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3-08-20
生物技术
猪锚蛋白重复序列和SOCS盒蛋白基因4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基因10的克隆及印迹状态分析
周洋, 朱江, 焦明霞, 王加强, 孔庆然, 刘忠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7. 
摘要 ( 308 )   PDF (1KB) ( 9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直接测序法检测猪锚蛋白重复序列和SOCS盒蛋白基因4(ankyrin repeat and SOCS box containing protein 4,Asb4)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基因10(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10,Grb10)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印迹状态。首先,克隆得到了1350 bp的Asb4基因cDNA序列及1811 bp的Grb10基因cDNA序列,然后进行了SNP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发现,Asb4在1月龄仔猪所有检测组织器官中均为双等位基因表达,而Grb10在1月龄仔猪的舌、肾脏、胃、小肠和脑中为父源等位基因表达,在其他组织器官中为双等位基因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Grb10在10种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肺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小肠和脑中表达量最低。上述结果表明,Grb10可能是猪父源表达的印迹基因,而Asb4则属于猪非印迹基因。
蒙古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多向诱导分化
韦林盖, 刘宗正, 高晋芳, 周欢敏, 张焱如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7-12. 
摘要 ( 287 )   PDF (1KB) ( 9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蒙古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体外分离、纯化、增殖方法,诱导其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化。穿刺法抽取蒙古羊骨髓组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SC,增殖,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及细胞倍增时间。对第3代蒙古羊BMSC进行成脂、成骨及成软骨诱导,观察诱导后的细胞形态。采用油红O、茜素红、HE等染色法在组织学水平对BMSC进行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鉴定。结果显示,蒙古羊BMSC呈现均一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生长曲线呈S型,生长增殖能力良好。在不同分化诱导之后,细胞呈现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表明获得的蒙古羊B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所分离细胞确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10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序列分析
刘彦云, 刘春国, 王寿山, 张超林, 王伟, 吕让, 刘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3-19. 
摘要 ( 4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血凝素(HA)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对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10株H9N2亚型AIV的H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获得的HA全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0个分离株的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10个分离株有7~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由于基因突变有些HA基因出现了新的糖基化位点;与参考株相比,发现了4个抗原表位的突变,这些表位的突变可能引起病毒致病性的改变;受体结合位点除198位有变异外,其他位点均较保守;6株病毒234位氨基酸均为L,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征;10个分离株HA基因与国内疫苗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4%~99.2%和92.2%~98.7%;10个分离株同属于欧亚谱系中的A/duck/Hong Kong/Y280/97群,但差异显著,为此本试验又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亚群。人工感染排毒试验结果表明,BJ15和NJ17分离株在鸡体内具有较强的复制能力,排毒周期较长且排毒量也较大,而S145N的漂变导致在145—147位氨基酸多出1个糖基化位点NGT,可能是分离株复制能力增强的原因。
猪输卵管特异性糖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春英, 李方正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20-25. 
摘要 ( 342 )   PDF (1KB) ( 8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Lasergene、Protscale、SOPMA、Mega、ScanProsit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猪输卵管特异性糖蛋白(oviduct-specific glycoprotein,OGP)进行物理性质、结构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猪OGP cDNA包含1个158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7个氨基酸,有信号肽,属于分泌蛋白,无明显疏水区;猪OGP蛋白二级结构主要是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猪OGP蛋白与绵羊OGP亲缘关系最近,与牛OGP的亲缘关系较远。提示,OGP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18(glycosyl hydrdase 18 family,GH18)家族,牛OGP的GH18结构与猪的差别较大。
Lbx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晁哲, 郑心力, 孙瑞萍, 魏立民, 刘圈炜, 刘海隆, 黄丽丽, 王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26-30. 
摘要 ( 208 )   PDF (1KB) ( 8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利用PCR扩增猪Lbx2基因组序列,通过克隆测序寻找基因中的突变位点,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猪不同组织中Lbx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Lbx2基因在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微弱表达,在肌肉组织中不表达;通过比较不同物种氨基酸序列,结果发现猪Lbx2与牛、猩猩、犬进化关系较近;此外,在猪Lbx2基因组中发现5处突变位点,其中1个缺失突变(缺失11 bp)位于基因启动子区,另外4个单核苷酸突变分别位于第1外显子和内含子中。该试验结果为下一步Lbx2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Ⅰ群禽腺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索南卓玛, 增巴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30-33. 
摘要 ( 329 )   PDF (1KB) ( 8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Ⅰ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Ⅰ,FAVⅠ)六邻体(hexo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建立了适合FAVⅠ快速检测的套式PCR方法(nested PCR)。应用该方法对FAVⅠ阳性毒株及临床病料进行检测,2步PCR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75和237 bp,而其他7种禽源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套式PCR方法扩增的敏感性为100 pg和1 fg,敏感性提高了105倍;所建立的FAVⅠ套式PCR方法大大提高了常规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重复性好,可以检测出极低含量的FAVⅠ,可用于FAVⅠ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赵锋, 李学花, 林世武, 郭文杰, 杨明, 徐增强, 邱建东, 李进, 张瑞, 李彦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34-38. 
摘要 ( 336 )   PDF (1KB) ( 8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从组织病料中提取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核酸进行PCR扩增,获得vp1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CIAV vp1基因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2a-vp1。将 pET32a-vp1转化E.coli plys,重组菌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v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纯化的蛋白质作为包被抗原,ELISA鉴定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用重组抗原制备CIAV 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维生素C对中华蜜蜂死亡率及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俊峰, 吴小波, 王子龙, 曾志将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39-42. 
摘要 ( 281 )   PDF (1KB) ( 8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试验材料,通过笼养的方法饲养刚出房的中华蜜蜂,并饲喂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vitamin C,VC),检测其对中华蜜蜂死亡率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cc-SOD1)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C添加剂量的升高,中华蜜蜂的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Acc-SOD1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霍阿基亚型羊驼显性白毛调控基因外显子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高荣琨, 李建平, 曲海娥, 江倩, 陈伟, 王莹, 张巧灵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42-45. 
摘要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羊驼作为一种高品质毛皮经济动物,对其毛色的研究可以为提高羊驼经济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应用RT-PCR技术克隆羊驼显性白位点基因(KIT)第2外显子(exon2),并与其他动物相应区域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其序列与牛和山羊的同源性较高,可达到96%,其编码的氨基酸更高,达98%;而与人和家鼠的同源性较低,只有78%和57%。该研究结果为加快霍阿基亚型羊驼育种进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牛心型α肌动蛋白基因的进化及表达研究
张冉, 林浴霜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46-49. 
摘要 ( 232 )   PDF (1KB) ( 8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鲁西黄牛心型α肌动蛋白的进化及表达进行研究,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心型α肌动蛋白的进化进行了分析,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了牛心型α肌动蛋白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心型α肌动蛋白除在鲁西黄牛心脏组织中有强表达外,在骨骼肌中也检测到该蛋白的表达。推测心型α肌动蛋白除在成体鲁西黄牛的心脏发育过程中起作用外,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也起作用。
绢蒿水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荣, 王静梅, 剡根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49-53. 
摘要 ( 169 )   PDF (1KB) ( 8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新疆石河子南山地区牧草绢蒿对正常小鼠和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脾脏系数测定法、脾脏淋巴细胞ANAE染色法、姬姆萨—瑞特氏染色法、MTT法、抗支原体抗体ELISA法及大肠杆菌攻毒试验分别对小鼠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数量、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抗体分泌功能及抗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能力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低浓度的绢蒿水煎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免疫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的T淋巴细胞数量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高、低浓度的绢蒿水煎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低浓度的绢蒿水煎剂能提高正常小鼠对大肠杆菌的抗感染能力;高浓度的绢蒿水煎剂能下调免疫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下调正常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提示,绢蒿水煎剂对免疫低下小鼠有一定的增强免疫作用,对正常小鼠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绢蒿免疫调节剂提供了依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檀香树叶和种子对文昌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刘晓军, 王永胜, 刘艳芬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54-56. 
摘要 ( 306 )   PDF (1KB) ( 8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檀香树叶和种子对文昌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180只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发酵檀香树叶和1%檀香种子、4%檀香树叶和1%檀香种子、3%檀香树叶和2%檀香种子。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檀香树叶和种子可以提高文昌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P<0.05),且试验3组对文昌鸡血清抗氧化性能的改善最为明显;但试验组对文昌鸡的生长性能无明显效果(P>0.05)。提示,日粮中添加檀香树和种子可以增强文昌鸡的抗氧化机能,且与添加量呈正相关。
过瘤胃维生素D对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症的影响
郑家三, 夏成, 王琳琳, 张洪友, 徐闯, 吴凌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57-60. 
摘要 ( 391 )   PDF (1KB) ( 8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阐明日粮添加过瘤胃维生素D对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调控机制,在某集约化奶牛场选取40头奶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于产前10 d至分娩后10 d在日粮中每天添加1.5、3.0、6.0 g/头过瘤胃维生素D。对4组试验奶牛围产期(分别于产前10、7、3、0 d和产后3、7、10 d)血清维生素D3(1,25-(OH)2D3)、钙、羟脯氨酸、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血钙水平分娩时达最低,产后逐渐上升,且产前7 d至产后10 d对照组奶牛血钙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分娩当天试验Ⅰ组奶牛血浆中1,25-(OH)2D3、羟脯氨酸和降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日粮中每天添加1.5 g/头过瘤胃维生素D能调节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等激素的分泌,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动员骨钙,从而防止奶牛产后低钙血的发生,且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症与机体血钙稳态调节作用密切关联。
乳化剂对肉鸡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兆阳, 王建平, 刘宁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60-63. 
摘要 ( 476 )   PDF (1KB) ( 8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对爱拔益加(AA)肉鸡肠道菌群、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将64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1组为正对照组,饲喂正常油脂水平日粮;试验2组为负对照组,日粮中油脂添加量降低0.5%;试验3组为乳化剂1,在低于正常水平油脂日粮中添加0.05%乳化剂1;试验4组为乳化剂2,在低于正常水平油脂日粮中添0.05%乳化剂2。在试验42 d时,采集血样、免疫器官和肠道食糜用于检测试验指标。结果表明,乳化剂显著降低了盲肠内的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但对大肠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乳化剂可以显著提高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但对胸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乳化剂对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M(IgM)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但对免疫球蛋白G(IgG)无显著影响(P>0.05)。提示,在肉鸡低油脂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可以改善肉鸡肠道菌群,增强免疫能力。
暖季放牧补饲对新疆褐牛公犊日增重及其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任万平, 张浩, 居来提, 龚飞飞, 孙斌, 余雄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64-68. 
摘要 ( 276 )   PDF (1KB) ( 8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暖季放牧加补饲对褐牛公犊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选取10月龄新疆褐牛公犊70头,分为对照组(放牧)和试验组(放牧加补饲),分别于0、30、60、90和120 d时,测定公犊体重,并采集血样进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睾酮(testosterone,T)、胰岛素(insulin,INS)、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n,SS)、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及糖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CORT)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在试验全期,两组公犊牛血清中GH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90 d时,试验组公犊牛血清中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60和120 d时,两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60和90 d时,试验组公犊牛血清T4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30、60和120 d时,两组公犊牛T3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90 d时,试验组公犊牛血清T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暖季天然草场放牧新疆褐牛公犊为其补饲合理的蛋白质和能量等营养物质能极显著提高公犊牛的日增重(P<0.01)。
生理生化
酶定向进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林, 朱小翌, 江明锋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68-71. 
摘要 ( 305 )   PDF (1KB) ( 7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但能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天然酶并不多,因此,需要对酶进行人工改造。分子定向进化是在实验室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一种技术,已广泛用于酶的改造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作者将简要介绍酶定向进化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适应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傅宏庆, 卢炜, 刘静, 贾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72-78. 
摘要 ( 259 )   PDF (1KB) ( 8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从方法学的角度比较3种有脑保护效应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及其保护作用,以期为IPOC机制的研究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1组(开颅电凝大脑中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夹闭30 min)、模型2组(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60 min)、模型3组(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100 min),3个组再按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及缺血后处理组各分为3个亚组,计9组,每亚组10只,分别在灌注2和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灌注24 h后取大脑进行2,3,5-3氯4氮唑(TTC)染色确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3种模型后处理后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异系数。结果显示,3种大鼠模型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且IPOC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脑梗死体积,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中电凝法缺血30 min时建模的成功率最高。电凝法缺血30 min后适应模型脑梗死体积下降42.9%;线栓法缺血60 min后适应模型脑梗死体积下降15.9%;线栓法缺血100 min后适应模型脑梗死体积下降33.4%。电凝法缺血30 min后适应模型脑梗死体积的变异系数最低。开颅电凝法缺血30 min再灌30 s/缺血10 s,反复3次的IPOC模型不仅保护作用强,而且模型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研究IPOC机制较好的动物模型。
N-乙酰-L-半胱氨酸对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峰, 王旭荣, 李新圃, 罗金印, 王玲, 李宏胜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78-82. 
摘要 ( 224 )   PDF (1KB) ( 8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感染小鼠后诱导的肝脏组织氧化损伤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在氧化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C处理组、无乳链球菌感染组和NAC+无乳链球菌处理组,试验期为10 d。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试验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乳链球菌感染组肝脏GSH-Px、GST和P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NAC处理组肝脏GSH-Px、GST和P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AC+无乳链球菌处理组与无乳链球菌感染组相比,GSH-Px、GST和P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GSH-Px、GST和P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增高(P<0.01)。结果表明,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感染,能诱导小鼠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100 mg/kg体重的NAC预处理能显著增强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感染小鼠肝脏中GSH-Px、GST和POD的活性,显著减小MDA含量,可减轻该菌诱导的氧化损伤,但不足以使感染小鼠的这些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
亚硒酸钠对游离脂肪酸致肝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保护作用
张鹏春, 陈丽君, 范瑞威, 郭苗苗, 郭志侯, 张伟倩, 张志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83-88. 
摘要 ( 325 )   PDF (1KB) ( 8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亚硒酸钠对游离脂肪酸 (free fatty acid,FFA) 致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通过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肝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FFA和亚硒酸钠 (0.1 μmol/L)测定细胞的凋亡情况、细胞功能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FFA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加重,肝细胞功能受到影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且FFA的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亚硒酸钠能抑制由FFA引起的肝细胞的上述变化。
高剂量铜对昆明小鼠生长和血细胞数的影响
贺绍君, 刘德义, 李静, 陈会良, 赵书景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88-91. 
摘要 ( 239 )   PDF (1KB) ( 7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50只30日龄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Ⅱ、Ⅲ和Ⅳ组共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对照组、试验Ⅰ、Ⅱ和Ⅲ组每天分别按硫酸铜0、20、50、100 mg/kg体重灌胃1次,试验Ⅳ组按100 mg/kg体重灌胃的同时饮用500 mg/L VC溶液,其余各组自由饮用蒸馏水。分别在试验开始及第7、14、21和28天称重,尾静脉采血测定血常规指标。试验结果显示,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体重、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在试验第28天时红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体重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在试验第28天小鼠体重和红细胞数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Ⅳ组第21和28天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但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铜能显著抑制小鼠的生长,降低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VC对高铜引起的体重下降有部分逆转作用,对高铜引起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香附酮抑制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炎症作用的研究
张立艳, 郭勋, 夏方, 胡汐柔, 秦倩倩, 张翠, 宋舟, 申海清, 伊鹏霏, 韦旭斌, 付本懂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92-96. 
摘要 ( 298 )   PDF (1KB) ( 7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建立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APEC-O78)感染的鸡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体外炎症模型,研究了不同浓度香附酮对TNF-α、IL-10分泌及TLR-4和TLR-5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0.5 μg/mL香附酮能显著降低TNF-α的分泌水平(P<0.05),同时1 μg/mL香附酮能极显著促进IL-10的分泌(P<0.01)。0.1、0.5和1 μg/mL香附酮均能极显著降低TLR-4 mRNA的表达水平(P<0.01),而不影响TLR-5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香附酮可能通过TLR-4受体信号通路,抑制APEC-O78感染的鸡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促炎因子的产生,增加抑炎因子的产生,进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板蓝根多糖对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发育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张婷婷, 陶孟杰, 黄鹏, 张学武, 肖传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97-101. 
摘要 ( 317 )   PDF (1KB) ( 8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缺乳仔鼠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含量来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板蓝根多糖(RIP)对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RIP可增加缺乳仔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对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效果最好的RIP剂量随日龄增大而减小。②RIP可以增加缺乳仔鼠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数量。7~28日龄时初乳组(A组)、缺乳+中RIP组(C组)和缺乳+高RIP组(D组)3组CD3+ T淋巴细胞含量与缺乳组(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7~21日龄时初乳组(A组)、缺乳+中RIP组(C组)和缺乳+高RIP组(D组)3组CD4+ T淋巴细胞含量与缺乳组(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CD3+、 CD4+、CD8+ T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随着日龄的增加有所下降。适宜剂量的RIP可促进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发育,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20味中药提取物对鸭疫里默氏杆菌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
蔡红, 李莉, 殷中琼, 李曼, 代如意, 康帅, 彭练慈, 曲径, 胡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01-105. 
摘要 ( 254 )   PDF (1KB) ( 7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筛选得到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有良好体外抑菌效果的中药。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等方法提取杜仲等中药的有效部位,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通过棋盘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杜仲等中药提取物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MIC值范围为15.60~250.00 mg/mL,其中杜仲、大黄、板蓝根、佛手、秦皮和大青叶的MIC值均为15.60 mg/mL,而金银花、姜黄、黄芩、黄芪和紫草MIC值均大于125.00 mg/mL;通过联合抑菌研究,结果发现杜仲和秦皮联合具有相加作用,白头翁、杜仲和秦皮联合均表现无关作用,秦皮与大黄联合表现相加作用,白头翁与大黄联合表现颉颃作用。提示,杜仲、大黄、板蓝根、佛手、秦皮和大青叶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好,而金银花、姜黄、黄芩、黄芪和紫草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差,杜仲、秦皮和白头翁可组成一个具有抑制鸭疫里默氏杆菌作用的中药组方。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自增, 吴周良, 阎萍, 王一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05-111. 
摘要 ( 394 )   PDF (1KB) ( 7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A)是结合饱和荧光染料、未标记探针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一种新的检测基因突变与基因分型的分子诊断技术,具有高通量、低成本、简单快捷、结果准确、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及真正闭管操作等优点。作者就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笼养成年蛋鸡盲肠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王秋菊, 崔一喆, 刘胜军, 周瑞进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12-115. 
摘要 ( 306 )   PDF (1KB) ( 9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从笼养蛋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采用MRS平板分离乳酸菌,经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及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为乳酸菌种属。结果显示,分离出15株革兰氏阳性菌,经抑菌试验选出7株乳酸菌,发酵生化鉴定为绿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德氏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假肠膜明串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
遗传繁育
利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贵州矮马和伊犁马的遗传多样性
雷红梅, 王嘉福, 田松军, 王荣明, 黄勇, 冉雪琴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16-122. 
摘要 ( 377 )   PDF (1KB) ( 6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9个微卫星座位对贵州矮马和伊犁马2个品种共84匹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以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扩增产物,并用银染法显色,计算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Ne)、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座位中COR059检出的变异最大,AHT040的变异最小;伊犁马的Ne、HPIC的平均值高于贵州矮马;2个群体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41。说明2个品种都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贵州矮马的基因较伊犁马更为纯合。
犬短腿性状的研究进展
陈淑华, 魏海军, 陈秀敏, 杨镒峰, 宋兴超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22-126. 
摘要 ( 240 )   PDF (1KB) ( 8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的短腿性状是一种生长性状,近几年,在神经内分泌生长轴各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等方面均有关于犬短腿性状的报道,结果表明,除IGF-Ⅰ基因外大部分能够导致人类身材矮小的因素并不能影响犬的身材大小,且fgf4的发现使得犬短腿性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作者主要从相关激素、生长因子及相应受体及一些相关基因等方面综述了犬短腿性状的研究进展。
基因枪转化技术在动物转基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霞, 杜卫华, 朱化彬, 曹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27-133. 
摘要 ( 282 )   PDF (1KB) ( 7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枪转化技术无论在动物还是植物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粒子介导的转基因方法简单、安全、高效,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化技术不仅能够用于组织、细胞、器官,甚至可用于一些较难转染的靶目标,同时还可用于体内和体外信息的转换。目前手提式基因枪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组织、各种细胞或内脏器官的转染,应用最广的领域是基因治疗,主要包括基因免疫和抑制肿瘤生长。近几年,基因枪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主要叙述了基因枪转化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人们对基因枪转化技术条件的改进,同时就基因枪在动物转基因中的应用和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作了阐述,主要包括利用基因枪基因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癌症、胚胎转基因、各种动物细胞和器官组织转基因等,并对基因枪技术在动物上应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一些分析,最后展望了基因枪转化技术在动物中的应用前景。
添加阿拉伯半乳聚糖或聚蔗糖对牛取样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
韩伟, 冯春涛, 毕江华, 陈龙, 刘潇, 裴燕, 余文莉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33-136. 
摘要 ( 223 )   PDF (1KB) ( 7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胚胎取样后由于透明带受损、细胞数减少使得冷冻存活率低于常规胚胎,本试验通过在冷冻液中添加聚蔗糖和阿拉伯半乳聚糖分析其对取样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通过将各种冷冻液的胚胎回收率、培养24和48 h发育率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阿拉伯半乳聚糖系列冷冻液中,0.03 EAS1冷冻效果最好;在聚蔗糖系列冷冻液中,0.6 EFS1冷冻效果最好,且移植妊娠结果同培养结果一致。
氟对小鼠附睾中成熟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杨志强, 王晓亚, 曹鹏, 张姣姣, 魏瑞芬, 李宝钧, 孙子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37-140. 
摘要 ( 302 )   PDF (1KB) ( 9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探讨了氟对小鼠附睾中成熟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氟的生殖毒性研究与检测提供依据。选取8周龄性成熟雄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低、中和高氟组小鼠分别饮用含25、50和100 mg/L氟化钠的蒸馏水,于45 d后断颈处死小鼠,取小鼠附睾尾,经2.5%戊二醛固定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附睾中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低氟组小鼠精子头部质膜断裂,部分脱落,个别线粒体肿胀、形态模糊;中氟组精子头部质膜脱落,顶体部分缺失,线粒体形状不规则,嵴间腔扩大;高氟组精子头部质膜脱落,线粒体排列不规则,出现空泡化,嵴结构模糊。结果表明,氟暴露小鼠附睾中成熟精子头、尾部中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构改变,尤以线粒体出现较明显的异常,且氟浓度越高,精子超微结构损伤越严重。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在不同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李盈, 额尔敦木图, 刘图雅, 伊特格勒图, 沙日扣, 图雅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41-145. 
摘要 ( 855 )   PDF (1KB) ( 8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也叫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8,GDF8),其作为肌肉生长发育及分化的负向调控因子,可通过抑制正向调控因子——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etermination gene,MyoD)的转录活性来抑制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MSTN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突变性,在不同动物中的表达量和表达范围均不相同。作者就该基因的表达、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在不同动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
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催乳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苏先敏, 赵乔辉, 朱世平, 霍永久, 梁永晔, 包文斌, 吴圣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46-150. 
摘要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第10外显子Alu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各基因型母猪的第1至第3胎次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及断奶成活率进行测定,进而分析PRL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3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位点,且AA基因型都是其优势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白猪AA基因型个体第1、2和3胎各繁殖性状均呈现出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趋势。在繁殖性能已经稳定的第3胎次AA基因型个体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断奶成活率比BB基因型个体平均分别高出0.31头、0.63头、0.02头、0.65 kg和0.43%,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大豆卵磷脂对马精液冷冻保存的效果研究
段洪云, 张翔, 孙玉玲, 邓亮, 韩国才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50-154. 
摘要 ( 342 )   PDF (1KB) ( 6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适宜浓度的大豆卵磷脂(soybean lecithin,SL)代替卵黄(egg yolk,EY)对马精液冷冻保存的效果,本试验分别以5%卵黄(V/V)和10%、20%、30%大豆卵磷脂(m/V)作为精液的冷冻保护剂冷冻解冻马精液,解冻后分别对精子细胞的运动参数、精子细胞膜的完整性、精子细胞脂质氧化物丙二醛的值和线粒体膜完整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精液冷冻解冻后,5%卵黄和10%、20%、30%大豆卵磷脂对精子的总运动精子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30%大豆卵磷脂具有最大的原地摆动精子数和最小的直线前进精子数(P<0.05),其他运动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20%大豆卵磷脂代替卵黄后具有最高的质膜完整性,同时产生最少的脂质氧化物丙二醛;线粒体膜电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时,30%大豆卵磷脂活精子高膜电位数最高,但与20%大豆卵磷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20%大豆卵磷脂能够代替卵黄作为冷冻保护剂用于马精液的冷冻保存。
疾病防治
贵州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傅心亮, 嵇辛勤, 文明, 吴宗豪, 陈跃华, 阮涌, 李世静, 刘廷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55-158. 
摘要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贵州省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鹅中分离病原菌,经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形态、培养特征及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20株,经PCR和动物接种试验,其中9株鉴定为RA。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这9株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5种常规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9株RA中4株为血清2型,其余5株暂未鉴定出血清型;9株分离株中,对吡哌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和红霉素等耐药的菌株比例为80%以上,对先锋霉素高度敏感的菌株比例较高。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RA菌株生化试验鉴定结果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分离到的RA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
王海娟, 王利, 苟小兰, 龙钟明, 赵静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59-164. 
摘要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检测7株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的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法检测分离株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Ⅱa、aac(6')-Ⅰb、ant(3")-Ⅰa和aph(3')-Ⅱ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C和tetM),运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7株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对22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可检出耐药基因aac(3)-Ⅱa(71.4%)、aac(6')-Ⅰb(85.7%)、Sul2(85.7%)和tetA(28.5%);未检出ant(3")-Ⅰa、aph(3')-Ⅱa、Sul1、Sul3、tetCtetM基因。7株维氏气单胞菌对磷霉素(100%)、多黏霉素B(100%)、痢特灵(85.7%)、奥复星(71.4%)较敏感;对氨苄西林(100%)、乙酰螺旋霉素(100%)、复方新诺明(85.7%)、磺胺异恶唑(85.7%)、四环素(85.7%)等耐药。这说明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未知病毒检测方法在动物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
韩焘, 原霖, 訾占超, 顾小雪, 翟新验, 田克恭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64-168. 
摘要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新发动物疫病多以病毒病为主,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且对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如何快速诊断其主要病原成为防控新发疫病的关键因素。对新发疫情的传统诊断,往往需要依靠经验,逐步排除已知病原后才能确定疫情的主要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测序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很多直接从病料中检测未知病毒的方法,这些方法逐渐成为确诊未知疫情的主要手段。作者主要阐述近年来应用于发现未知病毒的检测方法。
维甲酸诱导蛋白Ⅰ在禽类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张雅春, 王伟, 孟庆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69-172. 
摘要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维甲酸诱导蛋白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Ⅰ,RIG-Ⅰ)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受体,能识别细胞中的外源RNA,诱导Ⅰ型干扰素、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对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建立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发现,RIG-Ⅰ在哺乳动物中能抑制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等病毒。鸡体内不含有RIG-Ⅰ,鸭RIG-Ⅰ能在鸡源细胞系中产生显著的抗禽流感病毒效果。作者重点论述了RIG-Ⅰ的作用机制,展望了RIG-Ⅰ在提高禽类抗病力和推进禽类先天性免疫基础研究方面的潜力。
布氏艾美耳球虫保定株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刘丽丹, 廖贵城, 王文莉, 吴松明, 陈海明, 谭志坚, 翁亚彪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73-175. 
摘要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琼脂薄膜球虫单卵囊分离技术,从河北省保定市暴发球虫病的某鸡场鸡粪便中成功分离出布氏艾美耳球虫卵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虫种潜隐期为125 h,卵囊大小为26.1 μm×21.3 μm,形状指数为1.22,寄生与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后段、直肠和泄殖腔,特征性病变是肠黏膜层有出血斑纹及血性内容物。感染一定剂量该球虫,鸡的生产性能受到影响,当感染剂量为2×105个/羽时会出现鸡死亡,表明该虫株具有较强致病性;应用特异PCR方法对获得的卵囊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确认所分离和纯化的球虫卵囊为布氏艾美耳球虫纯种,并将该虫株命名为布氏艾美耳球虫保定株——BBD株。
蛋源摩氏摩根菌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于恩琪, 张笛, 李东明, 杨振, 宰栩生, 龚建森, 秦爱建, 金文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76-179. 
摘要 ( 369 )   PDF (1KB) ( 7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利用传统细菌鉴定方法、革兰氏阴性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及16S rDNA 序列分析对分离自市售新鲜鸡蛋中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为摩氏摩根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痢特灵、利福平、四环素、磷霉素、多黏菌素B和阿奇霉素有耐药性,属于多重耐药菌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目前已分离的其他食源性摩氏摩根菌菌株高度同源。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流行病学及主要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旷代, 潘海建, 杨筱薇, 李赞阳, 张建民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80-184. 
摘要 ( 387 )   PDF (1KB) ( 7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 是一类能引起包括水样腹泻、出血性结肠炎、尿毒综合症等一系列人体疾病的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其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都有过暴发流行。文章阐述了STEC O157血清型和非O157血清型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同时还对该病的主要毒力因子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猪瘟病毒非结构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陈果亮, 余兴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85-189. 
摘要 ( 337 )   PDF (1KB) ( 9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人们对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结构蛋白研究比较透彻,而对非结构蛋白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非结构蛋白对病毒的复制、致病性及对宿主细胞功能的调节均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揭示CSFV的致病机理和新型疫苗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全面综述了CSFV非结构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溶菌酶抑菌活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刘益丽, 邓霄禹, 江明锋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89-194. 
摘要 ( 435 )   PDF (1KB)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菌酶是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类群中的酶类,是生物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作者结合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的生理生化特性对溶菌酶的溶菌原理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抑菌活力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抑菌作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经验交流
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产生与调控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李婉, 杨承剑, 梁贤威, 梁明振, 杨炳壮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95-198. 
摘要 ( 227 )   PDF (1KB) ( 9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畜禽粪便引发的恶臭气体污染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恶臭气体在产生和减少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微生物,且某些微生物种类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粪便中微生物的种类、性质和不同菌群在产生恶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有效控制恶臭气体产生的技术关键。作者综述了与粪便产生恶臭化合物相关的菌群种类、恶臭化合物种类、不同菌群在产生恶臭化合物过程中的作用及国内外利用微生物原理的恶臭控制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鬼针草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贾谏, 陈庄, 陈中健, 刘志昌, 容庭, 李书宏, 王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199-203. 
摘要 ( 264 )   PDF (1KB) ( 8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鬼针草全草均可入药,具有解热、止泻、解毒和活血散瘀等功效,但由于其繁殖力惊人,已成为广东省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杂草之一。近年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鬼针草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保肝护肝、抗疟、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压等作用,故作者主要对鬼针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该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日粮能量水平对塞北乌骨鸡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
刘立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204-206. 
摘要 ( 199 )   PDF (1KB) ( 8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塞北乌骨鸡血清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选60只30周龄体重相近、来源相同、产蛋性能相似的塞北乌骨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5组分别饲喂能量降低5%和10%及提高5%和10%日粮。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血浆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2组FSH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与试验1、3、4、5组组间LH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能量通过促性腺激素分泌影响生殖性能。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段新慧, 李乔仙, 钟声, 薛世明, 黄梅芬, 杨国荣, 黄必志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207-210. 
摘要 ( 167 )   PDF (1KB) ( 7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探索提高种子产量的解决途径,试验选择7个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另取4个单株穗子10等分,从基部依次编为1—10号,试验中脱落的种子为11号。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W)与生殖枝数(X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分蘖数(X2)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单株种子产量W=-16.59156+0.42479X3-0.03082X5+0.04923X6。对穗子不同部位的种子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脱落的种子11号质量最好,其次为7号种子。不同部位的种子产量以1、3、8号种子产量较高,而9、10号种子产量最低。提示,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穗子中部的种子产量较为稳定,产量也较高,而穗尾1/3部的产量最低,收种时应确定以穗子中部的种子成熟为最佳收种时机。
鸭疱疹病毒1型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朱树全, 邬孝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8):  210-213. 
摘要 ( 291 )   PDF (1KB) ( 7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鸭疱疹病毒1型(Anatid herpesvirus 1,AHV-1),又名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病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DE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DEV的套式PCR方法。该方法对正常鸭胚、健康鸭肝肠组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鸭肝炎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 n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0.1 n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0倍。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极低含量的DEV,将为鸭病毒性肠炎的病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一种高效、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