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7-08-20
生物技术
京海黄鸡G蛋白偶联受体1基因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袁曼曼, 张涛, 张向前, 李婷婷, 凌娇娇, 吴鹏飞, 王金玉, 施会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15-22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01
摘要 ( 217 )   PDF (3478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参与激素调节并调控卵巢功能的可能基因,挑选候选基因G蛋白偶联受体1(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深入研究其是否参与激素调节。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的京海黄鸡GPR1基因的CDS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GPR1基因在高、低产京海黄鸡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生物信息学进行关联,使用多种生物软件和在线工具对目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GPR1基因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序列的跨膜区、亚细胞定位、亲水性、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保守结构域及该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结果显示,京海黄鸡与GenBank中原鸡、人、牛、野猪、黑猩猩、家兔、马、绵羊、藏羚羊、大鼠、小鼠、斑马鱼的同源性分别为100.0%、69.0%、69.1%、69.3%、68.9%、69.6%、69.2%、68.8%、68.9%、67.5%、69.0%和50.3%;氨基酸分析发现GPR1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分子质量为40.41 ku,理论等电点为6.91,为7次跨膜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属于非分泌蛋白;预测该蛋白含有25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1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为7次跨膜螺旋结构;组织表达分析显示,GPR1基因在低产组的表达情况极显著高于高产组(P<0.01)。本试验结果将有利于GPR1基因功能的进一步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对京海黄鸡产蛋性状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蛋鸡组织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筛选
张蓉, 施晓丽, 陈朝桂, 文光林, 赵忠海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26-22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02
摘要 ( 229 )   PDF (1965KB) ( 5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筛选出蛋鸡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试验以120日龄的海兰灰蛋鸡(Gallus domesticus)为试验动物,选取常见内参基因RPS2、β-actinGAPDHHMBS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Ct值分析法对4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相对表达进行测定,利用独立评价软件geNorm和NormFinder对蛋鸡的4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组织(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肠、胫骨、胰脏和子宫)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t值分析和geNorm程序分析均得出相似的结果,即RPS2基因始终占主导地位,稳定性最强,β-actin基因次之;NormFinder软件分析显示,HMBS基因稳定性最好,最佳组合为HMBSRPS2基因;当分析不同组织中表达恒定的内参基因时,发现不同组织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也不完全相同。由此说明,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它们却有着一定的潜在共性,发展趋势有一定相似性,即RPS2和β-actin基因相对稳定性更强。

羊源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SS1512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曹瑞勇, 聂鑫, 李宝宝, 张振兴, 黄海峰, 李亚颖, 彭冬梅, 李国华, 朱姝, 杨小健, 杜丽, 王凤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34-22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03
摘要 ( 211 )   PDF (2375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克隆羊源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SS1512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基因组为模板,参照GenBank中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K96243株基因组DNA序列(登录号:NC_006351.1)设计引物,PCR扩增BPSS151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蛋白表达,DNAMAN等软件对BPSS151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CR扩增成功得到1 425 bp的特异性条带,BamH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后得到约为5 000和1 500 bp的条带,表明重组质粒pET-28a-BPSS1512构建成功,IPTG浓度为10 mmol/L,诱导时间8 h为最适宜的诱导条件。BPSS15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3 ku,在包涵体中表达;在BPSS1512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卷曲分别占24.05%、14.77%、61.18%,并且疏水性区域分布在-2.0~+2.4之间,说明BPSS1512蛋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本试验结果可为类鼻疽病的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想, 崔文涛, 李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41-22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04
摘要 ( 276 )   PDF (1030KB) ( 1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对生物体内源基因进行精准定点修饰的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是目前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FN)、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和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特异性识别靶向序列,定点修饰靶向基因,进而深入研究目标基因的功能。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效率高和脱靶率低等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疾病模型的构建、药物研发以及农业生产等领域。作者主要介绍了ZFN、TALEN、CRISPR/Cas 3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综述了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品种研发和改良、研究功能基因以及构建疾病动物模型等方面的应用,简要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转基因技术之间的区别,并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东北黑熊源粪肠球菌Efa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秦晓东, 楚熹橦, 鲁承, 孙福亮, 孙兴忠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48-22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05
摘要 ( 196 )   PDF (3916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检测熊源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基因,用于快速检测东北黑熊粪肠球菌感染病例,本试验根据GenBank登录的粪肠球菌EfaA基因序列(登录号:U03756.1)合成了1对PCR引物,通过PCR法扩增合成长度为689 bp的目的片段。将PCR产物克隆于pMD19-T载体,之后将其转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提取扩增后的重组质粒pMD19-T-EfaA并进行PCR、酶切鉴定、序列测定及蛋白质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克隆出熊源粪肠球菌EfaA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ATCC 29212菌株同源性为100.0%。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MD19-T-EfaA,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蛋白质结构的预测,为进一步建立黑熊粪肠球菌病的诊断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黑熊疾病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驴皮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
王艳萍, 高帅, 刘迥, 曾维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55-22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06
摘要 ( 210 )   PDF (1731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培养方法对驴皮成纤维细胞培养的效果,以便建立其体外高效快速的培养体系。采集6~7岁健康的新疆驴真皮组织,分别用组织块贴壁法和双酶消化法对驴皮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检测分析细胞的生长特点、生长速度、细胞周期与支原体污染等指标。结果显示,双酶消化法(0.25%胰酶处理1 h,再用0.5%胶原蛋白酶Ⅰ处理6 h)培养驴皮组织3 d后,成纤维细胞进入了对数增殖期,而组织块贴壁法则需要15 d;细胞周期经流式分析发现,处于G0/G1期与S+G2+M期的细胞均约为50%,其余5.17%细胞处于凋亡期,表明大多细胞处于分裂增殖的活跃期,细胞具有很强的活力;试验中培养的细胞均无支原体污染。综上,应用双酶消化法可快速、高效地建立驴皮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生理生化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HuN1301株N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唐青海, 杨海, 黎露, 陈果亮, 何丽芳, 刘最, 王芳宇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61-22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07
摘要 ( 213 )   PDF (2293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CH-HuN1301株N蛋白稳定表达细胞系。采用RT-PCR扩增PEDV新流行毒株CH-HuN1301株N基因,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所测定的序列采用Mega 5.0软件进行进化分析。将原核表达的N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PEDV-N转染HEK293细胞,经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的表达细胞系。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法(IPMA)检测N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EDV HuN1301-14毒株N基因大小为1 323 bp,原核表达重组N蛋白分子质量约60 ku,其多克隆抗体与PEDV呈特异性反应,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和IPMA检测结果显示N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稳定表达。该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PEDV的诊断方法提供了基础材料。

小鼠急性肺损伤造模条件的探究
罗友, 吴欣瞳, 庞欣欣, 肖珂, 彭克美, 宋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69-22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08
摘要 ( 341 )   PDF (3834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构建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条件,本试验选用健康昆明小鼠,经腹腔注射递增剂量脂多糖(LPS)(0、2、4、6、8、10 mg/kg),观察不同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死亡率、肺脏干湿重比值及组织结构变化,检测炎症因子IL-10、TNF-α、IL-1β及IFN-γ在不同程度肺损伤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4 mg/kg LPS组肺脏干湿重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8和10 m/kg LPS组肺脏干湿重比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分析显示,6 mg/kg LPS组小鼠肺脏出现充血,肺泡腔及肺间质出现渗出,肺泡隔增厚,出现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8、10 mg/kg LPS组小鼠肺脏充血明显,肺泡腔及肺间质出现渗出,肺泡明显隔增厚,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6、8、10 mg/kg LPS组肺组织中胶原纤维大量增多,且多出现在肺气管周围,10 mg/kg LPS组现象最明显。炎症因子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4、6、8、10 mg/kg LPS组炎症因子均极显著增加(P<0.01)。结合病理组织切片及相关检测指标表明,昆明小鼠腹腔注射8 mg/kg LPS并作用12 h,可成功构建急性肺损伤模型。

添加通路阻断剂对IGF-1影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雒诚龙, 赵艳坤, 武开乐, 邵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77-22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09
摘要 ( 231 )   PDF (1520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增殖的影响,为后期利用IGF-1调控乳腺发育奠定理论基础。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材料,首先分4组分别外源添加0(对照组)、10、50、100 μg/mL IGF-1且分别培养12、24、48、72 h,测定抑制BMECs凋亡率的最佳浓度;然后分6组:单纯BMECs组、BMECs+IGF-1组、BMECs+LY294002组、BMECs+IGF-1+LY294002组、BMECs+RAPA组和BMECs+IGF-1+RAPA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外源性添加IGF-1对BMECs凋亡率具有抑制作用,最佳浓度为50 μg/mL;BMECs+IGF-1+LY294002与BMECs+IGF-1+RAPA组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高于BMECs+IGF-1组(P<0.01)。推断IGF-1能够活化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BMECs凋亡的调控作用,进而抑制BMECs细胞凋亡;IGF-1可能会对被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产生"修复"机制,使其能够重新参与BMECs的生命进程。

核苷二磷酸激酶B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新城疫病毒F48E9株复制的影响
郭育培, 班付国, 闫若潜, 方先珍, 丁壮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83-22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0
摘要 ( 178 )   PDF (1896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核苷二磷酸激酶B(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 B,NDPK B)蛋白表达对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 F48E9株复制与增殖的影响,本试验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DPK B转染Vero细胞,经G418压力筛选出了阳性细胞单克隆,并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鉴定了NDPK B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在细胞系基础上,通过HA-HI、TCID50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DPK B蛋白对NDV F48E9株复制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地构建了高表达NDPK B蛋白的Vero/NDPK B细胞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检测证明了NDPK B能抑制NDV F48E9株在Vero细胞中的复制与增殖,提示以NDPK B为基础有可能设计开发抗NDV的新药物或抗病毒增效剂,对NDV进行预防或治疗。

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张旗, 郭晓红, 高鹏飞, 靳玉舒, 李萌, 成志敏, 张宁芳, 乐宝玉, 刘宏, 曹果清, 李步高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89-22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1
摘要 ( 250 )   PDF (1581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马身猪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试验以3日龄马身猪耳缘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建立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体外获得的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符合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贴壁生长,呈典型的梭形、星形和多边形,细胞汇合成单层的时间为10~13 d,生长曲线呈S型,中期染色体二倍体(2n=38)占主体,约占细胞总数的84%,符合细胞建系的要求;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的转染效率为25%。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的方法。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谷氨酸渣对秦川肉牛生长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段鹏杰, 王淑辉, 曹阳春, 昝林森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295-23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2
摘要 ( 279 )   PDF (1023KB) ( 6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谷氨酸渣对秦川牛肉用新品系(以下简称"秦川肉牛")生长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秦川肉牛18月龄公牛、母牛及8月龄阉牛各12头,按照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成4组,每组9头牛(含3头公牛、3头母牛和3头阉牛),各组添加不同水平的谷氨酸渣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即对照组(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3.0%)、试验Ⅲ组(4.5%)。试验期100 d,期间进行采食量和体重测定,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样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肉牛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Ⅲ组(P<0.05);试验Ⅱ、Ⅲ组肉牛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肉牛料重比(F/G)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牛血液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牛血液碱性磷酸酶含量与平均日增重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综合以上结果,添加3.0%谷氨酸渣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可以促进肉牛采食,提高其平均日增重(提高22.62%),降低料重比(降低10.85%);日粮中适量添加谷氨酸渣(1.5%~3.0%)显著提高了肉牛血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该酶活性的高低可能是衡量肉牛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雷州山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王志敬, 吴征敏, 庄桂锋, 吴浩浩, 江镒成, 刘钊明, 招华兴, 尹福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03-23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3
摘要 ( 168 )   PDF (1127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体外发酵法,探讨皇竹草和精料以不同比例配制成的全混合日粮(TMR)对雷州山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精料与皇竹草按干物质0:100(Ⅰ组)、10:90(Ⅱ组)、20:80(Ⅲ组)、30:70(Ⅳ组)和40:60(V组)比例配制日粮,在体外发酵的第4、8、12、24和48 h取样分析其发酵参数的变化,为皇竹草在雷州山羊TMR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随着精粗比的提高,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高,纤维物质、粗灰分含量逐渐降低,且4、8、24、48 h累积产气量呈现极显著增长(P<0.01)。②随着发酵时间和精料添加比例的增加,瘤胃pH呈下降趋势,同一时间点,Ⅳ、Ⅴ组pH均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同一时间点,Ⅳ、Ⅴ组的降解率均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48 h的氨态氮浓度均高于4 h,4、24 h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pH与累积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累积产气量与干物质降解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P<0.01);各个发酵时间pH与干物质、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质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累积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与TMR日粮粗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精料和皇竹草的比例为30:70时,可获得较好的发酵效果,且可节约成本。

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张晓羊, 张文举, 王永强, 刘建成, 聂存喜, 杨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11-23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4
摘要 ( 172 )   PDF (1031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21日龄健康黄羽肉公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和Ⅱ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含6%棉粕的基础日粮,Ⅰ组饲喂含6%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粕的试验日粮,Ⅱ组饲喂含6%棉粕和7×104 CFU/g嗜酸乳杆菌的试验日粮。结果显示:①42日龄时,各组间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64日龄时,Ⅰ组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7.69%、20.59%和5.77%(P<0.05),脾脏中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表达量极显著提高了449.37%(P<0.01)。Ⅱ组脾脏中γ-干扰素(IFN-γ)和IL-10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53.45%和255.70%(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脾脏中IL-10 mRNA表达量提高了54.45%(P>0.05)。②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显著提高了8.26%和22.13%(P<0.05),肝脏T-AOC显著提高了22.34%(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血清T-AOC显著提高了27.25%(P<0.05)。64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血清、肝脏T-SOD活性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0.17%、26.17%(P<0.01),血清GSH-Px活性显著提高了20.45%(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血清、肝脏GSH-Px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9.45%、21.23%(P<0.05),肝脏T-SOD活性极显著提高了18.41%(P<0.01)。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发酵棉粕可以显著增强黄羽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嗜酸乳杆菌对黄羽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饲用产甘露聚糖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肉鹅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张学雯, 李红亚, 齐聪岩, 王树香, 王全, 李术娜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19-23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5
摘要 ( 208 )   PDF (1507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筛选一株产甘露聚糖酶的芽孢杆菌,并考察其对肉鹅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刚果红平板变色圈法进行产甘露聚糖酶芽孢杆菌的初筛,通过液体发酵测定酶活力的方法展开复筛,并进行动物安全性和胃肠道耐受性试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与发育树构建将其鉴定到种。制备该菌菌剂,并将其按0.10%、0.25%、0.50%、0.75%和1.00%添加于肉鹅日粮中,考察其对肉鹅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s) Y-3-2,其产酶活力为45.939 U/mL,耐受pH 2.0,在0.1%的胆酸盐溶液和人工肠液中可正常生长。将其制成菌剂,在肉鹅日粮中按0.25%添加,可使试验组肉鹅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8.78%(P<0.01),料重比降低6.69%(P<0.01)。以上结果说明在肉鹅日粮中添加本试验筛选出的产甘露聚糖酶芽孢杆菌可提高肉鹅的饲料利用率,对肉鹅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苏氨酸在家禽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毕晔, 潘晓花, 辛海瑞, 熊本海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26-23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6
摘要 ( 309 )   PDF (1029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氨酸是家禽体内4种主要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对维持家禽正常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过去十多年来有关苏氨酸对肉鸡、蛋鸡的影响机理研究较为全面,但在肉鸭上的研究相对较少。作者总结了近年来苏氨酸在肉鸡、蛋鸡和肉鸭生物学和营养生理功能上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苏氨酸在平衡日粮氨基酸、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生产性能、提升胴体品质、增强免疫机能及维护肠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同时也简要分析了家禽苏氨酸需要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家禽的生长阶段、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日粮能量浓度、日粮其他氨基酸含量及饲养环境等,以期为家禽的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11株枯草芽孢杆菌益生特性研究
刘秀侠, 徐海燕, 辛国芹, 李金敏, 赵影, 孙学森, 谷巍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33-23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7
摘要 ( 217 )   PDF (2824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11株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产酶、耐受性和体外消化率等益生特性。从11株枯草芽孢杆菌中初筛得到9株体外抑菌特性和产酶特性均较好的芽孢杆菌;经过热、人工胃肠液、胆盐等耐受性复筛,结果表明9株芽孢杆菌中有6株对胆盐、胃酸、肠液等人工模拟的消化道内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热耐受性较强;经模拟动物体消化道的试验结果表明,9株芽孢杆菌中有5株(BLCC1-1、BLCC1-2、BLCC1-3、BLCC1-4、BLCC1-6)对不同组合饲料的消化效果较好。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既表现出较好的产酶、抑菌和耐受性,又对组合饲料有良好的消化效果的枯草芽孢杆菌有BLCC1-1、BLCC1-2、BLCC1-4和BLCC1-6,这4株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饲料中的潜力,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酶解蛋白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崔家军, 张鹤亮, 张维金, 张迪, 李秀花, 忻效福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42-23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8
摘要 ( 221 )   PDF (1004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酶解蛋白肽T30,研究小肽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生长育肥猪阶段的最适添加量。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取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商品猪3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3%、4% T30。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①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Ⅴ组(P<0.05);Ⅲ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其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Ⅴ组总蛋白、球蛋白水平最高,显著高于Ⅱ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组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③Ⅴ组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T30添加组钙、磷表观消化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综上所述,在生长育肥猪阶段酶解蛋白肽的最佳添加量为1.796%,添加酶解蛋白肽可提高生长性能、降低料重比,提高血液总蛋白水平、球蛋白水平。

番茄渣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贝贝, 徐泽权, 李涛, 于晨晨, 马欣, 王子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48-23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19
摘要 ( 227 )   PDF (1004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为(95.20±3.95) kg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育肥母猪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喂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 g/(头·d)番茄渣。试验期为37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Ⅰ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增加8.93%、18.81%(P<0.01),Ⅰ组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11.03%,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干物质和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分别增加5.66%(P<0.05)、14.81%(P<0.01),Ⅱ、Ⅲ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降低9.25%、11.88%(P<0.01),各组间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Ⅱ、Ⅲ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极显著增加了40.99%、36.54%(P<0.01),Ⅰ、Ⅱ、Ⅲ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增重收入586.26元/头,较对照组、Ⅱ组、Ⅲ组分别高48.06、52.20、52.92元;Ⅰ组利润最高,为466.90元。综上所述,添加番茄渣能够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抗氧化性能及经济效益,但需控制用量。

天蚕素抗菌肽对817肉杂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莉, 陈晓, 王书全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54-23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0
摘要 ( 223 )   PDF (1004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天蚕素抗菌肽对817肉杂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817肉杂鸡90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及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 mg/kg金霉素,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天蚕素抗菌肽,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Ⅱ、Ⅲ组能显著提高1~21日龄817肉杂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21、42日龄817肉杂鸡的胸腺、法氏囊和脾脏指数(P<0.05);显著提高42日龄肉杂鸡的ND抗体水平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能提高817肉杂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添加量为200 mg/kg。

遗传繁育
中国地方猪种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胡慧艳, 贾青, 刘津, 侯胜奎, 赵思思, 张伟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60-23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1
摘要 ( 196 )   PDF (1686KB)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中国地方猪种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本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了6个类型共22个中国地方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了其多态性,并构建了6个类型猪种线粒体D-loop区单倍型的网络中介图以及基于线粒体D-loop序列、Cytb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6个类型22个猪种中共检测到了144个多态位点,22种单倍型,说明地方猪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地方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中核苷酸变异以转换为主,且Ti/Tv大于转换/颠换比临界值(2.0),变异位点均符合中性突变。6个类型猪种间遗传距离均较小,且有共享单倍型。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6种类型地方猪种主要聚为两个支系。表明线粒体D-loop序列及Cytb基因均可作为研究种内系统发育、起源进化的分子标记。

水牛Smad4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鄢胜飞, 张秀芳, 黄玥萌, 郑海英, 杨春艳, 覃广胜, 黄加祥, 尚江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69-23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2
摘要 ( 214 )   PDF (3947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阐明Smad4基因在水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及胚胎发育中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RT-PCR扩增并克隆水牛Smad4基因,对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Smad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牛卵巢颗粒细胞。结果表明,试验克隆得到水牛Smad4基因编码序列,编码区全长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通过BLAST对水牛Smad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水牛Smad4基因与牛的同源性为99%,与绵羊、猪、马、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8%、96%、96%和9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ad4基因在不同物种的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试验成功构建了水牛Smad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mad4,并在水牛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出较强的绿色荧光蛋白Smad4-EGFP融合蛋白。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水牛Smad4基因,并成功构建了Smad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mad4基因在水牛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家兔IGF1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肖超能, 翁吉梅, 李维, 江昭华, 林家栋, 刘若余, 李洪林, 祖盘玉, 张福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78-23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3
摘要 ( 247 )   PDF (1478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SNP与家兔生长性状的关联性。采用DNA池、PCR-SSCP方法对家兔IGF1基因的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在家兔IGF1基因的外显子3中检测到1个SNP位点T365C,表现为3种基因型:TT、TC和CC。IGF1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家兔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新西兰兔TT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28日龄体重均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个体(P<0.05);比利时兔TT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90日龄体重和初生至9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个体(P<0.05);其余品种的各生长性状指标在该位点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IGF1基因可能是影响家兔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T365C位点有望作为提高家兔个体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家畜多脊椎性状研究进展
黄洁萍, 张明明, 马云, 郝瑞杰, 雷初朝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86-23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4
摘要 ( 267 )   PDF (1015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脊椎性状是指动物脊椎数比正常个体增加的现象,是存在于家畜中的有益突变。胸腰椎数的增加可增大家畜的体长,改变相应胴体指标,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多脊椎性状具有较高遗传力,这为多脊椎肉用家畜的选择和培育奠定了遗传基础,使多脊椎个体在家畜遗传改良中发挥优良的生产性能成为可能。因此,家畜多脊椎性状的研究,可为多脊椎肉用家畜新品种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目前,已在猪、羊和牛3种家畜上发现多脊椎现象。其中,猪多脊椎性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牛和羊多脊椎性状的研究结果则相对有限。作者就家畜中的脊椎数变异情况、多脊椎性状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候选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3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了家畜多脊椎性状研究空白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与绵羊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程俐芬, 姬爱国, 王清祥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92-23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5
摘要 ( 222 )   PDF (1024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国内绵羊繁殖性能选育水平的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作者选择近年来研究者较为关注的影响繁殖性状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 15,BMP15)基因,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整理其研究方向和路径。通过对该基因的信号传导、作用机理,以及其对绵羊繁殖性能影响和在国内绵羊育种生产研究实践的讨论发现,国内该基因的研究无论在作用机理,还是在标记辅助选择应用方面都还不够深入,有待更多的学者参与相关研究,并为国内该基因的研究和绵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预防兽医
猪肠道中产蛋白酶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宁豫昌, 张晓静, 乔宏兴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398-24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6
摘要 ( 200 )   PDF (2255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从健康猪肠道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MY-6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糖醇发酵试验、16S rDNA序列扩增与比对、Biolog鉴定等方法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研究了蛋白酶活力与细菌生活周期的动态关系,pH、温度、金属离子和蛋白酶抑制剂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及蛋白酶对不同底物的水解性能。结果显示,MY-6菌株蛋白酶的合成与其芽孢形成同步,均开始于对数生长期的前期,该菌株所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40℃、pH 7.0,Ca2+和Mn2+对蛋白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MSF能够完全抑制该蛋白酶的活力,说明该蛋白酶属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对鱼粉蛋白、大豆蛋白、玉米蛋白、酪蛋白的酶解物TCA可溶性肽含量分别为0.83、0.67、0.58和0.38 μmol/g。结果提示,解淀粉芽孢杆菌MY-6菌株可作为改善蛋白质消化的益生性芽孢杆菌的初步选择。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重组植物乳杆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倪能能, 王新珂, 赖强, 焦茂兴, 黄毓茂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08-24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7
摘要 ( 199 )   PDF (1443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制一种能有效控制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新型疫苗,本试验将PCV2的ORF2基因克隆至植物乳杆菌表达载体pSCPSP超强启动子SCP的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CPSP-Cap,用电击转化法转化克隆至表达宿主菌植物乳杆菌,获得一株重组植物乳杆菌。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4 h上清液中表达的蛋白;将8周龄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组,每组8只,分别设置对照组、空载体组、灌胃组、饮水组、灭活疫苗组,试验14、28、42和56 d后对小鼠采血,分离血清,利用PCV2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PCV2的抗体水平。SDS-PAGE、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CV2衣壳蛋白在植物乳杆菌中成功分泌表达,表达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8 ku,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植物乳杆菌免疫小鼠诱导机体产生PCV2特异性抗体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表明,PCV2的ORF2基因在植物乳杆菌中成功表达,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为PCV2口服疫苗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狐源豚鼠气单胞菌M12的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孟藏龙, 佟盼盼, 邵西群, 陈立志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17-24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8
摘要 ( 181 )   PDF (2285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鉴别豚鼠气单胞菌M12并研究其致病性,本试验利用管家基因gyrB鉴定菌种,然后采用家兔回肠体外器官培养(IVOC)和腿部肌肉注射两种方式探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运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从微观视角去研究M12的菌体结构、致病过程和感染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M12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电镜下观察发现该菌除鞭毛外细菌大小为(0.6~1.6)μm×(0.6~0.7)μm,鞭毛长度是菌体长度的2~3倍。该菌与GenBank上豚鼠气单胞菌的相似性高达100.0%。IVOC试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以看到M12黏附在肠上皮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生物膜结构,肠上皮细胞破损;病理切片观察发现M12对家兔肠、肝脏、肺脏、肾脏、肌肉组织都有损伤。本试验结果可为豚鼠气单胞菌致病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犊牛腹泻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
张树栋, 李豪, 万强, 徐发荣, 居马别克·夏拉巴依, 潘保良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24-24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29
摘要 ( 169 )   PDF (1178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山西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对该场犊牛腹泻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可疑病原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大肠杆菌F5(K99)、小球隐孢子虫、沙门氏菌进行实验室检测,分离并培养了可疑病原菌,并对该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血清学鉴定,选取18种常见抗生素,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结果显示,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基本排除大肠杆菌F5(K99)、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小球隐孢子虫和球虫感染的可能性,分离的可疑菌具有沙门氏菌的菌落特征和细菌形态,并与沙门氏菌O多价血清A-F呈现阳性反应,确诊该病原主要为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沙门氏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拉定、阿米卡星等药物高度敏感,可推荐用于临床治疗。结合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初步为犊牛腹泻病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参考,对犊牛腹泻病病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罗伊氏乳杆菌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效果的研究
杨家军, 钱坤, 李庆岗, 吴义景, 吴东, 王重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31-24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0
摘要 ( 194 )   PDF (1266KB)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益生罗伊氏乳杆菌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昆明鼠的效果、剂量及潜在机制。将96只昆明鼠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昆明鼠饲喂商品化基础日粮,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低、中、高剂量组在饮水中分别添加1.0×106、1.0×107及1.0×108 CFU/mL罗伊氏乳杆菌。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束后称重,计算昆明鼠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并灌胃致病性大肠杆菌(4.98×109 CFU/mL),观察小鼠死亡率;检测血清大肠杆菌肠毒素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数量。结果显示,中剂量组小鼠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死亡率、血清大肠杆菌肠毒素浓度和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力(T-AOC)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小鼠饮水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可提高生长性能,改善攻毒后机体抗氧化力和盲肠菌群结构,降低血清大肠杆菌肠毒素含量和小鼠死亡率,有效降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其中添加1.0×107 CFU/mL伊氏乳杆菌效果最好。

3种β2-受体激动剂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李丹妮, 黄华, 张婧, 王学生, 顾依雯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37-24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1
摘要 ( 209 )   PDF (1230KB) ( 4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制备性能优异的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B)、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和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荧光免疫层析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并对该试纸条的检测范围、检测限、准确度、精确度、假阳性、假阴性及其与仪器方法的符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试纸条标准曲线范围分别为0~3.2、0~6.4、0~8.0 μg/L;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试纸条检测下限分别可达0.2、0.4和0.5 μg/L;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与其他8种同类药物交叉反应均成阴性,特异性良好;各批添加回收率在60%~120%之间,准确度达到要求;不同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浓度下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符合精密度标准;猪尿中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此外与仪器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试纸条适用于猪尿中克伦特罗、沙丁胺醇和莱克多巴胺残留快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特异性强的特点。

3种中毒性弧菌融合毒素基因的表达与免疫学性质研究
李涛, 许文超, 宿雅彬, 马飞, 崔奕杰, 李华锋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43-24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2
摘要 ( 180 )   PDF (1307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3种中毒性弧菌多联融合毒素基因及重组表达载体,制备多联融合毒素的血清抗体,本试验采用柔性Linker序列(Gly4Ser)对目的基因进行串联(tdh-vvhA-ctB),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2b(+)-TVC并在原核表达载体内进行表达,将表达蛋白纯化后免疫动物制备多联融合毒素血清抗体,利用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验证抗体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多联融合毒素重组表达质粒pET-22b(+)-TVC,并在原核表达载体内成功表达,表达量为11.38%,表达蛋白主要为包涵体,少量为可溶性蛋白,基因序列全长2 196 bp,编码73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81.7 ku,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同源性为99.6%。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表明,融合毒素TVC与3种目标中毒性弧菌均发生反应,与多种非目标菌均不反应。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多联融合毒素基因的表达质粒并制备了抗血清,为利用重组毒素的方法检测目标毒素,进而建立更广谱的食物中毒菌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3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的田间应用试验
覃勇, 赵聪, 黄文炳, 李佳荣, 唐云姣, 班雪花, 施开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50-24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3
摘要 ( 207 )   PDF (1034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农村散养猪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疫苗的最佳免疫程序,在2个镇开展田间免疫试验,A镇采用"332法"免疫程序,即先用FMD和CSF疫苗同时在颈部分两侧注射,间隔14 d后再用HP-PRRS疫苗注射;B镇采用"321法"免疫程序,即将CSF和HP-PRRS疫苗混合后作一针在颈部一侧注射,FMD疫苗作一针在颈部另一侧注射。应用ELISA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抗体,应用RT-PCR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病原;统计、分析生猪免疫密度、免疫副反应率、生猪死淘率、散养猪抗体阳性率、屠宰猪抗体阳性率、死淘猪病原阳性率、屠宰猪病原阳性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应用"321法"的B镇与应用"332法"的A镇相比,其HP-PRRS免疫密度、散养猪CSFV和HP-PRRSV抗体阳性率、屠宰猪HP-PRRSV抗体阳性率均显著增加(P<0.05),散养猪死淘率、HP-PRRSV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而其他主要考核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应用"321法"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优于"332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基础兽医
苯唑西林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进展
赵吴静, 徐进强, 武中庸, 蒲万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58-24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4
摘要 ( 321 )   PDF (1044KB) ( 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革兰氏阳性菌,是目前临床感染常见的一种病原菌,能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关节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感染。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苯唑西林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oxacillin-susceptible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OS-MRSA)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巨大的难度。了解OS-MRSA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机制可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选择治疗药物,鉴于此,作者针对OS-MRSA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乳腺康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
朱红梅, 刘翠, 张倩, 郑秋艳, 贾裕杰, 刘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65-24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5
摘要 ( 23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乳腺康注射液质量标准。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相关要求,分别建立乳腺康注射液中甘草、青皮、蒲公英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和重金属的检查方法并规定限度,采用HPLC法建立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及咖啡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规定限度。结果表明,甘草、青皮、蒲公英的定性鉴别专属性强;甘草苷在0.0459~0.7340 μg,甘草酸铵在0.0661~1.0580 μg,橙皮苷在0.0592~0.9470 μg,咖啡酸在0.0384~0.6140 μg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0.9990、0.9999、1.000;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及咖啡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5%、99.87%、98.39%、103.49%,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4.82%、3.63%、2.94%、0.85%;乳腺康注射液中含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及咖啡酸分别不低于88.90、138.48、136.50、21.54 μg/mL;按乳腺康注射液每日最大使用剂量计算,铅、镉、砷、汞、铜分别不得超过23、3、6、2及150 μg。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为控制乳腺康注射液的质量提供参考。

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囊膜gD糖蛋白的单链抗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及活性检测
吴靖, 许健, 黄秀芬, 沈俊俊, 何后军, 李永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75-24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6
摘要 ( 209 )   PDF (1471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 gD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杂交瘤细胞的cDNA单链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及Linker序列获得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将单链抗体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载体pFB-LIC-Bse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B-VH-VL,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制备重组杆粒rBacmid-VH-VL,将重组杆粒rBacmid-VH-VL转染至Sf9细胞中获得携带单链抗体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该重组杆状病毒在Sf9细胞中表达了分子质量约为30 ku的单链抗体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单链抗体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特异性结合,也能特异性结合gD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该单链抗体蛋白能够识别感染牛肾细胞MDBK中的IBRV。本研究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了具有识别IBRV的gD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基础。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同时检测鸡蛋中5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研究
李雷霆, 刘均华, 刘宝涛, 付红蕾, 邹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83-24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7
摘要 ( 217 )   PDF (1397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鸡蛋中5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鸡蛋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浓缩和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结果显示,氨苄西林(ampicillin,AMP)、氯唑西林(cloxacillin,CLO)、苯唑西林(oxacillin,OXA)、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及普鲁卡因青霉素(penicillins G procaine,PRO)在10~1 000 μg/kg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检测限为1.5 μg/kg(S/N=3),定量限为5.0 μg/kg(S/N=10),添加平均回收率为62.04%~93.13%,相对标准偏差为3.91%~13.69%,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3.98%~14.71%,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26%~12.71%。表明本试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重复性和灵敏度较高,适用于鸡蛋中的5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检测。

畜禽支原体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宫晓炜, 马文瑛, 陈启伟, 郑福英, 刘永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89-24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8
摘要 ( 190 )   PDF (1029KB) ( 5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支原体感染给畜禽养殖造成的危害已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重视。目前控制畜禽支原体感染、降低畜禽养殖经济损失的切实有效方法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其中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是现阶段临床兽医首选的3类抗菌药。但短短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表明,滥用抗生素已经严重威胁畜禽健康,许多畜禽支原体临床分离株不仅仅对单一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作者从药物靶位点改变、外排泵系统形成、抗菌药物灭活酶产生等方面对上述抗畜禽支原体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建立支原体耐药性检测体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的药物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产β-甘露聚糖酶内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陈智慧, 严琳, 莫海飞, 陈炼红, 任靖琦, 伍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496-25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39
摘要 ( 198 )   PDF (3515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从萌发的花魔芋实生种子中筛选出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内生菌,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采用透明圈法初筛,DNS法测酶活力,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酶最高的菌株,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所产酶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内生菌株与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同源性达99%。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为60℃,在30~50℃条件下较稳定;最适pH为6.0,在pH 4.0~9.0的条件下较稳定;Zn2+(117.84%)、EDTA(115.80%)、Cu2+(113.76%)对β-甘露聚糖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Mn2+(22.02%)对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魔芋粉为底物时,Km值为26.65 mg/mL。该菌摇瓶发酵72 h后,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达9.48 U/mL,具有良好的酶学性质,在动物饲料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绵羊卵巢动脉铸型标本制作方法的建立
杨雅楠, 张帆, 何晓辉, 王欣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503-25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40
摘要 ( 218 )   PDF (2068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绵羊卵巢动脉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卵巢及其周边血管的分布与供血特征,为哺乳动物生殖系统血管的精细解剖学尤其是女性卵巢的供血机制研究奠定基础。通过采集绵羊子宫及附件样本,解剖分离出卵巢的部分螺旋动脉使其呈直线型,采用双侧卵巢动脉同时插管,用8% ABS灌注螺旋动脉及其分支,待铸型剂硬化后再用30%盐酸腐蚀软组织,经冲洗、修整获得完整的卵巢动脉血管立体铸型标本。由标本可见,绵羊卵巢动脉分支包括:卵巢动脉卵巢支、卵巢动脉子宫支和卵巢动脉输卵管支;卵巢动脉卵巢支包含:卵巢微动脉、卵巢门螺旋动脉、卵巢门轻螺旋动脉及卵巢门重螺旋动脉。观察发现,卵巢动脉卵巢支呈高度螺旋状结构,卵巢内微动脉主要集中于卵巢门附近,呈高度盘曲折叠的立体网状结构,在微动脉末端发出微血管延伸至卵巢其他区域。通过该方法制成的铸型标本血管走向清晰、表面光滑、立体感强,可作为哺乳动物卵巢血管相关研究的参考。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勇, 龚勇, 卢明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509-25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41
摘要 ( 212 )   PDF (1045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氟喹诺酮(fluoroguinolones,FQs)类药物作为强效的抗菌药被广泛地用于预防与治疗家禽的肠道、呼吸道等系统的细菌感染。但是人类食用含FQs类药物残留的食品会造成系统损伤及产生细菌耐药性,因此,建立灵敏、准确的检测FQs类药物残留的方法十分必要,包括对食物、血液、尿液等中的FQs类药物残留的检测。作者对近3年来国内外检测FQs类药物残留的最新研究方法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电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毛细管电泳免疫-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上转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法及薄层色谱法等,对以上几种方法在检测FQs类药物残留中的具体应用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对今后FQs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双峰驼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散仁, 巴拉, 岳伟东, 哈斯苏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517-25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42
摘要 ( 196 )   PDF (1324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测定双峰驼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选用Supelco Discovery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48 nm,采用甲醇直接沉淀蛋白方法处理血浆样品。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的保留时间为6.5 min,分离度良好,无血浆杂峰干扰,且在0.08~10.24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n=8),检测限为0.10 μ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7.0%,绝对回收率为80.39%~93.56%,相对回收率为94.66%~104.73%。因此,本试验所建立的RP-HPLC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适用于检测双峰驼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为后续的借助特异性探针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研究双峰驼CYP1A酶的体内活性提供了可靠而准确的定量方法。

硫酸头孢喹肟脂质体的毒理学试验及安全性评价
吴海港, 徐光科, 胡静, 刘锦妮, 陈钦玺, 张迎冰, 姬万民, 易本驰, 马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523-25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43
摘要 ( 259 )   PDF (1464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对硫酸头孢喹肟脂质体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小鼠腹腔注射硫酸头孢喹肟脂质体半数致死量(LD50)为639.73 mg/kg,95%可信限为573.06~714.17 mg/kg;该制剂对家兔股四头肌未见明显刺激作用;各给药剂量组家兔的体重、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肝脏和肾脏病理学观察表明,正常治疗剂量和中剂量组肝脏和肾脏组织结构清晰,但高剂量组出现肝细胞排列紊乱,肝血窦间出血,肾小球、肾间质有散在出血。以上结果表明硫酸头孢喹肟脂质体安全可靠,可应用于兽医临床。

临床兽医
头胎与经产奶牛围产期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
张凡建, 乔立东, 孙健, 侯引绪, 王九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529-25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44
摘要 ( 222 )   PDF (1305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比较头胎奶牛与经产奶牛在围产阶段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临床健康的头胎和经产奶牛各10头,在同等条件下饲喂全混合日粮,于预产期前7、4、2、1 d及产后0、1、2、4、7、14 d晨喂前尾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血糖、甘油三酯和血钙浓度,产后11~40 d记录产奶量,于产后第3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结果显示,头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清甘油三酯、乳脂、乳蛋白、乳糖和乳干物质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产牛产后日均产奶量和乳体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头胎牛(P<0.05);在分娩前第4天和分娩后第2、4天时,头胎牛血糖浓度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但在分娩时,头胎牛血糖浓度显著低于经产牛(P<0.05);头胎牛在产前第1、2天、分娩当天及产后第2天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

环境安全
湿度对肉鸡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孙永波, 栾素军, 王亚, 萨仁娜, 张宏福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8):  2533-25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8.045
摘要 ( 177 )   PDF (1023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肉鸡养殖集约化的发展,环境对肉鸡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湿度是肉鸡舍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在肉鸡饲养生产过程中常常忽略对湿度的管理。低湿或高湿都不利于肉鸡的健康生长。加强对肉鸡舍湿度的监测及研究湿度对肉鸡健康的影响对指导鸡舍湿度的合理调控和健康养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总结和分析舍内湿度对肉鸡热调节、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血液指标、肉品质及呼吸道等方面的影响及舍内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方法,为深入研究湿度对肉鸡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合理调控肉鸡舍湿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