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06-20
前沿综述
线粒体融合、分裂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韩雨轩, 庞欣茹, 吴月红, 赵洪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571-15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01
摘要 ( 378 )   PDF (1080KB)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有关线粒体融合和分裂机制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线粒体是所有真核生物都不可或缺的双层膜细胞器,大多数细胞中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且通过不断地融合、分裂来维持动态平衡。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融合分别由Mfn1、Mfn2与多种形式的OPA1调控;DRP1介导外膜分裂,内膜的分裂可能是由S-OPA1和MTP18介导。多种客观因素通过影响融合或分裂的程度,进而影响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提高线粒体融合程度或降低线粒体分裂程度都将导致在细胞内形成个体大、数量少的线粒体;反之,将出现个体小、数量多的线粒体。可以据此特性间接检测某项影响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的因素,了解线粒体动态变化所涉及的蛋白,以及影响线粒体形态学的重要外部因素、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因此,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参与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相关蛋白及线粒体融合、分裂与疾病的发生进行了综述。

生物技术
山羊CMKLR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与肌内脂肪的相关性研究
廖红海, 林亚秋, 朱江江, 王永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580-15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02
摘要 ( 242 )   PDF (1024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山羊CMKLR1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表达与肌内脂肪(IMF)沉积的相关性。采集山羊皮下脂肪组织,应用RT-PCR克隆山羊CMKLR1基因序列;以GAPDH(GenBank登录号:AJ431207.1)为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在肌肉组织中的时序表达谱(以肝脏表达量为基准);测定肌肉组织中的IMF含量,分析其与CMKLR1 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山羊CMKLR1基因,1 089 bp的CDS区,GenBank登录号:KT16537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MKLR1基因在24月龄山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脂肪、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肺脏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 0.05);CMKLR1基因在1~3和24月龄的山羊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中表达趋势相同,均是在股二头肌中表达量最高,而8~10月龄则是在臂三头肌中表达量最高。山羊IMF含量以24月龄背最长肌含量最高。山羊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中CMKLR1 mRNA表达与IMF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 0.05)。CMKLR1基因不参与山羊IMF沉积作用,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MKLR1基因奠定理论基础。

猪脑心肌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C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罗亚坤, 梁琳, 朱禹, 王静, 刘琪, 刘存, 崔尚金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588-15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03
摘要 ( 212 )   PDF (1034KB)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3C蛋白并进一步了解其结构,本研究以EMCV HB10株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3C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挑选测序正确的质粒经双酶切获得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ET32a载体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纯化后3C蛋白及其对EMCV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成功克隆3C基因,长度为615 bp,编码205个氨基酸。SDS-PAGE结果显示,3C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His-3C蛋白大小约为40 ku。Western blotting分析可知,纯化后His-3C蛋白条带单一,同时3C蛋白与EMCV细胞毒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生物分析软件预测可知,EMCV 3C蛋白为非分泌蛋白,无跨膜区,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参与蛋白的水解过程。3C蛋白酶作为EMCV基因组编码蛋白中唯一的蛋白酶,在病毒复制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成功构建了EMCV 3C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研究3C蛋白的作用及催化机理奠定基础。

JHDM2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宋延霞, 吴大平, 李海艳, 李胜, 粟小平, 李湘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596-16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04
摘要 ( 199 )   PDF (1097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猪JHDM2A基因,并研究其在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首先克隆猪JHDM2A基因,并构建pLVX-IRES-ZsGreen1-JHDM2A真核表达载体,同时对JHDM2A基因在猪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猪JHDM2A基因编码区长度为3 945 bp,编码1 315个氨基酸。通过多重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猪JHDM2A基因与黄牛、水牛、绵羊和人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3.5%、94.7%、94.7%和93.8%。蛋白质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JHDM2A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pLVX-IRES-ZsGreen1-JHDM2A真核表达载体导入HEK293T细胞,可观察到清晰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JHDM2A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猪卵泡中均有表达。本试验通过克隆获得猪JHDM2A基因序列,JHDM2A蛋白在猪卵巢中高度表达,表明其功能可能与猪卵泡发育密切相关。

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的巢式PCR扩增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绍品, 林汉卿, 温贵兰, 张升波, 李昌红, 徐丽, 龚新勇, 汪德生, 文明, 周碧君, 程振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04-16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05
摘要 ( 219 )   PDF (1104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LSm1基因的特点,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试验利用巢式PCR方法对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二级结构、B细胞表位、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经过两轮的PCR扩增,成功获得402 bp的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编码133个氨基酸。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人类、灵长类同源性较高,其次是海洋哺乳动物类,最后是陆地野生动物及家畜,同源性为92.8%~99.8%,而其编码的氨基酸虽没有此规律,但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较高,为97.8%~99.3%。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与人类LSm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处在同一分支,其次是灵长类。LSm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5.11%和24.06%。预测此蛋白存在4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具有Sm超家族保守结构域,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区域。结果表明,LSm1蛋白在细胞内转录及表达水平可能较低,细胞cDNA需通过巢式PCR扩增两轮才能出现目的条带,本试验方法为LSm1基因的扩增提供了参考。同时,LSm1生物学功能预测结果为获得LSm1人工表达蛋白与针对LSm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制备,以及在细胞水平研究LSm1的功能机制及其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细菌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王浩, 卢天成, 王岩, 王秀然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13-16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06
摘要 ( 206 )   PDF (995KB) ( 1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糖是细菌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参与细菌与宿主的识别,帮助细菌产生毒力,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细菌多糖的种类很多,但它们的合成机制具有相似性。多糖生物合成的研究主要基于基因组的序列分析预测,结合代谢产物研究的基因分析,不够详尽。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细菌多糖的合成机制,这种机制的研究将为进一步阐明细菌多糖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及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开发针对相应病原菌的新型疫苗和治疗方法,及进一步实现分子水平的相关疾病防控和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作者以肽聚糖、O-抗原和夹膜多糖为代表,阐述了其生物合成及体外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相关问题,并总结了细菌多糖合成途径的研究在寻找候选抗原和控制病原细菌靶位以及研究细菌遗传进化和生物合成方面的作用。

6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贵州株S基因序列分析
毛黎红, 张双翔, 周碧君, 王伟, 胡兴义, 程振涛, 文明, 王开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21-16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07
摘要 ( 214 )   PDF (1107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贵州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S基因的特点,掌握其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6株PEDV贵州株S基因进行全基因RT-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将6株PEDV贵州流行株与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6株PEDV贵州流行株S基因的全基因长为4 161 bp,编码1 387个氨基酸,与国内外PEDV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3.3%~98.8%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1.6%~98.9%之间;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6株流行毒株与美国毒株、越南毒株和山东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CV777株、LZC、Brl、83P-5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PEDV贵州地方流行毒株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存在一定程度变化,近年来呈现变异趋势。本研究可为贵州省PEDV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陈希文, 汪谦, 尹苗, 李莲, 罗文涛, 杨凤, 郭爱伟, 周杰珑, 王雄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30-16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08
摘要 ( 215 )   PDF (1002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早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逆转录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RT-LAMP),针对PRRSV的ORF5基因片段设计了4条引物,利用Bst DNA聚合酶在65 ℃恒温条件下进行逆转录扩增,通过1.0%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加入SYBR Green Ⅰ染料肉眼判断结果,建立了PRRSV RT-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常见病毒如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无交叉反应,较普通RT-PCR灵敏性高100倍。采用RT-LAMP和RT-PCR分别对10份临床样本同时进行检测,符合率为10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是一种可适用于临床PRRSV检测的快速、简单、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TSARG7基因克隆及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淑燕, 张霞, 霍金龙, 王配, 张永云, 李卫真, 姚茂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37-16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09
摘要 ( 223 )   PDF (1065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anna Mini-pig inbred line,BMI)TSATG7基因序列并分析组织表达情况,本研究以GenBank中猪及近缘物种的TSARG7基因mRNA序列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BMI TSARG7基因,半定量分析10个重要组织的表达谱,并对蛋白质序列进行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BMI TSARG7基因1 371 bp的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KU950831,对应的氨基酸登录号:AMY60405),编码45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2.05 ku,等电点(pI)为9.28。多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SARG7基因在睾丸中高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呈中、低表达。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SARG7蛋白质存在1个保守结构域,有3个跨膜螺旋结构,无信号肽序列;N末端疏水,C末端亲水;有5类功能活性位点,位于细胞质的概率是94.1%。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SARG7基因在猪精子发生和性成熟方面的作用及功能奠定基础。

托佩克猪SLA-1-632-TPK基因的矫正及重组质粒SLA-1-TPK/pMD19-T的构建
翟晓鑫, 高花, 韩勇,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45-16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0
摘要 ( 211 )   PDF (1022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在猪免疫系统中起递呈抗原作用,对其展开研究可为猪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托佩克猪SLA-1-632-TPK基因编码序列发生碱基缺失(距离SLA-1-632-TPK基因5'端632 bp处丢失1个碱基"C"),导致移码突变。为矫正SLA-1-632-TPK基因,设计2对矫正引物,以原重组质粒SLA-1-632-TPK/pMD18-T为模板,利用剪切重叠延伸PCR(splicing overlap extention PCR,SOE-PCR)技术分别扩增SLA-1-632-TPK 5'和3'端,之后进行拼接,最后扩增全序列从而矫正目的基因,并进一步连接pMD19-T Simple载体,通过单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并通过GENETYX version 9.0软件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OE-PCR成功扩增得到5'和3'端片段,大小约为650和590 bp,与理论设计值大小(648和585 bp)接近,经过拼接以后,得到全长约1 200 bp,与理论设计值1 223 bp接近。菌落PCR结果显示,矫正基因成功克隆入pMD19-T Simple载体。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托佩克猪SLA-1-632-TPK基因距离5'端632 bp处丢失的碱基"C"得到矫正并正确编码。本研究成功矫正了SLA-1-632-TPK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质粒SLA-1-TPK/pMD19-T,为下一步研究SLA-1-TPK蛋白表达和相关功能奠定基础。

不同海拔地区警犬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
冯艳伟, 万忠义, 廖婉露, 孙芬芬, 李淑丽, 雷泞菲, 倪师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52-16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1
摘要 ( 203 )   PDF (932KB) ( 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警犬和平原警犬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为深入了解警犬的高原环境适应性提供基础数据。分别在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采集昆明犬、马里努阿犬的血样,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共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原昆明犬与平原昆明犬相比,SOD、GSH-Px差异显著(P< 0.05),LDH差异极显著(P< 0.01),CK差异不显著(P> 0.05);高原马里努阿犬与平原马里努阿犬相比,SOD、LDH差异显著(P< 0.05),GSH-Px差异极显著(P< 0.01),CK差异不显著(P> 0.05);高原昆明犬与高原马里努阿犬相比,GSH-Px、LDH差异极显著(P< 0.01),SOD、CK差异不显著(P> 0.05)。研究结果表明,昆明犬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更适合作为高原地区执行任务的工作犬种。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对滩羊糖类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
卢艳娟, 王小芳, 曾洁, 陈玉林, 张恩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57-16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2
摘要 ( 205 )   PDF (1024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对滩羊小肠和肌肉组织中主要糖类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112只健康、体重相近的滩羊(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分别饲喂不同能量及蛋白质水平日粮,即0.84×标准水平(Ⅰ组)、0.96×标准水平(Ⅱ组)、1.08×标准水平(Ⅲ组)和1.20×标准水平(Ⅳ组)。试验分两个阶段(29~35和36~40 kg),于每个阶段末,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取其小肠和肌肉组织样,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SGLT1、GLUT4、GLUT5基因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在29~35 kg阶段末,Ⅲ组小肠中SGLT1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在36~40 kg阶段末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各组肌肉中SGL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两个阶段都随着能量及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Ⅳ组均最高;在29~35 kg阶段末,各组间小肠中GLUT4基因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 0.05),而在36~40 kg阶段末,GLUT4基因mRNA的表达量随着能量及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Ⅳ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在肌肉中,Ⅳ组GLUT4基因mRNA在两个阶段末表达量均最高,均显著高于Ⅰ组(P< 0.05);在两个试验阶段,GLUT5基因mRNA的表达量无规律性。综上所述,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会影响滩羊小肠和肌肉中SGLT1、GLUT4基因mRNA的表达量,从而影响机体对葡萄糖的消化吸收。

菌制剂和酶制剂处理小麦秸秆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冯文晓, 陶莲, 王玉荣, 陈国顺, 刁其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66-16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3
摘要 ( 185 )   PDF (953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菌、酶复合青贮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处理的小麦秸秆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小麦秸秆生物制剂处理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80只体重为(24.00±2.42)kg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羊,随机分为4个处理,即空白对照组(干小麦秸秆)、处理组Ⅰ(小麦秸秆喷洒菌、酶复合青贮制剂发酵)、处理组Ⅱ(干小麦秸秆喷洒复合酶制剂)、羊草对照组(羊草),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预饲期8 d,正试期为60 d。结果显示,处理组Ⅰ、Ⅱ和羊草组羔羊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不同处理组间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 0.05);处理组Ⅰ、Ⅱ和羊草对照组试验羊肝脏重分别较对照组高10.74%(P> 0.05)、13.79%(P< 0.05)、8.52%(P> 0.05),且3组中肝脏重量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余指标(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小肠和大肠、肾脏、肺脏、头、蹄和毛+皮)的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所述,用菌、酶复合青贮剂和复合酶制剂处理小麦秸秆对肉羊生长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于屠宰率和各组织器官的发育无显著影响,接近羊草的饲喂效果。

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郭小华, 刘明, 李文辉, 杨凤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73-16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4
摘要 ( 227 )   PDF (951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432只1日龄、初始体重为(41.73±0.15)g的AA商品代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2%和0.3%的酵母培养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期42 d,分为1~21和22~42 d两个阶段,试验期间记录采食量、体重和死淘率,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择1只与平均体重接近的肉仔鸡空腹12 h后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肠道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2%和0.3%酵母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42 d的体重和试验全期平均日增重(P< 0.05)。且当添加量为0.2%时,能显著提高肉仔鸡22~42 d平均日增重(P< 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 0.05);显著提高试验全期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 0.05),显著降低试验全期料重比(P< 0.05)。同时,添加酵母培养物还可显著降低鸡肉的滴水损失和大肠杆菌数量(P< 0.05),并显著增加盲肠双歧杆菌数量(P< 0.05)。综上所述,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2%酵母培养物的效果最佳,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提高肌肉的系水力,改善其肌肉品质。同时,还能有效增加肉鸡盲肠中有益菌双歧杆菌数量和减少有害菌大肠杆菌数量。

“豫粉1号”配套系商品代蛋鸡产蛋率曲线拟合及蛋品质分析
李鸿飞, 宋亚伊, 田亚东, 蒋瑞瑞, 康相涛, 孙桂荣, 闫峰宾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80-16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5
摘要 ( 201 )   PDF (1055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豫粉1号"商品代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等生产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Wood模型、杨宁模型和McMillan模型对产蛋率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对32、36、40周蛋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的非线性方程为:Wood模型:yt=0.327×2.2t×e-0.067t;McMillan模型:yt=159.19×(1-e-0.199×(t-17.612))×e-0.019t;杨宁模型:yt=0.284×e-0.284t/(1+e-0.302×(t-20.779)),拟合度分别为0.885、0.987和0.991。与实际生产数据相比,杨宁模型拟合值与观测值最为接近,拟合效果最佳。蛋品质分析结果显示,"豫粉1号"商品代蛋品质的哈氏单位达到82.61,为AA级;蛋壳强度达到4.77 kg/m2,具有较高的强度;蛋黄颜色为8.72,色泽比普通鸡蛋深。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杨宁模型对该品系产蛋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与预测,为地方蛋鸡新品系的育种及管理提供参考,蛋品质可在后期配套系运用中进行优化。

添喂两种植物雌激素对奶牛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李琮, 臧长江, 刘亚伟, 赵始初, 杨开伦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88-16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6
摘要 ( 230 )   PDF (946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喂两种植物雌激素及其组合物对奶牛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及泌乳期相近的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全混合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5 g大豆黄酮(试验Ⅰ组)、35 g芒柄花素(试验Ⅱ组)、1.25 g大豆黄酮和17.5 g芒柄花素(试验Ⅲ组)。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分别于试验的第0、30、60、90、12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成分;颈静脉采集血液样品,3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20 ℃保存备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Ⅲ组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均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Ⅰ、Ⅱ、Ⅲ组乳糖产量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Ⅲ组T-AOC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Ⅱ、Ⅲ组GSH-Px活性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Ⅰ、Ⅱ组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 0.05);乳脂产量、乳糖率及TP、ALB、GLB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CAT、SOD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喂两种植物雌激素及其组合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含量和乳糖含量,能够提高奶牛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

有机硒与维生素E对肉仔鸡肉质性状、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高爱琴, 朱玉霞, 雷振华, 张秋旭, 王乃凤, 曹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694-17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7
摘要 ( 190 )   PDF (1009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在肉鸡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VE)、有机硒,旨在探讨有机硒与VE对肉仔鸡肉质性状、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28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40只,1组不添加有机硒和VE,2组添加100 IU/kg VE,3组添加0.15 mg/kg有机硒和100 IU/kg VE,4组添加0.30 mg/kg有机硒和100 IU/kg VE,5组添加200 IU/kg VE,6组添加0.15 mg/kg有机硒和200 IU/kg VE,7组添加0.30 mg/kg有机硒和200 IU/kg VE。结果显示,添加有机硒与VE对肉仔鸡的全净膛率、屠宰率、胸肌率影响显著(P< 0.05),对半净膛率、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 0.05);添加0.15 mg/kg有机硒、100 IU/kg VE可以降低肉仔鸡的滴水损失、蒸煮损失、L*值及pH,其中蒸煮损失、L*值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 0.01;P< 0.05),但对剪切力、a*、b*值却无显著影响(P> 0.05);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液胆固醇(CHO)及丙二醛(MDA)含量(P< 0.05;P< 0.01),提高血糖(GLU)、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其中GLU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 0.05),GSH-Px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 0.01),但对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

日粮中添加芦苇对育肥期和田羊生长性能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袁芳, 郭同军, 张俊瑜, 张志军, 桑断疾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01-17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8
摘要 ( 224 )   PDF (941KB) ( 4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芦苇对育肥期和田羊生长性能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5只6月龄、体重为(30.59±3.36)kg的和田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0、10%、20%、30%和40%芦苇水平,每组15只,试验期75 d。结果发现,20%和40%芦苇添加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20%芦苇添加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10%、30%和40%芦苇添加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0.09%、5.64%和10.87%,但差异不显著(P> 0.05);20%芦苇添加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较高;各组的饲料单位成本与饲料总成本随着芦苇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芦苇添加组的增重收益均高于对照组,10%芦苇添加组的经济效益最高。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0%芦苇时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较好;考虑到饲料投入成本,日粮中添加10%芦苇经济效益最高。

萨福克羔羊0~65日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何军敏, 臧长江, 黄锡霞, 赵冰茹, 周靖航, 热西提·阿不都热依木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07-17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19
摘要 ( 228 )   PDF (970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对萨福克羔羊0~65日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旨在完善肉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为萨福克羔羊0~65日龄的饲养管理及营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新疆华兴牧场惠康畜牧种羊繁育基地进行,供体母羊为纯种萨福克羊,受体母羊为哈萨克羊,并对出生的萨福克羔羊进行体尺、体重测量和记录,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整理,并通过SPSS 16.0软件分析各性状平均值和各个体尺指标与体重平均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0~30日龄萨福克羊生长发育速度相对较快,公羔臀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989;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638;母羔臀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981,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654。0~30日龄萨福克羊公羔各性状的生长发育比母羔快,45~65日龄生长速度一致。羔羊0~15日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等生长速度最快,而30~65日龄体高、体长、体重等部位生长速度较平稳;由体尺、体重相关性分析可知,臀宽与体重相关系数最大,管围和体重相关系数最小。由研究可知,0~30日龄营养要求关键,公羔与母羔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差异,欲提高羔羊的生长发育速度则要注意羔羊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合理提供营养并提高饲料质量与管理水平。今后对萨福克羔羊的饲料管理中应该注重不同时期的饲养配方,合理改善饲养环境,使其发挥最大生长潜能。

巴氏初乳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刘根涛, 卜登攀, 赵连生, 张巧娥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14-17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0
摘要 ( 218 )   PDF (1032KB) ( 4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0头新生荷斯坦牛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未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组犊牛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期90 d。试验期间测量两组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同时观察犊牛腹泻情况,在0、30、60及90日龄测量两组犊牛体尺指标。结果显示,在90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1.74%和2.33%(P> 0.05),试验组犊牛管围和体斜长分别增加了2.68%和1.41%(P> 0.05),而腹泻率和料重比却分别降低了0.67%和2.40%(P> 0.05)。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复胃重、小肠重及小肠长度的影响不显著(P> 0.05),但显著降低了犊牛复胃重与活体重比(P< 0.05)。综上所述,巴氏初乳对90日龄内犊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魏立民, 孙瑞萍, 刘海隆, 晁哲, 郑心力, 王峰, 黄丽丽, 刘圈炜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20-17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1
摘要 ( 282 )   PDF (949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健康、体重接近(7.58 kg±0.2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6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其中处理1组为对照组,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其他3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0.4%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试验期为40 d。结果显示,试验Ⅱ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 0.05);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 0.05),而试验Ⅰ、Ⅱ组试验猪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血清IgA、IgM和IgG含量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 0.05);日粮中添加0.2%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 0.05)。结果表明,在海南气候条件下,以试验Ⅱ组效果最好,建议生产中断奶仔猪日粮中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2%。

不同糖源对肉用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杨亮, 张文举, 张晓羊, 尹君亮, 陈红莉, 李吉堂, 李雨, 李德贵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26-17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2
摘要 ( 257 )   PDF (954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糖源代乳料对肉用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数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20头新生黑安格斯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随母牛饲喂,A、B、C组分别饲喂以葡萄糖、乳清粉和熟化玉米粉为主要糖源的代乳粉,30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试验期为45 d。分别在犊牛30、45、60、75日龄时进行空腹称重,测量体尺,每天观察记录犊牛的腹泻情况。在35~43和65~73日龄进行两期消化试验,采集样品,测定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试验前期不同糖源对各试验组犊牛影响明显,30~45日龄时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A、B组(P< 0.05),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A组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B组(P< 0.05);C组DM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B组(P< 0.05);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组(P< 0.05),极显著低于B组(P< 0.01);犊牛腹泻率在这一时期也偏高。45日龄后这种影响逐渐减小,A、B组犊牛日增重开始增加,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C组犊牛生长速度也快速增加,到75日龄时平均日增重与A组差异不显著(P> 0.05);第二期消化试验中各试验组犊牛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明显提高,犊牛腹泻率也开始降低,试验后期降至为0。而在整个试验期不同糖源对各组的体尺及体尺指数影响不大。综上,在试验中乳糖效果最好,葡萄糖次之,熟化玉米粉则在前期效果不佳,但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效果逐渐改善。

遗传繁育
中国6个双峰驼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柏丽, 周俊文, 李新海, 冯登侦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34-17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3
摘要 ( 188 )   PDF (994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双峰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国阿拉善驼、青海驼、南疆驼、北疆驼、肃北驼、苏尼特驼6个双峰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信息指数等分析群体内遗传变异,通过计算F-统计量、基因流、遗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等分析群体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8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8.9个等位基因;所有位点均属中高度多态位点(YWLL08除外),平均PIC值在0.488~0.752之间;6个群体观测杂合度值(0.355~0.448)都低于期望杂合度值(0.643~0.703);几乎所有位点的Shannon指数都>1,且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 0.0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59,处于较低程度的中等分化状态; 6个双峰驼群体的平均Fis值均为正值,说明6个双峰驼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基于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进行聚类分析,南疆驼和北疆驼聚为一支,阿拉善驼、青海驼、肃北驼、苏尼特驼4个群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中国双峰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存在一定近交现象;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动,群体间的分化主要由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造成;6个群体分为2个类群。

皮特兰猪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张金山, 武群清, 张跃博, 张龙超,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46-17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4
摘要 ( 48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皮特兰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利用奥斯本测定系统,导出皮特兰猪(122头公猪和129头母猪)从出生到210 d的7个时间点的生长发育数据,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分别利用Logistic、Bertalanffy、Gompertz 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显示,皮特兰猪体重增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110~150日龄为快速增长期,出生后越早期相对生长强度越大,之后随着日龄增加逐渐降低。3种拟合模型均获得较理想效果,其中Logistic模型对皮特兰猪拟合度最高(R2=0.9815,母猪),拟合结果最接近真实情况;其他两种模型也相对较高,为0.9589(母猪)和0.9698(母猪),均高于0.95。因此Logistic模型最适合法系皮特兰猪的生长发育过程,对方程进行求导,可得公、母猪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051和0.983 kg/d。在其拟合生长曲线中,皮特兰公、母猪拐点日龄分别为114.72和114.89 d,体重分别为65.30和63.00 kg。

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遗传参数估计
李欣, 周靖航, 温万, 邵怀峰, 脱征军, 田佳, 马金香, 顾亚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54-17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5
摘要 ( 259 )   PDF (964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2008-2016年出生的27 444头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数据及体型线性评分数据计算乳脂率(fat percentage,FP)、乳蛋白率(protein percentage,PP)、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305 d产奶量(milk yield of 305 days,MYD)、初产日龄(age at first calving,AFC)、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val,CI)和体况评分(linear classification scores,LCS)的遗传参数。利用DMU v 6.0软件,采用AI-REML模块结合EM算法并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以季节、场、年份、胎次和动物个体加性遗传效应作为模型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奶牛的FP、PP、SCS、MYD、AFC、CI和LCS的遗传力分别为0.14、0.19、0.19、0.31、0.37、0.10和0.07,同时得出了奶牛不同性状的育种值、遗传相关和奶牛生产性能指数2(China performance index 2,CPI2)值。本研究通过对宁夏地区奶牛DHI数据的深挖和遗传评估,准确地把握了宁夏奶牛群体结构特征,对于奶牛的选种选配、育种规划和选择指数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70周龄长顺绿壳蛋鸡HO-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研究
卜小雁, 李辉, 施晓丽, 师新彩, 赵忠海, 陈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62-17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6
摘要 ( 191 )   PDF (983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HO-1基因在70周龄长顺绿壳蛋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选取70周龄长顺绿壳蛋鸡9只(每种基因型3只),采集每只鸡的大脑、肝脏、肾脏、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提取其总RNA进行反转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样品中HO-1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同一组织不同基因型及同一基因型不同组织间HO-1基因mRNA 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同一组织不同基因型及同一基因型不同组织间HO-1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HO-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且3种基因型间肝脏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白壳蛋鸡子宫中HO-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P< 0.01),纯合绿壳蛋鸡与杂合绿壳蛋鸡无显著差异(P> 0.05)。

粤北地区新生仔猪腹泻病原学调查及PEDV ORF3基因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分析
南文金, 胡鸿惠, 吴静波, 黄健强, 彭国良, 肖正中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69-17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7
摘要 ( 192 )   PDF (1274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粤北地区新生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015年粤北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31份新生仔猪腹泻样品进行了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检测,并对5株PEDV流行毒株ORF3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病原检测结果显示,83.87%(26/31)样品为PEDV阳性,没有检测到TGEV和PoRV阳性样品。对PEDV ORF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流行毒株ORF3基因全长均为675 bp,相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8.7%~100.0%,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4.5%~100.0%,多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共同突变。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EDV可分为两个基因群,粤北地区流行的PEDV与2013-2015年间在中国部分地区、东南亚、北美洲和欧洲流行的PEDV遗传关系较近,位于基因1群中的同一个亚群,而2011-2012年中国流行的PEDV主要毒株及疫苗毒株则归类于另外两个基因亚群。结果表明,粤北地区新生仔猪腹泻主要是由PEDV感染引起的,PEDV基因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不断进化和变异趋势。

绵羊MyoG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白俊艳, 杨又兵, 王玉琴, 庞有志, 王旭, 杨帅, 王欢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78-17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8
摘要 ( 183 )   PDF (957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在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直接影响着动物的产肉能力。本研究以大尾寒羊、小尾寒羊、豫西脂尾羊、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同羊6个绵羊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MyoG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并与绵羊的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探讨MyoG基因外显子1对绵羊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MyoG基因外显子1在6个绵羊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AB)和2个等位基因(A、B),在小尾寒羊、大尾寒羊、豫西脂尾羊、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同羊群体中检测到MyoG基因外显子1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167、0.2500、0.4375、0.6500、0.5750和0.7125,MyoG基因外显子1的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833、0.7500、0.5625、0.3500、0.4250和0.2875。MyoG基因外显子1主要对羊肉的水分和色泽有影响,主要表现为BB基因型水分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P< 0.01),显著高于AA基因型(P< 0.05);AB基因型的色泽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P< 0.01),显著高于AA基因型(P< 0.05)。

纯种和牛快速扩繁关键技术研究
毕江华, 冯春涛, 李素霞, 蔺惠良, 孙贵来, 房金武, 李树静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84-17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29
摘要 ( 212 )   PDF (954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达到快速扩繁纯种和牛的目的,试验从供体牛高强度超数排卵、胚胎性别鉴定及不同品种受体牛移植对产犊、妊娠期和犊牛初生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种和牛连续超排9次,每次间隔30 d,第2次头均回收胚数22.78枚,显著高于第5~9次结果(P< 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1~3次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8.67、13.78、8.56枚,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2次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第4~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5),极显著高于第7、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1)。性别鉴定胚胎和常规胚胎移植妊娠率和产犊率差异均不显著(P> 0.05),性别鉴定胚胎的母犊率为95.56%。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产犊率高于和牛杂交牛、荷斯坦奶牛受体,但差异不显著(P> 0.05)。和牛杂交牛受体妊娠期极显著高于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所产和牛母犊初生重显著高于和牛杂交牛受体(P< 0.05),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3个品种受体牛产和牛公犊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同一品种受体牛其产公、母犊牛的妊娠期及初生重均相近。

CD46基因在新疆褐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木哈买提江·铁格斯, 张慧敏, 宋焕堂, 加尔肯, 苏战强, 冉多良, 刘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90-17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0
摘要 ( 190 )   PDF (976KB)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CD46基因在新疆褐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差异,初步掌握CD46基因在新疆褐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新疆褐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大肠、胃、肌肉、卵巢和乳腺中的CD4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新疆褐牛CD46基因在所检测的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肝脏CD46表达丰度最高,其表达丰度显著高于肺脏、脾脏、肾脏、胃、小肠、大肠、卵巢和乳腺(P< 0.05)。本研究对新疆褐牛各组织CD46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初步分析,为CD46基因表达规律与其生物功能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预防兽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胡荣, 白伟杰, 王治家, 孙普, 卢曾军, 李冬, 刘在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796-18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1
摘要 ( 143 )   PDF (1011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表达纯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重组蛋白。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大小为750 bp的NSP2 226-475位氨基酸编码序列,然后将该序列亚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通过pET-28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Rosetta-gami 2(DE3)pLys中得以表达,获得大小为29 ku的重组蛋白,对重组蛋白诱导时间进行优化,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在37 ℃经1 mmol/L IPTG诱导8 h时表达量最大,免疫印迹结果证实表达的蛋白能被PRRSV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了NSP2重组蛋白,为目标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RRSV血清抗体的ELISA方法奠定了基础。

猪源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彭昊, 李军, 杨威, 陈泽祥, 潘艳, 冯世文, 曾芸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04-18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2
摘要 ( 221 )   PDF (1018KB) ( 5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转录组差异,丰富O157∶H7转录组数据信息,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平台对两株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数据采用测序评估、基因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过测序,两个菌株分别获得3 113 118和2 944 912条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reads分别占总reads的83.76%和78.97%。以中等毒力株为参考,在高毒力株中共获得94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37个,下调基因304个。GO功能注释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催化活性功能、黏附、转运活性、受体活性、酶调节活性、定位、生化调节、运动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相关;KEGG富集分析发现共有425个基因注释到160个代谢通路中,其中新陈代谢、核糖体、鞭毛合成、嘧啶代谢、糖类代谢、细菌趋化等通路显著富集。此次通过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转录组研究对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信号调控及可能的功能基因进行了探索,丰富了转录组信息,为进一步开展大肠杆菌O157∶H7毒力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王丹, 杨峰, 李新圃, 罗金印, 刘龙海, 张哲, 张亚茹, 张莉莉, 李宏胜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11-18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3
摘要 ( 199 )   PDF (1017KB)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为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常规微生物生化鉴定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刃天青微量板法、免疫诊断法、核酸探针杂交、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PCR、基因芯片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猪A型口蹄疫病毒特异性IgA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王园园, 潘丽, 吕建亮, 张中旺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18-18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4
摘要 ( 209 )   PDF (955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检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特异性IgA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的FMDV结构蛋白VP1作为包被抗原,以鼠抗猪IgA单克隆抗体为二抗,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为三抗,建立猪A型FMDV特异性IgA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抗原包被浓度为3.50 μg/mL,二抗与三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10 000,二抗和三抗作用时间均为30 min。所建立的方法与抗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等病原的特异性IgA抗体间无交叉反应,A型口蹄疫感染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在90%以上,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介于3.16%~9.76%。该方法为监测FMDV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变化规律及猪的黏膜免疫效果评价及口蹄疫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广东地区健康猪群和发病猪群猪链球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刘琪, 王娟, 周如月, 贾爱卿, 王贵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25-18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5
摘要 ( 189 )   PDF (1052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广东地区猪群中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在广东地区养殖场采集的228份发病猪群样品及698份健康猪群样品(包括455份鼻拭子样品及243份屠宰场扁桃体样品)进行了SS携带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猪群SS的阳性率为82.02%(187/228),健康猪群的SS阳性率为42.20%(192/455),其中屠宰场屠宰猪群的SS阳性率为32.10%(78/243)。将从发病猪群分离到的187株SS及健康猪群(含养猪场和屠宰场)分离得到的154株SS进行血清型定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猪群共检测到11个血清型,包括SS1、SS2、SS3、SS4、SS7、SS8、SS9、SS16、SS19、SS29和SS31型,主要以SS2、SS3和SS19型为主,分别占16.58%、9.63%和7.49%;其次为SS7型(6.95%)和SS9型(5.34%),未定型菌株占48.66%;健康猪群共检测到17个血清型,包括SS2、SS3、SS4、SS5、SS7、SS8、SS9、SS10、SS12、SS15、SS16、SS17、SS19、SS21、SS23、SS29和SS30型,主要以血清型SS2和SS29型为主,分别占18.83%和14.94%,其次为SS16型(6.50%),未定型菌株占31.82%。

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姚伟, 高锋, 曹明慧, 顾贵波, 赵晓彤, 于学武, 陈瑶, 申贯男, 魏园园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32-18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6
摘要 ( 219 )   PDF (1052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规模奶牛场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为奶牛养殖业提供更好的乳房炎防制方案,本研究采用PCR检测方法对辽宁地区多个规模奶牛场临床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的66株大肠杆菌进行了4种毒力基因和4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发现,66株大肠杆菌中仅有1株未检出相关目的基因,其余65株中最少检出2种目的基因,最多检出7种目的基因。其中,毒力基因stx2e、eaeA、K99和astA的检出率分别为56.1%、47.0%、34.8%和31.8%,双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达到43.9%,以eaeA/stx2e基因型的检出率最高;耐药基因sul3、sul1、cmlAaacA4的检出率分别为87.9%、83.3%、40.9%和28.8%,双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6.4%,以sul1/sul3基因型检出率最高;三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7.9%,以cmlA/sul1/sul3检出率最高。本研究结果证实,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和氯霉素类耐药基因的比率较高,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较直接的关系,该结果对于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F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免疫效力研究
孙朋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40-18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7
摘要 ( 203 )   PDF (981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进行表达研究。RT-PCR扩增F基因,将其克隆到pFastBac HT A载体中,阳性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PCR鉴定获得阳性克隆,碱裂解法提取阳性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含F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质粒,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72 h后,进行SDS-PAGE电泳、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SPF鸡,间接ELISA测定抗体滴度,攻毒保护试验检测重组F蛋白保护性。结果显示,F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能够特异性表达,该蛋白诱导了高滴度的NDV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重组F蛋白免疫组攻击保护率达到9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为NDV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数字RT-PCR技术检测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方法的建立
唐连飞, 禹思宇, 周宇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47-18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8
摘要 ( 206 )   PDF (1065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利用新型荧光探针——分子信标,建立一种检测猪流感病毒的新方法。根据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的H3和N2基因的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和分子信标探针,利用数字RT-PCR技术检测H3N2亚型SIV。结果显示,该数字RT-PCR检测方法与其他主要相关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良好;对猪H3N2流感病毒而言,最低可检测到106倍稀释的病毒株。数字RT-PCR方法能够对RNA模板定量分析。在H3N2 SIV的鉴定上,数字RT-PCR方法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更灵敏、准确。

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杨宝亭, 王庚南, 黄康东, 刘静, 刘聚祥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54-18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39
摘要 ( 288 )   PDF (969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氟苯尼考在水中的溶解度,探讨氟苯尼考包合物批量生产工艺,采用胶体磨和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参数,以包合率和得率为判断指标,得到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摩尔投料比是1∶1,包合时间为1 h,氟苯尼考在整个溶液体系中的药物浓度为6 mg/mL。所得包合物经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进行分析鉴定,表明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其包合率可达到83.74%,得率达98.48%,氟苯尼考溶解度由原来的1.25 mg/mL提高到了40.76 mg/mL。表明该工艺能够用于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批量制备。

伊维菌素微乳中伊维菌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王嗣涵, 张继瑜, 邢守叶, 李冰, 周绪正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61-18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40
摘要 ( 226 )   PDF (1017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伊维菌素微乳中伊维菌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l ODS2 (5 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为35∶60∶5(V/V/V),检测波长为244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 mL/mi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良好,在80~32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2 700X+2 510,R2=0.9998,总平均回收率为101.90%±2.94%,RSD为2.88%,对中试生产的3批伊维菌素微乳进行含量测定,RSD为1.86%。表明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伊维菌素微乳中伊维菌素含量的测定,并为该新型制剂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也为后期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

几种兽用合成抗菌药基于抗体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韩肖亚, 陈冬梅, 王玉莲, 陶燕飞, 董国良, 彭大鹏, 袁宗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69-18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41
摘要 ( 203 )   PDF (1027KB) ( 6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抗菌药在预防、治疗动物疾病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但不合理使用造成的耐药及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兽用合成抗菌药的残留检测势在必行,而基于抗体的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作者综述了近年来针对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喹噁啉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5大类兽用合成抗菌药物的抗体检测技术最新研究趋势,旨在促进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益生菌发酵提高黄芪根、茎、叶活性成分含量的研究
苏贵龙, 张景艳, 张凯, 王磊, 张康, 王学智, 杨志强, 李建喜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77-18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42
摘要 ( 213 )   PDF (997KB) ( 9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芪药物资源的利用往往仅限于黄芪的根部,而黄芪茎、叶却被大量废弃,造成了药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试验旨在采用益生菌发酵黄芪,研究黄芪根、茎、叶中黄酮类、皂苷类及黄芪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以期高效利用黄芪。采用从鸡肠道分离保存的一株益生菌(FGM),用于发酵黄芪的根、茎、叶。结果显示,经FGM发酵后,黄芪根、一年生茎、两年生茎、一年生叶、两年生叶中粗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77.46%、227.27%、207.11%、170.61%、182.28%;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55.67%、33.68%、30.04%、-8.17%、-6.57%;总皂苷含量分别提高68.50%、55.91%、55.71%、40.93%、46.13%。以上结果表明,利用益生菌发酵可使黄芪各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提高,这对高效利用黄芪、进一步开发传统中药资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永安, 李学瑞, 刘永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84-18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43
摘要 ( 198 )   PDF (951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不断出现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研究发现,不但牛型分枝杆菌可感染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也可感染牛,这也给养牛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与挑战。如何建立快速、简便、敏感性强、特异性好、价格低廉的耐药性检测方法是控制该病蔓延的关键。作者阐述了常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的作用机制及传统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荧光素酶系统、显微镜观察药敏检测技术(MODS)、比例法、Bactec MGIT 960系统)和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LiPA)、Gene Xpert全自动检测系统、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DNA测序、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黄芩苷对大肠杆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刘昊, 赵自冰, 吴丹丹, 王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6):  1890-18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6.044
摘要 ( 240 )   PDF (945KB) ( 5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索黄芩苷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在测定黄芩苷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生长曲线的基础上,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研究黄芩苷对大肠杆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芩苷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L;黄芩苷可引起大肠杆菌菌液的电导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升高。证实了黄芩苷通过增加大肠杆菌细胞膜与细胞壁通透性,从而发挥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