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1-20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0-0. 
摘要 ( 98 )   PDF (1297KB) ( 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0-0. 
摘要 ( 20 )   PDF (522KB)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鸡腺病毒12个血清型代表毒株Penton蛋白基因分析
宋佳诚, 侯力丹, 吴应凯, 杨亚茜, 李俊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17-34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01
摘要 ( 256 )   PDF (4125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鸡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Penton基因的遗传进化规律,试验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各基因型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分别扩增12个血清型毒株的Penton基因,连接至pEASY-Blunt Simple Cloning Vector上进行序列测定,并将12个血清型毒株Penton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与NCBI上已公布的标准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使用ClustalW法进行分析比对,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12种血清型Penton蛋白核苷酸序列与各血清型标准毒株同源性均在99.2%以上,其中FAdV-1、FAdV-2、FAdV-3、FAdV-4、FAdV-6、FAdV-7、FAdV-8a、FAdV-8b、FAdV-10、FAdV-11与对应标准株同源性高达100%,这进一步证实了实验室保存毒株与世界相应标准毒株的一致性。Penton蛋白虽然保守性较高,但不同种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FAdV-A1与其他种毒株同源性为70.6%~73.3%;FAdV-B5与其他种毒株同源性为70.6%~77.9%;FAdV-C同种不同血清型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6%,FAdV-C4与其他种之间同源性71.2%~73.4%;FAdV-D同种不同血清型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5.6%~98.7%,与其他种之间最高为85.3%;FAdV-E同种不同血清型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9.4%,不同种间最高为85.3%。即相同种毒株之间差异较小,不同种毒株之间差异较大。依据Penton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同样可以将FAdV分为A、B、C、D、E 5个种。本研究通过成功克隆FAdV 12种血清型Penton基因,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为今后对FAdV诊断、监测及毒株鉴定提供了参考。
碱基编辑器介导的猪IGF2基因高效定点突变
王煜, 宋瑞高, 赵建国, 王彦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27-34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02
摘要 ( 236 )   PDF (3975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利用碱基编辑器在巴马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fetal fibroblast cells,PFFs)中对生长性状相关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进行高效、精确的定点编辑。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对巴马猪和大白猪的IGF2基因序列进行鉴定,构建靶向巴马猪的sgRNA-IGF2表达载体,进而通过细胞转染、混合细胞编辑效率检测、单克隆细胞筛选及基因型鉴定等技术手段研究不同碱基编辑器对猪IGF2基因靶点的编辑效率及突变类型。结果显示,巴马猪和大白猪IGF2基因第3内含子存在第3 072 bp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设计靶向巴马猪IGF2基因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单链寡核苷酸经退火后与BsaⅠ线性化的pGL3-U6-sgRNA质粒进行重组连接,构建sgRNA-IGF2表达质粒,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sgRNA序列已经精确连入U6启动子和sgRNA骨架之间。将rA1-BE3、hA3A-BE3、hA3A-BE3-Y130F和hA3A-eBE-Y130F 4种胞嘧啶碱基编辑器分别与sgRNA-IGF2表达质粒共转染至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对混合细胞编辑效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于IGF2基因靶点,hA3A-BE3系列碱基编辑器C到T的编辑效率显著高于rA1-BE3(P<0.05)。流式分选、单克隆细胞培养及鉴定结果表明,虽然有71.43%的hA3A-BE3单克隆细胞已被编辑,但有42.86%的细胞存在插入和缺失(indels);hA3A-BE3-Y130F和hA3A-eBE-Y130F的编辑效率(56.86%和40.38%)虽低于hA3A-BE3(71.43%),但是indels的效率也较低(31.37%和21.15%)。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利用碱基编辑器高效筛选到IGF2基因靶点纯合点突变的单克隆细胞。碱基编辑器作为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可以对猪基因组中与经济性状关联的SNP位点进行高效、精确的基因修饰,为加速猪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萨能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miRNA文库的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常卫华, 王娟红, 崔子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36-34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03
摘要 ( 213 )   PDF (1730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丰富山羊miRNA文库,并探讨miRNAs在胎儿成纤维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试验以萨能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miRNAs表达。成功构建了萨能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miRNAs的cDNA文库,获得16 395 039 total reads,去除冗余数据后获得16 150 181条clean reads,其中unique sRNAs 205 857条。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候选新miRNAs 247条,候选miRNAs靶基因8 401个,靶基因位点数10 832个;同时分析发现候选miRNAs首位碱基对U和A具有偏向性。GO注释表明,69.6%的基因与细胞和细胞组分相关,超过54.1%的基因参与了细胞器相关活动,多达65.0%的基因与细胞及细胞过程相关联。KEGG通路分析显示,约10.5%的基因与代谢通路有关,是占比最多的一条通路,数据显示miRNAs对胎儿成纤维细胞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试验结果为胎儿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调控及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中供核体细胞miRNAs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株粗糙型牛种布鲁氏菌诱导株的构建及鉴定
孙浩杰, 任小侠, 秦玉明, 朱良全, 蒋卉, 孙石静, 丁家波, 辛凌翔, 王楠, 李晓宁, 李巧玲, 毛开荣, 蔡亚南, 徐磊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45-34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04
摘要 ( 214 )   PDF (2629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的新型研制方法,并通过op诱导剂成功诱导出一株粗糙型牛种布鲁氏菌弱毒株,命名为RB71。试验检测了RB71相关基因的缺失情况,并对其脂多糖完整性、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以及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生存能力等与光滑型菌株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了诱导突变株,其缺失片段大小为15 070 bp;热凝集试验阳性,能被结晶紫染色,吖啶黄凝集试验阳性;对提取脂多糖进行银染,结果显示O链缺失,诱导株RB71脂多糖不完整;连续传代30次,PCR检测未发现基因回复突变;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诱导株RB71生长速度显著低于亲本株A19;入侵RAW264.7细胞72 h时,其胞内存活率与亲本株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所述,本试验开发出一种能高效诱导光滑型布鲁氏菌变异为粗糙型布鲁氏菌的试剂及诱导方法,成功获得一株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粗糙型减毒布鲁氏菌RB71诱导株,该诱导株在RAW264.7细胞内的存活能力显著变弱,这为新型弱毒布鲁氏菌粗糙型疫苗的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猪脑心肌炎病毒2A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韩若婵, 梁瑞英, 左玉柱, 萧飒, 崔尚金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54-34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05
摘要 ( 203 )   PDF (2075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对猪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2A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将EMCV 2A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umo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EMCV-2A,经PCR和测序鉴定无误。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超声破碎后,2A蛋白的表达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优化蛋白表达条件,使目的蛋白能够实现可溶性表达。利用磁珠纯化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双重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构建2A的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5 ku,与预期大小一致;IPTG浓度1.0 mmol/L、16 ℃低温诱导16 h为最佳诱导条件,约有50%的蛋白呈现可溶性表达;纯化后获得2A重组蛋白。本试验通过对EMCV 2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成功获得纯度较高的EMCV 2A蛋白,为进一步阐明EMCV的分子致病机制以及研发基因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
生理生化
饥饿诱发成脂分化C2C12细胞中脂滴形态重塑
刘哲, 闫峻, 刘仲昊, 穆淑琴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60-34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06
摘要 ( 338 )   PDF (3198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短期饥饿处理对成脂分化C2C12细胞中脂滴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阐释及利用补偿生长机制奠定基础。通过胰岛素等激素混合物诱导C2C12细胞成脂分化,将成脂分化12 d的C2C12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高糖培养24 h;饥饿处理组(FAST),无血清低糖培养24 h。通过BODIPY染色和甘油三酯测定观察脂滴形态变化,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脂滴表面结构蛋白perilipin1-5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C2C12细胞成脂诱导12 d,可以使细胞达到较好的充脂状态。通过无血清低糖饥饿处理后,成脂分化C2C12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脂滴平均尺寸极显著减小(P<0.01),脂滴平均数量极显著增多(P<0.01);脂滴表面结构蛋白出现变化,perilipin2、perilipin5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perilipin3表达显著上调(P<0.05)。综上,无血清低糖处理可以诱发脂滴形态重塑,改变脂滴表面结构蛋白的表达。
SLT-Ⅱe对PIMVECs分泌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王伟然, 施晓杰, 张蒙, 穆祥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67-34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07
摘要 ( 177 )   PDF (133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处理后,猪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PIMVECs)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P选择素(P-selectin)、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SLT-Ⅱe,采用BCA试剂盒测定其质量浓度,使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纯度;用WST-1法从0.1、0.5、1、5、10 μg/mL SLT-Ⅱe和0、2、4、8、12、24 h中筛选出SLT-Ⅱe对PIMVECs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ELISA法检测对照组(0 μg/mL SLT-Ⅱe)和试验组(1 μg/mL SLT-Ⅱe)细胞上清中TNF-ɑ、P-selectin、NO、ICAM-1和E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提蛋白为SLT-Ⅱe,蛋白含量为721.75 μg/mL;1 μg/mL的SLT-Ⅱe作用8 h后可极显著降低PIMVECs的活性(P<0.01);1 μg/mL的SLT-Ⅱe作用9和12 h时PIMVECs的TNF-ɑ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NO/ET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作用6、9、12 h时P-selectin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作用12 h时的ICAM-1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SLT-Ⅱe浓度为1 μg/mL时可以诱导PIMVECs分泌的TNF-ɑ、P-selectin、ICAM-1以及NO/ET上升,为研究仔猪水肿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谷氨酸棒状杆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条件优化分析
吴昕雨, 严琳, 伍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74-34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08
摘要 ( 180 )   PDF (2211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合成Levan果聚糖的新途径并优化其合成条件。利用转入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并采用响应面法以Levan果聚糖产量为响应值优化催化合成条件。首先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相关因素(蔗糖浓度、菌体浓度、转化时间、转化pH、PBS中Ca2+和Mg2+浓度、Levan果聚糖提取时的乙醇终浓度)中筛选出影响Levan果聚糖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蔗糖浓度、乙醇终浓度和Ca2+浓度);再用筛选出的3个最重要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运用BBD响应面法优化确定3个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合成条件。结果显示,初始试验中Levan果聚糖平均产量为0.069 g/mL。经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对利用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蔗糖浓度,其次为提取时的乙醇终浓度,最后是转化液中的Ca2+浓度。当蔗糖浓度为52.71%、乙醇终浓度为85.31%、Ca2+浓度为0.04 g/L时,利用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的Levan果聚糖产量平均值为0.238 g/mL,与模型预测最大值0.233 g/mL相近,转化率约为44%,转化率较初始试验提高了约1.9倍,产量亦较初始试验提高了约3.4倍。研究结果为Levan果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并为其在动物医学和营养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洪民, 董丽, 胡真真, 毛俊舟, 张永胜, 刘军, 喻礼怀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84-34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09
摘要 ( 185 )   PDF (19029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索凹土纳米氧化锌(attapulgite nano zinc oxide,ANZ)对于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10头,随机分成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ON组)、基础日粮+抗生素(ANT组)、基础日粮+3 000 mg/kg氧化锌(ZO组)、基础日粮+800 mg/kg纳米氧化锌(NZO组)和基础日粮+700、1 000、1 3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LANZ、MANZ和HANZ组)。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ZO、MANZ和HANZ组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与CON和ANT组相比,NZO、LANZ、MANZ和HANZ组的脾脏细胞面积显著增大(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MANZ组的脾脏细胞粒径显著增大(P<0.05)。与CON、ANT、NZO和HANZ组相比,MANZ组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NZO和ZO组相比,LANZ、MANZ和HANZ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与ZO组相比,NZO、LANZ、MANZ和HANZ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ANT、MANZ和HANZ组的干扰素-γ(INF-γ)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CON、ANT、ZO和NZO组相比,MANZ和HANZ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ANT组相比,MANZ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ANZ、ZO和NZO组相比,MANZ和HANZ组的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CON、ANT和ZO组相比,LANZ和MANZ组的IL-1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凹土纳米氧化锌可以提高断奶仔猪脾脏的器官指数及细胞粒径、提高抗氧化功能酶的活性、减少促炎因子含量、增加抗炎因子含量,进而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以及抗氧化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凹土纳米氧化锌添加量为1 000 mg/kg时效果最佳。
发酵花生秧对番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鸭粪常规成分的影响
刘珍妮, 雷小文, 孔智伟, 钟云平, 谢华亮, 谭东海, 吴异健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493-35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0
摘要 ( 212 )   PDF (872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发酵花生秧的营养价值及其对番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生化指标及鸭粪污染指标的影响,探讨利用发酵花生秧进行番鸭节粮养殖的可行性。选取15日龄的公番鸭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饲喂90%基础日粮+10%发酵花生秧,试验Ⅱ组饲喂85%基础日粮+15%发酵花生秧,试验Ⅲ组饲喂80%基础日粮+20%发酵花生秧,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48 d,测定并计算各组番鸭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各脏器指数,同时采集各组番鸭的血清、肌肉及新鲜粪样,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鸭粪常规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与未发酵的花生秧相比,发酵后的花生秧粗蛋白质、钙水平分别上升31.82%(P<0.01)、97.40%(P<0.01);粗纤维、磷及水分含量分别下降2.35%(P<0.05)、20.69%(P<0.05)、53.23%(P<0.01),营养价值得到提升。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料重比分别下降6.51%(P<0.01)、6.84%(P<0.01);试验Ⅰ、Ⅱ、Ⅲ组的腿肌率分别上升20.50%(P<0.05)、25.55%(P<0.05)、9.27%(P>0.05);肝脏指数分别上升9.90%(P>0.05)、12.23%(P<0.05)、3.18%(P>0.05);肌胃指数分别上升17.70%(P<0.05)、30.82%(P<0.05)、36.66%(P<0.05);腺胃指数分别上升1.37%(P>0.05)、32.99%(P<0.05)、36.43%(P<0.05);③发酵花生秧可影响番鸭血清中TP、ALB、GLB、A/G、ALT、AST、AST/ALT、UREA、UA、CR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鸭粪中的总氮、磷、钾、水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综上,10%、20%发酵花生秧饲料能显著提高番鸭的生产性能,明显降低增重成本,对番鸭的产肉性能无明显影响,但可能对其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肉鹅生长性能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阎春池, 董飚, 赵敏孟, 刘龙, 耿拓宇, 龚道清, 王健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02-35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1
摘要 ( 331 )   PDF (812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对四季鹅生长性能、体尺、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5日龄四季鹅256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10%、20%和30%苜蓿草粉。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鹅。饲养至70日龄时,测量其各项体尺指标,每个重复选取4只鹅屠宰取样,测定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肉质性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对四季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体斜长、龙骨长、胫围、半潜水长、胸宽、胫长、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等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0%和30%苜蓿草粉显著提高了鹅的胸深(P<0.05),添加30%苜蓿草粉显著降低了鹅的全净膛率(P<0.05),添加10%苜蓿草粉显著提高了腿肌率(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苜蓿草粉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以及盲肠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但胸肌、腿肌的滴水损失同时也提高了(P<0.05);10%、30%苜蓿草粉组十二指肠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可改善四季鹅的屠宰性能(增加胸深、提高腿肌率、降低腹脂率),提高器官指数(肝脏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以及盲肠指数),但会提高胸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且添加过多的苜蓿草粉(30%)还会显著降低全净膛率。综合考虑,四季鹅日粮中以添加10%苜蓿草粉为宜。
冀中平原奶牛舍温热环境评价及温热参数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赵寿培, 李雪梅, 高玉红, 孙新胜, 郭建军, 郝赞艮, 毛森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10-35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2
摘要 ( 178 )   PDF (916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评价冀中平原地区四季奶牛舍的温热环境,并分析温热参数与奶牛生理指标的相关性。选择3栋不同建筑结构的奶牛舍,对各舍温湿度和奶牛的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等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奶牛舍四季环境温湿度和温湿指数(THI)变化显著(P<0.05),其中夏季日均温最高,为28.59 ℃;冬季日均温最低,为1.55 ℃。奶牛夏季每天平均15.5 h遭受轻度热应激,6.0 h遭受中度热应激;冬季每天平均12.0 h遭受轻度冷应激。除冬季外,各季节不同牛舍的温度和THI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相比带矮墙或卷帘的棚舍,仅设顶子的棚舍夏季平均温度要高0.80~1.27 ℃,冬季低1.36~1.84 ℃。另外,夏季奶牛各项生理指标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且夏季不同舍奶牛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体表温度各季节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从环境温湿参数与奶牛生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可看出,各项生理参数(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与THI、环境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湿度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可为奶牛舍环境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环境温热参数的检测推断奶牛生理状况,为应激的发生及预警提供数据。
大蒜素生理功能及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宋阳, 沈维军, 万发春, 殷磊, 赵渊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18-35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3
摘要 ( 284 )   PDF (1143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蒜素是一种从大蒜中提取的含硫化合物,具有安全性高、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抗菌谱广、无配伍禁忌等优点。大蒜素的生理功能包括降低血糖和血压、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和抑制有害细菌等,并且在动物生产中发挥着维持动物肠道健康、改善肠道菌群、调节脂肪沉积等作用。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大蒜素主要为化学合成类型。首先合成二烯丙基二硫醚,再通过氧化反应合成大蒜素,在实验室中大蒜素还可以通过过氧化氢、过氧邻苯二甲酸镁或氯代苯甲酸氧化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来合成。在实际生产中,大蒜素对反刍动物有促生长、提高饲料消化率、改善瘤胃发酵等诸多功能。大蒜素还可以通过抑制瘤胃内产甲烷菌活性和减少产甲烷菌数量来降低瘤胃甲烷产量。作者主要介绍了大蒜素的合成、理化特性及其生理功能,并阐述了在反刍动物中应用大蒜素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大蒜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白藜芦醇对畜禽常见肝损伤保护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杨浩, 金三俊, 庞倩, 冯兴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28-35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4
摘要 ( 250 )   PDF (1139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的集约化与规模化的不断发展,畜禽容易遭受来自饲料发霉、抗生素滥用及肝炎病毒等因素产生的肝损伤。白藜芦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属于多酚类物质,在食品科学和医学领域中可以改善肝脏疾病造成的肝损伤。同时,白藜芦醇可以有效保护畜禽肝脏,缓解炎症刺激、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凋亡等生理或病理状态时产生的肝损伤。另外,白藜芦醇可以通过调节畜禽脂代谢,改善生长育肥阶段容易出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所导致的肝损伤。作者综合了白藜芦醇对畜禽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述了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和相关生物学功能,如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同时介绍了畜禽常见肝损伤的主要类型和病理途径,并分析了白藜芦醇对畜禽常见肝损伤保护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以期为白藜芦醇通过改善畜禽常见肝损伤、提高畜产品品质提供依据,为探究白藜芦醇成为一种新型优质的饲料添加剂的可能性提供理论支撑。
遗传繁育
ADSL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与鸡肉冻藏新鲜度的相关性分析
喻世刚, 孙学良, 王钢, 廖娟, 胡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36-35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5
摘要 ( 176 )   PDF (1555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鸡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及其与鸡肉冻藏新鲜度的相关性。以161只青脚麻鸡为研究对象,通过DNA混池测序法检测ADSL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完成个体基因型分析,并分析了各基因型与鸡胸肌肉色、体重及胸肌冷冻60 d后新鲜度K值和pH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ADSL基因启动子区ATG上游1 670 bp处发现1个SNP位点(c.-1670 C>A),其AA基因型个体肌肉冷冻60 d后新鲜度K值(23.61%)极显著低于CA(33.00%)和CC(33.56%)基因型(P<0.01),即冻藏60 d后AA基因型个体肌肉较CA和CC基因型新鲜,CA和CC基因型间新鲜度K值差异不显著(P>0.05);各基因型间鸡体重、胸肌肉色及胸肌冷冻60 d后pH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c.-1670 C>A导致ADSL基因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显著改变,该突变位点可能造成ADSL基因的表达差异。综上,ADSL基因启动子区c.-1670 C>A与青脚麻鸡胸肌冷冻60 d后新鲜度K值具有显著相关性,该位点可作为青脚麻鸡肉品新鲜度的候选分子遗传标记。
猪3号染色体上与产仔性状和窝内仔猪初生重整齐度显著关联的标记鉴定
王围围, 肖玉净, 马云龙, 刘向东, 李新云, 余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46-35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6
摘要 ( 219 )   PDF (854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寻找与猪产仔性状和窝内仔猪初生重整齐度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为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在课题组前期进行的猪全基因组清扫分析的基础上,选定猪3号染色体上的2个SNPs位点(rs338309012和rs335824784),利用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分型技术,在丹系大白猪和美系大白猪群中对这2个SNPs位点与猪产仔性状(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及木乃伊胎数等)及窝内仔猪初生重整齐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338309012位点与总产仔数、木乃伊胎数显著关联(P<0.05),AC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木乃伊胎数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rs335824784位点与有效活仔数、木乃伊胎数显著关联(P<0.05),与产活仔数和死胎数极显著关联(P<0.01),不同基因型对产活仔数和有效活仔数的影响为GG > CG > CC,与之相反,对窝内仔猪初生重的变异系数、死胎及木乃伊胎数的影响为GG < CG < CC。因此,rs335824784位点GG基因型猪不仅产活仔数多,而且窝内仔猪初生重整齐,死胎和木乃伊胎数低,可以作为提高猪产仔性状和窝内仔猪初生重整齐度的分子标记。
C-型利钠肽调控鸡肌内脂肪细胞脂肪沉积的作用机制研究
黄华云, 梁忠, 刘龙洲, 赵振华, 王钱保, 李春苗, 黄正洋, 张欣, 黎寿丰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55-35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7
摘要 ( 177 )   PDF (5978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C型利钠肽(CNP)对鸡胸肌组织肌内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解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以黄羽肉鸡胸肌组织的肌内前脂肪细胞作为体外研究模型,利用10-7 mol/L CNP激素外源诱导前脂肪细胞,采用CCK8、Edu染色法观察肌内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变化,油红O染色和异丙醇萃取法观察脂肪分化和沉积的变化;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cGMP及甘油浓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利钠肽受体A、B、C(NPRA、NPRB和NPRC)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NP诱导前脂肪细胞1和3 d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5);CNP诱导3和6 d后,诱导组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滴沉积能力极显著降低(P<0.01),释放到培养基的甘油浓度及细胞中的cGMP的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NPRBNPRC基因mRNA的表达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NPRA基因mRNA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CNP通过NPRB/NPRC-cGMP通路调控肉鸡肌内脂肪细胞的脂代谢过程。
晋汾白猪ApoA5基因单倍型与体重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蔡春波, 徐凯, 李萌, 杨阳, 赵燕, 高鹏飞, 郭晓红, 曹果清, 李步高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63-35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8
摘要 ( 189 )   PDF (1404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晋汾白猪载脂蛋白A5(apolipoprotein A5,ApoA5)基因的单倍型与体重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选取180头晋汾白猪为研究群体,利用PCR技术检测ApoA5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这些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程度;筛选非完全连锁的SNP位点,构建不同的ApoA5基因单倍型,统计不同单倍型的基因频率,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不同ApoA5基因单倍型与晋汾白猪体重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鉴定优良性状的ApoA5基因单倍型。结果显示,晋汾白猪ApoA5基因共检测到21个SNPs位点,其中5个完全连锁单倍型块,分别包含5、2、3、4和2个SNPs位点;另外10个非完全连锁的标签SNP组合成不同的ApoA5基因单倍型,其中Hap 1的基因频率最高,达到46.7%,远高于其他单倍型;ApoA5基因单倍型与晋汾白猪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肌内脂肪含量、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pH24 h没有明显的相关性;ApoA5基因Hap 11晋汾白猪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最高,且剪切力最低,滴水损失也相对较低;Hap 6的初生重最低;Hap 2的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均最低;Hap 3的肌内脂肪含量最低,剪切力最高;Hap 10的滴水损失最高。晋汾白猪ApoA5基因Hap 11属于优良性状单倍型,是一个具有优良性状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晋汾白猪的分子育种,提高选种效率。
基于微卫星标记鉴定湖羊家系
赵志达, 王欣悦, 石田培, 胡文萍, 尚明玉, 张莉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73-35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19
摘要 ( 215 )   PDF (1868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基于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多态性探索一种鉴定与划分湖羊家系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筛选出9个分布于多个常染色体、具有高多态性信息、高杂合度的湖羊微卫星位点BM3051、HH64、TGLA137、MAF33、FCB48、VH72、INRA023、ETH152和MCM527。采集30只湖羊种公羊血液,使用试剂盒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合成筛选出的9个微卫星引物并使用荧光基团标记,利用降落式PCR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在基因分型后使用CERVUS3.0.7进行基因型分析,使用POPGENE1.32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树状聚类图,根据图示的亲缘关系远近划分湖羊家系。结果显示,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9个微卫星位点的单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2094%;当单亲基因型已知时,9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排除概率为99.9688%;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9个微卫星位点的双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9999%,排除概率能够满足遗传育种中亲子鉴定和系谱分析的要求。根据Nei氏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图,将30只种公羊划分为6个家系,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方法能够进行湖羊家系的鉴定与划分,对湖羊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非编码RNA与骨骼肌发育研究进展
白凤庭, 李林, 陈军豪, 赵蓓, 彭心雨, 王艳红, 房兴堂, 张春雷, 宋成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84-35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0
摘要 ( 206 )   PDF (845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骼肌作为脊椎动物机体的重要组织,其胚胎期发育起始于生皮肌节的肌源性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成肌细胞,进一步发育形成肌管,最终形成肌纤维。整个发育过程受到复杂严密的调控,任何调控异常都可能影响骨骼肌正常的发育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除了生肌调控因子、肌细胞增强因子、配对盒因子外,非编码RNA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形RNA(circular RNA,circRNA)都可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广泛参与调控骨骼肌发育过程。其中miRNA主要作用于靶mRNA,通过诱发靶mRNA的去稳定性和/或抑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相关基因表达;lncRNA长度较长,具有高级结构,可以在转录前和转录后水平,通过多种作用方式调控相关基因表达;circRNA主要作为miRNA "海绵",竞争性结合miRNA,进而参与骨骼肌发育调控网络。作者将从骨骼肌发育、miRNA作用机制、miRNA与骨骼肌发育、lncRNA作用机制、lncRNA与骨骼肌发育、circRNA作用机制、circRNA与骨骼肌发育7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非编码RNA调控骨骼肌发育提供参考。
ADCY2基因表达对延边黄牛脂肪前体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罗晓彤, 金鑫, 严昌国, 朴政玉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595-36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1
摘要 ( 200 )   PDF (2247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腺苷酸(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ote,cAMP)环化酶合成酶2(adenylyl cyclase 2,ADCY2)基因对延边黄牛脂肪前体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选取3日龄的延边黄牛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进行脂肪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设计ADCY2基因的干扰片段(siADCY2-1、2、3),构建pEX4过表达载体;分别收集正常诱导(对照组)、干扰和过表达0、5和10 d的脂肪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和ADCY2在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的转录水平,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蛋白的表达;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含量的变化;用甘油三酯试剂盒检测甘油三酯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脂分化过程中,与未分化相比,ADCY2基因在分化的第5和10天表达量均极显著上升(P<0.01),而分化第10天与第5天相比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siADCY2-1干扰效率最高,过表达ADCY2基因使其mRN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内ADCY2基因mRNA水平提高了约4 000 000倍,脂肪细胞内脂滴含量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成脂关键基因C/EBPα和PPARγ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而RNA干扰组细胞内ADCY2基因mRN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脂肪细胞内脂滴含量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下降,成脂关键基因C/EBPα和PPARγ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因此,ADCY2基因过表达能显著增加成熟脂肪细胞的脂滴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促进成脂关键基因C/EBPα和PPARγ的表达,说明ADCY2基因对脂肪细胞分化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羊驼毛品质性状的研究
张敏, 郑文新, 王乐, 高维明, 陈华峰, 宫平, 胡昕, 高扬, 库木斯·哈布多拉, 阿依古丽·玉苏甫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02-36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2
摘要 ( 235 )   PDF (912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羊驼毛品质的差异,为羊驼选育及羊驼毛生产提供参考数据。采集新疆野生动物园、新疆阿勒泰、新疆阿克苏、山西、天津地区羊驼颌、颈、肩、侧、股、背、腹部位共636份毛样,进行平均纤维直径、毛丛长度、净毛率、单纤维强力、有髓毛含量、无髓毛含量等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地区及不同部位毛品质性状的差异,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羊驼毛平均纤维直径、白度、亮度、原毛油脂含量、净毛率、毛丛自然长度、单纤维强力、断裂伸长百分比、有髓毛含量、无髓毛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取样部位羊驼毛纤维直径、原毛油脂含量、毛丛自然长度、单纤维强力、含杂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无髓毛含量和有髓毛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羊驼毛细度越细毛品质越优为准,结合单纤维强力、毛丛自然长度等性状,羊驼不同部位的毛纤维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背、侧、股、肩、颈、颌及腹部。在育种中可将提高无髓毛含量作为新疆羊驼毛细度的选育目标,将提高净毛率和单纤维强力作为山西、天津羊驼毛育种方向,同时可考虑提高羊驼颈、颌、腹部的无髓毛含量,以提高羊驼整体毛品质水平。
白藜芦醇对绵羊冷冻精液质量的影响
吕春荣, 权国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11-36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3
摘要 ( 209 )   PDF (1098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对绵羊冷冻精液质量的改善效果。采用假阴道法采集6只云南半细毛羊精液,用含不同浓度(0、0.1、1、10、20 μmol/L)白藜芦醇的Optidyl稀释液稀释后进行细管分装,低温平衡和液氮气相预冻后,在液氮中保存30 d。解冻后测定精子活力、质膜完整性、磷脂酰丝氨酸(PS)分布、顶体完整性和活性氧等指标。结果表明,解冻后10 μmol/L白藜芦醇组精子总活力、直线运动百分率、精子弯尾率分别为76.14%±0.97%、43.56%±0.91%、43.24%±1.68%,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20 μmol/L白藜芦醇组精子总活力、直线运动百分率、精子弯尾率分别为21.78%±0.79%、25.23%±1.34%、4.84%±0.68%,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0 μmol/L白藜芦醇组精子顶体完整性最高,为50.47%±0.91%,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PS分布结果表明,10 μmol/L白藜芦醇组正常精子百分率为46.43%±2.95%,显著高于20 μmol/L组(31.14%±3.56%,P<0.05),与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0 μmol/L白藜芦醇组PS标记率(39.82%±3.3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活性氧试验结果表明,10 μmol/L白藜芦醇组正常精子(63.57%±0.7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20 μmol/L白藜芦醇组正常精子(32.45%±1.42%)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白藜芦醇可以改善绵羊冷冻精液品质,这与白藜芦醇的抗氧化特性有关。但是,白藜芦醇的冷冻保护效果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其最佳作用浓度为10 μmol/L,过高浓度的白藜芦醇反而加重精子的冷冻损伤。此外,对于白藜芦醇对绵羊精子的抗冻保护效果仍然需要体外受精或人工授精验证。
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Ⅲ:营养代谢性疾病
赵善江, 郝海生, 刘云祥, 王现军, 徐礼, 李来宝, 胡智辉, 朱化彬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18-36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4
摘要 ( 214 )   PDF (901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生产模式下,不断供给高营养水平日粮是维持后备牛快速生长发育和泌乳母牛高泌乳性能的物质基础。然而,在遗传品质到达"瓶颈期"后,尽管随着日粮营养浓度的不断提高和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增加,奶牛单产水平可以继续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状态,但是高产奶牛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围产期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引起的酮病,高精日粮引发的酸中毒、高蛋白质日粮引起的血液中尿素氮升高等营养代谢性疾病,负调控奶牛繁殖性能,造成奶牛产后发情不明显,配种率和受胎率下降等,直接影响奶牛生产群的更新速度、优质牛群泌乳性能正常发挥以及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作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营养代谢性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资料,重点分析了酮病、低血钙、瘤胃酸中毒等围产期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分子机制,并对营养代谢性疾病与高产奶牛繁殖性能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提高中国规模化牧场高产奶牛群繁殖效率和母牛围产期营养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预防兽医
新型黏虫抗菌肽AAP-1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
连凯琪, 周玲玲, 张元臣, 时志琪, 林正丹, 宋玉伟, 王双山, 张明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26-36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5
摘要 ( 200 )   PDF (3386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一种新型黏虫抗菌肽(armyworm antimicrobial peptide 1,AAP-1)的抗菌活性,本试验首先采用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AAP-1,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和质谱检验,用抑菌圈法测定AAP-1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倍比稀释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细菌平板计数法测定时间抗菌曲线;最后,通过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评价AAP-1对大肠杆菌核酸泄露的影响,核酸凝胶电泳评价AAP-1对大肠杆菌胞内DNA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AAP-1对大肠杆菌的整体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AAP-1纯度高于98%,分子质量为4 262.17 u;AAP-1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为7.8 μg/mL;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在60 min内抗菌效果逐渐增强;AAP-1能够导致大肠杆菌核酸泄露,致使胞内DNA总量减少,且呈现浓度依赖性;AAP-1也会导致大肠杆菌细胞膜破坏、胞内电子密度明显降低、胞质溶解等现象。综上,本研究化学合成了一种新型抗菌肽AAP-1,且纯度高达98%,其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AAP-1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机制提供前期数据,可为APP-1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栀子四黄散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
解慧梅, 蔡丙严, 郝福星, 郭广富, 蒋文清, 刘佳宁, 程汉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33-36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6
摘要 ( 228 )   PDF (2599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栀子四黄散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45头组随机分为对照组、病毒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5组,每味中药400目超微粉碎后分别添加饲喂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试验猪,连续饲喂14 d,每日观察临床症状,7、14和21 d时随机采集5组血清样品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并进行病理剖检和采集肺脏样品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添加中药7 d后临床症状均减轻,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第14天时体温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症状消失,食欲恢复,中药治疗组肺脏未见肉样变,肺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中剂量组肺泡间隔增厚,轻度淤血,肺实质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病毒组猪血清中IgG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逐渐降低,白介素-10(IL-10)含量逐渐上升。添加中药的3组血清中IgG含量均高于病毒组,并且IgG含量均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中剂量组血清中IgG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P<0.01);添加中药的3组IFN-γ含量逐渐上升,14和21 d时中剂量组血清中IFN-γ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P<0.01);中剂量组血清中IL-10含量逐渐降低,14和21 d时与病毒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栀子四黄散可有效改善试验猪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中剂量组效果最好。本研究为中药防治PRRS提供了试验依据。
布鲁菌BAB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杭天宇, 赵洪哲, 宋前进, 张静, 姬智, 温永俊, 关平原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41-36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7
摘要 ( 203 )   PDF (1988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布鲁菌Rev.1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BAB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重组质粒pET-30a-BAB,对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后,利用表达产物构建检测布鲁菌病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并表达了BAB基因,纯化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较纯的重组BAB蛋白;Western blotting试验表明,表达蛋白可与布鲁菌羊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重组BAB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并优化了检测BAB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确定最佳包被条件:BAB蛋白包被量0.25 μg/mL,血清稀释度为1:400;封闭液为3%猪源明胶;二抗稀释度为1:6 000;显色时间为10 min。应用建立方法对临床40份羊血清进行检测,计算得出临界值为0.607。即当待检血清的P/N ≥ 1.5,且D450 nm ≥ 0.607时,判定为阳性,当D450 nm ≤ 0.561时,判定为阴性,当0.607 < D450 nm < 0.561时,判定为疑似值,需要进行复检。与虎红平板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比较,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71.88%,总符合率为77.5%。
一株变异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常小云, 赵润泽, 同珂, 陈少贤, 刘国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51-36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8
摘要 ( 290 )   PDF (2280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变异株,通过悬浮培养工艺制备成高效价的PEDV灭活疫苗。2017年从中国多个规模化猪场采集腹泻病死仔猪的小肠及其内容物200份,通过RT-PCR方法进行PEDV检测并测序,筛选一株PEDV变异株,将其在2 L反应器里悬浮培养的Vero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与传代培养,收获的病毒液鉴定后测定TCID50,经甲醛灭活后加入氢氧化铝胶佐剂配制成PEDV灭活疫苗,对其物理性状、稳定性、黏度、无菌等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免疫妊娠母猪及所产仔猪,对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份病料中有86份为PEDV阳性,将筛选的PEDV变异株病料在Vero细胞上传至第5代时出现细胞病变,传至第10代收获病毒液,经鉴定后确定为PEDV变异毒株,并命名为PEDV-GF10株。收获的病毒液浓缩后测得病毒滴度可达1×108.0 TCID50/mL。疫苗检验合格后在母猪产前40和25 d时试验组后海穴肌内注射4 mL疫苗,空白组不免疫,结果显示试验组与空白组母猪的生产情况无明显差异,所产3日龄仔猪分别免疫不同剂量后体温无显著差异,表明该疫苗对母猪和仔猪均安全性良好。随机挑选试验组与空白组母猪所产3日龄仔猪各20头,分别口服4 mL PEDV-F10病毒培养物,空白组母猪所产仔猪在攻毒24 h后PEDV发病率为100%,抗体均为阴性;试验组母猪所产仔猪只有10%出现了轻微的腹泻症状,仔猪获得了高达90%保护率,且仔猪被动免疫后抗体能持续至35 d以上。以上结果表明,PEDV-GF10变异株通过悬浮细胞培养后病毒滴度显著提高,研制的PEDV-GF10株灭活疫苗安全有效,能够对中国的PEDV变异株达到有效防控,为国内PED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贵州株GZ-R NSP2基因的克隆与遗传变异分析
张喜懿, 温贵兰, 管国丹, 陈广, 田浪, 杨佰启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59-36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29
摘要 ( 215 )   PDF (2243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贵州株GZ-R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其NSP2基因的特征,本试验基于NSP2基因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对目的基因进行巢式RT-PCR、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第二轮巢式PCR除扩增出约3 000 bp的预期条带外,还扩增出另一条约1 200 bp的条带;将两DNA片段克隆至pMD19-T载体后经测序得到两条片段,大片段长2 980 bp,命名为GZR-NSP2-L;小片段长1 131 bp,命名为,GZR-NSP2-S;两片段同源性比对发现,GZR-NSP2-S具有GZR-NSP2-L N端第1-945位核苷酸与C端第2 795-2 980位核苷酸,缺失GZR-NSP2-L第946-2 794位之间的核苷酸;GZR-NSP2-L与VR-2332株、Lelystad virus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1.2%、48.6%;编码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与核苷酸同源性结果一致,揭示PRRSV GZ-R株属于美洲型毒株;氨基酸缺失位点比对发现,GZ-R NSP2在其第481位、第533-561位存在30个不连续氨基酸的缺失,缺失位点与PRRSV高致病性毒株一致。综上所述,可鉴定PRRSV GZ-R株为美洲型高致病性毒株。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PRRSV在贵州省的流行趋势以及NSP2在PRRS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禽流感DNA疫苗研究进展
冯亚亚, 郭晶, 李玉保, 刘成, 李旭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67-36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0
摘要 ( 318 )   PDF (1421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综合征,威胁动物和人类公共健康,严重影响中国养禽业发展,接种疫苗一直是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手段。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疫苗相继研发并投入使用。其中,禽流感DNA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储藏和运输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常见的禽流感疫苗有HA DNA疫苗、NA DNA疫苗、M DNA疫苗、NP DNA疫苗等。禽流感DNA疫苗是将含有目的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了提高禽流感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国内外学者通过添加合适的佐剂、将目的基因导入理想质粒载体、对抗原序列优化,增强DNA疫苗的转染效率和基因表达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自DNA疫苗开始研发至今,H1、H3、H5、H7、H9等众多亚型禽流感DNA疫苗逐步研发。2018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禽流感H5亚型DNA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是中国首个获得批准的禽流感DNA疫苗,极大地推动了DNA疫苗的发展。文章主要论述了禽流感DNA疫苗的载体构建、免疫机制、佐剂和载体选择以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创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科研工作者研制新型禽流感疫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鸡用抗大肠杆菌感染的混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与评价
易海鸣, 张强, 赵雪锦, 杨丽, 金梅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76-36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1
摘要 ( 196 )   PDF (19678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益生菌对雏鸡抵抗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通过牛津杯试验和细菌黏附抑制试验,初步得到体外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良好的3种益生菌及它们的等比例混合菌液,分别为植物乳杆菌ZN-3、鼠李糖乳杆菌QC、丁酸梭菌HYCB和混合菌制剂X。连续30 d向7日龄SPF雏鸡分别灌服各益生菌及它们的混合制剂,并在灌服的第26~30天每天感染1次大肠杆菌XT-13,记录雏鸡存活率和体重变化。利用相同的灌服与感染方案,分析混合益生菌组雏鸡感染XT-13后的心脏、肝脏以及大肠的剖检与病理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和肠道的大肠杆菌载菌量。另外,为了分析灌服混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后雏鸡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非致死剂量的XT-13感染雏鸡,分别在感染后第4、8和14天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肝脏中禽防御素-β1(AvBD1)的水平,并测试感染后14 d血清的杀菌能力。最后,评估混合益生菌制剂对O78血清型大肠杆菌AV006感染雏鸡的广谱保护力。结果表明,各益生菌发酵液上清的抑菌效果明显,益生菌混合后可降低XT-13对DF-1细胞的黏附率(P<0.05);灌服混合益生菌制剂对雏鸡的增重效果优于单一益生菌,且对雏鸡感染XT-13后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存活率达到87.50%;混合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雏鸡肝脏和大肠的XT-13载菌量,减轻病理损伤,调节机体血清IL-10和IL-17以及肝脏中AvBD1的水平,并提高血清的杀菌能力;大肠杆菌AV006的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益生菌制剂还可降低雏鸡感染O78型大肠杆菌的死亡率。综上,植物乳杆菌ZN-3、鼠李糖乳杆菌QC和丁酸梭菌HYCB的混合制剂可促进雏鸡增重、减少载菌量、降低组织病变程度并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对禽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具有开发成为抗禽大肠杆菌病益生菌制剂的巨大潜力。
复方中药发酵液对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
顾艳丽, 单春乔, 曹艳子, 刘艳, 林洋, 王效禹, 江国托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87-36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2
摘要 ( 237 )   PDF (1026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药发酵液对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选择健康1日龄AA白羽肉鸡240羽,分别进行大肠杆菌O78半数致死剂量和复方中药发酵液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在28日龄评价治疗效果,并在28、42日龄分别检测免疫器官指数、抗氧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等指标。结果显示,经过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株发酵后的复方中药发酵液能够将大肠杆菌的感染时间由4 h延迟至24 h,高剂量组(1.0 g/mL)、中剂量组(0.5 g/mL)、抗生素组(硫酸新霉素)有效率分别为80.0%、76.7%和80.0%,治愈率分别为80.0%、70.0%和70.0%;高剂量组与感染组和抗生素组相比,28日龄时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165.6%(P<0.05)、25.4%(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了82.6%和94.3%(P<0.05),42日龄时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97.4%和82.0%(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了43.4%和27.5%(P<0.05),28、42日龄时抗氧化指标T-AOC、TP含量及GSH-Px、T-SOD活性差异显著(P<0.05),能够显著提高肠道内乳酸菌含量,降低大肠杆菌含量(P<0.05)。综上,中剂量组(0.5 g/mL)复方中药发酵液抗菌效果明显,能够替代抗生素,高剂量组(1.0 g/mL)复方中药发酵液对肉鸡其他指标明显优于抗生素。
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抗冻保护剂的优化研究
杨帅, 周迪, 张欣欣, 胡祥维, 杨利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696-37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3
摘要 ( 242 )   PDF (1228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优化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抗冻保护剂,提高工程菌C500的存活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4种类型的抗冻保护剂(渗透性、半渗透性、非渗透性保护剂及抗氧化剂)对工程菌C500冷冻保存前后存活率的影响,各保护剂设置不同的浓度并与工程菌C500等体积混合,于液氮中保存2周后进行平板计数以计算其成活率,初步筛选出最有利于菌种保存的渗透性保护剂、半渗透性保护剂、非渗透性保护剂和抗氧化剂及其最佳保护浓度,最后将筛选出的4种保护剂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得出最佳的组合配方。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渗透性保护剂中乙二醇、半渗透性保护剂中蔗糖、非渗透性保护剂中聚乙烯吡络烷酮(PVP)及抗氧化剂中甘氨酸对工程菌C500的保护作用最佳,最佳保存浓度分别为15%、6%、6%和0.2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均对工程菌C500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筛选出的最佳组合配方为17%乙二醇、9.0%蔗糖、6.0% PVP、0.35%甘氨酸,最佳组合在-80 ℃的保存效果最佳,此温度下保存6周存活率可达88.34%,其次为液氮组、-20 ℃组及4 ℃组。这表明本试验得到的保护剂配方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菌C500的抗冻能力,使其存活率大大提高。
新生水貂肠炎病毒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其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吴洪超, 王凌霄, 霍宁宁, 丁航天, 陈亚磊, 习向锋, 刘友财, 刘玉秀, 田克恭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05-37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4
摘要 ( 163 )   PDF (5173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其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以免疫母貂所生仔貂为研究对象,采集21、30、45、60日龄仔貂血清,测定水貂病毒性肠炎母源抗体HI效价(MEV HI);选取25只47~52日龄健康水貂接种制备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前后14 d采血测定MEV HI效价;免疫后14 d进行水貂肠炎病毒攻毒临床症状观察,并测定粪便HA效价;攻毒后14 d对濒死和存活水貂安乐死,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母貂所产仔貂的MEV HI效价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在21日龄时较高,45日龄时少部分仔貂MEV HI效价<1:32,60日龄时大部分仔貂HI效价≤ 1:4;使用制备合格疫苗免疫后14 d对照组水貂的MEV HI效价均不高于1:4,免疫组MEV HI效价升高至1:64~1:512;攻毒保护试验表明,免疫组水貂100%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的攻击,水貂的精神、饮食、粪便等均未见异常,且攻毒后粪便HA效价为1:8~1:16;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能够很好地阻止病毒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复制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因此,免疫母貂所生仔貂21日龄时体内抗体效价最高,制备的疫苗免疫50日龄左右的水貂时能够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并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能够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株的攻击。
鸭干扰素刺激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黄惠兰, 李文俊, 谢梓民, 杨惠湖, 崔惠仪, 黄淑坚, 张雪莲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13-37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5
摘要 ( 224 )   PDF (3955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表达鸭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5,IFIT5)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根据GenBank公布的绿头鸭IFIT5(登录号:KF956064)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鸭IFIT5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IFIT5和pET-32a-IFIT5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IFIT5。原核表达获得鸭IFIT5重组蛋白后,进行SDS-PAGE分析,并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以纯化的鸭IFIT5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兔抗鸭IFIT5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特异性;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IFIT5转化BHK2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结果表明: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制备的兔抗鸭IFIT5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49 600,可特异性识别鸭IFIT5重组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则表明纯化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BHK21瞬时真核表达的鸭IFIT5蛋白。综上,成功克隆了鸭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5,制备的兔抗鸭IFIT5多克隆抗体可用于鸭IFIT5蛋白的检测,可为鸭IFIT5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材料支撑。
基础兽医
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对MRC-5细胞生长抑制的研究
栾业辉, 程林丽, 赵军杰, 丁宇丽, 王文浩, 黄家模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22-37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6
摘要 ( 233 )   PDF (1093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评价恩诺沙星分别与3种抗菌药(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和磺胺二甲嘧啶)的联合毒性。选用MRC-5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模拟抗菌药的混合污染对肺细胞的损害,设置多个浓度梯度和混合比例,采用CCK-8方法检测4种抗菌药单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及恩诺沙星分别与3种抗菌药混合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而后使用Chou-Talalay方法拟合中值效应曲线,计算出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结果显示,在检测浓度范围内,4种单药对MCR-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均呈阶梯状上升,其中氟苯尼考对MCR-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较低(<4.5%)。3种二元药物组合的混合毒性均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和混合比例的依赖性,联合使用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在高、中剂量组下对MRC-5细胞表现协同毒性(CI<1),极低剂量组下表现为抑制毒性(CI>1);联合使用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对MRC-5细胞的毒性主要是相互抑制的(CI>1);联合使用恩诺沙星与磺胺二甲嘧啶对MRC-5细胞的毒性可能表现相互促进(CI<1),也可能表现相互抑制(CI>1),具体表现与给药剂量和浓度比值有关。本研究表明,在抗菌药的毒性评价中,评估抗菌药的联合毒性是有必要的,使用Chou-Talalay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完成细胞水平上对抗菌药联合毒性的评估。
丁酸梭菌-龙眼多糖发酵液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
向蓉, 梁伟杰, 袁明贵, 彭新宇, 田雅, 魏琦麟, 周廷斤, 徐志宏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31-37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7
摘要 ( 160 )   PDF (7392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观察丁酸梭菌-龙眼多糖发酵液预防给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防治作用。3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发酵液组,10只/组。按10 mL/kg体重的剂量标准,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无菌去离子水,发酵液组灌胃丁酸梭菌-龙眼多糖发酵液,灌胃持续7 d。第8天开始,模型组和发酵液组连续7 d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诱导UC模型,空白组自由饮用无菌水。试验第14天,称量所有小鼠体重,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L)评分、临床评分,摘眼球采血后处死并解剖小鼠,取结肠肠段测量长度并进行组织学损伤评分,同时用甲醛固定后制作切片。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UC模型造模成功,模型组发病症状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发酵液组小鼠体重下降程度显著降低(P<0.05),DAL评分、临床评分、结肠缩短程度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极显著下降(P<0.01)。发酵液组小鼠结肠组织表现出相对完整的上皮层结构及隐窝,仅有部分炎症细胞侵入上皮组织。ELISA检测结果显示,发酵液组IL-6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丁酸梭菌-龙眼多糖发酵液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促炎因子IL-6和TNF-α含量、提升抗炎因子IL-10含量抑制炎症有关。
肯塔基沙门菌对氟喹诺酮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
张靖菊, 刘静, 徐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39-37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8
摘要 ( 171 )   PDF (1083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肯塔基沙门菌(Salmonella Kentucky)是继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后又一与人类肠道疾病相关的沙门菌血清型,因其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较强而逐渐引起关注。该血清型沙门菌按照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得的众多亚型中,ST198血清亚型具有易获得耐药突变的基因组岛的特性,21世纪以来不断进化,除获得常见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外,还相继获得对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并扩散全球,造成临床上难以治疗的病例而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作者整理了肯塔基沙门菌的进化历程,着重阐述肯塔基沙门菌关于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以期为中国沙门菌的实验室防控监测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饲料添加剂杆菌肽耐药性风险评估
何梦如, 周旎, 吕晓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49-37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39
摘要 ( 218 )   PDF (1122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为监管部门制定动物源细菌耐药风险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第五次中国总膳食研究数据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官方网站数据,采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模型,对中国居民经动物性食品摄入杆菌肽的耐药性风险进行点评估。用估算每日摄入量作为杆菌肽膳食暴露量,用危害指数(HQ)进行风险特征描述,反映杆菌肽耐药对人体健康损害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危害识别得杆菌肽经口毒性极低,但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致病菌已对杆菌肽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可转移至人体肠道菌群。经危害特征描述可知,杆菌肽毒理学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55 mg/(kg·BW),微生物学ADI为3.9 μg/(kg·BW)。暴露评估发现,中国居民中2~7岁人群杆菌肽的膳食暴露量最高,女性通过摄入乳类的杆菌肽膳食暴露量高于男性。2~7岁人群中,杆菌肽的膳食暴露量以乳类贡献最大,8岁以上人群杆菌肽的膳食暴露量以肉类贡献最大。风险特征描述发现,中国居民中通过摄入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杆菌肽耐药性风险,2~7岁人群HQ分别为男性1.4901、女性1.4121;其他年龄人群均<1。不确定性分析发现,结果不确定性源自缺乏动物性食品杆菌肽残留量监测数据、权威数据发布的滞后性、未考虑水产品等因素。综上动物性食品中药物饲料添加剂杆菌肽耐药性风险,2~7岁人群为高风险,其他年龄段人群为中等风险。针对杆菌肽的耐药性风险,必要时修订动物性食品中杆菌肽的最大残留限量,同时加强对进口动物性食品的杆菌肽耐药性风险管理。
唾液乳酸杆菌TCSL1对幼犬生长性能、血液学与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田其真, 唐晨晨, 沈丹晴, 卢炜, 蔡丙严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57-37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40
摘要 ( 203 )   PDF (1389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评价唾液乳酸杆菌TCSL1对犬生长性能、血液学与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研发犬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选取24只6周龄左右的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组按低(5×106 CFU/mL)、中(5×108 CFU/mL)、高(5×1010 CFU/mL)剂量分别口服唾液乳酸杆菌TCSL1,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进行为期28 d的喂养试验。试验期间,定期观察并记录犬的行为、饮食和腹泻情况,28 d后分别称重,计算犬体重增长量。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血液学、血清生化、肠道屏障与炎性细胞因子指标;采集粪便检测分泌型球蛋白sIgA含量和肠道主要细菌数量。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均能促进犬体重的增长,降低腹泻率,与口服剂量呈正相关。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免疫球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含量等均有升高趋势,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和尿素氮等含量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随口服唾液乳酸杆菌剂量的增加,试验组血清中的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tic acid)和脂多糖(LPS)等肠道屏障指示因子含量显著下降(P<0.05);③试验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炎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④试验组粪便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口服唾液乳酸杆菌TCSL1可改善幼犬生长性能、增强肠道健康,降低腹泻率,以每天5×1010 CFU/mL剂量口服效果最佳。
牛种布鲁氏菌ClpS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对毒力的影响
刘郁夫, 董浩, 孙石静, 彭小薇, 陈瑞爱, 丁家波, 蒋卉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67-37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41
摘要 ( 192 )   PDF (2508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ClpS基因在布鲁氏菌中的作用,分析比较ClpS基因突变对布鲁氏菌毒力的影响。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布鲁氏菌ClpS基因突变株,通过检测细菌生长曲线、细菌LPS合成能力及其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小鼠模型中的毒力,比较亲本株2308和突变株ΔClpS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亲本株2308和突变株ΔClpS的细菌浓度无明显差异,且两者提取的LPS银染结果基本一致,表明ClpS基因突变不影响布鲁氏菌生长速度,不影响细菌LPS合成;在细胞感染模型中,突变株ΔClpS在感染后72 h的胞内存活能力极显著低于亲本株2308(P<0.01);小鼠感染试验显示,在感染后1周,亲本株2308感染组和突变株ΔClpS感染组小鼠脾脏重量及细菌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在感染后4周,突变株ΔClpS感染组的小鼠脾脏细菌含量为103.93 CFU/g脾脏,显著低于亲本株2308(106.68 CFU/g脾脏,P<0.01),且突变株ΔClpS感染组的小鼠脾脏肿胀程度极显著低于亲本株2308(P<0.01)。综上所述,布鲁氏菌ClpS基因突变不影响细菌生长速度及细菌LPS合成能力,但ClpS基因突变可降低布鲁氏菌在小鼠脾脏内的定殖能力。
临床兽医
钩端螺旋体引起犬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刘贵芳, 田发益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74-37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42
摘要 ( 418 )   PDF (1053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判定肾功能衰竭病原及引起的相关症状,并提供合理的诊治方案,本研究对一例柯基病犬进行表征、血常规、血液生化、血气及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参考值相比,病犬前期血常规检测中淋巴细胞比例(W-SCR)、中间细胞比例(W-MID)、中间细胞(MID)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升高;粒细胞比例(W-LCR)、红细胞压积(P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明显降低。与正常参考值相比,生化指标中钙离子(Ca2+)、血糖(GLU)、尿素氮(BUN)、血磷(PHOS)、胰淀粉酶(AMYL)及肌酐(CRE)明显升高。血气指标中GLU、BUN、钾离子(K+)均比参考值高;钠离子(Na+)、氯离子(Cl-)、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参考值降低。犬钩端螺旋体抗原检测板检测结果为阳性。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SCR)比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总数(PLT)则比参考值降低。经Hotelling T2对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F=1 905 045.32,P=0.001,差异极显著;单变量检测指标中WBC、W-LCR、SCR、MID、HGB、PCV、MCV、RDW-SD差异极显著(P<0.01),W-MID、RBC、MCH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生化检测指标中,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多数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后期病犬精神好转,经Hotelling T2与治疗前差异性分析,多变量F=85.21,P=0.081,差异不显著;单变量检验指标GLU、BUN、PHOS、AMYL及CRE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后期血气指标中GLU、BUN、K+均比参考值高;Na+、Cl-及PCO2比参考值低,对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进行Hotelling T2差异性分析,多变量检验结果F=7 978.48,P=0.008,差异极显著;单变量检验结果中,GLU和BUN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方案中,采用利尿、抗生素药物,附加补充电解质、能量、维生素及CoA等综合输液治疗,7 d后,病犬精神好转,机体机能基本恢复正常,转归期部分指标的升高属于机体机能恢复健康的一种正常体现。说明治疗方案正确,综合体液疗法是治疗该病引起肾功能衰竭有效的方法。
鸡胚及禽类细胞系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婧, 杨海峰, 王妲妲, 陈晓兰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1):  3783-37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1.043
摘要 ( 305 )   PDF (1110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胚因发育过程清楚,长久以来作为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实验模型,尤其在鸡胚发育早期绒毛尿囊膜阶段,因其血管丰富,是天然的免疫缺陷宿主,是病理学、药理学和肿瘤学等研究领域的理想实验模型。作者简述了发育早期的鸡胚组织结构,并介绍了鸡胚绒毛尿囊膜在肿瘤研究、血管生成、器官移植、烧伤等疾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鸡胚病理模型基础上进行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鸡胚及禽类细胞系在病毒繁殖和疫苗生产、治疗性蛋白和单抗生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多种人源病毒、禽源病毒、支原体等可在鸡胚及禽类细胞上增殖,并用于疫苗生产。作者对常用的禽类纤维原细胞和多能干细胞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商业化的禽类细胞系来源以及部分易感病毒。鸡胚表达系统能够在目的蛋白特定位点产生人源化糖基,减少目的蛋白对人的过敏反应,且禽蛋廉价易得,可作为生产人用单克隆抗体和治疗性蛋白的合适供体。作者介绍了鸡胚及禽类细胞系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鸡胚作为动物模型在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