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7-07-20
前沿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的调控机制及其在家畜中的预测方法
贾纯琰, 季小阳, 白雪, 戴豪扬, 王建蒙, 张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895-19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01
摘要 ( 208 )   PDF (1953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不参与蛋白编码的功能性RNA分子,直接以RNA形式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在家畜体内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对长链非编码RNA的来源、分类和结构特征、实现生物学功能的4种分子调控机制(信号分子、诱饵分子、引导分子、支架分子)、调控基因表达的5个层面及采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分析测序数据和预测家畜lncRNA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合理地研究家畜的lncRNA提供基础。家畜lncRNA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深度测序、转录组重建、新转录本预测、lncRNA识别4个部分,在lncRNA识别阶段,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前期采用将蛋白质编码潜能评估工具CPAT(cod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tool)和在线的序列编码能力预测工具CPC(coding potential calculator)结合取交集的方法,较好地从预测得到的大量的候选转录本中快速排除具蛋白编码能力的转录本,预测获得68 604条内蒙古绒山羊的皮肤组织lncRNA,丰富了NONCODE数据库中羊lncRNA转录本的基础数据。

生物技术
基于皮肤组织转录组数据研究水牛与黄牛温度适应性的差异
齐昱, 邢燕平, 潘静, 凌宇, 曹宇, 孟凡华, 荆文魁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06-19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02
摘要 ( 186 )   PDF (2027KB) ( 5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找到与水牛和黄牛温度适应性差异相关的信号通路,本研究对3头成年水牛和3头成年黄牛的皮肤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测序后水牛和黄牛皮肤组织分别得到59 369 167和69 837 009条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唯一比对率分别为70.76%和75.55%。水牛和黄牛皮肤组织共有1 61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01个在水牛皮肤中上调,810个在水牛皮肤中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注释到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316、263和278个。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在33条信号通路上,其中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氧化磷酸化、胆碱能突触、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GABA能突触、钙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可能与水牛和黄牛在温度适应性上的差异相关。综上所述,突触与氧化磷酸化可能与水牛和黄牛之间的温度适应性差异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水牛和黄牛对温度适应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杜仲叶影响绵羊血清代谢组学的研究
杨改青, 王林枫, 廉红霞, 杜营辉, 曹玉良, 赵志伟, 郭文娟, 陈守保, 李明, 代童童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15-19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03
摘要 ( 250 )   PDF (1577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杜仲叶(Eucommia ulmoides leaves,EUL)对绵羊营养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5~30 kg、70~80日龄的湖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无杜仲叶日粮组,CTL)、低剂量添加组(10%杜仲叶日粮组,EUL1)、高剂量添加组(20%杜仲叶日粮组,EUL2)。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时,通过静脉采血,离心后分别取血浆和血清,血浆用于生化分析,血清用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饲喂杜仲叶后,EUL1和EUL2组绵羊血浆中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EUL2组与CTL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EUL1组与CTL组差异不显著(P>0.05);EUL1和EUL2组尿素较CTL组极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EUL1和EUL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检测,在正模式下得到593个代谢物,在负模式下得到1 570个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各试验组间的差异代谢物较多,能将其得分图明显区分。进一步对变量重要性因子大于1.0(VIP>1.0)的代谢物进行t检验后发现,各组之间有24种特征代谢物差异显著(P<0.05)。这些差异代谢物涉及体内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的代谢,有的代谢物还与动物的免疫机能相关。杜仲叶饲料对绵羊的营养代谢、生理状态和免疫状况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代谢组学可有针对性地分析代谢物发生的步骤及生理作用,为阐明杜仲叶影响营养代谢的机制提供参考。

4株NDV流行株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学特性的研究
李晓文, 刘佑明, 梁国智, 梅敏敏, 黄雯晶, 李文锋, 黄淑坚, 李智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25-19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04
摘要 ( 201 )   PDF (2072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近年国内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株与传统疫苗株(Mukteswar、La Sota及Clone 30)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演化情况,试验从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患病的免疫鸡群病料中分离鉴定得到4株NDV流行株。通过RT-PCR技术对各毒株的FHN基因进行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然后与GenBank上发表的NDV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树分析,并测定各毒株致病指数。结果显示,本试验中HN-08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平均死亡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静脉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10-8.37/0.2 mL、58.5 h、1.78和2.45,XX-08株分别为10-6.50/0.2 mL、75.0 h、1.61和2.41,YS-09株分别为10-7.75/0.2 mL、64.5 h、1.71和2.38,LF-09株分别为10-7.60/0.2 mL、63.8 h、1.84和2.38。4株鸡源NDV流行株彼此间FHN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8%以上,与鸡源流行株GX11/03、GM株的同源性为96.8%~98.6%,而疫苗株Mukteswar、La Sota及Clone 30株的同源性为86.7%~90.6%,与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8.4%~91.3%。表明4株NDV流行株均为强毒株,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GX11/03、GM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传统疫苗株的关系相对较远。

Red两步同源重组法在大肠杆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
李鑫, 李亚芯, 戴建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34-19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05
摘要 ( 889 )   PDF (1281KB) ( 9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敲除是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方法。对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而言,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是利用其原有的RecA系统,此方法依赖于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且所需同源臂长,操作复杂。Red同源重组法的出现使得基因组的改造更为快速、简单,在E.coli基因敲除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和成熟。作者介绍了Red同源重组系统的组成和同源重组原理,阐述了常用的两步同源重组法敲除E.coli基因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大肠杆菌的两步法基因敲除技术已在工程菌改造、病原菌致病机理、耐药机制研究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由于两步法仍保留有Red同源重组系统电转效率低、有序列残留的缺陷,作者对几个针对两步法的经典的无痕化改造进行了总结介绍,通过对以上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为以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的基因敲除技术提供参考。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基因在敖汉细毛羊不同组织及发情时期卵巢中的表达分析
于顺雨, 刘开东, 栾兆进, 王国义, 柳楠, 贺建宁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41-19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06
摘要 ( 187 )   PDF (1800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Ⅰ,TGF-βRⅠ)基因在敖汉细毛羊中的组织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为探讨其与绵羊发情的关系奠定基础。以24只季节性发情的敖汉细毛羊为研究对象,分为乏情期、发情间期、发情前期和发情期4组,每组6只。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发情期甲状腺、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肌肉12个组织中TGFRⅠ基因的表达情况,其次对4个不同发情时期卵巢TGFRⅠ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TGF-βR Ⅰ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和甲状腺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下丘脑、垂体、胰腺、肾上腺、脾脏和肺脏组织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P<0.05)。卵巢中TGFRⅠ基因在发情前期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发情间期表达量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期(P<0.01)。综上所述,卵巢组织中TGFRⅠ基因在发情前期时可能对排卵前卵泡的成熟起促进作用。

羊种布鲁氏菌dhbC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宝宝, 聂鑫, 杨小健, 曹瑞勇, 朱姝, 黄海峰, 张振兴, 彭冬梅, 李国华, 李亚颖, 王凤阳, 杜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47-19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07
摘要 ( 193 )   PDF (2100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羊种布鲁氏菌dhbC基因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并对其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照GenBank中布鲁氏菌M5-90株dhbC基因序列信息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获得dhbC基因片段。将得到的dhbC基因连接到pMD20-T载体,构建pMD20-T-dhbC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鉴定正确后构建pET28a-dhbC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MAN及相关在线网站ProtParam、SOPMA及Protscale对dhb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了大小约为1 093 bp的dhbC基因并进行了蛋白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47 ku,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dhbC蛋白的分子式为C1866H2968N544O562S15,分子质量为42 496.3 u,理论等电点(pI)为5.81,消光系数为33 835,不稳定系数为36.76,疏水指数为86.19,总平均疏水性(GRAVY)为-0.215。预测在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的半衰期为30 h,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41.94%)和无规则卷曲(31.46%)为主。

从江香猪ApoA1基因的克隆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赵佳福, 段志强, 杨远青, 嵇辛勤, 王圆圆, 孙成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54-19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08
摘要 ( 223 )   PDF (2099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从江香猪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基因,研究ApoA1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提取从江香猪总RNA,采用RT-PCR、目的基因的连接、转化等方法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pEGFP-C1-ApoA1重组质粒,并经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HEK-293T细胞,36 h后观察荧光,分析ApoA1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从江香猪ApoA1基因与GenBank上公布的野猪序列相比,有6处发生了碱基突变,其中5处为有义突变,分别导致180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谷氨酸、185位氨基酸由组氨酸变为谷氨酰胺、186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亮氨酰胺、209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甘氨酸;PSORT Ⅱ Prediction和荧光共定位试验结果均表明,ApoA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外基质,约占总表达量的77.8%。本试验成功克隆了从江香猪ApoA1基因CDS区,且ApoA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外基质中,为进一步构建ApoA1基因转基因动物模型、开展ApoA1基因与人类因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

LDL对玻璃化冷冻解冻培养MⅡ期猪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透明带泛素化水平的影响
姜泽, 玄彪, 李作臣, 王轶男, 金一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61-19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09
摘要 ( 195 )   PDF (1403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对玻璃化冷冻解冻后MⅡ期猪卵母细胞发育率、线粒体膜电位及透明带泛素化水平的影响。采用线粒体膜电位特异性探针JC-1检测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并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不同处理组MⅡ期猪卵母细胞透明带蛋白泛素化水平。结果显示,玻璃化冷冻法处理中,10 mg/mL LDL处理组MⅡ期卵母细胞正常率和成熟率(71.92%和69.86%)显著高于对照组(58.26%和54.55%)(P<0.05),最接近未冷冻组。10 mg/mL LDL处理组MⅡ期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20 mg/mL LDL组(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未冷冻组和LDL处理组MⅡ期卵母细胞ZP1、ZP2及ZP3蛋白分别在61、80、106 ku发生不同程度的泛素化标记;10 mg/mL LDL处理组ZPs(ZP1、ZP2、ZP3)蛋白泛素化水平显著高于1和20 mg/mL LDL组(P<0.05),但显著低于非冷冻组(P<0.05)。结果表明LDL可改善玻璃化冷冻解冻培养后MⅡ期猪卵母细胞成熟率、线粒体膜电位及透明带泛素化水平。

生理生化
Bcl-xL及PTD-FNK蛋白的细胞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王英群, 石博妹, 李珣, 许春荣, 李美珍, 唐荣福, 王晓晔, 胡传活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67-19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0
摘要 ( 190 )   PDF (1177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首先简述了Bcl-2蛋白家族成员Bcl-xL蛋白的结构与功能,Bcl-xL蛋白是体内重要的抗凋亡蛋白,其头部折叠结构完全符合Bcl-2家族蛋白结构模型,对多种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次介绍了Bcl-xL蛋白的功能增强型突变体PTD-FNK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功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其对体内外细胞的穿透能力很强,可能通过抑制细胞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对不同类型细胞受到的多种损伤刺激产生良好的防御作用,这种组织细胞保护作用目前已经在临床治疗上被广泛应用。目前两种蛋白批量生产及实践应用的难点是其原核表达形式为包涵体,需要经过复杂的复性过程才能获取可溶性蛋白,且蛋白在复性过程中损耗极大。通过探索诱导两种蛋白表达的最优条件,大量诱导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并且进行纯化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可为更好地推进其在组织细胞常温、低温、冷冻保存及医学临床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奶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及β酪蛋白mRNA的表达
蒲俊华, 朱小瑞, 绪欣, 卢徐斌, 毛永江, 杨章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75-19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1
摘要 ( 182 )   PDF (1600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建立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系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β酪蛋白mRNA的表达验证。取新鲜泌乳期的乳腺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纯化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生长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β酪蛋白mRNA表达。结果显示,纯化培养的原代乳腺上皮细胞集聚成岛屿状生长,具有典型的铺路石和鹅卵石形状,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符合一般细胞的生长规律,并成功表达β酪蛋白mRNA。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奶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为后续的乳腺上皮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细胞试验模型。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山西分离株S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刘文俊, 姚敬明, 吴忻, 孟帆, 韩一超, 王娟萍, 樊振华, 薛翼鹏, 米瑞娟, 李红丽, 赵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82-19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2
摘要 ( 199 )   PDF (3920KB)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山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利用RT-PCR方法对2014-2015年山西省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的阳性病料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4个S基因片段,并对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毒株进行比对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PEDV山西分离株的S基因与CV777 vaccine相比,在170~171 bp之间插入12个核苷酸,在401~402、454~455 bp之间均插入3个核苷酸,在461~468 bp之间缺失6个核苷酸。4株PEDV山西分离株S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8%和98.6%~99.7%,与2011-2015年中国流行毒株、CV777 vaccine、attenuated DR13、CV777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95.0%~98.5%、93.2%~93.6%、93.2%~93.7%、93.7%~94.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2%~98.9%、91.9%~92.6%、92.1%~92.9%、92.9%~94.0%。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EDV S基因分为3个群,4株PEDV山西分离株属于第一群,与2010年以后国内流行毒株(除AH-M、SQ2014)的亲缘关系较近,与2010年以前中国流行毒株、2个日本株、7个韩国株、2个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提示山西省流行的PEDV发生较明显的变异,需研发新的疫苗来控制PEDV的暴发。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十二指肠灌注不同必需氨基酸溶液对生长育肥羔羊氮平衡及血浆尿素氮的影响
张帆, 高新梅, 肖敏敏, 唐福, 高巍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90-19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3
摘要 ( 209 )   PDF (1440KB) ( 5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实际饲养条件下由十二指肠瘘管灌注不同必需氨基酸溶液对哈萨克羊羔羊氮平衡及血浆尿素氮(plasma urea nitrogen,PUN)的影响。选取5只体况良好、4月龄、体重为(29.40±1.76) kg的哈萨克羊公羔羊,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瘘管,代谢笼内单笼饲养。采用5×5拉丁方设计,即不含氨基酸组(对照组)、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的全灌注组(8EAA)、剔除赖氨酸组(-Lys)、剔除精氨酸组(-Arg)及剔除蛋氨酸组(-Met),处理组采用随机过程进行分配,每期7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8EAA组粪氮排出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尿氮、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和PUN浓度都显著升高(P<0.05)。与8EAA相比,-Arg、-Met、-Lys组氮沉积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30.62%、11.56%、12.99%,日增重分别下降13.89%、7.78%、6.58%,但差异不显著(P>0.05),PUN浓度也有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实际育肥条件下Arg、Met、Lys对哈萨克育肥羔羊有限制性作用。

巨菌草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晓飞, 孟庆翔, 杨甲轩, 解祥学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1997-20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4
摘要 ( 225 )   PDF (1005KB) ( 7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巨菌草青贮部分或全部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90头健康的处于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根据体重、年龄、胎次、产奶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Ⅰ组和Ⅱ组,对照组饲喂以全株玉米青贮为基础的奶牛日粮,试验组分别以巨菌草青贮替代50%和100%玉米青贮,试验期8周,其中预试期2周,正试期6周。结果显示,巨菌草青贮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分别较玉米青贮高192.3%、45.9%、34.1%、128.6%和194.3%,且均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质含量较玉米青贮低15.3%(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奶牛日产奶量显著提高了2.38 kg/d(P<0.05),而Ⅱ组奶牛日产奶量降低了0.87 kg/d,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乳蛋白和乳糖含量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Ⅰ组每头奶牛每天可多盈利7.64元。综上所述,巨菌草青贮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通过合理的调配其在日粮中所占比例,可提高奶牛经济效益,满足奶牛全年对优质青贮的需要。在本试验条件下,以50%比例替代日粮中全株玉米青贮,效果最佳。

发酵玉米秸秆对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促生长机理的研究
齐聪岩, 李红亚, 王树香, 王全, 李术娜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03-20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5
摘要 ( 195 )   PDF (2162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经复合菌剂发酵后的玉米秸秆粗饲料对獭兔的促生长效果。用以发酵玉米秸秆为主要粗饲料配制的日粮饲喂獭兔,从试兔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结构、消化酶活力的变化来揭示发酵玉米秸秆对獭兔生长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9周龄、体重(1.90±0.14) kg獭兔150只,将其分为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发酵玉米秸秆为主要粗饲料的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獭兔平均日增重(ADG)提高了14.60%(P<0.05),料重比(F/G)降低了10.50%(P<0.05);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降低了46.13%(P<0.01),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30.64%(P<0.05)、29.27%(P>0.05)和39.23%(P<0.01);盲肠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活力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20%(P<0.05)、32.96%(P<0.05)和12.63%(P<0.01)、21.09%(P<0.05)。综合以上结果,发酵玉米秸秆可促进獭兔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试验结果可为发酵玉米秸秆在獭兔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含β-内酰胺类药物有抗奶对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韩云胜, 曲永利, 吴健豪, 李伟, 袁雪, 潘琪琪, 高岩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09-20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6
摘要 ( 207 )   PDF (1114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β-内酰胺类药物有抗奶对荷斯坦公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日龄、体重(42.64 kg±1.16 kg)相近的公犊牛18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正常牛奶,试验组饲喂有抗奶,犊牛60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试验第10、20、30、40和50天分别采集正常牛奶和有抗奶,测定乳成分、大肠杆菌数和乳中抗生素含量。试验第30、60、90和180天逐头空腹称重,测量体尺,并计算平均日增重(ADG)。试验第7、15、30、60、90和180天于晨饲前对公犊牛空腹静脉采血,制备血清,测定血清免疫指标。结果显示:①试验牛场有抗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量为268.65 μg/L,且有抗奶的乳蛋白含量、体细胞数(SCC)和大肠杆菌数显著高于正常牛奶(P<0.05);②饲喂有抗奶显著降低公犊牛第30天时的体重和试验60 d内的ADG(P<0.05),显著降低公犊牛第90天时的体长及第60和90天时的胸围(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公犊牛IgA在第30、60和90天时显著升高(P<0.05),IgM在第7天时显著升高(P<0.05),IgG在第30和60天时显著升高(P<0.05);IL-2和TNF-α在第15和30天时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饲喂有抗奶明显降低犊牛哺乳前期日增重,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犊牛断奶前后的血清免疫指标水平。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早期断奶藏羔羊尿沉渣的影响
崔晓鹏, 侯生珍, 王志有, 马辽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16-20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7
摘要 ( 176 )   PDF (1611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早期断奶藏羔羊尿沉渣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取2月龄断奶、体重(20.80±2.75) kg的健康藏公羔羊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0.8%(LP组)、12.0%(MP组)和13.2%(HP组)的日粮,试验期127 d。结果显示,HP组中有3只羔羊膀胱、输尿管组织出现损伤,且1只有膀胱结石,LP、MP组羔羊均未出现尿路疾病致死症状,表明较低的蛋白质水平可以降低后期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从而改善羔羊的健康。LP组白细胞和电导率数量波动较大,无管型,HP组尿沉渣指标均波动较大,白细胞,红细胞,结晶,类酵母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MP组尿沉渣波动较小,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无管型。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早期断奶藏羔羊的尿沉渣指标有显著影响,且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2.0%时,尿沉渣指标最优,死亡率最低,泌尿组织较完整,机体最健康,有利于生产。

益生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冯媛媛, 乔琳, 姚宏明, 刘蕊, 介琳霞, 高长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22-20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8
摘要 ( 287 )   PDF (1155KB) ( 7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摄入足够量就能够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领域。随着市场上商品化益生菌的不断出现,如何评价一个菌株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益生菌的评价主要从安全性和有效性入手,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又包括体内和体外的评价。很多企业在开发益生菌产品时很少对菌株做出全面的安全性评价,而且各国研究者采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有效性评价,同样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针对目前益生菌评价存在的问题,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方法,对益生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价。作者从益生菌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及功效方面出发,着重论述了益生菌的溶血性、毒力因子、抗生素抗性和产有毒代谢产物的体外安全性评价方法,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胃肠液、胃肠黏膜黏附性和抑菌活性的体外有效性评价方法,及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期望为建立完善的益生菌评价技术体系和标准提供参考。

遗传繁育
孕鼠暴露双酚A对仔鼠存活率、生殖激素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马双, 宋鹏琰, 翟福展, 钟秀会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33-20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19
摘要 ( 191 )   PDF (3818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孕鼠在孕期暴露双酚A(bisphenol A,BPA)对仔鼠生殖激素及相关基因的影响,试验将40只昆明孕鼠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10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鼠粮;B、C、D组孕鼠整个妊娠期(妊娠1 d至分娩)分别按每只鼠每天50、500、2 500 mg/kg体重给予BPA,待孕鼠自然分娩,观察记录仔鼠死亡情况。至仔鼠性成熟(56日龄)剖杀仔鼠,摘取睾丸或卵巢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卵巢或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ELISA试剂盒分析仔鼠血清睾酮(T)、促卵泡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仔鼠睾丸或卵巢Bax、Bcl-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仔鼠睾丸StAR、CYP11a或卵巢AMH、Kitlg mRNA表达。结果显示,孕鼠暴露BPA极显著增加了仔鼠死亡率(P<0.01),显著降低了仔鼠睾丸重(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孕鼠暴露BPA极显著降低了仔鼠T(♂)及FSH(♀)含量(P<0.01),极显著升高了仔鼠(♀) E2水平(P<0.01)。HE染色结果显示,随BPA剂量增加,仔鼠睾丸组织损伤严重,间质细胞减少;卵巢组织结构随BPA剂量增大,空泡逐渐增多,黄体颗粒数量逐渐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孕鼠暴露BPA增加了仔鼠睾丸或卵巢组织中Bax阳性蛋白表达,减少了Bcl-2阳性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了雄性仔鼠StAR mRNA表达量(P<0.05);B、D组雄性仔鼠CYP11a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C组CYP11a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C、D组雌鼠Kitlg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AMH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孕鼠妊娠期暴露不同剂量BPA增加了仔鼠死亡率,扰乱了生殖激素平衡和睾丸/卵巢中相关凋亡蛋白及生殖基因表达。

抗氧化剂对马精子低温及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徐文慧, 郑新宝, 于维浩, 孟军, 罗永明, 李海, 曾亚琦, 王建文, 毋状元, 姚新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42-20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0
摘要 ( 190 )   PDF (1279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马精子低温保存及冷冻效果的影响。选取6匹英纯血种公马作为试验动物,以INRA82液作为基础稀释液(对照组),分别添加谷氨酰胺(0.015 g/mL)、甘氨酸(0.019 g/mL)、半胱氨酸(0.024 g/mL)、甲硫氨酸(0.015 g/mL)、牛磺酸(0.063 g/mL)、维生素C(0.4 mg/mL)、维生素E(0.5 mg/mL)、褪黑素(0.001 mg/mL)制备成含有不同抗氧化剂的低温保存和冷冻保存稀释液,将浓缩处理后的马精子分别置于上述稀释液中保存或冷冻,检测低温保存48 h后精子运动参数,评价抗氧化剂对精子低温保存的影响;检测精子冻融后运动参数、精子质膜完整性、线粒体膜电势及顶体完整性,评价抗氧化剂对精子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子低温保存48 h后,添加牛磺酸组活精子比例和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维生素C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冷冻解冻后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抗氧化剂没有改善精子冻融后活精子比例和前向运动精子比例,但添加甲硫氨酸显著延长了精子体外存活能力(P<0.05);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精子质膜完整性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甲硫氨酸和甘氨酸组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添加维生素E和甲硫氨酸组精子线粒体膜电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抗氧化剂组精子顶体完整性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低温保存时添加牛磺酸和维生素C可以提高精液低温保存效果;冷冻时添加甲硫氨酸能提高精子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膜电势,且能够延长精子冻融后的存活时间。

Bcl-2、PCNA基因在鸡、鹌鹑及其杂交种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张梅, 周玲玲, 张苗苗, 钟新献, 邵军, 范丽娜, 耿鹏瑞, 李一丹, 李岩, 廖和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50-20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1
摘要 ( 179 )   PDF (1842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睾丸生长发育不良的分子机理,试验采集新罗曼蛋用型公鸡、朝鲜公鹌鹑、鸡与鹌鹑的雄性杂交种不同发育时期的睾丸组织样共计84份,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公鸡、公鹌鹑及其杂交种各阶段睾丸组织中Bcl-2、PCNA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鸡和鹌鹑不同生长发育期睾丸组织中Bcl-2、PCNA基因mRNA的表达具有相似性,Bcl-2基因整体呈波动性变化,下降到最低值后,迅速回升到较高水平,PCNA基因均有一个极显著的峰值;与鸡和鹌鹑相比,杂交种Bcl-2、PCNA基因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表明杂交种睾丸发育过程中,Bcl-2基因调控睾丸中细胞凋亡的模式不同于鸡和鹌鹑,也不存在明显的细胞增殖过程,从而推测鸡与鹌鹑的杂交种睾丸生长发育不良的分子影响因素与其睾丸组织中Bcl-2、PCNA基因mRNA的异常表达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睾丸发育不良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江泉黑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比较分析
李文通, 刘颖, 周荣, 沈自泉, 董胜华, 宋孝涛, 王月江, 唐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57-20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2
摘要 ( 285 )   PDF (1021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江泉黑猪的产肉和肉质特性,本试验选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00 kg左右的江泉黑猪阉公猪、母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各10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屠宰和肉品质测定。对两种猪胴体指标(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背膘厚等)、肉质的物理指标(pH、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等)、常规化学指标(粗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灰分含量等)及江泉黑猪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江泉黑猪胴体瘦肉率较低,眼肌面积降低了30%左右(P<0.05),而胴体背膘厚较高(P<0.05)。江泉黑猪在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失水率、烹饪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P<0.05),其中滴水损失、失水率和烹饪损失分别降低了约4.0%、3.1%和2.7%,肌内脂肪含量提高了约150.0%。由此可见,江泉黑猪在瘦肉产量上低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但在保水性、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大理石纹等肉质指标上明显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山羊CLAⅠα链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邓阳, 吴国华, 颜新敏, 赵志荀, 李杨, 李健, 窦永喜, 张志东, 张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65-20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3
摘要 ( 211 )   PDF (1907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山羊CLAⅠα链基因的多态性,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山羊CLAⅠα链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10个品系山羊白细胞中克隆山羊CLAⅠα链基因,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LAⅠα链基因长度为1 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经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10个品系山羊CLAⅠα链基因同源性集中在82.8%~99.5%之间。将10个品系山羊CLAⅠα链基因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突变集中在α1区域(22-110位氨基酸)与α2区域(111-203位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GenBank中山羊CLAⅠα链基因与红寺湖绒山羊、河西绒山羊、陕北绒山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的CLAⅠα基因遗传关系较近,与其他6个品系山羊,即简阳大耳山羊、金堂黑山羊、西农萨能奶山羊、美姑山羊、大足黑山羊、努比亚山羊的CLAⅠα基因遗传关系较远。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LAⅠα链基因的多态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杂交组合对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
王俊, 刘小飞, 贾亚雄, 郭江鹏, 路永强, 齐志国, 常亮, 杨建军, 徐梦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71-207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4
摘要 ( 188 )   PDF (1222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杂交组合对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和年龄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西科,A组)、夏洛莱牛×科尔沁牛(夏科,B组)及科尔沁牛(C组)各10头公牛,正试期95 d后,测定其体重,屠宰、肉品质等指标,并核算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杂交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杂交组牛料重比、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科尔沁牛(P<0.05),杂交组牛的胴体重、净肉重、胴体率及前腿、腹肉、脊肉和后腿重量均显著高于科尔沁牛(P<0.05),各组之间16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西科、夏科杂交牛及科尔沁牛之间棕榈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组牛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好于科尔沁牛,但科尔沁牛的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杂交组合牛;杂交组合对肉牛的综合育肥效果更好。

预防兽医
牛分枝杆菌eis基因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
张通明, 宋天琪, 鑫婷, 朱鸿飞, 贾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79-20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5
摘要 ( 229 )   PDF (1473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构建牛分枝杆菌eis基因的穿梭表达载体,鉴定其在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中的生物学活性。采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牛分枝杆菌eis基因,构建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MV261-Mbeis,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利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耻垢分枝杆菌mc2155中,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牛分枝杆菌eis基因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质谱鉴定目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牛分枝杆菌eis基因穿梭表达载体pMV261-Mbeis;生长曲线表明负载重组质粒不会影响耻垢分枝杆菌的体外生长;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了牛分枝杆菌eis基因在耻垢分枝杆菌中可表达出分子质量约44 ku的eis蛋白;质谱检测证明了该蛋白即为牛分枝杆菌eis蛋白。本研究构建的牛分枝杆菌eis基因穿梭表达质粒pMV261-Mbeis在耻垢分枝杆菌中具有生物学活性,为下一步研究表达产物eis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HeNZK-2014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序列分析
马震原, 李宁, 闫若潜, 班付国, 王淑娟, 赵雪丽, 谢彩华, 王东方, 王华俊, 曹伟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86-20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6
摘要 ( 210 )   PDF (6575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毒株的特点,本研究采集临床疑似PRV感染发病猪的淋巴结等组织样品进行PCR鉴定,选取仅PRV阳性的组织样品经研磨除菌后取上清接种于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蚀斑纯化、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PRV的TCID50,接种小鼠并观察临床症状,对纯化的PRV和死亡小鼠脑组织样品进行gE基因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RV阳性病料接种于PK-15细胞24 h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CPE),经3轮蚀斑纯化后PCR和IFA鉴定结果均为阳性,分离株命名为HeNZK-2014,其TCID50为10-9.77/0.1 mL;以1×108个TCID50病毒悬液接种小鼠22 h后可引起小鼠出现奇痒、撕咬、死亡等典型猪伪狂犬病症状,死亡小鼠脑组织样品PRV 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纯化病毒和死亡小鼠脑组织样品gE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与GenBank中2011年以前登录的经典毒株位于不同分支,与2011年之后中国流行毒株位于同一分支,在第48和496位各有1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具有变异毒株的典型特征。本研究成功分离了1株PRV变异毒株,为进一步开展针对PRV变异毒株的疫苗及其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衣壳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
高祥, 李辉, 张礼洲, 卢珍, 王永强, 高立, 吴甜甜, 高玉龙, 刘长军, 王笑梅, 祁小乐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096-21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7
摘要 ( 204 )   PDF (1764KB) ( 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高质量的病毒衣壳蛋白VP2,本研究克隆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超强毒株Gx的VP2基因,并亚克隆至载体pCold-Ⅰ,进而获得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GxVP2,在Transetta(DE3)工程菌中优化条件进行IBDV衣壳蛋白VP2的可溶性表达,运用Ni-NTA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两种技术串联的方法进行蛋白纯化,运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Western blotting技术鉴定纯化蛋白的特异性,免疫SPF鸡鉴定纯化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在冷休克条件下,IBDV衣壳蛋白VP2在Transetta(DE3)工程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通过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VP2,浓度为542 μg/mL;该蛋白不仅能与VP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反应,还能刺激鸡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本研究在IPTG为1 mmol/L,15℃、120 r/min,诱导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实现了有免疫活性的IBDV衣壳蛋白VP2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高纯度、可溶、具有功能活性的衣壳蛋白的制备,为深入开展IBDV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畜禽沙门氏菌病防制研究进展
张璐, 张雪伟, 袁宗辉, 黄玲利, 王玉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03-21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8
摘要 ( 193 )   PDF (1046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成员,具有约2 600种血清型,其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有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沙门氏菌对畜禽养殖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实际生产中的抗生素滥用导致沙门氏菌的耐药状况愈发严重,致病性沙门氏菌可引起猪副伤寒、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等畜禽疾病,非致病性沙门氏菌可能造成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加大了防制的难度。作者主要从沙门氏菌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及预防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畜禽沙门氏菌病防制措施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猪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淑娟, 刘梅芬, 闫若潜, 班付国, 赵雪丽, 马震原, 王华俊, 王翠, 赵明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12-21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29
摘要 ( 203 )   PDF (1787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CSFV E2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特异性探针,以CSFV总RNA为反转录模板,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CSF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5份临床疑似CSFV感染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CSF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101~106拷贝/μ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CSFV细胞培养物出现阳性扩增信号,但ST正常细胞对照和其他8种病原对照未出现扩增,特异性良好;该方法重复性好、敏感性高,最低检测模板浓度为10拷贝/μL,并且CSFV的最低检测限为1 TCID50/mL;自35份疑似CSFV感染样品中检出19份阳性样品,与本课题组建立的CSFV Nested RT-PCR检测结果和克隆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SF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CSFV的快速检测。

蓝舌病1型病毒VP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反应性分析
宋建领, 李华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19-21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0
摘要 ( 181 )   PDF (1647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蓝舌病1型病毒(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 1,BTV-1) VP2蛋白体外表达产物免疫反应性。根据已发表的BTV-1 Y863毒株L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BTV-1 PCR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L2基因,将纯化的L2基因克隆至pEASY-Blunt E1表达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L2克隆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对获得的纯化的BTV-1 VP2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ELISA、阻断ELISA分析。结果显示,BTV-1 VP2蛋白在pEASY-Blunt E1载体上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160和200 mmol/L咪唑是洗脱BTV-1 VP2蛋白表达产物的最佳浓度。纯化获得N末端携带多聚组氨酸标签的BTV-1 VP2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105 ku,Western blotting、ELISA、阻断ELISA结果显示,重组BTV-1 VP2蛋白能与BTV-1型特异性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且此结合能被BTV-1阻断。本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 E1表达的BTV-1 VP2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BTV-1 VP2蛋白型特异性表位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禽流感病毒与鸡细小病毒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何莹, 谢芝勋, 罗思思, 李孟, 谢丽基, 邓显文, 谢志勤, 奉彬, 黄娇玲, 张艳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26-21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1
摘要 ( 160 )   PDF (1308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别诊断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鸡细小病毒(chicken parvovirus,ChP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AIV的M基因和ChPV的NS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并筛选出两对特异性引物,用于AIV和ChPV的检测。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AIV和ChPV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好,能同时检测AIV和ChPV,对其他常见的禽病病原体均未反应;该法对AIV和ChPV的检测下限均为100 fg;对159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PCR阳性产物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AIV和ChPV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对AIV和ChPV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

畜禽坏死性肠炎防制研究进展
王芳, 谢书宇, 潘源虎, 瞿玮, 戴梦红, 黄玲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32-21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2
摘要 ( 177 )   PDF (1030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禽坏死性肠炎主要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不仅损害畜禽健康,影响动物福利,而且对养殖业发展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抗菌药的出现对该病起到了积极限制的作用,然而随着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防制坏死性肠炎面临严峻挑战。作者从坏死性肠炎的特征入手,综述了坏死性肠炎的病原学、理化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与此同时对坏死性肠炎的防制措施及目前常用药物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防制坏死性肠炎的趋势与发展方向,旨在健全对该病的认识,为坏死性肠炎的防制研究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病毒的分子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欧云文, 阎传忠, 张杰, 马炳, 代军飞, 张永光, 贾宁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39-21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3
摘要 ( 424 )   PDF (1048KB) ( 1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急性、高热、高病死率等特征,主要暴发于非洲、东欧国家、俄罗斯及高加索地区。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给病情爆发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ASFV的主要靶细胞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造成细胞凋亡,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疫病特征。ASFV具有基因组较大、基因型较多且易变异等特征。文章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致病机理方面对ASFV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ASF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新型仔猪先天性震颤及其病原的初步研究
张文波, 吴松松, 邓舜洲, 周荷田, 张志庆, 杨丹凤, 曹亮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47-21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4
摘要 ( 235 )   PDF (2738KB) ( 10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国内猪群是否存在新型仔猪先天性震颤及其病原,本试验对临床疑似仔猪先天性震颤病例进行剖检,观察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瘟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引物,以典型震颤仔猪的病料RNA为模板,进行RT-PCR,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用DNAStar和Mega 7.0软件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疑似仔猪先天性震颤病猪的组织脏器病理变化与猪瘟的病理变化相似,但无明显的脾脏梗死和淋巴结周边出血;从采集的病料中均扩增到与预期大小基本一致的条带;所测序列经BLAST比对,均为仔猪先天性震颤瘟病毒(APPV)的相应基因序列片段;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哺乳动物瘟病毒可分为两大进化分支,APPV为单独一分支,其他瘟病毒为另一分支,两分支的同源性低于70%;所测的NS2-3和NS5B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APPV相应序列同源性在76.9%~98.8%之间,表明本研究所测定的序列是APPV的基因组序列;测定的7条NS2-3基因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在89.7%~94.8%之间,12条NS5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82.2%~100.0%之间。本试验首次证实国内猪群中存在新型仔猪先天性震颤病及其病原(APPV)。

苦马豆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贾琦珍, 陈根元, 王连群, 亚森·麦麦提, 王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55-21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5
摘要 ( 186 )   PDF (1517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人工抗原SW-OVA免疫接种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1株能稳定分泌SW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F10,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5~50对。经间接ELISA检测,该株细胞培养上清中抗体效价为1:25 600,诱生腹水效价为1:80 000。单克隆抗体的亚型为IgG1,亲和力解离常数为1.14×1010,腹水抗体纯化后纯度可达98%,回收率80%,SDS-PAGE凝胶电泳可见单克隆抗体的轻链、重链分子质量分别为25和50 ku,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能特异性的识别SW。其线性检测范围为4~128 μg/mL(R2=0.9969),与BSA、明胶、多聚赖氨酸、α-甘露糖苷等无交叉反应。本试验制备的SW单克隆抗体为免疫学检测SW和免疫学防制家畜疯草中毒奠定基础。

獭兔氟中毒模型的建立及各器官氟含量测定
王量, 范红结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60-21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6
摘要 ( 175 )   PDF (1071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剂量氟化钠对獭兔的影响,试验建立獭兔氟中毒模型并对獭兔血液、骨骼、肝脏、肾脏等器官氟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獭兔日龄(30±5) d,体重(1.1±0.2) kg,数量24只,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10 mg/(kg·d)氟化钠组)和试验Ⅱ组(20 mg/(kg·d)氟化钠组),试验共100 d。结果表明,试验第100天测定的骨骼和牙齿氟含量在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且骨骼和牙齿的含氟量随时间和摄入氟剂量的增加而递增;肾脏和肝脏氟含量在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间血液氟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氟化钠作为氟化物来源可用来建立獭兔自然状态氟中毒症,骨骼和牙齿累积氟能力强,血液、肝脏和肾脏累积氟能力弱。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獭兔氟中毒及其防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山东省猪腹泻病例中PEDV、TGEV和PRV的感染调查与分析
王淞, 曾昊, 陈智, 焦安琪, 张树金, 于江, 孙文博, 张玉玉, 陈蕾, 杜以军, 李俊, 吴家强, 王金宝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65-21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7
摘要 ( 191 )   PDF (998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山东省规模化猪场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来自山东省各地规模化猪场的猪腹泻病料(共3 035份)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PEDV、PRV和TGEV阳性率分别为67.49%、9.33%和3.29%;3年间,PEDV阳性率在2014年第四季度最低,为48.15%,2015年第四季度阳性率最高,为88.57%,2016年各季度阳性率相对2015年呈波动下降趋势;TGEV阳性率在2014年第四季度最高,为18.52%,2015年第三季度阳性率为15.38%,2016年第一季度阳性率为6.67%,其他季度未检测出阳性病料;PRV阳性率在2016年第二季度最高,为15.68%,除2014年第一季度未检出阳性病料外,2014年第二季度阳性率最低,为2.56%。通过对69份被动送检的病料进行PEDV、TGEV和PRV混合感染检测发现,这部分病料中PEDV、TGEV、PRV阳性率分别为86.96%、5.80%和37.68%;总单独感染率为69.57%,PEDV、TGEV和PRV单独感染率分别为57.97%、1.45%和10.14%;总混合感染率为30.43%,PEDV/PRV、PEDV/TGEV和TGEV/PR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6.09%、2.90%和1.45%;总单独感染率比总混合感染率高。结果表明,山东省存在PEDV、PRV和TGEV 3种病毒流行,存在PEDV/TGEV、TGEV/PRV和PEDV/PRV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中主要为PEDV/PRV混合感染,不存在PEDV/PRV/TGEV的混合感染。目前PEDV是引起山东省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本试验结果可为山东省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控制提供参考。

基础兽医
热带螨重组Blo t 5变应原诱导小鼠过敏模型的建立
李晓烨, 肖正泮, 刘楚, 韦双双, 王大勇, 裴业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71-21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8
摘要 ( 221 )   PDF (1861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热带螨重组Blo t 5(rBlo t 5)变应原诱导小鼠过敏模型,试验对热带螨Blo t 5基因序列进行优化与全基因合成,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QE80L-Blo t 5,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了rBlo t 5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纯化的rBlo t 5蛋白能与Blo t 5鼠单克隆抗体结合。随后将12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PBS组)与诱导组(rBlo t 5组),通过腹腔注射致敏与气道诱导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总IgE水平;鼠尾静脉注射变应原诱发应激性过敏反应;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严重程度。诱导小鼠过敏后发现,与PBS组相比,rBlo t 5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显著升高(P<0.05),应激性过敏反应引起体温显著下降(P<0.05),肺部组织细胞浸润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纯化的rBlo t 5蛋白能够成功建立小鼠过敏模型。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对大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赵晓乐, 孔晓军, 马宁, 杨亚军, 刘希望, 申栋帅, 李剑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78-21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39
摘要 ( 243 )   PDF (2627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评价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了解AEE毒性特点及可能的毒性靶器官,并全面地分析大鼠的致死原因。试验按照改良寇氏法进行,预试验选取50只大鼠,雌雄各半,分为5组,测定绝对致死量(LD100)和最大非致死量(LD0)。根据预试验结果,将80只健康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7个药物组(剂量分别为2.62、3.25、4.03、5.00、6.20、7.69和9.53 g/kg)和1个对照组(给予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进行正式试验。灌胃给药,观察并记录大鼠给药后的临床症状及体重变化。给药14 d后,统计各剂量组大鼠的死亡时间及总死亡数,并计算AEE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同时对死亡大鼠及时进行剖检,将具有病变的组织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以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AEE对大鼠口服的LD50是5.95 g/kg,且LD50的95%可信限为5.30~6.68 g/kg。对大鼠的死亡时间进行分析可得出,当口服AEE的剂量大于4.03 g/kg时,其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染毒后的48~96 h内。大鼠染毒后3 d内,体重呈下降趋势,常规饲养第5天开始,大鼠体重可逐渐恢复。病理学检查分析发现,AEE的剂量在5.00 g/kg以上时,对大鼠的肝脏、肾脏和胃肠道有明显损伤。根据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可知,AEE为实际无毒化合物,AEE对大鼠毒性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肾脏和胃肠道。

刺糖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艾力·艾尔肯, 库尔班江·麦麦提敏, 蒋志惠, 张小莺, 米克热木·沙衣布扎提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85-21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40
摘要 ( 187 )   PDF (2135KB) ( 6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乙酰氨基酚(N-acetyl-para-aminophenol,APAP)过量使用能够引起肝脏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刺糖对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的作用机理。采用水提法提取刺糖的有效成分,通过苯酚硫酸法和铝盐显色法进行刺糖提取物成分鉴定;49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刺糖不同浓度的提取物(600、300和150 mg/kg体重)+APAP组、水飞蓟宾阳性对照组及刺糖对照组(600 mg/kg体重),灌胃3 d,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体重,24 h后处死小鼠并采集血样和肝脏组织样品。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用HE染色制作病理标本,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刺糖提取物能够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的含量(P<0.01),APAP所引起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刺糖对APAP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灌胃不同奶样对BALB/c小鼠致敏性的影响
白娜, 明亮, 高婉婷, 郭富城, 乔向宇, 朝格苏力德, 郭雁, 伊日贵, 刘东辉, 吉日木图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91-21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41
摘要 ( 288 )   PDF (1533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研究了驼奶、牛奶和人奶对BALB/c小鼠的致敏性强弱,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β-乳球蛋白(β-lg)组(阳性对照组)、牛奶组、驼奶组、人奶组和空白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分别灌胃1 mg/g体重的样品和0.3 μg/g体重的霍乱弧菌毒素(CT),空白组灌胃PBS和CT,每周1次。灌胃6周后,通过观察过敏症状,检测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和IgG1、血浆组胺水平及血管通透性等指标,比较几种奶源的致敏性强弱。结果显示,驼奶组、人奶组和空白组小鼠体重正常增长,而β-lg组和牛奶组的体重增长有减慢的趋势。与空白组相比,β-lg组和牛奶组的血清特异性IgE和IgG1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组胺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血管通透性增加,过敏症状明显;而驼奶组小鼠血清IgE和IgG1水平极显著低于牛奶组(P<0.01),但与人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过敏症状轻微,表明驼奶的致敏性明显低于牛奶,且与人奶相似。

RP-HPLC法测定杜仲增免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
郑义, 陈晓兰, 管远红, 贾纪萍, 杨海峰, 李士洋, 李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197-22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42
摘要 ( 228 )   PDF (1237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测定杜仲增免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的RP-HPLC法。以Inersustain® 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2%磷酸(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277 nm。以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供试品溶液,以理论塔板数和分离度作为系统适用性指标。对对照品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溶液进行线性回归,确定线性范围,考察分析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并进行加样回收试验。结果显示,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供试品溶液中松酯醇二葡萄糖苷理论塔板数为8 588,分离度为3.046。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对照品溶液在6~192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对照品溶液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74%;重现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中松酯醇二葡萄糖苷峰面积RSD分别为4.50%和2.6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4%,RSD为0.65%(n=9);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供试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平均含量为0.124~0.127 mg/mL。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测定杜仲增免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系统适用性好,精密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回收率高,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杜仲增免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测定方法。

鸡β干扰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测定
刘新文, 王秀丽, 郭东春, 郭伟伟, 邹敏, 范根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203-22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43
摘要 ( 177 )   PDF (1330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鸡β干扰素(chicken interferon-β,ChIFNβ)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将克隆的ChIFNβ基因亚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ChIFNβ。将鉴定正确的质粒pPIC-ChIFNβ线性化,通过电转化整合到毕赤酵母菌株X-33基因组中,得到阳性菌株。经1.0%甲醇连续诱导4 d,表达产物利用SDS-PAGE电泳、细胞病变抑制法等进行分析。ChIFNβ在酵母中获得了分泌型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17 ku。表达产物以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其活性,效价为107.5 U/mL;在鸡胚中能有效抑制禽流感病毒H9N2的增殖。动物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表达的蛋白可提供70%的免疫保护。表达的ChIFNβ蛋白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本研究可为ChIFNβ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血根碱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贾海燕, 徐婉晴, 张庭华, 高慧倩, 王丽芳, 王慧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7):  2209-22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7.044
摘要 ( 206 )   PDF (996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血根碱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的影响。分离8周龄SD雌性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通过BL-420F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计算子宫平滑肌活力。以硫酸阿托品、盐酸普萘洛尔、盐酸苯海拉明及盐酸雷尼替丁为阻断剂,观察血根碱对子宫平滑肌M、β、H1、H2受体的关系,探讨血根碱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血根碱组和元胡止痛片组对缩宫素所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活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应用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和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后,血根碱对子宫平滑肌抑制作用基本被阻断,而应用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后,血根碱对子宫平滑肌收缩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综上所述,血根碱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活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1、H2受体实现,与M、β受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