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5-11-20
生物技术
CRISPR/Cas9介导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敲除研究
李聪, 曹文广
. 2015, 42(11):  2813-28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01
摘要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突变可引起动物出现"双肌"性状,提高产肉性能。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MSTN基因敲除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制备MSTN基因敲除羊提供材料。设计构建4个靶向MSTN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脂质体转染细胞后,通过SURVEYOR分析和测序等方法对敲除效率进行检测,采用极限稀释法挑选稳定敲除的细胞系。试验成功构建了4个靶向MSTN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细胞转染后,测序结果显示pX330-target 1和pX330-target 4载体作用的靶位点处出现突变,SURVEYOR分析检测其在靶位点产生切割的效率分别为24.20%和10.18%。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12个MSTN基因突变的细胞克隆,其中1个为纯合突变。序列比对发现靶位点处有小片段碱基插入或缺失突变,部分会出现移码突变。成功利用CRISPR/Cas9系统实现了绵羊MSTN基因敲除,证明该系统可有效应用于绵羊基因编辑,产生的突变细胞系为制备MSTN基因敲除羊提供了材料。
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吴越, 张玉彦, 李学强, 周学章
. 2015, 42(11):  2822-28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02
摘要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研究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利用Hoechst-33258细胞凋亡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检测Caspases-3的活性进一步说明用药组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经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可诱导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凋亡。
水牛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启动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转录活性检测
朱鹏, 庞春英, 邓廷贤, 段安琴, 陆杏蓉, 陈明棠, 杨炳壮, 梁贤威
. 2015, 42(11):  2833-28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03
摘要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广西本地水牛FSHR基因5'侧翼序列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转录活性检测。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黄牛FSHR 5'侧翼序列,本试验设计引物,以广西本地水牛血液基因组为模板扩增FSHR基因5'侧翼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克隆了广西本地沼泽型水牛FSHR 5'侧翼序列及部分CDS区序列,共2979 bp,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其与河流型水牛、黄牛、绵羊、山羊、猪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93%、92%、91%和75%。对其5'侧翼2000 bp序列进行启动子预测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结果显示在其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47 bp附近存在TATA box,启动子区存在GATAs、FOXO1、FOXO3、Nobox、STAT1、STAT3、STAT4、STAT5A、STAT5B、STAT6和YY1等反式作用元件结合位点,其中GATAs家族基因在FSHR启动子区存在多个结合位点,且同一位点又存在多个GATAs家族基因结合的情况。水牛FSHR启动子能启动EGFP在HEK-293T细胞系中的表达,但表达非常微弱;也能启动EGFP在CHO细胞系中表达,且与CMV启动EGFP在CHO细胞系中的强度相似,结果表明水牛FSHR是个强启动子。总之,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沼泽型水牛FSHR基因启动子,分析了其启动子序列特征并成功验证其组织特异性的转录活性,为后期水牛繁殖性能分子机理阐明及基于卵巢特异性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水牛奠定了基础。
坏死梭杆菌120 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吴洪超, 刘晓颖, 冯二凯, 朱言柱, 万洪理, 冯卓, 闫喜军, 陈立志
. 2015, 42(11):  2843-28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04
摘要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坏死梭杆菌(F.necrophorum)120 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据F.necrophorum 120 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基因的抗原表位分布情况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3个彼此重叠、覆盖整个开放阅读框的基因片段p1、p2、p3,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1、pET-32a-p2、pET-32a-p3,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反应原性;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试验兔,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1、P2、P3在大肠杆菌中均得到表达,分子质量分别约为48、59、62 ku,能与F.necrophorum阳性的小鼠血清反应,可以刺激试验兔产生特异性抗体,说明F.necrophorum 120 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F.necrophorum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东方马脑脊髓炎病毒TaqMan MGB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郑小龙, 王群, 张晓文, 孙明君, 朱来华
. 2015, 42(11):  2850-28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05
摘要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通过RT-PCR从东方马脑脊髓炎病毒(EEEV)中扩增得到128 bp的特异性保守序列,将其克隆到pMD20-T载体中,并进行体外转录,制备标准品cRNA。以10倍系列稀释的cRNA为模板,进行TaqMan MGB荧光定量RT-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EEEV TaqMan MGB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方法。进一步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 MGB荧光定量RT-PCR最低可检测10拷贝/μL的cRNA;且与阴性对照及马鼻肺炎病毒(EHV-1)、马动脉炎病毒(EAV)、马流感病毒(EIV,H3N8)、西尼罗病毒(WNV)、西方马脑脊髓炎病毒(WEEV)和日本马脑炎病毒(JE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所制作的标准曲线在1.0×101~1.0×106拷贝/μL浓度范围内有极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标准曲线方程式为y=40-3.35logx;与常规RT-PCR相比,该方法更加快速,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灵敏度为常规RT-PCR方法的100倍。试验结果表明,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敏感的EEEV TaqMan MGB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
猪源大肠杆菌O157:H7鞭毛蛋白抗原表位分析及验证
林敏玲, 李军, 潘艳, 陈泽祥, 杨威, 胡庭俊
. 2015, 42(11):  2856-28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06
摘要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肠杆菌O157:H7鞭毛蛋白FliC的二级结构及亲水性、抗原指数、柔性区域和表面可能性等指数,预测大肠杆菌O157:H7鞭毛蛋白FliC的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为其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DNAStar软件Protean程序中Garnier-Robson方法和Chou-Fasman方法分析鞭毛蛋白FliC的α-螺旋、β-折叠、转角区域和卷曲区域,通过Kyte-Doolittle方法、Karplus-Schulz方法、Emini方法和Jameson-Wolf方法分析鞭毛蛋白FliC的亲水性、柔性区域、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指数。综合分析得出鞭毛蛋白FliC 63-74、236-247、338-349、460-471、542-553位氨基酸序列为潜在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化学合成法合成优势抗原表位338-349和460-471肽段,免疫BALB/c小鼠3次后,采用ELISA方法验证抗体水平。ELISA结果显示,338-349、460-471肽段具有很强的抗原性,能引起BALB/c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体。
鸭源新城疫病毒F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和鉴定
王安平, 朱善元, 王永娟, 吴双, 左伟勇, 洪伟鸣
. 2015, 42(11):  2862-28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07
摘要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在昆虫细胞中表达鸭源新城疫病毒(NDV) F蛋白,本试验首先根据鸭源NDV 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出F基因,将其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1,获得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F,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经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rBacmid-F,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F。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均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鸭抗N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鸭源NDV F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获得了成功表达,为鸭新城疫的预防控制奠定了基础。
冷刺激小鼠脂肪组织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的初步研究
黄素娟, 陶聪, 甄二东, 王亚君, 魏刚, 白立景, 杨述林, 王彦芳, 李奎, 敖红
. 2015, 42(11):  2867-28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08
摘要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肪组织主要有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两种类型;WAT储存能量,BAT通过特异性表达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消耗能量产热。与BAT不同,WAT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寒冷刺激下,呈现褐色脂肪表型、获得褐色脂肪的产热活性("褐色化")。根据对冷刺激组(6℃)和对照组(28℃)小鼠的肩胛区褐色脂肪组织(iBAT)和皮下白色脂肪组织(sWAT)的RNA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1个差异明显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6030408B16Rik)。通过qRT-PCR检测lncRNA-6030408B16Rik在野生型小鼠的脾脏、肌肉、肾脏、十二指肠、大脑、肝脏、sWAT和iBAT中的表达;24只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成冷刺激组(6℃)和对照组(28℃),两组小鼠分别在6和28℃环境下处理10 d,分别采集两组的iBAT和sWAT;并分离出生1 d的野生型小鼠褐色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收集0、1、3、5 d的细胞,检测UCP1基因和lncRNA-6030408B16Rik在分化过程中的时空表达。qRT-PCR结果显示iBAT和sWAT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冷刺激组iBAT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冷刺激组sWAT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过程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lncRNA-6030408B16Rik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lncRNA-6030408B16Rik可能对白色脂肪组织"褐色化"及褐色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新吉细毛羊角蛋白的EST筛选及表达研究
刘春洁, 付雪峰, 田可川, 黄锡霞, 徐新明, 詹振宏, 于丽娟
. 2015, 42(11):  2873-28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09
摘要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从新吉细毛羊皮肤组织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中筛选与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并探讨其表达模式与羊毛细度的相关性。利用组装、比对软件Trinity与Blat对新吉细毛羊皮肤组织ESTs组装、注释进而筛选与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方法以2-△△Ct值检测相关基因在不同绵羊个体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从474条ESTs中筛选注释获得了4个与毛囊发育相关的角蛋白基因KRT27、KAP3.2、KAP11.1和KAP8.1;4个角蛋白基因在超细型细毛羊皮肤组织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细型细毛羊的表达量(P<0.01);4个角蛋白基因表达量:KRT27 >KAP3.2 >KAP11.1 >KAP8.1。该研究为角蛋白基因在细毛羊转录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一定数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周玉照, 马志亮, 孙亭亭, 杨洁, 张小苗, 柴俊, 张娜娜, 张以芳
. 2015, 42(11):  2880-28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0
摘要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构建能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的重组质粒。用疑似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猪的脾脏、肺脏病料提取RNA,根据PRRSV ORF5基因设计1对引物,进行RT-PCR扩增,将ORF5目的基因克隆到pMD19-T载体中,得到pMD19-ORF5重组菌。根据测序结果和表达载体特点,设计1对带有Nco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目的片段(dORF5),将其分别与pProEXHTb载体、pNZ8149载体连接,得到HTb-dORF5/DE3和pNZ8149-dORF5/NZ3900重组菌,分别用IPTG和Nisin诱导,再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HTb-dORF5/DE3重组菌在1.5 mmol/L IPTG诱导时表达量最高,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约22 ku处有特异性条带,且具有反应原性;pNZ8149-dORF5/NZ3900重组菌在20 ng/mL Nisin诱导时表达量最高,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约19 ku处有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有特异性绿色荧光。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HTb-dORF5和pNZ8149-dORF5并获得表达,这为进一步研制预防PRRS疫苗奠定坚实基础。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表达及其单因子血清的制备
陈俊霞, 孙鹏, 许书珍, 李思菲, 苏帅, 赵鹏, 崔治中
. 2015, 42(11):  2888-28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1
摘要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制备特异性识别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单因子血清,本试验提取H9N2亚型AIV RNA,RT-PCR后,分别扩增上段HA1、中段HA2和下段HA33段基因。将他们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Rosetta)菌株中表达。将表达的蛋白常规免疫昆明白小鼠,以制备抗血清。结果显示,成功获得3段重组融合蛋白,且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上段HA1、中段HA2制备的单因子血清均可与H9N2亚型AIV反应,而下段HA3则不能。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ZC12 HA/NA同样证明HA1、HA2两段制备的单因子血清能识别HA基因的表达。本试验成功制备了识别H9N2亚型AIV HA的单因子血清,为H9N2亚型AIV的鉴别诊断及研究奠定了基础。
辽宁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董烨, 郭士琪, 孙雪, 沈国顺, 刘丽霞
. 2015, 42(11):  2895-29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2
摘要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为辽宁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选择同源性高的毒株进行灭活疫苗研制奠定基础。采集辽宁沈阳、朝阳、铁岭、大连等地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患病仔猪的病料,利用PCR方法进行PCV2特异性检测,对10份阳性病料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0株PCV2辽宁株全为强毒株,9株全长1767 bp,1株1768 bp,差异是在1039 bp处多了1个T碱基。与GenBank中的两株疫苗株(HM038034、JQ692110)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98.5%,在遗传进化树上,JHZ2为PCV2a型,其余9株毒株为PCV2b型,并且DLS38、LYD32、SYX7在同一小分支,都是同年2~3月发病。10株PCV2 ORF2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9.6%~100.0%,变异度大,存在35个变异点,以突变为主,唯一的糖基化位点(NYS)保守。结果表明,10株辽宁株PCV2抗原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近年来辽宁省猪群中PCV2相关疾病(PCVD)不是因PCV2出现变异株引起的,并且PCV2b型为主要流行型,怀疑PCV2的流行与季节性有关。
牛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祖菲, 段纲, 项勋, 李浩欣, 杨志远, 朱旗, 代飞燕, 常华
. 2015, 42(11):  2902-29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3
摘要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某动物医院的一头病牛粪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PCR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并测序,构建进化树,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在血琼脂、巧克力琼脂、LB琼脂等培养基上均能长出光滑凸起,边缘圆润,大小各异,颜色不同的菌落,而在MRS琼脂、高盐甘露醇琼脂上却不生长;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等均为阴性,葡萄糖、西蒙氏柠檬酸盐、尿素均为阳性,上述结果初步鉴定此菌为牛链球菌;进化树的构建进一步证明了分离菌属于牛链球菌,其与牛链球菌RD09的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牛链球菌对强力霉素、卡那霉素极敏感,对红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新生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均敏感,对氯霉素、头孢拉定、阿莫西林均耐药;从牛链球菌生长曲线可看出2~23 h是牛链球菌的高度繁殖期,23~28 h是稳定期,28 h以后开始衰退。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牛链球菌奠定基础。
RNA-seq技术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
于馨, 杨艳, 胡双, 杨建发, 邹丰才
. 2015, 42(11):  2909-29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4
摘要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转录组测序(RNA-seq)是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全面快速的获悉特定组织或细胞的特定发育阶段或功能状态下所有RNA序列信息的技术。该技术以其准确和高通量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农学等基础性研究。寄生虫在体外发育、感染入侵和体内繁殖等不同阶段,发生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变化。采用RNA-seq技术筛选寄生虫发育、感染和繁殖等不同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阐明其功能,获悉寄生虫-宿主互作的分子调控机制等研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基于此,作者对RNA-seq技术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五指山猪FUT1基因SNP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晁哲, 王峰, 黄丽丽, 刘海隆, 孙瑞萍, 郑心力
. 2015, 42(11):  2915-29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5
摘要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五指山猪FUT1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结构,检测FUT1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五指山猪群体中的分布情况,本试验利用PCR扩增猪FUT1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测序寻找该基因中的SNP位点,使用PCR-RFLP方法对120头五指山猪进行了FUT1基因型检测,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FUT1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在猪FUT1基因组中共发现两个单碱基突变,分别位于编码区(A+307G)和3'非翻译区(A+1856C);在FUT1基因A+307G突变位点上,五指山猪均为GG基因型;此外,FUT1基因启动子区域和第2外显子处存在CpG岛。本研究成功获得五指山猪FUT1基因序列信息,为下一步五指山猪FUT1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microRNA与病毒关系研究进展
胡仁峻, 涂黎晴, 李守军
. 2015, 42(11):  2921-29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6
摘要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cro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含20~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它通过与目的mRNA 3'端非编码区的完全或不完全互补使得靶基因降解或翻译受阻。microRNA参与了众多基因的表达,涉及细胞的分化、发育、凋亡,病毒感染,免疫,机体代谢,肿瘤的发生等众多生命过程。microRNA和病毒的关系错综复杂,宿主细胞编码的microRNA可以对自身或病毒基因产生调控从而影响病毒感染,病毒编码的microRNA也可以对自身或宿主基因产生调控从而影响病毒感染,病毒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宿主microRNA产生和作用。理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科研人员发掘新的思路,更好地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因此,作者综述了microRNA的发现和命名、生成、作用机制,以及当前对于microRNA和病毒相互关系的新观点。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研究
韩文静, 张燕军, 王乐乐, 李晓燕, 苏蕊, 王瑞军, 李金泉
. 2015, 42(11):  2928-29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7
摘要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白质组学是探索细胞内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近年来它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蛋白质组学还提供了一套在整体、动态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工具,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建立又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这些技术不但可以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还可以进行目的蛋白的鉴定和分析。作者简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皮肤、毛囊发育周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深入在绒毛用羊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中添加蝇蛆干对青脚麻鸡产肉性能、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郝园丽, 李显耀, 张秀梅, 温杰锋, 孙厚法, 唐辉
. 2015, 42(11):  2935-29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8
摘要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蝇蛆干对青脚麻鸡产肉性能、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选择1200只35日龄的青脚麻鸡公雏,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0只。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蝇蛆干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3%蝇蛆干。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70日龄,每组随机抽取8只进行屠宰并分别取胸肌和腿肌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两组产肉性能优良,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青脚麻鸡胸肌、腿肌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8%和4.4%(P<0.05),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1.0%和2.3%(P<0.05);试验组青脚麻鸡肉中肉豆蔻烯酸、十五烷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青脚麻鸡胸肌、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1.9%和3.5%,胸肌中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了21.1%(P<0.05);试验组青脚麻鸡肉中测出双戊烯、1-甲氧基-2-丙酮、3-壬酮和乳酸異丁酯4种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且香味呈味物醛类和1-辛烯-3-醇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日粮中额外添加3%蝇蛆干能提高青脚麻鸡肉中粗蛋白质、氨基酸、鲜味物质和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含量,对于生产营养风味俱佳的青脚麻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混合酸处理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其对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卢晓楠, 丁兰兰, 朱文广, 马勇, 玉柱, 罗海玲
. 2015, 42(11):  2945-29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19
摘要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浓度混合酸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以及饲喂后对杜寒杂交(杜泊羊×小尾寒羊)F1代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混合酸比例组成为甲酸45%、丙酸45%、丙酸钠10%,以蜡熟期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分为4组,混合酸添加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3%、0.6%、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中乙酸/丙酸的比值(P<0.05),且0.3%及0.6%组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改善效果较好。CNCPS结果显示,0.6%组显著提高了青贮中的慢速降解蛋白(PB3)组分(P<0.05),同时降低了不可利用纤维(CC)组分(P>0.05),改善了青贮品质。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有效地抑制了霉菌酵母菌的繁殖,改善了青贮的有氧稳定性。饲养试验结果发现,试验组绵羊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6%及1%组绵羊的料重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混合酸处理能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0.6%浓度混合酸处理青贮饲喂绵羊后可显著提高杜寒杂交F1代绵羊的生长性能。
不同月龄新疆褐牛阉牛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比较研究
闫向民, 张金山, 李红波, 李娜, 杜玮, 周振勇, 张杨
. 2015, 42(11):  2954-29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0
摘要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相同营养模式下低月龄组(28~30月龄)12头、高月龄组(32~34月龄)8头新疆褐牛阉牛进行屠宰,分别对胴体性状、营养成分、部分食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旨在探索新疆褐牛阉牛生产高档牛肉的适宜月龄。结果表明,高月龄组大理石花纹、胴体等级、脂肪、肉色均优于低月龄组,低月龄组脂肪色泽、水分、蛋白质、蒸煮损失、剪切力值优于高月龄组,且脂肪、肉色L*值差异显著(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上脑、里脊、外脊作为高档牛肉,除肉色、pH外,脂肪、蛋白质、水分、蒸煮损失、剪切力值指标均优于其他部位,表现出了极好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28~34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阉牛可以生产高档牛肉,其肉品都可作为牛排和涮牛肉的原材料。
精料型日粮条件下添喂气溶胶OT对小尾寒羊前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影响
李昊, 雒秋江, 潘榕, 周封文, 尼加提·克以木
. 2015, 42(11):  2961-29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1
摘要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选取6只1~1.5岁,体重(55.3±3.8)kg,装置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T型瘘管和回肠末端T型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收集十二指肠和回肠食糜,通过自身对照试验,研究在精料型(玉米秸秆占30%)日粮条件下添喂气溶胶OT(0.8 g/kg日粮)对小尾寒羊前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喂气溶胶OT使小尾寒羊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增加23.6%(P<0.01)。前胃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消化量分别增加39.2%(P<0.01)、37.3%(P<0.01)、21.8%(P<0.01)和13.4%(P<0.01);到达小肠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微生物蛋白质和过瘤胃蛋白质分别增加8.9%(P<0.01)、8.8%(P<0.01)、21.3%(P<0.01)、29.3%(P<0.01)和13.1%(P<0.01);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分别增加45.6%(P<0.01)、62.7%(P<0.01)、40.8%(P<0.01)、32.8%(P<0.01)、32.0%(P<0.01)和32.3%(P<0.01)。小肠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钙和磷消化吸收量分别增加28.7%(P<0.01)、29.8%(P<0.01)、28.7%(P<0.01)、26.6%(P<0.01)和13.1%(P<0.01);小肠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消化吸收量分别增加37.6%(P<0.01)、56.9%(P<0.01)、28.6%(P<0.01)、40.9%(P<0.01)、41.5%(P<0.01)和51.7%(P<0.01)。由以上得出结论,添喂气溶胶OT可以提高小尾寒羊自由采食量,增加前胃和小肠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量,显著改善宿主的营养供应。
苜蓿黄酮对杂交绵羊瘤胃发酵功能和纤维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王梦竹, 刘艳丰, 王文奇, 侯广田, 张文举
. 2015, 42(11):  2969-29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2
摘要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黄酮对杂交绵羊瘤胃发酵功能和纤维降解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7.02 kg±3.03 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萨福克羊×小尾寒羊杂交F1代绵羊(公羊)12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和0.4%苜蓿黄酮。预试期7 d,正试期41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苜蓿黄酮12 h后,0.2%组pH显著升高(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氨态氮(NH3-H)浓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浓度变化幅度随剂量增加而变大。②与对照组相比,0.1%和0.4%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平均浓度均提高,0.2%组则相反;添加苜蓿黄酮2 h后,0.1%、0.2%组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0.4%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0.1%和0.2%组木糖酶、内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下降,0.4%组则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苜蓿黄酮可维持杂交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稳定,不同剂量苜蓿黄酮对纤维降解酶活性作用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苜蓿黄酮在杂交绵羊日粮中的添加量为0.4%。
大薯部分替代玉米对文昌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陈涛, 黄东益, 杨雨辉, 王学梅
. 2015, 42(11):  2977-29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3
摘要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薯部分替代玉米对文昌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大薯替代玉米作为文昌鸡饲料开发的可行性。选择28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50日龄文昌鸡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Ⅰ、Ⅱ和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以大薯替代基础日粮中10%、15%、20%玉米的等能等氮试验日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经过14 d饲养试验,大薯替代不同比例玉米对文昌鸡盲肠微生物区系无显著影响(P>0.05),对文昌鸡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Ⅲ组丙酸、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养期延长至28 d,大薯替代不同比例玉米对盲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Ⅱ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粪链球菌、总厌氧菌数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Ⅰ组丁酸和丙酸含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综上所述,大薯部分替代玉米能提升盲肠有益菌群数量,但短期饲喂会降低短链脂肪酸生成,长期饲喂对短链脂肪酸生成无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大薯替代玉米比例以15%为宜。
压扁处理对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王坤龙, 李兆林, 侯美玲, 王石莹, 陈利娜, 刘鹰昊
. 2015, 42(11):  2984-29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4
摘要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田间调制苜蓿干草适宜的压扁程度,本试验以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程度压扁茎秆处理,分析苜蓿在调制过程中水分散失规律、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并利用体外消化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均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压扁处理苜蓿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扁处理(P<0.05),压扁程度越大,干燥速度越快;重度压扁处理使苜蓿茎叶干燥趋于同步,叶片保存率较高;中度压扁处理苜蓿干草营养成分保存较好,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体外消化率高。综合分析认为,中度压扁为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适宜的压扁程度。
生理生化
芽孢杆菌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孙梅, 张一平, 张宪中, 钱仁界, 华洵璐, 匡群, 邹三元
. 2015, 42(11):  2991-29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5
摘要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针对不同芽孢杆菌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酪酸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酪酸菌、凝结芽孢杆菌+酪酸菌+巨大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添加量0.2%,饲喂43 d。结果表明,各组的血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和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Ⅱ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Ⅲ、Ⅳ组则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Ⅳ组则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IgG和IgM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Ⅱ、Ⅲ、Ⅳ组则显著提高(P<0.05)。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王不留行提取物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泌乳相关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杨, 郭玉新, 赵凯科, 郑立, 邓红雨, 刘太宇
. 2015, 42(11):  2999-30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6
摘要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王不留行提取物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泌乳相关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胎次(2~4胎)、体重、产奶量均相近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分别饲喂王不留行提取物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7 g/(头·d)(低剂量组)、19 g/(头·d)(中剂量组)、38 g/(头·d)(高剂量组)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在第30天时,血糖含量呈升高趋势,甘油三酯、尿素氮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血清中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中、高剂量组在第30天时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血清中IgA、IgG含量呈升高趋势,而IgM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王不留行提取物可改善奶牛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及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体内脂类代谢,提高产奶量,建议泌乳中期奶牛日粮中王不留行提取物添加量为19~38 g/(头·d)。
中草药制剂对獭兔免疫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左晓磊, 赵德明, 赵国先, 韩爱云
. 2015, 42(11):  3004-30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7
摘要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制剂对獭兔免疫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组设计,选用120只3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獭兔(公、母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 mg/kg地克珠利;中草药组(Ⅱ、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1.5%和2.0%的中草药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制剂提高了獭兔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但各组间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制剂提高了獭兔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甲状腺素(T4)含量,其中1.5%中草药制剂组中各指标分别显著提高了4.40%、7.46%、12.76%、23.53%和6.24%(P<0.05),但对血清球蛋白(GLB)、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中草药制剂对獭兔具有血液免疫调节作用,改善了免疫器官的发育及机体的免疫机能,建议獭兔日粮中中草药制剂的添加量以1.5%为宜。
吡喹酮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
杨海峰, 李勇军, 金礼琴, 赵杉杉, 孙爱荣, 乔新月
. 2015, 42(11):  3010-30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8
摘要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建立吡喹酮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吡喹酮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吡喹酮注射液的稳定性。吡喹酮在6.037~90.55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4%,RSD为0.77%,吡喹酮注射液的平均含量为标示量的100.3%。在影响因素试验10 d后吡喹酮注射液对高温(60℃)稳定,但对强光照射(4500 lx±500 lx)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加速试验6个月及长期稳定性试验24个月后,吡喹酮注射液的性状、含量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吡喹酮注射液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存放稳定,有效期暂定为2年。
遗传繁育
藏山羊SFRS18基因克隆、表达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
廖红海, 林亚秋, 李倩, 邬杨楠, 王永
. 2015, 42(11):  3016-30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29
摘要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藏山羊SFRS18(splicing factor arginine/serine-rich 18)基因CDS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以及与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山羊肌内脂肪沉积中的作用积累数据。采用RT-PCR技术获得藏山羊SFRS18基因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不同物种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检测SFRS18 mRNA表达情况,并将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联。结果表明,藏山羊SFRS18基因cDNA序列长为129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272 bp,编码423个氨基酸,蛋白分子结构式为C2003H3424N760O696S4,分子质量为49.42 ku,等电点pI=11.20,SFRS18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有103个磷酸化位点,2个N-糖基化位点和39个O-糖基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于在细胞核(82.6%)、细胞质(8.7%)、细胞骨架(4.3%)和质膜(4.3%),属于非跨膜蛋白;预测二级结构由0.71% α-螺旋和99.29%无规则卷曲组成;藏山羊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牛、绵羊和水牛的相似性最高(9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藏山羊与牛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FRS18基因在藏山羊的不同组织中都存在表达,其中在脾脏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背最长肌中表达水平最低;在藏山羊背最长肌和腿肌中SFRS18 mRNA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081,P<0.05;r=0.373,P<0.05)。SFRS18基因可以作为调节山羊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
华中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临床流行毒株Nsp2和GP5氨基酸的遗传变异分析
李彬, 王豪男, 彭忠, 胡睿铭, 吴斌
. 2015, 42(11):  3026-30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0
摘要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当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3-2014年间来源于中国华中地区湖北、河南和湖南3省20个猪场65份疑似PRRSV感染的临床样品开展病毒分离工作,通过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4株PRRSV。通过测序获得它们的部分Nsp2氨基酸序列,经比对分析,确定分离毒株皆为变异毒株,并且与JXA1、TJ等高致病性毒株有相同的遗传特点,在Nsp2区域有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本研究将从临床样品中测序获得的23株PRRSV的GP5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有代表性的毒株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毒株均为美洲型毒株,其中21株与高致病性变异毒株(JXA1、TJ和HUN4)同源性较高,同时在主要中和位点和N-糖基化位点存在部分氨基酸突变,另外两株与疫苗毒株RespPRRS MLV同源性较高。本试验结果表明,当前高致病性PRRSV依然是优势毒株,其GP5氨基酸突变频繁,不同地区流行毒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牦牛卵泡液差异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构建与质谱分析
郭宪, 裴杰, 褚敏, 王宏博, 丁学智, 阎萍
. 2015, 42(11):  3037-30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1
摘要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蛋白质水平了解牦牛季节性繁殖规律,利用双向电泳与质谱鉴定技术分析牦牛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组分变化。以青海高原牦牛卵泡液与血浆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电泳技术构建牦牛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银染后利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并采用MALDI-TOF-MS进行质谱鉴定。用试剂盒ProteoExtract Albumin/IgG Removal Kit去除高丰度蛋白质后,利用2-DE技术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电泳图谱,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图谱对比分析共发现了2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2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22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经质谱分析,最终成功鉴定出8个蛋白质点、5个未知蛋白质点。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蛋白质图谱及分离鉴定的差异蛋白质,为从蛋白质水平揭示牦牛卵泡发育规律及了解卵母细胞发育的微环境提供了试验依据。
生态因子对中国乌骨鸡体量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影响
石建州, 董冰雪, 王云, 赵金兵
. 2015, 42(11):  3044-30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2
摘要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生态因子对中国地方乌骨鸡的体量性状及繁殖性状的影响,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其内在联系。对中国17个地方乌骨鸡品种的9个体量性状和5个繁殖性状分别与其产区的4个生态因子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CCA)。结果表明,生态因子和体量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992(P<0.01),贡献率为83.368%,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953(P<0.01),贡献率12.566%,说明这两组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年日照时数、无霜期和胸宽之间密切相关引起的,年日照时数越长,无霜期就越长,乌骨鸡的胸宽就越大;生态因子和繁殖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867(P<0.01),贡献率60.797%,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754(P<0.01),贡献率为26.496%,说明这两组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年日照时数和平均开产日龄之间密切相关引起的,两者是正向趋势,即年日照时数越长,乌骨鸡的平均开产日龄也就越晚。本研究结果为乌骨鸡的遗传育种与繁殖提供了参考依据。
体外精子发生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纪猛, 李向臣, 李璐, 关伟军, 马月辉
. 2015, 42(11):  3050-30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3
摘要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1个世纪以来,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产生具有功能的精子。直到近几年,研究人员才成功利用体外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体外研究精子发生的方法主要有组织培养法和体外培养分离细胞的方法,结合两种方法将分离的生殖细胞移植到睾丸组织中进行组织培养。作者回顾了体外精子发生的培养方法,为临床应用和阐明精子发生机制的基本问题提出相关见解。
疾病防治
槟榔提取物对球虫感染鸡血液指标及抗球虫效果的影响
李韦, 周璐丽, 王定发, 周汉林, 胡琳, 张亚格, 李琼
. 2015, 42(11):  3056-30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4
摘要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槟榔提取物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鸡血液指标及抗球虫效果的影响。选取270只1日龄文昌鸡公鸡,随机分为6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槟榔1、2、3组,其中,3个对照组均饲喂雏鸡基础日粮,槟榔1、2、3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600 mg/kg槟榔提取物粉剂的试验日粮。15日龄时,随机从每组中抽取30只体重相近的鸡,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每只试验鸡经口灌服1 mL含1×105个球虫孢子化卵囊的生理盐水混合液。结果表明:①感染后第6、9天,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相比,槟榔1、2、3组和阴性对照组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降低;②感染后第3、9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槟榔1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升高;感染后第9天,槟榔2、3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槟榔1组血清中尿酸含量较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槟榔2、3组显著降低(P<0.05);感染后第6天,阴性对照组血清中Na+、Cl-浓度较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槟榔1组Na+、Cl-浓度与3个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槟榔1、2、3组的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28.48、126.53和141.11。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槟榔提取物粉剂对于球虫感染鸡抗球虫药效中等;200、400 mg/kg槟榔提取物粉剂可维持感染球虫鸡血清中Na+、Cl-浓度的稳定,降低肝脏损伤。
犊牛支原体肺炎继发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诊治
赖金伦, 寇明明, 刘玉辉, 朱习芳, 刘婧, 姜鹏, 陈颖钰, 胡长敏, 郭爱珍
. 2015, 42(11):  3065-30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5
摘要 ( 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某奶牛场犊牛相继发生肺炎和关节炎,为确诊该牛场犊牛群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剖检新生犊牛并采集病料,分别开展牛支原体及其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PCR鉴定及药敏分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制作犊牛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观察和评估。从犊牛肺脏组织分离到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均为阴性;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肺泡结构破坏、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对泰乐菌素和头孢唑啉敏感,但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和氨苄西林均呈现耐药。该犊牛群确诊为牛支原体肺炎继发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采用泰乐菌素联合头孢唑啉肌肉注射,配合对症治疗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了该场犊牛疾病。
鸡源高产淀粉酶丁酸梭菌的分离鉴定
李圣杰, 丁轲, 姜芳芳, 魏嘉敏, 李旺, 李元晓, 孙二刚
. 2015, 42(11):  3073-30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6
摘要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获得产淀粉酶的丁酸梭菌,本研究从鸡小肠表面黏液中进行丁酸梭菌的分离与筛选,首先对样品进行80℃水浴10 min除去非芽孢菌后,然后接种到TSN培养基进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初步观察,然后对疑似丁酸梭菌的菌株进行产酸能力和淀粉酶酶活检测,最后对既产酸又高产淀粉酶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厌氧菌C.B1,菌体呈短杆状,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芽孢,生理生化结果也符合丁酸梭菌的基本特征,16S rDNA序列长度为1450 bp,与丁酸梭菌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因此确定该分离菌株为丁酸梭菌,为进一步开发新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赤芍水提物与抗菌药联合对耐药大肠杆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潘婕, 刘增援, 梁政, 吴永继, 宋剑武, 孙燕杰, 徐素萍, 黄凯, 司红彬
《中国畜牧兽医》---唯一指定的官方网站. 2015, 42(11):  3080-30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7
摘要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赤芍水提物与抗菌药联合对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与微量棋盘法来测定各抗菌药与赤芍水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二者联合作用后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显示赤芍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磷霉素、痢菌净、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利福平联合作用后的FICI分别为0.27、2.50、1.02、1.01、3.00、0.28、1.02、1.02、1.02、2.02、1.02、0.75、0.56、0.75、0.50、3.00、0.75、0.38。结果表明赤芍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磷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联合作用时有协同作用;与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联合作用时有相加作用;与阿莫西林、左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阿奇霉素联合作用时有颉颃作用;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痢菌净、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联合作用时表现为无关作用。
鸡组织中禽波氏杆菌间接免疫荧光组化定位检测方法的建立
杨萍萍, 赵雪, 刘静静, 贺晓华, 朱瑞良
. 2015, 42(11):  3087-30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8
摘要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禽波氏杆菌感染鸡后在体内组织器官中的定植规律及其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定位、定量状况,本试验对禽波氏杆菌感染鸡组织器官的固定剂进行了筛选,制备石蜡切片,选择良好的粘片剂,利用纯化的兔抗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IgG作为一抗,建立了能进行禽波氏杆菌抗原定位检测的间接免疫荧光组化法,并对禽波氏杆菌人工感染鸡进行了检测。经多次优化,确定将10%中性福尔马林作为固定剂固定组织24 h,0.1%多聚-L-赖氨酸作为切片的粘片剂。最佳工作条件为2%脱脂奶粉37℃封闭30 min;兔抗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IgG 1:100稀释,4℃孵育过夜;荧光素标记羊抗兔二抗1:20稀释,37℃作用30 min。该方法重复性和特异性检测良好,对禽波氏杆菌感染雏鸡组织器官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能特异性地对鸡组织器官中的禽波氏杆菌进行抗原定位,气管、肺脏、肝脏、心脏、脾脏、肾脏中的禽波氏杆菌抗原均呈现特异性荧光信号,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99.27%。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组化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用于禽波氏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
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防制鸡球虫病条件的优化及应用
秦波, 林显华, 王丽荣, 孙明杰, 崔斌, 陈雷
. 2015, 42(11):  3093-30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39
摘要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摸索乳酸菌发酵抗鸡球虫中药制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研究其对鸡球虫病的防制效果。首先对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的最佳菌株、接菌量、时间、温度、pH条件进行摸索,制得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然后选取150只AA+肉鸡进行效果试验。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乳酸菌发酵组、西药组和纯中药组,21日龄时计算各试验组鸡生长性能及免疫细胞因子IgG、IL-12、IFN-γ、IL-10的含量。结果显示,3.0%戊糖片球菌PP培养于浓度1.0 g/mL的中药培养基,在pH 6.0、37℃的温度下培养12 h,戊糖片球菌PP的活性最高,生长良好;且乳酸菌发酵组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高于纯中药组及西药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增重效果相当(P>0.05);其料重比(F/G)显著低于感染组(P<0.05),低于纯中药组、西药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IL-12、IFN-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高于纯中药组和西药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IL-10、IgG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稍高于纯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结果表明经优化的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可提高感染球虫鸡的生长性能,且能增强机体免疫水平。
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樊亚男, 关伟军, 刘学东
. 2015, 42(11):  3099-31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40
摘要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型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病。该类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的攻击产生不可逆破坏所致,属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胰岛素注射治疗和胰腺胰岛移植等。近几年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诱导干细胞分化形成可分泌胰岛素的类β细胞的技术日渐完善,这为治疗1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文章阐述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干细胞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经验交流
奶牛生产中甲烷(CH4)减排的研究进展
赵静雯, 吴慧光
. 2015, 42(11):  3105-31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5.11.041
摘要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奶牛养殖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的大量气体(CO2和CH4)对土壤、空气和水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大气中CO2和CH4等微量气体浓度的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奶牛胃肠道发酵所产生的CH4是牧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奶牛CH4排放能有效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在畜牧业生产中,有必要有效降低反刍动物产生的CH4。奶牛生产中CH4的排放涉及饲料营养、瘤胃发酵调控、遗传选择和牧场管理等方面,现针对如何降低奶牛生产中CH4产生的研究情况做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