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11-20
生物技术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猪植酸酶转基因胚胎的研究
戴建军, 吴彩凤, 张树山, 顾晓龙, 张廷宇, 吴志强, 张德福
. 2014, 41(11):  1-6. 
摘要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具有植酸酶腮腺特异性表达的猪转基因克隆胚胎,本研究使用植酸酶腮腺特异性表达的DNA质粒(包含腮腺分泌蛋白(parotid secretary protein,PSP)启动子与终止子序列、Neo筛选基因、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和高比活的植酸酶appA基因),采用脂质体转染和基因素418(G418)药物抗性筛选的方法获取稳转细胞系,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植酸酶转基因胚胎。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DNA质粒可用于细胞筛选,且质粒越小,细胞的转染效率越高,14.89 kb的YM6552仅获得了7.1%的转染率,EGFP质粒则获得了43.4%的转染效率。在单克隆形成上,较小的pYN3600也获得了更高的单克隆形成数(25个),其中表达EGFP的单克隆有14个,植酸酶PCR阳性集落有11个,高于YM6552的单克隆数(19、8和6)。转基因细胞构建重构胚胎后,所有的胚胎均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虽其体外发育能力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所采用的植酸酶质粒、细胞筛选方法和核移植技术可生产植酸酶重构胚。
抗羊口疮病毒蛋白ORFV086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王小平, 郝文波, 罗树红, 宁章勇
. 2014, 41(11):  7-13. 
摘要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克隆表达羊口疮病毒(ORFV)蛋白ORFV086,制备兔抗ORFV086蛋白多克隆抗体并检测ORFV086蛋白的表达。以ORFV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ORFV086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3b(+)。将构建的pET33b-086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pLys 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以纯化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所得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ET33b-086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约为100 ku;目的蛋白经切胶纯化回收后作为免疫原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28000;纯化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重组及天然ORFV086蛋白,特异性好。本试验制备了ORFV086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ORFV086蛋白在羊口疮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β-cateninBMP2基因在幼龄水貂皮肤中表达的研究
王卓, 李光玉, 杨雅涵, 张铁涛, 张海华, 孙皓然, 孙伟丽
. 2014, 41(11):  14-19. 
摘要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讨β-cateninBMP2基因在幼龄水貂皮肤中定量表达的规律及意义。试验选用0~6周龄的幼龄公水貂21只,每周龄各3只,采集背中部的皮肤样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对定量方法, 检测不同周龄的幼龄水貂皮肤中β-cateninBMP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周龄的增加β-catenin mRNA丰度呈上调趋势,在4周龄时显著增大(P<0.05),5周龄时达最大(P<0.01),6周龄时β-catenin相对表达量与5周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而BMP2 mRNA的表达保持稳定(P>0.05)。β-catenin mRNA的丰度与次级毛囊发育变化趋势一致,与前人相关报道一致,提示其可能参与水貂次级毛囊发育;而BMP2 mRNA的丰度在毛囊发育阶段变化不明显。
马流产沙门氏菌新疆分离株FliC基因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
李阳, 杨康, 张宝江, 苏艳
. 2014, 41(11):  20-24. 
摘要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马流产沙门氏菌新疆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其鞭毛蛋白FliC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试验运用PCR技术扩增了分离鉴定的2株马流产沙门氏菌新疆株FliC基因,克隆测序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626 bp的FliC基因(GenBank登录号:KJ486797、KJ486798)。对分离的2株马流产沙门氏菌Fli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FliC基因新疆分离株与GenBank登录的其他沙门氏菌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49.6%~100.0%。该结果表明马流产沙门氏菌的FliC基因在该菌进化和流行的过程中是保守的,本研究将为分析该病的分子流行和进一步利用FliC基因防制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试验基础。
Chelex-100法直接提取乳样中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DNA方法的建立
许金朋, 郝永清
. 2014, 41(11):  25-29. 
摘要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直接从乳样中快速提取细菌DNA的方法,试验通过人工制备8个倍比稀释细菌的乳样,检测了Chelex-100法提取3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DNA进行PCR扩增的敏感性,并与苯酚—氯仿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以Chelex-100法提取乳样中细菌DNA进行PCR扩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浓度分别为103、102、102 CFU/mL;而使用苯酚—氯仿法提取乳样中各细菌DNA的PCR敏感性均为104 CFU/mL。综上所述,Chelex-100法提取乳样细菌DNA的PCR敏感性可以满足临床检测奶牛乳房炎的需要,显现了简单快速、经济、无污染的优点,为从乳样中直接提取细菌DNA提供了新的思路,对PCR快速检测乳房炎致病菌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绒山羊DLX3毛囊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成纤维细胞的研究
舒国涛, 姚娜, 董坤哲, 康晔, 浦亚斌, 赵倩君, 何晓红, 马月辉
. 2014, 41(11):  29-34. 
摘要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DLX3基因(登录号:XM_005694267.1)序列设计引物,以辽宁绒山羊毛囊生长期皮肤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DLX3基因的CDS区,连接平末端载体并验证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连接。真核表达载体经Xho Ⅰ和BamHⅠ双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绒山羊耳源成纤维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目的基因转录、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绒山羊DLX3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DLX3。重组质粒转染绒山羊成纤维细胞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通过RT-PCR扩增909 bp的转录产物,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32.87 ku目的蛋白DLX3的表达。本试验结果为研究DLX3基因在绒山羊毛囊生长周期内的功能以及调控毛囊生长发育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重组鸡α-干扰素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程福亮, 聂兆晶, 陈甜甜, 刘洋庆, 房栋, 崔兆连, 谷巍, 王春凤
. 2014, 41(11):  35-39. 
摘要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重组鸡α-干扰素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研究,本试验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收集重组鸡α-干扰素包涵体后进行复性纯化及免疫印迹试验,并通过测定病毒EID50,在接种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鸡胚中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活性试验,运用微变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进行重组鸡α-干扰素抗病毒效价的测定。结果显示复性后重组鸡α-干扰素的免疫印迹试验成功获得了预期条带,在鸡胚中重组鸡α-干扰素具有显著的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活性作用。在CEF/VSV细胞系上测定重组鸡α-干扰素的抗病毒效价为1.5×210 U/mg左右,高浓度重组鸡α-干扰素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重组鸡α-干扰素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在鸡胚内具有较好的抑制或杀灭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效果,呈广谱性,抗病毒效价较高,为下一步抗病毒制品的创制奠定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GP5蛋白ORF5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吴晓薇, 刘晓慧, 杨谦, 熊蕊, 郭凤柳, 郭霄峰, 阳佑天, 陈茹
. 2014, 41(11):  40-43. 
摘要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广东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可能的流行规律,本研究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5株来自广东地区猪场临床样品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分离株的GP5蛋白ORF5基因,将其克隆、测序后与国内外部分毒株相应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PRRSV-2011-GD2、PRRSV-2011-GD3、PRRSV-2013-GD1、PRRSV-2013-GD2和PRRSV-2013-GD3株与美洲型参考株(VR-2332) 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8%、99.5%、88.7%、88.7%和83.5%。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RRSV-2011-GD2、PRRSV-2011-GD3、PRRSV-2013-GD1、PRRSV-2013-GD2和PRRSV-2013-GD3株均属于美洲型。以上结果为更好地了解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抗原变异规律提供依据, 同时为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猪毛色基因黑色素受体1的基因型分析
印崇, 高峰, 李傲楠, 张成才, 周梦娇, 白春艳, 孙博兴, 赵志辉, 邢沈阳
. 2014, 41(11):  44-49. 
摘要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检测黑色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基因型在不同毛色猪种中的分布,研究该基因在猪毛色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试验使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对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西藏小型猪和大白猪的MC1R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长白猪、大白猪存在nt894insCC和G1197A突变;杜洛克猪存在G668C、C1318T和G1554A突变;西藏小型猪存在C1318T和G1554A突变,而在nt894insCC位点则表现出其他基因型。通过对4个猪种的MC1R基因型的检测,为研究MC1R基因对毛色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猪嵴病毒非结构蛋白2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秋勇, 胡崇伟, 陈如敬, 陈晓珞, 林群群, 陈鹏强, 修金生
. 2014, 41(11):  50-54. 
摘要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运用RT-PCR方法从猪嵴病毒感染阳性样品中扩增出其非结构蛋白2C全基因,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猪嵴病毒非结构蛋白2C全长为1005 bp,编码335个氨基酸。所编的非结构蛋白2C大小为36.9297 ku,理论等电点为7.18;不稳定系数为39.41,属于稳定蛋白质类;脂肪族氨基酸指数为87.10,平均亲水性为-0.242。与其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是CH/HZ/2011株(GenBank登录号:JX827598),同源性为91.6%;同源性最低的是XX株(GenBank登录号:KC204684),同源性为88.8%。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猪嵴病毒非结构蛋白2C在遗传进化树呈3个明显的结构分支,猪源嵴病毒匈牙利株和泰国株处于第Ⅲ遗传进化分支,猪嵴病毒中国分离株分处于第Ⅰ和第Ⅱ遗传进化分支,呈一定的区域流行性。
羊种布鲁氏菌Wzt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庞峰, 贾晓晓, 赵天靖, 朱华培, 徐开莲, 郭莳雨, 史巧芸, 荣辉, 周海龙, 王凤阳
. 2014, 41(11):  54-57. 
摘要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研究Wzt蛋白在光滑型脂多糖合成路径中的作用,本试验利用PCR技术,以羊种布鲁氏菌16 M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出大小为759 bp的Wzt基因片段,将其连入pMD20-T载体,测序正确后构建重组质粒pET-28a-Wzt,转化E.coli BL21(DE3)工程菌,IPTG诱导其表达,最后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蛋白。结果显示,扩增出的Wzt基因片段大小为759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羊种布鲁氏菌16 M株Wzt基因序列(登录号:AF047478.1)同源性为99.87%,证明成功克隆了Wzt基因,同时成功构建了pET-28a-Wzt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工程菌中表达了Wzt蛋白,诱导得到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30 ku,位于25~35 ku之间,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目的基因。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徐倩, 谢芝勋, 谢丽基, 罗思思, 黄莉, 黄娇玲, 曾婷婷, 谢志勤, 邓显文
. 2014, 41(11):  58-62. 
摘要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简便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并同时区分出H9、N2亚型的方法,本试验根据基因库中H9亚型AIV的HA基因、N2亚型AIV的NA基因及AIV的M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针对这3种基因保守序列的引物,建立了AIV H9N2亚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H9N2亚型AIV模板进行PCR扩增,可得到3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目的条带,分别为313 bp (HA基因)、451 bp (NA基因)和667 bp(M基因);对非H9亚型的N2亚型AIV模板进行扩增,出现2条特异性扩增条带,即451 bp (NA基因)和667 bp(M基因);对非H9、N2亚型AIV模板进行扩增则只出现一条目的条带,即667 bp(M基因);对其他禽呼吸道病原体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此三重PCR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2 ng/μL。应用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12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的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各项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对于禽流感病毒尤其是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快捷、特异、灵敏的特点。
H1亚型猪流感病毒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好朋, 胡京京, 唐续, 裴仉福, 李冰, 李琳, 陈瑞爱, 贺东生
. 2014, 41(11):  63-68. 
摘要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方法以诊断和检测H1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试验根据H1亚型SIV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建立检测H1亚型SIV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02拷贝/μL,除H1亚型SIV外,对H3N2亚型SIV、H9N1亚型SIV、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且应用该方法对疑似猪流感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SPF鸡胚分离病毒方法结果的符合率为94%。本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有望成为一种特异、敏感、快速、定量检测H1亚型SIV的方法。
奶牛源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的检测
李伟杰, 魏财文, 刘燕, 岂晓鑫, 田野, 蒋桃珍
. 2014, 41(11):  68-72. 
摘要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来自北京某奶牛场死亡奶牛肺脏的1株疑似病原菌CVCC 3982,并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疑似病原菌,采用Biolog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CD-1小鼠测定了其致病性,合成引物对其主要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疑似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β溶血,Biolog鉴定结果显示其为化脓隐秘杆菌,其16S rDNA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模式菌株NCTC 5224的同源性达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化脓隐秘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腹腔注射该菌可致小鼠死亡。分离菌株基因组中含有溶血素(PLO)基因,神经氨酸酶H(NanH)基因,神经氨酸酶P(NanP)基因,菌毛基因(fimA、fimC和fimE),但缺失胶原结合蛋白(CbpA)基因和菌毛fimG基因。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化脓隐秘杆菌且具有致病性。
伪狂犬病病毒BJ/YT株毒力相关基因gETK序列分析
钟承, 刘蕾, 张乐天, 王巨实, 王安琦, 陆宝生, 杨万莲, 吕艳丽
. 2014, 41(11):  73-79. 
摘要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对2012年从北京地区约克夏犬体内分离得到的伪狂犬病病毒(PRV)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gETK的分子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gE基因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100.0%和98.3%~100.0%;TK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9%和99.0%~100.0%。BJ/YT株与同期河北猪源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各毒株之间同源性高,并且存在一致的核苷酸突变位点;与其他参考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存在变异位点,但这些位点均不在已知的主要功能区和抗原表位区内。因此,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来看,BJ/YT毒株是近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PRV流行毒株,但gETK基因的变异对流行毒株的毒力无明显影响。
广西陆川猪和巴马香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黄艳娜, 兰干球, 蒋钦杨
. 2014, 41(11):  79-84. 
摘要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川猪和巴马香猪均为产于广西被列入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品种。近年来,深入开展地方品种猪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已成为重点。作者现对广西陆川猪的遗传与繁殖、猪支原体肺炎病原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巴马香猪的遗传与繁殖、疾病模型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H3亚型禽流感病毒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婷婷, 谢芝勋, 宋德贵, 罗思思, 谢丽基, 李孟, 谢志勤, 邓显文
. 2014, 41(11):  85-89. 
摘要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H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H3亚型AIV H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H3亚型AIV巢式PCR检测方法。对该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检验,并用该法对9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只能检测到H3亚型AIV,对其他常见禽病病原体不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巢式PCR对H3亚型AIV检测下限为1×103拷贝/μL,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0倍;9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本研究所建立的巢式PCR为H3亚型AIV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
核酸标准物质研究现状
原霖, 韩焘, 翟新验
. 2014, 41(11):  89-92. 
摘要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核酸扩增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医学研究、出入境检验检疫、疫病诊断等领域,核酸标准物质是保证体外诊断检测数据和结果准确一致的重要材料。作者介绍了国内外核酸标准物质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核酸标准物质未来发展方向。
猪NF-κB报告载体的构建及效率验证
李和刚, 张宝珣, 李培培, 杨培培, 江科, 孙友德, 戴正浩, 赵金山
. 2014, 41(11):  93-96. 
摘要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猪NF-κB的报告系统,本试验利用猪IκBα基因启动子上6个NF-κB识别位点,设计构建了6个NF-κB报告载体(A~F)。通过转染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EC)、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及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构建的6个报告载体(A~F)均能有效报告猪NF-κB p65亚基的过表达,且其荧光素酶活性上调倍数均高于pNF-κB-Luc载体;报告载体A~F的荧光素酶活性在3个细胞系中呈现出较为规律的差异,其中载体C活性最强,载体F活性最弱。结果表明,相对于商业化的NF-κB报告载体,所获得的6个载体(A~F)在上述3个细胞系中均表现出更为特异的转录活性,可作为猪物种特异的NF-κB报告载体使用。
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王爱华, 许可军, 王金良, 魏凤, 孙全文
. 2014, 41(11):  97-100. 
摘要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纯化后的猪瘟病毒免疫4只SPF级BALB/c小鼠,无菌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半固体培养基克隆化和间接ELISA筛选,最终获得了4株稳定分泌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结果显示4株单克隆抗体效价均较高,并与其他病毒及PK-15细胞培养物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3株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猪瘟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在细胞膜内观察到特异性绿色荧光,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与猪瘟病毒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该研究为猪瘟病毒新型诊断试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精粗比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烟酸、烟酰胺合成的影响
赵芸君, 孟庆翔, 张俊瑜, 高丽, 姚芳
. 2014, 41(11):  101-106. 
摘要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烟酸、烟酰胺合成的影响。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阉公牛作为瘤胃液供体,选用淀粉、微晶纤维素、酪蛋白3种成分配制成相同粗蛋白质水平(13.5%,DM)和不同精粗比(30:70、50:50、70:30,DM)的3种纯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应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量法进行培养发酵并测定产气量、挥发酸及发酵液中烟酸、烟酰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日粮精粗比可极显著降低发酵液pH、乙酸/丙酸摩尔比、乙酸摩尔比(L,P<0.01),显著降低氨态氮浓度(L,P<0.05),但却极显著增加72 h产气量、总挥发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摩尔比(L,P<0.01)。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瘤胃发酵液中总烟酸(烟酸+烟酰胺)、烟酰胺浓度在24和48 h均呈线性增加(L,0.05<P<0.10),但烟酸的浓度在12、24和48 h无明显变化规律(P>0.10)。由此得出,日粮精粗比可改变活体外瘤胃发酵模式和影响瘤胃微生物合成总烟酸和烟酰胺,且随日粮精粗比的上升,瘤胃合成总烟酸、烟酰胺的数量呈线性增加趋势。
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粗蛋白质、pH、酸度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魏炳栋, 党修利, 邱玉朗, 陈群, 李林, 刘海燕
. 2014, 41(11):  107-114. 
摘要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复合固态发酵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粗蛋白质、pH、酸度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以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为发酵剂,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进行固态厌氧发酵,每隔12 h采样1次(其中粗蛋白质测定为每隔24 h采样1次),共发酵72 h。结果表明,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均能有效提高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使酸度增加;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有效降解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水苏糖和棉籽糖含量,棉籽粕中单宁及菜籽粕中异硫氰酸酯和唑烷硫酮,而对游离棉酚及植酸的降解能力有限。由此可知,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通过提高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及对抗营养因子的降解,从而达到改善饲料品质的目的。
添加绿汁发酵液和木聚糖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朱小清, 邹长连, 陈国富, 叶杭, 张文昌, 庄益芬
. 2014, 41(11):  114-119. 
摘要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绿汁发酵液和木聚糖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在常规水分(MC1)稻草青贮和低水分(MC2)稻草青贮中均设对照(CON)组及添加2 mL/kg绿汁发酵液(FGJ)组、20 mg/kg木聚糖酶(XYL)组、2 mL/kg绿汁发酵液与20 mg/kg木聚糖酶的复合(MIX)组,每个处理组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 d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MC1青贮中,与CON组相比,MIX组水分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FGJ、XYL、MIX组氨态氮(A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XYL、MIX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FGJ组pH极显著降低(P<0.01);MC2青贮中,与CON组相比,FGJ组水分含量显著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干物质回收率(DMR)显著增加(P<0.05),FGJ、MIX组氨态氮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pH极显著降低(P<0.01),MIX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较MC1青贮,MC2青贮的pH和干物质回收率极显著增加(P<0.01),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在常规水分和低水分稻草青贮中,3种添加剂均有显著的添加效果,以绿汁发酵液与木聚糖酶复合添加的效果最佳,且低水分稻草青贮的效果优于常规水分稻草青贮。
中国奶水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推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林波, 李玲, 唐艳, 农皓如, 曾庆坤
. 2014, 41(11):  120-124. 
摘要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水牛乳产业发展遇到高产群体小、优质种源不足的瓶颈,有必要适时开展奶水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以提高奶水牛群体生产性能。作者综述了中国奶水牛DHI开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针对性分析,提出了奶水牛开展DHI的意见和建议。
栖架舍饲散养模式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席磊, 王永芬, 常杰, 李鹏飞
. 2014, 41(11):  124-128. 
摘要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根据蛋鸡的生物学特点和行为学习性,在舍内配置栖木、采食底网、料线、水线及产蛋箱等规模饲养设施,构建了栖架舍饲散养模式,围绕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与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栖架散养组开产时间推迟3周,但其平均料蛋比下降了9.05%,平均蛋重、平均产蛋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62%、3.45%;栖架舍饲散养组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形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24.13%、8.03%、6.35%;栖架舍饲散养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鸡新城疫抗体效价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44%、3.48%、6.57%、16.74%。综上所述,栖架舍饲散养模式有助于降低蛋鸡料蛋比,改善蛋品质,促进免疫机能的提高,体现了福利化健康养殖的需要。
二氢杨梅素对瑶山鸡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胸肌品质的影响
戴青, 龚飞, 余心哲, 郁建平
. 2014, 41(11):  129-132. 
摘要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藤茶中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瑶山鸡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胸肌品质的影响。选用健康的40日龄贵州瑶山鸡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组分别饲喂添加了0.025%、0.05%和0.1% DMY 的基础日粮,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0.05% DMY极显著提高了瑶山鸡的胸腺指数(P<0.01),各试验组对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DMY对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0.05% DMY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P<0.05),也显著提高了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DMY可极显著降低瑶山鸡胸肌的剪切力和滴水损失(P<0.01),但对肌肉pH、肉色、熟肉率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DMY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瑶山鸡的免疫器官发育,提高免疫功能及肝细胞进行物质代谢的功能,并改善瑶山鸡的胸肌品质。
生理生化
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霉菌毒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梁晓维, 李发弟, 张军民, 马悦培, 赵青余, 高红亮
. 2014, 41(11):  133-138. 
摘要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将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分别添加到含有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中,探讨2种矿物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AFB1、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的吸附均在1 h达到平衡;钠基蒙脱石对AFB1和T-2毒素的吸附率高于钙基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吸附率分别为96.8%、38%;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均小于10%。pH对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吸附霉菌毒素影响显著(P<0.05),pH 5时钙基蒙脱石对AFB1的吸附率显著高于pH 3、pH 7时(P<0.05),为90.1%;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在pH 3时较佳,对T-2毒素的吸附效果在pH 7时显著高于pH 3、pH 5时(P<0.05)。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吸附的霉菌毒素均存在解吸现象,其中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解吸明显。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使其成为重要的吸附剂,然而作为吸附剂的同时不能忽视霉菌毒素的解吸现象,综合考虑吸附与解吸2种现象以便在生产实践中更好的脱除霉菌毒素。
伊犁马1000m速步训练赛各阶段静脉血中血气指标变化研究
孟军, 刘志安, 文立, 姚新奎, 邓海峰, 王玮, 刘运飞, 郭海娟
. 2014, 41(11):  139-143. 
摘要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i-STAT血气分析仪检测12匹伊犁马1000 m速步训练赛静息、热身后及赛后即刻、15 min、30 min、60 min时静脉血中的血气指标,并对各血气指标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前后静脉血中PvCO2、PvO2、HCO3、TCO2、SvO2和Glu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pH、BE和Ca2+在赛后即刻均明显降低,但经15 min休息后都基本回升到静息水平;K+、Hct和Hb在赛后即刻均显著增加(P<0.05),但经15 min休息后都基本回降到静息水平。血液pH与BE、HCO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C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Hct、Hb与pH和HCO3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BE、HCO3、TCO2、Hct和Hb对酸碱平衡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Na+、K+和Ca2+对机体运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重组植物乳杆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王晶, 季海峰, 王四新, 张董燕, 刘辉, 王雅民
. 2014, 41(11):  144-149. 
摘要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出发菌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基因的重组植物乳杆菌(Lp-GFP)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以便于深入开展益生菌植物乳杆菌在动物肠道内分布和定植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Lp和Lp-GFP生长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Lp-GFP的生长速度略有滞后;Lp和Lp-GFP最适培养温度均为37 ℃,最适初始pH均为6.5;Lp和Lp-GFP耐高温、耐人工胃液、耐人工肠液和耐胆盐的特性趋势一致;Lp和Lp-GFP的抑菌特性无显著差异(P>0.05);除了红霉素,Lp和Lp-GFP对其他药物的敏感性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的重组对其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为重组标记菌株的后续培养和机理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布鲁氏菌M5侵染小鼠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含量的测定
刘朋涛, 胡梦薇, 李建华, 王文文, 高剑峰
. 2014, 41(11):  149-153. 
摘要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鲁氏菌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中一氧化氮(NO)对布鲁氏菌的抑制作用,以及NO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布鲁氏菌标准疫苗株M5侵染小鼠巨噬细胞,采用Griess试剂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内外NO含量和ADMA水平,并对各个侵染时间段进行CFU计数。结果显示,被布鲁氏菌侵染后巨噬细胞的NO含量呈上升趋势,且胞外含量显著高于胞内(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而巨噬细胞的ADMA含量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与NO含量呈负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合CFU计数结果,表明NO对布鲁氏菌的抑制作用只发生在侵染前期(12 h前),在侵染后期(12 h后)NO对布鲁氏菌的生长并未起到抑制作用,而ADMA在布鲁氏菌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中对NO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黄芪多糖对肉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颈静脉内皮细胞间黏附的影响
杜晋平, 薛翼鹏, 张文杰, 孙耀贵, 李宏全
. 2014, 41(11):  154-159. 
摘要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n,APS)对肉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lymphocyte,PLC)与颈静脉内皮细胞(jugular vein endothelial cells,JVEC)间黏附的影响。以4种剂量的APS (0、200、600和1000 μg/mL)分别处理肉鸡JVEC和PLC,观察二者间黏附量的变化;以白介素-1(IL-1,1000 U/m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0 U/mL)分别与4种剂量的APS(0、200、600和1000 μg/mL)共同处理JVEC和PLC,观察不同剂量APS对PLC与JVEC间黏附的影响,及对JVE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LC表面CD4+变化的调节。结果表明,600 μg/mL APS处理JVEC,可显著增加PLC与JVEC间的黏附(P<0.05);IL-1与高剂量的APS(1000 μg/mL)共同处理JVEC或IL-1与3种剂量的APS(200、600和1000 μg/mL)共同处理PLC,均能显著增加PLC与JVEC间的黏附(P<0.05);与对照组相比,TNF-α单独处理JVEC后可显著增加PLC与JVEC间的黏附(P<0.05);与对照组相比,IL-1与高剂量APS (1000 μg/mL)共同处理JVEC后可显著增加JVEC表面ICAM-1值(P<0.05),IL-1与高剂量APS (1000 μg/mL)共同处理PLC后可显著增加PLC表面CD4+阳性细胞百分率(P<0.05)。综上所述,APS调控PLC与JVEC间黏附受其剂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中、高剂量APS(600和1000 μg/mL)单独或与IL-1、TNF-α协同作用可增加肉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颈静脉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同时高剂量APS(1000 μg/mL)可通过改变血管ICAM-1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的分泌(表达)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莆田黑猪精液中NAGase酶学特性研究
赖育河, 林心宇, 黄小红
. 2014, 41(11):  160-165. 
摘要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对以莆田黑猪精液为材料分离纯化得到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进行了理化特性研究。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层析获得PAGE电泳纯化的NAGase酶制剂。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pNP-GlcNAc)为底物,研究酶催化水解的相关性质。分离纯化获得的酶制剂比活力为1561.42 U/mg,分子质量为58 ku,只有1个亚基,等电点pI为9.13。酶的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45 ℃,酶在pH 3.6~7.8之间稳定,当pH>8时迅速失活,在50 ℃以下处理30 min酶活力保存稳定,高于50 ℃时,酶活力迅速降低。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米氏常数Km为0.82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为39.23 μmol/(L·min)。催化pNP-GlcNAc反应的活化能为27.30 kJ/mol。金属离子中Na+、K+、Mg2+、Ca2+对酶活力无明显影响,Zn2+、Cu2+、Pb2+对酶有抑制作用。
细胞色素P450 2E1的研究进展
武淑琴, 王成双, 王新, 李鹏
. 2014, 41(11):  165-170. 
摘要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是机体对药物和低分子化合物代谢的主要酶之一,且CYP2E1的活性增强或高表达与临床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国内外CYP2E1的蛋白结构、功能、定位机制及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进一步探索机体内CYP2E1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亮甲酚蓝染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凋亡的影响
乔利敏, 乔富强, 姚华, 雷莉辉, 王金秋, 关伟军, 马月辉
. 2014, 41(11):  171-174. 
摘要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亮甲酚蓝(brilliant cresyl blue,BCB)对牛未成熟卵母细胞染色选择后对其体外成熟(IVM)和凋亡的影响,本研究在牛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前用26 μmol/L BCB染色90 min作为处理组,以未染色卵母细胞作为对照组;将处理组依照胞质的颜色分为蓝色组(BCB+)和无色组(BCB-),成熟培养后检测卵子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①经BCB染色卵母细胞在成熟后,BCB+组卵母细胞成熟率(80.92%)较对照组(60.00%)和BCB-组(51.61%)差异显著(P<0.05);②BCB+组的凋亡率(6.50%)较对照组(28.21%)、BCB-组(39.06%)差异显著(P <0.05),随着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升高其凋亡率逐渐降低。由此可见,以亮甲酚蓝染色为基础的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区分可以用来有效的选择更具发育活力的牛卵母细胞。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杨晓璐, 闫若潜, 吴志明, 刘梅芬, 张代宝, 张书阳, 王淑娟, 赵雪丽, 刘毅
. 2014, 41(11):  175-178. 
摘要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重组融合蛋白)对SPF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重组融合蛋白(第2组)和rChIFN-α蛋白(第3组)注射14日龄SPF鸡后不同时间对各试验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中CD3+CD4+、CD3+CD8+百分含量以及CD4+/CD8+比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蛋白在鸡体内接种后3~14 d均可明显提高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CD4+细胞百分含量,降低CD3+CD8+细胞的百分含量,提高CD4+/CD8+比值;接种后3~7 d期间,第2组鸡的CD3+CD4+、CD3+CD8+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与PBS对照组(第1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3组与第1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蛋白接种鸡体后均可显著影响鸡PBLC中淋巴细胞亚群百分含量,提高CD4+/CD8+比值,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重组融合蛋白对鸡淋巴细胞亚群百分含量、CD4+/CD8+比值影响程度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优于rChIFN-α蛋白;重组融合蛋白在体内发挥了鸡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协同增强作用。
饲料中沙丁胺醇酶联免疫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栗静雅, 王战辉, 王文珺, 江海洋, 沈建忠
. 2014, 41(11):  179-183. 
摘要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饲料中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的前处理方法,试验对提取液的pH、离子强度、有机溶剂浓度及样品稀释倍数等条件进行了考察,选取最适宜的提取液条件对2种不同类型的饲料样本进行提取,用ELISA测定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沙丁胺醇标准曲线的IC50值为0.606 ng/mL,线性范围为0.221~1.658 ng/mL,R2=0.9998,提取液的pH为7.5,PBS缓冲液最优浓度为0.06 mol/L,稀释倍数为10倍,2种不同类型的饲料样本的检测限(LOD)为5.0 ng/mL。当沙丁胺醇的添加浓度为5、10 μg/kg时,该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77%~110%,变异系数<8%。
遗传繁育
转基因小鼠支持细胞体外重编程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
杜军慧, 曹文广
. 2014, 41(11):  184-190. 
摘要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4种特定转录因子将转基因小鼠支持细胞体外重编程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4种特定转录因子Oct4、Sox2、c-Myc及Klf4导入转基因小鼠支持细胞,同时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空载体检测病毒感染情况。感染的支持细胞3 d左右表达GFP蛋白,同时细胞开始缩小聚集,失去原有支持细胞形态,逐步形成突起样克隆,16 d左右感染的支持细胞不表达GFP蛋白,形成具有典型干细胞特征的iPS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表明iPS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iPS细胞可表达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特异性基因;体外悬滴培养可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y, EBs),可分化为三胚层来源的多种细胞。
microRNA-21和TGFBI基因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朱师云, 谢炳坤, 梁如意, 李奎, 唐中林
. 2014, 41(11):  191-197. 
摘要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microRNA-21(miR-21)和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在长白猪骨骼肌中的表达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了miR-21和TGFBI基因在长白成年猪中的组织表达谱,同时比较分析了其在长白猪不同发育阶段(出生前和出生后共28个发育点)背最长肌中的表达相关性。结果表明,miR-21在长白成年猪的各个组织中均表达,且分布相对平衡,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背最长肌中呈现波浪式的表达趋势;TGFBI基因在长白猪胚胎期的背最长肌中高表达,在整个背最长肌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胚胎期骨骼肌发育过程中,miR-21和TGFBI表达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TGFBI可能是miR-21的调控靶标基因。
贵州地方山羊促卵泡素受体基因部分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龙威海, 丁玫, 冯文武, 许厚强, 陈伟, 张勇, 陈祥
. 2014, 41(11):  198-204. 
摘要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贵州白山羊、黔北麻羊和贵州黑山羊3个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DNA池结合PCR直接测序法对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同时结合在线软件预测不同基因型的mRNA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在3个山羊品种中共检测到3个SNPs位点:C126T、C1246A和A1412C,其中C126T和C1246A分别位于外显子1和外显子10中,且均为同义突变,A1412C位于内含子中。对外显子1和10中的2个SNPs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均导致了mRNA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水貂酪氨酸酶基因外显子1的鉴定及序列变异分析
宋兴超, 徐超, 岳志刚, 王雷, 丛波, 刘琳玲, 杨福合
. 2014, 41(11):  205-212. 
摘要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雪貂(登录号:EF405957)、大熊猫(登录号:XM_002930310)、家犬(登录号:CFU42219)及猫(登录号:AY959314)的酪氨酸酶(tyrosinase, TYR)基因DNA序列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及克隆技术测定了短毛黑水貂、红眼白水貂和米黄色水貂的TYR基因外显子1部分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了BLAST鉴定及变异位点分析,基于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构建了16个物种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测定的3种毛色水貂TYR基因序列长度均为796 bp,包括795 bp的外显子1和1 bp 5'UTR,共检测到5个单一突变位点:g.A34G、g.T138A、g.T248C、g.A545G和g.C765A,包含4个错义突变:g.A34G(p.Ser12Gly)、g.T248C(p.Val83Ala)、g.A545G(p.Tyr182Cys)和g.C765A(p.His255Gln),1个移码突变分别出现在短毛黑水貂和红眼白水貂个体间:g.T138A(p.Cys46*),获得TYR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短毛黑水貂(KJ198847)、红眼白水貂(KJ658343)和米黄色水貂(KJ152769)。水貂与雪貂、大熊猫、家犬、猫、家兔、猪、羊驼、山羊、绵羊、牛、人、猕猴、黑猩猩、原鸡和日本鹌鹑的TYR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2.8%~98.6%,相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5.0%~98.1%。TYR基因分子进化树显示水貂与雪貂遗传关系最近,分化时间约为1000万年前,且与原鸡和日本鹌鹑亲缘关系最远。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TYR基因多态性与水貂毛色表型的相关性研究奠定了生物信息学基础。
Ⅱ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组织表达与鸭繁殖性状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韩威, 李慧芳, 朱云芬, 束婧婷, 徐文娟, 宋迟
. 2014, 41(11):  212-217. 
摘要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鸭Ⅱ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Ⅱ,GnRHR-Ⅱ)基因序列,研究其在鸭生殖轴组织中表达差异与繁殖性状的杂种优势关系。采用RT-PCR方法从鸭生殖轴组织中克隆出GnRHR-Ⅱ基因片段序列,利用Real-time PCR 技术分析GnRHR-Ⅱ基因在不同产蛋期高邮鸭、金定鸭及其正反交组合生殖轴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表达差异与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序列长度约500 bp,属Ⅱ型GnRHR基因序列,与家鸡cGnRHR-Ⅱ序列的同源性达96%。从产蛋早期至高峰期,高邮鸭、金定鸭及其正反交组合垂体中GnRHR-Ⅱ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且金定鸭×高邮鸭杂交组合的表达量最高(P<0.01);下丘脑中GnRHR-Ⅱ基因表达量在高邮鸭、金定鸭中呈上调趋势,而在2个正反交组合中呈下调趋势。产蛋早期金定鸭和2个正反交组合卵巢中GnRHR-Ⅱ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高邮鸭(P<0.01),至产蛋高峰期表达量明显下调。杂种优势率分析结果表明,2个正反交组合在42周龄产蛋数和42周龄种蛋受精率性状中都表现出正向杂种优势,在开产日龄和42周龄受精蛋孵化率性状中都表现出负向杂种优势。推测产蛋期前鸭卵巢中GnRHR-Ⅱ基因的暂时性高表达与开产日龄和42周龄产蛋数性状杂种优势相关,垂体组织中GnRHR-Ⅱ基因的持续高表达可能对产蛋高峰期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阿勒泰羊MyoD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肉性状的关联分析
马海玉, 臧长江, 田佳, 王琼, 于茜, 刘玲玲, 刘武军
. 2014, 41(11):  218-222. 
摘要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MyoD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阿勒泰羊产肉量的关系,旨在为今后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阿勒泰羊产肉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120只阿勒泰羊周岁公羊为研究对象,选取MyoD基因的5'调控区和外显子1的部分片段,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其遗传多态性,并与周岁体重进行关联分析,研究MyoD基因的多态性与阿勒泰羊产肉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MyoD-P1基因座(MyoD基因5'调控区)无多态性;MyoD-P2基因座(外显子1)有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AA、AB和BB,测序结果显示该处发生了碱基突变A→G,为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由组氨酸变为丙氨酸,经关联分析发现,该突变对阿勒泰羊产肉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阿勒泰羊MyoD基因外显子1上的点突变可能是影响阿勒泰羊产肉性能的重要位点,MyoD基因可望作为阿勒泰羊产肉性能的候选基因。
miR-138对小鼠乳腺发育及泌乳功能的影响
李丹, 王杰, 谢雪娇, 李庆章, 王春梅
. 2014, 41(11):  223-227. 
摘要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croRNAs(miRNAs)在各种类型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iR-138参与乳腺发育周期过程中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试验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miR-138基因抑制剂,应用幼鼠体重称重法,检测miR-138抑制后乳腺泌乳量变化;应用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观测乳腺组织形态变化,抑制miR-138后,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增加,乳汁分泌量增加;抑制miR-138后,观察小鼠乳腺组织超微结构可发现,乳腺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收集尾静脉注射miR-138 抑制剂的小鼠乳汁,检测发现其乳糖、乳中酪蛋白含量均有所增高。研究认为,miR-138可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增加乳腺发育泌乳过程中乳的分泌,并且调控乳汁中重要成分含量。
草原红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杨春, 刘振, 李春义
. 2014, 41(11):  227-231. 
摘要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屠宰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IGFBP6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A180G,具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BP6基因外显子2 AB和BB基因型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眼肌面积和骨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而在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脂重和肋脂重方面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IGFBP6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肉用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今后草原红牛的育种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长链非编码RNA在肌肉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艳艳, 顾志良
. 2014, 41(11):  232-236. 
摘要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具有蛋白编码功能的RNA转录本,研究表明它参与了基因组印记、转录激活与干扰、转录后调控、染色体剂量补偿效应、发育调控等众多生物过程。作者就lncRNA的发现和分类、生物学功能及与肌肉发育相关lncRNA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13年国内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黄冬维, 陈胜, 许大凤, 杨永新, 赵小伟, 程广龙, 王小飞, 赵辉玲
. 2014, 41(11):  237-241. 
摘要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是世界养兔大国,然而家兔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滞后,近年稍有起色。作者就2013年国内家兔遗传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家兔育种者提供参考。2013年,中国在家兔传统育种方面主要开展了对九嶷山兔等品种资源的介绍或调查,以及肉兔、獭兔等最佳杂交组合的筛选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2013年中国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对毛发(毛色、毛囊发育)、生产(生长、屠宰和肉质)及抗病等性状的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和表达的研究,获得一批功能基因和潜在分子标记;繁殖技术方面主要是针对人工授精时母兔发情前处理和公兔精液稀释与保存方法的改进进行了一定研究;2013年家兔肌肉蛋白组学研究的启动是该领域的研究亮点。这些研究成果将对中国家兔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疾病防治
绵马贯众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疗效评价
张强, 李明哲, 杨宗让, 师宁宁, 杨群辉, 文鹏程, 何诚
. 2014, 41(11):  242-246. 
摘要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建立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模型,本试验旨在验证绵马贯众可溶性粉对IBDV的治疗效果。试验将95只21日龄的SPF鸡随机分为7组,包括绵马贯众可溶性粉高(198 mg/kg)、中(99 mg/kg)、低剂量组(50 mg/kg)及朝鲜绵马贯众组(99 mg/kg)、黄芪多糖组(99 mg/kg)、感染对照组(染毒不给药)和健康对照组。以IBDV LX毒株经鼻腔感染36 h后,连续口服以上药物5 d,评价其增重率、治愈率、成活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①人工感染IBDV后,绵马贯众可溶性粉中、低剂量组相对增重率均极显著高于朝鲜绵马贯众组(P<0.01),绵马贯众可溶性粉低剂量组显著高于绵马贯众可溶性粉中剂量组和黄芪多糖组(P<0.05),且绵马贯众可溶性粉中剂量组与黄芪多糖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绵马贯众可溶性粉高、中、低3个剂量组成活率分别为80%、80%和73.3%,均显著高于朝鲜绵马贯众组(66.7%)、黄芪多糖组(53.3%)和感染对照组(60.0%)(P<0.05);其相对应的治愈率也均显著高于朝鲜绵马贯众组和黄芪多糖组(P<0.05)。③在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方面,绵马贯众可溶性粉中、低剂量组与朝鲜绵马贯众组、黄芪多糖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5);法氏囊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绵马贯众可溶性粉以50 mg/kg连续口服5 d,通过提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而发挥免疫增强功效,有效治疗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且成活率和治愈率均高于黄芪多糖。
关于宁夏地区首次从乳房炎乳样中检出非脱羧勒克菌的研究
刘溪源, 黄龙, 高菊梅, 杨慧君, 许立华, 康晓冬
. 2014, 41(11):  247-251. 
摘要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宁夏部分奶牛场(牧场、养殖小区)采集94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70份隐性乳房炎乳样,并分离鉴定出4株非脱羧勒克菌,其中临床型乳房炎分离出1株、隐性乳房炎分离出3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株非脱羧勒克菌均对链霉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敏感;对磺胺类、林可胺类药物则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益气健脾中药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的影响
赵娟, 白元生, 武果桃, 张东玲, 王树华, 杨忠, 任杰, 孟冬霞, 孟帆, 刘一飞
. 2014, 41(11):  252-257. 
摘要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益气健脾中药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用抗生素及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腹泻仔猪,颈静脉放血处死后,腹腔解剖,无菌采集小肠黏膜,通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电镜包埋切片观察小肠黏膜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则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LELs)、杯状细胞(GS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结果表明,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明显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修复,为防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口蹄疫病毒病毒样颗粒研究进展
张庆勋, 刘新生, 周鹏, 方玉珍, 王永录, 张永光
. 2014, 41(11):  258-262. 
摘要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蹄疫病毒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不含口蹄疫病毒RNA的空衣壳结构,由口蹄疫病毒的4种结构蛋白体外自组装形成的,形态上与天然病毒粒子相似,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活性。文章介绍了口蹄疫病毒衣壳的组装、口蹄疫病毒VLPs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影响VLPs形成的因素,并对VLPs在疫苗研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上海市零售禽肉制品和活禽中沙门氏菌血清型与耐药性研究
沈海燕, 郭慧霞, 许学斌, 周恒, 刘志成, 张春红
. 2014, 41(11):  263-266. 
摘要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上海市沙门氏菌在农贸市场和超市禽肉制品和活禽中的污染状况、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320份2012年采集的禽肉样本(240份)和活禽泄殖腔棉试子(80份)中共分离鉴定出沙门氏菌70株,阳性率为21.9%。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1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47.1%、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占17.1%、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德尔卑沙门氏菌均占8.6%。通过纸片法对这70株沙门氏菌进行了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奈啶酸耐药率最高,达75.7%,对磺胺异唑、链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0.0%、60.0%和51.4%。除亚胺培南外,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有40株(57.1%)沙门氏菌呈多重耐药表型,耐药性最强的菌株可以对14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本研究对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乳酸杆菌的肠道调节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曹力, 武晓红
. 2014, 41(11):  267-274. 
摘要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从乳酸杆菌对肠道表面的作用、免疫激活作用、对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作用及对代谢的调节作用4个方面介绍了乳酸杆菌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并介绍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状况。本综述重点阐述了乳酸杆菌的作用机制与应用效果,以期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伊维菌素微乳制剂的过敏性研究
邢守叶, 周绪正, 李冰, 牛建荣, 魏小娟, 张继瑜
. 2014, 41(11):  275-278. 
摘要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观察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动物的过敏性反应。以《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指导,选用豚鼠及Wistar大鼠为试验动物,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观察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动物的致敏作用。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豚鼠和Wistar大鼠的过敏性反应均为阴性。本试验为伊维菌素微乳制剂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试验依据。
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奶牛的安全性研究
闫星, 刘义明, 路永强, 张道康, 刘茂林, 张宁, 王天坤, 郭江鹏, 李秀波
. 2014, 41(11):  278-282. 
摘要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奶牛的安全性,试验选用12头健康泌乳奶牛(6头初产、6头经产),间隔12 h对每头奶牛的4个乳区分别注入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规格:8 g:75 mg/支)1支,连续给药3次,比较观察给药前后奶牛的临床症状、体细胞数、日产奶量及乳区病原菌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给药期间及停药后奶牛的临床症状、体细胞数、日产奶量、乳区病原菌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奶牛是安全的。
豫西地区市售鸭翅中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的检测
贾艳艳, 何雷, 郁川, 余祖华, 程相朝, 张春杰, 李银聚
. 2014, 41(11):  283-287. 
摘要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来自豫西地区市售鸭翅中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变化,本研究以分离自豫西地区市售鸭翅的11株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方法进行8种毒力基因的检测(inlAinlBvirRmprFdltAdltBdltCdltD基因)。结果显示有3株出现了基因缺失,dltA基因检出率为90.9%(10/11),dltC、mprF基因检出率均为81.8%(9/11),其他基因全部呈阳性。这些毒力基因在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中分布广泛,对豫西地区市售鸭翅具有潜在的威胁,应引起食品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犬第三眼睑增生切除法与包埋法治疗效果的比较
陶田谷晟, 李思远, 秦建辉, 濮兴杰, 李晓鹏, 肖啸
. 2014, 41(11):  287-290. 
摘要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第三眼睑增生是由于腺体肥大等原因与瞬膜一起从眼内向外翻转而发生炎症的一种眼病,多采用切除法与包埋法进行治疗。为研究犬第三眼睑增生切除法与包埋法的利弊,本试验将20只双眼患第三眼睑增生且不患其他疾病的犬分为切除组和包埋组,进行手术并跟踪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切除法具有手术简便、恢复时间短等优势,但患犬治愈后会有干眼病等后遗症发生,对犬的健康有极大危害;而包埋法虽然手术复杂,恢复时间较长,但只要能熟练的操作也能达到治愈效果,且对患犬不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结果表明,虽然2种手法各有利弊,但切除法的弊大于利,后遗症会带给犬更多的不便;而包埋法的利大于弊,只要能熟练掌握手术方法,做好术后的护理,就可以克服弊端。建议在今后的临床中应尽量的建议前来就诊的畜主使用包埋法对第三眼睑增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