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6-12-20
生物技术
羊口疮病毒GDZC株锚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葛士坤, 张凯照, 刘健新, 王晴楠, 于梦, 陶攀, 宁章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085-30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01
摘要 ( 237 )   PDF (5738KB) ( 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编码的锚蛋白(ankyrin,ANK)基因在感染宿主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本试验从ORFV GDZC株感染的细胞病毒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出5个ANKs基因,并进行了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GDZC株ORFV008、ORFV123、ORFV126、ORFV128、ORFV129基因分别编码516、525、497、501和516个氨基酸,与OV-SA00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3%、98.7%、97.9%、97.3%、98.0%。ORFV编码的5个ANKs都含有ANK结构域和F-box结构域,是结构保守蛋白。蛋白跨膜分析表明,ORFV123和ORFV128不含潜在跨膜区,ORFV129、ORFV008和ORFV126蛋白分别存在1、2和3个潜在跨膜区,且均不含信号肽。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ANK在ORFV致病过程中作用和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制备与鉴定
高倩, 胡言青, 唐懿挺, 牟玉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094-31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02
摘要 ( 277 )   PDF (1600KB) ( 4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构建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并对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进行RNA水平上的筛选,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提供一种动物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获得小鼠组织的cDNA,并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胶回收,然后进行扩增片段和空载体的双酶切,将酶切后胶回收得到的Wip1基因全长与载体pcDNA3.1(+)进行连接,获得Wip1-pcDNA3.1(+)过表达载体,最终得到Wip1过表达转基因原代小鼠,并利用Southern blotting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小鼠进行鉴定筛选。试验获得Wip1过表达转基因原代小鼠30只,利用Southern blotting方法鉴定出阳性小鼠11只,阳性率为36.67%,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阳性率为32.84%。以上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Wip1-pcDNA3.1(+)过表达载体,并且经过Wip1基因在小鼠组织DNA和RNA水平上的鉴定筛选,成功获得了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

H9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丹, 谢芝勋, 宋德贵, 李孟, 谢志勤, 罗思思, 谢丽基, 黄莉, 范晴, 黄娇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01-31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03
摘要 ( 247 )   PDF (1396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可同时鉴别检测H9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二重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H9和H6亚型AIV的H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引物浓度与退火温度等条件,建立了可同时鉴别检测H9和H6亚型AIV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用该法对H9和H6亚型AIV混合感染样品、H9亚型AIV单一感染样品和H6亚型AIV单一感染样品进行扩增,结果均得到对应的目的条带,而对其余亚型AIV及其他禽病病原体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该法对H9和H6亚型AIV的检测下限均为5×104拷贝/μL。本研究建立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同时鉴别检测H9与H6两种亚型AIV,为H9与H6亚型AIV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猪链球菌2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建达, 于江, 张玉玉, 任素芳, 陈蕾, 郭立辉, 孙文博, 陈智, 王淞, 刘俊珍, 杜以军, 李俊, 杨灵芝, 王金宝, 吴家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07-31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04
摘要 ( 217 )   PDF (1928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根据猪链球菌2型荚膜多糖(CPS)抗原设计CPS2J基因特异性引物,建立猪链球菌2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3.073x+36.87,r=0.995,熔解曲线只有单一的特异峰。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出模板最低浓度为1.0×101拷贝/μL,是普通PCR的10倍;特异性试验显示,对猪链球菌2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区分其他血清型猪链球菌和其他细菌;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为0.37%~0.63%,均低于2.5%。临床检测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PCR方法和细菌分离的方法。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有利于对猪链球菌2型的快速检测。

Nsp9基因在Marc-145细胞上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复制的影响
赵孟孟, 冯松林, 王文佳, 邢星, 冯嘉萍, 张桂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14-31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05
摘要 ( 259 )   PDF (1843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验证Nsp9基因是否影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复制。构建含有Nsp9全长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Nsp9,并转染到Marc-145细胞中,接毒之后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PRRSV N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转染Nsp9基因的Marc-145细胞上PRRSV的N蛋白在mRNA水平上显著高于未转染Nsp9基因的对照组(P<0.05),是对照组的1.5倍,同时转染Nsp9基因后的Marc-145上PRRSV N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剂量的增加,N蛋白的表达量在mRNA和蛋白水平都有所增加。由以上结果初步可知,Nsp9基因可以在Marc-145细胞上促进PRRSV的复制,Nsp9基因与其复制密切相关。

大约克猪SLA-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张秀娟, 杨杰, 孙永强,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21-31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06
摘要 ( 209 )   PDF (1743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大约克猪SLA-1胞外区的原核表达载体及表达目的蛋白,试验设计1对引物,经PCR扩增获得大约克猪SLA-1胞外区基因(命名为SLA-1-DYKe),将此片段克隆至pMD®19-T Simple Vector,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经Nde Ⅰ和Xho Ⅰ双酶切筛选阳性克隆菌并测序,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用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大量诱导提取包涵体并检测。结果显示,PCR成功扩增SLA-1-DYKe的胞外区,得到大小为837 bp的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成功克隆至pMD®19-T Simple Vector,并获得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以得到的重组质粒成功构建了SLA-1-DYKe/pET-28a(+)表达载体,目的蛋白大小约为34 ku。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大约克猪SLA-1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表达蛋白,为今后研究大约克猪SLA-1的空间结构和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猪圆环病毒2型山西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孟帆, 吴忻, 姚敬明, 樊振华, 刘文俊, 王娟萍, 韩一超, 薛翼鹏, 米瑞娟, 李玉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27-31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07
摘要 ( 193 )   PDF (5028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山西省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山西省分离的4株猪圆环病毒流行株(SXXZ1株、SXXZ2株、SXTY株和SXJZ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将其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外34株主要流行毒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株PCV2山西流行株全基因组核酸序列全长SXJZ株为1 768 bp,其余均为1 767 bp,分别占25%和75%。4株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5.9%~100.0%,与国内外34株参考株同源性为94.5%~99.9%,与国产疫苗株同源性为95.6%~99.8%;PCV2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的SXXZ1株、SXXZ2株和SXTY株属于PCV-2b基因型,SXJZ株属于PCV-2e基因型,其中SXXZ1株和SXXZ2株与广东QY株的进化关系最近,SXTY与奥地利AUT5株的进化关系最近,SXJZ与福建FJ株的进化关系最近;而SXXZ1株、SXXZ2株和SXTY株与山西PCV2疫苗DBN-SX07-2株的进化关系较近,SXJZ株与国内PCV2疫苗LG株的进化关系较近。从而证实在山西省流行的PCV2毒株以PCV-2b为主,同时还分离出了PCV-2e亚型,表明山西省存在PCV-2e亚型毒株。本试验结果为山西省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遗传变异及防控奠定了基础。

鹿结核分枝杆菌MPB70蛋白的表达与免疫原性鉴定
王晓龙, 卢天成, 王秀然, 杨艳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35-31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08
摘要 ( 172 )   PDF (1280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分离的鹿结核分枝杆菌DNA为模板扩增免疫原性蛋白MPB70基因,获得约590 bp片段,并将其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MPB70,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纯化和SDS-PAGE分析,在20 ku处可见特异性蛋白条带。利用鹿结核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与鹿结核阳性血清抗体结合,并出现特异的免疫反应。该蛋白可作为特异性抗原进行鹿结核病的检测,从而为鹿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抗菌增效剂药动学与残留消除研究进展
孙灵灵, 袁宗辉, 李梅, 黄玲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41-31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09
摘要 ( 219 )   PDF (1111KB) ( 1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菌增效剂可以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药动学研究是临床上制定给药方案,评价药效的重要指标;残留消除研究可以了解药物的残留靶组织、残留标识物,进而制定适宜的休药期。作者简述了艾地普林、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3种抗菌增效剂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着重对比艾地普林与甲氧苄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显示与甲氧苄啶相比艾地普林具有更长的消除半衰期及更大的表观分布容积,且甲氧苄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差异较大,二甲氧苄啶常作为肠道的抗菌增效剂使用。目前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和其他色谱联用的方法,对抗菌增效剂进行药动及残留消除研究,并且也证明了该方法专一性好、灵敏度高。当前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的药物失效以及细菌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普遍,而抗菌增效剂的出现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3种抗菌增效剂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各种药物在不同动物体内共性和差异性规律,以期发现该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地完善抗菌增效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B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梅敏敏, 梁国智, 黄雯晶, 李晓文, 黄淑坚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49-31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0
摘要 ( 207 )   PDF (1780KB) ( 4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XX株σB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试验经RT-PCR扩增NDRV XX株σB基因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σB,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经IPTG诱导获得His-σB重组蛋白。SDS-PAGE显示成功表达出约55 ku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表达时的最佳诱导时间、IPTG诱导浓度分别为3 h和0.25 mmol/L。经Ni2+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将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和蛋白质谱鉴定为高纯度的σB重组蛋白,将纯化后σB重组蛋白按合理免疫程序免疫家兔,获得多抗隆抗体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出特异性的反应。本试验结果为NDRV σB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金樱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酶提工艺优化
山光强, 陈志刚, 许广人, 雷红宇, 谭玉琴, 苏建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56-31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1
摘要 ( 207 )   PDF (1289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测定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本研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确定测定波长500 nm,参比波长580 nm,对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纤维素酶用量、液料比等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正交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在19.90~398.00 μg范围内,芦丁的质量与吸光度差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8x-0.0047,该方法下测得其得率为87.94 mg/g,平均加样回收率98.23%,相对标准偏差为8.77%;正交试验优化的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0%、纤维素酶用量0.5%、液料比40:1、提取时间90 min、pH为6.0、提取次数2次,且各因素对金樱子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 > 纤维素酶用量 > 液料比 > 乙醇浓度;在该提取条件下,金樱子总黄酮得率为(93.35±3.15)mg/g。因此,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可行,得率较高,条件温和。

进出口动物中新霉素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孙明君, 邱芳, 张金玲, 郑小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63-31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2
摘要 ( 201 )   PDF (1279KB)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碳二亚胺法合成人工抗原得到卵清蛋白偶联新霉素,通过方阵试验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与抗体稀释倍数,以新霉素质量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抗体抑制率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进出口食用动物中新霉素ELISA快速检测技术,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回收率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包被人工合成抗原的最适稀释度为1:200,抗体的最佳稀释度为1:2 000,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99 ng/mL;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达40 ng/mL,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托普霉素、阿米卡星、双氢链霉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平均加标回收率83.77%。标准曲线在1.5~40 ng/mL范围内是线性的,相关系数为0.987,标准曲线方程为y=-37.66x+94.592;与常规液相检测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快速。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特异的新霉素ELISA检测方法。

清瘟败毒散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潘春晖, 杨红玉, 张煊, 任园琴, 彭晓凤, 刘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70-31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3
摘要 ( 19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完善清瘟败毒散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清瘟败毒散中的黄连、地黄、栀子、连翘、知母、淡竹叶;采用HPLC法测定清瘟败毒散中的栀子苷含量,色谱条件为:ODS C18色谱柱(4.6 mm ID×250 mm,5 μm),乙腈-水(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 nm。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供试品色谱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且阴性样品无干扰;栀子苷在0.062~0.370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 789.1x-14.296,R2=0.99984,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为0.76%。本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能更好地控制清瘟败毒散的质量,可作为清瘟败毒散的质量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哺乳期补饲代乳品对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杰, 徐友信, 屈长波, 单瑛琦, 崔凯, 闫冬梅, 刘海勇, 刁其玉, 张乃锋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77-31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4
摘要 ( 204 )   PDF (1035KB) ( 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期补饲代乳品对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代乳品对缩短仔猪断奶日龄的可行性。选用120头(12窝)5日龄、平均体重(3.12±0.63)kg的仔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头(6窝,每窝为1个重复)。对照组补饲教槽料至28日龄断奶;试验组补饲代乳品和教槽料(代乳品:教槽料=1:1)至21日龄断奶,断奶后继续饲喂代乳品和教槽料至28日龄;28日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相同日粮至70日龄。结果显示:①整个试验期,两组仔猪在5、21、28和70日龄时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5~21、22~28和5~28日龄阶段,试验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P < 0.05);而在22~28日龄阶段,试验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仔猪保育期的日粮总能(GE)、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脂肪(EE)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在70日龄时,两组仔猪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补饲代乳品可显著增加哺乳期仔猪的采食量,同时促进保育期仔猪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保育期末体重来看,哺乳期补饲代乳品的仔猪提前至21日龄断奶是可行的。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棉副产品对绵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哈丽代·热合木江, 王永力, 麦尔哈巴·阿不都耐毕, 艾比布拉·伊马木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84-31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5
摘要 ( 221 )   PDF (1220KB) ( 10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棉副产品对绵羊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只健康巴尔楚克绵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羊,各组分别饲喂由配合精料50%分别与50%麦秸(对照组)、25%麦秸和25%棉秸(Ⅰ组)、50%棉秸(Ⅱ组)、45%棉秸和5%棉籽(Ⅲ组)、40%棉秸和10%棉籽(Ⅳ组)混合的颗粒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①绵羊总增重、平均日增重随着棉花秸秆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其中Ⅱ组绵羊总增重、平均日增重最低,显著低于Ⅲ组(P<0.05);②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棉副产品后绵羊瘤胃液氨态氮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各组间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③各试验组粪氮、尿氮和摄入氮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随着棉副产品添加比例的增加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④棉副产品添加比例对绵羊血液中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铁、钠、氯、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棉副产品比例的增加,绵羊血液中镁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棉副产品添加量达到50%时,其游离棉酚浓度超过300 mg/kg,对绵羊的生产性能及健康具有一定负面影响,棉花秸秆添加量控制在低于25%的范围为宜。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木薯茎叶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胡琳, 王定发, 李韦, 周璐丽, 李茂, 周汉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93-31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6
摘要 ( 191 )   PDF (1093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将晒干的木薯茎叶以不同比例与精料混合制成的全混合日粮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0只海南黑山羊,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只羊(3公2母),Ⅰ、Ⅱ、Ⅲ、Ⅳ组的精料与木薯茎叶比例分别为3:7、4:6、5:5、6:4,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Ⅲ组海南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高于其他3组,且Ⅲ组ADG显著高于Ⅰ组(P<0.05);除了Ⅰ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Ⅳ组(P<0.05)外,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的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最高,且均呈Ⅰ组到Ⅲ组逐渐升高,Ⅳ组降低的趋势。综合以上结果,海南黑山羊育肥羊日粮中木薯茎叶与精料的适宜比例为5:5,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降低精料含量,增加木薯茎叶含量,以达到降低饲养成本的目的,但建议木薯茎叶添加比例不宜超过60%。

发酵玉米秸秆对育肥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甲烷排放的影响
魏炳栋, 邱玉朗, 陈群, 李林, 李伟忠, 王欣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00-32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7
摘要 ( 230 )   PDF (1014KB) ( 6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菌剂发酵的玉米秸秆对肉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甲烷排放的影响。选用30只健康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饲喂未发酵的玉米秸秆,试验组以发酵玉米秸秆替代50%的未发酵玉米秸秆,精粗比45:55。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发酵秸秆能够显著提高肉羊平均日增重及营养物质消化率(P<0.05);通过“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测定甲烷排放量,试验组肉羊每天甲烷排放量比对照组降低21.5%(P<0.05),甲烷能降低21.6%(P<0.05)。以上结果说明,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玉米秸秆能够显著改善秸秆品质;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可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并能降低肉羊甲烷排放量,减少甲烷能损失。

复合天然植物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脏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田浪, 何彦侠, 侯月娥, 郭吉余, 钱雪桥, 王林川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06-32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8
摘要 ( 195 )   PDF (1915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复合天然植物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脏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400羽黄羽肉鸡混合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B、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低(3 g/kg)、中(5 g/kg)、高(8 g/kg)剂量的天然植物添加剂,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试验C组效果最佳,试验全期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5.53%(P<0.05),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6.11%(P<0.05),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2.16%(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剂组均在一定程度促进免疫器官发育,试验C组各免疫器官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各试验组均能提高NDV疫苗抗体水平及其整齐度;各试验组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V/N值(P<0.05),并且促进肝脏、肾脏组织健康发育。本试验添加天然植物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肠道、肝脏和肾脏的发育,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其添加量以5 g/kg为宜。

复合除臭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消化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刘乃芝, 陈静, 徐辉, 任甜甜, 曾佳佳, 谷巍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14-32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19
摘要 ( 214 )   PDF (1040KB) ( 3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除臭剂,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消化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雏鸡9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和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2‰和3‰的复合除臭剂,预试期14 d,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Ⅴ组免疫器官指数最高,28日龄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7.74%、18.40%。Ⅱ组肠道pH降低效果最明显,回肠和盲肠部位pH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04、0.79(P<0.05)。Ⅲ组28日龄的乙酸、丁酸、丙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41.74%、35.96%、30.56%(P<0.05);Ⅴ组42日龄的乙酸、丁酸含量分别降低38.04%、44.52%(P<0.05)。各试验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复合型除臭剂,能明显降低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改善消化道内环境,同时对免疫器官指数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该复合除臭剂在肉鸡基础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

不同形态N-氨甲酰谷氨酸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分配的影响
王红梅, 牛文智, 张桂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21-32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0
摘要 ( 209 )   PDF (1022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比较N-氨甲酰谷氨酸(NCG)和瘤胃保护型NCG(RP-NCG)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分配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体重为(20.14±0.31)kg公滩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0.1% NCG处理组和0.1% RP-NCG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羔羊。对照组不添加NCG,0.1% NCG组添加0.1% NCG,0.1% RP-NCG组添加0.1% RP-NCG。试验期80 d。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NCG和RP-NCG能够显著提高滩羊平均日增重并降低料重比(P<0.05),但两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日粮中添加NCG和RP-NCG,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但对血清总蛋白、肌酐和肌酸激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CG和RP-NCG使滩羊净肉重/胴体重显著提高(P<0.05),皮下脂肪和GR值显著下降(P<0.05),两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0.1% NCG或0.1% RP-NCG可提高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并能改善滩羊脂肪分配。与RP-NCG相比,NCG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分配无显著影响。

不同铜源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晏家友, 张纯, 唐凌, 邝声耀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27-32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1
摘要 ( 220 )   PDF (1081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应用高剂量无机铜带来的种种弊端,开发和有效利用新型有机铜源已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作者介绍了铜的营养功能及其在体内的分布、吸收、转运与排泄,综述了不同铜源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旨在为有机铜源在畜禽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生理生化
小鼠MyoD基因诱导绵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成肌细胞的研究
张宝, 马丽媛, 王春生, 杜文敬, 朴善花, 安铁洙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32-32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2
摘要 ( 227 )   PDF (2481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小鼠MyoD基因诱导绵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为成肌细胞的可能性,本研究用小鼠MyoD-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质粒转染绵羊UCMSCs,在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的同时,检测成肌细胞标记蛋白表达、表达成肌细胞特异蛋白的细胞比率和成肌细胞特异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未转染)相比,在转染MyoD-pcDNA3.1质粒后第21天,大部分细胞呈现似成肌细胞的细长管状;与对照组未表达相关蛋白相比,转染MyoD-pcDNA3.1后第8天,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表达MyoD和Desmin蛋白荧光,转染后第16天,不仅观察到细胞表达MyoD和Desmin,而且观察到MyoG蛋白的表达;对于转染细胞后22 d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表达MyoD、MyoG和Desmin的细胞比率分别达93.5%、97.4%和99.5%;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转染MyoD-pcDNA3.1后第28天,其细胞中的MyoD、MyoG和Desm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2.046、2.389和5.489倍。上述结果表明,利用小鼠MyoD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具有诱导UC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的功效。

黄藤素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体外毒性研究
闫宝琪, 董书伟, 王东升, 那立冬, 桑梦琪, 杨洪早, 张世栋, 严作廷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39-32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3
摘要 ( 182 )   PDF (2177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黄藤素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不同浓度的黄藤素作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s)后,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显示,当黄藤素的浓度为10~227 μg/mL时,黄藤素对EECs有促增殖的作用;当浓度大于227 μg/mL时出现细胞增殖抑制现象,药物对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率(IC50)为360 μg/mL;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100、200 μg/mL的黄藤素作用于EECs时均未对其细胞核、细胞浆的形态产生影响;LDH结果显示,药物浓度≥250 μg/mL时细胞LDH的释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组(P<0.01)。综上所述,黄藤素作用于山羊EECs后呈现一定的毒性作用,且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效应,作用于EECs的安全剂量范围为≤250 μg/mL。

米托蒽醌通过活性氧诱导大鼠肝癌RH35细胞凋亡的研究
张亚宏, 甘莹, 齐建国, 王建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45-32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4
摘要 ( 217 )   PDF (1650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TN)对大鼠肝癌RH35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以MTT法检测MTN的细胞毒性,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MTN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H35细胞的生长;15 μmol/L MTN作用于细胞24、48 h后可使细胞皱缩、变圆,并出芽形成明显的凋亡小体,且其可时间依赖性地诱导凋亡细胞比率的增加及ROS的产生;ROS清除剂NAC可以极显著降低MTN诱导的RH35细胞的ROS的产生和凋亡率(P<0.01);15 mmol/L NAC可以下调MTN诱导的caspase-3、Bax及CytC表达增加,上调MTN诱导的Bcl-2表达降低。结果提示,MTN通过增加细胞内ROS而诱导RH35细胞发生凋亡。

蛹虫草多糖对注射环磷酰胺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王米, 王宵旸, 张丽芳, 费陈忠, 张可煜, 王春梅, 杨锐乐, 薛飞群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51-32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5
摘要 ( 214 )   PDF (1092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阐明蛹虫草多糖(CMP)对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选取90只雄性BALB/c小鼠,体重18~20 g,随机分为6组,3个CMP组(低、中、高CMP组),模型对照组(CY组)、阳性对照组(PC组)及空白对照组(BC组)各1个。CMP组和CY组分别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连续3 d,然后3个CMP组分别灌胃给予17.5、35.0、70.0 mg/kg体重的CMP,BC组和CY组给予生理盐水,PC组灌胃给予70 mg/kg体重的CMP,持续18 d。于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采集小鼠内脏,测定心脏、肝脏及肾脏匀浆液中T-AOC、MAD、CAT、SOD和GSH-Px水平。结果显示,与CY组相比,3个CMP处理组小鼠内脏匀浆液中的SOD和T-AOC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MD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CMP组心脏CAT无显著变化(P>0.05),中、高剂量CMP组心脏CAT水平分别显著(P<0.05)、极显著(P<0.01)提高;除低剂量CMP组肝脏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外,其余CMP组内脏GSH-Px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本试验中CMP可以有效提高小鼠心脏、肝脏及肾脏的抗氧化活性,这为抗氧化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

无角牦牛与有角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张志飞, 梁春年, 郭宪, 王宏博, 丁学智, 吴晓云, 褚敏, 裴杰, 拉环, 张国模, 阎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57-32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6
摘要 ( 176 )   PDF (1021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水平探讨有角和无角牦牛群体的体况和代谢差异,为无角牦牛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检测了有角、无角牦牛群体的30项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群体测得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群体间有11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5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1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从测定的数据初步判定,有角与无角牦牛群体在高原低氧适应性、肝脏代谢、肾脏代谢及骨质形成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无角牦牛比有角牦牛更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本试验结果可为牦牛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马鲜平, 毕俊萱, 龙安格, 陈奕熹, 滕果洲, 易华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63-32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7
摘要 ( 201 )   PDF (1012KB) ( 8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在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排卵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外,其他卵母细胞在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凋亡。作者综述了卵母细胞的发育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主要参与分子及凋亡途径等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排卵机制提供帮助。

遗传繁育
杜洛克猪HMGA1基因多态位点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分析
蒲蕾, 刘欣, 岳静伟, 张金山, 王立刚, 颜华, 侯欣华, 高红梅, 张恬, 张跃博, 武群清, 张龙超,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68-32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8
摘要 ( 168 )   PDF (1047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对HMGA1基因的两个SNPs位点进行分析,研究了HMG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利用大白猪和民猪重测序结果比较发现了HMGA1基因的两个SNPs位点(g.-543 T > C和g.1356 C > T),利用Sequenom质谱测序平台对杜洛克猪g.-543 T > C和g.1356 C > 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杜洛克猪群体g.-543 T>C位点,CT与CC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2.15 kg(P<0.05),30 kg体重日龄降低了3.21 d(P<0.05),断奶重升高,剩余采食量降低,100 kg体重日龄减少,30~100 kg平均日增重、40~90 kg平均日采食量、40~90 kg平均日增重均降低。杜洛克猪群体g.1356 C>T位点,CC与TT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0.37 kg(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0.13 kg/d(P<0.05),100 kg背膘厚降低0.43 mm(P<0.05),剩余采食量降低了70.42 g(P<0.05),30 kg体重日龄降低了0.56 d(P<0.05);40~90 kg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了0.17 kg(P<0.05),断奶重升高,100 kg体重日龄增大,30~100、40~90 kg平均日增重均降低;CT与TT基因型结果与上结果类似。结果初步表明HMGA1基因两个SNPs位点的突变有利于杜洛克猪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的提高。

绒山羊绒毛品质遗传研究进展
李学武, 王瑞军, 王志英, 娜清, 李宏伟, 王振宇, 苏蕊, 张燕军, 李金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75-32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29
摘要 ( 228 )   PDF (1152KB) ( 1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绒毛品质不仅影响绒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还影响绒毛纺织品的质量。近年来,随着产绒量的提高,绒毛品质有下降趋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绒毛品质势在必行。绒毛品质是绒山羊育种中重要的选择参数,而控制绒毛品质的主要性状是数量性状,通过数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寻找控制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从而研究其生长机理和控制绒毛生长的基因的表达机制。作者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绒毛品质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通过表型选择来提高绒毛品质,且找到控制绒毛品质性状的HOXBMPKAP基因和色素基因等,还有寻找控制目标性状相应的QTL和对不同序列的SNPs进行GWAS分析,通过基因型的选择来提高绒毛品质,这些研究为提高绒毛品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今后研究绒毛品质的遗传因素提供借鉴。

牦牛KAP1家族基因长度多态研究
沙日耐, 俄广鑫, 王晨, 韩建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85-32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0
摘要 ( 192 )   PDF (3349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牦牛角蛋白关联蛋白1(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1,KAP1)家族基因长度多态与重复序列特点。研究对牦牛和黄牛KAP1家族基因进行测序,并与绵羊已知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牛KAP1家族位于19号染色体,根据绵羊KAP1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相似性,重新命名了牛KAP1家族基因B2D、B2A、KAP1-1和B2C为KAP1-4、KAP1-1、KAP1-2、KAP1-3(按照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KAP1家族基因之间在3'和5'端区域高度保守,中间有重复序列长度差异,其中牦牛KAP1-KAP4基因发现有30 bp的长度多态。研究其蛋白序列发现5个氨基酸为基序的重复序列B(CCQTS)A1(CCQPT),以及一个新的重复序列C(SIQTS)。本研究结果说明重复序列是KAP1家族基因间和基因内的主要差异区域,这可能与其角蛋白结合螺旋数相关。

黑羽鹌鹑ESRβ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谢三磊, 文凤云, 李俊强, 王晴, 梁钰, 刘艺婷, 李磊, 陈艺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293-32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1
摘要 ( 194 )   PDF (1380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鹌鹑雌激素受体β亚基(ESRβ)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能的关联性,为鹌鹑产蛋性能候选基因的确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健康蛋用黑羽鹌鹑为研究对象,开产后进行生产性能的持续统计(60 d),采用PCR-SSCP法对鹌鹑ESR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ESRβ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分析。PCR-SSCP检测结果发现,ESRβ基因外显子1、3、4、5、6、7和8均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开产蛋质量上,外显子3 CD基因型与CC和DD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开产日龄上,外显子5 DD基因型与CD和CC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平均蛋质量上,外显子7 CD基因型与CC和DD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ESRβ基因与蛋用黑羽鹌鹑产蛋性状有一定关联性。

贵妃鸡MHC-B区域微卫星位点LEI0258遗传多样性研究
黄勋和, 张金枫, 陈洁波, 叶伟庆, 李威娜, 钟福生, 杜炳旺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00-33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2
摘要 ( 210 )   PDF (1937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贵妃鸡的遗传多样性,试验应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区域(MHC-B)复合微卫星位点LEI0258测定了贵妃鸡的等位基因信息,结合已发表的序列,进行等位基因与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分析。40份样品中共检测到9个等位基因,长度为193~297 bp,其中5个为贵妃鸡特有。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25、0.716和0.666。3个等位基因与6种已知MHC血清型相匹配。基于侧翼区变异信息的中介网络图将等位基因分为5个进化枝,贵妃鸡9个等位基因分布于A和B进化枝中,这2个进化枝同样存在于红原鸡中。研究结果表明贵妃鸡保持着中等偏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起源于红原鸡。

疾病防治
猪A群轮状病毒BJ株的分离与鉴定
原霖, 韩焘, 倪建强, 亢文华, 汪葆玥, 李晓霞, 陈亚娜, 翟新验, 沈建忠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06-33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3
摘要 ( 185 )   PDF (3139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轮状病毒是引起幼龄动物和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采集北京某猪场腹泻发病仔猪肠内容物,将其接种MA104细胞,分离得到一株能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的病毒。对分离毒株进行胶体金、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并对分离毒株的VP4、VP6和VP7基因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猪A群轮状病毒。按照A群轮状病毒的最新分类方法,确定该分离株VP4、VP6和VP7基因的基因型分别为P[13]型、I5型和G11型。因此,将该分离株命名为Rotavirus A pig/China/BJ/2015/G11P[13]。

牦牛源牛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兴民, 张焕容, 汤承, 诸明欣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14-33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4
摘要 ( 247 )   PDF (3578KB) ( 5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从腹泻牦牛粪便中分离鉴定牛链球菌,并分析其溶血性、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将川西北阿坝州45份腹泻牦牛粪便于血平板上划线,37℃、5% CO2培养24 h分离细菌,经16S rRNA序列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14株牛链球菌,其中8株巴黎链球菌,6株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9株呈α溶血,5株呈β溶血。分离鉴定的牦牛源巴黎链球菌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能引起试验小鼠的轻度腹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替考拉宁、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共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本研究阐明了牦牛源链球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上海市肉鸽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
梁德媚, 许学斌, 王伟芳, 詹泽强, 任行星, 林嘉特, 廖明, 张建民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22-33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5
摘要 ( 181 )   PDF (1504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上海市农贸市场肉鸽群体中沙门氏菌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11—2014年间从上海市各区农贸市场采集肉鸽新鲜粪便样本92份,用XLD平板和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分离疑似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进行生化试验,共获得沙门氏菌24株,分离率为26.1%。采用Kauffmann-White法和K-B纸片法对24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6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显示,24株沙门氏菌可分为鼠伤寒(66.7%)、阿贡纳(25.0%)和科瓦利斯(8.3%)3种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75.0%(18株)的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分离株对四环素和磺胺异唑耐药率最高,均达到62.5%,其次为链霉素(58.3%)、萘啶酸(50.0%)、氨苄西林(20.8%)。多重耐药菌株15株(62.5%),耐4种抗菌药物的菌株最多,占16.7%(7株)。另外,分离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噻甲羧肟、亚胺培南、氧氟沙星等5种药物的敏感率为100.0%,对奥格门丁和环丙沙星有12.5%的中介敏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肉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率较高,且菌株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这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和风险,肉鸽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应值得密切关注。

山羊莱氏无胆甾原体FJ-NP株的分离鉴定
江锦秀, 林裕胜, 游伟, 江斌, 胡奇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29-33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6
摘要 ( 228 )   PDF (1650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福建省某羊场发生的疑似羊支原体性肺炎病例的病原,利用支原体培养基对发病羊肺脏组织的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通过生化试验和特异性PCR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油煎蛋状,有棕黄色中心突起;能发酵葡萄糖,不能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氯化四氮唑还原反应、胆固醇需要试验、血细胞吸附试验及溶血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美兰还原反应阳性。经PCR扩增出莱氏无胆甾原体支原体(Acholeplasma laidlawii,AL)大小为505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RNA序列与莱氏无胆甾原体标准株PG8同源性为99.8%。鉴定结果表明,本次从山羊肺脏组织分离到的支原体为莱氏无胆甾原体,命名为FJ-NP株,但该分离株与山羊发病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新孢子虫与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应答分析
李航, 姜利建, 刘晋宇, 兰岚, 凌芳芳, 石甜甜, 张贺洋, 贾立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36-33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7
摘要 ( 195 )   PDF (1606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新孢子虫和弓形虫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本试验根据新孢子虫和弓形虫AMA1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设计新孢子虫和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通用引物,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MD18T-NcAMA1、pMD18T-TgAMA1及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ADV4-Nc/TgAMA1,将ADV4-Nc/TgAMA1和骨架质粒pacAd5线性化后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后,收集病毒液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Nc/TgAMA1在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中获得表达,测定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滴度为109PFU/mL,接种BALB/c小鼠后,Ad5-Nc/TgAMA1接种组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VAX1-Nc/TgAMA1质粒组和PBS对照组。结果表明,构建的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本试验为新孢子虫和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O血清群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马兴树, 朱美霞, 石虎, 杨广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43-33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8
摘要 ( 194 )   PDF (1448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005年5月~2016年3月自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陕西、辽宁等省发病鸡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病变部位分离的194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生化特性测定、O抗原血清群鉴定及药敏试验。试验用5种大肠杆菌单因子(O1、O2、O57、O65、O78)阳性血清进行O血清群鉴定,确定了124株O血清群,占鉴定菌株数的63.9%(124/194),其中O1 3株、O2 26株、O57 15株、O65 47株和O78 33株,O65和O78为优势菌株,而O2和O57血清群菌株次之,O1血清群菌株最少。8种药物(氨苄西林、新霉素、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替米考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呋和氟苯尼考)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的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均对环丙沙星和新霉素敏感,而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本研究结果表明O65、O78、O2和O57血清群高度流行,为进一步研发多价菌苗奠定了基础。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汪孟航, 朱洪伟, 何民辉, 温永俊, 程世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49-33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39
摘要 ( 168 )   PDF (1033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RABV糖蛋白存在于病毒表面,它既是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诱导体液免疫产生中和抗体和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又是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结构,在病毒致病性和嗜神经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病毒毒力直接相关。作者归纳总结国内外RABV糖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并对糖蛋白中和抗体的检测与评价进行阐述。将为进一步揭示RABV糖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为糖蛋白中和抗体的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为控制和消灭狂犬病做出相应贡献。

奶牛乳房炎白色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何芳, 卢金霞, 冯峰, 周学章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56-33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40
摘要 ( 237 )   PDF (1463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了解宁夏地区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诊断和治疗真菌性奶牛乳房炎提供有效依据。采集宁夏周边地区各奶牛场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乳房炎奶样,对奶样中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选择性培养基从乳房炎奶样中获得真菌,进一步应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出样品中的真菌为白色念珠菌。通过溶血性、磷脂酶活性及产膜等方面的研究,证实其具有不同毒力,分离菌株对试验动物有较强的致病性。同时,采用药敏纸片法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真菌性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致病菌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为43%,分离株具有较强的毒力,对常用抗生素耐药,对抗真菌药物和中药敏感。

中药有效成分对细菌溶血素的抑制作用
黄程程, 孙磊, 张泽辉, 张鹏, 张德显, 刘明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63-33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41
摘要 ( 172 )   PDF (1018KB) ( 4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防制细菌性疾病方面,抗菌药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近年来,以中药抑制细菌毒力因子控制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细菌溶血素是细菌产生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发溶血素抑制剂成为解决细菌感染问题的关键。现针对中药对细菌溶血素的抑制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环境中细菌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朱阵, 李冰, 周绪正, 魏小娟, 程富胜, 张继瑜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368-33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2.042
摘要 ( 232 )   PDF (1032KB) ( 7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生素抗性基因已经成为公认的环境污染物,威胁着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抗生素在临床和养殖业中的大量应用,使生态环境中各微生物处于残留抗生素及抗药性遗传元件的影响中,导致抗生素抗性菌获得了竞争优势,破坏了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者从宏观环境角度阐述了抗药性基因传播的微分子概念,通过从抗药性发展机制、抗药性引起的环境污染、抗药性对环境微生物影响3个方面进行分析,阐明环境在细菌抗药性的发展进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分析环境抗药性,包括菌群生态多样性、抗药性细菌种类及传播、抗生素残留及抗药性基因传递富集的危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