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12-05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0-0. 
摘要 ( 63 )   PDF (3889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1-0. 
摘要 ( 59 )   PDF (552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绵羊SMAD4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王丹, 张新玉, 付佳棋, 贾琪, 张双双, 崔成都, 张立春, 孙福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783-47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01
摘要 ( 193 )   PDF (3859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绵羊SMAD同源物4(SMAD4)基因并探究其在绵羊中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SMAD4基因在毛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尾寒羊皮肤组织cDNA为模板,PCR扩增SMAD4基因CDS区并克隆测序,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MAD4基因在小尾寒羊和新吉细毛羊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皮肤和肌肉中的表达量。【结果】试验成功克隆小尾寒羊SMAD4基因CDS区,长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绵羊SMAD4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山羊和牦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MAD4蛋白为不含信号肽的非跨膜蛋白,存在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属于亲水性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SMAD4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蛋白互作分析显示,SMAD4蛋白与SMAD2、SMAD1、TGFBR1、TGFBR2、SMAD3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MAD4基因在绵羊中广泛表达;与新吉细毛羊相比,小尾寒羊心脏、脾脏和皮肤中SMAD4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肺脏和肌肉中SMAD4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试验成功克隆绵羊SMAD4基因CDS区,该基因在绵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小尾寒羊和新吉细毛羊心脏、脾脏、皮肤、肺脏和肌肉中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绵羊SMAD4基因调控毛囊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微小隐孢子虫RPA-CRISPR/Cas12a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丽, 李珊, 李璐, 张西臣, 王晓岑, 李新, 张楠, 宫鹏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793-48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02
摘要 ( 109 )   PDF (5701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微小隐孢子虫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与CRISPR/Cas12a系统相结合,通过荧光检测法和侧流层析试纸条读取结果。针对微小隐孢子虫的小亚基核糖体RNA(small subunit ribosome RNA,SSU rRNA)基因设计和筛选crRNA和RPA引物,利用两种不同的单链DNA报告分子以荧光数值和侧流层析试纸条呈现检测结果。通过检测微小隐孢子虫和7个其他病原体评估R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梯度稀释的重组质粒和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评估R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R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可在90 min内完成对样本中微小隐孢子虫的检测,与大肠杆菌、十二指肠贾第虫、华支睾吸虫、弓形虫、肝片吸虫、人五毛滴虫、沙门菌均无交叉反应,可特异性检测出微小隐孢子虫;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个卵囊/mL。利用此方法对70份牛粪便样本和50份人粪便样本进行检测,经荧光检测法和侧流层析试纸条读取结果,微小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分别为15.7%(11/70)和6.0%(3/50),与套式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微小隐孢子虫RPA-CRISPR/Cas12a可视化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且检测结果直观,不依赖昂贵的仪器设备,在微小隐孢子虫的现场检测和风险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绵羊卷曲受体1基因克隆、表达谱与多态性分析
张双双, 贾琪, 王丹, 王卓, 柳俭强, 张立春, 戢爽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05-48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03
摘要 ( 77 )   PDF (6264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获得绵羊卷曲受体1(frizzled 1,FZD1)基因CDS序列,确定其生物学功能,探索其多态性并明确其在不同品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集小尾寒羊和新吉细毛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和皮肤组织,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依据NCBI数据库中绵羊FZD1基因预测序列(登录号:XM_027968435.2)设计引物,以小尾寒羊皮肤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TA克隆获得目的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ZD1基因在小尾寒羊和新吉细毛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测序和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进行多态性检测,确定可能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结果】成功克隆出绵羊FZD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为1 941 bp,编码646个氨基酸。绵羊FZD1氨基酸序列与山羊相似性最高,为99.5%,与人的相似性最低,为96.7%;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绵羊FZD1与山羊亲缘关系最近,与人亲缘关系最远。FZD1蛋白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42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N-糖基化位点,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FZD1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分别占48.30%、35.15%、15.02%和1.55%,与预测的三级结构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小尾寒羊FZD1基因在肌肉和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新吉细毛羊,在心脏和肺脏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新吉细毛羊(P<0.05)。FZD1基因在2个品种羊的肺脏和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测序结果及HRM验证显示,FZD1基因第1 273和1 276 bp位点处存在2个SNPs(g.9443455和g.9443458),这2个SNPs为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仅存在2种单倍型,2个SNPs位点均为中度多态。【结论】FZD1基因CDS全长1 941 bp,编码646个氨基酸。FZD1蛋白作为位于细胞膜上的七跨膜受体蛋白,存在42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推测FZD1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的;FZD1基因在小尾寒羊的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提示FZD1基因可能参与毛囊发育的调控。
营养与饲料
发酵农副产品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刘依莎, 许迟, 吴仙花, 李涛, 张巧娥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16-48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04
摘要 ( 119 )   PDF (1080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导致畜牧业饲料用粮需求迅速提高,粮食紧张及人畜争粮的状况日趋严重。农副产品经过加工精制后可制备出多种产品,如农作物玉米秸秆、稻壳、饼粕糟渣类、果蔬渣等,其营养物质丰富、产量大、价格低廉,是优质的发酵饲料。因此,利用各类生物技术提高发酵农副产品资源的品质和利用率来解决中国饲料资源紧缺、饲料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是近年来畜牧业发展研究的重点。发酵可以改善农副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增加有益菌含量,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反刍动物的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发酵农副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抗营养因子含量低、富含益生菌等优点,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对农副产品的概况、发酵农副产品的菌种、发酵工艺及发酵农副产品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发酵农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蚯蚓液对高温环境下番鸭生长性能、血清热应激指标、激素水平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雷小文, 刘珍妮, 孔智伟, 谭东海, 成笛, 张强, 李建军, 连海, 郭海宁, 钟云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26-48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05
摘要 ( 77 )   PDF (3241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高温环境下蚯蚓液在番鸭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日龄健康番鸭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5%和2.5%的蚯蚓液,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55 d,采集番鸭血清和肠组织,并测定番鸭的生长性能、血清热休克蛋白70 mRNA表达水平、激素水平(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皮质酮、皮质醇)、肠形态学指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宽度、绒腺比值和绒毛表面积)以及肠道屏障相关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结果】高温环境下,与对照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1.5%、2.5%蚯蚓液极显著提高番鸭21~42、16~7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降低21~42日龄的料重比(P<0.05),极显著降低16~70日龄的料重比(P<0.01);2.5%蚯蚓液显著降低番鸭42~70日龄的料重比(P<0.05)。②1.5%和2.5%蚯蚓液极显著降低了42和70日龄番鸭血清热休克蛋白70 mRNA表达水平(P<0.01)。③42日龄时,1.5%蚯蚓液极显著提高番鸭血清皮质醇水平(P<0.01);2.5%蚯蚓液显著降低番鸭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P<0.05)、极显著降低四碘甲腺原氨酸水平(P<0.01)、显著升高皮质酮水平(P<0.05);70日龄时,1.5%蚯蚓液极显著降低番鸭血清皮质酮水平(P<0.01),2.5%蚯蚓液显著降低番鸭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皮质醇水平(P<0.05),极显著提高四碘甲腺原氨酸水平(P<0.01)。④1.5%蚯蚓液使番鸭肠道的肌层厚度和淋巴细胞阳性率极显著升高(P<0.01);2.5%蚯蚓液使番鸭肠道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极显著升高(P<0.01)。⑤42日龄时,1.5%、2.5%蚯蚓液极显著提高番鸭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P<0.01);70日龄时,1.5%蚯蚓液极显著降低番鸭血清内毒素水平(P<0.01);2.5%蚯蚓液极显著降低番鸭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水平(P<0.01)。【结论】在饲粮中添加蚯蚓液有助于提高番鸭生长性能,增加抗热应激能力,可用于高温环境下番鸭的健康养殖。
黄芪多糖对黄羽肉种母鸡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林厦菁, 苟钟勇, 范秋丽, 叶金玲, 阮栋, 王一冰, 张赛, 潘木水, 蒋守群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37-48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06
摘要 ( 111 )   PDF (948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对产蛋期黄羽肉种母鸡繁殖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21周龄健康岭南黄羽肉种母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第1组为基础饲粮对照组,第2~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300 mg/kg黄芪多糖,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共10周。试验期间,按重复记录每天采食量、产蛋数、产蛋重;每组选取50枚种蛋孵化,测定孵化性能;每组随机选取24枚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每个重复选取2只试验鸡进行采血和样品采集,测定繁殖器官指数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结果】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对黄羽肉种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料蛋比和不合格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黄芪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蛋黄颜色,其中200 mg/kg黄芪多糖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黄芪多糖显著降低腹脂率和提高卵巢指数,其中200 mg/kg黄芪多糖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00 mg/kg黄芪多糖组(P<0.05),100 mg/kg黄芪多糖组的卵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黄芪多糖显著提高受精率,其中100 mg/kg黄芪多糖和200 mg/kg黄芪多糖组受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黄芪多糖显著降低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其中300 mg/kg黄芪多糖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0、300 mg/kg黄芪多糖组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可以提高黄羽肉种母鸡机体抗氧化水平,提高种蛋孵化性能、改善种蛋品质,建议黄羽肉种母鸡产蛋期黄芪多糖适宜添加剂量为200 mg/kg。
葛根素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抗氧化功能及菌群的影响
臧佳佳, 李冰, 滕奕, 杨雨珠, 皮得金, 陈嵚崟, 郭双双, 赖玉娇, 易丹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46-48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07
摘要 ( 92 )   PDF (1238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饲粮添加葛根素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16只1日龄白羽肉仔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公母各半。试验期为42 d。对照组(CON组)和大肠杆菌感染组(EC组)饲喂基础饲粮,大肠杆菌感染+葛根素组(ECPR组)饲喂添加20 mg/kg葛根素的基础饲粮。于10日龄,EC和ECPR组肉鸡灌服1 mL/只大肠杆菌K88悬液(1×108 CFU/mL),CON组灌服等量的灭菌培养基。于试验第21天采集肉鸡血液,屠宰后采集不同肠段、免疫器官和盲肠食糜,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器官指数、血液和肠道抗氧化指标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结果】①葛根素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各阶段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与CON组相比,EC组血浆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尿酸(UA)的含量/活性显著提高,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EC组相比,ECPR组血浆ALP活性显著降低,钙(Ca)、磷(P)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③与CON组相比,EC组血浆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升高,十二指肠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空肠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回肠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EC组相比,ECPR组血浆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显著降低,十二指肠GSH-Px和CAT活性、空肠GSH-Px和iNOS活性、回肠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④与CON组相比,EC组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20 mg/kg葛根素可通过调节血液生化指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效缓解大肠杆菌感染对肉鸡的不利影响。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生态养殖对猪粪细菌群落的影响
容敏靖, 万锈琳, 陈洵, 谭迪明, 刘军, 石磊, 邹忠爱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58-48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08
摘要 ( 79 )   PDF (3811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现代生态猪场养殖技术与传统技术大不相同,通过对转换养殖模式的猪群粪便细菌组成进行分析,并关注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点,从而探究现代生态猪场养殖技术对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从传统猪场选取8头体重相近的育肥猪转移至生态猪场蓄养,每隔10 d取其粪便样本,直至达出栏月龄。对每个时期的粪便混合样本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测序数据,以微生物16S rDNA基因序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对其进行分类学物种注释,从而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的情况与变化规律。【结果】从传统猪场转移至生态猪场后猪粪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变化,且在培育时段内其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有所提高,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为优势菌门;优势菌属为不可培养细菌、沉积物漠河杆菌(Moheibacter)等。在出栏前粪便中常见致病菌如伊丽莎白金菌(Elizabethkingia)、志贺氏埃希氏菌(Escherichia-Shigella)、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等丰度均降至较低,但益于肠道消化的细菌如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密螺旋体(Treponema)、梭菌(Clostridium)等丰度均有所提升。【结论】该猪群在现代生态猪场养殖技术培育下菌群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并形成与其他普通猪场不同的优势菌群。
烟酰胺对泌乳期奶牛瘤胃乳酸代谢及其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刘拓, 努热耶·吾斯曼, 臧长江, 成志强, 刘建成, 南冰禹, 李凤鸣, 李云梦, 仇娅琪, 院东, 王永力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68-48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09
摘要 ( 86 )   PDF (822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烟酰胺(nicotinamide,NAM)对泌乳期奶牛瘤胃发酵状况、乳酸代谢及其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为烟酰胺调控瘤胃碳水化合物代谢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体况良好,泌乳日龄(170 d±50 d)、胎次(2.23±0.62)、产奶量(36.17 kg±7.40 kg)相近且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NAM7、NAM11和NAM15),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NAM7、NAM11和NAM1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11和15 g/d烟酰胺,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30、60天晨饲前采集瘤胃液,利用高效气相色谱仪测定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丙酮酸、苹果酸、琥珀酸浓度;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乳酸、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结果】①3个试验组奶牛瘤胃发酵效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NAM7组奶牛瘤胃发酵效率极显著高于NAM11和NAM15组(P<0.01)。②NAM7组奶牛瘤胃内丙酮酸、苹果酸和琥珀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3个试验组奶牛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M7组奶牛NAD+浓度极显著高于NAM11和NAM15组(P<0.01);NAM7组奶牛瘤胃内丙酮酸激酶、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浓度和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烟酰胺能够提高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效率、NAD+、丙酮酸、苹果酸、琥珀酸浓度及丙酮酸激酶、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力;降低瘤胃内乳酸、NADH浓度及乳酸脱氢酶活力;推荐烟酰胺添加量为7 g/d最佳。
蚯蚓液对13~18周龄蛋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成笛, 谢华亮, 钟云平, 刘珍妮, 连海, 谭东海, 雷小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76-48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0
摘要 ( 91 )   PDF (1153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饲喂不同比例蚯蚓液对蛋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末体重相近、健康良好的海兰粉蛋鸡4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2%和3%蚯蚓液的基础饲粮,试验期为6周。试验期间记录每日采食量;测定13和18周龄蛋鸡的体重;18周龄时,每个重复选取6只蛋鸡采集血清,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各试验组蛋鸡生长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饲粮中添加1%和3%蚯蚓液显著降低蛋鸡血清白球比(A/G)(P<0.05),显著提高蛋鸡血清总蛋白(TP)水平(P<0.05);添加3%蚯蚓液显著提高蛋鸡的血清球蛋白(GLB)水平(P<0.05));③饲粮中添加1%、2%和3%蚯蚓液均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力(P<0.01);添加1%蚯蚓液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1);④饲粮中添加1%蚯蚓液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P<0.01),显著提高蛋鸡血清IgM水平(P<0.05);添加1%、2%和3%蚯蚓液均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IL-6水平(P<0.01);添加1%蚯蚓液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清IL-17水平(P<0.01);添加1%和2%蚯蚓液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0.01)。【结论】饲粮中添加蚯蚓液在不影响蛋鸡生长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蛋鸡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以1%的添加量为宜。
异亮氨酸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卢麒, 杨雪芬, 王丽, 朱翠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86-48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1
摘要 ( 222 )   PDF (2816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亮氨酸作为猪机体内重要的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支链氨基酸家族的一员。异亮氨酸具有维持机体葡萄糖稳态,调节蛋白质及脂质合成、分解代谢等生理功能。饲粮中适量的异亮氨酸水平具有改善猪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通过促进肠道营养转运载体的表达、调节肠道菌群等功能来促进猪的肠道发育;通过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反应性物质和宿主防御肽的表达来改善机体免疫;以及改善猪胴体性状、提高猪肉品质等作用。在当前饲料价格高涨与积极推广低蛋白质低豆粕多元化饲粮的行业背景下,异亮氨酸在猪营养中的应用备受重视,其中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技术、低蛋白质低豆粕饲粮中异亮氨酸与其他氨基酸尤其是支链氨基酸的平衡问题,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猪对异亮氨酸的营养需要量、常见饲料原料与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回肠可消化异亮氨酸参数及其动态预测模型等都是未来生产应用时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作者对异亮氨酸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其在猪生产中的营养需要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猪精准营养供给和生猪养殖的降本增效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饲用小黑麦青贮替代燕麦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王思伟, 刘婷婷, 王雅晶, 石少轻, 彭朋, 梁爽, 左文娟, 王昆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899-49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2
摘要 ( 81 )   PDF (912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化与建立饲用小黑麦在奶牛饲粮中的利用技术,探究小黑麦青贮替代饲粮中的燕麦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取乳熟期收获的饲用小黑麦(冀饲3号)制作干草和青贮,利用湿化学法检测小黑麦干草、小黑麦青贮和燕麦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比较其营养品质特点。选取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饲粮(TMR),试验1、2组奶牛分别使用等干物质含量的饲用小黑麦青贮替代TMR中的50%和100%燕麦干草。试验期共63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奶牛产奶量,每周采集牛奶样品,测定乳品质指标,并根据饲料成本和产奶量计算奶牛经济效益。【结果】①饲用小黑麦青贮的奶牛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小黑麦干草与燕麦干草(P<0.05),青贮发酵指标均符合优质青贮标准;②试验2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2组奶牛4%乳脂校正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奶牛产奶量和饲料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试验1、2组奶牛乳脂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试验2组饲料成本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1组奶牛乳收入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净增收益分别提高了2.90和1.93元/(头·d)。【结论】使用饲用小黑麦青贮替代燕麦干草能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及经济效益。因此,小黑麦青贮可作为奶牛饲粮中替代燕麦干草的优质粗饲料,替代比例为50%时效果最佳。
联合使用腐殖酸钠和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李贞明, 余苗, 刘志昌, 崔艺燕, 李袁飞, 容庭, 马现永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908-49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3
摘要 ( 69 )   PDF (898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腐殖酸钠和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540只42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腐殖酸钠和酸化剂(0.5%组)以及1%腐殖酸钠和酸化剂(1%组),其中腐殖酸钠和酸化剂由腐殖酸钠、柠檬酸钙和乳酸钙组成,比例是5∶4∶1。试验为期21 d,试验结束时,以重复为单位称取肉鸡的空腹重,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肉鸡屠宰,测定肉鸡的屠宰性能和脏器系数;取两侧胸肌,测定肌肉抗氧化和肉品质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和1%组相比,0.5%组黄羽肉鸡的终末体重(FW)、平均日增重(ADG)、胸肌率、脾脏指数、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胸肌的pH45 min显著提高,而料重比(F/G)、腹脂率、胸肌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0.5%组黄羽肉鸡胸肌中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联合添加0.5%腐殖酸钠和酸化剂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胸肌的抗氧化功能,并改善肉品质。
遗传繁育
三河牛味蕾和牛舌乳头分布及形态特征研究
李佳伟, 王雅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917-49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4
摘要 ( 135 )   PDF (4975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三河牛舌上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的分布特征,及两种乳头所含味蕾数量、形态学差异。【方法】本研究以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5头20月龄和2头32月龄的三河牛公牛为研究对象,对其舌上的菌状乳头与轮廓乳头进行绘图并计数。此外,针对其中1头牛的牛舌,将其划分为舌圆枕区、舌后区、舌中区和舌尖区4个区域,分区取样后通过切片染色法对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及其所含味蕾进行观察和计数,制成完整连续的组织切片1 233张,采集32个菌状乳头与4个轮廓乳头的味蕾数记录。【结果】牛舌总长度平均为34.4 cm,最宽处平均为8.5 cm,舌圆枕区长度平均为15.4 cm,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在牛舌左右两侧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三河牛牛舌上菌状乳头数量较多,平均为155个,主要分布在舌背侧面的舌尖到舌圆枕前部的所有区域及舌尖的侧缘和腹侧面,呈现前密后疏的分布规律;菌状乳头上的味蕾数平均为5.1个,从舌尖到舌圆枕,单个菌状乳头内的味蕾数逐渐下降;轮廓乳头数量较少,平均为25个,主要分布在舌圆枕后部两侧;单个轮廓乳头内的味蕾数高于菌状乳头,平均为524.8个;通过切片观察发现,菌状乳头呈蘑菇状,凸出于舌表面,轮廓乳头比菌状乳头宽大,周围具有环状沟。【结论】本研究以三河牛为例发现牛舌乳头左右两侧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轮廓乳头上的味蕾数远大于菌状乳头,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牛味觉的生理基础提供参考。
不同月龄滩羊肌肉组织转录组比较及脂肪酸分析
杜佳文, 任文义, 康燕, 徐晓锋, 张力莉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925-49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5
摘要 ( 87 )   PDF (4010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4、9月龄滩羊体脂肪代谢差异表达基因,挖掘影响滩羊不同肌肉组织脂肪代谢的基因。【方法】分别采集4、9月龄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采用Illumian软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对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的脂肪与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与4月龄滩羊相比,9月龄滩羊股二头肌脂肪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背最长肌脂肪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肉豆蔻酸、棕榈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滩羊股二头肌中共筛选到893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435个,下调458个);背最长肌中共筛选到809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544个,下调265个)。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滩羊股二头肌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327个条目,与脂肪沉积相关的有TCA循环、呼吸链复合体、氢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28个条目,与脂肪沉积相关的有有机酸分解代谢、脂肪酸代谢、细胞外空间等。KEGG通路注释结果显示,滩羊股二头肌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25条通路,其中参与脂肪代谢的有9条,如TCA循环、丙酮酸代谢等;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8条通路,其中参与脂肪沉积的有2条,分别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与谷胱甘肽代谢。【结论】通过对脂肪代谢相关通路基因进行筛选发现,股二头肌中MDH2、PPARGC1A基因及背最长肌中GSTK1、MCCC2基因可能与9月龄滩羊肌肉脂肪代谢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滩羊肌肉组织脂肪沉积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信号分析及其对绵羊功能基因的挖掘进展
张彦威, 于丽娟, 徐新明, 阿米妮古丽·阿不来孜, 谢梦婉, 唐丽苹, 郑培宇, 狄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935-49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6
摘要 ( 88 )   PDF (1178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绵羊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并为人类提供肉、奶、毛、皮等生活物资。选择发生时伴随着选择信号的产生,常见的选择信号有群体分化、基因组多样性下降且存在高频等位基因的区域及被选择区域长范围扩展单倍型纯合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选择信号衍生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如基于群体分化分析、基于基因组杂合度分析、基于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基于等位基因频率谱分析等。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对绵羊进行选择信号分析,挖掘出大量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为绵羊分子育种提供了更多的遗传信息。作者对选择信号的分类与检测方法及其对绵羊功能基因的筛选进行了介绍,并对选择信号分析的应用方向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选择信号分析在绵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体尺性状生长曲线的比较研究
安松岩, 常瑶, 陈群, 吉虹锦, 杜泽, 杨若钰, 许静漪, 马烨桦, 俞英, 王雅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947-49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7
摘要 ( 80 )   PDF (2599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荷斯坦牛和娟姗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品种间的差异。【方法】试验测定了山西和河北2个规模化奶牛场的96头荷斯坦牛和225头娟姗牛的鬐甲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4个体尺性状。利用Logistic、Gompertz、Bertalanffy和Brody模型对4个体尺性状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获得不同生长模型中生长参数A、B、K的估计值。选取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最大的模型为3个试验群体(山西牧场荷斯坦牛、山西牧场娟姗牛和河北牧场娟姗牛)各体尺性状的最佳拟合模型。【结果】荷斯坦牛和娟姗牛鬐甲高(R2≥0.939)和十字部高(R2≥0.886)生长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Brody模型;对于体斜长性状(R2≥0.942),荷斯坦牛的最佳拟合模型为Bertalanffy模型,娟姗牛的最佳模型为Brody模型;对于胸围性状(R2≥0.930),山西牧场荷斯坦牛、山西牧场娟姗牛和河北牧场娟姗牛的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Brody、Bertalanffy和Logistic模型。相同日龄下,山西牧场荷斯坦牛各项体尺性状估计值均高于娟姗牛。随着日龄的增加,两个奶牛品种各体尺估计值的差值逐渐增大,荷斯坦牛和娟姗牛成熟鬐甲高估计值分别为155.8和123.9 cm,成熟十字部高估计值分别为161.2和133.1 cm,成熟体斜长估计值分别为168.6和147.1 cm,成熟胸围估计值分别为210.9和186.3 cm。【结论】荷斯坦牛和娟姗牛具有不同的生长模式,研究不同品种奶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加以利用,有助于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畜禽精子活力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一正, 曹骏逸, 盖凯, 丛百林, 郭世浩, 邢凯, 齐晓龙, 王相国, 肖龙菲, 龙城, 郭勇, 盛熙晖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958-49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8
摘要 ( 82 )   PDF (1443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液品质决定着畜禽受精率和繁殖效率,是影响畜禽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精子活力指精液中直线向前运动精子的百分率,是畜禽精液品质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提高精子活力是改善精液品质的关键。精子活力是受多基因多通路共同调控的复杂性状,为中高遗传力性状,因此遗传改良成为提高精子活力的有效途径。相比传统的遗传改良手段,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新技术具有效率高、目的性强、周期短的特点,为畜禽育种提供了全新机遇。目前,已知影响畜禽精子活力的基因数量有限,限制了育种新技术在精子活力遗传改良工作中的应用。因此,鉴定调控畜禽精子活力的关键基因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基因主要从精子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调控精子活力,包括对精子结构缺陷、能量代谢、离子通道、DNA完整性、精液成分等方面的调控。文章介绍了在精子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调控精子活力的功能基因,概述了其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旨在为畜禽精子活力相关的分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沐川乌骨黑鸡LIPE基因第1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体重、肌内脂肪含量的关联分析
苟丹妮, 王钢, 沈雪梅, 聂亮, 惠文静, 古丽帕日·艾克拜, 杨雅玲, 廖娟, 喻世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973-49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19
摘要 ( 78 )   PDF (1595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沐川乌骨黑鸡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LIPE)基因第1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遗传变异,并分析其与体重、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06只沐川乌骨黑鸡血液,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技术检测LIPE基因第1外显子SNP位点,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LIPE基因第1外显子SNP位点多态性及其与沐川乌骨黑鸡体重、胸肌IMF含量的相关性;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分析LIPE基因第1外显子SNP位点对其编码氨基酸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PE基因在沐川乌骨黑鸡不同组织和不同基因型个体胸肌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沐川乌骨黑鸡LIPE基因第1外显子共检测到3个SNP位点,66 bp处SNP位点(SNP1:c.66 A>C)上发现AA、AC和CC 3种基因型;440 bp处SNP位点(SNP2:c.440 A>G)上发现AA和AG 2种基因型;462 bp处SNP位点(SNP3:c.462 G>A)上发现GG和GA 2种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沐川乌骨黑鸡LIPE基因第1外显子的SNP2、SNP3位点符号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SNP1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SNP2位点的AG基因型个体胸肌IMF含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SNP2为非同义突变,其导致赖氨酸变为精氨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IPE基因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SNP2位点AA基因型个体胸肌中LIPE基因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AG基因型(P<0.01)。【结论】沐川乌骨黑鸡LIPE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3个SNP位点,其中SNP2位点对沐川乌骨鸡IMF含量具有显著影响,该位点可作为沐川乌骨黑鸡IMF含量选育的候选分子遗传标记。
母牛自动化发情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原开敏, 王玉燕, 董智豪, 赵羚均, 许师源, 吴开慧, 王栋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983-49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0
摘要 ( 92 )   PDF (995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母牛发情鉴定是现代化养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效的发情鉴定方法可缩短母牛产犊间隔,减少饲养成本,提高繁殖效率。传统人工发情鉴定费时、费力,已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需求,自动化系统是未来发情鉴定必然趋势,但是对于安静发情牛尚无成熟的自动化鉴定系统。心率和呼吸频率是母牛基础生理指标,发情母牛性兴奋可能会引起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改变,发情牛心率和呼吸频率自动化监测或将成为未来母牛发情鉴定的新方向。作者综述了母牛自动化发情鉴定系统种类,介绍了相关技术原理和成果,比较了不同发情鉴定系统的检测指标及优缺点,展望了未来母牛发情鉴定监测新指标方法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长白山中华蜜蜂遗传多样性分析
庄明亮, 李剑飞, 葛蓬, 王琦, 王志, 戚竞文, 牛庆生, 李志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4992-49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1
摘要 ( 69 )   PDF (1049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为其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国家级中蜂(长白山中华蜜蜂)保护区内7个采样点的195群长白山中华蜜蜂,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近交系数(Fis)、分化系数(Fst)和群体间基因流(Nm)等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195个长白山中华蜜蜂蜂群共检测到103个等位基因;除 AC306、AG005C、A028、AP049和AP313位点外,其余6个微卫星位点均表现出高度多态;长白山中华蜜蜂7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08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467,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662;长白山中华蜜蜂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107;7个群体的分化系数为0.0217(长白与抚松)~0.3389(安图与辉南);群体间基因流为0.7126~0.9785。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长白山中华蜜蜂具有3个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长白山中华蜜蜂群体整体遗传多态性较高,不同采样点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下一步长白山中华蜜蜂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预防兽医
2013—2022年云南地区猪肠病毒G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王位, 朱沛, 李占鸿, 薛晓岩, 杨钦鸿, 李雪, 李素华, 姚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00-50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2
摘要 ( 78 )   PDF (6059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肠病毒G型(Enterovirus G,EV-G)在云南地区猪场中的流行状况及其分子特征,为云南地区EV-G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EV-G的5'-非翻译区(UTR)保守区域设计引物,RT-PCR扩增监测2013-2022年云南地区猪临床腹泻样品的EV-G阳性率,从阳性样品来源的区域、猪群结构及类型分析EV-G在云南地区的感染情况。利用EV-G VP1基因巢式PCR引物,通过RT-PCR扩增EV-G VP1基因全序列;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EV-G云南株的VP1序列与EV-G的20个基因型标准株的相似性及关键氨基酸突变,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VP1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并通过Protean软件的Jameson-Wolf分析法对VP1蛋白进行抗原指数分析。【结果】云南地区2013-2022年收集的1 941份临床样品EV-G总阳性率为19.42%(377/1 941),其中大理(54.54%)、玉溪(45.45%)、红河(43.24%)猪群的EV-G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云南其他地区;乳猪(25.19%)和保育猪(24.68%)2个年龄组的猪群阳性感染率高于其他猪群;肛拭子阳性样品的检出率(53.58%)高于肠道内容物(29.71%)及粪便(16.71%)样品。基于20株EV-G代表株VP1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及遗传进化表明,17个云南株为EV-G1型,2株为EV-G6型,1株为EV-G17型。17个EV-G1基因型云南分离株VP1蛋白在第125-150、170-190位氨基酸处抗原指数活跃度显著增强,此区域同时存在多个亲水性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如P127S、P143S、G146R、P188S。【结论】EV-G1、EV-G6和EV-G17等多种基因型在云南地区猪群中流行,以EV-G1型流行为主。EV-G1基因型云南分离株的VP1蛋白在第125-150、170-190位氨基酸处存在显著的抗原活跃度,可能介导EV-G1基因型毒株在云南的感染和流行。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及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对其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靳换, 涂敏, 史爱华, 赵蕾, 沈佳, 习硕, 张建伟, 章振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13-50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3
摘要 ( 92 )   PDF (2066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Ⅰ群,4型)(简称: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BX13株+DC株)对禽流感病毒(AIV)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对2019-2022年分别对从河北石家庄、北京密云、河北衡水、广西南宁发病鸡群中采集的病料进行AIV分离鉴定;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BX13株和2019-2022年分离株之间的相似性及亲缘关系;采用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免疫后21 d测定H9亚型 AIV HI抗体,同时用同源BX13株和本试验中AIV分离株进行攻毒试验,检测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对H9亚型AIV流行毒株的保护效果。【结果】2019-2022年从河北、北京和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4株AIV,均为H9亚型AIV,分别命名为SJZ19、MY20、HS21和NN22株;BX13株与2019-2022年4个分离株的相似性较高,在95.3%~96.3%之间;BX13株和4个分离株均属于DK-HK-Y280-97所在亚群的分支;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免疫后,各免疫组鸡H9亚型AIV HI抗体效价明显上升,达到9.2~9.9 log2,而对照组鸡抗体为阴性;用同源BX13株攻毒后,对照组鸡100%(5/5)阳性,免疫组鸡100%(10/10)阴性,保护率为100%;用4株H9亚型AIV分离株攻毒后,对照组鸡100%(5/5)阳性,免疫组鸡90%(9/10)~100%(10/10)阴性,保护率为90%~100%。【结论】以BX13株制备出的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对目前的流行毒株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犊牛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及耐药性分析
史唯地, 康立超, 刘彩霞, 寇丽君, 吕双飞, 任慧杰, 钱瑞宣, 马勋, 王静, 蒋建军, 高盛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22-50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4
摘要 ( 82 )   PDF (1919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确定新疆喀什地区某规模化牛场致犊牛死亡的细菌性病原体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地区规模化牛场细菌病的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死亡犊牛进行病理解剖及病原分离,挑选肝脏(KS-1)与肛拭子(KS-2)来源的单菌落纯化培养,通过形态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分群鉴定分离株,并通过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对分离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死亡犊牛肺脏、肝脏、心血、关节液和肠系膜淋巴结以及健康犊牛肛拭子样品接种后菌落生长形态一致,结合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形态、革兰染色镜检形态特点、生化特性及大肠杆菌16S rRNA的验证,鉴定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试验中,KS-1为A群,KS-2为B1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KS-1携带crlpapChlyEeaeAompAompCiucDiutA共8种毒力相关基因,KS-2携带crlhlyEompF共3种毒力相关基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腹腔注射1×108 CFU分离株感染小鼠,KS-1组小鼠在16 h内全部死亡,KS-2组小鼠无死亡现象出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S-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17种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KS-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英敏感,对妥布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余14种药物耐药。【结论】本研究分离出2株犊牛源大肠杆菌,其中KS-1毒力较强,且携带丰富的毒力基因,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具有耐药性;KS-2携带毒力基因较少,呈现多重耐药。
天蚕素A和溶菌酶杂合肽在毕赤酵母中重组表达及其活性分析
布阿依夏木·库尔班, 王义鑫, 杨铖熹, 耿子健, 徐滢清, 罗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32-50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5
摘要 ( 80 )   PDF (6621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利用毕赤酵母表达新型天蚕素A和溶菌酶杂合肽(CecA-Lyz),并初步探讨重组杂合肽的抑菌活性。【方法】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优化杂合肽CecA-Lyz的编码基因,分析CecA-Lyz蛋白的理化性质,并将优化后的基因插入到质粒pPIC9K-HSA中,构建N-端含有6×His标签和HSA DⅠ&DⅡ区的重组质粒pPIC9K-HSA-CecA-Lzy。利用PmeⅠ线性化重组质粒并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利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培养基(YPD)+遗传霉素(G418)筛选重组CecA-Lyz蛋白的高表达菌株,并摸索重组CecA-Lyz蛋白的最适诱导条件,包括甲醇浓度和诱导时间,验证CecA-Lyz的抑菌活性。【结果】经过密码子优化后,CecA-Lyz基因序列的GC含量为48.9%,密码子适应指数(CAI)为0.87,适合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重组CecA-Lyz蛋白的预期分子质量为20.8 ku,理论等电点为9.62,理化性质较为稳定。此外,本试验成功地将优化后的目的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上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重组CecA-Lyz蛋白。重组CecA-Lyz蛋白在摇瓶中的最适诱导甲醇浓度为2.5%,最适诱导时间为72 h。另外,本试验通过TEV酶切的方式获得了N-端不含HSA DⅠ&DⅡ区的重组融合肽。通过平板计数法和牛津杯法初步验证重组CecA-Lyz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包括抑制养鸭场分离的耐药大肠杆菌的生长,抑菌直径达到1.45 cm,但是对沙门菌和葡萄球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重组CecA-Lyz融合肽可在毕赤酵母中稳定表达,得到无HSA标签的融合肽,其具有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抗菌肽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
乳房炎奶牛与健康奶牛牛乳菌群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高鹰, 余永涛, 马云, 马正兵, 苑双杰, 崔省委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43-50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6
摘要 ( 60 )   PDF (12153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健康、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牛乳菌群多样性和组成,为进一步了解乳腺微生态变化与乳房炎发病原因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应用PCR法对健康、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牛乳中的主要乳房炎相关致病菌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健康、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牛乳的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组成和预测的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奶牛牛乳相比,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牛乳菌群的组成在门和属水平上均发生显著变化;隐性乳房炎牛乳中葡萄球菌属、罗尔斯通菌属、短杆菌属、联合乳杆菌属以及布劳特氏菌属的丰度显著(P<0.05)或极显著升高(P<0.01),罗尔斯通菌属和皮氏罗尔斯通菌显著富集(P<0.05);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牛乳中乳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黏液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其中拟杆菌门、芽孢杆菌纲、葡萄球菌属、山羊葡萄球菌等显著富集(P<0.05)。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牛乳中拟杆菌属、密螺旋体属、链球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隐性乳房炎乳样(P<0.05)。假单胞菌属和固氮螺菌属为健康牛乳的生物标志物,罗尔斯通菌属和皮氏罗尔斯通菌为隐性乳房炎牛乳的生物标志物,而葡萄球菌属和山羊葡萄球菌为临床型乳房炎牛乳的生物标志物。与健康乳样相比,隐性乳房炎乳样中微生物的多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功能极显著下调(P<0.01),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微生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折叠分类和降解、复制与修复、能量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翻译、核苷酸代谢、细胞生长和死亡等功能极显著上调(P<0.01),细胞运动、代谢、信号转导、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系统等功能极显著下调(P<0.01),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功能显著下调(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菌群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表明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牛乳菌群多样性、物种组成和功能均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与乳房炎的发生原因和乳房炎症的程度存在密切联系。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素疫苗研究进展
马兴树, 宋金祥, 石虎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56-50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7
摘要 ( 72 )   PDF (1928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导致不同日龄禽类局部和全身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coli,ExPEC)毒力基因的重要贮存库或来源。随着APEC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开辟防控APEC感染的有效途径,其中阻止细菌感染的初始阶段便是防控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黏附素除介导细菌与宿主组织结合外,也是成功建立初始感染的第一步。因此,利用黏附素作为靶标制备疫苗预防APEC感染将是一种极有前途的策略。笔者重点介绍了菌毛黏附素、非菌毛黏附素和非典型黏附素等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有望成为APEC候选疫苗的黏附素的应用潜力和最新研究进展,如1型菌毛、P菌毛、普通菌毛、Yqi菌毛、Stg菌毛、Curli菌毛、温度敏感血凝素(Tsh)、AatA、FdeC、YeeJ、鞭毛蛋白、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A等。黏附素疫苗一旦开发成功,将有望成为一种防控APEC感染的有力手段。
北京五区犬猫肠道冠状病毒感染的监测与分析
陈鑫, 张宜宸, 刘明, 李少晗, 秦彤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67-50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8
摘要 ( 104 )   PDF (1840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犬猫肠道冠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探索犬猫冠状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的相关性,为犬猫冠状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各病原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或RT-PCR方法,对采集的402份犬猫肛拭子(犬样本192份、猫样本210份)分别进行犬猫冠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犬猫细小病毒、犬星状病毒(CaAstV)的混合感染检测。通过卡方检验对犬冠状病毒(CCoV)和猫冠状病毒(FCoV)感染与季节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回归统计对CCoV、FCoV感染率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临床样本信息统计北京五区的犬猫免疫情况。【结果】192例犬样本中CCoV阳性率为44.27%(85/192),CCoV、犬细小病毒(CPV)混合感染率为34.12%(29/85),未检测到CaAstV阳性样本。210例猫样本中FCoV阳性率为45.71%(96/210),FCoV、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混合感染率为60.42%(58/96)。192例犬样本中,健康犬CCoV阳性率为19.39%(19/98),患病犬CCoV阳性率为70.21%(66/94)。210例猫样本中,健康猫FCoV阳性率为24.41%(31/127),患病猫FCoV阳性率为78.31%(65/83)。CCoV在冬季的检出率最高,为42.35%(36/85);FCoV四季检出率相近,冬季检出率相对较高,为29.17%(28/85)。在不同年龄段中,犬CCoV阳性率为28.6%~87.8%,其中0~3月龄犬CCoV阳性率高达87.8%,为CCoV主要发病群体;猫FCoV阳性率为36.4%~53.8%,各年龄段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北京五区犬猫肠道冠状病毒的感染率较高,且在冬季更易流行,各年龄段犬猫CCoV、FCoV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临床多出现冠状病毒与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
猪非典型性瘟病毒研究进展
姬永琛, 赵静雯, 吴慧光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75-50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29
摘要 ( 78 )   PDF (5340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非典型性瘟病毒(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APPV)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瘟病毒属病毒,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损失。APPV被认为是引起仔猪先天性A-Ⅱ型震颤的病原,可导致仔猪全身肌肉震颤,影响进食,进而因饥饿而死亡。APPV于2015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主要集中分布在美洲、西欧、东亚地区,现已在中国多个省市被发现。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诸如PCR和血清学技术检测APPV感染的方法。虽然APPV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其起源、流行病学和传播动态等方面的理解仍非常有限。由于APPV分离培养困难以及缺乏合适的替代试验动物模型,限制了其商业化疫苗的研发,为疫病防控带来难度。作者着重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APPV的进化与分型、基因组结构、病原分离培养、组织嗜性与传播途径、病原检测技术和疫苗研发等方面最新进展,旨在充分了解其蛋白功能和分子机制,以期为研究人员开发有效的诊断工具、制定成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及分子特征研究
黄书, 曾智勇, 梁海英, 汤德元, 王彬, 边孟婷, 柳佳佳, 张婧旭, 万娟, 潘向英, 田红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84-50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0
摘要 ( 69 )   PDF (3573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鉴定贵州省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的流行株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猪流感的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从贵州省部分养殖场采集猪鼻腔拭子70份,采用RT-PCR和接种犬肾上皮细胞(MDCK)对疑似猪流感的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克隆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分析毒株的遗传重组情况和关键氨基酸分子特征。【结果】试验分离到1株H1N1亚型SIV,命名为A/swine/Guizhou/ZY/2022(H1N1)。经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属于G4型欧亚类禽H1N1 SIV。生物信息学在线预测发现,分离株的HA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H1N1分支,NS基因属于北美重组分支,其余基因片段属于2009年大流行H1N1分支。分离株的HA蛋白裂解位点为PSIQSR↓GL,存在4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其受体结合位点和抗原位点与欧亚类禽H1N1 SIV高度一致;NA蛋白结构完整,存在5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分离株PB2蛋白发生了Q591R、R251K突变,PB1蛋白和M2蛋白分别发生了N375S、L473V和S31N突变。【结论】从贵州省分离到1株三源重排H1N1亚型SIV,属于G4型欧亚类禽H1N1病毒,其与人源唾液酸α2,6-Gal受体的结合能力可能有所增强,提示需加强对猪流感的流行监测。
基础兽医
莱柯霉素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特性研究
温泽宇, 肖红芝, 孙攀, 刘羽, 杨宇欣, 王悦, 李靖, 张璐, 龚晓会, 周德刚, 曹兴元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94-51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1
摘要 ( 86 )   PDF (2681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莱柯霉素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特性,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莱柯霉素在体内的吸收过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测定跨膜电阻(TEER)值、低渗透性药物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的表观渗透率Papp(AP-BL)来验证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致密性并进行模型筛选。考察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莱柯霉素从顶侧(apical side,AP)到基底侧(basolateral side,BL)及基底侧到顶侧的转运特性,分析药物浓度、pH及外排转运蛋白(P-gp、MRP2和BCRP)抑制剂3种因素对莱柯霉素转运的影响。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率和外排率。【结果】连续20 d的跨膜电阻值检测及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显示,随培养时间增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跨膜电阻值逐渐增加,在20 d时达到400 Ω·cm2左右;荧光素钠在0.1~6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1),计算荧光素钠AP侧向BL侧的表现渗透率(Papp(AP-BL))为(1.57×10-7±9.92×10-9)cm/s,小于试验规定的0.5×10-6cm/s,表明Caco-2细胞单层模型建立成功,可用于莱柯霉素的转运特性研究。莱柯霉素Papp(AP-BL)值随时间无明显变化且水平较低,而BL侧向AP侧的表现渗透率(Papp(BL-AP))值随时间递增,在孵育120 min时达到最高水平(2.0350×10-6 cm/s),表明肠道外排莱柯霉素的能力较强。随莱柯霉素浓度递增,Papp(BL-AP)值呈上升趋势,具有浓度依赖性。当溶液pH为8.0时,Papp(BL-AP)值(39.3871×10-6 cm/s)明显高于pH为6.5和7.4的溶液,表明碱性环境可加速莱柯霉素外排。维拉帕米、丙磺舒和GF120918 3种转运蛋白抑制剂均能显著抑制莱柯霉素由BL侧向AP侧的转运,外排率均>1.5,可能有外排蛋白参与转运。【结论】莱柯霉素在体外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的转运较差,吸收率低,表现为低渗透性化合物;随着浓度和pH的升高,莱柯霉素外排增强;外排转运蛋白P-gp、MRP2及BCRP可能参与莱柯霉素转运过程。
广东省养鸽场腹泻鸽群沙门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研究
吴灿基, 陈泽銮, 郑泽鑫, 彭钧豪, 何海珊, 梁玉岑, 戴长智, 周洲平, 廖明, 张建民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104-51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2
摘要 ( 69 )   PDF (1425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广东省某养鸽场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本研究从该养鸽场中采集有腹泻表现的病鸽进行剖检,并对样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鉴定为沙门菌的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再进一步对分离株进行耐药基因以及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从该养鸽场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得到沙门菌27株,分离率为67.50%(27/40)。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株均为鼠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萘啶酸、磺胺甲噁唑耐药率为100.00%;对链霉素、四环素、替加环素耐药率为25.93%;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1.11%;对氟苯尼考、氯霉素耐药率为3.70%。分离株有37.04%表现为多重耐药,且检出了替加环素的耐药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可检出共5种耐药基因,其中SulⅡ、tet(A)基因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9.63%和25.93%;而blaTEMfloRcat1基因检出率较低,分别为11.11%、3.70%和3.70%。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ogAmgtCbcfAspvRspvCstnsefA基因的检出率为100.00%,sseL基因检出率为96.30%。【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鸽源沙门菌27株,分离株耐药情况严重且检出替加环素耐药株,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可能是该鸽群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研究结果可为养鸽场防控沙门菌提供参考。
金定鸭神经症状相关致病菌分离和鉴定
刘贺, 李琼, 黄晶晶, 胡晓阳, 王笑言, 赵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114-51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3
摘要 ( 67 )   PDF (3408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导致金定鸭神经症状的病原菌。【方法】从辽宁金定鸭主产区4个24~48日龄的发病群中选择有神经症状以及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病变的病例共22例,用胰酶大豆琼脂(tryptic soy agar,TSA)和麦康凯琼脂(MacConkey’s agar,MCA)从脑组织分离细菌,通过革兰染色和瑞氏染色、生化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细菌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金定鸭脑组织中分离出的19株细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17株细菌(命名为H1株~H17株)在MCA培养基不生长,在生化试验中呈阴性结果,另外2株细菌(命名为H18株和H19株)在MCA形成红色菌落,能发酵葡萄糖、乳糖和麦芽糖,甲基红与吲哚试验均为阳性。以H1株为代表的17株分离株与血清1~19型的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参考菌株之间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1%~100%。分离株H18株和H19株与所选8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参考菌株之间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2%~99.9%。用16S rDNA扩增产物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的结果显示,以H1株为代表的17株分离株属于RA,分离株H18株和H19株属于大肠杆菌。【结论】在观察的病例中,RA是导致金定鸭表现神经症状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亦可导致金定鸭出现神经症状。
猪源沙门菌的耐药现状、检测方法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何振文, 刘丁语, 刘宝玲, 陈天宝, 王刚, 王晓虎, 刘文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123-51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4
摘要 ( 73 )   PDF (2198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源沙门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可引起仔猪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严重阻碍养殖业的发展。猪源沙门菌可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人们在生产上常用抗菌药物对猪源沙门菌进行控制,但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沙门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耐药谱不断扩大,增加了对该菌的防治难度。随着细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沙门菌研究的深入,低成本、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不断被开发应用,为沙门菌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疫苗免疫是预防猪感染沙门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市面上的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好、保护力持久等优点,而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苗也在开发研制中。除抗菌药物能对沙门菌有治疗和控制效果外,中药制剂和微生态药物对沙门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很好的替抗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笔者对猪源沙门菌的耐药现状进行阐述,并对猪源沙门菌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猪源沙门菌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苍术香连散治疗猪湿热泄泻的作用机制
胡宇豪, 苏进博, 杨洋, 熊宇明, 曾企辉, 王磊, 殷光文, 黄志坚, 邓莉萍, 王登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136-51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5
摘要 ( 76 )   PDF (7100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苍术香连散治疗猪湿热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文献收集获取苍术香连散的活性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猪湿热泄泻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苍术香连散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蛋白互作(PPI)分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获取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在AutoDock Vina软件上对药物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经过筛选共获得药物有效成分靶点149个,疾病靶点1 246个,其交集靶点50个。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为药物作用于疾病的关键靶点。GO功能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有129个条目,细胞组分有7个条目,分子功能有17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该药物主要通过影响IL17、Toll样受体、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核心有效成分与疾病关键靶点蛋白结合能均<-5.0 kJ/mol。【结论】苍术香连散可能通过槲皮素、汉黄芩素、R-四氢小檗碱等成分作用于TNF、TP53、IL6、VEGFA等靶点影响TNF、IL17等主要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治疗猪湿热泄泻。
鸡源携带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研究
高笑, 徐亚昆, 丁鹏云, 马胜男, 潘玉善, 苑丽, 胡功政, 贺丹丹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148-51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6
摘要 ( 68 )   PDF (2707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携带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2017、2018、2019、2021年从河南省开封、南阳以及江西省赣州随机收集鸡肛门拭子和粪便样品,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挑取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利用药敏试验检测分离株对常见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及多重耐药情况,通过PCR扩增分离株携带的临床常见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对mcr-1基因阳性分离株进行种族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到724株鸡源大肠杆菌,其中河南省364株,江西省360株。724株分离株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93.65%),其次为氟苯尼考(87.98%),对阿米卡星和黏菌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4.83%和18.51%。724株菌株中共有96株分离株携带mcr-1基因,其均呈现多重耐药性,对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均为96.88%。96株携带mcr-1基因分离株中有27株同时携带其他临床耐药基因,其中14株携带fosA3基因,11株携带blaCTX-M-1G基因,13株携带blaCTX-M-9G基因,3株携带blaNDM基因,有11株同时携带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种族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87株携带mcr-1基因分离株为A群,4株为B1群,5株为D群。【结论】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鸡源大肠杆菌携带mcr-1基因存在差异,mcr-1基因阳性菌株多重耐药情况较明显,部分携带mcr-1基因的分离株同时携带其他临床耐药基因。持续监测mcr-1基因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领域的流行情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1株肠炎沙门菌噬菌体GD01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高铎, 王晋宇, 李河谕, 蒋祺丰, 陈子涵, 徐禧莹, 贾坤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160-51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7
摘要 ( 81 )   PDF (5867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从污水中分离纯化出的1株肠炎沙门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信息。【方法】以肠炎沙门菌为宿主,从华南农业大学湖水和广州某肉鸡养殖场污水混合样本中分离纯化1株肠炎沙门菌噬菌体,通过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检测噬菌体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该噬菌体的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该噬菌体在不同温度污染乳中对沙门菌的抑菌能力。【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肠炎沙门菌噬菌体,并命名为GD01,其在双层琼脂平板上能形成圆形、透亮、边缘清晰的噬菌斑,电镜观察显示GD01头部呈正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62 nm,尾部长度为224.4 nm,属于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噬菌体GD01宿主谱较窄,酸碱耐受力和温度耐受力较强,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37 ℃,最佳感染复数为0.01;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D01的潜伏期为10 min,裂解期为110 min,平均裂解量为50 PFU/cell。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GD01基因组全长为60 109 bp,GC含量为56.22%,为双链DNA,含有50个开放阅读框(ORF),不存在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tRNA基因。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37 ℃作用8 h、4 ℃作用72 h后,噬菌体GD01对沙门菌仍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本研究分离出的肠炎沙门菌噬菌体GD01酸碱耐受力和温度耐受力强,生物信息学特性清晰,且体外抑菌效果良好,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芩提取物防治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作用机制
刘佳丽, 闫普普, 刘恋, 朱君, 夏瑾瑾, 黄永熙, 白若男, 郭利伟, 刘国平, 杨小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170-51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8
摘要 ( 70 )   PDF (16561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黄芩提取物防治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感染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GEO数据库收集SS2感染不同细胞的转录组数据,通过GEO2R在线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v3.8.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SS2感染机体后核心蛋白、生物功能和信号转导途径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并鉴定黄芩提取物的组成成分,利用Swiss ADME和SwissTargetPredication数据库筛选黄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将疾病靶点与黄芩提取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相结合,进一步明确黄芩提取物抗SS2感染机制。通过分子对接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行性。【结果】GEO数据库的2组基因芯片共鉴定出1 308个SS2感染差异表达基因,PPI分析筛选出核心基因70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显著富集条目主要涉及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和对细胞因子刺激的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TNF、PI3K-Akt、JAK-STAT等信号转导途径。黄芩提取物共包括31个有效成分,包括汉黄芩素和黄芩苷等,其可能影响VEGFA、TNF和PPARG等核心靶点,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新生等多个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芩提取物中汉黄芩素和黄芩苷与TNF、PPARG和VEGFA有较好的结合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S2感染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细胞中CA9、PPARG、JUN、SCD、JAK3和VEGFA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黄芩提取物干预后,上述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SS2感染机体后涉及细胞因子介导的生物过程、TNF等信号通路发生变化,黄芩提取物有效成分可能通过AMPK、PI3K-Akt、GFR、TNF等信号通路共同参与机体凋亡调控、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等生物过程从而抗SS2感染。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缓解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效果评价
汪星萍, 曹家慧, 苟丹丹, 邵义文, 迟士鹏, 杨春雪, 徐恩爽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186-51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39
摘要 ( 65 )   PDF (3373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效果,筛选出EGCG缓解顺铂肾毒性的最佳浓度。【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6只/组):正常对照组(CON)、顺铂组(CIS)、低剂量EGCG(20 mg/kg)+顺铂组(LCE)、中剂量EGCG(40 mg/kg)+顺铂组(MCE)及高剂量EGCG(80 mg/kg)+顺铂组(HCE)。CON和CIS组大鼠持续28 d灌胃生理盐水(40 mg/kg),CIS组在第26天腹腔注射CIS(7 mg/kg);LCE、MCE和HCE组大鼠持续28 d灌胃相应剂量的EGCG,在第26天腹腔注射CIS,第29天采集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检测药物灌服期间大鼠生理和生化指标变化,病理学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初步评价EGCG在CIS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中保护作用,筛选出EGCG最佳有效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Caspase-3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蛋白表达变化,进一步证实EGCG的保护效果。【结果】与CON组相比,CIS组大鼠采食量、饮水量和体重在第28天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尿素氮(BUN)与肌酐(CRE)含量显著上升(P<0.05),肾小管扩张明显,有蛋白管型,肾损伤严重;与CIS组相比,MCE组大鼠采食量、饮水量和体重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BUN、CRE含量显著下降(P<0.05),MCE组肾脏肾小管扩张程度得到明显改善,LCE和HCE组无明显变化。因此,选用40 mg/kg EGCG用于后续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CIS组Bax、IL-6、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Bcl-2、IL-10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CIS组相比,MCE组Bax、IL-6、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Bcl-2、IL-10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EGCG对CIS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40 mg/kg为最佳,其保护机制与抑制肾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
玉米赤霉烯酮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与分子毒性研究进展
邓子锋, 王利娟, 吴希强, 杨宏辉, 李廷元, 汪玲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194-52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40
摘要 ( 75 )   PDF (8459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由镰刀属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玉米、小麦、大麦等谷物中。ZEA在动物体内经代谢转化后随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通过雌激素效应、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引发肝脏、肾脏、子宫、睾丸等器官病变。近年来受气候、贮存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粮食作物中ZEA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不仅给畜牧养殖和饲料产业带来严重困扰,而且也威胁人类健康。深入了解ZEA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发挥毒性的分子机制,对于制定防控新策略、降低毒素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重要。作者着重从ZEA的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分子毒理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做了系统整理与归纳。
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中药对其部分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亚倩, 王亚男, 郭上朝, 张洪伟, 史秋梅, 蒋海龙, 赵希艳, 刘永波, 高光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204-52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41
摘要 ( 62 )   PDF (2357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及中药的耐药程度,并探究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1、SA2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并选取常见10味中药对其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筛选出4味效果最好的中药。菌株分别加入至不同浓度4味中药(0、1/2、1/4、1/8 MIC)的含3%葡萄糖BHI培养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亚抑菌浓度下4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部分耐药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A1菌株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头孢他啶中度耐药,对其余药物敏感;SA2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苯唑西林耐药性较高,对其余药物敏感。10味中药水煎液对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IC测定结果显示,黄连、黄柏、五倍子和地榆对2株菌株的抑制效果最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药液浓度下,五倍子极显著降低SA1菌株mecA、mecB基因表达量(P<0.01);黄连和黄柏极显著降低SA1菌株mecB基因表达量(P<0.01);黄连和地榆极显著降低SA2菌株mecA基因表达量(P<0.01)。【结论】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黄连、五倍子和地榆效果最佳,黄柏次之。研究结果为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蒜氨酸通过CBS/CSE途径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
马红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213-52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42
摘要 ( 67 )   PDF (3927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蒜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脏中胱硫醚-β-裂解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 表达的影响,阐释蒜氨酸改善NAFLD的作用途径,为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50只雄性C57/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硫氢化钠组、蒜氨酸组和蒜氨酸+PAG组(DL-炔丙基甘氨酸,DL-propargylglycine,PAG),每组10只。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他4组饲喂高脂饲料。蒜氨酸组灌胃给予蒜氨酸20 mg/kg;蒜氨酸+PAG组灌胃给予蒜氨酸20 mg/kg,同时腹腔注射PAG 15 mg/kg;硫氢化钠组腹腔注射硫氢化钠2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剂量的蒸馏水,每天1次,每周称体重1次,预防给药6周后处死,观察肝脏形态学和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组织中 CBS和CS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其他组小鼠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偏黄无光泽,成花斑状,其他组小鼠肝脏表面光滑、质地均匀、颜色与正常组小鼠接近。肝脏病理学HE染色可见,正常组切片正常,模型组出现明显脂肪空泡和脂滴沉积,说明脂肪肝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硫氢化钠组和蒜氨酸组均有明显好转;与蒜氨酸组相比,蒜氨酸+PAG组抗脂肪变性作用减弱。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G、TC、LDL-C均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小鼠TC、TG、LDL-C相较于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CBS和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硫氢化钠组和蒜氨酸组干预后CBS和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相相比,蒜氨酸+PAG组小鼠CBS和CSE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蒜氨酸可明显增加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肝脏组织中CBS和CSE表达,改善血清中血脂各项指标,减少小鼠肝细胞脂质沉积,发挥保护肝脏作用。
中药复方呼宁散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王巍, 桑锐, 葛冰洁, 闫可心, 刘馨蔓, 于明弘, 张雪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222-52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43
摘要 ( 84 )   PDF (4335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呼宁散的毒理作用,评价其安全性,为其用于临床治疗鸡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急性毒性预试验中,将24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呼宁散低、中、高剂量组,呼宁散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2.5、5、10 g/kg BW呼宁散1次,0.2 mL/10 g BW,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灭菌蒸馏水,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中毒和死亡情况。最大给药量试验中,将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小鼠在24 h内分4次灌胃呼宁散10 g/kg BW,0.2 mL/10 g BW,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灭菌蒸馏水,于试验第15天记录小鼠体重并剖检,观察小鼠主要脏器病理变化。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将4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呼宁散低、中、高剂量组(2.5、5和10 g/kg BW),连续给药28 d,于末次给药12 h后对小鼠称重、采血,剖检并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计算小鼠体重变化、脏器系数,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IL-6含量,并对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骨髓微核试验中,将5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 mg/kg BW)和呼宁散低、中、高剂量组(2.5、5和10 g/kg BW),各组小鼠灌胃给药2次(间隔24 h),末次给药6 h后处死小鼠并制作骨髓涂片,计算微核率及嗜多染红细胞(PCE)/成熟红细胞(NCE)值。在精子畸形试验中,将25只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 mg/kg)和呼宁散低、中、高剂量组(2.5、5和10 g/kg BW),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于首次灌胃后35 d处死小鼠并制作精子涂片,计算精子畸形率。【结果】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全部存活,均未见中毒症状,无法测出呼宁散的半数致死量(LD50),测得小鼠对呼宁散的最大耐受量>40 g/kg BW,说明呼宁散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雄性小鼠相比,给药第7天,呼宁散低剂量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给药第28天,呼宁散中剂量组小鼠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呼宁散对各组小鼠主要脏器系数、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剖检和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变化,说明呼宁散无亚急性毒性。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中,各剂量呼宁散对小鼠骨髓微核率及精子畸形率无显著影响(P>0.05),且PCE/NCE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呼宁散无遗传毒性。【结论】10 g/kg BW及以下剂量呼宁散无毒性作用,安全性好。
苦苣菜对肺炎小鼠炎症因子及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孟阳, 晁冰, 周涛, 张建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232-52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2.044
摘要 ( 79 )   PDF (4521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苦苣菜水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肺炎模型中炎症相关因子及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苦苣菜水提物对小鼠肺炎的抗炎作用。【方法】制备苦苣菜水提物,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苦苣菜水提物低、中、高浓度组,空白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小鼠灌胃0.3 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0.3 mL 5 mg/kg地塞米松,苦苣菜水提物低、中、高浓度组小鼠依次灌胃0.3 mL 100、200和400 mg/mL苦苣菜水提物,持续灌胃给药1周后,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0.3 mL生理盐水,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0.3 mL 30 mg/kg LPS诱导建立小鼠肺炎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肺中炎症信号通路(HMGB1/TLR4/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含量显著上调(P<0.05),IL-10、TGF-β含量有所上调,肺脏中HMGB1、TLR4、NF-κB的分布及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苣菜水提物处理组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6含量有所下调,抗炎因子IL-10含量有所上调,抗炎因子TGF-β含量极显著上调(P<0.01);在肺脏中HMGB1、TLR4、NF-κB大量分布在肺泡周围的上皮细胞上,与模型组相比,苦苣菜水提物处理组小鼠肺脏中HMGB1、TLR4、NF-κB的分布极显著下调(P<0.01),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HMGB1、TLR4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苦苣菜水提物能抑制LPS诱导的肺炎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6的分泌及肺脏中信号通路HMGB1、TLR4、NF-κB蛋白的表达,促进小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10、TGF-β的分泌,表明苦苣菜水提物具有抗肺炎作用。
总目次
中国畜牧兽医 第50卷 总目次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243-5262. 
摘要 ( 37 )   PDF (3860KB)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