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5-20
生物技术
HeLa细胞Ⅰ型干扰素效应因子实时荧光定量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刘纪玉, 杜以军, 刘星, 吴家强, 李俊, 丛晓燕, 赵新华, 徐绍建, 孙文博, 时建立, 单虎, 王金宝
. 2013, (5):  1-7. 
摘要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用SYBR Green Ⅰ荧光染料检测HeLa细胞Ⅰ型干扰素效应因子ISG15、ISG56、Mx1、OAS和PKR 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在口蹄疫病毒(FMDV)L蛋白抑制Ⅰ型IFN发挥效应的信号通路中进行初步应用。利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经Oligo d(T)15进行反转录,利用PCR扩增各段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和熔解曲线,并进行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根据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FMDV L蛋白对Ⅰ型IFN效应因子的抑制效果。HeLa细胞在转染FMDV L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受到Ⅰ型IFN刺激后ISG15、ISG56、Mx1、OAS和PKR的相对表达量较转染空载体或表达GST的真核表达质粒明显降低。本试验建立了HeLa细胞Ⅰ型IFN效应因子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为在mRNA水平上对HeLa细胞Ⅰ型IFN效应因子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并成功地初步应用于FMDV L蛋白抑制Ⅰ型IFN发挥效应的信号通路的研究中。
猪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结构预测
刘建, 汤德元, 罗险峰, 曾智勇, 李春燕, 甘振磊, 王凤, 郝飞, 王洪光
. 2013, (5):  8-13. 
摘要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细小病毒NADL-2株和China株序列,利用Oligo 6.0软件设计1对扩增NS1全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从贵州省安顺地区检测到的PPV的N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基因长度为1986 bp,共编码659个氨基酸,其中NS1基因的1287、1288和1298位碱基发生了缺失,导致429、430和433位氨基酸发生缺失。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本试验测序的NS1基因与NADL-2弱毒株处在同一进化分支;氨基酸同源性与NADL-2弱毒株和Kresse毒株最高,均为98.6%。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非结构蛋白NS1的分子质量为75269.76 u,理论等电点pI为7.25,不稳定系数为41.57,推测其为不稳定蛋白质;脂肪指数为73.58,总体平均亲水性为-0.565,推测该蛋白质是一种亲水性蛋白质;该蛋白质含有丰富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柔性区域较多,呈连续分布;非结构蛋白NS1无跨膜区和信号肽;预测非结构蛋白NS1含有3个N-糖基化位点、3个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2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8个N-肉豆蔻酰化位点、1个酰胺化位点及1个ATP/GTP结合位点基序A(P-环);该蛋白质抗原表位较多,存在10个主要的抗原表位。
5株猪圆环病毒2型全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唐志玲, 肖建雄, 陈瑞爱, 罗满林
. 2013, (5):  14-18. 
摘要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广东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流行势态及毒株的基因变异情况,从广东珠三角地区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患病死亡猪中采集淋巴结,将PCR鉴定为阳性的病料在PK-15细胞上进行增殖培养,成功分离到5株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分别标记为GD-jm、GD-sz、GD-pz、GD-gj和GD-ss。再从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病毒基因组DNA,对5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MD18-T Simple Vector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912914、JX912915、JX945575、JX945576和JX945577。借助相关生物学软件作同源性分析,这5株PCV2基因组长度均为1767 bp,其中3株为PCV2b亚型,2株为PCV2d亚型。
Q热贝氏柯克斯体环介导等温扩增实时浊度检测法的建立
贾广乐, 徐丽丽, 廖娟红
. 2013, (5):  19-22. 
摘要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Q热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插入序列IS1111序列设计1套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检测Q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实时浊度检测方法。以梯度稀释含有目的扩增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在恒温反应条件下,对靶基因的特定区域进行扩增,建立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检测出10个拷贝数的阳性质粒,而对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衣原体(C.psittaci)、布鲁氏杆菌(Brucella.spp)及部分牛血液的核酸样本的特异性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LAMP实时浊度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在Q热的检测与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MDCC-MSB1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崔鹏鹏, 高宏雷, 李凯, 高立, 高玉龙, 祁小乐, 王笑梅
. 2013, (5):  22-25. 
摘要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取生长状态良好的MDCC-MSB1细胞的mRNA,以5'端标记有生物素的Oligo dT primer为引物反转录,合成双链后连接Adapter。分级纯化后,通过BP重组反应构建入门文库,滴度为1×105 CFU/mL,文库总容量为1.1×106 CFU,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1190 bp,阳性重组率为100%。入门文库扩增后提取质粒,通过LR重组反应转化为表达文库,平均滴度为1×105 CFU/mL,文库总容量为1.2×106 CFU,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1087 bp,重组率为100%。构建的表达文库具有较高的质量,为研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受体及其细胞嗜性奠定了基础。
牛支原体间接免疫酶标组织化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金云云, 剡根强, 王静梅, 石刚
. 2013, (5):  26-30. 
摘要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检测牛支原体的间接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方法,分别以鸡抗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IgY、羊抗鸡IgG-HRP为一抗和二抗,对牛支原体菌体涂片和牛支原体阳性肺脏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染色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组织触片及组织切片的最佳免疫组化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对病死犊牛病料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以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法阳性标本与分离培养和PCR结果相符,而阴性对照和替代试验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间接免疫组化方法可用于检测临床病例组织样本及培养物中的牛支原体,具有特异性和可靠性,为探究该病原在机体内的定位、动态分布规律及致病机理提供了手段。
紫花苜蓿对猪骨骼肌细胞肝X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陈颖, 王嘉福, 王芳, 袁恬, 张兆强, 冉雪琴
. 2013, (5):  30-34. 
摘要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对猪骨骼肌细胞中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胴体肉质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XRs蛋白的分布,通过酶联免疫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研究LXRs蛋白总量的改变,以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猪骨骼肌细胞中LXRs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XRs定位于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内;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4%紫花苜蓿能使LXRs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并使猪的瘦肉率降低(P>0.05),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高(P<0.05),同时大理石纹评分较好(P<0.05),滴水损失下降(P<0.05),细胞间隙变小(P<0.05);添加6%紫花苜蓿使LXRs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但低于4%紫花苜蓿组(P>0.05),同时大理石纹评分及失水率增高(P<0.05),板油重下降(P<0.05)。结果提示,紫花苜蓿添加量的不同对猪肉品质的作用效果不同,为紫花苜蓿在养猪业的科学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卵泡抑素基因过表达对其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孙亚蒙, 张冬杰, 张旭, 汪亮, 解宇, 刘娣
. 2013, (5):  35-39. 
摘要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过表达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基因对其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了民猪的FST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sig-FST,对转染了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了鉴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民猪的FST基因,并在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显著过表达,结果导致了ActRBBMP4基因显著下调 (P<0.05),Smad4和Myostatin基因有下调趋势,ActRA基因有上调趋势。由此可见,FST基因的表达变化对其通路上部分相关基因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一株脱氨除臭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脱氮性能研究
刘平, 陈芳艳, 谢永福, 况绍祥, 刘金, 张克山, 任柏桦, 王林川
. 2013, (5):  40-43. 
摘要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感官法初筛选出18株细菌,再通过定性复筛试验,最后从鸡粪中分离出1株具有明显脱氨除臭作用的细菌JNX-8;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等过程,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该菌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其对硝基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1.71%和66.28%。结果显示,菌株JNX-8在鸡粪发酵除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miR-193b及其靶基因Kit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
张丹丽, 田雪, 宋云飞, 牧仁, 董常生
. 2013, (5):  44-49. 
摘要 ( 4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检测miR-193b及其靶基因Kit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羊驼毛色的关系。试验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miR-193b及Kit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iR-193b在棕色羊驼中显著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1.741346倍;而Kit在白色羊驼中显著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是棕色羊驼的4.6029倍。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miR-193b及其靶基因Kit可能参与羊驼毛色形成过程。提示,miR-193b可能通过负调控Kit参与羊驼毛色形成。
小鼠miR367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检测
张志人, 安铁洙, 王子竹, 朴善花, 王春生
. 2013, (5):  49-53. 
摘要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明小鼠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miR367的作用机制,试验构建小鼠miR367逆转录病毒载体。根据NCBI上小鼠miR367的相关序列,从小鼠基因组中扩增miR367并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然后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并回收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pMXs逆转录病毒载体连接,然后依次经过酶切、PCR筛选阳性克隆和测序,最终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miR367-pMXs;采用磷酸钙法将miR367-pMXs转染plat-E细胞,以包装逆转录病毒颗粒;用逆转录病毒颗粒侵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在侵染后的第5天,提取被侵染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后获得cDNA,并采用Q-PCR方法检测侵染细胞中的miR367表达量。结果表明,被逆转录病毒侵染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miR367的相对表达量比侵染前约提高了170倍。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小鼠miR367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开展体细胞重编程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广东地区猪链球菌的耐药性特点及四环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
黄文明, 欧阳昀, 张民泽, 黄震, 谢杰雄, 孙龙, 张桂红
. 2013, (5):  54-58. 
摘要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特点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K-B法和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猪链球菌广东分离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被检菌株对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8.2%;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菌株都耐受6种或6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以6和14重耐药菌株的数量最多,分别占20%和17%。本试验设计了4对引物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发现56株菌中以携带tetM基因为最多(85.71%)。结果表明tetM很可能是介导广东SS分离株对四环素产生极高耐药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牛源溶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苏战强, 杜晓杰, 姚刚, 沙燕, 张毅, 王菊梅
. 2013, (5):  58-60. 
摘要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乌鲁木齐某肉牛养殖场育肥牛发生了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及快速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每日死亡率超过5%。从发病死亡牛肝脏和肺脏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及生化试验等一系列鉴定,确定为溶血性巴氏杆菌。给小白鼠腹腔注射该菌悬液,8 h内全部死亡,结合该批次牛刚从伊犁长途运输而来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该病是以溶血性巴氏杆菌为主要病原的牛运输热。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沙拉沙星和强力霉素最敏感,将它们用于全群预防和治疗后效果显著。
RNA干扰抑制家畜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黄双, 王凤雪, 温永俊
. 2013, (5):  61-66. 
摘要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NAi(RNA-mediated interference)是一种由序列特异性的dsRNA(double stranded RNA)作为触发器来触发同源mRNA降解从而引起基因沉默的细胞机制。利用RNAi方法可以通过沉默特异基因来对目的基因进行功能性分析,另外通过干扰RNA抑制病原性基因的表达来进行病毒性疾病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者对RNAi的作用机制、RNAi在抑制病毒复制和抵抗病毒感染动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
高致病性与低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安春霞, 闫若潜, 吴志明, 赵明军, 赵雪丽, 王东方, 刘淑敏
. 2013, (5):  66-70. 
摘要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高致病性与低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LP-PRRSV)快速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HP-PRRSV与LP-PRRSV的Nsp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特异性的上游引物(HP-Upper-p1/LP-Upper-p2) 和共用下游引物(Co-Lower-p3)。以HP-PRRSV和LP-PRRSV混合物总RNA为反转录模板,建立了HP-PRRSV和LP-PRRSV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疑似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HP-PRRSV和LP-PRRSV二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均为100拷贝/μL;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特异性地扩增HP-PRRSV细胞培养物和LP-PRRSV疫苗毒,但对Marc-145细胞和其他8种病原对照扩增不出任何条带;自25份临床疑似PRRSV感染病料中共检测出了21份PRRSV阳性样品,其中HP-PRRSV阳性样品共计20份,LP-PRRSV阳性样品4份。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P-PRRSV和LP-PRRSV二重RT-PCR检测方法,可适用于高致病性与低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快速鉴别诊断。
基因转染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敏, 刘微, 李擎, 郭春燕, 何俊霞, 斯日古楞, 吉日木图
. 2013, (5):  71-74. 
摘要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转染技术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基因转染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它们各有优缺点。文章主要概述基因转染的基本方法及其在肿瘤基因功能研究及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及其感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孙成友, 李娟, 刘雨田, 李玉保, 迟田英, 宋芳, 于小静, 王志亮
. 2013, (5):  75-79. 
摘要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病毒学领域中,如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偶联应用质谱和稳定同位素标记等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可从整体层面上分析组织或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与翻译后修饰,探索蛋白质的功能及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有助于病毒感染及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推动病毒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发展。作者简要论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及其感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犬细小病毒病原分离及分型研究
梁秀, 胡挺松, 郑颖, 范泉水, 冯子良, 陈刚, 邱薇
. 2013, (5):  79-82. 
摘要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查明4份疑为患细小病毒病军犬的病原及其特性,为进一步的免疫研究奠定基础,本试验将4份送检的犬肠道内容物过滤后分别接种猫肾细胞(F81),培养5 d后,未出现细胞病变的带毒盲传。同时提取病料的总DNA,用犬细小病毒的VP2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PCR阳性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已知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测序结果表明,用F81细胞分离到4株细小病毒;经VP2基因比对分型结果表明,4株细小病毒毒株均属CPV-2a,分别命名为CPV-JQ、CPV-CM、CPV-M和CPV-KM。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JN株的分离鉴定及E2基因的序列分析
汤中和
. 2013, (5):  83-86. 
摘要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从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牛的分泌物与排泄物中分离鉴定1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并进行E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病毒命名为JN株;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株病毒TCID50为10-7.5/0.1 mL;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BVDV JN分离株可被BVDV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而不能被BVDV阴性血清中和;分离株病毒E2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属于BVDVⅠa亚型。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景儒
. 2013, (5):  86-89. 
摘要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病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RHDV VP60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RHDV的巢式RT-PCR方法。该方法对兔轮状病毒、仙台病毒、健康兔肝脏组织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 n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0.1 n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0倍。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极低含量的RHDV,将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一种快速、简单、高效、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中添加合生元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李晓清, 王凡, 刘婷, 王安如, 何增国, 贠桂玲
. 2013, (5):  90-93. 
摘要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合生元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1080只265日龄的正大褐蛋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2~6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2%、0.5%和1%合生元,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4和5组料蛋比分别降低了6.96(P<0.05)、7.33%(P<0.05)和8.06%(P<0.05),产蛋率分别提高4.05%(P<0.05)、3.54%(P<0.05)和6.17%(P<0.05);试验5组的蛋壳厚度、蛋壳色泽、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分别提高了5.85%(P<0.05)、6.50%(P<0.05)、15.49%(P<0.05)和2.52%(P<0.05)。因此,0.5%合生元在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五指山猪与长白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荀文娟, 施力光, 周汉林, 侯冠彧, 王定发, 李茂, 管松
. 2013, (5):  93-96. 
摘要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对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五指山猪肉和长白猪肉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长白猪宰前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及瘦肉率均极显著高于五指山猪(P<0.01);五指山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pH、熟肉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五指山猪肉的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因此,五指山猪肉品质优于长白猪。
褐藻岩藻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爱珍, 安立龙
. 2013, (5):  97-100. 
摘要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褐色海藻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多糖——硫酸化多糖。多年来,从褐色海藻中分离出的硫酸多糖在药物、保健品、化妆品和功能性食物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岩藻聚糖作为褐藻多糖中的一员,其复杂的生物特性已被证明具有开发和进行工业化生产的价值,从而获得对人体有益的成分。由于海藻多糖具有上述特性,故作者主要对从褐色海藻中分离出的岩藻聚糖(又叫多糖硫酸酯)的抗凝血、抗血栓、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方面及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其防制措施
谢晓鹏, 易卫, 庄智明, 郑教雀, 邹柳, 徐茜, 彭梦华
. 2013, (5):  101-106. 
摘要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或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动物体中,霉菌毒素的毒性是慢性的,很少引起动物死亡。但是霉菌毒素的存在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及动物的生产性能,从而影响生产力,且霉菌毒素在畜产品(肉、奶等)中的残留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作者主要介绍了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伏马菌素等),以及其毒性和危害,并从预防与去毒两个方面,阐述了霉菌毒素的防制措施,进而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
日粮不同锌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及组织铜、锌沉积的影响
张彩英, 曹华斌, 胡国良, 郭小权, 黄金星
. 2013, (5):  106-109. 
摘要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选用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的断奶仔猪40头,按体重和公、母各半原则随机分成Ⅰ、Ⅱ、Ⅲ和Ⅳ组,每组10头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氧化锌,使试验Ⅰ~Ⅳ组中锌的含量分别达到100、1000、2000和300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3000 mg/kg锌日粮均能提高断奶仔猪血清锌水平(P<0.05),使血清锌含量显著上升(P<0.05),降低血清铜水平(P>0.05);3000 mg/kg锌日粮使肝脏、肾脏和十二指肠中锌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各组间脾脏、淋巴结中锌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000 mg/kg锌日粮会降低脾脏、淋巴结、十二指肠和肾脏中铜含量(P>0.05),提高肝脏中铜含量(P<0.01)。提示,3000 mg/kg锌日粮能增加断奶应激仔猪体内锌水平,降低部分组织中铜含量。
生理生化
亚抑菌浓度穿心莲提取物对减缓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介导的A549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
霍明飞, 王鑫, 戴小寒, 邓旭明
. 2013, (5):  110-114. 
摘要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许多严重的感染。另外,α-溶血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乙醇回流提取方法,获得中草药穿心莲提取物,然后通过最低抑制浓度(MIC)值测定、溶血活性测定、Western blotting、RT-PCR、LDH及Live/dead等方法研究分析穿心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分泌的影响及对A549细胞的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穿心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048 μg/mL,且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分泌,并能有效减缓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上清对A549细胞的损伤。提示,穿心莲提取物是一种潜在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特征和超微结构观察
李吉霞, 葛秀国, 王轶敏, 丁向彬, 郭宏
. 2013, (5):  115-119. 
摘要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对牛乳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试验分离、培养和鉴定了牛乳腺上皮细胞,对细胞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制作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发现,牛乳腺上皮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单层生长,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细胞发出绿色荧光,且维持转染前的基本形态,可以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在超微结构上,转染前后的牛乳腺上皮细胞均有大而明显的核仁,核膜清晰,核内聚集有异染色质,表明遗传物质稳定。细胞表面微绒毛发达,显示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流活动较强;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丰富,胞质内均含有大量的脂滴,显示细胞营养物质代谢旺盛。对GFP标记乳腺上皮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细胞内含有60条染色体,形态正常,呈二倍体核型。试验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可以用于标记牛乳腺上皮细胞,不会对细胞体外生长活性和超微结构等造成明显影响。
脂质体法转染水牛肾脏成纤维细胞条件的优化
邓廷贤, 庞春英, 张滢寅, 杨炳壮, 张秀芳, 梁贤威
. 2013, (5):  119-122. 
摘要 ( 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水牛肾脏成纤维细胞时如何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本研究将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标记基因,利用Lipofectamine LTX介导外源DNA转染水牛肾脏成纤维细胞,探讨脂质体用量、质粒用量、质粒大小、转染时间、细胞初始接种密度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 μg pmaxGFP质粒DNA与4 μL脂质体转染6 h,其细胞活性达98%,可获得较满意的转染效率。
细菌素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宝生, 张锦华, 罗军荣
. 2013, (5):  123-128. 
摘要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菌素是细菌自身生产的一类杀菌物质,由基因编码、核糖体合成,是自然界中细菌用于调节自身菌群结构的一类重要活性物质。细菌素的来源广泛、结构多样,对各种动物致病菌都具有高效抑杀作用,这些特点为细菌素开发成为一种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可能。作者对近年来在细菌素生物学特征的发展、分类更新及其应用研究等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中国新型细菌素类动物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乳宁散”对小鼠急性和大鼠亚慢性毒性的试验研究
王国庆, 王旭荣, 张凯, 张景艳, 王学智, 孟嘉仁, 常瑞祥, 杨志强, 李建喜
. 2013, (5):  129-133. 
摘要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防制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乳宁散"的安全性。将"乳宁散"制备成相当于原药材1.0 g/mL的水煎提取浓缩液,选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以5000、7500、10000、15000 mg/kg体重的剂量1次灌胃给药,观察中毒症状,记录死亡数和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以最大浓度(1.0 g/mL)、最大容积(0.04 mL/g)1次灌胃受试药物,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连续观察7 d,测定最大给药量;再取80只大鼠,随机分成药物处理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按大鼠体重3000、1500和750 m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30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检测大鼠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经口给药的最大剂量为40.0 g/kg体重,表明该产品实际无毒;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药物处理组大鼠体增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提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乳宁散"不会对靶动物产生毒性作用。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基因的过表达对促进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脂肪形成的影响
徐丽, 郭立平, 朱淼, 高雪, 张路培, 高会江, 李俊雅, 许尚忠
. 2013, (5):  133-139. 
摘要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SREBP1)基因的表达与细胞脂肪形成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pEGFP-C1-SREBP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EGFP-C1-SREBP1及pEGFP-C1空质粒转染至牛胎儿骨骼肌成纤维细胞培养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目标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发现,pEGFP-C1-SREBP1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内SREBP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SREBP1蛋白也出现明显上调;空白对照组和pEGFP-C1阴性对照组细胞内均未见有红染细胞,而pEGFP-C1-SREBP1重组质粒转染组中出现了清晰的红染细胞。说明SREBP1的表达可促进牛胎儿骨骼肌成纤维细胞脂肪合成,证实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中SREBP1表达和脂滴形成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IL-17细胞因子家族调节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
郭风, 刘禹, 付志玲, 杨艳红, 李维, 赵雪, 郑鑫
. 2013, (5):  140-143. 
摘要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既是机体的物理屏障,又是机体防御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上皮细胞与白细胞、树突细胞(DCs)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IL-17细胞因子家族是最近新发现的具有强大的促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它们在机体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17A、IL-17C和IL-17F能够直接作用于组织的上皮细胞,诱导各种免疫反应来对抗病原体,且能够促进组织的修复。IL-17E最基本的作用是作用于白细胞和诱导Ⅱ型免疫,这在其对抗寄生虫的作用中是非常关键的,此外,IL-17E还可以反向调节白细胞对IL-17A和IL-17F的产生;而对于IL-17B和IL-17D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一些。
遗传繁育
贵州地方猪品种对氧磷脂酶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郑芳霞, 王嘉福, 冉雪琴
. 2013, (5):  144-149. 
摘要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欧洲猪种为参照,研究贵州地方猪对氧磷脂酶1(paraoxonase,PON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基因多态性与地方猪的脂肪沉积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采用锚定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香猪、糯谷猪、萝卜猪和可乐猪共138个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猪群PON1基因的163/165位点出现A/T、G/A变异,515位点检测到C/T突变,均以3种基因型存在。经卡方(χ2)检验,贵州地方猪群PON1基因51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与欧洲猪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163/165位点中,贵州地方猪种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83.7%,明显高于欧洲猪品种(25.2%)。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的163/165位点A等位基因占优势,编码的第55位氨基酸为甲硫氨酸(Met55),与脂代谢异常人群的基因型相同;欧洲猪种以B等位基因为主(P<0.01),编码的第55位是亮氨酸(Leu55),与正常人群的基因型一致。以人PON1蛋白的晶体结构为模板,推导出香猪PON1蛋白的三维结构。地方猪PON1基因变异导致的Met55突变可能影响PON1水解酶活性中心的疏水环境,可能使蛋白的水解酶活性下降,使得地方猪品种的脂肪沉积量和肉质不同于欧洲猪种。由此推测,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163/165位点存在多态性,可能与地方猪种的脂肪沉积和肉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牛朊蛋白基因多态性对疯牛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婷, 刘万洪, 杨春玲, 李强飞, 郝甜甜, 席冬梅
. 2013, (5):  150-155. 
摘要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是近年来已证明的人和部分哺乳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的主要根源,该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态性显著影响了人和动物对TSE的易感性或抗病性。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作者分析了疯牛病的起源、监测和预防措施;简要介绍了牛PRN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系统分析了牛科动物PRNP基因非编码区多态性与抗病性作用;总结了牛科动物PRNP基因启动子区域内23 bp插入/缺失和第1内含子区域内12 bp插入/缺失对疯牛病易感性的影响,为牛的抗病分子育种提供指导。
猪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培养
宋志强, 刘畅, 冯冲, 龙川, 赵勤丽, 刘忠华, 潘登科
. 2013, (5):  156-160. 
摘要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滋养层干细胞(TSc)是形成胎盘组织细胞的前体细胞,与胚胎着床和胎盘形成密切相关。体外分离滋养层干细胞为研究滋养层的发育与功能提供了研究工具和基础。滋养层干细胞已经成功从小鼠附植前囊胚中获得,在猪上也有相关报道,但并没有关于6 d囊胚中分离到猪滋养层干细胞(pTSc)的报道。本试验通过对6 d孤雌囊胚透明带进行划口处理, 饲养层和基础培养液中附加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分离猪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同时,通过采用形态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的方法对获得的猪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得到的细胞呈现上皮样细胞形态,细胞间结合紧密,边缘光滑,核质比较大,RT-PCR结果显示表达滋养层干细胞标记基因Cdx2,体现了滋养层干细胞特征。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在6 d孤雌囊胚分离得到猪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为后续研究猪滋养层发育提供了试验基础。
猪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外显子9多态性检测及其对山西白猪背膘厚的影响
赵先萍, 黎威, 王彦玲, 贺晓丽, 高鹏飞, 郭晓红, 李步高, 曹果清
. 2013, (5):  161-165. 
摘要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6个品种共416头个体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外显子9的多态性,在扩增片段内检测到5个SNPs,分别是第37位的T→G突变、150位的A→G突变、167、193和256位点的C→T突变,其中第193和256位点的C→T突变位于外显子9内,为错义突变,分别引起苏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蛋氨酸的转变;5个SNPs位点形成A、B、C、D、E、F和G 7种单倍型,其分布与猪的经济类型相一致。在引入猪种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群体中,有3种单倍型A、B和C,单倍型B频率较高,分别为0.40和0.53;长白猪群体中只有B和C 2种单倍型,单倍型C频率较高,为0.72;马身猪除含有A、B、C 3种单倍型外,还含有单倍型E,频率为0.16。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AST基因单倍型类型对山西白猪6月龄活体背膘厚无显著影响。
疾病防治
细菌性牛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韩猛立, 康立超, 钟发刚, 黄新, 谭鹏飞
. 2013, (5):  165-172. 
摘要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呼吸道疾病(BRD)是由多种病毒和细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是引起舍饲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北美和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就引起BRD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如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昏睡嗜血杆菌、牛支原体及其他相关病原体和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饲养管理和治疗药物的选择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治疗和防控提供参考。
禽源空肠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黄武, 饶雷, 张凯, 高瑞娟, 罗开健
. 2013, (5):  173-177. 
摘要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广东部分地区不同品种家禽空肠弯曲杆菌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生化特征、培养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多重PCR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鸡、鸭和鹅空肠弯曲杆菌的带菌率分别为7.93%、2.46%和4.16%。从分离株中选取10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禽源空肠弯曲杆菌对雏鸡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腹泻便血,肝脏出现白色坏死灶,盲肠充血、膨大充满气泡和红色内容物。
马胃蝇蛆病造成马体损伤性研究
杨健梅, 张东, 胡德夫, 初红军, 陶永善, 范晓泽, 李凯
. 2013, (5):  177-180. 
摘要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尸检方式探究马胃蝇寄生对马体所造成的伤害。结果发现,马胃蝇幼虫在马体内的寄生部位是随着虫龄的增加逐渐向消化道末端移动,直至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没有明显的逆向移动现象;虫态期最长的3龄幼虫(L3)在寄生部位选择上存在着种间差异性,黑角胃蝇和鼻胃蝇在幽门口外的十二指肠前端,黑腹胃蝇和红尾胃蝇寄生于胃部;马科动物个体感染马胃蝇的数量与被检马匹的年龄(P=0.320)和性别(P=0.665)没有必然联系;马胃蝇蛆病在当地马科动物间普遍发生,胃部损伤面积达60%~80%,其中,野马感染马胃蝇数量最高,其次是野驴和家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胃蝇属昆虫危害的认识及再引入野马健康状况的掌握,对于野马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强化后续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的研究进展
袁维峰, 巫剑, 贾红, 侯绍华, 郭晓宇, 马世春, 朱鸿飞
. 2013, (5):  181-184. 
摘要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AgB)是血清学诊断棘球蚴病最重要的抗原,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抗原之一。深入研究抗原B对棘球蚴病的血清学诊断、流行病学研究、综合防控和疫苗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近年来关于抗原B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免疫学特性及在人和动物等中间宿主的血清学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副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曹丽, 师新川, 高维凡, 温永俊
. 2013, (5):  185-189. 
摘要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副流感病毒是一类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按基因型可分为1、2、3、4和5型,5个型之间有少量的交叉免疫,各型的生物学特性和结构类似。该病毒宿主谱广,可感染人、牛和犬等多种动物。副流感病毒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可作为活病毒疫苗的候选载体,通过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可使其表达外源基因,研发新型疫苗。作者在综述副流感病毒病原学、基因组结构及主要蛋白质等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副流感病毒作为病毒载体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绵羊球虫感染情况和种类调查
张菲菲, 王金鸿, 齐萌, 菅复春, 王国春, 马惠海, 朱文广, 卫九健, 吕亚莉, 宁长申
. 2013, (5):  190-194. 
摘要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河南、山东和东北等地的1052只绵羊球虫感染情况及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球虫总感染率为94.8%,对968份阳性样本中的球虫卵囊进行形态学鉴定,共检出12种艾美耳球虫,分别为阿撒他艾美耳球虫、巴库艾美耳球虫、小型艾美耳球虫、贡氏艾美耳球虫、类绵羊艾美耳球虫、颗粒艾美耳球虫、苍白艾美耳球虫、马耳西卡艾美耳球虫、温布里吉艾美耳球虫、错乱艾美耳球虫、槌形艾美耳球虫和浮氏艾美耳球虫。调查结果发现绵羊最多可同时感染9种球虫,多数为2~5种,混合感染率为71.8%;1岁以下和1岁以上绵羊球虫感染率分别为99.4%和86.0%,平均OPG值分别为7907.36和3263.89;舍饲和放牧绵羊球虫感染率分别为97.0%和89.0%;夏、秋季为球虫主要流行季节。
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王思芦
. 2013, (5):  195-199. 
摘要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免疫增强剂可促进动物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显著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文章综述了动物疫苗研究领域中的免疫增强剂,如免疫刺激复合物、脂质体、细胞因子、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和天然产物对动物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并对免疫增强剂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狂犬病病毒分子特征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净
. 2013, (5):  199-202. 
摘要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文章综述了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及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为临床控制此病建立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
林初文, 苗立中
. 2013, (5):  203-206. 
摘要 ( 5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纤维素性心包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目前预防该病主要是灭活疫苗,但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性不强或无交叉保护作用。因此,发展新的广谱疫苗是未来的趋势。文章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综述。
奶牛布鲁氏菌病微量凝集试验诊断方法的建立
王双山, 王真, 马延光, 冯现明, 吴清民
. 2013, (5):  206-210. 
摘要 ( 4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操作简便、快速、实用的奶牛布病诊断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奶牛布鲁氏菌病(布病)诊断96孔V型板微量凝集方法,并优化了试验条件。结果显示,抗原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20,反应最适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24 h;为验证本研究建立的微量凝集方法的准确性,对120份奶牛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血清样品进行微量法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显示,微量法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符合率为83.3%,试管法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符合率为80.0%。提示,微量凝集试验可以作为试管凝集试验的替代方法,应用于规模化奶牛场布病的诊断和检疫。
兽医临床
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猪瘟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
刘建, 李春燕, 汤德元, 罗险峰, 曾智勇, 甘振磊, 郝飞
. 2013, (5):  211-214. 
摘要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贵州某规模化猪场发病断奶仔猪死亡原因,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和RT-PCR检测等方法,对该规模化猪场发病猪进行了诊断。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和猪瘟抗体快速金标检测卡检测,初步诊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猪瘟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RT-PCR检测核酸确诊发病猪为猪瘟病毒感染;细菌培养分离、生化特性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猪链球菌。造成该猪场断奶仔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猪瘟病毒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所致。
一例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
孙成友, 李玉保, 李娟, 屈亚锦, 刘雨田, 迟田英, 宋芳, 于小静, 王志亮
. 2013, (5):  215-218. 
摘要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某蛋鸡养殖场中出现病鸡消瘦,产蛋量下降,剖检以肝脏、肺脏、肾脏、胰腺等多处内脏器官出现灰白色肿瘤病灶为特征的病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瘤组织呈灶性或多中心性,细胞形态较一致,通过内脏型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变化鉴别观察,并结合该病例的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对本病的防控措施提出了建议。
经验交流
2013年第40卷第5期中药复方浸膏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康莲莲, 刘群, 江平康, 杨松沛, 吉莉莉, 卢亚艺, 唐棣
. 2013, (5):  218-221. 
摘要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建立抗病毒中药复方浸膏的质量标准,为剂型改革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浸膏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薄层色谱试验能检出浸膏中的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试验能检测出浸膏中的甘草酸和绿原酸。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准确地对该复方浸膏进行定性及初步定量检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单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潘发明, 王彩莲, 刘陇生, 黄杰
. 2013, (5):  222-225. 
摘要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宁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脉管中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活泼,易于蛋白质结合,对反刍动物营养有特殊的功效。目前,国内外对单宁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单宁的生物学特性;②单宁对反刍动物营养学特性的研究。作者主要对这两方面内容作一简要综述,并对单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猪配合饲料中苯乙醇胺A的研究
樊宇飞, 苏晓鸥, 刘萌
. 2013, (5):  225-228. 
摘要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测定配合饲料中苯乙醇胺A的方法。通过应用0.1%甲酸甲醇溶液提取、混合阳离子固相萃取净化及样品基质校正外标定量方法进行测量。在优化条件下,苯乙醇胺A在0.1~20.0 m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达到0.9945;在1.0、5.0、10.0 mg/kg等不同添加浓度下,方法回收率高于90.36%,变异系数低于5.98%;方法检测限为0.06 mg/kg,定量限为0.10 mg/kg。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可靠且操作简单,能够满足配合饲料中苯乙醇胺A的测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