪胆的研究及实际应用提出了某些建议。
流行病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
崔亚兰;周碧君;文明;王开功;程振涛;李敬丹;隆华;岳筠
. 2012, 39(3): 206-210.
摘要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综合防控技术,采用现场调查、血清学监测和病原学诊断等方法,对贵州省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采集的PRRS样本进行了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诊断,对比了不同疫苗免疫效果,测定了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了不同免疫/感染状态下仔猪首免日龄,结果表明,PRRS易于7~10月份流行;仔猪和能繁母猪的感染率较高,达到96.15%和74.73%;弱毒疫苗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哺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日龄增长逐渐降低,因此免疫PRRSV母猪所产仔猪的首免日龄定为17~20日龄;曾感染PRRSV母猪所产仔猪首免日龄定为30~34日龄。同时调查了猪场中蚊蝇携带PRRSV情况,初步证明猪场中的蚊蝇均可携带PRRSV;通过消毒试验对比进行了综合防治措施效果初探,取得理想结果。为贵州省PRRS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郝景锋;袁起伟;宁良辰;张闯;王力;赵权
. 2012, 39(3): 211-213.
摘要
(
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吉林市2010年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吉林市犬病预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本试验收集吉林市10个动物医院全年接诊的4372例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病犬,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3250例患犬发生不同类型的犬细小病毒病。研究结果表明,犬的品种影响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纯种犬的发病率最高,占61.02%,土种犬发病率最低,占16.93%;3~12月龄的幼犬多发,占发病数的66.37%;4~6月份和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分别占总发病数的52.22%和33.04%;免疫次数也影响了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每年免疫2次可以显著降低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因此,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增加免疫次数,选择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多发季节和多发年龄段对犬的保护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但晓雅;董英;邹明强;薛强
. 2012, 39(3): 213-216.
摘要
(
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和动物之间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发展迅速,文章就此进行了综述。
兽医临床
新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刘明强;李培锋;关红;
. 2012, 39(3): 217-219.
摘要
(
5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主要论述了近年来新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发展概况,具体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新型的转基因关节炎模型的种类及发病机理、免疫复合物关节炎模型的种类及发病机理和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经验交流
对乙酰氨基酚琥珀酸酯的合成及其表征分析
金超;靳晓优;唐文;周涛;符华林;
. 2012, 39(3): 220-223.
摘要
(
5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对乙酰氨基酚(APAP)和琥珀酸酐为原料,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丙酮作溶剂,经一步反应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琥珀酸酯(AP-S);以AP-S产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原料配比、溶媒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化学鉴定法、熔点测定法、pH测定法、紫外扫描法(UV)、红外扫描法(IR)和高效液相法(HPLC)对AP-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产物表征符合AP-S特征,AP-S最佳合成条件为:琥珀酸酐与APAP摩尔比2∶1,催化剂0.15 g,丙酮30 mL,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6 h。在优化条件下,AP-S收率可达81.7%。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肉中3种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
郑百芹;李爱军;张建民;董李学;蒙君丽;肖琎
. 2012, 39(3): 224-227.
摘要
(
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猪肉中的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优化。样品经0.2 mol/L的乙酸铵缓冲液提取,加入β-葡萄糖醛苷酶进行酶解,提取液经PCX柱进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猪肉中3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浓度在0.2~10 μg/k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999和0.9993,定量检出限均为0.5 μg/kg,回收率分别为93.57%~96.63%、92.35%~96.01%和91.66%~96.54%,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强,适用于猪肉组织样品中克仑特罗、沙丁胺醇及莱克多巴胺的确证检测。
氟对雄性小鼠生长发育及性腺中氟含量的影响
孙子龙;牛瑞燕;王俊东
. 2012, 39(3): 227-229.
摘要
(
4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氟对性成熟期雄性小鼠生长发育及性腺中氟含量的影响。将40只健康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中、高3个染氟组和对照组,其中染氟组分别饮水摄入氟化钠30、70和150 mg/L,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染氟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每周记录小鼠体重,49 d后,收集血液、股骨、睾丸、附睾和精囊腺,测定其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氟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
P
>0.05),高氟组小鼠体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各染氟组股骨氟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睾丸和附睾中氟含量随摄氟剂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且高氟组显著升高(
P
<0.05),血清与精囊腺中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05)。结果表明,高氟对性成熟期雄性小鼠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且突破了血睾屏障和血-附睾屏障进而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基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韩旭;武瑞;孙东波
. 2012, 39(3): 230-232.
摘要
(
4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三大疾病之一,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快速、准确的诊断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全面综述了PCR、real-time PCR、基因芯片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在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诊断中的应用,旨在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