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05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0-0. 
摘要 ( 55 )   PDF (3889KB)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0. 
摘要 ( 60 )   PDF (555KB) ( 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全基因组重测序探究晋南牛优势性状的分子基础
贾雪纯, 戎艳花, 朱芷葳, 李鹏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01
摘要 ( 172 )   PDF (12543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晋南牛优势性状所基于的遗传基础,为后续晋南牛种质资源利用以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集12头健康的纯种晋南牛耳缘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将测序数据以及NCBI数据库12头红安格斯牛基因组数据比对到牛参考基因组(ARS-UCD1.2),检测群体SNPs位点,采用ANNOVAR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注释;对晋南牛与红安格斯牛变异基因进行韦恩分析,筛选晋南牛特异性变异基因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将显著富集的变异基因进行功能互作分析。【结果】晋南牛基因组DNA测序共获取clean reads 2 621 153 222条,Q30平均值达93.5%,碱基分布均匀且无明显偏向性,平均测序深度11.19×,覆盖率(≥4×)平均值为92.64%;检测到SNPs位点117 773 201个,注释外显子区域获得nonsynonymous、stopgain/stoploss SNPs共405 506个,覆盖于16 690个基因,筛选出晋南牛特异性变异基因5 289个。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基因广泛富集于线粒体、核糖体、细胞器膜相关生物过程以及氧化磷酸化、细胞色素P450(CYP)代谢通路中;线粒体呼吸链蛋白(NDU)、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广泛富集于氧化磷酸化途径;CYP1A1、CYP2E1、UGT1A6、UGT1A1基因富集于细胞色素P450相关的多条代谢通路;GSTM2、GSTT1、GSTT2、GSTK1基因富集于谷胱甘肽(GST)代谢途径与细胞色素P450相关路径;线粒体核糖体蛋白(MRP)、核糖体蛋白(RP)基因家族子网络富集于核糖体蛋白形成过程。【结论】晋南牛特异性变异基因与细胞能量代谢显著相关,推断其对晋南牛饲料高效转化率具有潜在遗传效应。本研究结果为筛选显著影响育肥性状的SNPs标记,繁育高饲料转化率的晋南牛提供方向。
15个物种Toll样受体5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戴开宇, 杨治风, 郭烨星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1-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02
摘要 ( 85 )   PDF (2857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5(TLR5)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并分析TLR5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因素。【方法】综合运用CodonW、BioEdit和R等软件对筛选的15个不同物种TLR5基因完整编码区(CDS)序列核苷酸组成和密码子使用模式进行计算和统计,再基于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和CDS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推测TLR5基因发挥相似生物学功能的物种,并通过ENC-plot、Neutrality-plot和PR2-plot 3种绘图分析造成密码子偏好性现象的可能因素。【结果】9个物种TLR5基因CDS密码子第3位碱基GC含量(GC3)>0.5,14个物种有效密码子数(ENC)值>35,15个物种密码子AU偏斜度(AU skew)和GC偏斜度(GC skew)值<0;不同物种TLR5基因CDS有31个高频密码子,其中21个以G或C结尾,此外GCC、AGA、AGG和CUG表现为较高的RSCU值,为优势密码子;RSCU层次聚类和系统发育聚类结果不完全相同,但两种聚类方法均提示猪、牛和羊TLR5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特点相似,鸡和绿头鸭相似,虹鳟和鲫鱼相似;ENC-plot分析发现各物种TLR5基因均分布在标准曲线下方较远位置,Neutrality-plot显示密码子第1、2位GC含量的平均值(GC12)和GC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R2-plot则显示密码子第3位碱基使用频率不一致。【结论】不同物种TLR5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存在偏好性现象,该现象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受碱基突变和翻译选择双重影响的结果,其中碱基突变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后续TLR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挖掘提供新的角度和理论认识。
辽宁沈阳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VP2基因扩增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琪, 刘正伟, 梁琳, 张利, 郝春晖, 李玥, 赵福庆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3-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03
摘要 ( 107 )   PDF (4472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1株2022年辽宁沈阳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 LN3株VP2蛋白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FPV胶体金试纸条对临床上表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患病猫粪便进行检测,提取该病猫粪便的病毒DNA进行FPV VP2基因PCR扩增及测序,使用Seq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将所获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FPV和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的VP2基因进行相似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毒株VP2蛋白进行预测,包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糖基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结果】FPV LN3株VP2基因全长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登录的15株FPV同属一个大分支,相似性为98.9%~99.7%;与CPV处于不同分支上。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显示,FPV LN3株VP2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含有7个潜在N-糖基化位点、86个O-糖基化位点和50个磷酸化位点;VP2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中的可能性分别为43.5%、34.8%和21.7%;VP2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分别占61.82%、8.90%、24.32%及4.97%,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一致;VP2蛋白共有20个抗原表位。【结论】VP2是FPV遗传变异的关键基因,FPV LN3株VP2蛋白属于亲水性、非跨膜稳定蛋白,共存在20个抗原表位。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PV VP2蛋白功能及研发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PLGA纳米粒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王晓芳, 符乐, 张盼盼, 张华莹, 剧勍, 王亚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3-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04
摘要 ( 90 )   PDF (4251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是由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构成的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作为新型载体和传递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PLGA具有抗原展示和抗原包裹的功能,能保护包裹包括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蛋白质和多肽)、核酸及免疫调节分子在内的一系列物质,免受蛋白酶介导的黏膜表面降解,还能使药物或抗原缓慢释放,以减少免疫和用药次数,在肠道疾病治疗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还可将药物或抗原偶联到PLGA纳米粒表面起到抗原展示的作用,在疫苗研发和药物制备方面表现出优异特性。PLGA还可作为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PLGA的表面修饰功能可用于药物的靶向递送,靶向递送治疗分子到身体的特定部位,既可减少不良副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局部原料药的浓度来提高药物疗效,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PLGA纳米粒可单独或联合装载不同类型的药物,免疫原性小,且易于通过受控的化学合成进行调节,因此,PLGA作为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非病毒基因传递系统和药物传递平台,广泛用于疫苗制备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笔者重点综述了PLGA纳米粒的结构特征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PLGA制备的纳米载体平台在疫苗研发和药物递送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旨在为PLGA纳米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3D4/2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
陈虹伶, 赵怡, 陈家骥, 韦秋旭, 李禧梦, 冯国越, 胡焜翔, 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42-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05
摘要 ( 85 )   PDF (12691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Ⅱ,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系(3D4/2)差异表达基因,为了解PCV2感染宿主免疫细胞机制和抗PCV2感染药物研发奠定基础。【方法】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PCV2 NJ2002株处理3D4/2细胞,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DeSeq 2.0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分析及转录因子靶向分析,选取免疫及凋亡相关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及磷酸化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蛋白激酶B (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V2感染组共获得7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13个上调,400个下调。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与免疫应答等相关,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通路、新陈代谢通路、HIF-1信号通路、病毒致癌作用、PI3K-Akt等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的基因表达水平保持一致。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CV2感染3D4/2细胞24 h后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转录因子靶向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与核转录因子Y亚基β(NFYB)和ETS转录因子(ELK4)联系紧密。【结论】PCV2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下游炎症信号通路和凋亡信号通路增强自身复制能力。NFYB和ELK4转录因子在PCV2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考虑作为抗PCV2药物靶点。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PCV2感染宿主免疫细胞机制和相关药物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理生化
复方双黄连制剂对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 Fc/C3b受体活性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史晗, 戴浩然, 郭彬, 刘群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52-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06
摘要 ( 79 )   PDF (1092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复方双黄连制剂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分泌功能的影响,为复方双黄连的深度开发及畜禽用药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金银花、黄芩、连翘、穿心莲干燥粉碎后分别制备浸膏,按照比例制备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1:1:2)、复方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穿心莲=1:1:2:2)及穿心莲口服液,调节pH为7.0,生药浓度为1 g/mL。3种药物作用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3种药物安全浓度,将药物最大安全浓度以二倍稀释法稀释为3个浓度;采用脂多糖(LPS)和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HCSS)作用于RAW264.7细胞模拟机体炎症和免疫抑制状态,3种药物作用于这2种状态的细胞和正常细胞,采用YC、EA玫瑰花环法及中性红吞噬法检测巨噬细胞Fc/C3b受体活性和吞噬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分泌能力。【结果】复方双黄连、双黄连、穿心莲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625~2.5、3.125~12.5和0.625~2.5 mg/mL。不同浓度复方双黄连、双黄连、穿心莲作用于巨噬细胞,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复方双黄连可降低LPS巨噬细胞RAW264.7活跃的吞噬能力,增强HCSS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不同浓度复方双黄连可使活化的巨噬细胞Fc/C3b受体活性下降,低下的Fc/C3b受体活性增强;不同浓度复方双黄连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溶菌酶(LZM)的作用,抑制LPS巨噬细胞NO、TNF-α、IFN-γ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结论】复方双黄连可通过活化巨噬细胞Fc/C3b受体活性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炎能力,同时对已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功能起到抑制作用,以减少由于免疫功能亢进造成的机体损伤。研究结果为中兽药复方双黄连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芪蓝复方对妊娠母猪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杨黎宇, 李燕玲, 范舒钰, 李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64-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07
摘要 ( 70 )   PDF (1826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揭示芪蓝复方对妊娠母猪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为缓解妊娠母猪免疫抑制提供参考,为芪蓝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浓缩冻干工艺制备芪蓝复方提取物,利用硫酸-苯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芪蓝复方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选取25头长白二元母猪(30~40胎龄),分为空白组(N),0.1%(L)、0.2%(M)和0.4%(H)芪蓝复方组以及阳性对照组(A),5头/组,试验期30 d,分别于试验开始后1、15和29 d采集血液,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血钙、血磷和甘油三酯)、血清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水平。【结果】芪蓝复方中多糖、(R,S)-告依春以及淫羊藿苷含量分别为56.0%、0.035%和0.39%。妊娠15、29 d,与N组相比,A组猪血清白蛋白、IgM、Ig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L、H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丙二醛、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M、H组S/P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妊娠15 d,L组血清总蛋白、血钙水平、总抗氧化能力及IgM、Ig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H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血清总蛋白、血钙、甘油三酯水平及IgM、IL-6含量、S/P值均显著降低(P<0.05)。妊娠29 d,L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血钙水平、IgG、Ig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M组血钙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芪蓝复方对妊娠母猪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可用于妊娠母猪免疫抑制疾病防控。
营养与饲料
罗伊氏乳杆菌替代抗生素对仔猪肠道miRNA表达的影响
李虹仪, 杨雪芬, 林泽森, 吴晓菲, 吕祺欣, 余佳莉, 张茂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74-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08
摘要 ( 72 )   PDF (3857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禁抗后饲粮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对仔猪各肠段微小RNA (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为罗伊氏乳杆菌LR1调控仔猪肠道功能的机制研究筛选潜在miRNA。【方法】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和益生菌组仔猪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复合抗生素(100 mg/kg喹乙醇+75 mg/kg金霉素)及5×1010 CFU罗伊氏乳杆菌LR1,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屠宰1头仔猪,采集空肠组织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筛选miRNA在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表达量。【结果】饲粮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可引起仔猪肠道组织miRNA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改变了空肠高表达miRNA的排序。差异表达miRNA的潜在靶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相关通路及PI3K-Akt、MAPK、Chemokine、Ras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3个组间仔猪空肠差异miRNA的表达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大致相同,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在对照组和抗生素组间表达趋势较为一致,表达下调的miRNA在对照组和益生菌组间表达趋势较为一致,而肠道高表达miRNA在3个组中均有较为一致的表达趋势。【结论】禁抗后饲粮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会引起肠道miRNA表达发生变化,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可为罗伊氏乳杆菌LR1调控仔猪肠道发育及营养吸收代谢等研究提供基础。
龙骨骨折对产蛋后期蛋鸡恐惧行为、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张家麒, 杨凯淇, 张静怡, 王晓旭, 王野, 王蕊, 于翰林, 陈艳青, 包军, 张润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86-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09
摘要 ( 84 )   PDF (2773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龙骨骨折(keel bone fracture,KBF)已成为影响蛋鸡健康和生产的重要福利问题。试验旨在评估产蛋期龙骨骨折的发生与否对产蛋后期的蛋鸡恐惧行为、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6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和林甸鸡各100只,单笼饲养于传统叠层式鸡笼。利用触诊和便携式X光仪区分龙骨骨折蛋鸡和未骨折蛋鸡,通过紧张不动性测试(TI)、旷场试验(OFT)和惊吓反射试验(SRT)依次测量恐惧行为反应,并测定68周龄时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结果】在TI试验中,2个品种龙骨骨折蛋鸡的紧张不动时长显著高于正常蛋鸡(P<0.05)。在OFT试验中,龙骨骨折的海兰褐蛋鸡和林甸鸡在穿过的格子数、步数和在外圈停留的时间均显著低于正常蛋鸡(P<0.05),在内圈停留的时间显著高于正常蛋鸡(P<0.05),且骨折的海兰褐蛋鸡的运动潜伏期显著高于正常蛋鸡(P<0.05)。在SRT试验中,龙骨骨折蛋鸡惊吓反射总得分显著低于正常蛋鸡(P<0.05)。因此,龙骨骨折蛋鸡的恐惧行为反应较强烈。2个品种龙骨骨折蛋鸡的产蛋率显著低于正常蛋鸡(P<0.05),且骨折的海兰褐蛋鸡蛋形指数低于正常蛋鸡(P<0.05),其余蛋品质参数在骨折蛋鸡和正常蛋鸡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骨骨折加剧了蛋鸡的恐惧行为反应,降低了产蛋后期蛋鸡的福利水平和生产性能。
烟酰胺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南冰禹, 李浩东, 臧长江, 李晓斌, 李凤鸣, 刘拓, 李云梦, 仇娅琪, 杨开伦, 王加启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96-1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0
摘要 ( 74 )   PDF (1948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烟酰胺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相近且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分别为对照组(CK组)和试验组(NAM7、NAM11、NAM15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NAM7、NAM11、NAM15组分别在CK组的基础上灌服7、11、15 g/d烟酰胺溶液。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每隔15 d记录1次产奶量,同时于正试期的第1、30、60天采集牛乳、饲料和血液样品,分别用于测定乳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乳成分及体细胞数,饲料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等常规营养成分及酸不溶灰分的含量,以及血浆和乳中烟酰胺含量。于试验最后3 d采用直肠掏粪法收集粪样,测定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①与CK组相比,NAM7、NAM11、NAM15组奶牛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体细胞评分均极显著降低(P<0.01)。NAM7组奶牛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乳脂、乳糖、乳蛋白产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NAM11组的乳脂产量极显著升高(P<0.01),乳糖、乳蛋白产量均显著升高(P<0.05);NAM15组的乳脂、乳蛋白产量均显著升高(P<0.05)。②与CK组相比,NAM7、NAM11组奶牛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中性洗涤纤维、钙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磷表观消化率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NAM15组的粗蛋白质、总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NAM7组奶牛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K和NAM15组(P<0.05)。③NAM15组奶牛血浆中烟酰胺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乳中烟酰胺含量极显著高于CK、NAM7和NAM11组(P<0.01),NAM11组乳中烟酰胺含量极显著高于CK和NAM7组(P<0.01)。【结论】烟酰胺可以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牛乳品质;同时可以提高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能量及钙的表观消化率,且NAM7组效果最好。在生产中建议烟酰胺适宜添加量为7 g/d。
牛至精油缓解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李晓鹏, 高鹏翔, 蒋林树, 屠焰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06-1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1
摘要 ( 112 )   PDF (3252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反刍动物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畜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甲烷作为瘤胃微生物代谢的副产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降低了反刍动物的饲料能量利用率。植物提取物凭借其调节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功效在甲烷减排领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牛至精油是从牛至中提取的一种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提取物,以麝香草酚和香芹酚为主效因子,具有改善瘤胃内环境、改变瘤胃微生物组成、调控瘤胃发酵等生物学功能,在反刍动物养殖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关于牛至精油降低甲烷的作用效果已在多种动物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牛至精油能通过调节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来降低瘤胃甲烷排放,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作者以反刍动物为对象,对牛至精油通过调节瘤胃中细菌、古菌以及原虫的丰度和组成,调控瘤胃代谢,抑制二氧化碳还原途径和乙酸发酵途径,达到改善甲烷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牛至精油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林下菊苣草地放养对北京油鸡屠体性能、蛋肉品质、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张苏晗, 孟林, 郭玉霞, 郑明利, 毛培春, 田小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14-1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2
摘要 ( 62 )   PDF (1226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分析林下菊苣草地放养与传统笼养对北京油鸡屠体性能、蛋肉品质、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体重相近的10周龄北京油鸡母鸡随机分为3组:传统笼养的对照组(CK)和林下菊苣草地放养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00只/667 m2(T1)和120只/667 m2(T2),采用草地放养与精料补饲相结合的方式,正试期95 d。试验结束后测定油鸡屠体性能和蛋肉品质,采集翅静脉血用于测定血液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相关指标。【结果】与CK组相比,T1和T2组的全净膛率分别提高21.0%和21.6%(P<0.05);胸肌必需氨基酸、胸肌肌苷酸(0.05<P<0.01)和蛋黄色泽、蛋黄重(P<0.05)等主要蛋肉品质指标均有提高趋势;血液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代谢指标均有降低趋势(0.05<P<0.1);T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免疫指标亦有提高趋势(0.05<P<0.1)。与CK组相比,T1组的蛋重、蛋黄色泽和蛋黄重分别提高25.34%、38.3%和53.2%(P<0.05)。此外,与T2组相比,T1组胸肌粗灰分含量提高4.9%(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1.8%和7.8%(P<0.05),腿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25.9%(P<0.05);鸡蛋蛋白高度提高55.5%、蛋黄色泽提高27.9%、蛋黄重提高40.6%(P<0.05)。【结论】林下菊苣草地放养对北京油鸡屠体性能、蛋肉品质、脂质代谢和免疫性能均有积极影响,其中T1组改善效果更优。
多胎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后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余乾, 杨永林, 杨华, 王苗苗, 张宾, 张文喆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25-1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3
摘要 ( 88 )   PDF (1306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天然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评估多胎萨福克羊对哈萨克羊的级进杂交改良效果。【方法】试验以3月龄体况、体型基本一致的多胎萨福克羊及其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F1、F2代和哈萨克公羊为研究对象,天然放牧条件下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选择接近组内平均体重羔羊各10只,屠宰前测定各试验羊体尺指标,屠宰后分别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①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羔羊的体高、胸深、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羊(P<0.05);级进杂交F1代羔羊和哈萨克羊的背脂厚度、尾脂重显著高于多胎萨福克羊和级进杂交F2代羔羊(P<0.05)。②级进杂交F1代羔羊背最长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2代羔羊和哈萨克羊(P<0.05);哈萨克羊背最长肌中铁、锌、镁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P<0.05)。③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羔羊血液中白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显著高于哈萨克羊,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总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等均显著低于哈萨克羊(P<0.05)。④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羔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哈萨克羊,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哈萨克羊(P<0.05);级进杂交F1代羔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铁含量均显著低于哈萨克羊(P<0.05);多胎萨福克羊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级进杂交F1、F2代和哈萨克羊(P<0.05)。【结论】天然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及其级进杂交后代的产肉性能高于哈萨克羊,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屠宰性能明显提升、肉品质得到改善。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闫威明, 陈雅坤, 杨鹏标, 卜登攀, 张建勇, 王建平, 赵连生, 赵勐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35-1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4
摘要 ( 93 )   PDF (1191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贮饲料是利用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将青绿饲料密封、发酵而成,既保留了青绿饲料原有的特点,又便于长期储存,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现已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中,是其重要的饲料原料。高效利用青贮饲料有利于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科学快速评定青贮饲料质量是合理利用的关键,优质青贮饲料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对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方面的相关研究,从感官分析、化学分析(湿化学法、近红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学分析(体内法、尼龙袋法、体外发酵产气法、人工瘤胃法)以及综合指标(RFQ、GI2008、CSQI和AHQI)等多个现行评定青贮饲料质量的方法入手,总结了各个分析方法在评定青贮饲料质量时的优势以及影响其评定结果的因素,建议在评定青贮饲料质量时应注重多个方法之间协同作用,从营养含量、饲料消化率等角度对青贮饲料质量进行系统而又全面地评定,为今后评定青贮饲料质量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同时也为青贮饲料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补饲胆固醇对高温环境下湖羊母羊繁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隐侠, 舒嘉傲, 张晨俭, 李樊, 钱勇, 孟春花, 张俊, 张建丽, 曹少先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45-1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5
摘要 ( 67 )   PDF (1562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胆固醇对中国南方夏季湖羊发情率、受胎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8只体重相近(33.60 kg±1.86 kg)的健康湖羊母羊,其中30只湖羊在非高温季节(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20.9 ℃±3.2 ℃)饲粮添加不同剂量胆固醇(0.1%和0.5%),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动态变化,筛选合适的胆固醇添加量;另外78只湖羊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63 d (从同期发情处理第1天到自然发情后配种的第30天),在夏季高温季节(7-9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1.3 ℃±2.6 ℃),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1%胆固醇的基础饲粮,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研究饲粮添加胆固醇对湖羊发情率、受胎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非高温季节湖羊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和0.5%胆固醇,48 h后两组湖羊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趋于一致,据此选择0.1%作为高温季节补饲胆固醇的添加剂量。夏季高温季节在补饲0.1%胆固醇的第3、30和63天均能显著提高湖羊血清中胆固醇含量(P<0.05);且试验组湖羊自然发情率(89.7%)高于对照组(82.1%)(P>0.05),受胎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9%)(P<0.05)。试验组湖羊总蛋白、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夏季高温环境下,在湖羊母羊饲粮中添加0.1%胆固醇可有效提高其发情率和受胎率。
白藜芦醇对黄曲霉毒素B1致兔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潍萁, 张伊阳, 张自强, 丁轲, 刘玉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53-1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6
摘要 ( 69 )   PDF (2680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致兔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1只40日龄的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为对照组、AFB1组和AFB1+Res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B1组饲喂含0.3 mg/kg BW AFB1的基础饲粮、AFB1+Res组饲喂含0.3 mg/kg BW AFB1和30 mg/kg BW Res的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试验结束后观察家兔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酐(creatinine,CRE)、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和尿酸(uric acid,UA)含量,检测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家兔肾脏可见肾小囊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模糊和脱落,且肾脏中糖原沉积增多;血清中CRE、BUN和U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GSH-Px、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AFB1组相比,AFB1+Res组家兔肾脏组织结构损伤得到缓解,且糖原沉积减少;血清中CRE、BUN和U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GSH-Px、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Res可以通过提高兔肾脏抗氧化能力、调节氧化应激水平而有效缓解AFB1引起的兔肾脏损伤。
遗传繁育
晋南牛遗传结构特征及选择信号分析
戎艳花, 贾雪纯, 李鹏飞, 田国富, 朱芷葳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60-1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7
摘要 ( 73 )   PDF (10098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阐明晋南牛的遗传结构特征,通过选择信号检测挖掘与晋南牛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探究其在进化过程中的受选择情况。【方法】对晋南牛和红安格斯牛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鉴定2个群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分析其在基因组的位置及其结构特征,基于SNP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构建状态同源矩阵(IBS);采用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方法联合筛选晋南牛基因组受到强烈选择的区域,并对筛选到的受选择基因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晋南牛群体SNPs位点主要分布于基因间区域,其次位于内含子区域。PCA和IBS分析结果表明,晋南牛和红安格斯牛2个群体间不存在杂交现象,且晋南牛群体中个体间遗传距离较远。通过Fst和θπ联合分析共筛选到188个潜在受选择区域。QTL分析结果表明晋南牛的选择信号多与生长、肉质及抗病性状相关。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筛选到晋南牛强受选择的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11个,包括组织蛋白酶1(CATHL1)、CATHL3、组织蛋白酶抗菌肽(CAMP)、CATHL4、RAS1激酶抑制因子(KSR1)、梅氏同源框1(MEIS1)、不规则片段极性蛋白1(DVL1)、多梳组无名指1(PCGF1)、RB转录辅助抑制因子1(RB1)、再生家族成员4(REG4)和卷曲类受体7(FZD7),在其外显子区域均检测到了SNP位点;除MEIS1、PCGF1、PZD7基因外,其他基因均存在非同义突变位点,且KSR1基因存在获得终止密码子的突变,CAMP基因存在获得终止密码子的突变和缺失终止密码子的突变;与红安格斯牛相比,晋南牛存在6个特有的受选择基因:CATHL1、CATHL4、CAMPMEIS1、PCGF1、PZD7,主要与抗病性、生长和骨骼肌发育等相关。【结论】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探究了晋南牛的遗传结构及选择信号特点,筛选出6个可能与晋南牛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后续晋南牛保种选育、特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天然产物对动物繁殖影响研究进展
刘彬, 刘彦, 郑琛, 冯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72-1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8
摘要 ( 80 )   PDF (1252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然界中的天然产物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构成成分或生物体内的代谢成分及各种内源性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植物天然产物、动物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天然产物。天然产物对动物繁殖性状存在调控作用。对于雄性生殖来说,天然产物主要影响精子发生、精子活力及性行为活动,促进雄性动物生殖的天然产物有淫羊藿苷、枸杞多糖、蒺藜皂甙等,而大麻提取物、印楝素等对雄性生殖产生负面影响。对于雌性生殖来说,天然产物主要影响卵子发生、卵泡发育及胎儿生长发育,茶多酚、白藜芦醇、染料木黄酮、林蛙油等天然产物能促进雌性动物生殖,桔霉素、姜黄素等能抑制雌性动物生殖;天然产物中激素类对于雌性动物繁殖的影响最大,从卵子发生到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参与;在妊娠期,母体吸收的天然产物对胎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者主要综述了天然产物对动物繁殖的影响,为天然产物在动物繁殖调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承德无角山羊耳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与冷冻保存研究
孙清漪, 李梦奇, 赵炜, 张文涛, 张效生, 张金龙, 张洪军, 房晓欢, 陶晨雨, 夏威, 李俊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83-1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19
摘要 ( 59 )   PDF (620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以甜菜碱作为冷冻保护剂对承德无角山羊耳成纤维细胞系进行冷冻保存,旨在优化冷冻保护效果,以期在细胞水平上长期保存这一地方品种家畜的遗传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承德无角山羊耳成纤维细胞系,利用甜菜碱作为冷冻保护剂对其进行玻璃化冷冻,以不同浓度(5%、10%、15%、20%及25%)甜菜碱为试验组,以不同浓度(10%和20%)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组,对承德无角山羊耳成纤维细胞进行冷冻,复苏后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增殖活力以及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表达量,同时评估甜菜碱的毒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承德无角山羊耳成纤维细胞系生长态势良好,细胞纯度较高,细菌、真菌和支原体3类微生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生长曲线呈S型,达到了建立成纤维细胞系的要求;当甜菜碱浓度为15%时细胞存活率最高,达90.86%,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增殖活力及Bcl-2/Bax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甜菜碱的毒性远低于传统冷冻保护剂DMSO (P<0.05)。【结论】试验成功以甜菜碱作为单独的冷冻保护剂对承德无角山羊耳成纤维细胞系进行低温冷冻保存,从而保护了承德无角山羊的遗传资源。
大白猪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
许迪, 颜港, 张帅, 张坤, 江山, 邢天琦, 王钰滨, 王梦影, 兰干球, 梁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193-2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0
摘要 ( 74 )   PDF (3989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初生重、乳头数、测定场区、胎次、出生年份和出生季节等因素对大白猪生长性状的影响,并对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为大白猪群体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 024头法系大白母猪的生长测定数据,包括100 kg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to 100 kg,ADG)、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at 100 kg live weight,AGE)、达100 kg体重校正背膘厚(backfat adjusted to 100 kg,BF)和达100 kg体重校正眼肌面积(loin muscle area adjusted to 100 kg,LMA),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固定效应对大白猪生长性状的影响;利用DMU软件的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生长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力;利用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各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大白猪生长性状中ADG、AGE、BF和LMA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590.26 g、168.20 d、9.46 mm和33.29 cm2,其中AGE (P=0.057)和LMA (P=0.106)符合正态性检验,ADG和BF近似正态分布;测定场区、出生年份和出生季节对大白猪各生长性状影响显著(P<0.05;P<0.01),胎次和初生重对AGE和ADG影响显著(P<0.05;P<0.01)。大白猪生长性状估计遗传力介于0.277~0.422之间,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遗传相关系数在―0.996~0.346之间。【结论】测定场区、出生年份、出生季节、胎次和初生重对大白猪多个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影响,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可为大白猪群体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牛科反刍动物相关经济性状的研究进展
陈宇, 刘俊阳, 穆卿, 卢泽宇, 李蕴华, 刘佳森, 吴子贤, 王浩源, 孙一文, 赵艳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03-2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1
摘要 ( 67 )   PDF (953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长度>200 nt、自身不具有编码能力的真核生物转录本,主要通过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的表达,在动植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lncRNA是一种在动植物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及疾病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调控分子。相较于医疗领域的研究,lncRNA在牛科反刍动物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调控牛科反刍动物相关经济性状的研究鲜见报道。近年来,高通量测序与微阵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lncRNA的鉴定提供了更为高效快速的方法。笔者对lncRNA的研究发现、特征分类、转录后水平调控作用机制以及其在牛科反刍动物的肌肉生长、毛囊发育和泌乳性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lncRNA在牛科反刍动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荷斯坦牛关键奶流速指标筛选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少侃, 罗汉鹏, 马烨桦, 刘刚, 王迪, 郝科比, 王雅春, 郭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12-2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2
摘要 ( 50 )   PDF (10458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挤奶流速指标的群体表型变化规律、指标间相关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筛选荷斯坦牛关键奶流速指标。【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 162头泌乳牛1 181 628条奶流速数据,包含班次奶量及11项奶流速指标(平均流速、挤奶时长、高峰流速、慢速出奶时间占比、脱杯流速、0―15 s流速、15―30 s流速、30―60 s流速、60―120 s流速、前2 min产量和前2 min产量占比),并对班次奶量与上述奶流速指标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班次奶量与11项奶流速指标均呈正态分布;其中0―15 s流速、15―30 s流速、30―60 s流速、60―120 s流速、前2 min产量、高峰流速、平均流速和挤奶时长与班次奶量呈正向回归关系,且在各因素水平下变化规律一致;各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在—0.80~0.95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流速和前2 min产量可作为关键奶流速指标,随着班次奶量的增加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规律,且在不同年份、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和挤奶班次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平均流速和前2 min产量可作为奶流速指标考核的关键指标,但在实际生产管理中,需根据牛群结构和环境变化来设定指标的参考值。随着精细化管理,对于平均流速和前2 min产量可以逐步设定更高参考阈值来获取更高的产奶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
Robo2基因对黑色素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雯, 和晓明, 陆颖, 赵东祥, 张锦标, 王楷, 高振东, 岳丹, 刘兴能, 邓卫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20-2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3
摘要 ( 62 )   PDF (6558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黑色素是一类生物色素,具有抗氧化、调控体温和防辐射等重要作用,虽不是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物质,但它的存在可提高生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动物黑色素是由黑素细胞内的细胞器黑素小体合成储存,动物黑素细胞主要是神经嵴细胞沿背侧路径迁移分化形成。环形交叉路口引导受体2(roundabout guidance receptor 2,Robo2)基因属于轴突导向分子家族Robo的一员,是指导背部轴突导向的主要受体。笔者通过介绍动物黑色素形成和合成途径,简述Robo2基因的来源及功能,分述Robo2基因在黑色素形成中对神经元生长锥方向移动、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表达和轴突发育的作用,并对黑色素合成机制进行补充,为后期寻找影响黑色素合成的主效基因和揭示黑色素合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但目前对于Robo2基因在黑色素形成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调控途径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
预防兽医
牦牛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冬经, 吴金措姆, 曾江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29-2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4
摘要 ( 80 )   PDF (4115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2023年4月至2023年5月,西藏拉萨市多地出现牦牛严重腹泻、便血甚至死亡的现象。试验旨在确定牦牛腹泻的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地区牦牛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新鲜牦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厌氧培养,通过培养特性及染色镜检进行初步鉴定;对可疑阳性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多重PCR毒素基因分型及cpe、netB、cpb2毒素鉴定,并进行cpacpb2、16S rRN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部分分离株生长曲线测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采用K-B法测定分离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统计不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结果。【结果】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8株分离菌,在厌氧培养基中生长旺盛,在TSC培养基、5%脱纤维绵羊血平板、卵黄琼脂培养基上均呈现与产气荚膜梭菌相似的典型菌落,革兰染色为紫色大杆菌,初步判定为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XZ-1~XZ-8。分离株生化检测结果与产气荚膜梭菌相符;分离株均携带cpacpb2基因,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8株分离株与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的相似性为97.3%~100%,在系统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而与屎肠球菌、大肠杆菌参考株处于不同分支;分离株cpacpb2基因存在一定的变异性。生长曲线显示,3株分离株(XZ-1、XZ-4、XZ-7)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其中0~4 h为迟缓期,4~8 h为对数期,8~22 h为稳定期,22 h后开始进入衰亡期。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昆明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分离株对苯唑西林、红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哌酮、利福平及罗红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哌拉西林、羧苄西林、麦迪霉素、头孢曲松等22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存在多重耐药性,其中XZ-7株耐药数量多达11种,6重以上耐药的菌株占75.0%。【结论】本研究成功从拉萨严重腹泻、血便牦牛粪样中分离出8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青霉素、哌拉西林、羧苄西林等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牦牛腹泻病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结构与抗病性关系研究进展
贾玉生, 廖明, 代曼曼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42-2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5
摘要 ( 64 )   PDF (4900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作为鸡免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负责将抗原表位递呈到特异性T淋巴细胞中,诱导免疫应答反应。鸡MHC优势表达1个MHCⅠ分子BF2和1个MHCⅡ分子BLB2,其中MHCⅠ分子结合来自细胞质中蛋白多肽,MHCⅡ分子结合来自细胞内囊泡中蛋白多肽和细胞外源性多肽。MHC等位基因多态性对其分子空间结构和结合肽段特性非常重要。不同单倍型MHC由于等位基因的差异其肽结合基序也存在差异,进而影响MHC分子递呈抗原肽数量,影响T细胞免疫应答强度,最终导致不同单倍型鸡对同一病原体表现出抗性或易感性。与人MHC分子相比,紧凑且简单的鸡MHC优势表达单个Ⅰ类分子的特性可以决定鸡是否会对某种病原体存在抗性。为了更好地认识鸡MHC分子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抗病性机制,解析其结构并进行功能研究非常必要。作者主要介绍了鸡MHC的分子结构特征,重点比较了不同单倍型MHC分子结构差异与抗病性的关系,总结了鸡MHC肽结合基序和禽流感病毒抗原肽的鉴定工作,为进一步理解MHC分子递呈肽给T淋巴细胞的机制和开发T细胞表位疫苗奠定基础。
3种去势疫苗的构建及稳定性研究
彭静娜, 刘丽娟, 吕志远, 于志蓉, 孙旭阳, 许学林, 荆焕松, 熊家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55-2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6
摘要 ( 61 )   PDF (4993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构建不同种类的新型免疫去势DNA疫苗,分别为KISS1、神经激肽B (NKB)单表达基因疫苗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KISS1和NKB 3个基因共表达的三表达基因疫苗,注射到动物体内后能激发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通过调控生殖轴来降低雄激素的目的。【方法】选取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gonadal axis)上的GnRH及其上游调控基因KISS1和NKB作为靶标,并引入平衡致死系统代替抗生素筛选构建重组质粒,其中三表达重组质粒借助2A肽的自剪切功能使目的基因共表达。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提取细胞RNA,验证其能否在机体内正常表达,随后将构建成功的质粒电转到减毒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 C500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重组活菌疫苗,构建的工程菌在体外连续传代50次,选取第0、2、5、10、20、30、40、50代的菌株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重组质粒pVAX-2A/KISS1-asd、pVAX-2A/S-NKB-asd和pVAX-S/GnRH-2A/S-NKB-2A/KISS1-asd酶切分别获得大小为498、1 146和2 622 bp的条带,与目的基因一致;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比对后显示大小、方向一致,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和序列完全正确。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进行RT-PCR,获得大小分别为498、1 146、1 349 bp的目的条带,表明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内能正常转录。上述重组质粒电转到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500感受态细胞后,提取质粒酶切后获得大小分别为498、1 146和2 622 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比对后显示大小、方向一致,表明重组质粒成功导入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500中。每2 h检测的工程菌和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500对照菌D600 nm值接近,差异不显著;生长曲线检测结果显示,工程菌在体外连续传代50次的过程中,工程菌和减毒猪霍乱沙门菌对照菌C500对数生长期均在0~10 h,10~14 h为生长平缓期,约16 h以后进入平台期,工程菌生长特性与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500的生长特性一致,未因携带质粒而改变。同时,各代菌液沙门菌种属标志基因invA和毒力基因crp的扩增条带大小均分别为580和599 bp,表明工程菌多次传代后仍具有沙门菌的特性,其减毒特性也无变化。各代质粒酶切片段大小均分别为498、1 146和2 622 bp,表明多次传代并不影响质粒的稳定性,且重组质粒能在沙门菌C500中维持正常拷贝功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重组质粒和工程菌疫苗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在导入机体后能正常表达,可用于动物免疫去势的研究。
甲磺酸瑞波西汀体外颉颃塞内卡病毒的研究
巩有权, 周晓翠, 郑辉, 陈峰, 曹振山, 沙洲, 张慧, 崔进, 武瑞, 尼博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68-2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7
摘要 ( 70 )   PDF (407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从含有127种化合物的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具有颉颃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活性的化合物并研究其作用途径。【方法】利用荧光素酶重组塞内卡病毒(rSVA-NLuc)结合荧光素酶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抗SVA化合物体外筛选平台。从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浓度为10 μmol/L时具有抑制荧光素酶活性效应的化合物,并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其抑制活性,通过反映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的细胞毒性试验进而确定其最大无毒浓度。针对病毒感染周期的吸附、入胞、复制和组装释放等4个主要过程,采用不同的细胞处理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病毒滴度测定(TCID50)等技术进行化合物分子颉颃机制研究。【结果】从包含127种分子的FDA获批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出8种候选抗SVA活性分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细胞毒性检测,鉴定出1种安全、有效的化合物——甲磺酸瑞波西汀。在病毒感染细胞36 h内甲磺酸瑞波西汀可使SVA VP3蛋白表达量和病毒滴度均极显著下降(P<0.01)。甲磺酸瑞波西汀处理金黄仓鼠肾细胞(BSR-T7/5)可减少SVA的吸附和入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也显示甲磺酸瑞波西汀能抑制SVA的组装阶段,但它对SVA的复制和释放阶段没有影响。【结论】本试验从FDA批准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出了1种细胞毒性较低且颉颃SVA效果优异的化合物——甲磺酸瑞波西汀,该化合物通过抑制SVA的吸附、入胞和组装阶段来对抗SVA感染。本研究为抗SVA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烈性噬菌体KM104对不同血清型鸡源沙门菌的防治效果评价
陈丽英, 彭娅婷, 严红亚, 陈培富, 信爱国, 李珂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78-2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8
摘要 ( 63 )   PDF (9157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烈性噬菌体KM104株对不同血清型鸡源沙门菌雏鸡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KM104株体外裂解谱及体内安全性,确定攻菌剂量和最佳感染复数(MOI);按噬菌体的不同使用时间、频率和滴度分组,构建白羽蛋鸡3个不同血清型鸡源沙门菌感染防治模型,通过记录试验动物存活数及存活率、生长性能、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测定肛拭子排菌量、脾脏载菌量和脏器系数等指标,综合评价KM104的防治效果。【结果】噬菌体KM104对5个血清型沙门菌的综合裂解率为80.65%(50/62),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对雏鸡无明显致病作用;最佳治疗方式:针对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治疗剂量分别为7.96×107、1.26×104和1.68×107 PFU/mL,采用连续3 d灌喂高滴度噬菌体的方式雏鸡存活率最高(分别为90%、80%、90%),与攻菌后不处理对照组相比,有效减轻试验雏鸡的临床症状及脏器损伤,增重显著上升(P<0.05)、肛拭子排菌量、脾脏载菌量及脏器系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噬菌体KM104对多个血清型致病性沙门菌具有广谱裂解活性,对雏鸡无明显致病作用;攻菌前连续3 d灌喂高滴度KM104的方式对预防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效果最佳,可用于沙门菌生防制剂开发。
鸡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及应用研究进展
潘晓婷, 李娟, 陈兵, 刘俊杰, 戚南山, 廖申权, 吕敏娜, 林栩慧, 蔡海明, 胡俊菁, 宋勇乐, 白银山, 孙铭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292-3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29
摘要 ( 64 )   PDF (2844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感染鸡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肠道损伤等,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球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无性阶段到有性阶段的转换并局限于一个宿主。目前对球虫的研究主要包括在细胞生物学及其不同生命阶段的蛋白质表达和运输机制、宿主细胞入侵和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新型药物靶标筛选等方面。鉴于研究问题的多样性,以及减少和取代动物试验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体外培养模型成为研究鸡球虫生物学特性、抗球虫疫苗和药物的基本条件。笔者重点阐述了鸡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及其在药物抗虫效果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鸡胚培养模型、二维培养模型(原代细胞培养模型、传代细胞系培养模型)及三维类器官培养模型。越来越多培养技术的突破为研究球虫生命周期阶段和干预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深入了解鸡球虫致病机制、抗球虫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A、B、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鉴定及gp85基因序列分析
窦俊峰, 汪最, 李丽, 卢琴, 金鑫鑫, 凌小淳, 罗青平, 翟新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02-3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0
摘要 ( 63 )   PDF (6966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亚群之间混合感染及其gp8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ALV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湖北宜昌疑似感染ALV的一只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无菌采集病变组织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进行亚群鉴定,进一步对分离株gp85基因的相似性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剖检结果可见病死鸡肾脏、脾脏肿大,肺脏出血,表面可见灰白色肿瘤结节;组织匀浆接种DF-1细胞后,ELISA检测发现细胞上清P27抗原呈阳性;IFA检测发现,感染细胞里有特异性绿色荧光;PCR鉴定能同时扩增出A (692 bp)、B (847 bp)和J (545 bp)亚群的特异性条带。鉴定结果表明,从该病死鸡中分离到A、B和J亚群ALV毒株,分别命名为HBYC2022-A、HBYC2022-B和HBYC2022-J。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相似性分析显示,HBYC2022-A与江苏株JS-A1201相似性最高,为99.6%;HBYC2022-B与江苏株JS-B1204相似性最高,为99.7%;而HBYC2022-J与黑龙江株PK19FA01、广西株GX20YL12 J及安徽株AHaq02相似性均为100%。此外,分离株gp85基因高突变区域(hr1、hr2)氨基酸序列并未出现特殊点突变。【结论】鸡群存在A、B和J不同亚群ALV的混合感染情况,提示国内养禽场需提高警惕并加强针对ALV各亚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基于免疫信息学技术的雏沙门菌多表位疫苗构建
谭菊, 王永娟, 郭广富, 赵长菁, 夏爱鸿, 李巨银, 吴敏秋, 王宇航, 覃秋苹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12-3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1
摘要 ( 56 )   PDF (3915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设计针对雏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 IpaJ蛋白的多表位疫苗(multi-epitope vaccine,MEV),为净化鸡白痢提供新的疫苗。【方法】选用IEDB预测雏沙门菌IpaJ蛋白的T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结合表位;用NetMHCIIpan 4.0 Server预测T淋巴细胞MHC Ⅱ类分子结合表位;用IEDB预测B淋巴细胞表位。将各个服务器预测结果筛选出的表位经过VaxiJen v 2.0评估抗原性后,将合格的表位通过柔性linker串联成多表位疫苗。对构建的多表位疫苗进行抗原性、理化性质、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使用分子对接评估多表位疫苗与免疫受体的结合能力,使用免疫模拟评估多表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后优化密码子便于克隆表达。【结果】经筛选后,选择4个MHC Ⅰ、4个MHC Ⅱ和8个B淋巴细胞表位优势表位构建的多表位疫苗MEV-IpaJ。多表位疫苗MEV-IpaJ的分子质量为28.18 ku,为稳定亲水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存在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α-螺旋、延长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20.38%、19.23%、8.08%和52.31%。三级结构Ramachandran作图显示,优势区域中含有残基数占89.9%%,进行细化后优势区域的残基数增加到94.0%,三级结构突出表位作图也证明MEV-IpaJ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EV-IpaJ与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TLR4蛋白分子可对接。免疫模拟结果显示,MEV-IpaJ具有较好的免疫应答,能提高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经密码子优化确保设计的MEV-IpaJ可在大肠杆菌K12表达系统中高效、稳定地表达。【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多表位疫苗MEV-IpaJ可有效表达并可能诱导强烈的T细胞和B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雏沙门菌多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雏沙门菌多表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霍氏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阳亭亭, 冯子娟, 黄轶, 周虹宏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23-3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2
摘要 ( 57 )   PDF (1354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霍氏肠杆菌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预防和控制霍氏肠杆菌感染。【方法】本研究以霍氏肠杆菌为宿主菌,使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污水和淤泥中分离噬菌体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用透射电镜观察纯化后噬菌体的形态特征,测定噬菌体效价、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霍氏肠杆菌噬菌体,并命名为H2;该噬菌体在双层琼脂平板上形成大小均一、圆形透明的噬菌斑;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噬菌体H2的头部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85 nm±2 nm,具有一长尾且有尾丝,尾部长190 nm±2 nm,归属于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噬菌体H2的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结果显示,在35~55 ℃、pH 5.0~9.0范围内效价基本保持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001;根据最佳感染复数绘制一步生长曲线,测得噬菌体H2的潜伏期约为20 min,爆发期约为50 min,平均裂解量约为68 PFU/cell。【结论】噬菌体H2具有裂解能力强、热稳定和酸碱稳定等优点,本研究为后续霍氏肠杆菌噬菌体制剂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
肠道寄生虫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李思瑶, 侯斌, 玛丽雅其其格, 哈斯苏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30-3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3
摘要 ( 66 )   PDF (808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脊椎动物的肠道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结构多样、动态变化的微生物群,它们对肠道的生理、代谢、免疫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微生物和真核生物(如蠕虫、原生动物、真菌等)共同存在于脊椎动物肠道内。寄生虫与微生物群均可显著改变机体肠道生理与免疫环境,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机会。肠道微生物与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极大地影响感染的结果,进而对宿主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如寄生虫感染会影响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促使或保护宿主免受细菌的侵害。另一方面,菌群又会影响寄生虫的定植、繁殖和毒性,使其沿着与宿主寄生性-互惠共生性的生存模式发展。这些相互作用的机理与结果是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之间交叉研究的前沿课题。笔者对近年来有关肠道寄生虫与肠道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可能未考虑到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为肠道寄生虫病防控及肠道菌群研究提供参考。
分子伴侣prsA2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的影响
胡文洁, 方小伟, 郭骞, 杨雨婷, 刘晶, 梁雄燕, 杨玉莹, 方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38-3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4
摘要 ( 54 )   PDF (384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单增李斯特菌分子伴侣prsA2基因缺失株与回补株,探究其对单增李斯特菌内化素B (InlB)锚定能力以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穿梭质粒pKSV7和回补质粒pIMK2分别构建prsA2基因缺失株与回补株;通过生长曲线分析亲本株10403S、缺失株ΔprsA2和回补株CΔprsA2生长能力;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rsA2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InlB锚定的影响;通过肠上皮细胞(Caco-2)黏附侵袭试验与免疫荧光试验、小鼠毒力试验分析prsA2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黏附侵袭能力、在宿主细胞间迁移能力及小鼠致病性的影响。【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缺失株ΔprsA2和回补株CΔprsA2。生长曲线结果显示,prsA2基因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在BHI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缺失株ΔprsA2细菌表面的InlB锚定量极显著低于10403S和CΔprsA2(P<0.01),细菌培养上清中InlB锚定量极显著高于10403S和CΔprsA2(P<0.01)。细胞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ΔprsA2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侵袭率均极显著低于10403S和CΔprsA2(P<0.01);prsA2基因缺失减弱了单增李斯特菌募集肌动蛋白形成肌动蛋白尾巴在细胞间迁移的能力。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ΔprsA2在小鼠肝脏与脾脏中的细菌载量均显著低于10403S和CΔprsA2(P<0.05)。【结论】分子伴侣prsA2基因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在BHI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但缺失株ΔprsA2表面的InlB锚定量显著下降,缺失prsA2基因减弱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在细胞间迁移能力以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1株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研究
张蕾, 陈亮, 金振华, 冯万宇, 苗艳, 兰世捷, 秦平伟, 沈思思, 李丹, 张备, 董佳强, 黄宣凯, 李旭业, 江波涛, 王洪宝, 史同瑞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47-3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5
摘要 ( 70 )   PDF (4388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确定齐齐哈尔市某羊场育成绵羊发病和死亡的病原菌,并探究其病原学特性,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采集病死羊肺脏组织,结合临床病征进行实验室诊断,分离培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并测序、kmtⅠ基因鉴定、荚膜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分析。【结果】致病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长出表面光滑、灰白色的圆形凸起菌落,革兰染色可见聚集成线状或散在单个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发酵麦芽糖、阿拉伯糖、蔗糖、木糖、葡萄糖、果糖、海藻糖、甘露醇、尿素酶、山梨醇和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靛基质试验呈阳性。荚膜血清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D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恩诺沙星、杆菌肽和洛美沙星3种药物耐药,对新霉素等4种药物表现为中介,对氨苄西林等16种药物敏感。分离株携带14种毒力基因和6种耐药基因。小鼠感染分离菌后全部死亡。【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研究结果为探究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信息和病原学特征提供了数据。
噬菌体裂解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成, 常钦源, 范国庆, 王志伟, 王丽静, 丁宁宁, 路建彪, 司振书, 李玉保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57-3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6
摘要 ( 72 )   PDF (5059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禽生产中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畜禽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甚至已经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噬菌体裂解酶是噬菌体编码的一种肽聚糖水解酶,能够高效、特异地杀灭细菌且具有抗生物被膜活性,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抗菌药物,逐渐被纳入细菌尤其是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策略。畜禽生产中,噬菌体裂解酶已经成功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引起的畜禽细菌性疾病的防控与治疗中,其在大肠杆菌、沙门菌等革兰阴性菌上的应用尚处于体外研究阶段。笔者对噬菌体裂解酶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究噬菌体裂解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以期为噬菌体裂解酶更进一步地应用于防控和治疗细菌性疾病提供参考。
猴痘病毒A5L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评价
熊嘉琦, 贾梦乐, 杨领弟, 王毅豪, 孙静婷, 王婷, 黎美凤, 孔令保, 彭棋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65-3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7
摘要 ( 65 )   PDF (370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获取高纯度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 A5L蛋白,制备小鼠抗A5L高效价抗血清,为MPXV A5L蛋白功能研究及相关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材料。【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A5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分析不同IPTG诱导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条件下重组蛋白A5L表达情况,筛选最佳表达条件。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A5L表达,利用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可溶性。A5L蛋白经His-Bind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小鼠,通过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5L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A5L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成功表达;A5L蛋白在诱导温度42 ℃、诱导剂(IPTG)浓度为1.6 mmol/L、诱导16 h后表达量最高,大小为40 ku。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A5L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最佳咪唑洗脱浓度为50 mmol/L。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鼠抗A5L蛋白抗体最高效价达1:205 44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A5L,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A5L,制备的A5L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MPXV A5L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2019—2022年广西鸭圆环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熊陈勇, 曾素先, 刘惠心, 赵康, 施开创, 施喻文, 谢守玉, 韦显凯, 龙凤, 冯淑萍, 屈素洁, 王露霞, 林昌华, 尹彦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73-3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8
摘要 ( 64 )   PDF (5125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西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试验于2019—2022年从广西地区采集761份病死鸭临床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uCV感染情况。通过PCR扩增DuC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tar分析其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使用RDP4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DuCV重组事件,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应用BioEdit软件分析DuCV Cap蛋白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DuCV阳性率为22.5%,基因组大小为1 988~1 996 bp。广西DuCV毒株全基因组、RepCap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1.9%~99.6%、83.1%~99.9%和52.8%~99.9%。基因重组分析显示,DuCV-GX13-2019和DuCV-GX14-2020存在重组事件。Cap蛋白共有7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与DuCV-1相比,DuCV-2在第3、12、15、23、31、42、56和64位氨基酸处完全变异。广西毒株为DuCV-1和DuCV-2基因型,DuCV-1为主要优势毒株,且DuCV-1b亚型流行最为广泛。【结论】广西地区DuCV发病较严重,部分毒株存在重组事件,Cap蛋白突变率高,DuCV多种亚型均有流行。研究结果为广西地区DuC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本数据。
基础兽医
枸杞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
罗小凤, 刘盼盼, 陈晓慧, 张贝贝, 马彦军, 王桂琴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82-3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39
摘要 ( 66 )   PDF (5654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枸杞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机制,为临床研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通过药敏纸片法检测阳性菌株在32、64、128 μg/mL枸杞槲皮素作用下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变化;借助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在32、64、128、256 μg/mL枸杞槲皮素处理下青霉素含量的变化,并以此来评估枸杞槲皮素对β-内酰胺酶合成及在64、128、256 μg/mL枸杞槲皮素作用下对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通过AutoDockTools 1.5.6软件对枸杞槲皮素与BlaZ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软件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从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筛选出23株产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药敏纸片结果表明,随着枸杞槲皮素浓度的升高,阳性菌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增加。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结果表明,枸杞槲皮素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的合成,并显著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P<0.05)。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枸杞槲皮素通过与BlaZ蛋白Ω-loop区域内的保守残基Asn161以氢键结合,影响BlaZ蛋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结论】枸杞槲皮素可以减少β-内酰胺酶的合成,还可通过降低β-内酰胺酶的活性增强青霉素的抑菌作用,具有作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潜在活性,为后续开发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桑杜防治家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作用机制
荣巧, 刘进德, 程永婷, 王一楠, 龚柳菲, 李琳, 孙菲菲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392-4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40
摘要 ( 95 )   PDF (24441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桑叶和杜仲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作用机制,旨在为防治免疫抑制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新兽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桑叶和杜仲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GeneCards和GEO数据库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病相关靶点。基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共同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1.5.6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使用Gromacs 2020.6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筛选得到桑叶和杜仲53个有效活性成分,423个潜在作用靶点,5 949个传染性法氏囊病相关靶点,153个交集靶点。PPI显示,关键靶点主要包括白介素-6(IL6)、连环蛋白-β1(CTNNB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IL1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等。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桑叶和杜仲可通过对IL18的反应、干扰素-γ(IFN-γ)受体结合、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发挥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作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均表明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合稳定。【结论】桑叶和杜仲可能通过槲皮素、去氢双丁香酚、二十碳-11,14,17-三烯酸甲酯、山柰酚、β-谷甾醇等重要活性成分作用于IL6、CTNNB1、SRC、IL1B、VEGFA等关键靶点,通过对IL18的反应、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途径发挥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作用。
山东省禽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宋祥彬, 赵晓雨, 李传溥, 门晓冬, 梁萌, 魏秀丽, 李有志, 杨志昆, 张德琛, 郭玉秋, 汤文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407-4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41
摘要 ( 61 )   PDF (388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山东省禽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机制、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亲缘性和Inc型质粒,为禽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此类细菌病提供参考。【方法】复苏2021年4月-2021年7月分离自山东省禽泄殖腔拭子样本中的38株产ESBLs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MLST、Inc型质粒,使用Parsnp构建菌株系统发育树。【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和头孢他啶耐药,对磺胺异噁唑(97.4%)、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94.7%)、四环素(89.5%)、氟苯尼考(86.8%)、大观霉素(84.2%)耐药严重。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38株产ESBLs大肠杆菌的blaCTX-M型中blaCTX-M-55基因携带率为34.2%,blaNDM型中blaNDM-5blaNDM-4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1.1%和10.5%,其携带大量介导临床中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和黏附类、侵袭类、血清抗性、铁转运类毒力基因。MLST结果显示,ST10(13.2%)为产ESBLs大肠杆菌最流行的ST型,其次是ST616(10.5%)和ST746(10.5%)。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ST10、ST616和ST746分别属于同一起源。Inc型质粒结果显示,IncFIB (AP001918)携带率最高(68.4%),其次为IncHI2(42.1%)。【结论】山东省禽源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严峻,blaCTX-M基因是导致大肠杆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且该类菌株携带大量毒力基因,亟需对其加强监测。
利福昔明透皮剂的制备及其药效学评价
张剑旭, 王禹霏, 徐诗瑶, 张嘉斌, 霍雨柔, 赵琪, 李波, 杨玉洁, 王凯, 李乾学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417-4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42
摘要 ( 70 )   PDF (388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制一种给药途径方便、皮肤透过效果较好的利福昔明透皮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制剂学和药效学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利福昔明浓度,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透皮剂制备试验,通过离体猪皮考察制剂体外透皮能力,以12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为指标筛选处方组分,并测定制剂在40和60 ℃的存储稳定性。建立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模型,通过对比所制透皮剂与灌胃制剂对感染模型的小鼠存活率、脏器载菌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对制剂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利福昔明透皮剂处方组成为:体系含利福昔明2%、氮酮4%、薄荷醇2%、丙酮缩甘油20%、二甲基亚砜30%、无水乙醇补至100%,该透皮剂配方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平均值在12 h达132.82 μg/cm2。制剂在60和40 ℃放置10 d后,药物含量分别为初始的89.78%和93.53%,较为稳定。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透皮治疗组和灌胃治疗组的各脏器载菌量均显著降低(P<0.05)。利福昔明透皮治疗组小鼠给药后3 d的存活率(91.67%)高于灌胃治疗组(83.33%)。治疗前后鼠盲肠病理切片变化明显,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2个治疗组的肠道黏膜下层水肿减轻,黏膜下层、肠隐窝及肠上皮层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肠上皮完整性恢复明显,病变减轻。【结论】利福昔明透皮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能透过皮肤起到较好治疗效果。
分子印迹传感器在兽药残留分析领域研究进展
玄艺, 张宇, 黄晓宁, 姜昕妤, 魏可欣, 王晓通, 谢晓程, 李臣贵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427-4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43
摘要 ( 52 )   PDF (1387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源食品中兽药、微生物毒素、防腐剂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可引起明显的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分子印迹技术主要通过诱导模板在聚合物中形成特定识别位点,具有预定性、识别性以及实用性等优点,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受体所具有的坚固性、高亲和力、特异性和生产成本低等特性,使它们成为天然受体以及有毒化合物可选择的替代品。将分子印迹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使两者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聚合物科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提高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的性能,分子印迹传感器所适用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大。近年来许多高质量文献报道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滥用药物和爆炸物等领域的研究,推动了该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危化品领域的应用。作者重点简述了分子印迹技术与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原理,介绍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传感器技术的最新成就以及面向兽药残留检测应用领域的研究。
3种中药成分对玉米赤霉烯酮致小鼠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
朱云迪, 杨青, 王新芳, 刘晓旺, 姜国均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  434-4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1.044
摘要 ( 89 )   PDF (4615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中药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致动物肝损伤的缓解作用。为临床研发新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3只8周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对照组,上、下午灌胃生理盐水各1次;ZEA组,上午灌胃20 mg/kg ZEA,下午灌胃生理盐水;槲皮素、山奈酚、芦丁和成分复方组为中药成分治疗组,上午灌胃20 mg/kg ZEA,下午分别灌胃50 mg/kg槲皮素、50 mg/kg山奈酚、100 mg/kg芦丁、100 mg/kg成分复方(V(槲皮素)V(山奈酚)V(芦丁)=1:2:2);阳性对照组,上午灌胃20 mg/kg ZEA,下午灌胃100 mg/kg维生素E;每只每次均灌胃0.2 mL,连续7 d。于第8天称量各组小鼠体重,眼球摘除采血,分离血清,脱颈处死小鼠,剥离肝脏并称重,计算肝脏指数,检测血清肝脏功能、抗氧化酶活性和肝脏炎症指标。【结果】生长发育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组小鼠体重降低、肝脏重量升高(P<0.05);与ZEA组相比,芦丁和成分复方组体重升高(P<0.05)。血清肝脏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升高(P<0.05);与ZEA组相比,中药成分和维生素E治疗组各个酶活性均降低(P<0.05)。肝脏氧化应激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降低(P<0.05),丙二醛(MDA)和LDH含量升高(P<0.05);与ZEA组相比,中药成分和维生素E治疗组SOD、CAT活性、GSH含量和T-AOC均升高(P<0.05),MDA和LDH含量降低(P<0.05)。炎症因子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组机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与ZEA组相比,中药成分和维生素E治疗组机体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P<0.05),槲皮素和维生素E治疗组肝脏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3种中药成分槲皮素、山奈酚、芦丁和维生素E均可缓解ZEA致小鼠肝脏的损伤,山奈酚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