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05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0-0. 
摘要 ( 63 )   PDF (3889KB)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1-0. 
摘要 ( 60 )   PDF (561KB) ( 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调控山羊绒生长mRNA和lncRNA基因簇及关键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贾纯琰, 孙燕勇, 包永红, 张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311-43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01
摘要 ( 229 )   PDF (9797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绒山羊皮肤中受外源褪黑素诱导的调控山羊绒生长mRNA和lncRNA基因簇及关键信号通路,为从基因簇角度解析外源褪黑素促山羊绒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只罕山白绒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埋植组(褪黑素处理),每组3个重复。以自然年为试验周期,每月采集皮肤样本进行RNA测序,使用Bowtie、TopHat、Cufflinks、Cuffmerge、Cuffdiff、Cuffcompare、CPAT和CPC软件分析差异表达m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RNA,DE-mRNA)和差异表达lnc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lncRNA,DE-lncRNA),利用Mfuzz程序包挖掘调控山羊绒生长的基因簇,利用GSVA和GGally程序包分析调控山羊绒生长的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得到组间DE-mRNAs 2 024个和DE-lncRNAs 329个,获得对照组和褪黑素处理组各8组不同动力学模式的基因簇。对照组基因簇通过Hippo信号通路、对白细胞介素-1的应答、角蛋白纤维、中间纤维、黑色素生成、细胞周期、FoxO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Hh信号通路和p53信号通路等参与调控山羊绒生长;褪黑素处理组基因簇通过中间纤维、PI3K-Akt信号通路、聚合细胞骨架纤维、TGF-beta信号通路、生长因子活性、Wn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ECM与受体相互作用、p53信号通路和间隙连接等参与调控山羊绒生长。DE-mRNA和DE-lncRNA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外源褪黑素诱导下55个mRNAs和10个lncRNAs协调互作(PCC>0.960),调控山羊绒生长的共表达网络关系。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可视化了FoxO、p53、PI3K-Akt、Wnt、Hh、Hippo和TGF-beta信号通路在绒山羊皮肤次级毛囊发育不同时期调控山羊绒生长的动态矩阵。外源褪黑素诱导下p53信号通路与FoxO信号通路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3,P<0.01);Hh信号通路与Hippo(r=0.836,P<0.01)、TGF-beta(r=0.868,P<0.01)、Wnt(r=0.790,P<0.01)、PI3K-Akt(r=0.630,P<0.05)等信号通路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Hippo信号通路与Wnt(r=0.846,P<0.01)、TGF-beta(r=0.806,P<0.05)信号通路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Wnt信号通路与TGF-beta信号通路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6,P<0.01)。【结论】本研究在组学水平从基因簇角度揭示了外源褪黑素诱导下绒山羊皮肤中调控山羊绒生长的55个mRNAs和10个lncRNAs的共表达调控关系,确定了调控山羊绒生长的FoxO、p53、PI3K-Akt、Wnt、Hh、Hippo和TGF-beta共7条关键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外源褪黑素促山羊绒生长的机制提供参考。
黄麻羽肉鸡β-防御素基因AvBD1和AvBD2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
康丹菊, 彭秋云, 周嘉欣, 陈进军, 林红英, 周光现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325-43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02
摘要 ( 127 )   PDF (6045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防御素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的活性肽。深入认识鸡β-防御素AvBD1和AvBD2的基本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黄麻羽肉鸡AvBD1和AvBD2基因并克隆测序,将测序获得的CDS序列推导成氨基酸序列后进行相似性比对,利用在线软件分析所预测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性,并探究二者在黄麻羽肉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黄麻羽肉鸡AvBD1和AvBD2基因CDS区大小分别为198和195 bp,可编码65和64个氨基酸,二者CDS区序列相似度为56%,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36%,可见二者并非同源基因。系统进化树表明,黄麻羽肉鸡与其他几个品种鸡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AvBD1基因与小鼠亲缘关系最远;AvBD2基因与大山雀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vBD1和AvBD2均为疏水性蛋白,且AvBD1疏水性和稳定性均强于AvBD2,均存在信号肽,但所处氨基酸位点不同,无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元件分别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但参与形成这2种构象的氨基酸比例差异较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AvBD1和AvBD2基因在黄麻羽肉鸡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和十二指肠组织中整体表达趋势相似,均以肺脏中表达量最高,十二指肠中表达量最低。【结论】试验成功克隆了黄麻羽肉鸡AvBD1和AvBD2基因CDS区全长序列,分析了AvBD1和AvBD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二者在黄麻羽肉鸡内脏组织中的mRNA表达趋势一致,为进一步阐明AvBD1和AvBD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巴马小型猪ABCD4基因序列分析、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组织表达分析
邢天琦, 许迪, 颜港, 王钰滨, 王梦影, 梁晶, 兰干球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338-43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03
摘要 ( 123 )   PDF (4807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获取巴马小型猪ATP结合盒D亚科成员4(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D member 4,ABCD4)基因CDS区序列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了解ABCD4基因在巴马小型猪中的组织分布情况,为探究ABCD4基因对巴马小型猪生长发育的作用提供理论和分子基础。【方法】以巴马小型猪皮下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对ABCD4基因CDS区进行扩增、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巴马小型猪ABCD4基因CDS区序列与不同物种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ABCD4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等进行预测。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连接至pEGFP-N1载体并转染到IPEC-J2细胞,检测转染后荧光和基因表达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巴马小型猪各组织ABCD4基因表达量。【结果】巴马小型猪ABCD4基因CDS区全长1 818 bp,编码605个氨基酸,与Ensembl上猪参考序列(ENSSSCT00000037529)的相似性为99.7%,存在6处碱基突变和1处碱基插入。相似性比对发现,猪和人、原鸡、倭黑猩猩、马、双峰驼、牛ABCD4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7.6%、72.7%、87.6%、91.7%、88.1%和88.6%。系统进化树显示,猪与马亲缘关系最近,与原鸡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BCD4蛋白分子质量为68.66 ku,理论等电点(pI)为7.13,存在5个跨膜螺旋结构,无信号肽,属于跨膜蛋白;存在58个磷酸化位点和10个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占比分别为50.91%、3.64%、28.43%和17.02%。细胞转染试验结果显示,转染30 h后重组质粒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均有荧光出现,且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内ABCD4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BCD4基因在巴马小型猪皮下脂肪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结论】本试验成功扩增获得巴马小型猪ABCD4基因CDS区序列,ABCD4蛋白是一种疏水性跨膜蛋白,主要在巴马小型猪皮下脂肪中表达。本试验结果为探究ABCD4基因对猪背膘厚的影响提供了分子依据。
hsa-miR-21-5p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昕沛, 吴家乐, 吴飞, 狄生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349-43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04
摘要 ( 106 )   PDF (3435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对hsa-miR-21-5p的序列保守性和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其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及调节机制提供思路。【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人卵母细胞不同成熟阶段对应的卵丘细胞基因表达谱数据(GSE31681),利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FunRich软件预测DEGs的靶向miRNAs,找出hsa-miR-21-5p靶向的DEGs,获得miRNA-mRNA关系对;利用BLAST程序进行相似性比对,通过Mega 11.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ViennaRNA Web Services预测pre-miR-21-5p的二级结构;使用miRTarBase网站预测hsa-miR-21-5p靶基因,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互作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筛选出7个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GV/MⅡ期对应卵丘细胞中hsa-miR-21-5p靶向的DEGs。对物种间miR-21-5p序列分析发现,人pre-miR-21-5p与小鼠、褐家鼠、黄牛、绵羊、笔尾树鼩、猕猴的相似性均达95%以上,且miR-21-5p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ViennaRNA Web Services预测结果显示,pre-miR-21-5p的二级结构具有典型的单一茎环结构。靶基因预测发现,hsa-miR-21-5p共有潜在的723个靶基因。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到细胞增殖调控、内源性凋亡信号通路、蛋白激酶活性的正向调节等功能。KEGG通路富集表明,靶基因主要富集到MAPK和p53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发现,靶基因MYCFOXO3、STAT3等编码的蛋白与其他蛋白存在较多靶向关系,参与了PI3K/Akt、JAK-STAT等信号通路。【结论】miR-21-5p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其主要通过调节卵丘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控MAPK和p53等信号通路,进而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作用。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与水牛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候选基因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梁莎莎, 于农淇, 卢瑛, 李厅厅, 鄢胜飞, 黄健, 谭正准, 黄荣春, 李辉, 潘伟军, 覃广胜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359-43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05
摘要 ( 97 )   PDF (6423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与水牛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关键基因,为挖掘改善水牛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标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19586数据集,使用limma R语言程序包筛选广西水牛和青海牦牛36月龄背最长肌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使用clusterProfiler R语言程序包分别对上调、下调的DEGs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在线软件对DEGs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筛选排名前二十的枢纽基因。【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254个DEGs,其中61个上调,193个下调。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上调DEGs主要富集于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细丝滑动、肌球蛋白复合体、肌球蛋白结合、甘油三酯代谢、酰基甘油代谢、中性脂代谢、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调控等过程;下调DEGs主要富集于短链脂肪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细胞对酮的反应、细胞基质连接、脂蛋白合成及蛋白质的成熟、加工、聚合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上调DEGs主要参与代谢途径、脂肪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甲状腺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等信号通路;下调DEGs主要参与代谢途径、吞噬体、溶酶体、黏着斑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PPI网络中共有116个节点和205条连线,其中上调蛋白26个,下调蛋白90个;筛选出的前20个枢纽基因分别为ACTB、PPARGC1、NR3C1、FOS、GOT2、SERPINE1、RAC1、LEP、STAT5B、HPRT1、DDC、FABP1、HDAC1、RHOA、EEF1A1、PCK1、SOD2、PRKCB、GPX1和CTGF。【结论】本研究共筛选出广西水牛和青海牦牛36月龄背最长肌DEGs 254个,挖掘到可能与水牛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候选基因MYH3、GPX1、LDLR、LEPPCK1,为寻找改善水牛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标记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同组成型启动子对乳酸菌表达系统外源基因表达影响的比较
袁世豪, 张海琳, 鞠宁, 王新乐, 赵海渊, 邵怡岚, 李佳璇, 姜艳平, 崔文, 唐丽杰, 李一经, 王晓娜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370-43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06
摘要 ( 105 )   PDF (2570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不同组成型启动子的乳酸菌表达载体系统,评价不同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的活性,筛选出强表达的启动子,为后续研究乳酸菌作为活菌载体表达外源抗原或功能性蛋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肠杆菌-乳酸菌穿梭载体pPG为骨架,将表达载体中启动子序列分别替换为组成型强启动子Pldh、PHH和Phce,利用PCR方法扩增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并在下游多克隆位点中分别插入荧光素酶(LUC)、EGFPAmpr报告基因,构建9种乳酸菌表达质粒,电转入副干酪乳杆菌HLJ-27感受态细胞,筛选获得9株重组乳酸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报告基因在重组菌中的mRNA转录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检测蛋白的表达量,并检测表达蛋白的活性,以评估3个启动子的活性强弱。【结果】PCR成功扩增出大小约720 bp的EGFP基因和850 bp的Ampr基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9株重组乳酸菌中,分别成功表达出了58 ku的LUC蛋白、26 ku的EGFP蛋白和28 ku的Ampr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启动子Pldh启动外源基因转录水平和驱动外源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启动子PHH和Phce(P<0.05;P<0.01)。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启动子Pldh驱动LUC、EGFP和Ampr外源蛋白的活性显著高于启动子PHH和Phce(P<0.05;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3种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系统,确定了3种启动子活性强弱依次为Pldh、PHH和Phce,探究出一种启动子活性筛选的优势筛选系统——Ampr报告系统,为高表达乳酸菌载体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无量山乌骨鸡HMOX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殴小嫚, 刘明欢, 吴芸, 郭爱伟, 李秋玉, 陈粉粉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381-43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07
摘要 ( 103 )   PDF (5095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扩增无量山乌骨鸡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MOX1)基因CDS区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其组织表达特征,为后续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量山乌骨鸡皮下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PCR扩增HMOX1基因,连接PESI-T载体后进行测序分析,使用DNAMAN软件对所获序列进行翻译并与原鸡进行序列比对;使用BLAST、Mega 7.0、SOPMA、ProtParam和ExPASy等在线软件进行相似性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蛋白结构预测;利用STRING软件预测HMOX1互作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MOX1基因在无量山乌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无量山乌骨鸡HMOX1基因CDS区长为891 bp,编码296个氨基酸,与原鸡HMOX1基因(登录号:NM_205344.1)核苷酸序列相比存在3处突变,其中2处为同义突变,第217 bp处G>C为错义突变,导致第73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HMOX1基因与原鸡和日本鹌鹑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99.6%和95.0%),与马的相似性最低(60.2%)。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无量山乌骨鸡与原鸡和日本鹌鹑亲缘关系较近,与非禽类的亲缘关系较远。HMOX1蛋白具有不稳定性和亲水性,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不存在信号肽裂解位点,属于非分泌蛋白;存在1个跨膜螺旋结构,共有47个磷酸化修饰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HMOX1蛋白与HMOX2、BLVRA、HEPH、CP、COX10等10个蛋白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组织表达分析发现,HMOX1基因在无量山乌骨鸡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结论】无量山乌骨鸡HMOX1基因CDS区长为891 bp,编码296个氨基酸;预测其与10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HMOX1基因在无量山乌骨鸡肝脏组织中高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HMOX1基因在鸡脂代谢中的作用及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CRISPR/Cas9构建血管平滑肌细胞特异性Mrjp1基因敲入小鼠
沙芳芳, 范沛, 杨培长, 张璐, 李建科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392-44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08
摘要 ( 89 )   PDF (4440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蜂王浆中含量最高的活性分子——蜂王浆主蛋白1(MRJP1)基因敲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在体内水平上是否具有调节小鼠血压的功能。【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可识别小鼠Hipp11位点的gRNA、Cas9和包含Sm22α启动子+Mrjp1 cDNA的载体共显微注射小鼠受精卵,制备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Mrjp1基因定点敲入小鼠,并验证敲入位点的正确性。小鼠背部皮下包埋微渗透压缓释泵,持续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野生型(WT)和纯合子(Mrjp1+/+)小鼠,比较不同时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胸主动脉中膜面积/管腔面积(Media/Lumen area)比值的差异。【结果】F0代嵌合体小鼠与野生型交配,产生杂合子(Mrjp1+/-)小鼠,对Mrjp1+/-小鼠敲入位点同源重组片段的PCR扩增、测序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Mrjp1基因成功整合到小鼠染色体Hipp11位点。Mrjp1+/-小鼠之间交配产生WT、Mrjp1+/-Mrjp1+/+小鼠,Mrjp1基因在胸主动脉中能够顺利转录和翻译。持续给予AngⅡ,Mrjp1+/+小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趋势整体低于WT小鼠,收缩压在第3、6、9、12天差异显著(P<0.05),舒张压在第3(P<0.05)、6(P<0.01)天差异显著;经AngⅡ刺激后,Mrjp1+/+小鼠胸主动脉Media/Lumen area比值亦显著低于WT小鼠(P<0.05)。【结论】Mrjp1基因特异性敲入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在体内水平上抑制AngⅡ诱导的高血压,为深入了解MRJP1蛋白功能及精准开发蜂王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静原鸡蛋壳颜色的调控机制
魏榕, 邓占钊, 曹国伟, 朱红芳, 禹保军, 赵薇, 陈亚飞, 张统, 张娟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03-44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09
摘要 ( 92 )   PDF (4157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筛选调控静原鸡蛋壳颜色的候选基因,探究静原鸡蛋壳颜色调控机制。【方法】选择180日龄产绿壳蛋和产粉壳蛋静原鸡母鸡各50只,采集血液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候选基因;采集300日龄产绿壳蛋和产粉壳蛋母鸡的蛋壳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筛选调控蛋壳颜色相关基因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简化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从产粉壳蛋和产绿壳蛋静原鸡中分别筛选到232 465和241 008个SNPs标记,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筛选出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A2(SLCO1A2)、SLCO1C1和磷脂酰肌醇-4-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2型γ(PIK3C2G)等54个与蛋壳颜色相关的候选基因。转录组测序筛选到27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5个上调,192个下调。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亚油酸新陈代谢、亚麻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酪氨酸代谢、黑色素生成、黏着斑以及钙信号等相关通路中显著富集。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鉴定到内皮素3(EDN3)和锌指蛋白831(ZNF831)2个与蛋壳颜色显著相关的基因。【结论】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发现EDN3、ZNF831基因可能是调控蛋壳颜色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蛋壳颜色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静原鸡蛋壳颜色选育提供分子遗传标记。
生理生化
1株烟曲霉产耐热纤维素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曹平华, 李晓霞, 李旺, 赵龙妹, 丁轲, 李元晓, 何万领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14-44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0
摘要 ( 89 )   PDF (2208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化1株产耐热纤维素酶烟曲霉的最适产酶条件,分析所产酶液对秸秆的纤维降解效果,为其在纤维素物质生物降解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前期研究分离的烟曲霉WL002产纤维素酶的活性,并分析其酶学性质;采用单次单因子法和正交试验对其产酶的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体外发酵法分析粗酶对不同粗饲料的纤维降解效果。【结果】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菌株WL002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pH为7.0,pH 6.0~8.0保存0.5和1 h后,残余酶活为74%~95%和56%~90%;最适反应温度为60 ℃,70 ℃保温0.5~1.5 h后,残余酶活为70%~80%。产酶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孢子悬液以7%比例接种至含1.0%蛋白胨、2.0%小麦秸秆粉、pH为7.0的发酵培养基,50 ℃培养48 h,菌株WL002所产粗酶的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最高,达3.11 U/mL。利用菌株WL002所产粗酶处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60 h,其粗纤维降解率分别为6.1%和4.7%。【结论】烟曲霉WL002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具有较宽泛的pH适应性和较强的热耐受性,对饲料粗纤维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本研究初步获得了该菌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其后续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LPS致炎时间对小鼠小肠组织中IAP与NF-κB表达的影响
陶燕子, 王秋菊, 袁玲, 崔一喆, 贾军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24-44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1
摘要 ( 94 )   PDF (2868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随着脂多糖(LPS)致炎时间延长小鼠小肠组织中肠型碱性磷酸酶(IAP)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量变化,为减少肠黏膜应激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体重相近、日龄接近的雄性健康ICR小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小鼠腹腔注射1 mL/只LPS(5 mg/kg)。分别在注射LPS前(0 h)与注射后3、6、12、24、48和72 h,各组小鼠麻醉后断颈处死,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肠段中IAP与NF-κB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通过免疫共沉淀法检测IAP与NF-κB之间相互作用。【结果】与0 h相比,随着LPS致炎时间延长小鼠小肠组织中IAP基因表达量呈现波浪式变化,十二指肠、空肠组织在6 h时达到最高(P<0.01),回肠组织在48 h达到最高(P<0.01);24 h时十二指肠、空肠组织中NFB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其他时间点表达量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LPS处理后,随着时间延长,小鼠各肠段中IAP和NF-κB蛋白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6 h时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NF-κB与IAP存在相互作用。【结论】LPS致炎过程中,NF-κB和 IAP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随着肠道炎症发生而升高,在致炎后 6 h表达量达到最高,但随着致炎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在肠黏膜应激损伤过程中IAP和NF-κB存在相互协同作用。
营养与饲料
黑水虻幼虫粉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仲崇华, 桂福星, 曹立亭, 郭荣富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33-44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2
摘要 ( 159 )   PDF (1862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黑水虻幼虫粉(Hermetia illucens larvae meal,HILM)作为饲粮蛋白质来源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旨在探索HILM在四川白鹅饲粮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体况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四川白鹅18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杂粕组、15% HILM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周以重复为单位称重,记录采食量,计算每组每周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4周龄时,采集血液和肠道组织样品,检测血清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切片观察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组织形态及测量各肠段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5% HILM组四川白鹅的ADFI和ADG显著增加(P<0.05);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十二指肠、回肠的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极显著上升(P<0.01),同时空肠组织Occlud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杂粕组相比,15% HILM组四川白鹅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极显著或显著上升(P<0.01或P<0.05)。【结论】HILM作为饲料蛋白质来源可以增强四川白鹅的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雏鹅的肠道健康和吸收功能,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
不同单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生长、血液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彭凯, 邱建强, 徐有良, 鲁慧杰, 赵红霞, 陈冰, 冼理权, 王玉玺, 黄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44-44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3
摘要 ( 100 )   PDF (1028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植物单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饲用效果。【方法】选择初始体重为(6.86±0.02) g的南美白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制备5组等氮等脂饲料,即基础饲料(G1)、含0.1%和0.2%五倍子单宁制剂饲料(G2、G3)、含0.1%和0.2%栗木单宁制剂饲料(G4、G5)。试验周期为42 d。试验结束后统计对虾重量、数量、摄食量,计算生长性能;围心腔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及血清抗氧化与免疫指标;分离对虾肠道,匀浆后测定消化酶活性。【结果】与G1组相比,G5组对虾饲料系数显著提高(P<0.05),肠体比、出肉率显著下降(P<0.05);G3组对虾血清甘油三酯及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G5组对虾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G2、G3组对虾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以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消化酶活性为综合评价指标,0.2%五倍子单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的应用效果较好。
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种母鸡产蛋、繁殖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林厦菁, 苟钟勇, 范秋丽, 叶金玲, 王一冰, 蒋守群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54-44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4
摘要 ( 98 )   PDF (908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IF)对产蛋期黄羽肉种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繁殖器官发育、孵化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SIF在肉种母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用192只健康且体重和产蛋率接近的岭南黄羽肉种母鸡(快大型,21周龄),分为4个处理,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第2~4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5、25 mg/kg SIF,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从25周龄开始至35周龄结束,共10周。试验期间,按重复记录每天采食量、产蛋数、产蛋重;34~35周龄时,每组选取50枚种蛋孵化,测定孵化性能;35周龄时,每个组随机选取24枚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每个重复选取2只试验鸡进行采血和样品采集,测定繁殖器官发育和血浆生化指标。【结果】SIF对黄羽肉种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日蛋重及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其中25 mg/kg SIF组的不合格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提高蛋壳强度和蛋黄颜色,其中5和25 mg/kg SIF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 mg/kg SIF组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降低肉种母鸡腹脂率,其中SIF 25 mg/kg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降低肉种母鸡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胆固醇(cholesterol,CHO)含量、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其中25 mg/kg SIF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15 mg/kg SIF组的CH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5、15和25 mg/kg SIF组的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SIF能够提高黄羽肉种母鸡产蛋性能、改善种蛋品质,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黄羽肉种母鸡产蛋期SIF推荐添加剂量为25 mg/kg。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鼠饲料中抗菌肽NZ2114
冯亚楠, 杨娜, 毛若雨, 郝娅, 马炫炫, 滕达, 王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63-44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5
摘要 ( 70 )   PDF (2190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鼠粉状饲料中抗菌肽NZ2114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快速分析方法,用于检测低、中、高浓度(2、10和50 g/kg)的鼠粉状饲料中受试物NZ2114含量,以分析抗菌肽NZ2114是否均匀分布。【方法】试验分别对提取条件、净化柱和净化方法进行优化,并考察了提取剂、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SPE清洗剂、洗脱剂等对回收率的影响。饲料样品经超声提取后离心,上清液经WCX固相萃取柱富集,随后用3 mL甲醇和5 mL 20%氨化甲醇进行净化洗脱。HPLC检测方法以ZORBAX Eclipse Plus C18作为固定相,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柱温35 ℃,进样量20 μL,以1.0 mL/min流速,按照梯度洗脱的方式洗脱,在波长276 nm下采用外标法定量检测饲料样品中NZ2114含量,并对该方法的线性、检测限与定量限、基质效应、回收率、日内与日间精密度进行考察。【结果】SPE-HPLC分析方法在62.5~4 0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0.9353x-32.721,相关系数(R2)为0.9996,低、中、高浓度下该方法的添加回收率范围在88.05%~111.23%,日内精密度为0.58%~4.45%,日间精密度为3.18%~6.37%,125、500和2 000 μg/mL浓度下基质效应分别为1.02、1.01和0.99。【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鼠饲料中抗菌肽NZ2114的SPE-HPLC检测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具有灵敏度和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快速等优点,能够实现3个浓度水平饲料样品中NZ2114的精准定量。
α-酮戊二酸对绵羊瘤胃发酵、消化代谢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卢妍, 田聪聪, 刘建成, 张萧, 冯志鹏, 李璇玥, 陈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73-44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6
摘要 ( 80 )   PDF (898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α-酮戊二酸(AKG)对绵羊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AKG作为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剂提供参考。【方法】选用5只健康、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每天每只分别按照0、25、50、100和200 mmol的剂量在基础饲粮(精粗比为55:45)中添加AKG;试验共5期,每期试验24 d,其中预饲期14 d,消化代谢试验期7 d,瘤胃液采样期3 d。在瘤胃液采样期第1天,于饲喂后1.5 h采集颈静脉血液;在消化代谢试验期收集全部粪和尿液,用于测定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和氮、钙、磷的代谢;瘤胃液用于测定发酵参数和原虫计数,血液用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AKG对瘤胃液中氨态氮(NH3-N)、戊酸、异戊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AKG添加量的增加,瘤胃液pH线性降低(P<0.05);原虫数量和乙丙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规律(P<0.05),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随AKG添加水平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规律(P<0.05)。添加AKG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以及氮、钙、磷的代谢均无显著影响(P>0.05)。AKG对白蛋白、血液尿素氮的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AKG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液中总蛋白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二次曲线变化规律(P<0.05)。【结论】在绵羊饲粮中添加的AKG主要在瘤胃中发挥作用,可降低瘤胃液pH,50 mmol/d AKG可降低瘤胃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改善乙丙比,并提高血液总蛋白的浓度。
补喂鞣花酸对哺乳中后期纯血马马驹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杨帆, 陈开旭, 郭翠洁, 臧长江, 贺林娇, 李晓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82-44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7
摘要 ( 89 )   PDF (1966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补喂不同水平的鞣花酸对马驹粪便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探究粪便菌群的变化,以期为哺乳马驹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肠道健康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出生日期相近、体重为(143.33±16.10)kg的3月龄纯血马马驹15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照组马驹不做任何处理,试验Ⅰ和Ⅱ组马驹每天分别补喂15和30 mg/kg BW鞣花酸,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第60天晨饲前于直肠采集马驹粪便样品,测定粪便菌群多样性。【结果】OTUs结果显示,试验各组共有OTUs 789个,试验Ⅰ组特有的OTUs为182个;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Ⅰ组Shannon、Chao1及ACE指数有提高的趋势;菌群丰度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前十的优势菌种类相同,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为主,且丰度占总数92.94%以上,各组之间门、科和属水平菌群丰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LefSe分析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有差异菌9种,试验Ⅱ组有2种;预测前十的功能有全局与概述图谱,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哺乳期纯血马马驹粪便中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补喂15 mg/kg BW鞣花酸能够提高粪便菌群多样性,增加粪便菌群的种类。
遗传繁育
乏情和发情初产母猪下丘脑-垂体轴中miRNA表达谱比较分析
任巧玲, 张家庆, 王璟, 陈俊峰, 马强, 高彬文, 刘付玖, 邢宝松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491-45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8
摘要 ( 74 )   PDF (6105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系统揭示微小RNA(microRNA,miRNA)调控初产母猪情期活动的遗传机制。【方法】利用RNA-Seq技术对乏情和发情初产母猪下丘脑-垂体轴中的small RNA进行测序,获得了母猪下丘脑和垂体miRNA表达谱,并对筛选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GO和KEGG等功能分析。【结果】从所构建的4个文库中共鉴定出1 096个miRNAs,其中已知miRNAs 364个,新预测miRNAs 732个。以发情母猪为对照,在乏情母猪的下丘脑有16个miRNAs存在差异表达,其中6个上调,10个下调;在乏情母猪垂体有9个miRNAs存在差异表达,其中2个上调,7个下调。下丘脑中16个差异表达miRNAs共预测到5 212个靶基因,垂体中9个差异表达miRNAs共预测到6 897个靶基因。下丘脑中靶基因主要在细胞投射组装、质膜结合的细胞投射组装、神经元投射发育的负调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GO条目及Ras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KEGG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垂体中靶基因主要在mRNA加工调控、Ras GTP酶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结酶活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等GO条目及蛋白激酶、鞘脂类信号通路、凋亡、ErbB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KEGG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从构建的差异表达miRNAs与生殖相关功能靶基因的调控网络中,筛选的Chr3_8404_mature、ssc-miR-9和ssc-miR-34c可能在下丘脑-垂体轴中对初产母猪情期活动的调控起重要作用。下丘脑和垂体各选4个差异表达mi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乏情和发情初产母猪下丘脑-垂体轴miRNA的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miRNA的功能进行了深度挖掘,筛选到了3个对初产母猪情期活动起重要作用的miRNAs,为初产母猪情期活动遗传机制的解析提供了miRNAs方面的理论依据。
奶牛体内超数排卵反应性状研究进展
黄越川, 张海亮, 赵善江, 刘展鹏, 朱化彬, 黄锡霞, 王雅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504-45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19
摘要 ( 95 )   PDF (2178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multiple ovul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MOET)是现代奶牛养殖中的重要生物技术,MOET技术可加快牛群遗传改良速度。然而,不同供体母牛对超数排卵的反应(简称超排反应)存在较大差异,这限制了MOET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究供体母牛超排反应差异的形成原因并预测外源激素处理的效果,进而筛选合适的供体母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母牛的超排反应受遗传影响,对母牛的超排反应性状进行选育或将大幅提高母牛超数排卵的效率。研究中通常将奶牛的超排反应性状定义为单次超数排卵获得的总胚胎数和可移植胚胎数,这类性状受季节、供体母牛月龄、超排程序及操作人员等非遗传因素的影响,是一类具有中低遗传力的新型繁殖性状,研究发现超排反应性状与多种调控繁殖激素表达及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基因存在显著关联。在遗传育种领域,国内研究人员对奶牛超排反应性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有少量关于超排反应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的报道。作者从性状定义、非遗传因素建模分析、遗传参数估计和候选基因挖掘鉴定等方面系统综述奶牛超排反应性状的研究进展,并对奶牛超排反应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和选育应用进行了展望。
预防兽医
基于TMT和PRM技术筛选车叶草苷干预CUMS大鼠海马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
尹丽, 卢成淑, 曾国芳, 曾诗媛, 吕佳榆, 王华坤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513-45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0
摘要 ( 67 )   PDF (4282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车叶草苷对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为车叶草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预饲1周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车叶草苷组,每组各15只;空白组每笼饲养3只,其他组单笼饲养。试验周期为5周,于试验第3周开始,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同时给药,车叶草苷组按0.070 g/kg BW剂量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一次。造模完成后提取大鼠海马组织总蛋白,利用同位素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标记技术进行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潜在差异表达蛋白,借助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技术对候选蛋白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靶向验证。【结果】筛选出车叶草苷组、模型组之间6个上调和17个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它们主要参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互补和协同调节级联、胃酸分泌等信号通路;PRM成功验证缓激肽(BK)、免疫球蛋白(IGHM及ILD)、蛋白酶体激活剂复合物亚基1(PSME1)4个蛋白表达趋势与TMT定量结果一致,可能是车叶草苷调节抑郁的潜在靶标蛋白。车叶草苷通过参与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的关键靶标、下调BK蛋白表达对神经元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保护作用、上调与免疫球蛋白IgG表达显著相关的PSME1蛋白水平产生免疫抑制、使免疫蛋白浓度趋于正常等途径保护海马组织。【结论】车叶草苷可能通过多途径协同作用减轻机体抑郁症状。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CUMS模型病理机制及阐明车叶草苷调控海马组织的蛋白质或通路提供参考。
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姝懿, 李建云, 刘芳, 冯一兰, 韩冰, 范蒙光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526-45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1
摘要 ( 87 )   PDF (4509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对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鼠疫菌)抗生素及消毒剂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PCR对60株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DNA进行耐链霉素耐药基因(StrA、StrB)、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Ctx-m)、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季铵盐类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delta)检测,并预测StrA、Sul1和QacEdelta蛋白的结构功能及抗原表位。【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均成立,60株鼠疫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从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株中未发现有耐链霉素、磺胺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耐消毒剂等相关基因的菌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trA、Sul1和QacEdelta蛋白均为不含有跨膜区的疏水性外膜蛋白,且均属于分泌蛋白。3种蛋白的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为主,占比分别为37.83%、45.88%和46.09%。抗原表位预测显示,3种蛋白中B细胞表位分别为9、8和3个;T细胞表位分别为9、16和14个。【结论】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60株鼠疫菌均未检测到耐药及耐消毒剂相关基因。StrA、Sul1和QacEdelta蛋白含有较多的B、T细胞抗原表位,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本试验结果为指导该疫源地的鼠疫防控工作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提供参考依据。
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赵史宇辰, 汤思淇, 冯亚莉, 张莹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536-45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2
摘要 ( 110 )   PDF (1015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和传播,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在病毒性疾病暴发时,及时、准确地检测病毒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PCR和ELISA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等问题。近年来,一些新兴技术和优化的方法被应用于各类病毒的检测,带来了更加准确和高效的病毒检测,如基于微滴式数字PCR的病毒检测,其灵敏度可高出实时荧光定量PCR约16倍;基于基因测序技术的病毒检测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不仅可以检出病毒种类、数量,还能直接准确地获取病毒基因序列,甚至能够发现新病毒。此外,基于CRISPR/Cas、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术等检测技术在病毒检测领域也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这些新技术在特异性和灵敏度等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但仍然面对一些考验,如检测成本较高、需要实验室环境等,这些问题限制了病毒检测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将聚焦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实用性并降低成本,研发出更加完善的病毒检测技术。作者将优化后及新兴的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相对比,并总结其优缺点,以期为病毒检测、病毒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牦牛源产细菌素屎肠球菌SWUN5732基因组测序及抑菌相关基因分析
蒲思成, 郑惠滨, 冉旋, 杨发龙, 汤承, 刘媛媛, 陈德纯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545-45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3
摘要 ( 93 )   PDF (4553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1株牦牛源产细菌素屎肠球菌SWUN5732的基因组序列,发掘该菌种的关键功能性特征基因。【方法】通过Illumina PE150测序系统,对屎肠球菌SWUN5732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GO、KEGG、COG和NR数据库对基因组的基本功能特征进行注释,结合NR数据库的注释,挖掘出基因组中潜在的抗菌、抗氧化和抑菌肽相关基因。【结果】屎肠球菌SWUN5732的基因组大小为2 824 168 bp,有效平均GC含量约为38.09%;可检测到的编码基因数量约为2 919个,全部编码基因总长度约为2 387 787 bp,平均长度约为818 bp。在GO数据库中SWUN5732基因组一共有8 851个基因得到注释,分别注释到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三大类45个条目;在KEGG数据库中SWUN5732基因组共有1 534个基因被注释,分别为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新陈代谢和生物体系统6大功能38个通路;在COG数据库中,SWUN5732基因组共有2 118个基因被注释,在基因组中还包含4个有ABC型氨基酸转运系统(渗透酶组分)的功能序列和具有重复ATP酶结构域的ABC转运蛋白的序列;通过NR数据库对屎肠球菌SWUN5732的功能注释,一共有2 844个基因得到注释,发现SWUN5732基因组中包含抗菌物质、抗氧化物质和抑菌肽类相关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ATCC 19434的进化关系最为接近。【结论】本研究完成对牦牛源产细菌素屎肠球菌SWUN5732基因组测序和潜在抑菌物质挖掘,证实该菌株具有耐酸耐胆盐环境适应性并探究了抗氧化、免疫调控、产细菌素和抗菌物质相关基因,为此菌株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或饲料益生菌添加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株诱发血管瘤的ALV-J的分离鉴定及其囊膜基因的进化分析
李佑君, 伍澜, 杨雨欣, 顾玉芳, 方春, 刘晶, 梁雄燕, 杨玉莹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557-45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4
摘要 ( 67 )   PDF (4904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湖北某黑羽蛋鸡场J亚群禽白血病(J-avian leukosis)的来源及其囊膜基因进化趋势,为湖北地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资料。【方法】运用病理学、ELISA和Multi-PCR方法对疑似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Avian leucosis virus,ALV-J)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制备病毒液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并通过DNAStar等软件分析该毒株囊膜蛋白编码基因。【结果】病例呈现典型血管瘤病变,p27抗原检测呈阳性,Multi-PCR出现ALV-J特异性条带,IFA结果显示特异性荧光,表明分离到1株ALV-J,命名为HB2021017。分离株HB2021017囊膜蛋白ENV、膜表面糖蛋白SU、跨膜蛋白TM与所引用的ALV-J毒株中的髓细胞瘤型毒株、髓细胞瘤和血管瘤混合型毒株、血管瘤型的ALV-J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逐步升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株HB2021017的env基因与中国地方品种鸡群中分离的诱发血管瘤的ALV-J毒株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而与其他鸡群分离诱发血管瘤或髓细胞瘤的ALV-J毒株亲缘关系较远,处于不同的分支。【结论】本研究确诊并分离到1株诱发血管瘤的ALV-J(HB2021017),本土地方品种鸡群中分离的诱导血管瘤的ALV-J毒株囊膜基因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进化分支。
应对细菌耐药策略研究进展
李亚菲, 张秀凤, 张灵璇, 魏彦哲, 万凯, 曾振灵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568-45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5
摘要 ( 118 )   PDF (814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菌耐药性与畜牧产业发展、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细菌产生耐药的机制复杂,除由人-动物-环境三者之间复杂作用引起外,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新发展的药物理论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对细菌耐药机制的认识、新型抗菌药物的发现及药物的合理使用,为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当前,细菌耐药性已然是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细菌耐药机制的复杂性及新药研发的困难性,决定了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和多种角度开展研究,从而控制其进一步发展。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归纳总结了多种应对细菌耐药的策略及方法,重点从新型抗菌药的研发、联合用药、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同步模型及多组学技术等方面阐述其在应对细菌耐药性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减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参考和指导。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和应用
李磊, 肖爽, 甄思慧, 王瑜, 武周慧, 王之文, 杜衡, 鲁琳, 王真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577-45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6
摘要 ( 107 )   PDF (5256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能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方法】制备胶体金并表征,将其与核酸适配体连接后进行表征并喷涂于结合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克隆抗体为检测线、核酸适配体互补序列为质控线制备试纸条,对样品垫与结合垫处理液、样品稀释液、重悬液、T线抗体浓度、适配体连接浓度等试验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条件,同时检测试纸条的增敏效果,在最佳条件下对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测试,制备人工污染样品用以评估试纸条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效果。【结果】胶体金粒径为20 nm左右,表征结果显示,胶体金与核酸适配体成功连接;试纸条样品垫与结合垫处理液、样品稀释液的最优条件为不同成分的SELEX缓冲液,金标适配体重悬液为HEPES重悬液,T线抗体浓度为2 mg/mL,适配体连接浓度为1 μmol/L;用40 mmol/L羟胺与0.5%氯化金水溶液增敏,检测灵敏度为1×104 CFU/m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于人工污染的肉样和奶样进行检测,灵敏度为1×105 CFU/mL。【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试纸条检测方法,且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为进一步探讨核酸适配体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边缘革蜱aqp3截短基因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伍军, 何文文, 普浩, 金敏, 石文玉, 马爱军, 罗亭祥, 杨德鹏, 巴音查汗, 呼尔查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589-45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7
摘要 ( 70 )   PDF (5101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挖掘和检测边缘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水通道蛋白-3(DmAQP3)的免疫原性,为后续研发免疫抗蜱试验提供材料。【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Dmaqp3基因,构建Dmaqp3基因氨基酸序列系统发育树。对DmAQP3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截选抗原性最佳区域构建截短重组质粒pET-32a-jdDmaqp3,表达DmAQP3重组蛋白(rDmAQP3),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rDmAQP3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结果】Dmaqp3基因PCR扩增片段大小为879 bp,与森林革蜱aqp3基因(XM_049662329.1)相似性为98.37%,DmAQP3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森林革蜱(AQP-9亚型X2)及安氏革蜱(AQP-9样亚型X2)亲缘关系最近。DmAQP3蛋白理论等电点为8.65,是一种稳定蛋白;具有6个跨膜区及2个天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Asn-Pro-Ala,NPA)结构;有7个B细胞抗原表位,18个磷酸化位点,为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及延伸链组成,占比分别为31.27%、3.58%、40.07%和25.08%;三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由4个亚基组成。成功构建截短重组质粒pET-32a-jdDmaqp3并获得重组蛋白rDmAQP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DmAQP3与阳性血清反应出现大小为27 ku的目的条带,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重组蛋白rDmAQP3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409 600,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本试验克隆了Dmaqp3基因,构建了DmAQP3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出重组蛋白rDmAQP3,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建立模式动物免疫抗蜱试验提供了条件。
动物寄生性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王利丹, 谢跃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600-46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8
摘要 ( 98 )   PDF (1896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寄生性线虫是动物寄生虫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群体之一,可对人和家养及野生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线粒体基因组是动物寄生性线虫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是进行线虫虫种鉴定、遗传进化、系统发生以及防控研究重要的信息载体。随着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物寄生性线虫线粒体基因被破译,截止2022年2月28日,NCBI的GenBank中收录的动物寄生性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已累计达283条,涉及213个物种,隶属尾感器和无尾感器2个亚纲。尽管如此,目前有关动物寄生性线虫线粒体基因组信息及其应用仍缺乏系统、全面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为此,作者总结了现有动物寄生性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与组成、碱基偏好、tRNA/AT富集区变化等特征,提出了动物寄生性线虫线粒体基因新的排列划分(即39种),并在此基础上对动物寄生性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在线虫种群遗传、系统进化、分子流行病学与诊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以期为动物寄生性线虫病防控研究提供信息参考。
柱状黄杆菌弱毒株和车轮虫混合感染致金鱼烂鳃病的病原分析
王小亮, 曹欢, 王姝, 张文, 王静波, 吕晓楠, 王澎, 徐立蒲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612-46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29
摘要 ( 138 )   PDF (2112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确诊北京地区某养殖场金鱼发生烂鳃病的病原。【方法】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濒死金鱼,制作鳃组织的水浸片进行寄生虫和真菌观察,取肝脏、肾脏、脾脏、鳃组织开展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GFHNV)检测。同时,从鳃上分离病原菌,分析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分类地位及药物敏感性等特性;采取鳃组织划痕浸泡和未划痕浸泡方式开展病原菌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自然发病鱼鳃丝上有少量车轮虫寄生,未观察到真菌菌丝,GFHNV核酸检测呈阴性。从鳃组织分离到大量假根状菌落,该菌株为革兰染色阴性长杆菌,菌体大小(0.5~0.7)μm×(4~8)μm,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产生硫化氢,不发酵葡萄糖等糖醇类,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枝,确认分离菌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基因型Ⅰ型。划痕浸泡的各组金鱼均出现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划痕对照组和未划痕浸泡组均未出现死亡,经计算该菌对金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8×106 CFU,为弱毒株。该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而对试验的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的柱状黄杆菌弱毒株可造成鳃组织破损金鱼的死亡,结合实践生产中许多金鱼感染少量车轮虫造成鳃组织破损但未出现发病死亡的病例,确定这起慢性、低死亡率的金鱼烂鳃病是由车轮虫和柱状黄杆菌弱毒株混合感染所致,而继发感染的柱状黄杆菌弱毒株是造成金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牛支原体重组蛋白P48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妍, 战力源, 姜福洁, 马红霞, 孔令聪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621-46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0
摘要 ( 85 )   PDF (1803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牛支原体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的效力检测提供方法。【方法】构建pET-32a-P48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质粒并进行双酶切验证,用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使用镍柱进行蛋白纯化,经SDS-PAGE验证蛋白纯度及分子质量大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P48蛋白特异性和反应原性;将重组P48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牛支原体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确定阴阳性临界值。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敏感性、稳定性、特异性及与平板凝集试验的符合率试验检测。【结果】经SDS-PAGE验证,P48蛋白分子质量大小为62.68 ku,纯度在90%以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48蛋白仅与相应抗体结合呈现单一条带,该蛋白特异性和反应原性良好;琼脂扩散方法测得阳性血清效价为1:64。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条件优化结果为:抗原包被浓度为0.3 μg/mL,1% BSA 37 ℃封闭120 min,待检血清按1:1 280稀释,37 ℃孵育60 min,二抗稀释度为1:5 000,37 ℃孵育60 min,邻苯二胺常温显色10 min。结果判定标准为:D492 nm值>0.3196为阳性;D492 nm值<0.3101为阴性;0.3101≤D492 nm值≤0.3196为可疑。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阳性样品稀释度为1:218时,阳性血清判读结果仍为阳性。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3批次P48蛋白包被的96孔板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均<10%;与牛溶血性曼氏海姆杆菌、牛巴氏杆菌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与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血清符合率为100%(18/18),阴性血清符合率为97.5%(39/4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牛支原体P48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为牛支原体抗体检测及牛支原体疫苗效力检测提供了方法。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韩猛立, 张倩, 赵文娟, 张星星, 吴桐忠, 黄新, 钟发钢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632-46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1
摘要 ( 84 )   PDF (2119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影响全世界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BVDV由2种生物型和多种不同基因亚型毒株组成,这些毒株具有不同的抗原性、细胞病理学和致病性发病机制。尽管世界各国为控制和预防BVDV的发生与流行做出诸多努力,但仍有BVDV感染动物的报道。笔者主要围绕BVDV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以及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免疫逃避策略、免疫防控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BVDV通过劫持宿主免疫系统以确保病毒复制成功的一些免疫逃避策略,以期为遏制BVDV的出现和传播,从而实现净化、控制该病毒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陈桂娥, 容芳, 冯夏宁, 孙荣航, 马绍钊, 郝文茜, 叶子安, 刘郁夫, 李作生, 陈瑞爱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646-46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2
摘要 ( 83 )   PDF (2777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表达与纯化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72蛋白,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b-p7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并进行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用纯化后的p7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法和亚克隆筛选出分泌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通过小鼠抗体类型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类型;通过体内诱生法制备抗ASFV p7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腹水,使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进行抗体纯化,通过间接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克隆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ASFV p72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将纯化的p72蛋白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4株分泌IgG1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F8、7C3、8H7和9G2。间接ELISA结果显示,6F8与8H7细胞株分泌的抗体效价均为1:64 00,7C3与9G2细胞株的抗体效价均为1:12 800,且4株细胞株分泌的抗体与p72蛋白反应结果均呈阳性,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反应均呈阴性。4株单克隆细胞株分泌的抗体均能与p72真核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4株能稳定分泌与ASFV p72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为进一步探究ASFV p72蛋白的功能以及非洲猪瘟的防控和诊断建立了基础。
牛子宫微生物构成与疾病关系
张超楠, 索朗曲吉, 高腾云, 孙宇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655-46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3
摘要 ( 85 )   PDF (1558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牛繁殖障碍是影响养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核心场所,子宫微生态失衡不仅可损害子宫内膜功能,而且影响卵巢功能,从而导致不孕,对畜牧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近期研究发现,牛子宫内存在微生物群,除了正常菌群外还含有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这些微生物会随着牛不同生长周期和不同临床状况而动态变化。诱发牛繁殖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其通过感染上皮细胞或分泌有毒代谢产物破坏生殖道稳态,而正常微生物群可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阻止病原微生物定植,从而保持生殖道微生态平衡。因此,微生物群对牛生产繁殖有着重要影响。虽然目前影响微生物群变化因素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已有试验证实激素、健康状况及环境等因素都对牛子宫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造成不同影响。笔者通过对比健康和患病牛子宫微生物构成,并分析了子宫微生物失衡因素,从而为预防与治疗牛子宫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基础兽医
博落回叶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马晓兰, 董朕, 岳美杉, 常冠宇, 曾建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664-46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4
摘要 ( 74 )   PDF (9657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leaf extract,MCL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为博落回叶的资源利用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CON)组、DSS模型组、美沙拉嗪(MES)阳性对照组(200 mg/kg)及MCLE高(MCLE-H,450 mg/kg)、中(MCLE-M,150 mg/kg)、低(MCLE-L,50 mg/kg)剂量组,试验期14 d。通过小鼠的一般症状、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脾脏指数、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评价MCLE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效果。使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MCLE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MCLE处理组均极显著抑制了UC小鼠的体重降低和结肠长度的缩短(P<0.01),并显著降低了小鼠DAI、脾脏指数及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P<0.05);MCLE 显著下调了结肠和血清中 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P<0.05),降低了结肠组织中 MPO、NO和MDA 的含量(P<0.05),增加了GSH-Px、SOD活性及CAT含量(P<0.05);与DSS组相比,拟杆菌属、另枝菌属、阿克曼氏菌属等有益菌属在MCLE给药组中丰度占比增加,病原菌如脱硫弧菌属等占比减少。此外,MCLE治疗还显著提高了UC小鼠肠内容物中SCFAs(乙酸、丙酸、丁酸)的水平(P<0.05)。【结论】MCLE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影响、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和恢复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发挥抗结肠炎作用。
青岛地区鸭源四环素类耐药大肠杆菌流行情况调查及耐药基因分析
崔艳丽, 马策, 崔云昊, 高轶豪, 田慧莹, 高梦婷, 宋茜, 刘德俊, 张启迪, 刘志海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681-46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5
摘要 ( 89 )   PDF (2343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山东青岛地区鸭源样品进行四环素类耐药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了解其流行分布规律。对耐药菌株进行药敏检测及耐药基因鉴定,研究四环素类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率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肉鸭泄殖腔拭子及盲肠样本为试验材料,通过四环素选择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耐药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四环素类耐药大肠杆菌携带耐药基因情况,进一步通过接合试验评估tet(X)基因的可转移性,进而对部分tet(X)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同时探究tet(X)耐药基因的遗传环境特征。【结果】采集的63份样品经分离鉴定,获得48株四环素耐药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6.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四环素和土霉素耐药,对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率分别为93.75%和89.59%,且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4.58%、16.67%和4.17%;所有菌株均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其中以耐7种药物最多。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耐药情况基本相对应,耐药率高的药物相应耐药基因呈现较高携带率;其中floR、tet(A)、qnrSmcr-1、blaCTX-M基因流行率较高,依次为93.75%、83.33%、79.17%、77.08%和47.92%。8株替加环素耐药菌中,仅2株携带了已知基因tet(X4),其中1株tet(X4)基因具有可转移性;2株美罗培南耐药菌中仅1株检测到了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NDM,其他菌株均未检测到已知耐药基因,表明这些菌株中可能存在未知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与之相反的是,37株mcr-1基因阳性菌株中,6株对多黏菌素仍表现敏感,表明这些菌中的mcr-1基因的耐药功能并未成功发挥。【结论】四环素类耐药大肠杆菌已在肉鸭中广泛流行,多重耐药基因介导的多重耐药现象已十分严峻,且耐药机制复杂多样;进一步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应加强鸭源耐药菌的监测及研究,提高养殖业合理用药水平。
产耶尔森杆菌素大肠杆菌诱导小鼠十二指肠炎症的研究
王浩, 景麟稀, 肖金龙, 沈珏, 赵金刚, 王帅, 刘根, 赵汝, 肖鹏, 高洪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693-47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6
摘要 ( 63 )   PDF (6504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耶尔森杆菌素(yersiniabactin,Ybt)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致小鼠十二指肠炎症中的作用,为猪源大肠杆菌诱导肠道炎症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使用R语言功能包挖掘大肠杆菌感染细胞的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火山图、热图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使用分子对接软件预测Ybt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结合;以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小鼠为阳性对照,用大肠杆菌ZB-1及前期构建的产Ybt缺陷菌株ZB-1ΔHPI感染小鼠,HE染色观察感染后十二指肠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和IL-1β的mRNA水平;ELISA检测pro-IL-18、pro-IL-1β、IL-18和IL-1β在十二指肠中的分泌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观察炎性因子IL-18和IL-1β在十二指肠中的表达定位。【结果】GEO数据库火山图及热图分析显示,大肠杆菌感染显著上调了TLR4、NF-κB、IL-1β和趋化因子(CXCL1、CXCL3、CXCL5等)的表达(P<0.05),KEGG富集发现TLR4/NF-κB通路参与了大肠杆菌感染;此外,分子对接显示,Ybt能与TLR4结合;小鼠十二指肠组织HE染色显示,产Ybt大肠杆菌感染诱导了小鼠严重的十二指肠炎症及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ZB-1组的TLR4、NF-κB、IL-18和IL-1β mRNA水平显著高于ZB-1ΔHPI组(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ZB-1ΔHPI组相比,ZB-1组显著促进了pro-IL-Iβ、IL-Iβ、pro-IL-18和IL-18的释放(P<0.05)。同时,IHC结果显示,大量IL-18和IL-1β表达于肠绒毛上皮细胞,产Ybt大肠杆菌感染显著促进了这一结果(P<0.05)。【结论】Ybt具有较强的促炎作用,结合TLR4通过TLR4/NF-κB通路促进大肠杆菌诱导的小鼠十二指肠炎症。
1株鲤源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邹昊博, 薛淑群, 吕晓楠, 高聪婷, 邴辉, 古今朝, 韩英, 夏邦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703-47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7
摘要 ( 71 )   PDF (1985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离鉴定导致鲤大量急性死亡的病原菌,确定其毒力基因和药物敏感性,为后续病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病鲤的内脏中分离培养病原菌,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分子鉴定;采用毒力基因检测、K-B药敏纸片法及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分析该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菌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菌落,镜检为短棒状的革兰阴性菌,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D-葡萄糖、明胶、脲酶、氧化酶、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及柠檬酸试验中均呈阳性反应,其余指标皆呈阴性反应,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菌与铜绿假单胞菌NR_114471.1呈现高度同源,相似性为99%。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将分离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命名为HB2210。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发现,该菌株含有鞭毛蛋白结构基因fla基因、气溶素aer基因、细胞毒性肠毒素act基因、外膜蛋白ompA基因及热稳定性肠毒素ast基因等多种毒力基因。通过药敏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多黏菌素B、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9种抗菌药敏感。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对鲤具有急性毒性,高浓度组死亡率高达85%。【结论】本试验从病鲤组织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HB2210具有极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筛选出的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多黏菌素B、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9种抗菌药素可为鲤养殖企业精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广东省某屠宰场猪源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析
张永祥, 胡健欣, 陆毅兴, 胡悦莹, 卢嘉璇, 辛琳, 曾振灵, 曾东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714-47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8
摘要 ( 98 )   PDF (316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猪源性肠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为肠球菌的耐药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州市某大型屠宰场屠宰环节156份猪小肠样品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PCR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进行14种抗菌药物和2种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本研究分离到84株肠球菌(分离率为53.85%),包括44株粪肠球菌和40株屎肠球菌;分离培养可见菌落边缘光滑整齐、圆形或卵圆形排列、菌落周围培养基呈现黑色的菌落;疑似菌落革兰染色后呈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或成堆排列在一起。对疑似菌落DNA进行PCR扩增,其中粪肠球菌引物扩增出大小约941 bp的条带,16S rRNA引物扩增出大小约1 500 bp的条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4株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多西环素、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红霉素、苯扎氯铵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7%、90.9%、88.6%、88.6%、81.8%、81.8%和77.3%;40株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0%、90.0%、85.0%、77.5%、72.5%和67.5%。毒力基因与消毒剂抗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粪肠球菌efa、gelE、fsrC毒力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5.5%、84.1%和84.1%;emeA、gsp65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5.5%和90.9%。屎肠球菌仅检测到fsrB毒力基因,检出率为2.5%,无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检出。【结论】本研究分离的猪源肠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部分菌株还对利奈唑胺产生耐药,亟需加强对猪源肠球菌的流行病学监测。
珍菊汤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夏招彬, 孙艳, 韩其君, 汪露, 赵星, 仁科, 唐木克, 索郎扎西, 陈朝喜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724-47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39
摘要 ( 94 )   PDF (7745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自组方剂珍菊汤对3种不同诱因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珍菊汤主要成分及其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能力测定和对5-脂氧合酶(5-LOX)活性的抑制率探究珍菊汤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选取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进行24 h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及21 d蓄积毒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另选取113只小鼠,其中随机选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其余105只随机平均分配至3种药物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试验,每个试验35只。各急性肝损伤试验内再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阳性药物水飞蓟宾组(Silybin)及珍菊汤高(H)、中(M)和低(L)剂量组,每组7只。Control和Model组连续灌胃生理盐水14 d;阳性药物Silybin组按50 mg/kg剂量连续灌胃14 d;珍菊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生药浓度10.0、5.0和2.5 g/kg连续灌胃珍菊汤14 d;第15天分别以四氯化碳(CCl4)、对乙酰氨基酚(APAP)和酒精(Alcohol)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于第16或20天剖解,检测肝脏病理,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炎性因子及肝脏特异性基因miRNA(miR-122)变化。【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得出每1 g珍菊汤组方中含有芦丁0.27 mg,木犀草苷2.72 mg,异绿原酸A 0.26 mg,盐酸小檗碱0.28 mg。珍菊汤DPPH自由基清除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羟自由基清除IC50分别为2.394和104 mg/mL,总还原能力为3.73±0.04,抗炎率为75.97%±3.11%。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表明珍菊汤安全无毒。CCl4、APAP和Alcohol所致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中,Model组小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不同剂量珍菊汤组和阳性药物Silybin组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与Model组相比,珍菊汤高剂量干预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升高(P<0.05);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肝脏miR-122基因显著降低(P<0.05)。【结论】珍菊汤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组方药物,灌胃10.0 g/kg能够显著改善小鼠肝脏病变,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对CCl4、APAP和Alcohol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动物源性食品中沙丁胺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艳艳, 彭伟龙, 王丽君, 杨海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737-47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40
摘要 ( 80 )   PDF (1076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是一种选择性β兴奋剂,可以减少动物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但SAL在动物产品中蓄积会引发食物中毒,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自2002年开始,中国将SAL列为养殖业违禁药物,但因猪肉残留SAL所导致的中毒事件仍频繁发生,因此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SAL的残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SAL残留的检测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作者综述了近年来SAL检测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色谱法、免疫学分析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传感器分析法、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等,以期为规模化养殖产业快速、准确检测SAL残留提供助力。
茯苓多糖对LPS诱导猫肾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研究
刘佳丽, 林冰, 刘欣, 闫普普, 夏瑾瑾, 黄永熙, 白若男, 郭利伟, 刘国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747-47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41
摘要 ( 87 )   PDF (5055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PC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 feline kidney,CRFK)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CP(5、10、15、25、35、45 μg/mL)和LPS(20、40、60、80、100、125、150 μg/mL)对CRFK细胞活力的影响;用不同浓度PCP处理LPS诱导的CRFK炎症模型,观察PCP干预后的细胞形态变化,通过硝酸还原酶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FK中一氧化氮(NO)释放和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25 μg/mL PCP对CRFK无毒性,且可逆转LPS刺激后CRFK细胞形态变化。25 μg/mL PCP可显著降低LPS刺激后CRFK内NO释放和细胞凋亡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CP能够显著降低LPS诱导CRFK中IL-6、TNF-α、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id和Bax 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Bcl-2 mRNA表达量(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诱导的CRFK中TLR4、NF-κB、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CP处理能显著降低TLR4、NF-κB、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PCP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凋亡抑制LPS诱导的CRFK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研究结果为PCP治疗CRFK炎症提供了新的靶点和试验依据。
鸭肠炎病毒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鸭回肠代谢组学分析
杨芸芸, 张黔东, 袁阳, 王微, 田琴, 蔡海情, 刘馨, 温贵兰, 杨颖, 程振涛,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759-47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42
摘要 ( 74 )   PDF (3548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的致病机制。【方法】研究选取37日龄健康非免疫雏鸭,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共感染组。共感染组鸭于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灌胃,每次灌CpA菌液 8 mL(1×108 CFU/mL),连续5 d,首次灌胃72 h后于腿部肌肉接种DEV-GZ株病毒液(0.2 mL/只,TCID50=3.16×10-9 TCID50/0.1 mL),对照组接种灭菌生理盐水0.2 mL,观察鸭临床病变及回肠剖检病变,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PCR等方法检测DEV和CpA共感染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集感染90 h对照组与共感染组回肠,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对照组及共感染组感染90 h鸭回肠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筛选并分析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经检测确定成功构建了鸭DEV和CpA共感染模型。对照组与共感染组鸭回肠差异代谢物质共有36种,在正离子模式下共有16种差异代谢物质,主要为2'-脱氧肌苷、腐胺、8(z),11(z),14(z)-二十碳三烯酸、胞苷和1-油酰基外消旋甘油,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有20种差异代谢物质,主要为油酸、花生四烯酸、11(z),14(z)-二十二碳二烯酸、二十二碳三烯酸和亚油酸;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10条,主要为色氨酸代谢、嘧啶代谢、嘌呤代谢等。【结论】11(z),14(z)-二十二碳二烯酸、二十二碳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可成为DEV和CpA共感染鸭回肠的敏感生物标记物,提示DEV与CpA共感染加剧雏鸭回肠炎症,色氨酸代谢通路提示DEV与CpA共感染鸭免疫力变化存在联系。本研究为阐明DEV与CpA感染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滑车沟再造术治疗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评估
何诗, 冼伟杭, 吴仲恒, 陈胜锋, 阮慧敏, 叶彩灵, 王粹琳, 王丙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768-47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43
摘要 ( 94 )   PDF (1139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联合滑车沟再造术对髌骨脱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只髌骨脱位患犬随机分为干细胞治疗组和常规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当天,干细胞治疗组关节腔注射0.5 mL UC-MSCs(106/kg)混悬液,常规手术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通过收集患犬基础信息、回访跟踪记录,检测血常规和血液因子含量以及影像学等方法评估犬UC-MSCs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常规手术组对比,术后第1、7天干细胞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两组间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0天数字X线摄影复查结果显示,干细胞治疗组关节腔清晰,骨损位置有明显的软骨及骨组织生长,无再次脱出和关节炎等并发症。常规手术组的骨损伤处骨生长情况缓慢,2例患犬髌骨再次脱位(2/10)。【结论】滑车沟再造术后,在常规术后护理(使用抗炎、抗菌和止疼药物)条件下,关节腔内注射UC-MSCs能促进软骨和骨组织生长,降低再次脱出发生的风险。UC-MSCs联合滑车沟再造术能提升犬髌骨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
虾青素对脂多糖诱导乌鳢肝脏抗氧化、炎症和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赵磊, 王毅, 刘云卓, 许万鑫, 王桂芹, 李沐阳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1):  4776-47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3.11.044
摘要 ( 74 )   PDF (1377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对脂多糖(LPS)诱导乌鳢肝脏抗氧化和炎症相关基因及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乌鳢500尾(体重23.40 g±0.53 g),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投喂分别添加0(LPS组)、50、100 和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56 d。养殖期结束次日,试验组腹腔注射4 mg/kg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24 h后取肝脏样品用以检测抗氧化及炎症基因表达量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蛋白表达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LPS组乌鳢肝脏白介素-6(IL-6)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LPS组相比,50、100和200 mg/kg虾青素组肝脏IL-6和NF-κB p65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IL-10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LPS组乌鳢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50、100和200 mg/kg虾青素组SOD、CATGSTGPx基因表达水平升高,除50 mg/kg虾青素组SOD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差异均显著(P<0.05)。③LPS组乌鳢肝脏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LPS处理组相比,50、100和200 mg/kg虾青素组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同时磷酸化糖皮质激素受体(p-GR)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50~200 mg/kg虾青素可通过GR-NF-κB途径缓解LPS诱导的乌鳢肝脏炎症和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