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20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0-0. 
摘要 ( 149 )   PDF (1320KB)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0-0. 
摘要 ( 1 )   PDF (521KB)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ASB2基因CDS区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规律研究
秦本源, 杨帅, 张燕伟, 李文新, 刘宏, 吴怡琦, 张雪莲, 李文霞, 杨阳, 蔡春波, 高鹏飞, 郭晓红, 李步高, 曹果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289-12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01
摘要 ( 448 )   PDF (2220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锚蛋白重复序列和细胞信号抑制因子盒蛋白2(ankyrin repeat and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ling box containing protein 2,ASB2)基因完整CDS区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S序列和蛋白质基本特性,探讨其在晋汾白猪不同组织及卫星细胞诱导成肌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选取1日龄晋汾白猪为研究对象,依据GenBank中猪ASB2基因预测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背最长肌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分段扩增法进行猪ASB2基因的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ASB2氨基酸序列及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SB2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及卫星细胞诱导成肌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猪ASB2基因完整CDS区序列长1 824 bp,共编码607个氨基酸。猪ASB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山羊和牛的相似性最高。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SB2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共有54个磷酸化位点,11个O-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没有信号肽。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存在11个ANK基序和1个SOCS基序。猪ASB2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α-螺旋、β-转角和延伸链分别占43.99%、40.36%、10.05%和5.6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SB2基因在猪腰大肌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背最长肌和心脏,且与其他组织中表达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诱导卫星细胞成肌过程中发现该基因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提示其可能参与调控肌肉生长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猪ASB2基因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马疱疹病毒1型QuantStudioTM 3D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雷程红, 陈凯云, 徐新峰, 胡都斯·艾尔肯, 徐军, 白梅花, 史茜, 肖媛媛, 王科珂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299-13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02
摘要 ( 246 )   PDF (2893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高灵敏性的马疱疹病毒1(EHV-1)3D 数字PCR(3D-dPCR)检测方法,对EHV-1病毒含量较低的样品能准确定量检出,实现马鼻肺炎早期诊断及预防。根据EHV-1糖蛋白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3D-dPCR反应体系中引物探针浓度和退火温度,对该方法进行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分析,建立了EHV-1的3D-d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3D-dPCR方法,引物和探针最佳浓度分别为 0.4和0.4 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60 ℃,该方法绝对定量曲线的R2=0.998,线性关系良好,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相比灵敏度高10倍左右,最低检出限为5.83拷贝/μ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3.2%;与EHV-4、马泰勒虫、马病毒性动脉炎的核酸无交叉反应;通过对123份临床样品进行3D-dPCR检测,结果显示,3D-d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为66.7%,高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中EHV-1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检出率64.2%。3D-dPCR方法对病毒含量较高的样品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对病毒含量较低的样品敏感性更高,能有效检出可疑样品。本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3D-dPCR方法检测低拷贝数的临床样品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EHV-1的准确定量检测。
小鼠NIS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乳腺中的表达分析
徐笑, 景一明, 王权锜, 许立敏, 刘玉芬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07-13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03
摘要 ( 244 )   PDF (4566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小鼠钠碘转运体(Na+/I- symporter,NIS)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乳腺组织的表达特征,本研究扩增小鼠乳腺NIS基因编码区,测序鉴定后采用结构预测软件对NIS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半定量PCR技术对NIS基因在不同乳腺发育时期的转录和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鼠NIS基因编码区全长1 857 bp,与人NIS的同源性为80.40%,保守性较强。NIS蛋白含有61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约为65.7 ku,分子式为C2996H4701N749O833S32,理论等电点为7.44,半衰期为30 h,消光系数为102 510,不稳定系数为29.31,脂溶系数为105.91,富含疏水性氨基酸,为稳定的疏水蛋白。NIS蛋白二级结构含有α-螺旋(41.42%)、延伸链(18.28%)、β-转角(4.05%)和无规则卷曲(36.25%),三级结构与之相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4个时期均出现特异性杂交带,大小为65.7 ku,与预期结果相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NIS蛋白在小鼠的青春期、妊娠期到泌乳期的乳腺组织中表达量逐渐增加,在泌乳期达到高峰,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退化期逐渐恢复到类似青春期状态;NIS基因mRNA的变化规律与蛋白表达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NIS蛋白在乳腺发育和泌乳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犬冠状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周亚花, 殷娟斌, 刘乐, 殷相平, 李彦敏, 张志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18-13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04
摘要 ( 322 )   PDF (5958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V)N基因,体外表达N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质的多克隆抗体,用于CCV的诊断及其抗原的检测。参考GenBank中CCV的N基因序列(登录号:KY063618.2),选择CCV流行毒株的N基因,通过对该基因密码子进行优化和基因合成,最后选择一段有效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B2M-N,将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通过0.5 mmol/L IPTG 30 ℃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优化诱导条件后成功表达出大小约为49 ku的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每隔2周免疫G767、G768两只日本大耳白兔数次,用间接ELISA检测G768抗体效价可达1∶512 000,选用G768抗体进行抗体纯化,纯化后浓度可达10 mg/mL,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N蛋白纯化后制备的兔多克隆抗体进行检测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N蛋白免疫原性良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犬冠状病毒抗原抗体检测以及靶标CCV诊断试剂盒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鸭胸肌肉色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刘大鹏, 凡文磊, 唐静, 周正奎, 侯水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26-13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05
摘要 ( 365 )   PDF (1775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定位影响鸭胸肌肉色性状的候选基因及分子标记,探究肉色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中,共测定了555只北京鸭×野鸭F2代资源群体的3种胸肌肉色性状(包括红度a*、黄度b*、亮度L*)。利用北京鸭×野鸭F2代资源群体胸肌肉色性状数据并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影响胸肌肉色性状的相关基因及可能的因果变异位点。结果显示,肌肉亮度L*、红度a*、黄度b*均属于低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23、0.12、0.13,且肌肉黄度b*变异系数较大(26.18%)。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肌肉黄度与红度存在较强正表型相关(r=0.52),肌纤维直径与肌肉黄度存在弱负相关性(r=-0.16)。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GWAS,发现了1个SNP与肌肉黄度b*潜在显著关联(-log10 P=8.28)。对最高效应SNP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发现42个SNPs与最高点SNP存在高相关性(r2>0.4),这些SNPs位于9号染色体0.37~0.43 Mb之间,区间中共包含7个基因。通过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发现只有5个基因在胸肌组织中表达。对这5个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确定硒蛋白T(SELENOT)基因为影响肌肉黄度的候选基因。该结果为解析鸭胸肌肉色性状和提高鸭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禽呼肠孤病毒σB和σC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共表达
王盛, 谢芝勋, 沈文康, 谢丽基, 范晴, 罗思思, 张艳芳, 曾婷婷, 黄娇玲, 张民秀, 谢志勤, 邓显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34-13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06
摘要 ( 404 )   PDF (3381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获得具有天然构象和活性良好的禽呼肠孤病毒(ARV)σB和σC蛋白,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共表达σB和σC蛋白,并对其活性进行鉴定。根据NCBI数据库中ARV σB和σC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将两个基因克隆至pFast-Dual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筛选获得重组穿梭杆粒。通过转染sf9细胞,筛选到含有σB和σC基因的重组病毒。将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通过优化接毒量和收获时间等参数,确定最佳表达条件,在sf9细胞中高效共表达σB和σC蛋白。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在sf9细胞中共表达了ARV σB和σC蛋白,并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本试验结果为开发鉴别诊断试剂以及ARV颗粒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生理生化
多因素法构建肉鸡腹水综合征实验模型及其对肺组织血管内皮舒缩活性因子的影响
郭宇荣, 崔亮, 苏晓菲, 王卓, 朱昱波, 李佩岐, 张剑, 孙涵燕, 员世宇, 段智变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42-13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07
摘要 ( 191 )   PDF (3423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多因素法构建肉鸡腹水综合征(AS)实验模型及其对肺组织血管内皮舒缩活性因子的影响。将158羽健康罗斯肉鸡随机分为空白组、低温模型组和多因素模型组,于25、35、45日龄随机取样,观察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体重、发病率、腹水心脏指数(AHI),检测肺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内皮素A型受体(ETA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各日龄低温模型组和多因素模型组肉鸡AHI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各日龄多因素模型组肉鸡AHI均显著高于低温模型组(P<0.05);35、45日龄低温模型组和各日龄多因素模型组肉鸡体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P<0.01);35、45日龄低温模型组和各日龄多因素模型组AS发病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25日龄多因素模型组AS发病率极显著高于低温模型组(P<0.01);35日龄AS肉鸡肺组织结构损伤,内皮细胞脱落、平滑肌排列紊乱;与空白组相比,35、45日龄低温模型组和多因素模型组肺组织NO与ET-1含量、iNOS活性、ETAR及VEGF 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肺组织NO/ET-1、cNOS与TNOS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表明低温、高钠、高能饲料多因素法能够成功构建AS实验模型,多因素造模法较低温造模法更能反映疾病因素的多样性;肺组织血管内皮舒缩活性因子表达紊乱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
3种介导猪NR2F2基因转染PK15细胞方法的比较研究
张万锋, 黑伟, 何志强, 刘敏, 孟珊, 高鹏飞, 蔡春波, 杨阳, 郭晓红, 曹果清, 李步高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52-13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08
摘要 ( 249 )   PDF (2821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3种转染方法对猪肾上皮细胞(PK15)的转染效率,为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外源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本研究以PK15细胞为研究对象,用脂质体、电穿孔、慢病毒3种转染方法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GFPNR2F2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进而比较3种方法的转染效果。结果显示,转染PK15细胞后,电穿孔和慢病毒方法转染效率极显著高于脂质体(P<0.01),但电穿孔方法和慢病毒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GFPNR2F2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慢病毒方法效果最好,脂质体方法较差,与细胞转染效率基本一致;CCK-8结果显示,电穿孔转染后细胞存活率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脂质体方法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慢病毒方法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转染效率及细胞活性,本研究认为慢病毒转染方法最适合转染PK15细胞,为今后高效转染PK15细胞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益生菌、低聚壳聚糖、酸化剂及复合酶对1~66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范秋丽, 蒋守群, 苟钟勇, 李龙, 林厦菁, 王一冰, 陈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60-13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09
摘要 ( 285 )   PDF (1233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低聚壳聚糖、酸化剂单独使用及与复合酶组合使用对1~66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 440只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8个处理组:对照组(无抗生素添加)、抗生素组(225 mg/kg金霉素+200 mg/kg恩拉霉素)、益生菌1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200 mg/kg乳酸杆菌+1 000 mg/kg活性酵母)、益生菌2组(200 mg/kg混合菌产品)、低聚壳聚糖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酸化剂组(2 000 mg/kg苯甲酸+2 000 mg/kg柠檬酸)、无抗组合1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500 mg/kg复合酶)、无抗组合2组(益生菌1组+无抗组合1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分3个阶段,试验期66 d。结果显示,1~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益生菌1、2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无抗组合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益生菌1组和无抗组合2组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无抗组合1组血浆IgG含量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酸化剂组外,其他各组血浆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2~42日龄,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体重、平均日增重均高于抗生素组,且低聚壳聚糖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不同无抗组合对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43~66日龄,不同无抗组合对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血浆IgM含量均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腹脂率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酸化剂组腹脂率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抗生素组(P>0.05),低聚壳聚糖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综合本试验3个阶段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等结果,推荐1~66日龄快大型黄羽肉公鸡基础无抗日粮中同时添加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和500 mg/kg复合酶代替抗生素来提高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
不同水平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会会, 李孟伟, 唐振华, 梁辛, 彭丽娟, 彭开屏, 杨承剑, 王新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73-13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10
摘要 ( 227 )   PDF (1610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日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泌乳中期的健康尼里-拉菲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牛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个重复。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3.0和4.5 mg/(d·头)烟酸铬。试验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条件下,①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烟酸铬对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②日粮中烟酸铬添加水平对瘤胃pH、以及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无显著影响(P>0.05);③日粮添加3.0 mg/(d·头)烟酸铬显著提高了水牛的产奶量(P<0.05);各组间乳蛋白率、乳脂率、乳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差异不显著(P>0.05);④水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3.0 mg/(d·头)烟酸铬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浓度显著增加(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水牛长链乳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所提高;⑥在门水平上,各组水牛的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样本整体呈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日粮添加3.0 mg/(d·头)烟酸铬能改善水牛泌乳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效果优于其他组。
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的影响
李小茹, 李锋, 杨宇晴, 梁童, 单安山, 吴德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84-13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11
摘要 ( 254 )   PDF (2011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富含棉籽肽发酵棉粕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罗远琴, 芦岩, 牛俊丽, 魏莲清, 贺刚刚, 郑新霞, 卢奇成, 牛玉杰, 张文举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395-14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12
摘要 ( 230 )   PDF (934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富含棉籽肽的发酵棉粕(枯草芽孢杆菌-1和扣囊复膜酵母Su 2019混菌发酵)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1日龄健康的AA肉鸡母雏,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组,对照组(CK,添加6%棉粕),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添加4%、6%、8%富含棉籽肽发酵棉粕),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试验分为1~21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试验期42 d。每个阶段结束时,对肉鸡称重,采集血液样本,测定每个阶段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Ⅱ组肉鸡21 d 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提高(P<0.01),且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肉鸡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且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②与CK相比,Ⅲ组肉鸡21 d胸腺指数显著增加(P<0.05),且其42 d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42 d法氏囊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③Ⅲ组肉鸡21 d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试验Ⅰ、Ⅱ组42 d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CK(P<0.05);④Ⅲ组肉鸡21 d的IL-2、IL-1β含量显著高于CK和Ⅰ组(P<0.05),IL-6含量极显著高于CK(P<0.01);与CK相比,Ⅰ、Ⅱ、Ⅲ组42 d的IL-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Ⅲ组IL-1β极显著提高,而IL-6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Ⅰ、Ⅲ组TNF-α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⑤与CK相比,试验Ⅲ组肉鸡21 d的IgM、Ig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Ⅰ组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Ⅱ组42 d的IgM和IgA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肉鸡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富含棉籽肽的发酵棉粕,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
不同棉秆水平对育肥期绵羊游离棉酚残留及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侯良忠, 郭同军, 张俊瑜, 张志军, 桑断疾, 李聪年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04-14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13
摘要 ( 227 )   PDF (1016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不同棉秆水平对育肥期绵羊游离棉酚残留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体重相近的60只小尾寒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基于等能等氮原则配制试验日粮,其中对照1组(ck1)组不添加棉花秸秆和棉籽粕,对照2组(ck2)组添加棉籽粕,20%组、30%组、40%组和50%组分别添加20%~50%的棉秆。试验期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50天,分别在每组中随机选取3只羊,采用全收粪法收集24 h的粪样,适应期5 d,连续收集5 d,3 d称重并记录。正试期第55~60天记录每组试验羊的日饲喂量和剩料量,计算平均干物质采食量。结果显示,除ck1组外,20%组的游离棉酚残留量最低,与ck2组、30%组、40%组和50%组差异极显著(P<0.01)。小尾寒羊的干物质采食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和灰分的表观消化率随棉秆添加比例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但排粪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棉秆可作为粗饲料用于育肥羊生产,基于游离棉酚残留和表观消化率综合考虑棉秆添加量在20%时为宜。
粪肠球菌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陶振阳, 张耀文, 曹忠洋, 焦国宝, 张志丹, 刘方圆, 王杰, 王占彬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13-14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14
摘要 ( 298 )   PDF (883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粪肠球菌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70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设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3.75 mg/kg粪肠球菌)和试验Ⅱ组(基础日粮+7.5 mg/kg粪肠球菌),预试期7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产蛋量极显著提高(P<0.01),料蛋比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蛋鸡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产蛋后期蛋鸡十二指肠、回肠的黏膜厚度极显著增加(P<0.01),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产蛋后期蛋鸡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粪肠球菌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
日粮氨基酸平衡条件下大午金凤商品代蛋鸡产蛋高峰期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王绍菁, 董天来, 马秋刚, 朱玉博, 赵丽红, 张建云, 计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21-14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15
摘要 ( 259 )   PDF (660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研究日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大午金凤商品代蛋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确定其CP需要量。试验选取31周龄大午金凤商品代蛋鸡480只,随机分入4个处理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蛋鸡,4个处理CP水平分别为13.5%、14.5%、15.5%、16.5%。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蛋鸡产蛋数、蛋重和不合格蛋数,每2周以重复为单位统计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蛋比(F/E);试验第6周时,每个重复取3枚鸡蛋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①日粮CP水平对蛋鸡日产蛋量、日采食量、料蛋比有显著影响(P<0.05)。16.5% CP组的日产蛋量、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13.5%和14.5% CP组(P<0.05),且随着日粮CP水平的提高日产蛋量呈线性增加(P<0.05);16.5% CP组的料蛋比显著低于13.5%、14.5%和15.5% CP组(P<0.05)。②日粮CP水平对蛋壳占比、蛋黄颜色有显著影响(P<0.05),13.5% CP组的蛋壳占比显著高于16.5% CP组(P<0.05),且随着日粮CP水平的提高呈线性降低(P<0.05);13.5% CP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6.5% CP组(P<0.05),且随着日粮CP水平的提高蛋黄颜色呈线性降低(P<0.05)。建立料蛋比与日粮CP水平之间的回归曲线(y=275x2-86.4x+8.7356),经计算,获得最小料蛋比的日粮CP需要量为15.7%。结合本试验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推荐大午金凤商品代蛋鸡产蛋高峰期CP需要量为15.7%。
添加不同水平单宁酸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王敬尧, 解湧芳, 丽丽, 李子南, 李大彪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28-14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16
摘要 ( 210 )   PDF (755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作为发酵底物,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单宁酸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以期为体内试验筛选适宜的单宁酸浓度,为富含单宁的粗饲料资源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配制及减少反刍动物养殖过程种甲烷排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开展研究,发酵底物为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设置底物的精粗比为3∶7。根据单宁酸添加量分为6组,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3.0%,发酵时间设置为3、6、12和24 h,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各培养时间pH、氨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结果显示,培养至3 h时,1.0%和2.0%单宁酸添加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pH无显著差异(P>0.05);1.0%、2.0%和3.0%单宁酸添加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和24 h时,各处理组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 h时,2.0%单宁酸添加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24 h时,1.0%、1.5%和3.0%单宁酸添加组的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单宁酸添加组4个时间点丙酸、丁酸、总VFA浓度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12、24 h时,各处理组总产气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至12 h时,2.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组和1.0%组(P<0.05);培养至24 h时,2.0%和3.0%组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单宁酸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的NH3-N浓度,抑制VFA的产量,添加1.5%、2.0%的单宁酸能够显著降低瘤胃发酵甲烷产量,添加单宁酸的处理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不同菌种发酵对朱缨花叶粉营养价值的影响
崔艺燕, 邓盾, 田志梅, 刘志昌, 王刚, 鲁慧杰, 马现永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36-14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17
摘要 ( 221 )   PDF (749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发酵对朱缨花(Calliandracalothyrsus)叶粉的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干物质基础)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以2%(v/w)的接种量添加罗伊氏乳杆菌(A)、乳酸片球菌(B)、枯草芽孢杆菌(C),同时将这三种菌组合,加入双菌组合(2%/2%)或三菌组合(2%/2%/2%)发酵6天。结果表明:①与未发酵朱缨花叶粉(CON)相比,发酵处理显著降低了朱缨花叶粉粗脂肪(EE)、单宁含量(P<0.05);B、A+B、A+C、A+B+C组显著提高了朱缨花叶粉粗蛋白质(CP)含量(P<0.05);C、A+B、A+C、B+C、A+B+C组显著提高了粗灰分含量(P<0.05);不同发酵处理对朱缨花叶粉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磷、碳水化合物和能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A+B+C组天冬酰胺含量显著高于A、B、C、A+B、A+C组(P<0.05);B+C组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ON、A、B、C、A+B+C组(P<0.05);A+B+C组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ON组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ON、B+C组蛋氨酸含量显著高于A、A+B、A+C、A+B+C组(P<0.05);CON、A+B+C组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总氨基酸(TAA)含量、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EAA/TAA、EAA/NEA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发酵处理对朱缨花叶粉苏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③未发酵与发酵的朱缨花叶粉EAA/TAA、EAA/NEAA均接近FAO/WHO理想蛋白,EAA总量、苏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均高于鸡蛋蛋白或FAO模式,但发酵朱缨花叶粉半胱氨酸+蛋氨酸低于鸡蛋蛋白和FAO模式。综上所述,未发酵及发酵的朱缨花叶粉都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不同菌种中以A+B+C发酵效果最佳。
抗菌肽添加量对杂交鲟生化指标的影响
罗志成, 刘哲, 权金强, 康玉军, 秦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52-14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19
摘要 ( 232 )   PDF (732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抗菌肽添加量对杂交鲟血清和组织免疫相关指标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杂交鲟(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200尾,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00、800和1 200 mg/kg的抗菌肽,在(16.0±1.0)℃水温条件下养殖30 d。结果表明,摄食添加抗菌肽的杂交鲟,其血清和组织中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Ⅱ组杂交鲟血清和组织中ALB和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Ⅰ组杂交鲟血清和组织中GO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Ⅲ组GO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杂交鲟组织中总胆固醇(TCHO)含量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Ⅲ组TCHO含量在组织中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溶菌酶(LZM)活性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Ⅱ、Ⅲ组杂交鲟心脏、脾脏和小肠中LZM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可有效提高杂交鲟的部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抗损伤能力,抗菌肽添加剂量在400~800 mg/kg时效果最佳。
遗传繁育
川中黑山羊和雷州山羊大小卵泡转录组学分析
赵智锋, 邹娴, 柳广斌, 杨新月, 练志全, 郭勇庆, 刘德武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59-14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0
摘要 ( 221 )   PDF (2509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通过比较两个品种山羊大小卵泡的mRNA表达图谱来挖掘影响山羊卵泡发育的基因,为进一步阐述山羊卵泡发育机制提供数据基础。使用氯前列醇钠对川中黑山羊和雷州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屠宰后采集卵巢并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单个卵泡(大卵泡>6 mm;小卵泡<3 mm),提取卵泡组织总RNA进行RNA-seq,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检测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川中黑山羊大小卵泡差异基因共4 451个,雷州山羊2 355个,二者共有差异基因1 771个。分析筛选出两个品种共有(INHBA、INHA、CYP19A1、KITLG、LHCGR和STAR)及各自特有(IGFBP6、BMP6和BMPR2)的已报道与卵泡发育相关的基因,此外还筛选出可能与这两种山羊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GADD45B、TC2N和MSMO1)。GO功能分析显示,两个品种共有差异基因主要与各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活性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类固醇生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cAMP信号通路在两个品种中均存在显著变化。类固醇生成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代谢差异可能是川中黑山羊高产仔数的一个潜在因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山羊卵泡发育的基因功能及不同山羊品种繁殖性能差异提供参考。
河流型水牛TGF-β基因家族鉴定及其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分析
庞春英, 梁莎莎, 马小娅, 陆杏蓉, 段安琴, 邓廷贤, 黄韵琪,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72-14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1
摘要 ( 228 )   PDF (2626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鉴定河流型水牛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基因家族成员,分析该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根据人类中已鉴定的TGF-β基因家族信息,通过BLASTP在河流型水牛全基因组层面鉴定TGF-β家族成员,同时对牛、山羊和小鼠的TGF-β家族信息进行鉴定,结合5个物种中的TGF-β基因家族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河流型水牛胚胎发育早期4个阶段(2-细胞、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期)的RNA-seq数据分析,通过FPKM(Fragment of Per Kilobase of exon model per Million mapped reads)值计算TGF-β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根据人类中的33个TGF-β基因,分别在河流型水牛、牛、山羊和小鼠的基因组中鉴定出32、23、32和26个TGF-β基因,几个物种中TGF-β基因家族成员数量相近且在系统进化树中分布均匀,说明该家族在各个物种中具有分布和功能的保守性。在河流型水牛的32个TGF-β基因中,21个TGF-β基因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不表达或极低剂量表达,6个分化抑制因子低剂量表达,5个高表达的TGF-β基因均有报道过与繁殖过程相关,说明在河流型水牛的胚胎发育早期只有部分成员(5/32)参与其中行使功能,绝大多数的TGF-β基因(27/32)并没有参与其中。本研究结果为河流型水牛中TGF-β基因家族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并为TGF-β基因家族在胚胎发育早期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雪山鸡生长性状与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刘向萍, 朱静, 白皓, 孔令琳, 顾华兵, 窦新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81-14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2
摘要 ( 191 )   PDF (772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优质鸡生长性状与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以13周龄雪山鸡为研究对象,按体重大小分别将公、母鸡分为大、中、小3个组,公鸡:大体重(≥1 300 g),中体重(1 100~1 300 g),小体重(≤1 100 g)。母鸡:大体重(≥1 200 g),中体重(1 000~1 200 g),小体重(≤1 000 g))。测定每组鸡的体重、体尺性状(胫围、胫长)和部分免疫指标(血清IL-1β浓度、IgM和IgG含量以及α-干扰素),并对体重、体尺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周龄雪山鸡体重与胫长、胫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除13周龄母鸡小体重和中体重组IgM水平差异不显著外,不同体重组之间免疫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且公鸡和母鸡趋势一致。大体重组鸡血清中α-干扰素、IgM、IgG的浓度显著低于中体重和小体重组(P<0.05);而IL-1β浓度显著高于中体重和小体重组(P<0.05)。公鸡中除炎性因子IL-1β外,体重与免疫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介于-0.271~-0.248;母鸡体重与IgM和α-干扰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是体尺与免疫指标的关联性不显著。在体重和体尺之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在免疫指标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尤其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之间相关系数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雪山鸡生长性状对免疫性能有显著影响,体重与免疫指标存在颉颃关系。
太行鸡CYP19A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辉, 张清阳, 李晨晨, 杨俊琦, 杜云良, 李凯扬, 刘玉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89-14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3
摘要 ( 259 )   PDF (2048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蛋鸡CYP19A1基因,对其遗传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其在太行鸡不同组织中及不同产蛋量个体中的表达情况。以河北省太行鸡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引物对CYP19A1基因CDS区进行克隆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功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CYP19A1基因含有一个1 50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02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太行鸡CYP19A1基因与鸭的同源性较高(90.7%),并且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对CYP19A1蛋白理化性质进行预测分析发现,该蛋白为亲水蛋白,蛋白分子式为C2602H4103N675O719S36,分子质量为57.51 ku,理论等电点为5.99,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为14.0%)。蛋白质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4种结构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58.95%、2.18%、3.93%和34.93%。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CYP19A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YP19A1基因在太行鸡高产组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上述结果为研究太行鸡CYP19A1基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为进一步挖掘太行鸡高产基因提供了参考。
预防兽医
新疆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规模化牛场嗜冷菌分离鉴定及污染源分析
李建洲, 赵艳坤, 王富兰, 陈贺, 马昕, 范雪, 杜晓慧, 李明, 邵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498-15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4
摘要 ( 259 )   PDF (1232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了解南北疆地区规模化牛场嗜冷菌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气温(TM)和相对湿度(HR)相似情况下,采集新疆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的6个牛场8个采集点样品共计396份,采用GB 4789.2-2016《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进行嗜冷菌分离与培养,并进行BLAST序列鉴定。鉴定结果显示,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共分离嗜冷菌276株,通过%ID鉴定确定优势嗜冷菌15株,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假单孢菌属、蜡状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冷杆菌属、血链球菌、巨大芽孢杆菌、节杆菌属、荧光假单胞菌、链球菌属、类芽孢杆菌、微小杆菌属。比较两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在卧床土、饲料、空气中所分离的菌种类型总量最多;喀什地区除管道口环境外其余7个环境点嗜冷菌数量均低于乌昌地区,其中喀什地区卧床土、奶罐口和饲料中的菌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乌昌地区(P<0.01;P<0.05),而管道口菌量极显著高于喀什地区(P<0.01)。综上所述,在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相似情况下,管理水平对南北疆地区牛场嗜冷菌污染有很大影响,应对不同地区分别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研究为探究南北疆地区生鲜乳污染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CH/GX/750A/2015在Vero细胞上转瓶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
卢冰霞, 陶明华, 赵硕, 秦毅斌, 刘磊, 陈忠伟, 何颖, 段群棚, 梁家幸, 周英宁, 李斌, 蒋冬福, 杨思仪, 赵武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06-15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5
摘要 ( 233 )   PDF (935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CH/GX/750A/2015株在Vero细胞上转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大规模生产高效PEDV变异株疫苗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以10 L转瓶培养病毒,对接毒时细胞维持液中胰酶浓度(0、2、4、6、8和10 μg/mL)、细胞密度(40%、60%、80%、100%、200%)、接毒剂量(MOI分别为1、0.1、0.01和0.001)、吸附时间(0、30、60、90、120、240 min)、收毒时间(接毒后12、24、36、48、60、72 h)、维持培养温度(35、36、37和38 ℃)和转瓶转速(6、8、10、12、14、16 r/h)7个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PEDV CH/GX/750A/2015株在10 L转瓶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细胞刚铺满单层时接毒,接毒量为MOI=0.01,维持液(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胰酶质量浓度为6 μg/mL,不需吸附,维持培养温度为37 ℃,12 r/h 旋转培养48 h后收获病毒液可获得较高效价的病毒液,效价可稳定达到106.50 TCID50/0.1 mL。本试验为 PEDV 变异株大量培养提供了参考,为变异株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四川省甘孜州牦牛梨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蓝岚, 李友英, 杨丹娇, 潘瑶, 陈冬明, 贺安祥, 汤承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14-15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6
摘要 ( 208 )   PDF (1221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调查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全部18个县(市)牦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2018年6月至11月采集甘孜州18个县(市)临床健康牦牛全血1 381份,采用靶向18S rRNA的巢式PCR进行梨形虫核酸检测,并挑选梨形虫核酸检测阳性样本PCR产物共计124份测序鉴定虫种。结果显示,1 381份牦牛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438份,平均阳性率为31.72%,其中半农半牧业县1 093份牦牛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385份,平均阳性率为35.22%,纯牧业县288份牦牛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53份,平均阳性率为18.40%;124份牦牛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中鉴定出感染的虫种有中华泰勒虫76份、吕氏泰勒虫25份、东方泰勒虫3份、绵羊泰勒虫2份、双芽巴贝斯虫1份和水牛泰勒虫1份,其中中华泰勒虫感染率为61.29%,吕氏泰勒虫感染率为20.16%。本试验结果表明,甘孜州牦牛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优势虫种为中华泰勒虫和吕氏泰勒虫,为甘孜州牦牛梨形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猪瘟病毒E2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方法的建立
候玉珍, 王遵宝, 郑侃, 赵兵, 冶莲, 姜智文, 唐慧芬, 候凤, 贺笋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23-15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7
摘要 ( 311 )   PDF (975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定量检测猪瘟病毒(CSFV)E2重组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 CSFV WH303单克隆抗体包被96孔酶标板,用CSFV 1B6单克隆抗体连接HRP作为酶标抗体,以杆状病毒表达纯化的CSFV E2蛋白作为标准品蛋白,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方法。用SDS-PAGE方法检测标准品蛋白的纯度,BCA蛋白定量法定量标准品蛋白的浓度。稀释标准品至线性区间,绘制标准曲线。用棋盘法确定包被单克隆抗体和酶标抗体及标准品蛋白的最适稀释度。用批间重复和批内重复试验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SDS-PAGE结果显示,CSFV E2蛋白的标准品纯度>95%,BCA蛋白定量法测定CSFV E2蛋白的标准品浓度为1.553 mg/mL。包被单克隆抗体的浓度为0.1 μg/mL,酶标抗体的最适稀释度为1∶400。CSFV E2蛋白标准品稀释浓度在2.43~77.65 μg/m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值在0.99以上。批间和批内重复性检测试验变异系数均<15%。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CSFV E2重组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CSFV E2蛋白的定量提供了有效方法。
四甲基吡嗪对獭兔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和天然免疫的影响
郑江平, 刘宁, 白雪瑞, 张飞可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31-15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8
摘要 ( 196 )   PDF (873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研究四甲基吡嗪(TMP)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獭兔载菌量、溶血素、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FN-γ)、免疫器官指数和天然抗体的影响,旨在探讨TMP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作用。选择断奶獭兔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4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0、100、150 mg/kg TMP。饲养试验第1天,4个试验组獭兔每只灌服1 mL(107 CFU)单增李斯特菌株,对照组灌服无菌株的培养液,饲养试验持续14 d。结果表明,TMP降低了獭兔肝脏、脾脏和淋巴结的单增李斯特菌载菌量(P<0.05)。盲肠食糜、肝脏、脾脏和淋巴结载菌量均呈线性下降(P<0.05)。添加TMP使獭兔李斯特菌溶血素和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显著降低(P<0.05),14 d时,李斯特菌溶血素呈线性下降(P<0.05),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均呈现线性和平方下降(P<0.05)。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IgA和IgG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后下降,随TMP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但只有饲喂至7 d时的脾脏指数呈线性上升(P<0.05)。说明日粮中添加TMP可以降低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獭兔组织载菌量,减少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对提升免疫器官指数和天然抗体有积极作用。
动物衣原体病疫苗免疫及治疗研究进展
谭书敏, 周继章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39-15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29
摘要 ( 254 )   PDF (1008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衣原体病由衣原体感染引起,发病动物通常出现流产、产死胎或产蛋下降等临床症状。该病在牛、羊、猪、鸡、鸭等畜禽,以及狐狸、鹿等特种经济动物间广泛流行,严重妨碍了动物的健康发展。文章对动物衣原体病目前的防控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疫苗免疫和药物治疗两方面,疫苗免疫是目前动物衣原体病预防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药物治疗是动物感染衣原体的最佳选择。其中重点阐述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等多种疫苗的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药物重点介绍了抗生素及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探索了其他药物治疗的前景,并对动物衣原体病的未来防控进行了展望。
基础兽医
大肠杆菌转座子及整合子携带类型与其多重耐药谱型相关性的研究
林习, 吕世明, 谭艾娟, 罗致茜, 杨睿智, 郑汝青, 周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47-15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30
摘要 ( 223 )   PDF (2015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猪源大肠杆菌转座子及整合子携带类型与其多重耐药相关性,试验采集贵州省12个规模化养猪场猪肛门拭子,分离鉴定到259株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7类(1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用PCR方法检测转座子及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结果发现,受试菌株对7类(16种)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为高度耐药,MIC90的耐药倍数为32倍;对亚胺培南、多黏菌素B表现敏感,MIC90的耐药倍数为2倍,其他药物的耐药倍数介于二者之间。受试菌株多重耐药最高达7重,2重以上耐药率达到100%,多重耐药谱型共计14种,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为主,占56.97%。受试菌株转座子和整合子检出率较高,转座子及整合子表型共计20种,其中IScp1+IS26+tnpA+tnp513+intI1和IS26+tnpA+tnp513+intI1的组合类型占比最多,分别为48.48%和26.06%。本试验结果表明,插入元件IScp1与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插入元件IS26与氨苄西林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磺胺异唑耐药相关性显著(P<0.05);整合子intI1与氨苄西林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intI2与头孢他啶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头孢噻呋、恩诺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相关性显著(P<0.05);IScp1+IS26+tnpA+tnp513+intI1组合类型与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IS26+tnpA+tnp513+intI1组合类型与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性显著(P<0.05),与头孢噻呋耐药相关性极显著(P<0.01),但与庆大霉素耐药呈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受试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的多重耐药与转座子及整合子携带类型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瑶山亚种树鼩源嗜水性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唐海波, 运晨霞, 梁亮, 袁小芳, 黄正团, 曹颖颖, 冷静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60-15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31
摘要 ( 214 )   PDF (2442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诊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山亚种树鼩人工驯化养殖中心的瑶山亚种树鼩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试验通过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病原菌,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纯化获得一株致病性嗜水性气单胞菌;利用昆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定了该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该分离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方法进行菌株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瑶山亚种树鼩分离到一株嗜水性气单胞菌,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呈短杆状。该菌16S rRNA序列与日本淡水湖源嗜水性气单胞菌SWCY-3.27株同源性高达100%,遗传进化关系最近。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LD50为1×107 CFU,毒力高于模式菌株ATCC 7966,近似于中国流行株NJ-35和J-1等,致病性试验鉴定该菌为强毒力菌株。生化鉴定七叶苷、阿拉伯糖、氧化酶呈阳性,各种生化鉴定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检测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以PCR扩增基因方法对分离菌进行6类12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分离菌存在氨基糖苷类(Aph-(3)-lia)和β-内酰胺类(mecA)两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可用高敏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为防治嗜水性气单胞菌感染导致的树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广东鹅场大肠杆菌耐药状况及blaCTX-M基因的传播特征
岑道机, 麦嘉琳, 周毓源, 耿昊宇, 刘昌海, 邓国辉, 姜琪, 方亮星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71-15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32
摘要 ( 234 )   PDF (2540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广东地区鹅场动物和环境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的流行与传播特征,本研究从广东省江门及阳江市共10处鹅场采集鹅及环境样品199份,采用MALDI-TOF-MS法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PCR法检测头孢噻肟耐药菌中blaCTX-M基因及其基因环境,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接合转移和质粒复制子分型等方法探究blaCTX-M基因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共获得196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链霉素耐药率均超过50%,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0%~25%,其中头孢噻肟耐药菌有49株(24.6%)。阳江地区大肠杆菌对受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江门,且动物源高于环境源,尤其是头孢噻肟和头孢噻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孢噻肟耐药菌中共检出19株携带blaCTX-M基因,包括blaCTX-M-55n=17)、blaCTX-M-27n=1)和blaCTX-M-65n=1),且blaCTX-M基因阳性菌均可对5~11种药物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表型。blaCTX-M-55基因环境均为ISEcp1-blaCTX-M-55-orf477,且在ISEcp1与blaCTX-M基因之间有3种长度的间隔序列;而blaCTX-M-27blaCTX-M-65的基因环境均为ISEcp1-blaCTX-M-27/65-IS903。19株blaCTX-M基因阳性菌呈现10种PFGE谱型,存在一种主要流行的谱型(47.4%),其包括多种来源菌株,暗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12株(63.2%)blaCTX-M基因阳性大肠杆菌中blaCTX-M基因转移成功,blaCTX-M基因阳性接合子携带的复制子型为IncFⅡ(n=10)和IncHⅠ2(n=2),且存在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表型与blaCTX-M基因共转移现象。研究发现,阳江鹅场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blaCTX-M基因存在一定的流行性且以blaCTX-M-55亚型为主,blaCTX-M基因阳性菌的克隆传播和质粒及插入序列ISEcp1介导的水平传播是导致该基因在鹅场大肠杆菌中扩散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伴侣动物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和耐药性分析
张聪, 肖亦辰, 陈怀君, 袁敬知, 韦德源,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83-15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33
摘要 ( 424 )   PDF (3279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南宁伴侣动物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犬、猫粪便拭子,通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药敏试验及PCR扩增16S rRNA、khe基因、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等方法对细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中有4株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液状菌落,轻挑拉丝且镜检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疑为肺炎克雷伯氏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达99%,同时肺炎克雷伯氏菌特异性基因(khe)阳性。其中,分离株GXKP-C14、GXKP-D15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分离株GXKP-D1则表现出高水平多重耐药,分离株GXKP-D4耐药性稍低于GXKP-D1,对临床常用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四环素、多西环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表现耐药,对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多黏菌素等敏感。部分菌株携带tet(A)、QnrS、blaSHVsul2、mcr-1等耐药基因和WabG毒力基因。本研究结果为犬、猫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检测、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试验依据。同时,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检出将为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控制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黄连抗菌作用机制
姚姗姗, 刘静茹, 陈静, 张鹏, 王文静, 张铁, 王春光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593-16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34
摘要 ( 358 )   PDF (4438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黄连主要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机制。从TCMSP数据库筛选黄连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转化成相应靶点基因,将活性成分和靶点基因导入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再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黄连抗菌相关靶点,将核心靶点基因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黄连9种有效成分作用于105个抗菌靶点参与22条生物学过程(生物过程18条、分子功能3条、细胞组成1条)和19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氢化小檗碱、氧化小檗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等;抗菌作用靶点为IL2、VCAM1、STAT1、NOS2、TGFB1、CASP9、MMP1、NFKBIA和CXCL10等;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对脂多糖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节、细胞黏附等;主要作用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连可能通过槲皮素、小檗碱、巴马汀等活性成分作用于IL2、VCAM1、STAT1等关键靶标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联合发挥抗菌作用,充分体现了黄连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黄连抗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饲用黄丝藻粉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韦芊含, 雷伟伟, 陈昕, 赵伟亚, 张蒙, 肖金吒, 张雨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602-16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35
摘要 ( 235 )   PDF (22519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黄丝藻粉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初步评价其饲用安全性。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灌胃给予Wistar大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黄丝藻粉按0、1 250、2 500、5 000 mg/kg 添加于饲料中饲喂大鼠,进行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每周称量大鼠体重与饲料消耗,分别于喂养 45、90 d 时剖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给予大鼠均未出现死亡,LD50>5 000 mg/kg体重,根据WHO对化学物质的毒性评级,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高、中、低剂量黄丝藻粉饲喂大鼠90 d后平均饲料消耗、体增重、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常规指标、低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除血液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在大鼠正常生化指标范围内;解剖及主要脏器HE染色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5 000 mg/kg添加剂量喂养大鼠90 d,未观察到明显的有害作用,有望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应用。
红茂草中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谢宗秀, 李尚玮, 周德顺, 宋向东, 贾宁, 梁剑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611-16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36
摘要 ( 188 )   PDF (864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红茂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试验以甘肃平凉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蒸馏萃取(SDE)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红茂草中的精油成分;以GC-MS对其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提取法和蒸馏萃取提取法所得精油为橙黄色,有浑浊,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3种方法所得精油均含有24种共同成分,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最优,其提取率为2.1220%,水蒸气提取法最低,提取率为1.7870%;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作用于3种供试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2500 g/mL、大肠杆菌0.3000 g/mL,绿脓杆菌0.2600 g/mL,抑菌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是提取红茂草精油的最佳方法,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红茂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临床兽医
柏芩提取液的药效学及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评价
钱峰, 苗钰松, MUHAMMAD Ishfaq, 尹鹏, 尹建丽, 李继昌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618-16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37
摘要 ( 203 )   PDF (6693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柏芩提取液是由黄柏、黄芩、红花、党参等组成,为了探讨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采用实验性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进行柏芩提取液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确定药效作用后,按照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防治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的抗微生物兽药的靶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对其进行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柏芩提取液能明显改善实验性子宫内膜炎家兔的临床症状,血液白细胞计数分类、子宫分泌物涂片镜检、尿液及子宫分泌物化学检查结果趋于正常,并且能够减轻子宫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等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给药后第10天,柏芩提取液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且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给药后第21天,柏芩提取液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明柏芩提取液对实验性家兔子宫内膜炎和临床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1.5和1.0 g/mL浓度(30 mL/次)对临床病例的治疗效果明显,与土霉素效果相似,0.5 g/mL浓度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环境安全
兽药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马文瑾, 徐向月, 安博宇, 程古月, 黄玲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5):  1628-16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05.038
摘要 ( 243 )   PDF (1052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畜禽集约化养殖数量增加,兽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或作为促生长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中国2010-2017年兽用抗菌药的销售量从31 500 t增长到56 800 t。兽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过程中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药物经过动物机体代谢后以原形药或代谢物随粪尿排出体外是兽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兽药进入环境后发生迁移转化造成了严重危害,包括抗生素耐药菌或耐药基因的产生、兽药在动植物源性食品和饮用水中的暴露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对非靶标动物的生态毒性等。作者就兽药在环境中的暴露、转归及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药物的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针对降低兽药环境风险的措施提出了建议,以引起人们对兽药环境风险评估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