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05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1-0. 
摘要 ( 94 )   PDF (3310KB)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2-0. 
摘要 ( 80 )   PDF (527KB)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大长杂交猪DJ-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炊林亚, 夏博策, 黄娇娇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513-45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1
摘要 ( 321 )   PDF (3999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大长杂交猪DJ-1基因CDS区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DJ-1基因在猪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为后续探究该基因在猪脂肪沉积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大长杂交猪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PCR扩增DJ-1基因CDS区,利用在线工具对DJ-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J-1基因在大长杂交猪、大白猪(瘦肉型猪)和莱芜猪(脂肪型猪)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并比较表达差异。【结果】大长杂交猪DJ-1基因CDS区全长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长杂交猪和牛亲缘关系最近,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远。DJ-1蛋白分子质量为19.94 ku,是一种稳定的酸性、亲水性蛋白,且含有1个GAT_1超家族成员Thij结构域;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具有21个磷酸化位点、4个N-糖基化修饰位点和1个O-糖基化修饰位点。DJ-1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则卷曲组成,占比分别为42.86%、17.99%、7.94%和31.22%,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一致。蛋白互作分析发现,DJ-1蛋白可能与SOD2、NDUFV2、SNCA、BCL2L1和MAP3K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J-1基因在大长杂交猪背膘、腹股沟脂肪和肾周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大白猪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莱芜猪(P<0.05;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大长杂交猪DJ-1基因CDS区,其编码蛋白属稳定的酸性、亲水性蛋白,在莱芜猪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白猪。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猪DJ-1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HAdV-5的构建及鉴定
徐婷, 熊挺, 李淋雨, 刘郁夫, 温良海, 谢文婷, 杨泽坤, 陈瑞爱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524-45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2
摘要 ( 208 )   PDF (6356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AdEasy系统构建能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 VP2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serotype-5,HAdV-5),以期为IBDV活载体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同源重组将VP2基因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GOI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VP2;PmeⅠ酶线性化pAdTrack-VP2后热击转化大肠杆菌BJ5183-AD-1感受态细胞,利用菌内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VP2;将pAd-VP2经PacⅠ酶线性化和纯化后转染HEK293A细胞,包装表达VP2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HAdV-5(rAd5-VP2),将鉴定正确的重组病毒感染非复制型细胞(Vero、CEF和DF1细胞)并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将rAd5-VP2通过HEK293A细胞扩大培养,测得第10代病毒的滴度为7.9×109 IFU/mL;RT-PCR结果显示,VP2基因在重组腺病毒中能稳定翻译;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均检测到VP2蛋白的表达,蛋白分子质量为41 ku;将rAd5-VP2感染Vero、CEF和DF1细胞也检测到VP2蛋白的表达,表明HAdV-5有作为IBDV活载体疫苗研发的可能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重组复制缺陷型HAdV-5,该毒株能感染部分哺乳动物细胞和家禽细胞并能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
circRNA-Zfp609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刘壮, 何茹月, 曹洋, 李村院, 张云峰, 胡圣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535-45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3
摘要 ( 193 )   PDF (2847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circRNA-Zfp609调节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RT-PCR和测序分析小鼠骨骼肌组织和C2C12成肌细胞中circRNA-Zfp609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骨骼肌组织及增殖12、24、36、48 h和分化0、1、3、5 d的C2C12成肌细胞中circRNA-Zfp609的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化0、1、3、5 d的C2C12成肌细胞中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相对表达量。用circRNA-Zfp609的干扰表达载体(siRNA)干扰细胞,通过CCK-8测定siRNA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NA干扰对circRNA-Zfp609、MyoG和MyHC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通过TargetScan 7.0和miRDB软件预测circRNA-Zfp609上与肌肉分化相关的miRNA位点,将筛选的miRNAs的过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circRNA-Zfp609与miRNA的互作关系。根据miRNAs对circRNA-Zfp609的互作,构建circRNA-Zfp609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并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circRNA-Zfp609对miRNA的靶向关系。【结果】PCR和测序结果表明,小鼠骨骼肌中可表达circRNA-Zfp609;circRNA-Zfp609在小鼠骨骼肌中表达水平最高,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肾脏、肺脏、心脏、肝脏、胃、脾脏和小肠。与12 h相比,在C2C12成肌细胞增殖的36和48 h circRNA-Zfp609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分化第0天相比,在C2C12成肌细胞分化的第1、3和5天circRNA-Zfp609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MyoG、MyHC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与NC组相比,siRNA组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率和circRNA-Zfp609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MyoG和MyHC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ircRNA-Zfp609上有miR-150-5p、miR-327、miR-344g-3p和miR-615-5p 4种与肌肉分化相关的miRNAs。circRNA-Zfp609与miR-615-5p的吸附能力最强,具有靶向结合作用。circRNA-Zfp609可以作为分子海绵与调控肌肉分化相关的miR-615-5p相互作用。【结论】circRNA-Zfp609在小鼠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骨骼肌中表达水平最高;circRNA-Zfp609在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不同时期差异表达,circRNA-Zfp609上有4个与肌肉分化相关的miRNAs,其中miR-615-5p与circRNA-Zfp609具有靶向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与家畜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猪小肠上皮细胞炎症模型分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诱导的转录组表达变化
朱悦, 刘迎迎, 李莹慧, 李培, 朱凯晴, 贾垌, 李妍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545-45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4
摘要 ( 195 )   PDF (1515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炎症反应的主要宿主调控基因及相关分子通路,为进一步揭示ETEC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0的ETEC菌液感染IPEC-J2细胞,18 h后收集细胞上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β,IL-1β)的分泌水平。由Illumina PE15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通过edgeR v 3.12.1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GOseq和KOBAS 2.0软件对得到的差异表达mRNA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机挑选5条差异表达m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验证。【结果】试验成功建立了ETEC感染诱导的IPEC-J2细胞炎症模型。与对照组相比,炎症模型组共发现529条差异表达mRNA,其中236条表达上调,293条表达下调,包括HSP90AA1、CGNL1、CADPS2、EHBP1等免疫相关基因。GO功能分析表明,ETEC感染后差异表达mRNA显著富集于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内成分(intracellular part)、细胞质(cytoplasm)、核成分(nuclear part)、胞内膜结合细胞器(intracellular membrance-bounded organelle)、膜结合细胞器(membrance-bounded orgabelle)及细胞进程(cellular process)等。KEGG通路分析表明,炎症模型中差异表达基因大多数被注释到疾病相关通路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细胞周期、黏附连接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随机挑选的5条差异表达mRNA,结果与测序报告中差异表达mRNA变化趋势一致,证明测序结果可信。【结论】HSP90AA1、CGNL1、CADPS2和EHBP1等基因可能在ETEC黏附IPEC-J2细胞并诱导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并通过Toll样受体、mTOR等信号通路进行免疫调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ETEC感染诱导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调控网络提供参考依据。
关中奶山羊FGF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吴双虎, 王鹏飞, 李宏, 晁娟娟, 王战航, 朱俊儒, 安小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554-45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5
摘要 ( 167 )   PDF (3571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关中奶山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在山羊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后续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关中奶山羊乳腺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并克隆关中奶山羊FGF2基因完整CDS区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GF2基因在关中奶山羊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背最长肌、肺脏、乳腺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关中奶山羊FGF2基因编码区长468 bp,可编码155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7.26 ku,理论等电点为9.58,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甘氨酸,占10.3%。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关中奶山羊FGF2氨基酸序列与人、牛、马、兔、绵羊、虎鲸和野猪的相似性分别为98.7%、99.4%、100.0%、98.7%、99.4%、99.4%和62.6%。系统进化树显示,FGF2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关中奶山羊FGF2蛋白不稳定指数为38.39,属于稳定亲水性蛋白质,不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FGF2蛋白二级结构含有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分别占比10.32%、14.19%、30.97%、44.52%。蛋白质互作预测分析显示,FGF2蛋白与FGFR、KDR、FGF1、FGFR4、MET和FGFR1等与乳腺生长发育相关的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关中奶山羊FGF2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背最长肌、肺脏、乳腺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在乳腺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卵巢,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水平最低。【结论】关中奶山羊FGF2基因CDS区序列长468 bp,编码155个氨基酸,为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以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为主。FGF2基因在关中奶山羊泌乳高峰期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FGF2基因在关中奶山羊乳腺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功能提供了参考。
鸭疫里默氏杆菌RIA_0940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主要生物学特性测定
李林林, 董嘉文, 张俊勤, 黄允真, 孙敏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564-45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6
摘要 ( 161 )   PDF (1900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构建鸭疫里默氏杆菌RIA_0940基因缺失株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探讨RIA_0940基因的潜在功能。【方法】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GD株为亲本株,扩增其左右同源臂及红霉素抗性基因(ermR)盒片段,构建左同源臂-ermR抗性基因盒-右同源臂融合片段,通过自然转化的方法缺失RA-GD株RIA_0940基因,并利用PCR筛选、鉴定RA-GDΔRIA_0940基因缺失株。分别对亲本株RA-GD和缺失株RA-GDΔRIA_0940的生长特性、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感染鸭血液和组织载菌量及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RA-GD株的RIA_0940基因缺失株(RA-GDΔRIA_0940);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RA-GDΔRIA_0940株体外生长能力较亲本株低,基因缺失株在生长后期生长受到显著或极显著抑制(P<0.05;P<0.01);RA-GDΔRIA_0940株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是亲本株的114倍;与亲本株相比,缺失株感染鸭血液和组织的载菌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缺失株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均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结论】本试验成功构建RA-GD株RIA_0940基因缺失株,该缺失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能力较亲本株低,对雏鸭的致病力、感染鸭血液和组织载菌量及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亲本株。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和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牛体内囊胚性别特异性基因
崔宝山, 黄飞, 王杰, 李楠, 高庆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573-45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7
摘要 ( 611 )   PDF (2532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牛体内雌性和雄性囊胚在mRNA水平上的特异性差异,挖掘雌性和雄性囊胚发育差异相关候选基因。【方法】参考GenBank中牛牙釉质基因(AMEL)序列(AMELX基因,登录号:NM_001014984.1;AMELY基因,登录号:NM_174240.2)设计引物,以胚胎内细胞DNA为模板,采用巢式PCR扩增技术鉴定单个牛体内囊胚的性别。选用确定性别的单个雌性和雄性囊胚为试验材料,采用Smart-Seq2扩增技术构建单个胚胎测序文库,应用Illumina HiSeq Xten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单个胚胎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并进行了基因差异表达、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巢式PCR扩增胚胎内细胞中的AMEL基因,确定了胚胎性别;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两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6 160个,其中雌性特异性基因675个,雄性特异性基因305个;GO功能注释发现雌性特异性基因显著注释在核苷酸结合、信号转导调控、多细胞生物发育、细胞骨架等条目,雄性特异性基因显著注释在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线粒体内膜、核糖体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7条与雌性和雄性囊胚发育差异相关的通路,分别为代谢途径、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细胞衰老、氧化磷酸化、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并利用GO和KEGG结果筛选出5个在牛体内囊胚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基因:FBP1、GADD45G、FHL2、FOSBWNT2B。【结论】牛体内雌性和雄性囊胚之间存在广泛的转录差异,性别特异性基因FBP1、GADD45G、FHL2、FOSBWNT2B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
营养与饲料
豫西黑猪不同屠宰体重肌纤维组织学及成肌调控基因发育性变化
史卓言, 刘小平, 冀祥, 楚潇然, 侯俊杰, 宋祯, 李晓霞, 杨又兵, 张古栾, 王建平, 文凤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582-45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8
摘要 ( 236 )   PDF (2177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豫西黑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肌纤维类型和成肌调控相关基因发育性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和120 kg共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个体重屠宰3头,共15头,公母随机。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快慢肌类型组成和纤维组织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成肌调控相关基因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ifferentiation,MyoD)、配对盒7(paired-box 7,Pax7)、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肌细胞增强因子2C (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和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亚型的mRNA表达量。【结果】随着豫西黑猪体重的增加,肌纤维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7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慢肌面积占比在60和105 kg时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5;P<0.01),快慢肌所占面积总百分比在90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MyHCⅠ基因mRNA表达量在75和10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HCA基因mRNA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MyHCX基因mRNA表达量在60 kg时达到最高,而MyHCB基因mRNA表达量在75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oDPax7、MSTNMyoGMEF2C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于60、75、90、120、120 kg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MSTN基因外,MyoGMyoDPax7和MEF2C基因均与肌纤维形态和MyHC基因各亚型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通过对120 kg的豫西黑猪和杜洛克猪比较发现,两者间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以及MyHC和相关成肌调控基因mRNA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豫西黑猪60~120 kg生长阶段,肌纤维面积、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肌纤维密度呈下降趋势;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纤维类型组成的变化主要是Ⅰ、ⅡA、ⅡX型肌纤维向ⅡB型肌纤维的转化;与杜洛克猪相比,豫西黑猪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较大,肌纤维密度较低,MyHCⅠ与MyHCA基因mRNA表达量较高。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王佳昕, 韩云胜, 蔡红英, 闻治国, 许鑫, 赵子涛, 孟昆, 杨培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593-46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09
摘要 ( 349 )   PDF (1065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地衣芽孢杆菌BCG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探究其对肉鸡的益生作用效果,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180只体重相近(42.62 g±0.82 g)、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CT组)饲喂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处理组(BCG1和BCG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8和1.0×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鸡分1~21和22~42日龄2个阶段饲养,试验期为42 d。在21和42日龄时以重复为单位对各组肉鸡空腹称重并统计各阶段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每个重复选取2只鸡采集血液,测定血常规、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42日龄时屠宰并分离肠道,观察小肠形态结构,测定肠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计算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H/CD)。【结果】①与CT组相比,42日龄时,BCG2组肉鸡体重显著提高(P<0.05);在22~42日龄,BCG2组肉鸡ADG和ADFI均显著提高(P<0.05),其ADG显著高于BCG1组(P<0.05);在1~42日龄,BCG1和BCG2组ADG和ADFI均显著提高(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21日龄时,与CT组相比,BCG2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IgM和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内毒素(E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血清IgA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BCG1组(P<0.05);在42日龄时,饲粮中添加BCG对血常规指标和IgA、IgM及IgG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42日龄时,BCG2组空肠VH显著高于CT组(P<0.05),VH/CD显著高于CT和BCG1组(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BCG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增强肉鸡前期体液免疫和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肉鸡肠道形态结构,以添加1.0×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的益生效果更佳。
补充牛磺酸对高脂饮食C57BL/6J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张园园, 田志辰, 孙雨佳, 张慧敏, 杨章平, 王聪, 曹柯, 毛永江, 李明勋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04-46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0
摘要 ( 235 )   PDF (5487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动物模型,探究牛磺酸对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只5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3%牛磺酸组和5%牛磺酸组,每组5只,试验期为15周。空白组小鼠饲喂对照饲粮,模型组饲喂高脂饲粮,其余两组在模型组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5%的牛磺酸。试验结束前2周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OGTT)和胰岛素耐受实验(ITT)。试验结束后乙醚麻醉眼球取血,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采集肝脏、肾脏、脾脏、附睾脂肪组织并称重,计算脏器/脂肪系数。测定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及瘦素(LEP)、脂联素(ADPN)含量,以及肝脏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采用油红O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别观察肝脏脂滴分布和脂肪组织形态变化。【结果】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血糖(GLU)及血脂指标出现异常,葡萄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的曲线下面积极显著升高(P<0.01),符合肥胖模型的特征。②与模型组相比,添加牛磺酸后小鼠总增重、肝脏系数和脂肪系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GLU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脏中TG和TC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ADPN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葡萄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的曲线下面积均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中的脂滴数量减少,脂肪细胞的细胞截面积极显著减小(P<0.01),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P<0.01),脂肪细胞分布较均匀。【结论】牛磺酸可通过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糖脂代谢水平,改善其肝脏及脂肪的组织病理形态,可能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发酵穿心莲粉对番鸭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相关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张强, 刘珍妮, 廖强, 雷小文, 孔智伟, 谢华亮, 谭东海, 李建军, 钟云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14-46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1
摘要 ( 248 )   PDF (993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穿心莲粉对番鸭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相关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复合菌剂(酵母菌和乳酸菌质量比1:1)发酵穿心莲粉,根据发酵前后成分变化对其微生态功能及药用价值进行分析。将450只15日龄体重250 g左右的黑羽番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Ⅰ组饲喂基础饲粮,对照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穿心莲粉,发酵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和5%的发酵穿心莲粉,预试期7 d,正试期48 d。分别于16、21、42、70日龄对番鸭称重,于70日龄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番鸭(每个重复随机取1只)屠宰,采集血液、左侧胸肌样品,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相关指标及抗氧化指标、肌肉脂肪酸含量。【结果】①穿心莲粉经复合菌剂发酵后,活菌数超过2.0×108 CFU/g,粗纤维含量虽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发酵Ⅱ组16~70日龄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发酵Ⅲ组(P<0.05;P<0.01)。③发酵Ⅰ、Ⅱ组的屠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Ⅰ、Ⅱ组(P<0.05)。④发酵Ⅱ、Ⅲ组和对照Ⅱ组番鸭血清的IL-2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和发酵Ⅰ组(P<0.01)。⑤发酵Ⅱ组的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1;P<0.05)。⑥发酵Ⅱ组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Ⅰ组(P<0.05;P<0.01)。【结论】与基础饲粮组相比,3%发酵穿心莲粉可显著提高番鸭的生产性能、血清IL-2水平、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减少番鸭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此外,3%发酵穿心莲粉对番鸭屠宰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要显著优于同比例未发酵穿心莲粉。
β-葡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侯冬强, 赵红霞, 彭凯, 曹俊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25-46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2
摘要 ( 532 )   PDF (1066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β-葡聚糖来源广泛,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由葡聚糖单体构成,具有多种结构,因其侧链残基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通过降低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及提高免疫因子的表达发挥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减少脂质的产生和吸收发挥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通过提高抗氧化酶、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增强缺氧耐受性及提高抗氨氮应激能力、能量代谢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等发挥抗应激作用。自抗生素禁用以来,β-葡聚糖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β-葡聚糖在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和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产养殖中,β-葡聚糖可通过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结构、优化肠道菌群及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β-葡聚糖的联合使用比添加单一种类的免疫刺激剂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作者就β-葡聚糖的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β-葡聚糖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现水产动物生态健康养殖提供材料。
牛磺酸复合添加剂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郭子萌, 王福正, 王承志, 杜鹏, 张明月, 李泽垚, 苏晓晨, 吴高峰, 杨建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35-46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3
摘要 ( 165 )   PDF (2122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牛磺酸复合添加剂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动物免疫机能的营养调控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C和M组小鼠饲喂基础饲粮,H和MH组小鼠给予含有8.8%的牛磺酸复合添加剂的基础饲粮,试验期51 d。M和MH组小鼠于试验第31天起连续4 d腹腔注射70 μg/g BW环磷酰胺(CTX),制备免疫低下模型,其余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统计整个试验期的日采食量,每周称量小鼠体重,并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试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清及胸腺和脾脏,检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M组小鼠ADFI、耳肿胀度、血清溶血素水平、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ADG、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体生成细胞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白介素6(IL-6)和免疫球蛋白A (Ig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碳廓清指数和免疫球蛋白M (IgM)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M组相比,MH组小鼠的ADFI、ADG、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耳肿胀度和IgM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溶血素水平、抗体生成细胞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IL-6和IgA水平均极显著提高(P<0.01),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碳廓清指数和Ig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牛磺酸复合添加剂能够改善由CTX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改善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起到增强小鼠免疫力的作用。
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李向宝, 徐小辉, 安秀秀, 魏学良, 徐玉薇, 王媛媛, 陈诗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46-46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4
摘要 ( 163 )   PDF (791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旨在为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在围产期奶牛饲粮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0头健康、经产(平均胎次1~2)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TO),基础饲粮;胆碱组(TC),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有机铬组(TA),基础饲粮+8 g/d蛋氨酸铬;混合组(TCA),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8 g/d蛋氨酸铬。试验处理从产前20 d至产后20 d,记录奶牛产后4周内日均产奶量,分别于产前第20、10天和产犊日、产后第10、20天,于晨饲前采集血样,测定血清抗氧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免疫(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奶牛产后4周内日均产奶量均显著提高(P<0.05);产前各组奶牛血清GSH-Px、CA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奶牛血清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犊日至产后第10天,胆碱组和有机铬组奶牛血清GSH-Px、CAT和S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0天,胆碱组血清GSH-Px、CAT含量均显著低于高于对照组、有机铬组和混合组,而血清SOD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整个试验周期内,胆碱组奶牛血清IL-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有机铬组和混合组(P<0.05),IL-6和TNF-α含量却显著提高(P<0.05)。【结论】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单独添加30 g/d过瘤胃胆碱或8 g/d有机铬可明显降低围产期奶牛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提高产奶量和机体免疫力,改善奶牛健康状况,联合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与单独添加效果差异不明显。
降解AFB1的枯草芽孢杆菌S1分离与鉴定
孙向丽, 刘宇翾, 时子瑶, 温长印, 田亚东, 康相涛, 王彦彬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54-46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5
摘要 ( 157 )   PDF (2270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活性及残留毒性进行检测,以期为黄曲霉毒素B1(alflatoxin B1,AFB1)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耗牛、绵羊等草食性动物粪便和养殖场霉变饲料,以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筛选降解AFB1效率最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取AFB1与适量筛选菌株的发酵液混合,使AFB1的浓度为1 μg/mL,37℃、150 r/min培养,测定培养不同时间AFB1降解率;应用差速离心法分别制取上清液、菌悬液和菌体,将菌体超声裂解后制得胞内液,测定不同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对上清液分别进行蛋白酶K、蛋白酶K+SDS和热处理,检测处理后上清液AFB1降解率;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饱和硫酸铵沉淀处理上清液,检测AFB1降解率;应用7 ku透析袋对上清液进行浓缩,检测AFB1降解率,从而判断菌株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分布。将鸡肝细胞分为AFB1组、AFB1-菌株组、菌株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鸡肝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i factor alpha,TNF-α)和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初筛和复筛,从编号为S1的绵羊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株菌株,其降解AFB1的活性最高,降解率可达60.36%。菌株S1在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2 h,可观察到淡黄色不透明菌落,表面光滑,有隆起,镜检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杆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进一步测序分析,其序列与LC55966.1的同源性为100%。综合16 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结果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发酵液与AFB1(1 μg/mL)反应4、12、24、48和72 h,降解率分别达到10.98%、25.36%、46.24%和52.65%和80.84%。上清液AFB1降解率显著高于菌悬液和胞内液(P<0.05)。热处理后,上清液的AFB1降解活性降低,而经蛋白酶K和SDS处理后降解活性基本丧失。用不同浓度饱和硫酸铵处理的上清液AFB1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经透析浓缩后的上清液AFB1降解率显著高于硫酸铵处理的上清液沉淀蛋白(P<0.05)。在鸡胚胎肝脏原代细胞上,与AFB1组相比,AFB1经枯草芽孢杆菌S1降解后诱导IL-6、TNF-α以及Bax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筛选到1株枯草芽孢杆菌S1,其具有较高的降解AFB1的活性,其降解活性主要来自于培养液上清中的蛋白质;AFB1经降解后其毒素显著降低。
遗传繁育
CRISPR/Cas9技术在猪、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晓娇, 何燕华, 朱新宇, 邹娴, 罗成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65-46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6
摘要 ( 308 )   PDF (1338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编辑是利用核酸酶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点产生DNA双链断裂,从而触发细胞自身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实现对靶基因序列进行位点特异性修饰。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及其相关蛋白9(Cas9)系统作为第3代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和基因治疗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锌指核酶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酶基因编辑方法相比,它可以靶向基因的任何位点引起DNA双链断裂,实现目标基因的精准敲除或插入外源片段,并能快速、高效地修饰基因组,包括基因敲除、敲入、抑制、激活等,是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生命科学、医学和遗传学研究现状。近年来,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动物基因组进行修饰,开启了畜禽分子育种的新纪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畜禽养殖技术的发展,而且为人类医学研究做出了特殊贡献,特别是在猪和鸡上。作者以猪和鸡为对象,综述了CRISPR/Cas9技术在异体器官移植供体、人类疾病的生物模型、抗病育种材料、全基因组高通量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利用CRISPR技术快速又简单地生产出基因编辑猪、鸡,为推动CRISPR技术制备其他基因编辑动物提供参考依据。
伊犁鹅产蛋前后各期卵巢转录谱的构建及卵泡发育相关基因的分析
赵晓钰, 吴盈萍, 李海英, 姚莹莹, 李家辉, 姚洋, 卢庆庆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74-46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7
摘要 ( 208 )   PDF (6336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产蛋前后各期伊犁鹅卵巢转录组文库,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不同产蛋期伊犁鹅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鉴定出影响鹅卵巢发育的关键基因,为伊犁鹅的繁殖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处于开产期(KL组)、产蛋期(CL组)及休产期(XL组)的伊犁鹅各4只,屠宰后取其卵巢组织,用于构建卵巢转录组文库。通过新基因挖掘、基因差异表达、基因注释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与鹅卵泡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随机挑选8个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情况。【结果】伊犁鹅卵巢组织学结果表明,在开产期时,伊犁鹅卵巢表面有大量初级卵泡,而产蛋期卵巢则显示出卵泡的层级性,在休产期卵巢中可观察到卵泡出现向内凹陷、闭锁的现象。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从构建的12个伊犁鹅卵巢cDNA文库中获得有效读数57 811 186~85 328 377条,Q30值均>93.38%,每个样品所产的测序读数于鹅参考基因组上的比对率在82.79%~89.24%。在卵巢中注释的新基因共有1 1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总数为1 642 273~2 425 069个;SNP和插入缺失(InDel)均主要注释于内含子区域;各时期的可变剪切类型主要集中为最后1个外显子可变剪切(TSS)及第1个外显子可变剪切(TTS)。在KL vs CL、XL vs CL及XL vs KL组中分别有337、1 136和5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为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表皮蛋白(CP)、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 (GPNMB)及α-1-抗胰蛋白酶样(LOC106033756)。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肽基酪氨酸磷酸化的正调控、细胞黏附及质膜外侧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显著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ECM-受体相互作用及类固醇生物合成等。结合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到与鹅卵巢发育相关的潜在调控因子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整合素β3(ITGB3)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NA-Seq结果准确可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产蛋前后各期伊犁鹅卵巢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到影响伊犁鹅卵巢发育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ECM-受体相互作用、类固醇生物合成等重要通路与BTKPDGFRAITGB3等关键候选基因,为了解鹅卵巢组织调控产蛋性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长顺绿壳蛋鸡SLC8A1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王盈童, 杨酸, 谭元成, 王春源, 张依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88-46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8
摘要 ( 160 )   PDF (2492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溶质载体家族8成员A1(solute carrier family 8 member A1,SLC8A1)基因多态性对长顺绿壳蛋鸡蛋壳品质的影响,为今后改善蛋壳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鸡SLC8A1基因序列(登录号:NC_052534.1),使用Primer Premier 3.0软件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采用直接测序法筛选SLC8A1基因SNP位点,并利用SPSS 22.0软件检测SNP位点不同基因型蛋壳指标的差异。【结果】在SLC8A1基因外显子11上共发现3个新的SNPs:g.16085681 T>C、g.16085766 C>T和g.16085781 T>C,共存在3种单倍型:H1(TCT)、H2(CTC)、H3(TTC),以及6种双倍型:H1H1(TTCCTT)、H1H2(TCTCTC)、H1H3(TTTCTC)、H2H2(CCTTCC)、H2H3(CTTTCC)、H3H3(TTTTCC)。χ2检验结果显示,3个SNPs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均表现为中度多态。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g.16085681 T>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蛋壳强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16085681 T>C位点和单倍型H2(C16085681T16085766C16085781)对SLC8A1基因mRNA二级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g.16085766 C>T位点CC基因型个体蛋形指数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双倍型H1H1、H1H3个体蛋形指数显著高于H2H3,H2H3个体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均显著高于H1H3,H1H2、H2H2个体蛋重均显著高于H3H3(P<0.05)。【结论】g.16085681 T>C位点可作为影响蛋壳强度的标记位点,g.16085766 C>T位点可作为影响蛋形指数的标记位点,双倍型H2H3可能是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的有利双倍型。
脂质组学技术在家畜精液质量评价和体外保存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嘉康, 吕春荣, 苗永旺, 权国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697-47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19
摘要 ( 150 )   PDF (1431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液质量评价是公畜繁殖力评定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精子细胞高通量的基因、转录本、蛋白和代谢物等信息,对于精液质量评价以及相关的辅助生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研究人员尝试采用脂质组学技术探讨影响哺乳动物精子细胞受精能力的因素。脂质组学(lipidomics)主要是利用高通量技术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的脂类成分和分布等基本生物学特征,在对脂类进行精确定量的基础上,探讨脂类多样性与细胞代谢调控和相应生物学功能的关系。作为蛋白质和核酸的下游产物,脂类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组织细胞的实时生理状态。精子细胞质膜富含各种脂类,这些脂类对精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此外,通过脂质组学研究可以获得一些潜在的标记物用于家畜精液质量评价。目前,脂质组学已经应用于精子细胞脂肪酸研究。然而,虽然脂质组学研究发展迅速,但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样品脂类提取技术流程没有统一标准,导致对同一个结果产生不同的解释,因此,脂质组学技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作者系统介绍了家畜精子的脂质组基本特征,并总结了脂质组学在精液质量评价和体外保存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同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维生素A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吉文汇, 王玉玲, 何翃闳, 付伟, 兰道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707-47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0
摘要 ( 169 )   PDF (1192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维生素A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牦牛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其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5、10和20 μmol/L维生素A,体外培养24 h统计第一极体排出率;对成熟后各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在孤雌激活胚胎培养的第2和8天分别统计卵裂率和囊胚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Ⅱ期卵母细胞中维生素A调控卵母细胞成熟典型信号通路中的节点基因RARα、RARβ、RARγ、RXRα、RXRβ、RXRγ、STRA8及非典型信号通路中的节点基因MEKERK1的相对表达量,筛选最佳维生素A处理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最佳浓度维生素A,成熟6和24 h分别收集MⅠ和MⅡ期卵母细胞,将部分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收集激活8 d的囊胚,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V、MⅠ和MⅡ期卵母细胞及孤雌激活囊胚中RARα、RXRα、STRA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和10 μmol/L维生素A组第一极体排出率和卵裂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2 μmol/L维生素A组均达到最高;2 μmol/L维生素A组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20 μmol/L维生素A组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5、10和20 μmol/L维生素A组RARα、RXRα和STRA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2 μmol/L维生素A组均达到最高,因此2 μmol/L维生素A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效果最好。与GV期卵母细胞相比,STRA8、RXRα、RA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MⅡ期卵母细胞均极显著增加(P<0.01),在MⅠ及囊胚期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2 μmol/L维生素A可以促进牦牛卵母细胞的成熟,能够显著提高孤雌激活胚胎的卵裂率,且维生素A主要通过典型信号通路调控牦牛卵母细胞的成熟。
鱼类抗冻蛋白在动物精液、细胞、胚胎低温保存中的研究进展
薛丽娥, 曹嘉程, 陈德军, 饶勇勇, 林瑞意, 肖天放, 方绍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715-47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1
摘要 ( 226 )   PDF (828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是一类能抑制冰晶生长并提高机体抗冻功能的蛋白质。AFPs来源广泛,在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不同生物体内都存在。目前,研究较多、有望被推广应用于畜牧生产实践的主要是具有热滞活性和抑制冰晶重结晶活性的鱼类AFPs。鱼类AFPs的种类主要包括AFPⅠ、AFPⅡ、AFPⅢ、AFPⅣ和抗冻糖蛋白(AFGP)。尽管不同鱼类AFPs都具有抗冻功能,但是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差异很大,而且对应的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上几乎没有相似性。鱼类AFPs抗冻机制主要包括吸附-抑制学说、刚体能量学说、包合物锚定学说、亲和相互作用偶联团聚学说等。在人类、鱼类、家畜和小鼠等精液的低温保存中,鱼类AFPs可通过维持细胞膜完整性、抑制冰晶生长及减少DNA损伤等保护精子;在卵母细胞、精原细胞、红细胞及动物胚胎的低温保存中,鱼类AFPs可通过阻止冰晶化及抗氧化功能等改善保存效果。作者主要概述了鱼类AFPs种类及其结构特征和作用机制,总结了鱼类AFPs在精液、卵母细胞、精原细胞、红细胞及胚胎低温保存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鱼类AFPs作为候选抗冻剂应用于种质资源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颗粒细胞凋亡影响家禽卵泡闭锁的研究进展
张颖, 李先强, 李亚娜, 王家乡, 吴艳, 皮劲松, 陈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725-47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2
摘要 ( 166 )   PDF (907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是家禽的重要繁殖器官,会产生大量卵泡,而卵泡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都可能因为不同因素的调控而发生闭锁,最终导致繁殖性能衰退。颗粒细胞对卵泡的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其凋亡会诱导卵泡发生闭锁。诱导颗粒细胞发生凋亡的因素较多,包括激素、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线粒体及其他体外因素。颗粒细胞凋亡主要由线粒体途径导致,其涉及到半胱天冬酶(Caspase)家族参与,当线粒体裂解时会释放细胞色素C (Cyt-C),随后形成凋亡小体激活Caspase-3和Caspase-8,最终激活Caspase-9导致颗粒细胞凋亡;当颗粒细胞发生凋亡,家禽体内卵泡丧失生物功能并且卵泡细胞之间的调控失衡,促使卵泡内卵母细胞和膜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卵泡发生闭锁;颗粒细胞在存活状态下所分泌的生长因子、性腺类固醇、细胞因子能减少卵母细胞氧化损伤,防止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过高导致的线粒体DNA损伤,从而避免线粒体功能障碍而造成的颗粒细胞凋亡。作者从颗粒细胞凋亡及其影响因素、颗粒细胞凋亡和卵泡闭锁的关系、颗粒细胞凋亡对卵泡闭锁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减少卵泡闭锁、提高家禽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预防兽医
鼠伤寒沙门菌毒力基因SptP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周南龙, 丁永辉, 李天森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734-47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3
摘要 ( 177 )   PDF (3415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获得高效表达的鼠伤寒沙门菌SptP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其功能研究和互作蛋白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PCR技术扩增SptP基因,并将该序列连接至pET-32a (+)载体,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t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ptP。通过热激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并经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应用在线软件对SptP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CR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 632 bp的SptP基因。SptP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成功诱导表达、纯化,得到分子质量为79.7 ku的蛋白。SptP蛋白分子式为C2625H4257N745O812S25,分子质量为60 047.68 u,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存在,理论等电点为8.75,有57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高尔基体、细胞骨架、分泌系统的囊泡、质膜,占比分别为43.5%、34.8%、8.7%、4.3%、4.3%和4.3%。SptP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组成,占比分别为43.65%、14.92%、4.42%和37.02%。【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表达SptP蛋白的重组质粒pET32a-SptP,获得分子质量为79.7 ku的SptP重组蛋白,阐明了SptP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为后续SptP蛋白与宿主细胞互作的作用机制及鼠伤寒沙门菌新疫苗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非洲猪瘟病毒D250R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许春梅, 邵明珠, 王心悦, 林佳迪, 郭建雄, 张祥胤, 童德文, 梁瑞英, 赵晓民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745-47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4
摘要 ( 185 )   PDF (4144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非洲猪瘟病毒(Africa swine fever virus,ASFV) D250R蛋白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ASFV D250R蛋白功能研究及相关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材料。【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D250R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磷酸化位点、生物功能及蛋白结构等。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D250R蛋白,采用镍亲和层析柱和分子筛纯化重组D250R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纯化蛋白的反应原性,将纯化的D250R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D250R蛋白共由250个氨基酸组成,理论分子质量为29 822.54 u,理论等电点为8.96,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及跨膜区。修饰位点预测结果显示,D250R蛋白可能存在15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其中丝氨酸(Ser)6个、酪氨酸(Tyr)6个、苏氨酸(Thr)3个;2个N-糖基化修饰位点,分别位于第61和197位氨基酸处。生物学功能预测结果显示,D250R蛋白含有Nudix序列,具有解水解酶活性。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D250R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占比分别为49.20%、7.60%、15.20%和28.00%,三维空间结构存在较多α-螺旋,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将ASFV D250R基因克隆至pET-32a (+)获得pET-32a-D250R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在16℃、1 mmol/L IPTG诱导下,D250R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2种形式表达,蛋白大小约44 ku,蛋白上清经镍亲和层析柱和分子筛层析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D250R蛋白抗体效价达到1:256 000,成功制备多克隆抗体;IFA检测结果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本研究在分子层面分析了D250R蛋白的理化性质及蛋白结构,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实现了ASFV D250R蛋白的高效表达,纯化的D250R蛋白免疫小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深入探讨ASFV D250R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ASFV相关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家禽训练免疫研究进展
马兴树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756-47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5
摘要 ( 198 )   PDF (5259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物耐药是威胁人类健康、动物保健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为减少耐药性及动物源食品的药物残留,迫切需要探索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替代机制,其中之一便是激活先天免疫系统对病原体攻击产生强而持久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这一过程称为训练免疫,即先天免疫记忆。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天然免疫细胞甚至组织驻留干细胞对某些感染和疫苗接种具有保护免受再感染的免疫记忆功能,即先天免疫系统也表现出适应性免疫特征。在兽医研究领域,通过改善先天免疫系统提高家禽抗病能力的概念并不新颖,但极少有可用的、有目的的针对训练免疫的应用研究。通过训练免疫途径增强动物免疫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崭新领域,将为设计新型广谱疫苗和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开辟新的途径。笔者综述了训练免疫领域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家禽训练免疫调控及未来研究方向。
嵌合犬瘟热病毒H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赵静, 褚颖, 罗均, 郭霄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776-47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6
摘要 ( 164 )   PDF (364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表达犬瘟热病毒(CDV)血凝素蛋白H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RABV),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方法】在RABV HEP-dG株基因组GL基因之间插入CDV H基因,构建重组全长cDNA质粒pHEP-dG (H)。将pHEP-dG (H)与辅助质粒共同转染BHK细胞,拯救携带CDV H基因的重组RABV HEP-dG (H)。将重组病毒接种BHK细胞,分析病毒的扩散能力;将重组病毒接种小鼠,分析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结果】RT-PCR及直接免疫荧光显示,传至第3代的病毒仍能检测到H基因,表明CDV H基因已成功插入RABV基因组中,并在HEP-dG (H)中稳定遗传和正确表达。HEP-dG (H)在BHK细胞中的生长曲线与HEP-dG毒株相似,病毒滴度在96 h达到峰值,但HEP-dG (H)的滴度在每个时间点略低于HEP-dG。以感染复数(MOI)为0.005感染BHK细胞,HEP-dG (H)的扩散能力比HEP-dG毒株低。HEP-dG (H)与HEP-dG对6周龄成年小鼠均不致死,但HEP-dG (H)对成年小鼠体重的影响弱于HEP-dG。HEP-dG (H)与HEP-dG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RABV的中和抗体,免疫后7 d抗体已达到保护水平(0.5 EU/mL);此外,HEP-dG (H)可诱导产生CDV中和抗体。HEP-dG (H)与HEP-dG免疫小鼠3周后,均能抵御RABV标准攻毒毒株CVS-24的攻击。【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RABV HEP-dG (H),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可作为RABV-CDV新型二联基因工程候选疫苗。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opp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李红婕, 董紫凡, 车勇良, 周伦江, 王隆柏, 白丁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786-47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7
摘要 ( 150 )   PDF (2253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流行及oppA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测序、PCR荚膜分型、oppA基因克隆及相似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到10株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淡灰白色、湿润光滑、奶油露珠状菌落;分离菌株能酵解蔗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不能分解葡萄糖、枸橼酸盐、乳糖、硫化氢等,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分离菌株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达99.9%以上,10株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荚膜分型显示,6株分离菌为荚膜A型,4株为荚膜D型;基于opp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菌均位于同一分支内;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在24 h内攻毒小鼠死亡率较高(21/30),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力。【结论】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荚膜血清型主要是A和D型,且大部分菌株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基础兽医
响应面法优化牛至粉发酵工艺及其抑菌能力研究
李洋, 朱思明, 张健玲, 郑粤, 陈应强, 罗帝洲, 俞婷, 张艳彬, 王志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795-48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8
摘要 ( 215 )   PDF (2799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复合菌发酵牛至粉,以期提升其营养品质。【方法】以牛至粉、玉米粉和豆粕粉为底物,以抑菌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依次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复合试验等方法对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牛至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发酵牛至粉的抑菌能力、pH、乳酸含量、抗氧化能力、蛋白含量和挥发油含量。【结果】发酵时间、发酵基质水分含量和乳酸菌接种量是影响发酵的主效应因素,优化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底物组成比例为牛至粉:玉米粉:豆粕粉=4:1:5,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接种量均为5×106 CFU/g,乳酸菌接种量为1.87×107 CFU/g,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130 h,水分含量46.7%。在此条件下,发酵牛至粉组合物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99.98%。较未发酵牛至粉而言,发酵组合物pH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水溶蛋白和酸溶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显著提高40%以上(P<0.05)。与未发酵牛至粉相比,发酵牛至粉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抑菌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牛至粉发酵工艺后,其有效成分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均显著提高40%以上,且抑菌能力和营养品质均显著提高。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连参止痢颗粒治疗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张璐, 孙彦刚, 谢莎, 张小莉, 王少佩, 李晓飞, 袁月月, 宋雨, 李伟, 陈四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807-48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29
摘要 ( 261 )   PDF (8567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连参止痢颗粒治疗猪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平台搜索连参止痢颗粒中黄连、白头翁、苦参、诃子、甘草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从NCBI、OMIM、GeneCards、MalaCards平台获取猪腹泻靶点,将疾病和药物交集蛋白靶点上传至STRING 11.5数据库,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并利用微生信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有效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经筛选获得连参止痢颗粒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96个,药物作用靶点208个,疾病靶点1 785个。PPI结果显示,连参止痢颗粒作用于猪腹泻的关键靶点为Jun原癌基因(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MYC原癌基因(MYC)、NFKB抑制剂α(NFKBIA)、原癌基因RELA(RELA)、胱天蛋白酶3(CASP3)、肿瘤坏死因子(TNF)、MAPK1、白细胞介素6(IL6)、雌激素受体1(ESR1)等。GO功能筛选得到生物过程6个条目,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各2个条目。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正调控、正调控IL8的产生、正调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和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调控;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近端区域序列特异性DNA结合和DNA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53条通路,其中2条信号通路与猪腹泻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连参止痢颗粒的关键有效活性成分与猪腹泻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连参止痢颗粒可能主要通过芒柄花黄素、芳香膜菊素、3,3'-二甲基槲皮素、松香素、硫酸奎尼丁、高丽槐素、1-甲氧基菜豆素、异甘草素等有效成分靶向JUN、RELA、MYC、NFKBIA、MAPK14、CASP3、TNF、MAPK1、IL6等靶点分子,调控沙门氏菌感染和IL17等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猪腹泻的目的。
京津冀部分地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贾垌, 张迪, 张兆天, 陈攀亮, 张杰, 李莹慧, 朱悦, 秦建华, 李妍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820-48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0
摘要 ( 177 )   PDF (2106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明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筛选敏感药物。【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从京津冀地区部分牛场采集146份犊牛腹泻样本,通过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镜检及16S rRNA测序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毒力基因(F17、K99、F41、STa、stx1、irp2和fyuA基因)和耐药基因(aac(6')-ⅠbblaCTX-MblaTEMOqxBtetAsul1基因)检测;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及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均符合大肠杆菌生理生化特性,分离菌16S rRNA测序结果呈单一峰值,对拼接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后发现,与大肠杆菌相似性均>96%,确定分离菌为大肠杆菌。试验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142株,其中有88株携带毒力基因,占61.97%(88/142),毒力基因F17、K99、F41、STastx1、irp2、fyuA阳性率分别为24.65%、0.70%、0、2.11%、1.41%、45.07%和21.83%,其中F17、irp2、fyuA为优势毒力因子,同时携带多重毒力因子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较低。aac(6')-ⅠbblaCTX-MblaTEMOqxBtetAsul1 6种耐药基因皆被检出,blaTEM基因检出率最高,为45.77%,aac(6')-ⅠbOqxB基因检出率最低,均为9.15%,分离菌株主要携带1~3种耐药基因。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42株分离菌对诺氟沙星敏感率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对青霉素敏感率为0,耐药现象严重,耐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达86.62%。【结论】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流行广泛,耐药普遍,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本研究可为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复方双黄连制剂体外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
郭彬, 史晗, 封海波, 刘群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832-48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1
摘要 ( 453 )   PDF (2096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复方双黄连制剂体外抗菌抗病毒活性,为复方双黄连的深度开发及家禽、家畜合理选择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金银花、黄芩、连翘颗粒分别制成浸膏,再将药物浸膏及穿心莲颗粒按照比例制成穿心莲、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1:1:2)和复方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穿心莲=1:1:2:2)口服液,调节pH为7.0,生药浓度为100%。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2个菌株进行细菌敏感性检测,采用牛津杯结合试管二倍稀释法筛选出敏感菌株,根据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其体外抗菌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稀释药物,培养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合细胞病变(CPE)情况确定3种药物安全浓度,将最大药物安全浓度以二倍稀释法稀释3个梯度,用新城疫病毒、轮状病毒对MA-104和DF-1进行药物+病毒互作、先加药后攻毒和先攻毒后加药3种方式的处理,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结合CPE探讨药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复方双黄连的抗菌效果优于穿心莲和双黄连,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20~1.56、0.20~1.56和0.78~1.56 mg/mL。CPE和细胞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双黄连、穿心莲、复方双黄连对DF-1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分别为0~6.25、0~0.78和0~0.78 mg/mL,对MA-104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分别为0~3.13、0~0.78和0~0.78 mg/mL。新城疫病毒17E株对DF-1细胞的TCID50为10-6.19/100 μL;牦牛轮状病毒G6P[1]型SDA2株对MA-104细胞的TCID50为10-6.24/100 μL。复方双黄连通过直接灭活病毒(药物+病毒互作)、阻断病毒吸附(先加药后攻毒)及干扰病毒复制(先攻毒后加药)途径对新城疫病毒的有效抑制率分别为28.82%、55.92%、42.45%,对轮状病毒的有效抑制率分别为48.84%、26.52%、15.40%。【结论】复方双黄连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均强于双黄连和穿心莲,且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结果可为复方双黄连在兽医临床应用和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肉鸡组织中4种异喹啉类生物碱
刘梦婷, 胡南希, 邹湘霖, 杨子辉, 曾建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843-48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2
摘要 ( 154 )   PDF (2361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肉鸡组织中原阿片碱、别隐品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测博落回散和博普总碱散活性成分在肉鸡组织中的分布与残留情况。【方法】对肉鸡组织进行前处理方法优化,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在Agilent Zorbax SB-C18上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 μL,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数据,采用内标校正和外标法测定生物碱含量,并对方法线性、检测限与定量限、基质效应、回收率、批内与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的线性范围为0.5~200 μg/L,血根碱为2~200 μg/L,相关系数均≥0.999,线性关系良好;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和0.5 μg/L,血根碱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1和2 μg/L。4种生物碱在高、中、低浓度下方法回收率达到86.61%~111.17%,批内与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14.93%,基质效应为81.73%~120.78%,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13.55%。【结论】本试验建立了同时检测肉鸡心脏、肝脏、肾脏、胸肌和腿肌中4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符合各项方法学考察要求,具有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可实现对肉鸡组织中痕量生物碱的精确、快速定量。
盐酸米诺环素络合物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初步评价
王天扬, 马蓓, 丁泽, 董天帧, 刘俊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854-48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3
摘要 ( 198 )   PDF (4129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制备一种能在局部递送盐酸米诺环素的络合物温敏凝胶。【方法】将盐酸米诺环素与Ca2+形成的络合物装载入泊洛沙姆407(P407)与泊洛沙姆188(P188)制备形成的温敏凝胶中,对其温敏性、表征结构、药物含量、稳定性、体外释放效果及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制备的盐酸米诺环素温敏凝胶,在其组方为每50 mL凝胶中含米诺环素0.25 g、P407 8 g、P188 1.5 g、CaCl2 0.01 g、乙酸调pH至4.0±0.2、其余量为去离子水时,外观性状显示为淡黄色澄清溶液,透明度均匀,无沉淀及药物析出,温敏性能良好(31℃即可发生胶凝);扫描电镜下可见该凝胶形成的网格孔洞结构致密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1.5 nm,Zeta电位为-3.8 mA;体外释放药物时间长达48 h,与原料药相比明显延长;在抗菌性能检测中,与原料药相比,同浓度盐酸米诺环素络合物温敏凝胶的抑菌能力没有降低,且体外抑菌时间明显延长,抑菌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盐酸米诺环素络合物温敏凝胶,通过模拟体外释放试验及体外抑菌曲线表明该凝胶能显著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利用率,可为临床使用盐酸米诺环素提供一种新的给药方式。
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成泡性能的优化及对病毒的杀灭效果评价
刘欢, 张蒙蒙, 崔一芳, 刘静, 张靖菊, 陈登金, 李秀波, 李存, 徐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866-48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4
摘要 ( 299 )   PDF (3138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的成泡性能,并评估该消毒剂对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杀灭效果,以及不同作用浓度和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响应面法对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中苯扎溴铵、癸甲溴铵和癸基葡萄糖苷3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优化;采用悬浮杀灭试验,以细胞感染方法,测定该消毒剂稀释度为1:100、1:200、1:400、1:500、1:600、1:800和1:1 000时分别作用5、10和15 min对NDV LaSota株的灭活率;采用悬液定量法,测定该消毒剂稀释度为1:200、1:300、1:400、1:500、1:600时分别作用3、5、7、10和15 min对CSFV Thiveral株的灭活率。【结果】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中主要成分苯扎溴铵、癸甲溴铵和癸基葡萄糖苷含量配比分别为1.4%、3.8%和0.75%时,成泡时间达到83 min。该消毒剂在稀释度最高为1:400(以总含量计约为137.5 mg/L)时,最短作用时间5 min,对NDV LaSota株灭活率为100%;最短作用时间为3 min时,对CSFV Thiveral株灭活率达到100%;作用时间延长至15 min时,对2种病毒的灭活率均稳定保持在100%。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的稀释度低于1:400时,对NDV LaSota株杀灭效果不佳;稀释度为1:500(以总含量计约为110 mg/L)、1:600(以总含量计约为91.67 mg/L)时,作用时间10 min,对CSFV Thiveral株灭活率达到100%,作用时间延长至15 min时,灭活率稳定保持在100%。【结论】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中苯扎溴铵、癸甲溴铵和癸基葡萄糖苷含量为1.4%、3.8%和0.75%时成泡效果最优,该消毒剂对NDV和CSFV杀灭效果较好,为其在养殖场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也为畜禽养殖业场地环境消毒效果评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EGF和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董博文, 崔小珍, 白瑞, 郑明学, 张黎, 吕晓玲, 任玉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878-48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5
摘要 ( 160 )   PDF (4023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NC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优化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CSCs标志物p75 NTR,并用不同浓度的EGF和FGF-2(0和0、10和10、10和20、20和10、20和20、30和30 ng/mL)作用于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确定细胞生长的最适EGF和FGF-2浓度,将试验分为空白组和最适浓度组,测定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成脂化诱导后油红O染色,对比两组细胞的脂滴生成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经p75 NTR鉴定呈阳性。CCK-8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EGF和FGF-2的浓度均为20 ng/mL时对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的促增殖作用最佳。生长曲线显示,两组细胞均在第5~9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10~15天细胞增殖减缓,逐渐到达停滞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最适浓度组胞质内的脂滴生成量远多于对照组。【结论】在培养液中添加20 ng/mL EGF和20 ng/mL FGF-2对猪皮下脂肪NCSCs的增殖和分化有促进作用。
鸭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致病性分析
张豪磊, 撒朗文朱, 黄志宏, 文永平, 张焕容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887-48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6
摘要 ( 163 )   PDF (3511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防控鸭源沙门菌感染,本试验针对四川德阳地区鸭源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开展研究。【方法】从该地区3个种鸭场和1个鸭孵化场共采集不同类型样本222份,按国标GB 4789.4-2016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进一步通过K-B法检测分离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鉴定出的稀有血清型沙门菌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疑似沙门菌分离株在BS琼脂上呈黑色、灰色或棕褐色、有金属光泽菌落,在XLD琼脂上呈无色透明、或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的菌落。将疑似沙门菌株接种三糖铁琼脂斜面进行生化鉴定,疑似沙门菌分离株均能使三糖铁斜面变为红色,底部变为黄色带黑色,符合沙门菌生化特性。通过PCR对沙门菌特异性基因invA进行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在500 bp左右观察到目的条带,确认共分离到17株沙门菌,总分离率为7.7%(17/222),包括鼠伤寒沙门菌、哈托沙门菌和波恩沙门菌3种血清型,其比例分别为47.1%(8/17)、29.4%(5/17)和23.5%(4/17),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耐药率最高,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2.4%(14/17)和88.2%(15/1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最敏感,其中对萘啶酸100%(17/17)敏感。分离菌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其中耐10种以上(包括10种)抗菌药的6株,占比35.2%,且10种抗菌药分别来自至少6类不同种类抗菌药;耐8种抗菌药物的2株,占比11.8%;耐5~7种抗菌药的6株,占比35.3%;耐2~3种抗菌药物的共3株,占比17.6%。通过寇氏改良法测得稀有血清型菌株H4、B2的LD50分别为3.98×106和1.58×106 CFU,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哈托和波恩沙门菌均能引起小鼠急性死亡,脏器充血、出血,细胞变性等。【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7株鸭源沙门菌,从鸭中分离到哈托沙门菌在国内外属首次。分离菌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现象,2株稀有血清型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力均较强,且致病作用相似。本研究结果可为鸭场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翁黄柏散治疗仔猪腹泻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陈文广, 张阳, 肖小玥, 刘艳艳, 陈雪英, 王秀敏, 秦俊杰, 李艳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898-49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7
摘要 ( 257 )   PDF (7872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芪翁黄柏散治疗仔猪腹泻的有效成分,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芪翁黄柏散潜在的有效成分和靶标蛋白,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腹泻靶点并去重,获得疾病与药物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芪翁黄柏散37个有效成分和74个靶点,其中与疾病相交的共同靶点有68个;GO功能注释得到生物过程147个条目,细胞组分15个条目,分子功能32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98个通路。槲皮素、山奈酚、豆甾醇、四氢小檗碱、小檗碱等为其有效成分,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白细胞介素6(IL6)、IL10、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上皮生长因子(EGF)、核因子κB抑制剂α(NFKBIA)等为药物关键靶点,癌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IL17、炎症性肠病等信号通路为关键通路,还涉及到免疫应答、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外等方面。【结论】本研究预测了芪翁黄柏散治疗仔猪腹泻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1株牦牛瘤胃源无色杆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评价
李大鹏, 曹春华, 付鹏程, 张景艳, 张康, 王磊, 张凯, 刘琴, 包永占, 李建喜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909-49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8
摘要 ( 242 )   PDF (2668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分离得到的1株牦牛瘤胃源菌株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开发新型动物源益生菌。【方法】通过显微镜和菌落观察试验菌株的形态学特征,采用VITEK2微生物生化自动鉴定仪鉴定其生化特性,并对其16S rDNA进行PCR扩增、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树构建。进一步对其生长性能、产酸能力、自凝聚、疏水性、溶血性和耐药性、耐酸耐胆盐及胃肠环境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菌株经过形态学、分子鉴定和16S rDNA扩增鉴定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命名为无色杆菌YKS2。该菌株2 h进入对数生长期,持续增长至20 h后开始出现平台期并缓慢下降。发酵48 h后pH未降低,说明该菌株不具产酸性能;自凝聚力为28.7%,表面疏水性在氯仿中达到77.1%,其他溶剂均>60.0%,平均达到60%以上,表明细菌有一定的黏附能力;在血琼脂平板培养48 h后未出现溶血环;通过K-B法测试了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现其对常见的12种抗生素敏感;在pH 2.0的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在pH 4.0的培养基中存活率为61.4%;对0.1%和0.3%胆盐培养基有较高的耐受;在人工胃液重悬后培养3 h的细菌存活率为78.18%,在人工肠液中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菌落数极显著增长(P<0.05),说明YKS2菌株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人工肠液。【结论】牦牛瘤胃源YKS2菌株为肠杆菌科无色杆菌亚种,无溶血、产酸及耐强酸特性,非耐药菌株,增殖性能较好,具有耐胆盐、耐胃肠液、自凝聚及表面疏水特性,可作为一种候选益生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研究。
猪圆环病毒Ⅱ型体外诱导3D4/2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赵怡, 张文, 陈家骥, 宋漫玲, 陈奇, 谢小东, 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920-49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39
摘要 ( 217 )   PDF (2859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体外感染3D4/2细胞浓度、时间与细胞炎症水平进行探讨,建立PCV2体外感染3D4/2细胞炎症反应模型,以期为后期药物调控PCV2诱发3D4/2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3D4/2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0、10-1、10-2和10-3 PCV2感染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用DMEM培养,各PCV2感染组用不同稀释倍数PCV2液培养,2 h后均更换为含5%胎牛血清(FBS)的DMEM维持液进行培养,培养4、8、12和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酶标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γ干扰素(IFN-γ)、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及环氧合酶1(COX-1)和COX-2的分泌水平。【结果】100至10-3 PCV2作用4、8、12和24 h均能够成功感染3D4/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100 PCV2在感染3D4/2细胞4、8、12、24 h后ROS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10-1至10-3 PCV2感染3D4/2细胞8、12、24 h后ROS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100至10-3 PCV2感染3D4/2细胞8、12、24 h后,细胞内NO浓度及MPO活性显著提高(P<0.05),细胞上清液中的IL-1β、IL-6、TNF-α、IL-10、IFN-γ、IL-8和MCP-1水平及COX-1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100 PCV2感染3D4/2细胞后,各炎症因子水平上升最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延长,NO浓度逐渐升高,XOD活性逐渐降低。【结论】PCV2可诱导3D4/2细胞炎症反应,且100 PCV2体外感染3D4/2细胞4~12 h是建立炎症模型的最佳条件。
黑种草子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
赵伟捷, 孙耀贵, 孙盼盼, 孙娜, 杨惠珍, 李宏全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928-49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40
摘要 ( 200 )   PDF (2626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验证黑种草子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究其机制,为其临床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6只3周龄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黑种草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黑种草子粉剂组及水飞蓟宾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0 mL/kg 60%酒精灌胃,每天1次,连续15 d。第16天,黑种草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8、4、2 mL/kg黑种草子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10 d后处死小鼠。计算各组小鼠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制备肝脏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上升(P<0.05),肝细胞出现明显颗粒变性,水泡变性,核溶解,界限区分不清,肝索消失;血清ALT、AST活力显著上升(P<0.05),SOD、CAT、GSH-Px活力显著下降(P<0.05),说明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且肝脏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黑种草子提取物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活力均呈下降趋势,SOD、CAT、GSH-Px活力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高剂量组上述各指标均呈显著差异(P<0.05),肝脏组织结构明显改善,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剂量(8 mL/kg)黑种草子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肝损伤小鼠的抗氧化水平,且可以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而减少IL-1β的合成,从而改善肝脏功能和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结构。
补喂鞣花酸对哺乳期马驹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
郭翠洁, 臧长江, 黄新新, 李佳豪, 贺林娇, 杨帆, 任斐儿, 陈开旭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936-49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41
摘要 ( 218 )   PDF (840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补喂鞣花酸对哺乳期纯血马马驹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揭示鞣花酸在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虫防治方面的作用,为新型驱虫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平均体重(143.33±16.10) kg、出生日期(±5 d)、寄生虫感染率相近的哺乳期纯血马马驹15匹,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和Ⅱ组,每组5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照组马驹不做任何处理,试验Ⅰ组马驹每天补喂15 mg/kg BW鞣花酸,试验Ⅱ组补喂30 mg/kg BW鞣花酸,试验期60 d,分别在试验的第0、15、30、45、60天采集马驹粪便样品,检测各组虫卵种类,统计虫卵数量,并评价驱虫效果。【结果】哺乳纯血马驹感染率高的寄生虫有10种,其中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是马副蛔虫、马圆线虫及细颈三齿线虫。随着鞣花酸补喂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加,寄生虫的感染率呈降低趋势,细颈三齿线虫卵、马圆线虫卵、马副蛔虫卵和韦氏类圆线虫卵的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补喂鞣花酸后第60天试验Ⅰ和Ⅱ组虫卵总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66.59%和97.06%;试验Ⅰ组第30和60天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0.10%和42.97%;试验Ⅱ组第30和60天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7.51%和49.8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给哺乳马驹补喂鞣花酸能够显著降低寄生虫的感染及粪便中细颈三齿线虫卵、马圆线虫卵、马副蛔虫卵和韦氏类圆线虫卵的排出量,且补喂剂量为30 mg/kg BW效果更佳。
环境安全
猪粪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处理及其安全性评价
刘歆, 陈群, 邱玉朗, 侯国喜, 李林, 闫晓刚, 柳冬梅, 吕智超, 高星爱, 李忠和, 张云影, 闫秋良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945-49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2.042
摘要 ( 231 )   PDF (1647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以不同比例的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对堆肥质量的影响,并对堆肥产品进行安全评价,为猪粪与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材料,分别按猪粪和玉米秸秆体积比4:6(A组)、6:4(B组)和8:2(C组)混合堆肥。堆肥期共55 d,每天记录堆体和环境温度,在第0、5、15、25、35、45、55天采集堆体样品,并测定样品的含水量、pH和种子发芽指数,以及第0和55天养分含量(全磷、全钾、总氮)、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总砷、总汞、总铅、总镉、总铬)、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结果】试验A、B和C组堆肥温度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含水量随堆肥时间增加均不断减少,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H均在7.5~9.1之间波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B和C组堆肥结束时样品总养分含量分别为6.94%、7.36%和6.95%,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8%、45%和39%,均达到NY/T 525-2021标准的要求;3组种子发芽指数在堆肥结束时都在80%以上,表明腐熟完全,其中A和B组在35 d后均超过100%;A、B和C组堆肥结束时样品重金属含量、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的检测结果均低于有机肥标准的限值,其中A和B组的粪大肠菌群数<3个/g,蛔虫卵死亡率均为100%。【结论】猪粪和玉米秸秆按体积比4:6配比更有利于堆肥腐熟,可缩短堆肥周期,并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和有机肥料的标准要求。
总目次
中国畜牧兽医 第49卷 总目次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2):  4953-4970. 
摘要 ( 69 )   PDF (3521KB)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