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5-12-20
生物技术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家伟, 郭利, 杨勇, 王建科, 张淑琴, 张加力, 程世鹏
. 2015, 42(12):  3111-31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01
摘要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5'UTR基因(GenBank登录号:AY278459.1)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 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基因序列上4个独立区域,采用LAMP技术,利用实时浊度仪实时检测LAMP 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焦磷酸镁白色沉淀,实时监测反应液浊度来判断反应结果,实现对扩增反应全过程的监控,建立BVDV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实时浊度仪在恒温63 ℃下50 min完成检测,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经优化该方法只检测BVDV阳性,特异性强;病毒10-6倍稀释时仍能被检测到,比PCR方法灵敏度至少高100倍;重复性良好。LAMP实时浊度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势,为BVDV的临床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试验手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广西株N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屈素洁, 施开创, 粟艳琼, 胡杰, 莫胜兰, 张步娴, 李军, 邹联斌
. 2015, 42(12):  3119-31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02
摘要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广西发病鸡中分离鉴定了1株IBV。参照GenBank中IB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NM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N基因序列全长为1 230 bp,编码409个氨基酸,M基因序列全长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的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3.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0%~94.4%;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6%~91.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2.7%~92.9%。在遗传进化树中,本试验分离株Guangxi156株与BJ株和LX4株两个参考株位于同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参考株属于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株是一株新的IBV变异株。
不同病例动物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16SrDNA同源性分析
方光远, 茅慧华, 蒋加进, 顾亚凤, 晏文梅, 戴鼎震, 郭宇飞
. 2015, 42(12):  3126-31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03
摘要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病例发病动物的发病原因,并对不同病例病料分离出的细菌进行16S rDNA同源性分析,本试验对10种不同病例发病动物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获得的细菌进行微生物学鉴定,设计1对16S rDNA基因引物,对分离出的10株细菌进行PCR扩增、测序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10株细菌经微生物学鉴定均为大肠杆菌,10株大肠杆菌中哺乳类动物病例犬乳房炎、犬子宫蓄脓、犬肺炎、犬皮肤化脓疮、奶牛乳房炎、犊牛腹泻6株大肠杆菌之间16S rDNA同源性为100.0%,家禽类动物病例肉鸽腹泻、肉鸡腹泻、野鸡腹泻和白孔雀腹泻4株大肠杆菌之间16S rDNA同源性也为100.0%,10株不同病例动物来源大肠杆菌之间16S rDNA同源性为97.5%~100.0%。本试验探明了10种不同病例发病动物的发病原因均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且10株大肠杆菌16S rDNA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犬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及4种耐药基因的检测
文娟, 杨晓农, 朱子凤, 陈瑞, 杨泓涛, 荣茂伶
. 2015, 42(12):  3133-31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04
摘要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调查犬源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4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本试验选用氨基糖苷类代表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和妥布霉素进行药敏试验,参照相关文献用已建立的检测氨基糖苷类4种主要耐药基因的PCR方法对分离鉴定的156株犬源大肠杆菌进行分子检测。随机选取4种耐药基因阳性进行克隆测序并对药敏试验结果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犬源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5.8%、32.7%、25.0%和20.5%;所检大肠杆菌4种耐药基因aacC2、aphA3、aadA和aacC4的检出率依次为55.8%、26.3%、23.1%和9.0%。两株携带4种耐药基因,8株携带了3种耐药基因,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耐药基因菌株数占总菌株的40.4%(63/15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犬源大肠杆菌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的相应序列同源性较高。犬源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aacC2为主,耐药率与耐药基因的符合率基本呈正相关。
绵羊角蛋白关联蛋白8.2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立春, 曹阳, 孙福亮, 尹峰, 朴庆林, 王晓阳, 金海国, 张明新
. 2015, 42(12):  3140-31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05
摘要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角蛋白关联蛋白8.2(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KAP8.2)基因mRNA并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分布。首先提取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皮肤及不同组织总RNA,RT-PCR方法克隆KAP8.2基因并进行两个品种间的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两个品种间KAP8.2基因的表达谱差异。结果表明已成功克隆出绵羊KAP8.2基因mRNA,该片段长574 bp,其中ORF区192 bp,编码63个氨基酸,甘氨酸(Gly)和酪氨酸(Tyr)含量依次为23.8%和20.6%,属于典型的HGT-KAP家族。多态性分析显示新吉细毛羊与小尾寒羊KAP8.2基因间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多态位点多位于CDS区两侧,其中小尾寒羊KAP8.2基因3'UTR区c192+19-39出现一个疑似fru-let-7j的作用靶位。不同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该基因为多组织表达基因,但两个品种羊不同组织表达谱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小尾寒羊在脾脏、肝脏和皮肤中高表达,而新吉细毛羊则在皮肤和心脏中高表达。本研究提示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KAP8.2基因在基因多态性还是组织表达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该基因与毛表型性状相关。
冷刺激下AA肉鸡FBP1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刘火, 杜晓彤, 闫辰, 包军, 李剑虹
. 2015, 42(12):  3146-31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06
摘要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冷刺激条件下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基因在肉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验选择75只AA肉鸡随机分成了对照组(正常饲养温度)和4个处理组(比正常饲养温度低3 ℃),从雏鸡8日龄开始每天分别进行1、3、5和24 h的冷刺激,在21日龄时结束冷刺激,并于22日龄屠宰测定FBP1基因在AA肉鸡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冷刺激条件下,FBP1基因表达量存在组织特异性,在1 h处理组中FBP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 0.05),在3 h处理组中FBP1基因在肺脏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除肝脏外的其他各组织(P< 0.05),在5 h处理组中FBP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 0.05),在24 h处理组中FBP1基因在胸腺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织(P< 0.05)。在相同组织不同处理组中,心脏FBP1基因的表达量除3 h组明显降低外,其余处理组随冷刺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肝脏中FBP1基因表达量在5 h组中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 0.05),脾脏中FBP1基因的表达量除在1 h组中明显降低外,其余各处理组随冷刺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肺脏中FBP1基因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肾脏中FBP1基因表达量除在24 h组中明显降低外,其余各组没有明显变化,胸腺中24 h组FBP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5),且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
杨晓璐, 闫若潜, 李勤楠, 赵雪丽, 谢彩华, 刘梅芬, 张书阳
. 2015, 42(12):  3153-31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07
摘要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稳定、便捷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蛋白,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ChIFN-α和ChIL-2 ELISA方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增殖活性;采用MTS法分别测定重组融合蛋白促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可以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其抗VSV活性高于抗IBDV活性,且均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不同浓度的重组融合蛋白均具有明显的促鸡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且其促增殖活性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检测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探究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协同作用奠定基础。
鸭瘟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情, 邓伯雄, 刘亚刚
. 2015, 42(12):  3160-31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08
摘要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以表达纯化的鸭瘟病毒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鸭瘟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根据GenBank上收录的鸭瘟病毒TK基因序列设计出1对引物,采用PCR扩增出鸭瘟病毒TK基因。将TK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通过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采用切胶纯化的方法纯化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表达产物。用纯化的TK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并优化其他条件,最终建立检测鸭瘟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得到目的蛋白,TK重组蛋白能被阳性血清识别,说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酶标二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最佳抗原、抗体的稀释度分别为1:400和1:200,抗原抗体作用时间为60 min,最佳封闭液为5% BSA,最佳封闭时间为6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10 min。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较高的敏感性,为鸭瘟的检疫、监测和防制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鸡蛔虫凉山州分离株ITS和5.8SrDNA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郝桂英, 何学谦
. 2015, 42(12):  3167-31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09
摘要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保守引物BD1和BD2对7个鸡蛔虫凉山州分离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用ITS-1、ITS-2序列重构鸡蛔虫与其他蛔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鸡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大小为974~989 bp,同源性为98.9%~100.0%。其中ITS-1、5.8S rDNA和ITS-2片段大小分别为473~481、157和337~359 bp,同源性分别为98.5%~100.0%、100.0% 和98.5%~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鸡蛔虫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能与其他蛔虫相区别。研究结果表明,鸡蛔虫的ITS-1、ITS-2序列种内变异小,但种间差异大,故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鸡蛔虫的虫种鉴定,为鸡蛔虫的分子分类、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种群遗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猪圆环病毒2型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于静, 陈彦永, 何小江, 代兵, 赵阿勇, 王晓杜, 宋厚辉
. 2015, 42(12):  3173-317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0
摘要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建立经济、快速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巢式PCR技术,建立高灵敏度PCV2检测平台,以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根据PCV2 ORF2基因保守区,设计内、外2对巢式PCR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猪场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强,最低检出量为10拷贝/μL,检出率达97.3%。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为快速、高效地检测PCV2以及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提供有力手段。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绒毛用羊中的应用
王乐乐, 赵濛, 韩文静, 王志新, 张燕军, 李金泉
. 2015, 42(12):  3179-31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1
摘要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应用蛋白质分离、鉴定和定量的技术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学科,与之对应的蛋白质组学技术随之快速发展,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更是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作者主要就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的定量研究,一些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以及绒毛用羊毛囊研究现状和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绒毛用羊中的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绒毛用羊毛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miRNA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赵静雯, 陈国荣, 吴慧光
. 2015, 42(12):  3186-31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2
摘要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RNA是一类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靶mRNA,利用RNAi沉默机制调控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它存在于动物、植物、病毒及许多微生物中,且其表达具有严格的时空属性,研究发现miRNA与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凋亡、癌症等进程相关。miRNA经典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微处理复合物的加工、核输出和Dicer酶处理,最后成熟的miRNA与AGO蛋白形成miRISC复合物。此外还存在其他的合成通路如mirtron通路、tRNA通路及内源性siRNA通路。本综述阐述了miRNA生物合成途径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为miRNA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1~35日龄羔羊小肠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李凤鸣, 雒秋江, 臧长江, 潘榕, 李维东
. 2015, 42(12):  3192-32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3
摘要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初生体重(3.38±0.33)kg的小尾寒羊公羊56只,分为2组,从4日龄起分别饲喂牛奶粉代乳料或鱼粉代乳料,并在21日龄将原饲喂牛奶粉代乳料和鱼粉代乳料的羔羊各8只转喂开食料,在7、14、21、28和35日龄各屠宰4只,取小肠各段食糜,测定小肠食糜上清液的α-淀粉酶、乳糖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酶活性及体增重,以研究不同日龄和不同代乳条件下羔羊小肠消化酶的发育。结果表明,饲喂牛奶粉代乳料时羔羊小肠α-淀粉酶、乳糖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随日龄变化,饲喂牛奶粉代乳料时羔羊日增重平均为157.2 g/(只·d),随日龄变化不显著;饲喂鱼粉代乳料时羔羊小肠的α-淀粉酶、乳糖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在不同日龄均低于饲喂牛奶粉代乳料羔羊,平均分别低43.7%、46.0%、35.2%和10.2%,饲喂鱼粉代乳料时羔羊日增重降低,特别是在21日龄后,提示可能受鱼粉蛋白免疫反应的影响。在21日龄给羔羊转喂开食料,羔羊小肠的α-淀粉酶、乳糖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降低,但之后逐渐恢复,在21日龄前饲喂牛奶粉代乳料的羔羊转喂开食料时α-淀粉酶、乳糖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降低的程度较饲喂鱼粉代乳料的大,但活性仍较高。由本研究得出结论,1~35日龄羔羊小肠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随日龄增加,乳糖酶活性随日龄降低;羔羊饲喂鱼粉代乳料时小肠消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在21日龄转喂开食料后,羔羊出现消化障碍,但较短期内可恢复。
营养限饲与补偿对蒙古羔羊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及胸脂脂肪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路新星, 杨金丽, 王海荣, 王桂超, 高爱武, 张利敏, 侯先志
. 2015, 42(12):  3202-32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4
摘要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营养限饲与后期快速补偿对蒙古羔羊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及胸脂脂肪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30只4月龄健康蒙古公羔羊,随机分为对照组(20.26 kg±3.63 kg)与限制组(21.29 kg±3.00 kg)。对照组羔羊自由采食,限制组羔羊维持水平饲养,限制期60 d,限制饲养结束后立刻进入60 d补偿期,补偿期两组饲喂相同日粮。于试验第30、60、90和120天从各组试验羊颈静脉采血,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非酯化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浓度;并在限制和补偿末期屠宰羔羊,采集胸部脂肪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联素(Adiponectin)、内脂素(Visfatin)、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①限制期,限制组羔羊体重保持维持水平而对照组羔羊体重呈升高趋势;补偿期,限制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②限制期,限制组羔羊血清中TG浓度在第30和60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NEFA在第30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补偿期,限制组TC浓度在第90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TG与NEFA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③限制期,限制组羔羊胸脂PPAR-γ和ACC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补偿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限制期和补偿期两组羔羊胸脂AdiponectinVisfatin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 >0.05)。由此可知,营养限制时胸脂脂肪合成与脂肪细胞分化能力减弱,脂肪组织水解动员参与机体能量代谢,补偿时总胆固醇参与机体恢复生长。补偿期限制组羔羊快速增重,但ACC与PPAR-γ基因显著低于对照组。早期的生长限制与后期的补偿生长对羔羊胸脂Adiponectin与Visfatin无显著影响。
不同精粗比日粮添加甘露寡糖对绵羊瘤胃纤维降解率的影响
赵臣, 陈志龙, 曾燕霞, 王林, 郑琛
. 2015, 42(12):  3210-32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5
摘要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6只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羯羊(白萨福克♂×小尾寒羊♀)为瘤胃液供试动物,采用4×6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共设2个因子,分别为不同精粗比日粮(A1(20:80)、A2(30:70)、A3(40:60)、A4(50:50))和不同甘露寡糖添加量(B1 (0)、B2 (0.4%)、B3 (0.8%)、B4 (1.2%)、B5 (1.6%)、B6 (2.0%)),进行尼龙袋半体内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绵羊瘤胃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因子对日粮中不同时间点NDF、ADF瘤胃降解率、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 0.05),A1处理组的NDF和ADF各个时间点(除3 h外)的瘤胃降解率均显著高于A3和A4处理组(P< 0.05);B因子对3、6、9、12、48 h的瘤胃ADF降解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 0.05),其中B5处理组显著高于B1、B2处理组(P< 0.05);A3处理组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A1、A2处理组(P< 0.05),稍高于A4处理组(P >0.05)。综上所述,在精粗比为40:60时,NDF和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处于较高水平。
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与乳酸菌组合对甘蔗尾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唐振华, 陈月丽, 邹彩霞, 夏中生, 梁辛, 韦升菊, 李丽莉, 梁贤威
. 2015, 42(12):  3217-32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6
摘要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植物乳杆菌(LAP)、布氏乳杆菌(LAB)不同微生物添加剂组合对甘蔗尾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影响。本试验设置了10个组。对照组(C)不添加微生物添加剂;Ⅰ1、Ⅰ2、Ⅰ3组分别添加10、20和30 mL/kg的CT+BS菌液;Ⅱ1、Ⅱ2、Ⅱ3组分别添加10、20和30 mL/kg CT+BS+LAP菌液;Ⅲ1、Ⅲ2、Ⅲ3组分别添加10、20和30 mL/kg CT+BS+LAB菌液。添加0.5%尿素作为氮源。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CT+BS处理组pH、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乳酸含量、干物质回收率(DMR)显著降低(P< 0.05),有氧稳定性有所降低;②与对照组相比,CT+BS+LAP处理组pH、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且可降低青贮有氧稳定性;③与对照组相比,CT+BS+LAB处理组乙酸显著上升,DMR显著降低(P< 0.05),但粗蛋白质(CP)含量、有氧稳定性是所有处理组中最高的。因此,CT+BS处理青贮甘蔗尾品质较差,而CT+BS+LAB能改善甘蔗尾青贮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
补饲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伊犁母马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力的影响
臧长江, 赵芳, 李晓斌, 邓海峰, 何雪曼, 杨开伦
. 2015, 42(12):  3226-32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7
摘要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补饲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伊犁母马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年龄、胎次、泌乳月龄相近的原则选择泌乳期伊犁母马24匹,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补饲0.7 g大豆异黄酮、0.7 g染料木素、0.35 g大豆异黄酮和0.35 g染料木素。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分别于试验的第0、20、40、60、80天颈静脉采集血液样品,3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20 ℃保存备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伊犁母马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 >0.05);但试验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Ⅱ组血液中球蛋白、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血液中丙二醛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且试验Ⅰ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补饲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母马增强免疫机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且补饲0.7 g大豆异黄酮时对机体抗氧化能力效果较为明显。
嗅觉与味觉对动物采食作用研究进展
轩俊丽, 张莉, 杜立新
. 2015, 42(12):  3231-32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8
摘要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良好的采食行为是动物机体维持生长发育和提高生产性能的基础,而嗅觉和味觉是动物采食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官感受,它们分别由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基因决定,这些受体基因家族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较大的基因家族,不仅在感觉器官中表达,还广泛表达于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统中。作者对中国羊肉消费和羊的饲养情况,当前嗅觉、味觉及其受体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嗅觉和味觉在动物采食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嗅觉和味觉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研究嗅觉和味觉在动物采食尤其是羊上的作用提供参考。
木薯渣对生长肥育猪饲用价值的研究
吴端钦, 张刚, 张石蕊, 戴求仲
. 2015, 42(12):  3239-32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19
摘要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木薯渣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及其以不同比例替代日粮中玉米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2个试验。试验1:选用8头健康、体重(22.46±1.0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作为试验动物,进行木薯渣养分消化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试验2:选择160头健康、体重(21.09±0.7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4组分别饲喂以5%、10%、15%和20%木薯渣替代基础日粮中玉米的试验日粮。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木薯渣中粗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较低,分别为2.73%和0.68%,而粗纤维含量却高达15.34%,总能含量为13.55 MJ/kg;氨基酸含量也较低,赖氨酸(Lys)含量为0.11%,苏氨酸(Thr)含量为0.08%;钙、磷表观消化率较低,分别为40.24%和34.76%,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为65.62%;16种氨基酸中精氨酸(Arg)、谷氨酸(Glu)、酪氨酸(Tyr)、蛋氨酸(Met)、亮氨酸(Leu)和缬氨酸(Val)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80%;随着日粮中木薯渣添加比例增加,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其中添加15%和20%木薯渣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添加5%和10%木薯渣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通过对饲料成本分析,添加木薯渣5%和10%组的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0.01和0.05元。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20~50 kg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木薯渣的添加量以5%~10%为宜。
肉鸡日粮中1α-羟基维生素D3与25-羟基维生素D3生物学效价比较研究
韩进诚, 王建国, 陈冠华, 张金龙, 瞿红侠, 张进良, 席丽, 闫永峰
. 2015, 42(12):  3246-32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0
摘要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比较了肉鸡日粮中1α-羟基维生素D3(1α-OH-D3)与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生物学效价。将300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设计6种日粮,即在相同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5、5.0和10.0 μg/kg 25-OH-D3和1.25、2.5和5.0 μg/kg 1α-OH-D3,斜率比法测定1α-OH-D3与25-OH-D3的相对生物学效价。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α-OH-D3和25-OH-D3可改善肉鸡平均体增重、料重比及血浆磷浓度,显著增加胫骨和股骨重量、长度和灰分重量(P< 0.05),而对骨骼钙和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以1~42日龄肉鸡平均体增重、料重比和血浆磷浓度评价,1α-OH-D3生物学效价分别是25-OH-D3的2.16、2.56和2.77倍;以42日龄肉鸡胫骨重量、长度、宽度和灰分重量评价,1α-OH-D3生物学效价是25-OH-D3的1.80、1.88、2.42和2.04倍;以42日龄肉鸡股骨重量、长度和灰分重量评价,1α-OH-D3生物学效价是25-OH-D3的1.89、1.98和2.18倍。试验表明,以1~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和骨骼矿化指标评价,1α-OH-D3生物学效价约为25-OH-D3的2.17倍。
脂肪酸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宋增廷, 王华朗, 杨荣, 韩垂旺, 蔡仁贤
. 2015, 42(12):  3253-32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1
摘要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肪酸是猪饲料中的一种重要营养成分,包括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类型,它们除了提供能量外还对猪的肠道微生态、机体代谢、免疫机能、繁殖性能等具有调节作用。文章简述了不同饲料原料中脂肪酸的含量、脂肪酸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养猪生产中合理应用油脂和脂肪酸提供依据。
生理生化
枯草芽孢杆菌JNB001蛋白酶特性的研究
余全法, 吴劲松, 竺礼斌, 王海霞, 曲道峰, 韩剑众
. 2015, 42(12):  3261-32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2
摘要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枯草芽孢杆菌JNB001发酵所产蛋白酶的特性,试验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研究了pH、温度等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水解度考察了粗酶液对各种动物蛋白的酶解效果。结果表明,酶反应最适pH为8.0,温度为45 ℃;粗酶液在pH 5.5~9.0的范围内较稳定,过碱则不利于酶液的保存。在45 ℃下热稳定性良好,超过50 ℃保温10 min后残余酶活已不足60%;金属离子Ca2+和Mg2+、还原剂DTT、表面活性剂Tween-80等能大幅度提高酶活力。而Fe2+、Cu2+、金属螯合剂EDTA、变性剂SDS等物质则会抑制蛋白酶活性;酶促反应的Km为6.43 mg/mL,Vmax为47.39 μg/min;针对不同蛋白底物,酶促反应较适pH为 7.0~9.0,温度为40~50 ℃。该粗酶液具有水解猪毛、猪蹄甲、脱毛牛皮、明胶等硬蛋白类物质的能力。上述试验结果可为枯草芽孢杆菌JNB001在病死畜禽无害化生物处理体系等方面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喷雾干燥细菌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卫旭彪, 武如娟, 郑召君, 马广, 廖秀冬, 张日俊
. 2015, 42(12):  3268-32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3
摘要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初步研究前期试验筛选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产细菌素的生物学活性,本试验采用杯碟扩散法绘制出硫酸黏杆菌素和杆菌肽锌两种抗生素的抑菌效价标准曲线,用抗生素效价当量来评价细菌素的活性,并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测定其抗菌活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125 mg/mL细菌素溶液抑菌效价与26 mg/mL硫酸黏杆菌素或11.9 mg/mL杆菌肽锌溶液相当。此外,该细菌素在高温条件下(60~80 ℃)处理15 min仍能维持较高抑菌活性。综上所述,本试验在细菌素和抗生素的抑菌活力之间建立了更直观的联系,并证明了该细菌素具有较好的热稳定特性,为其产业化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借鉴。
遗传繁育
新疆褐牛近交群体的鉴定研究
马力鹏, 黄涛, 卢国昌, 李秀英, 卢振宇, 翟腾蛟, 程悦聪, 冯书堂
. 2015, 42(12):  3274-32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4
摘要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检测新疆褐牛近交群体的遗传相似性和群体的纯合度。利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由2头新疆褐牛经40年完全封闭繁育出的55头新疆褐牛近交群体和25头对照组新疆褐牛的遗传结构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以期开展对近交群体的鉴定研究。结果发现,新疆褐牛近交群体的纯合度为0.9064,多态信息含量为0.0873,可知该群体具有低多态性;对照组新疆褐牛的纯合度为0.4647,多态信息含量为0.4882。将该近交群体按毛色分为4个亚群:A、B、C和D,各亚群的遗传纯合度分别为0.9029、0.9632、0.9208和0.9551。结果表明受检测的新疆褐牛近交群体有较高的纯合度和很低的杂合性,已成为遗传纯度很高的近交群体。该封闭的近交新疆褐牛群体是中国牛品种中难得、宝贵的遗传资源。
梅山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戴超辉, 戴开宇, 宗秋芳, 包文斌, 吴圣龙
. 2015, 42(12):  3282-32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5
摘要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梅山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对梅山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所采个体Mx1基因第14外显子进行DNA扩增并检测其多态性,同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PCR-RFLP结果表明,梅山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Hin6Ⅰ酶切位点存在G36T突变,共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分别定义为:A、B,其中B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定义为:AA、AB、BB,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初产母猪中,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断奶仔猪数(LBW)、初生重(BW)及断奶重(WW)这5个繁殖性状在Mx1基因的3种基因型中的差异均存在BB >AB >AA的趋势,BB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且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和断奶重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经产母猪中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对梅山猪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的遗传效应,而对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
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陶璇, 顾以韧, 梁艳, 杨雪梅, 曾凯, 陈晓晖, 杨跃奎, 钟志君, 吕学斌
. 2015, 42(12):  3288-32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6
摘要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个不同体重梯度(90、110和130 kg)的川藏黑猪配套系和DLY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其与肌纤维面积(CSA)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90、110和130 kg体重梯度川藏黑猪配套系和DLY猪血清中GH含量分别为14.25、14.61、14.11及17.86、16.98、16.77 μg/L,GHRH含量分别为22.88、23.98、24.33及27.72、27.47、28.39 μg /L,除DLY猪90和130 kg血清中GH含量差异显著(P<0.05)外,品种内不同体重梯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不同猪种间,除110 kg梯度GHRH水平差异不显著(P >0.05)外,其余川藏黑猪配套系均显著低于DLY猪(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H、GHRH水平与CSA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IM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结果表明GH和GHRH可能通过血液对猪肌纤维的生长和肌内脂肪的沉积进行调控。
中国美利奴羊eNOS基因exon8多态性及其与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相关性分析
许万云, 王会敏, 李建华, 汪文伦, 胡梦薇, 高剑峰
. 2015, 42(12):  3294-32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7
摘要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exon8多态性与中国美利奴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和中国美利奴羊eNOS基因exon8序列进行比对,并对NCBI SNP数据库上人eNOS基因exon8多态性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PCR-SSCP对101只中国美利奴羊阴性样本和61只中国美利奴羊阳性样本eNOS基因exon8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然后对不同等位基因进行PCR产物测序,旨在确定该基因exon8多态性位点,并对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在eNOS基因exon8序列142 bp处检测到一个新的SNP位点(ss974768653:A142G),该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各基因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5)。eNOS基因exon8 A142G多态性位点与中国美利奴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可能无相关性。
威宁鸡体尺与屠宰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蒋会梅, 张义玲, 刘章忠, 杨远青, 舒畅, 李万贵, 张依裕, 刘若余
. 2015, 42(12):  3300-33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8
摘要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揭示威宁鸡体尺和屠宰性状的性别差异情况及体尺与屠宰指标间的相关性,参照中国家禽体尺和屠宰性状测定标准对65只(♀:33;♂:32)180日龄公、母威宁鸡的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威宁鸡体斜长在公、母鸡之间呈现显著差异,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 0.05);冠高和胫长公鸡极显著高于母鸡(P< 0.01),体尺和屠宰性状均呈性别差异,较国内其他地方鸡种,威宁鸡表现出了优异的体形外貌特征,体质健壮,肉用性能好,抗逆性强,其中,公鸡较母鸡表现为体形结构大,肉用性能更佳;另外,威宁鸡各体尺性状、多数屠宰性状及多数体尺与屠宰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指标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 0.05;P< 0.01),这对今后威宁鸡的选育尤其是早期选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稀释液中添加L-赖氨酸对杜泊羊鲜精液品质的影响
毛冉, 李清泉, 石岩, 兰向莉, 王敏, 宗泽君, 夏国忠, 韩天龙
. 2015, 42(12):  3308-33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29
摘要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添加不同水平L-赖氨酸的精液稀释液对杜泊羊鲜精液态保存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杜泊种公羊3只,采集精液,等量分装,分别加入到含不同水平(0、0.1、0.2、0.3、0.4和0.5 g) L-赖氨酸的120 mL稀释液中,在0、6、24、30、48、54、72和78 h对精子活力、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添加0、0.1、0.2 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较其他添加水平组高,添加0.4和0.5 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下降速度快,添加0.5 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在30 h时降为0,添加0.4 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在48 h时降为0;添加0.1 g L-赖氨酸组精子有效存活时间和生存指数最高,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 0.05);质膜完整率0.1 g组最高,贮存0~54 h间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72 h后与对照组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 0.05),0.4和0.5 g组最差,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 0.05);顶体完整率0.1 g组最高,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0.4和0.5 g组最差,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除贮存0和6 h外,与其他组间差异极显著(P< 0.01)。结果提示,稀释液中添加高浓度的L-赖氨酸对精液品质有抑制作用,当L-赖氨酸添加水平≥0.2 g,精子品质显著下降,添加0.1 g L-赖氨酸有助于提高杜泊羊鲜精液态保存的品质。
疾病防治
猪源大肠杆菌O157:H7体外氟苯尼考耐药诱导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变化研究
冯世文, 李军, 曾芸, 杨威, 陈泽祥, 潘艳, 彭昊
. 2015, 42(12):  3315-33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0
摘要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 (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BRC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乳房炎抗性的相关性研究
杨宇泽, 冯涛, 唐韶青, 章玉涛, 靳月生, 王艳, 赵春颖, 路永强
. 2015, 42(12):  3323-33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1
摘要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BRCA1基因突变与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的关系,试验通过对BRCA1基因外显子13、14进行克隆、序列比对和挖掘已有突变的方法确定该基因的多态位点,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了BRCA1基因25025 T>A和46126 G>T突变位点在北京郊区荷斯坦奶牛群体中的分布,并对突变位点与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BRCA1基因2个位点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中25025 bp位点T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46126 bp位点G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25025 bp位点AA基因型个体体细胞数(P<0.05)和体细胞评分(P<0.01)都显著低于TT和TA基因型;46126 bp位点TT基因型个体体细胞数显著低于GG和GT基因型个体(P<0.05),但3种基因型个体体细胞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BRCA1基因25025和46126 bp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乳房炎抗性的标记辅助选择。
某肉鸡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跟踪检测与分析
王影, 李欣南, 韩镌竹, 刘英姿, 王宏军, 高慎阳, 吴思思, 张利勃, 周铁忠
. 2015, 42(12):  3329-33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2
摘要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2~2014年从辽宁某肉鸡养殖场采集300份鸡泄殖腔拭子,分离获得152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152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了14种兽用和16种人用抗菌药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并参照CLSI肠杆菌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显示,鸡源大肠杆菌对兽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四环素和人用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环丙沙星均产生明显耐药性,耐药率较高。对所分离的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与EUCAST发布的野生型菌株MIC值分布进行比较分析,耐药结果基本一致,但通过MIC值分布比较,结果显示出分离菌株的大观霉素、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吩、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和妥布霉素药物的MIC值发生了明显右移,表明该肉鸡场大肠杆菌对上述抗菌药的耐药强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科学饲养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控疾病,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肉鸡场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对1日龄中等母源抗体水平雏鸡免疫效果的研究
章振华, 李林, 景小冬, 张建伟, 沈佳, 史爱华, 郑小兰, 黄凤军, 姜北宇
. 2015, 42(12):  3338-33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3
摘要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中等母源抗体水平京红雏鸡,同时免疫1日龄SPF雏鸡作对照,免疫后第9天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第28天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第9天,免疫复合物疫苗组SPF雏鸡和京红雏鸡法氏囊均正常,BX株活疫苗组SPF雏鸡法氏囊出现了萎缩病变;免疫后第28天,对照SPF雏鸡和京红雏鸡的免疫复合物疫苗组、BX活疫苗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9.2log2、8.5log2和 7.2log2、4.4log2,攻毒保护率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中等水平母源抗体雏鸡效果很好,能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鸡常见免疫抑制性疾病研究进展
荣茂伶, 徐小桐, 计慧姝, 文娟, 杨晓农
. 2015, 42(12):  3344-33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4
摘要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不仅引起鸡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还会造成疫苗的免疫失败,对鸡的养殖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免疫抑制的原因很多,包括病毒性的、化学性的、应激性的、营养性的等,其中病毒性因素占据了重要地位。作者对几种常见的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的病原学特征、病毒检测及疾病防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这些疾病的研究及防制提供一定参考。
有机农场鸡、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
植婵萍, 郭小婷, 姚旭, 郭泽文, 伍盛鋆, 易灵娴, 程帮照, 王骏俊, 刘健华
. 2015, 42(12):  3351-33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5
摘要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有机养殖模式下鸡、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2014年从广东从化某有机农场鸡、猪粪便中采集并分离出118株大肠杆菌,包括55株鸡源大肠杆菌和63株猪源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对1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同一有机农场中,鸡源大肠杆菌与猪源大肠杆菌在耐药种类及耐药率上均呈现相似规律,对头孢他啶、头孢喹肟、头孢噻肟、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安普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氯霉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喹乙醇等较敏感(鸡0~21.8%,猪0~14.3%),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呈现轻度耐药(鸡29.1%~38.2%,猪23.8%~27.0%),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多西环素呈现较严重耐药(鸡45.5%、76.4%和72.7%,猪50.8%、81.0%和68.3%)。鸡源大肠杆菌中3耐及3耐以上的菌株占56.4%,猪源大肠杆菌占47.6%。结果表明有机养殖模式下鸡、猪源大肠杆菌耐药率相对较低,多重耐药现象存在但相对轻微,对个别临床常用抗菌药耐药率虽较严重但比常规养殖场低。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致力于研究常规养殖方式下细菌耐药情况,本研究很好地填补了有机养殖模式下畜禽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的空白。
利福昔明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奶牛疾病防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慧丽, 徐飞, 刘义明, 李秀波
. 2015, 42(12):  3358-33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6
摘要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福昔明是一种治疗奶牛疾病的新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抗菌机制独特,无致突变、致畸、致癌及生殖毒性等,适合作为局部用药。作者综述了利福昔明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理化性质、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理毒理学性质及在临床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为利福昔明在动物临床疾病防治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便兽医工作者全面了解该药,进而指导其临床应用。
肉鸡禽呼肠孤病毒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
张东超, 杨宁宁, 龙雨清, 李萌, 李小慧, 弓建芳, 高珂珂, 金天明
. 2015, 42(12):  3364-33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7
摘要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年11月河北某规模化鸡场一批4周龄左右的肉鸡发病死亡,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为对此疫病进行确诊,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细菌分离、PCR检测、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肺脏出血,心脏、肝脏水肿,并伴有异嗜性粒细胞浸润;镜检可见两极深染的短杆菌;用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和禽呼肠孤病毒(ARV) σB基因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均为阳性;该巴氏杆菌分离菌可致死小鼠,且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药物高度敏感。根据上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诊该病为ARV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朱阵, 曹明泽, 张吉丽, 周绪正, 李冰, 张继瑜
. 2015, 42(12):  3371-33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8
摘要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菌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难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获得耐药性,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的渗透障碍、外排泵的泵出作用、靶位改变等多种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细菌的耐药水平。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新的耐药机制随之出现,耐药菌也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耐药菌的控制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耐药性的起源、产生机理、耐药特性及耐药性的检测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陆继爽, 格日勒图
. 2015, 42(12):  3377-33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39
摘要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主要在非洲大陆流行,它通过偶然机会侵入到欧洲和美洲,之后进一步侵袭到了东欧和高加索地区,且到目前也未完全控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可通过软蜱传播,感染野猪和家猪,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的生存能力由它所在的野生宿主种群和畜牧生产系统来界定。ASF是可导致家猪和野猪死亡率极高的病毒性疾病,且因缺少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预防和扑杀,暂无其他更好的应对方法,所以需要很好地了解ASF流行病学,预防和控制其传播,以便实施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相关病原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曹东阳, 王小敏, 茅爱华, 何孔旺, 钱爱东
. 2015, 42(12):  3383-33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40
摘要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猪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相关病原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采自江苏、安徽及浙江等地猪场的125份健康猪样品和261份发病猪样品分别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输血性传播病毒(TTV)和类猪圆环病毒P1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PCV2、PRRSV、PPV、TTV1、TTV2和P1的阳性率分别为39.38%、21.76%、3.11%、15.80%、16.32%和10.10%,其中混合感染主要存在于PMWS的发病猪群,以PCV2与TTV2 (15.32%)和PCV2与PRRSV (11.87%)的混合感染为主。结果表明,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猪场普遍存在PMWS相关病原的混合感染现象,加大了PMWS相关病原的防控难度。
流行性乙型脑炎快速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宋子域, 吴科榜, 吴丽丽, 赵建国
. 2015, 42(12):  3392-33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2.041
摘要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病变为主的一种急性蚊媒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乙脑病毒的增殖宿主和贮存宿主涉及猪、马、牛和禽等多种家畜,且主要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广泛流行,不仅造成畜牧业严重经济损失,而且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对乙脑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对乙脑的快速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传统方法、新兴技术和试验特异性改良等进行较全面的综述,意在为快速、简单、准确的乙脑诊断方法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