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5-08-20
生物技术
水貂部分Toll样受体(TLRs)基因的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分析
仝明薇, 易立, 杨勇, 程悦宁, 王建科, 赵航, 林鹏, 程世鹏
. 2015, 42(8):  1917-19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01
摘要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水貂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并为抗病育种积累可供选择的基因素材。本试验以雪貂TLRs基因为参考序列设计4对引物对水貂TLR4、TLR6、TLR7及TLR8进行分子克隆,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TLR4和TLR7基因mRNA在不同年龄水貂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水貂TLRs与食肉目动物(雪貂、北极熊、大熊猫、海象、海豹、犬、老虎和猫)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中距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LR4和TLR7在检测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表达量存在差异,相比成年水貂,仔貂各组织中TLR4或TLR7基因表达量更高。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白细胞介素6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王配, 陈园园, 霍金龙, 霍海龙, 王淑燕, 潘伟荣, 成文敏, 查星琴, 曾养志
. 2015, 42(8):  1925-19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02
摘要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细胞介素6(IL-6)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在佐剂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为实验动物,通过PCR法获得IL-6基因编码区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JQ839263。对BMI IL-6基因和相应的蛋白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21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3.88 ku,等电点(pI)为6.66,存在一个保守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N端和C端均疏水,且在N端存在信号肽,有89%的可能性定位于细胞核。将BMI的IL-6基因编码区序列与NCBI下载到的4条猪IL-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BMI IL-6与GenBank登录号为NM_214399和DQ832259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与GenBank登录号为AF309651和AF518322的核苷酸序列各存在1处碱基差异;多物种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BMI与骆驼亲缘关系最近。同时利用半定量PCR法确定了IL-6基因mRNA在BMI 12个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发现在肺脏、皮肤、肌肉中表达量较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猪IL-6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检测贝类派琴虫和包纳米虫的双重LAMP方法的建立
王彩霞, 冯春燕, 王巧黎, 袁向芬, 邓俊花, 吕继洲, 吴绍强
. 2015, 42(8):  1935-19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03
摘要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贝类寄生虫快速检测需求,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发布的派琴虫ITS序列和包纳米虫18S rRNA序列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LAMP扩增引物,分别建立了两种寄生虫的单重LAMP检测方法,进一步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组装成两种寄生虫的双重LAMP方法,同时还进行了特异性检测和敏感性检测,并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验双重LAMP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贝类寄生虫双重LAMP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派琴虫时的最低检测限为10拷贝/μL质粒DNA,检测包纳米虫时的最低检测限为100拷贝/μL质粒DNA,同时酶切试验也验证了双重LAMP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随机采自东海和黄海的20份菲律宾蛤仔和10份美国进口牡蛎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双重LAMP方法在口岸检疫工作中可以作为派琴虫和包纳米虫的快速检测方法。
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ITS2序列测定及其种系发育分析
梅雪芳, 李树清, 胡长红, 黄腾飞, 陈志飞, 黄维义
. 2015, 42(8):  1943-19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04
摘要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将从犬猫肠道中分离的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用盐酸卡红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学特征;PCR扩增其ITS2基因序列并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同属异形科的多棘单睾吸虫和横川后殖吸虫序列进行比对;应用Mega 6.05软件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种系发育树进行分析。盐酸卡红染色后显示,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各形态学特征符合经典的分类学描述。PCR测序后获得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95和297 bp,G+C含量分别为49.5%(146/295)和54.2%(161/297)。提交至GenBank后获得登录号分别为钩棘单睾吸虫KJ137221~KJ137223,KP165437~KP165439;扇棘单睾吸虫KP165440。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种内差异性为0,4种异形吸虫种间差异为15.2%~28.9%。基于ITS2序列建立的种系发育树显示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构成自展值为78%的拓扑分支。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彭小兵, 田冬青, 李旭妮, 彭国瑞, 王猛, 蒋玉文
. 2015, 42(8):  1950-19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05
摘要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PCR扩增B型产气荚膜梭菌C58-2株α毒素完整成熟肽序列,并将其插入到pGEM-T Easy载体中,构建克隆载体pGEM-T-α。对克隆载体pGEM-T-α进行EcoRⅠ和Hind Ⅲ的双酶切,将得到的1125 bp片段以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于pET-28a(+)中,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宿主菌中,37 ℃、1.0 mmol/L IPTG诱导该片段获得良好表达。经SDS-PAGE分析,其表达的蛋白约为46.1 ku,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重组α毒素蛋白可被A型产气荚膜梭菌定型血清识别,表明该重组α毒素蛋白具备与天然毒素相似的反应原性。重组α毒素蛋白在菌液上清、超声波裂解上清和超声波裂解沉淀中均有分布,且以包涵体表达为主,表明重组α毒素蛋白可同时在胞外、周质和胞浆表达。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重组α毒素蛋白不具有毒性。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抗血清具有α毒素特异性。以重组α毒素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血清,效价测定结果表明每1 mL重组α毒素蛋白抗血清可以中和100 MLD的A型毒素。
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李晓蓉, 唐青海, 卜宾, 毛倩倩, 李羽, 唐存多, 姚伦广, 焦铸锦, 阚云超
. 2015, 42(8):  1956-19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06
摘要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pCDK2)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Cdk2,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受体菌,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rpCDK2)表达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蛋白经纯化及与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法(IPMA)检测抗体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rpCDK2蛋白,该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可溶性rpCDK2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8 ku,包涵体rpCDK2蛋白在38~43 ku间有3种不同分子质量形式;IPMA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pCDK2蛋白多克隆抗体与猪肾细胞(PK-15)和猪睾丸细胞(ST)免疫染色呈特异性反应,且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多克隆抗体与这两种细胞的总蛋白反应出现4条特异性条带(分子质量在34~50 ku之间),可能跟pCDK2的多种磷酸化形式有关。本试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rpCDK2蛋白,并制备了免疫活性和特异性良好的pCDK2蛋白多克隆抗体,为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两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基因序列分析
尚辉琴, 李琳, 陈瑞爱, 刘红波, 梁梅兰, 贺东生
. 2015, 42(8):  1963-19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07
摘要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调查广东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通过病料SPF鸡胚接种和鸡胚尿囊液的RT-PCR鉴定,于2013年从广东湛江地区不同发病鸡场分离到两株IBV,分别命名为CK/CH/GD/ZJ10/2013和CK/CH/GD/ZJ11/2013,并对这两株IBV的S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K/CH/GD/ZJ10/2013株S1基因全长1 626 bp,编码542个氨基酸,其裂解位点为NRFRR,属于基因型Ⅲ,并推测其为基因型Ⅲ毒株(CK/CH/GX/NN11-3)与基因型Ⅰ毒株(GX-NN-6)在S1基因处发生重组而产生的新毒株;CK/CH/GD/ZJ11/2013株S1基因全长1620 bp,编码540个氨基酸,其裂解位点为HRRRR,属于基因型Ⅰ(类QX型);两株IBV的S1基因间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与位于同一基因型的参考毒株间同源性较高,而与中国使用的Mass型常规疫苗H120和H52之间的同源性最低,仅为75.7%~76.3%和77.1%~77.9%。本研究可为广东省IB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山羊痘病毒A6L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赵银龙, 吴国华, 朱海霞, 吴健, 颜新敏, 赵志荀, 李健, 吴娜, 穆晓峰, 张强
. 2015, 42(8):  1973-197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08
摘要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山羊痘病毒A6蛋白的分子特征,本试验提取了山羊痘病毒古浪分离株的基因组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A6L基因的DNA序列。将PCR产物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后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A6L基因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A6L基因序列含有1个由1128个核苷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蛋白质分子质量的理论值为43.68 ku,理论等电点为7.50。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53.30%,β折叠占10.24%,其余39.46%为无规则卷曲。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羊痘病毒分离株A6L序列高度保守,同源性在97%以上。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6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羊痘病毒早期蛋白的分子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牛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程振涛, 岳筠, 张华, 周碧君, 文明, 王开功, 欧德渊, 覃岚, 徐春志
. 2015, 42(8):  1979-19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09
摘要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可应用于快速检测奶牛结核病、评估鲜乳污染状况、追溯传播途径的试验方法,本研究根据牛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构建标准曲线,评价该方法的性能。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有效检测牛结核分枝杆菌目的基因,其最佳引物浓度为400 n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2 ℃。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相关性好,可用于样本的定量检测。该方法的性能评价显示,其最小检出模板浓度为80.24 ng/L,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重复性,可对鲜乳样本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方法可用于牛结核分枝杆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这为奶牛结核病的诊断与净化及鲜乳食品安全评估提供重要技术。
伊犁马肠道不同部位IgG Fc受体表达研究
方超, 臧长江, 马海玉, 于茜, 赵芳, 杨开伦
. 2015, 42(8):  1986-19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0
摘要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2岁青年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研究马肠道中IgG Fc受体(Fc receptor,FcR)的mRNA表达规律,以便丰富马免疫机制和消化生理的相关学说和理论,达到改善马匹免疫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减少死亡的目的。结果表明,小肠中IgG Fc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盲肠(P< 0.05);大肠中IgG Fc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小肠,高于盲肠,差异均不显著(P> 0.05)。说明2岁青年伊犁马的FcR在肠道有表达,对于马属动物表达不仅在幼年,其免疫机理不同于人和鼠类;青年伊犁马的小肠FcR表达水平最高,其他各段依次呈递减规律,与仔猪、绵羊等家畜有相似的规律,可能说明小肠不仅是营养吸收、消化的重要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消化道不同部位肩负着特异的生理功能。
猪Oct4-EGFP多能性报告载体的构建与验证
朱蒙, 付博, 刘娣, 杨秀芹
. 2015, 42(8):  1993-19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1
摘要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猪Oct4-EGFP多能性报告载体,可在不破坏细胞的前提下研究Oct4的表达规律,从而有利于早期胚胎发育研究及干细胞的研究。试验采用无缝克隆(In-Fusion PCR cloning)技术,将Oct4启动子序列直接重组到pEGFP-N1载体上,用Oct4代替质粒pEGFP-N1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原有的CMV启动子构建出Oct4-EGFP报告载体,并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入大白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分析Oct4-EGFP报告载体,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经PCR及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Oct4-EGFP多能性报告载体,并在孤雌囊胚上初步验证了载体的有效性;经过脂质体转染,经筛选及PCR鉴定,获得了8株整合有Oct4-EGFP多能性报告载体的转基因细胞。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无缝克隆技术可高效率构建Oct4-EGFP多能性报告载体,且获得的转基因阳性细胞可为猪胚胎早期发育和胚胎干细胞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鉴定
贾赟, 王贞钧, 孙铭英, 张雪, 张永宁, 栾慎顺, 王全凯, 孙颖杰
. 2015, 42(8):  2000-20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2
摘要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25型的VP7原核表达蛋白,本试验以蓝舌病病毒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VP7基因,将其克隆于pET-24b(+)表达载体中,获得pET-24b-BTV-VP7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受体菌,IPTG诱导表达His-BTV-VP7蛋白。在变性条件下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His-BTV-VP7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及ELISA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His-BTV-VP7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为40 ku;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此原核表达蛋白能与山羊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为后续建立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CODEHOP克隆鲫鱼HSP90基因及其同源性分析
焦雪, 张雅斌, 卢玉婷, 祖岫杰, 张培军, 李月红
. 2015, 42(8):  2006-20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3
摘要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析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的保守性,并为寻找新的HSP基因,探索HSP90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利用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克隆鲫鱼的HSP90序列,并将扩增的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克隆载体后进行测序,再将测序结果通过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鲫鱼与鲤鱼的同源性为99%;与斑马鱼的同源性为92%。本试验设计出的引物简并度较低,Tm值的修改较为灵活,产物特异性强,为研究鲫鱼的功能基因提供基础保障,并为热休克蛋白在进化上的保守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糊化阴离子盐和过瘤胃氯化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孔平, 陈红莉, 王树杰, 徐娜, 吴妍妍, 高巍
. 2015, 42(8):  2011-20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4
摘要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糊化阴离子盐和过瘤胃氯化胆碱(RPC)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2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按胎次(2~4)、年龄、上一胎次泌乳量和预产期相似原则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TMR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饲喂TMR日粮+200 g糊化阴离子盐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30 g/(头·d)RPC。预试期7 d,正试期从预产期前21 d饲喂至产犊结束。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产前21 d大部分时间点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各试验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普遍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20、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P< 0.05),各试验组钙(Ca)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P< 0.05)。②各试验组产后90 d内的总泌乳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添加20、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P< 0.05);添加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初乳中乳干物质率、乳蛋白率和乳脂率(P< 0.05)。③各试验组血清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20、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部分时间点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P< 0.05),显著降低部分时间点血浆总胆固醇(TCHO)、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P< 0.05)。综上所述,围产前期添加阴离子盐和PRC能提高奶牛产前干物质采食量和部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围产期血钙和血脂代谢,提高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围产期奶牛日粮在添加200 g糊化阴离子盐的基础上,PRC的最适添加量为30 g/(头·d)。
不同代乳品及饲喂方式对荷斯坦奶公犊生产犊牛白肉影响的研究
王晓玲, 李秋凤, 曹玉凤, 高艳霞, 于春起, 杜柳柳, 李晓蒙, 李建国
. 2015, 42(8):  2020-20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5
摘要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代乳粉(主要含乳类制品)液态饲喂和代乳料(主要含植物类饲料等)干喂对荷斯坦奶公犊生产犊牛白肉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健康无病、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进行了120 d的生长育肥试验。Ⅰ组饲喂市售的代乳粉(粗蛋白质22%,粗脂肪16%);Ⅱ组饲喂配制的代乳料(粗蛋白质22%,消化能16 MJ/kg)。结果表明:①Ⅱ组犊牛0~90 d平均日增重高于Ⅰ组犊牛,91~120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Ⅰ组犊牛(P< 0.05),但两组犊牛0~120 d平均日增重和试验末重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②不同代乳品及饲喂方式对奶公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 0.05)。③Ⅰ组犊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5),分别比Ⅱ组高11.88%、11.04%和8.12%,但两组间的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犊牛背最长肌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Ⅰ组犊牛的失水率比Ⅱ组犊牛高20.83%(P< 0.01);Ⅰ组犊牛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1),但两组犊牛背最长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和铁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④Ⅱ组犊牛的饲养成本比Ⅰ组降低45.38%。综上所述,饲喂代乳料的犊牛可获得与饲喂代乳粉犊牛相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显著降低饲养成本。
不同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料中营养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张锦玲, 王勇, 郭鹏, 张立明, 刘大程
. 2015, 42(8):  2028-20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6
摘要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料中营养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麸皮、玉米皮、玉米粉、米糠等为固态发酵培养基,将酿酒酵母菌(BC、XR4)与枯草芽孢杆菌(A15)按不同比例组合接种于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其中试验1组以1:1比例接种BC和XR4;试验2组以1:1:0.5比例接种BC、XR4和A15;以不接菌种的培养基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发酵底物中5种营养活性物质(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及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来评价不同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组固态发酵料中营养活性物质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以试验2组发酵效果最优,与发酵前相比,试验2组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总氨基酸、总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7.69%、44.72%、27.62%、9.01%、474.99%;②试验1、2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0.15%和4.44%、3.29%和4.43%、10.37%和23.00%、33.04%和131.59%,其中试验2组优于试验1组。由此可知,在酿酒酵母菌(BC、XR4)的基础上添加枯草芽孢杆菌(A15)其发酵效果最好,不仅可显著提高产物的营养活性物质含量,也可显著提高其体外消化率。
新疆昌吉地区荷斯坦奶牛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刘丽元, 臧长江, 周靖航, 马晓燕, 热西提·阿不都热依木, 黄锡霞, 葛建军, 马光辉
. 2015, 42(8):  2036-20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7
摘要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新疆昌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荷斯坦奶牛体尺、体重变化规律,了解荷斯坦奶牛体尺、体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新疆昌吉地区测定的2012~2013年2 972头次不同年龄阶段的荷斯坦奶牛体尺、体重记录进行处理得出各年龄阶段的体尺指数,分别绘制了累积生长曲线、绝对生长曲线和相对生长曲线;并对荷斯坦奶牛各体尺指标与体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体尺、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在1~3岁时生长发育迅速,3岁以后,其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逐渐下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在实际生产中,要特别注意荷斯坦奶牛3岁以前的饲养管理,保证其营养需求以达到最佳生理状态。
大额牛×婆罗门(GBF1)牛与云岭牛肉品质比较研究
王喆, 赵志军, 李天平, 王安奎, 和霁恬, 高月娥, 和占星, 黄必志
. 2015, 42(8):  2042-20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8
摘要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杂交后代(GBF1)与云岭牛肉品质,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选择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00个肉样冻存。以肉质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检测GBF1牛肉的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蒸煮损失。结果表明,GBF1牛肩峰剪切力显著高于云岭牛(P< 0.05),其他部位肉剪切力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GBF1牛10个部位肉的平均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分别为3.50 kg、24.15%、27.56%,低于云岭牛;平均系水力64.60%,高于云岭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由此可知,GBF1牛肉品质与云岭牛相似,且均较好。
新疆伊犁夏牧场铁、铜、锰、锌、硒营养生态环境的研究(Ⅰ)
杨菊清, 雒秋江, 杨开伦, 张国庆, 王骁, 谢鹏贵, 张积荣
. 2015, 42(8):  2048-20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19
摘要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伊犁牧区土壤-牧草-水(溪流)中铁、铜、锰、锌、硒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与相互关系,以评估新疆伊犁夏牧场微量元素的营养生态环境。在伊犁夏牧场卡拉卓恩(南坡)和唐布拉草地(北坡)海拔1400~2999 m垂直带,根据海拔分别采取土壤(n=75)、牧草(n=75)和溪水(n=75)样品,测定其铁、铜、锰、锌和硒含量。结果表明,伊犁夏牧场土壤中铁、铜、锰和锌平均含量分别为15 418.4、32.6、474.5和115.8 mg/kg,牧草中分别为446.0、7.8、85.7和41.9 mg/kg,土壤与牧草铁、铜、锰和锌含量的相关性(R2)分别为0.43、0.82、0.47和0.72,土壤和牧草中铁、铜、锰、锌含量随海拔变化规律不明显;溪水中不含以上4种元素;土壤和牧草中不含硒,溪水含硒极微量。由此说明,伊犁夏牧场铁元素过多,锌、锰基本适宜,铜缺乏,而硒则严重缺乏。
nesfatin-1抑制摄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谢光美, 林方军
. 2015, 42(8):  2058-20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0
摘要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esfatin-1是最近研究发现的一种新的厌食分子。其前体蛋白核连蛋白2 (NUCB2)水解形成3个片段:nesfatin-1、nesfatin-2和nesfatin-3。nesfatin-1的中间片段(M30)具有强烈的抑制摄食的作用,nesfatin-2和nesfatin-3不抑制摄食且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尚不清楚。此外,nesfatin-1还参与行为、情绪、生殖、睡眠、癫痫和糖尿病等的调控。作者综述了nesfatin-1的发现、命名、结构、分布、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抑制摄食的机制。
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
袁正武, 陈凤鸣, 陈清华
. 2015, 42(8):  2066-20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1
摘要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发酵豆粕生产的最适条件,本研究测定不同的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水分、发酵时间、辅料等几种因子对豆粕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乳酸菌的添加比例分别为3‰、2‰、1‰,蛋白酶添加量为2‰,菌种活化时间为0.5 h,发酵的初始水分为38%,温度保持在30~42 ℃时,发酵豆粕的理化指标最优,其中小肽含量可达20%以上,乳酸含量可达3.5%以上,并且质量稳定。
生理生化
稳定高效表达猪CD163的Marc-145细胞系的构建与鉴定
吴香菊, 李芳韬, 陈蕾, 丛晓燕, 孙文博, 于江, 陈智, 郭立辉, 吴家强, 杜以军, 赵孝民, 王金宝
. 2015, 42(8):  2074-20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2
摘要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构建一株高效表达猪CD163(pCD163)的Marc-145细胞系,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临床分离和疫苗生产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中序列设计引物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扩增pCD163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pCD163,将该重组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通过G418筛选、单克隆化并扩大培养筛选获得表达pCD163的Marc-145细胞系,IFA、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表达情况。IFA结果显示,构建的pCD163-Marc细胞系中荧光明显亮于普通Marc-145细胞;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CD163-Marc细胞系中CD163蛋白表达量约为对照Marc-145细胞中CD163蛋白表达量的8.7倍。且该细胞系可稳定传至20代,各代次之间表达量无差异。证明高效表达猪CD163的Marc-145细胞系构建成功。
鹅细小病毒侵染雏鹅组织器官的氧化/脱氢酶及同工酶研究
朱新产, 张兆斌, 黄云鸽, 杨丽金
. 2015, 42(8):  2081-20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3
摘要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酶是催化代谢途径的高效活性基因产物,应激环境和遗传基础的不同导致同工酶结构或活性差异,使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酶种类和活性表现特异性变化。采用生化分析试验技术和PAGE分析鹅细小病毒(GPV)感染雏鹅氧化/脱氢酶(LDH、ADH、POD、CAT)的活性及同工酶特征变异,结果表明,GPV感染雏鹅的脑、心脏、脾脏组织新出现1条POD同工酶谱带,肺脏组织消失1条同工酶谱带;GPV感染雏鹅的肝脏、脾脏组织分别缺失慢区3条和1条CAT同工酶谱带;GPV感染雏鹅组织器官的LDH和ADH同工酶仅显示1~2个慢区带,肺脏缺失1条慢区ADH同工酶谱带,ADH活性降低了13.61%~61.08%,心脏增高1.2倍;POD、CAT、LDH活性分别增强1.2~6、1.5~3.5、2~2.5倍,而脑、肺脏的CAT活性降低了40.29%和94.68%,心脏、肺脏的LDH活性降低了75.93%和91.81%。提示氧化/脱氢酶产生的广泛变异是GPV感染应激与宿主氧化/脱氢酶基因表达的互作效应,其酶的谱型、活性等生化特征变异,直接或间接调控代谢途径、影响生理机能及病理性能,敏感的氧化/脱氢酶是研究病毒基因型与宿主遗传易感性互作病理学机制的有效标记物。
同日龄不同体重羔羊十二指肠形态功能的比较研究
马雪连, 王金泉, 张晓红, 姚刚
. 2015, 42(8):  2091-20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4
摘要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择60只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断奶日龄(3月龄断奶)的5月龄健康阿勒泰×特克赛尔杂交F1代羔羊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体重大小具有显著性差异的8只羔羊分为大体重组(HBW组)4只,平均体重(37.20±2.80)kg;小体重组(LBW组)4只,平均体重(28.24±3.75)kg。测定两组羔羊十二指肠绒毛组织形态学指标、消化酶活性及其黏膜中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载蛋白1(SGLT1)和葡萄糖转载蛋白2(GLUT2)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HBW组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LBW组(P< 0.05),而黏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差异均不显著(P> 0.05);HBW组羔羊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LBW组羔羊(P< 0.05),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LBW组羔羊(P< 0.01),脂肪酶及蛋白酶活性在两组羔羊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HBW组羔羊SGLT1表达量显著高于LBW组(P< 0.05),GLUT2表达量极显著高于LBW组(P< 0.01)。综上所述,反刍动物体重增加与十二指肠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关,这些消化酶及葡萄糖运载蛋白的分子生物学上调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京星黄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与H/L的关联分析
赵会静, 张敬敬, 文杰, 刘冉冉, 郑麦青, 李庆贺, 赵桂苹
. 2015, 42(8):  2098-21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5
摘要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选用鸡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作为影响鸡免疫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星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IL-2基因的5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及其对异噬性粒细胞/淋巴细胞(H/L)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位点在试验群体中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5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都较低,只检测到两种基因型,且纯合基因型为优势等位基因。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SNP1和SNP2处于完美连锁状态,SNP3、SNP4和SNP5也处于完美连锁状态。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京星黄鸡试验群体中共检测到4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1 (TGACT)为优势单倍型。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单倍型组合对H/L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 0.05)。这些结果提示以后的研究需要关注IL-2基因其他位置的SNP位点以及与更多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更深入地了解IL-2在鸡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禁食禁水对新疆伊犁马生化指标及应激相关激素的影响
张伯伟, 赵红琼, 周玉东, 张丹, 陶万春, 王丽芳, 卡力比夏提·艾木拉江, 王雷刚, 闫书平, 姚刚
. 2015, 42(8):  2104-21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6
摘要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禁食禁水双重应激对马匹机体的影响,试验选取8匹成年伊犁骟马,采用不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分为禁食禁水组(禁食禁水49 h)和正常饲喂组(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监测马匹基本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及应激相关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禁食禁水组心率在12~48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呼吸频率在48和49 h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糖浓度在18、24和3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浆皮质醇水平在18、30和36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在48和49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他指标未见显著变化(P> 0.05)。由此可知,在禁食禁水双重应激情况下,马匹通过降低心血管活动、减少机体能量消耗、提高应激能力来维持基本生命活动。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林杰, 王旭荣, 李建喜, 王孝武, 杨志强
. 2015, 42(8):  2109-21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7
摘要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不仅具有合成和分泌乳汁的功能,而且在乳腺的先天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泌乳机制、乳房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原代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适宜建立细胞模型,可作为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研究的良好介质,解决体内试验周期长、成本高、个体差异大的难题。作者主要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发展历程、培养技术、纯化技术及鉴定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遗传繁育
不同能量水平和采精频率对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
李碧波, 雷耀庚, 王兴涛, 杨万里, 杨雨鑫, 陈玉林
. 2015, 42(8):  2116-21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8
摘要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种公羊体重、血清睾酮水平和精液品质的影响,选择12只健康的种公羊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日粮按NRC(1981,2007)标准推荐量的85%、100%、115%和130%设置4个能量梯度。结果表明,各个试验阶段日粮能量水平对试验公羊的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著(P< 0.01)。Ⅰ组和Ⅱ组公羊在整个试验期体重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Ⅲ组和Ⅳ组公羊体重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5 d 2次频率下公羊的睾酮和射精量高于5 d 4次的频率。日粮能量水平对试验公羊的血清睾酮水平和有效精子数影响极显著(P< 0.01),对射精量和精子密度影响显著(P< 0.05)。射精量、精子密度和有效精子数均以Ⅲ组最好。采精频率和能量浓度只对睾酮水平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 0.01)。综上所述,陕北白绒山羊种公羊代谢能(ME)需要以12.08 MJ/d为宜。
Dppa5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鲁慧文, 郭若婷, 刘宏杰, 黄涛
. 2015, 42(8):  2124-21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29
摘要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developmental piuripotency associated 5,Dpp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以长白猪和大白猪为试验群体,采用PCR-RFLP、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检测猪Dppa5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与母猪产仔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猪Dppa5基因外显子上存在2个错义突变位点:g.363 T> C和g.844 G> T;猪Dppa5基因g.363 T> C 位点对初产大白猪的总产仔数有极显著影响(P< 0.01),对经产大白猪、长白猪的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P< 0.05);g.844 G> T位点对经产长白猪和大白猪的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 0.05)。综合结果分析,Dppa5多态位点对猪的繁殖性能存在影响,可作为潜在的遗传标记,为猪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兔解偶联蛋白1基因第2外显子基因多态性研究
李维, 刘若余, 林家栋, 谢海强, 李思, 杜雪琴, 肖超能
. 2015, 42(8):  2131-21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0
摘要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兔肉质性状特征,给兔的品种选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新西兰兔和加利福尼亚兔分别构建各自的DNA池,对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protein 1,UCP1)基因的第2外显子及第1内含子部分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利用BLAST和DNAStar分析并确定其SNP。结果分析,在新西兰兔中发现6个SNPs:T135C、C232T、T332C、C360T、T550C和A560G,其中T135C和C232T为同义突变,T332C、C360T、T550C、A560G 4个突变位点位于内含子区。利用RNA在线预测软件预测UCP1基因RNA二级结构最小自由能由-917.51 kJ/mol变为-866.10 kJ/mol,说明SNPs对UCP1基因的RNA二级结构产生影响。
AQP7基因内含子4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张婧敏, 房兴堂
. 2015, 42(8):  2137-21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1
摘要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郏县红牛AQP7基因内含子4的遗传变异,分析其遗传多态性对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PCR-SSCP、DNA序列分析及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郏县红牛AQP7基因内含子4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情况。结果发现,郏县红牛AQP7基因内含子4存在A、B、C 3个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依次为0.838、0.076、0.086;郏县红牛AQP7基因4种不同基因型与其体重和胸围有显著相关(P< 0.05),与其他指标不存在相关性(P> 0.05),且BC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和胸围均显著大于其他3种基因型(P< 0.05)。暗示BC基因型是提高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有利基因型,AQP7基因内含子4的遗传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的生长性状存在相关,因此可作为该品种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利用双能X射线预测绵羊胴体肌内脂肪含量的研究
刘斌, 季小阳, 付军科, 靳婷, 段合堂, 张文广
. 2015, 42(8):  2144-21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2
摘要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能X射线在绵羊肌内脂肪(IMF)含量等营养指标测定中的应用价值。试验选取19只8月龄蒙古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IMF含量,利用组织成分检测仪测定胴体骨密度(BMD)、胴体单位矿物质的脂肪含量(FBMC)、胴体单位矿物质的肌肉含量(LBMC)、后腿单位矿物质的脂肪含量(LFBMC)、后腿单位矿物质的肌肉含量(LLBMC) 5个指标,再将这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方程的构建。结果显示,FBMC对IMF的决定程度最大,且FBMC与IMF构成的回归方程极显著,表明可通过检测FBMC来进行绵羊胴体IMF的预测。该研究为双能X射线在肉品质快速评定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疾病防治
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性分析及ESBLs基因检测
赵俊利, 石瑞丽, 李志芳, 丁月霞, 李培锋, 关红
. 2015, 42(8):  2150-21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3
摘要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特性及ESBLs基因流行特征,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并对其多重耐药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法对具有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表型的菌株进行了8种动物源沙门氏菌常见ESBLs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甲氧苄啶(97.4%)及磺胺甲基噁唑(94.7%)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及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为严重(耐药率为40%~80%),所有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94.7%,有29株菌(76.3%)同时对6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35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中,有30株(85.7%)为ESBLs基因阳性,共检出6种ESBLs基因,其中CTX-M型基因检出率最高(40.0%),未检出SHV和PSE型基因;共发现15种ESBLs基因型,9种ESBLs基因型组合,有16株菌(45.7%)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ESBLs基因。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且ESBLs基因的流行模式较为复杂,提示兽医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可能是造成该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型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施开创, 李凤梅, 邹联斌, 许心婷, 王海清, 钟诚
. 2015, 42(8):  2160-21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4
摘要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当前广西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优势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掌握其最新流行特点,本试验采集疑似病鸡的组织病料,对沙门氏菌进行增菌和分离培养,运用VITEK System ATB Expression法ID 32E肠杆菌鉴定试剂条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应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ATB VET药敏试剂条对30种肠杆菌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310份疑似鸡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4株致病性沙门氏菌;这些分离菌株中有A群1株、C2群1株、B群15株和D群14株,另有3株未定型,其中以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和D群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优势菌株;34株分离株均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大观霉素和安普霉素敏感,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小于10%,对阿莫西林、链霉素、氟甲喹、噁喹酸、磺胺甲噁唑、四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率介于50%和90%之间,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夫西地酸、利福平和甲硝唑的耐药率达到100%,并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结果表明,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当前广西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流行菌株耐药性严重,应高度关注。
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体外感染乳腺上皮细胞的研究
王奇惠, 朱立力, 时永强, 朱娟, 曲伟杰
. 2015, 42(8):  2169-21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5
摘要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S.aureus small colony variants,SASCVs)与正常株对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的侵袭情况,并观察对比其对细胞结构的损坏程度和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本试验对由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分离的一株SASCV进行体外感染小鼠乳腺上皮细胞试验,将分离出的一株SASCV及质控菌株ATCC 25923分别注入实验室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内,采用普通光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质控菌株ATCC 25923及SASCVs诱导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定量检测质控菌株ATCC 25923及SASCV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观察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质控菌株ATCC 25923及SASCVs感染小鼠乳腺上皮细胞3 h后,可诱导乳腺上皮细胞发生凋亡,显示为细胞核皱缩,染色质边缘化和细胞浆内空泡增多等典型的凋亡特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并且阳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试验组。结果表明,SASCVs在侵染细胞的过程中达到一定数量不再上升;SASCVs的凋亡率明显的较正常金黄色葡萄球菌低。因此,SASCVs也可诱导乳腺上皮细胞凋亡,具有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特征。本试验结果为以后预防和控制SASCVs感染奶牛慢性乳房炎提供试验依据。
一株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鸭和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刘永法, 黄玉梅, 张宗尧, 万红, 王媚, 吕嘉敏, 罗开健
. 2015, 42(8):  2176-21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6
摘要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一株从鹭中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AIV)A/Heron/Guangdong/C1/2013(H5N6)对鸭和小鼠的致病力,本研究通过对鸭和小鼠滴鼻点眼和鸡的颈静脉注射进行攻毒试验,观察其致病力和组织病理学等变化,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毒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8.16/0.1 mL,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76。对鸭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4.0/0.2 mL,对小鼠的LD50为10-4.67/0.05 mL。以106 EID50/只滴鼻点眼感染鸭,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肿头流泪等症状,大多数鸭在感染后4~7 d死亡,感染后第7 天肝脏、肺脏、肾脏仍在排毒,解剖可见心包积液、肺脏淤血、肾脏肿大等症状,病理切片可见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炎性细胞浸润,脑细胞核固缩等病变。以5×105 EID50/只滴鼻感染小鼠,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被毛粗乱、聚堆等症状,大部分小鼠在感染后5~7 d死亡,第7天时只有肺脏仍在排毒,各脏器解剖学病变不明显,病理切片可见心脏、肾脏、肺脏炎性细胞浸润,脑细胞核固缩等病变。研究结果表明,该H5N6亚型AIV毒株对鸭和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力,IVPI大于1.2,为高致病性AIV,本研究为H5N6亚型AIV研究和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肠道组织热休克蛋白-90mRNA表达的影响
侯宁, 吕志慧, 赵靓, 高雪丽, 刘超男, 吕晓萍, 郑世民
. 2015, 42(8):  2183-21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7
摘要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90只海蓝褐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一次感染组和毒害艾美耳球虫两次感染组,应用二重PCR方法,通过对肠道组织热休克蛋白-90 (HSP-90) mRNA表达的检测,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肠道组织HSP-9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4日龄雏鸡经口第一次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0~14 d,其肠道组织HSP-90 mRNA表达虽然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雏鸡,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上述雏鸡于28日龄时再次攻击性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其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HSP-90 mRNA表达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而盲肠HSP-90 mRNA表达始终呈下降趋势。28日龄雏鸡一次性大剂量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其十二指肠、空肠、盲肠HSP-90 mRNA表达均下降,而回肠HSP-90 mRNA表达先下降后上升。结果表明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初期,肠道组织HSP-90 mRNA表达受到一定抑制,其表达量与肠道组织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同一养殖模式下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比较
夏绪进, 程伟华, 夏利宁, 苏战强
. 2015, 42(8):  2189-21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8
摘要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比较新疆相同养殖模式下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分别在某规模化养猪场呼图壁(207份)、玛纳斯(210份)和昌吉(210份)地区采集粪样,共计627份样品,各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率均为100.0%。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通过卡方检验比较3个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呼图壁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均极显著高于另外两地区(P< 0.01);玛纳斯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另外两地区(P< 0.05),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另外两地区(P< 0.01);昌吉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呼图壁地区(P< 0.01),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玛纳斯地区(P< 0.05)。呼图壁地区3~8耐菌株占94.7%,玛纳斯地区3~7耐菌株占89.5%,昌吉地区4~8耐菌株占82.4%。不同地区之间3~7耐菌株数差异不显著(P> 0.05)。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养殖模式下,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不同。此外,养殖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问题严重,以多药耐药为主,耐药谱型呈多样化。
食淀粉乳杆菌代谢产物对TGEV感染IPEC-J2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田宗民, 张萍, 赵毅博, 刘文娜, 王子敬, 张宏宇, 张睿, 魏萍
. 2015, 42(8):  2194-22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39
摘要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IPEC-J2细胞不同时间点紧密连接蛋白3(claudin 3,CLDN-3)、细胞角蛋白8(cytokeratin 8,KRT8)、黏蛋白1(mucin 1,MUC1)3种蛋白mRNA的表达量变化。本试验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IPEC-J2细胞,探索食淀粉乳杆菌代谢产物是否通过维持或改善CLDN-3、KRT8、MUC1蛋白mRNA表达来增强细胞的屏障功能,是否对IPEC-J2细胞感染TGEV后的屏障功能产生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正常细胞对照组MUC1、CLDN-3及KRT8蛋白mRNA表达量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P> 0.05),MRS培养基对照组与正常细胞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P> 0.05),食淀粉乳杆菌代谢产物单独处理组对细胞MUC1、CLDN-3及KRT8蛋白mRNA表达量呈显著上调作用(P< 0.05);食淀粉乳杆菌代谢产物+TGEV试验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处理24、36和48 h,MUC1、CLDN-3及KRT8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结果表明,食淀粉乳杆菌代谢产物不仅能提高MUC1、CLDN-3及KRT8在IPEC-J2细胞上的表达,还能负调节TGEV诱导的MUC1、CLDN-3及KRT8在IPEC-J2细胞上的表达,从而加强IPEC-J2细胞对TGEV感染的屏障功能。
福建某獭兔场兔艾美耳球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
陈美珍, 张嘉, 王寿昆, 林旋, 陈仁锋, 胡玲英, 陈林柳, 谢兆文, 温福利
. 2015, 42(8):  2204-22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40
摘要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福建某规模化獭兔场兔球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McMaster's method)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漂浮法,对采集的494份獭兔粪便样品中兔球虫感染情况和卵囊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该獭兔场兔球虫总感染率和平均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值)分别为87.45%和2.56×104,各日龄段均有感染,其中以40日龄左右兔和65日龄左右兔感染率最高,分别达98.61%和98.95%;30日龄以下哺乳仔兔感染率和OPG值均最低,分别为19.23%和331,且该场兔球虫卵囊的OPG值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本次调查共检出11种兔艾美耳球虫,均为混合感染,感染球虫种类多为3~7种;其中感染比例最高的4种兔球虫依次为穿孔艾美耳球虫(20.15%)、中型艾美耳球虫(16.79%)、小型艾美耳球虫(13.94%)和大型艾美耳球虫(13.48%)。
经验交流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初探
臧长江, 晋大鹏, 潘榕, 李凤鸣, 米热古丽·依马木, 李昊, 杨开伦
. 2015, 42(8):  2210-22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08.041
摘要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营养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畜牧养殖业由传统农牧民散养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和安全化的大型牧场养殖模式转变,传统的单一专业人才相对过剩,而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专业人才相对稀缺。作者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动物营养学》教学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教学改革思路,旨在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国外畜牧科技
非洲罗勒提取的植物精油对须芒草人工瘤胃发酵的影响
. 2015, 42(8):  2214-2214. 
摘要 ( 2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体外批次培养下,非洲罗勒提取的植物油能够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和降低甲烷产量。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植物油对瘤胃微生物发酵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试验旨在通过瘤胃模拟技术研究不同剂量的非洲罗勒油(0、100、200和400 mg/L)对以须芒草为发酵底物的瘤胃微生物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非洲罗勒油对甲烷产量、产气量和发酵液pH呈二次方影响(P< 0.05);随着丙酸产量的降低,乙酸和丁酸的产量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呈线性降低(P< 0.05);非洲罗勒油对须芒草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降解率、15N标记的总微生物蛋白和微生物蛋白总产量呈二次方影响。(P< 0.05)。本研究结果证实:由于总须芒草降解率的降低,非洲罗勒油对甲烷产量呈二次方影响。
植物油和莫能菌素调控饲喂特定干草的肉牛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研究
. 2015, 42(8):  2214-2214. 
摘要 ( 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比较特定混合植物油(CRINA)和莫能菌素降低饲喂中、低质量的罗兹干草肉牛瘤胃甲烷产量的效果。试验采用5×5拉丁方设计,将5头婆罗门公牛(平均活体重LW:226 kg)分配为5组:对照组(不添加)、植物油1(1 g/d)、植物油2(2 g/d)、莫能菌素1(60 mg/d)和莫能菌素2(250 mg/d)。测定平均活体重、干物质采食量(DM, kg/d)、瘤胃pH、发酵模式和瘤胃真菌定植。甲基戊二酰辅酶-M还原酶(MCRA)克隆库(产甲烷菌多样性)来自于瘤胃微生物中提取的DNA。通过回路式呼吸舱测定超过24 h的甲烷总产量(g/d)。添加植物油组的DM与对照组(5.4 kg/d)差异不显著(P> 0.05)。莫能菌素2与对照组相比使DM降低了18%,而对瘤胃pH和TVFA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显著增加了丁酸和异戊酸浓度。与对照组和植物油组相比,莫能菌素2降低了乙酸/丙酸。基于试验期瘤胃液孢子囊数量,植物油和莫能菌素组真菌定植均降低。莫能菌素1和植物油均未对甲烷产量产生影响。与对照组(14.6 g/d DM)相比,莫能菌素2组平均甲烷产量降低到10.2 g/kg DM,但这与其采食量降低有关。由于甲烷微菌属降低和甲烷短杆菌属增加,莫能菌素组产甲烷菌多样性发生变化。本试验选用的特定植物油混合物对甲烷的产生并未产生影响。然而,植物油和莫能菌素调控瘤胃真菌的潜力和产甲烷菌的关系是间接降低瘤胃甲烷产量的有效方法。
夏季日粮中添加活性酵母对奶牛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2015, 42(8):  2214-2214. 
摘要 ( 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应激会造成奶牛采食量降低,葡萄糖依赖增加,因此可以通过制定合理饲料配方改善日粮消化率,从而提高奶牛瘤胃养分流动和生产性能。本试验以巴西东南部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研究夏季日粮中添加酵母菌对奶牛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28头泌乳天数相近(207 d±87 d)的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单独栓系饲养,预试期14 d,正试期 70 d。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并随时间进行重复测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温湿指数都高于68达到75.6%。试验分为2组:对照组和酵母组(酿酒酵母),酵母菌数为25×1010 CFU活菌数和5×1010 CFU死菌数。日粮由玉米青贮(37.7%)、东华草青贮 (7.1%)、生大豆(4.1%)、豆粕 (16.5%)、细玉米面(20.7%)和柑橘渣 (11.9%)组成。结果表明,酵母组提高了日产奶量(26.7和25.4 kg/d)和固形物含量(3.06和2.92 kg/d),特别是乳糖含量,整个过程的产奶量基本一致。可消化OM每日摄入量、总肠道养分消化率、尿中尿囊素排泄量、咀嚼模式、干物质采食量均不受影响。酵母组有提高血糖含量(62.9和57.3 mg/dL)、降低呼吸频次(48和56 次/min)和提高血浆中烟酸含量(1.31和1.22 μg/mL)的趋势,奶牛直肠温度保持一致。酵母组降低了瘤胃有机酸(如乳酸和丁酸)含量,但对其他有机酸含量、pH和原虫含量无影响,血浆中尿氮含量在24 h 后有所提高。在第72~74天,采用细玉米面替代日粮中柑橘渣诱导奶牛酸中毒,发现日粮增加了淀粉含量,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升高了CO2、HCO3-和碱剩余的静脉血分压,降低血液pH,酵母组血液pH高于对照组(7.34和7.31)。奶牛在热应激下,日粮中添加酵母可以显著提高奶牛泌乳性能,且奶牛泌乳性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调节奶牛恒温性而不是提高消化率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