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05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 
摘要 ( 112 )   PDF (8362KB) ( 1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2-0. 
摘要 ( 145 )   PDF (530KB) ( 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题:水禽遗传繁育与营养
中畜草原白羽肉鸭与樱桃谷鸭的遗传差异分析
于思梦, 郭占宝, 胡健, 周正奎, 侯水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01-8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01
摘要 ( 354 )   PDF (1885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中畜草原白羽肉鸭与樱桃谷鸭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追溯两个品种鸭在不同人工选择下的基因组变异机制,以此阐明优异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方法】 选择樱桃谷鸭商品代和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商品代各16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过滤掉高缺失率与最小等位基因频率较低的位点,获得高质量SNPs用于后续分析;对两品种的基因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确定其遗传分化情况;采用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群体核酸多样性比值(Pi)两种分析方法综合筛选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和樱桃谷鸭的受选择信号。【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和樱桃谷鸭分化显著。以10 kb窗口5 kb步长分别计算FstPi分析值,取前1%作为阈值(Fst>0.177,Pi>0.885),在两种分析方法的信号重叠区域共筛选到410 kb候选区域,共注释到21个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发现,12个基因显著富集到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两大类中(P<0.05),2个基因显著富集到代谢相关通路(P<0.05)。这些基因中,与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免疫调控相关的基因包括PDE3APRKAR2BSEMA5ASHANK2、STXBP6与LOC101803508(GOLGB1)受到了强选择。【结论】 虽然樱桃谷鸭与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均源自北京鸭,但经过不同强度、不同方向持续的人工选育,2个品种明显分化,且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态性。筛选到了2个品种间一系列遗传分化候选基因,并重点挖掘了参与白羽肉鸭风味肉品质调控的相关基因,为后续研究不同白羽肉鸭品种特征、筛选品种特异性分子标记提供了参考。
miR-145-4调控蛋鸭卵泡发育机制的研究
吴艳, 皮劲松, 张昊, 梁振华, 杜金平, 潘爱銮, 申杰, 蒲跃进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09-8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02
摘要 ( 260 )   PDF (1709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miR-145-4在蛋鸭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蛋鸭卵泡颗粒细胞,转染miR-145-4相似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NAhybrid和Targetscan程序预测miR-145-4的靶基因及其与靶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α,PIK3CA)3'-UTR的结合位点,分别构建PIK3CA基因3'-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载体,与miR-145-4 mimic和mimic-NC共转染蛋鸭卵泡颗粒细胞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45-4与靶基因PIK3CA的结合关系,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5-4对蛋鸭卵泡颗粒细胞中PIK3C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45-4后CyclinB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BCL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抑制miR-145-4后,CyclinB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CL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预测结果显示,miR-145-4与PIK3CA基因3'-UTR存在结合位点。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PIK3CA基因3'-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与突变型及空载体共转染组相比,野生型组双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说明miR-145-4能够与PIK3CA基因3'-UTR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蛋鸭卵泡颗粒细胞中过表达miR-145-4后,PIK3CA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抑制miR-145-4后,PIK3C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 miR-145-4通过正向调控靶基因PIK3CA促进蛋鸭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进而调控蛋鸭的卵泡发育。
番鸭GDF9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石雨竹, 罗儒唐, 陈超, 吴旭, 李昂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17-8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03
摘要 ( 272 )   PDF (2954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番鸭(Cairina moschata)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进行克隆及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并检测其在就巢期和产蛋期番鸭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以番鸭卵巢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对GDF9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GDF9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分析其基本理化性质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就巢期番鸭和产蛋期番鸭各组织中GDF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GDF9基因CDS区全长1 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番鸭GDF9基因序列与GenBank已公布的凤头潜鸭、绿头鸭、天鹅、棕硬尾鸭、浙东白鹅、企鹅、鸡、牛、绵羊、猪和小鼠对应序列的相似性依次为98.8%、97.5%、96.4%、95.8%、94.4%、90.2%、87.5%、64.5%、64.2%、63.9%和60.6%。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番鸭与凤头潜鸭和绿头鸭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GDF9蛋白分子质量为52.81 ku,是一种不稳定的碱性亲水膜外蛋白,有1个信号肽,含有45个磷酸化位点,8个O-糖基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存在1个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构域;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α-螺旋、T-转角和β-折叠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58.61%、22.22%、16.56%和2.61%。GDF9蛋白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GDF9蛋白可能与BMP15、BMPR1B、BMPR2、TGFBR1、ACVR1B、POF1B、ZP2、ZAR1和MOS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就巢期和产蛋期番鸭各组织中均有GDF9基因的表达,其中两个时期卵巢中的表达量均最高,且均极显著高于同一时期其他组织基因表达量(P<0.01)。同一组织不同时期相比,就巢期番鸭GDF9基因在脾脏、心脏和肾脏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产蛋期(P<0.05;P<0.01),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产蛋期(P<0.01),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在两个时期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番鸭GDF9基因,GDF9基因在番鸭各组织中均有表达,GDF9基因为番鸭产蛋期和就巢期卵巢、心脏、肾脏和脾脏的差异表达基因。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番鸭GDF9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研究GDF9基因在卵巢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鸭产螺纹蛋遗传力及相关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研究
桑强强, 孙云霄, 刘迎, 侯卓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30-8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04
摘要 ( 254 )   PDF (1217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旨在研究鸭产生螺纹蛋程度的遗传力及其与蛋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选择A系母鸭600只,收集产蛋期所产种蛋,并根据螺纹在鸭蛋表面的覆盖面积,将螺纹等级划分为0、1、2、3、4级。观察测定产生螺纹蛋的等级和其他蛋品质相关性状,使用限制性最大似然估计法并结合线性混合模型进行遗传力及相关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 试验期间,600只母鸭中有418只母鸭产蛋,共收集到1 171枚种蛋,其中,0、1、2、3和4级螺纹蛋分别有742、135、161、93和40枚,分别占总数的63%、12%、14%、8%和3%;产生0、1、2、3和4级螺纹蛋母鸭分别为228、55、69、46和20只;螺纹蛋等级、平均蛋重、平均蛋型指数和开产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0、0.29、0.52和0.72,属于较高遗传力,产蛋总数的遗传力为0.15,为中等遗传力。螺纹蛋等级与产蛋总数具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0.34)和较低的表型正相关(0.12)。【结论】 螺纹蛋等级、平均蛋重、平均蛋型指数和开产体重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对某些产生螺纹蛋等级较高的母鸭进行选择淘汰,可以降低鸭产生螺纹蛋的比例。本研究对鸭产生螺纹蛋的等级进行划分,可以精确的区分螺纹蛋之间的差别,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分类标准,为产蛋性能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和参考。
蛋鸭circ-ZNF326的特征分析、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魏文焯, 郑超, 吴艳, 梁振华, 皮劲松, 杜金平, 李成凤, 张昊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37-8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05
摘要 ( 240 )   PDF (1695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circ-ZNF326的基本特征及对蛋鸭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绿头鸭为研究对象,采集鸭胚肠道并培养小肠上皮细胞,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参考circ-ZNF326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获得circ-ZNF326的部分序列,测序后利用反向剪接位点验证其成环方式。利用PARISTM Kit提取细胞核与细胞质RNA检测其在细胞中的核质分布情况。合成circ-ZNF326全长序列并利用双酶切及T4连接酶将circ-ZNF326全长序列连接在PLCDH-ciR真核表达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扩大培养,提取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将circ-ZNF326过表达载体转染小肠上皮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irc-ZNF326过表达后的表达效率,利用CCK-8检测过表达circ-ZNF326对蛋鸭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circ-ZNF326是由ZNF326基因第10、11和12号外显子反向剪接而成,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irc-ZNF326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表达效率极显著高于空载组(P<0.01)。将circ-ZNF326过表达载体转染小肠上皮细胞,结果发现,circ-ZNF326过载组在24~72 h细胞活力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空载组(P<0.01;P<0.05)。【结论】 本试验成功验证了circ-ZNF326的反向剪接与环状结构,证明了circ-ZNF326主要富集在细胞质中,并构建了circ-ZNF326过表达载体,证实了过表达circ-ZNF326可提高蛋鸭小肠上皮细胞的活力,为深入研究circ-ZNF326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蛋鸭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水禽肠道微生物及其研究进展
罗世琪, 张秀文, 苏健宇, 陈龙海, 杨琳, 王文策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45-8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06
摘要 ( 260 )   PDF (1451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的肠道内有复杂而动态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通过促进营养摄取、宿主防御、免疫调节等,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菌落的结构组成因母体、饲粮、环境、生理状态变化及自身菌种间互作等因素而不同。水禽(鸭和鹅)属于卵生动物,与哺乳动物相比,其肠道的微生物系统具有特殊性。作者介绍了水禽肠道微生物的建立、肠段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结构组成特征及发育性变化,从肠道微生物对水禽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吸收的影响,以及与免疫系统的关系3个方面阐述了水禽肠道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同时通过饲粮组成、动物体生理状态、外界环境因素、微生物自身因素及互作等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水禽肠道微生物的多重因素,并对水禽肠道微生物今后的研究思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养殖中饲料配方设计、改善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效益等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从肠道微生物这一崭新靶点精准调控水禽的营养、免疫和生长过程,以及水禽肠道微生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生物技术
关中奶山羊CSN1S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侯金星, 王战航, 朱俊儒, 江悦, 刘淑娟, 安小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57-8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07
摘要 ( 251 )   PDF (1547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关中奶山羊αs1-酪蛋白(alpha-s1 casein,CSN1S1)基因组织表达谱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初步探究CSN1S1基因在奶山羊乳成分合成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关中奶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扩增并克隆CSNIS1-1和CSN1S1-2 2个突变形态,并利用ProtParam、NetPhos、SingalP 4.1 Server、NPS和Phyre2等多种生物信息软件和在线工具对CSN1S1基因及其突变形态的蛋白质结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等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SNIS1-1和CSN1S1-2在关中奶山羊肝脏、脾脏、乳腺、肾脏、子宫、输卵管6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关中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存在CSN1S1-1和CSN1S1-2 2种突变形态。对测序结果比对显示,CSN1S1-1存在3个碱基的突变,CSN1S1-2不仅存在3个碱基的突变,还存在6个碱基的缺失。CSN1S1-1与CSN1S1蛋白相似性为99.07%,CSN1S1-2与CSN1S1蛋白相似性为97.20%。蛋白理化性质分析显示,CSN1S1-1中碱基的突变导致第31位亮氨酸变成脯氨酸、第92位谷氨酰胺变成谷氨酸;CSN1S1-2除上述改变之外,第83位由丝氨酸变成半胱氨酸、第84位由谷氨酸变成谷氨酰胺,还存在第81和82位2个丝氨酸的缺失。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SN1S1-1和CSN1S1-2在关中奶山羊各组织中相对表达趋势基本相同,其中在乳腺、子宫、输卵管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在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基本不表达,在子宫中CSN1S1-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SN1S1-1(P<0.05)。【结论】 关中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存在CSN1S1-1和CSN1S1-2 2种突变形态,且2种突变形态与CSN1S1的蛋白相似性均达到97%以上。CSN1S1-1在蛋白结构上与CSN1S1已有明显区别,而CSN1S1-2中6个碱基的缺失是导致氨基酸改变、磷酸化位点缺失与移位的直接原因。CSN1S1-2在子宫中表达显著高于CSN1S1-1,其可能在子宫中发挥潜在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昆明犬IGF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时空表达研究
韦云芳, 李飞翔, 星云, 黄庆国, 李居东, 万九生, 陈方良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66-8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08
摘要 ( 193 )   PDF (175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克隆昆明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并研究其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规律,为工作犬体型及生长发育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昆明犬IGF2基因CDS区,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昆明犬IGF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GF2基因在2.5月龄昆明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大腿内侧肌肉和不同年龄段肝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昆明犬IGF2基因CDS区全长717 bp,编码23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昆明犬IGF2基因与赤狐的遗传距离最近,与鸡的遗传距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IGF2蛋白分子质量为26.46 ku,理论等电点为9.61,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亲水性非分泌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47.8%)和线粒体(17.4%),存在23个磷酸化位点;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IGF2基因在2.5月龄昆明犬肝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肾脏、肺脏及肌肉组织(P<0.01);仔犬期(2.5月龄)肝脏中的IGF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幼犬期(6月龄)、青年期(1岁)及成年期(1.7和2.5岁)(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昆明犬IGF2基因,并发现IGF2在多个组织广泛表达,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可为深入探讨昆明犬IGF2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绵羊KAP11.1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皮肤毛囊表达研究
宫淑娟, 史瑞军, 吴庭辉, 李树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76-8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09
摘要 ( 234 )   PDF (2983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毛囊角蛋白关联蛋白11.1(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11.1,KAP11.1)基因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并对KAP11.1基因在不同品种绵羊皮肤毛囊中表达量进行比较,探究KAP11.1基因在南疆地方绵羊品种间表达差异及其对羊毛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平原型和田羊、山区型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体侧皮肤毛囊为研究材料,以GenBank中绵羊KAP11.1基因序列(登录号:HQ595347.1)为参照设计引物,对KAP11.1基因进行PCR扩增,构建pMD19-T-KAP11.1克隆质粒,双酶切鉴定后构建pET-28a (+)-KAP11.1原核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KAP11.1基因在不同绵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3种绵羊KAP11.1基因CDS区序列为480 bp,编码159个氨基酸,为不稳定的疏水蛋白。相似性比对结果发现,与参照基因相比,2种类型和田羊基因序列相似性均为99.79%,均在423 bp处发生突变,由C变为T,卡拉库尔羊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38%,其69 bp处G变为T、93 bp处C变为T、423 bp处C变为T。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3种绵羊和山羊亲缘关系最近,和瘤牛亲缘关系最远。KAP11.1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组成。试验成功构建了pET-28a (+)-KAP11.1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纯化得到19 ku的KAP11.1蛋白。KAP11.1基因在山区型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平原型和田羊(P<0.05),在山区型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中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克隆获得480 bp的绵羊KAP11.1基因CDS区序列,成功构建了pET-28a (+)-KAP11.1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获得19 ku的KAP11.1蛋白,且KAP11.1基因在3个品种绵羊皮肤毛囊中均有表达。
郏县红牛POLB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玉龙, 吕世杰, 翟亚莹, 张志杰, 朱肖亭, 张子敬, 陈付英, 施巧婷, 王二耀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87-8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0
摘要 ( 197 )   PDF (5395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克隆郏县红牛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B)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以郏县红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克隆POLB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POLB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磷酸化位点、跨膜结构、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互作蛋白。【结果】 郏县红牛POLB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郏县红牛POLB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等反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和禽类次之,与斑马鱼(鱼类)最远。郏县红牛POLB蛋白分子质量为38.26 ku,理论等电点(pI)为9.10,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系数为31.06,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659,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发现,郏县红牛POLB蛋白包含17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2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跨膜区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郏县红牛POLB蛋白不属于跨膜蛋白和分泌型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发现,其主要包含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4种结构;在线软件预测结果表明,POLB蛋白与XRCC1、FEN1、PARP1和LIG3等为互作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了郏县红牛POLB基因CDS序列,其与绵羊亲缘关系最近;POLB蛋白为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与XRCC1蛋白互作程度最高,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POLB基因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猫血清白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赵明明, 李星颖, 江文康, 樊全宝, 赖健仪, 何诗, 何静, 白银山, 刘璨颖, 陈胜锋, 陈志胜, 张晖, 王丙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897-9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1
摘要 ( 219 )   PDF (3388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毕赤酵母中构建猫血清白蛋白(feline serum albumin,FSA)表达系统,并探索其最适的基本表达条件,为FSA的生产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在GenBank上获取FSA碱基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将优化的密码子构建到载体pPIC9K上,经PCR和双酶切验证后通过电击转化将重组质粒FSA-pPIC9K转化毕赤酵母GS115,依次经MD平板和G418筛选后进行菌落PCR获得阳性菌株,随机选取阳性菌株经甲醇诱导表达96 h后,取表达上清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选取表达量较高的菌株分别在不同温度(24、26、28和30 ℃)、pH (4.0、5.0、6.0、7.0和8.0)和甲醇诱导量(其中1组为每24 h添加0.5%,其余4组为每12 h分别添加0.5%、1.0%、1.5%和2.0%)的条件下诱导表达96 h,取表达上清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 菌落PCR结果显示,获得2条大小分别约为2.3和2.2 kb的目的基因条带和毕赤酵母AOX1基因扩增条带,诱导表达96 h后取表达上清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在70 ku左右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基本条件优化发现该蛋白在28 ℃,pH为6.0且每12 h添加0.5%的甲醇条件下表达量较高。【结论】 毕赤酵母GS115可稳定表达FSA。
营养与饲料
早期断奶转群对仔猪行为、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杨志维, 李智星, 黄涛, 郝科兴, 王静, 胡广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04-9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2
摘要 ( 197 )   PDF (1079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转群对仔猪行为、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探寻适宜的断奶转群模式,为改善仔猪福利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6.98 kg±0.63 kg)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216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6窝,每窝12头。Ⅰ组为对照组,仔猪不断奶不转群;Ⅱ组为断奶转群组,仔猪既断奶又转群;Ⅲ组为断奶非转群组,仔猪只断奶不转群。21日龄时实施早期断奶,试验期14 d。试验期间观察、统计仔猪行为表现、皮肤损伤、死亡率和腹泻率,采集仔猪血液,测定血清皮质醇和免疫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仔猪采食、休息、玩耍行为极显著下降(P<0.01),探究、独处、哀叫、抱团、攻击和恐人行为极显著上升(P<0.01)。试验处理后第3~5天,Ⅱ组仔猪的皮肤损伤程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Ⅱ组仔猪35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P<0.01)。各组仔猪死亡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Ⅰ组(0)<Ⅲ组(1.32%)<Ⅱ组(4%)。在试验处理当天,Ⅱ组仔猪的皮质醇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组皮质醇浓度在等3、5天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Ⅱ和Ⅲ组仔猪在第7天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G (IgG)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白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断奶转群不仅影响仔猪的行为表现、皮质醇浓度和免疫力水平,而且导致生长性能下降,皮肤损伤程度、死亡率和腹泻率上升,但早期仅断奶不转群仔猪的应激反应相对较低,可减少对仔猪的不利影响。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高密度饲养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伍源, 秦鑫, 董元洋, 韩苗苗, 苗志强, 魏清宇, 宋献艺, 申李琰, 冯焱, 李慧锋, 李建慧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13-9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3
摘要 ( 247 )   PDF (1085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饲粮蛋氨酸对肉鸡高密度饲养下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396只,1~21日龄统一饲喂,于21日龄末选取体重相近的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对照组肉鸡饲养密度为14只/m2,蛋氨酸水平为0.40%;4个试验组肉鸡饲养密度为20只/m2,饲粮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35%、0.40%、0.45%和0.50%。试验期21 d,于42日龄采集血浆、肝脏样品,测定应激和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结果】 ①与正常密度组相比,高密度饲养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体重(BW)、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显著提高了肉鸡死亡率(P<0.05)。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料重比在蛋氨酸水平为0.35%时最高,随着日粮蛋氨酸水平的上升呈线性下降(P<0.05);与蛋氨酸水平0.35%组相比,0.45%和0.50%蛋氨酸组肉鸡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②与正常密度组相比,高密度饲养组的血浆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降低(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羰基(PCO)水平显著上升(P<0.05)。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血浆PCO水平随着日粮蛋氨酸水平上升呈线性降低(P<0.05)。③与正常密度组相比,高密度饲养显著降低了总蛋白(TP)浓度(P<0.05),提高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0.50%蛋氨酸水平组血浆TP水平、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0.35%和0.40%蛋氨酸组(P<0.05);0.35%蛋氨酸组的血浆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0.40%和0.45%蛋氨酸组ALT活性显著低于0.35%组(P<0.05)。④与正常密度组相比,高密度饲养显著提高了肝脏中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0.35%和0.50%蛋氨酸水平组的HSP70显著高于0.45%水平组(P<0.05)。与正常饲养密度组相比,0.35%和0.50%蛋氨酸组HMG-CoA还原酶(HMGC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 饲养密度与蛋氨酸添加水平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应激程度、抗氧化能力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高密度饲养可引起肉鸡的应激反应,并对肝功能造成损伤。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蛋氨酸限制会造成肉鸡死亡率升高,较高蛋氨酸水平也不利于肉鸡肝脏健康。而蛋氨酸水平在0.45%时有较好的抗应激、抗氧化效果,有益于肉鸡生长。
育肥猪粪便菌群结构及其与生长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姜长津, 陈云, 潘鹏丞, 陈宝剑, 关志惠, 卢慧林, 谢炳坤, 覃兆鲜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24-9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4
摘要 ( 254 )   PDF (1717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与粪便微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寻找与猪生长速度相关的微生物菌群。【方法】 选取50头出生重相近的仔猪,在相同饲养环境中进行饲养管理,生病猪及时转出试验组,125日龄时按体重由高到低排序,把体重最高和最低的4头猪分别分为体重高(51.30 kg±2.57 kg,HW)、低(36.90 kg±2.50 kg,LW)组,通过16S rRNA测序,对125日龄生长育肥猪的粪便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群落组成及与生长速度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HW和LW组中能够明显区分菌群结构。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分析表明,HW和LW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螺旋体门,优势菌属为密螺旋体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和未被培养菌属Muribaculaceae菌。LW组中拟杆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HW组(P<0.01),纤维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HW组(P<0.05),而髌骨细菌门丰度显著低于HW组(P<0.05)。对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进行差异分析发现,HW组检测到16个特有菌门,LW组检测到1个特有菌门和24个特有菌属。将肠道菌群与生长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共发现10个菌门,18个属与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呈正相关,7个菌门和12个属与BW和ADG呈负相关。【结论】 相同日龄不同生长速度的猪粪便微生物的区系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菌群可能对猪的生长速度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研发益生菌和提高猪生长速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小檗碱对黄羽肉鸡器官指数、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朱翠, 黄凯勇, 李丽娜, 吴爱基, 吴鹏, 符芳苗, 罗苑华, 张辉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32-9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5
摘要 ( 234 )   PDF (1038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檗碱对黄羽肉鸡器官指数、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1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对照组(NC)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PC)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土霉素钙+250 mg/kg那西肽;小檗碱组(BBR)饲喂基础饲粮+250 mg/kg小檗碱。在试验第21、42和63天,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采集心脏、肝脏、脾脏和法氏囊分别称重,记录重量,计算其器官指数;刮取空肠黏膜,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提取空肠黏膜总RNA,合成cDNA,测定紧密连接蛋白与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 小檗碱对黄羽肉鸡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小檗碱显著提高了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了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丙二醛(MDA)含量(P<0.05)。抗生素组21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小檗碱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小檗碱显著提高了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跨膜蛋白-1(Claudin-1)的mRNA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21、42与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NOD1)的mRNA表达量(P<0.05);小檗碱组与抗生素组42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8(IL-8)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了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的mRNA表达量(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250 mg/kg小檗碱可增强63日龄黄羽肉鸡肠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屏障,降低肠道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肠道免疫功能。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白培钿, 孔佳美, 裴婷, 程志学, 任玉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42-9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6
摘要 ( 240 )   PDF (1343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及其替代抗生素后对仔猪的影响。【方法】 选取80头日龄(28 d±2 d)、体重(9.31 kg±0.52 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中、高剂量复合微生态制剂组(LOW、MED和HIG)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分别为1×1011、2×1011、3×1011 CFU/kg);抗生素组(ANT)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试验期为28 d。记录试验仔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腹泻及采食情况。试验第28天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①ME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上升(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MED和HIG组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LOW和MED组的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MED和HIG组仔猪胸腺指数及MED组脾脏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MED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ANT组(P<0.05)。③LOW、MED和HIG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上升(P<0.05),MED和ANT组的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上升(P<0.05),LOW、MED和ANT组的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④LOW和MED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MED和ANT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⑤LOW、MED和ANT组仔猪盲肠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OW和ANT组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HIG和ANT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MED、HIG和ANT组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HIG组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MED、HIG和ANT组毛螺菌属(Lachnospir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HIG和ANT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LOW和HIG组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组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改善盲肠微生物的菌群丰度,降低肠道致病菌的丰度,降低腹泻率,其中添加0.2%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为2×1011 CFU/kg)的效果较好,能达到与添加抗生素相似的饲喂效果。
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蒋恒, 王怀树, 卓娜, 王建国, 任佳, 高如军, 武玉平, 高凤芹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53-9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7
摘要 ( 240 )   PDF (1053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该试验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以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探明育肥猪饲粮中苜蓿草粉的较优添加比例。【方法】 选取健康、平均体重(75.5±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1个重复1栏。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10%、15%的苜蓿草粉进行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式期45 d。测定每头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及每栏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栏随机抽取1头猪,通过前腔静脉采血10 mL,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5%和10%苜蓿组料重比(F/G)无显著差异(P>0.05),而15%苜蓿组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抗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5%苜蓿组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10%苜蓿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添加15%苜蓿草粉会显著提高育肥猪料重比,添加5%、10%苜蓿草粉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推荐在育肥猪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量以5%~10%为宜。
遗传繁育
马可·波罗盘羊和5种家养绵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分析
张永浩, 肖逸, 郭丽君, 阿布都热合曼·吐尔逊, 王玉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62-9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8
摘要 ( 171 )   PDF (2179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马可·波罗盘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及核苷酸、氨基酸多态位点,以及与家养绵羊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采用PCR-SSCP方法对39只马可·波罗盘羊、159只塔什库尔干羊、72只藏绵羊、76只宁夏滩羊、36只柯尔克孜羊和26只多浪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对不同绵羊品种产生的差异等位基因进行克隆及测序,并对等位基因单倍型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分析马可·波罗盘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结果】 试验共获得66个MHC-DRB3等位基因,马可·波罗盘羊、塔什库尔干羊、藏绵羊、宁夏滩羊、柯尔克孜羊和多浪羊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3、14、12、12、4和1个。马可·波罗盘羊、塔什库尔干羊、藏绵羊、宁夏滩羊和柯尔克孜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等位基因序列中的核苷酸多态位点分别为74、76、45、49和25个,表明相较于藏绵羊、宁夏滩羊和柯尔克孜羊,马可·波罗盘羊和塔什库尔干羊的多态性更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马可·波罗盘羊和塔什库尔干羊MHC-DRB3基因均呈两支分化;马可·波罗盘羊、塔什库尔干羊和藏绵羊MHC-DRB3基因单倍型的相似性较高。马可·波罗盘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其生物学作用主要在细胞质中体现。【结论】 本试验确定了马可·波罗盘羊和5种家养绵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等位基因数及核苷酸、氨基酸多态位点,为进一步探究绵羊MHC-DRB3基因的调控机理及进化意义提供材料。
云南半细毛羊精子冷冻前后转录组表达差异分析
梁家充, 吕春荣, 洪琼花, 吴国权, 权国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73-9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19
摘要 ( 217 )   PDF (963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云南半细毛羊精子冷冻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精子冷冻损伤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电刺激法采集3只云南半细毛羊精液,各分成2份,一份直接用于提取精子RNA,另一份经过冷冻保存7 d后再进行精子RNA提取。利用获得的精子RNA,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检测新鲜精子和冻融精子的mRNA转录组,构建mRNA转录组文库,用Hiseq2500测序仪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做进一步过滤处理,然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6份精液样本共产生623 399 754条原始测序序列,过滤处理后得到514 313 802条(82.50%)高质量的Clean reads。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冷冻前后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共1 213个。其中,解冻后表达量下调的有1 208个,上调的有5个。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归类于56个GO分类,参与40个信号通路。其中与精子功能密切相关的主要包括精子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应激反应、生殖、质膜和氧化还原反应;精子冷冻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炎症、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细胞凋亡等通路。【结论】 云南半细毛羊精子的冷冻损伤可能与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有关。此外,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也可作为分子标记物应用于绵羊冻精品质的评价。
不同浓度芦丁和冷冻速率对猪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研究
罗兰, 崔超, 董瑞兰, 刘浩域, 柳小斌, 于光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82-9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0
摘要 ( 249 )   PDF (939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芦丁和不同冷冻速率对杜洛克公猪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及其二者的互作关系,以期为指导生产实践和提高优良种猪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冷冻稀释液Ⅰ液)和试验组(分别在冷冻稀释液Ⅰ液中添加0.2、0.4、0.6、0.8和1.0 mmol/L芦丁),在距离液氮面上1 cm (快冷冻)和3 cm (慢冷冻)处分别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30 d后,检测冷冻-解冻精子的运动参数、质膜完整率(MI)、顶体完整率(AI)、DNA完整率、线粒体膜电位(MMP)、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和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来评价解冻后的精液品质。【结果】 冷冻速率方面,在相同浓度芦丁冷冻液中,慢冷冻效果均好于快冷冻效果,差异显著(P<0.05)。芦丁浓度方面,快冷冻和慢冷冻组均以添加0.6 mmol/L芦丁的效果最好(P<0.05),添加0.8 mmol/L芦丁的效果次之。二者互作方面,冷冻速率与芦丁浓度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慢冷冻×0.6 mmol/L芦丁组合的精子的运动参数、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DNA完整率、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试验组(P<0.05),RO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合试验组(P<0.05),SOD、CAT和GSH-Px的活性较其他组合试验组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不同芦丁浓度与不同冷冻速率间存在互作效应,其中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0.6 mmol/L芦丁慢冷冻猪精子效果最好。
猪重大育种价值基因及挖掘技术研究进展
方钱海, 陈洪波, 毕延震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992-10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1
摘要 ( 256 )   PDF (1492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畜禽优良性状的研究已从对表型选育进入到对单个或多个重要性状关联基因的分子选育,如对猪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在影响猪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火腿重量等方面筛选到许多关键基因。近年来,非洲猪瘟肆虐,对猪抗病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也发现了众多关键基因,如CD163直接参与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的侵入机制。除了疾病的影响外,繁殖性状对养猪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各重要性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积累了大量重要育种价值基因的多维数据,且由此开发出了多种基因筛选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及其作为全基因组筛选工具的成功应用,以及在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筛选与多组学的联合应用等,进一步推动了遗传育种领域的发展。作者系统总结了猪肉质、抗病及繁殖性状相关的重要育种价值基因及其挖掘技术,以期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参考。
预防兽医
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VP2基因序列分析
何献铭, 任广彩, 叶俊贤, 兰虹, 刘郁夫, 熊挺, 杨泽坤, 徐婷, 陈瑞爱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05-10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2
摘要 ( 228 )   PDF (16558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广西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及其与VP2基因序列特征的关系,为IBDV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CR、鸡胚传代培养、DF-1细胞的适应培养及琼脂扩散试验等方法分离鉴定病毒,并扩增其VP2基因,利用Mega 7.0、MegAlign软件将其与其他不同毒力IBDV毒株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SPF鸡致病性试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IBDV拷贝数变化情况。【结果】 成功分离到1株IBDV毒株,命名为GX20210126株。该毒株接种SPF鸡胚可导致鸡胚出现出血、矮化和肝脏发黄、出血及针尖状坏死;且GX20210126对DF-1具有良好的细胞适应性,可引起显著细胞病变。琼脂扩散试验显示,该毒株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病毒液能与IBDV阳性血清之间形成白色沉淀线。VP2基因进化分析显示GX20210126株与国际标准超强毒株在同一个大的分支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86.8%~99.6%之间,其中与UK661株相似性最高,为99.6%,仅有2处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即D279N和I272T。以EID50为10-3.8/0.1 mL,0.5 mL/只的剂量点眼、滴鼻接种8日龄SPF鸡,攻毒后鸡出现羽毛蓬松、精神萎靡、拉白绿色水样粪便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肌肉、肝脏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萎缩,IBDV拷贝数在感染后第5天达到峰值。【结论】 IBDV广西流行株GX20210126具有超强毒株基因序列特征,人工感染鸡群可导致IBDV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广东省4株PCV2型分离株全基因组进化分析
羊露露, 李安琪, 袁生, 黄良宗, 黄淑坚, 温峰, 郭锦玥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15-10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3
摘要 ( 216 )   PDF (2770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目前广东省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分离株的基因型和进化特征,为广东省PCV2防控及疫苗株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PCR方法将4份鉴定为PCV2阳性样品进行PCV2全基因组序列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利用MegAlign软件对4株PCV2广东分离株ORF2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关键位点氨基酸变异分析;应用DNAStar中Protean软件的Jameson-Wolf方法对4株PCV2广东分离株ORF2基因编码的Cap蛋白与4株疫苗株进行抗原指数预测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4株PCV2广东分离株序列长度均为1 767 bp。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4株分离株均属于PCV2d基因型,且核苷酸相似性在97.7%~99.1%之间,与国内外54株参考毒株相似性在91.7%~99.8%之间,其中与PhuTho/G40312/2018株(Viet Nam,登录号:LC602996)、QZ1410株(江苏,登录号:MG732832)、GXBB1501211株(广西,登录号:MH756609)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关键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表明,在Cap蛋白上有8个氨基酸特异性突变位点,分别是Y3C、F8Y、T56S、R116K、V123I、K164E、R169G及T216A。抗原指数分析发现,广东省分离株的Cap蛋白抗原指数与4株疫苗株相比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第7-12、47-53、80-90、160-170和205-213位氨基酸这5个区域。【结论】 从广东省部分地区分离的4株PCV2均为2d亚型,其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突变位点,抗原指数与疫苗株差异较大,提示广东省PCV2的流行趋势逐渐以2d亚型为主。
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刘庆庆, 吴鹏, 李培东, 张江伟, 陈创夫, 肖陈诚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24-10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4
摘要 ( 193 )   PDF (2773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腺病毒AdMax系统表达载体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 参考GenBank中已公布的PRRSV N基因序列(登录号:KT945017.1),人工合成PRRSV N基因,并将其连接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DC316-mCMV-EGFP,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N。将重组穿梭质粒pDC316-N与AdMax腺病毒系统的骨架质粒PBHGLOX (delta) E1,3Cre共同转染293A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rAd-N,对获得的重组腺病毒液进行PCR和测序鉴定,用鉴定正确的rAd-N病毒液感染293A细胞,对该重组腺病毒进行扩大培养,检测病毒的TCID50,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腺病毒的表达和反应原性。用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收集血清用PRRSV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抗体水平,初步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 PCR扩增出1条大小为400 bp的PRRSV N基因条带,测序结果正确,表明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浓缩后测得其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为10-10.239。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证实目的基因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均可得到正确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4 ku。小鼠特异性抗体检测表明,重组腺病毒rAd-N免疫小鼠后可使小鼠快速产生PRRSV特异性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重组腺病毒与Gel佐剂配合使用时效果最好,最高可达7.84 U/L。【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表达PRRSV N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建立针对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和进一步研发PRRSV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4株Ⅰ亚群禽腺病毒分离株对SPF雏鸡的致病性研究
谢梓民, 曾繁聪, 傅禹铭, 姜含雨, 杨惠湖, 柯骏鸿, 罗瑞, 梁昭平, 张雪莲, 黄淑坚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32-10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5
摘要 ( 186 )   PDF (10843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Ⅰ亚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分离株GDDL-4(FAdV-4)、GDB3-8a (FAdV-8a)、GDT08-8b (FAdV-8b)、GDWYT-11(FAdV-11)对SPF雏鸡的致病性,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设立4个攻毒组(GDDL-4、GDB3-8a、GDT08-8b、GDWYT-11)及对照组,攻毒组选择腿部肌内注射接种0.2 mL 105 TCID50病毒液,对照组接种等体积PBS。接种后观察SPF雏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检测其排毒量和病毒载量。【结果】 所有攻毒组鸡均表现为精神沉郁、消瘦、扎堆等,病理剖检以严重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综合征病变为主,其中GDDL-4组症状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达85%,总体死亡率在0~85%之间。排毒分析结果发现,GDDL-4和GDB3-8a组出现高滴度排毒(≥104拷贝/μL),GDT08-8b和GDWYT-11组仅能检测到低滴度(≤103拷贝/μL)排毒。器官指数表明,除GDT08-8b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攻毒组均能造成器官不同程度的肿大或萎缩。病理组织学切片显示,肝脏、肾脏、法氏囊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可见肝细胞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肾间质充血出血、法氏囊淋巴细胞坏死等。病毒载量分析结果显示,GDDL-4与GDWYT-11组在肝脏组织中病毒滴度最高,而GDB3-8a与GDT08-8b组在十二指肠中病毒滴度最高。【结论】 Ⅰ亚群FAdV的死亡率高,4株分离株均可导致雏鸡肝脏出现包涵体肝炎的病理变化,均可反复排毒,且分离株对不同的组织器官有不同的亲嗜性,在肝脏与十二指肠等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最高。
PCV3对仔猪生长相关激素及其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孙庆帅, 严伟东, 李畅, 吴昊, 李长春, 何启盖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41-10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6
摘要 ( 197 )   PDF (845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猪圆环病毒3(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对仔猪生长相关激素及其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PCV3导致仔猪消瘦的机制。【方法】 以8头23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PCV3感染组(感染组)、DMEM组,分别从颈部注射3 mL PCV3病毒液(109拷贝/mL)和3 mL DMEM,并于注射前(0 d)及注射后3、7、14、21 d称量仔猪体重,观察其临床表现,采集各组仔猪血清、口腔拭子、鼻腔拭子和肛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样品中PCV3病毒载量;ELISA法测定各组3、7、14、21 d仔猪血清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4(thyroxine,T4)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背最长肌、腿肌、脾脏、肝脏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等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感染组仔猪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DMEM组(P<0.01),感染组血清、口腔拭子、鼻腔拭子、肛拭子病毒载量均在14 d达到最高;感染组T3表达量在感染的第14和21天均极显著高于DMEM组(P<0.01),T4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DMEM组相比,背最长肌中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腿肌和脾脏中GHR、IGF-1、IGF-1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GH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IGF-1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仔猪感染PCV3后可导致机体代谢异常,降低IGF-1对背最长肌的促生长、促细胞分裂作用,从而导致仔猪消瘦。
急性非洲猪瘟脑损伤及NF-κB介导脑水肿形成机制研究
罗颖, 张先东, 李慧, 李樵锋, 刘伟琪, 付静静, 黄璐琦, 邓桦, 杨鸿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48-10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7
摘要 ( 215 )   PDF (13823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试验条件下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所致急性脑损伤及核因子κB (NF-κB)介导脑水肿发生的相关病理机制。【方法】 18头健康长白猪随机分为2组,攻毒组(13头)和对照组(5头),攻毒组肌内注射剂量为102HAD50/mL (HAD50:半数红细胞吸附量)的ASFV毒株Pig/HLJ/18,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5 d。试验期间观察临床症状,剖检死亡猪并观察脑部病变;利用原位PCR检测进行病毒定位;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 攻毒组9头猪表现出临床神经症状,脑部剖检病变主要为脑膜充血和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水肿;ASFV主要位于脑部微血管中;病变早期主要为脑水肿,脑皮质区结构疏松、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神经元肿胀变圆、染色变淡,中后期除了表现脑水肿的特征外,还可见脑血管充血、多量微血栓形成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攻毒组TNF-α、IL-1β、IFN-γ、NF-κB及MMP-9主要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表达,AQP-4的阳性细胞主要是微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上述6种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 急性非洲猪瘟脑损伤的主要表现为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和脑实质水肿、组织学病变显示病毒性脑炎,ASFV感染脑部,促进炎性因子的异常高表达,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对TNF-α、IL-1β、IFN-γ的转录进行调控,使这几种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多,扩大炎症反应,影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还能上调MMP-9与AQP-4的表达,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基于免疫信息学方法设计针对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M及E蛋白的多表位疫苗
李世念, 刘婉宁, 陈亚萍, 王金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57-10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8
摘要 ( 301 )   PDF (2840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设计针对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wine acute diarrhea syndrome coronavirus,SADS-CoV) S、M及E蛋白的多表位疫苗。【方法】 本研究选用IEDB预测SADS-CoV S、M及E蛋白T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结合表位;用NetMHCIIpan 4.0 Serve预测T淋巴细胞MHCⅡ类分子结合表位;用Immunomedicine Group、IEDB预测B淋巴细胞表位。将各个服务器预测结果筛选出重叠表位区域作为优势表位,运用IEDB、AllerTOP v 2.0 Servers筛选出高保守性、非致敏性的优势表位区域,通过柔性linker串联成多表位疫苗。对构建的多表位疫苗进行抗原性、理化性质、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使用分子对接评估多表位疫苗与免疫受体的结合能力,最后进行基因克隆。【结果】 经筛选后的高保守性、非致敏性优势表位构建的多表位疫苗相对分子质量为35.30 ku,为稳定亲水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存在1个N-糖基化位点,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分别占22.11%、20.35%、50.88%和6.67%。三级结构Ramachandran作图显示优势区域中含有残基数占到90.00%,进行细化后优势区域的残基数增加到91.92%,三级结构突出表位作图也证明多表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子对接表明多表位疫苗与TLR3具有高亲和力。经密码子优化、反向翻译和基因克隆确保设计的多表位疫苗在大肠杆菌K12表达系统中高效、稳定的表达。【结论】 构建的多表位疫苗抗原可有效表达并可能诱导强烈的T细胞和B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SADS-CoV多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SADS-CoV多表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Ⅰ群禽腺病毒血清11型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
兰虹, 任广彩, 叶俊贤, 熊挺, 何献铭, 刘郁夫, 杨泽坤, 郝文茜, 陈瑞爱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67-10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29
摘要 ( 309 )   PDF (20650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为FAdV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SPF鸡胚盲传、PCR鉴定、电镜观察、全基因组测序、序列比对与相似性分析判定病毒血清分型,并将分离株以5×105.33 EID50剂量胸肌注射的方式感染10日龄SPF雏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PCR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Ⅰ群FAdV阳性,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球型、无囊膜、具有腺病毒典型的二十面体结构,通过全基因组和Hexo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毒株为FAdV D种血清11型毒株,命名为JSNT-1株。将该毒株感染SPF雏鸡,死亡率为10%(1/10),病死鸡剖检可见肝脏褪色变黄,出血肿胀,边缘钝圆;肾脏肿大出血,苍白等病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可从口腔及泄殖腔中检测到排毒,且病毒在鸡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均有分布。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死亡鸡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肾小球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心肌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分离株为FAdV血清11型,感染SPF鸡后临床发病不明显,致死率低,病死鸡能产生特征性的包涵体肝炎病变,且病毒可在鸡体内外进行复制。
感染鲤浮肿病毒镜鲤的组织病理变化及病毒分布规律研究
吕晓楠, 徐立蒲, 张文, 王娜, 曹欢, 王小亮, 王姝, 王静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77-10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0
摘要 ( 204 )   PDF (14804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感染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镜鲤的组织病理特征及CEV在各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鲤浮肿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HE染色观察发病镜鲤心脏、肝脏、皮肤、脾脏、肾脏、脑、鳃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V在镜鲤各组织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情况;利用CEV P4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3条探针,于5'-端标记FAM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EV在镜鲤各组织的核酸分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镜鲤各组织的病毒载量。【结果】 HE染色观察发现,患病镜鲤的鳃丝肿胀、充血,鳃丝间有脱落堆积的红细胞和炎性细胞,肝脏细胞深染萎缩,胆小管出血,脾脏组织出现明显间隙并伴有出血,肾脏组织充血明显,肾小管有明显闭合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患病鱼的鳃和肝脏组织中大量表达CEV P4a蛋白,在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EV核酸大量存在于鳃组织中,在心脏、脾脏和肾脏中均有少量阳性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鳃组织病毒载量极显著高于心脏、肝脏、皮肤、脾脏、肾脏、脑组织(P<0.01)。【结论】 感染CEV后,镜鲤内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充血、出血,病毒主要分布在鳃,说明鳃是CEV增殖的最主要靶器官。
稳定表达IL-10的PK-15细胞的构建及其在PCV2增殖中的应用
张敬寒, 李枝兰, 韩佃刚, 何帅, 刘金华, 吕念词, 邹丰才, 柴俊, 张以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85-10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1
摘要 ( 247 )   PDF (4878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复制的影响,筛选PCV2高感染性细胞系和提高PCV2病毒滴度,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IL-10在PCV2感染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猪IL-10基因,将目的基因与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GFP+Puro)进行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CDH-CMV-IL-10,将其与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用收集的慢病毒液感染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得到细胞株PK-15-IL-10,对照组细胞分别命名为PK-15-pCDH和PK-15。PCV2感染PK-15-IL-10、PK-15-pCDH和PK-15细胞株后,在24、48和72 h分别收集细胞液,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和PCV2的复制情况;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观察PCV2在细胞中的复制情况及测定PCV2的病毒滴度(TCID50)。【结果】 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H-CMV-IL-10,将其与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后,48 h时细胞状态最好,荧光最强。分别收集共转染48和72 h的慢病毒液上清感染PK-15细胞,pCDH-CMV-IL-10组的荧光最强,将其在嘌呤霉素浓度为2.5 μg/mL的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获得仍有绿色荧光的稳转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IL-10基因在pCDH-IL-10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K-15-pCDH和PK-15,PCV2的拷贝数增加了4倍,复制能力增强,且将病毒稀释连续传3代后,PK-15-IL-10细胞中的PCV2极显著高于PK-15细胞(P<0.01)。细胞增殖试验表明,猪IL-10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IFA结果表明,PK-15-IL-10细胞中的荧光比PK-15细胞更强,PCV2在PK-15-IL-10细胞中的TCID50在感染后48 h极显著高于PK-15细胞(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CDH-CMV-IL-10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利用其感染PK-15细胞,继续培养后筛选出过表达IL-10的PK-15-IL-10细胞株,用PCV2感染该细胞株能促进PCV2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本试验结果为后期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研究IL-10对PCV2在PK-15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1株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王同兆, 张付贤, 雷连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096-11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2
摘要 ( 241 )   PDF (5527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阐明引起河南漯河某规模化猪场仔猪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无菌采集发病仔猪的口鼻拭子及病死猪的胸腔积液及肺脏、肝脏、脾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病原的PCR检测,并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卫星试验、16S rDNA基因PCR扩增、系统进化树构建、多重PCR鉴定分离菌的血清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 在含有V因子的BHI固体平板上生长出圆形、表面光滑湿润、无色透明的微小菌落,在不含V因子的培养基上不生长;分离菌株经革兰染色,镜下可见革兰阴性菌,多呈单个存在的球杆、长杆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物周围形成典型的"卫星菌落";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97%,亚型鉴定结果判定分离菌为Hps血清4型;将分离的Hps腹腔注射感染小鼠,可导致感染小鼠多个器官不同程度出血,以肺脏最为明显;高剂量感染可导致小鼠死亡。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具有较强抗性,合理用药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血清4型Hps,可致感染小鼠多个器官不同程度出血,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研究结果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龙散治疗鸡腹泻的作用机制
王小莹, 李秀梅, 王秀敏, 刘魏魏, 杨娟, 田薇, 周炜炜, 戴小枫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06-11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3
摘要 ( 219 )   PDF (4491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与方法预测白龙散治疗鸡腹泻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和通路。【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数据库TCMSP筛选中药复方白龙散中的白头翁、黄连、龙胆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鸡腹泻的相关疾病靶点。利用Venny平台获得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并获得关键靶点,并进一步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得到活性成分27个,药物靶点57个,疾病靶点4 207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45个。PPI网络发现原癌基因蛋白质C (MYC)、雌激素受体1(ESR1)、白细胞介素-6(IL-6)、G1/S-specific周期蛋白D1(CCND1)等45个蛋白可能是白龙散治疗鸡腹泻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确定了112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22条通路。【结论】 中药复方白龙散主要通过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多个化学成分调控转录因子AP-1(JUN)、MYC、ESR1、IL-6等靶点,作用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肿瘤抑制蛋白(p53)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来治疗鸡腹泻。
miR-145a-3p通过靶向ATG14调控布鲁氏菌诱导的RAW264.7自噬
王月丽, 邵志然, 易继海, 王勇, 王震, 陈创夫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17-11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4
摘要 ( 197 )   PDF (2142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miR-145a-3p对布鲁氏菌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自噬及其对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的影响。【方法】 首先合成自噬相关miRNA miR-145a-3p的模拟物(miR-145a-3p mimics)和抑制剂(miR-145a-3p inhibitor)及对照模拟物(NC mimics),转染至GFP-RFP-RAW264.7细胞中,然后用布鲁氏菌侵染该细胞24 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iR-145a-3p对自噬的影响;运用TargetScan、miRBas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45a-3p的靶蛋白;通过构建PmirGLO-ATG14-3'UTR和PmirGLO-ATG14-3'UTR-mutation重组质粒,用SacⅠ和Kpn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45a-3p与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 14,ATG14)的靶向关系;将RAW264.7细胞培养至60%汇合时,分别转染miR-145a-3p mimics、miR-145a-3p inhibitor和NC mimics,转染7 h后用布鲁氏菌侵染,添加PBS作为未感染对照,培养24 h收集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45a-3p对ATG14 mRNA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最后通过布鲁氏菌侵染已转染miR-145a-3p的巨噬细胞,进行菌落计数,验证miR-145a-3p对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的影响。【结果】 miR-145a-3p mimics促进布鲁氏菌诱导的细胞自噬,miR-145a-3p inhibitor抑制布鲁氏菌诱导的细胞自噬;软件预测结果表明,miR-145a-3p靶基因为自噬相关蛋白ATG14-3'UTR;双酶切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mirGLO-ATG14-3'UTR和PmirGLO-ATG14-3'UTR-mutation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145a-3p mimics与ATG14-3'UTR互相作用时,与NC mimics组相比,miR-145a-3p mimics组荧光值极显著降低(P<0.01)。与NC mimics组相比,未感染布鲁氏菌时,miR-145a-3p mimics组ATG14 mRN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ATG1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145a-3p inhibitor组ATG14 mRNA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布鲁氏菌感染后,miR-145a-3p mimics+Bru组ATG14 mRNA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且miR-145a-3p mimics+Bru组ATG14 mRNA的水平显著高于NC mimics+Bru组(P<0.05)。miR-145a-3p mimics促进ATG14蛋白的表达水平。miR-145a-3p的过表达导致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数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145a-3p在布鲁氏菌感染细胞后高表达,miR-145a-3p通过靶向ATG14促进自噬,抑制布鲁氏菌复制。
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原噬菌体的预测及耐药性与毒力研究
祝希辉, 庞喆羽, 王志伟, 裴兰英, 曹胜亮, 薛希娟, 李玉保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26-11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5
摘要 ( 233 )   PDF (1330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原噬菌体的比例、原噬菌体携带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情况,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原噬菌体对菌株的耐药性与毒力的影响,保证噬菌体生产菌的生物安全性,为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从NCBI中下载大肠杆菌全基因组信息,通过在线网站预测大肠杆菌中携带的原噬菌体数目,并分析原噬菌体的GC含量、基因组大小、占细菌基因组比例等基因组特征及完整型原噬菌体的类型,对原噬菌体做初步分类,统计分析完整型原噬菌体中携带耐药基因数目、耐药表型、耐药机制与毒力基因数目、毒力基因家族分布等。【结果】 112株大肠杆菌携带完整型原噬菌体1 024个,疑似型原噬菌体287个,缺陷型原噬菌体505个。1 024个完整型原噬菌体中,多数与长尾噬菌体相似,占70.21%(719/1 024);共有63种噬菌体类型,其中BP4795(登录号:NC_004813.1)类型的占比最高,达到19.24%(197/1 024),其次是DE3(登录号:NC_042057.1),占比11.72%(120/1 024)。大肠杆菌携带原噬菌体的GC含量在38%~57%之间,基因组大小为3.1~152.6 kb,其中80 kb以内的原噬菌体占97.03%(1 762/1 816)。1 024个完整型原噬菌体中携带耐药基因占比为6.35%(65/1 024),共携带耐药基因253个,分别来自11个抗生素耐药基因家族;携带一个或多个毒力基因的完整性原噬菌体占42.78%(438/1 024),共携带毒力基因1 274个,分别来自9个不同毒力因子家族,平均每个完整型原噬菌体携带毒力基因2.9个。【结论】 大肠杆菌普遍携带原噬菌体,原噬菌体中部分携带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评估其风险,防止原噬菌体造成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在菌株之间的转移。
1株大黄鱼源金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蔡杰, 吴佳怡, 潘苑霞, 呼高伟, 张林州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35-11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6
摘要 ( 207 )   PDF (12371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引发浙江省某养殖场大黄鱼发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情况。【方法】 无菌条件下剖检发病大黄鱼,取其肝脏和肾脏组织,划线分离培养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的种属特性,通过人工感染和组织切片制备评价分离菌对大黄鱼的致病性,最后通过药敏纸片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性。【结果】 分离菌在培养基上外观为表面凸起、光滑和边缘整齐的黄色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单个分散或成对分布的红色短棒状杆菌;该分离菌可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可利用葡萄糖产酸;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金黄杆菌相似性高达97.0%以上并聚为一类。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可引起大黄鱼的肝脏、肾脏和脾脏发生明显病变,半数致死量为6.32×104 CFU/mL,表明其对大黄鱼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和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克肟、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等耐药。【结论】 本研究分离了大黄鱼源致病株金黄杆菌,并通过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为金黄杆菌引发水产动物发生病害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
硒化大蒜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邱树磊, 陈晓兰, 杨海峰, 陈玉库, 胡元亮, 高永旭, 武彩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44-11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7
摘要 ( 246 )   PDF (1044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硒化大蒜多糖(sG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硒化大蒜多糖的作用挖掘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依次通过分离、纯化得到大蒜多糖(GPS),并经硝酸-亚硒酸钠硒化修饰得到sGPS3、GPS5和sGPS6。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用6.25、12.5、25、50、100 μg/mL sGPS3、GPS5、sGPS6及10 μg/mL脂多糖(LPS组)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48 h,同时设置不加药物的细胞为对照组,用中性红法测定其吞噬功能,CCK-8法测定其増殖能力,筛选出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然后用ELISA法检测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再通过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测定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及高(2 mg/mL)、中(1 mg/mL)、低(0.5 mg/mL)剂量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的吞噬指数与吞噬百分率。【结果】 除6.25 μg/mL sGPS3外,6.25、12.5、25、50和100 μg/mL sGPS3、sGPS5、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A490 nm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50和100 μg/mL sGPS6组的A490 nm值显著高于LPS组(P<0.05),因此选用sGPS6进行后续试验;12.5、25、50和100 μg/mL 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NO、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50和100 μg/mL 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IFN-γ、IL-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100 μg/mL 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NO、TNF-α、IL-12显著高于LPS组(P<0.05)。2和1 mg/mL sGPS6组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硒化大蒜多糖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増殖能力,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
miR-188对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朱新颖, 郭帅, 战晓燕, 钟登科, 郑江平, 滑志民, 李天顺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53-11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8
摘要 ( 172 )   PDF (2489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croRNA-188-5p (miR-188)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乳腺癌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建立4T1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分离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88的表达情况;在4T1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88的模拟物(miR-188 mimics)、模拟物对照(mimics-NC)、miR-188抑制物(miR-188 inhibitor)及抑制物对照(inhibitor-NC),不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Con),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188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瘤旁组织中miR-188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肿瘤组织(P<0.05);细胞转染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miR-188 mimics组miR-188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而miR-188 inhibitor组显著下调(P<0.05),mimics-NC、inhibitor-NC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后续试验分别以mimics-NC、inhibitor-NC为miR-188 mimics、miR-188 inhibitor的对照进行分析。细胞增殖和划痕试验结果表明,与mimics-NC组相比,miR-188 mimics显著降低4T1细胞的增殖速率和迁移速率(P<0.05);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与mimics-NC组相比,miR-188 mimics显著促进4T1细胞凋亡(P<0.05);与inhibitor-NC组相比,miR-188 inhibitor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miR-188 mimics显著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的表达、抑制抑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P<0.05)。【结论】 miR-188可显著抑制4T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4T1细胞凋亡,说明miR-188可以作为抑制乳腺癌进展和转移潜能的肿瘤调节子。
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成分研究
张艳, 薛沾枚, 刘雪松, 苏景, 郝敬友, 唐伟, 刘彦凯, 孙洪杰, 史同瑞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62-11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39
摘要 ( 243 )   PDF (4807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最佳的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种类,优化清肺颗粒发酵培养基组成,提高组方中(R,S)-告依春的含量。【方法】 建立发酵物中(R,S)-告依春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单因素试验筛选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碳源(葡萄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玉米面、可溶性淀粉和清肺组方中药)、氮源(蛋白胨、黄豆粉、麸皮、酵母浸膏、硫酸铵、氯化铵和尿素)和无机盐(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锰和氯化钠)成分,HPLC测定每克固态发酵培养物中(R,S)-告依春含量;4因素(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3水平响应面分析优化各培养基成分比例,用筛选出的最适培养基成分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物质,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于37 ℃、130 r/min振荡培养22 h,再以每克固态发酵培养物中(R,S)-告依春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响应面分析筛选培养基各组分含量。【结果】 清肺颗粒最适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为组方中药粉,无机盐为CaCO3,氮源为黄豆粉以及水;响应面分析优化的各培养基成分含量为:中药粉30%、黄豆粉10%、CaCO3 0.2%和水59.8%,此时固态发酵物中(R,S)-告依春含量达0.0184 mg/g,而未优化前清肺颗粒组方中(R,S)-告依春含量为0.0150 mg/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工艺更有利于清肺颗粒组方有效成分的释放。【结论】 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易于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
纳米银对猪链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刘宝玲, 李春玲, 蒋智勇, 杨冬霞, 张昆丽, 楚品品, 勾红潮,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72-11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40
摘要 ( 208 )   PDF (1156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解决猪链球菌的耐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以5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猪链球菌(S1018、S894、S786、S815和S844)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AgNPs对5株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测定AgNPs作用下细菌的生长速率以及不同浓度AgNPs对猪链球菌的抑制率来评价AgNPs的抗菌活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和6.25、12.5、25、50 μg/mL AgNPs对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AgNPs对S1018株的MIC和MBC均为12.5 μg/mL,对其余4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均为25.0 μg/mL;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好,25~100 μg/mL AgNPs对5株菌的抑制率可以达到96.60%~99.70%,在1/2MIC、1MIC和2MIC AgNPs作用下细菌生长速率明显受到抑制。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均能形成生物膜,6.25、12.5、25、50 μg/mL AgNPs对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菌株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17.98%~45.58%。【结论】 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活性和生物膜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
郭晋祥, 吕会茹, 李姣锋, 廖成水, 张琳琳, 牛俊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81-11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41
摘要 ( 228 )   PDF (2306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查耳酮A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平板计数法测定1MIC、2MIC、4MIC和8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吸光光度法测定1/16MIC、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8MIC、1/4MIC、1/2MIC和1MIC的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以及1/4MIC、1/2MIC、1MIC和1MBC甘草查耳酮A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建立小鼠皮肤刀伤模型和皮肤脓肿模型评价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和MBC分别为3.125和12.5 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2MIC和1MIC组在6 h内铜绿假单胞菌数量逐渐减少,之后基本维持在1×105 CFU/mL左右;8MIC和4MIC组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并且分别在14和16 h后均无菌落形成。1/16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影响不明显,而1/8MIC、1/4MIC和1/2MIC甘草查耳酮A可抑制细菌生长。1MIC甘草查耳酮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约为70%,1MBC甘草查耳酮A可清除约50%预形成的生物被膜。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查耳酮A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刀伤的创口愈合,并减少皮肤脓肿。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查耳酮A和氨苄西林组脓肿中的细菌数量均极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甘草查耳酮A对貂源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可进一步用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制剂的研发。
临床兽医
犬瘙痒性皮肤病研究进展
明月香, 王维新, 杨晓愉, 张迪, 林珈好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3):  1189-11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3.042
摘要 ( 301 )   PDF (1196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瘙痒是犬皮肤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之一,通常除瘙痒外还常伴脱毛、红斑等皮肤症状。瘙痒问题不仅困扰动物本身,也影响到饲养者的生活质量。瘙痒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对人和犬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揭示了瘙痒和神经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引入了"瘙痒-抓挠"循环的概念,且表明了免疫系统、皮肤屏障和神经系统的单独促进作用和交互作用是瘙痒产生的关键因素,任一环节的问题都可开启"瘙痒-抓挠"的恶性循环。临床上引起犬瘙痒的病因复杂,参照2007年由国际瘙痒研究论坛成员提出的瘙痒分类,将引起犬瘙痒的疾病根据病因类比对应分为了六大类,引起皮肤病性瘙痒的疾病分为了感染性、过敏性、肿瘤性等,其中在临床上最主要的是犬过敏性瘙痒。犬瘙痒性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多样,需从多方面对患病犬进行信息收集,按一定顺序进行排查和鉴别诊断。犬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周期长且疾病易反复,目前常用的西医药物存在副作用大、靶点单一、价格昂贵等不足,中药方剂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多,可从多通路多途径治疗机制复杂的瘙痒,在犬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上具有优势和广阔前景。文章对瘙痒发生的机制、犬瘙痒性疾病的分类、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思路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小动物临床瘙痒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