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4-20
生物技术
三穗鸭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易恒洁,李辉,杨胜林,赵忠海,彭邦星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6. 
摘要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功能结构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穗鸭MSTN蛋白是一个疏水性不稳定蛋白,作为信号肽的可能性很大;含有22个α螺旋、26个β折叠、26个T转角、20个无规则卷曲,有1个跨膜结构,具有TGF-β的主要结构。研究结果为MSTN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布鲁氏菌和鹦鹉热衣原体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彭武丽,罗展荣,史茜,员丽娟,于学辉,季新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7-11. 
摘要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同时检测布鲁氏菌和鹦鹉热衣原体的双重PCR方法,本研究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具有属间特异性的布鲁氏菌bp26基因和鹦鹉热衣原体23S rRNA基因,利用 Primer Premier 5.0软件各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219和356 bp。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布鲁氏菌和鹦鹉热衣原体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对2种基因单重PCR检测敏感性均达到3.1×102拷贝/反应,双重检测的灵敏度为3.1×103拷贝/反应。利用该双重PCR方法对流产牛抗凝全血、血清、流产胎儿及奶液共172份临床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到布鲁氏菌阳性样品53份,鹦鹉热衣原体阳性样品2份,以上这2种病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和1.2%,且检测到2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阳性样品2份,阳性检出率为1.2%。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来对布鲁氏菌和鹦鹉热衣原体进行同步、快速、灵敏的检测。
猪伪狂犬病病毒山西株胸苷激酶基因序列分析
樊振华,孟帆,吴忻,刘文俊,姚敬明,王娟萍,韩一超,米瑞娟,雷宇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2-17. 
摘要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方法对2011—2013年山西省分离的2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的胸苷激酶(TK)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将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主要流行毒株Bartha株、Becker株、Ea株、Kaplan株、LA株、Min-A株、NIA-3株、SH株、SL株和Yangsan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7%、99.6%、99.8%、99.7%、99.7%、94.4%、99.1%、57.2%、99.5%、99.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1%、99.7%、99.4%、99.4%、90.3%、98.1%、49.7%、98.8%、99.1%。另外在核苷酸序列中起始密码子上游有3段GC box的序列,终止密码子下游有多聚腺苷加尾信号AATAAA;TK基因均由32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序列中有疱疹病毒TK基因共同的保守序列-R*Y*DG**G*GK*T-和-FDRHP*A***C*P*AR-。
miRNA-205在猪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表达规律及其调控作用的研究
陈超,李万宏,孙丽娜,陈树雄,陈璐,李纯锦,周虚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8-22. 
摘要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丝状支原体簇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双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成龙,吴禹熹,冯旭飞,杨发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2-26. 
摘要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丝状支原体簇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从而为临床上同时检测这2类病原的感染提供一种更方便、快捷、准确的工具。本研究采用2对特异性检测丝状支原体簇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引物,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双重PCR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了评价,随后采用该方法对52份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同时扩增丝状支原体簇成员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DNA,而对来源于其他常见病原的DNA均无扩增;对丝状支原体簇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4.8和28.9 pg;能成功地从临床样本中检测丝状支原体簇成员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丝状支原体簇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病原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弓形虫胚层发育相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田维鹏,张念章,高琦,鲁力,朱兴全,宋铭忻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7-31. 
摘要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弓形虫胚层发育相关蛋白(TgERP)的免疫原性,以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TgERP基因,将其连接于表达载体pET-30a(+)后,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分析,并用纯化后的TgERP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在37 ℃条件下用1.0 mmol/L IPTG诱导6 h表达可溶性TgERP蛋白的量最大。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分子质量为16.7 ku,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蛋白条带单一。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TgERP蛋白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可达1∶51200,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免疫原性。提示,TgERP蛋白可作为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候选抗原和弓形虫病疫苗的候选分子,为建立弓形虫新型诊断方法和研制新型弓形虫疫苗奠定了基础。
水貂阿留申病毒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段表达
刘红娜,王文玉,张云,杨宇航,郝俊伟,时坤,李健明,杜锐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32-36. 
摘要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DNAStar Protean模块预测分析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disease virus,ADV)NS1基因后,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吉林农业大学经济动物实验室保存的NS1全长克隆质粒NS1-pMD18-T为模板扩增NS1基因的3个截短片段,分别命名为L1N1、L2N2、L3N3基因,构建克隆质粒pMD18-T-L1N1、pGEM-T-L2N2及pMD18-T-L3N3。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经EcoRⅠ、SalⅠ双酶切的3个NS1基因片段连接至经相同双酶切的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入表达宿主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菌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段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L1N1、pGEX-4T-L2N2、pGEX-4T-L3N3,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表达出大小约57、51、44 ku的目的条带,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ting 进一步证实获得的3种蛋白能被ADV阳性血清识别,具有反应原性。本试验首次对ADV 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分段表达,为后续研制ADV的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干扰素-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李莹莹,夏小静,吴云娣,何伯萍,闫新武,高媛媛,王玉平,雷连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37-42. 
摘要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应用组织块培养和差速消化法获取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正确后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干扰素-γ (interferon-γ,IFN-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IGF-Ⅰ、HGF分别在 10~200和0.1~100 ng/mL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呈正相关,而TGF-β1(2.5~100 ng/mL)、IFN-γ(5~160 ng/mL)则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提示,IGF-Ⅰ、HGF均能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增殖,该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TGF-β1、IFN-γ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出现剂量抑制效应。
串联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表位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陈如敬,吴学敏,车勇良,王隆柏,刘玉涛,严山,魏宏,庄向生,周伦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43-47. 
摘要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5抗原表位串联表达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P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重组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7.5 μg/mL,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奶粉,37 ℃封闭2 h;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00,37 ℃作用2 h;兔抗猪IgG/辣根酶(HRP)(1∶3000),37 ℃作用2 h;37 ℃避光显色15 min读取D450 nm值。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得出,S/P值≥0.254为阳性,S/P值≤0.212为阴性。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其他5种猪常见病原阳性血清,其D450 nm值均小于0.212。利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临床免疫勃林格殷格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4周后的猪血清70份进行检测,其D450 nm值均大于0.85,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重组GP5表位蛋白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的监测。
鸡干扰素-α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高效表达
刘成倩,王静,李红,于宗幸,易建中,陈磊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47-50. 
摘要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扰素(IFN)-α因其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而备受关注。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鸡IFN-α核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鸡IFN-α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及pET-30a-DsbA上,得到重组质粒pET-32a-IFN-α及pET-30a-DsbA-IFN-α。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pET-30a-DsbA-IFN-α表达量较高,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40.4 ku,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山羊c-My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安辰瑞,安铁洙,张秋婷,李昊,朴善花,王春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51-56. 
摘要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克隆出山羊c-Myc基因的CDS区序列,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参照GenBank报道的绵羊、牛、猪、马等的c-Myc基因CDS区序列设计出特异性引物,从山羊胚胎皮肤组织中扩增出山羊c-Myc CDS区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山羊c-Myc基因CDS区全长1320 bp (包括终止密码子),与绵羊c-Myc基因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Z68501.1)比对仅有10处存在差异,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1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9%;与其他物种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山羊c-Myc基因CDS区与猪、狼、人、大鼠、小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2%、92.0%、90.2%、86.9%、86.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6%、96.1%、92.3%、91.1%、89.6%;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山羊c-Myc蛋白产物定位于细胞核并含有HLH结构域。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c-Myc基因的功能及探讨其在山羊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牛坏死杆菌43 ku外膜蛋白截短片段的原核表达
吕思文,张红,孙东波,胡柏冬,郭东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56-60. 
摘要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据GenBank发表的牛坏死杆菌H05菌株43 ku外膜蛋白(43K OM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4对含有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坏死杆菌43K OMP基因相互重叠的4个截短片段,PCR扩增产物经BamHⅠ和XhoⅠ酶切消化后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4个截短片段的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通过PCR筛选阳性克隆,然后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牛坏死杆菌43K OMP基因4个截短片段均成功获得了表达,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大小均为30 ku左右,为进一步进行43K OMP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相关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猪流感病毒H1N1亚型天津分离株核蛋白、基质蛋白、非结构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孙英峰,鄢明华,路超,李秀丽,张莉,韩伟,任卫科,田向学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61-66. 
摘要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天津地区不同猪场分离到6株H1N1亚型猪源流感病毒(SIV)。根据GenBank发表的H1N1亚型 SIV的核蛋白(NP)、基质蛋白(M)及非结构蛋白(NS)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对引物,将RT-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swine/Tianjin/TJ2/2005(H1N1)与A/swine/Tianjin/TJ4/2006(H1N1)的NPMNS基因核苷酸序列在遗传进化树中均与A/swine/Guangdong/33/2006(H1N1)位于同一分支上,属于古典型H1N1猪谱系;A/swine/Tianjin/TJ3/2006(H1N1)与A/swine/Tianjin/TJ8/2006(H1N1)的NPMNS基因核苷酸在遗传进化树中均与A/Dunedin/2/2000(H1N1)组成一个大分支,可能起源于人谱系;A/swine/Tianjin/TJ6/2009(H1N1)与A/swine/Tianjin/TJ7/2009(H1N1)NP、M及NS基因核苷酸序列在遗传进化树中均与A/swine/Jiangsu/s15/2011(H1N1)位于同一分支上,属于类禽H1N1猪谱系。本试验对6株H1N1亚型SIV的NPMNS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天津地区H1N1亚型SIV的基因进化与流行情况。
绵羊和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R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月娥,李建华,苟亚峰,王文文,朱军保,高剑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66-70. 
摘要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和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RB1基因外显子2(exon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氨基酸多态性(SA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及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人与绵羊MHC-DRB1基因exon2序列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绵羊MHC-DRB1的蛋白质结构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和绵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OLA)的DRB1 exon2均存在丰富的SNPs位点和SAPs位点,单一多态位点和简约多态位点数不尽相同,二者相比仅有14个SNPs位点相同,其余位点均不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二者MHC-DRB1 exon2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序列变异引起的单氨基酸变化引发了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改变,可能因此会引起基因功能的异常,从而引发抗病性和疾病易感性的变异。
华蟾毒精对B16及RMA-S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瑾,史祺云,程莎,曹淑芳,常豪,宋宇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71-75. 
摘要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考察华蟾毒精(CBG)单体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蛋白酶体相关基因(LMP2、LMP7)和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TAP1、TAP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BG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表达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高浓度CBG可不同程度提高LMP2、LMP7、TAP1、TAP2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BG可能具有通过上调LMP2、LMP7、TAP1、TAP2基因表达水平来增强肿瘤自身免疫原性的潜能。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提取纯化及活性分析
杨成兰,罗薇,刘内生,杨阳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75-78. 
摘要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取、纯化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LPS)并检测其活性,试验通过热酚水法提取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LPS,采用DNaseⅠ、RNase A和蛋白酶K及醇沉法纯化LPS,测定LPS提取物中多糖、蛋白及核酸的含量,鲎试剂检测凝集活性,显色基质法测定其活性。结果显示,纯化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LPS平均产率为1.48%,多糖含量为3.84%,蛋白含量为1.49%,核酸含量为 5.45%,且核酸片段低于100 bp,SDS-PAGE电泳和银染结果显示条带主要集中在10~15 ku范围内,与2 EU/mL鲎试剂的最小凝集浓度是10.99 ng/mL,显色基质法测定其活性为9.82×105 EU/mg。该试验提取、纯化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LPS纯度较高,生物活性良好。
水牛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新进展
邓廷贤,庞春英,王建,杨炳壮,张秀芳,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79-84. 
摘要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牛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畜种,被国际粮农组织誉为最具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家畜。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水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水牛遗传育种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作者主要从分子遗传标记、动物转基因技术、基因芯片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牛遗传育种中的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为水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对促进水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烟台黑猪SLA-2-YTH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姜巍,董宋鹏,李子彬,姜龙,冯磊,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85-89. 
摘要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烟台黑猪SLA-2-YTH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本研究设计引物PCR扩增SLA-2-YTH胞外区,将其克隆至pMD 19-T Simple 载体,筛选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经酶切后,进一步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转化BL21(Rosseta)感受态细胞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LA-2-YTH胞外区亚克隆大小为834 bp,酶切鉴定证实其成功插入pET-28a(+)表达载体。SDS-PAGE结果显示,SLA-2-YTH基因导入宿主菌后成功表达,蛋白大小约31.0 ku,与预期结果相符,优化后蛋白相对表达量达25%以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烟台黑猪SLA-2-YTH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表达蛋白,为今后进一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糖基化囊膜蛋白5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
李欣贤,张晓丹,刘晶晶,苗增民,张涛涛,柴同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89-94. 
摘要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糖基化囊膜蛋白5(GP5)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提取PRRSV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HQ701732.1)RNA和RT-PCR扩增得到开放阅读框5(ORF5)基因。根据ORF5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经PCR扩增分别获得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功能区的2段基因片段。利用酶切位点,将2段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28a-GP5。将重组质粒导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获得表达。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可被PRRSV阳性血清识别。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方法检测,小鼠能产生针对蛋白的血清抗体。因此,该重组PRRSV GP5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GP5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Q热贝氏柯克斯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武文君,贾广乐,廖娟红,梅琳,韩雪清,林祥梅,张映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95-101. 
摘要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Q热贝氏柯克斯体弱毒株Ⅱ相全菌为包被抗原建立Q热贝氏柯克斯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方阵滴定法对抗原包被浓度和二抗反应浓度的确定及各项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其阴阳性临界值为0.44。用本方法与IDEXX Q热抗体检测试剂盒对393份牛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检出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1.45%和6.10%,符合率为94.66%。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检测Q热贝氏柯克斯体的间接ELISA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及较强的敏感性,可初步应用于Q热贝氏柯克斯体抗体的临床检测。
猪增生性肠炎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张文波,戴益民,蒋新华,胡杨,徐昌满,陈松昌,邓舜洲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02-106. 
摘要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建立检测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的套式PCR方法,为临床快速鉴别诊断和防控该病提供病原学依据。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的劳森氏胞内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的基因组序列(登录号:AM180252)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疑似PPE病猪粪便中纯化的DNA为模板,建立了套式PCR方法,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所扩增的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劳森氏胞内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在99%以上。应用本试验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对疑似PPE病猪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快速、方便和敏感度高等优点,可用于PPE的临床检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小麦和发酵芝麻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徐鑫,吴东,钱坤,陈丽园,周芬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07-112. 
摘要 ( 3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制剂的情况下,不同比例的小麦和发酵芝麻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1日龄平均体重为(330±10)g的健康肉鸡(快速)52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20%小麦+5%发酵芝麻粕)、试验Ⅱ组(40%小麦+10%发酵芝麻粕)、试验Ⅲ组(20%小麦+豆粕)、试验Ⅳ组(40%小麦+豆粕),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以重复为单位单圈饲养,预试期3 d,正试期34 d。屠宰后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Ⅰ、Ⅱ、Ⅲ、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9.40%、7.15%、8.87%、5.46%(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对肉鸡肉品质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试验Ⅱ组肉品质相对于其他各组有所提高;试验Ⅲ、Ⅳ组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0.10%、25.36%(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总蛋白、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比例的小麦和发酵芝麻粕可替代日粮中部分玉米和豆粕,其中以添加40%小麦+10%发酵芝麻粕效果较好。
不同水平复合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陈国富,张文昌,邹长连,张国轶,叶杭,庄益芬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13-118. 
摘要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复合酶(含有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在常规水分稻草青贮(MC1)和低水分稻草青贮(MC2)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5、50、100 mg/kg复合酶,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常温下贮存60 d开封。结果表明,MC2青贮中pH、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极显著高于MC1青贮(P<0.01),而乳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MC1青贮(P<0.01);与对照组相比,MC1青贮中各组氨态氮、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减少,MC2青贮中各组pH均极显著降低(P<0.01),MC1和MC2青贮中100 mg/kg组干物质回收率、氨态氮含量分别极显著升高和降低(P<0.0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显著增加(P<0.05)。提示,添加3个复合酶水平对稻草青贮品质都有显著效果,MC2青贮中以添加100 mg/kg复合酶效果最佳。
过量氟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王量,范红结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19-122. 
摘要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氟是动物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适量的氟有利于骨骼、牙齿的生长,过量的氟则会引起机体慢性全身性中毒,主要影响骨骼、牙齿的正常生长,另外对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也产生中毒影响。作者从氟中毒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出发,就过量氟化物对动物机体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氟中毒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混菌固态发酵麸皮条件优化及离体消化研究
曹香林,陈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23-127. 
摘要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选用不同比例组合的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酸菌(Lactobacillus B 和Lactobacillus W),经固态发酵筛选发酵麸皮的最优条件,并通过提取草鱼肠道不同部位的消化酶液对最优发酵麸皮进行离体消化研究。以未发酵麸皮作为对照组,依据接种菌种及其比例设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麸皮的酸度、菌落数及粗蛋白质含量,筛选出最优发酵组;利用草鱼肠道提取消化酶液,对未发酵麸皮和最优发酵麸皮进行离体消化,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及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3组发酵麸皮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3.67%,与未发酵组相比提高了56.56%;且菌落数在96 h达到7.8×108 CFU/g,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而酸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故筛选出试验3组为最优发酵组。未发酵麸皮组和最优发酵麸皮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消化率及氨基酸含量均以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且最优发酵麸皮组体外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未发酵麸皮组(P<0.05)。经营养成分分析和离体消化研究发现,发酵麸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可部分替代蛋白饲料。
生理生化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张霞,高学军,赵锋,司雨,黄玉玲,李庆章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28-132. 
摘要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向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组)、10、20、40 mmol/L)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特异性蛋白抑制剂氯化锂(Licl),作用细胞24 h,研究其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不同浓度Licl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GSK3β、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mRNA水平及GSK3β、磷酸化GSK3β (p-GSK3β)、Cyclin D1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Licl能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Licl抑制GSK3β后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为20 mmol/L。与对照组相比,添加Licl后GSK3β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GSK3β蛋白表达上调,同时提高了Cyclin D1蛋白表达。表明GSK3β对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能力是负调控因子,失活的GSK3β通过Cyclin D1途径促进细胞周期的进行。
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潜能研究
葛秀国,李吉霞,金天明,马吉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32-136. 
摘要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本试验取犬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分别利用组织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犬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比观察不同来源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特征,并通过诱导液促进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方向分化,检测其分化潜能。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培养法培养的青年犬脂肪组织,可获得大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生长旺盛,形态均一,可分化为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成骨细胞和油红O染色阳性成脂细胞。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操作简单,可为细胞移植治疗等研究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水牛初乳粉和常乳粉对新生仔猪小肠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陈瑞芳,郭傲民,耿丹,张海燕,王士长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37-143. 
摘要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初乳粉、常乳粉对0~72 h新生仔猪小肠组织形态结构发育的影响。试验以新生仔猪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水牛初乳粉(SCR组)、水牛常乳粉(SC组)、葡萄糖盐水(PY组),以0日龄新生仔猪(XD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水牛初乳粉使新生仔猪小肠绒毛密集、粗壮、排列整齐,肌层厚度、固有膜厚度增加。SCR组与XD组相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固有膜厚度和空肠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及回肠绒毛高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SCR组与PY组相比,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及空肠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水牛常乳粉使新生仔猪小肠黏膜受损,黏膜上皮脱落,肌层变薄,固有膜裸露,小肠绒毛坍塌、稀疏变短。SC组与XD组相比,十二指肠肌层厚度和空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固有膜厚度及回肠绒毛宽度、固有膜厚度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SC组与PY组相比,空肠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水牛初乳粉能显著促进新生仔猪小肠发育,尤其对空肠影响最大,其次为十二指肠,而对回肠的影响相对较小;水牛常乳粉不能对新生仔猪肠黏膜形成保护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在新生仔猪最初发育的72 h内其价值不如葡萄糖盐水。
小鼠乳腺发育泌乳过程中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的表达研究
林叶,胡红柳,侯晓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43-147. 
摘要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阐明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LAT1)的表达与乳腺发育和泌乳功能之间的关系,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和退化期小鼠乳腺中LAT1及其辅因子4F2抗原重链(4F2hc)表达含量和部位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春期乳腺导管发育缓慢,LAT1和4F2hc在导管上皮细胞膜、肌上皮细胞膜及乳腺脂肪细胞膜上均低水平表达;妊娠期导管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加速,LAT1和4F2hc在乳腺小叶导管上皮细胞膜基底侧表达,表达水平上调;泌乳期乳蛋白合成和分泌旺盛,LAT1和4F2hc在腺泡上皮细胞膜的基底侧表达,表达量达到峰值;退化期乳腺组织功能性结构消退,乳腺对氨基酸的需求降低,LAT1和4F2hc的表达下降。提示,LAT1/4F2hc是小鼠乳腺组织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形式,LAT1和4F2hc的表达变化与乳腺发育、泌乳、退化的生理过程中氨基酸的需要量相关。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新城疫疫苗免疫雏鸡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的影响
於敏,王海波,孟婷,高月秀,丁小丽,董亚青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48-152. 
摘要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将卡介菌多糖核酸应用于新城疫疫苗免疫雏鸡,观察其抗氧化和对鸡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0只,分别为卡介菌多糖核酸高(0.12 mg/只)、中(0.06 mg/只)、低(0.03 mg/只)剂量组,黄芪多糖组(阳性对照,0.06 mg/只)和空白对照组。每组鸡7日龄时免疫新城疫疫苗并同时按分组要求注射药物,连续7 d,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用药后5、10、15和20 d分批剖杀鸡,采取胸腺、脾脏、法氏囊和颈静脉血,测定免疫器官系数,鸡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滴度,血浆IgG、Ig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表明,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显著提高鸡血清中SOD和GSH-Px含量,降低LPO含量(P<0.05),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能显著提高受试鸡的免疫器官系数、NDV抗体滴度、血清中IgG和IgM含量(P<0.05),具有良好的免疫佐剂效应。
盘羊、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重组ISG15蛋白对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鲁海富,沈文,姜方配,崔茹鹏,孙延鸣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53-155. 
摘要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比较不同品种羊的重组干扰素刺激基因15(IFN-stimulated gene,ISG15)蛋白对淋巴细胞转化效果影响的差异,试验比较了5种浓度的盘羊、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重组ISG15蛋白对培养的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盘羊重组ISG15蛋白浓度为10~80 μg/mL时,D570 nm值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添加巴什拜羊重组ISG15蛋白浓度为40~80 μg/mL时,D570 nm值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而各种浓度的杂交羊ISG15组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提示,盘羊和巴什拜羊的重组ISG15蛋白在一定浓度下能有效地刺激淋巴细胞转化,且随蛋白浓度的增加对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增强,而杂交羊重组ISG15蛋白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无显著影响。
藏猪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与低氧适应分析
吴洪,德吉巴卓,张健,王亚非,张浩,强巴央宗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56-160. 
摘要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藏猪肾脏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表达与其低氧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西藏林芝地区(海拔约3000 m)的高海拔藏猪(ZZ)和高海拔大约克夏猪(YZ)、北京中顺景盛养殖场(海拔约100 m)的低海拔藏猪(ZB)和安徽合肥市(海拔约为36 m)的低海拔大约克夏猪(YH)肾脏组织EPO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发现,ZZ、ZB、YZ、YH的EPO表达量,在A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高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大约克夏猪与低海拔藏猪、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B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低海拔藏猪差异不显著(P>0.05),高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C组试验中,高、低海拔藏猪间差异显著(P<0.05),低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当大约克夏猪处在高海拔应急状态下时,EPO的表达量高于藏猪。而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大约克夏猪EPO的表达量较藏猪低,但高于低海拔大约克夏猪。EPO的稳定表达是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原大约克夏猪肾脏组织内EPO的高表达,则是大约克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调节过程。
甘草次酸联合抗结核药对结核杆菌活性研究
邢立群,贾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60-164. 
摘要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选取中药单体18β-甘草次酸联合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和链霉素(SM),利用MABA法检测其体外单独及联合作用于牛源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18β-甘草次酸单独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ATCC 27294)和牛分枝杆菌标准株(ATCC 1921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和100 μg/mL。临床分离的2株敏感株和6株耐药株的MIC值分别为25~50和100~200 μg/mL。18β-甘草次酸联合INH、RFP和SM作用于6株耐药株均具有协同作用,且MIC值明显下降,INH的MIC值下降2~32倍(FICIs 0.125~0.375),RFP的MIC值下降4~8倍(FICIs 0.240~0.490),SM的MIC值下降4~16倍(FICIs 0.165~0.460)。中药单体药物对正常细胞BHK-21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对肝癌细胞SMMC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8β-甘草次酸与抗结核药物INH、RFP和SM联合使用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药理活性。
遗传繁育
CIDR放置时间、不同饲养管理模式、重复超数排卵及发情时间对绵羊超数排卵的影响
王峰,王申元,张仙保,周利军,张东,刘彩云,王海涛,刘羿羿,潘静,韩利东,周欢敏,张立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65-169. 
摘要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ull
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多态性对京海黄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唐莹,王金玉,张跟喜,葛莹,薛倩,王亚男,王永娟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70-174. 
摘要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多态性与鸡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以378只京海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MyoG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这些突变位点形成的基因型与京海黄鸡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yoG基因外显子1上存在1个G102A突变,外显子3上存在1个T36C突变,分别形成基因型AA、AB、BB和CC、CD、DD。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AA、AB和BB在京海黄鸡繁殖性状上无显著差异(P>0.05);基因型CC和DD在京海黄鸡开产体重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其余性状上各基因型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推测MyoG基因对京海黄鸡的繁殖性状无显著影响,为探索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资料。
6个绵羊品种微卫星多样性分析
王亚磊,李静心,茆达干,王慧利,李隐侠,钱勇,孟春花,曹少先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74-179. 
摘要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检测兰坪乌骨绵羊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其他5个绵羊品种(湖羊、小尾寒羊、杜泊羊、特克塞尔羊和无角陶赛特羊)的亲缘关系,试验选择9个微卫星位点对共计117个体进行了检测,将各微卫星位点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PGEN32软件计算遗传参数。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均表现为高度多态,各绵羊群体内的PIC平均值为湖羊(0.7211)>陶赛特羊(0.6780)>小尾寒羊(0.6492)>乌骨绵羊(0.6479)>特克塞尔羊(0.5930)>杜泊羊(0.5728)。6个品种中乌骨绵羊的平均杂合度最大(0.9543),而杜泊羊最小(0.2556)。UPGMA聚类分析表明,湖羊与小尾寒羊首先聚为一类,乌骨绵羊与湖羊、小尾寒羊遗传距离较近,而与3个引进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这些结果提示乌骨绵羊可与湖羊或小尾寒羊杂交提高繁殖力,与引进品种杂交提高肉用性能。
鹅细胞色素P450 2C45(CYP2C4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肝性能的关联分析
张蕊,张宜辉,孙晓先,龚道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80-184. 
摘要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细胞色素P450 2C45(CYP2C45)基因上的遗传变异对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影响,试验利用PCR结合测序技术检测113只朗德鹅CYP2C45基因外显子上的SNPs,并与产肝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CYP2C45的外显子上共发现4个SNPs,分别为位于外显子5上111 bp处的C>T突变和147 bp处的C>T突变,以及外显子7上71 bp处的A>G突变和135 bp处的G>A突变。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这4个突变位点处于完全连锁状态,将这4个SNPs合并作为一种基因型,可分为AA基因型(CCAG/CCAG)和AB基因型(CCAG/TTGA),但并未发现BB基因型(TTGA/TTGA),AA和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027和0.0973, 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513和0.0487。对不同基因型朗德鹅的屠体重、肝重和肝体比进行方差分析,发现AA基因型的屠体重显著低于AB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的肝重和肝体比虽然高于AB基因型,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在产肝量相当的情况下,体重越小,对饲料的消耗就越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有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
贵州地方鸡种的遗传变异研究
王文涛,林家栋,陈眷华,张福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85-188. 
摘要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贵州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试验通过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6个贵州地方鸡种的90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NA控制区序列长度为780 bp,A、G、C、T 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6.14%、13.38%、25.98%、34.50%;共发现40个变异位点(不包含种内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5.13%;共确定30个单倍型,6个群体内单倍型变异度总体为0.914,变化范围为0.506~0.976。6个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和较高水平的群体遗传多态性。
贵州半细毛羊促生长激素分泌素受体基因SNPs筛查与变异分析
张琼娣,宋德荣,周大荣,彭华,刘若余,吴蕊汝,江兴美,吴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89-193. 
摘要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促生长激素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基因多态性,为贵州半细毛羊选种选育提供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依据。试验选取36只贵州半细毛羊构建DNA池,设计1对引物扩增其GHSR基因第2外显子及第1、2内含子部分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对SNPs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估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NPs位点对GHSR基因RNA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贵州半细毛羊GHSR基因中筛选到2个SNPs:T70G和G229A,均为同义突变,SNPs位点导致GHSR基因mRN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GHSR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贵州半细毛羊的生长。
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1和F2代肉质性状比较研究
符传松,王瑜,宋文晴,王丽丽,朱玉洁,王学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93-197. 
摘要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比较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1和F2代肉质性状,探讨原鸡与文昌鸡杂交改良肉质的效果。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1代和杂交F1代(♂)与文昌鸡(♀)杂交F2代肉鸡各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饲喂相同日粮,试验第90、120 天时,每个重复随机取10只鸡进行屠宰,取胸肌和腿肌样本测定肉质性状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除90日龄F1和F2代胸肌和腿肌pH、胸肌剪切力及120日龄F1和F2代胸肌和腿肌24 h的滴水损失、剪切力和腿肌pH24 h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肉质物理性状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而对肌肉组织学而言,除120日龄F1和F2代腿肌的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F2代肌纤维密度高于F1代,尤其母鸡杂交优势更明显;在肌肉化学方面,除120日龄腿肌粗脂肪含量各杂交后代差异显著外(P<0.05),90和120日龄杂交后代胸肌和腿肌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显著杂交优势。提示,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2代更适合作为优质肉鸡开发利用,120日龄出栏较适宜。
猪MⅡ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研究
齐贵龙,任亮,朱蒙,付博,马红,刘娣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198-202. 
摘要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为猪MⅡ期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选择合适的冷冻保护剂及冷冻载体,提高猪卵母细胞冷冻后的存活力。试验分别采用以40% EG、15% EG+15% DMSO+20% FBS、15% EG+15% DMSO+20% SPS作为渗透性冷冻保护剂的冷冻液,以玻璃微细管(GMP)和冷冻帽(cryotop)作为载体对猪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结果发现,采用含有血清蛋白替代物(serum protein substitute,SPS)的冷冻液VS3冷冻后二乙酰荧光素(FDA)染色存活率(59.40%±4.93%)显著高于VS1组(42.12%±4.08%)及VS2组(37.57%±1.21%)(P<0.05);采用VS3作为冷冻液用cryotop作为载体冷冻后FDA染色存活率(83.33%±3.33%)显著高于GMP(59.40%±4.93%)(P<0.05)。由此可见,采用SPS代替胎牛血清(FBS),用cryotop作为载体可以使猪卵母细胞冻后存活率显著提高。
神经生长因子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
侯晓峰,李万宏,孙丽娜,陈树雄,陈璐,李纯锦,周虚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02-206. 
摘要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建立了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颗粒细胞进行鉴定和检测NGF及其受体在卵巢颗粒细胞上的表达,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GF对昆明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卵巢颗粒细胞在10、50、100、500 ng/mL NGF作用24 h,用酶标仪测定细胞D490 nm值,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促进增殖的影响(P<0.05),50 ng/mL NGF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NGF在昆明小鼠的卵巢颗粒细胞中有表达,在一定浓度范围NGF可以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
猪去核无透明带卵母细胞电融合参数的探讨
张斌,华再东,郑新民,许生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06-210. 
摘要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采用不同场强、电场时程和脉冲次数对去核的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电融合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细胞融合情况。结果表明,在电场时程30 μs、1次直流脉冲(DC)的情况下,电场强度0.8 kV/cm 时卵母细胞的融合率为94.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当电场强度为0.8 kV/cm、1次直流脉冲的情况下,电场时程60和90 μs时,卵母细胞融合率为86.5%和83.8%,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30 μs时的电融合效率(P<0.05);在电场强度为0.8 kV/cm,电场时程为30 μs的情况下,1次电脉冲激活卵母细胞的融合率(94.7%)和2次电脉冲的融合率(95.6%)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显著高于3次电脉冲的融合率(81.7%)(P<0.05)。通过对各组进行比较,在电场强度为0.8 kV/cm、电场时程为30 μs、1次直流脉冲的电刺激可以对体外成熟的猪卵母细胞取得较好的融合效果。
新疆褐牛种公牛体重生长发育曲线拟合
再娜古丽?君居列克,谈锐,黄锡霞,王雅春,热西提?阿不都热依木,努尔比亚?吾布力,程黎明,付雪峰,贾旭升,曾黎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11-215. 
摘要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新疆褐牛种公牛生长发育规律,利用SAS 8.1软件中的Logistic、Gompertz、Brody和Bertallanffy 4种常用的生长曲线模型对344头次新疆褐牛种公牛体重生长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新疆褐牛种公牛体重生长,拟合度R2分别为 0.9217、0.9263、0.9176和0.9261,其中Gompertz模型对新疆褐牛种公牛体重生长发育的拟合效果较好,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模型生长曲线的拐点分别为(0.4937岁、502.10 kg)、(1.3168岁、379.54 kg)和(1.0477岁、311.25 kg)。本研究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褪黑激素促进绒山羊绒毛生长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艳红,王琳,张铁佳,李金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15-219. 
摘要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褪黑激素能缩短绒山羊绒毛生长周期,促进绒毛生长,提高绒毛产量。绒山羊绒毛呈现生长、休眠、脱落的周期性变化,与褪黑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作者综述了褪黑激素的分泌、功能,绒毛的周期性变化,讨论了褪黑激素促进绒毛生长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在分子水平阐述褪黑激素对绒毛生长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为将褪黑激素更好地应用于绒毛生产提供参考。
疾病防治
主要动物性食品生产链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彭珍,刘书亮,凡琴,朱冬梅,陈荀,侯小刚,韩新锋,周康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20-225. 
摘要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主要动物性食品生产链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耐药情况,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源自猪肉、鸡蛋、鸡肉生产链的350株大肠杆菌进行常用10种抗菌药(组合)的敏感性测定,参考CLSI标准(2010)判定药敏结果。结果显示,350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TET)耐药率(82.0%)最高,其次是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SXT)(75.4%),对庆大霉素(GEN)耐药率(26.9%)最低。尽管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中大部分药物耐药率较一致,但不同生产链环节的菌株耐药率却存在差异。76.2%(267株)受试菌株多重耐药,其中以8重耐药菌株(17.7%)最多。菌株共产生108种耐药谱,猪肉、鸡肉和鸡蛋生产链中大肠杆菌的耐药谱分别为40、46和55种,但优势耐药谱不明显。菌株数较多的耐药谱为:NAL-CIP-AMP-AMC-CEF-SPT-GEN-SXT-TET(21/350)、TET(20/350)、NAL-CIP-AMP-AMC-CEF-SPT-SXT-TET(16/350)、NAL-CIP-AMP-CEF-FLO-SPT-SXT-TET(16/350)及SPT-SXT-TET(15/350)。提示,主要动物性食品生产链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其耐药性连续监测与控制。
水貂犬瘟热病毒LD-1株的分离与鉴定
庄金秋,梅建国,王金良,张倩,沈志强,丁壮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26-232. 
摘要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取山东某貂场疑似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的水貂肝脏等组织病料,通过RT-PCR检测呈CDV阳性,且无水貂细小病毒存在,将病料接种原代CEF细胞、传代系Vero细胞和DF1细胞3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优化细胞培养条件,最终在Vero细胞上传代培养成功,出现露珠状典型细胞病变(CPE)。分离毒应用RT-PCR、PCR产物测序、抗体中和试验(S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病毒包涵体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了CDV的鉴定,结果显示CDV阳性,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水貂CDV,并将其命名为CDV LD-1株。
藏绵羊肺脏中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冯旭飞,王志敏,吴禹熹,潘玉琨,党斌,杨发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32-235. 
摘要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无菌采集西藏地区绵羊肺脏,然后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及PCR鉴定;同时,对分离的链球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以期为生产实践中对该病原的防制提供参考信息。结果显示,纯化所得到的细菌呈革兰氏阳性链球状,经PCR、克隆、测序鉴定为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及四环素等大部分药物敏感。本研究为西藏地区绵羊链球菌病的有效防制提供参考。
绵羊肺腺瘤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朱福余,于立新,么宏强,马学恩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36-241. 
摘要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绵羊肺腺瘤(OPA)是由β-反转录病毒属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该病潜伏期长,经呼吸道传播,冬季圈养种羊发病率高,目前无治疗措施,病死率为100%。OPA的持续存在对种羊生产形成了潜在威胁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羊业健康发展。所以,对OPA的早期精确诊断是防制本病的前提,尤其是在出入境检验检疫过程中对进出口羊的JSRV检测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JSRV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得到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作者就近年来针对检测JSRV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探针杂交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等方法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为寻找快速准确并适用于出入境检疫的JSRV检测方法和进一步发展研究新型JSRV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鱼源山梨醇发酵阳性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李旭,丁楚楚,李雪,石慧,陈业翔,胡秀彩,朱爱华,吕爱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41-244. 
摘要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鲫鱼肠道中分离出1株细菌,暂时编号为SR-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SR-1菌株为山梨醇发酵阳性的温和气单胞菌;PCR扩增SR-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为1509 bp;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SR-1菌株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9.87%~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R-1菌株对阿奇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克肟等药物敏感。
禽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分析
戴建华,吴植,袁维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45-248. 
摘要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江苏苏中地区禽源沙门氏菌耐药现象及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采用K-B法对22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PCR方法检测了12种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甲氧胺嘧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萘啶酮酸、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72.73%~100%之间;存在着5种耐药表型,每个耐药表型均在4重或4重以上,耐药最多菌株可耐受10种药物;扩增出9种耐药基因,与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存在基本一致,但无绝对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苏中地区沙门氏菌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且耐药基因广泛存在。
救必应不同提取物与西药联合对产ESBLs细菌作用研究
宋剑武,陈秋莹,陆云,郑艳青,司红彬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48-251. 
摘要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本试验制备了4种救必应提取物,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耐药大肠杆菌传代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对耐药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效果最好。提示,救必应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具有体外抗耐药菌作用。
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研究进展
王宪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52-255. 
摘要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有多个免疫学和毒力上重要的抗原表位,这些表位为疫苗和诊断制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PCV2弱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等多种疫苗已取得新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且PCV2疫苗在种猪和仔猪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此外,羧甲基新茯苓多糖、谷氨酸、精氨酸和硒等免疫增强剂及营养物质均有助于提高PCV2感染动物的机体免疫力。为更好地防控猪圆环病毒病,作者对PCV2疫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黄芪多糖对血虚模型鸡外周血的影响
郝李娟,李瑞娟,习南,康佳,史万玉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55-257. 
摘要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黄芪多糖对血虚模型鸡外周血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复制鸡的血虚模型(以80 mg/kg剂量连续腹腔注射6 d),分别用高、中、低3个浓度的黄芪多糖给血虚模型鸡连续饮水7 d,然后分别测定各组鸡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与健康不用药对照组相比,在饮水中添加100 μg/mL黄芪多糖能极显著提高血虚模型鸡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P<0.01), 并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尹秀凤,丁美娟,张海涛,秦进进,孙?,许秀梅,汪爱芬,张小飞,薛家宾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58-264. 
摘要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集浙江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脾脏等组织病料,经PCR检测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感染,用BHK-21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第4代病毒液毒价达107.0 TCID50/mL;PCR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PRV,并将其命名为PRV ZJ株。将第4代病毒液制备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2 kg左右家兔,免疫后28 d采血并攻毒,测定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血清中和指数为13490,保护率为100%。本试验结果表明PRV ZJ株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开展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在绵羊体内及草场上马歇尔线虫各发育阶段的季节动态研究
乔格拉森,才仁加甫,宋迎春,吉尔格力,席耐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62-265. 
摘要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对典型的亚高山高寒草甸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绵羊寄生线虫的优势种马歇尔线虫进行了成虫寄生量、羊粪便中虫卵排出量和寄生虫体外发育育成率的逐月观察,结合气温、相对湿度、蒸发量和雨量的观察记录,得出了马歇尔线虫各发育阶段在绵羊体内及草场上的季节动态及与气温、湿度变化的关系。马歇尔线虫在体内的寄生量和草场上的体外育成量得出的成虫数量低谷在2006年7月~2006年8月,高峰在2006年11月第1次出现,到2007年2月出现1次明显的下降,而到2007年4月再次明显的升高。寄生性幼虫数量低谷于2006年7月~2006年8月,高峰在2006年9月第1次出现,到2007年2月再次升高。马歇尔线虫寄生性幼虫高峰与成虫高峰相对应。结果表明成虫高峰随体外幼虫高峰而来,粪便中虫卵的峰值则往往跟随成虫高峰而出现。体外育成率的高低又明显受气温及湿度影响,平均湿度低于50%时无峰出现,低于5.6 ℃时育成率为零,湿度在79%以下时育成率很低。本试验对羊体内及草场上寄生性马歇尔线虫季节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制定合理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经验交流
西北地区养猪场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周磊,邓先德,廖和荣,张庆东,薛晓燕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66-270. 
摘要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中国西北高纬度寒冷地区养猪场污水粪便处理的特点,选用“固液分离—UASB—混凝沉淀—SBR—吸附过滤”工艺技术处理污水,并运用良好的加温保温措施保证工程能够正常运行。经过4个月的启动调试,项目达到正常运行状态,应用效果良好。经过对处理后的污水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出水CODcr、BOD5、SS、NH4-N及T-P指标均能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要求。
环境中病毒富集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魏小兵,贺会利,刘明成,勾肖晶,闫艺婷,刘兴友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4):  270-274. 
摘要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和养殖密度的增大,环境中病毒存在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和传播,给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及时了解养殖环境中病毒情况,需加强致病性病毒的环境监测,形成猪场疾病预警监测机制。作者就环境中的病毒富集和检测方法加以阐述,为进一步完善环境病毒监测预警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