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3-20
生物技术
水牛HSD17B1基因克隆分析及其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朱鹏, 庞春英, 邓廷贤, 段安琴, 陆杏蓉, 陈明棠, 杨炳壮, 梁贤威
. 2016, 43(3):  559-5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01
摘要 ( 286 )   PDF (5160KB) ( 7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阐明水牛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 (17 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1,HSD17B1)基因对水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了3'-RACE克隆获得HSD17B1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验证所构建载体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水牛HSD17B1基因编码区长954 bp,3'-UTR区长58 bp,编码317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水牛HSD17B1核苷酸序列与牛、绵羊、猪、马、犬、非洲象和人的相似性分别为100%、100%、92%、94%、87%、87%和87%,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SD17B1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的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HSD17B1蛋白呈弱酸性,无信号肽,亚定位于细胞质,存在type1_17beta-HSD-like_SDR_c、PRK05993、LPOR和FabG等结构域。试验成功构建了水牛HSD17B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SD17B1,转染293T后,产生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表明能够形成HSD17B1-EGFP融合蛋白。水牛HSD17B1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今后阐明HSD17B1基因在水牛卵泡及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绵羊DRA基因外显子2酵母表面展示库的构建及鉴定
许万云, 王会敏, 汪文伦, 胡梦薇, 严国, 李建华, 高剑峰
. 2016, 43(3):  568-5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02
摘要 ( 271 )   PDF (2525KB) ( 4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绵羊DRA基因序列和酿酒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YD1上的多克隆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从绵羊组织中提取总RNA并逆转录,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DRA基因,克隆获得762 bp目的片段,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KR422362。将该基因通过双酶切连接到表面展示载体pYD1 上,成功构建了酿酒酵母表面展示重组质粒pYD1-DRA。将DRA基因外显子2两端进行基因点突变,形成新的酶切位点,继而对外显子2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绵羊大样本进行DNA池化,并将外显子2扩增产物测序,分析其多态性获得多态位点。重组质粒双酶切得到246 bp具有多态性的外显子2,将其连接到经同样酶双酶切的表面展示重组突变载体pYD1-DRA-TB上,成功构建了酿酒酵母表面展示库。将其转化用于表面展示的酿酒酵母EBY100感受态细胞中,得到酵母转化子,挑取酵母菌的单克隆通过PCR 扩增及序列测定证实了DRA基因库已成功整合到酿酒酵母基因组中。经半乳糖诱导后,通过免疫荧光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得到DRA基因库已成功展示在酵母细胞表面。
畜禽源3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马光强, 刘丽娟, 龙丹丹, 岳筠, 李毅, 文明, 程振涛, 周碧君
. 2016, 43(3):  577-5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03
摘要 ( 244 )   PDF (1666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可准确、快速鉴定畜禽临床病例中3种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大肠埃希菌23S rRNA基因、巴氏杆菌KMT基因和沙门氏菌invA基因分别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可同时快速鉴别大肠埃希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及方法性能评估。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最佳引物浓度分别为1.0、1.5和1.0 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6 ℃。性能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中对沙门氏菌检测敏感性最高,为1.44 pg/μL。对70株革兰氏阴性临床分离细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实现3种临床分离细菌的快速准确鉴定。本方法的建立为相关临床病例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载脂蛋白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岳媛, 陈洪艳, 王嘉玮, 徐明强, 丁瑜, 姜昊, 高妍, 张嘉保, 闫守庆
. 2016, 43(3):  585-5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04
摘要 ( 258 )   PDF (1469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载脂蛋白CⅢ (Apo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前后的差异基因表达谱,从而揭示ApoCⅢ的功能。利用酶解法成功分离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ApoCⅢ刺激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Apo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前后共有64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9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257个下调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表明,高通量测序数据结果正确可靠。GO及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及死亡等。这表明ApoCⅢ可通过炎症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等分子通路影响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为进一步解析ApoCⅢ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NF-κB信号通路调控布鲁氏菌胞内存活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易继海, 张俊波, 李爽, 王熙楚, 张辉, 陈创夫
. 2016, 43(3):  592-6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05
摘要 ( 258 )   PDF (4333KB) ( 8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用布鲁氏菌强、弱毒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旨在探讨NF-κB信号通路与布鲁氏菌强、弱毒株在胞内生存的关系。采用光滑型牛布鲁氏菌2308、粗糙型牛布鲁氏菌RB51在不同感染复数下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侵染0、4、8、24 h后,裂解细胞收集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布鲁氏菌对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然后用布鲁氏菌在不同感染复数下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量;同时对胞内菌CFU进行计数。结果显示粗糙型牛布鲁氏菌RB51可以强烈激活NF-κB信号通路,光滑型牛布鲁氏菌2308对其激活作用较弱;同时对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具有浓度依赖性,在感染复数为80:1、侵染时间为8 h时光滑型牛布鲁氏菌2308和粗糙型牛布鲁氏菌RB51对NF-κB激活程度最强,且该通路参与产生TNF-α、IL-1β和IL-6;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影响布鲁氏菌在胞内的生存。因此,粗糙型牛布鲁氏菌RB51胞内存活与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的胞内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布鲁氏菌新型药物的研发、家畜布鲁氏菌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雷公山山区放牧山羊黑素皮质素受体-4 mRNA表达的研究
杨家大, 吴声榕, 潘盛榕
. 2016, 43(3):  601-6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06
摘要 ( 273 )   PDF (1244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放牧山羊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 mRNA表达水平的组织差异和品种差异,试验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应用双标准曲线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放牧饲养的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和南江黄羊的7个组织MC4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个放牧山羊品种7种组织中均有MC4R mRNA表达,其水平以皮下脂肪和肾脏最高,肝脏其次,肺脏和心脏第三,半膜肌和背最长肌最低。肝脏MC4R mRNA的表达水平无品种差异,皮下脂肪、肾脏、肺脏、心脏、半膜肌和背最长肌MC4R mRNA的表达水平都以贵州白山羊最高。结果提示,放牧山羊MC4R mRNA的表达水平存在组织差异。除肝脏以外,其余组织MC4R mRNA的表达水平存在品种差异。本研究为开展放牧山羊的生长、胴体、肉质等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猪瘟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冯春花, 朱艳平, 郭东光, 岳锋
. 2016, 43(3):  608-6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07
摘要 ( 376 )   PDF (1057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原核表达、纯化的猪瘟病毒(CSFV)E2主要抗原区蛋白为目标检测物,通过对各反应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建立了检测CSF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最佳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0 μg/mL和1:200;最佳抗原包被条件和最佳封闭时间均为37 ℃ 1 h;最佳酶标二抗稀释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10 000和37 ℃ 45 min;阴性临界值判断标准为当D450nm<0.30时猪血清样品为CSFV抗体阴性;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4.8%和6.9%,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间接ELISA方法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PCV)、猪细小病毒(PPV)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应用该间接ELISA方法随机检测80份猪血清样品,与进口阻断ELISA试剂盒相比其阳性符合率为83.58%,阴性符合率为76.92%,总体符合率为80.25%。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维生素E通过间隙连接蛋白Cx43对牛颗粒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任书强, 王嘉玮, 陈洪艳, 徐明强, 姜昊, 高妍, 周建忠, 曾凡明, 李成晟, 张嘉保, 陈承祯
. 2016, 43(3):  615-6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08
摘要 ( 247 )   PDF (2114KB)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研究维生素E对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影响和其对牛颗粒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将从牛卵巢中分离获得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 (0、25、50、100、200、500 μmol/L)处理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标志基因BCL2/BAXP53及Cx43 mRNA的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颗粒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100 μmol/L维生素E可显著抑制颗粒细胞凋亡(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维生素E能引起BCL2/BAXP53及Cx43基因表达显著变化(P<0.05),CCK8检测显示维生素E处理细胞24和36 h时可以显著促进颗粒细胞增殖(P<0.05)。此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维生素E通过影响颗粒细胞增殖、凋亡进而影响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机制及提高雌性动物繁殖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Nc2和Nc5基因的新孢子虫PCR方法的建立
陈千林, 王振宝, 吉尔格力, 刘梦丽, 许正茂, 巴音查汗
《中国畜牧兽医》---唯一指定的官方网站. 2016, 43(3):  622-6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09
摘要 ( 219 )   PDF (1520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筛选了新孢子虫病PCR检测的引物,运用《新孢子虫病检疫技术规范》(SN/T 3499—2013)对根据犬新孢子虫Nc2和Nc5基因设计的PCR引物进行了评价。此外,同时运用F1/R1、F2/R2和SN/T 3499 F/SN/T 3499 R共同对14份荷斯坦牛和19份西门塔尔牛全血DNA进行PCR检测,旨在筛选出特异性较好的引物,建立新孢子虫病PCR检测方法和了解当地不同品系牛患新孢子虫病的感染率。结果显示,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105、128和231 bp目的片段,均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其中,F1/R1与SN/T 3499 F/SN/T 3499 R的最低检测量相同,为19.9 fg/μL,F2/R2最低检测量为199 fg/μL,说明F1/R1和SN/T 3499 F/SN/T 3499 R引物的敏感性更好;运用F1/R1、F2/R2引物分别对19.9 pg/μL和199 fg/μL模板重复进行4次扩增,均出现了较明亮的扩增条带,证明两对引物重复性较好。33份血液样品共检出6份阳性DNA,阳性率分别为21.43%和15.79%,检出复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说明F1/R1和F2/R2引物均可作为新孢子虫病PCR的诊断引物,本试验初步建立了新孢子虫PCR方法,同时初步了解了当地牛群中新孢子虫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孢子虫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N-羟乙酰神经氨酸IgY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吴宗澄, 高阳, 胡盼, 李岩松, 周玉, 柳增善, 任洪林, 卢士英
. 2016, 43(3):  629-6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0
摘要 ( 290 )   PDF (1870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建立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 IgY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方法。通过碳二亚胺法将Neu5Gc和载体蛋白进行偶联,制备Neu5Gc人工完全抗原,用制备的完全抗原免疫海兰褐蛋鸡制备Neu5Gc-IgY抗体,经ELISA检测分析鉴定抗体活性。经紫外光谱扫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初步判断Neu5Gc人工完全抗原制备成功,获得的特异性Neu5Gc-IgY抗体经ELISA检测分析,首次免疫后第7天产生抗体,抗体效价呈动态变化,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血清效价和抗体效价逐步上升,至初次免疫后63 d达到高峰,效价达1:10 000,停止加强免疫后抗体效价可持续一个月左右,1号鸡产生的IgY抗体具有很好的抗原竞争活性,获得竞争回归方程y=30.28x+16.923,线性系数R2=0.9581。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Neu5Gc IgY抗体取得了理想效果,为红肉、牛奶及肿瘤组织中Neu5Gc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部分N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反应原性分析
张博, 李守军, 吕茂杰, 杨保收
. 2016, 43(3):  637-6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1
摘要 ( 257 )   PDF (1510KB) ( 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部分N蛋白的原核表达产物是否具有抗原性,并为建立PEDV的间接ELISA方法奠定基础,本试验应用RT-PCR技术扩增N基因的部分核酸序列,经克隆后将目的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重组菌于37 ℃、0.5 mmol/L IPTG诱导4 h后进行SDS-PAGE分析,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构建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测序正确,且该蛋白与抗血清(PEDV高免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EDV部分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为后续PED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猪源抗菌肽PBD-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江学斌, 陈嘉蔚, 杨军, 刘顺枝, 肖安吉, 卢志鹏, 楚品品, 黄朝远, 蔡海明, 马苗鹏, 张玲华
. 2016, 43(3):  644-6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2
摘要 ( 276 )   PDF (1538KB)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实现猪β防御素1 (poricine-β-defensin 1,PBD-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获得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肽PBD-1。根据PBD-1的氨基酸序列和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设计优化其核苷酸序列,利用SOE-PCR技术获得PBD-1基因序列,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9K-PBD-1,经SacⅠ线性化后转入毕赤酵母SMD1168中。PCR筛选得到阳性酵母表达菌株,经甲醇诱导后得到分子质量约4.5 ku的抗菌肽PBD-1。抗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表达产物抗菌肽PBD-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刚地弓形虫GRA2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徐晓佩, 刘文阁, 张念章, 陈佳, 周东辉, 朱兴全, 徐前明
. 2016, 43(3):  650-6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3
摘要 ( 281 )   PDF (2030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来源于不同宿主和地理分布的22株弓形虫的GRA25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对获得的GRA25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利用MP和ML两种方法对不同分离株的GRA25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将弓形虫RH株的GRA25基因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对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弓形虫GRA25基因序列有2种长度,分别为939和948 bp。序列比对结果显示,GRA25基因在不同虫株间有82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变异率为0~4.4%。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用GRA25基因不能区分弓形虫基因Ⅰ型和Ⅱ型虫株。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弓形虫GRA25蛋白含有7个亲水区域,10个α-螺旋,3个β-折叠,8个无规则卷曲和8个潜在的线性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结果表明,GRA25基因不能作为标记分子区分不同基因型的弓形虫虫株,但可能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研制新型抗弓形虫基因疫苗或表位肽疫苗。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粕对焉耆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臧长江, 徐向君, 李海英, 林梦阳, 赵国栋, 周桂珍, 董亚菲, 王川坤
. 2016, 43(3):  656-6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4
摘要 ( 277 )   PDF (971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粕对焉耆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运动成绩、体重、年龄和体尺相近的焉耆马12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4匹。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和粗饲料(燕麦秸)的条件下分别补饲0、0.6和1.2 kg/d甜菜粕。试验期2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焉耆马对有机物、NDF、ADF的消化量和对日粮NDF、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对粗蛋白质、钙的消化量和对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焉耆马对NDF和ADF的消化量分别增加了8.19%、9.43%,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而对有机物、粗蛋白质、钙的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焉耆马对有机物、NDF和ADF的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与试验Ⅰ组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但对粗蛋白质和钙的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焉耆马的消化能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相比分别提高14.92%(P<0.01)和11.23%(P<0.01),而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代谢能而言,试验Ⅱ组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分别提高11.73%(P>0.05)和14.83%(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1.2 kg/d的甜菜粕,可显著提高焉耆马对日粮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消化量,极显著提高NDF和ADF的表观消化量(率)及消化能,可明显改善焉耆马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11~14月龄奶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陈月丽, 任凤芸, 梁辛, 韦升菊, 陈明棠, 侯宇, 李丽莉, 唐庆凤, 夏中生, 邹彩霞
. 2016, 43(3):  662-6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5
摘要 ( 261 )   PDF (1024KB)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研究生长期奶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指标估测其体重提供科学依据。选取76头健康的11~14月龄生长期奶水牛,用地磅、测仗、卷尺分别进行体重与体尺指标测量。采用Excel中LINEST函数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分析,用SPSS 17.0对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体尺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长期奶水牛的体重,体重与体高、体斜长、十字部高、胸围、腹围、胸宽、胸深、尻长、尻宽和管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中胸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大(P=0.823),其次是腹围、体斜长、胸深、管围等;由体重与各体尺指标间多元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可知,11~14月龄奶水牛体重与体尺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回归关系,可通过不同的体尺指标预测其体重;从主成分的特征根与累计贡献率来看,由第一主成分关系式可见,体重、胸围、体斜长、腹围、管围等的特征向量较大,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也较大,基本反映11~14月龄奶水牛的体型结构,可称为体型因子,第二主成分为尻宽因子,第三主成分为体高因子。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杜泊绵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徐相亭, 王宝亮, 程光民, 张永翠, 刘洪波
. 2016, 43(3):  668-6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6
摘要 ( 299 )   PDF (1068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不同生理阶段杜泊绵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2个试验。试验Ⅰ:选用体重20~35 kg断奶杜泊羔羊4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 (A组)、50:50 (B组)、60:40 (C组)、70:30 (D组)的日粮,试验期70 d;试验Ⅱ:选用体重30~45 kg生长期杜泊羊4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5:65 (E组)、45:55 (F组)、55:45 (G组)、65:35 (H组)的日粮,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试验Ⅰ:①随日粮精料比的增加,断奶杜泊公羊的平均日增重呈现增加趋势,而母羊为先增加后降低,总体A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B、C、D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各组平均日采食量逐渐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各组公羊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而B组母羊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②各组试验羊血清中总蛋白、甘油三酯、血糖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日粮精粗比对其他血清成分有不同的影响。③D组公羊平均日净利润比B、C组分别高53.02%、35.33%,B组母羊平均日净利润比C、D组分别高61.76%、54.49%。试验Ⅱ:①随日粮精料比的增加,生长期杜泊绵羊平均日增重基本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而G组母羊平均日增重最高且显著高于E组(P<0.05),F、G、H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各组平均日采食量逐渐降低(P<0.05),公羊的料重比逐渐降低(P<0.05),而母羊料重比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G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②日粮精粗比对各组试验羊血清中总蛋白、甘油三酯、血糖含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对其他血清成分有不同的影响。③H组公羊平均日净利润比F、G组分别高69.49%、52.13%,G组母羊平均日净利润比F组高1 282.61%。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断奶杜泊公羔羊日粮精粗比以60:40较好,断奶杜泊母羔羊精粗比以50:50较好,断奶羔羊混群饲养,日粮精粗比为50:50较宜;生长期杜泊绵羊日粮精粗比均为55:45较适宜。
乌珠穆沁草原饲养黑安格斯牛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分析
包音都古荣·金花, HESHUOTE Mailisi, 呼格吉勒图, 黄春华, 侯荣伦, 乌日金, 韩松, 钟罡, 郭铁龙, 莫仁, 小亮, 徐迎春
. 2016, 43(3):  676-6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7
摘要 ( 330 )   PDF (1141KB) ( 4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乌珠穆沁草原饲养的黑安格斯牛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为该品种的饲养、杂交繁育及肉品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采集7头体重为500 kg±38 kg黑安格斯肉牛的里脊、臀肉、肩肉、眼肉、上脑、胸肉和米龙等部位肉样,测定其氨基酸含量与组成,并用FAO/WHO氨基酸模式进行营养价值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水分平均含量68.73%,低于国家标准;粗脂肪平均含量为30.56%。并检测出17种氨基酸,鲜味、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与总氨基酸(TAA)含量的比值分别为25.8%、32.7%和41.6%。必需氨基酸(EAA)含量、EAA/TAA、EAA/NEAA及EAA评分均超过FAO/WHO氨基酸模式。在所有测定样品中,眼肉、里脊和上脑氨基酸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丰富。综上所述,乌珠穆沁草原饲养的黑安格斯牛肉氨基酸组成丰富,含量较高,能够满足人体营养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
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闫宝琪, 董书伟, 王东升, 那立冬, 杨洪早, 张世栋, 严作廷
. 2016, 43(3):  683-6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8
摘要 ( 263 )   PDF (1910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在以子宫内膜被嗜中性粒细胞(PMN)持续性的广泛浸润为主要特征,没有直观的临床症状,经常导致奶牛屡配不孕。在中国,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的比例达50.62%,且由隐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占其中的90%。由于隐性子宫内膜炎在发病初期不易被观察到,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故如何对其做出正确、及时的诊断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阴道内窥镜法、细胞刷法、活体组织诊断法、超声诊断法及白血球酯酶法等,但目前这些诊断方法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本文对几种不同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更早、更准确地诊断隐性子宫内膜炎提供依据。
野乔菜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从江香猪肌肉脂肪酸及氨基酸的影响
顾丽菊, 燕志宏, 张依裕, 张芸, 刘华钧, 谌洪光
. 2016, 43(3):  689-6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19
摘要 ( 277 )   PDF (960KB) ( 5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野乔菜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从江香猪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选取体重约20 kg的从江香猪40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前期试验Ⅰ、Ⅱ、Ⅲ组分别以野乔菜替代10%、20%和30%的基础日粮,试验后期分别用野乔菜替代20%、30%和40%的基础日粮。育肥期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3头屠宰,取背最长肌用于脂肪酸和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①野乔菜替代不同比例基础日粮对从江香猪肌肉脂肪酸含量有一定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亚油酸、试验Ⅰ、Ⅱ组亚麻酸、试验Ⅱ组花生二烯酸和试验Ⅰ组花生四烯酸分别提高了54.69%、43.57%、62.50%、25.00%和127.10%;各试验组中,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必需脂肪酸(EFA)总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野乔菜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影响。对照组天门冬氨酸显著低于试验Ⅰ(P<0.05)、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试验Ⅲ组甘氨酸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甲硫氨酸、赖氨酸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EAA/TAA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综上所述,野乔菜替代部分基础日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从江香猪肌肉PUFA和EFA含量,显著提高了部分氨基酸含量。
牦牛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素及其资源利用的研究进展
苏贵龙, 张景艳, 王磊, 李建喜
. 2016, 43(3):  695-6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0
摘要 ( 292 )   PDF (1017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牦牛主要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以采食牧草为主。研究表明,牦牛消化纤维素的能力远高于黄牛和奶牛,其主要原因在于三者瘤胃内微生物种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牦牛瘤胃内存在着庞大的可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群体,通过分泌纤维素酶,从而对采食的牧草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本文主要对牦牛瘤胃微生物的组成特征、降解纤维素机制、影响因素及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资源利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加强对纤维素菌的利用,将其更加高效地运用于中药发酵等现代化领域中提供理论依据。
生理生化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生物学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静, 乌云额尔敦, 吉日木图, 玉斯日古楞
. 2016, 43(3):  700-7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1
摘要 ( 407 )   PDF (1561KB)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生四烯酸经过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表氧化酶途径生成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EETs可以通过调节离子通道和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促进血管舒张、抗炎和细胞增殖等作用。EETs也可通过激活信号转导途径和调节基因表达或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EETs也可快速与细胞膜磷脂结合后以共吸收的方式被细胞摄取。文章主要从EETs的来源、去路、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讨论。
HPLC-ELSD法优化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提取工艺研究
王瑞, 褚秀玲, 苏建青, 张敏, 丁婵
. 2016, 43(3):  707-7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2
摘要 ( 361 )   PDF (1304KB) ( 4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运用HPLC-ELSD法对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进行分离分析,建立益母草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的方法,为益母草提取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色谱条件:色谱柱为Venusil HILIC亲水型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溶液(体积比80:2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 80 ℃,雾化室温度50 ℃,载气体积流量1.0000 mL/min。结果显示,盐酸水苏碱在0.49~4.91 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在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为2次,料水比为20:1条件下,益母草有效成分提取率最高。结合生产实际,最终优化的提取方案:提取时间1.5 h,提取数2次,料水比为20:1。综上所述,对于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的测定,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同时应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此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反应灵敏、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等特点,可为益母草提取工艺的优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繁殖毒理学研究进展
赵晓乐, 孔晓军, 李世宏, 秦哲, 刘希望, 杨亚军, 李剑勇
. 2016, 43(3):  714-7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3
摘要 ( 226 )   PDF (969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科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相互交叉渗透,使得繁殖毒理学逐渐发展起来。繁殖毒理学包括生殖毒理学和发育毒理学,是探究环境、药物等因素对亲代的生殖功能及子代发育过程是否有影响的一门科学。本文就繁殖毒理学所探讨的受试物对试验动物的生殖细胞发生、卵细胞受精、胚胎形成、妊娠、分娩、哺乳过程及初生幼仔发育的损害作用等进行综述。
遗传繁育
FSTFMOD基因在绵羊胎儿妊娠中后期的表达特征比较
刘恩民, 袁泽湖, 魏彩虹, 朱宝长
. 2016, 43(3):  720-7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4
摘要 ( 265 )   PDF (3234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骨骼肌表型差异明显的两个绵羊品种特克塞尔羊和乌珠穆沁羊为试验对象,通过对两个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与纤维蛋白聚糖基因(fibromodulin,FMOD)在不同日龄、不同骨骼肌部位表达的比较分析,探讨绵羊骨骼肌早期发育规律;同时对绵羊胎儿的85、100、120和135日龄4个阶段,在背最长肌、半腱肌、股四头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5个部位肌肉FSTFMOD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随着胎儿日龄的增加,FST基因在半腱肌、股四头肌中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特克塞尔绵羊中的表达量高于乌珠穆沁羊。在100和120日龄半腱肌、120日龄半膜肌、120日龄股二头肌中FST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100和135日龄半膜肌、85日龄背最长肌、100日龄股四头肌、100日龄股二头肌中FST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FMOD基因在股四头肌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其他4种肌肉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且在乌珠穆沁羊中的表达量高于特克塞尔羊中的表达量。FSTFMOD基因在绵羊早期骨骼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5个猪品种3个拷贝数变异区的多态性分析
黄世会, 冉雪琴, 王嘉福, 潘华, 李蓉蓉
. 2016, 43(3):  730-7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5
摘要 ( 299 )   PDF (1826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在不同猪品种间的多态性,本试验根据猪SNP60芯片检测结果,以大白猪、香猪、柯乐猪、糯谷猪、荣昌猪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个猪品种基因组中3个CNV区域(CNVR91、CNVR92和CNVR143)的拷贝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香猪的CNVR91以拷贝数缺失为主,其他4个猪品种的拷贝数以正常为主;香猪、大白猪、柯乐猪、荣昌猪的CNVR92以拷贝数缺失为主,糯谷猪以拷贝数正常为主;香猪和糯谷猪的CNVR143以拷贝数增加为主,其他3个猪品种以拷贝数正常为主。表明3个拷贝数变异区在5个猪品种之间具有多态性,可能通过剂量效应影响香猪、糯谷猪和柯乐猪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生理功能。
籽鹅和莱茵鹅MSTNMyoG基因表达及其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分析
赵秀华, 李满雨, 刘国君, 许珊珊, 孙金艳
. 2016, 43(3):  738-7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6
摘要 ( 220 )   PDF (2075KB)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肌肉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对鹅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莱茵鹅和籽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MSTNMyoG基因在籽鹅和莱茵鹅胸肌、腿肌中的差异表达情况,运用统计软件对基因表达情况与屠宰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莱茵鹅胸肌重和胸肌率极显著高于籽鹅(P<0.01),籽鹅胸肌MSTN、MyoG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莱茵鹅(P<0.01);在腿肌中,籽鹅MSTN 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莱茵鹅(P<0.01),籽鹅与莱茵鹅MyoG mRNA表达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品种MSTN mRNA表达水平也存在差异,在籽鹅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莱茵鹅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就MyoG mRNA而言,在籽鹅和莱茵鹅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MSTN基因表达与屠宰性能相关性分析表明,胸肌中MSTN mRNA表达量与活重、胸肌重和胸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胸肌和腿肌中MyoG mRNA表达量与活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MSTNMyoG基因可能对肌肉生长分别起正负调控作用。
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DRB3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研究
沙日耐, 安天午, 俄广鑫, 韩建林
. 2016, 43(3):  746-7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7
摘要 ( 256 )   PDF (2414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对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DRB3基因外显子2部分CDS序列进行分析,获得其准确单倍型,通过直接测序与聚合酶链式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扩增法获得干净的单链,对高度杂合的双链进行分型。结果发现65个SNPs,1个密码子的插入缺失,获得30个单倍型,其中有7个单倍型是首次发现,应该是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特有的单倍型。通过对已知牛属所有DRB3基因外显子2单倍型与本研究发现的单倍型进行分析发现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分享普通牛和瘤牛单倍型,可能有普通黄牛和瘤牛的遗传背景,且DRB3基因外显子2的4、25、30、53、59、62、63、66、78氨基酸位点受到了正选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天祝白牦牛群体里,这与天祝白牦牛长期选育白毛有一定的关系。
亮甲酚蓝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核移植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徐国旗, 华再东, 许生成, 郑新民
. 2016, 43(3):  754-7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8
摘要 ( 243 )   PDF (1564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亮甲酚蓝(brilliant cresyl blue,BCB)染色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后期胚胎发育潜力的影响。本研究利用13、26、39 、52 μmol/L BCB对成熟培养前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complexes,COCs)染色90 min,比较各组卵母细胞的着色率、成熟率及孤雌激活胚胎和核移植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随着BCB浓度的增加,COCs着色率依次增加(20.00%、46.39%、51.66%和59.03%),但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逐渐降低(74.03%、72.16%、70.53%和48.61%);不同浓度BCB染色后所得BCB+组卵的成熟率均明显高于BCB-组。试验结果发现,BCB浓度在26 μmol/L时,经染色的COCs既有较高的着色率,且不影响其体外成熟的效率。基于此,研究选取26 μmol/L BCB作为最佳浓度对猪卵母细胞进行染色筛选,然后进行体外培养、孤雌激活及核移植试验。结果显示,筛选的BCB+组卵母细胞的孤雌胚和核移植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高于BCB-组(P<0.05),而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胚胎移植试验挑选BCB+组中发育较好的1-2细胞期重组胚对5头代孕母猪进行了移植,其中2头怀孕,1头顺利产下了6头健康胎儿。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CB染色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筛选体外成熟质量较高的猪卵母细胞,同时提高胚胎体外生产效率。
利用Y染色体AMELY基因分析中国马鹿的遗传多样性
苏莹, 邢秀梅, 邵元臣, 王洪亮, 张然然, 鞠贵春
. 2016, 43(3):  761-7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29
摘要 ( 287 )   PDF (2347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利用Y染色体AMELY基因分析中国马鹿的遗传多样性,对塔河马鹿、伊河马鹿、阿尔泰马鹿、东北马鹿、甘肃马鹿共200个个体的AMELY基因片段测序,分析马鹿Y染色体的单倍型多样性,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中国马鹿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并对马鹿的父系起源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塔河马鹿变异位点最多,具有很高的核苷酸多样性,与其他马鹿间的遗传距离远;本试验共定义了6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A5、A6,其中塔河马鹿、阿尔泰马鹿和甘肃马鹿具有独有的单倍型;利用所获得AMELY基因序列,构建NJ和ML系统进化树发现:塔河马鹿自成一个单系;甘肃马鹿自成一个单系,伊河马鹿、阿尔泰马鹿、甘肃马鹿、东北马鹿聚成一类,阿尔泰马鹿、塔河马鹿、东北马鹿聚成一类,塔河马鹿、甘肃马鹿与其他马鹿之间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玻璃化冷冻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Ca2+的影响机制
王娜, 郝海生, 王皓宇, 杜卫华, 秦彤, 刘岩, 朱化彬, 赵学明
. 2016, 43(3):  768-7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0
摘要 ( 250 )   PDF (1431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是胚胎生物技术(如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体细胞克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良种畜和濒危动物种质资源保存,加速家畜品种改良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冷冻法相比,玻璃化冷冻具有操作简单、降温速率快、耗时短、冷冻效率高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家畜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然而,与新鲜卵母细胞相比,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及发育能力仍不理想,这严重影响了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应用潜力。玻璃化冷冻会引起卵母细胞Ca2+浓度升高及钙振荡模式异常,导致其透明带硬化、受精信号紊乱等问题。综合前人研究进展,作者分析了玻璃化冷冻对胞内Ca2+浓度、钙振荡模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指出胞外Ca2+内流和胞内钙库Ca2+释放是导致冷冻卵母细胞胞内Ca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1,4,5-三磷酸肌醇(IP3)Ⅰ型受体分布异常和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导致冷冻卵母细胞钙振荡模式异常的重要原因,以期为正向调控冷冻卵母细胞Ca2+浓度及钙振荡模式提供技术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受精和后续的发育能力。
基于射频识别的绒山羊育种生产管理系统研究
吴铁成, 勿都巴拉, 何云梅, 李玉荣, 赵存发, 马跃军, 刘斌, 赵生国
. 2016, 43(3):  776-7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1
摘要 ( 231 )   PDF (2455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中国绒山羊业发展需求,提高种羊选种选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升生产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育种理论可对绒山羊进行科学化育种及精准化管理。本研究采用MVC软件设计模式、B/S三层网络结构、BLUP法育种及绒山羊增绒等技术,开发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绒山羊育种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信息管理、育种分析、生产管理、营养调控和效益分析等功能模块。系统运用WOMBAT遗传评估软件计算育种值和近交系数从而确定最优父母组合,通过联合育种加快绒山羊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进展及相配套的生产技术,实现不同育种目标的生产。通过育种目标的设定及基于绒山羊个体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种羊分级评定建议、配种建议、淘汰建议、分群整群建议、物料预警、日粮配方和对一些生产时间节点(如预产期、光控增绒放牧时长、防疫、补饲等)的提醒,为"1396"型绒山羊的育种及高效饲养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绒山羊育种和生产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中国北方绵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研究
侯成林, 王伟, 周欢敏, 张焱如, 曹俊伟
. 2016, 43(3):  784-7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2
摘要 ( 246 )   PDF (2044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寻找绵羊基因组中可能的遗传性状相关标记,本试验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芯片技术,构建了蒙古羊、哈萨克羊、藏羊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多样性图谱。试验结果显示,共检测出28个CNV区域(CNV region,CNVRs),包括11个扩增型、15个缺失型和2个扩增—缺失型。通过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在蒙古羊和藏羊基因组中血红蛋白基因存在拷贝数扩张,可能与两种绵羊长期生活在高原低氧环境中产生的适应性有关。对CNVRs和CNV相关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83.3%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通过对中国北方3种绵羊的基因组CNV的研究,为不同绵羊品种间遗传变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雌激素对奶牛输卵管组织COX-1和COX-2表达的影响
沈媛, 黄娜, 刘博, 毛伟, 曹金山
. 2016, 43(3):  791-7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3
摘要 ( 244 )   PDF (1597KB)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阐明雌激素(E2)对体外培养的奶牛输卵管组织中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奶牛输卵管组织,用不同浓度的E2作用于奶牛输卵管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1与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E2作用浓度为10-11 mol/L时奶牛输卵管组织中的COX-1与COX-2 mRNA相对表达量达到高峰;E2作用时间为8 h时COX-1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到高峰,E2作用时间为2 h时CO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到高峰;浓度为10-11 mol/L的E2作用不同时间后,COX-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8~48 h显著升高;没有检测到COX-2蛋白的表达。
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UCP3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杨芳, 龙开旭, 方程, 夏利, 郭亚芬, 兰干球, 谢炳坤, 江明生
. 2016, 43(3):  798-8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4
摘要 ( 379 )   PDF (1864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培育优质猪品系,提高猪肉品质,本试验探索了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及其亲本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和UCP3基因表达差异。试验分别选取陆川猪、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各8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肌肉中UCP3基因mRNA在不同品种猪中的表达量,并测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分析UCP3基因的表达量与脂肪和眼肌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组猪在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和UCP3基因mRNA表达量上均差异显著(P<0.05),且正反交F1代均遗传了杜洛克猪体型大、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高的优势,UCP3基因的表达量与猪眼肌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步推断UCP3基因可作为影响猪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
疾病防治
H1N1亚型流感病毒鸡胚增殖参数的优化
徐银兰, 王三虎, 董永军, 张鹏飞, 杨猛
. 2016, 43(3):  805-8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5
摘要 ( 233 )   PDF (989KB) ( 4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最佳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鸡胚增殖参数,本试验进行了孵化前种蛋的选择与保存、鸡胚孵化中各参数设定等因素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产毒量影响的研究。其中种蛋的选择与保存,主要考察了蛋重、蛋形指数、保存期、消毒时间及方法等因素,结果显示,蛋重为55~65 g,蛋形指数为1.30~1.35,种蛋保存期为1~4 d,保存温度为16~18 ℃,保存湿度为70%~80%,保存期种蛋的甲醛熏蒸消毒时间为30 min时,可以为H1N1亚型流感疫苗生产提供最佳的种蛋。孵化过程中孵化参数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产毒量的影响,本试验主要将孵化温度、湿度、翻蛋、通风等参数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在生产H1N1亚型流感疫苗时,最佳孵化参数设定为:温度1~7 d为38.2 ℃、8~9 d为38.0 ℃、10 d为37.8 ℃,湿度1~10 d为65%~70%,翻蛋频率为1次/2 h,前后倾角各为45°,通风风门设定为1~5 d为4、6~10 d为5。本试验结果为H1N1亚型流感疫苗生产提供优质的鸡胚孵化技术,确保鸡胚尿囊液的质量和收获量。
文昌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表型和耐药谱型相关性研究
陈朝喜, 贺冬梅
. 2016, 43(3):  814-8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6
摘要 ( 258 )   PDF (1382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改良结晶紫法对65株文昌鸡源大肠杆菌进行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鉴定,以了解海南文昌鸡源大肠杆菌耐药谱型和生物被膜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65株文昌鸡源大肠杆菌中89.23%具有多重耐药现象,64.62%具有交叉耐药现象;81.54%的菌株具有不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只有18.46%的菌株无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本试验结果表明,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大都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但交叉耐药性与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相差不明显。
葎草醇提物对小鼠分泌性腹泻作用的影响
赵凯科, 毛志斌, 郑立, 江青东, 刘太宇
. 2016, 43(3):  820-8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7
摘要 ( 264 )   PDF (1363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葎草醇提物对小鼠分泌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本试验采用番泻叶灌胃法制作小鼠腹泻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精神变化、体重变化、DAI评分、结肠肠壁厚度及小肠病理切片变化的情况,评价葎草醇提物对小鼠的抗腹泻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葎草醇提物对治疗组小鼠精神恢复、体重及小肠绒毛恢复等均有明显的作用;治疗组相对模型组体重有上升趋势,但仍不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DAI评分明显降低,且与空白组相比DA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肠壁厚度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效果显著。病理组织学观察,空白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整齐,各层次结构清晰,绒毛间质无水肿、无小血管扩张充血,而模型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紊乱,大部分绒毛脱落,绒毛表面有炎性渗出,绒毛间质水肿,小血管扩张、充盈。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症状明显改变,小肠绒毛排列整齐,绒毛表面炎性渗出大部分消失,绒毛间质无明显水肿、无小血管扩张、充血,小肠结构与正常组织大致相同,治疗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葎草醇提物对小鼠腹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为分泌性腹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洱源、怒江猫源弓形虫虫株的分离与鉴定
李浩欣, 严红亚, 段纲, 项勋, 朱旗, 杨志远, 祖菲, 常华
. 2016, 43(3):  825-8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8
摘要 ( 258 )   PDF (2266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离猫源弓形虫,本试验从云南洱源、怒江两地区捕捉18只野猫,取其心脏、肝脏、肺脏、脑组织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腹腔接种小白鼠,将分离到的弓形虫虫株至少传3代,用特异PCR方法对所分离的虫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18只野猫的样品中分离出3株弓形虫虫株,用特异性引物对3株虫株进行PCR鉴定,均得到弓形虫的特异性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出的DNA片段确为弓形虫核糖体B1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T.gondii B1的同源性为100.0%。将动物组织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腹腔接种小白鼠是一种分离弓形虫虫株较理想的方法,对弓形虫B1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可以快速地鉴定弓形虫虫株。
羔羊腹泻细菌和病毒病原的研究进展
妥鑫, 刘永明, 黄美州, 崔东安, 王慧, 王胜义, 齐志明
. 2016, 43(3):  831-8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39
摘要 ( 300 )   PDF (972KB) ( 4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导致羔羊腹泻的因素多样,细菌和病毒感染是最关键的因素,其危害也最严重。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引起羔羊腹泻的病原开展了大量研究,旨在探明引起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年来,对病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主要编码基因和功能蛋白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流行病学。作者从分子水平将近年来导致羔羊腹泻的主要细菌和病毒病原进行综述,并据此为羔羊腹泻病原学发展提出看法。
某牛场奶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谢倩茹, 童胜涛, 邵咏旋, 姜鹏, 彭清洁, 陈颖钰, 胡长敏, 郭爱珍
. 2016, 43(3):  837-8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3.040
摘要 ( 242 )   PDF (1159KB) ( 6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北某奶牛场牛群爆发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及颈胸皮下气肿等症状的疾病,部分发病牛衰竭死亡,为确诊牛场牛群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采集死亡牛的心脏、肝脏、肺脏及气管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PCR鉴定,并对鉴定的病原菌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同时提取患牛血清RNA,开展牛流行热病毒的RT-PCR鉴定。结果显示,病料在类胸膜肺炎固体培养基上不生长,生化特性鉴定显示能形成靛基质、不发酵肝糖和肌醇;牛流行热病毒RT-PCR扩增阴性;所分离的病原菌经16S rRNA及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阳性;致病性试验显示该病原可致死小鼠,且能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感染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菌对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敏感,其他20种临床常见药物表现耐药。综上所述,该牛场患病牛确诊为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建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对患病牛进行隔离治疗,疑似患病牛隔离观察,同时加强通风,及时清理污物并消毒,改善饲养管理,避免拥挤、寒冷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