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6-11-20
生物技术
蓖麻蛋白对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作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甄二东, 黄素娟, 化朝举, 陶聪, 杨述林, 王彦芳, 周荣, 敖红, 李奎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03-28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01
摘要 ( 203 )   PDF (1861KB) ( 4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蓖麻蛋白对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IM-9)毒性作用及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提取的蓖麻蛋白按不同浓度添加到培养基培养6、12 h,研究剂量-时间效应,确定半数抑制浓度,然后以半数抑制浓度培养细胞2、6、10、12 h,在每个时间段检测免疫相关基因CD40、IL-1β、TNF-α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蓖麻蛋白对IM-9细胞的毒性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取接近半数抑制浓度20 ng/mL作用IM-9细胞2、6、10、12 h,免疫相关基因中,TNF-α和CD40基因在6 h试验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10、12 h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IL-1β基因表达量试验组、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凋亡基因中,与对照比相比,试验组Bax基因表达量10 h极显著降低(P<0.01),12 h显著降低(P<0.05);Bcl-2基因表达量4个时间段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12 h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aspase-3基因除6 h表达量降低外,其他时间段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2 h为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蓖麻蛋白能显著影响IM-9细胞的基因表达,TNF-α和CD40基因是两个潜在用IM-9细胞评价蛋白毒性的检测基因。

沙子岭猪ASB17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差异表达研究
董莲花, 冉茂良, 翁波, 李智, 彭馥芝, 陈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11-28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02
摘要 ( 230 )   PDF (3396KB) ( 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利用RACE法克隆沙子岭猪ASB17基因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ASB17基因在沙子岭猪D30时期9个不同组织(睾丸、肌肉、小肠、肺脏、心脏、肾脏、肝脏、脾脏、脂肪)及睾丸组织8个不同发育阶段(E90、D1、D30、D60、D90、D120、D150、D180)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SB17基因克隆所得片段长1 135 bp,其中ORF区为888 bp,编码295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沙子岭猪D30时期ASB17 mRNA在睾丸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脂肪及脾脏,而在肌肉及小肠中表达量最低,其中睾丸与肌肉、小肠及肺脏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睾丸组织不同发育时期中,ASB17 mRNA在D120、D150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在D180时期表达量略有下降,其中E90、D1、D30、D60与D90、D120、D150、D180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D90与D180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余时期均差异极显著(P<0.01);沙子岭猪性成熟期D120、D150、D180 3个时期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成功克隆了沙子岭猪ASB17基因cDNA全长并检测了其在猪不同组织及睾丸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为进一步研究ASB17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猪脂肪沉积候选基因AOC3、PPARG1及SOD3 DNA甲基化差异研究
张恬, 张龙超, 王立刚,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20-28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03
摘要 ( 204 )   PDF (1086KB) ( 4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AOC3、PPARG1及SOD3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差异对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表型的影响,以明确甲基化在脂肪沉积过程中的作用。以大白猪×民猪设计资源群体F2代IMF含量表型值极高值与极低值个体为研究对象,选取背最长肌组织,采用亚硫酸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对AOC3、PPARG1及SOD3基因的CpG岛(CpG island,CGI)进行了DNA甲基化程度检测,用以分析甲基化程度与IMF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3个候选基因的检测区段DNA甲基化程度在IMF极高组、极低组间均未检测到明显差异,表明该群体内的IMF含量表型差异可能并不是由这3个候选基因DNA甲基化程度的变化引起的,这些候选基因影响猪肌内脂肪表型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猫重组变应原Fel d 1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
裴业春, 安晓荣, 侯健, 陈永福, 闫凤祥, 关宏, 韦双双, 王大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26-28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04
摘要 ( 212 )   PDF (1658KB) ( 4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将猫重组变应原Fel d 1蛋白展示在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病毒样颗粒的表面,本试验将编码Fel d 1蛋白的两个基因chain 1和chain 2拼接在一起形成重组Fel d 1(rFel d 1),然后插入到HBcAg的c/e1 loop区,取代HBcAg c/e1 loop区的D78与E83之间的氨基酸。经密码子优化后进行全基因合成,成功构建了pET28a-HBcAg-rFel d 1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诱导表达与Ni-NTA亲和层析纯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ting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表达了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并利用镍柱纯化得到了较纯的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进一步利用负染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呈现病毒样颗粒结构。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能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结构,为猫过敏症的预防与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牛乳头状瘤病毒贵州株L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海, 周碧君, 杨忠成, 廖梅, 王开功, 文明, 程振涛, 王伟, 冯旭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34-28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05
摘要 ( 284 )   PDF (5699KB) ( 6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牛乳头状瘤病毒贵州株(BPV-GZ01株)L1基因的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二级结构、三级结构、B细胞表位、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L1基因序列全长为1 494 bp,编码497个氨基酸;与BPV2、BPV2-SW01、BPV2-AKS01、BPV13、BPV1株相应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8%、99.4%、87.6%和82.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9.4%、98.4%、94.4%和91.3%;系统进化树显示,BPV-GZ01株与BPV2-SW01株亲缘关系最近;L1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β-折叠和α-螺旋区域所占比例较大,预测此蛋白可能存在6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区域;三级结构呈弯曲状螺旋结构。本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省BPV免疫诊断及核酸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方法的建立
赵玲娜, 金红岩, 梁琳, 李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44-28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06
摘要 ( 200 )   PDF (1700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诊断小反刍兽疫的方法。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扩增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连接到pMD19-T克隆载体上,构建质粒标准品。根据GenBank中中国流行毒株及Nigeria 75/1疫苗株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SYBR Green Ⅰ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82×100~2.82×107拷贝/μL范围内,Ct值与质粒拷贝数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2值为0.992;其他病毒无特异性扩增曲线,特异性良好;批内变异系数为0.27%~2.77%,批间变异系数为0.41%~3.39%,重复性较好;检测灵敏度可达2.82拷贝/μL,是普通PCR的1 000倍。用该方法对12份cDNA样品进行检测,9份为阳性,3份为阴性,而普通PCR检测,7份为阳性,5份为阴性,说明本方法比普通PCR灵敏度高。本检测方法的建立对快速、灵敏诊断小反刍兽疫,防止疫情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强、弱毒株Nsp9基因的反向遗传学替换改造
赵孟孟, 钱娟娟, 崔甜甜, 冯松林, 王文佳, 邢星, 冯嘉萍, 张桂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52-28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07
摘要 ( 172 )   PDF (1349KB) ( 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sp9基因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在病毒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索Nsp9基因与病毒的毒力、复制能力及细胞嗜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将PRRSV弱毒疫苗毒CH-1R的Nsp9基因进行克隆,酶切后连接到强毒株XH-GD的感染性克隆上,进行病毒的拯救。结果表明,成功构建替换了CH-1R Nsp9基因的重组病毒。对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拯救病毒的生长速度和病毒滴度明显高于亲本毒株rXH-GD,但是低于疫苗毒CH-1R,重组毒株的噬斑大小与CH-1R相似,初步推测疫苗株CH-1R的聚合酶有助于提高病毒的滴度。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Nsp9基因对病毒毒力的影响奠定基础。

VP22与EGFP、3种弓形虫抗原融合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王娜, 刘彦双, 刘宁, 金超, 张喜路, 金月, 薛书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59-28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08
摘要 ( 214 )   PDF (1263KB) ( 4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新型弓形虫疫苗的传递系统,本试验分别构建了细胞渗透肽VP22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pcDNA-VP22-EGFP),以及细胞渗透肽VP22与3种弓形虫抗原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pcDNA-VP22-SAG1、pcDNA-VP22-GRA4、pcDNA-VP22-AMA1)。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后,将重组质粒pcDNA-VP22-EGFP转染COS7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RT-PCR检测,验证VP22-EGFP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所有重组质粒均构建正确。转染72 h后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成功观察到绿色荧光。RT-PCR扩增得到了大小为1 449 bp的目的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

可乐猪乳头数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谢健, 喻昌燕, 许瑶, 牛熙, 冉雪琴, 王嘉福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66-28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09
摘要 ( 218 )   PDF (1604KB) ( 4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头数性状是猪最重要的繁殖性状之一,与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本试验以Illunima Porcine SNP 60K芯片对22头可乐猪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link 1.07软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左乳头数、右乳头数和总乳头数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多重检验之后,共鉴定出全基因组水平潜在关联的SNPs位点4个(P<2.06E-5);染色体水平显著关联位点3个,潜在关联位点18个;在关联SNP位点可能连锁的上、下游1 cM区间内检索到304个基因,其中Wnt及Fgf信号通路中的候选基因BTRCFGF5、FGF8和BMP3、RASGEF1BHMGB3可能影响猪的乳头数性状或繁殖性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发掘出的关联SNP位点及潜在候选基因,将为可乐猪的选育保种奠定基础。

大雁、斑头雁和天鹅源沙门氏菌血清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杨怀珍, 罗薇, 孔雪英, 葛润洲, 牟亚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73-28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0
摘要 ( 208 )   PDF (2500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大雁、斑头雁及天鹅源沙门氏菌流行特征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本研究对33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PFGE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鉴定出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6株、汤卜逊沙门氏菌19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株、伊鲁木沙门氏菌1株、奥斯陆沙门氏菌1株、5株未定型。PFGE聚类分型共分为16个型别,其相似度为53.7%~100.0%,且大多数菌株与人源菌株相似度超过80%。结果表明,大雁、斑头雁及天鹅源沙门氏菌相同血清型PFGE带型高度相似,可能来自同一克隆株,不同血清型PFGE带型差别较大。

禽呼肠孤病毒σB和σC蛋白二级结构及其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黄莉, 谢芝勋, 谢丽基, 邓显文, 谢志勤, 范晴, 罗思思, 黄娇玲, 曾婷婷, 张艳芳, 王盛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80-28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1
摘要 ( 263 )   PDF (2261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运用DNAStar生物软件及Garnier-Robson、Chou-Fasman等方法分析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标准毒株S1133重要结构蛋白σB和σC的二级结构及其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通过分析其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和抗原指数等特性,对σB和σC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以Rothbard-Taylor和AMPHI方法预测σB和σC蛋白的T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显示,σB和σC蛋白形成α-螺旋结构的能力较差,但与σB蛋白相比,σC蛋白含有较多的β-折叠结构、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等二级结构,因而σC蛋白二级结构较复杂。分析结果还表明σB和σC蛋白均含有潜在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尤其是σC蛋白具有较多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本试验为深入研究σB和σC蛋白的免疫学特性及研发ARV新型疫苗和药物靶标奠定基础。

山羊流产嗜衣原体OmpA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及对小鼠免疫效果研究
龙冲冲, 邓位喜, 毛以智, 曾贵英, 伍波涛, 熊朝丽, 徐茂文, 夏鹏,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86-28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2
摘要 ( 234 )   PDF (1071KB) ( 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山羊流产嗜衣原体重组真核质粒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本试验用PCR方法扩增出山羊流产嗜衣原体OmpA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cDNA3.1-OmpA转染至PK-15细胞,观察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将制备的大肠杆菌基因组单链DNA作为分子佐剂与重组质粒共同免疫小鼠,检测重组质粒在小鼠体内分布情况及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OmpA;转染PK-15细胞后,荧光抗体试验结果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OmpA得到有效表达。首免后14 d,重组质粒加分子佐剂组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重组质粒组和灭活疫苗组(P<0.05);随着免疫次数增加和时间推移,免疫小鼠抗体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至35 d时达到最高峰,此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首免后21 d,在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脑、空肠和腿肌中均可检测到质粒的分布,此后逐渐消失,49 d在所检组织中均未检测到重组质粒的存在。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基于OmpA基因的山羊流产嗜衣原体重组真核质粒,且加入分子佐剂后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抗体。

猪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 SYBR GreenⅠ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岳锋, 周娟娟, 朱艳平, 李鹏, 孙国鹏, 王选年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892-28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3
摘要 ( 226 )   PDF (1995KB) ( 4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PD-1及其配体在疾病状态下的转录水平,建立检测猪PD-1及其配体的Real-time 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猪PD-1、PD-L1和PD-L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目的基因片段与pMD18-T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提取重组质粒,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作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Real-time PCR的Ct值与模板浓度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反比关系,相关系数R2>0.99,熔解曲线出现狭窄单一峰;Real-time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呈单一目的条带,无引物二聚体,特异性强;组内和组间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重复性好;用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猪自然感染PCV2后PD-1及其配体转录水平,PD-L1和PD-L2转录水平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PD-1转录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本试验建立了检测猪PD-1、PD-L1和PD-L2 mRNA的Real-time PCR方法并进行了初步应用,为猪PD-1、PD-L1和PD-L2基因表达模式研究奠定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重组N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程福亮, 李复辉, 刘洋庆, 聂兆晶, 陈甜甜, 房栋, 樊梅娜, 谷巍, 王春凤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00-29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4
摘要 ( 214 )   PDF (990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表达了PRRSV N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对各反应条件优化选择,建立了PRRS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交叉反应和重复性试验,以及同类成品试剂盒间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最终确定了抗原包被最佳浓度为2 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血清及酶标二抗孵育时间均为30 min,显色时间为10 min,检测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5种常见猪病病原的阳性血清均为阴性;该ELISA检测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效果比较显示符合率为94.7%。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将为猪群感染野毒PRRSV后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快速高效的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

3'UTR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喻世刚, 王钢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07-29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5
摘要 ( 1946 )   PDF (973KB) ( 14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及转录、翻译及mRNA和蛋白质的周转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与转录后基因表达关系密切,3'UTR在mRNA稳定性、亚细胞定位及翻译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3'UTR序列的变异,可引起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疾病发生。作者主要对3'UTR在基因表达调控、人类疫病和畜禽生产中的作用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3'UTR调控机制在人类疫病诊断与治疗,以及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不同精粗比对木薯茎叶型全混合日粮山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胡琳, 王定发, 李韦, 周璐丽, 李茂, 周汉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14-29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6
摘要 ( 221 )   PDF (973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研究了以木薯茎叶为粗料、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TMR)养分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旨在为木薯茎叶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用6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海南黑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6种不同精粗比(2∶8、3∶7、4∶6、5∶5、6∶4和7∶3)的TMR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精粗比为4∶6、5∶5、6∶4、7∶3时的DM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2∶8、3∶7时的DM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2∶8、3∶7、4∶6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例为5∶5、6∶4、7∶3的CP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5∶5时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精粗比为3∶7时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6、5∶5、6∶4和7∶3时的ADF有效降解率(P<0.05)。本试验中,精饲料与木薯茎叶比例为3∶7、4∶6和5∶5的全混合日粮养分有较高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精粗比4∶6~5∶5范围的TMR。

甘露寡糖添加方式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金亚东, 张力莉, 陈绍淑, 徐晓锋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22-29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7
摘要 ( 239 )   PDF (988KB) ( 5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露寡糖的不同添加方式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新生荷斯坦公犊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Ⅰ组(对照组)不添加甘露寡糖;Ⅱ组在牛奶中添加5 g甘露寡糖;Ⅲ组在开食料中添加5 g甘露寡糖;Ⅳ组在牛奶和开食料中各添加2.5 g甘露寡糖。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①在整个试验周期内,犊牛体长与体躯指数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整个试验周期内,各试验组犊牛平均干物质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高于Ⅰ组;各试验组料重比均低于Ⅰ组;且Ⅱ组试验效果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③试验第21天时,各试验组犊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Ⅱ组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粪便中大肠杆菌数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且以Ⅱ组为最低。试验第56天时,各试验组粪便双歧杆菌数均高于Ⅰ组,各试验组粪便中大肠杆菌数均低于Ⅰ组(P>0.05),且Ⅱ组大肠杆菌数最低。④试验第21天时,Ⅱ组血清中IgA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Ⅳ组血清中IgA浓度略高于Ⅰ组(P>0.05);IgG变化规律与IgA相似;Ⅳ组血清中IgM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在数值上略低于Ⅰ组(P>0.05)。试验第56天时,各试验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均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在犊牛饮用奶中添加甘露寡糖对于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及机体的抵抗力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案。

活性干酵母与酵母培养物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影响的比较
耿春银, 赵丽萍, 何立文, 周振明, 孟庆翔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31-29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8
摘要 ( 252 )   PDF (1114KB) ( 5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体外产气量法,以全日制混合日粮(TMR,精粗比60∶40)为发酵底物,比较了两种典型酵母制剂活性干酵母(active dry yeast,ADY)和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体外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甲烷(CH4)含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同时根据24 h产气量预测了酵母制剂对底物代谢能(ME)、有机物消化率(OMD)及微生物蛋白(MP)产量的影响,旨在比较二者在体外瘤胃发酵影响上的差异,为进一步揭示其应用效果的差异机制及其合理应用奠定基础。结果显示,ADY及YC组产气量相近,但YC组12、24、48 h的产气量均高于ADY组;ADY组发酵前期的产气速率较对照组降低了15.3%(P>0.05),YC组较对照组升高了19.4%(P>0.05),YC组较ADY组升高了41.0%(P<0.05);与对照组相比,YC显著增加了CH4气体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H2及CO2的含量(P<0.05)。ADY显著降低了H2含量(P<0.05),但对CH4及CO2气体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ADY和YC对发酵液的pH、总挥发性脂肪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显著升高了发酵液中氨态氮(NH3-N)的浓度(P<0.05)。ADY对个别挥发性脂肪酸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YC有升高乙酸比例、降低异丁酸比例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ADY及YC对预测的底物OMD、ME及MP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YC组各预测指标均显著高于ADY组(P<0.05)。综上所述,YC与ADY在对发酵底物的体外瘤胃产气量、气体成分含量、产气速率及发酵参数的影响上存在差异。

几种常用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调控的研究进展
侯冠彧, 周汉林, 荀文娟, 曹婷, 施力光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39-29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19
摘要 ( 245 )   PDF (949KB) ( 7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早期断奶易造成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仔猪断奶后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生长阻滞和腹泻等一系列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断奶应激引起的仔猪肠道屏障受损。鉴于肠道微生态区系为肠道第一道防御屏障,因此,研究仔猪肠道微生态区系及其营养调控技术,对于防制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促进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及几种常用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植物多糖、酸化剂、微量元素、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对肠道微生态区系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日粮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背膘厚和乳成分的影响
崔家军, 张鹤亮, 张兆琴, 李亚奎, 李广东, 赵秀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45-29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0
摘要 ( 190 )   PDF (941KB)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探讨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日粮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背膘厚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35头胎次、体重和体况相近的哺乳母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分别为13、11、11头母猪。对照组使用常规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7%,试验Ⅰ、Ⅱ组分别使用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7%、13.7%,其氨基酸水平与对照组相近,哺乳期21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21日龄断奶全窝重、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仔猪窝采食量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母猪的失重有所增加,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母猪背膘损失比例减少,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乳品质较好,但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通过补充氨基酸降低哺乳母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由17.7%降至15.7%、13.7%),不会影响母猪及仔猪的生产性能,是节约蛋白质资源的有效措施。

红曲复合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付兴周, 路志芳, 李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51-29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1
摘要 ( 209 )   PDF (947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红曲复合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鸡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艾维因肉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Ⅳ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红曲复合添加剂0.5%、1%和1.5%,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时肉鸡称重,每个重复选取2只屠宰,测定胸肌和腿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Ⅲ和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但这两个指标在Ⅲ和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红度(a*)和黄度(b*)显著提高(P<0.05),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肌肉亮度(L*)、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Ⅲ和Ⅳ组pH24 h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红曲复合添加剂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鸡肉品质,其添加量以1%为宜。

生理生化
多浪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成肌诱导分化
赵谦, 张萍, 李向臣, 关伟军, 浦亚斌, 赵倩君, 马月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56-29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2
摘要 ( 281 )   PDF (6767KB) ( 8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在体外细胞水平模拟多浪绵羊肌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多浪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胶原酶和胰酶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多浪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并利用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分离得到的SCs。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表达情况,鉴定分离得到的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向成肌方向分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成肌分化标记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免疫荧光,检测肌管的形成情况。通过对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免疫荧光鉴定,确认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多浪绵羊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成肌分化,显微镜观察和MHC免疫荧光可以明显观察和检测到肌管的形成。本研究对多浪绵羊SCs成功地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建立了体外培养条件下多浪绵羊SCs的成肌诱导分化。

牛奶和山羊奶中乳脂球膜蛋白的比较研究
赵小伟, 杨永新, 黄冬维, 程广龙, 赵辉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63-29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3
摘要 ( 248 )   PDF (1076KB) ( 1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牛奶与山羊奶中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蛋白组成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采集牛奶和山羊奶各30份,离心分离牛奶和山羊奶中脂肪,提取MFGM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比较了奶牛和山羊MFGM蛋白的差异,分析了MFGM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奶牛和山羊MFGM中分别鉴定了284和334个蛋白,奶牛和山羊中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的模式非常相似,主要涉及生物调控、定位、转运、信号转导和应激反应等。分子功能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奶牛MFGM蛋白主要涉及蛋白结合和核苷酸结合,而山羊MFGM蛋白主要涉及蛋白结合和结构分子活性。奶牛和山羊中差异表达的MFGM蛋白主要涉及结构分子活性。通路分析发现,奶牛和山羊MFGM蛋白涉及的生物学通路稍有差异,其中紧密接头、轴突导向、抗原加工与递呈、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在奶牛MFGM蛋白中得到富集,而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通路在山羊奶中得到富集。研究结果展示了奶牛和山羊MFGM蛋白的表达模式及差异,为进一步探索两种奶畜乳腺合成脂肪球的分子机制的异同提供科学依据。

鸡生长激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和活性鉴定
郁建锋, 何赛, 金泽楷, 周欢庆, 董小敏, 龚道清, 顾志良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70-29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4
摘要 ( 194 )   PDF (1293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与受体结合调节靶细胞的功能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获得高纯度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鸡生长激素(chicken growth hormone,cGH),试验将C端融合了6个组氨酸的cGH成熟片段基因序列克隆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使用电转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毕赤酵母GS115,以1%的甲醇诱导重组菌(GS115-pPIC9K-cGH)96 h,表达大小约为25 ku的目的蛋白cGH,经Ni离子亲和层析和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层析获得95%以上的cGH重组蛋白。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纯化的cGH重组蛋白可刺激鸡肝癌细胞LMH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基因的mRNA表达上调,表明所发酵纯化的重组蛋白cGH具有生物学活性,这为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及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孟菲, 黎书长, 杨武宁, 刘伟, 银慧慧, 韦晓洁, 姜源明, 赵武, 覃振华, 孙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76-29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5
摘要 ( 325 )   PDF (966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能形成生物膜的革兰氏阴性菌,作者综述了PA生物膜形成的生物学机制,包括菌体黏附、胞外多糖Psl和Pel、藻朊酸盐等参与细菌生物膜成熟的过程及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相关因子表达,从而调控细菌形成生物膜应对不良环境。此外还概括了将生物膜作为靶点开发的药物等生物膜相关的研究进展。生物膜是菌体逃避有害刺激的护盾,研究其结构、形成及致病机理,了解PA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对于通过调节生物膜形成或调控生物膜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优化PA的抗感染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遗传繁育
杜洛克猪MAP3K5基因多态位点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分析
蒲蕾, 岳静伟, 张金山, 刘欣, 王立刚, 颜华, 侯欣华, 高红梅, 张恬, 张跃博, 武群清, 张龙超,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82-29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6
摘要 ( 184 )   PDF (1065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MAP3K5基因多态性与杜洛克猪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利用Illumina SNP60芯片测序结果比较发现了MAP3K5基因的4个SNPs位点(Ssc1:30769583 A>C;Ssc1:30781169 A>G;Ssc1:30940839 A>G;Ssc1:30962276 G>A)。统计获得MAP3K5基因的4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4个SNPs为低度-中度的多态突变位点。对MAP3K5基因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洛克猪Ssc1:30769583 A>C位点CC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相比剩余采食量(RFI)性状降低了133.08 g/d(P<0.05);Ssc1:30781169 A>G位点的GG基因型个体与AG基因型个体相比RFI性状降低了116.18 g/d(P<0.05),ADFI性状降低了0.23 kg/d(P<0.05);Ssc1:30940839 A>G位点的GG基因型个体与AG基因型个体相比饲料转化率(FCR)性状降低了0.10%(P<0.05);Ssc1:30962276 G>A位点的AA基因型个体与GG基因型个体相比ADG性状降低了0.04 kg/d(P<0.05)。试验初步认为MAP3K5基因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对杜洛克猪的RFI、ADFI、FCR和ADG具有一定影响。

沼泽型水牛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邓廷贤, 庞春英, 朱鹏, 陆杏蓉, 段安琴,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89-29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7
摘要 ( 182 )   PDF (1401KB) ( 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中国沼泽型水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了沼泽型水牛30个微卫星标记结合LabChip芯片检测法对德昌水牛、德宏水牛、温州水牛、贵州水牛、西林水牛、富钟水牛及两个引进品种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等40个样本进行了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0个微卫星DNA标记上共发现332个等位基因,平均基因多样性和PIC值分别为0.7808和0.755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德宏水牛和德昌水牛先聚为一类,随后与富钟水牛、贵州水牛、温州水牛、西林水牛聚为一类;摩拉水牛与尼里-拉菲水牛聚为一类。本研究证实了所选的30个沼泽型水牛微卫星DNA标记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水牛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也丰富了当前的水牛微卫星标记资源。

C型利钠肽及其受体在水牛卵泡中的表达分析
周文婷, 孙龙飞, 尹娜, 杜姗姗, 赵鑫, 代小丽, 陆凤花, 石德顺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2997-30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8
摘要 ( 187 )   PDF (2227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明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及其受体(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NPR)在水牛卵泡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水牛卵巢中利钠肽家族主要成员A型、B型、C型利钠肽(ANP、BNP、CNP)及其Ⅰ型、Ⅱ型受体(NPR1、NPR2)的mRNA表达情况,然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水牛卵泡中CNP及NPR2蛋白进行定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中CNP及NPR2的mRNA表达规律。结果显示,水牛卵巢主要表达CNP及NPR2,且在各级卵泡中均有表达,其中,CNP主要在壁层颗粒细胞中表达,NPR2主要在卵丘细胞中表达;颗粒细胞上CN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P<0.05),而卵丘细胞上NP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颗粒细胞(P<0.05)。综上所述,在利钠肽主要家族成员和受体中,CNP和NPR2在水牛卵巢中呈现强表达,CNP主要在壁层颗粒细胞中表达,而NPR2主要在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中表达。

卷羽与半卷羽遗传特性分析及KRT75基因SNP位点检测
董晶, 张权, 张丽, 李艳青, 李珊珊, 王章, 杜炳旺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03-30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29
摘要 ( 233 )   PDF (2216KB) ( 5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对卷羽性状遗传特性和卷羽、半卷羽差异及对不同羽色卷羽、半卷羽鸡的候选基因KRT75序列SNP分析,为进一步对卷羽性状基因的定位和卷羽、半卷羽鸡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纯系黄色卷羽麒麟鸡和片羽怀乡鸡为素材,正反交构建F2代资源群体,对24周龄卷羽、半卷羽和片羽鸡背羽、颈羽、翅膀主翼羽和翼肩羽观察并绘制背羽羽轴弯曲程度散点图。随机抽取25周龄黄羽、白羽麒麟鸡和贵妃鸡各10只,F1代黄羽半卷羽鸡25只,以及白羽麒麟鸡×贵妃鸡杂交F1代黑羽半卷羽鸡15只的血样提取DNA,设计引物,PCR扩增纯化后测序,Chromas 2.22和DNAMAN软件用于分析测序峰形图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杂交F1代正交组127只,反交139只,不论公、母表型较一致,无外显率不同,均呈现轻度卷羽(半卷羽),F1代间交配产生的F2代资源群体:卷羽鸡55只,半卷羽鸡106只,片羽鸡68只,公、母鸡均有卷羽,经过卡方适合性检验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1∶2∶1(P>0.05),因此初步验证了控制卷羽基因F呈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卷羽、半卷羽鸡羽毛均背离皮肤向上弯曲,卷羽趋势线直线斜率是半卷羽的3.5倍;白羽和黄羽麒麟鸡外显子5处均不存在69 bp缺失,此69 bp发现3个SNPs:T71C、T83C、C95T,其中片羽鸡无突变,黄羽和白羽麒麟鸡均为纯合子,黄羽半卷羽鸡2个位点为杂合子,黑羽半卷羽鸡3个位点均为杂合子;外显子6处检测到了2个SNPs分别为T662C和T770C,仅在黑羽半卷羽鸡中为杂合子,其他均为纯合子,单倍型分析从60个个体中检测到了9种单倍型,hap1/hap1纯合型是黄羽和白羽麒麟鸡特异性的基因型,黄羽和黑羽半卷羽鸡的单倍型存在明显差异,hap4单倍型是黄羽半卷羽鸡特有的单倍型,hap6、hap7、hap8、hap9为黑羽半卷羽鸡特有的单倍型。卷羽性状基因F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卷羽和半卷羽存在明显差异,KRT75基因序列外显子5和6处的5个SNPs可能作为区别卷羽和半卷羽鸡的分子标记参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核供体的克隆绵羊的生产与鉴定
郭园, 刘宗正, 刘乐, 孟凡华, 张焱如, 周欢敏, 刘春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11-30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0
摘要 ( 188 )   PDF (2129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以获得成体干细胞克隆绵羊。选择幼体绵羊BMSCs为核供体,构建重构胚进行克隆胚胎移植,克隆绵羊诞生后,选取IASG上公布的绵羊10个微卫星标记位点,PCR扩增克隆羊、供体细胞及代孕母羊微卫星DNA,利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基因分型,计算供体细胞与克隆羊之间的父子关系相对机会(RCP)值。结果显示,以幼体绵羊BMSCs为核供体,与去核成熟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构建重构胚进行电融合,其融合率达80.62%,重构胚发育至桑椹胚阶段,经手术植入20只代孕母羊,获得克隆绵羊5只,成活3只。克隆羊基因型与供体细胞一致,供体细胞与克隆羊之间的RCP≥99.999%,证明克隆羊来自幼体绵羊BMSCs。本试验最终成功获得了首例以BMSCs为核供体的克隆绵羊。

PGI2对缺少内源性PGs的绵羊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李贺娟, 秦国嵩, 齐晓龙, 盛熙晖, 刘云海, 郭勇, 倪和民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19-30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1
摘要 ( 216 )   PDF (1182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添加外源Iloprost(PGI2的稳定类似物)对缺少内源性前列腺素(PGs)的绵羊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常规体外受精,通过在体外培养液中单独或联合添加前列腺素合成限速酶COX-1和COX-2的特异性抑制剂SC560和NS398,观察COX-1和COX-2对绵羊早期受精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添加抑制剂NS398后,再协同添加不同浓度Iloprost,观察PGI2对绵羊早期体外胚胎发育的具体作用,并对孵化囊胚的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卵裂率和囊胚率方面,单独添加NS398与同时添加SC560和NS398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添加NS398后,再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性Iloprost可代替胚胎内源性PGI2的作用,基本消除COX-2抑制剂对绵羊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不利影响。Iloprost的浓度以1×10-6 mol/L为宜,H33342染色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胚胎内源性COX-2对绵羊早期胚胎中PGI2的合成起主要调控作用。外源添加Iloprost可补偿胚胎内源性PGI2的缺失作用,解除NS398对COX-2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最终促进绵羊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

4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朱海侠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24-30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2
摘要 ( 186 )   PDF (4089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S1基因的主要中和表位区序列,并对4株PEDV分离株S1基因中和表位区进行遗传进化和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显示,4株分离株位于同一进化分支G2上,其中湖南株和河南株与JXGZ2013、GDZQ2012、GDZQ2014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8.3%~98.7%;上海株与BJ-2011株、LZW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7%左右;福建株与2013年美国株、日本株及中国台湾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0%~99.5%;B细胞线性抗原分析显示,与疫苗株相比,4株流行株在265-278位氨基酸处抗原表位明显增强。提示近年来PEDV呈现快速变异和进化趋势,抗原表位的变化可能是影响PEDV流行株感染性的主要原因。

气囊子宫体冲洗新方法治疗奶牛子宫炎引起不孕症的效果研究
付静涛, 吴艳, 高薇, 姜小平, 肖西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31-30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3
摘要 ( 207 )   PDF (942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娩后奶牛发生子宫炎症的概率高达40%,子宫炎引发的不孕症是制约奶牛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对于子宫炎的治疗主要有传统的子宫内灌注给药和系统给药方法。近年来,气囊子宫冲洗法逐渐被应用,其利用专用子宫冲洗管,将气囊置于奶牛子宫,注入液体冲洗子宫后,人工把液体及炎性物质全部排出,冲洗干净后投药。本研究利用323头被诊断为子宫炎的奶牛,进行气囊法与常规法治疗效果、气囊所放位置和冲洗用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法相比,气囊子宫体冲洗法提高了子宫炎奶牛的配种率,气囊法配种率达60%以上,而常规法配种率仅为35%左右。气囊子宫体冲洗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子宫角放置法,气囊子宫体冲洗法配种率达60%以上,而气囊子宫角冲洗法治疗后其配种率仅为40%左右,且子宫体冲洗法节省时间、易于操作,安全系数高。3种药物组合都取得明显效果,生理盐水+土霉素子宫注射剂法的配种率达70%以上,露它净+宫得康法的配种率达60%以上,只用生理盐水冲洗的配种率也达55%以上。因此,与子宫内灌注给药、气囊子宫角放置冲洗等方法相比,气囊子宫体冲洗法显著提高了子宫炎奶牛的配种率,适用于在规模化生产中进行应用。这一新方法的推广对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疾病防治
不同佐剂对猪圆环病毒衣壳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
王立波, 吴润生, 闫超, 吕暾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37-30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4
摘要 ( 217 )   PDF (1615KB) ( 5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猪圆环病毒不同佐剂疫苗的制备及其对免疫原性的影响。将去除信号肽的PCV2(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Cap蛋白基因连接在pET-28a载体上,进行诱导表达,用脱氧胆酸钠(DOC)和低浓度尿素对表达产物进行溶解,制备氢氧化铝胶体佐剂、脂质体佐剂、弗氏佐剂、白油佐剂、蜂胶佐剂,并与纯化的PCV2-Cap蛋白混合制成亚单位疫苗,以商品化的灭活疫苗作为阳性对照,免疫小鼠,并使用ELISA方法检测动物血清中抗体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评估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使用DOC溶解包涵体可省略蛋白复性步骤,且纯化方法简单,获得纯度较高的衣壳蛋白;ELISA检测结果表明PCV2-Cap蛋白能诱导产生特异性较高的抗体;水系佐剂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为亚单位疫苗的商品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罗非鱼竖鳞病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韦阳道, 杨军, 文衍红, 司徒玲, 刘霞, 易弋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47-30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5
摘要 ( 188 )   PDF (1441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罗非鱼竖鳞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本试验从出现竖鳞症状的患病罗非鱼不同部位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XKJDX01,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细菌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方法对其研究。结果显示,致病菌株GXKJDX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万古霉素等5种药物有高度的耐药性;对罗非鱼、黄颡鱼、泥鳅和禾花鲤均有较强的致病性。使用恩诺沙星、左氧沙星、头孢曲松等11种药物可有效对其进行防制。本试验首次报道维氏气单胞菌作为竖鳞病的案例,为其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一例鸭1型甲肝病毒和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其病原的分离鉴定
陈翠腾, 程龙飞, 傅光华, 万春和, 刘荣昌, 傅秋玲, 陈珍, 朱春华, 陈红梅, 施少华, 黄瑜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53-30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6
摘要 ( 246 )   PDF (1571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引起2015年6月底福州仓山区某一养鸭场10日龄左右麻鸭发病死亡的病原,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脑等组织,经病毒分离、细菌分离纯化、PCR检测、血清学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检测并分离到鸭1型甲肝病毒和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该鸭1型甲肝病毒分离株与MPZJ1206株和GD株同源性最高,均为98.7%。结果表明,该病例为鸭甲肝病毒1型和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

储存环境对鸡蛋壳表面3种沙门氏菌存活与迁移的影响
沈学怀, 翟银建, 张丹俊, 潘孝成, 赵瑞宏, 戴银, 胡晓苗, 朱传民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59-30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7
摘要 ( 195 )   PDF (1618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不同储存环境对蛋壳表面沙门氏菌存活和向蛋内迁移的影响,在鸡蛋壳表面人工接种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试验环境设定温度4、25和37℃,环境相对湿度(RH)设定为50%和90%,在不同的储存环境下,各个时间点检测蛋壳表面沙门氏菌数量与蛋内容物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结果显示,4℃环境下可显著减少蛋壳表面3种沙门氏菌的数量;50% RH、25和37℃环境下蛋壳表面3种沙门氏菌的数量均逐渐下降;90% RH、25℃环境下蛋壳表面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个别时间点出现数量反弹,其总体数量呈现下降趋势,37℃环境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数量快速下降,而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并保持在接种的数量级水平。鸡蛋内容物的检测结果显示,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易被检出,而鸡白痢沙门氏菌始终未被检出。综上所述,低温、低湿可减少蛋壳表面沙门氏菌存活,并阻止其菌体向蛋内迁移,高温、高湿环境促进蛋壳表面沙门氏菌的增殖,增加了其向蛋内迁移的几率,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在鸡蛋壳表面的存活和向蛋内迁移的侵袭力存在一定差异。

碘醚柳胺对6月龄伊犁马驹驱虫效果的研究
邓海峰, 李晓斌, 马军, 唐雪梅, 杨开伦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66-30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8
摘要 ( 326 )   PDF (1106KB) ( 5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碘醚柳胺对6月龄伊犁马驹驱虫的效果。选取体重(117.60±15.84)kg、出生日期相近、在同一放牧草场放牧的6月龄伊犁马公马驹10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匹。两组马驹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粗饲料和精料补充料。试验组马匹用碘醚柳胺混悬液驱虫剂驱虫,对照组不进行驱虫。驱虫后,进行为期18 d的饲养试验,统计各组马驹粪便中虫卵排出的种类及数量并计算驱虫效果。结果表明,6月龄马驹粪便中共鉴别出9种虫卵,包括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埃及腹盘吸虫、韦氏类圆线虫、安氏网尾线虫、马蛲虫、侏儒副裸头绦虫;碘醚柳胺驱虫后第3天每克粪便的虫卵数(EPG)达到最高(13 500个/g);驱虫后第6天,马驹寄生虫感染率降为6.37%,虫卵减少率为90.59%,转阴率为93.63%;驱虫后第18天,感染率降为13.33%,虫卵减少率为71.91%,转阴率为86.67%。结果表明,新疆昭苏马场6月龄马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种类较多,碘醚柳胺的驱虫效果在用药后的前6 d内最明显,用药后第18天药效减弱。

一种新兽用止泻中药复方制剂对大鼠的急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姜玲玲, 陈鸿宇, 史开志, 周思旋, 余波, 卜仕金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73-30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39
摘要 ( 244 )   PDF (1360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一种新兽用止泻复方制剂的安全性,本试验对该复方制剂进行了经口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对20只Wistar大鼠进行经口灌服制剂。亚慢性毒性试验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经口染毒剂量分别为3 000、1 500、750和0 g/kg体重,连续染毒30 d。试验期间观察一般临床状况,每周测量大鼠体重并据此调整染毒剂量。试验结束后测定试验动物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并进行大体解剖学观察,称取各组主要脏器并计算脏器系数,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制剂经口染毒LD50均大于5 g/kg体重时,所有大鼠均存活。亚慢性毒性剖检发现,高剂量组除个别大鼠心脏、肺脏、睾丸(♂)出现轻度淤血外,其他各剂量组的实质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血液学指标中除高剂量组的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下降(P<0.05)外,其余各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根据WTO有关外源性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该制剂属实际无毒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也未发现该制剂对大鼠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短期重复应用至少在1 500 mg/kg饲喂条件下无亚慢性毒性。

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分离鉴定及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姚伟, 于学武, 曹东, 赵晓彤, 顾贵波, 陈瑶, 张雷, 刘耀川, 冯军科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1):  3080-30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1.040
摘要 ( 280 )   PDF (1005KB) ( 5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细菌性病原种类及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辽宁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5头临床表现为乳房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通过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奶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58.7%、64.0%和54.7%,存在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等混合感染的情况。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5%)及氯霉素类药物(耐药率>30%)耐药性较高,对氨苄西林(9.5%)、环丙沙星(9.5%)、头孢噻呋(7.1%)和氧氟沙星(4.8%)比较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