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20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0-0. 
摘要 ( 160 )   PDF (1323KB) ( 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0-0. 
摘要 ( 1 )   PDF (488KB)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番鸭ERBB4基因组织表达、克隆及序列分析
周璇, 杨胜林, 杨世皓, 罗林丽, 祝永才, 张芸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637-16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01
摘要 ( 304 )   PDF (3249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检测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4(receptor tyrosine protein kinase 4,ERBB4)基因在番鸭不同生理状况下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生物信息学功能,探究ERBB4基因是否影响鸭的攻击行为。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番鸭的纹状体、下丘脑中ERBB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通过RT-PCR扩增并克隆ERBB4基因CDS核心区后测序,分析其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预测ERBB4蛋白的理化特性、亚细胞定位、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结果显示,ERBB4基因在番鸭两个脑组织中都有一定的表达,在攻击行为番鸭脑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在纹状体中的表达量略高于下丘脑。ERBB4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显示,ERBB4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与绿头鸭亲缘关系最近。ERBB4蛋白为亲水性稳定蛋白,氨基酸序列的N端不存在信号肽,存在5个富含呋喃样半胱氨酸(FU)结构域和1个酪氨酸激酶(TyrKc)蛋白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空间结构以右手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综上,ERBB4基因可能在番鸭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ERBB4基因在番鸭攻击行为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隆林黑猪氨肽酶N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原核表达
袁婷婷, 秦毅斌, 王若木, 刘芳, 陈樱, 韦祖樟, 何颖, 黄伟坚, 赵武, 欧阳康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648-16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02
摘要 ( 263 )   PDF (2657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进行猪氨肽酶N(porcine aminopeptidase N,pAPN)基因扩增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从三元杂商品猪和广西地方猪隆林黑猪中扩增出pAPN基因,通过ExPASy和Mega 6.0等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分析;将pAPN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APN,使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隆林黑猪和三元杂商品猪的pAPN基因长2 949 bp,开放性阅读框为2 892 bp,编码963个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标准序列(登录号:NM_214277)相比,隆林黑猪共有5处氨基酸突变,其中Phe82Asn、Leu107Phe、Leu108Ile和Ser330Pro 4处突变位于pAPN酶催化活性区域,Val621Ile突变位于APN病毒结合区域。pAPN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跨膜区位于第17~33位氨基酸,有12个N-糖基化位点,33个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位点,三级结构为同源二聚体。Val621Ile突变可能影响APN结合病毒的能力。试验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APN,SDS-PAGE鉴定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在123 ku处有明显条带,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获得多克隆抗体、研究该基因和TGEV、PEDV、PDCoV的关系奠定基础。
昆明犬IGF-1基因CDS区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韦云芳, 李飞翔, 马卫国, 徐陶, 李居东, 陈方良, 万九生, 陈超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659-16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03
摘要 ( 207 )   PDF (1898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系统研究昆明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揭示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为探讨工作犬体型及生长发育性状提供基本数据。以昆明犬为试验材料,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IGF-1基因CDS区,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获得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并分析蛋白理化特性及蛋白亚细胞结构、亲疏水性和磷酸化位点,利用SOPMA和SWISS-MODEL软件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并构建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该基因在昆明犬各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昆明犬IGF-1基因CDS区长462 bp,编码153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家犬的同源性较高(100%),与小鼠和鸡的同源性较低(82.6%和81.2%)。IGF-1蛋白分子质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16.97 ku和9.36,属亲水性分泌型蛋白,无跨膜结构,存在信号肽区域(第1-48位氨基酸);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IGF-1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56.5%)及线粒体(17.4%)中;磷酸化位点分析发现,IGF-1蛋白存在15个磷酸化位点;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组织表达显示,IGF-1基因在昆明犬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脾脏、肝脏及肾脏中呈现高表达。本试验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IGF-1基因功能提供了理论参考,并为深入探讨IGF-1基因对昆明犬生长发育性状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GX/2015/750A株S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刘磊, 秦毅斌, 卢冰霞, 蒋冬福, 陈忠伟, 何颖, 赵硕, 周英宁, 李斌, 段群棚, 梁家幸, 赵武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668-16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04
摘要 ( 234 )   PDF (2904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2蛋白的抗原性,为下一步诊断试剂盒及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试验通过反转录PCR的方法扩增PEDV CH/GX/2015/750A株S2基因部分片段(S2A),将其克隆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2A。将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S2A的反应原性。纯化复性的重组蛋白S2A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间接免疫荧光法验证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重组S2A蛋白在IPTG终浓度为0.2 mmol/L时,37 ℃诱导表达3 h可获得最高表达量,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S2A能够与PE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32 000,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PEDV。结果表明,PEDV S2A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作为诊断试剂盒或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rVP2蛋白高效组装亚病毒颗粒的鉴定
王彦伟, 张素玲, 吴芃, 耿笑林, 黄玉欣, 李鹏昊, 王孟月, 李向东, 逄文强, 田克恭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677-16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05
摘要 ( 208 )   PDF (2373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高纯度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蛋白自组装的亚病毒颗粒(subviral particles,SVPs),并对重组VP2蛋白(rVP2)SVPs的组装效率和均一性进行评价,本试验利用大肠杆菌表达IBDV rVP2,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蛋白表达情况和免疫反应性进行鉴定,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切向流超滤浓缩系统纯化rVP2蛋白,并通过透射电镜(TEM)、高效液相尺寸排阻色谱(HPSEC)、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及粒径和表面电位(Zeta potential)等多种检测技术对单个SVP组装形态和整体组装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初步建立了IBDV rVP2 SVPs组装效率的系统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中实现IBDV rVP2的大部分可溶性表达,且能与鸡IBDV阳性血清有明显的免疫反应性,纯化后rVP2纯度提高66.9倍,回收率达到93.3%。TEM观察rVP2自组装成直径约25 nm的SVPs,视野内SVPs大小均一,均匀分散。HPSEC检测结果显示,rVP2 SVPs的分子质量约为2 482 ku,与20个VP2三聚体形成的T=1二十面体SVPs分子质量一致。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检测结果显示,rVP2 SVPs体积分布均一,组装效率高。粒径和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rVP2 SVPs颗粒分散度较好、体系稳定,有利于rVP2 SVPs的长期保存。本试验通过多种检测技术对rVP2 SVPs的组装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实现了rVP2 SVPs的高效组装,为IBDV SVPs疫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抗犬瘟热病毒VHH抗体噬菌体库的构建与筛选
王召阳, 蒋亚君, 刘雪婷, 林伟东, 鑫婷, 侯绍华, 郭晓宇, 朱鸿飞, 贾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685-16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06
摘要 ( 381 )   PDF (2438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特异性犬瘟热病毒(CDV)的纳米抗体库,获得抗CDV的VHH抗体,本试验利用CDV免疫羊驼,四免后采集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巢式PCR扩增纳米抗体序列。将目的片段连接至pComb3x噬菌体展示载体,并电转至TG1宿主菌,挑取40个克隆进行菌液PCR验证,随机挑选13个阳性单克隆进行测序,计算抗体库库容量,加入辅助噬菌粒拯救获得的噬菌体展示抗体库。经过3轮淘选,富集对CDV结合力高的噬菌体。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两株结合力高的噬菌体,经Ni柱纯化后,利用ELISA进行噬菌体结合力的鉴定。结果表明,四免后羊驼血清效价达1:25 000,达到建库要求,构建的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达3.41×109 PFU。经过3轮淘选,特异性抗体库经稀释100倍后,ELISA检测仍为阳性,表明特异性结合CDV的噬菌体得到明显的富集。ELISA结果表明,两株纯化的纳米抗体与CDV的反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2株特异性结合CDV的VHH抗体,为VHH抗体在犬瘟热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反向遗传学及其研究进展
陆颖, 速雪丽, 杜琛, 王若木, 钟莲, 陈樱, 韦祖樟, 黄伟坚, 欧阳康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694-17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07
摘要 ( 310 )   PDF (778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病原,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8 kb。2010年以来,PEDV G2型高致病性毒株不断发生变异,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反向遗传学系统,即构建RNA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近年来,PEDV主要基于靶向RNA重组、BAC系统和体外连接3种方法来建立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文章简述了反向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靶向RNA重组利用冠状病毒RNA的高同源重组的特点来实现病毒的拯救;BAC系统利用pBeloBAC11载体克服PEDV基因组中含有的毒性序列所导致的cDNA在高拷贝质粒中不稳定的困难;体外连接技术主要利用PEDV基因组本身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或通过改造的酶切位点在体外将病毒分片段地连接成全长的cDNA克隆。另外,文章还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EDV相关的研究进展。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病毒基因组结构功能及设计减毒活疫苗的有效工具,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探究S基因等毒力相关基因,探究其突变或缺失对病毒致病机制的影响,揭示PEDV毒力衰减的分子机制,有望设计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且避免毒株返毒和重组减毒活疫苗。总之,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设计PEDV减毒活疫苗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
生理生化
鸭疫里默氏菌对鸭盲肠组织形态结构和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陶志云, 朱春红, 施祖灏, 徐文娟, 章双杰, 宋卫涛, 刘宏祥, 李慧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02-17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08
摘要 ( 184 )   PDF (3224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鸭疫里默氏菌的可能致病机制,本试验采用显微镜观察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鸭盲肠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并对肠黏膜厚度、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进行测量和统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盲肠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肠道结构有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肠绒毛脱落、淤血、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细胞增生;统计结果表明,2 d时,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的肠黏膜厚度(383.58 μm)显著低于对照组(643.39 μm)(P<0.05);2和5 d时,感染组的肠绒毛高度(173.04和168.68 μ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5.79和276.54 μm)(P<0.05);9 d时,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3.42)显著低于对照组(5.34)(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2和5 d,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LR4、MD2、MyD88、TRAF6、NFB、IL-4和IL-8 mRNA的表达量上调。说明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可导致盲肠的肠黏膜组织物理损伤和炎性病变,且TLR4信号通路参与了该炎性反应过程。
猪脾脏结构和功能及其免疫关键基因研究进展
宋宇琨, 何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09-17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09
摘要 ( 228 )   PDF (1049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脾脏作为猪最大的次级淋巴器官,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因子,是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重要的应答场所,具有广泛的免疫调控功能;同时可清除衰老、损伤红细胞及过滤病原体,并在造血和储藏血细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功能与脾脏的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红髓主要作为血液滤过器,执行造血、储血和清除异物的功能;白髓是免疫的主要区域,含有多种免疫细胞,可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功能;而边缘区是连接两个区室的重要桥梁,使所有细胞和抗原都能通过其进入脾脏不同部位。不同的发育和免疫关键基因是实现脾脏功能的根本,发育基因的表达保证了其结构的完整,为脾脏执行各种功能提供空间。免疫关键基因的表达确保了免疫反应进行,其中不同模式识别受体基因的表达保证了先天性免疫的吞噬和识别应答,而各种免疫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物质是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基础,实现机体清除和监控抗原的生理过程。随着脾脏研究的深入,对其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作者首先阐述了脾脏组织不同区域的生物学功能;然后结合机体免疫应答机制,论述脾脏先天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所需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作用与关联;最后简单介绍了脾脏胚胎期和出生后期的组织发育和免疫相关基因,总结了猪脾脏先天性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及其基因家族,为研究猪脾脏先天性免疫功能提供参考。
产后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征分析
郭仕辉, 余永涛, 赵清梅, 许立华, 万佳宏, 何生虎, 杨奇, 李柯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19-17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0
摘要 ( 264 )   PDF (1384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比较产后一段时期内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奶牛酮病的防控及兽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吴忠市某集约化奶牛场待产奶牛共30头进行为期3周的血液生化指标监测,根据β-羟丁酸(BHBA)的浓度将奶牛分为酮病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酮病组与对照组在生产当天(0 d)各项检测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酮病组奶牛β-羟丁酸浓度在产后7 d时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在产后7 d和14 d时显著升高(P<0.05);血糖(Glu)浓度在产后7 d时显著降低(P<0.05),产后14 d时极显著降低(P<0.01);钙(Ca)、磷(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出现低血钙、低血磷症。经分析发现,本场奶牛所患酮病为Ⅱ型酮病,酮病牛高发胎次为3~6胎,产后低血钙、低血磷、低血糖现象严重,同时奶牛酮病引发了机体肝脏功能损伤,影响母牛生产性能。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伊犁鹅产蛋规律、繁殖激素分泌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赵晓钰, 沙尔山别克·阿不地力大, 马晨, 吴盈萍, 王俊花, 李海英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29-17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1
摘要 ( 191 )   PDF (1488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伊犁鹅的产蛋规律、繁殖激素分泌及生殖轴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200只3岁伊犁鹅(年龄、饲养管理水平一致及体重相近),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及公鹅饲喂鹅场自配料(粗蛋白质水平11.20%),试验组母鹅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3.86%、15.20%和16.48%的日粮,其余营养指标基本一致。预试期1周,正试期9周。结果表明:①试验期内伊犁鹅的产蛋率呈波动变化,对照组伊犁鹅的产蛋率在第1~2周逐渐上升,第4~5周出现小幅度增长,其余阶段表现为下滑趋势;各试验组伊犁鹅的产蛋率在第1~2、4~5周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且在第5周时达到产蛋高峰,此后逐渐下滑。15.20%粗蛋白质组伊犁鹅就巢率显著低于11.20%、13.86%粗蛋白质组。②与对照组相比,13.86%粗蛋白质组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且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15.20%、16.48%粗蛋白质组血清GnRH、E2及LH浓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且血清促卵泡素(FSH)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催乳素(PRL)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15.20%粗蛋白质组下丘脑GnRH、LHR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PRL、PRLR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垂体中LH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卵巢中LHESR2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综上所述,基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伊犁鹅的产蛋率、就巢率、血清生殖激素浓度及生殖轴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影响的综合评估,建议产蛋期伊犁鹅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20%。
中链脂肪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冯鑫, 张洛萌, 栾嘉明, 周金影, 张敏, 耿春银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39-17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2
摘要 ( 332 )   PDF (1221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链脂肪酸(MCFA)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能源物质,与长链脂肪酸(LCFA)相比,MCFA的碳链更短,到达肝脏的速度更快,MCFA可直接经门静脉运输至肝脏,且无需肉碱脂酰转移酶的转运即可直接进入肝细胞线粒体进行β氧化。因此,MCFA被动物吸收的更直接、更快速,供能也更直接。MCFA不但可为动物机体提供能量,还具有超出其能量价值之外的特殊生理功能,包括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改善肠道微生态及结构,参与动物机体的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等。MCFA的营养特点和生理功能为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在动物生产应用方面,MCFA可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减少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的排放,预防动物疾病,延长畜禽产品货架期,有效控制蚊蝇对家畜的侵扰,MCFA与一些其他饲料添加剂联合使用,不仅存在协同效应,还可克服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缺点。近年来,使用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替代动物饲料中抗生素的呼声越来越高,MCFA也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然而,MCFA在研究和生产应用中存在效果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与MCFA的种类、添加水平、添加方式等因素有关。文章对MCFA的营养特点、生理功能、应用于动物生产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旨在为MCFA的深入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铜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张新宇, 张海华, 刘晗璐, 钟伟, 司华哲, 韩菲菲, 蔡熙姮, 李光玉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50-17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3
摘要 ( 213 )   PDF (95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铜对育成期雄性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铜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60±5)日龄健康的雄性乌苏里貉105只,体重2.83 kg±0.37 kg,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貉,1只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含蛋氨酸铜为0(对照组)、20(Ⅰ组)、30(Ⅱ组)、40(Ⅲ组)、50(Ⅳ组)、60(Ⅴ组)和200 mg/kg(Ⅵ组)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5 d。试验期间,每组随机选取8只乌苏里貉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Ⅲ、Ⅳ组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差异不显著。Ⅰ、Ⅱ、Ⅲ、Ⅳ、Ⅴ、Ⅵ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Ⅴ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对照组和Ⅵ组的铜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Ⅱ、Ⅲ、Ⅳ、Ⅴ组(P<0.05)。Ⅳ组的氮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各组间铜摄入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粪铜含量随着铜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Ⅴ、Ⅵ组尿铜显著高于Ⅰ、Ⅱ、Ⅲ、Ⅳ和对照组(P<0.05)。各铜添加组与对照组铜沉积差异显著(P<0.05)。Ⅵ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Ⅱ、Ⅲ、Ⅳ、Ⅴ、Ⅵ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Ⅳ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中,育成期乌苏里貉日粮中铜添加量在30~50 mg/kg时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考虑到铜排放量、饲养成本、环境污染等因素,推荐育成期乌苏里貉铜添加量为30 mg/kg。
妊娠母羊饲喂竹酢粉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免疫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刘明美, 戴乐军, 何丛丛, 郑强强, 常艳, 王伟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59-17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4
摘要 ( 229 )   PDF (682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母羊饲喂竹酢粉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免疫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初产、妊娠约120 d的健康湖羊5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基础日粮+2%竹酢粉(试验组),饲喂3周,预饲期1周。分娩后,选择单羔母羊所产、3周龄左右、产期相近(1~4 d)羔羊20只(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只)测定其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免疫与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的初生重(BW)、平均日增重(AD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日增重提高4.7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A/G)有一定程度提高,总胆固醇(TC)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有降低趋势(P>0.05);试验组羔羊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妊娠母羊日粮中添加2%竹酢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羔羊日增重,同时羔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IgA、IgM和IgG含量也有一定程度提高。
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小麦秸秆工艺
杜春梅, 熊本海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65-17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5
摘要 ( 233 )   PDF (2500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预处理小麦秸秆最佳条件,从而解决小麦秸秆营养成分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选取蒸汽压强(1.5~2.5 MPa)、水分含量(10%~50%)和维压时间(90~210 s)为自变量,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方程拟合,预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维压时间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蒸汽压强和水分含量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由F值可知:3个自变量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维压时间、蒸汽压强和水分含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预处理小麦秸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蒸汽压强1.77 MPa、水分含量49.91%和维压时间209.98 s。此条件下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可达0.0794 mL/h。3次平行试验验证的体外发酵产气速率为0.0786 mL/h,与理论预测值误差仅为1.02%。将小麦秸秆在最佳爆破条件下重新爆破并进行体外发酵试验,与未蒸汽爆破的小麦秸秆相比,蒸汽爆破极显著降低了小麦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的含量(P<0.01),同时极显著提高了体外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和NH3-N的含量(P<0.01)。综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小麦秸秆的条件合理可行,优化的蒸汽爆破参数可用于提高小麦秸秆营养价值的蒸汽爆破工艺中。
几种植物型非常规原料在养猪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张复生, 文舸, 张益婵, 文利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73-17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6
摘要 ( 224 )   PDF (821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中生猪养殖是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然而,饲料原料紧缺、长期依赖进口是中国畜牧行业的基本现状,因此,开发饲用非常规原料对生猪养殖意义重大。植物型非常规饲料原料构树、菊苣、桑叶和苜蓿具有营养价值高、产量大、加工贮藏方便的优点,因而具有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替代常规饲料的潜力。新鲜构树叶和构树叶干粉均可用于生猪养殖,构树叶干粉的最佳添加量在10%左右。菊苣含有多糖、有机酸、黄酮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和良好的适口性,也是一种在养殖中极具潜力的饲料来源。适量的桑叶添加不仅可以实现母猪生产性能的提升,也可以实现育肥猪的肉质改善,桑叶干粉的最适添加量为6%~10%,发酵后其使用量可以进一步得到提升。苜蓿作为"牧草之王"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平衡的优点,在包括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以及妊娠母猪等各个生长阶段都可以实现其生物学功能。这几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在生猪养殖中具有替代部分日粮的潜力,作者从营养价值、饲用方式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介绍构树、菊苣、桑叶及苜蓿4种植物型非常规原料的应用。
遗传繁育
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权凯, 宋飞虎, 李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81-17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7
摘要 ( 232 )   PDF (2341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是脂质合成与分解的重要调控基因,为了研究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组织表达规律,试验采用Trizol法提取组织样RNA,RT-PCR扩增后克隆得到INSIG1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NSIG1 mRNA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试验成功克隆了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其编码区长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基因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编码区与绵羊(XM_015095466.2)的亲缘关系相似性达99.64%,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9.28%;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其分子质量为29.58 ku,理论等电点(pI)为9.07,属于稳定的碱性疏水性蛋白;跨膜结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包含5个跨膜结构,没有信号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发现,INSIG1蛋白结构含有6个α-螺旋和部分无规则卷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INSIG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肺脏、小肠和尾脂,肌肉中表达量最低。本研究完善了豫西脂尾羊的数据库,为INSIG1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肉羊脂肪沉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免疫大师公牛女儿的疾病抗性分析
安涛, 张海亮, 王雅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791-17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8
摘要 ( 300 )   PDF (831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通过抗病选育的免疫大师公牛女儿的疾病抗性情况,试验收集上海地区3个同时使用免疫大师公牛和普通公牛冻精牧场的5 112条个体疾病记录,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犊牛出生季节、成母牛年龄、父亲类型(免疫大师和普通公牛)对部分常见奶牛疾病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季节和年龄分别对犊牛和成母牛各类疾病的发病风险有显著影响(P<0.05);父亲类型对乳房炎的发病风险在部分群体中有显著影响(P<0.05)。与普通公牛的女儿相比,免疫大师公牛女儿乳房炎发病风险更低。综合本研究结果,免疫大师公牛的抗病能力选育技术有效,其在中国奶牛群体的后代表现出更好的疾病抗性,尤其是提高了奶牛乳房炎抗性,为利用育种手段提高奶牛群体的抗病能力和养殖效益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线。
杜洛克猪HLCS基因多态位点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蒲蕾, 代宇星, 张跃博, 张龙超, 郭亮,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00-18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19
摘要 ( 227 )   PDF (876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明确羧化全酶合成酶(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HLCS)基因突变与杜洛克猪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利用Illumina SNP60芯片测序结果研究HLCS基因的突变位点,分析突变位点的多态性信息、突变位点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及突变位点的单倍型。结果显示,杜洛克猪HLCS基因具有4个SNPs位点:Ssc13:200455646 T>C、Ssc13:200458655 G>C、Ssc13:200504530 G>T、Ssc13:200551864 T>G,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呈现中度多态性。关联分析结果发现,Ssc13:200455646 T>C位点TT基因型100 kg背膘、剩余采食量均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P<0.05);Ssc13:200458655 G>C位点GG基因型个体100 kg背膘、剩余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G和CC基因型(P<0.05);Ssc13:200504530 G>T位点GT基因型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T基因型个体100 kg日龄显著小于TT基因型(P<0.05);Ssc13:200551864 T>G位点TG基因型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TG基因型个体100 kg日龄显著小于GG基因型(P<0.05);其余性状各位点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Ssc13:200455646 T>C和Ssc13:200458655 G>C位点呈现高度连锁,Ssc13:200504530 G>T与Ssc13:200551864 T>G位点呈现高度连锁。结果表明,HLCS基因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杜洛克猪的剩余采食量、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100 kg日龄和100 kg背膘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为猪的生长发育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水貂毛色性状遗传机理解析及优良品种培育研究进展
宋兴超, 张如, 徐超, 王淑明, 张志明, 杨福合, 彭英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09-18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0
摘要 ( 272 )   PDF (3383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毛颜色作为一个直观且易被识别的重要经济性状,在水貂优良品种培育过程中备受关注。不同毛色皮张的品质和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探明水貂毛色遗传机理已成为育种者不可避免的问题。作者从遗传学角度对水貂的毛色进行分类,对决定其毛色性状的黑素亲和素(MLPH)、溶酶体转运调节基因(LYST)、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TYR)、刺鼠信号蛋白(ASIP)、内皮素受体(EDNRB)基因与配对盒基因3(Pax3)转录因子的DNA序列变异与毛色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中国在培育水貂优良品种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以期为今后系统性研究水貂毛色形成机理、制定育种目标与方案及新色型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诱导发情对绒山羊非繁殖季节产羔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王涛, 李玉荣, 何云梅, 胥福勋, 孙雪峰, 阿拉木斯, 孙春河, 赵生国, 刘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19-18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1
摘要 ( 228 )   PDF (918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中草药集中催情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外源诱导对非繁殖季节内蒙古绒山羊产羔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内蒙古绒山羊272只,分为中草药试验Ⅰ组(112只)、激素试验Ⅱ组(100只)和对照组(60只),试验Ⅰ组饲喂中草药,每次50 g/只,发情前7 d开始饲喂,每2 d饲喂1次,共3次;试验Ⅱ组海绵栓+PMSG 250 IU/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在试验结束后第2天早饲前各组选择5只羊颈静脉采血,测定并分析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绒山羊的发情率、产羔率和双羔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的产羔率和双羔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发情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绒山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URE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绒山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和促黄体素(L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酮(P4)、睾酮(T)在三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生殖激素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激素和抗氧化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Ⅰ组绒山羊血清P4含量与GSH-Px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为-0.594,试验Ⅱ组绒山羊血清LH含量与GSH-P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为0.757。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和激素处理均可极显著促进内蒙古绒山羊在非繁殖季节集中发情,并提高产羔率。激素处理可提高非繁殖季节内蒙古绒山羊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和抗氧化功能,中草药处理可提高血清SOD活性;分析认为GSH-Px与P4之间存在显著颉颃作用,GSH-Px与LH之间存在极显著协同作用。
鸡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候选基因筛选
李京徽, 邢思远, 王希彩, 李庆贺, 赵桂苹, 张永宏, 文杰, 刘冉冉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28-18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2
摘要 ( 280 )   PDF (1452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课题组前期在京星黄鸡转录组研究中筛选到的与肌内脂肪(IMF)差异沉积相关的14个候选基因进行验证,检测其在中外两个鸡种群体中与胸肌IMF沉积的关联性。以98日龄慢速型地方鸡京星黄鸡和42日龄快速型白羽科宝肉鸡胸肌组织为素材,通过胸肌甘油三酯(TG)含量区分高低表型组,并检测候选基因在组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京星黄鸡胸肌TG高、低组间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8(ABCB8)、脂联素(ADIPOQ)、第6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65(BEND6)、CD74分子(CD74)、核糖基5-磷酸转移酶(FKTN)、组蛋白乙酰转移酶1(HAT1)、硫酸乙酰肝素-氨基葡萄糖3-磺基转移酶5(HS3ST5)、介体复合物亚基4(MED4)、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8(TNFSF8)和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共10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科宝肉鸡TG高、低组间ADIPOQ、BEND6、FKTN、HAT1、HS3ST5、MED4和TNIP1共7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ADIPOQ、FKTN、HAT1、HS3ST5、MED4和TNIP1共6个基因在两个品种中差异表达趋势一致(P<0.05)。本研究提供了鸡IMF沉积相关新候选基因,为IMF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和相关分子标记筛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鸡精液稀释配方对低温保存精子活力和输精效果的影响
周乐乐, 李承德, 黄建豪, 陈云, 曾繁文, 黄晓刚, 张发良, 郑煦灿, 严常燕, 卫恒习, 张守全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37-18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3
摘要 ( 241 )   PDF (727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完善中国南方地区鸡场公鸡精液的保存技术、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低温(4 ℃)保存的条件下,不同的保存时间(0、4、8、24 h)、不同的稀释液配方(原精液、配方Ⅰ和配方Ⅱ)对精液的精子活力变化以及人工输精繁殖效果的影响。选用33周龄黄鸡母鸡192只、公鸡42只,192只母鸡依笼号分为12组(3种处理精液×4个保存时间),每组16只母鸡,公鸡不分组。统一采精后用两种不同稀释液稀释、低温(4 ℃)保存至0、4、8、24 h后观察精子活力,并对母鸡输精,分组收集鸡蛋,对各组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原精液低温保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种稀释液组的精子低温(4 ℃)保存4、8、24 h,其精子活力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配方Ⅱ组精子的活力高于配方Ⅰ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低温(4 ℃)保存4 h,输精受精率高于原精液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在低温(4 ℃)保存8 h,输精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表明这两种精液稀释液更有利于精液保存,经稀释后的精液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可为中国南方鸡场种公鸡精液保存技术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IGF2基因表达调控及其遗传变异在动物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赵海东, 邬明丽, 陈平博, 韦燕佩, 王淑辉, 孙秀柱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44-18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4
摘要 ( 401 )   PDF (1343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作为胰岛素类激素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广泛参与机体众多生理代谢过程,在癌症发生、神经调节、糖代谢疾病、骨质疏松、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功能行使主要通过与受体IGF1R和IGF2R结合或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和IGF2BPs竞争性结合发挥功能。鉴于IGF2基因在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中的重要作用,发掘IGF2基因相关分子标记并解析其内在调控机理,在畜牧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众多IGF2基因遗传变异与动物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可能通过影响IGF2基因印记、甲基化状态、转录因子结合或miRNA靶向结合型转录后调控等方式发挥作用。因此,文章综述了IGF2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包括IGF2与其受体的调控关系,基因印记与miRNA参与的表观遗传调控,转录因子对其的调节作用,遗传变异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IGF2基因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相关研究中提供相应的借鉴,为分子育种提供有效线索。
预防兽医
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拯救
殷娟斌, 周亚花, 殷相平, 张志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53-18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5
摘要 ( 256 )   PDF (9325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以便更快速有效的检测中和抗体。参照GenBank中GF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携带AgeⅠ和NheⅠ酶切位点的GFP基因,并对pFPV质粒进行定点突变,从而获得AgeⅠ和Nhe Ⅰ酶切位点,然后用AgeⅠ和Nhe Ⅰ同时双酶切pFPV和GFP基因,经4 ℃过夜连接、转化,成功构建携带GFP基因的重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质粒pFPV-GFP,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FPV-GFP导入猫肾细胞(F81),利用GFP独特的发光机制可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标记的重组病毒rFPV-GFP进行细胞内活体观察,利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病毒rFPV-GFP中GF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FPV-GFP转染F81细胞24 h时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且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观察到的绿色荧光蛋白数量增多,说明重组质粒pFPV-GFP成功转染到F81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鉴定出GFP在重组病毒rFPV-GFP中稳定表达。本研究通过在pFPV上成功插入GFP并拯救出病毒,说明pFPV上可以插入外源基因,为其他外源基因在pFPV上的插入奠定基础,同时GFP的插入为FPV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研究工具,为FPV的基础研究以及中和抗体的快速检测奠定基础。
猪链球菌14型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治方, 徐引弟, 张青娴, 朱文豪, 白红杰, 焦文强, 李海利, 许峰, 王克领, 张彬, 娄治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61-18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6
摘要 ( 278 )   PDF (2073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检测确定2019年5月河南某规模化猪场一栋保育仔猪发病猪群的病原,本研究从送检的发病猪关节液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通过细菌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及猪链球菌gdh基因PCR扩增,确定该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用猪链球菌分型引物对该菌株进行PCR扩增分型鉴定及软件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14型,与猪链球菌JS14株(GenBank登录号:CP002465.1)同源性为100%。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同时携带有epf、mrp、sly、fbps、orf2毒力基因,属于高致病性菌株。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也证明该菌株是一株高致病性猪链球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高度耐药,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对该菌株进行5大类24种耐药基因检测,该菌株同时携带有blaTEMaadA1、strA、strB、aacC2、aphA1、tet(B)、gyrA、parC、sul2耐药基因。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猪链球菌14型流行特点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猪链球菌14型临床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2017-2019年山东省部分地区猪瘟流行病学调查
王佳芸, 王鑫, 王炳煜, 曾昊, 沈文慧, 于江, 陈智, 张玉玉, 孙文博, 郭立辉, 任素芳, 李玉保, 吴家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70-18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7
摘要 ( 231 )   PDF (4191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近年来山东地区猪瘟病毒(CSFV)的流行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从山东省济南市、泰安市、聊城市、青岛市等10个地区采集的1 687份疑似猪瘟感染猪病料运用反转录PCR方法进行了病毒核酸检测,将CSFV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E2基因和CSFV全基因扩增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7.0对CSFV的E2蛋白以及全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另外,将这些地区采集的4 866份血清样本进行了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1 687份病料中病原检测有188份阳性,总阳性率为11.1%,其中2017-2019年病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13.1%、15.1%,抗原阳性率逐年上升且呈不稳定性,提示规模化猪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压力;采集的4 866份血清样本中4 146份呈现抗体阳性(85.2%),统计得到2017-2019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3%、83.0%、92.3%,抗体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山东省规模化养殖场猪群猪瘟疫苗免疫保护的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从阳性病料中扩增获得了5株CSFV全基因组序列和5株病毒E2基因序列,经过序列比对发现,5株临床分离毒株与2.1d亚型的CSFV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在97.5%~99.0%之间,表明5株分离毒株与2.1d亚型的CSFV亲缘性较近,分离毒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集中在102位(L→M)以及159位(K→R)氨基酸处。本研究分析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部分地区猪群中CSFV毒株的流行与变异情况,为指导山东省CSFV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甘肃某地区奶牛运动场环境中耐药菌流行情况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
张雪婧, 何卓琳, 侯晓, 蒲万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82-18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8
摘要 ( 200 )   PDF (1041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甘肃某地区奶牛运动场环境中主要耐药性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试验采用抗性平板筛选法分离、纯化耐药菌后再通过16S rRNA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6类22种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两年两个奶牛运动场(A和B)分离出不同种属的耐药菌共665株,经16S rRNA PCR鉴定主要为大肠杆菌、屎肠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其中耐药性大肠杆菌数量最多(398株),A牛场耐药菌数两年相比增长28.50%,B牛场耐药菌数量持平;通过对样品进行10类药物筛选耐药菌结果显示,耐药率前3位的分别为糖肽类(11.13%,74/665)、四环素类和磺胺类(10.98%,73/665)及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10.23%,68/665)。采用PCR方法对样品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两年两个奶牛运动场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基本相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B、qnrS的携带率分别为10.81%和83.78%,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的携带率分别为100%、100%和56.76%,糖肽类耐药基因VanA、VanBVanC的携带率分别为78.38%、100%和100%,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M、tetO、tetL的携带率分别为100%、100%、100%、100%、81.08%和75.68%,KPC、NDM、aac(6')-Ⅰb-cr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32.43%、29.73%及24.32%,未检出qnrC、tetK、tetW、VIMOXA耐药基因。携带耐药基因与GenBank中登录参考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99%。甘肃地区奶牛运动场中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且携带相应耐药基因,奶牛运动场中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上年结果相比数量增加,各相关单位人员应对其加强奶牛场中耐药菌的监测,临床治疗中应合理用药,以降低环境中耐药菌转移给人类的潜在风险。
安卡拉病毒贵州流行株penton基因分子特性分析
何玲, 张云丹, 李乔斌, 杨源, 周碧君, 文明, 程振涛, 岳筠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892-19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29
摘要 ( 241 )   PDF (3032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安卡拉病毒贵州流行株penton基因分子特征,本试验参考GenBank上FAd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对penton基因CDS区进行扩增,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ento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蛋白质理化性质、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株FAdV(GZ-BJ、GZ-QL、GZ-LPS)penton基因片段大小均为1 578 bp。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Z-BJ、GZ-QL、GZ-LPS均属于FAdV-4型,3株FAdV-4核苷酸同源性在99.9%~100%之间,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8%~100%之间;与国内其他分离株、国外分离株差异不大。蛋白理化性质分析显示,该蛋白属于不稳定的、不具有跨膜结构的亲水蛋白,其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54.29%);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penton蛋白只含有一个低复杂度区域;B细胞表位预测发现,penton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可能存在3个优势抗原表位区,分别为5-171、207-236和420-462位氨基酸处。本试验结果表明,安卡拉病毒penton基因相对保守,存在多个优势抗原表位,可作为安卡拉病毒防控研究靶蛋白,为该病毒防控与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不同地区羊吕氏泰勒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陈倩, 王坤轮, 闫亚群, 周永春, 赵聪, 菅复春, 王荣军, 张龙现, 宁长申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902-19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30
摘要 ( 237 )   PDF (1050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吕氏泰勒虫在中国不同地区山羊和绵羊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应用基于吕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位点的PCR检测方法,对采自中国河南、甘肃、陕西、山西、贵州、云南、新疆7个地区的281份羊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测序以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羊吕氏泰勒虫总感染率为35.23%(99/281)。不同采样点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南省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最高(98%,49/50),新疆最低(0)。绵羊和山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51.67%(31/60)和30.77%(68/221),差异极显著(P<0.01);放牧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41.55%,86/207)极显著高于舍饲羊(17.57%,13/74)(P<0.01);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在春、夏、秋及冬四季分别为56.00%(28/50)、42.75%(59/138)、9.43%(5/53)和17.50%(7/40),差异极显著(P<0.01);≥ 12月龄和<12月龄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33.50%(67/200)和39.51%(32/81),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获得的羊吕氏泰勒虫分离株与中国流行的吕氏泰勒虫分离株同源性高达99.60%以上,且位于同一分支上。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羊吕氏泰勒虫的流行现状及分布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分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研究
邬琴, 张星星, 顾晓晓, 陶乔孝慈, 黄新, 韩猛立, 吴桐忠, 周霞, 钟发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910-19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31
摘要 ( 263 )   PDF (2368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流行的血清型、ST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分离的17株牛源Pm为研究对象,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法、脂多糖多重PCR分型法(LPS-mPCR)、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及PCR方法检测17株Pm分离株的荚膜型、脂多糖型、MLST型及7类共25个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3株Pm的荚膜脂多糖型为A:L3型,ST型均为ST1型,4株Pm荚膜脂多糖型为B:L2型,ST型均为ST44;17株Pm毒力相关基因(exbB、exbD、fimA、fur、hgbA、hsf2、nanB、oma87、ompA、ompH、plpB、psl、ptfA、sodA、sodC、tonB和tbpA)的检出率高达100%,toxA基因的检出率为0。结果表明,从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牛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Pm主要血清型为A:L3:ST1型。
基础兽医
广西猪源益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在, 郑瑞程, 方庆励, 黄伟坚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921-19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32
摘要 ( 265 )   PDF (2597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粪便与微生态发酵饲料中益生菌的存在情况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猪源益生菌,本试验共采集了15份猪粪便样品和5份益生菌发酵饲料并对其进行益生菌的分离,研究益生菌的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分子序列,进行生长曲线、耐胆盐试验、温度敏感试验、模拟胃肠道耐受试验、耐药性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小鼠安全性试验、体内/外抑菌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6种、29株益生菌,分别为1株屎肠球菌(C2)、2株乳酸肠球菌(C1、C3)、3株植物乳杆菌(R20、R30、R37)、4株干酪乳杆菌(R41~R44)、7株枯草芽孢杆菌(K1~K7)和12株蜡样芽孢杆菌(Y1~Y12)。从中筛选出6株具有生长性能好、耐胆盐、耐高温、对胃肠道耐受、体外抑菌能力强的益生菌:乳酸肠球菌C1、屎肠球菌C2、植物乳杆菌R20、干酪乳杆菌R41、枯草芽孢杆菌K1和蜡样芽孢杆菌Y3。将筛选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进行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9 CFU/mL浓度下灌胃6株益生菌对小鼠是安全无毒害的。与此同时,C2、R20、R41、Y3能极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1),K1能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5)。体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C2、R20、K1能降低沙门氏菌G21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有一定程度的体内抑菌作用。各项试验结果表明,R20和K1可作为猪源益生菌的选择菌株。
环糊精包合氟苯尼考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张乐, 张广峰, 朱崇淼, 吴植, 朱善元, 于生兰, 封琦, 邢晓玲, 赵倩楠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934-19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33
摘要 ( 245 )   PDF (1004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采用新包被工艺生产的氟苯尼考(受试制剂F)与国外同类产品(R1)、国内同类产品(R2)在猪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并探索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本试验采用随机三制剂、三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选取6头健康的阉割小公猪(体重15 kg±2 kg),分别灌胃给药3种制剂,给药剂量为20 mg/(kg·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利用Kinetica 5.0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特性,SAS统计软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受试制剂在猪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F、R1、R2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16.0845、18.3287和21.1678 μg/mL,药物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5.0、1.9、1.5 h;药-时曲线下面积(0-∞)(AUC0-∞)分别为144.7327、118.2670和123.3715 μg/mL·h;受试制剂相比于两种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2.51%(R1)和117.52%(R2)。结果表明,环糊精包被氟苯尼考有更好的缓释作用,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药效维持时间长,生物利用度有效提高。
犊牛腹泻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及HPI相关基因的检测
高海慧, 黎玉琼, 高小斐, 王培柱, 吴学青, 康晓冬, 梁小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942-19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34
摘要 ( 246 )   PDF (3973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明确犊牛腹泻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强毒力岛(HPI)标志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大肠杆菌分离株与HPI携带的关系。采集犊牛病理性腹泻样本158份,采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进行筛选,镜检符合大肠杆菌形态的进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PCR鉴定,采用K-B纸片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应用PCR方法进行分离株HPI相关基因携带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7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 60.00%,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为9.33%;75株大肠杆菌全部耐3种以上药物,多重耐药(≥ 10)的菌株占85.33%,耐药谱集中在耐14~17种药物,5株对19种药物全部耐药。HPI标志基因irp2的阳性率为100%,其他相关基因fyuAirp3、irp5、irp8和ytbA的检出率在66.00%以上。综上所述,宁夏地区犊牛腹泻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普遍,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鸽源阿哥纳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廷翠, 李珂, 严红亚, 赵蓉, 汤雅淇, 常志顺, 邹丰才, 信爱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952-19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35
摘要 ( 279 )   PDF (2971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云南某鸽场的肉鸽发病原因,拟定治疗方案,试验无菌采集病鸽肝脏组织,划线于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16S rDNA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及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可见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的菌落,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经沙门菌属血清凝集试验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为阿哥纳沙门菌(Salmonella Agona),其抗原结构式为:O抗原1(+)、4(+)、12(+),H抗原fg(+)、s(+),将其命名为SSYN036株。细菌生长曲线测定表明,该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动物试验表明,该菌株对试验小鼠致病强,接种浓度为5×108、5×107、5×106和5×105 CFU/mL的小鼠在7 d内死亡率分别为100%、100%、60%和30%;病理切片显示产生明显的多灶性坏死炎症及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链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存在耐药,对利福平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菌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菌株含有spvB、spiA、pagC、msgA、invA、sipB、prgH、spaN、tolC、iroN、sitC、lpfC、sifA、sopBpefA共15种毒力基因。本研究为了解鸽源沙门菌的致病性和菌株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质量安全
UPLC-MS/MS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苯胍及其代谢物残留
郑幸果, 郭灵安, 赵珊, 李曦, 雷欣宇, 仲伶俐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6):  1961-19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6.036
摘要 ( 198 )   PDF (1446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快速有效地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苯胍及其代谢物残留,研究建立一种在鸡蛋、鸡肉、牛肉、鱼肉和猪肉5种动物源性食品中,同时检测氯苯胍及其代谢物(对氯苯甲酸、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样品经过2%(V/V)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氮吹浓缩后甲醇复溶,正己烷除脂,高速冷冻离心,得到净化后的样品进行上机测定。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将甲醇-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多反应检测(MRM),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法,同时对3种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氯苯胍、对氯苯甲酸和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氯苯胍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5和1.0 μg/kg,对氯苯甲酸的LOD和LOQ分别为2.5和5.0 μg/kg,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的LOD和LOQ分别为1.0和2.5 μg/kg。不同基质中,3种化合物在4个添加水平(氯苯胍:1.0、25、50、100 μg/kg;对氯苯甲酸:5.0、25、50、100 μg/kg;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2.5、25、50、100 μg/kg)的平均回收率为76.0%~95.9%,相对标准偏差(RSDs,n=6)为2.6%~10.6%。基质效应|ME|为0.2%~26.2%,其中氯苯胍在鸡蛋中,对氯苯甲酰氨基乙酸在鸡肉、牛肉和鱼肉中存在较强的基质效应(|ME|>20%),空白猪肉可作为代表基质用于3种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本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较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氯苯胍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