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6-10-20
生物技术
MAP3K5基因CDS序列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蒲蕾, 岳静伟, 张金山, 刘欣, 王立刚, 颜华, 侯欣华, 高红梅, 张恬, 张跃博, 武群清, 张龙超,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09-25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01
摘要 ( 238 )   PDF (2296KB) ( 1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克隆了猪MAP3K5基因cDNA序列,分析了猪MAP3K5基因与MAP3K家族及其他物种MAP3K5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并研究了其保守结合域。通过RACE-PCR扩增获得猪MAP3K5基因5 452 bp的序列,并分析其可能的开放阅读框及预测蛋白序列,获得了MAP3K5基因31个外显子结构。通过比对发现,猪MAP3K5基因与MAP3K家族其他成员的mRNA及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较低,均在50%以下,其中猪MAP3K5与MAP3K6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相对较高;猪MAP3K5基因与其他物种的MAP3K5基因的mRNA及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均在78%以上,其中猪MAP3K5基因与牛、绵羊、犬和人的MAP3K5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对与猪MAP3K5序列同源性更高的蛋白质进行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MAP3K6与MAP3K5的保守域和结合位点类似,其他MAP3K家族成员与MAP3K5的结构域差别较大;而其他物种的MAP3K5与猪MAP3K5相比保守结构域和结合位点相似。结果初步表明了猪MAP3K5序列和结构域特点,可为后续MAP3K5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PEDV、TGEV和PRo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龙飞翔, 施开创, 张珍, 尹彦文, 陈汉忠, 莫胜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18-25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02
摘要 ( 188 )   PDF (3375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猪轮状病毒(PRoV)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PEDV、TGEV、PRoV的基因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PEDV-N、TGEV-M和PRoV-VP6,分别扩增PEDV N基因、TGEV M基因和PRoV VP6基因。经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并区分PEDV、TGEV、PRoV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扩增PEDV、TGEV、PRoV相应的基因片段,而与猪瘟病毒(CSFV)、猪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均无交叉反应;对PEDV、TGEV、PRoV基因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限分别为1.41×103、1.41×102和1.41×103拷贝/μL;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可获得一致的结果。应用该方法对临床采集的190份腹泻病料进行检测,结果PEDV阳性42份,阳性率22.11%;TGEV阳性58份,阳性率30.53%;PRoV阳性34份,阳性率17.89%,且存在不同病毒混合感染的现象。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可用于PEDV、TGEV和PRo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基于RNA-Seqs的乌苏里貉agouti基因结构特征预测及分子进化分析
张浩, 赵家平, 吴琼, 杨颖, 杜站宇, 郭跃跃, 邢秀梅, 徐超, 张林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27-25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03
摘要 ( 193 )   PDF (1378KB)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分析agouti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RNA-Seqs试验获得乌苏里貉agouti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的碱基组成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采用非对组算数平均法(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获得的乌苏里貉agouti基因cDNA长度为530 bp,含396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31个氨基酸。预测乌苏里貉agouti蛋白分子质量为14.41 ku,等电点(pI)为9.68,为不稳定疏水性蛋白;含有11个磷酸化位点、1个糖基化位点和1个长达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预测发现无规则卷曲为其主要二级结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乌苏里貉与赤狐、家犬遗传距离最近,这与传统的动物分类学一致。通过对乌苏里貉agouti基因分子结构特征的分析,为揭示其影响毛色多样性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Nsp9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感染细胞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
赵孟孟, 冯松林, 王文佳, 邢星, 冯嘉萍, 张桂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34-25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04
摘要 ( 195 )   PDF (1527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sp9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探究其在感染细胞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根据PPRSVNsp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基于SYBR Green Ⅰ检测模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RRSV Nsp9基因在1×104~1×108拷贝/μ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只有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该方法与猪戊肝病毒(HE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PRV)基因组均无交叉反应,可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小,可用于临床PRRSV检测。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Nsp9基因表达量逐步升高,36 h达到最高。本研究为探究病毒复制规律与临床疫苗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截短S基因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初步检测
郑仲华, 杨佩, 赵明, 丘峰, 吴祖庆, 张仕云, 柳俏凡, 何洪洲, 洪纯丹, 魏楚丹, 赵爽, 李盼畔, 陈金顶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41-25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05
摘要 ( 228 )   PDF (2113KB) ( 4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监测猪场猪群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抗体水平,本研究利用TGEV冻存液,通过RT-PCR扩增得到S基因的主要抗原片段B/C区约560 bp,将其酶切后连接到pET-32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挑取转化成功的部分菌落进行PCR试验,将目的条带正确的菌落添加到LB培养基过夜培养,提取重组质粒并送测序。培养测序正确的菌液,利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通过SDS-PAGE试验,在约37 ku位置有一明显的目的条带。利用自制猪传染性胃肠炎兔血清通过Western blotting试验检测纯化的重组蛋白,在37 ku处可见一条带,表明此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有助于研究TGEV ELSIA检测试剂盒的组装并进行TGEV抗体水平的监测,为猪场免疫情况提供相应参考。

鸽白细胞介素8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潘超, 韦天超, 农海连, 李秀凤, 蒋桂林, 苑亚东, 程二财, 磨美兰, 韦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47-25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06
摘要 ( 230 )   PDF (1409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鸽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鸽IL-8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鸽子淋巴细胞提取的核酸为模板扩增鸽IL-8基因部分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提取重组质粒通过系列制备标准品,建立鸽IL-8基因SYBR Green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呈单一熔解峰,试验线性相关系数为1.0,IL-8基因的扩增效率为103%。敏感性结果显示最低可检测到16个拷贝数;用该方法检测其他鸽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IL-1β、IL-6、IL-18)和双蒸水的结果均为阴性。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1.52%。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鸽IL-8 mRNA的检测,为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对奶牛乳腺中β-酪蛋白表达的影响
邢伟楠, 段晓宇, 杨洋, 侯晓明, 林叶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53-25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07
摘要 ( 219 )   PDF (3971KB) ( 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 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LAT1)对奶牛乳腺中β-酪蛋白表达的作用,本试验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奶牛LAT1基因并构建LAT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LAT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于转染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LAT1过表达后乳腺上皮细胞中LAT1、4F2hc和β-酪蛋白的表达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LAT1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AT1过表达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LAT1极显著增加(P<0.01),β-酪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4F2hc表达变化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提示LAT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犬α-干扰素蛋白在不同表达载体中的生物学活性比较
刘欢, 金红岩, 侯强, 史秋梅, 董瑞凯, 张通明, 侯绍华, 沈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60-25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08
摘要 ( 208 )   PDF (8461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犬α-干扰素(CaIFN-α)基因核酸序列,去掉信号肽后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引入EcoR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以提取的犬肝脏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CaIFN-α基因,并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BV220、pET-32a(His标签)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融合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纯化目的蛋白,并采用MDCK/VSV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其抗病毒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与pBV220载体连接的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活性较低,而与pET-32a(His标签)连接的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活性较高,达2.56×106 U/mL。通过分析不同载体对IFN-α的表达情况,为生产高活性的IFN奠定基础。

应用巢式PCR法检测猪单个胚胎中的基因突变
任红艳, 肖红卫, 李晓敏, 徐振宇, 毕延震, 华再东, 郑新民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66-25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09
摘要 ( 233 )   PDF (1315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胚胎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是以单个胚胎的裂解产物为模板进行DNA或RNA分析的方法,该技术的建立将为在单细胞水平进行基因表达和突变检测提供简便而快捷的方法。本研究设计了2对巢式引物,以显微注射了Cas9 mRNA和猪SS基因2个靶点的gRNA的四细胞期孤雌胚胎为试验材料,通过蛋白酶K对猪单个胚胎进行裂解后直接进行巢式PCR分型,并检测到猪胚胎中SS基因的删除突变。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在猪基因突变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靶向食蟹猴NTCP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gRNA筛选
徐桂利, 高新, 刘铮铸, 巩元芳, 宋海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72-25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0
摘要 ( 259 )   PDF (3079KB) ( 3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CRISPR/Cas9体外酶切法及细胞水平上的PCR扩增测序筛选出靶向食蟹猴NTCP基因具有高敲除活性的gRNA。首先通过比对食蟹猴与人类NTCP氨基酸序列,选择差异位点,即第84—87位和第157—165位氨基酸作为基因靶点序列区;利用gRNA软件设计针对上述基因靶点序列的gRNA,每个靶点设计3~4条候选gRNA序列;然后利用gRNA体外检测试剂盒,筛选出靶向NTCP基因的体外敲除活性较高的两条gRNA序列:gRNA1.2和gRNA2.1。将gRNA1.2和gRNA2.1分别插入pLV hUbC-Cas9-T2A-GFP载体中,转染食蟹猴原代肝细胞。提取转染后细胞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NTC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中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gRNA1.2和gRNA2.1均可使NTCP基因产生移码突变,但gRNA2.1比gRNA1.2具有更高的敲除活性。本研究为下一步编辑食蟹猴NTCP基因及研究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口服福尔马林和祛原虫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群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蔡娟, 雒秋江, 王选, 陈勇, 臧长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78-25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1
摘要 ( 188 )   PDF (1062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6只2~3岁龄、体重48.3 kg±5.6 kg的小尾寒羊公羊,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并饲喂含70%玉米秸秆的日粮。在4×4拉丁方试验中分别给绵羊口服0 mL/kg日粮(对照,处理1组)、1.0 mL/kg日粮(低剂量,处理2组)、3.0 mL/kg日粮(高剂量,处理3组)福尔马林和完全祛原虫(处理4组),研究不同处理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群落、消化酶活性和氨态氮、VFAs浓度等的影响,及其与自由采食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处理2、3和4组与对照组相比,绵羊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分别增加14.9%(P<0.01)、-6.8%(P>0.05)和-16.5%(P<0.01);瘤胃液氨态氮浓度分别降低10.5%(P<0.05)、13.0%(P<0.05)和23.0%(P<0.01);原虫数量分别极显著减少59.3%、93.2%和100.0%(P<0.01);细菌总数分别极显著增加41.1%、-8.2%和84.5%(P<0.01);真菌拷贝数分别增加16.5%(P>0.05)、23.5%(P<0.05)和38.1%(P<0.01);内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极显著升高22.6%、-14.6%和-27.5%(P<0.01);外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极显著升高15.5%、-23.9%和-25.2%(P<0.01);纤维二糖酶活性分别极显著升高20.0%、-25.7%和-26.2%(P<0.01);木聚糖酶活性分别降低0.4%(P<0.05)、0.5%(P<0.05)和0.1%(P>0.05);果胶酶活性分别极显著降低12.0%、11.0%和2.8%(P<0.01);淀粉酶活性分别极显著升高12.2%、15.3%和19.9%(P<0.01);蛋白酶活性分别极显著降低22.1%、48.0%和22.2%(P<0.01)。其中内纤维素酶、外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活性与绵羊自由采食量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0.897和0.901。由本试验得出结论,绵羊口服低剂量福尔马林时自由采食量增加,高剂量或祛原虫时降低;决定绵羊自由采食量的因素是瘤胃液内纤维素酶、外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活性,而非瘤胃原虫、细菌或真菌数量,或其他消化酶的活性。

光照控制、通风设计对绒山羊绒毛生长和圈舍氨气浓度的影响
许鑫, 王兴涛, 高文瑞, 陈玉林, 张明新, 王春昕, 杨雨鑫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91-25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2
摘要 ( 239 )   PDF (1002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探讨光照控制和通风设计对绒山羊在非产绒期绒毛生长和羊舍氨气(NH3)浓度的影响,为非产绒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相近的56只3~4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羊12只;Ⅱ组为试验组,采用控制光照,试验羊22只;Ⅲ组在同等控制光照条件下,粗饲料饲喂量相同,精料水平饲喂量增加15%,试验羊22只。对照组采用完全自然光照;试验Ⅱ、Ⅲ组每日进行光照7 h(09:30~16:30),其余17 h(16:30~次日09:30)进入光控舍内进行光控处理,并设置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案,测定试验羊绒毛生长性状和羊舍NH3浓度。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试验羊末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略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可极显著增加绒毛混合重(P<0.01)、显著提高绒毛比(P<0.05)、极显著增加绒重(P<0.01),分别较Ⅰ组提高了68.40%和78.78%。Ⅱ、Ⅲ组绒毛混合重、绒毛比及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光照控制组可极显著增加绒纤维伸直长度(P<0.01),但在控制光照条件下增加精料摄入量对绒纤维伸直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显著增加了绒纤维细度(P<0.05),但对绒纤维断裂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每日清粪的基础上,在白天非光控时间(09:30~16:30)同时开启4个风机,可有效降低光控羊舍内NH3浓度。结果提示,在绒山羊非产绒期,通过光照控制可增加羊绒产量,但应适当降低日粮中营养素浓度,以保证绒纤维品质。同时,应根据圈舍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风机数量和功率及清粪间隔,以保障圈舍内空气质量和试验羊健康。

奶牛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方及其配套翻料工艺的研究
郭鹏, 张立明, 张政, 张棋炜, 刘大程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598-26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3
摘要 ( 214 )   PDF (1115KB)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8个不同奶牛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方及翻料工艺对物料中酵母菌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确定优化配方的组成及其配套翻料工艺。试验以麸皮、米糠、棉粕、玉米粉等9种当地农副产品为发酵原料,以DPS软件混料试验方案设计8种不同组方,将酿酒酵母BC、XR4,枯草芽孢杆菌A15按2:2:1混合,分别接种于8个组方中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测定物料中酵母菌活菌数及甘露聚糖、β-葡聚糖、多肽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来筛选优化组方,在此基础上进行翻料工艺的研究,其中对照组不翻料,试验1组翻1次料,试验2组翻2次料,通过测定发酵料料温、酵母菌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确定最优工艺。结果显示:①组方8为优化配方,其组成为麸皮8.62%、醋糟5.85%、米糠20.89%、棉粕12.55%、玉米粉11.35%、玉米皮7.31%、玉米渣1.10%、糖渣25.36%、玉米胚芽粕5.35%、硫酸铵1.02%、磷酸二氢钾0.50%、硫酸镁0.10%。②组方8最佳翻料工艺为:料温达到35℃左右时进行第1次翻料,待料温达到42℃时进行第2次翻料。此工艺下物料的技术指标为:活菌数4×105 CFU/g、甘露聚糖41.28 mg/100 mg、β-葡聚糖87.06 mg/100 mg、多肽10.32 μg/100 mg,其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0.00%、3.90%、4.89%、1.67%;较试验1组分别提高了33.33%、3.07%、3.31%、0.88%。

β-羟基-β-甲基丁酸在畜禽营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马友彪, 张海军, 王晶, 武书庚, 齐广海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08-26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4
摘要 ( 349 )   PDF (1062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β-羟基-β-甲基丁酸(β-hydroxy-β-methylbutyrate,HMB)是亮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对畜禽多种代谢途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成为了临床医学和畜牧生产两大领域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HMB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降解、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胴体性状、增强免疫机能、减少疾病发生和降低死亡率等作用。作者综述了HMB生成和代谢途径、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在畜禽生长中的作用,以期为畜禽生产中科学合理应用HMB提供理论依据。

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栾素军, 邢焕, 孙永波, 萨仁娜, 张宏福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15-26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5
摘要 ( 330 )   PDF (1007KB) ( 6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解淀粉芽孢杆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在代谢过程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病原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近些年,随着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深入研究,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被分离、提取、纯化,不同用途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制剂逐渐在畜牧、水产养殖业中得以应用。作者针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研究和开发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提供参考。

生理生化
转lncRNA-GTL2对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
范新浩, 王子帅, 梁国明, 杨亚岚, 李奎, 宋德贵, 唐中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21-26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6
摘要 ( 257 )   PDF (1140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长链非编码RNA基因是否会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菌落结构和构成产生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月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小鼠的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行测序和分析,在门水平和属水平进行对比和t检验,结果显示,在同一性别内转入长链非编码RNA基因GTL2(lncRNA-GTL2)后,小鼠肠道微生物的菌落结构和构成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未发现转入长非编码RNA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在门和属水平上产生显著的影响。

准噶尔双峰驼驼乳理化指标分析
张梦华, 陈钢粮, 臧长江, 董静, 黄锡霞, 陆东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28-26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7
摘要 ( 218 )   PDF (1149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系统地分析不同的季节、泌乳阶段、产地和奶站驼乳理化指标的差异。收集了某公司2015年收购生驼乳质量检测数据18 372条,通过四分位数检验法确定了各指标的变化范围,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产地、奶站、泌乳阶段和季节驼乳的相对密度、脂肪、非脂乳固体、乳蛋白、乳糖、冰点、灰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双峰驼繁殖和分娩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导致在一年内的不同季节和月份驼乳的产量和理化指标有较大的区别,同时驼乳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此类分析获知不同的产地、奶站、泌乳阶段和季节的驼乳质量情况,驼乳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生驼乳的理化指标和卫生状况。

4种抗原定量方法观察牛支原体培养特征
王展慧, 赵萍, 陈胜利, 郝华芳, 秦明明, 王绍伟, 刘永生, 储岳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34-26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8
摘要 ( 226 )   PDF (1102KB) ( 4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在疫苗研制过程中牛支原体抗原收获时间及抗原定量替代方法,将牛支原体08M株接种于含10%马血清的Thiaucourt's培养基,在110 h内同时监测其颜色变化单位(color change units,CCU)、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菌体蛋白浓度和核酸含量的变化,绘制相应曲线。活菌计数结果(CCU和CFU)显示,牛支原体生长可分为明显的4期,10 h进入对数期,30 h进入稳定期,活菌数最高可达1.0×108 CCU/mL和7.7×107 CFU/mL,75 h进入衰亡期;蛋白浓度从15 h开始迅速增长,至35 h蛋白浓度最高,为72.06 μg/mL,此后维持在58.38~70.65 μg/mL;核酸含量从15 h开始增长,至25 h后Ct值维持在15.32~17.84。结果表明,牛支原体蛋白含量在稳定期初期与活菌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在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生产中,稳定期初期是最佳抗原收获时间,可用蛋白浓度法代替活菌计数法进行抗原定量。

SIGIRR对IL-1R/TLRs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周秋格, 刘畅, 刘玉辉, 赖金伦, 陈颖钰, 郭爱珍, 胡长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40-26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19
摘要 ( 235 )   PDF (1039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是TIR超家族成员,最新研究表明它可负性调节IL-1R/TLRs受体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且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及自体免疫病诱导的炎症反应调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被阐明。作者主要综述了SIGIRR基因和蛋白表达模式在人、小鼠、牛等物种间的差异性,因其结构特异性所具有的对IL-1R/TLRs炎性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和具体的调控机理,以及在不同炎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抑制炎性反应的机制,进而为临床的炎性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也拓宽了SIGIRR基因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槟榔不同部位水提液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刘书伟, 王燕, 胡劲召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48-26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0
摘要 ( 211 )   PDF (6503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索槟榔鲜果不同部位水提液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4周龄和7周龄SPF级KM小鼠,体重分别为(18±2)g和(35±2)g,将48只4周龄小鼠随机分成4组,雌雄各半,4组分别采用槟榔鲜果果皮、果仁和全槟榔水提液及蒸馏水(对照组,CK)对小鼠灌胃,每天1次,连续14 d,测定小鼠的存活率、采食量、饮水量和体温。将36只7周龄雄鼠随机分为4组,灌胃方法同上,测定小鼠精子畸形率。结果表明,果仁处理组的小鼠在试验的第6天全部死亡,其它处理组均无死亡;与CK组相比,各槟榔处理组小鼠的采食量和饮水量均减少,其中果仁处理组最低且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全槟榔组次之;各槟榔处理组小鼠的体温均低于CK组,其中果皮处理组体温变化最小并与CK组相似(P>0.05),果仁处理组小鼠体温最低且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与CK组相比,各槟榔处理组的小鼠精子畸形率均提高,其中果仁处理组的精子畸形率最高(P<0.01),其次是全槟榔处理组(P<0.01),然后是果皮处理组(P<0.05),同时3个槟榔处理组间差异亦达极显著(P<0.01)。本试验结果说明槟榔鲜果果仁水提液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全槟榔水提液,果皮水提液对小鼠影响较小。

不同月龄马身猪和大白猪血清生长激素及其受体的变化规律
石建中, 刘艺, 王泽艺, 申楠, 张宁芳, 成志敏, 高鹏飞, 郭晓红, 李步高, 曹果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55-26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1
摘要 ( 178 )   PDF (1047KB) ( 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马身猪和大白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及其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马身猪和大白猪0~6月龄血清中GH和GHR的浓度。结果表明,马身猪和大白猪在0~6月龄血清中GH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随着日龄的增长,血清中GH浓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分别在4和5月龄时达到最高值,随后又逐渐降低,但与峰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3和4月龄时,马身猪血清中GH浓度略高于大白猪,而在其他月龄,大白猪血清中GH均高于马身猪;0~6月龄,马身猪血清中GHR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大白猪血清中GHR的含量在1月龄时最低,与4月龄差异极显著(P<0.01),与6月龄差异显著(P<0.05),其他月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0~2月龄,马身猪血清中GHR含量高于大白猪,但只有在1月龄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3~6月龄,大白猪血清中GHR含量高于马身猪,且在4和6月龄时差异显著(P<0.05),5月龄时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GH和GHR浓度与猪的发育阶段和遗传背景有关,其变化规律与猪生长速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遗传繁育
腺病毒载体转染水牛不同原代体细胞的效果比较
段安琴, 庞春英, 朱鹏, 陆杏蓉, 邓廷贤,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61-26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2
摘要 ( 193 )   PDF (6694KB) ( 4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比较腺病毒载体转染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卵丘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效率。将腺病毒质粒pBHGloxdelE13cre、pDC316-eGFP脂质体转染293细胞,收集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用腺病毒载体按不同的感染复数(MOI)感染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卵丘细胞、成纤维细胞,72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感染效率。MOI为25、50、100、200、400时,成纤维细胞感染效率分别为0.7%、7.0%、9.0%、12.5%、34.0%,卵丘细胞感染效率分别为42.5%、55.3%、57.4%、76.0%、80.0%,乳腺上皮细胞感染效率分别为88.7%、100%、100%、100%、100%。结果表明,腺病毒转染乳腺上皮效率最佳,卵丘细胞次之,成纤维细胞效果较差。

猪ICSI胚胎制备条件的优化
张立苹, 刘西梅, 李莉, 肖红卫, 华文君, 毕延震, 郑新民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66-26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3
摘要 ( 178 )   PDF (1005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优化猪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制备条件,本试验将Piezo操作系统应用于猪ICSI胚胎制备过程中,并以胚胎各阶段存活率、分裂率和囊胚率作为衡量指标,对比Piezo操作系统与传统斜口针操作、Piezo操作条件时操作液中添加CB浓度、操作台温度及精子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猪ICSI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iezo操作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注射卵的存活率和卵裂率(P<0.05),但对囊胚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利用Piezo进行猪ICSI时,操作液中添加CB,可以减少显微操作时注射针卵母细胞的损伤,其中以7.5 μg/mL CB效果最佳;操作台温度30℃最适合制备猪ICSI胚胎;精子预先进行超声波断尾处理对猪ICSI胚胎的早期发育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精子预先进行超声波断尾处理后,操作液中添加7.5 μg/mL CB、操作台温度30℃,应用Piezo操作系统比较适合猪ICSI胚胎制备。

不同繁殖季节成年牦牛附睾组织特征比较
杨栋慧, 袁莉刚, 李聪, 周凯仁, 包小霞, 张军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72-26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4
摘要 ( 187 )   PDF (12510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比较不同繁殖季节成年牦牛附睾组织结构特征变化,应用苏木精—曙红常规染色、Masson's和Gomori's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不同繁殖季节牦牛(6头繁殖期成年牦牛和9头繁殖间期成年牦牛)附睾的组织结构特点并用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繁殖间期相比,繁殖期附睾尾间质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较附睾头及附睾体明显增多;附睾头和附睾体柱状上皮厚度显著增加(P<0.05),附睾头纤毛长度增加显著(P<0.05);附睾头和附睾尾管腔内径及外径显著增高(P<0.05);但是附睾尾管腔外径繁殖期与繁殖间期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成年牦牛附睾管外围网状纤维与胶原纤维分布一致,二者在附睾尾较为丰富,可能与其较强的收缩能力及精子运输有关;柱状纤毛上皮高度及纤毛长度、管腔内径与外径的变化与其所处的不同繁殖季节密切相关,附睾管腔的膨大和回缩亦可能是高原地区季节性繁殖的哺乳动物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中甸牦牛mtDNA 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涂世英, 宋娜娜, 柴志欣, 钟金城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80-26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5
摘要 ( 195 )   PDF (1394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中甸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测定和分析中甸牦牛15个个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全序列,分析多态性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中甸牦牛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40 bp,T、A、G和C含量分别为26.3%、31.8%、13.1%和28.8%;在15个个体中鉴定出3种单倍型,3个变异位点,其中2个转换、1个颠换,单倍型多样性(Hd)为0.2571,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35。系统进化树中,中甸牦牛首先与野牦牛聚为一类,之后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中甸牦牛与野牦牛和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性高,而与其他牛属的遗传相似性相对较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发现,中甸牦牛和野牦牛的遗传距离最近,结合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知识进一步支持了牦牛和野牦牛划为牛亚科牦牛属的观点。

2015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黄冬维, 赵辉玲, 汪勇, 程箫, 程广龙, 王小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88-26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6
摘要 ( 241 )   PDF (1000KB) ( 1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对2015年国内、外家兔的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家兔育种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国外家兔传统育种主要集中在不同肉兔品种性能比较,而分子育种以胴体品质为主要性状,同时在家兔遗传多样性方面也有涉及,高效繁殖技术依旧是国外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精液冷冻保护剂开发和精液品质研究两方面。国内传统育种研究内容重点在地方品种、培育品种种质评定等方面,生长、胴体、毛皮等性状的分子育种则仍旧为国内遗传育种研究重点,繁殖相关研究集中在母兔繁殖性能和公兔精液品质研究两方面。总体来说,国内、外各有侧重,但国内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特别是繁殖性状分子基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奶牛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蒋秋斐, 罗晓瑜, 洪龙, 温万, 田佳, 张娟, 李欣, 韩丽云, 史远刚, 顾亚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694-27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7
摘要 ( 247 )   PDF (1011KB) ( 8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育种技术是在DNA水平上直接进行选择,通过对随机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的分子标记的多态性进行比较,更加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态性,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选种的准确性也更高,进而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作者从奶牛分子育种技术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育种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这几方面的研究难点、存在问题和研究进展,指出分子育种技术在奶牛育种及改良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并应用分子育种技术,不仅可以加速我国奶牛核心群的全面建设,而且对培育种公牛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畜禽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领域及研究进展
宋敏艳, 俞英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01-27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8
摘要 ( 216 )   PDF (1694KB) ( 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DNA序列未发生变化,而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家养动物研究领域发展极为迅速,主要畜种涉及鸡、猪、牛、羊等,并形成一门新兴学科——畜禽表观遗传学(livestock epigenetics)。畜禽表观遗传学主要针对各种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等,研究家养动物的生长发育、疾病抗性、繁殖、经济等性状的表达调控基础。作者综述和分析了畜禽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现状,进一步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有助于全面了解畜禽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这也极大开拓了研究和改善畜禽各类经济性状的思路与策略。

籽鹅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郭文凯, 陈志峰, 霍明东, 马志刚, 周景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10-27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29
摘要 ( 194 )   PDF (982KB) ( 6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蛋重与蛋形指数对籽鹅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种蛋筛选的最佳方案,为籽鹅个体、家系种蛋的选留及籽鹅的繁衍、孵化、生产提供科学参考。选取二年籽鹅种蛋2 469枚,蛋重为94.8~154.4 g,平均蛋重(123.3±9.5)g;蛋形指数为1.24~1.63,平均蛋形指数1.45±0.05。采用2因素4水平试验设计,将所有种蛋按蛋重与蛋形指数分成16个孵化组(蛋重与蛋形指数分别分为4个水平),测量每枚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并在蛋壳上做好编号,在相同孵化条件、同一孵化设备中进行两次孵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蛋重<118.0 g组种蛋受精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25.0~131.9 g组次之,且受精蛋孵化率随着蛋重增大升高;125.0~131.9 g组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最大。②蛋形指数在1.47~1.51组种蛋受精率及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51组次之;1.47~1.51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42~1.46组次之。分析以上结果可得出:籽鹅种蛋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籽鹅蛋重在125.0~154.4 g为宜;蛋形指数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无影响(P>0.05),以蛋形指数在1.47~1.51为宜。籽鹅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蛋形指数对种蛋孵化健雏率的影响较蛋重强,其作为单一因素对鹅雏出生重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以蛋重或蛋形指数任一因素作为种蛋筛选的依据都不科学,应综合考虑以达到种蛋优选的目的。

疾病防治
不同类型CpG基序对细粒棘球蚴Eg95抗原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董瑞凯, 郭晓宇, 袁维峰, 贾红, 鑫婷, 侯绍华, 朱鸿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16-27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0
摘要 ( 217 )   PDF (1307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不同类型CpG基序对细粒棘球蚴(Echinococus granulosus)Eg95抗原的免疫增强作用,将pET-32a-3Eg95重组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pET-32a-3Eg95。将重组蛋白分别与常规佐剂Quli-A、pUC18-CpG和CpG ODN混合制备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样品,免疫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体外刺激试验后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检测不同佐剂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对Eg95抗原免疫效果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的大小约为56 ku,与理论值相符,用羊细粒棘球蚴阳性血清检测有特异性条带;pUC18-CpG组和CpG ODN组小鼠免疫后14、28、42 d的抗体平均水平(D450 nm)分别为3.10、3.03、3.22和2.98、3.12、3.27,与Quli-A组抗体平均水平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CpG ODN组血清中抗体平均水平略高于pUC18-Cp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重组蛋白刺激后pUC18-CpG组与CpG ODN组IFN-β、IFN-γ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88、2.35、6.28和5.03、2.85、7.07,与Quli-A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因此相对于常规佐剂Quli-A,pUC18-CpG和CpG ODN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对Eg95抗原都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CpG ODN的免疫增强作用略优于pUC18-CpG,二者均可作为免疫佐剂,增强现有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抗原的免疫效果。

抗鸡球虫药常山口服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评价
王玲, 郭志廷, 张晓松, 林春全, 罗小琴, 杨峰, 杨珍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24-27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1
摘要 ( 215 )   PDF (12690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抗鸡球虫病药物常山口服液的安全性,本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和剂量递增法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并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来明确常山口服液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取60只昆明系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给药组,给药组分别按1.00、1.40、1.96、2.74和3.84 g/kg体重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过程,并运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LD50的95%可信限。结果显示,小鼠经口灌胃LD50为2.0961 g/kg体重,LD50的95%可信限为1.7414~2.5429 g/kg体重;剖检可见1.96、2.74和3.84 g/kg体重剂量组部分小鼠的肝脏、肾脏出现较严重的水肿、充血和明显的白色坏死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小鼠出现急性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细胞退行性改变,病变主要是小叶周边变性、坏死及崩解,而肾脏损伤表现为肾淤血、间质水肿、肾曲小管上皮浊肿和广泛变性,各主要脏器以肝脏损害较为严重,可确定常山口服液损伤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结果表明,常山口服液按常规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临床用于抗球虫病安全性较高,但大剂量、长疗程的用药会出现毒性反应,由于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时间较短,故还应结合长期毒性试验的毒性表现及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其毒性。

3种中药及其提取物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的研究
刘樱, 丁度伟, 高求炜, 梁嘉琪, 冼琼珍, 冯军, 王丙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30-27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2
摘要 ( 202 )   PDF (1150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板蓝根、黄芪和青蒿及其提取物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在研究板蓝根、黄芪和青蒿及其提取物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研究3种中药提取物体外抗PRRSV的作用。结果显示,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和青蒿素3种中药提取物对Marc-145细胞安全浓度分别为为0.03、0.03和0.06 mg/mL,板蓝根、黄芪和青蒿3种中药单方的安全浓度分别为6.25、6.25和3.13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3种中药单方中黄芪的阻断作用最强,能达到100%的保护率,中药提取物中板蓝根多糖对PRRSV的阻断作用最强,在浓度为0.031 mg/mL时对细胞保护率能达到48.03%,青蒿素最差,在0.16 mg/mL时就已不具有阻断作用。板蓝根多糖对病毒不具有直接杀灭作用,黄芪多糖和青蒿素在浓度为0.32 mg/mL时,保护率都是20%左右;黄芪的直接杀灭作用保护率为100%,且非常稳定,青蒿在浓度较高时还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但稳定性差,随浓度降低其保护率迅速下降。在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中,3种中药提取物的作用相当,浓度为0.01 mg/mL时,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和青蒿素多糖对细胞的保护率分别为24.57%、24.30%和26.20%;而3种中药单方的细胞保护率都能达到100%甚至以上。综合3种作用方式可知,3种中药提取物中,黄芪多糖的抗PRRSV作用最好,青蒿素次之,板蓝根多糖最差;3种中药单方中黄芪的效果最好,青蒿最差。因此,可知黄芪及其提取物具有非常强的抗PRRSV作用,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供临床上使用。

猪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的功能及其在抗病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戴超辉, 董文华, 吴嘉韵, 包文斌, 吴圣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36-27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3
摘要 ( 207 )   PDF (1065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中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活性,以及增强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功能。近年来,BPI的生物学功能受到广泛关注,被称为机体内的“超级抗生素”,BPI基因被很多学者作为抗病候选基因进行探索。作者综述了猪BPI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猪抗性的关系等,阐述了BPI基因在猪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为下一步猪BPI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其在抗病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头孢洛宁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华伟毅, 刘义明, 徐飞, 李秀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42-27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4
摘要 ( 254 )   PDF (1027KB) ( 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头孢洛宁是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防治干乳期奶牛乳腺炎的有效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过敏反应少、毒性低等优点,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展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文章综述了头孢洛宁的研究现状、理化性质、药理和毒理、药代动力学、残留及弃奶期及其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地塞米松磷酸钠UPLC-PDA检查方法的建立
韩春晓, 李阳, 李洪伟, 陈晨, 高红倩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48-27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5
摘要 ( 218 )   PDF (1343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建立了鱼腥草、柴胡、维生素C、盐酸林可霉素、黄芪多糖等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以0.75%三乙胺溶液(磷酸调节pH 3.0)-甲醇-乙腈(50:45:5)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采集范围为190~400 nm,记录色谱图波长242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地塞米松磷酸钠质量浓度在10.0~200.0 mg/L内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在鱼腥草、柴胡、维生素C、盐酸林可霉素、黄芪多糖等注射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7.54%和1.14%、101.59%和0.19%、100.92%和0.92%、99.82%和0.73%、100.08%和0.62%。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鱼腥草等5种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地塞米松磷钠的检查。

贵州矮马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研究
邓显佑, 薛艳, 王嘉福, 冉雪琴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56-27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6
摘要 ( 230 )   PDF (1813KB) ( 3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贵州矮马的腹泻病原,试验以腹泻粪样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经SS和XLD培养基筛选,得到1株菌株S6,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检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S6菌株可在SS和XLD琼脂培养基表面生长,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生理生化检验结果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相符;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3311(登录号:NR_119108)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9%。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菌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采用PCR方法从S6菌株基因组中得到侵袭蛋白A(invasion protein A,invA)基因,与已知基因序列有6~8 bp不一致,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一个替换。通过改良寇氏法测定S6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71×102 CFU,属于强致病力菌株。推测S6 invA基因的变异可能与菌株的毒力强弱有关。贵州矮马群体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57%。本研究提示贵州矮马的腹泻病原之一可能是强毒力的鼠伤寒沙门氏菌。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1、HA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宋玉慧, 王翔宇, 王洁琼, 潘梦梦, 张剑, 刘琳, 李新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62-27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7
摘要 ( 199 )   PDF (1716KB) ( 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是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的一个重要蛋白,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克隆和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Henan/1/2010(H3N2)的HA1和HA2基因。用含有H3N2亚型SIV的鸡胚尿囊液提取RNA,RT-PCR扩增后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并将其转入宿主菌BL21(DE3)pLyS进行表达,IPTG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并用该病毒重组HA蛋白制备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1C10作为一抗对两种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得到HA1和HA2大小分别为34.8、23.2 ku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HA1蛋白与1C10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且1C10单克隆抗体表位在HA1蛋白上。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血凝素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建立快速诊断方法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材料。

特异性靶向犬细小病毒融合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吴植, 郝福星, 王永娟, 刘洋, 王栋, 徐州, 袁维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68-27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8
摘要 ( 218 )   PDF (1246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构建特异性靶向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融合DNA疫苗,探讨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效果。试验用重组技术构建了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胞外区(CTLA-4125)与犬细小病毒VP2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域(VP2228)融合表达质粒pVAX1-CTLA-4125-VP2228,同时构建了不含CTLA-4125的pVAX1-VP2228,体外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表达产物;将pVAX1-CTLA-4125-VP2228、pVAX1-VP2228分别免疫小鼠,免疫后进行抗体水平测定和抗体亚型分析;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ELISA分别检测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γ-干扰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VAX1-CTLA-4125-VP2228和pVAX1-VP2228,并能在COS-7细胞中正确表达;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VAX1-CTLA-4125-VP2228免疫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pVAX1-VP2228免疫组(P<0.05);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显示pVAX1-CTLA-4125-VP2228免疫组的刺激指数显著高于pVAX1-VP2228免疫组(P<0.05);γ-干扰素表达水平测定显示pVAX1-CTLA-4125-VP2228免疫组极显著高于pVAX1-VP2228免疫组(P<0.01)。结果表明,CTLA-4125-VP2228融合DNA能有效增强动物对VP2228抗原的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融合DNA疫苗特异性的靶向递呈机制奠定基础。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JQ902株在DF-1细胞系上增殖工艺研究
章振华, 李林, 景小冬, 张建伟, 沈佳, 史爱华, 郑小兰, 黄凤军, 姜北宇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75-27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39
摘要 ( 227 )   PDF (976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通过DF-1细胞增殖获得高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抗原。通过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5个培养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对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的增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最佳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接毒量在0.01%~0.1%之间,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48~72 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1%~2%,收毒时间为病毒接种后60~72 h。在此培养条件下增殖病毒毒价在108.3~108.7 TCID50/0.1 mL之间。

牛源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鉴定
王雨朦, 张桃, 丁浩, 齐文静, 何国文, 苏战强, 况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80-27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40
摘要 ( 201 )   PDF (1359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调查新疆部分地区E.coli O157:H7的感染情况和菌株致病性,从新疆阿克苏、伊犁、塔城3个地区的牛场采集新鲜粪样564份,对E.coli O157:H7进行分离与鉴定。利用E.coli营养肉汤(EC肉汤)对样品进行增菌后,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平板选择性培养,再经过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培养基(MUG)的筛选,对疑似菌株进行生化和PCR鉴定,并将分离鉴定到的菌株进行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从伊犁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出2株E.coli O157:H7(Y166和Y226),其检出率为0.88%;小鼠攻毒试验中,Y166和Y226试验组小鼠在48 h内全部死亡,具有一定致病性;从阿克苏、塔城所采样品中未分离到E.coli O157:H7。

蛋鸡首免乙型脑炎病毒后卵黄抗体变化规律的研究
王超群, 方旭, 宋子域, 黄岩, 庞洁, 赵建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86-27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41
摘要 ( 192 )   PDF (1076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疫苗、免疫剂量和注射方式对卵黄抗体效价规律的影响,探讨制备抗猪乙型脑炎病毒卵黄抗体蛋鸡的最佳免疫程序。选用无免疫褐羽蛋鸡180只,随机分成18组,每组10只。1、2组均为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3~10组采用皮下和肌肉两种注射方式,并依次注射灭活苗0.2、0.5、1.0和1.5 mL;11~18组同样采取两种注射方式,依次免疫相同剂量弱毒苗。各试验组分别于免疫前1 d、免疫后第3、7、10、14、18、21和28天采集当日鸡蛋6枚,提取卵黄抗体,测定效价。试验结果显示,1~6、11、12组卵黄抗体效价均为0,未产生明显免疫应答;7~10组注射灭活苗后7 d,平均卵黄抗体效价达到峰值,抗体持续时间为14 d;13~18组注射弱毒苗后14 d达到最高值,抗体持续时间为21 d;注射剂量相同但注射方式不同的两组之间比较,卵黄抗体效价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注射方式,相同疫苗的各试验组间,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卵黄抗体效价逐渐加强,且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肌肉或皮下两种注射方式,蛋鸡产生明显免疫应答至少需要免疫灭活苗1.0 mL或弱毒苗0.5 mL。比较弱毒苗与灭活苗,灭活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速度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较少剂量弱毒苗就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速度慢、维持时间长。

经验交流
微波加热快速提取芽孢杆菌与乳酸菌DNA
周晏阳, 邱莞思, 唐俊妮, 汤承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92-27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42
摘要 ( 274 )   PDF (1635KB) ( 6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快速、简单、高效提取芽孢杆菌与乳酸菌DNA的方法。在微波炉额定功率800 W下,对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进行微波处理40~150 s,离心获取上清,收获细菌DNA,将样本DNA PCR扩增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测定其纯度和产量后测序。结果显示,在微波炉功率800 W条件下加热40~150 s均可有效提取芽孢杆菌与乳酸菌DNA。所得DNA质量较好(D260 nm/D280 nm在1.8~2.1之间)。DNA浓度符合PCR检测要求,目的条带清晰,所得测序结果满足常规分子生物学研究。该微波提取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且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为乳酸菌与芽孢杆菌快速分子检测提供了简便手段。

不同用途马肢体各部位比例差异性分析研究
李林玲, 孟军, 王建文, 曾亚琦, 姚新奎, 任海帆, 王欢, 吐尔逊江·吾木尔艾力, 姚芳芳, 麦尔旦江, 玛依拉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0):  2797-28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10.043
摘要 ( 208 )   PDF (985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测定纯血马×伊犁马、奥尔洛夫马×伊犁马、俄罗斯速步马×伊犁马和汉诺威马4个类型马细分体尺,并计算各体尺比例及体尺指数等指标,分析各体尺、体尺指数及各比例差异性。结果表明,在体高、体长、胸围、管围、颈长、肱骨长、背长、腰椎长、尻长、尻高、股骨长和胫骨长等体尺方面,纯血马×伊犁马、奥尔洛夫马×伊犁马、俄罗斯速步马×伊犁马均极显著低于汉诺威马(P<0.01);体躯指数方面,纯血马×伊犁马显著高于奥尔洛夫马×伊犁马(P<0.05);肱骨长/背长、股骨长/背长和胫骨长/背长方面,纯血马×伊犁马、奥尔洛夫马×伊犁马、俄罗斯速步马×伊犁马均极显著低于汉诺威马(P<0.01);奥尔洛夫马×伊犁马和俄罗斯速步马×伊犁马之间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用途马匹体型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为不同用途马匹的培育提供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