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0-08-20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0-0. 
摘要 ( 101 )   PDF (1298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0-0. 
摘要 ( 40 )   PDF (500KB)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陆川猪PDK4基因序列分析、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组织表达分析
潘鹏丞, 温斌华, 谢婉, 姜长津, 焦迪, 陈宝剑, 关志惠, 谢炳坤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337-23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01
摘要 ( 288 )   PDF (3256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了解陆川猪丙酮酸脱氢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基因CDS区序列信息及其所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构建PDK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分析PDK4基因在陆川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为阐明PDK4基因在陆川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采用RT-PCR技术扩增陆川猪皮下脂肪PDK4基因CDS区,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其结构与功能,并利用常规分子克隆技术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pEGFP-N1-PDK4,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3T3-L1细胞并观察荧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K4基因mRNA在陆川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陆川猪PDK4基因CDS区全长1 224 bp,编码407个氨基酸,与NCBI上公布的野猪PDK4基因CDS区同源性达99.8%。对陆川猪PDK4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分子质量约为46.144 ku,原子总数为6 509个,理论等电点(pI)为7.21,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氨基酸数均为42个。PDK4蛋白可能有2个N-糖基化位点、33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PDK4蛋白有34.8%存在于线粒体,30.4%存在于细胞质,26.1%存在于细胞核,质膜和液泡膜各占4.3%。细胞试验发现,对照组和试验组均发出荧光,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PDK4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PDK4基因在皮下脂肪中表达丰度最高,随之为肝脏、肺脏、心脏、脾脏和肾脏,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低,而且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1)。本试验成功扩增出PDK4基因CDS区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成功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分析,为研究陆川猪皮下脂肪沉积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广灵驴HSL基因克隆、序列分析与差异表达
李武峰, 孙瑜彤, 赵婧微, 关家伟, 杜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348-23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02
摘要 ( 247 )   PDF (1877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广灵驴的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对HSL基因在广灵驴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使用RT-PCR法扩增并克隆广灵驴HSL基因CDS区部分序列,将序列拼接后得到HSL基因完整的CDS区全长序列,并对序列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L基因mRNA在广灵驴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7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广灵驴HSL基因完整的CDS区全长为2 286 bp,共编码761个氨基酸,序列已提交到NCBI,登录号:MN231003。广灵驴HS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马、羊驼、骆驼、猪、牛、山羊、小鼠、绵羊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6%、88.9%、88.6%、88.1%、86.9%、85.6%、80.8%、79.1%。系统进化树预测表明,广灵驴HSL基因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小鼠的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SL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51,不稳定指数为56.83,亲水性的总平均值为-0.048,说明HSL是酸性不稳定的水溶性蛋白。蛋白保守域中存在N-末端结构域、α/β水解酶折叠结构域以及调节结构域。蛋白序列中共存在88个磷酸化修饰位点、25个糖基化修饰位点。蛋白中存在较强的疏水性区域,没有信号肽及跨膜区域。二级结构显示此蛋白是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构成的,分别占45.33%、11.70%、5.65%、37.3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HSL基因mRNA在广灵驴的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存在差异,在皮下脂肪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说明广灵驴HSL基因可能在体内脂肪沉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HSL蛋白功能及其在广灵驴脂肪沉积中代谢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秦川牛ACTC1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李安奇, 蒋蕾, 苏晓彤, 昝林森, 王洪宝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359-23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03
摘要 ( 203 )   PDF (8042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揭示ACTC1基因在秦川牛中的时空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ACTC1基因在肉牛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等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ACTC1基因在24月龄成年秦川牛13种组织和4日龄新生秦川牛12种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同时研究分析了该基因在秦川牛成肌细胞和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0、2、4、6、8 d)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ACTC1基因在秦川牛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骨骼肌中次之;除瘤胃和肾脏外,24月龄成年牛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4日龄新生牛(P<0.05;P<0.01);ACTC1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成肌细胞分化第2、4、6和8天ACTC1基因的表达量与第0天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是第0天的2.6、4.7、5.6和4.2倍,这与成肌细胞的分化速率一致;在脂肪细胞中ACTC1基因的表达趋势为先降后升,第2、4天的表达量与第0天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分化第2天开始表达量随脂肪细胞分化程度增加而增加。ACTC1基因在不同年龄牛肌肉组织(心肌和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其表达特性与肌细胞分化整体趋势一致;另外,ACTC1基因在脂肪细胞中的表达也有一定的规律。综上所述,推测ACTC1基因可能会影响牛肌肉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
水牛miR-16b过表达腺病毒载体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露露, 沈朋雷, 吴飞, 叶升, 陈维丽, 赵鑫, 俸云, 邓彦飞, 蒋建荣, 石德顺, 陆凤花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368-23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04
摘要 ( 211 )   PDF (4091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水牛pri-miR-16b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且对水牛miR-16b及其预测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其在水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利用RT-PCR技术从水牛卵巢基因组中扩增pri-miR-16b基因,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pDC316-mCMV-EGFP-pri-miR-16b质粒;利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Mega 7.0构建系统进化树,ViennaRNA Web Services预测pre-miR-16b的二级结构。对腺病毒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delE13cre进行包装,经过3次扩增获得含有pri-miR-16b的腺病毒颗粒,将获得的病毒颗粒命名为Ad-miR-16b,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利用Ad-miR-16b感染水牛卵丘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6b在卵丘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TargetScan对miR-16b进行靶基因预测,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克隆水牛pri-miR-16b序列,通过比对发现与牛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高,和黄牛的亲缘关系最近。ViennaRNA Web Services预测结果显示,pre-miR-16b的二级结构具有典型的单一茎环结构。试验成功获得Ad-miR-16b腺病毒颗粒,病毒滴度为3.367×1010 GFU/mL,感染卵丘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miR-16b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对miR-16b预测的1 394个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miR-16b可能主要通过调控卵丘细胞中MAPK、TGF-β及PI3K/AKT等74条信号通路进而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作用。
奶牛乳腺中4F2hc基因的表达模式及亮氨酸对其表达的调控研究
姜明慧, 黄鹤, 段晓宇, 江怡, 刘灿, 侯晓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378-23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05
摘要 ( 193 )   PDF (890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4F2hc在奶牛乳腺中的表达模式及调控方式,进一步明确氨基酸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跨膜转运过程,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4F2hc在泌乳期和干奶期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在体外培养的泌乳期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添加亮氨酸,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4F2hc表达的影响;采用雷帕霉素抑制剂抑制mTOR信号通路,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TOR信号抑制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4F2hc表达以及乳蛋白合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泌乳期的奶牛乳腺组织中4F2h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干奶期(P<0.05,P<0.01);在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添加亮氨酸可以极显著提高乳腺上皮细胞中4F2hc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P<0.01);亮氨酸刺激可以激活细胞内的mTOR信号通路(P<0.05),而雷帕霉素处理则可以显著抑制mTOR信号分子的磷酸化并极显著抑制亮氨酸诱导的4F2hc的表达(P<0.05,P<0.01),进而极显著抑制β-Casein的合成(P<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4F2hc基因的表达与奶牛乳腺的泌乳活性之间呈正相关,亮氨酸可以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来调节4F2hc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乳蛋白的合成。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发酵棉粕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牛俊丽, 魏莲清, 张文举, 聂存喜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385-23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06
摘要 ( 242 )   PDF (1001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棉粕经热带假丝酵母菌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棉粕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选取180羽1日龄科宝白羽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对照组饲喂不加菌发酵棉粕(CSM),两个试验组分别饲喂热带假丝酵母菌发酵棉粕(FCSM)、CSM+热带假丝酵母菌(CT-USCM,活菌量同FCSM)。21日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①FCSM组肉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CSM和CT-USCM组肉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CT-USCM组肝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CSM和CT-USCM组的腹脂率和皮下脂肪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FCSM和CT-USCM组肉鸡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和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FCSM和CT-USCM组肉鸡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⑤FCSM和CT-USCM组肉鸡肝脏和腹脂中激素敏感酯酶(HSL)活性和生长激素(G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CSM组肝脏和腹脂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苹果酸酶(M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中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脂中脂肪酸合成酶(ME)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FCSM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同时还能通过影响脂肪代谢相关酶活和激素参与肉鸡脂肪合成和分解,降低肉鸡腹脂率和皮下脂肪厚度。
枸杞渣和甘草混合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李松桥, 李瑞, 黄丽琴, 唐晶, 李国祥, 沈维军, 闫景彩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395-24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07
摘要 ( 212 )   PDF (879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枸杞渣和甘草混合添加剂(LWRMA)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将240只健康的1日龄良凤花黄羽肉鸡(公母各半)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CS)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5 mg/kg金霉素的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4% LWRMA的日粮。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与LWRMA添加量在多个试验阶段(1~14、29~41、42~56、1~28、29~56、1~56 d)都呈显著线性效应(P<0.05);各组间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的胸肌率显著提高(P<0.05);胸肌率与LWRMA添加量存在显著线性效应(P<0.05);试验Ⅱ、Ⅲ组胸肌和腿肌的黄度(b*)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Ⅲ组的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肌肉黄度、胸肌的红度(a*)及系水力、腿肌剪切力均与LWRMA添加量存在显著的线性效应(P<0.05),平均肌纤维横截面积和平均肌纤维密度均与LWRMA添加量呈显著线性效应(P<0.05)。③LWRMA添加水平对各组胸肌T-AOC、CAT、SOD和GSH-Px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4% LWRMA不仅在生产性能及肌肉抗氧化性能方面可获得与添加金霉素同样的效果,而且可改善肉品质。
岩藻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马玉静, 杨玲, 何荣香, 贺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04-24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08
摘要 ( 356 )   PDF (983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岩藻多糖是一种天然的杂多糖,其自然资源丰富、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酶系统,抑制氧化应激通路的信号转导,发挥抗氧化功能;可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通路,促进抗体表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等途径提高机体免疫;可通过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岩藻多糖还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血栓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动物试验表明,岩藻多糖可降低仔猪料重比,提高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可提高雏鸡的总采食量、总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南亚野鲮的体重、生长速率和蛋白质功效比;提高鸡的胴体重和胸肌重量;提高猪肉抗氧化能力;降低肠道炎症和水肿;提高肠道绒毛高度,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调节糖脂代谢,降低体脂含量。作者就岩藻多糖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岩藻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蛋白质评价方法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中的应用与探讨
陈琛, 戚敏, 杨秀娟, 黄伟, 邓斌, 曹志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13-24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09
摘要 ( 227 )   PDF (977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营养吸收与饲料的利用效率,目前对饲料原料蛋白质的评价多采用生物价法,利用蛋白质评分法的研究则很少。因此,作者对现今国际上通用的6种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进行概述,并以50~75 kg生长猪营养需要量(NRC,2012)为参考蛋白,运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必需氨基酸相对比值(EAARR)、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和模糊评分法(FCM)作为评价标准,对9种常用饲料原料(玉米、小麦、大麦、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鱼粉、乳清粉)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进而得到6种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分析中的应用结果。经综合分析探讨,EAARR与FCM对饲料原料蛋白质的评价较其他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可为生长猪饲料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应用CNCPS-S模型预测全混合日粮碳水化合物绵羊瘤胃降解率的研究
程曾, 张晓娟, 唐福, 贺刚刚, 高新梅, 高巍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23-24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0
摘要 ( 195 )   PDF (1278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绵羊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ornell sheep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S)的瘤胃降解预测模型预测日粮碳水化合物(CHO)瘤胃有效降解率,并实测验证CNCPS-S模型预测值的准确性。选取3只安装瘤胃瘘管、体重分别为(38.03±1.56)kg的哈萨克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配制3种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的全混合日粮(TMR),利用瘤胃灌注试验和尼龙袋试验实测3种日粮CHO的瘤胃外流速度(Kp)和降解率,同时利用CNCPS-S模型预测3种日粮CHO的Kp与降解率,对CHO的降解率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3种TMR的瘤胃食糜Kp随精料比例增加而依次升高(P<0.01),分别为3.58%/h、3.83%/h、4.05%/h,据此计算而得的CHO的降解率分别为42.7%、43.1%、42.3%(P>0.05);随精料比例的增加,3种TMR的瘤胃食糜Kp的模型预测值依次升高(P>0.05),分别为1.62%/h、1.63%/h、1.64%/h,CHO瘤胃降解率的预测值分别为39.5%、39.1%、39.6%(P>0.05);3种日粮CHO瘤胃降解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小(≤ 4 g/100 g CHO),相关性较高(R2 ≥ 0.86),均方根误差也较低(RMSE ≤ 1.93 g/100 g CHO)。以上结果说明,CNCPS-S瘤胃降解预测模型对日粮CHO的降解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凝结芽孢杆菌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苗华彪, 李正洲, 赵元昊, 黄遵锡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33-24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1
摘要 ( 378 )   PDF (1343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集约化养殖已成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生猪养殖是关乎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占整个畜牧业养殖规模的一半以上。如何在保证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益并达成无抗养殖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作为一种新型饲用益生菌,兼具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的性质,既能产生乳酸,又能形成芽孢;具有改善生猪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作用,在生猪养殖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作者概述了凝结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重点总结了凝结芽孢杆菌在无抗日粮、替抗方案、有抗日粮、与其他添加剂混合使用以及其他方面对生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从肠道健康与消化吸收、机体免疫力和肠道菌群平衡方面结合已有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凝结芽孢杆菌对生猪生长性能改善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凝结芽孢杆菌在生猪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提供参考。
复合氨基酸对断奶仔猪肝脏能量状态、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董毅, 王倩, 孟禹璇, 朱哲坤, 田俊杰, 王蕾, 赵迪, 侯永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45-24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2
摘要 ( 213 )   PDF (927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明复合功能性氨基酸的应用效果与机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复合氨基酸对断奶仔猪肝脏能量状态、游离氨基酸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16头体重相近的(21±3)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合氨基酸组,每组8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99%丙氨酸(与试验组等氮)和1.00%复合氨基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甘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5:2:2:1:0.5)的基础日粮。于试验第21天前腔静脉采血,屠宰取肝脏样品,待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氨基酸显著降低了仔猪血浆ALT和AST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仔猪肝脏总蛋白含量、RNA/DNA和总蛋白/DNA(P<0.05),显著降低了仔猪肝脏MDA和H2O2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精氨酸和二磷酸腺苷(ADP)含量(P<0.05);显著上调了肝脏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y+LAT2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ω2基因(GSTO2)、干扰素γ基因(IFN-γ)、脂蛋白酯酶基因(LPL)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了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的表达(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0%复合氨基酸可以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可以调控仔猪肝脏能量状态及游离氨基酸代谢,并可能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
精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生茸期马鹿日粮营养物质消化、血液生化指标及鹿茸产量的影响
曹英, 库尔班·吐拉克, 杨开伦, 贺贺千, 华兴耀, 李璐, 金大智, 杨玮, 李彦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54-24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3
摘要 ( 202 )   PDF (1021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精料维生素A(VA)添加水平对生茸期马鹿日粮营养物质消化、血液生化指标及鹿茸产量的影响,以阿尔泰马鹿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5~7岁龄公鹿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Ⅰ、Ⅱ和Ⅲ组,每组6头。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VA添加水平为12 800、18 800和24 800 IU/kg的精料,粗饲料由苜蓿干草和麦秸组成,自由采食。预试期15 d,正试期66 d。结果表明:①试验Ⅰ组干物质(DM)、有机物(OM)、钙(Ca)、磷(P)的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1),且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粗蛋白质、磷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②试验Ⅰ组磷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其余营养物质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精料VA添加水平对阿尔泰马鹿的蛋白质代谢和糖脂代谢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血液总蛋白(TP)、血糖(GLU)随着VA添加水平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而总胆固醇(TC)、尿素氮(UREA)等则有下降的趋势。④血液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VA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其中试验Ⅱ和Ⅲ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⑤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随着VA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中试验Ⅲ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和Ⅱ组(P<0.01)。⑥试验Ⅲ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VA添加水平升高呈极显著升高变化(P<0.01)。⑦试验Ⅱ和Ⅲ组血液生长激素(GH)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Ⅲ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VA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血液雌二醇(E2)含量随着饲喂精料V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1)。血液睾酮(T)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含量有随VA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P>0.05)。⑧各组之间鹿茸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试验Ⅰ组最高,试验Ⅲ组产茸量最低。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精料VA添加水平为12 800 IU/kg时阿尔泰马鹿有较高的采食量和鹿茸产量,精料VA添加水平为24 800 IU/kg时阿尔泰马鹿有较强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综合生产效益,推荐马鹿精料VA添加水平为12 800 IU/kg。
水牛瘤胃Methanomassiliicoccales富集培养条件研究
唐振华, 李开坤, 郭艳霞, 李孟伟, 谢芳, 彭开屏, 梁辛, 杨承剑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64-24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4
摘要 ( 189 )   PDF (883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来源于水牛瘤胃的Methanomassiliicoccales富集培养条件进行探索,在BRN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甲醇、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连续传代培养,利用气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甲烷产量、Methanomassiliicoccales数量、总甲烷菌数量和甲烷菌多样性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甲胺组甲烷平均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富集第1代添加甲醇和三甲胺组Methanomassiliicoccales、总甲烷菌拷贝数显著升高(P<0.05);第7代添加三甲胺组Methanomassiliicoccales、总甲烷菌拷贝数显著高于对照、一甲胺组、二甲胺组(P<0.05);第23代仅有添加三甲胺组和二甲胺组检测到Methanomassiliicoccales,且三甲胺组总甲烷菌拷贝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7代添加三甲胺组Ace、Chao1指数显著升高(P<0.05)。甲烷菌目水平分析表明,对照组、二甲胺组、三甲胺组Methanomassiliicoccales相对丰度均超过90%。由此可见Methanomassiliicoccales富集传代培养中添加三甲胺能提高甲烷产量以及Methanomassiliicoccale拷贝数和相对丰度。
布拉迪酵母菌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卢奇成, 吴妍妍, 张文举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72-24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5
摘要 ( 537 )   PDF (1095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布拉迪酵母是酿酒酵母的亚种,具有耐高温和耐胆盐的特性,通过改变病原菌的表面减少肠道致病菌。其分泌物能提高动物体内的酶活,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能通过干扰促炎因子来提高机体抗炎作用。布拉迪酵母临床上可用于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感染、旅行者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疾病。此外,布拉迪酵母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通过了欧洲、北美等认证。在畜禽应用中,布拉迪酵母可降低畜禽料重比、改善生产性能、降低腹泻,同时可以通过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产生乳酸降低肠道致病菌的含量、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机体免疫因子的释放和免疫器官的发育,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作者针对布拉迪酵母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在畜禽养殖及人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遗传繁育
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李静, 郭丽君, 王莉, 胡平, 肖逸, 韩建林, 王玉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81-24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6
摘要 ( 218 )   PDF (3106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分化和系统进化地位,本研究选择mtDNA D-loop区序列作为分子标记,采用PCR直接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利用GenBank中牦牛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和中介网络关系。结果显示,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mtDNA D-loop序列富含A、T碱基,AT含量为61.2%,存在63个多态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7.04%,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06,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52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3.509,表明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遗传多样性丰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中国境内牦牛形成两大分支,细分为6个小进化支,存在两个母系起源,表明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拥有两个不同的母系起源;中介网络关系分析显示,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与其他品种牦牛单倍型共享较少,在分支C中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群体所占比例较大,且与野牦牛共享。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牦牛群体具有较独特的遗传背景,推测可能是从早期野牦牛驯化而来。建议加大该区域牦牛品种的认定和品种标准的制定,加强对该区域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根据群体现状,引入野血牦牛进行提纯复壮,防止品种退化和遗传多样性降低;减少外来牦牛品种的引进而无序杂交,以确保优质牦牛品种资源的本品种特性。
松辽黑猪RB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王万兴, 张琪, 张树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493-25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7
摘要 ( 200 )   PDF (2057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松辽黑猪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32头松辽黑猪作为研究对象,以与猪繁殖性状相关的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HRM分析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松辽黑猪RBP4基因部分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RBP4基因SNP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松辽黑猪RBP4基因第3、5外显子上各存在1个SNP位点,分别命名为为G45A和C170T,其中在G45A位点检测到GG、GA和AA 3种基因型,在C170T位点检测到CC和CT 2种基因型。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及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RBP4基因G45A位点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分布较为均匀,遗传变异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C170T位点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分布不均匀,遗传变异程度较低,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RBP4基因G45A位点上,3种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均表现为:GG > GA > AA,其中GG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仔猪3周龄重显著低于G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仔猪断奶重显著低于GA及AA基因型(P<0.05);各基因型在仔猪初生重及母猪乳头数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C170T位点上,不同基因型松辽黑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RBP4基因G45A位点对松辽黑猪产仔数具有显著影响,但该位点是否可作为松辽黑猪产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有待进一步研究;RBP4基因C170T位点可能不是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相关的突变位点,在后期工作中需扩大群体做进一步验证。
盐津乌骨鸡MyoGIGF-1基因表达及其与生长、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李丰耘, 张茹, 王坤, 豆腾飞, 柳明正, 李琦华, 杨洪涛, 贾俊静, 葛长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02-25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8
摘要 ( 213 )   PDF (1193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体型差异较大的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材料,分别测定300日龄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来进行比较分析,检测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生长、屠宰性状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津乌骨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均高于大围山微型鸡,同时盐津乌骨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的表达量也高于大围山微型鸡,表达量趋势为:胸肌 > 腿肌 > 肝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除胸深外的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均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MyoG、IGF-1基因可作为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的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来进行选育。
敲低SQLE基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胡祥维, 杨帅, 袁婧, 陈超, 杨利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10-25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19
摘要 ( 212 )   PDF (1208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角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QLE)基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本研究用RNAi技术敲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SQLE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SQLE基因及凋亡和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用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周期和凋亡检测试剂盒筛选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准确计数处于不同周期的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结果显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转染siRNA后,SQLE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受到极显著抑制(P<0.01);G1期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G2期细胞数量没有显著性改变,S期细胞数量显著上升(P<0.05);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6(又称Fas或CD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B,P27)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l-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apoptosis regulator,Bax)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敲低SQLE基因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
舍饲条件下波尔山羊与河南淮山羊杂交羊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特性研究
张志恒, 王玉琴, 任国艳, 李元晓, 赵凌平, 吴秋珏, 张子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18-25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0
摘要 ( 238 )   PDF (3152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波尔山羊与河南淮山羊杂交羊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肌肉品质特性,本研究采用生长性能常规测定以及国标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舍饲条件下的波淮杂交羊的体重体尺指标、屠宰性能、胴体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镁、铁和硒)、17种氨基酸含量和不同部位(臂三头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肌肉的纤维组织特性(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波淮杂交羊初生阶段公羊体重、体斜长、体高、管围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1月龄、3月龄和6月龄时公羊体重、体斜长、体高和胸围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1岁以及1.5岁时公羊体重和体尺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6月龄屠宰的波淮杂交羊公母羊胴体重分别为12.94和11.33 kg,屠宰率分别为49.01%和48.34%,屠宰性能的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胴体肌肉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分别占比71.00%、2.10%、19.17%和2.31%,胆固醇含量为62.93 mg/100 g;镁、钙、铁、硒、磷的含量分别为248.00、40.57、17.00、0.08、210.12 mg/kg。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占FAO指标比例分别为123.87%、140.42%、102.88%,这3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WHO(理想蛋白模式)的评价标准;苏氨酸、亮氨酸占FAO指标分别为86.80%、82.00%,与FAO理想蛋白模式的氨基酸含量差距不大。苯丙氨酸占FAO指标的36.90%,与FAO理想蛋白模式的氨基酸含量差距较明显。臂三头肌的肌纤维直径(39.98 μm) > 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36.53 μm) > 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27.06 μm)。本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条件下波淮杂交羊屠宰性能较好,肌肉中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主要几种矿物质含量丰富,肌肉中脂肪呈现大理石纹状分布,为下一步地方山羊品种的杂交改良和优质羊肉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猪精原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移植的研究进展
张明睿, 刘志国, 王冰源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28-25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1
摘要 ( 231 )   PDF (778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底小室内,因其具有持续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为精子的能力,被认为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将自身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成体干细胞。对SSCs的研究已成为干细胞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SSCs的研究多集中于啮齿类动物,而猪SSCs(porcine SSCs,pSSCs)的研究进展相对落后,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睾丸中pSSCs本身数量极少,且缺乏特异的分子标记;pSSCs的分离纯化技术仍不成熟;pSSCs体外培养体系仍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pSSCs分离纯化效率低,并且难以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及传代,以至于pSSCs的相关机理研究缺乏稳定的材料,为其体外研究及应用带来了不便。基于以上现状,文章总结了pSSCs体外分离培养及移植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pSSCs的分子标记、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相关方法,以及pSSCs移植技术的研究现状,旨在为pSSCs研究提供参考,以期加快pSSCs在猪的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以及男性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骨桥蛋白在长白公猪生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
陈云, 王凯, 周乐乐, 黄建豪, 叶超, 卫恒习, 李莉, 张守全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36-25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2
摘要 ( 174 )   PDF (2206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长白公猪生殖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并探究其与公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试验采集了长白公猪精液和不同阶段(3日龄、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睾丸组织,通过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OPN蛋白在精液和不同月龄睾丸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OPN蛋白在公猪睾丸细胞中进行定位;同时,根据配种胎次≥ 20胎,3次配种公猪为同一头的标准,筛选并采集17头长白种公猪精液,统计相对应的1 388头母猪的生产成绩,计算得到公猪繁殖性能指标(包括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分娩率和繁殖力)。低温离心精液分离得到精子和精浆,丙酮法提取精浆蛋白,Lysis buffer方法提取精子蛋白,最后运用BCA和ELISA的方法检测精子和精浆中OPN蛋白的含量,分析OPN蛋白与公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蛋白印迹结果显示,OPN在精子、精浆和各月龄阶段的长白公猪睾丸中均以两种形式表达(67.4和33.7 ku),且67.4 ku的形式在3月龄公猪睾丸中表达量最高;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OPN在长白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表达,在精母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中无表达;BCA和ELISA结果显示,精子中的OPN蛋白含量是精浆中的7倍(P<0.05),精液中的OPN蛋白与公猪窝产活仔数显著正相关(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OPN在各阶段的长白公猪睾丸中都有表达,且在精子和精浆中也有表达,这可能与公猪的繁殖性能有关,从而为后期OPN蛋白在公猪受精力的研究奠定基础。
活性氧对猪卵母细胞SUMO-1表达及其质量的影响
徐妲, 罗晓彤, 陈璇, 吕艳秋, 金一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44-25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3
摘要 ( 162 )   PDF (2164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调查活性氧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过程中蛋白质类泛素SUMO-1表达及精-卵结合能力的影响。试验分为0(control)、10、50、75和100 μg/mL H2O2处理组。利用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Hoechst染色等方法检测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蛋白质类泛素SUMO-1含量、细胞活力、凋亡基因mRNA表达、透明带(zona pellucid,ZP)溶解度和精子-卵母细胞结合的表达。结果表明,75 μg/mL H2O2组与对照组、10和50 μg/mL H2O2组比较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及细胞活力显著降低;75 μg/mL H2O2组与其他H2O2组相比ZP溶解时间显著延长,并减少了精子黏附在成熟卵母细胞透明带上的数量(P<0.05)。在77和18 ku处出现SUMO-1蛋白标记,75 μg/mL H2O2组与对照组、10和50 μg/mL H2O2组比较SUMO-1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75 μg/mL H2O2与对照组、10和50 μg/mL H2O2组比较显著下调了Bcl-2基因,而Caspase-3基因表达与对照组和10 μg/mL H2O2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50 μg/mL H2O2与对照组和10 μg/mL H2O2组相比显著上调了Bax基因水平(P<0.05)。综上所述,H2O2能调控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类泛素化水平以及精-卵结合能力。
聚乙烯吡咯烷酮对公猪精液冷冻的影响
菅芯蕊, 钱芙蓉, 王珺, 李晓霞, 张绍萱, 张志彬, 于永生, 高凯, 刁云飞, 张树敏, 李兆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53-25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4
摘要 ( 250 )   PDF (1111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评价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对公猪精液冷冻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PVP)和PVP处理组(在冷冻基础液中分别加入0.25%、0.50%、1.00%、2.00% PVP)。采用手握法采集松辽黑猪精液,用5种冷冻基础液稀释,在25 ℃平衡1 h,17 ℃平衡2 h,4 ℃平衡3 h后灌装于0.5 mL细管中,在液氮上方3 cm处熏蒸10 min,保存在液氮罐中30 d后进行检测。样本解冻后分别检测精子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线粒体活性、DNA完整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冷冻基础液中添加0.50% PVP显著提高冻融后精子的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线粒体活性、CAT活性、SOD活性、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精子ROS和MDA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PVP有利于提高DNA完整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猪精液冷冻基础液中添加PVP可改善冻融后精子质量,添加0.50%效果最佳。
预防兽医
2018年中国部分地区猪瘟病毒2.1d亚型新流行株的基因组特征分析
许浒, 潘研, 宋铭忻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61-25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5
摘要 ( 216 )   PDF (1700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对2018年采集自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和辽宁5个省份的350份疑似CSFV感染的病料进行E2和NS5B基因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50份样品中21份为CSFV阳性,共获得14株CSFV的E2基因序列和7株CSFV的部分NS5B基因序列。E2全基因、NS5B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1份阳性样品均属于近年来在中国流行的CSFV 2.1d亚型,且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与中国较早2.1d亚型CSFV毒株间同源性差异不大,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分离株在E2基因的6个氨基酸(R31、S34、W182、K205、K303、A331)上具有相同的分子特征,E2蛋白中15个位点上的半胱氨酸均未发生变异。韩国2.1d亚型CSFV在E2蛋白上具有3个独特的氨基酸(N97、K159、R205)特征,并且发现了韩国毒株YC11WB可能作为2.1b和2.1d亚型CSFV过渡毒株的证据,流行于中国和韩国的2.1d亚型CSFV可能分别来自于本国早期2.1b亚型CSFV的衍化。本研究证实,2018年中国及周边国家CSFV较为活跃,且流行毒株依然以2.1d亚型为主,为中国科学防控CSFV提供了依据。
微囊化益生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张琳, 綦文涛, 刘延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71-257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6
摘要 ( 218 )   PDF (2235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苦楝提取物对捻转血矛线虫卵和幼虫活性的影响
陆宝燕, 张艳艳, 马勋, 王云菲, 王正荣, 孟季蒙, 蒋建军, 薄新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79-25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7
摘要 ( 230 )   PDF (5659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初步探讨苦楝对捻转血矛线虫的作用,本试验通过观察苦楝提取物对虫卵和幼虫活性及形态变化的影响,评估其对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活性,以期为家畜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及植物驱虫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试验对苦楝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设置5个浓度(25、12.5、6.25、3.125、1.562 mg/mL)进行虫卵孵化试验和幼虫活性试验,对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的虫卵及幼虫进行计数,并观察药物作用后虫卵和幼虫的孵化状态及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孵育的虫卵和幼虫活力良好,苦楝提取物作用48 h后,虫卵呈未孵化、半孵化状态,发育至桑葚期、蝌蚪期及幼虫期死亡,并且各浓度苦楝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虫卵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在浓度25 mg/mL时,对虫卵孵化的抑制率高达98.2%,在12.5 mg/mL时,苦楝子醇提物对虫卵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苦楝皮醇提取物(P<0.01)。苦楝子提取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差,在50 mg/mL时对幼虫有较高致死率(82.6%)。苦楝皮水提取物在浓度为50 mg/mL时对幼虫的致死效果尤为突出,幼虫死亡率为97.0%,死亡的幼虫呈"直线型"或"弓型"。经方差分析,在12.5~50 mg/mL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苦楝水提取物之间的致死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同浓度苦楝醇提取物对幼虫的致死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上所述,苦楝提取物对体外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感染性三期幼虫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5 mg/mL苦楝皮醇提物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最佳,50 mg/mL苦楝皮水提物对感染性三期幼虫的致死作用最好。
奶牛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孙阳阳, 范学政, 杨美, 王基隆, 秦玉明, 解晓莉, 杨宏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88-25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8
摘要 ( 231 )   PDF (6107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从奶牛内脏、组织病料样品中分离得到产气荚膜梭菌并进行鉴定分型,为后续疫苗研究提供材料,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较为敏感的药物以针对性的指导牧场对牛群进行治疗并提出有效的防治隔离建议。2019年山东21家牧场部分奶牛出现腹泻、便血及短期内死亡等现象,对部分死亡奶牛进行剖检,并送检64份内脏、组织病料样品进行CP培养初筛,对初筛阳性菌株用生化鉴定及PCR分型鉴定;以16S rDNA技术对CP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E-test法测定分离菌对7种抗菌药物(红霉素、左氟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ro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筛选出敏感药物。8份样品血琼脂培养基细菌培养出现灰白色菌落,梭菌显色培养基培养为橘红色梭菌典型特征菌落;生化鉴定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征;PCR分型结果显示5株为A型、2株C型和1株E型;16S rDNA分析得出8株分离菌与产气荚膜梭菌同源性最高可达100%;8株CP菌株对7种药物敏感,其中2株对克林霉素、利福平更为敏感,3株对红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1株对左氟沙星更敏感。对有病牛的2家牧场推荐使用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防治,对牧场防治效果及时追踪,对于没有治疗价值的牛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改善饲养条件,减小饲养密度。
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50、O60、O117、O131定型血清的研制
辛凌翔, 王秀丽, 张一帜, 李建, 张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596-26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29
摘要 ( 181 )   PDF (692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大肠杆菌菌体微量凝集试验定型血清库,改良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血清的制备工艺,本试验选取大肠杆菌O50、O60、O117、O131血清型进行定型血清制备方法的探究。首先用大肠杆菌不同血清型的参考菌株制备灭活抗原,而后多次免疫家兔以采血获得粗血清,用微量凝集试验的方法确定不同粗血清的交叉凝集素及凝集效价,再通过交叉凝集素吸收法结合血清稀释法消除非特异性凝集,最终研制出特异性良好的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血清。本研究确定了大肠杆菌O50、O60、O117、O131定型粗血清的主要交叉凝集素,最终成功研制出特异性良好的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50、O60、O117、O131定型血清共4种,凝集效价在1:256至1:2 048之间,其中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50、O60定型血清无交叉凝集素,为单因子定型血清,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117、O131定型血清存在1~2种非特异性的交叉凝集素O14和O107。本研究作为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血清制备工艺摸索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为完善中国大肠杆菌菌体微量凝集试验定型血清库,进一步改良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血清的制备方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基础兽医
抗菌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停乳链球菌的杀菌作用研究
张清娟, 马炫炫, 滕达, 杨娜, 王秀敏, 毛若雨, 郝娅, 单玉雪, 刘鹤, 范寰, 王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03-26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0
摘要 ( 234 )   PDF (4167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停乳链球菌的体外杀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停乳链球菌CVCC 3938耐药性,通过NZ2114对停乳链球菌CVCC 3938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培养基和全脂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牛奶中的杀菌动力学曲线的测定评价其抗菌特性;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NZ2114作用下的细菌形态变化;使用凝胶阻滞、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进一步分析NZ2114对细菌基因组DNA的作用。结果显示,停乳链球菌对氧氟沙星和四环素均产生耐药性,临床分离菌株则呈现多重耐药性,NZ2114对受试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11~0.45 μmol/L。抗菌肽在TSB培养基和全脂灭菌牛奶中均具有抑菌活性,且在短时间内(0.5~3 h)可使停乳链球菌菌落数下降3个数量级。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抗菌肽NZ2114能够破坏停乳链球菌细胞膜,导致其内容物泄漏。凝胶阻滞、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证实抗菌肽穿过细胞膜后与细菌基因组结合,破坏了DNA,以此达到杀菌目的。上述结果表明,抗菌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停乳链球菌杀菌活性强,其破坏菌体细胞膜后可直接作用于胞内的基因组DNA并改变其二级结构。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停乳链球菌引起乳腺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土鸡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陈亚强, 彭津津, 廖明, 廖勤丰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15-26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1
摘要 ( 195 )   PDF (1770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土鸡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污染、毒力基因携带及耐药情况,2018年9月-2019年1月在重庆万州、开州、巫溪、奉节4个区县的12个土鸡屠宰地点采集了319份样品,通过菌落形态及显微镜观察、生化鉴定、PCR、药敏试验等方法鉴定分离的大肠杆菌,检测其毒力基因携带和耐药性情况。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2.57%(72/319),其中餐馆、活禽宰杀铺和定点屠宰点分离率依次为29.73%(22/74)、25.00%(24/96)和17.45%(26/149),污水、地面、羽毛、用具和胴体分离率依次为75.00%(18/24)、21.62%(8/37)、20.54%(23/112)、17.65%(6/34)和15.18%(17/112);11种毒力基因中除estA、estB、elt外均被检出,检出率为58.33%(42/72),共检出14种组合型,有4株分离株4种毒力基因同时存在;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最敏感,多重耐药比为90.28%(65/72),以7~10重耐药居多。土鸡屠宰过程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风险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重视养殖合理用药及屠宰卫生环境。
猪流感病毒广东株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黄良宗, 颜广智, 邓汝森, 陈盛楠, 张海龙, 顾万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25-26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2
摘要 ( 189 )   PDF (1628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从广东省某猪场采集37份疑似猪流感症状的猪鼻拭子样品,接种于9日龄SPF鸡胚并收集尿囊液,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鉴定,分离得到一株猪流感病毒,经RT-PCR分别扩增8个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与GenBank收录的参考毒株比对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将其命名为A/swine/Guangdong/2/2018(H1N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8个片段的核酸序列与A/swine/Guangdong/L3/2009(H1N1)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均达99%以上,与经典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处于同一分支。分离毒株HA的裂解位点为PSIQSR↓GL,符合低致病性流感病毒分子特征。HA基因受体位点为190D、225G和226Q,表明本毒株既可以结合SAα-2,6-Gal型人类流感病毒SA受体,也有结合SAα-2,3-Gal型禽类流感病毒SA受体的可能,在28、40、104、304、498、557位氨基酸处有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NA蛋白在50、58、63、68、98、146、235位氨基酸处有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NA蛋白氨基酸序列活性中心位点为119E、199D、223I、275H、293R、295N,氨基酸分析位点未出现突变,表明本分离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但在M2蛋白中,31位氨基酸由敏感型的(S)突变为抗药的(N),提示可能对金刚烷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开展猪流感病毒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将为广东地区的猪流感流行和变异情况提供重要信息。
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加减方对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买占海, 崔耀成, 沙娅·奴尔兰, 卢亚宾, 姚伟涛, 张耀, 况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34-26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3
摘要 ( 171 )   PDF (1166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加减方对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5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A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试验B组和C组小鼠分别用0.86 g/mL的中草药泰山磐石散方灌胃0.3和0.4 mL,对照A组灌胃蒸馏水0.4 mL,每天灌胃2次,间隔8 h,连续7 d。第8天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直肠部位粪便样品,从每份样品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检测样品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对小鼠粪便中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呈波动性变化,试验B和C组与对照A组的Chao1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检测小鼠对照组与试验组粪便中的微生物,在门水平上,有9大优势菌门,其中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组肠道微生物Proteobacteria、Verrucomicrobia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Saccharibacteria、Tenericutes丰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在科水平上,有19大优势菌科,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道微生物Lactobacillaceae、Desulfovibrionaceae、Coriobacteriaceae、Porphyromonadaceae、Family_XIII和Bifidobacteriaceae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有18大优势菌属,其中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B、C组肠道微生物Lactobacillus、DesulfovibrioEnterorhabdus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试验C组的肠道微生物Alloprevotella、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UCG-006和Faecalibaculum丰度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加减方能够有选择性的促进小鼠肠道内Bacteroidetes的生长,从而抑制Proteobacteria有害菌的生长,增强糖和脂肪代谢,最终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结构,使整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竹鼠源绿色气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阎朝华, 文明, 周碧君, 张旭, 陈国权, 赵大杰, 张天天, 王娜, 刘妍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43-26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4
摘要 ( 194 )   PDF (1726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查明造成贵州某竹鼠养殖场竹鼠死亡病因,本研究从送检竹鼠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GZ-S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细菌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该分离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凸起、表面光滑、白色、呈α-溶血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蔗糖、果糖、葡萄糖、硝酸盐还原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试验等均为阳性,半乳糖、甘露糖、硫化氢试验、VP试验、MR试验、赖氨酸脱羧酶接触试验等均为阴性;经16S rR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分离菌株GZ-S1与气球菌菌株201707CJKOP-Y31(MG593595.1)、绿色气球菌菌株Mnlv2(GQ246745.1)等12株参考菌株在同一分支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羧苄西林、头孢曲松3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黏菌素B、氟苯尼考、头孢拉定7种药物中敏;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6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携带5种耐药基因:tetA(1 031 bp)、tetB(513 bp)、tetD(326 bp)、aadd(146 bp)、aac(6')Ⅰb(655 bp),与药敏表现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本研究对某竹鼠养殖场竹鼠发病的原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养殖场细菌性竹鼠病的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EGFP基因的马疱疹病毒1型新疆株g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范斌, 鲍子磊, 贾钦瑞, 刘建华, 贺笋, 冉多良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52-26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5
摘要 ( 144 )   PDF (2802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筛选马鼻肺炎(equine rhinopneumonitis,ER)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的候选毒株,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EHV-1(登录号:KF644579.1)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同源臂引物,以本地区流行株XJ2015株DNA为模板PCR扩增gE基因同源臂gEH1、gEH1,以EGFP表达盒(CMV+EGFP+polyA)为标记基因,酶切后依次连接至载体pUC-19,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UC-gEH1H2-EGFP。将XJ2015基因组与质粒pUC-gEH1H2-EGFP共转染至RK-1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以EGFP为标记进行gE基因缺失毒株的筛选及纯化,并测定重组毒株效价。结果显示:经5轮荧光噬斑纯化、PCR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取一株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毒株XJ2015-△gE-EGFP,且重组毒株效价(107.1TCID50/0.1 mL)较原毒株(108.8TCID50/0.1 mL)下降约101.7TCID50/0.1 mL。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1株马疱疹病毒1型流行株gE基因缺失突变株,为未来筛选马鼻肺炎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猪圆环病毒3型新疆株Ca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谷思颖, 屈勇刚, 魏其, 吴圆圆, 于会举, 李岩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60-26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6
摘要 ( 213 )   PDF (2039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pGEX-4T-1-Cap原核表达载体,制备猪圆环病毒3型(PCV3)重组核衣壳(Cap)蛋白抗原。将密码子优化的PCV3 Cap全基因插入pGEX-4T-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Ca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筛选出最佳诱导条件,通过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纯化重组Cap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Cap;在IPTG终浓度为0.1 mmol/L、16 ℃诱导20 h的条件下,可获得大量可溶性重组Cap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分子质量在51.6 ku,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经纯化的Cap蛋白与鼠抗GST单克隆抗体、PCV3兔源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进一步证实了重组蛋白的表达。本研究表达并纯化了PCV3 Cap重组蛋白,为新型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和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临床兽医
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肉鸡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郑江平, 刘宁, 白雪瑞, 尚月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66-26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7
摘要 ( 215 )   PDF (1113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氧化反应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肉鸡的治疗效果及机制。选择1日龄AA公雏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和感染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乳杆菌培养物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0 mg/kg盐酸恩诺沙星和1.6 g/kg灭活植物乳杆菌培养物。5日龄时,感染组、抗生素组和乳杆菌培养物组每只鸡灌服1 mL(105 CFU)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液,对照组灌服无菌株培养液,全程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感染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培养物可以显著提高7和28 d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始末体重(P<0.05),显著降低肉仔鸡料重比(P<0.05);显著降低14和28 d肉仔鸡血清和十二指肠黏膜中的二胺氧化酶、丙二醛、蛋白羰基(除14 d十二指肠黏膜外)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7和28 d肉仔鸡MAPK3、MAPK10和DUSP6(7 d除外)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可以提高肉鸡抗氧化性,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提高抗菌能力,通过MAPK信号提高抗炎能力。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肉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替代抗生素的添加剂。
2种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比较
李海强, 杨大盛, 卢琦, 汤少勋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77-26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8
摘要 ( 352 )   PDF (767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旨在更准确地检测隐性乳房炎,为评价隐性乳房炎乳汁的变化提供参考。试验分别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CMT)法与溴麝香草酚蓝检测(BTB)法对35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同时比较了2种测定方法下乳pH、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乳成分及血液常规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检出阳性率(40%)高于BTB法(34.3%),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CMT法的吻合率(35.71%)低于BTB法(41.67%)。2种检测方法呈阳性的乳pH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BTB检测法呈阳性乳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P<0.05)阴性乳,而CMT法检测呈阳性的乳中体细胞数(SCC)的对数值比阴性乳高13.6%;BTB法检测呈阳性的SAA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2组阳性与阴性组间奶牛血细胞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比BTB法灵敏,但BTB法更准确。
环境安全
响应面法优化微生物除臭效果的研究
邵栓, 党晓伟, 李慧娟, 常娟, 王平, 尹清强, 高天增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84-26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8.039
摘要 ( 226 )   PDF (909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减少畜禽粪便引发的恶臭气体污染,本研究选用具有除臭功能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和干酪乳杆菌4种微生物菌种作为Box-Behnke设计的4个因素,将4种菌种经活化后接入粪便中,以对应活菌数1×104、1×105和1×106 CFU/g作为Box-Behnke设计的3个编码水平。利用响应面设计构建得到29种复合微生物菌株组合,以其对猪粪中吲哚、氨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作为参考指标,优化得到了4株除臭菌种的最优添加比例。结果表明,当菌液浓度为1×108 CFU/mL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和干酪乳杆菌分别以0.47%、0.05%、0.01%和1.00%的比例加入猪粪便中,堆积发酵7 d后对猪粪便中的吲哚、氨和硫化氢的去除率分别为73.59%、63.60%和70.29%。由此可见,经响应面设计优化后的除臭微生物菌种组合具有良好的除臭效果,对控制畜禽粪便恶臭污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