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20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1-0. 
摘要 ( 166 )   PDF (6496KB) ( 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2-0. 
摘要 ( 150 )   PDF (534KB)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新西兰白兔MSTN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构建
姜懿轩, 王亚玲, 邢珊珊, 宋国华, 许会芬, 李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01-35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01
摘要 ( 352 )   PDF (2342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是骨骼肌发育的主要调控因子,为获得新西兰白兔MSTN基因序列及其表达规律,试验通过RT-PCR技术从新西兰白兔腿肌组织中扩增并克隆得到MSTN基因序列,利用在线网站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STN基因在新西兰白兔同一时期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新西兰白兔MSTN基因CDS区序列长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人、猪、马、小鼠、犬、牛和鸡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9%、94.9%、94.9%、91.7%、91.5%、91.3%及84.2%。新西兰白兔MSTN蛋白属于酸性、亲水性分泌蛋白,且具有不稳定性,不含跨膜结构,含有1个信号肽,主要分布在内质网和线粒体中。MSTN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次是α-螺旋、延伸链,为混合型蛋白。蛋白质互作关系预测发现,MSTN蛋白与PAX7、MYOG、IGF1、FST、Smad3及Smad2等与肌肉生长发育有关的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新西兰白兔MSTN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腿肌、子宫和胃中均有表达,在腿肌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次是肾脏,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时期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新西兰白兔MSTN基因在180日龄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90和240日龄(P<0.05)。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MSTN基因对家兔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水牛HSD17B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与分析
陆杏蓉, 段安琴, 马小娅, 梁莎莎, 邓廷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12-35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02
摘要 ( 244 )   PDF (2275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筛选水牛HSD17B1基因启动子活性区域及影响因素,并预测其转录结合因子,为探究该基因在水牛繁殖性能中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水牛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3个HSD17B1基因启动子活性区域序列,并定向克隆至pGL3-promoter载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到水牛卵泡颗粒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定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并探究其与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SD17B1基因启动子区进行转录结合因子预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克隆了3个不同长度的HSD17B1基因启动子片段,并成功构建了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经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活性检测发现,pGL-pro-HSD17B1-1500活性最强,证实-866/-1 500 bp为HSD17B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表明该区域对HSD17B1基因转录调控有重要作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添加LH可增强HSD17B1基因启动子活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SD17B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6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2 327/-2 317 bp)、HOXA4(-2 162/-2 146 bp)、Sp1(-1 409/-1 395 bp)、Sp1(-1 391/-1 380 bp)、Sp1(-1 345/-1 319 bp)和GATA1(-812/-801 bp),但无CpG岛,有1个TATA-box和2个CAAT-box。本研究成功构建了HSD17B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确定了HSD17B1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并证明LH可增强启动子活性。
Smad4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黄正洋, 王钱保, 李春苗, 黄华云, 梁忠, 穆春宇, 黎寿丰, 赵振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22-35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03
摘要 ( 203 )   PDF (3612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鸡Smad4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分析。以苏禽3号优质黄羽肉鸡为试验对象,使用RACE技术扩增并克隆了鸡Smad4基因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Smad4基因在鸡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鸡Smad4基因全长序列包含17 bp的5'UTR、1 842 bp的开放阅读框和466 bp的3'UTR,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mRNA序列全长2 325 bp,可编码61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显示,鸡Smad4与其他鸟类聚为一类。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mad4蛋白分子质量为65.43 ku,理论等电点为10.04,为亲水蛋白;含有2个保守结构域:MH1和MH2;二级结构由α-螺旋(18.11%)、延伸链(17.29%)和无规则卷曲(64.60%)组成。组织表达分析表明,Smad4基因在鸡的心脏、肝脏、空肠、卵巢中均有较高表达,而在胸肌中不表达。本试验成功获得了鸡Smad4基因全长序列,并初步研究了其组织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Smad4基因在鸡繁殖活动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绵羊胚胎FGF5基因单碱基突变体系的建立
蒙亚琦, 姚旭东, 任秀美奥, 郭延华, 唐红, 张译元,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33-35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04
摘要 ( 233 )   PDF (9315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利用单碱基编辑技术定点修饰绵羊(Ovis arie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基因第1外显子以引入终止密码子,获得定点编辑类型的绵羊胚胎,为培育具有长毛性状的绵羊提供试验材料。首先设计合成4个单导向RNA (single guide RNA,sgRNA)寡核苷酸链(sgRNA-T1~sgRNA-T4),构建4组不同的重组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pGL3-U6-sgRNA-PGK-puromycin和pCMV-AncBE4max-P2A-GFP质粒以共转染的方法分别转入4组绵羊成纤维细胞,随后用CruiserTM酶对转染的细胞进行活性检测并在胚胎水平进行测序验证。结果显示,sgRNA-T1和sgRNA-T4组细胞的PCR产物可被CruiserTM酶酶切,且测序结果表明都具有靶向效果,编辑效率分别为68.75%和47.37%。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不同浓度的AncBE4max mRNA与有效sgRNA混合注射到绵羊孤雌激活胚胎中,并检测胚胎卵裂率、囊胚率和编辑效率,结果显示,胚胎水平的最佳注射浓度组合为AncBE4max (ng/μL)∶sgRNA (ng/μL)=100∶50,从该浓度组中随机挑选的单枚胚胎测序结果显示,引入终止密码子的编辑效率为80%。而sgRNA-T1在不同浓度组合的注射胚胎中均未检测到编辑。本研究针对FGF5基因的第1外显子,通过在成纤维细胞转染表达载体,成功筛选到高效靶向绵羊FGF5基因的2个sgRNA (T1、T4);通过显微注射绵羊孤雌激活胚胎,成功在胚胎上实现FGF5基因第1外显子打靶位点C→T的转变,为后期FGF5基因定点编辑羊的生产奠定基础。
EED基因的原核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郁川, 宋敏杰, 石胜丽, 朱文文, 张贺伟, 田文静, 王聪慧, 程相朝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45-35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05
摘要 ( 202 )   PDF (3044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获得鸡胚胎外胚层发育(embryonic ectoderm development,EED)原核表达蛋白,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其潜在生物学功能。以提取的3日龄雏鸡脾脏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鸡EED基因,将其克隆至pET-32a (+)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EED,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细胞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的鸡EED蛋白,并利用在线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鸡EED基因序列全长1 341 bp,与参考序列(GenBank登录号:NM_001031376.1)相似性为99.85%;当诱导温度为28 ℃,加入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剂诱导表达7 h时,可在重组菌裂解上清中纯化得到分子质量约70 ku的鸡EED融合蛋白。在线软件分析表明,鸡EED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0 377.92,理论等电点(pI)为6.54,为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序列,该蛋白序列与人多疏蛋白EED三级结构模板序列(6c23.1)相似,同样具有肿瘤靶点WD40结构域。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获得大肠杆菌表达的鸡EED可溶性蛋白,且该蛋白具有重要的功能元件,可为深入探索鸡EED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与调控机理提供材料。
生理生化
MSTN基因对牛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的影响
盛辉, 郭益文, 张林林, 谭皓云, 胡德宝, 李新, 丁向彬, 郭宏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54-35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06
摘要 ( 187 )   PDF (2646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对牛骨骼肌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前期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与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野生型蒙古牛(MG.WT)和MSTN+/-蒙古牛(MG.MSTN+/-)腿臀肌肌肉组织中蛋白质水平和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差异变化,使用已建立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诱导成肌分化模型,检测设计合成的MSTN siRNA (si-MSTN)干扰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转染si-MSTN的增殖期(GM)和分化第3天(DM3)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研究敲低MSTN表达对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MSTN+/-蒙古牛肌肉组织中共鉴定到16个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丰度上调;转染si-MSTN细胞中的MSTN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在转染si-MSTN的GM期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相关基因ENAH、ACTN4和Cdc42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FN1、RhoA和ACTN4的蛋白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在转染si-MSTN的DM3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ENAH、CFL1、SCINCdc42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RhoA基因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PFN1和ACTN4的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干扰MSTN可以促进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探明了MSTN可能通过介导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影响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成肌分化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MSTN对牛成肌分化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及调控研究现状
付玉, 张博, 凌遥, 张浩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65-35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07
摘要 ( 569 )   PDF (4039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骼肌是哺乳动物最大的组织,其功能或再生特性的丧失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及肌肉骨骼疾病。骨骼肌有600多块单独的肌肉,起支撑和运动的作用。骨骼肌可以被机体自主控制,这也是其不同于平滑肌和心肌的一个特点。农业动物的骨骼肌是肉产品的主要来源,为人类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和营养物质。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众多,肌肉的生长和发育决定着肉的产量和品质,是农业动物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经济性状。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调控涉及众多基因及其相关通路的激活或沉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层次调控网络。作者综述了骨骼肌的结构、组成和生长发育过程,介绍了包括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在内的多种调节因子对肌肉发育的调控作用,并结合现有研究结果预测到未来发展方向将是重要候选基因的体外和体内试验验证,最终转化到实际生产应用中,为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和肌肉遗传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烯丙孕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释放度的测定
杨玉帅, 李泽, 杨升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75-35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08
摘要 ( 211 )   PDF (3433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提高烯丙孕素(altrenogest,ALT)在水中的分散度及其生物利用率。采用溶剂法(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糖)和溶剂-熔融法(聚乙二醇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乳糖)制备ALT固体分散体和缓释硅胶栓剂;分别对ALT的线性关系、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仪器精密度以及加标回收率进行了考察,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显微镜法对其表观形态进行观察鉴定分析,缓释试验测定14 d内ALT缓释度。结果显示,ALT在1~12 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仪器精密度良好(RSD=0.48%),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的ALT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较好,RSD分别为0.57%和0.58%,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的ALT固体分散体的加标回收率数据之间变异较小,回收率较高;原药和固体分散体的红外光谱图和显微镜成像图均表明形成了ALT固体分散体;溶剂法制备的ALT固体分散体最优组合为ALT∶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糖=1∶0.6∶1∶6;溶剂-熔融法制备ALT固体分散体的最优组合为ALT∶聚乙二醇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乳糖=1∶10∶1.5∶6;溶剂法与溶剂-熔融法制备的缓释硅胶栓剂的缓释试验表明,在0~48 h ALT浓度逐步增加,分别于第144和48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37.73和30.46 μg/mL,此后分别维持在21和13 μg/mL以上。通过对比,以溶剂法制备的ALT固体分散体缓释效果优于溶剂-熔融法,且该ALT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简单,所用载体原料无毒性,为该固体分散体在体内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性别对杜陆猪肉品质及风味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
张杏艳, 蓝海恩, 谢炳坤, 潘天彪, 陈宝剑, 关志惠, 陈中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85-35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09
摘要 ( 279 )   PDF (1745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了解不同性别杜陆猪不同组织的代谢差异及这些代谢差异对肉品质和风味产生的影响,为性别因素对猪肉品质和风味研究方面的影响提供基础代谢依据。试验选取16头(公母各半)8月龄、体重相近的杜陆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公猪和母猪血液、肝脏、背最长肌组织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检测,并运用代谢组学分析技术进行代谢模式差异分析、差异代谢物筛选和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对杜陆猪血液、肝脏、背最长肌组织总体代谢模式有一定的影响;性别差异引起的血液和肝脏差异代谢物数量较多,背最长肌最少。公猪血液多数脂类差异代谢物浓度显著高于母猪(P<0.05),而肝脏则相反(P<0.05)。公猪血液和肝脏糖类差异代谢物浓度多数显著高于母猪(P<0.05),其中公猪血液2-十八烯酸单甘油酯、二十二酸、胆固酮、二氢胆固醇的含量均为母猪的1.5倍以上;公猪肝脏β-龙胆二糖的含量是母猪的29倍,L-犬尿氨酸的含量是母猪的11倍,L-酪氨酸的含量是母猪的3倍。杜陆公猪肝脏硫辛酸含量显著低于母猪(P<0.05),是母猪的50%。杜陆公猪、母猪血液和肝脏激素类、脂类、糖类、氨基酸类代谢通路均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杜陆猪血液、肝脏、背最长肌组织代谢物性别效应不同;杜陆猪血液和肝脏激素类、脂类、糖类、氨基酸类代谢通路均存在性别效应,但性别效应微弱。杜陆公猪血液、肝脏和背最长肌较高水平的脂类和糖类代谢物使其肉质和风味比母猪稍好。
非编码RNA对猪骨骼肌发育的影响
林泽堃, 庄晓娜, 罗君谊, 陈婷, 习欠云, 张永亮, 孙加节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595-36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0
摘要 ( 242 )   PDF (872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骼肌发育与猪肉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对骨骼肌发育的影响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ncRNA主要包括微小RNA (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 (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不具有编码蛋白功能的RNA,最初被认为只是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ncRNA被证实参与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等生物过程,其中miRNA可通过与靶基因互补序列结合发挥功能;lncRNA与circRNA主要作为分子海绵竞争性结合miRNA,解除其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作者主要从ncRNA介绍及miRNA、lncRNA和circRNA对猪骨骼肌发育的影响等进行综述,并就ncRNA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lncRNA作为竞争性内源分子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刘梦馨, 杜双杨, 杨京沧, 黄娴雅, 郭宇兵, 李滢硕, 郭凯军, 曹素英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04-36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1
摘要 ( 292 )   PDF (1540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竞争性内源RNA (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假说提出具有相同短序列非编码微小(microRNA,miRNA)应答元件(microRNA response element,MRE)的转录物通过竞争的方式结合miRNA,从而影响转录物的表达水平。ceRNA假说颠覆了miRNA与靶基因单向调控的传统观念,在RNA调控网络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众多转录物中,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序列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对lncRNA的研究涉及到遗传、分子生物、基因调控、疾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等领域。miRNA与lncRNA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调控网络,lncRNA可作为ceRNA抑制miRNA的功能,从而影响后续基因的表达。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发现ceRNA作用机制不仅涉及到人类癌症疾病,而且在各种复杂动物的肌细胞分化、脂肪细胞分化和颗粒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中也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作者追溯了ceRNA调控机制,分析了ceRNA网络调控的影响因素,综述了ceRNA在不同动物中调控miRNA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lncRNA与miRNA的调控网络提供参考,为畜牧业发展及复杂动物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对不同年龄放牧公牦牛肠道细菌区系的比较分析
郭文杰, 刘书杰, 崔占鸿, 孙璐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14-36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2
摘要 ( 276 )   PDF (1320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放牧公牦牛肠道细菌区系特征,为牦牛肠道微生物功能调控规律提供理论基础。采集青海省玉树州歇武镇0.5(Ac组)、1.5(Bc组)、2.5(Cc组)、3.5岁(Dc组)放牧公牦牛直肠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不同年龄牦牛肠道细菌区系进行测序分析。使用Qiime软件进行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用R软件绘制PCoA图,使用Anosim函数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利用Mothur方法与SILVA132的SSUrRN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分析,并利用Tax4Fun对肠道细菌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年龄对肠道细菌区系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和Simpson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Simpson指数在Cc组最低;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c分别与Ac、Dc组之间、Ac与Dc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各组厚壁菌门所占丰度最高,拟杆菌门居于第二。Bc和Cc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c和Dc组(P<0.05),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在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Cc组最高;在属水平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拟普雷沃菌属丰度逐渐增加(P<0.05),一些非优势菌属罗姆布茨菌属、颤杆菌属、艾克曼菌属和Mailhella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牦牛肠道细菌区系的代谢功能显示出最高的相对丰度,在各组中相对丰度均超过44%。Cc组氨基酸代谢、信号转导和细胞运动功能基因表达丰度显著高于Ac和Dc组(P<0.05),Ac、Bc和Dc组之间功能基因表达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随着年龄增长,放牧公牦牛肠道细菌区系多样性发生变化;2.5岁牦牛肠道细菌区系的变化提示此阶段牦牛的蛋白质消化代谢和免疫能力较高,为育肥饲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雷州山羊、努比亚羊及其杂交F1代在热应激环境下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对比研究
童雄, 闵力, 孙浩, 徐斌, 丁迪云, 李大刚, 王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25-36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3
摘要 ( 294 )   PDF (1132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广东地区夏季热应激对雷州山羊、努比亚羊及其杂交F1代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3个类群羊之间热适应性的差异。试验以各个类群5月龄的阉羊为研究对象,在广东夏季(2019年7月)全天温湿度指数(THI)均值为84.30的热应激环境下,正试期第1和2天在08:00、14:00、20:00 3个时间点测定羊群的4项生理指标,第3天采集羊群血液进行29项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3个类群羊的表皮温度(ST)、直肠温度(RT)、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随着08:00至14:00 THI的增高而增高,随着14:00至20:00 THI的下降而下降。在08:00和14:00平均THI高于82的热应激条件下,雷州山羊的RT和RR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努比亚羊(P<0.01;P<0.05)。白细胞分类指标中,雷州山羊的嗜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在3个类群羊中最高,且显著高于努比亚羊(P<0.05)。与此相反,雷州山羊的淋巴细胞比例(LYMPHr)在三者中最低,且显著低于努比亚羊(P<0.05)。血液电解质指标中,雷州山羊的钾离子(K+)在3个类群中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努比亚羊(P<0.01)。血清酶类活性指标中,努比亚羊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3个类群中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类群羊(P<0.05;P<0.01)。相比雷州山羊和杂交F1代,努比亚羊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更高,这与LDH的趋势一致,但其仅显著高于杂交F1代(P<0.05)。对比血清酶类活性指标(ALT和LD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激素水平在3个类群羊之间呈现相反的趋势,努比亚羊的T3最低,且显著低于雷州山羊(P<0.05)。应用3个类群羊组间差异显著性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PCA聚类分析时发现,雷州山羊与努比亚羊之间存在明显的群体分离,而杂交F1代介于2个亲本群之间。综合以上结果,试验羊在试验期间全天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状态;试验羊的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且反映出类群之间存在耐热性差异,雷州山羊的耐热性优于努比亚羊,而杂交F1代的耐热性介于2个亲本之间。
山豆根多糖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怡, 文露婷, 黄姻, 陈忠, 刘倩, 林勇, 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35-36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4
摘要 ( 217 )   PDF (1120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山豆根多糖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试验选取400尾体格健壮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罗非鱼,各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CK组)、1.0(SSP 1组)、2.0(SSP 2组)、4.0 g/kg (SSP 3组)山豆根多糖和20 mg/(kg·BW·d)黄芪多糖(APS组),试验期3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吉富罗非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等生长指标和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和肝脏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SSP 1和SSP 2组吉富罗非鱼WGR、SGR水平及FCR系数无显著变化(P>0.05),SSP 1组血清中胆固醇(TC)和总蛋白(TP)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SSP 1、SSP 2、SSP 3和APS组)罗非鱼肝脏和脾脏的脏器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IL-12水平显著升高(P<0.05),SSP 2和SSP 3组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SSP 1和SSP 2组罗非鱼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山豆根多糖对罗非鱼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添加量2.0 g/kg为最佳。
隔栏补饲时间对杜湖杂交羔羊生长性能、羊毛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杨江峰, 白园园, 赵晓锟, 于小杰, 李占丽, 张雷, 王净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44-36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5
摘要 ( 172 )   PDF (866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研究不同隔栏补饲时间对杜湖杂交羔羊生长性能、羊毛品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羔羊隔栏补饲时间。选取体重均匀、体况相近的健康公羔180只,分为3组,每组60只,15日龄时开始隔栏补饲,40日龄时结束,Ⅰ组每日隔栏补饲时间为6 h,Ⅱ组从6 h过渡至10 h,Ⅲ组从6 h过渡至12 h。试验开始和结束当天晨饲前对羔羊称重测定其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束当天采集毛样和血样测定羔羊羊毛品质及血清生化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隔栏补饲时间的延长,羔羊表现出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大、采食量下降、料重比减小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羔羊体侧部羊毛中有髓毛与无髓毛的比例在不同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髓毛占比Ⅰ组>Ⅱ组>Ⅲ组,无髓毛占比Ⅲ组>Ⅱ组>Ⅰ组,无髓毛比例随隔栏补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他羊毛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和Ⅲ组羔羊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和Ⅱ组羔羊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肌酐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5)。综合分析,羔羊15~40日龄与母羊逐渐隔离,随着羔羊隔栏补饲时间的延长,其生长性能得到了提高。隔栏补饲时间最长的Ⅲ组,其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羊毛品质均优于其他组。
维生素A对肉牛脂肪沉积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张聪聪, 张馨心, 郭思玮, 张珈溯, 尹宝珍, 张洛萌, 夏广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52-36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6
摘要 ( 330 )   PDF (807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维生素A是肉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饲粮中维生素A不仅影响肉牛视觉和骨骼发育,也对肉牛脂肪沉积和肌肉大理石花纹形成等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在生产中,肉牛处在不同生理阶段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也不同,胎牛和犊牛阶段补充维生素A可增强肌内脂肪细胞发育和脂肪细胞增生,促进肌内脂肪沉积;育肥期限饲维生素A可提高肉牛的肌内脂肪沉积和大理石花纹等级。大理石花纹与牛肉的嫩度和风味密切相关,是衡量牛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维生素A在肉牛体内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促进脂肪的形成,并在成脂定型、成脂分化和脂质蓄积的每个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脂肪沉积过程受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C/EBP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等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的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也可通过调控脂肪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肉牛的脂肪沉积。作者主要介绍了脂肪组织不同阶段的形成过程和维生素A的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了肉牛在不同生理阶段补充和限饲维生素A,通过转录因子的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等途径来影响成脂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脂肪沉积的机理,以期为促进维生素A改善肉牛品质和高档牛肉生产提供参考。
遗传繁育
猪睾丸组织与雄性生殖相关circRNA鉴定
刘锐, 李江凌, 陈晓晖, 赵素君, 王秋实, 何志平, 王宇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60-36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7
摘要 ( 213 )   PDF (1295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环状RNA (circRNA)在杜洛克和大白猪睾丸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去除组织总RNA中核糖体RNA (rRNA)和线性RNA的方法构建特异性猪睾丸circRNA文库,并在Illumina PE150平台上进行测序,测序数据经过质控、比对、拼接后得到用于后续分析的数据。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find_circ和CIRI识别circRNA,并进行表达水平统计,从而得到猪睾丸组织circRNA表达谱,然后用DEseq2进行组间表达差异分析,对差异表达circRNA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筛选与雄性生殖相关的circRNA。结果发现,共识别到21 743个circRNAs,其中632个circRNAs在杜洛克和大白猪中的表达差异显著(|log2(FoldChange)|>1,P<0.05),在杜洛克猪上调表达的circRNAs有281个,下调表达的有351个。差异表达circRNA富集结果显示,有52个GO条目与繁殖相关,其中有9个与雄性生殖相关。经进一步筛选鉴定,有6个与雄性生殖相关的circRNAs (circ_0030058、circ_0009504、circ_00178101、circ_0019933、circ_0033379和circ_0017932),它们可能参与精原细胞分化、精子发生和精子细胞发育等生物学过程。综上所述,杜洛克和大白公猪睾丸中存在表达丰度不同的circRNA,这些circRNA可能参与精子生成,可以作为预测公猪生育能力的生物标记。
东阿黑驴育种规划优化的研究
杨涛, 崔冉, 张新浩, 杨莉, 王敏, 刘宇, 凌遥, 李海静, 赵春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70-36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8
摘要 ( 230 )   PDF (1123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阿黑驴是以德州驴为基础群向皮肉兼用型方向选育的新品种,本研究拟在其现有育种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育种措施的最优化组合方案,为建立优质、高效的东阿黑驴育种体系奠定基础,为中国驴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东阿黑驴的生产和育种现状,以选择指数法和基因流动法为基本方法,应用育种规划程序ZPLAN分析东阿黑驴现行育种方案的育种成效,对影响育种成效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后的育种方案。结果表明,现行方案在投资规划期内可完成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271.78和1 123.70元/(头·年),世代间隔为5.24年,每年每个性状遗传进展分别为断奶重提高1.50 kg,18月龄体重提高0.09 kg,初产年龄缩短0.02 d,产犊间隔缩短0.17 d,皮产量增加1.04 kg。对影响育种的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组合分析,当群体规模理想状态为30 000头,主动育种群比例为0.5,育种群中种子公驴、测验公驴和种用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种子母驴使用年限为2年,生产群中公、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时,可获得最大的育种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320.40和2 945.00元/(头·年),比现行育种方案分别高出17.9%和162.0%。东阿黑驴目前的育种方案没有达到理想育种状态,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研究通过对育种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优化组合,得到了最优的育种方案,使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猪性控精子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志强, 陶晨雨, 魏奥龙, 贾青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82-36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19
摘要 ( 256 )   PDF (1449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杜洛克猪性控精子,以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且经济高效的性控精子纯度检测方法。选取位于猪Y染色体上的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ing region Y,SRY)基因和位于X染色体上的A-激酶锚定蛋白4(A-kinase anchoring protein 4,AKAP4)基因,以猪耳组织样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验证引物的特异性,利用胶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并质粒小提,将获得的两种质粒经检测后稀释至相同浓度(20 ng/μL),混合构建含有不同比例SRYAKAP4基因的质粒模板,用于绘制检测精子纯度所用标准曲线的反应模板。分别使用SRYAKAP4基因特异引物检测3个混合的X精子(P.x_gro1、P.x_gro2、P.x_gro3)和3个混合的Y精子(P.y_gro1、P.y_gro2、P.y_gro3)的纯度。结果显示,用SRY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P.x_gro1、P.x_gro2、P.x_gro3精子的纯度分别为91.44%、91.93%、88.99%,P.y_gro1、P.y_gro2、P.y_gro3精子的纯度分别为89.91%、87.31%、88.71%;用AKAP4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P.x_gro1、P.x_gro2、P.x_gro3精子的纯度分别为91.44%、91.93%、88.99%,P.y_gro1、P.y_gro2、P.y_gro3精子的纯度分别为89.91%、87.31%、88.71%;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两次检测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精子纯度检测所得结果准确。本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准确检测了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后的精子的纯度,建立了一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猪精液中X精子和Y精子比例的新方法。
延边黄牛UCP2、UC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赵祎, 王思寒, 刘磊, 田佺, 柳海星, 李钟淑, 张君正, 戢爽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91-36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0
摘要 ( 238 )   PDF (1180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延边黄牛解耦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和解耦联蛋白3(uncoupling protein 3,UC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120头24月龄的延边黄牛为试验对象,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后构建混池,运用DNA测序法对UCP2、UCP3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型技术对延边黄牛UCP2、UCP3基因进行分型检测,并结合生长性状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24月龄延边黄牛群体中,UCP2基因53 412 568 bp处存在C>G突变(g.53412568 C>G),产生2个等位基因:C和G,形成3种基因型:CG (0.358)、GG (0.125)和CC (0.516);UCP3基因53 443 536 bp处存在C>T突变(g.53443536 C>T),产生2个等位基因:C和T,形成3种基因型:CT (0.383)、CC (0.450)和TT (0.167)。关联分析显示,UCP2基因g.53412568 C>G位点CC基因型体重、腰角宽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CG基因型个体背高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UCP3基因g.53443536 C>T位点CC基因型胸围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以上结果表明,UCP2和UCP3基因在延边黄牛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为延边黄牛现代分子育种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N-氨甲酰谷氨酸对奶牛超排效果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李树静, 李欣, 冯春涛, 高伟静, 孙贵来, 谷粟琨, 余文莉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699-37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1
摘要 ( 223 )   PDF (1095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喂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奶牛超数排卵效果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荷斯坦育成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饲喂20 g/(d·头)的NCG,采用连续4 d递减注射FSH法测定NCG饲喂时间对供体牛超排效果的影响,分别在3次超排处理的第0、5、9天采集尾根静脉血测定激素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NCG饲喂20 d时(第1次超排),试验组头均回收胚数、可用胚数、退化胚数、未受精卵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NCG饲喂50 d时(第2次超排),试验组头均回收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G饲喂80 d时(第3次超排),试验组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3次超排效果,试验组头均回收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NCG饲喂时间对供体牛血清中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孕酮、雌二醇的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NCG饲喂时间对奶牛生殖激素的分泌无影响或为次要影响因素,超排效果的变化与生殖激素变化无明显的关联作用。③NCG饲喂时间对供体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NCG饲喂13 d时,试验组供体牛血清中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NCG饲喂34 d时,试验组供体牛血清中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NCG饲喂43和69 d时,试验组供体牛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在重复3次超排时,每头供体牛每天饲喂20 g NCG,可提高3次连续超排的回收胚数4.98枚及可用胚数1.8枚,进而降低胚胎的生产成本。
单宁酸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孙婧陶, 姜超前, 刘佳慧, 张弛, 王传玥, 边雅, 姜希卿, 张琪, 金君学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08-37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2
摘要 ( 242 )   PDF (1176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及其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10、100 μg/mL)单宁酸培养42 h后,检测COCs的扩散程度和卵丘细胞扩散指数,统计COCs的体外成熟率,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的水平,并统计孤雌激活及体外受精胚胎48和168 h的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总细胞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μg/mL单宁酸组卵丘细胞扩散指数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GSH和GDF9水平显著提高(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孤雌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单宁酸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1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率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细胞数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10 μg/mL单宁酸可通过提高卵丘细胞扩散能力及GSH和GDF9水平、降低卵母细胞内ROS水平,改善猪卵母细胞成熟质量,提高孤雌胚胎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能力。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齐子成, 刘忠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15-37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3
摘要 ( 213 )   PDF (1172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属于POU (Pit-Oct-Unc)转录因子,在早期胚胎、胚胎干细胞及生殖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由于胚胎干细胞与生殖细胞均来自早期胚胎,尤其是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而OCT4作为核心发育因子参与协调早期胚胎全能性的维持和ICM的形成。OCT4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在小鼠早期胚胎细胞中互斥性表达对于ICM和滋养层(trophectoderm,TE)分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囊胚中OCT4特异性表达于ICM,而CDX2特异性表达于TE。但在以猪为代表的其他大型哺乳动物,OCT4持续在囊胚TE中表达,表明OCT4在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同时还有一定的物种特异性。研究OCT4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达规律与调控机理对于了解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及其维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OCT4的表达规律和表达调控机制,以期为深入理解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定时输精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及生殖激素的影响
范玉珊, 吴俊辉, 高凤磊, 郭聪慧, 谢绍怡, 孟立, 李莉, 张守全, 卫恒习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26-37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4
摘要 ( 283 )   PDF (1093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高效的经产母猪定时输精(time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TAI)技术,研究了定时输精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断奶-分娩间隔、不同胎次母猪产仔性能及断奶后7 d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309头2~8胎次二元(长×大)经产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母猪进行常规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试验组母猪进行断奶后24 h注射PMSG 1 000 IU,间隔72 h注射GnRH 100 μg,在注射GnRH后24和40 h各输精1次的定时输精技术。通过统计两组母猪的断奶1周内发情率、受胎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等,判断定时输精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断奶时间和分娩时间的统计,检测定时输精对经产母猪断奶-分娩间隔的影响;用放射免疫(RIA)方法检测2~4胎次母猪断奶1周内血清E2、LH、FSH和P4的含量,研究定时输精对母猪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母猪发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受胎率、分娩率差异不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窝均合格仔数和繁殖效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定时输精显著缩短了母猪的断奶-分娩间隔(P<0.05)。在胎次方面,3~4胎母猪使用定时输精的效果较好,其发情率、受胎率和分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殖激素方面,试验组E2水平在注射PMSG后迅速上升,且在定时输精处理后66~96 h内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4水平在断奶后至配种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配种后快速升高,并高于对照组;LH和FSH的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综上,定时输精可有效提高经产母猪的断奶发情率,并减少其非生产天数,可显著提高3~4胎母猪的繁殖性能。
藏红花素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的影响
艾日夏提·地里夏提, 周正娜, 张也, 刘志强, 章亚峰, 赵茜, 阿布力孜·吾斯曼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34-37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5
摘要 ( 313 )   PDF (1708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藏红花素(crocin)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体外成熟(IVM)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藏红花素(0、5、10、15、20、25、30 μmol/L),小鼠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培养12 h后,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排出情况、卵母细胞胞质内活性氧(ROS)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进行体外受精(IVF);体外受精后6 h统计受精率,24 h统计卵裂率,96 h统计囊胚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15 μmol/L藏红花素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当藏红花素浓度继续增加时,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下降,30 μmol/L藏红花素显著降低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5、10、15 μmol/L藏红花素均显著降低了卵母细胞ROS含量(P<0.05),10、15 μmol/L藏红花素均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GSH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10 μmol/L藏红花素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15、20、25、30 μmol/L藏红花素均显著降低受精率和囊胚率(P<0.05),对卵裂率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 μmol/L藏红花素可以显著增加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降低卵母细胞ROS含量、提高卵母细胞GSH含量,但对受精后的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
预防兽医
2015-2020年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gB、gC、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张莉, 任卫科, 路超, 李秀丽, 李富强, 田向学, 池晶晶, 王利丽, 江珊, 董志民, 鄢明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41-37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6
摘要 ( 216 )   PDF (13061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5-2020年天津地区分离的20个分离株的gB、gCgE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2012年后中国变异株相比,3种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gB基因均为99.9%~100%;gC基因为99.7%~100%和99.4%~100%;gE基因为99.7%~100%和99.6%~100%。遗传进化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依据gB、gC、gE基因绘制遗传进化树均可将PRV毒株分为GⅠ型和GⅡ型,天津分离株属于GⅡ型;其中19个分离株与PRV变异株遗传关系较近,属于同一亚分支,并存在相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另外1个分离株(TJBD6株)gBgE基因与PRV变异株遗传关系较近,氨基酸变异位置与PRV变异株一致,但其gC基因与经典株Ea株遗传关系较近,且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上述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天津地区流行的PRV毒株存在经典株和变异株2种类型,其中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本次研究初步调查了天津地区PRV分子流行特征,可为猪伪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
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诊断方法的建立
刘昂, 程逸文, 安琪, 张振兴, 李彬, 陈杰, 陈巧玲, 杜丽, 满初日嘎, 王凤阳, 陈思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52-37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7
摘要 ( 200 )   PDF (1687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适用于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诊断方法,本研究依据前期测序鉴定的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序列构建pET-28a (+)-KMT1质粒标准品。设计基于RPA技术的特异性引物及RPA荧光探针,建立实时荧光RPA方法的最适反应体系。采用10倍梯度连续稀释的质粒标准品检测该RPA方法的敏感性并绘制相关性曲线;以10种不同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山羊及小鼠组织样品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方法最适反应温度为39 ℃,最佳引物为KMT1-Fe1,灵敏度达100拷贝/μL,检测下限为10拷贝/μL。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绿脓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布鲁氏菌S2株和鲍曼不动杆菌均无交叉反应。对13个组织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76.9%,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2.3%。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实时荧光RPA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靠、快速便捷等特点,适用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临床分子诊断。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中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李青梅, 郭军庆, 孟泽锟, 李艳华, 刘肖, 石建州, 李鸽, 柴书军, 罗俊, 邓瑞广, 张改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61-37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8
摘要 ( 243 )   PDF (2929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以差速离心法纯化H9N2亚型AIV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和HAT选择性培养;以H9N2亚型AIV感染MDCK细胞建立异源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对杂交瘤细胞的IPMA筛选和连续克隆化筛选鉴定抗H9N2亚型AI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胶体金标记HA单克隆抗体,配对HA单克隆抗体和羊抗小鼠IgG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H9N2亚型AIV快速检测试纸条,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获得了11株稳定分泌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单克隆抗体腹水IPMA效价在1.28×10-4至2.56×10-5之间。单克隆抗体3A2、5H6、6B8、7E10和9G12血凝抑制试验(HI)显示血凝抑制活性,其(HI)效价在6log2~9log2之间。单克隆抗体3A2、6B8和9G12在病毒中和试验中对H9N2亚型AIV有显著病毒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1∶6 400、1∶25 600和1∶25 6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该中和单克隆抗体识别HA蛋白线性抗原表位。利用配对单克隆抗体3A2和9G12研制的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检测H9N2亚型AIV尿囊液的效价为9log2,灵敏度与经典血凝试验(HA)相当,与其他亚型AIV (H1、H3、H5、H7),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了具有病毒中和活性的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并初步研制了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为H9N2亚型AIV新型疫苗研制和快速检测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巴泰病毒G1189aa-239aa肽段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员晓庆, 李丽霞, 唐甜, 陈盛楠, 梁晓彤, 黄良宗, 司兴奎, 张浩吉, 孙秀涛, 段文学, 金宁一, 刘昊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70-377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29
摘要 ( 219 )   PDF (4756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获得高纯度巴泰病毒(Batai virus,BATV) G1蛋白强抗原性肽段,并建立一种用于检测BATV羊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首先对G1蛋白51个氨基酸编码的189-239位氨基酸强抗原肽段进行密码子优化,基因合成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G1189aa-239aa,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优化表达条件获得大量rHis-G1189aa-239aa肽段,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并用BCA试剂盒进行蛋白浓度的测定。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rHis-G1189aa-239aa肽段进行抗原特异性分析,以rHis-G1189aa-239aa肽段为抗原,羊BATV阳性血清作为抗体,通过方阵滴定优化反应条件,建立BATV间接ELISA检测方法。SDS-PAGE结果显示,rHis-G1189aa-239aa肽段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为24.5 ku,在0.1 mmol/L的IPTG诱导5 h后rHis-G1189aa-239aa肽段表达量达到峰值。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测得蛋白浓度为0.296 mg/mL。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His-G1189aa-239aa肽段特异性较好。以rHis-G1189aa-239aa肽段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5 μg/mL,血清和二抗稀释度为1∶60和1∶10 000。样品D450 nm值≥0.367为阳性,D450 nm值≤0.319为阴性。该方法与山羊痘病毒和布鲁氏杆菌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10%,阳性血清最高可稀释至1 600倍,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利用本方法对云南地区的120份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血清阳性率为21.67%。本研究获得了特异性强和纯度较高的rHis-G1189aa-239aa肽段,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可应用于羊BAT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疫病防控及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蜂王浆主蛋白2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段香媛, 武江利, 魏俏红, 冯毛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79-37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0
摘要 ( 205 )   PDF (2992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蜂王浆主蛋白2(MRJP2),为后续MRJP2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材料。根据GenBank中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MRJP2基因序列,经PCR扩增、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FastBac1,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质粒MRJP2-Bacmid并转染至Sf9昆虫细胞,以P2代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利用层析柱和离子交换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并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ting及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Q Exactive)对目的蛋白进行分析验证。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构建杆状病毒质粒MRJP2-Bacmid,转染至Sf9昆虫细胞并获得表达产物。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出大小约为52 ku的MRJP2重组蛋白,且纯度较高;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匹配到蜜蜂蛋白质数据库中MRJP2的特异性肽段为39个,序列覆盖率为61%,且与MRJP2的匹配得分最高,进一步确认该重组蛋白为MRJP2。本研究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MRJP2,为后续该蛋白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单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对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影响
龚蕾, 郎茜, 马莎, 陈翠, 周正宏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87-37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1
摘要 ( 647 )   PDF (846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环磷酰胺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对建立的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免疫指标变化的影响。选择7周龄雄性昆明小鼠200只,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0 mg/g环磷酰胺)、环磷酰胺3次注射低剂量(0.04 mg/g)和高剂量(0.08 mg/g)组、环磷酰胺1次注射低剂量(0.10 mg/g)和高剂量(0.16 mg/g)组。3次注射组在试验第1天按照给定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连续注射3 d;对照组按照相同方法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注射组仅在试验第1天按照给定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次。试验期间每天对小鼠称重,在试验的第1、2、4、6、9、10、11天从各组分别选取8只小鼠采取尾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并在试验的第1、4、6、9、11天从各组分别选取8只小鼠处死,测定股骨骨髓有核细胞、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所有剂量环磷酰胺均可成功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抑制效果上,0.08 mg/g 3次注射对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体重增重、脾脏、胸腺的免疫抑制效果最好,0.16 mg/g 1次注射对红细胞免疫抑制效果最好。抑制周期上,环磷酰胺对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脾脏免疫抑制周期较短,对红细胞、胸腺的免疫抑制周期较长;1次注射均较3次注射更早且显著地出现白细胞免疫亢进,而脾脏免疫情况则刚好相反。综上,环磷酰胺不同给药剂量及给药次数对动物不同免疫部位的免疫状态及免疫抑制周期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可为药理试验中针对不同免疫指标进行观测时提供适当的检测剂量及检测时间参考。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湖南分离株ORF5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邓吉平, 陈指龙, 郭松扬念, 张坤, 许道军, 杨青, 袁安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795-38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2
摘要 ( 172 )   PDF (8801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湖南省地方猪保种场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在2019-2020年间从湖南省2个地方猪保种场采集287份全血样品。首先将血样混合成41份,采用RT-PCR或PCR法进行PRRSV病原检测,进一步通过高保真PCR扩增从PRRSV阳性样品中扩增PRRSV ORF5基因;测序后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获得的ORF5基因及其编码的GP5氨基酸与国内外不同PRRSV毒株的遗传进化关系;最后用PRRSV阳性血清接种Marc-145细胞,经盲传分离毒株,并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显示,检测的41份混样中有3份PRRSV病原核酸呈阳性;从PRRSV阳性混样中单独扩增获得6条PRRSV ORF5基因序列,均属于PRRSV-2型的lineage 8分支,相似性为99.2%~99.8%;6条ORF5基因编码的GP5蛋白氨基酸序列在信号肽区域(第23位)、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第33位)和表位C (第59位)存在差异;PRRSV阳性血清接种Marc-145细胞盲传5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获得1株PRRSV毒株,命名为NX-1,病毒TCID50为4×105/mL。本研究表明,湖南省地方猪保种场存在PRRSV感染,感染的PRRSV属于PRRSV-2型的lineage 8,其GP5氨基酸序列存在的多处变异可能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以上结果可为湖南省地方猪保种场的免疫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犬种布鲁氏菌研究进展
孙佳丽, 董浩, 彭小薇, 朱良全, 蒋卉, 冯宇, 李筱英, 丁家波, 王春凤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03-38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3
摘要 ( 274 )   PDF (987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种布鲁氏菌属于6个经典种布鲁氏菌之一,为天然粗糙型,毒力较弱。长期以来,由于犬种布鲁氏菌对人类致病性较低,其危害一直被忽视。自1966年在美国发现该菌以来,已传播至世界多地。近年来,随着养犬业的不断发展及宠物犬数量的增多,犬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某些地区已成为流行性疫病,且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也日益加重。目前,犬种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犬布鲁氏菌病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有效的疫苗。鉴于此,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犬种布鲁氏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检测方法、疫苗研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犬布鲁氏菌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基础兽医
牛IRF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张江伟, 张超, 何金科, 席静, 孙天浩, 何延华, 陈创夫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12-38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4
摘要 ( 229 )   PDF (3772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牛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进而制备高纯度的牛IRF7兔多克隆抗体。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分析牛IRF7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参考GenBank已公布的牛IRF7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105040.1)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的MDBK细胞中扩增牛IRF7基因,连接至pMD19-T克隆载体,提取质粒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质粒pET-28a-IRF7。将重组质粒pET-28a-IRF7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进行表达产物的分析与鉴定。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间接ELISA测定兔抗牛IRF7多克隆抗体效价,经BVDV感染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病毒因子IRF7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RF7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存在较多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三级结构的三维模型一致,说明该蛋白可能存在很好的抗原潜力。PCR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 497 bp的IRF7基因片段,成功表达牛IRF7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0 ku,间接ELISA测得兔抗牛IRF7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 000,并可与牛IRF7蛋白发生免疫反应,感染BVDV毒株的MDBK细胞中IRF7表达量下降;BVDV感染过表达IRF7后的细胞发现,IRF7能显著促进干扰素-β(IFN-β)的表达(P<0.05)。综上,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了牛IRF7蛋白,并制备兔抗牛IRF7多克隆抗体,为阐明牛IRF7在先天免疫抗病毒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材料。
2种侵入型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曾扬, 尹文巧, 高可丽, 李鼎伟, 刘晶, 杨玉莹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23-38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5
摘要 ( 227 )   PDF (2016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选择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表达载体,为后期研发新型乳酸菌活菌疫苗奠定基础。试验对诱导型和组成型表达的2种侵入型乳酸菌NC8-pSIP409-FnBPA和NC8-pLc23-FnBP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从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生长曲线、质粒稳定性、抑菌试验以及药敏试验这6个方面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2种乳酸菌在pH为2.5的酸应激条件下,存活率均达到125%,在质量分数为0.5%的高胆盐溶液中,存活率高达200%。2种类型的乳酸菌均能在9 h时达到平台期,生长性能优良,其中组成型表达菌株NC8-pLc23-FnBPA达到平台期时的D600 nm值为1.3,高于诱导型表达菌株,生长性能优于诱导型菌株。pH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乳酸菌产酸性能无明显性差异,在10 h时,溶液中的pH均降为3.5,产酸能力较强。2种类型乳酸菌的菌体和上清对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菌体的抑菌效果优于上清,且表达FnBPA蛋白的组成型菌体的抑菌效果强于诱导表达型。2种侵入型乳酸菌均对绝大多数的抗生素敏感性高,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2种类型的乳酸菌的质粒稳定性均>90%。本试验发现诱导型乳酸菌NC8-pSIP409-FnBPA与组成型乳酸菌NC8-pLc23-FnBPA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其中组成型乳酸菌表达蛋白更方便,无需添加诱导肽便可自主表达,更适合作为新型乳酸菌活菌疫苗的受体菌株,为后期乳酸菌活菌疫苗的研制提供便利。
沙门菌感染小鼠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刘雪姣, 李海花, 王怡梦, 尚智援, 吴悦, 乔家运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34-38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6
摘要 ( 202 )   PDF (3002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鼠伤寒沙门菌诱导的昆明小鼠氧化应激模型并探讨其分子机制。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沙门菌菌液(试验组1)和高剂量沙门菌菌液(试验组2)。灌胃24 h后解剖小鼠并采集样品,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观察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切片并评分,测定肝脏和十二指肠抗氧化酶、抗氧化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试验组1和2小鼠十二指肠表现为绒毛断裂脱落和肠道固有层溃疡坏死,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肝索紊乱和点状坏死;试验组2小鼠十二指肠和肝脏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GPx1、血红素加氧酶(HO-1)、自噬相关蛋白(p6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十二指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密封蛋白(OCLN)以及肝脏ZO-1和紧密连接蛋白-8(CLDN8)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使用高剂量沙门菌成功建立了小鼠氧化应激模型,并发现高剂量沙门菌可能通过降低p62和Nrf2的转录来抑制十二指肠和肝脏中抗氧化酶的表达,造成十二指肠和肝脏细胞屏障功能损伤。
连翘提取物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晨栋, 王萌, 张昊, 代国年, 安志霞, 沈雅丽, 王桂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45-38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7
摘要 ( 261 )   PDF (5583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连翘提取物(FSE)预防性干预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采用半仿生-生物酶法提取连翘有效成分,使用APAP构建小鼠肝损伤模型。随机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分入正常对照(NC)组、APAP肝损伤模型(LD)组、连翘提取物(FSE)对照组、连翘提取物高剂量(HFSE+LD)组、连翘提取物中剂量(MFSE+LD)组和连翘提取物低剂量(LFSE+LD)组,每组10只。HFSE+LD组、MFSE+LD组、LFSE+LD组分别按每天200、100、50 μg/g灌胃给予连翘提取物,NC组和LD组分别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2次,连续给药6 d。预防性给药3 d后,腹腔注射APAP,每天1次。末次给药12 h后,试验小鼠眼球采血并快速取出肝脏,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评价肝损伤程度;检测肝脏匀浆液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水平,以评价肝脏氧化应激程度;制作肝脏病理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采用探针药物法测定肝脏线粒体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线粒体CYP2E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CYP2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LD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肝脏SOD活性、GS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MDA、H2O2含量,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成功构建小鼠肝损伤模型。200、100和50 μg/g的连翘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5),显著提高肝脏中SOD活性(P<0.05);200、100 μg/g连翘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肝脏中GSH水平(P<0.05),显著降低肝脏中MDA、H2O2水平及CYP2E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连翘提取物可减轻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程度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所含活性物质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CYP2E1酶活性和表达的抑制有关。
PDCoV与TGEV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王征帆, 朱利塞, 王娟, 李祎云, 向蕊, 应碧云, 王贵平, 贾爱卿, 白挨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55-38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8
摘要 ( 227 )   PDF (2260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快捷、高效而准确的鉴别诊断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绘制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循环阈值与PDCoV和TGEV质粒拷贝数的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P)2=0.9994和R(T)2=0.996;能特异性地检测PDCoV和TGEV,而与PEDV、PRV、PRRSV、CSFV和RV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检验PDCoV与TGE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度分别达到2和20拷贝/μL,且分别比常规RT-PCR高1 000和100倍,具有较高的敏感度;PDCoV与TGEV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检测的Ct均值基本相同,且变异系数(CV)均<2%,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用该方法对114份仔猪腹泻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DCoV和TGEV的阳性率分别为5.6%(6/114)和8.8%(10/114),混合感染检出率为4.6%(5/114),比常规RT-PCR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敏感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病毒早期诊断和批量临床样品检测,为疾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及数据参考。
白肉灵芝水提物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王昱, 秦序, 何九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64-38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39
摘要 ( 235 )   PDF (2770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白肉灵芝水提物(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aqueous extracts,GLAE)对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将50只健康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LAE低(0.05 mg/(g·BW))、中(0.1 mg/(g·BW))、高(0.2 mg/(g·BW))剂量组。利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GLAE组灌胃不同剂量的GLAE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2周。用跳台试验方法检测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的变化,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海马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跳台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电击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核固缩、排列松散紊乱等退行性改变,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海马组织NOS活性和N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大鼠海马组织GAP-4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GLAE干预后,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电击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GLAE高剂量组大鼠CA1区和齿状回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5);GLAE低剂量组对NOS活性影响不明显(P>0.05),显著增加NO含量(P<0.05),GLAE中、高剂量组NOS活性和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GLAE低、中、高剂量组海马组织GAP-4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GLAE低、中、高剂量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GLAE可通过提高NOS活性和NO水平、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和功能恢复对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0.2 mg/g GLAE效果最好。
恩诺沙星与磺胺二甲嘧啶联合毒性探究
赵军杰, 陈可心, 栾业辉, 程林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72-38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40
摘要 ( 379 )   PDF (4154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恩诺沙星与磺胺二甲嘧啶的联合毒性。选取SD大鼠为试验对象,将其分成6组,每组12只,分别为高剂量联合用药组(500 mg/kg体重)、中剂量联合用药组(250 mg/kg体重)、低剂量联合用药组(50 mg/kg体重)、恩诺沙星单药组(250 mg/kg体重)、磺胺二甲嘧啶单药组(250 mg/kg体重)及对照组(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制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最后一次给药1 d后对大鼠进行称重、麻醉、心脏采血并剖检取肝脏组织,然后对大鼠增重率、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学变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 22.0软件评估2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在雌性大鼠中,高、中剂量联合用药组使大鼠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雄性大鼠增重率无显著变化(P>0.05);雄性大鼠给药组白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联合用药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占比分别表现为显著升高及下降(P<0.05);高、中剂量联合用药组大鼠外周血中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高、中剂量联合用药组肝脏病理切片视野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联用可使毒性增加,对大鼠的免疫系统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且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肝脏损伤,剂量越高影响越大。本研究为恩诺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联合用药机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二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提示新的食品安全评估应考虑药物联合暴露带来的影响。
临床兽医
芩术安胎散的毒性和临床安全性试验研究
郭羽丽, 刘俊平, 孙迪, 董志颖, 王鹏, 刘成功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80-38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41
摘要 ( 230 )   PDF (3192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对芩术安胎散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临床安全性进行研究,为芩术安胎散对家猫先兆性流产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制备芩术安胎散药液,取6周龄健康昆明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第1~4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6 000、4 800、3 840和3 072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10 d内观察有无中毒和死亡,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6周龄健康昆明小白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2.0 g/mL芩术安胎散药液,18 h内灌服3次,每次0.8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给药后饲养7 d,计算最大耐受量(MTD)。亚慢性毒性试验:24只7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在30 d内,每日分别给予4 800、2 400和1 200 mg/kg芩术安胎散,对照组以等量纯净水进行灌胃,每日观察和记录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有无中毒症状和死亡;第31天对各组大鼠称重、采血,进行血液学检测,剖检各组大鼠,观察主要脏器有无病变并制作病理切片。临床安全性试验:选取2~5岁健康雌性家猫20只,适应性饲养10 d,随机分组,每组5只,分别为低剂量组(1倍临床推荐剂量:1.15 g/kg)、中剂量组(3倍临床推荐剂量:3.45 g/kg)、高剂量组(5倍临床推荐剂量:5.75 g/kg)及空白对照组,将药物置于胶囊内,口服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空胶囊,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每日观察各组家猫食欲、精神状态及排便情况,于第8天对各组家猫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无小鼠死亡,LD50>6 000 mg/kg;小鼠对芩术安胎散的最大耐受量为240 g/kg,表明该受试药物无明显毒性。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大鼠的生长发育情况、血常规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调(P<0.05),除此之外的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大鼠主要组织器官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在临床安全性试验中,不同剂量组家猫精神状态、被毛光泽度、粪便情况均正常,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芩术安胎散无明显毒性,家猫按临床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1株羊源致病性屎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白伟琴, 李宏, 孟克, 訾占飞, 李杰, 赵利军, 王金玲, 格日勒图, 李琦, 吉林台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89-38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42
摘要 ( 247 )   PDF (2200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市某羊场发生羊不明原因死亡的疫情,为了寻找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和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病理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确诊并提供治疗方案。试验以病死羊为试验材料,首先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包括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学采样。随后,采用常规无菌操作方法取回其脑组织至实验室,进行触片、染色镜检和分离细菌。病死羊剖检发现,肺脏淤血实变、心外膜点状出血、肾脏质地变软如泥、脑严重水肿等。选取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在镜下可观察到大脑皮质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性血管管套现象;深层脑组织进行触片染色后,在镜下可见单个或成对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并分离出1株可疑细菌,命名为NEF1;采用Mega 6.0生物软件依据该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而绘制的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NEF1与屎肠球菌的国内分离株(MT197247.1)和伊朗分离株(KM495939.1)聚类在同一分支上,而与GenBank中其他屎肠球菌参考菌株遗传距离较远;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NEF1只对环丙沙星呈现中度敏感,而对青霉素等其他选定的抗生素类药物均呈现明显的耐药性。本试验从病死羊脑组织中成功分离并鉴定了1株屎肠球菌NEF1,同时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筛选出来的敏感药物有效控制了该病在发病羊场的进一步蔓延,为该地区羊细菌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试验数据。
前十字韧带断裂犬胫骨平台角的X线和CT测量
吴楚琳, 王佳尧, 张晗, 谢富强, 袁占奎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10):  3896-39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0.043
摘要 ( 581 )   PDF (3177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胫骨平台角(tibial plateau angle,TPA)在犬前十字韧带断裂(cranial cruciate ligament rupture,CCLR)中的临床意义及为犬CCLR的整体发病规律与风险、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本研究选用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确诊为CCLR的共15只患犬的30个膝关节,使用X线和CT测量TPA (R-TPA和CT-TPA)并比较X线和CT测量TPA的一致性及优缺点。结果显示,R-TPA大小与年龄、体重、胖瘦、性别及绝育/去势与否均无关(P>0.05),前十字韧带是否断裂亦与TPA大小无关(P>0.05)。经CT测量所得30个CT-TPA的平均值为26.93°(范围:19.03°~32.67°);左侧膝关节的CT-TPA的平均值为26.82°,右侧为27.04°。R-TPA与CT-TPA值具高度相关性(r>0.75,P>0.05);21个膝关节(70%)可在CT图像中观察到骨赘生成,其CT图像比X线图像能更清楚地辨识出骨赘与骨皮质的分界。结果表明,TPA与CCLR患犬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X线与CT在测量犬TPA方面具有一致性,CT测量在测量图像的采集上较X线拍摄更方便、快捷与全面,并在骨关节炎病例中的测量精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