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06-20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0. 
摘要 ( 100 )   PDF (5598KB) ( 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 
摘要 ( 97 )   PDF (530KB)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绵羊磷脂酶C-γ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袁利明, 胡广东, 刘欣杰, 吴晓雪, 刘素平, 陈宁, 赛务加甫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883-18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01
摘要 ( 331 )   PDF (4410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对绵羊磷脂酶C-γ1(PLC-γ1)基因预测序列进行筛选鉴定,获取PLC-γ1基因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根据GeneBank (登录号:NC_040264.1)及Ensembl (登录号:ENSOARG00000001700.1)给出的绵羊PLC-γ1的4种不同预测的转录本的编码区(CDS)区进行BLAST对比,在非同源区内两端设计引物,从绵羊卵巢提取总RNA并转录成cDNA,运用RT-PCR方法扩增该特异性片段,胶回收后测序,经BLAST比对筛选出和与该片段一致基因序列。根据筛选序列的引物,运用LA Taq(GC Buffer)髙保真酶对绵羊PLC-γ1基因进行PCR扩增,胶回收产物连接PUC57-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挑选单克隆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基因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扩增出非同源片段330 bp,经BLAST对比分析,预测的转录本X3预测序列与其一致,连接PUC57-T载体,经测序成功扩增3 870 bp的绵羊PLC-γ1基因。绵羊PLC-γ1基因与山羊关系紧密,与牛、马、猪等家畜具有较强的进化关系,蛋白分子式为C6582H10160N1812O1962S58。理论分子质量为147.9 ku,存在于细胞质内,且不具备跨膜性,无信号肽,为亲水性弱酸不稳定蛋白。该基因N、C端GC含量偏高,分别达80%、70%以上,具备SH2、SH3、C2等高度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则卷曲占比分别为36.46%、16.14%、5.04%和42.36%,磷酸化位点有112个,Y428、Y509和S514为关键磷酸化位点。本研究结果为绵羊PLC-γ1蛋白表达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研究新疆地方品种羊的胚胎发育、提高受精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乌头驴与三粉驴骨骼肌中miRNAs的表达鉴定与分析
马程, 胡文萍, 石田培, 侯浩宾, 李海静, 张新浩, 杨莉, 张莉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894-19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02
摘要 ( 176 )   PDF (2429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microRNAs (miRNAs)在德州驴骨骼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小RNA (small RNA)在驴骨骼肌发育中的调控机制。采集德州驴2个品系(乌头驴和三粉驴)的背最长肌组织,构建乌头驴背最长肌(WB)和三粉驴背最长肌(SB)的small RNA测序文库并进行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WB和SB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分析,预测和解析可能影响驴产肉性状的miRNAs,从中挑选了6个表达量较高的miRNA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来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WB和SB文库中分别鉴定出保守miRNAs有982和1 149个,新miRNAs有106和143个。在WB与SB比较组中基于条件|log2(fold_change)|≥2、P≤0.05获得1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表达量上调的有5个,下调的有12个。通过GO注释,发现差异表达的miRNAs显著富集于调控细胞迁移分化、细胞分裂和骨骼肌细胞收缩等生物学过程(P<0.05),并且挖掘到与驴骨骼肌发育相关的bta-miR-378d_L+1R-1_1ss22CA、bta-miR-378d_R-2,其靶向NPY1R、GPR152、BEST1、KCNH8、SPAG9等多个基因。KEGG富集结果表明,miRNAs富集于Wnt、MAPK、泛素蛋白水解系统等与骨骼肌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其中在Wnt信号通路中共涉及到17个差异表达miRNAs的207个靶基因,尤其以PC-5p-84483_31、hsa-miR-186-3p_R-3和cfa-miR-329b_1ss19CT的靶基因最多。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miRNAs测序结果一致,并发现除eca-miR-181b外,其他5个miRNAs在SB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WB。本研究首次对驴骨骼肌miRNAs进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乌头驴和三粉驴miRNAs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为阐明德州驴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塔里木马鹿干旱环境适应相关基因的筛选、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塔依尔江·麦麦提, 苏比奴尔·艾力, 布威海丽且姆·阿巴拜科日, 马合木提·哈力克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06-19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03
摘要 ( 177 )   PDF (4580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干旱环境适应相关基因的结构特征和相关功能,从前期的塔里木马鹿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中,筛选获得塔里木马鹿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3(thioredoxin-dependent peroxide reductase,PRDX3)基因的序列,对该基因在塔里木马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塔里木马鹿PRDX3基因编码区(CD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马鹿PRDX3基因在肾脏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肺脏和肝脏组织(P<0.01);塔里木马鹿PRDX3基因CDS序列长660 bp。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与白尾鹿(GenBank登录号:XM_020875097.1)同源性最高,且遗传距离最近;与褐家鼠(GenBank登录号:NM_022540.1)同源性最低,且遗传距离最远。塔里木马鹿PRDX3蛋白分子质量为24.42 ku,由220个氨基酸组成,不稳定系数为25.36,理论等电点(pI)为5.82,脂溶系数为85.50,总平均亲水性为-0.05,存在O-糖基化位点,具有丰富的磷酸化位点,但是不存在N-糖基化位点、跨膜区及信号肽,最可能位于线粒体中,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包含PRX_Typ2cys超家族保守结构域,与多种蛋白存在相对较强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为后续的塔里木马鹿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
绒山羊皮肤毛囊兴盛前期组织形态、chi-miR-107-3p与RHBDF2基因表达分析
王立忠, 吴铁成, 马跃军, 李玉荣, 乌亚罕, 何托雅, 赵生国, 刘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18-19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04
摘要 ( 191 )   PDF (5194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chi-miR-107-3p和菱形家族蛋白2(rhomboid family member 2,RHBDF2)基因在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兴盛前期(5~7月份)皮肤毛囊重建时的表达差异,本试验在7月份采集内蒙古阿拉善型绒山羊、敏盖绒山羊和光控增绒技术处理的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体侧皮肤毛囊组织,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组织形态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皮肤毛囊兴盛前期,阿拉善型绒山羊次级毛囊正处于重建阶段,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次级毛囊重建已基本完成;在阿拉善型绒山羊皮肤组织中chi-miR-107-3p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P<0.01),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系)(P<0.01),且RHBDF2基因表达量在敏盖绒山羊皮肤组织中显著低于阿尔巴斯型绒山羊(P<0.05)。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皮肤毛囊兴盛前期组织显微结构与chi-miR-107-3p、RHBDF2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结果相一致,次级毛囊重建初期chi-miR-107-3p表达量较高,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低,随着次级毛囊重建完成,chi-miR-107-3p表达量明显降低,RHBDF2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且在不同品种(系)内蒙古绒山羊绒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机制基本相同。因此,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是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
嗜冷黄杆菌CRISPR/Cas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福广, 卢彤岩, 李绍戊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27-19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05
摘要 ( 205 )   PDF (1550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开发基于嗜冷黄杆菌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本研究对嗜冷黄杆菌的CRISPR/Cas系统结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8株嗜冷黄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CRISPRCasFinder软件查找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结构和CRISPR相关(Cas)蛋白在嗜冷黄杆菌基因组上的数量和分布;利用CRISPRFinder软件分析CRISPR结构的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并使用Mega X软件对cas基因核苷酸序列做相似性对比;通过与重复序列配对,获得反式激活crRNA (trans-activating CRISPR RNA,tracrRNA)与重复序列配对序列,使用ARNold软件预测tracrRNA基因的终止子;使用BPROM软件预测tracrRNA基因和crRNA前体(pre-CRISPR RNA,pre-crRNA)的启动子;使用Clustal X软件对所有的间隔序列做相似性对比,并使用CRISPRTarget软件对独特的间隔序列配对从而获得原间隔序列(protospacers)及原间隔序列邻近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PAM)序列;使用WebLogo软件使PAM序列可视化。结果显示,8株嗜冷黄杆菌均含有1个完整的CRISPR/Cas9系统,由1个CRISPR结构和3个Cas蛋白组成。CRISPR结构由短而重复的序列即重复序列和短而可变的序列即间隔序列相间排列组成;重复序列大小为46 bp,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间隔序列大小在29~31 bp之间,数量在20~41个之间。Cas蛋白含有Cas9、Cas1和Cas2,并且cas基因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8株嗜冷黄杆菌的tracrRNA基因均位于cas9基因上游并且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tracrRNA上有一段大小为24 bp的核苷酸序列,其中23个核苷酸与重复序列完全配对。每个重复序列均含有一个较短的启动子,可单独启动pre-crRNA的转录。不同菌株的间隔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新获得的间隔序列可以插入到嗜冷黄杆菌CRISPR结构的5'端或内部。在65个独特的间隔序列中,13个间隔序列能够配对上原间隔序列,这些原间隔序列均来源于噬菌体或质粒。原间隔序列上游侧翼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嗜冷黄杆菌Cas9识别的PAM序列是5‘-GANTTTT-3’。以上结果表明嗜冷黄杆菌的CRISPR/Cas9系统理论上可以开发适用于嗜冷黄杆菌的基因组编辑技术。
藏鸡与白羽肉鸡垂体转录组差异表达研究
王宏玲, 王英明, 梁城, 唐慧, 李志雄, 吴锦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39-19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06
摘要 ( 231 )   PDF (1377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通过对藏鸡和白羽肉鸡垂体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鸡生长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genes,DEGs)及信号通路。本研究选用42日龄健康藏鸡和白羽肉鸡各3只,分别采集垂体组织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进行转录组mRNA测序,对筛选到的DEGs筛选DEGs,GO和KEGG数据库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随机挑选的DEGs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藏鸡和白羽肉鸡分别获得126 094 302和125 666 442条clean reads。与白羽肉鸡相比,藏鸡垂体组织中共有DEGs 392个,其中196个为上调基因,196个为下调基因(P<0.05),其中包括生长激素(GH)基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GF2BP1)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DEGs显著富集于细胞黏附分子信号通路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细胞通讯相关的信号通路,GH、GHRHRIGF2BP1基因也显著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结果准确可靠。综上研究,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影响藏鸡和白羽肉鸡生长发育速度差异的关键候选基因和信号通路,为了解鸡垂体组织调节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鼠伤寒沙门菌cy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茹鹏辉, 路霞, 陈耀华, 廖成水, 余祖华, 程相朝, 张春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48-19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07
摘要 ( 244 )   PDF (2027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克隆鼠伤寒沙门菌cya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鼠伤寒沙门菌SL1344株为模板PCR扩增并克隆了鼠伤寒沙门菌cy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y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1 mmol/L 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同时利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cya基因大小为1 185 bp。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约为58 ku。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ya蛋白由394个氨基酸组成,理论分子质量为44.97 ku,分子式为C2026H3146N562O578S11,等电点(pI)为7.01,其中带负电荷残基总数(Asp+Glu)43个,带正电荷残基总数(Arg+Lys)42个。Cya蛋白无信号肽与跨膜区,为膜内蛋白,含有4个N-糖基化位点、1个O-糖基化位点、27个磷酸化位点、13个线性B细胞结合位点、11个T细胞结合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38.07%、19.80%、5.58%和36.55%。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Cya蛋白的功能及建立以Cya蛋白为抗原的免疫鉴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CRISPR/Cas13d介导猪胎儿成纤维细胞SUV39H1/SUV39H2基因敲降
毕登峰, 王煜, 姚婧, 赵建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57-19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08
摘要 ( 214 )   PDF (762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利用CRISPR/Cas13d系统对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EF)中的胚胎发育相关基因SUV39H1/SUV39H2进行RNA水平的敲降,从而在猪上建立CRISPR/Cas13d介导的基因敲降系统。根据SUV39H1、SUV39H2基因的编码序列各设计3个靶向编码链的sgRNAs,并以单链寡核苷酸的形式合成,退火后与BspQⅠ线性化的sgRNA表达载体进行连接,构建SUV39H1-sgRNA和SUV39H2-sgRNA表达载体,用Sanger软件进行测序;将Cas13d表达载体和靶向SUV39H1/SUV39H2基因的sgRNA载体按照1∶1、1∶2、1∶4、2∶1和4∶1比例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选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用半定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敲降效率;用半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敲降SUV39H1/SUV39H2基因后,靶基因转录水平及组蛋白H3K9me3水平的变化。测序结果表明,针对2个基因设计的各3条sgRNAs均成功连入载体中;流式细胞术分选结果显示,转染效率约70%;半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sgRNAs均极显著降低了SUV39H1和SUV39H2基因的表达(P<0.01),其中SUV39H1-sgRNA-2和SUV39H2-sgRNA-1均可使SUV39H1和SUV39H2的表达降低50%;Cas13d∶sgRNA为1∶1、1∶2和1∶4组细胞的存活率高于2∶1和4∶1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as13d∶sgRNA为1∶2、1∶4、2∶1和4∶1组敲降效率均显著高于1∶1组(P<0.05),且Cas13d∶sgRNA为1∶2组敲降效率最高(70%)。半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SUV39H1-sgRNA-2和SUV39H2-sgRNA-1极显著降低SUV39H1和SUV39H2的表达,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5%~30%(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敲降SUV39H1和SUV39H2基因后,组蛋白H3K9me3水平显著降低(P<0.05)。因此,本研究利用CRISPR/Cas13d系统在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成功敲降SUV39H1和SUV39H2,并下调其催化的H3K9me3水平。
草原红牛肝配蛋白A5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薛佳佳, 秦立红, 曹阳, 高一, 刘理想, 李旭, 肖成, 王晶, 张国梁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67-19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09
摘要 ( 162 )   PDF (1862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克隆中国草原红牛肝配蛋白A5(ephrin A5,EFNA5)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EFNA5基因在中国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以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EFNA5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076432.1)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EFNA5基因的完整编码区(CDS)序列后进行测序验证,利用分析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蛋白理化特性并预测蛋白亚细胞定位、蛋白亲/疏水性和磷酸化位点;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并构建蛋白三级结构模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FNA5基因在中国草原红牛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中国草原红牛EFNA5基因与普通牛和美洲野牛相似性最高,分别为100%和99.8%,与羊、人的相似性分别为95.6%、97.2%,与海豚、鸡、马、猕猴、小鼠和猪的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3.6%、85.8%、84.5%、84.9%、84.1%、82.8%;EFNA5基因CDS大小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EFNA5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1183H1791N315O339S13,总原子数为3 641,分子质量为26.266 ku,理论等电点为5.97,不稳定系数为49.66,总平均亲水性为-0.313。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发现,EFNA5蛋白共有27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EFNA5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26.1%)、分泌系统囊泡(27.1%)、细胞核(13.0%)、线粒体(13.0%)、质膜(8.7%)、内质网(4.3%)、高尔基体(4.3%)、细胞骨架(4.3%)及液泡(4.3%)中;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转角、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分别占18.9%、30.2%、26.4%和24.5%,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EFNA5基因在中国草原红牛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在肾脏和胃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肺脏组织中表达量最少。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草原红牛肉质候选基因提供参考。
生理生化
不同断奶日龄羔羊瘤胃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比较
赵雅轩, 王燕, 阿依努尔·木萨, 陈卓, 杨柠芝, 孙亚伟, 马雪连, 李娜, 王金泉, 赵红琼, 杨会国, 翟少华, 姚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76-19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0
摘要 ( 176 )   PDF (4086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日龄的湖羊羔羊瘤胃组织结构的差异,特别是瘤胃乳头超微结构变化,旨在为羔羊适宜断奶日龄的确定提供瘤胃生长发育的依据。选择新生湖羊羔羊24只(初生重:2.80 kg±0.08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30日龄早期断奶组(EEW-30)、45日龄早期断奶组(EW-45)和60日龄常规断奶组(NW-60)。在各断奶日龄及75日龄时每组分别屠宰4只羔羊,测定体重及瘤胃空重,计算瘤胃相对重量;采集瘤胃组织进行显微及超微形态学测定。结果显示:①EEW-30组羔羊断奶体重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而EW-45组与NW-60组断奶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3组羔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羔羊瘤胃相对重量与其体重变化规律相同。②光镜下可见:断奶时,EEW-30组瘤胃壁厚度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EW-45组与NW-60组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EW-45组羔羊瘤胃壁厚度显著高于NW-60组(P<0.05)。断奶时EEW-30组瘤胃乳头较短小,极显著短于NW-60组(P<0.01),EW-45组也显著短于NW-60组(P<0.05)。断奶时瘤胃乳头宽度和面积在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在75日龄时也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③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EEW-30组断奶时单位面积瘤胃微乳头(ruminal micro-papillae)数量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而EW-45与NW-6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3组羔羊单位面积瘤胃微乳头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试验结果显示,断奶时羔羊瘤胃形态结构在EEW-30与NW-60组间差异明显,而EW-45与NW-60组较为接近,瘤胃微乳头状结构也呈相同变化趋势。提示45日龄时断奶较为适宜。
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李娟娟, 张君涛, 赵英博, 贺来增, 张帆, 李怡屏, 闫鹏辉, 胡赛娜, 吕玉林, 邓立新, 张志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85-19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1
摘要 ( 254 )   PDF (1714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类器官(organoids)来源于自组织和自我更新的干细胞,是利用干细胞的自组织特性进行体外3D培养后形成的细胞团,与来源器官密切相关,再现了来源器官的三维细胞结构,并为探索来源器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模型。类器官系统是由自分泌、旁分泌或邻分泌信号调节下的细胞,或者外源性添加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底物、小分子和生长因子等衍生而来,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创造了一个动态的环境,指导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以及细胞在类器官中的自我组装。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重编程方法结合3D类器官工具,使患者来源的类器官作为动物模型和人类临床试验之间的桥梁,是对细胞研究和在体试验的补充。在研究来源器官发育、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类器官不仅是一种比传统细胞培养更具生理相关性的体外模型,而且还是再生医学和个性化医学领域中的新模型,有望成为研究营养素、药物、毒物及毒素等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的筛选、再生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模型。总之,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器官和组织生理生化功能的认知。作者对肠、脑、肺脏、肝脏、子宫、卵巢等类器官培养和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类器官相关科研及应用提供参考。
运输对伊犁马肌肉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柳荦, 胡燕, 王子豪, 卢亚宾, 孙亚伟, 王金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1995-20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2
摘要 ( 158 )   PDF (891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运输对伊犁马肌肉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5匹24月龄的伊犁母马,环境适应7 d后开展运输试验,其运输过程中禁食禁水,运输总路程约为400 km,运输时间为8 h。分别于运输0(T1)、4(T2)、8(T3)和卸车后12 h (T4)采集马颈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T1相比,肌肉损伤生化标志物肌红蛋白(MYO)和肌钙蛋白(cTnT)在T2时刻显著上升(P<0.05),T3和T4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乳酸脱氢酶(LDH)在T3时刻显著上升(P<0.05);炎症反应生化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T2、T3和T4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皮质醇(COR)在T2和T3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在T4时刻显著上升(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T2、T3和T4时刻极显著下降(P<0.01);过氧化氢酶(CAT)在T3和T4时刻显著下降(P<0.05);活性氧(ROS)在T2和T4时刻显著上升(P<0.05),在T3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丙二醛(MDA)在T3和T4时刻极显著上升(P<0.01)。因此,运输8 h导致了伊犁马肌肉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其不良影响在卸车后12 h内不能消除。
菟丝子总黄酮对生殖内分泌调节的研究进展
赵千惠, 薛文慧, 郭禹, 张双, 李永, 李晨瑶, 霍书英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02-20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3
摘要 ( 201 )   PDF (1862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菟丝子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生殖内分泌类疾病,且作用效果显著。菟丝子是旋花科植物,具有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成本低廉等优点,是纯天然的药用植物。菟丝子总黄酮是菟丝子中最有效的成分,具有止泻、滋补肝肾、益精壮阳和安胎等功效,不仅对雌雄动物生殖内分泌活动有调节作用,还对免疫、心脑血管等多个系统具有药理作用。动物的生殖内分泌活动主要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包括生殖激素的分泌以及精子的发生、卵泡的发育,对动物生殖繁育起着重要作用。绝大多数动物的生殖内分泌疾病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所调节的生殖激素以及生殖器官的发育状态有关,生殖激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性障碍疾病。鉴于目前经济动物禁用激素类药物,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安全有效低毒的中草药的作用及其机理,为其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文章介绍了菟丝子总黄酮主要的药理作用,并详细阐述了菟丝子总黄酮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同级内分泌活动的调控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菟丝子总黄酮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无尾鸡骨骼发育关键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齐旺梅, 徐斯日古楞, 哈登楚日亚, 刘斌, 胡斯乐, 孙燕勇, 张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11-20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4
摘要 ( 172 )   PDF (1897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骼系统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它为生物体提供了造血微环境、机械支撑、保护脏器等功能,同时也是钙和其他矿物质等的储存库。家鸡尾骨的表型多样性是研究骨骼系统发育及形成机制的良好资源。Notch、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及其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周期性表达的特点,是调节体节形成及尾部骨骼终止延伸的分子通路。为了解无尾鸡骨骼发育终止的分子机制,作者分别总结了骨骼发育、无尾鸡骨骼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影响无尾性状的关键信号通路Notch、Wnt及其在无尾鸡研究中的进展。但是,受体和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精确调节以及信号通路中的核心元素仍不清楚,需要通过更多的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火苗, 李娅楠, 杨思瑞, 朱相德, 徐晓锋, 张力莉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20-20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5
摘要 ( 196 )   PDF (1220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健康且体重相近(14.16 kg±0.58 kg)的2月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2只,于4月龄屠宰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膈肌、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尾部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在肌肉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丁酸、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膈肌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肌肉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组滩羊羔羊背最长肌棕榈油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γ-亚麻酸、α-亚麻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极显著提高(P<0.01);股二头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α-亚麻酸、EPA、n-3 PUF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膈肌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②在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一碳酸、十五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三碳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葵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丁酸、硬脂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十一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脂肪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γ-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十八碳一烯酸、α-亚麻酸、n-3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二十碳二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影响,舍饲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肾周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滩羊羔羊。
不同生长阶段吉林梅花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邹晨, 邢秀梅, 房瑞新, 刘欣, 王洪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33-20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6
摘要 ( 262 )   PDF (1922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研究吉林梅花鹿不同生长阶段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情况,旨在为梅花鹿的健康检测、疾病防治、育种等提供依据和参考。选取吉林省左家、双阳、东丰地区哺乳仔鹿93头(公37头,母56头)、育成鹿135头(公40头,母95头)、成年鹿130头(公42头,母88头),共358头,进行13项血液生理指标、19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哺乳公鹿与哺乳母鹿各项指标总体上差异不大,仅红细胞系统指标、血糖、肌酸激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在不同性别的育成鹿与成年鹿中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生长阶段公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血糖等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系统、肌酸激酶、钙、无机磷、肌酐等差异极显著(P<0.01),白蛋白、淀粉酶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生长阶段的母鹿淋巴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总数、红细胞系统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钙、无机磷等差异极显著(P<0.01),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白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性别的梅花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较大变异,部分指标的差异可能与梅花鹿生茸、性别等生物学特性有关。对上述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获得了不同性别的梅花鹿在不同生长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范围,可为梅花鹿选种育种、疾病诊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为野生东北梅花鹿资源保护和健康评估提供依据。
罗伊氏乳酸杆菌LR1对猪蛋白消化酶基因表达、肌肉抗氧化指标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田志梅, 鲁慧杰, 邓盾, 崔艺燕, 刘志昌, 李家洲, 马现永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45-20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7
摘要 ( 178 )   PDF (1159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罗伊氏乳酸杆菌LR1(Lactobacillus reuteri 1)对猪胃及胰腺蛋白消化相关酶的基因表达、肌肉抗氧化指标及冰鲜肉氨基酸谱的影响。选用144头(杜×长×大)21日龄断奶仔猪(平均体重6.49 kg±0.04 k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粮为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粮为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仔猪阶段添加100 mg/kg喹乙醇和75 mg/kg金霉素,生长肥育猪阶段添加75 mg/kg金霉素),LR1组饲粮为添加5×1010 CFU/kg LR1的基础饲粮,试验期17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抗生素组猪胰腺中弹性蛋白酶的表达降低(P<0.05);LR1组胃窦、胃贲门及胃底黏膜中胃蛋白酶A的表达提高(P<0.05),同时也高于抗生素组(P<0.05)。②抗生素组猪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s muscle,LDM)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力增加(P<0.05);LR1不影响LDM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T-AOC、T-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P>0.05)。③饲粮添加抗生素及LR1不影响冰鲜肉水解氨基酸含量及组成(P>0.05);抗生素组24 h冰鲜肉中甲硫氨酸(苦味氨基酸)含量、甜味氨基酸总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P<0.05),而LR1降低24 h冰鲜肉中甲硫氨酸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及LR1均降低48 h冰鲜肉中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P<0.05),同时,抗生素组48 h冰鲜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降低(P<0.05)。综上,与对照组相比,长期饲喂LR1可提高猪胃对蛋白质的消化功能,改善24 h冰鲜肉的风味;而长期饲喂抗生素降低猪胰腺的消化功能,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但降低24及48 h冰鲜肉的风味。
核桃青皮及其提取物对黄羽肉仔鸡肠道形态、黏膜抗氧化性能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文菁, 魏凯敏, 张少秋, 陈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56-20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8
摘要 ( 200 )   PDF (1549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添喂核桃青皮及其25%乙醇溶液提取物对黄羽肉仔鸡肠道形态、黏膜抗氧化性能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144只1日龄雄性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核桃青皮原粉和核桃青皮提取物,饲养至70日龄。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屠宰后取小肠,分别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刮取十二指肠黏膜,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型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取回肠内容物,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的差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核桃青皮及其提取物对黄羽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十二指肠黏膜T-SOD、CuZn-SOD、Mn-SOD、CAT的活性及T-AOC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核桃青皮及其提取物后,回肠微生物物种数显著提高(P=0.05),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明显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黄羽肉仔鸡回肠菌群在门水平上主要是厚壁菌门,超过总细菌的99%。添加核桃青皮粉及其提取物使厚壁菌门丰度明显下降,而拟杆菌门的丰度明显增加,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乳杆菌属是对照组黄羽肉仔鸡回肠菌群最主要的属,平均占71%。添加核桃青皮及其提取物后,肠道中的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黄羽肉仔鸡回肠中以鸟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敏捷乳杆菌、果囊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为主要的已知菌种,添加核桃青皮原粉及其提取物后鸟乳杆菌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添加核桃青皮提取物后敏捷乳杆菌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在黄羽肉仔鸡饲粮中添加1%核桃青皮或其提取物不影响肠道形态结构和黏膜抗氧化能力,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提高,有益菌鸟乳杆菌和敏捷乳杆菌丰度增加。
饲粮peNDF对奶公牛反刍、消化、生产性能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郝怀志, 王彩莲, 何振富, 董俊, 郎侠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66-20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19
摘要 ( 183 )   PDF (853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不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含量对育肥奶公牛反刍、消化、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旨在为奶公牛生产中配制适宜peNDF含量的全混合日粮(TMR)提供依据。选择30头11月龄、体重(345.57±23.53) kg、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公牛(未阉割),随机分为试验Ⅰ、Ⅱ和Ⅲ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8.00 mm孔径筛上物peNDF (peNDF8.00)含量为12.40%、13.75%和14.85%的3种饲粮。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奶公牛的饲粮采食次数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反刍时间、每千克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反刍时间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3组间干物质采食量(DMI)、peNDF采食量、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瘤胃pH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而丙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瘤胃乙丙比、乙酸和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不同peNDF8.00水平饲粮对育肥奶公牛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饲粮peNDF8.00为13.75%和14.85%时,奶公牛反刍时间、瘤胃乙丙比、乙酸和NH3-N浓度显著增加,可使奶公牛保持较佳瘤胃发酵性能。
富含DHA微藻对柴达木福牛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徐晨晨, 李慧, 张寿, 张松山, 呼日, 马玉林, 孙宝忠, 谢鹏, 卢福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74-20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0
摘要 ( 185 )   PDF (928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HA)的微藻对柴达木福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4头健康的24月龄柴达木福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和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和200 g/d的微藻粉。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测定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屠宰性能相关指标以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和Ⅲ组的料重比(A/G)显著降低(P<0.05),饲粮添加富含DHA微藻对福牛的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微藻可显著提高血清SOD活性和T-AOC (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试验Ⅲ组的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0 g/d富含DHA微藻可显著提高柴达木福牛的饲料转化率和血清抗氧化能力。
遗传繁育
三穗鸭SLC4A9基因表达量及其多态性对蛋壳品质的遗传效应分析
杨酸, 张依裕, 谭元成, 王盈童, 游敏芳, 廖朝美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82-20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1
摘要 ( 161 )   PDF (1917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溶质载体家族4成员9(solute carrier family 4 member 9,SLC4A9)基因的表达量及其多态性对鸭蛋壳品质的遗传效应,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LC4A9基因在三穗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三穗鸭SLC4A9基因的SNP位点,并分析SNP位点对三穗鸭蛋壳品质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SLC4A9基因mRNA在三穗鸭10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在心脏和胰腺中为高度特异性表达,肾脏中为中度表达,其他为低度表达。试验共检测到10个SNPs位点,其中3个位于外显子上(g.6803 C>T、g.7065 C>T和g.7089 C>G),且均为错义突变,7个位于内含子上(g.7162 C>G、g.11044 G>A、g.11090 T>C、g.11234 C>T、g.11261 C>T、g.11349 C>T和g.11403 G>A),其中g.6803 C>T位点突变导致丙氨酸(GCG)变为缬氨酸(GTG);g.7065 C>T位点突变导致丙氨酸(GCC)变为缬氨酸(GTC);g.7089 C>G位点突变导致丙氨酸(GCA)变为甘氨酸(GGA)。χ2检验结果显示,g.6803 C>T、g.11090 T>C和g.11349 C>T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余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11349 C>T位点的CC和CT基因型蛋壳强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综上,SLC4A9基因的10个SNPs位点均对三穗鸭的蛋壳品质产生影响,其中g.11349 C>T位点达到了显著水平,可为蛋鸭蛋壳品质的改善及遗传标记提供参考依据。
青年伊犁马步幅指数及步频指数与运动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曾亚琦, 王建文, 姚新奎, 任万路, 王川坤, 任湘, 葛世萌, 孔麒森, 孟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091-21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2
摘要 ( 169 )   PDF (952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青年伊犁马不同运动性能间步幅指数与步频指数的差异,并探究其与运动性能的关联性,以期提高伊犁马个体选择和性能测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试验以参加伊犁马常态化赛事的72匹2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尺与步态特征,计算其各项步幅指数与步频指数,分析不同途程、不同运动性能间的差异,并对各指标与竞赛用时做偏相关分析,探究各指标与运动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伊犁马1 600 m竞赛中,精英组体高步频指数、体长步频指数均极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且与竞赛用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精英组体高双支撑相步幅指数、体长双支撑相步幅指数、体高步幅指数、体长步幅指数均极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并与竞赛用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 600 m竞赛中,精英组体高步频指数、体长步频指数极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体长步频指数与竞赛用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精英组体高双支撑相步幅指数,体长双支撑相步幅指数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且与竞赛用时呈显著负相关(P<0.05)。体高步频指数与体长步频指数可作为青年伊犁马的首选性能评估和选择指标,可广泛用于青年伊犁马育种和训练实践中,以提高性能评估效率。
牛精子冷冻损伤及其改善方法
王娜, 张洁, 海超, 李欣, 李光鹏, 赵跃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01-21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3
摘要 ( 238 )   PDF (2035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精液冷冻与人工授精技术相结合,在牛品种改良、保护优良种质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冷冻后部分牛精子活力高达60%以上,但是冷冻后精子受损现象却普遍存在,尤其是受精能力与鲜精相比显著降低。作者详细介绍了冷冻-解冻过程对牛精子造成的主要损伤,包括精子的形态完整性、活力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等;阐述了冷冻造成精子损伤的主要原因,即细胞内冰晶形成和氧化应激反应及其产生的可能机制;并且对目前常用的提高冷冻精子质量的方法,如添加冷冻保护剂、优化冷冻程序以及添加抗氧化剂等进行了详细地综述;提出了在冷冻精液研究方面值得探索的问题,以期为家畜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北京油鸡快慢羽母鸡鉴定以及羽毛发育、生长和产蛋性能的对比分析
江琳琳, 马腾壑, 李云雷, 石雷, 袁经纬, 麻慧, 王攀林, 王园美, 葛平壮, 宗云鹤, 边世雄, 陈超, 王茂森, 龚炎长, 陈继兰, 孙研研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13-21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4
摘要 ( 278 )   PDF (1689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为北京油鸡品系选育、配套利用和科学养殖提供基础数据。选用北京油鸡纯系母雏534只,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快慢羽母鸡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差异。北京油鸡保种群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表型特征鉴别,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以上)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内)、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6周龄时通过PCR方法进行再次鉴定快慢羽。7 d内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 d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每周测定体重,9~18周每隔1周测定体重;产蛋期根据个体产蛋记录统计群体开产日龄、个体产蛋数以及连产相关性状等产蛋性能。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初生雏鸡快慢羽表型鉴定结果与通过PCR方法鉴定的结果一致,快羽鸡占总数的25%,慢羽鸡占75%,慢羽鸡又以M2为主,有少量M1和M3。21日龄以内快羽鸡的主翼羽羽长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28日龄时,M1和M2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与快羽鸡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M3仍显著短于快羽鸡(P<0.05)。与慢羽鸡相比,快羽鸡70日龄后体重显著增加(P<0.05),且开产日龄显著提前(P<0.05),但是43周产蛋数较低(P<0.05);快羽鸡除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慢羽鸡外(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快慢羽北京油鸡在生长和产蛋性能上有一定差异,在选育方向和生产管理中应有所差异化,包括加强慢羽品系早熟性即开产日龄的选育和调整快羽品系育成期饲料能蛋水平等。
延边黄牛MYH3和MYH8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田佺, 王思寒, 刘磊, 赵祎, 柳海星, 金花子, 李钟淑, 张君正, 戢爽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22-21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5
摘要 ( 170 )   PDF (1372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延边黄牛肌球蛋白重链3(MYH3)和肌球蛋白重链8(MYH8)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应用DNA直接测序法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型技术对120头24月龄延边黄牛MYH3、MYH8基因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并结合延边黄牛生长性状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MYH3基因的29602748位点检测到一处T>G突变,包含2个等位基因:T和G,存在3种基因型:TG、TT和GG;在MYH8基因的29406042位点检测到一处C>T突变,包含2个等位基因:C和T,存在3种基因型:CT、CC和TT。关联分析显示,MYH3基因29602748位点T>G突变显著影响24月龄延边黄牛十字部高和腰角宽,表现为GG基因型十字部高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腰角宽显著高于TT和TG基因型(P<0.05)。MYH8基因29406042位点C>T突变显著影响24月龄延边黄牛体重和胸围,表现为CT和TT基因型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TT基因型胸围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MYH3、MYH8基因多态性与延边黄牛的部分生长性状相关,可作为现代肉牛育种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预防兽医
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对鸭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陶志云, 朱春红, 施祖灏, 徐文娟, 章双杰, 宋卫涛, 刘宏祥, 李慧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29-21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6
摘要 ( 239 )   PDF (1557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鸭疫里默氏菌(RA)感染不同时期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规律,探讨鸭疫里默氏菌对鸭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引起鸭致病的可能机制。采用细菌16S V4-V5区扩增通用引物,扩增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0 d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1、2、3、5、9和14 d的鸭直肠内容物样本DNA,将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DNA建库后基于Ion S5TMXL测序平台测序。测序得到的Raw Reads数据总量为4 710 688条序列,平均每个样本84 119条序列。共注释到数据库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为4 528。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Ace、Observed-species和PD-whole-tree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0~5 d逐渐降低,从5~14 d又逐渐增加,尤其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3和5 d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未感染组与6个时间点的感染组间菌群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未感染组与感染后3 d的物种差异最大,之后依次为感染后2、5、9、1和14 d。物种丰度聚类热图显示,在未感染组和不同时间感染组,物种丰度相对较高的微生物菌属均不同。在门水平,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主要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unidentified-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Bacteroides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均为优势菌属,感染组中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明显增加。本试验分析了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和感染不同时间组肠道菌群的差异,寻找到一些特征菌属,可为鸭疫里默氏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乳酸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秦松跃, 赵莉, 狄亚心, 于晓丽, 王丽, 唐丽杰, 徐义刚, 周晗, 姜艳平, 崔文, 李一经, 乔薪瑗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40-21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7
摘要 ( 229 )   PDF (5288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乳酸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制定乳酸菌发酵生产过程中噬菌体污染的防控措施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本研究通过斑点试验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以干酪乳杆菌(L. casei) ATCC 393、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 KLDS 1.0413、短小乳杆菌(L. brevis) ATCC 367为指示菌从乳制品、泡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噬菌体基因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分析其包装机制,并进行宿主范围和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SDS-PAGE分析噬菌体结构蛋白,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3株烈性乳酸菌噬菌体,依次命名为Lc、Lpen和Lbre。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均由多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组成,而噬菌体Lbre由多面体头部和收缩性尾部组成。根据形态学分析,Lc和Lpen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B1类,Lbre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A1类。噬菌体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核酸电泳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基因组均为异质平末端,其包装机制属满头包装,即pac-型,而Lbre含有黏性末端,其包装机制属于cos-型。宿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c、Lbre对宿主专一,而Lpen宿主谱较广。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噬菌体Lc、Lpen和Lbre潜伏期分别为60、45和150 min,裂解期分别为45、90和105 min,裂解量分别为47、24和30 PFU/cell。SDS-PAGE分析显示,噬菌体Lc结构蛋白有7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0 ku;噬菌体Lpen和Lbre结构蛋白均有5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5和50 ku。综上,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乳酸菌烈性噬菌体,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对了解乳酸菌噬菌体及后续乳酸菌噬菌体污染的防治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不同地区褐黄血蜱的基因变异及遗传进化分析
李中波, 尧国民, 罗维, 王湘, 程天印, 刘国华, 侯强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50-21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8
摘要 ( 227 )   PDF (2042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不同区域褐黄血蜱的基因变异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以采集自湖南、河南省的20只褐黄血蜱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其内转录间隔区Ⅱ(ITS-2)和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Ⅰ(nad1)基因序列,并对所获序列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在所获ITS-2和nad1基因序列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褐黄血蜱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ITS-2和nad1基因序列分别构建褐黄血蜱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褐黄血蜱ITS-2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 160 bp,nad1基因序列长度均为285 bp;两省褐黄血蜱ITS-2及nad1基因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9%和0~0.4%;湖南省褐黄血蜱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4%和0~0.4%,而河南省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2%和0~0.4%;两省褐黄血蜱ITS-2及nad1基因的种间差异分别为37.0%~52.0%和13.6%~24.8%。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有来自于两省的褐黄血蜱共处于同一分支上。结果表明,来自于两省的褐黄血蜱之间均存在基因变异的现象,但湖南省褐黄血蜱的基因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均高于河南省;两省褐黄血蜱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暗示两省褐黄血蜱之间有基因交流,未出现遗传分化。
云南景洪帕利亚姆亚群达圭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寇美玲, 杨振兴, 谢佳芮, 李乐, 苗海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60-21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29
摘要 ( 164 )   PDF (318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牛感染帕利亚姆亚群达圭勒病毒(D’Aguilar virus,DAGV)情况,本研究应用BHK21细胞对2019年云南省景洪市采集的健康黄牛血液样品进行盲传病毒分离,对出现细胞病变的样品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S2、S3、S7基因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有5个血液样品可致BHK21细胞病变,电镜观察到完整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50 nm;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发现5株新分离病毒基因组为10节段,呈现3-3-4的电泳带型特征,其带型特征与2014年在云南分离到的DAGV V106/YN/2014毒株相似;5株病毒S2、S3、S7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S3、S7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中国本土分离的帕利亚姆亚群病毒(Palyamserogroup virus,PALV)毒株相似性最高;S2片段氨基酸与核苷酸序列与日本分离的DAGV相似性最高。S2、S3、S7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株新分离毒株间基因相似度为100%;5个毒株的S7与S3基因序列均与中国本土分离的已知部分PALV毒株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提示这5株毒株为PALV;5株毒株S2片段核苷酸序列与日本分离的部分DAGV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进一步证实这5株毒株为PALV DAGV。本研究成功分离到5株DAGV毒株,并进行了基因片段遗传进化分析,为进一步开展DAGV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PGD2/DP1途径对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的影响
杨效林, 韩润林, 毛伟, 包海霞, 刘昆, 吴金迪, 曹金山, 刘博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69-21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0
摘要 ( 213 )   PDF (6946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DP1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HMGB-1和PAFR的表达及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1×10-6 mol/L DP1受体激动剂(BW-245C和15d-PGJ2)和等量(1×106 CFU/mL)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检测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并评价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DP1受体激动剂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显著抑制奶牛子宫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坏死、崩解;而DP1受体激动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的加入显著减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程度(P<0.05)。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与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PGD2能够抑制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PAFR的表达,减轻组织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是由DP1受体所介导的。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候选疫苗分子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代国栋, 闫鸿斌, 李立, 付宝权, 贾万忠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77-21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1
摘要 ( 196 )   PDF (1228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兽共患寄生虫种类多、宿主广泛且危害严重。血吸虫病、棘球蚴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等是常见的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和家畜饱受寄生虫病的危害,这对公共卫生和畜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群是控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流行的综合防控措施。在综合防控策略中,疫苗的使用是切断循环链、控制乃至消灭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理想和有效途径之一。选用高效的抗原筛选方法挖掘潜在的疫苗候选分子是开发疫苗的前提和关键。抗原筛选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研究者发掘出了更多新抗原和保护性多肽。现有的抗原筛选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粗抗原筛选法、cDNA文库筛选法、蛋白质组学筛选法、生物信息学及多组学技术联合筛选法。很多抗原筛选的方法是伴随寄生虫疫苗研究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粗抗原筛选法是基于抗原抗体相互反应的免疫学原理而设计的,此方法筛选的天然抗原可引起机体较强的免疫反应;cDNA文库筛选抗原的优势在于筛选更有针对性,所以候选产物的成分更单一、明确;蛋白质组学筛选法是基于质谱而兴起的一种筛选技术,它既可对未知蛋白组分进行鉴定,还可对鉴定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在未知分子的发现和功能特殊的靶分子筛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及多组学联合筛选技术使得抗原筛选逐步进入了多维、立体的筛选模式,也使得候选抗原及其表位的功能研究更加深入,这为基因工程疫苗和多肽疫苗候选分子的筛选提供了技术手段。
巴氏杆菌糖酵解酶的免疫保护效应研究
朱伟峰, 陈露, 王芳, 胡波, 阮智杨, 王高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88-21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2
摘要 ( 188 )   PDF (3309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评估巴氏杆菌糖酵解酶全部9个成员作为抗原对巴氏杆菌的免疫保护效应。通过PCR扩增出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株糖酵解酶的基因并将其连接到pET-28a (+)质粒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后进行过夜诱导表达,收集菌体,超声破碎后取上清,纯化出巴氏杆菌糖酵解酶的重组蛋白。将巴氏杆菌糖酵解酶进行SDS-PAGE后转入PVDF膜上,孵育C51-17株感染康复血清,孵育二抗后进行ECL显色。将糖酵解酶免疫C57BL/6小鼠,待免疫组均产生高水平特异性抗体后使用C51-17株攻毒,比较各组存活率。测序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将巴氏杆菌糖酵解酶全部9个成员的基因克隆到pET-28a (+)质粒上,经诱导表达和纯化成功获得了巴氏杆菌糖酵解酶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丙糖磷酸异构酶(TPI)、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D)、磷酸甘油激酶(PGK)、丙酮酸激酶(PYK)能与巴氏杆菌C51-17株感染康复血清反应。免疫保护力试验显示,PGI、醛缩酶(ALD)、GPD、PGK、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M)、烯醇化酶(ENO)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巴氏杆菌糖酵解酶部分成员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作用,为巴氏杆菌病防控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马疾病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车传忠, 鲍子磊, 胡月, 郑学功, 刘建华, 冉多良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196-22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3
摘要 ( 200 )   PDF (5691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 herpesvirus type1,EHV-1)人工发病模型,确定EHV-1感染马的半数感染量(ID50)及感染发病的判定标准,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以新疆伊犁地区某发病马场流产胎儿中分离的EHV-1 XJ2015株为研究对象,设立4组不同病毒剂量感染组及对照组,经鼻内喷雾感染马,5 mL/匹,每天观察试验马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14 d后进行剖检,观察各组织脏器病理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腔排毒及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EHV-1 XJ2015株感染马的ID50为10-6.67/5 mL,其病毒含量为104.33 TCID50/mL。与对照组相比,1×106和1×105 TCID50/mL感染组马临床评分显著升高,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高达39.5 ℃,一般持续2~6 d)、食欲不振、流浆液性鼻液和下颌淋巴结肿大;且1×106和1×105 TCID50/mL感染组试验马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排毒,肺脏及脑组织中可检测出大量病毒,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患马脑组织出现非化脓性脑炎及神经元水肿,肺脏组织出现间质性肺炎、嗜中性粒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和肺泡间隔增厚。以上结果表明,EHV-1 XJ2015株对马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患病马临床症状典型,病毒主要随鼻液排出,并富集在肺脏及脑组织,通过上述指标确定EHV-1感染马发病的判定标准,本试验成功建立EHV-1感染本体动物疾病模型。
某鸡场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尊福, 阳亭亭, 张焕容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204-22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4
摘要 ( 226 )   PDF (1599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55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为宿主菌,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某鸡场污水和淤泥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宽裂解谱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命名为Bp16,用2%磷钨酸负染后于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温度和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MOI)及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宽裂解谱噬菌体Bp16的头部为正二十面体结构,有尾且有尾丝,体长约为220 nm,根据《病毒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9次报告》的分类特征,该噬菌体为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的成员;以实验室保存的55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为指示菌,其裂解效率仅为12.73%;温度稳定性结果显示,在37~60 ℃作用30 min或1 h噬菌体效价基本保持不变,且在80 ℃作用1 h后效价仍能达到1×104 PFU/mL以上,说明该噬菌体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具有耐热的特性;pH稳定性结果显示,在pH 5.0~10.0之间效价基本保持不变,对酸碱较耐受;最佳感染复数为1;根据最佳感染复数来绘制一步生长曲线,测得其潜伏期为20 min,暴发期为50 min,裂解量为73 PFU/cell。综上所述,噬菌体Bp16具有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裂解能力强等优点,为后续试验研制大肠杆菌噬菌体制剂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感染肺炎支原体姜曲海猪肺组织差异表达circRNAs的筛选与分析
倪黎纲, 赵旭庭, 王宵燕, 徐盼, 甘源, 金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212-22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5
摘要 ( 174 )   PDF (2296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姜曲海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后肺组织环状RNA (circular RNA,circRNA)差异性表达谱及其在抗Mhp感染中的作用,试验以姜曲海猪为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人工感染Mhp 28 d后,解剖采集肺组织,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ircRNA的表达情况。测序数据比对参考猪基因组序列,共鉴定到23 632个circRNAs,差异表达circRNAs为213个,其中97个上调,116个下调。随机选择4个差异表达circ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差异表达circRNA来源基因可注释到包括抗原加工递呈、溶酶体、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等免疫应答信号通路。circRNA-miRNA-mRNA靶标关系分析显示,筛选到海绵结合miRNA数量最多的3个差异表达circRNAs,分别为:circRNA-17284(21个)、circRNA-04848(19个)和circRNA-17270(19个);预测到6个与免疫调控相关的靶向miRNAs,分别为:ssc-miR-4331、ssc-miR-370、ssc-miR-328、ssc-miR-30c-3p、ssc-miR-122和ssc-miR-125b。本研究测定了感染Mhp的猪肺组织circRNA表达谱,筛选到与免疫调控相关的差异表达circRNA,这有助于阐明姜曲海猪对Mhp的易感机制,为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生地黄与马兜铃配伍缓解马兜铃毒性的研究
史本栋, 魏佳宇, 刘金松, 孙梦晴, 邹连慧, 姜晓文, 于文会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221-22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6
摘要 ( 198 )   PDF (30044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生地黄与马兜铃配伍对鸡肝脏和肾脏的影响,为中药配伍解毒提供现代理论依据。将80只雄性雏鸡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对照组,马兜铃高、中、低剂量组,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马兜铃与生地黄配伍高、中、低剂量组。各组中药经过煎煮、过滤、离心去除杂质,制成煎液。每日灌服给药,连续28 d。采用试剂盒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肝脏和肾脏功能指标;利用试剂盒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采集肝脏和肾脏并制备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单用马兜铃组相比,马兜铃与生地黄配伍后机体的AST、ALT、Cr和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马兜铃与生地黄配伍后能明显提高机体的T-AOC、SOD和GSH-Px含量;单用马兜铃能引起机体氧化损伤,导致MDA含量显著升高,生地黄与马兜铃配伍后能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减缓马兜铃对机体的氧化损伤;病理结果表明,生地黄与马兜铃配伍后能显著降低马兜铃煎煮液对肝脏和肾脏造成的病理性损伤。综上,与单用马兜铃相比,马兜铃与生地黄配伍联用对鸡肝脏和肾脏造成的损伤有缓解作用,可提高马兜铃的用药安全。
水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张庆勋, 景胜凡, 韩姝伊, 王若琪, 冯胜勇, 何宏轩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230-22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7
摘要 ( 171 )   PDF (3859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查明河北某水貂养殖场水貂死亡原因,本研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结果显示,共分离到3株铜绿假单胞菌,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铜绿假单胞菌相应序列相似性达到100%,且3株分离菌均能使大鼠死亡。药敏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敏感,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耐药。分离菌携带3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CTX-M1、blaOXA-2、blaOXA-10)、3种碳青霉烯酶基因(blaVIM-1、blaSPM-1、blaKPC-1)及吸附相关基因、T1SS-T3SS分泌系统、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群体行为调控基因、磷脂酶相关的17种毒力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水貂绿脓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西番莲多糖提取物对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曹迷霞, 关静渊, 杨剑, 王新蕊, 王玲力, 宾秀娟, 王可菲, 黄海资, 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238-22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8
摘要 ( 190 )   PDF (1291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西番莲多糖提取物(Passiflora edulis polysaccharide extract,PEPE)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本试验探讨了PEPE对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 μL浓度为1×106个/mL的RAW264.7细胞,分别设细胞对照组、PEPE组(25、50、100、200、400、800和1 600 μg/mL),分别于培养箱培养24和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PEPE的药物安全浓度范围。试验分为以下6个组:细胞对照组、病毒组、PEPE高(400 μg/mL)、中(200 μg/mL)、低(100 μg/mL)剂量组及维生素C组,其中细胞对照组加入含10% FBS的DMEM培养液,其余组加入PCV2病毒液,孵育2 h后在PEPE组加入对应浓度的PEPE溶液,VC组加入配制好的VC溶液,细胞对照组和病毒组加入含10% FBS的DMEM培养液,培养48 h,同样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研究PEPE对PCV2感染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按照上述6个试验组分组,处理同上,将细胞培养12 h,收集样品用于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用Griess法和DCFH-DA荧光探针分别检测RAW264.7细胞上清中NO含量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OPT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显示,PEPE对RAW264.7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为25~400 μg/mL。PCV2感染RAW264.7细胞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不同浓度PEPE处理组均能提高细胞活性。RAW264.7细胞被PCV2感染后,细胞分泌NO、ROS水平,GSSG含量及XOD、MPO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P<0.05),感染细胞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EPE作用于PCV2感染的RAW264.7细胞,显著降低感染细胞NO、ROS水平、GSSG含量及XOD、MPO和iNOS活性(P<0.05),100 μg/mL PEPE处理组细胞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PEPE能提高PCV2感染RAW264.7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缓解病毒感染所致氧化应激。
禽源肠炎沙门菌aro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崔一, 王振华, 赵素娟, 许金朋, 杨锴, 马兴树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247-22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39
摘要 ( 183 )   PDF (1648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aro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及毒力的影响。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将从田间分离的禽源肠炎沙门菌的aroA基因进行敲除,经连续传代检测缺失株遗传稳定性,并通过细菌生长曲线、对不同生化反应管的利用情况、生物膜形成能力、对环境应激的抵抗能力及对1日龄雏鸡的毒力比较野生株和基因缺失株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缺失株,连续传30代未发现目的基因回复突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缺失株与野生株在相同时间进入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但缺失株生长速率低于亲本株;缺失株较野生株生化特性未发生改变;缺失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对酸、碱、高渗和热应激的抵抗能力均显著低于野生株(P<0.05);1日龄雏鸡分别滴口接种缺失株和野生株,观察14 d,野生株组鸡全部死亡,而缺失株组无死亡。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构建并获得了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肠炎沙门菌aroA基因缺失株,缺失株生化特性和体外生长趋势未发生明显改变,但生物膜形成能力、对环境应激抵抗能力及毒力均明显下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肠炎沙门菌aroA基因缺失株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亲代三硝基丙酸诱导的氧化应激对胎鼠的影响
高见红, 于佳彤, 王慧瑞, 刘旭, 郭庸, 方南洙, 柳海星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255-22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40
摘要 ( 166 )   PDF (825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氧化应激对子代小鼠产生的影响。对亲代的公鼠和母鼠分别腹腔注射12.5 μg/g三硝基丙酸(3-NPA),分为正常公鼠与正常母鼠交配的对照组(C)、正常公鼠与3-NPA处理的母鼠交配组(FM)、正常母鼠与3-NPA处理的公鼠交配组(MM)、3-NPA处理的公鼠与3-NPA处理的母鼠交配组(DM)共4组,试验重复3次。通过剖出胎鼠的方法统计子代胎鼠的数量,采集子代胎鼠的心脏、肝脏、肺脏3个器官,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M组胎鼠数量下降不明显(P>0.05),MM和DM组胎鼠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FM与DM组胎鼠肝脏、肺脏中CAT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MM组胎鼠肝脏、肺脏中CAT活力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心脏中CAT活力均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MM组肺脏中T-AOC活力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肝脏、肺脏和心脏中T-AOC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DM组胎鼠肝脏中GSH-Px活力显著增加(P<0.05),FM和MM组胎鼠肝脏中GSH-Px活力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FM与DM组胎鼠肺脏中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各组心脏中GSH-Px活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DM组胎鼠肝脏、肺脏、心脏中SOD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FM和MM组胎鼠肝脏、肺脏、心脏中SOD活力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试验成功构建3-NPA氧化应激小鼠模型,且亲代雄性小鼠氧化应激对胎鼠影响较大。
牡荆水提物急性毒性与30 d喂养试验研究
向蓉, 李亚晖, 高原, 魏琦麟, 舒柄垚, 罗胜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6):  2262-22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6.041
摘要 ( 218 )   PDF (6294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牡荆作为中兽药使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本试验对牡荆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与30 d喂养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采用2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按生药浓度40 mg/g体重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观察7 d,结束后重复试验1次;30 d喂养试验采用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高(40 mg/g体重)、中(20 mg/g体重)、低(10 mg/g体重)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4个组进行药料饲喂,每组雌雄各半,连续给药30 d,每周称重1次,第30天称重后采血检测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主要脏器固定后制作切片观察组织病变。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中,牡荆水提物的LD50>40 000 mg/kg体重。30 d喂养试验中,大鼠整体状况良好,除高剂量组的体增重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外,其他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脾脏和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睾丸脏器系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睾丸的脏器系数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雌性大鼠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间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单核细胞数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其他各剂量组各项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牡荆水提物无明显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一种安全的中兽药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