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05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0-0. 
摘要 ( 38 )   PDF (3889KB) ( 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2-0. 
摘要 ( 43 )   PDF (345KB)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猪KLF4基因敲除细胞系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分析
董娇, 陆繁, 方晓敏, 陈瑜哲, 包文斌, 王海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893-9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01
摘要 ( 148 )   PDF (5623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基因敲除的猪小肠上皮细胞,并探究KLF4基因敲除对于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在猪KLF4基因转录本第1外显子区域设计3条sgRNAs(sgRNA1、sgRNA2和sgRNA3),经退火形成的双链DNA与线性化pGK1.1载体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进行鉴定,并将重组载体转染至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PCR扩增敲除位点附近序列,并通过测序判断sgRNA敲除效率;利用CruiserTM Enzyme酶切鉴定阳性细胞克隆,通过TA克隆测序鉴定敲除序列;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因敲除细胞中KLF4蛋白表达情况。利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KLF4基因敲除后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重组载体测序结果显示,sgRNAs与pGK1.1成功连接。分析敲除效率发现,3个sgRNAs均可对靶序列进行敲除,其中sgRNA3有较高的敲除效率。PCR产物经CruiserTM Enzyme酶切筛选出2个阳性单克隆细胞。TA克隆测序分析发现,KLF4基因2个等位基因序列分别缺失116和137 bp。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KLF4基因敲除细胞中未见KLF4蛋白表达。细胞活性及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敲除KLF4基因极显著抑制了细胞活性(P<0.01),并导致G0/S细胞周期阻滞。【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KLF4基因敲除的IPEC-J2细胞,且KLF4基因敲除可抑制细胞活性,并引起G0/S细胞周期阻滞。KLF4基因敲除细胞可为进一步探究KLF4基因功能及分子机制提供材料。
秦川牛FADS基因家族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尹思琦, 赵刚奎, 高海旭, 孙红红, 辛怡然, 昝林森, 赵春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03-9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02
摘要 ( 76 )   PDF (9880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系统分析秦川牛脂肪酸去饱和酶(FADS)基因家族,阐明该家族成员在秦川牛不同组织及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的时空表达规律,为进一步探究其在牛脂肪沉积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试验采集秦川牛不同组织样本,从肾周脂肪中分离前体脂肪细胞,通过PCR扩增FADS基因家族CDS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其序列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DS基因家族成员在成年牛不同组织及肾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谱。【结果】试验成功扩增出FADS基因家族3个成员(FADS1、FADS2和FADS3)CDS区,大小分别为1 425、1 335、1 332 bp。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秦川牛FADS基因家族成员氨基酸序列与瘤牛相似性最高,与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FADS基因家族均为较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FADS1和FADS2主要定位于内质网(44.4%、44.4%),FADS3主要定位细胞膜中(39.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ADS1、FADS3基因在肌肉组织表达量较高,FADS2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过程中,与其他时间点相比,FADS1和FADS2基因在第2天时表达量最高(P<0.05),FADS3基因则在第2天时表达量最低(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秦川牛FADS基因家族成员FADS1、FADS2、FADS3,在瘤牛、山羊、绵羊等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FADS基因家族均为较稳定的亲水性蛋白,FADS1、FADS3基因在肌肉组织中高表达,FADS2基因在肝脏组织中高表达。在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过程中,分化第2天时,FADS1、FADS2基因表达量最高,FADS3基因表达量最低。试验结果进一步揭示FADS基因家族通过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进而影响肉牛脂肪沉积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胎衣不下奶牛miRNA-185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研究
罗春海, 郑程远, 张梦龙, 姚伟佳, 刘佳金, 刘炳琦, 王薇, 付世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16-9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03
摘要 ( 59 )   PDF (9812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检测miRNA-18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在胎衣正常排出和胎衣不下(RFM)奶牛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及VEGFA在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表达分布,验证及明确miRNA-185和VEGFA与奶牛胎衣不下发生密切相关并存在靶向调节关系,为深入研究miRNA-185在奶牛胎衣不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胎衣正常排出及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miRNA-185及VEGFA基因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VEGFA在母体胎盘组织的表达分布及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明确miRNA-185与VEGFA的靶向调节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体外转染miRNA185 mimics、miRNA-185 inhibitor及miRNA-185 NC后VEGFA mRNA及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相比,胎衣不下奶牛体内miRNA-185及VEGFA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VEGFA mRNA主要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VEGFA是miRNA-185的靶向调节蛋白。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NA-185 mimics后VEGF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转染miRNA-185 inhibitor后VEGF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组织内miRNA-185及VEGFA表达显著降低,VRGFA主要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miRNA-185可通过靶向调控VEGFA的表达参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贵州白山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宋兴超, 孟金柱, 赵园园, 吴震洋, 安清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26-9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04
摘要 ( 46 )   PDF (4980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贵州白山羊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基因并对其结构特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调控山羊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贵州白山羊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扩增、Sanger直接测序及序列拼接方法获得贵州白山羊myogenin基因完整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应用BioEdit 7.0、NetPhos 3.1、Conserved Domains Search、SMART、Motif Sca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分析该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组成、编码蛋白磷酸化位点、关键结构域和功能模体等结构特性,通过DNAStar Lasergene、DNAMAN 8.0和Mega 5.0软件分别进行15个偶蹄目物种myogenin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贵州白山羊myogenin基因序列全长2 424 bp(获得GenBank登录号:HZ53289),由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部分5'-UTR和3'-UTR构成,长度分别为471、82、122、765、589、135和260 bp,编码区长度为675 bp,共编码224个氨基酸。贵州白山羊myogenin蛋白第1—86位氨基酸为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etermining factors,MyoD)家族特有碱性结构域(Basic domain),第81—139位氨基酸为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结构域,第160—170位氨基酸为低复杂度结构域,存在21个磷酸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蛋白等功能模体结构。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6个半胱氨酸残基、1个核定位信号和1个低复杂度结构域在15个偶蹄目物种完全保守。myogenin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与系统进化分析均显示,贵州白山羊与波尔山羊、湖羊和马可波罗盘羊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得到贵州白山羊myogenin基因全长序列,大小为2 424 bp,编码224个氨基酸,myogenin蛋白包含Basic domain和H-L-H结构域。该结果可为myogenin基因调控山羊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生理生化
响应面法模拟优化蜡样芽孢杆菌W-3菌株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
肖遥, 李旭旭, 闫丽欢, 范新凤, 薛智权, 荆小院, 赵燕, 冯焱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36-9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05
摘要 ( 49 )   PDF (8807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对产木聚糖酶的工艺进行优化,为进一步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和转速6个因素对蜡样芽孢杆菌W-3产木聚糖酶的影响。通过Design Expert 10.0.3软件中的Box-Behnken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通过对小麦麸皮、氯化铵、pH、温度、接种量和转速进行不同组合,系统地优化了发酵条件。利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方法建立酶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各因素对酶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小麦麸皮添加量、氯化铵添加量、pH和温度是影响发酵的主效应因素,单因子优化显示,蜡样芽孢杆菌W-3发酵产木聚糖酶条件为小麦麸皮35 g/L、氯化铵5 g/L、pH 8.0、温度70 ℃、接种量2%、转速210 r/min。在单因子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响应面优化,找到了更优的发酵参数,经过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小麦麸皮33.0 g/L、氯化铵5.1 g/L、pH 8.3、温度73 ℃、接种量2%、转速210 r/min,该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W3发酵产生的木聚糖酶的酶活为523.24 U/mL。【结论】本试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蜡样芽孢杆菌W-3发酵条件,在33.0 g/L小麦麸皮、5.1 g/L氯化铵、pH 8.3、73 ℃、2%接种量、210 r/min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木聚糖酶的酶活(523.24 U/mL),比优化之前(225.53 U/mL)提高了2.32倍。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江慧琼, 刘雅婷, 陈清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45-9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06
摘要 ( 80 )   PDF (2761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应激会导致机体内的氧化与抗氧化的失衡,从而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基团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机体炎症等疾病,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抗氧化金属酶,它能够通过歧化反应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radical,O2-),从而清除动物机体内过多的ROS。研究发现,SOD不仅在抗氧化功能上具有专一性、高效性,能够减缓机体衰老,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物肠道健康、生产性能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集约化畜禽养殖、生产机器的大规模使用情况下,辐射对于动物所造成的损伤需要引起关注,有效地利用SOD的抗辐射功能以缓解或改善辐射对于机体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索。目前,针对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的添加剂主要有维生素、微量元素、植物提取物等,而利用SOD来缓解动物氧化应激、提高生产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源于天然SOD提取成本高、分子质量大、易失活等。但随着人工合成SOD的出现,降低了制备SOD的成本,且SOD具备高活性、小分子易吸收的特点,这使得SOD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未来可以挖掘更多SOD的应用潜力,将SOD更广泛地应用于动物生产中。笔者对SOD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症、抗辐射、调节机体免疫等生理功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SOD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间充质干细胞在畜牧业中应用研究进展
季新澎, 金诗宇, 滕海龙, 周禹泽, 李香子, 高旭, 李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55-9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07
摘要 ( 55 )   PDF (407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细胞是一类拥有强大增殖再生潜能的多能细胞,能够调节体内各项机能且免疫原性较低,在畜牧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多能细胞,拥有干细胞的所有共性,且具有来源广泛,易于分离、道德和法律约束性低等特点,从基础研究逐步推进到临床应用阶段。MSCs通过迁移和旁分泌机制在体内发挥调控作用,如抵抗病原入侵,稳定免疫反应,减少细胞应激、促进组织再生等。然而,不同组织来源的MSCs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其表面标记物是鉴别的重要依据。现阶段,MSCs的相关研究从人和宠物领域逐渐向畜牧业拓展,在牛、马等大动物体内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凭借其抗炎修复能力,可有效保护动物机体,促进疾病预后,提升动物的经济价值。但由于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许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使得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为进一步提高MSCs的应用潜力,加快由实验室向实际应用的转化,细胞培养、基因编辑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为此,作者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介绍了MSCs来源、特性及作用机制,总结了其在畜牧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潜力,以期为MSCs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营养与饲料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张萧, 李璇玥, 王蕾, 方美烟, 田聪聪, 狄明岳, 陈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67-9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08
摘要 ( 50 )   PDF (2104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阐明其在调控瘤胃发酵中的作用。【方法】以精粗比为65∶35的饲粮为底物,分别添加0、0.125%、0.25%、0.50%和1.00%(底物质量)的乙酸乙酯(Ea)、水(Dw)及50%乙醇(Ha)核桃青皮提取物,体外发酵24 h。发酵期间记录产气量,发酵结束后测定发酵参数、底物降解率、乳酸(LA)浓度及相关酶活性;基于16S rDNA V4区高通量测序分析绵羊瘤胃细菌区系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组pH、干物质降解率(DMD)、乙丙比、6-磷酸果糖激酶(PFK)、己糖激酶(HK)及丙酮酸激酶(PK)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24 h累积产气量(GP24 h)、原虫数、氨态氮(NH3-N)及乙酸、丙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LA浓度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Dw组pH、GP24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丙酸、异丁酸、戊酸、LA浓度及PFK、HK和PK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乙丙比极显著升高(P<0.01);Ha组GP24 h、DMD、NDFD、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浓度及乙丙比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原虫数、NH3-N及丙酸浓度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16S rDNA测序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a组Alpha多样性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肠群理研菌属RC9相对丰度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变形菌门、琥珀酸弧菌属和解琥珀酸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Dw组Shannon指数、拟杆菌门、肠群理研菌属RC9及未培养瘤胃细菌相对丰度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Ha组Alpha多样性指数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琥珀酸弧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及解琥珀酸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在饲粮中添加核桃青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后可有效改善绵羊瘤胃发酵,添加剂量以底物质量的0.25%效果最好。
有机酸与精油、单宁酸、复合酶制剂复配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阳治康, 殷运菊, 徐伟伟, 陈广, 郑梦莉, 闫昭明, 刘雅婷, 张关锋, 彭洁, 江慧琼, 胡友军, 赵晓南, 陈清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78-9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09
摘要 ( 72 )   PDF (1305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有机酸与精油、单宁酸、复合酶制剂复配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为其在仔猪中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健康、体重相近(6.48 kg±0.68 kg)的25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24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饲粮处理如下:基础饲粮(CON);CON+5 kg/t有机酸(OA);CON+5 kg/t OA+800 g/t精油(OAEO);CON+5 kg/t OA+500 g/t单宁酸(OATA);CON+5 kg/t OA+500 g/t复合酶(OACE)。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分别于第1和29天以重复为单位对仔猪空腹称重并统计采食量,计算生长性能;收集饲料样品和粪便样品,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收集血液样品,测定血清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性能指标;分离胃和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测定胃肠道pH;收集空肠黏膜,测定消化酶活性;取空肠和回肠中段,用于肠道形态的测定;收集盲肠内容物,用于短链脂肪酸测定。【结果】①与CON和OA组相比,OAEO组断奶仔猪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②与CON组相比,OA和OAEO组仔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OATA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OA、OAEO、OATA和OACE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③与CON和OA组相比,OATA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2(IL-2)和IL-2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OAEO、OATA和OACE组血清D-乳酸(D-L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④与CON组相比,OAEO和OACE组仔猪胃、十二指肠和空肠pH均显著降低(P<0.05),OA、OAEO、OATA和OACE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与CON和OA组相比,OACE组空肠α-淀粉酶、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OATA和OACE组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脂肪(EE)和磷(P)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⑤与CON和OA组相比,OAEO组仔猪盲肠乙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OAEO、OATA和OACE组盲肠异丁酸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有机酸与精油复配在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方面效果较好;与单宁酸复配在提高仔猪抗氧化和免疫性能方面效果较好;与酶制剂复配在改善仔猪消化功能和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效果较好。
发酵中药和油莎豆复合物对湖羊生长性能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李春鑫, 乔宏兴, 王会伟, 范明夏, 王继雯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90-9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0
摘要 ( 60 )   PDF (1317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发酵中药和油莎豆复合物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育肥湖羊4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湖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湖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复合发酵物,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在正试期第0、42天分别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记录日采食量,计算料重比;在试验第1、21和42天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湖羊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试验组湖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1天,试验组湖羊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免疫球蛋白G(IgG)、γ干扰素(INF-γ)含量分别提高了2.75%、3.46%、7.28%和4.55%(P<0.05),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12.72%(P<0.05);在试验第42天,CAT、T-AOC活性及IgG、INF-γ含量分别提高了3.17%、3.67%、9.77%和11.91%(P<0.05),MDA含量降低了15.10%(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2%发酵中药和油莎豆复合物能有效改善湖羊的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和免疫机能,可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应用到畜牧生产中。
樱桃谷公鸭对玉米DDGS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的研究
张海洋, 王爽, 陈伟, 郑春田, 姜玫宏, 朱元召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999-10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1
摘要 ( 41 )   PDF (1187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樱桃谷公鸭对5个地区玉米DDGS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方法】将98只18周龄体重3.25 kg±0.25 kg的健康樱桃谷公鸭随机分为7组,每组14只,1只为1个重复,单只饲养于代谢笼。其中,5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吉林、美国(粗)、美国(细)、山东和辽宁玉米DDGS与玉米淀粉按7∶3配制成的试验饲粮;玉米淀粉组饲喂100%玉米淀粉饲粮;内源组禁食。按强饲流程进行公鸭强饲试验和代谢试验,收集全部排泄物。测定强饲饲料及排泄物的总能、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养分含量。【结果】辽宁玉米DDGS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试验组(P<0.05),美国(粗和细)玉米DDGS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吉林组(P<0.05)。美国(粗)玉米DDGS总能显著低于其他4个试验组(P<0.05)。美国(细)、辽宁组表观可利用蛋白质和真可利用蛋白质较美国(粗)、山东组均显著提高(P<0.05)。美国(粗)、辽宁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均显著高于吉林、山东组(P<0.05)。辽宁玉米DDGS苏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支链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真可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试验组(P<0.05),脯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5种非必需氨基酸真可利用率最高。【结论】5个不同地区玉米DDGS营养成分及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具有较大差异。樱桃谷公鸭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利用率排序为辽宁>美国(细)>美国(粗)>吉林>山东,5个不同地区玉米DDGS粗蛋白质含量排序为山东>吉林>美国(粗)>美国(细)>辽宁。
紫锥菊及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和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吴艳玲, 杨楚, 王静, 肖天放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07-10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2
摘要 ( 58 )   PDF (4557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紫锥菊(Echinacea)是备受欢迎的天然植物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抑菌等多重生物活性。作为一种安全且具有强免疫活性的天然药物,紫锥菊及其提取物成为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从紫锥菊物种中分离出了多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烷酰胺类化合物和咖啡酸类衍生物等,大量研究证明它们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如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Jun N-末端激酶(JNK)等发挥免疫作用,以及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Nrf2-Keap1)、核因子kappa B(NF-κB)等发挥抗氧化作用。近年来,在天然原料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动物养殖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动物试验表明,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动物生长,缓解氧化应激,提高繁殖性能,并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从而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这种天然的功能性添加剂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为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选择。作者就紫锥菊的主要化学组分及其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规范紫锥菊有效成分的标准化提取、深入探究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拓宽其在畜禽和水产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程文昊, 徐裕, 宋科林, 石海霞, 闫尊强, 王鹏飞, 滚双宝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21-10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3
摘要 ( 53 )   PDF (1295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添加比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39.03±5.53)kg的"杜×长×大"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全株青贮玉米粉),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Ⅰ组)、10%(Ⅱ组)和15%(Ⅲ组)全株青贮玉米粉试验饲粮,正试期90 d。测定每头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记算平均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头体重相近的猪,前腔静脉采血10 mL,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Ⅲ组终末体重(FBW)、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血清球蛋白(GLB)和Ⅲ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Ⅰ和Ⅱ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Ⅰ和Ⅱ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Ⅰ、Ⅱ、Ⅲ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④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血清IgG、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Ⅱ组血清IL-1β含量较对照组、Ⅰ和Ⅲ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饲粮中添加10%全株青贮玉米粉能降低育肥猪料重比,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不同剂型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
赵晓南, 胡友军, 程皇座, 文伟, 陆信芳, 何梓仕, 陈杰梅, 鄂晓迪, 何谦泰, 邹田德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31-10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4
摘要 ( 48 )   PDF (152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食糜pH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72头23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公母各半、体重(平均体重6.44 kg±0.23 kg)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苯甲酸(benzoic acid,BA)和0.3%控释包被型苯甲酸(controlled-release-coated benzoic acid,CBA)颗粒的试验饲粮。试验分为第1~14和15~42天2个阶段,试验期42 d。分别于试验第1、15和42天对每头仔猪空腹称重,按重复记录每天采食量,计算生产性能;每天记录每头仔猪排便情况,计算腹泻率和腹泻指数;于第14天前腔静脉采血,检测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D-L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于第42天屠宰仔猪,收集胃肠道各段食糜及尿液并检测pH以及回肠、盲肠食糜中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总细菌数。【结果】与对照组比,①BA和CBA组断奶仔猪第1~42和第15~42天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提高(P<0.05),CBA组仔猪各阶段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②BA组第1~14天仔猪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CBA组第1~14和第15~42天仔猪的腹泻率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BA组比,CBA组第1~14和15~42天腹泻指数及第15~42天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③BA组仔猪胃、十二指肠食糜pH及尿液pH显著降低(P<0.05),CBA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食糜pH显著降低(P<0.05);④BA和CBA组仔猪血清中DAO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仔猪血清中GSH-Px、SOD、CA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且CBA组效果显著优于BA组(P<0.05);⑤BA和CBA组回肠、盲肠大肠杆菌数及盲肠总细菌数均降低,CBA组差异显著(P<0.05);BA和CBA组回肠、盲肠乳酸杆菌数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0.5%苯甲酸和0.3%控释包被型苯甲酸颗粒,均表现出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其中0.3%控释包被型苯甲酸颗粒应用效果优于0.5%苯甲酸,具有降本增效的优势。
热应激对反刍动物瘤胃功能及潜在耐热标志物的影响
郑洁怡, 杨舒黎, 赵开玲, 宫莉, 李川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41-10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5
摘要 ( 45 )   PDF (1259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应激是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瘤胃功能与反刍动物的营养吸收、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等密切相关。热应激容易引起瘤胃微生物结构、瘤胃上皮结构及屏障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反刍动物的瘤胃功能。有研究表明,瘤胃内某些特定瘤胃微生物、代谢产物、瘤胃上皮蛋白表达等可作为评价反刍动物热应激大小的潜在标志物。通过筛选瘤胃潜在耐热标志物,准确判断瘤胃所受热应激程度的大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反刍动物的耐热机制,对研究瘤胃微生物结构、瘤胃代谢及瘤胃功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综述了热应激对瘤胃微生物结构、瘤胃功能以及瘤胃潜在耐热标志物的影响,以期为热应激条件下的家畜健康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豆蔻明对慢性热应激儋州鸡脏器系数、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邓谭杰, 侯冠彧, 施力光, 方懿, 吴小妹, 荀文娟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50-10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6
摘要 ( 49 )   PDF (226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豆蔻明(CDN)对慢性热应激儋州鸡脏器系数、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200只1日龄儋州鸡母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热应激组(HS),豆蔻明低(L-CDN)、中(M-CDN)和高剂量组(H-CDN),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CON和HS组饲喂基础饲粮,L-CDN、M-CDN、H-CDN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 豆蔻明。试验期42 d,预试期21 d,正试期21 d。正试期间,HS、L-CDN、M-CDN、H-CDN组每天09:00~16:00饲养温度为(36±2) ℃,其余时间饲养温度维持在(25±2) ℃,CON组饲养全天温度维持在(25±2) ℃。42 d时从每个重复选取2只体重接近的儋州鸡屠宰。采集血液制备血清,检测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指标;采集肝脏、脾脏、胸腺及法氏囊等器官,计算脏器系数。【结果】①M-CDN、H-CDN组儋州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显著低于HS组(P<0.05),L-CDN、M-CDN、H-CDN组鸡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HS组(P<0.05),且除H-CDN组TG含量显著低于CON组外(P<0.05),其余均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HS组相比,M-CDN和H-CDN组儋州鸡法氏囊指数显著上升(P<0.05),H-CDN组儋州鸡脾脏指数显著上升(P<0.05),3个试验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M-CDN、H-CDN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L-CDN组(P<0.05),H-CDN组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L-CDN、H-CDN组(P<0.05)。③与HS组相比,3个试验组儋州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M-CDN组儋州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H-CDN组儋州鸡血清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且均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3个试验组儋州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CON组(P<0.05)。M-CDN、H-CDN组的SOD活性显著高于L-CDN组(P<0.05),H-CDN组的CAT、GSH-Px活性显著高于L-CDN、M-CDN组(P<0.05)。④与HS组相比,3个试验组儋州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M-CDN、H-CDN组儋州鸡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均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3个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豆蔻明可以对热应激儋州鸡部分血清生化指标起到调节的作用,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缓解热应激带来的肝脏损伤,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热应激诱导的免疫应激及炎症,儋州鸡慢性热应激豆蔻明推荐添加剂量为200 mg/kg。
绿原酸与亮氨酸协同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吴青瑶, 殷运菊, 王敏, 潘俊毅, 李凤娜, 赵生国, 陈国顺, 郭秋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60-10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7
摘要 ( 51 )   PDF (127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绿原酸与亮氨酸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背部脂肪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究绿原酸与亮氨酸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选取24头(公母各半)115日龄健康、体重相近(68.3 kg±1.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绿原酸组(B组)和亮氨酸+绿原酸组(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绿原酸及0.25%亮氨酸+0.025%绿原酸。试验期25 d。试验结束后称重,统计试验猪生长性能;通过前腔静脉采集血液,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猪屠宰后进行胴体分割,测定胴体性状、背最长肌肉品质、背部脂肪脂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C组育肥猪生长性能均差异不显著(P>0.05);B组育肥猪屠宰率和瘦肉率均显著提高(P<0.05),C组育肥猪瘦肉率显著提高(P<0.05),背膘厚显著降低(P<0.05);屠宰后45 min,B、C组育肥猪背最长肌pH均显著提高(P<0.05),B组背最长肌红度值显著降低(P<0.05),B、C组股二头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B组血清葡萄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背部脂肪组织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和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C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ACAT、LPL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育肥猪屠宰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GSH-Px和SOD活性及T-AOC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添加0.05%绿原酸可以提高育肥猪屠宰率及胴体瘦肉率;添加0.25%亮氨酸+0.025%绿原酸可以显著促进肌内脂肪沉积,降低背部脂肪沉积,提高抗氧化能力。
饲粮表观代谢能水平对1~28日龄三穗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韩雪, 李美娟, 代国滔, 王清峰, 冯宇隆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69-10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8
摘要 ( 43 )   PDF (1236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饲粮表观代谢能(apparent metabolizable energy,AME)水平对1~28日龄三穗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根据回归模型估算AME需要量。【方法】试验选取336只健康1日龄三穗鸭公鸭,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鸭平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试验鸭分别饲喂AME为10.92、11.38、11.80、12.26、12.68和13.14 MJ/kg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后,统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检测血浆生化指标。【结果】饲粮AME水平显著影响日增重、料重比和腹脂率(P<0.05),且随着AME水平升高,日增重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趋势(P<0.05),料重比呈线性降低趋势(P<0.05),腹脂率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饲粮AME水平对总能量摄入、胸肌率、腿肌率以及肝脏指数、肌胃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AME水平显著影响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对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基于直线-折线回归模型,以料重比、日增重和腹脂率为评价指标估测1~28日龄三穗鸭AME最低需要量分别为11.83、11.42和12.24 MJ/kg。【结论】饲喂11.38 MJ/kg AME饲粮可有效改善1~28日龄三穗鸭日增重和料重比,并降低腹脂率。综合考虑,1~28日龄三穗鸭AME最适需要量为11.42~12.24 MJ/kg。
角鲨烯的开发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周应卿, 刘雨宣, 叶枝旺, 裴欣茹, 杜鑫, 高阳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77-10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19
摘要 ( 51 )   PDF (1370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角鲨烯是一种天然的全反式三萜烯类化合物,是甾醇、藿烷类、三萜类物质的前体物质,在机体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角鲨烯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和抑菌特性,在改善动物生长、保护肠道健康和提高抗逆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角鲨烯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促进相应抗氧化酶和解毒酶基因转录,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还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下调炎性反应通路,提高抗炎因子表达以终止炎症反应。在动物抗病方面,角鲨烯可改善动物的免疫功能,提高血清中抗体水平,进而改善动物抵御病原体和毒物的能力。在维护肠道健康方面,角鲨烯能够有效改善肠道的抗氧化功能,维持肠道机械屏障形态与通透性稳态,为肠道益生菌群附着提供场所,进而显著改善畜禽肠道耐受性及其消化功能。此外,角鲨烯在提高动物生殖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诱导发情、提高精液品质和改善胚胎健康等。综上,角鲨烯在动物生产中作为一种天然替抗产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潜力。作者综述了角鲨烯的开发及其生物学功能,以期为角鲨烯的增量扩产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过氧化氢酶对肉鸡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盲肠微生物及代谢物的影响
张文翔, 王建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86-10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0
摘要 ( 60 )   PDF (2170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过氧化氢酶(CAT)对肉鸡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盲肠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的影响,为CAT在动物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抗生素组(Anti)和CAT低、中、高剂量组(CAT1、CAT2和CAT3),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其中,CON组饲喂基础饲粮;Anti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金霉素;CAT1、CAT2和CAT3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150和200 U/kg CAT,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后,测定生产性能;采集血清、盲肠食糜用于测定抗氧化指标、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物含量。【结果】与CON组相比,CAT各剂量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达到了Anti组水平,但是增加CAT剂量没有进一步提高这些指标。与CON组相比,CAT各剂量组和Anti组血清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蛋白羰基和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CAT各剂量组8-羟基脱氧鸟苷与Anti组持平。盲肠微生物分析显示,与CON组相比,CAT各剂量组变形菌门、乳杆菌属和粪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但是梭菌属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CAT各剂量组盲肠内容物中乳酸、乙酸、异戊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CAT各剂量组甲胺、色胺、腐胺、尸胺和总胺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CAT2和CAT3组亚精胺显著降低(P<0.05),CAT剂量效应比较分析显示,CAT2和CAT3组腐胺、尸胺和总胺含量显著低于CAT1组(P<0.05)。【结论】饲粮添加150或200 U/kg CAT可促进动物生长和健康。
不同规格短须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路珂, 马宝珊, 霍斌, 褚志鹏, 徐滨, 朱祥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094-11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1
摘要 ( 42 )   PDF (1281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规格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营养价值差异。【方法】选取大规格短须裂腹鱼3尾(体重为425.27 g±14.99 g)和小规格短须裂腹鱼15尾(体重为72.63 g±11.31 g)。取背部肌肉(其中小规格短须裂腹鱼随机每5尾混为一个样本),测定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进行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结果】两种规格短须裂腹鱼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大规格组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总含量(ΣTAA)、必需氨基酸总含量(ΣEAA)和鲜味氨基酸总含量(ΣDAA)显著低于小规格组鱼(P<0.05)。两种规格短须裂腹鱼肌肉蛋白质ΣEAA/ΣTAA的值分别为0.41和0.42,都大于0.4;ΣEAA/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的值分别为0.71和0.72,都大于0.6。蛋氨酸+胱氨酸是两种规格短须裂腹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为缬氨酸。小规格组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大规格组鱼(P<0.05),但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以及EPA+DHA、ω-3、ω-6等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大规格组鱼(P<0.05)。【结论】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脂肪酸的营养价值等方面来看,小规格短须裂腹鱼的营养价值更高。
生乳中风味物质特征及来源研究进展
陈银阁, 张养东, 李宁, 张元庆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03-11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2
摘要 ( 54 )   PDF (1475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风味是生乳感官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乳制品内在品质的综合表现。与人的嗅觉、味觉、触觉相对应,生乳的风味特征可以分别从气味、味道、口感3个维度分析。挥发性化合物不仅是风味的主要来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气味贡献物质,生乳中只有部分挥发性化合物有助于形成风味。生乳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类、酸类(如C4~C12脂肪酸)、酮类(如甲基酮)、醛类(如壬烯醛、庚烯醛)、酯类(如γ-内酯)、酚类(如对甲酚)及硫化物(如二甲基硫化物)等。生乳风味多由挥发性物质决定,但生乳敏感性强,干扰物多,使风味成为一项很难客观把控的质量指标,从而极易影响乳制品的品质。因此,在保障生乳新鲜风味的基础上,更需要严格控制多种外界因素对风味的干扰。生乳风味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饲粮、饮用水和牛舍环境等。目前,饲粮被认为是影响乳及乳制品风味最主要和最敏感的因素,饲粮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乳中风味物质,从而改变生乳风味。综上,饲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响生乳风味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作者从气味、味道、口感3个维度阐述生乳风味特征,综述了生乳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及饲粮、饮用水、牛舍环境对生乳风味的影响,以期为生乳风味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遗传繁育
北京黑猪LPLNUDT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苏艳芳, 牛乃琪, 宗文成, 刘先策, 刘海, 石国华, 井西涛, 张龙超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11-11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3
摘要 ( 65 )   PDF (1350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酶(lipoprteinlipase,LPL)和Nudix水解酶3(Nudix hydrolase homolog 3,NUDT3)基因多态性与北京黑猪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和背膘厚的关联性,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指导北京黑猪的育种工作。【方法】利用347头北京黑猪背最长肌样本进行IMF含量和背膘厚数据测定,按照IMF含量进行高、低分组。根据猪NUDT3和LP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中SeqMan分析测序结果,使用Duncan’s多重检验对2个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北京黑猪IMF含量和背膘厚进行关联分析,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LPL基因存在1个错义突变、3个同义突变和3个3'-UTR突变;NUDT3基因存在6个3'-UTR突变。LPL基因CDS区c.431 G>C位点与北京黑猪第6~7肋背膘厚显著相关,c.647 G>C位点与胸腰结合处背膘厚显著相关,c.637 A>G位点与第6~7肋背膘厚、胸腰结合处背膘厚和腰荐结合处背膘厚均显著相关(P<0.05);3'-UTR区c.1683 A>G位点与胸腰结合处背膘厚显著相关,c.1689 C>A位点与IMF含量显著相关(P<0.05)。NUDT3基因上的突变位点均发生在3'-UTR区,其中c.7204 G>T位点与北京黑猪IMF含量和腰荐结合处背膘厚显著相关,c.6068 C>G位点与IMF含量和第6~7肋背膘厚显著相关,c.5729 G>A位点与IMF含量显著相关(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北京黑猪NUDT3基因c.7204 G>T位点IMF含量高、低组间表达量无显著差异,LPL基因c.1689 C>A位点CC与AA基因型间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北京黑猪群体中LPLNUDT3基因的突变位点与IMF含量显著关联,为北京黑猪肉品质选育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
复方中药提取物对公兔生殖生理的影响
王士勇, 苏东雪, 张靖, 陈丽红, 詹军, 陈尧, 文盛鸿, 杨月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22-11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4
摘要 ( 37 )   PDF (452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讨论不同剂量复方中药提取物对公兔精液品质、生殖激素、睾丸形态及精子顶体完整性的影响,为提高公兔的繁殖性能及研制此类功能的中药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公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公兔不添加复方中药提取物,试验Ⅰ、Ⅱ和Ⅲ组公兔分别添加150、300、600 mg/kg复方中药提取物。试验周期为12周,饲喂周期为8周。分别于试验第4、8、12周采集血液样本,于试验第8、10、12周采集精液样本,进行血清中性激素的测定与精液品质鉴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12周试验组兔精子密度、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组兔精子顶体完整率显著升高(P<0.05);10~12周试验Ⅲ组兔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兔睾丸组织表面被膜由较厚的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睾丸内大量曲精小管基底膜清晰可见,曲精小管上皮是由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构成的复层上皮,曲精小管上皮分布大量精原细胞和分化的精母细胞,管腔内可见数量丰富的精子,间质无明显异常。4~12周试验Ⅱ、Ⅲ组兔血清中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中药提取物可明显改善公兔精液品质,提高精子顶体完整率,降低精子畸形率;有效改善睾丸形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提高血清中FSH、LH、T生殖激素含量。其中600 mg/kg复方中药提取物对于公兔的生殖生理具有显著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非编码RNA在动物肌纤维类型转化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陈博赫, 刘付穗, 喻宗岗, 王开明, 刘晓林, 易磊, 马海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32-11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5
摘要 ( 52 )   PDF (2091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由基因组转录而成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和未知功能的RNA。ncRNA在细胞内发挥多种调控功能,如参与基因表达调控、DNA修复、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ncRNA可以靶向调控基因转录从而调节肌肉生长发育。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结构单元,不同生物的肌纤维类型作用不同,且不同肌纤维类型肉的颜色、口感、营养成分和保水性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因此,揭示肌纤维类型转化机理对于提高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ncRNA作为肌纤维类型转化中的关键调节因子,是不可忽视的研究方面。作者以miRNA、lncRNA、circRNA 3种ncRNA为主,综述了ncRNA和肌纤维类型的概念及ncRNA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现状,以期为ncRNA应用于畜禽肉品质的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柯乐猪MMP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向进, 杨齐心, 罗华伦, 洪亚婷, 郭小江, 杨红文, 李维, 王春源, 吴燕, 张依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42-11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6
摘要 ( 45 )   PDF (3893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 2,MM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筛选与柯乐猪繁殖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方法】试验选择212头健康的经产柯乐母猪,采用直接测序法筛选柯乐猪MMP2基因SNP位点,利用RNAfold在线软件预测MMP2基因不同单倍型mRNA二级结构,并通过SPSS 22.0软件分析MMP2基因SNP位点与柯乐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柯乐猪MMP2基因第2外显子中检测到1个SNP位点(g.30062403 C>T),在第4外显子中检测到2个SNPs位点(g.30065309 C>T和g.30065312 C>T),均存在3种基因型(CC、CT和CT)。遗传特性分析结果显示,g.30062403 C>T位点为低度多态,g.30065309 C>T和g.30065312 C>T位点属于中度多态。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g.30062403 C>T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另2个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g.30065309 C>T和g.30065312 C>T位点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单倍型m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单倍型H1的mRNA二级结构与原序列相同,其他3种单倍型均导致mRNA二级结构和最小自由能发生变化。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30062403 C>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窝产活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g.30065309 C>T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断奶仔数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30065312 C>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窝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均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双倍型H2H2为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优势双倍型,H1H4为初生窝重的优势双倍型。【结论】柯乐猪MMP2基因3个SNPs位点与其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及断奶窝重均存在显著关联性,可作为分子育种遗传标记。
复方中药对强制换羽蛋鸡生产性能及生殖功能的影响
产燕子, 王馨悦, 李思菡, 王俊凯, 王宇艳, 胡铁生, 莫桂芬, 梁德宏, 石达友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51-11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7
摘要 ( 39 )   PDF (709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药对强制换羽蛋鸡生产性能及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600羽980日龄强制换羽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蛋鸡,分别为空白组(C组)和低(L)、中(M)、高(H)剂量复方中药组。空白组饲喂基础饲粮,复方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0.5%、1%复方中药,试验期42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产蛋率、蛋重、采食量,统计料蛋比;于试验21和42 d采集蛋鸡血液、卵巢及输卵管组织,检测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统计生殖器官指数,并制作卵巢和输卵管组织切片观察器官组织形态。【结果】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药后,与空白组相比,各剂量复方中药组强制换羽蛋鸡的产蛋率均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42天L、H组卵巢异嗜性细胞浸润现象减轻;试验第21天各剂量复方中药组卵巢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42天H组卵巢和输卵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21天M、H组孕酮和催乳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42天M组孕酮、催乳素和促卵泡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H组促卵泡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药能提高强制换羽蛋鸡生产性能及生殖功能。
一种外三元纯种猪、二元猪、三元猪和多元回交猪的鉴定方法研究
郑春婷, 胡云洋, 张春光, 叶子源, 张琛, 罗云燕, 秦蕾, 彭子璇, 于亦飞, 冼旺莹, 楚菡, 洪亮, 张建斌, 蒲蕾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60-11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8
摘要 ( 45 )   PDF (188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获得外三元猪品种鉴定的有效基因型并建立系统的猪种质鉴定方案,为外三元猪种质鉴定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对613头杜洛克猪Illumina 60K芯片、503头长白猪Illumina中芯一号50K芯片及10头大白猪重测序数据进行纯合位点统计分析,筛选获得常染色体上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以120头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猪耳组织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验证特异性SNP位点,筛选有效的特异性基因位点,通过位点联合分析建立外三元纯种、二元、三元及多元回交猪品种鉴定方案。【结果】通过芯片数据比对共获得6个长白猪特有SNPs位点,8个杜洛克猪特有的SNPs位点,1个大白猪特有SNP位点。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有效SNPs位点分别为SSC13:57293969 A>G、SSC11:47494227 T>G、SSC6:110653413 T>C和SSC6:110653219 T>C。根据位点突变类型及遗传规律,制定了三位点联合分析的种质鉴定方案,并鉴定出长白纯种猪、多元回交长白猪等多个猪种。【结论】本研究利用猪种特异性SNP位点制定了外三元纯种、二元、三元及多元回交猪品种鉴定方案。试验结果为外三元猪种质鉴定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
李有为, 程亚倬, 商继勇, 张廷龙, 孙铭菊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71-11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29
摘要 ( 44 )   PDF (2820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外成熟是哺乳动物胚胎工程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主要途径,卵母细胞质量直接影响早期胚胎发育,妊娠的建立及维持,胎儿的发育等。哺乳动物卵巢表面数量众多的小卵泡可以作为胚胎工程卵母细胞的来源,但从哺乳动物卵巢获取的卵母细胞成熟差异较大,存在处于发育各个时期的卵母细胞,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差,发育能力不足。如何提高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发育能力以充分挖掘优良母畜的遗传资源,提高胚胎工程效率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文章概述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比较大、小卵泡卵母细胞物质积累差异、卵泡的卵泡液成分及含量差异以及卵泡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的差异,分析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差的原因,分析总结提高哺乳动物小卵泡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措施,包括抑制核成熟、成熟前培养、颗粒细胞及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培养,期望能够为小卵泡卵母细胞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及发育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预防兽医
小鹅瘟病毒、鹅星状病毒Ⅰ型与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分析
张晓战, 邢忠玉, 吕楠楠, 董轩志, 李育林, 毛天绩, 梁尧涵, 郭运泽, 宋予震, 乔宏兴, 边传周, 袁野, 梁群超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83-11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0
摘要 ( 59 )   PDF (5860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2023年4月,河南新乡某地鹅场雏鹅群急性发病,死亡率高达25%,为确定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雏鹅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等组织样品及心血和肝脏外层纤维素性渗出物,通过对心血及肝脏外层纤维素性渗出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观察、16S rRNA基因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病鹅感染细菌及感染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情况;通过PCR/RT-PCR方法对其常见雏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进行检验,并对阳性病原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病鹅感染的病毒性病原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情况。【结果】细菌学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呈半透明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菌落,形态学观察显示,该菌为单个和成对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符合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特性。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与BLAST分析进一步证实该菌为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多黏菌素B耐药。常见雏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PCR/RT-PCR检测发现,该鹅场样品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和鹅星状病毒Ⅰ型(genotypeⅠ Goose astrovirus,GAstV-1)核酸呈阳性,GAstV-2、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鹅呼肠孤病毒(Goose reovirus,GRV)核酸阴性,将致病毒株分别命名为GPV/HN-2023和GAstV-1/HN-2023。进一步对GPV/HN-2023和GAstV-1/HN-2023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分析发现,GPV/HN-2023与DY-16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DY-16-like毒株,且VP3蛋白存在2个特有的氨基酸位点突变D248E和V314L;GAstV-1/HN-2023与GAstV-1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GAstV-1分支,ORF2蛋白存在3个特有的氨基酸位点突变G47R、S207G和A628T。【结论】本研究通过综合诊断方法明确了GPV、GAstV-1与RA混合感染是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分析了致病菌RA的耐药性和病毒性致病原GPV和GAstV-1的遗传演化及变异特点,为河南地区雏鹅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VDR基因克隆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秦逸飞, 陈蓉, 施振旦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194-12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1
摘要 ( 50 )   PDF (3500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维生素D3(vitamin D3,VD3)是一类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参与调控动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具有生物活性的VD3代谢物1,25(OH)2D3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试验旨在克隆鹅VDR基因CDS序列并制备鹅VDR多克隆抗体,为后续开展VDR介导VD3调控鹅体内多种生理活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支撑。【方法】通过基因克隆方法获得鹅VDR基因CDS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分析。通过基因合成和亚克隆方法构建鹅VDR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后获得鹅VDR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鹅VDR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兔抗鹅VDR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克隆了鹅VDR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 356 bp,编码451个氨基酸残基。该编码蛋白与鸡VDR蛋白的相似性高达91.4%,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N-端含有核定位序列,且含有DNA结合域和配体结合域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类固醇/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试验成功构建了pET-30a(+)-VDR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鹅VDR重组蛋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高达90%以上,且大小符合预期(52 ku)。试验制备了兔抗鹅VDR多克隆抗体,其抗体效价>1∶1 093 500;除肝脏组织外,该多克隆抗体在产蛋鹅肾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中均能够识别天然VDR蛋白的2种亚型。【结论】试验成功克隆了鹅VDR基因CDS序列,并制备了兔抗鹅VDR多克隆抗体,该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高,可用于后续鹅体内VDR介导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雾化疫苗研究进展
吴伟, 郝飞, 谢星, 冯志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03-12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2
摘要 ( 50 )   PDF (1332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黏膜疫苗及免疫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呼吸道疾病免疫预防的雾化疫苗及相应雾化吸入免疫技术的报道与应用逐渐增多。雾化疫苗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液态和固态免疫原制成雾滴或气溶胶颗粒,以喷雾免疫或气溶胶免疫的形式进入人与动物呼吸道及肺部,并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应答的疫苗。雾化免疫能更好地诱导黏膜免疫应答,同时避免了注射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和疼痛。20世纪50年代鸡新城疫疫苗的喷雾免疫研究拉开了动物呼吸道免疫的序幕,随后开展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喷雾接种,目前很多禽用疫苗的喷雾免疫已被广泛使用。猪用疫苗的气溶胶免疫研究起步较晚,难度也更大。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逐步在猪瘟疫苗、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疫苗及猪支原体肺炎疫苗上开展相应的气溶胶免疫研究。相比动物疫苗,人用疫苗的气溶胶免疫研究报道更多,主要集中在麻疹疫苗、结核疫苗和流感疫苗。2019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气溶胶免疫快速发展,目前在中国已被批准紧急使用。笔者就动物用及人用雾化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系统陈述,总结分析了各类雾化疫苗的理化参数、安全性、体内趋向性、肺脏局部免疫应答、免疫接种效果,并提出未来在疫苗剂型与组份、雾化发生装置、雾化过程质控、免疫程序与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需求。本综述可为后续相应的呼吸道黏膜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4b型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的影响
郑明浩, 郭骞, 刘芳, 梁雄燕, 刘晶, 杨玉莹, 田光明, 方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14-12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3
摘要 ( 48 )   PDF (255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表面蛋白锚定及致病性的影响,以期为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gttA基因缺失株,分析亲本株ScottA、缺失株ΔgttA、回补株CΔgttA的生长与运动能力;通过Western blotting探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2种表面毒力蛋白InlB、ActA锚定的影响。采用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进行黏附与侵袭试验及小鼠感染试验评估gttA基因缺失后对单增李斯特菌黏附与侵袭能力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单增李斯特菌正常生长与运动能力不受gttA基因缺失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ttA基因缺失导致毒力蛋白InlB和ActA在细菌细胞壁表面的锚定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黏附与侵袭试验结果显示,ΔgttA对Caco-2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极显著低于ScottA和CΔgttA(P<0.01)。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gttA基因缺失导致单增李斯特菌在小鼠肝脏及脾脏中的定植能力极显著或显著减弱(P<0.01;P<0.05)。将gttA基因回补后,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与侵袭水平,以及在肝脏、脾脏中的定植能力均能恢复至亲本株ScottA水平。【结论】gttA基因缺失并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与运动能力,但会影响主要毒力蛋白在单增李斯特菌表面的锚定,减弱该菌对Caco-2细胞系的黏附与侵袭能力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猪轮状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
李妍花, 周兵强, 康笃利, 郝丽影, 汪志艳, 赵少若, 黄甜, 庞杏豪, 刘俊阳, 楚园园, 张云静, 高晓静, 邓均华, 田克恭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23-12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4
摘要 ( 42 )   PDF (4473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2株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单克隆抗体,研制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用于PoRV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制备40 nm粒径的胶体金溶液标记单克隆抗体4G5,将单克隆抗体5G4和羊抗鼠IgG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通过优化胶体金溶液最适pH、标记抗体和检测抗体的最佳使用量,制备PoRV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对试纸条的灵敏度、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检测50份猪粪便样品,计算试纸条与RT-PCR方法的符合率,最后采用试纸条进行1 249份临床样品的测定。【结果】经优化后试纸条的最佳参数如下:胶体金溶液最佳pH为8.0,标记抗体4G5和检测抗体5G4最佳使用量分别为14.4 μg/mL和1 mg/mL。试纸条能检测出1∶2 000稀释的PoRV OSU株(G5型)病毒液,灵敏度为104.5 TCID50/mL,且检测PoRV G9、G3和G4型毒株均为阳性。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均为阴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稳定性良好。检测50份猪粪便样品,与RT-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5%(39/40),阴性符合率为100%(10/10),总体符合率为98%(49/50)。检测2022年在河南、山西省猪场收集的临床样品1 249份,阳性检出率为5.2%。【结论】本研究制备的PoRV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等优点,与RT-PCR方法的符合率较高,可用于规模化猪场PoRV的快速检测。
非洲马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钱佳豪, 周师众, 张博源, 高建帅, 丁家波, 沈青春, 王春凤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32-12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5
摘要 ( 66 )   PDF (3813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是由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AHS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皮下水肿及脏器出血为特征的马属动物急性和亚急性虫媒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快速致病的特点,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疾病,中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健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AHS近几年在非洲和与中国邻近的东南亚地区流行,形势非常严峻,严格监测边境地区和口岸的马属动物AHS,及时清除带毒动物是中国AHS防控的法定策略。笔者对AHS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病原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毒分离、RT-PCR、恒温扩增和基因芯片技术等,其中病毒分离是经典的确诊方法,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为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恒温扩增技术如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和重组酶介导的扩增技术(RAA)等可用于现场快速诊断,基因芯片技术可实现多病原检测。血清学诊断包括ELISA、病毒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其中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均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非洲马瘟诊断技术》(GB/T 21675—2022)推荐的主要检测方法。近些年来,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技术能同时对多种病原体进行定量检测,极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基于云平台和物联网的疾病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为AHS的监测和预防提供更为科学和精确的技术支持。
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筛选
李俊贤, 任涛, 杨剑, 郭杨, 文安林, 欧德渊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41-12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6
摘要 ( 46 )   PDF (206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进行抗病毒中药的筛选,并验证其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法,通过预防和治疗2个角度对24味单一中药、6种市售复方中药进行抗IBV的有效成分或方剂筛选试验,即在SPF鸡胚中先注射中药2 h后再接种病毒和先接种病毒2 h后再注射中药。使用SPSS 20.0软件对鸡胚重量进行方差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辅助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对鸡胚净重进行方差分析显示,桔梗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预防和治疗均有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鸡胚尿囊液病毒滴度结果显示,桔梗、鱼腥草、宣肺败毒方、绞股蓝、蒲公英、甘草对IBV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桔梗抑制效果最佳。【结论】桔梗对IBV有显著的预防及抑制效果,结果为深入研究桔梗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猪源Rab基因shRNA文库与稳定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梁东阁, 姚晨, 柴雅静, 蔡梦攀, 褚贝贝, 鲁维飞, 王江, 曾磊, 刘忠虎, 明胜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50-12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7
摘要 ( 44 )   PDF (4273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Rab家族蛋白在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猪肾上皮细胞(PK15)为试验模型,构建Rab基因shRNA文库,并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的能够抑制猪源Rab基因表达的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敲减效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敲减Rab基因对PRV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RV-gB蛋白表达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敲减Rab基因后PRV-gB、PRV-TK基因以及相关细胞炎性因子表达量。【结果】试验成功构建包含13种Rab基因敲减细胞系的shRNA文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敲减Rab基因能显著抑制PRV-GFP增殖(P<0.05);病毒滴度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敲减Rab基因极显著抑制子代病毒的产生以及PRV-gB蛋白的表达(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敲减Rab基因会显著或极显著抑制PRV-gB、PRV-TK基因表达(P<0.05;P<0.01);敲减Rab14和Rab27基因后细胞中IFN-β、ISG15、IL-1β、IL-1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敲减Rab基因能够抑制PRV增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ab基因在PRV生活周期中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
谭磊, 彭小烨, 王开心, 黄小久, 张帆, 禹思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59-12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8
摘要 ( 42 )   PDF (127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健康也十分重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s)属于表观遗传修饰酶,可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过程影响基因表达,继而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大量研究表明,HDACs可通过与病毒蛋白互作或影响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来参与多种畜禽病毒感染过程,且HDACs抑制剂处理可抑制部分病毒(如伪狂犬病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复制,提示HDACs可作为抗畜禽病毒感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因此,深入了解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过程对防控畜禽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要介绍了HDACs及其抑制剂,重点综述了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为深入研究HDACs调控畜禽病毒感染提供参考,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科学指导。
不同鸡马立克病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比较
杨慧明, 蒲兴, 党海斌, 孙璐, 张国中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67-12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39
摘要 ( 69 )   PDF (16705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国内外共7个批次/品种(A~D,F~H)的CVI988或CVI988+HVT商品疫苗进行免疫保护分析,以期了解不同马立克病(MD)疫苗的保护效果,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将140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9组,G01~G09组,其中G01~G07组(15只/组)分别按推荐剂量免疫A~D及F~H马立克病疫苗,G08(攻毒对照组,15只)和G09(空白对照组,20只)组不免疫,7日龄时G01~G08组分别经腹腔注射马立克病病毒(MDV)超强毒Md5株(1 000 PFU/只),所有鸡隔离饲养120 d。通过检测疫苗毒蚀斑数、疫苗毒复制情况、攻毒后体重差异、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综合评估各疫苗的保护力。【结果】7个批次疫苗的病毒蚀斑数均符合国家标准(2 000 PFU/羽份),疫苗F的病毒蚀斑数最高(6 467 PFU/羽份)。以1羽份剂量免疫1日龄SPF鸡后,疫苗F的复制速率相对较快。用Md5株攻毒后,攻毒对照组鸡体重减轻,且有93.3%(14/15)的鸡死亡,100%(15/15)剖检出现MD典型病变;G01~G07各免疫组鸡体重与空白对照组鸡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比例分别为0/14、3/15、5/15、0/14、0/13、0/15和1/15,剖检出现MD典型病理变化的比例为5/14、8/15、7/15、5/14、3/13、3/15和5/15,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7个批次的马立克病疫苗对鸡均具有一定保护力,保护指数为45.7%~73.3%。【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鸡马立克病疫苗对MDV超强毒Md5株的攻击具有相似的保护效果,二价苗的保护力(73.3%)高于单价疫苗。
无乳链球菌致病性研究进展
陈晶, 马骏, 范钊玮, 刘慧婷, 崔玉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77-12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40
摘要 ( 63 )   PDF (1319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性致病菌,通过形成生物膜可在奶牛乳腺中黏附、定植并长期存活,同时增强对宿主免疫防御的抵抗,引起奶牛乳腺感染而发生亚临床型乳腺炎,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奶牛乳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和奶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其还可感染骆驼与罗非鱼等多种动物,造成严重的动物福利恶化,且存在人与动物间接传播的可能。无乳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机会致病菌,可在健康成年人的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中无症状定植,感染新生儿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及脑膜炎的发生,并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成人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易感率,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更为严重的败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疾病的发生。尽管使用抗生素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但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使得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逐步下降,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控制愈发困难。笔者就无乳链球菌对多种动物及不同人群的致病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无乳链球菌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基础兽医
广东省腹泻仔猪大肠杆菌blaCTX-M-65mcr-1基因共传播特征
张岩, 曹孟涛, 卢跃溦, 蒋红霞, 王令, 李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86-12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41
摘要 ( 49 )   PDF (799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某生猪养殖场腹泻仔猪的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以及同时携带blaCTX-M-65mcr-1 两种耐药基因的阳性大肠杆菌的分子特征与其共同传播特征,为耐药性监测及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东省肇庆市某生猪养殖场采集腹泻仔猪直肠棉拭子样品90份,并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mcr-1基因,通过测序确定CTX-M亚型;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间的遗传背景;通过接合转移方法确定质粒水平转移的能力;使用复制子分型、S1-PFGE、South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质粒类型、耐药基因的定位及定位质粒的大小;通过三代测序及序列分析确定质粒的重组过程。【结果】共分离鉴定86株大肠杆菌,检测到44株携带CTX-M型ESBLs基因,其中blaCTX-M-55基因最流行(n=16,36.4%),其次是blaCTX-M-65(n=10,22.7%)、blaCTX-M-27(n=8,18.2%)、blaCTX-M-15(n=5,11.4%),还检测出blaCTX-M-79(n=2,4.5%)、blaCTX-M-14(n=2,4.5%)和blaCTX-M-24(n=1,2.3%)。10株blaCTX-M-65基因阳性菌有8株同时携带mcr-1基因。这8株大肠杆菌均表现为多药耐药,包括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喹肟、黏菌素等多种抗生素。8株菌共分为6种ST型、7个PFGE谱型。接合转移试验发现,有6株菌的blaCTX-M-65mcr-1基因发生了共转移,且blaCTX-M-65mcr-1基因均位于IncHI2型(253 kb)质粒上。其中1株菌在接合转移的过程中,其所携带的一个253 kb IncHI2质粒与一个69 kb IncFⅡ质粒发生融合,形成一个大小323 kb的融合质粒。对融合质粒进行三代测序解析,结果表明,在接合转移的过程中IS26介导了两个不同大小质粒的重组。【结论】IncHI2质粒是介导blaCTX-M-65mcr-1基因共同传播的主要媒介,IS26通过与靶位点GTTTCACT的整合导致IncHI2质粒与IncFⅡ质粒融合。质粒重组扩大了大肠杆菌的耐药谱,加速了耐药基因的传播,促使多药耐药现象更严重,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为阐明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传播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肉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黄紫贝, 罗健雅, 赵以恒, 李蒙, 苏思元, 赵振华, 刘文博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298-13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42
摘要 ( 47 )   PDF (390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江苏某大型白羽肉鸡场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造成大规模死亡的病例进行确诊。【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肠道等病变组织,通过厌氧培养进行细菌分离和纯化,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属和演化关系,通过PCR扩增毒素基因确定分离株毒素型,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和耐药表型并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从4只病死鸡不同脏器中分离到了9株疑似菌,分离菌在产气荚膜梭菌鉴定培养基上呈黑色,16S rRNA分析得出9株分离菌与产气荚膜梭菌相似性最高可达99.60%。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4株分离株与巴基斯坦鸡源产气荚膜梭菌(GenBank登录号:MN365136.1)具有较近的亲缘性,5株分离株与南非鸡源产气荚膜梭菌(GenBank登录号:OR494055)具有较近的亲缘性。毒素分型结果显示,5株为A型,2株为F型,2株为E型。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全部死亡,表明该菌具有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耐药基因分析表明大环内酯类erm(B)(77.8%)和四环素类tetA(P)(55.6%)、tetB(P)(66.7%)为主要耐药基因。【结论】本研究从同一只病死鸡中分离到不同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且分离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研究结果为兽医临床鸡产气荚膜梭菌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蒋秉妤, 陈宁, 崔亚男, 朱凯晴, 姜朋欣, 王旭涛, 李妍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308-13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43
摘要 ( 38 )   PDF (966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芩、黄柏、大黄、黄连、板蓝根和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仔猪腹泻相关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Venn在线作图网站获得共有靶点,并使用Cytoscape 3.9.1制作药物-靶点网络图得到主要活性成分。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制作PPI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PubChem和PDB数据库分析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的3D结构文件,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汉黄芩素、β-谷甾醇、金合欢素、去氢丹参酮ⅡA和四氢小檗碱,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富集到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细胞凋亡、血管生成、IL8产生、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富集在信号转导、免疫系统、病毒性感染等相关分子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汉黄芩素与TNF,去氢丹参酮ⅡA、四氢小檗碱和金合欢素与STAT3都显示出良好对接活性。【结论】四黄止痢复方可能通过汉黄芩素、β-谷甾醇、金合欢素、去氢丹参酮ⅡA和四氢小檗碱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IL6、VEGFA、STAT3、TNF、CASP3等靶点,进而通过癌症通路、脂质与粥样动脉硬化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对仔猪腹泻起到抗炎、抗氧化等治疗效果,体现了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华南虎源产碱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李雨琪, 朱智豪, 郑欣, 许癸宗, 蔡思思, 周娴静, 靳雨欣, 刘璐, 许静茹, 陈芳婷, 薛梦如, 康娅莉, 薛羽希, 陈腾腾, 林锡潘, 林开雄, 谭聪灵, 张敏, 范克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3):  1320-13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3.044
摘要 ( 44 )   PDF (7617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离鉴定导致华南虎急性死亡的病原菌,确定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为今后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确定分离菌株种类,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结果】从死亡华南虎幼虎肠道中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呈现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呈现白色菌落;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FJ/Tiger201802。结合16S rRNA测序结果,确定其为产碱普罗威登斯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FJ/Tiger201802与鱼源分离株HXM38(MZ734428.1)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16S rRNA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9.5%。分离菌株接种试验小鼠,发病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被毛松乱、扎堆、眼角出现分泌物等症状,分离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108.2CFU,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FJ/Tiger201802的致病性较强,主要侵害小鼠的肝脏、肺脏、肠等组织器官。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叮、氧氟沙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对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对头孢唑林、头孢噻吩不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到1株华南虎源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可引起小鼠感染发病。研究结果可为产碱普罗威登斯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