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1-0. 
摘要 ( 76 )   PDF (1317KB) ( 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2-0. 
摘要 ( 78 )   PDF (519KB)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奶牛妊娠相关糖蛋白2的表达及结构功能预测分析
杨亚军, 何金科, 白天鸽, 宋胜男, 杨宁宁, 陈创夫, 王震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039-30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01
摘要 ( 246 )   PDF (3360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获得高效表达纯化并且抗原性较好的牛妊娠相关糖蛋白2(bovine pregnancy-associated glycoprotein 2,BoPAG2),对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通过PCR扩增荷斯坦奶牛BoPAG2基因,并将该基因连接至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并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与检测该蛋白的大小和免疫学特性,通过生物信息学对BoPAG2蛋白的糖基化修饰、B细胞抗原表位、亲水性、信号肽,蛋白二级结构和3D模型、保守结构域以及蛋白互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出BoPAG2基因,通过诱导表达并纯化相应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BoPAG2蛋白的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显示,BoPAG2蛋白有5个位点发生糖基化修饰,分别为Asp51、Asp71、Asp114、Asp252和Asp343,该蛋白含有15个B细胞抗原表位,在N端含有1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并且成功建立了BoPAG2蛋白的3D模型,该蛋白含有4个超家族结构域,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与BoPAG2互作的蛋白有7个,该蛋白可能参与了消化和吸收,以及母体在妊娠期的调节功能等过程。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了BoPAG2蛋白。通过对BoPAG2蛋白的结构及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为BoPAG2蛋白抗体的制备以及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microRNA-124-3p调控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致小鼠肺损伤的研究
黄良宗, 张海龙, 颜广智, 谢博, 陈盛楠, 邓汝森, 顾万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049-30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02
摘要 ( 212 )   PDF (6338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microRNA-124-3p(miR-124-3p)对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感染小鼠所致肺损伤的调控作用,本试验构建miR-124-3p腺病毒表达载体,通过小鼠尾部静脉注射法构建miR-124-3p差异表达小鼠模型,试验分3组:过表达组、抑制组和对照组。48 h后,各组小鼠鼻腔接种H1N1亚型SIV,每只105 EID50(50 μL)。连续观察14 d,计算小鼠平均体重变化率、观察病理切片并测定相关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已成功将pre-miR序列及其sponge序列插入腺病毒的穿梭质粒,并将其共转染293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miR-124-3p表达水平分别极显著升高(P<0.01)和显著降低(P<0.05),表明成功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过表达组、抑制组和对照组小鼠体重变化率分别为-5.5%、-12.4%和-8.6%。抑制组和对照组均可见肺泡壁增厚,其间有多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肺泡内出现纤维蛋白渗出,且抑制组病理变化更为严重,肺泡中还有大量的红细胞浸润;而过表达组仅有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肺脏组织较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检测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抑制组炎症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miR-124-3p对H1N1亚型SIV感染小鼠所致的肺脏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减轻肺脏病理损伤。
滩羊和湖羊背最长肌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分析
岳彩娟, 梁小军, 王秀琴, 马青, 马吉锋, 张俊丽, 王晓薇, 额尔和花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058-30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03
摘要 ( 188 )   PDF (8689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品种绵羊背最长肌的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分析,鉴定差异甲基化区域(DMR)和差异甲基化基因(DMG),为解析绵羊骨骼肌发育差异奠定基础。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技术开展了周岁龄滩羊、湖羊和滩湖F2代背最长肌全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检测和差异甲基化区域分析,探讨品种间DNA甲基化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全基因组范围内滩羊、湖羊和滩湖F2代胞嘧啶(C)甲基化(mC)率分别为3.55%、3.18%和3.56%,3个群体的甲基化水平基本一致。对滩羊和湖羊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比较,在不同序列环境下共检测到97 731个DMRs和10 784个DMGs。在CG、CHH、CHG序列环境下3个群体甲基化水平无显著差异。对DMGs通过基因本体(GO)和相关信号通路(KEGG)分析,共检测到419个GO条目和20个信号通路,显著富集在细胞过程、细胞组分、结合、长期抑制等相关条目中。筛选出5个与肌肉调控有关的候选基因ACTA2、ROCK1、CALD1、MYH3、MYH10。本研究绘制了滩羊、湖羊和滩湖F2代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为表观遗传调控肌肉发育研究和肉质候选基因的筛选提供理论参考。
重庆地区犬圆环病毒检测及序列分析
闫修魁, 韩知晓, 杜倩, 汪伟, 朱远致, 辛佳亮, 易驰喆, 闭璟珊, 孙文超, 郑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069-30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04
摘要 ( 214 )   PDF (2451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调查近年来新发的犬圆环病毒(canine circovirus,CCV)在重庆地区的流行情况,探索重庆流行毒株的特性。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2017年采集于重庆地区的100份犬血清样品进行CCV核酸检测,对所得CCV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与测序,并利用MegAlign、Mega 6.0和RDP4等软件对分离到的重庆CCV毒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地区100份犬血清中共有4份为CCV阳性,阳性率为4%,从4份阳性样品中共获得3株不同的CCV基因组(CQ76、CQ79和CQ82),全长基因组序列均为2 062 nt,与此前报道长度为2 063 nt的CCV基因组相比缺少了一个碱基,该碱基位于5'-基因间隔区内茎环结构的下游。3个毒株的两个ORF之间5'末端间隔区和3'末端间隔区长度分别为134(1 929-2 062 nt)和203 nt(913-1 115 nt)。CQ76、CQ79和CQ82的同源性在99.8%~100%之间,其中CQ76与CQ82仅在第2 019位点存在同义突变;所获得的3个重庆毒株与国内外报道的其他CCV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82.7%~97.1%,其中,ORF2的变异程度大于ORF1。基于病毒ORF2序列和全基因组分别构建NJ进化树中,CQ76、CQ79和CQ82均属于同一亚群,与属于基因Ⅱ型的中国毒株204株遗传距离较近,同源性为96.5%~96.7%。RDP4重组分析发现,CQ76、CQ79和CQ82毒株基因组均为广西毒株204株和388株的重组序列,重组区域坐落于ORF2。本研究为丰富CCV流行病学和遗传进化信息,以及进一步防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布鲁氏菌Omp19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表达和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杨宁宁, 王震, 杨亚军, 张倩, 宋胜男, 张欢, 陈创夫, 刘明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078-30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05
摘要 ( 243 )   PDF (2541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19(outer membrane protein 19,OMP19)的结构与功能,并获得具有反应原性的OMP19重组蛋白,建立布鲁氏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19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经PCR技术克隆Omp19基因,利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Omp19,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诱导其表达并纯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分析方法分别检测OMP19蛋白的反应原性,以建立基于该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OMP19蛋白N端有19个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且OMP19蛋白含有优势抗原表位,利用PCR技术和无缝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Omp19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Omp19,成功诱导表达并纯化了OMP19融合蛋白,大小约为35 ku,与理论值相符,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鉴定OMP19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且包被浓度为10 μg/mL,一抗稀释比为1:50,二抗稀释比为1:8 000时,P/N值最大,为2.80。本研究结果为布鲁氏菌病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和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小鼠Zbtb38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李洁, 陈静, 杨帆, 李君, 蔡亚非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088-30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06
摘要 ( 229 )   PDF (1389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构建Zbtb38(zinc finger and BTB domain containing 38)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质粒载体。以小鼠脊髓组织为材料,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扩增小鼠Zbtb38基因的CDS序列,分别设计Zbtb38 CDS序列前段扩增引物1和后段扩增引物2,再以上述两对引物的扩增产物作为模板,设计引物3并进行融合PCR扩增,由此得到Zbtb38 CDS全序列。将获得的Zbtb38基因CDS全序列连接到质粒pGM-T,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采用直接PCR鉴定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验证。利用XhoⅠ和BamHⅠ双酶切方法将Zbtb38 CDS序列连接至慢病毒载体Plvx-puro,获得穿梭质粒Plvx-puro-Zbtb38,再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生产慢病毒颗粒。结果显示,引物1扩增产物包含Zbtb38 CDS全序列的第1-1 794 bp,扩增产物实际测序长度为1 772 bp,引物2扩增产物包含Zbtb38 CDS全序列的第1 762-3 594 bp,扩增产物实际测序长度为1 818 bp,说明分段扩增目的片段已成功。引物3扩增的预期融合产物及菌落PCR扩增产物均包含Zbtb38 CDS全序列(3 594 bp),与NCBI数据库Zbtb38基因的CDS序列比对后的重合率达99.99%,表明Zbtb38 CDS序列扩增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滴度达3.25×108 Tu/mL,达到普通动物注射标准要求,提示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小鼠Zbtb38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质粒载体。
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构建
翟少华, 阿尔祖古丽·阿卜力孜, 王楠, 胡美荷, 赵魁, 贺文琦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095-31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07
摘要 ( 192 )   PDF (1822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疫苗株,为中国农牧区的狂犬病和包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手段。本试验参照狂犬病病毒SRV9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基因合成技术分别合成狂犬病病毒的结构蛋白N、P、L基因,以及N-P-M基因融合片段和狂犬病病毒G基因、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片段基因,通过载体酶切插入连接方法,依次将狂犬病病毒L基因、N-P-M基因融合片段和G+EgM123+eGFP基因融合片段重组于pcDNA3.1(-)表达载体上,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全长cDNA。将合成的基因分别构建于pcDNA3.1(-)表达载体,经转化、质粒酶切、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狂犬病病毒N、P、L、N+P+M和G+EgM123+eGFP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365、1 107、6 471、3 160和3 256 bp;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片段长度为12 465 bp,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为100%。本试验成功构建了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片段和狂犬病病毒N、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通过反向遗传学拯救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及狂犬病和包虫病二联基因重组口服活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生理生化
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源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
陈龙, 魏炳栋, 郑琳, 张莹, 闫晓刚, 于维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03-31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08
摘要 ( 218 )   PDF (1321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筛选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中耐胁迫生长能力强、产酸能力强、体外抑菌特性好的耐低温乳酸菌,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东北地区寒冬季节低温青贮提供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采用低温(10℃)进行耐低温乳酸菌初筛,经不同pH、温度及盐度等条件下进行乳酸菌生长特性测定后,进行候选菌株的种属鉴定,并对候选菌株进行生长曲线、产酸曲线、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性能测定及小鼠饲喂试验。结果显示,通过10℃低温条件培养,初筛获得11株能够良好生长的耐低温乳酸菌,其中C37、C34和C4212经16S rRNA测序分析后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在培养7 d时,pH均可下降至4.25以下,均能够在4℃、45℃、pH 3.0、6.5% NaCl等条件下良好生长。生长曲线分析发现,3株乳酸菌均在4 h达到对数生长期,10~12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在培养24 h时,C37、C34和C4212可将pH分别降至4.04以下,在pH 3.0条件下,C37和C4212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对0.5%胆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存活率均在80%以上。对常见病原菌体外抑菌表明,3株乳酸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炎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小鼠饲喂试验表明生物安全性好。本试验结果表明,从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和鉴定出的乳杆菌C37、C34、C4212可作为东北地区寒冬季节低温青贮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
环境高温对通城猪血清氧化应激因子及空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影响
高登营, 雷明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14-31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09
摘要 ( 194 )   PDF (3108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高温环境对通城猪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空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似、100日龄、体重(45±5)kg的通城猪30头(母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头,分别为对照组和高温2、4、6、8、10 d处理组。试验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28±1)℃下适应性饲养7 d。从第8天开始,对照组仍于(28±1)℃饲养,高温组猪舍悬挂保温灯,迅速升温至(38±1)℃,饲养至相应天数屠宰采集样品,测定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空肠黏膜机械屏障和炎性因子相关mRNA表达水平,并对空肠组织进行HE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在高温第2天,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随后趋于稳定;高温各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T-AOC在高温第2、8天显著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高温组(2 d)空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LN、CLDN5和CLDN7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骨架蛋白IQGAP1无显著变化(P>0.05);IQGAP2和IQGAP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Rac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Rac2和Rac3 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温组(2 d)空肠黏膜HSP70表达量增高,黏膜结构破损并有炎症产生。综上,通城猪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应激调节能力,但高温环境会使其空肠屏障功能减弱。
生肌调节因子在绵羊不同胎儿期心肌和骨骼肌中的表达
韩建刚, 关伟军, 何晓红, 浦亚斌, 赵倩军, 蒋琳, 马月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23-31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0
摘要 ( 185 )   PDF (4073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究生肌调节因子(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Fs)在绵羊不同胎儿发育时期心肌和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妊娠60(E60)、70(E70)、80(E80)和90 d(E90)4个不同时期的滩羊胎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骨骼肌和心肌组织,通过HE和油红染色观察心肌和骨骼肌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绵羊胎儿发育过程中MRFs在心肌和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同一胎儿期MRFs在心肌和骨骼肌中的表达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心肌组织和骨骼肌组织的微观结构差异明显,心肌肌纤维密度大,纵横交错成网状,和骨骼肌相比发育的更加成熟;骨骼肌组织肌纤维密度小,间隙大,E60~E90肌纤维数量逐渐增加,肌纤维束结构清晰分明。油红染色结果显示,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4个时期均未出现被染成红色的脂滴,表明E60~E90两个组织均没有分化出脂肪。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60~E90胎儿心肌组织中MYOG、Myf5和Myf6基因表达量持续降低,但是没有MYOD基因表达;E60~E90骨骼肌组织中MYOD、MYOGMyf6基因表达量持续上升,其中MYOG基因表达水平最高,Myf5基因的表达发生周期性波动。以上结果表明,E60~E90胎儿骨骼肌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而心肌组织此时已大致成型。因此,骨骼肌组织中MRFs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心肌组织,且MYOG基因对于维持骨骼肌的快速发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FNDC5在小鼠老龄化过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李艺雷, 范云琳, 李玫毅, 马佩, 吉树森, 孙睿, 罗小毛, 王海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32-31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1
摘要 ( 184 )   PDF (340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Ⅲ型纤连蛋白域包含蛋白5(type Ⅲ fibronectin domain contains protein 5,FNDC5)在小鼠老龄化过程中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小鼠老龄化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的健康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研究小鼠老龄化过程中脂肪组织FNDC5的表达以及定位。结果发现,FNDC5在小鼠老龄化过程中各个发育时期的脂肪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呈现明显的差异性。HE染色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细胞的大小呈现先逐渐增大后萎缩的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FNDC5在幼年小鼠的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在性成熟的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次之,老年的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性成熟时期,体成熟的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也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趋势相符。以上结果表明,FNDC5基因可能在脂肪组织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为研究脂肪代谢以及肥胖相关的疾病提供新思路。
LPIN1基因对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段安琴, 陆杏蓉, 马小娅, 梁莎莎, 邓廷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40-31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2
摘要 ( 251 )   PDF (4501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通过构建腺病毒pDC316-LPIN1-eGFP载体并包装出相应的脂素腺病毒颗粒(Ad-LPIN1),探索LPIN1基因对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酯和脂肪酸合成的影响。将Ad-LPIN1腺病毒颗粒感染水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LPIN1基因和lipin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测定甘油三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PN1基因对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成功构建pDC316-LPIN1-eGFP载体并获得高质量的Ad-LPIN1腺病毒颗粒。Ad-LPIN1腺病毒颗粒感染水牛乳腺上皮细胞(MOI=50)后LPIN1基因mRNA相对上调>5 000倍,差异极显著(P<0.01),lipin1蛋白表达量增多且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LPIN1基因后细胞中的脂滴明显减少。甘油三酯测定结果显示,过表达LPIN1基因后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LPIN1基因过表达会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a,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P1)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同时使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长链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1,ACSL1)、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A carboxylase alpha,ACAC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降,分别下调至83.17%、51.30%、44.24%和41.18%(P<0.01)。以上结果表明,腺病毒高效介导LPIN1基因在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lipin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量增加,lipin1蛋白作为转录共同激活因子下调ACACA、FASN、ACSL1和SCD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
牛支原体P48蛋白诱导EB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张生英, 武小椿, 邢小勇, 刘佳, 岳亚辉, 张阳阳, 贺健, 温峰琴, 包世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49-31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3
摘要 ( 217 )   PDF (207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牛支原体P48蛋白对胎牛肺(embryonic bovine lung,EB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收集不同时间段、不同浓度P48蛋白与EBL细胞共孵育的样品,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DAPI染核法观察EBL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该蛋白诱导EBL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标志物的mRNA相对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ax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当作用时间为72 h,P48蛋白浓度在10 μg/mL时,对EBL细胞增殖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在0.1和0.5 μg/mL时对EBL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经蛋白诱导12 h细胞核形态未有明显变化,24 h细胞核形态发生皱缩和凝聚,48和72 h细胞核发生碎裂;凋亡标志基因mRNA表达在2和12 h没有明显提高,在24、48、72 h有显著提高,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同时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eclin-1的表达随之显著提高。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P48蛋白诱导EBL细胞凋亡率为48.44%。综上表明,牛支原体P48重组蛋白能够抑制EBL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为进一步揭示牛支原体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组合酶水解羽绒加工副产物工艺参数的优化
隋景巍, 郭艳丽, 张铁鹰, 廖朝勇, 刘俊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58-31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4
摘要 ( 232 )   PDF (854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CP-16的重组角蛋白酶和二硫键还原酶协同酶解羽绒加工副产品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探讨。试验探讨角蛋白酶与二硫键还原酶组合水解羽毛角蛋白的适宜比例,并研究蒸汽压力处理时间、酶解时间、组合酶添加水平和水分含量等单一因素对酶解效率的影响,再利用L9(34)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处理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当角蛋白酶与二硫键还原酶的酶活比例为80:1,角蛋白酶终浓度为90 U/mL时,组合酶酶解羽绒加工副产品效率最佳;经压力处理2 h更有利于提高酶解效率;水解60 h酶解率最高,但与48 h差异不显著(P>0.05);总反应体系中缓冲液为5.5 mL时酶解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4.5 mL组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试验优化酶解羽绒加工副产品条件发现,影响组合酶酶解效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压力处理时间、酶解时间、酶剂量;酶解羽绒加工副产品最适条件为:角蛋白酶与二硫键还原酶活性比例为80:1,121℃高压处理2 h,角蛋白酶终浓度为90 U/mL,50℃酶解48 h,此时1 g羽绒加工副产品产生的上清液可溶性蛋白含量为352.72 mg,比对照组提高640.26%。综上,利用多种处理工艺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组合酶水解羽绒加工副产品的效率。本试验结果可为羽绒加工副产品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产朊假丝酵母CU-3在棉秸秆饲料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侯敏, 詹发强, 宫秀杰, 包慧芳, 王宁, 杨蓉, 侯新强, 崔卫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66-31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5
摘要 ( 182 )   PDF (2542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1株产朊假丝酵母CU-3在棉秸秆饲料发酵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获得高效提高棉秸秆饲料品质的复合制剂。通过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平板耐受试验,检测菌株的棉酚耐受性,固体发酵优化产朊假丝酵母CU-3最佳脱毒条件,并结合其他制剂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检测棉秸秆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等化学物质,验证复合制剂发酵效果。结果显示,产朊假丝酵母CU-3可以在1 000 mg/kg醋酸棉酚培养基中生长。在单因素棉秸秆固体发酵中,随着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增加,CU-3对棉秸秆脱毒率显著增加(P<0.05),60%含水量时脱毒率效果最佳。在优化固体发酵条件中,对响应面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方程回归极显著(P<0.01),在含水量60%、接种量10%、发酵时间为30 d的条件下,棉秸秆脱毒率达70%。在CU-3与其他制剂混合固体发酵中,处理后的棉秸秆色泽金黄、结构清晰、气味醇香,感官评价评分等级均为优等,棉秸秆的游离棉酚含量显著下降(P<0.05),最低含量为62.00 mg/kg;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升(P<0.05),最高达到9.41%;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4.50 g/kg;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组中镉、铅、铬含量均达标;最佳复合制剂为CU-3添加2%玉米粉。分别在北疆142团、玛纳斯、北五岔3个养殖场进行实际应用效果试验,棉秸秆发酵后pH在5.05~5.20之间;脱毒率均在70%以上,最高达到78.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7.97%、8.24%和9.89%;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5.4%、34.5%和31.2%;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0%以上。本试验在优化发酵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CU-3及其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提高棉秸秆脱毒效率和饲料品质,为新疆棉秸秆饲料化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苏氨酸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江勇, 杨婷铄, 唐静, 谢明, 陈国宏, 侯水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76-31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6
摘要 ( 248 )   PDF (662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测定不同日粮苏氨酸水平对1~21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低蛋白质日粮北京鸭苏氨酸需要量。240只1日龄雄性北京鸭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北京鸭,分别饲喂苏氨酸水平为0.41%、0.48%、0.55%、0.62%和0.69%的低蛋白质(17.65%)日粮,试验期为1~21日龄。结果表明,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苏氨酸可以提高北京鸭体重、日增重、采食量和胸肌率(P<0.01),降低料重比(P<0.01)。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苏氨酸对北京鸭腿肌率,血浆ALT和AST活性,以及TP、ALB、GLB和GLU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降低了血浆CHO、TG、HDLC和LDLC含量(P<0.05)。用直线-断线回归模型以体重、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和胸肌率为指标,拟合1~21日龄北京鸭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594%、0.594%、0.595%、0.513%和0.607%。综合试验结果,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7.65%时,1~21日龄北京鸭苏氨酸需要量为0.607%,此时,虽不能满足北京鸭的最大生长性能,但可以降低氮排放。
氨基酸副产物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影响
努尔哈提·斯拉甫尔, 麦提图尔荪·阿卜杜克热木, 乌斯满·依米提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83-31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7
摘要 ( 216 )   PDF (5880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副产物(amino acid by-products,ABP)对全株红高粱和全株甜玉米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探讨ABP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作用机制。试验设无添加剂的对照组和添加2.0% ABP的试验组Ⅰ、2.0% ABP与饲用菌混合添加的试验组Ⅱ,分别进行红高粱和甜玉米的发酵试验,检测其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结果表明:①试验组Ⅰ红高粱和甜玉米青贮pH降至3.90和3.28,感官评定均属于优质青贮饲料。②对于红高粱青贮,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物质(DM)含量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纤维成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试验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对于甜玉米青贮,各试验组干物质和纤维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试验组Ⅱ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而各试验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养分消化率均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未发酵原料,其中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④SEM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ABP通过破坏红高粱表面蜡质层促进饲用菌的黏附,并降解其细胞壁纤维成分而改善了青贮发酵品质并提高消化率;但ABP对青贮甜玉米蜡质层及细胞壁纤维结构破坏作用不明显。综上,添加ABP可提高红高粱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养分消化率,但对甜玉米青贮的作用不大。
放牧对乳成分和乳产品感官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晋辉, 王孟辉, 曹静, 胡鹏丽, 李洪亮, 高飞, 钱文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193-32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8
摘要 ( 212 )   PDF (125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集约化养殖提高了牧场奶牛的生产效率,其生产过程中动物福利、环境保护以及产品质量等议题也逐渐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放牧养殖将户外放牧和牧草采食作为养殖模式的评判标准,其产品正逐渐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青睐。饲料中的优质牧草是影响乳成分及其乳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牧草中较高的纤维含量维持了瘤胃健康,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提高了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丰富的可降解蛋白提供了乳蛋白的合成原料,并且牧草中脂肪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奶牛体内的代谢影响了牛奶以及乳制品的感官品质。作者重点关注一些国家放牧养殖的实际状况和标准要求,及其与有机养殖的差异对比,并分析放牧养殖和全混合日粮喂养条件下饲料成分差异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牛奶脂肪、蛋白成分和感官指标等方面的差异。
片球菌抑菌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檀克勤, 唐嘉虹, 马现永, 邓盾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03-32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19
摘要 ( 238 )   PDF (1342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寻找抗生素替代品是养殖业面临的一大课题。片球菌(Pediococcus)是饲料添加目录中允许的益生菌之一,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乳酸菌。大量研究表明,片球菌在食品、医疗和养殖行业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它们在宿主肠道黏膜细胞表面具有的良好的定植能力,减少了其他细菌的黏附。同时,片球菌能够产生包括片球菌素、有机酸和过氧化氢在内的许多抗菌物质,因而在抑制病原菌生长、改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刺激宿主免疫、促进养殖动物生产健康并提升动物生长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益生性能,但是相比较其他益生菌而言其关注程度不高。作者总结了片球菌产生抑菌物质的种类及其抑菌机制,介绍了片球菌的黏附和免疫调控作用方式,以及片球菌在猪和鸡等畜禽养殖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旨在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片球菌具有广谱、稳定的抑菌效果,丰富的益生性能,它们有利于畜禽动物健康生长,预防病原菌感染,减少疾病发生,因此值得加大推广和应用的力度。
遗传繁育
西藏山羊高海拔适应性的选择信号筛选
金美林, 陆健, 费晓娟, 卢曾奎, 权凯, 储明星, 狄冉, 王慧华, 魏彩虹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14-32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0
摘要 ( 247 )   PDF (1999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西藏山羊常染色体的选择信号进行筛选,发掘重要的种质特性基因。基于西藏山羊、新疆山羊和太行山羊群体的Illumina 50K芯片分型数据,通过过滤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和未定位的变异位点,得到高质量的SNPs标记;通过计算遗传分化系数(Fst)来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同时对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系统进化树构建以确定其群体结构;借助Di和XP-EHH两种不同的方法,以前5%为阈值,通过SNPs注释得到西藏山羊基因组受选择基因,并利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库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共鉴定出48 358个SNPs标记,3个群体有相近的遗传距离(Fst<0.05),西藏山羊的遗传分化程度(Fst=0.0376)明显高于新疆山羊(Fst=0.0256)、太行山羊(Fst=0.0257),表明西藏山羊群体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通过选择信号分析,在西藏山羊群体中共筛选到36个受到较强选择的位点和211个候选基因,其中EGFR、AKT1、PDHBPFKP等基因与高海拔适应性相关。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嘌呤代谢通路、代谢途径和HIF-1信号通路等。利用基因组SNP标记可以更全面地揭示西藏山羊高海拔适应性的选择进展,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性别苏尼特羊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研究
冀祥, 高爱琴, 李卿, 高栋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24-32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1
摘要 ( 260 )   PDF (757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从苏尼特左旗改良站种羊场放牧群中选取体况相同、6月龄苏尼特羊24只(公母各半),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屠宰试验结果显示,公羊骨重和骨肉比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净肉重和净肉率则显著高于公羊(P<0.05)。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苏尼特母羊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苏尼特公羊(P<0.05),其余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公羊肌内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粗脂肪含量则显著高于公羊(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苏尼特母羊肌肉必需氨基酸比率显著高于公羊(P<0.05),形成肉品香味的前体氨基酸含量在公母羊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部位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公羊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比率显著低于母羊(P<0.05),肌内脂肪和尾脂中饱和脂肪酸比率公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母羊尾脂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比率显著高于公羊(P<0.05),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比率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肌内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率显著高于母羊(P<0.05),而在皮下脂肪和尾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性别对6月龄苏尼特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均有一定影响。
云南3个新发掘地方鸡种mtDNA D-loop区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坤, 豆腾飞, 李琦华, 柳明正, 李丰耘, 贾俊静, 葛长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32-32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2
摘要 ( 191 )   PDF (1329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在云南省怒江州及山区发现的3个地方鸡种翻毛鸡(FM)、赤脖鸡(CB)和YN鸡的群体遗传背景,试验采用线粒体DNA(mitochondral DNA,mtDNA)D-loop区序列为遗传标记,对3个鸡种共168个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翻毛鸡、赤脖鸡和YN鸡3个地方鸡种共定义了27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947、0.938和0.596;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01268、0.01434、0.00239。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本研究检测的168个样品分布在A、B、C、E、F和G 6个世系中,其中翻毛鸡包含E、F和G 3个世系;赤脖鸡包含A、B、C、E、F和G 6个世系,E、F和G世系为其主要世系;YN鸡包含E、F和G 3个世系,其中E世系是其主要世系。YN鸡主要与印度亚种、白洛克鸡、白来航鸡和新汉夏鸡等蛋鸡品种进化关系较近,而赤脖鸡血缘较杂乱,与滇南亚种、海南亚种、指名亚种、印度尼西亚斗鸡及老挝鸡进化关系较近;翻毛鸡与赤脖鸡共享了较多的单倍型,2个品种间的进化关系较近。本试验结果为新发现的3个云南地方鸡品种的母系起源和遗传评估提供了依据。
京星黄鸡103与北京油鸡屠体性能及肉品质比较
孙研研, 宗云鹤, 麻慧, 刘冉冉, 李云雷, 倪爱心, 石雷, 王攀林, 葛平壮, 陈超, 文杰, 陈继兰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42-32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3
摘要 ( 327 )   PDF (830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京星黄鸡103肉鸡配套系是目前唯一含有北京油鸡血缘的黄羽肉鸡培育品种(配套系)。本研究选取京星黄鸡103肉鸡商品代和纯种北京油鸡各120只(公母各半),比较培育品种和纯种在屠体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上的差异。试验鸡同批次孵化出雏,饲养管理条件和饲料营养水平均一致。分别于90和120日龄选取接近各组平均体重的鸡各20只屠宰,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京星黄鸡103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北京油鸡纯种(P<0.05),其中90日龄平均体重达1.48 kg,120日龄达1.88 kg,分别比纯种的高24.4%和24.5%;90日龄胸肌重和腿肌重比北京油鸡纯种分别提高24.5%和19.2%,120日龄的分别提高了30.7%和28.9%,但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90日龄京星黄鸡103胸肌肌内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胸肌脂肪酸中以硬脂酸和棕榈酸等饱和脂肪酸和花生四烯酸、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京星黄鸡103商品代肉鸡与北京油鸡纯种相比生长速度较快,90日龄达中速型黄羽肉鸡标准,胴体载肉量提升,且基本保持了北京油鸡纯种的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良肉品质特性。
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诱导分化
赵新艳, 郭妍婷, 陈俊贞, 李泽宇, 史慧君, 付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49-32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4
摘要 ( 292 )   PDF (7959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在体外研究西门塔尔牛的肌肉生长发育过程并建立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细胞模型。本研究采用0.2%的Ⅱ型胶原酶消化后再使用0.25%胰酶消化获得牛骨骼肌卫星细胞(bovine skeletal satellite cell,BSSC),并利用差速贴壁法分离获得纯化后的BSSC,使用RT-PCR、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BSSC,使用成脂诱导剂诱导其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分化后细胞的成脂能力,使用2%马血清诱导其分化为肌细胞,RT-PCR鉴定静止期PAX7基因和肌细胞的标记基因MyoG在诱导前后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分离纯化得到的BSSC呈梭形或纺锤形,细胞形态饱满,折光性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由原来的无序生长变为有序生长;RT-PCR检测发现,BSSC表面标志基因Desmin、c-Met、Myf5和特异性标志基因PAX7均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AX7和MyoD基因均呈阳性表达;成脂细胞诱导分化后被油红O大量染色并观察到大量脂滴出现;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后静止时期PAX7基因表达量诱导前高于诱导分化后,而成肌标记基因MyoG表达量诱导前低于诱导分化后。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得BSSC,并证明BSSC具有分化成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的能力,为体外研究西门塔尔牛肉制品调控机制提供原代细胞模型。
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Ⅱ:生殖器官疾病
郝海生, 赵善江, 刘云祥, 徐礼, 王现军, 李来宝, 朱化彬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59-32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5
摘要 ( 178 )   PDF (2761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奶牛育种和规模化饲养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奶牛群单产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繁殖性能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的盈利能力。繁殖性能的降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畜群管理、遗传和各种疾病等。近年来,生殖器官疾病(也称繁殖疾病)降低奶牛生殖能力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其对奶牛繁殖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述了国内外生殖道疾病如子宫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卵巢疾病如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繁殖疾病发生情况。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比较,重点介绍了繁殖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如空怀天数、产犊间隔、妊娠率、发情检出率、产后首次配种天数、配种指数等繁殖指标的影响和研究成果。同时,重点分析了繁殖疾病通过干扰生殖内分泌,损伤子宫内环境,导致卵巢功能异常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可能机制,并对奶牛繁殖疾病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改进中国规模牧场管理措施、减少繁殖疾病发生、提高奶牛群生产和生殖能力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MYH3基因在动物肌肉发育、能量代谢及生产性能中的研究进展
代宇星, 盛志康, 楚菡, 刘哲, 陈月娥(Noppanun Poubol), 洪亮, 蒲蕾, 郭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70-32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6
摘要 ( 289 )   PDF (875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球蛋白重链3(myosin heavy chain 3,MYH3)基因编码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蛋白,控制肌肉的牵引滑动。MYH3基因是肌肉分化的重要标志基因,能够调控肌肉发育及能量代谢,在动物整个肌肉发育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MYH3基因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且在动物体内多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胚胎期肌肉组织和肌肉再生过程中表达量较高。它受转录因子、microRNA、lncRNA及环境营养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也可调控其他基因的功能。MYH3基因突变可以改变TGF-β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影响ATP酶活性,使ATP水解时间延长,延长横桥周期;影响肌肉的能量代谢,最终引发肌肉能量代谢疾病。MYH3基因拷贝数变化、突变或表达量变化与动物的体尺、胴体重、屠宰重、生长性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MYH3基因在大理石花纹高、肌内脂肪高的肌肉组织中表达量高,被认为是影响动物肌肉嫩度、剪切力和肉色红度的重要候选基因。MYH3基因的高表达与骨骼肌中氧化Ⅰ型肌纤维的含量、肌纤维直径和慢肌纤维含量有关。作者介绍了MYH3基因的基本结构特点,指出了其与肌肉组织发育及相关影响因子之间的调控作用,阐述了MYH3基因与动物肌肉能量代谢、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MYH3基因与肌肉发育调控和肉质性能改良提供参考。
miRNA在猪主要经济性状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王伟, 马艳萍, 滚双宝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78-32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7
摘要 ( 215 )   PDF (1741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长度为21~22 nt,以特异的序列互补结合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经典的miRNA作用机制中,miRNA通常与靶基因3'UTR种子区序列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miRNA还可与靶基因5'UTR区、编码区及启动子区结合,进而参与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大量miRNA被鉴定,其参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也被逐渐揭示。大量研究表明,miRNA能够参与动物生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疾病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猪的遗传改良工作中,对主要经济性状(繁殖、生长发育、胴体肉品质、抗病等)进行改良,选育优良品种,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就miRNA生成和作用机制及近年来在猪生殖调控、肌肉发育、脂肪沉积和抵抗疾病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系统了解miRNA在猪重要经济性状调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深入开展相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GDF9对绵羊卵丘细胞增殖的影响
赵茜, 努日比娅姆·麦麦提托合提, 宋玉坤, 艾日夏提·地里夏提, 张博, 阿尔曼·海热, 阿布力孜·吾斯曼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89-32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8
摘要 ( 198 )   PDF (938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究生长分化因子9(GDF9)对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及激素分泌的影响,为GDF9在绵羊卵泡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以绵羊卵丘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低血清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ng/mL)的GDF9,培养绵羊卵丘细胞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检测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透明质酸合酶2(HAS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穿透素3(PTX3)及激素受体相关基因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和雌激素受体(E2R)的mRNA相对表达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卵丘细胞分泌的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00 ng/mL GDF9时,HAS2、PTX3、FSHR、E2R和LHR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其他处理组(P<0.01);PTGS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50和400 ng/mL GDF9组(P<0.01),显著高于100 ng/mL GDF9组(P<0.05)。当添加400 ng/mL GDF9时,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200 ng/mL GDF9组(P<0.01);E2分泌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50 ng/mL GDF9组(P<0.01),显著高于100 ng/mL GDF9组,与200 ng/mL GDF9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200和400 ng/mL GDF9组P4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50 ng/mL GDF9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GDF9能够促进绵羊卵丘细胞扩展,并参与绵羊卵丘细胞激素分泌的调控。
畜禽基因组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鲍晶晶, 张莉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297-33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9
摘要 ( 521 )   PDF (789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禽的选种选育在生产中至关重要,育种值估计是选种选育的核心。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利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高密度标记估计个体基因组育种值的一种新型分子育种方法,目前已在牛、猪、鸡等畜禽育种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可实现畜禽育种早期选择,降低测定费用,缩短世代间隔,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性,加快遗传进展。基因组选择主要是通过参考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表型性状信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因型估计出每个SNP的效应值,然后测定候选群体中每个个体的SNP基因型,计算候选个体的基因组育种值,根据基因组育种值的高低对候选群体进行合理的选择。随着基因分型技术快速发展和检测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基因组选择方法不断优化,基因组选择已成为畜禽选种选育的重要手段。作者对一些常用的基因组选择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基因组选择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了其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藏猪和大约克猪CKMT2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组织表达模式
王珍梅, 段梦琪, 陆锋辉, 王士欣, 强久卓玛, 谭占坤, 张健, 商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05-33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0
摘要 ( 204 )   PDF (1585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藏猪和大约克猪肌节线粒体肌酸激酶2(creatine kinase,mitochondrial 2,CKMT2)基因多态性位点及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50头)和大约克猪(60头)CKMT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000 bp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筛选与基因分型;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分别采集心脏、背脂和背最长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KMT2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CKMT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000 bp区域,筛选到5个SNPs位点:G-357A、T-469C、G-649T、A-784G和A-953G,且藏猪与大约克猪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明显。转录因子预测发现,这些SNPs位点与骨骼肌生长发育、肌肉能量代谢、抗缺氧有关。藏猪CKMT2基因在背最长肌和心脏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在背脂中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1),推测CKMT2基因具有正向调控抗低氧和肌肉组织生成、负向调控脂肪生成的作用,该分析结果与藏猪和大约克猪的品种特性相吻合。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猪生长发育、脂肪沉积和低氧适应性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
表观遗传修饰在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敬敬, 姚东, 凌英会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14-33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1
摘要 ( 244 )   PDF (1026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骼肌是肌肉的主要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发生增殖和分化的过程都是肌肉发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家养动物的产肉性能。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作用对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表明该遗传修饰作用对家养动物肌肉发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从DNA甲基化对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组蛋白乙酰化所含因子调控基因选择表达作用、非编码RNA调控和染色体重塑作用所起的影响等方面分别介绍了表观遗传在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不同修饰方式和不同作用因子对骨骼肌增殖和分化两个过程的影响。同时也回顾了前人在研究骨骼肌增殖分化过程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进而分析了表观调控作用因子在骨骼肌生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旨在进一步阐述表观遗传修饰在骨骼肌增殖和分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对骨骼肌增殖分化调控过程的了解,为和动物生产实际相结合提供参考途径,同时也为骨骼肌生长发育等分子调控提供更多参考素材。
预防兽医
鸭瘟病毒感染鸭十二指肠黏膜炎症相关基因及调控通路的筛选
田琴, 张明华, 周碧君, 程振涛, 王开功,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23-33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2
摘要 ( 221 )   PDF (2506KB) ( 7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感染樱桃谷鸭后十二指肠黏膜转录组水平的变化,筛选出DPV感染后参与炎症的相关基因和调控通路。DEV-GZ株经腿部肌肉接种35日龄鸭后,于接种后24、48和72 h采集鸭十二指肠黏膜组织样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数据进行质控与注释,筛选与炎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调控通路,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总计得到21.39 Gb的Clean Bases,测序样本有效序列占原始序列的99%以上,映射率高于83%。鸭接毒DPV后24 h十二指肠黏膜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21个,参与炎症相关生物学过程的有3个,均为下调基因;接毒DPV后48 h差异表达基因有499个,参与炎症相关生物学过程的有17个,均为下调基因;接毒DPV后72 h差异表达基因有798个,参与炎症相关生物学过程的有20个,其中上调基因13个、下调基因7个。GO数据库分析显示,参与炎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是CCR8、CCL19、CCL4、IL-17、IRF1、IFN-γSLC11A1等,涉及急性炎症反应、趋化因子受体活性、急性期反应、炎症反应和炎症反应的正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数据库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炎症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炎症性肠病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FN-γMALT基因的相对表达倍数与转录组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完成了DPV感染樱桃谷鸭十二指肠的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取了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信息,初步揭示了参与DPV感染的炎症相关通路,为深入探究DP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稳定表达犬瘟热病毒Nectin4受体的Vero细胞系构建
于泽坤, 段笑笑, 只勇, 栾志舫, 单学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34-33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3
摘要 ( 211 )   PDF (7042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病毒的分离效率,本试验设计构建了能够表达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上皮细胞Nectin4受体的Vero细胞。为增加蛋白定位的准确性并易于鉴定,使用Igκ信号肽替换原有信号肽序列并添加了HA标签,在Nectin4 ORF后串联IRES-Puro序列并连入pCI-Neo真核表达载体,得到完整的转染载体pCI-N4。不同浓度嘌呤霉素孵育Vero细胞得到最小筛选浓度为6 μg/mL。pCI-N4重组质粒转染Vero细胞后使用6 μg/mL嘌呤霉素筛选,5~7 d后出现具有抗性的细胞簇,有限稀释法连续单克隆纯化3代后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系。构建细胞系传代至15代能检测到Nectin4 mRNA转录,Western blotting检测筛选细胞得到约60 ku目的蛋白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纯化细胞蛋白表达丰度高且表达均一,激光共聚焦观察Nectin4目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说明筛选的Vero-Nectin4细胞系能够稳定表达,表达蛋白能够满足作为CDV受体的结构要求。临床CDV阳性病料经研磨滤菌处理后接种构建细胞系能够产生典型的合胞体细胞病变,Vero对照组盲传3次未有病变。分离毒株TICD50=10-5.9/0.1 mL。构建的Vero-Nectin4细胞系可用于CDV分离。
2013-2019年贵州省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及其演变
史开志, 杜春林, 王婧, 张静, 杨茂生, 李永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43-33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4
摘要 ( 214 )   PDF (879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揭示贵州省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指导Glasser's病临床防控用药,减缓Hps耐药菌株出现。通过K-B纸片琼脂法,检测2013-2019年分离自贵州省9个地区517株Hps对15种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分析不同分离时期和分离地区的菌株的耐药性差异。结果显示,针对15种抗生素分别有14.36%~70.58%的分离菌株表现耐药,其中耐头孢噻呋菌株的比例最低,耐复方新诺明菌株的比例最高;与2013年相比,2019年分离的Hps菌株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升高了4.52%~324.68%,其中耐头孢噻呋菌株比例上升速度最快,达324.68%,耐链霉素菌株比例上升最慢,仅4.52%,耐土霉素和四环素菌株的比例分别下降2.21%和8.63%,出现负增长。相对于凯里、毕节和兴义地区,安顺、遵义、贵阳地区流行的菌株对头孢噻呋、替米考星、多西环素等在全省范围内耐药菌株比例较低的药物耐药率相对较高,而对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链霉素等在全省范围内耐药菌株比例较高的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这一结果说明,贵州省Hps菌株对15种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分离株对部分抗菌药的耐药率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CsA对LPS诱导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
陈慕天, 任妍, 张蕾, 李静, 谢思婕, 张艳, 张明, 梅秀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51-33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5
摘要 ( 220 )   PDF (3462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索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对LPS诱导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母兔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鉴定后,用1 μg/m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构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炎症模型,0 μg/mL LPS处理作对照组。用0、50、100、200和500 ng/mL CsA处理后,分别检测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LPS显著诱导IL-1β和IL-6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P<0.05),CsA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IL-1β和IL-6的表达无影响,但50、100、200和500 ng/mL CsA均极显著地抑制1 μg/mL LPS诱导的IL-1β和IL-6表达的上调(P<0.01)。因此,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一定剂量的CsA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免疫应激。本研究为雌性生殖道遭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引起免疫应激后用CsA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但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机制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基础兽医
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敏感药物筛选及腐殖酸钠的抑菌试验
王栋, 金圣子, 杜垣逸, 关桐旭, 李婉莹, 刘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61-33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6
摘要 ( 262 )   PDF (2788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黑龙江地区部分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筛选敏感药物以及分析腐殖酸钠对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防治作用,本研究收集了40份病料,通过分离纯化、染色镜检、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不同浓度腐殖酸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腐殖酸钠灌胃小鼠研究其对攻毒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共分离出牛源大肠杆菌30株;其中25株检出毒力基因,在检测的10种毒力基因中,有8种毒力基因被检出,检出率达83.3%,同时还存在多种毒力基因组合;在检测的7种耐药基因中blaTEM基因检出率最高,为100%,blaSHV基因最低,为13.3%,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也较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0株分离菌对美罗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稀释平板计数结果显示,5%腐殖酸钠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浓度;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腐殖酸钠能明显提高攻毒小鼠的存活率。本研究对该地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腐殖酸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感染雏鸭的防治效果研究
秦枫, 刘云, 吴植, 封琦, 吴双, 宋海港, 吴晓洁, 朱善元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71-337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7
摘要 ( 190 )   PDF (2794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由地锦草、石榴皮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感染雏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临床大肠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试验选取50只健康1日龄雏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莫西林组、中药复方高剂量组(DSH)和低剂量组(DSL)。给药组在3日龄开始给药,连续给药至试验结束,共10 d。除空白对照组外,在雏鸭6日龄时用大肠杆菌腹腔注射进行攻毒,0.5 mL/只。比较各试验组雏鸭的病死率;对病死鸭和各组存活鸭进行解剖,观察肝脏和小肠的病理剖检及HE染色切片;检测血常规及血清生化各项指标,评价中药复方对感染大肠杆菌雏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DSH、DSL和阿莫西林均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雏鸭的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阿莫西林和DSH、DSL组均可减少肝脏、小肠等器官的损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尿素(UREA)极显著升高(P<0.01),且模型组和给药组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指标变化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ALP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血液中WBC、RBC、HGB、PLT等指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给药组机体损伤程度低于模型组。以上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可以减轻因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机体损伤,且作用效果与阿莫西林相近。
中药复方板青可溶性粉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研究
闫延华, 陈彤, 陈泽文, 薛洋, 杜芳芳, 张红英, 童超, 王学兵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79-33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8
摘要 ( 270 )   PDF (883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复方板青可溶性粉防治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雏鸡的功效与影响,本试验将鸡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双黄连治疗对照组、麻杏石甘治疗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设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外,预防组从12日龄起连续3 d通过饮水给药,随后各处理组将0.2 mL/只剂量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通过滴鼻使15日龄的雏鸡染毒,染毒后治疗组连续6 d饮水给药。试验期间统计鸡发病数和治愈数,计算其发病率、保护率和治愈率;并检测各组鸡只的免疫器官指数、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α水平,探究复方板青可溶性粉对IBV感染雏鸡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板青可溶性粉预防高剂量组保护率可达66.67%,治疗中剂量组治愈率可达83.33%,另一方面提高了感染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增强了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在染毒后4和10 d,各给药组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还可以调节血清中IL-2、IL-4、TNF-α和IFN-α水平,使其维持动态平衡,其中在攻毒后5和11 d,治疗中剂量组的IL-4和IFN-α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综合试验数据,复方板青可溶性粉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作用,且治疗作用优于预防作用,其中预防高剂量组及治疗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
甘肃省乳房炎奶牛乳源肠球菌的分离、药敏试验及毒力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申玉龙, 门倩云, 陈婷婷, 李宗帅, 李海江, 杨洋, 张勇, 赵兴绪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89-34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39
摘要 ( 188 )   PDF (2227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离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中的肠球菌,检测其耐药性和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本试验采集了甘肃省东、中和西部3个地区41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奶样93份,并构建了肠球菌毒力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试验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肠球菌,16S rRNA和生化试验结合的方法鉴定所分离菌株的种;选取16种抗菌药进行药敏试验;常规PCR方法检测11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最后对具有免疫原性的毒力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结果显示,93份乳样中18株为肠球菌,并分为9种。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多数为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DR),占88.8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万古霉素敏感率94.12%,所有分离株至少对一种抗菌药耐药。PCR检测结果表明,11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cob基因检出率最高(44.44%),efaA、hyl、ccfesp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3.33%、27.78%、27.78%和22.22%,Asa1、cylAEF3314和gelE基因检出率均为16.67%,AcecylM基因检出最低(11.11%);毒力基因组合因菌种不同而存在差异,选择具有免疫原性的AcegelE基因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ce和pET32a-gelE。本试验为后续绘制3个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区域谱以及制备相应抗体和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基础数据及生物材料。
临床兽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分析
邓同炜, 薛亚南, 卢建洲, 夏艳勋, 陈露露, 郭懿文, 彭丽明, 蒋增海, 乔宏兴, 徐耀辉, 张晓战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401-34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40
摘要 ( 220 )   PDF (4678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河南开封某猪场发生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病原,本研究无菌采集病死保育猪肺脏、心脏和脾脏等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学检验和药敏试验,通过PCR/RT-PCR检测样品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感病毒(SI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和猪肺炎支原体(Mhp)等病原,并对核酸阳性病毒性病原的抗原结构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卫星现象观察和16S rRNA基因鉴定,从病死保育猪体内分离鉴定出1株副猪嗜血杆菌(Hps),药敏实验表明该菌株对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和四环素几种药物敏感。核酸检测PRRSV和PCV2核酸阳性,分别命名为PRRSV/HN-2019和PCV2/HN11-2019;进一步对PRRSV/HN-2019和PCV2/HN11-2019的结构基因分析发现,PRRSV/HN-2019与与NADC30分支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NADC30-like毒株;PCV2/HN11-2019与PCV-2d分支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PCV-2d分支。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该猪场存在PRRSV、PCV2和Hps的混合感染,为该猪场下一步的PRDC有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质量安全
奶及奶制品中兽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罗润博, 张养东, 郑楠, 王加启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410-34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41
摘要 ( 264 )   PDF (884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生产中兽药的滥用可能导致牛奶中的兽药残留并对消费者健康造成风险。由于兽药种类较多,单一检测效率较低,而高通量检测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多种兽药残留,省时省力,因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样品前处理方面,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如QuEChERS方法)由于其简单、快速、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样品净化过程;另一方面,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由于其分离快、灵敏度与准确度高等特点,展示出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更好的分析能力和应用前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仪器的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在前处理效率、仪器灵敏度和高通量检测方面发展迅速。作者结合近些年发表的文献,综述了奶及奶制品中兽药残留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QuEChERS和盐析支持液液萃取)和高通量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为今后相关检测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