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7-09-20
生物技术
水牛甲状旁腺素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梁莎莎, 马小娅, 邓廷贤, 陆杏蓉, 段安琴, 朱鹏, 梁贤威, 庞春英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541-25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01
摘要 ( 158 )   PDF (3012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参考黄牛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扩增技术对水牛PTH基因进行克隆,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水牛PTH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CDS)348 bp,可编码11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区序列与黄牛、猪、马、山羊、绵羊和骆驼的同源性分别为99%、93%、91%、97%、96%和92%,表明PTH基因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水牛与黄牛PTH基因亲缘关系最近。此外,在水牛PTH基因CDS上共发现了3个碱基突变,其中两个属于同义突变,一个属于错义突变。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碱性、亲水、稳定型蛋白质,其分子式为C570 H941 N167 O164 S8,分子质量为13.01 ku。二级结构分析显示,水牛PTH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一致。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水牛PTH蛋白分布在细胞质(26.1%)、线粒体(21.7%)、细胞外(包括细胞壁)(17.4%)、内质网(13.0%)、细胞核(8.7%)、高尔基体(4.3%)和其他部位(8.7%),推测PTH蛋白可能在运输、结合及细胞被膜等方面发挥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作用。

DNM2基因克隆、序列分析与组织表达谱研究
裴悦, 周晓龙, 杨松柏, 赵阿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549-25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02
摘要 ( 167 )   PDF (7560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猪发动蛋白2(dynamin-2,DNM2)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讨DNM2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克隆猪DNM2基因cDNA部分序列,与猪表达序列标签进行拼接,获得猪DNM2基因cDNA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NM2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猪DNM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ORF)为2 616 bp,共编码871个氨基酸。DNM2相对分子质量为98 071.30,等电点(pI)为7.04;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即该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DNM2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发现,构成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延展链的氨基酸数量分别为361、53、335和122个。多重分析结果显示,猪DNM2基因与牛、人、小鼠、大鼠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6%、91.8%、88.6%和89.3%;进化树分析表明,DNM2基因在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不同物种间DNM2基因序列的差异符合物种间的进化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NM2基因在脾脏中表达量较高,在乳腺、腿肌、输卵管、卵巢和子宫中表达量均较低。本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DNM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藏羊白细胞介素-7基因的PCR扩增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晓芬, 冶贵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558-25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03
摘要 ( 26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获得藏羊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基因序列,并研究其序列特征及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从藏羊脾脏中扩增了IL-7基因,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该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经BLAST比对后的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利用DNAStar软件和在线服务器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亲水性、信号肽和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结果表明,藏羊IL-7基因长度为531 bp(含终止密码子),编码176个氨基酸。藏羊IL-7基因与绵羊、山羊、藏羚羊、水牛、瘤牛、美洲草原野牛、黄牛和牦牛的IL-7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7.2%~99.8%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4.9%~99.4%之间,藏羊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IL-7蛋白主要由α螺旋组成,是一种亲水性和分泌型蛋白。该蛋白含有6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位点,包括1个N-豆蔻酰化位点、1个酰胺化位点、1个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6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本研究结果可为藏羊IL-7基因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GDF9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山羊原代成纤维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滑留帅, 王璟, 陈付英, 辛晓玲, 楚秋霞, 冯亚杰, 徐照学, 王二耀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566-25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04
摘要 ( 163 )   PDF (2188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构建山羊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慢病毒载体,并使其在山羊原代成纤维细胞中稳定表达。利用全基因合成法克隆了绵羊GDF9基因的CDS全长片段,长约1 362 bp,编码453个氨基酸。利用双酶切和连接,将GDF9基因片段亚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中,构建了过表达GDF9的慢病毒载体。将慢病毒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了滴度为1×106 TU/mL的慢病毒。利用制备的GDF9慢病毒感染山羊原代成纤维细胞后,观察荧光表明,60%以上的细胞能够观察到红色荧光,说明制备的慢病毒对山羊原代成纤维细胞具有较高的感染效率。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后,所有的细胞均能观察到红色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制备的细胞系中GDF9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12.17倍,说明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GDF9的山羊成纤维细胞系。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DF9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山羊未来的种质资源创新奠定基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克隆与分子特征分析
毕俊萱, 陈奕熹, 龙安格, 赵茹钰, 张涵铱, 唐明霞, 易华山, 马鲜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573-25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05
摘要 ( 204 )   PDF (6058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了解近年来中国暴发的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疫情,本研究采集荣昌及其周边地区疑似患有PED的猪小肠上皮组织进行RNA的提取,扩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M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及M蛋白分子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为681 bp,编码226个氨基酸。通过DNAMAN软件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本试验中PEDV与GenBank中参考毒株的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在96.0%以上,其中与广东毒株CH/SD-M/2012株亲缘关系最为相近,同源性高达96.9%,表明M基因相对比较保守。通过M蛋白同源建模及功能预测发现,M蛋白晶体模型同SARS冠状病毒nsp14-nsp10复合体5c8s.1.A及NAD激酶Ⅰ2i1w.1.B模型序列相似性为27.69%、15.07%;其高级结构中在第110-113、118-125、132-136、140-145、147-152、154-157、160-173位氨基酸处存在7个α螺旋,在第98-100、102-107、135-137、139-145、149-154氨基酸存在5个锌指结构配体,M蛋白为PEDV病毒基因组复制酶的多聚蛋白。

牦牛miR-101的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凌笑笑, 吴晓云, 梁春年, 唐朋, 王宏博, 包鹏甲, 郭宪, 阎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580-25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06
摘要 ( 211 )   PDF (1638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和数据库对牦牛miR-101进行了靶基因预测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取牦牛miR-101的序列,并分析其序列保守性;选取TargetScan、miRanda、PicTar预测结果的交集并结合miRTarbase中已证实的靶基因集合,取二者并集,采用BINGO和DAVID数据库获得靶基因集合的本体注释,进行GO功能富集及Pathway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iR-101序列在各物种间高度保守,miR-101调控的靶基因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发育过程、系统发育、解剖结构发育、器官发育等基本生物学过程和蛋白连接、转录因子活性等分子功能;靶基因存在于细胞各个组分中,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中;信号转导通路显著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黏着斑(focal adhesion)、ErbB信号通路(ErbB signaling pathway)、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TGF-beta信号通路(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和mTOR信号通路(mTOR signaling pathway)中(P<0.05)。通过对牦牛miR-101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iR-101在牦牛肌肉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猪白细胞介素18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石昂, 时庆贺, 李新果, 王玉国, 杨利, 李双双, 陈陆, 王川庆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587-25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07
摘要 ( 196 )   PDF (1598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表达猪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试验通过RT-PCR从猪脾脏、肺脏和淋巴结组织中扩增猪IL-18全基因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ZJ-1,测序分析和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至293T细胞中,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IL-18的表达。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ZJ-IL-18,且可以在293T细胞中表达IL-18基因。Western blotting试验证实,猪IL-18多克隆抗体能与约17 ku的表达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IL-18能正确表达且具有反应原性。本试验构建了表达猪IL-18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293T细胞中瞬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18的功能奠定基础。

水泡性口炎病毒N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张雪, 娄丽, 陈阳, 周晓丽, 刘钊, 贾赟, 孙颖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593-25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08
摘要 ( 233 )   PDF (1108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和表达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特异性抗原N蛋白,进而纯化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VSV基因组N基因序列,分别合成VSV两种不同血清型的N基因,经序列对比分析后,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约1 300 bp的N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亚克隆至pCold Ⅰ原核表达载体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N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蛋白大小约为50 ku;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与VSV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本试验成功构建了VSV-IND和VSV-NJ的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N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生理生化
犬黄体功能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宋子域, 范超玥, 钟友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598-26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09
摘要 ( 168 )   PDF (1015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黄体具有异于其他家畜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表现,其中最特别的是犬缺乏急性黄体溶解机制。犬黄体发生过程受催乳素、促黄体素和前列腺素E2的复杂调控,溶解退化过程则对其他家畜主要的溶黄体激素——前列腺素F不敏感。而黄体的存留对母犬的生殖活动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也在妊娠调控和发情周期的更迭中发挥重要作用。犬黄体的退化机制尚未明确,但国外已有包括被动退化在内的诸多假说。此外,黄体是为数不多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的功能性组织(或器官),其发生过程、功能实现和衰老溶解都在周而复始地进行,这对炎症反应、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综述了犬黄体的发生和退化过程中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犬黄体发生和退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断奶日龄对舍饲羔羊小肠内容物中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郭江鹏, 王俊, 李发弟, 李海静, 马腾, 齐志国, 郝正里, 陈京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03-26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0
摘要 ( 179 )   PDF (674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早期断奶日龄对羔羊小肠各段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55只初生重为(3.43±1.15)kg的甘肃现代肉羊育种群哺乳公羔,按同质原则分成3组,即对照组(正常吮乳组,25只)、Ⅰ组(28日龄断奶组,15只)和Ⅱ组(42日龄断奶组,15只)。在断奶12 h、7 d和14 d后从每个处理中随机抽取5只羔羊屠宰,测定小肠各段pH、α-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食糜能够更为敏感地表达断奶对小肠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从小肠近端至远端,断奶对各肠段内容物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逐渐减弱;断奶对小肠内容物pH、胰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影响较小;断奶日龄对羔羊小肠主要消化酶活性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影响不大,28日龄断奶组小肠α-淀粉酶活性恢复时间较42日龄断奶组短。本试验条件下,对羔羊实施28日龄断奶可行,且羔羊小肠主要消化酶活性恢复能力不逊于42日龄断奶羔羊。

外源褪黑素处理方式对荷斯坦奶牛体内褪黑素富集与代谢的影响
杨明辉, 史建民, 陶景丽, 吴昊, 柴孟龙, 王静, 任康, 徐志远, 姬鹏云, 路永强, 何长久, 杨利国, 刘国世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13-26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1
摘要 ( 245 )   PDF (1223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正常情况下经产荷斯坦奶牛24 h内血液中褪黑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探索不同外源褪黑素处理方式对荷斯坦奶牛血液褪黑素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颈静脉注射、颈部皮下注射、颈部皮下埋植和口腔灌服外源褪黑素等方式处理经产荷斯坦奶牛,观察血液中褪黑素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褪黑素在体内的分泌规律及代谢速率。结果显示,在24 h内,经产荷斯坦奶牛血液中褪黑素浓度变化明显,04:00浓度最高,为8.30 ng/mL,16:00浓度最低,为2.08 ng/mL。皮下埋植和口腔灌服外源褪黑素以后,血液中褪黑素浓度升高幅度较小;皮下注射46.4、4.64和0.464 mg褪黑素后,血液中褪黑素浓度迅速升高,1 h后达到峰值,分别为561.94、487.03、92.89 ng/mL,极显著高于注射前(P<0.01);静脉注射46.4、4.64和0.464 mg褪黑素后,血液中褪黑素浓度迅速升高,0.5 h之后达到峰值,分别为767.68、639.19、110.56 ng/mL,极显著高于注射前(P<0.01),高水平褪黑素可稳定持续48 h。本研究证明了荷斯坦奶牛体内褪黑素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静脉或皮下注射外源褪黑素可以迅速提高血液中褪黑素的浓度,且血液中褪黑素的代谢速度与褪黑素的浓度高度相关,随着血液中褪黑素浓度的增加,褪黑素的代谢速度明显加快。

饲料中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对蛋品质的影响
巩风英, 张春辉, 刘建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21-26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2
摘要 ( 186 )   PDF (1707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将600只健康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普通九洲鸡饲料和含有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的九洲鸡饲料,对比分析其鸡蛋蛋品质及其功能性营养物质(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及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试验组海兰褐壳蛋鸡所产鸡蛋(海洋生命蛋)的蛋黄颜色为橙红到鲜红色,蛋黄重/蛋清重为0.424,而普通鸡蛋的蛋黄为黄色和橘黄色,蛋黄重/蛋清重为0.365。海洋生命蛋的总氨基酸含量为13.22 g/100 g,其中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普通鸡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海洋生命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高达30.53%,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0.75 mg/枚,而普通鸡蛋仅为0.52 mg/枚;同时,在海洋生命蛋中检测出虾青素,其叶黄素/玉米黄素为1.12,且其有机硒含量为290~490 μg/kg。上述结果表明,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的饲料可较全面地提高鸡蛋的蛋品质。

体外法评价活性酵母及其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张政, 张棋炜, 杨晶晶, 高民, 胡红莲, 刘大程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29-26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3
摘要 ( 212 )   PDF (751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选择7株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编号为XR4、YL5、YN7、XL8、BC、SL、AQ)、5株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编号为SC18、SR12、YJ2、YD6、BY)及1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编号为BR),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其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活性酵母菌株对产气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酵母发酵饲料SC18、XR4、BY、AQ和BC组产气量显著升高(P<0.05),且这5组产气量增长率均优于其对应的活性酵母组(P<0.05)。13株酵母菌中的10株活性酵母及其发酵饲料均能使菌体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大部分活性酵母菌蛋白增长率均高于其对应的发酵饲料(P<0.05)。活性酵母及其发酵饲料对氨态氮含量均未产生明显影响(P>0.05)。活性酵母YD6、BR、SC18、YL5、XR4、SR12、BY、BC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发酵饲料YD6、BR、YJ2、SC18、SR12、SL、YL5、XR4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活性酵母可显著提高菌体蛋白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其中BY、XR4、BC效果更佳;酵母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产气量、菌体蛋白含量、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其中SC18、BY、BC效果更佳;酵母发酵饲料在增加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上效果要优于其活性酵母。

不同β-受体激动剂添加模式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刘佳, 张凯, 龙瑞军, 张军民, 赵青余, 王洪亮, 赵福忠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38-26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4
摘要 ( 168 )   PDF (1370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β-受体激动剂添加模式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15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57.9 kg±33.3 kg)的西门塔尔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添加莱克多巴胺,添加剂量为670.0 μg/kg体重;试验Ⅱ组添加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克伦特罗的混合物,添加剂量分别为223.3、50.0、5.3 μg/kg体重。给药期28 d,停药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给药第28天时,试验Ⅰ组肉牛血浆中游离脂肪酸(FFA)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肉牛血浆中葡萄糖(GLU)和游离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整个试验过程中,除停药第28天时试验Ⅰ组肉牛血浆中胰岛素(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β-受体激动剂对各试验组血浆中激素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肉牛血浆中的FFA可作为β-受体激动剂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可通过对其的监测来监管β-受体激动剂在肉牛生产环节中的非法使用。

复合益生菌对肉鸽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陈晓帅, 杨海明, 孟俊, 王莹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44-26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5
摘要 ( 229 )   PDF (763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对肉鸽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选取72对种鸽和144只1日龄乳鸽,乳鸽称量初始体重后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对种鸽及6只乳鸽。各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对照组补饲保健砂,Ⅰ组补饲保健砂+复合菌Ⅰ(6×107 CFU/g嗜酸乳杆菌+6×107 CFU/g乳双歧杆菌),Ⅱ组补饲保健砂+复合菌Ⅱ(6×107 CFU/g乳双歧杆菌+6×107 CFU/g粪肠球菌),Ⅲ组补饲保健砂+复合菌Ⅲ(6×107 CFU/g嗜酸乳杆菌+6×107 CFU/g粪肠球菌)。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Ⅱ组显著提高了肉鸽的28和56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Ⅱ组显著提高了28日龄肉鸽的胸腺指数(P<0.05);Ⅲ组显著提高了56日龄肉鸽的脾脏指数(P<0.05)。3个复合菌组提高了28和56日龄肉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保健砂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提高肉鸽的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肉鸽的免疫力,其中乳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效果最好。

蛋白肽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崔家军, 张鹤亮, 张维金, 张迪, 李秀花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50-26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6
摘要 ( 176 )   PDF (764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体外胃蛋白酶消化率的蛋白肽(A80、A90)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试验1:选取300头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生长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3%、4% A80,试验期30 d。试验2:选取240头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生长猪,随机分为4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3% A90,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试验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差异显著(P>0.05),但随A80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有降低的趋势;Ⅱ组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Ⅲ、Ⅴ组(P<0.05),但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A80添加量的增多,钙、磷表观消化率有所提高,但没有规律性。试验2:随着日粮中A90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先增加后降低。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着A90添加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A80蛋白肽对生长性能没有改善作用,营养物质消化率均先增高后降低;随着A90蛋白肽添加量的增多,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呈二次性提高,最适宜剂量为2%~3%。

母猪妊娠后期日粮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水平对乳腺发育及胎猪生长的影响
张军, 肖俊峰, 温庆琪, 柒启恩, 杨焕胜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56-26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7
摘要 ( 183 )   PDF (770KB) ( 6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母猪妊娠后期是母猪乳腺及胎猪快速发育的重要时期,为处于这一时期的母猪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对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尤为重要。妊娠后期母猪乳腺发育及胎猪的生长对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求不同,如何给妊娠母猪提供合理的营养,在满足胎猪生长发育的同时满足乳腺发育的需要研究还比较少。作者主要介绍了母猪妊娠后期日粮中的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水平对乳腺发育及胎猪生长的影响,同时提出母猪妊娠后期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要量及合理比例,以期为养猪生产者提供参考。

铜肠道稳态平衡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刘博, 杨文艳, 杨连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62-26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8
摘要 ( 192 )   PDF (775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肠道细胞内铜的吸收、储存、释放、转运对肠道铜稳态的维护至关重要,肠道铜稳态的失衡使肠道细胞脱落导致肠道功能障碍。随着对肠道铜转运因子与靶细胞器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完善,人们取得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作者综述了胞内的线粒体、高尔基体、胞浆分别与铜伴侣蛋白、铜转运蛋白的结合途径,阐明了铜特异性转运蛋白(CTR1)的表达机制,铜转出蛋白(ATP7A、ATP7B)在高铜情况下的再分配机制及其他上皮细胞组织铜的稳态机制。根据以上机制得出,肠细胞亚细胞器的铜转运蛋白的表达位置和表达水平随其内环境铜水平的变化而趋于肠稳态形式变化。此结论为揭示肠道铜稳态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基于目标规划的马饲料配方研究
沈秋采, 杨涛, 朱超, 何立杰, 杨晋丹, 彭宇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68-26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19
摘要 ( 202 )   PDF (991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马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初级阶段,科学的饲料配方对现代马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对马每日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模型要素的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基于目标规划的马饲料配方模型。该配方模型对马需要的各项营养物质,包括干物质、消化能、粗蛋白质、钙、磷等进行优化,保证马每日对营养物质的数量、质量及其相互比例的需要,同时兼顾饲料成本;作者以速度赛用马和休闲骑乘马两种类型马为例说明基于不同饲养标准的马饲料配方的设计过程,进一步验证了该饲料配方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对马饲料配方模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遗传繁育
北京油鸡剩余采食量与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刘杰, 王杰, 刘冉冉, 赵桂苹, 郑麦青, 李庆贺, 崔焕先, 文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75-26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0
摘要 ( 204 )   PDF (772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油鸡剩余采食量(RFI)与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关系。试验测定了400只北京油鸡70~98日龄的RFI及98日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并对RFI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饲料转化率(FI/GW,FCR)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公鸡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红度(a*)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的RFI与FCR、ADFI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胸肌率和腿肌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母鸡RFI与FCR和ADFI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DG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腿肌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公鸡RFI与胸肌亮度(L*)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色度(C*)显著正相关(P<0.05);母鸡RFI与胸肌a*和C*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色调(H*)和pH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和黄度(b*)显著正相关(P<0.05)。由以上结果可见,北京油鸡公鸡的饲料利用效率优于母鸡,且部分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与RFI存在显著相关性。

应用iTRAQ技术对滩羊裘皮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杨佐青, 陶金忠, 李颖康, 丁伟, 刘永斌, 魏炳栋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82-26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1
摘要 ( 158 )   PDF (6343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与滩羊羊毛纤维粗细及弯曲度和特定花穗构成相关的差异蛋白,试验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质组学方法,联合多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滩羊、内蒙古苏尼特羊、中卫山羊和新吉细毛羊的羊皮肤蛋白进行鉴定和筛选,并应用Proteome Discoverer 1.4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出差异蛋白;最后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GO分析和Pathway分析。4种羊皮肤中共鉴定到1 161个蛋白,其中内蒙古苏尼特羊与滩羊比对发现30个差异蛋白,中卫山羊与滩羊比对发现112个差异蛋白,新吉细毛羊与滩羊比对发现107个差异蛋白,对各比对组的皮肤差异蛋白进行分析,发现14-3-3蛋白σ亚型、KRT25、KRT34、KRT85、TCHH、KAP6和KAP11.1可能与滩羊羊毛纤维粗细及弯曲度和特定花穗形状的形成有关。本研究可为滩羊优质二毛裘皮选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种公禽繁殖系统对光要素的应答机制研究进展
孙研研, 陈继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92-26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2
摘要 ( 170 )   PDF (786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照是生物体重要的生活环境因素之一。禽类具有优越的感光机能,光线通过其光感受器被感知,并转变为生物学信号,从而对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在现代养禽业中,人工优化光照环境已成为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种用母鸡笼养、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精液处理、包装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在家禽养殖中,也逐步将种公禽单独饲养。研究光照对种公禽繁殖性能的影响,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解析种公禽繁殖系统对光要素的生物应答机制,另一方面可为生产中采用精细化的光照条件提高种公禽繁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就禽类的光感受器,参与光-性信号传导的激素,以及光照节律、光照强度和光波长对种公禽性成熟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2016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黄冬维, 赵辉玲, 汪勇, 程广龙, 杨永新, 赵小伟, 齐云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699-27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3
摘要 ( 143 )   PDF (832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对2016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家兔繁殖)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家兔育种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国外传统育种包括遗传评估、选择及杂交、因子效应分析,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繁殖及抗病等性能,而繁殖相关技术为国外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胚胎冷冻、精子特性、药物及营养等对家兔繁殖的影响研究。国内传统育种包括品种选育、杂交及性能测定,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及繁殖方式和光控繁殖等,分子育种技术则为国内研究重点,主要涉及遗传多样性评估,生长、皮毛、繁殖、抗病性能及CRISPR/Cas9技术等。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外繁殖技术研究成果值得借鉴。

新疆引进羊驼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
吕雪峰, 邢巍婷, 许艳丽, 张敏, 王乐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09-27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4
摘要 ( 214 )   PDF (1636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充分了解引进羊驼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本试验采集了新疆3个地区(阿勒泰市青河县、塔城市和天山野生动物园)39只羊驼血液样品,对其线粒体D-loop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得到长度为733 bp的片段序列,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5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91,基因流(Nm)为1.97。39条序列共定义了2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7是群体共享最多的单倍型。3个地区羊驼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很小,为0.002~0.003;羊驼与美洲驼、原驼、骆马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04、0.017,与双峰驼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50~0.051,聚类分析发现,3个地区羊驼基本聚为一大支,而且与美洲驼、骆马、原驼亲缘关系较近,双峰驼单独聚为一支。综合分析,新疆引进的羊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基因交流水平较高,羊驼与美洲驼、原驼和骆马之间亲缘关系最近,与双峰驼亲缘关系较远。

预防兽医
前列腺素E2和F对LPS刺激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OX-1和COX-2表达的影响
刘博, 沈媛, 毛伟, 高瑞峰, 曹金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16-27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5
摘要 ( 179 )   PDF (1373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阐明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F(prostaglandin F,PGF)对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第4代细胞以1×106个/孔接种于6孔板,以10-7mol/L PGE2和PGF分别预处理细胞24 h,以100 ng/mL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细胞4、8和12 h后分别提取RNA和总蛋白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COX-1与COX-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OX-1 mRNA表达量在PGE2单独作用4、8和12 h后显著上调(P<0.05);COX-2 mRNA表达量在PGE2单独作用4和12 h后显著上调(P<0.05),PGE2单独处理使COX-1、COX-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8和12 h时COX-1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LPS刺激后COX-1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LPS刺激后4、8和12 h时COX-2 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LPS刺激后COX-2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LPS单独处理组相比,LPS+PGE2处理组在8和12 h时COX-1和COX-2 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同时COX-1和COX-2蛋白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5)。PGF在LPS未刺激和刺激后对COX-1和COX-2 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仅在PGF单独处理8和12 h后COX-1 mRNA表达量上调(P<0.05)。两种激素联合处理与各自单独处理及LPS单独刺激相比,对COX-1和COX-2 mRNA表达具有一定的协同诱导作用。

禽霍乱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分型
唐沙, 袁海文, 杨源, 张云丹, 王军, 程振涛, 唐英秀, 陈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24-27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6
摘要 ( 211 )   PDF (2399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种类及其病原基因型,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典型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PCR扩增到457 bp的基因片段。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显示,仅有A型引物扩增到大小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也显示分离菌荚膜基因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菌株荚膜特异性基因同源性高达97.6%~100.0%,系统进化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果表明,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结果将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重庆肉牛腹泻相关病毒的检测及遗传进化分析
王牧川, 岳华, 汤承, 杨泽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31-27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7
摘要 ( 174 )   PDF (1683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重庆市肉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情况,本研究对重庆市8个肉牛养殖场的81份腹泻粪便样本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和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AstV)4种致腹泻病毒进行了RT-PCR检测,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用Mega 6.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RV、BAstV和BVDV检出率分别为66.7%、8.6%和7.4%,BCV未检出。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测序的5个BRV单独聚为一小支,与GenBank中其他VP6序列有明显的遗传距离;BVDV与中国株和丹麦株聚为一支,遗传关系最近;5个BAstV单独聚为一支,与中国香港株遗传关系最近,但仍有明显的遗传距离。本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地区肉牛腹泻主要发生在6月龄以下犊牛,BRV是该地区肉牛腹泻的重要原因,BRV、BAstV和BVDV 3种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合成绵羊抗菌肽NK-Lysin抗菌活性及其对雏鸡沙门氏菌攻毒的治疗效果研究
杨霞, 张殿卿, 宋佳玮, 肖盛中, 盛金良, 剡根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39-27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8
摘要 ( 182 )   PDF (4298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绵羊抗菌肽NK-Lysin主要活性区的生物学功能,试验设计并合成了3对功能区多肽片段,并利用径向扩散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检测,分析了合成多肽对鸡血红细胞的毒性作用,筛选出抗菌效果最好的多肽对沙门氏菌攻毒的雏鸡进行治疗,检测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合成多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具有抑制活性,多肽片段长度、多肽C-端有无酰胺化及多肽内的二硫键是否成环对多肽的抗菌活性均有影响;筛选出的2个多肽在治疗雏鸡沙门氏菌攻毒的过程中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对雏鸡心脏、肝脏、肾脏的病理损伤也明显小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为绵羊抗菌肽NK-Lysin作为候选抗菌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马胃蝇蛆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阎晓菲, 何晓东, 张杨, 杨红霞, 巴音查汗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47-27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9
摘要 ( 269 )   PDF (893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胃蝇蛆病是由马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胃肠道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寄生虫病,导致宿主高度贫血、消瘦、中毒,严重时衰竭死亡。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不同国家因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不同及是否广泛使用驱虫药,呈现出不同的流行规律。在中国主要流行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流行6种马胃蝇,以肠胃蝇、红尾胃蝇为优势虫种。文章主要对近些年国内外马胃蝇蛆病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总结流行规律,提出研究方向,以期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一株新疆野鸟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F基因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张慧敏, 木哈买提江·铁格斯, 史军, 吴桂灵, 古丽扎提·阿地理, 加尔肯, 苏战强, 冉多良, 沙依兰·卡依扎, 兰玲, 姚刚, 刘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55-27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0
摘要 ( 213 )   PDF (2618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新疆野鸟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情况,分析其分子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防止新城疫的暴发和蔓延,本试验用9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传代,HA、HI试验和RT-PCR方法对位于"东非-西亚迁徙线"福海县的野鸟进行了NDV检测,分离到1株野鸟源NDV,并命名为NDV/Pintail/CH(XJ)/01/2016。结果表明,该NDV分离株F基因ORF长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碱性裂解位点序列为112G-R-Q-G-R-L117,符合弱毒株特征;遗传进化分析显示,NDV/Pintail/CH(XJ)/01/2016与乌克兰鸽源分离株Doneck/3/968、比利时鸭源分离株Simeonovgrad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属于NDV ClassⅡ基因Ⅱ型。而上述3株病毒均与疫苗毒La Sota具有较高同源性(99.5%~99.8%)。本研究结果为家禽NDV外流进入自然环境提供了论据。

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建立条件的优化
倪婷婷, 伍生军, 梁晚枫, 许应天, 吴金桐, 薛书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61-27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1
摘要 ( 183 )   PDF (883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特性,进而优化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建立的条件,本试验设计了不同小鼠处理方式感染试验(A试验)、不同病原形式感染试验(B试验)、冻存病原感染试验(C试验)和小鼠模型血液再感染小鼠试验(D试验)。通过对每个试验中各组小鼠血液感染情况、感染首现时间、临床症状和平均感染时间的综合评估,分析不同小鼠处理方式、不同病原形式、冻存病原及小鼠模型血液再感染是否对小鼠模型的建立有影响。通过PCR检测、电镜观察和特异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进一步鉴定小鼠模型感染的病原与猪附红细胞体是否一致。结果显示,A试验中,昆明小鼠切除脾脏组感染效果最优;B试验中,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样本组感染效果最优;C试验中,阳性血液未冻存组感染效果优于冻存组;D试验中,猪阳性血液样本组、小鼠模型阳性血液样本组无明显差异。PCR检测、电镜观察和特异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小鼠模型感染的病原与猪附红细胞体一致。结果表明,不同小鼠处理方式、不同病原形式和病原的冻存等条件对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的感染效果均有影响,通过对比,以猪阳性血液感染切除脾脏的昆明小鼠的方式建立小鼠感染模型效果最优。

卵黄抗体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亓秀晔, 宋翔, 王业华, 徐海燕, 程福亮, 谷巍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67-27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2
摘要 ( 239 )   PDF (1698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是指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是存在于卵黄中的最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产量高、成本低、特异性强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等特点;且由于动物种系发生距离远,不会发生交叉血清学反应。IgY在动物及人的疾病防制中具有显著优势。作者对IgY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及其在各类动物疾病防制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在动物疾病的治疗方面,如治疗畜禽腹泻及烈性、急性、危害性大的病毒疫病;治疗人类疾病特别是严重危害人类财产安全的人畜共患病;其他方面如水产、皮毛动物等重大疾病。IgY在有效治疗动物疫病的同时,也减少了人畜共患病的可能,从人身安全方面考虑,也必将具有重大发展前景。

基础兽医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与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邵莉萍, 张继瑜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73-27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3
摘要 ( 187 )   PDF (3188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QLs)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菌病的治疗。其作用靶点为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形成药-酶-DNA三元复合体,阻止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抑菌效果。目前,通过对许多三元复合体的晶体结构解析,以及非催化镁离子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合理地解释了喹诺酮类药物活性受到影响的现象。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现象的机理研究较多,主要是基因突变、膜对药物的通透性改变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PMQR)3个方面。文章主要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后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优化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不同毒力水貂阿留申病毒在猫肾细胞中的增殖特性及凋亡特性的比较研究
王心舞, 冷雪, 杜锐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83-27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4
摘要 ( 179 )   PDF (2958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不同毒力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在猫肾细胞(feline kidney cell,CRFK)中的增殖规律及其诱导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将标准毒株AMDV-G及分离到的野毒株AMDV-DL124、AMDV-DL125、AMDV-QD2、AMDV-QD3、AMDV-ZJ3接种CRFK细胞,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TCID50测定技术研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及表达情况,同时检测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情况。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5株野毒株荧光着色趋势差异不大,均在感染后12 h出现荧光,随感染时间延长荧光增多,AMDV-G荧光出现时间比野毒株晚,但病毒感染后72 h几乎所有细胞均出现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基因组复制趋势大致相同,AMDV-DL125感染后3 h复制开始,AMDV-G感染后24 h复制才开始并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感染后72 h均达到峰值。TCID50检测结果表明,0~12 h为病毒感染潜伏期,AMDV-G感染后60 h达到峰值,野毒株均在感染后72 h达到峰值,但是6株病毒均能在感染后48~72 h维持较高的感染滴度,其后随细胞崩解而降低。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野毒株感染细胞后2~12 h诱导细胞凋亡差异显著(P<0.05),AMDV-G诱导细胞凋亡差异明显低于野毒株,但是诱导细胞凋亡时间较野毒株长,在感染后24 h仍对细胞凋亡有较明显的诱导作用,但是各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主要集中在2~12 h。该结果为AMDV的培养、鉴定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刘志科, 杨宁宁, 徐锦凤, 徐明国, 荆明龙, 吴文星, 曹旭东, 任艳, 石峰, 陈创夫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792-28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5
摘要 ( 187 )   PDF (3538KB) ( 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鉴定新疆某些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流行株的流行现状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采用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有发病史的种鸡场进行现场检测,被检的750只鸡中,发现78例疑似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运用沙门氏菌鉴别培养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PCR方法进行确诊,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疑似的78例鸡白痢沙门氏菌中有69例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和病理学特点,PCR成功扩增出invA基因,分离率为9.2%,血清型诊断为D1型;其中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和新霉素耐药性最高,耐药率分别为100.0%和81.2%,而对头孢曲松、克拉维酸和多黏菌素的敏感率达60.0%以上。本研究为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在净化鸡白痢沙门氏菌及临床用药方面提供参考。

犬猫皮肤癣菌病诊疗研究进展
张经纬, 徐璐尧, 胡长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801-28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6
摘要 ( 365 )   PDF (684KB) ( 8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猫皮肤癣菌病是小动物临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该病不仅影响犬猫的外观,且可导致犬猫的瘙痒,严重时可引起疼痛,并显著增加畜主感染皮肤癣菌的几率,严重危害着动物及人类的健康。由于犬猫皮肤癣菌病本身的鉴别难度大、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及相关地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年来该病普遍流行并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临床上可根据病史调查、临床检查、病原分离鉴定、皮肤病理组织活检等对该病进行诊断,并通过局部用药结合全身治疗,科学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综合防制犬猫皮肤癣菌病。

PPARγ对猪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的影响
彭璇, 薛立群, 张居作, 袁安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809-28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7
摘要 ( 177 )   PDF (2184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γ,PPARγ)对猪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PPARγ在猪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设置PPARγ激动剂组(5、10、15、20 μmol/L罗格列酮)、抑制剂组(5、10、15、20 μmol/L T0070907)及对照组,通过iCelligence细胞功能分析、划痕试验和Matrigel基质胶三维培养,构建猪体外血管生成的模型,模拟猪体内血管生成的环境,分别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小管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同时根据NCBI已有的相关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PPARγ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对PPARγ的体外作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5、10 μmol/L罗格列酮能促进猪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T0070907的抑制效果在试验浓度区间内(5~15 μmol/L)随浓度升高而加强,较高浓度(20 μmol/L)的两种药物均由于药物毒性的影响对细胞活动产生干扰。此外,5~20 μmol/L罗格列酮和5~20 μmol/L T0070907能分别提高和降低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且浓度趋势与增殖、迁移、小管形成的试验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通过激活PPARγ可以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产生促进效果,提示其在猪体外血管生成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为研究PPARγ对猪胎盘血管发生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表达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吕阳, 张林, 李雪妮, 赵迪, 吴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816-28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8
摘要 ( 181 )   PDF (2062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表达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仔猪,随机分在4个日粮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人工乳),STa组(人工乳+2×109 CFU重组菌LMG194-pBAD-STa),LMG194组(人工乳+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K88组(人工乳+2×109 CFU大肠杆菌K88)。试验第5天进行攻毒,第7天屠宰取样,测量小肠黏膜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检测空肠、回肠、结肠及血清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力及血清中丙二醛(MDA)与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Ta组仔猪各肠段绒毛高度均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表面积显著降低(P<0.05);同时,STa组回肠、结肠CAT活力显著降低,血清、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TNOS活力显著降低(P<0.05),STa组结肠iNOS活力显著降低(P<0.05),STa组血清中的MDA与H2O2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显示,表达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可导致7日龄仔猪肠道结构损伤和抗氧化能力下降。

乳腺康注射液的药效学研究
刘涛, 彭晓凤, 刘翠, 潘春晖, 杨丹, 张文静, 邓燕君, 徐玉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9):  2822-28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39
摘要 ( 19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乳腺康注射液体内外药效。体外药效采用牛津杯法对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体内药效采用热板法及醋酸致小鼠扭体的镇痛模型、二甲苯及鸡蛋清致炎模型、2,4-二硝基酚及干酵母致大鼠发热6种经典药理模型,对乳腺康注射液进行镇痛、抗炎、解热的药效研究。结果显示,乳腺康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中、高剂量能极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极显著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P<0.01),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及鸡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度(P<0.05),中、高剂量组对2,4-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在1.5~2.0及3.0~3.5 h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5),对干酵母所引起的大鼠发热在1.0~3.5 h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5)。结果表明,乳腺康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且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解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