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2-05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1-0. 
摘要 ( 135 )   PDF (9461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2-0. 
摘要 ( 150 )   PDF (525KB)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p21基因克隆、启动子分析及转录调控研究
陈哲, 杨鹏霞, 雷明明, 陈佳彬, 闫乐艳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05-4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01
摘要 ( 262 )   PDF (2279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鹅p21基因的结构和启动子活性,探讨p2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以泰州鹅为试验对象,通过同源克隆、RACE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获得鹅p21基因全长序列和5′-侧翼区序列特征;构建6个不同缺失片段的启动子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分析其荧光素酶活性,进而确定p2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对核心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肌决定因子(MyoD)(+25~+36 bp)进行定点突变,并构建突变报告基因载体,在C2C12细胞系内初步鉴定鹅p21基因核心转录调控因子。【结果】 鹅p21基因cDNA全长1 943 bp,CDS区大小为453 bp,编码151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包含高度保守的CDI家族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鹅p21基因与鸭亲缘关系最近,与鸡和火鸡有较强的进化关系。鹅p21基因5′-侧翼区包含启动子元件,—35~+37 bp是核心启动子区,发挥正向调控作用,结合定点突变技术初步鉴定MyoD是鹅p21基因核心转录调控元件。【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鹅p21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和启动子区域,MyoD是p21基因核心转录调控因子,为探究p21基因在鹅胚胎期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双元调控系统LisRK对单增李斯特菌抗酸应激与侵袭力作用的研究
陈凌波, 张钰, 方小伟, 吉俊芝, 方春, 杨玉莹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16-4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02
摘要 ( 228 )   PDF (2169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旨在阐明双元调控系统LisRK在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抵抗不利环境应激以及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参考菌株10403S为亲本株,利用穿梭质粒pKSV7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lisRK基因缺失株,并基于表达质粒pIMK2构建了lisRK回补株;比较了亲本株10403S、缺失株ΔlisRK与回补株CΔlisRK在酸(pH 4.5)、渗透压(5% NaCl)和氧化(10 mmol/L H2O2)应激条件下的生长与存活能力及其对胃腺癌细胞MGC803和肠上皮细胞Caco-2的侵袭率,进一步比较了亲本株10403S、缺失株ΔlisRK与回补株CΔlisRK经腹腔注射感染的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细菌载量。【结果】 应激试验结果显示,lisRK基因缺失显著降低单增李斯特菌在酸应激(pH 4.5)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但不影响该菌在5% NaCl和10 mmol/L H2O2中的生长能力;缺失株ΔlisRK在强酸应激条件下(pH 2.5)的存活率(0.57%)极显著低于亲本株(2.07%)与回补株(1.97%)(P < 0.01)。细胞侵袭试验显示,缺失株ΔlisRK对肠上皮细胞Caco-2和胃腺癌细胞MGC803的侵袭率分别为2.04%和0.13%,极显著或显著低于亲本株与回补株(P < 0.01;P < 0.05)。小鼠感染试验显示,在感染后48 h,缺失株ΔlisRK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细菌载量分别为7.42×107和1.87×107 CFU,均低于亲本株和回补株感染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细菌载量,但并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双元调控系统LisRK缺失减弱单增李斯特菌的抗酸应激能力和对宿主细胞的侵袭能力。
2018-2020年中国部分省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基因的监测及遗传变异分析
颜忠, 杨汉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24-4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03
摘要 ( 246 )   PDF (3188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中国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RT-PCR检测方法对2018-2020年采集于全国11个省市318个规模化猪场的2 391份样品进行PEDV核酸检测,对30份阳性样品进行S1全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利用MegAlign、Mega 7.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猪场PEDV核酸阳性率分别为48.57%、10.96%和4.72%,样品PEDV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8.97%、8.27%和7.50%,猪场和样品PEDV核酸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S1基因相似性分析显示,获得的30株毒株全部为GⅡ基因型,其中17株毒株为GⅡa基因亚型、5株毒株为GⅡb亚型、8株毒株为GⅡc亚型,GⅡa基因亚型毒株为2018-2020年流行的主要毒株类型;30株毒株S1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相似性为93.0%~99.5%, 氨基酸相似性为91.7%~100%,其中22株毒株与2017-2018年流行的GⅡ基因型毒株相比S1氨基酸序列表现出特征性插入和缺失。【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监测和分析中国PEDV的变异和演化提供了临床数据,为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
鸭源绿色气球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乔宏兴, 丁勇, 张立恒, 宋予震, 董青, 边传周, 赵俊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35-4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04
摘要 ( 236 )   PDF (1706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河南某鸭场雏鸭发生急性死亡的致病菌及其系统发育地位。【方法】 采集发病鸭场病死鸭肝脏、脾脏,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 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凸起,乳白色,呈α-溶血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麦芽糖、蔗糖、棉籽糖、硝酸盐还原反应、MP-VP试验、尿素、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七叶苷均为阳性,对木糖、乳糖、葡萄糖、山梨醇、硫化氢、枸橼酸盐、蛋白胨、甘露醇、苯丙氨酸、甲基红试验等均为阴性。16S rR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已发布的绿色气球菌相似性性在94.8%~99.9%之间,其中与菌株Mnlv1、Mnlv2、W66等相似性最高, 达99.9%;与菌株GXBL-1相似性最低,为94.8%。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分离菌与绿色气球菌FL09 15MS、Mnlv2等绿色气球菌在同一分支上, 属于同一属群,其中与FL09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磷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敏感;对青霉素、新生霉素、阿米卡星等中度敏感;对利福平、新霉素、杆菌肽、红霉素、恩诺沙星等耐药。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致死性,并随着接种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河南某鸭场引起雏鸭急性死亡的病原菌是绿色气球菌,为该菌引起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生理生化
抗菌肽对育成期母貂免疫功能及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宇晓军, 李丹丹, 厉学武, 王群, 王光, 王利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43-4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05
摘要 ( 209 )   PDF (9566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天蚕素抗菌肽是一种商品化的阳离子抗菌肽,在水貂体内的研究较少。试验旨在探究抗菌肽对育成期母貂脏器系数、血清及空肠免疫指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65日龄体重相近的短毛黑母貂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单笼饲养。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0、200、300、400和500 mg/kg抗菌肽,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取6只水貂进行心脏采血,采集内脏器官、十二指肠及空肠样品,并测定血清及空肠免疫指标、肠道组织形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0、300和400 mg/kg抗菌肽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 < 0.05);各试验组补体C3(C3)、补体C4(C4)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升高,除200 mg/kg抗菌肽组外的所有试验组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5);各试验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100、200、300 mg/kg抗菌肽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且200 mg/kg抗菌肽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400和500 mg/kg抗菌肽组,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对照组、400和500 mg/kg组(P < 0.05);200、300和400 mg/kg抗菌肽组空肠V/C均显著升高(P < 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可促进育成期母貂免疫器官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肠组织形态,建议抗菌肽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
DHEA诱导小鼠PCOS模型过程中性激素的变化规律
翁钰, 王琴, 赵玉芬, 于凯, 郝绍瑜, 于泊洋, 杜晨光, 苏布登格日勒, 李海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54-4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06
摘要 ( 313 )   PDF (6770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鉴于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机理和治疗方式上的诸多争议,以及使用人类PCOS材料进行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通过构建PCOS小鼠模型以探究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诱导昆明白雌鼠产生PCOS样临床症状,通过结晶紫染色查看小鼠性周期是否发生停滞;利用HE染色的方式确定卵巢发育状况;利用ELISA技术调查建模过程中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使用结晶紫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染色可准确区分小鼠各个性周期阶段;使用6 mg/100 g DHEA持续诱导20 d后,昆明白小鼠性周期循环发生了一定的停滞,且在建模过程中体重变化与芝麻油溶剂的加入呈显著相关(P < 0.05),与DHEA处理无关;DHEA连续处理后可见卵巢中巨大囊状卵泡出现,血清睾酮水平出现显著升高(P < 0.05);自PCOS模型构建的第5天起,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上升(P < 0.05),且维持到建模结束;而血清雌二醇水平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在第10、15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第20天时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进DHEA溶解方式可成功构建昆明白小鼠PCOS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血清睾酮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而雌二醇水平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后者在建模中期瞬时升高的病理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绞股蓝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张润祥, 白玉婷, 张颖蕾, 刘可可, 王欣雨, 董胤余, 王晓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62-4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07
摘要 ( 197 )   PDF (3448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 GPP)对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致衰老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60只4周龄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雌雄各半): 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D-gal)、阳性对照组(Vc)及绞股蓝多糖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GPP-L、GPP-M和GPP-H), 每组10只。采用生物化学、酶联免疫吸附及组织学技术等方法分别对各试验组小鼠的体重及增重变化、肝脏指数、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和肝索面积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各组小鼠体重均呈增长趋势, 增重均呈下降趋势, 其中GPP-M组小鼠体重低于其他各组, 增重最少; GPP各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T-AOC水平均高于D-gal组; GPP各剂量组的小鼠肝脏组织SOD水平与D-gal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GSH-Px、CAT活性水平与D-gal组相比均有所增强, 其中GPP-M组小鼠肝脏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D-gal组(P<0.05);GPP-L组小鼠肝脏中CAT活性显著高于D-gal组(P < 0.05), ROS、MDA含量均显著低于D-gal组(P<0.05)。HE染色发现, D-gal组胞浆嗜酸性增强, 肝细胞之间连接松散, 肝血窦扩张明显, 而GPP各组肝脏组织结构均有所改善, GPP-M与GPP-H组改善较明显; GPP-H组肝脏肝索面积占比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当, GPP-M和GPP-H组肝脏肝索面积占比与GPP-L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 GPP可以有效提高D-gal致衰老小鼠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其中GPP-M(100 mg/kg)组对D-gal致衰老小鼠肝脏抗氧化效果明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脂多糖刺激对中性粒细胞黏附猪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王兆丽, 杨思宇, 吴艳梅, 宋晓晓, 穆祥, 张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71-4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08
摘要 ( 189 )   PDF (8057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单独和联合脂多糖(LPS)刺激对肺脏募集中性粒细胞(Neu)的影响, 以及猪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取约10日龄仔猪的肺脏组织, 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 分离培养原代MVECs,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外周血Neu; 以PRRSV HN株或PRRSV-LPS刺激Neu和MVECs后, 将Neu加入培养MVECs的培养板, 孵育1 h, 4%多聚甲醛固定, 瑞氏染色, 观察并计数分析各组黏附的Neu数量;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VECs对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表达; 采用虎红溶液染色法测定分析P-选择素和E-选择素抗体封闭MVECs时, PRRSV HN株或PRRSV-LPS刺激对Neu黏附于MVECs数量的影响。【结果】 分离培养的MVECs呈CD34免疫荧光染色阳性, 阳性率约为92%;PRRSV HN株刺激18 h, 黏附于MVECs的Neu数量显著增加(P<0.05);PRRSV-LPS联合刺激时, 黏附的Neu数量显著多于LPS单独刺激(P<0.05);PRRSV或PRRSV-LPS刺激Neu和MVECs二者时, 黏附Neu数量的增加比单独刺激MVECs或Neu更明显;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 MVECs强阳性表达P-选择素和E-选择素; 用P-选择素和E-选择素抗体封闭MVECs时, PRRSV或PRRSV-LPS刺激诱导的Neu黏附增加呈不同程度下降, E-选择素封闭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RRSV感染能促进Neu与MVECs黏附, 亦能增加后继LPS刺激时黏附的Neu数量, MVECs表达的E-选择素是介导PRRSV致Neu黏附增加的重要分子之一。
甘草查尔酮A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杨裕, 关文超, 崔小珍, 贾永鑫, YANG Shiyu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80-4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09
摘要 ( 172 )   PDF (1325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甘草查尔酮A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引发的氧化应激的影响, 为开发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新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分离猪肺泡巨噬细胞, 分为6组: 阴性对照组, 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猪肺泡巨噬细胞; 阳性对照组, 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猪肺泡巨噬细胞; DMSO组, 猪肺泡巨噬细胞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后给予0.1% DMSO; 5、10和20 μg/mL甘草查尔酮A组, 猪肺泡巨噬细胞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后给予相应浓度的甘草查尔酮A。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 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用酶标仪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水平, 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荧光探针(DCFH-DA)检测ROS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组猪肺泡巨噬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 上清液中LDH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 MDA、NO、ROS水平及SOD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5、10和20 μg/mL甘草查尔酮A组猪肺泡巨噬细胞活力均显著提高(P<0.05), 上清液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 10和20 μg/mL甘草查尔酮A组MDA、NO和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5、10和20 μg/mL甘草查尔酮A处理组GSH-Px、SOD和T-AOC活性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导致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 5~20 μg/mL甘草查尔酮A可以降低细胞氧化应激反应。
营养与饲料
复合益生菌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张利环, 贾浩, 张若男, 王燕飞, 刘璇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488-5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0
摘要 ( 230 )   PDF (3615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对黄麻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为复合益生菌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200只1日龄雄性黄麻肉鸡随机分为2组, 每组5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只。复合菌制剂(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1∶1∶2)按1%比例补充于益生菌组肉鸡的饮用水中, 以正常饮水的肉鸡为对照。在42 d时以重复为单位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指标, 并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益生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 平均日采食量、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增加, 料重比降低, 但差异不显著(P>0.05);益生菌组肠道菌群的OTU总数及回肠的Sob、Chao、Pd、Shannon、Shannoneven指数均降低, Simpson指数升高, 差异均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在肉鸡肠道中丰度最高, 具主体地位。较对照组而言, 益生菌组回肠中未见梭菌属, 厚壁菌门和乳球菌属的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 < 0.05; P < 0.01), 放线菌门和葡葡萄球菌属的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 < 0.05; P < 0.01), 盲肠中毛螺菌科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复合益生菌可通过增加肉鸡回肠乳杆菌属丰度、降低病原菌丰度来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和多样性; 同时通过增加盲肠毛螺菌科丰度来提高肠道发酵降解非淀粉多糖的能力, 进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促进肉鸡生长。
1~25日龄竹丝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范秋丽, 蒋守群, 汪汉华, 阮栋, 程忠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01-5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1
摘要 ( 174 )   PDF (1102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5日龄竹丝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探讨此阶段竹丝鸡粗蛋白质营养需要量。【方法】 选取1 625只1日龄竹丝肉公雏, 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入5个处理组, 每组5个重复, 每个重复65只, 5个处理组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8.5%、19.5%、20.5%、21.5%和22.5%, 试验期25 d。于试验结束当天, 每个重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2只鸡屠宰, 采集血液制备血清以及分割屠体, 测定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肉鸡料重比(F/G)(P<0.05), 且料重比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肉鸡血清尿素氮(BU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P<0.05), 且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 BUN和IGF-1含量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结论】 综合上述结果, 饲粮21.5%~22.5%粗蛋白质水平可改善肉鸡生长性能, 18.5%~21.5%粗蛋白质水平可调节氮代谢; 以料重比、血清BUN和IGF-1含量为评价标准, 根据二次曲线模型估测获得1~25日龄竹丝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最佳水平分别为23.18%、19.20%和22.62%。
微生态制剂调控比格幼犬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研究
王志华, 贾俊鹏, RADEBE Stoffel Matjeke, 庾庆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10-5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2
摘要 ( 197 )   PDF (1840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哺乳期比格幼犬生长性能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只15日龄比格犬,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生态制剂组, 每组6只。微生态制剂组幼犬每日灌喂犬用微生态制剂20 mL, 对照组幼犬灌喂生理盐水20 mL, 于试验第0、3、9、12、15、18、21、25、28 d测量体重并计算净增重, 第28天采集全血样、血清样和粪样。全血样进行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GB)浓度测定, 血清样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无机磷(I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1β(IL-1β)、脂多糖(LPS)含量; 粪样进行菌群测序, 统计Goods coverage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 对样本进行PCoA分析, 并统计各样本在门、属、种水平上的物种分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幼犬体重(P<0.05), 显著增加血清中RBC数量及HGB、AKP和IP含量(P<0.05), 促进比格幼犬生长发育; 微生态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清TG含量(P<0.05), 但对TCHO、IgA、IgG、IL-1β、LPS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PCoA分析结果表明, 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改变幼犬肠道菌群结构(P<0.05)。在门水平上, 微生态制剂组幼犬肠道菌群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 梭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增高(P<0.05);在属水平上, Escherichia-Shigella、霍尔德曼氏菌属、双歧杆菌属和布劳特氏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 梭菌属、链球菌属、梭杆菌属、乳球菌属和片球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增高(P<0.05)。在种水平上, 大肠杆菌和短双歧杆菌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 犬大肠梭菌、格氏乳球菌、Vagococcus teuberi、贝莱斯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和死亡梭杆菌相对丰度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犬用微生态制剂可显著促进幼犬生长, 提高其血氧含量, 改变肠道菌群结构, 优化肠道菌群组成。
热应激对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新勇, 谭正准, 李辉, 黄健, 罗华, 曾令湖, 程隽如, 钟华配, 杨春艳, 王晓丽, 覃广胜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21-5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3
摘要 ( 195 )   PDF (935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旨在探究热应激条件下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体况相近的健康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各11头。试验期划分为热应激期和非应激期, 并于各试验期分别进行4次采血, 每次间隔1周。测定血清激素浓度、抗氧化指标和离子浓度等生化指标。【结果】 摩拉水牛热应激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胆固醇(CHOL)、丙二醛(MDA)、热休克蛋白70(HSP70)、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应激期(P<0.05),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皮质醇(CORT)、瘦素(LEP)、钙离子(Ca2+)含量均显著低于非应激期(P<0.05);尼里-拉菲水牛热应激期血清白蛋白(ALB)、CHOL水平及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活性均显著高于非应激期(P<0.05), 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低于非应激期(P<0.05)。在热应激期, 摩拉水牛ALT活性及总蛋白(TP)、GLOB、CHOL、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高于尼里-拉菲水牛(P<0.05), ALB、四碘甲腺原氨酸(T4)、K+含量均显著低于尼里-拉菲水牛(P<0.05);在非应激期, 摩拉水牛ALT活性、BUN、TG、葡萄糖(GLU)含量及T-AOC均显著高于尼里-拉菲水牛(P<0.05)。【结论】 热应激降低了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并影响了机体电解质平衡, 尼里-拉菲水牛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下降; 在热应激条件下, 摩拉水牛表现出更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尼里-拉菲水牛表现出更好的代谢、体温调节能力以及电解质代偿能力。
外源生物制剂对玉米秸秆和马铃薯渣混贮品质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冯鹏, 吴宏达, 郑海燕, 杨曌, 王迪, 师臣, 孟凡坤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29-5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4
摘要 ( 198 )   PDF (1122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旨在研究外源生物制剂对玉米秸秆与马铃薯渣混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72 h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筛选高效饲用生物制剂, 探索实用的玉米秸秆饲料转化技术。【方法】 以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原单32秸秆和克新1号马铃薯渣为试验材料, 以3∶1比例混合青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共15个处理, 分别采用酶制剂(CE1、CE2、CE3和CE4)、菌制剂(LAB)及酶菌复合处理(MCL1、MCL2、MCL3、MCL4、MCL5、MCL6、MCL7、MCL8和MCL9), 并设置不添加任何酶菌制剂的对照组(CK)。青贮发酵60 d之后, 对混贮饲料青贮质量指标及瘤胃降解率进行测定。【结果】 混贮饲料各处理及对照感官评定均达到了优级; 酶处理组和酶菌处理组混贮饲料乳酸、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菌处理组及对照(P<0.05), 其中MCL2和MCL4处理组乳酸含量最高, 分别为2.82%和2.77%;与对照相比, 各处理组混贮饲料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降低(P < 0.05), 其中MCL2处理最低, 分别为22.86%、53.43%、33.99%;1 g/3 kg纤维素酶添加处理组(CE1、MCL2、MCL6、MCL7)纤维素72 h瘤胃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结论】 酶、菌及菌酶协同作用不同程度促进玉米秸秆与马铃薯渣混贮饲料发酵, 改善混贮饲料营养价值, 提高反刍动物瘤胃对营养物质的降解效率, 综合玉米秸秆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养分瘤胃降解率: 酶菌复合处理>酶处理>菌处理, 其中MCL2处理组(木聚糖酶1 g/3 kg、果胶酶1 g/3 kg、β-葡聚糖酶1 g/3 kg、乳杆菌3 g/3 kg、纤维素酶1 g/3 kg)效果最佳; 纤维素酶降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纤维素、ADF、NDF含量, 最适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 g/3 kg。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宁都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宋琼莉, 宋文静, 陈小连, 韦启鹏, 谢金防, 邹志恒, 刘林秀, 熊平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39-5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5
摘要 ( 237 )   PDF (971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生长阶段宁都黄鸡的饲粮代谢能(ME)需要量。【方法】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分别选用1、29、57日龄体重相近的宁都黄鸡各600、480和360只, 各日龄阶段随机分为4个处理, 每个处理6个重复, 3个阶段每个重复分别为25、20和15只鸡。饲粮代谢能水平设低、较低、中和高4个梯度: 1~28日龄分别为11.50、11.95、12.40和12.85 MJ/kg, 29~56日龄分别为11.68、12.14、12.60和13.06 MJ/kg, 57~105日龄分别为11.60、12.20、12.80和13.40 MJ/kg, 测定不同代谢能水平对各阶段宁都黄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 ①1~28日龄, 高代谢能组宁都黄鸡料重比(F/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②29~56日龄, 中和高代谢能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F/G显著低于低和较低代谢能组(P<0.05), 较低代谢能组的F/G显著低于低代谢能组(P<0.05);中和高代谢能组宁都黄鸡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低代谢能组(P<0.05), 中代谢能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低和较低代谢能组(P<0.05)。③57~105日龄, 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增加, 宁都黄鸡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DG)呈增加趋势(0.05<P<0.1), 中和高代谢能组的ADFI显著低于低和较低代谢能组(P<0.05), 高代谢能组的F/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较低和中代谢能组的F/G显著低于低代谢能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随着饲粮代谢能的增加呈升高趋势(0.05<P<0.1), 105日龄宁都黄鸡腹脂率随着饲粮中代谢能水平的升高呈增加趋势(0.05<P<0.1)。【结论】 基于本试验结果, 1~28和29~56日龄宁都黄鸡饲粮代谢能以高水平为宜, 57~105日龄宁都黄鸡饲粮代谢能以中水平为宜。
大麦虫粉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肠道结构和菌群组成的影响
余亲平, 黄静宇, 张翠萍, 刘静, 黄远彬, 俞婷, 张晓爱, 王蕾, 陈进胜, 陈文卿, 王志林, 陈庄, 容庭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48-5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6
摘要 ( 462 )   PDF (1026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大麦虫粉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肠道结构和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平均体重(BW)为(30.03±0.23)g的1日龄健康的黄羽肉鸡216只, 随机分为3组, 每组6个重复, 每个重复12只, 分别饲喂以下3种饲粮: 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1%大麦虫粉及基础饲粮+3%大麦虫粉。各组饲粮营养水平相同, 试验期为63 d。分别统计21、42和63日龄各处理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体重(BW)、料重比(F/G)和死淘率。试验鸡于63日龄屠宰, 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用于测量肠段长度和肠道结构, 取回肠中段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用于菌群组成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1~21日龄ADG及21日龄BW、ADFI、料重比和死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2~42日龄, 1%和3%大麦虫粉组ADG和42日龄BW均显著增加(P<0.05), 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43~63日龄, 1%大麦虫粉组63日龄BW显著增加(P<0.05), 3%大麦虫粉组ADFI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 21日龄时, 1%和3%大麦虫粉组盲肠长度均显著增加(P<0.05);42日龄时, 3%大麦虫粉组十二指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63日龄时, 各处理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且1%大麦虫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上, 对照组和1%大麦虫粉组回肠中优势菌群依次是乳杆菌属、罗氏杆菌属和拟杆菌属, 盲肠中优势菌属依次是拟杆菌属、Alistipes属和乳杆菌属; 与对照组相比, 1%大麦虫粉组回肠中乳杆菌属、拟杆菌属和Alistipes属比例上升, 罗氏杆菌属下降; 1%大麦虫粉组盲肠中拟杆菌属和Alistipes属比例上升, 乳杆菌属和罗氏杆菌属下降。【结论】 添加适量大麦虫粉能够改善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和消化道发育, 其具有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抑菌作用。
发酵杂粕替代豆粕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曾钰, 刘垚, 李友英, 彭忠利, 吴华卓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59-5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7
摘要 ( 304 )   PDF (1036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研究饲粮中不同比例发酵杂粕替代豆粕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旨在为发酵杂粕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35头体重为(480.71±45.65)kg、健康状况良好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 随机分为5组, 分别饲喂用发酵杂粕替代0(Ⅰ组)、25%(Ⅱ组)、50%(Ⅲ组)、75%(Ⅳ组)和100%(Ⅴ组)豆粕的全混合饲粮(total mixed ration, TMR)。预试期14 d, 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时测定生长性能等指标; 试验结束前第3天, 采集饲粮和粪样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 试验结束当天, 各组选取5头牛静脉采血20 mL, 采用兽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①随着发酵杂粕替代豆粕比例的升高, 平均日增重(ADG)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96), Ⅲ和Ⅳ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Ⅱ组(P<0.05), Ⅳ组有最高的ADG和最低的F/G; ②随着发酵杂粕替代豆粕比例的升高, 饲粮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 与Ⅰ~Ⅳ组相比, Ⅴ组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 发酵杂粕替代豆粕对钙(Ca)和磷(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③随着发酵杂粕替代豆粕比例的升高, 血清尿素氮(UN)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线性降低(P<0.05), 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有线性降低的趋势(P=0.098);④Ⅰ~Ⅴ组饲料单价分别为1.85、1.84、1.82、1.81和1.80元, 肉牛每千克增重成本分别为17.09、17.88、15.32、14.86和16.13元, 整个试验期间每头牛的毛利润分别为702.07、623.42、954.21、1011.48和778.89元。【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 发酵杂粕完全替代饲粮中的豆粕对肉牛的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无显著负面影响, 发酵杂粕替代饲粮中75%的豆粕对肉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提升效果最显著。
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胡晓冰, 林标声, 王振伟, 郑黎静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69-57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8
摘要 ( 196 )   PDF (2947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基因组信息。【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法, 通过乳酸分解培养基(LADM)初筛、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复筛, 从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菌株, 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乳酸转化特性试验、基因组重测序和框架图测序, 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分离得到1株分离菌LY33, 基于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酸梭菌。菌株LY33对乳酸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在生长第6天可将66 mmol的乳酸基本转化完全, 生成17 mmol左右的丁酸。LY33菌株的重测序表明, 其编码基因整体变异较小, 与参考基因组相比, LY33菌株全基因组杂合比率为0.02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变异总数21 590个(占整个基因组0.4666%), 插入缺失(InDel)突变总和594个(占0.0128%), 不存在拷贝数变异(CNV), 结构变异(SV)注释的变异总数103个(占0.0003%)。突变基因主要为与菌株生长、能量代谢调节、维生素合成(特别是生物素)有关的基因, 分布于2条染色体的多条序列上。LY33菌株框架图测序及其编码基因蛋白的功能注释表明, 其基因组序列长度4 627 127 bp, GC含量28.60%, 含有4 171个基因, 编码区总长度占比84.12%, 参与了糖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和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等多种代谢途径转化过程, 基因组中抗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杆菌肽、VanI糖肽抗性基因个数较多。【结论】 本研究从饲喂4%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LY33菌株, 经鉴定为丁酸梭菌, 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用于微生态制剂产品。
外泌体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
魏文焯, 梁振华, 吴艳, 刘静波, 皮劲松, 张昊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79-5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19
摘要 ( 279 )   PDF (958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无抗养殖的大背景下, 动物的肠道健康问题愈加引起关注。肠道是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也是防止肠道微生物侵袭的先天屏障, 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对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泌体是一种内源性调节物质, 可作为解决肠道健康问题的切入点。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 其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 可携带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 它们参与细胞之间的传递、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等进程, 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近期研究表明, 外泌体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诱导小肠干细胞的增殖, 修复动物的肠道屏障功能。作者梳理了近年来外泌体对畜禽肠道健康影响及外泌体的研究方法, 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遗传繁育
藏羊BMPRⅡ基因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产羔性状相关分析
李明明, 吴庆伟, 邓玉婷, 靳生伟, 贺娜, 张军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87-5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0
摘要 ( 186 )   PDF (973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Ⅱ, BMPRⅡ)基因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藏羊产羔性状的相关性。【方法】 以433只藏羊母羊为研究对象, 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proved multipl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iMLDR)对BMPRⅡ基因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在藏羊群体中的多态性进行检测, 使用Haploview 4.2软件分析其连锁不平衡性并构建单倍型, 应用基因关联分析探究BMPRⅡ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藏羊产羔性状的关联。【结果】 藏羊BMPRⅡ基因外显子12中存在6个SNPs, 分别为: g.90192 T>C、g.142532 C>T、g.142614 A>G、g.142751 T>C、g.143138 A>G和g.143189 G>A, 外显子3、9和13中各存在1个SNP, 分别为: g.143570 C>G、g.124843 A>C和g.145233 A>G, 这9个SNPs均为同义突变。9个SNPs中, 除g.90192 T>C外, 均存在3种基因型。多态信息含量分析显示, 群体在g.90192 T>C、g.142614 A>G和g.145233 A>G位点处于低度多态(PIC<0.25), 在g.124843 A>C、g.142532 C>T、g.142751 T>C、g.143138 A>G、g.143189 G>A和g.143570 C>G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χ2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 所有突变位点均未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相关性分析显示, 不同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藏羊产羔性状均无显著相关(P>0.05), 但g.142532 C>T位点CT基因型平均产羔数高于CC和TT基因型, g.142751 T>C位点CC基因型平均产羔数高于TT和TC基因型, g.143189 G>A位点GA基因型平均产羔数高于GG和AA基因型, g.143570 C>G位点CG基因型平均产羔数高于CC和GG基因型, g.145233 A>G位点GG基因型平均产羔数高于AA和AG基因型, 差异均不显著(P>0.05)。BMPRⅡ基因中除g.90192 T>C位点外的8个SNPs位点在藏羊群体中共形成14种单倍型(H1~H14), 单倍型与藏羊产羔数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BMPRⅡ基因g.142532 C>T、g.142751 T>C、g.143189 G>A、g.143570 C>G和g.145233 A>G位点对藏羊产羔数有一定潜在的影响。
儋州鸡体尺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姜宏正, 杨德智, 马中华, 荀文娟, 施力光, 侯冠彧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598-6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1
摘要 ( 188 )   PDF (5852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挖掘影响地方鸡体尺性状的有效SNP位点及功能基因, 给儋州鸡育种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撑。【方法】 共采集200只儋州鸡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 利用10×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获得全基因组SNP标记并对试验个体基因型进行分型。使用EMMAX软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70日龄的儋州鸡体尺性状(胫长、胫围、体斜长、胸宽、髋骨宽、胸深、龙骨长)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 共发现与胫长性状和胫围性状基因组水平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有12和8个, 与胫长性状相关SNPs分别定位于1、2、4和8号染色体上; 与胫围性状相关的SNPs定位于2、4、8和13号染色体上。预测与胫长相关的候选基因为KCNA1、TPK1、EZH2、FSTL5和AMY2A基因, 与胫围相关的候选基因为TPK1、FSTL5、AMY2ATGFBILECT2和IL-9。通过KEGG通路分析和GO注释发现, 8个基因参与钾离子跨膜转运、硫胺素新陈代谢、细胞增殖、钙离子结合、骨骼肌卫星细胞维持与骨骼肌再生、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生长因子活性等生物学进程。【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20个与儋州鸡体尺性状关联的SNPs位点, 并筛选到8个目标性状候选基因, 为儋州鸡育种提供候选的分子标记, 为地方鸡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bFGF对3-硝基丙酸处理的小鼠受精卵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田微, 方妍雅, 柳海星, 李钟淑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08-6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2
摘要 ( 160 )   PDF (2420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在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3-硝基丙酸(3-NPA)处理的小鼠受精卵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为提高氧化应激早期胚胎体外发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小鼠受精卵体外培养液中添加0、20、50、100和150 ng/mL bFGF, 培养24、48和96 h, 统计2-细胞率、4-细胞率和囊胚率, 筛选最佳bFGF处理浓度。经腹腔注射12.5 mg/kg 3-NPA生产氧化应激体内受精卵, 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将获得的受精卵分为添加或不添加bFGF组, 即3-NPA和3-NPA+bFGF组及对照组(C)和bFGF组, 培养到囊胚后, 用DCFH-DA检测胚胎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 CMF2HC检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 JC-1检测早期胚胎线粒体膜电位强度。【结果】 0、20、50、100和150 ng/mL bFGF组2-细胞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100 ng/mL bFGF组囊胚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150 ng/mL bFGF组4-细胞率和囊胚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因此后续试验选用100 ng/mL bFGF。3-NPA+bFGF组4-细胞率显著高于3-NPA组(P<0.05), bFGF组囊胚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FGF+3-NPA组囊胚率显著高于3-NPA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3-NPA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 bFGF组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3-NPA组GSH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bFGF组GSH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bFGF+3-NPA组ROS水平显著低于3-NPA组(P<0.05), GSH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均显著高于3-NPA组(P<0.05)。【结论】 在体外培养液中添加100 ng/mL bFGF可减少3-NPA诱导的胚胎氧化应激、改善胚胎线粒体功能, 从而提高小鼠受精卵体外发育的能力。
解冻稀释液中添加精浆对冻融猪精子品质的影响
王轶男, 孔令敏, 徐海峰, 张正文, 李春宇, 尹伊, 金一, 吕艳秋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15-6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3
摘要 ( 169 )   PDF (3269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冷冻前添加热休克蛋白A8(heat shock protein A8, HSPA8)和解冻后添加不同浓度精浆(seminal plasma, SP)对冻融猪精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手握法采集长白猪精液, 添加0.5 μg/mL HSPA8到猪精液冷冻保护剂中进行细管分装, 投入液氮中保存3周后进行解冻, 解冻后添加不同浓度精浆(0、10%、30%和50%), 对冻融后长白猪精子的运动能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鱼精蛋白缺乏及体外获能水平等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无HSPA8和精浆), 添加0.5 μg/mL HSPA8处理组(无精浆)的精子直线速度(VSL)、曲线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和前向性运动(STR)均显著提升(P<0.05), 精子直线性运动(LIN)和运动的摆动性(WOB)均无显著差异(P>0.05);精子质量参数中活力、质膜完整性和顶体完整性均显著升高(P<0.05), 细胞凋亡水平与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P<0.05);精子鱼精蛋白缺失率显著降低(P<0.05);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5)。之后在解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精浆, 与添加0.5 μg/mL HSPA8处理组(无精浆)相比, 精浆添加量达到50%时, 精子VSL、VCL、VAP、LIN、STR和WOB均显著提升(P<0.05);精子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提高(P<0.05), 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P<0.05);精子鱼精蛋白缺失率显著降低(P<0.05);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冷冻基础液中添加0.5 μg/mL HSPA8和解冻稀释液中添加50%精浆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冻融精子质量, 将会对猪精液的冷冻保存及商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miRNA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黄晓刚, 韩贝贝, 李菊, 张守全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24-6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4
摘要 ( 182 )   PDF (788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的基因表达调控包括编码基因的阶段特异性表达调控及非编码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微小RNA(microRNA, miRNA)作为一类小的非编码RNA, 通过识别靶基因非翻译区的结合位点, 导致mRNA降解或者蛋白质翻译抑制, 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发挥调控作用。近年来, miRNA在哺乳动物生殖活动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miRNA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精子成熟、卵母细胞成熟、卵泡发育及早期胚胎发育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可通过调节支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或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精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 在精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发挥间接或直接调控作用, 也可通过调节卵母细胞、卵丘细胞以及颗粒细胞的增殖、凋亡、激素合成和细胞间作用, 对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进行调控。作者主要介绍了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过程中, miRNA的细胞和阶段特异性表达及其对靶基因的调节作用, 以期为深入研究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基于RNA-Seq数据分析葡萄糖诱导绵羊卵泡颗粒细胞衰老的差异表达基因
张配颖, 宋鹏琰, 周营, 陈晓勇, 周荣艳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31-6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5
摘要 ( 161 )   PDF (2084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葡萄糖对绵羊卵泡颗粒细胞衰老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分离培养的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分别用含17.5(H组)和2 mmol/L(L组)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 细胞处理72 h后, 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 采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 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锚定蛋白重复域蛋白1(ANKRD1)、白细胞介素8(IL-8)、催产素(OXT)、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H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率极显著高于L组(P<0.01)。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 两组间存在401个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上调基因153个, 下调基因248个, 高糖诱导的细胞异常相关基因9个,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6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 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细胞过程、生物调节、代谢过程、多细胞生物过程及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 在细胞成分上主要富集在胞外区、膜、突触、细胞器及超分子复合体等, 在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催化活性、整合、转运活性、分子功能调节剂及结构分子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 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与L组相比, H组IL-8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 ANKRD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 OXT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 NOX4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P>0.05),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17.5 mmol/L葡萄糖可诱导绵羊卵泡颗粒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为葡萄糖诱导颗粒细胞衰老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胚胎移植前供体牛与受体牛血浆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分析
翟亚莹, 施巧婷, 楚秋霞, 朱肖亭, 滑留帅, 张子敬, 陈付英, 祁兴磊, 王二耀, 吕世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41-6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6
摘要 ( 178 )   PDF (1939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胚胎移植前供体牛与受体牛血浆外泌体miRNA的表达差异, 以明确血浆外泌体miRNA在牛早期妊娠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以3~6岁、体重480~600 kg的夏南牛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10头供体牛进行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人工授精, 23头受体牛只做同期发情处理。在人工授精后第7天, 冲洗供体牛子宫以获取囊胚, 选取3头囊胚数相近的供体牛及3头与供体牛体重和年龄均相近的受体牛, 颈静脉采血, 进行血浆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然后提取血浆外泌体miRNA, 并检测其表达量; 采用R语言中的DESeq差异算法计算P值, 并筛选出P<0.05的miRNA, 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6个样本的囊泡粒径均在135 nm左右, 符合外泌体的特征。与供体牛相比, 受体牛中有9个miRNAs表达显著上调(P<0.05), 13个miRNAs显著下调(P<0.05);2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中, 有15个miRNAs预测出无重复的靶基因2 99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的结果表明, 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生物黏附(biological adhesion)、定位(localization)、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功能有关的通路上, 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与黏着斑(focal adhesion)、黏着连接(adherens junction)有关, 提示血浆外泌体miRNA可能参与调控胚胎着床。【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和探究影响胚胎着床的血浆外泌体miRNA提供参考, 并为进一步阐明血浆外泌体miRNA在母牛早期妊娠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预防兽医
表达禽腺病毒血清4型Fiber2蛋白的重组耐热新城疫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估
商雨, 李林涛, 李丽, 徐英英, 冯贺龙, 汪宏才, 张蓉蓉, 曾哲, 王红琳, 罗青平, 邵华斌, 温国元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50-6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7
摘要 ( 210 )   PDF (5129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针对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和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FAdV)的耐热基因工程疫苗。【方法】 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将NDV耐热株的HN基因替换到LaSota疫苗株上, 再将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 FAdV-4)的Fiber2基因插入到其基因组上, 构建表达Fiber2蛋白的重组耐热NDV质粒pTS-HN-Fiber2。通过病毒拯救技术拯救重组NDV rTS-HN-Fiber2, 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和作为疫苗候选株的免疫原性和攻毒保护性。【结果】 rTS-HN-Fiber2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168 h, 且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0, 属于弱毒的范畴; 在细胞上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 rTS-HN-Fiber2与亲本LaSota株有相似的生长曲线, 但最终的生长滴度略低于LaSota株; rTS-HN-Fiber2在56 ℃处理15 min后, 病毒滴度下降约103 TCID50/mL, 而LaSota株56 ℃处理5 min几乎无感染性;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 rTS-HN-Fiber2能表达Fiber2蛋白。免疫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 rTS-HN-Fiber2能产生NDV抗体, 且能显著提高雏鸡在FAdV-4强毒下的存活率, 减轻FAdV-4强毒引起的组织病变, 降低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FAdV-4 Fiber2蛋白的重组耐热NDV, 该病毒保持了亲本LaSota株的弱毒生物学特性, 但热稳定性有显著提升; 重组NDV免疫雏鸡可产生针对NDV和FAdV-4强毒的保护, 该重组NDV可作为开发针对FAdV-4和NDV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病毒株。
猪A群轮状病毒SCJY-13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陈小飞, 张斌, 张春红, 张建峰, 廖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60-6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8
摘要 ( 169 )   PDF (12561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鉴定猪A群轮状病毒(Rotavirus group A, RVA)并了解其致病性。【方法】 应用MA-104细胞从仔猪腹泻粪便中分离鉴定RVA, 将其经口感染健康初生仔猪, 观察其临床症状, 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排毒、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试验了解病毒分布。【结果】 分离到1株可引起MA-104细胞明显细胞病变的G9P[23] RVA, 命名为RVA/Pig-tc/CHN/SCJY-13/2017/G9P[23](简称SCJY-13株), 病毒滴度为105.5 TCID50/100 μL。经口感染SCJY-13株的仔猪在感染后11 h出现腹泻, 持续到感染后165 h完全恢复, 其发病率为100%(7/7), 病死率为28.57%(2/7)。感染后8 h可从仔猪肛拭子检测到病毒核酸, 直至感染后192 h, 峰值出现在感染后24 h。感染后54 h各段小肠病毒载量达到最高, 其中回肠中病毒载量最高, 显著高于十二指肠、空肠(P<0.05);HE染色和IHC检测结果显示, SCJY-13在感染仔猪小肠的绒毛及隐窝中大量聚集, 尤其是回肠段; SCJY-13株感染引起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和肠绒毛尖端空泡变性、柱状细胞增多、绒毛断裂脱落等, 以回肠段较严重。【结论】 SCJY-13株能引起新生仔猪100%发病, 其主要靶位区在回肠, 感染后排毒时间长。本试验结果为猪RVA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猪瘟病毒E2-GM-CSF融合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
张艳敏, 周亚南, 曹磊, 田园, 刘旭平, 谭文松, 赵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69-6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29
摘要 ( 189 )   PDF (1338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设计构建分泌表达E2-GM-CSF融合蛋白的HEK293T重组细胞, 并评估表达的E2-GM-CSF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 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的防控提供新的候选亚单位疫苗。【方法】 利用PCR方法扩增E2-GM-CSF基因并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 将得到的重组慢病毒质粒pCDH-E2-GM-CSF包装成E2-GM-CSF慢病毒颗粒, 转导HEK293T细胞, 经嘌呤霉素加压筛选获得分泌表达E2-GM-CSF融合蛋白的HEK293T重组细胞, 纯化表达的E2-GM-CSF融合蛋白经小鼠免疫试验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 pCDH-E2-GM-CSF质粒经酶切鉴定, 得到大小分别为8 172 bp的载体片段和1 521 bp的E2-GM-CSF基因片段, 表明E2-GM-CSF基因成功克隆入pCDH载体; 细胞基因组DNA PCR扩增结果为一条大小为1 686 bp的条带, 表明E2-GM-CSF基因成功整合至HEK293T细胞基因组; Western blotting分析获得约70 ku的条带, 证明E2-GM-CSF融合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成功分泌表达; SDS-PAGE验证显示, 纯化后的E2-GM-CSF融合蛋白为单一条带, 纯度较高, 大小约70 ku; 小鼠免疫血清ELISA检测结果表明, 表达的E2-GM-CSF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免疫后第14天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效价为1∶300的E2特异性抗体, 免疫后第21天E2特异性抗体效价达1∶900, 免疫后第28天小鼠血清中的E2特异性抗体效价最高达到1∶8 100, 远高于E2蛋白的1∶1 800。【结论】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的表达E2-GM-CSF融合蛋白的HEK293T重组细胞可正确分泌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E2-GM-CSF融合蛋白, 为CSFV的防控提供了新的候选亚单位疫苗, 同时其构建、开发与评估过程也可为其他亚单位疫苗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快速表达提供借鉴。
抗大片形吸虫Cat L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乐铭, 王瑜瑞, 曾子轩, 饶国顺, 吴正姣, 靳纬坤, 王冬英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77-6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0
摘要 ( 234 )   PDF (1422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抗大片形吸虫组织蛋白酶L1(rFgCat L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并构建其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 用1 mg/mL rFgCat L1蛋白分4次对5只BALB/c小鼠进行免疫, 分离小鼠脾细胞, 与SP2/0细胞融合构建杂交瘤细胞, 筛选强阳性杂交瘤细胞株, 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106个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及抗原表位, 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抗体亚型和特异性; 结合抗rFgCat L1多克隆抗体构建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 并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用建立的方法对20份阴性血清及阳性血清对照进行检测, 筛选其阴阳临界值, 并用47份山羊阳性血清及47份奶牛阳性血清对所构建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免疫后, 4只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均>104; 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融合后, 共筛选到8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 其中5D5和7G6为可稳定分泌抗体的强阳性株, 抗体效价分别达29和210, 腹水效价分别达107和108。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2株抗体均为IgG1型, 轻链为Kappa型, 均可特异性结合大片形吸虫排泄-分泌产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 ESP)。由于2株抗体识别相同抗原位点, 对比2株单抗的抗体效价, 选择以7G6作为捕获抗体, 抗rFgCat L1多克隆抗体作检测抗体构建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条件为: 7G6以2 μg/mL浓度包被, 抗rFgCat L1多克隆抗体检测浓度为25 μg/mL, 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4 000, 5%脱脂奶粉封闭, 显色时间为25 min。经验证, 该方法可识别的最低抗原浓度为0.625 μg/mL, 并且可特异性识别大片形吸虫抗原。利用构建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阳性的奶牛和山羊血清样本进行抗原检测, 抗原检出率分别为72.3%及78.7%。【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抗rFgCat L1单克隆抗体并构建大片形吸虫病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 结果可为研发低成本、快速诊断试剂盒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及物质基础。
基础兽医
恩诺沙星、喹烯酮、土霉素和硫酸多黏菌素B对细胞的联合毒性研究
傅榆涵, 侯力睿, 赵冲, 扈洪波, 尹淑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687-6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1
摘要 ( 258 )   PDF (4424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常见兽药恩诺沙星(ENR)、喹烯酮(QCT)、土霉素(OTC)和硫酸多黏菌素B(PMB)对细胞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方法】 以L02、AML12、Marc145、HEK293T、TM3和SK-N-SH细胞为模型, 通过结晶紫染色获得不同浓度下4种药物对6种细胞的相对抑制率, 进行浓度-效应方程拟合, 并分别计算药物在不同生长抑制率下的效应浓度(ECF, 其中F=10、20、25、33、50)。按EC50∶EC50、EC33∶EC33∶EC33、EC25∶EC25∶EC25∶EC25的比例分别进行二元、三元、四元药物等毒性比混合, 以1/2为稀释因子进行浓度梯度处理, 计算抑制率并拟合实际作用曲线, 采用浓度加和模型(CA)和独立作用模型(IA)法评价不同药物之间的联合效应。【结果】 4种药物对6类细胞的生长抑制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无论在哪种细胞中, QCT的毒性最强, PMB毒性最小。4种抗菌药两两组合出现协同的概率较高, 尤其是与OTC的组合, OTC+QCT在6种细胞中均有明显的协同抑制。TM3细胞中易出现相加而对肝细胞和肾细胞协同的可能性更大, 对不同的细胞同一组合的效应变化可能不同。在三元和四元组合中, 相加效应出现的概率上升且变化更为复杂, 易随浓度的变化出现多段效应。【结论】 常见兽药对肝脏、肾脏、神经及生殖细胞具有一定毒性, 且这些药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不是简单的相加, 组分、浓度等会影响联合效应, 在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水貂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陈强, 程悦宁, 冯秋菊, 郭利, 张淑琴, 谭斌, 易立, 赵权, 程世鹏, 孙娜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00-7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2
摘要 ( 229 )   PDF (1663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肺炎克雷伯菌是人畜共患的条件致病菌, 是引起水貂肺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试验主要对吉林省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6只患有肺炎的病死水貂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离纯化方法从样品中分离菌株并进行PCR鉴定,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进行菌株ST分型。通过感染小鼠了解菌株的致病性, PCR检测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 运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药物的敏感性, 并通过PCR检测分离菌株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分离得到的6株菌株经PCR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 MLST分析结果表明6株菌株分别有6种ST型, 分别为: ST2594、ST1782、ST2844、ST2330、ST86和ST661。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 6株菌株均可引起小鼠死亡, 共检测出6种毒力基因, 未检测到毒力较强的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 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较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6株菌株共检测出blaSHVblaTEM-1blaCTX-M-1GaadA1、aac(3’)-Ⅳ、aac(3’)-Ⅱcaph(4’)-Ⅰaaph(3’)-Ⅶ、aph(3’)-Ⅳ、aph(2’)-ⅠbrmtBqnrBqnrDqnrSqepAoqxABfloRmcr-1 18种耐药基因。【结论】 分离到的6株肺炎克雷伯菌株为不同的种系进化, 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 为临床用药治疗带来困难。
金银花、连翘及其药对对马链球菌马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影响
买占海, 卢亚宾, 李建龙, 赵璐, 孙丹岚, 佟盼盼, 况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09-7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3
摘要 ( 170 )   PDF (2523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金银花、连翘及金银花-连翘药对(金银花-连翘1∶1)对北疆地区携带fneB毒力基因的马链球菌马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equi, SEE)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影响。【方法】 首先对1 g/mL的金银花、连翘及金银花-连翘药对(金银花-连翘1∶1)水提物进行中药配比浓度梯度试验, 然后与携带fneB毒力基因的L1菌株、lytA+fneB+ply毒力基因的D1菌株和qnrA+blaTEM+fneB基因的Y1菌株3种SEE菌株共培养, 检测中药对SEE菌株耐药基因blaTEMqnrA及毒力基因plyfneB的影响; 将192只SPF级昆明小鼠均分为16组: 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金银花组、连翘组、金银花-连翘1∶1组、阴性对照组(Y1、L1和D1菌株组)及3种菌株分别与金银花、连翘和金银花-连翘1∶1共培养组, 各组药物或菌液经腹腔注射0.5 mL进行小鼠体内抑菌试验, 检测药物对小鼠的致病性和fneB毒力基因的影响。【结果】 中药最适配比浓度为中药水提物∶THB培养基∶待测菌液(D600 nm值均为0.6)为1 000 μL∶500 μL∶20 μL; 与中药水提取物共培养的3株SEE菌株均未检出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且菌株形态结构均未发生改变。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 阴性对照组的小鼠成活率分别为16.7%、8.3%和0;而L1+连翘、L1+金银花共培养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83.3%、75.0%, 金银花-连翘1∶1药对与3株SEE菌株共培养组小鼠成活率分别为41.7%、16.7%、50.0%;小鼠病理解剖结果显示, 除接种SEE菌株的小鼠肝脏肿大淤血、边缘钝圆外, 其余各组肝脏均正常。小鼠体内fneB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Y1+金银花、Y1+连翘、Y1+金银花-连翘1∶1、L1+金银花、L1+金银花-连翘1∶1、D1+金银花、D1+连翘、D1+金银花-连翘组均携带fneB毒力基因, L1+连翘组未检出fneB毒力基因, 表明小鼠体内SEE菌株有重新获得fneB毒力基因的能力, 出现菌种反毒复壮,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金银花、连翘及金银花-连翘药对能够减弱SEE菌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 从而对马腺疫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为减抗、替抗提供理论支撑。
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的研制及体外抑菌活性测定
李伟浩, 孙媛媛, 刘聚祥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18-7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4
摘要 ( 308 )   PDF (2529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制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 并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的联合抑菌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液主要成分含量;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口服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口服液、5%牛至油溶液及1%博落回溶液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对5%牛至油溶液与1%博落回溶液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最优配方为: 5%牛至油, 1%博落回提取物, 25%增溶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 0.02%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余量为水。口服液中香芹酚的含量为42.59 mg/mL, 血根碱含量为6.51 mg/mL。口服液对4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6.4、23.7和17.0 mm, MIC分别为3.125、3.125、1.5625和1.5625 μL/mL, MBC分别为12.5、6.25、3.125和3.125 μL/mL; 5%牛至油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25、12.5、6.25和100 μL/mL, MBC分别为100、50、25和>200 μL/mL; 1%博落回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6.25、12.5、3.125和6.25 μL/mL, MBC分别为50、25、6.25和25 μL/mL。联合药敏试验表明, 二者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起相加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 对粪链球菌为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制备了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溶液剂, 该制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桃金娘果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银慧慧, 童艳梅, 曾雪颜, 卢光强, 赵武, 姜源明, 刘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31-7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5
摘要 ( 268 )   PDF (802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桃金娘果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μg/g BW, 1次/d, 连续3 d, 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 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桃金娘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另设16只健康小鼠为正常组。黄芪多糖组每只小鼠按200 μg/g BW剂量腹腔注射黄芪多糖混悬液, 桃金娘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0、100、200 μg/g BW剂量腹腔注射桃金娘果多糖混悬液, 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1次/d, 连续7 d。试验结束后, 分别测定小鼠脏器指数(胸腺、脾脏)、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溶菌酶(LZM)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 桃金娘果多糖不同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尤以桃金娘果中剂量组最高, 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桃金娘果多糖不同剂量组IL-6、IL-1β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桃金娘果多糖低、中剂量组的血清IFN-γ、IL-2含量相较于模型组都有所提升, 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桃金娘果多糖高剂量组的IFN-γ、IL-2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桃金娘果多糖不同剂量组小鼠的POD活性和LZM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 < 0.05)。【结论】 桃金娘果多糖中剂量即100 μg/g BW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效果最佳。
脂联素及其受体激动剂在禽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展望
崔埕瑜, 马贲, 赵佳慧, 赵梓娟, 陈雨, 曹中赞, 栾新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38-7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6
摘要 ( 179 )   PDF (773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能参与调控糖和脂质代谢、能量调节、免疫反应以及抵抗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激素。禽脂肪性肝病是由于禽肝脏中脂肪酸合成与酯化、脂肪酸转运、脂肪酸氧化、脂肪分解和利用等代谢途径发生异常, 导致的脂类代谢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文章介绍了脂联素及其分子结构, 脂联素受体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 并重点阐述了脂联素对肝脏脂质代谢、炎症、氧化应激、肝细胞凋亡与自噬方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以及脂联素受体激动剂的生理作用。同时, 结合禽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对脂联素及其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文章为预防和治疗禽类乃至其他动物的脂肪性肝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4种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体外抑菌及抗PRRSV活性研究
孙璐, 张静, 尹苗, 程耀蝶, 代锟, 吴倩, 赵洪, 陈希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46-7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7
摘要 ( 323 )   PDF (1012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4种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体外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的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传统水煎法对4种复方中草药进行提取, 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大肠杆菌标准菌ATCC 2592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ATCC 25923的体外抑菌活性; 在测定复方中草药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作用。【结果】 泻心汤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最好, 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均为7.81 mg/mL; 三黄虎杖汤和黄连解毒汤次之, 其MIC和MBC为31.25~125 mg/mL; 清瘟败毒散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差: MIC和MBC均>250 mg/mL,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和三黄虎杖汤非常敏感, 其MIC和MBC为0.24~0.98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 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0.49、0.49、3.90和1.95 mg/mL。4种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与直接灭活作用较好, 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均在0.98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作用, 泻心汤和三黄虎杖汤在0.24和0.12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效果。【结论】 4种复方中草药中泻心汤的体外抑菌及抗PRRSV的效果最好, 其次是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 4种清热解毒复方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抗病毒活性, 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兽药小分子与生物识别元件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吴双敏, 李龙, 侯仁, 陈玉霜, 彭大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55-7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8
摘要 ( 136 )   PDF (1046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因不合理或违规使用兽药, 导致兽药原型或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体中残留, 继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因此,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受体、抗体、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具有分子识别能力, 根据其特性已发开了不同的检测方法, 如免疫分析法、受体检测法及生物传感器法等方法, 广泛用于生物医药的研究。由于分子识别元件是分析的主体, 影响分析的选择性, 因此不同识别元件与兽药相互作用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广泛用于残留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药物与蛋白质之间、抗原与抗体之间、受体与配体之间等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笔者重点介绍了单链抗体(ScFv)、受体和适配体3种识别元件与兽药小分子之间的互作机制, 主要分析生物识别元件与兽药结合部位形成的氢键、疏水性及关键氨基酸或碱基, 在分子水平上探究药物与识别元件的机理和规律, 从而找出影响识别元件与药物结合的关键因素, 并对3种识别元件进行了总结, 以期为全面了解识别机制和体外进化, 制备出亲和力更广的ScFv、受体、适配体提供理论支撑, 为后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黄曲霉毒素B1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乔春雨, 刘家和, 张博熙, 何雨曦, 郑雨微, 吕红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65-7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39
摘要 ( 228 )   PDF (1462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s)是一类来自于霉菌中的剧毒物质, 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的毒性最强、危害性最大。AFB1是一种具有强致癌性及剧烈毒性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广泛分布于霉变的玉米、花生、大米和大豆等粮油作物中, 由AFB1引发的人与动物中毒事件给当前食品安全和畜禽养殖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AFB1已被证明能够引起机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基因突变及免疫系统损伤。作者阐述了AFB1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破坏机体免疫耐受性的免疫毒性作用; 介绍了AFB1促进活性氧生成、激活Nrf2-ARE通路、诱导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造成器官损伤的器官毒性作用; 分析了AFB1利用细胞死亡相关受体调控外源性细胞凋亡作用, 以及通过一系列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诱导内源性细胞凋亡作用, 还可利用肝细胞经典焦亡途径引发炎症反应, 继而引发非正常死亡的细胞毒性作用; 回顾了近年来关于AFB1基因毒性与其去毒措施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本综述有望为针对AFB1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相关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并为发霉粮油作物的去毒措施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临床兽医
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
李敏, 赵尊福, 阳亭亭, 张焕容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76-7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40
摘要 ( 235 )   PDF (749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O2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 以及噬菌体BP16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 将O2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新鲜培养物稀释成5×1010、5×109、5×108、5×107和5×106 CFU/mL 5个浓度梯度, 以测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 确定其感染剂量; 选取常用的对革兰阴性菌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 筛选出阳性对照药物; 经无菌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确定噬菌体裂解液的无菌性及安全性, 用于后续试验。将80只雏鸡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与3个对照组, 试验组在雏鸡攻毒前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 3个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氟苯尼考、大肠杆菌菌液、生理盐水, 其余条件一致, 连续饲养7 d, 记录雏鸡的死亡率, 评价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试验鸡的防治效果。【结果】 O2血清型大肠杆菌的LD50为1.5×108 CFU/mL, 筛选出氟苯尼考作为阳性对照药物, 噬菌体裂解液中无菌, 噬菌体悬液对雏鸡安全, 可用于后续防治试验。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前6 h使用噬菌体能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 在感染同时至感染后6 h内使用噬菌体, 能有效治疗大肠杆菌病, 且噬菌体治疗效果优于氟苯尼考; 当大肠杆菌攻毒剂量为1.5×108 CFU时, 噬菌体剂量为1.5×109 PFU时治疗效果为最佳。【结论】 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大肠杆菌病具有防治作用, 本研究为进一步应用噬菌体防治大肠杆菌病及开发大肠杆菌噬菌体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1株禽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杀菌效果评估
李金敏, 高绪娜, 桑瑞新, 宫本芝, 徐海燕, 谷巍, 郝木强, 兰江华, 王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83-1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41
摘要 ( 180 )   PDF (1905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噬菌体作为控制养殖环境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新手段。【方法】 本研究进行了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相应指标评估。通过双层平板法从养殖环境中分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裂解性噬菌体。通过电镜及酶切鉴定、温度及酸碱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及其在模拟环境中的杀菌效果对该噬菌体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 分离得到的噬菌体具有正多面体的头部和细而长的尾部结构, 头部直径约98 nm, 尾部长约123 nm, 结合酶切鉴定结果初步判定该噬菌体为肌尾科双链DNA噬菌体。该噬菌体的温度耐受范围为37~50 ℃; 酸碱耐受范围为pH 3.0~11.0。当感染复数为0.00001时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 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 该噬菌体潜伏期为20~40 min, 裂解时间为80~100 min, 裂解量为4 133 PFU/cell。从该噬菌体对模拟环境中宿主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可看出, 浓度为1×104~1×106 PFU/mL的噬菌体ФECP2-1对液体中目标大肠杆菌作用1~6 h, 杀菌率均在99.9%以上; 浓度为2×104~2×106 PFU/g的噬菌体ФECP2-1对鸡粪中目标大肠杆菌作用5~10 h, 杀菌率均在99%以上, 该噬菌体对鸡粪中目标大肠杆菌杀菌效果略低于对液体中目标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结论】 ФECP2-1符合噬菌体类消毒剂相关特征, 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噬菌体, 可作为一种生物消毒剂应用于养殖环境中禽大肠杆菌的防控。
犬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田仰清, 汪娅媛, 昂艳芬, 严涵, 刘鑫, 严玉霖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2):  791-7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2.042
摘要 ( 370 )   PDF (1018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位于造血系统的顶端, 是造血系统中唯一具有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 可以分化为各种功能的血细胞, 维持血液系统的建立和动态平衡, 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这些重要特性, 使得基于造血干细胞在治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以造血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遗传病的首选方法, 如造血干细胞治疗犬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犬遗传性贫血、犬淋巴瘤、犬白细胞减少症、犬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但由于白细胞抗原匹配的供体稀缺、可获得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有限等原因, 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 如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造血干细胞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参照现有研究成果对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和体外分离培养、治病机制进行系统的描述, 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症、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今后将造血干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