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05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1-0. 
摘要 ( 115 )   PDF (7778KB) ( 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2-0. 
摘要 ( 84 )   PDF (545KB)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鸭产蛋量相关遗传变异和功能基因筛选及鉴定
陶志云, 朱春红, 刘宏祥, 施祖灏, 章双杰, 徐文娟, 宋卫涛, 王志成, 李慧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07-41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01
摘要 ( 318 )   PDF (3928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高通量混池重测序和选择清除分析比较鸭不同产蛋量组间基因组显著差异区域内的SNP和基因差异,以筛选和鉴定出鸭产蛋量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和功能基因,为通过分子遗传育种手段提高鸭产蛋性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金定鸭群体开产后150 d内个体产蛋量情况,选择2种极端表型,分为高产蛋组(CH)和低产蛋组(CL)。基于混池全基因组重测序和选择清除分析技术筛选不同鸭产蛋量组间基因组显著差异区域内的SNP及相关功能基因,通过单个样本PCR扩增子测序对筛选的产蛋量相关SNP进行验证,对筛选的候选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候选基因参与的最主要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并分析不同基因型间产蛋量高低差异。【结果】 在低产蛋量组和高产蛋量组分别获得192 071 438和229 836 820条的clean reads,共定位到的SNP差异极显著区间为1 368个,受选择候选基因为214个,而且这些区间和基因主要位于Z号染色体,主要包括KDM4CLURAP1LPTCH1、PRUNE2、TRPM3和VPS13AD等基因。验证结果表明重测序结果准确。GO功能分析表明,受选择基因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3个本体中均有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到代谢途径、肌动蛋白骨架调节、真核生物核糖体发生等信号通路。鉴定出候选基因KDM4C上Z-28286537、Z-28286879、Z-28288421、Z-28434122和Z-28436368位点,LURAP1L基因上Z-30802227位点、TRPM3基因上Z-36500134、Z-36503668、Z-36534782、Z-36684262、Z-36710928和Z-36732487位点,VPS13A基因上Z-37498270和Z-37513004位点,PTCH1基因上Z-41510597位点显著影响鸭的产蛋量(P<0.05)。【结论】 鸭Z号染色体上存在多个与鸭产蛋量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及相关基因,本研究结果为通过分子遗传育种手段提高蛋鸭产蛋性能提供了依据。
大白猪ZnT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李月月, 吕冬玲, 刘笑笑, 田威龙, 梁靓, 陈奎蓉, 程锋, 兰干球, 梁晶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19-41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02
摘要 ( 222 )   PDF (4806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大白猪溶质载体30A (ZnT)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其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研究ZnT基因家族调控锌的代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猪ZnT基因家族10个成员(ZnT1~ZnT10)进行序列分析,包括基序、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进化树、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ZnT基因家族在6月龄大白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卵巢、乳腺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ZnT1~ZnT10基因定位到猪的8条染色体上,分子质量在41.61~85.30 ku之间;等电点介于6.27~9.30之间,其中ZnT6等电点最高为9.30,ZnT1等电点最低为6.27。ZnT基因家族中,除ZnT3外都属于稳定蛋白,除ZnT5、ZnT9外都含有6层跨膜结构域,除ZnT6、ZnT9外所含基序顺序均一致,Cation-efflux是ZnT基因家族共有的保守结构域。ZnT6与ZnT2、ZnT3、ZnT7、ZnT9蛋白关联程度最高,ZnT1与ZnT3蛋白关联程度最高,ZnT8与其他家族成员间关系较远。ZnT基因家族序列在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ZnT基因家族的10个基因在大白猪肺脏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在心脏中相对表达量较低,除ZnT5、ZnT7、ZnT9外的ZnT基因家族的其他成员在肌肉中几乎不表达。【结论】 ZnT家族属于跨膜结构蛋白,所含基序顺序基本一致,Cation-efflux是ZnT基因家族共有的保守结构域。ZnT基因家族多数成员在大白猪肺脏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和肌肉中相对表达量较低。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绵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鑫, 刘明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29-41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03
摘要 ( 276 )   PDF (1040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目前,众多的基因编辑工具中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系统应用最为广泛。CRISPR/Cas9及其衍生出的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BE)和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or,PE)系统使研究者可以在目标基因组中简单、高效地完成碱基的删除、插入和替换等修饰。CRISPR/Cas9相关基因编辑技术在生产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动物方面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绵羊作为具有许多重要经济性状的家畜,是理想的基因工程研究大动物模型。CRISPR/Cas9相关基因编辑技术已经用于绵羊基因组工程研究,如生产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利用乳腺生产疾病治疗药物,构建用于人类疾病和再生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作者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出发,着重阐述了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编辑的具体流程,并概述了CRISPR/Cas9系统在绵羊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非洲猪瘟病毒E120R蛋白的互作宿主蛋白
崔帅, 王洋, 郭晓宇, 陈世钰, 蒋亚君, 庞忠宝, 黄建新, 孟凡峰, 姜一曈, 朱鸿飞, 贾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39-41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04
摘要 ( 242 )   PDF (2844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衣壳蛋白E120R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确定与E120R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方法】 将ASFV分离株CADC_HN09株E120R基因合成并克隆于pGBKT7表达载体,获得pGBKT7-E120R诱饵质粒,同时构建E120R基因截短表达质粒pGBKT7-E120R-1(1-61位氨基酸)和pGBKT7-E120R-2(62-122位氨基酸)。经毒性和自激活性检测后,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对骨髓巨噬细胞(BMDMs) cDNA均一化酵母文库进行初步筛选,以获得与ASFV E120R蛋白互作的蛋白。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并经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确定互作的宿主蛋白。筛选的宿主蛋白经webgenstal在线分析网站初步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确定所筛选的宿主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与信号通路。【结果】 诱饵质粒pGBKT7-E120R-2无毒性和自激活性,可用于文库筛选。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BMDMs cDNA均一化酵母文库中初步筛选到46个阳性克隆并进行回转验证,经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得29个宿主蛋白。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显示,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2(PCBP2)和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均与E120R蛋白存在互作。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所筛选的宿主蛋白可参与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宿主蛋白可参与抗原呈递、铁死亡和坏死性凋亡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 ASFV E120R蛋白可与宿主免疫应答、细胞死亡等信号通路相关的多种宿主蛋白互作,为进一步研究ASFV E120R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羊口疮病毒ORFV114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庞峰, 龙琴琴, 梁绍波, 成虹松, 程振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50-41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05
摘要 ( 207 )   PDF (3513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 ORFV114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动力学、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研究。【方法】 使用DNAStar软件对ORFV-JS株ORFV114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分别使用在线网站ExPASy、TMHMM-2.0、SignalP-5.0、SOPMA、SWISS-MODEL对ORFV114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以及跨膜区、信号肽、结构预测;在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于ORFV感染HeLa细胞后多个时间点收获细胞,RT-PCR扩增ORFV114基因,确定ORFV114蛋白的动态转录水平;PCR扩增ORFV114基因,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pEGFP-ORFV114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3000瞬时转染HEK293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ORFV114-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将pEGFP-N1质粒和pEGFP-ORFV114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24 h后使用Hoechst 33342对细胞核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RFV11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ORFV-JS株ORFV114基因大小为1 041 bp,在ORFV毒株中高度保守;ORFV114蛋白包含34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大小为38 ku;ORFV114为弱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其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分别占45.09%、25.14%、21.68%和8.09%;在Arac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ORFV114的转录在ORFV感染后2 h即可被检测到,且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转录水平不断提高,即Arac并未抑制ORFV114转录,ORFV114为ORFV早期基因;成功构建了pEGFP-ORFV114重组质粒,ORFV114-EGFP融合蛋白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大小约65 ku;ORFV114蛋白主要定位在HeLa细胞的细胞质中且呈点状分布。【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对ORFV114蛋白进行了转录动力学分析、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为进一步探索ORFV114蛋白功能及筛选互作蛋白奠定基础。
鸡RNF165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超, 王后坤, 朱丽霖, 刘晶, 梁雄燕, 方春, 杨玉莹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59-41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06
摘要 ( 146 )   PDF (2874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鸡环指蛋白165(RNF165)多克隆抗体并对RNF165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研究鸡RNF165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以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通过PCR扩增RNF165基因,将其连接至pET-28a (+)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NF165。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免疫7周龄BALB/c雌鼠。第3次免疫7 d后,分离小鼠血清,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鼠抗RNF165蛋白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使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RNF165蛋白理化性质、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二级结构和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得到大小为1 068 bp的RNF165基因。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RNF165,并诱导表达出约43 ku的RNF165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鼠抗RNF165蛋白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DF-1细胞中过表达的RNF165蛋白,效价为1:32 000。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NF165蛋白由35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39.88 ku,等电点为7.13,不稳定指数为69.87,为亲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有29个磷酸化位点;RNF165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RNF165出现在细胞核内的概率最高,为47.8%;RNF165蛋白质C-端296―341位氨基酸残基为RING-Ubox超家族保守结构域。【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鼠抗RNF165多抗隆抗体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特异性,RNF165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结果可为研究RNF165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材料支持。
肠炎沙门菌avr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徐云明, 卜永谦, 卞蓉蓉, 杨剑波, 孙智远, 陈益, 柳增善, 任洪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68-41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07
摘要 ( 185 )   PDF (3053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avrA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肠炎沙门菌avrA蛋白对猪肠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enBank中肠炎沙门菌avrA蛋白全基因序列(基因ID:1254388)设计引物扩增avrA基因,回收的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pGEX-4T-1进行重组、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和基因测序验证重组表达质粒的正确性。将验证后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 2(DE3)感受态细胞,并在不同条件下对重组表达菌进行诱导表达。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vrA蛋白的表达情况。将酶切测序后目的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并用ExPASy-Translate Tool软件预测avrA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vrA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抗原性。【结果】 肠炎沙门菌avrA基因CDS序列全长为909 bp,编码302个氨基酸。限制性内切酶及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avrA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重组菌所表达的avrA蛋白为可溶性蛋白。重组菌在15 ℃诱导16 h表达的蛋白量为10 mg/L,蛋白溶解度为4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vrA蛋白为膜外蛋白,该蛋白的16―301位氨基酸具有来自超家族YopJ丝氨酸/苏氨酸乙酰转移酶的保守结构域;avrA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分别占43.71%、39.40%和16.89%;avrA蛋白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avrA蛋白有9个与B细胞结合的抗原表位,分别在第5―40、51―68、80―92、94、101―109、146―157、160―168、199―231和236―298位氨基酸处。【结论】 试验成功克隆出肠炎沙门菌avrA基因,并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和表达菌,诱导表达的avrA蛋白为可溶性表达;avrA蛋白为膜外蛋白,有9个能与B细胞结合的抗原表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制备检测肠炎沙门菌感染的抗体提供参考。
生理生化
GPX4失活通过JNK通路缓解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朱家威, 赵潇晗, 马翠, 汤超华, 司玮, 赵青余, 张军民, 秦玉昌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78-41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08
摘要 ( 313 )   PDF (3026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s 4,GPX4)失活如何参与调控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以DMSO为对照,使用0.1~5.0 μmol/L GPX4抑制剂FIN56处理,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GPX4蛋白表达水平,确定抑制剂最适浓度。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添加DMSO培养24 h;FIN56(GPX4抑制剂)组,添加0.5 μmol/L FIN56培养24 h;DMSO-LPS组,DMSO培养24 h后使用LPS (100 ng/mL)刺激3 h;FIN56-LPS组,FIN56培养24 h后使用LPS刺激3 h。各组细胞经培养后,利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H2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使用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分别使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水平和基因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DMSO处理相比,0.5 μmol/L FIN56处理巨噬细胞24 h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且显著降低GPX4蛋白表达水平(P<0.05),故选用0.5 μmol/L FIN56用于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FIN56和LPS均显著增加了ROS积累(P<0.05),而与DMSO-LPS组相比,FIN56-LPS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可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量和IL-6含量,以及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protein kinase,JNK)和c-Jun磷酸化水平(P<0.05),而FIN56可显著下调LPS诱导的IL-6的mRNA表达量和含量及JNK和c-Jun磷酸化水平(P<0.05),但对p38蛋白(p38 MAPK,p3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Erk1/2)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GPX4失活可有效阻断JNK和c-Jun磷酸化,从而特异性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该结果可为以GPX4为靶点研发抗炎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营养与饲料
鸡源凝结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受性分析
孙彦婷, 康宇, 詹妍, 张冬萱, 刘畅, 边传周, 张晓静, 白静, 乔宏兴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87-41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09
摘要 ( 185 )   PDF (2843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旨在寻找1株性能稳定、环境耐受性强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株,以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替抗功能。【方法】 本研究采集160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鸡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通过绘制该菌的生长动力曲线确定其生长规律;利用耐酸、耐胆盐试验分析该菌株的耐受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分离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分离菌在普通培养基上长出表面粗糙、不规则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杆状、芽孢端生的革兰氏阳性菌。结合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该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命名为NJ001。生长动力曲线表明,7~24 h为该菌株的对数生长期,24 h活菌数达到顶峰,凝结芽孢杆菌NJ001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pH 3.0温育2 h存活率为59.5%,pH为4.0时存活率达到87.6%以上,对酸有较强耐受力;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54.0%,胆盐浓度升至0.5%时存活率仍有50%以上,该菌对胆盐有较强的耐受性。单因素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40 ℃,接种量2%,初始pH 7.0,摇床转速220 r/min。综合以上最佳培养条件,菌株活菌数可达最大值,为1.93×108 CFU/mL。【结论】 所分离的菌株为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凝结芽孢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易于实现;且与动物体内胃肠道环境基本吻合,具备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潜力。
北京鸭苏氨酸营养研究进展
贾雯茜, 庄重, 白皓, 王志秀, 常国斌, 陈国宏, 江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197-42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0
摘要 ( 236 )   PDF (1545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氨酸是家禽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对北京鸭生长发育、肠道健康、免疫机能、脂肪代谢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北京鸭是中国自主培育的肉鸭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等特点,是闻名中外的"北京烤鸭"的制作原料。作者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苏氨酸调节北京鸭营养及生理功能的研究成果,包括苏氨酸对不同日龄、不同品系北京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苏氨酸对北京鸭屠宰性能、免疫功能、肠道健康以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代谢机制等方面,汇总了近几年关于苏氨酸需要量的研究成果,利用二次曲线断线模型和直线-断线模型,以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胸肌率、料重比等为指标重新评估了1~14/21日龄北京鸭的苏氨酸需要量,推荐满足1~21日龄北京鸭最大日增重和产肉的苏氨酸需要量为0.60%~0.67%。然而生长后期北京鸭的苏氨酸需要量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苏氨酸调节北京鸭脂肪代谢、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
青贮饲料有氧变质及其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王珍玉, 谈重芳, 王伟伟, 马皓, 秦广雍, 王雁萍, 庞会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07-42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1
摘要 ( 361 )   PDF (1247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饲料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然而,青贮饲料一旦与空气接触,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程度的有氧变质,给饲料业和畜牧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所以针对预防有氧变质产生的措施研究十分必要。作者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对预防青贮饲料有氧变质措施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首先概述了有氧变质的产生原因、危害性、相关微生物(霉菌及酵母菌)及其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其次,综述了物理方法(原料水分、长度及贮存密度等)、化学方法(有效成分为酸或盐等化学制剂)、生物发酵法(添加酶制剂(如纤维素酶及半纤维素酶等)、微生物制剂(乳酸菌及其他益生菌)和生物活性物质)等现有的预防青贮饲料有氧变质措施,重点阐述了乳酸菌尤其是异型发酵乳酸菌等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单独和与其他方法结合预防有氧变质产生的研究进展;最后,归纳了玉米、秸秆和牧草等重要饲料原料的青贮有氧变质预防措施,并对今后有氧变质的研究重点及防控措施提出了建议和展望。文章旨在为解决青贮饲料的有氧变质问题、建立预防有氧变质产生的高效措施、改善饲料品质、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灵芝漆酶在黑曲霉中的重组表达及发酵条件优化
孙英霞, 张铁鹰, 安静, 郑梦莉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18-42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2
摘要 ( 187 )   PDF (1924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黑曲霉(A.niger)中重组表达灵芝L菌漆酶基因,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旨在获得一株高产灵芝漆酶的黑曲霉基因工程菌。【方法】 从灵芝L菌克隆漆酶基因Lac-L,并根据黑曲霉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选用黑曲霉糖化酶启动子(PglaA)、信号肽及终止子为表达原件,以米曲霉pyrG基因为筛选标记,构建漆酶表达盒,采用聚乙二醇-CaCl2法将其转化至黑曲霉X1(ΔpyrG)原生质体中。对转化子进行PCR验证及固态发酵酶活测定,筛选高产漆酶重组菌株,并对阳性转化子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无机与有机氮源比例、Cu2+浓度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 经尿嘧啶缺陷及含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BTS)培养基筛选获得25株重组漆酶转化子,酶活复筛获得灵芝漆酶异源表达6号重组菌株,发酵72 h酶活可达3 532.6 U/kg,宿主菌株的酶活仅为58.37 U/kg。重组6号菌优化后的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为:以麸皮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麦芽糖、2%(NH42SO4、0.25 g/L CuSO4,发酵60 h时重组菌株产漆酶活力最高,达到6 255.47 U/kg。【结论】 在黑曲霉中成功实现灵芝L菌漆酶基因Lac-L的异源表达。
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养殖中的应用
田志梅, 崔艺燕, 邓盾, 鲁慧杰, 刘志昌, 容庭, 李贞明, 宋敏, 余苗, 马现永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28-42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3
摘要 ( 343 )   PDF (1137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锌是动物生长、发育及繁殖等生理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根据营养需要量,其是仅次于铁的第二微量元素。锌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且存在组织差异性,空肠和回肠是锌吸收的主要部位,锌调控转运蛋白(zinc-regulated transporter-like proteins,Zip)、锌转运载体(zinc transporter,ZnT)和金属硫蛋白通过调控锌的转运影响动物机体锌的平衡与代谢。锌是动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及激活因子,其一方面作为酶的成分调节细胞进程,另一方面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信号转导,调控动物采食、氧化还原、免疫、代谢及繁殖等生理过程。目前,锌在饲料中应用的形式主要有无机、有机以及纳米锌等,不同形式锌的生物学效价存在差异。饲粮锌与猪采食、抗氧化、免疫、代谢及繁殖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随着猪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求的变化,锌的需要量也不同,此外,饲粮锌的水平及来源不同对猪生理活动的调控及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异。本文旨在为微量元素锌在猪养殖中的深度发掘提供理论参考,推动中国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单春乔, 翟宏旭, 李娟, 王岩, 于洪敏, 吴怡琦, 刘恩, 刘艳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39-42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4
摘要 ( 369 )   PDF (8560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丁酸梭菌在肉鸡消化道内的定植能力以及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组灌喂生理盐水,丁酸梭菌组灌服荧光标记的丁酸梭菌,3 h及16日龄进行解剖并采集回肠上皮细胞观察荧光情况。随后另外选择3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1~6 d饲喂含丁酸梭菌的饲粮,之后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在16和21日龄时,分别采集回肠和盲肠中段内容物,测定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微生物种类、物种丰度比例、菌属以及蛋白功能丰度等差异分析。【结果】 3 h及16日龄丁酸梭菌组回肠上皮细胞周围均呈现出荧光现象,表明丁酸梭菌能够定植于消化道上皮细胞。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肉鸡回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21日龄丙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盲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肉鸡丁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异戊酸和己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21日龄丁酸和异戊酸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均显著增加(P<0.05)。门水平上微生物种类分析发现,16日龄样本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最高;21日龄样本中微生物种类增多,其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较高,16和21日龄试验组的优势菌群均高于对照组。物种丰度比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6日龄试验组厌氧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去氟球菌属、丛毛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7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降低(P<0.05);21日龄试验组铁杆菌属、毛球菌属等6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变形菌属、浮霉菌属、装甲菌门GP5的物种丰度属显著降低(P<0.05)。菌属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布劳特氏菌属,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梭状芽孢杆菌属和未分类毛螺旋菌属;21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未分类拟杆菌、毛球菌属、乳酸杆菌目、乳球菌属等,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诺兰克酸杆菌GP4、丛毛单胞菌科等。菌群蛋白功能丰度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甲基受体趋化性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氨基酸转移酶亚基A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21日龄试验组ECF亚家族RNA聚合酶δ-70因子、丙氨酸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酸梭菌可以在肉鸡回肠上皮细胞中定植;丁酸梭菌可增加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微生物种类及有益菌属,提高物种丰度及功能蛋白丰度,从而促进肠道功能发挥。
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及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赵德辉, 张海华, 王金铭, 马翠柳, 刘晗璐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52-42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5
摘要 ( 379 )   PDF (1550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肠道存在复杂的微生物群落,适宜的微环境有利于多种肠道微生物的定植生长。肠道健康是保证动物机体健康的基础,也是当前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益生菌是对肠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益生菌对病原微生物侵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部分病毒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清除作用,但不同菌株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作者首先将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保护概括为益生菌抑制病原菌入侵和定植、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道健康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4种方式,并探讨了不同菌株的作用方式;其次简述了益生菌抗肠道病毒的作用机制,其中,益生菌通过间接方式调节机体免疫是其抗病毒的主要方式;最后讨论了近年来益生菌在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益生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益生菌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研究及产品的开发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遗传繁育
大白母猪妊娠天数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
李慧慧, 高雪峰, 许可, 赵宝凯, 王映, 石丽君,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61-42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6
摘要 ( 191 )   PDF (1001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胎次、配种季节和与配公猪3个固定效应对大白母猪妊娠天数的影响,估计妊娠天数的遗传参数并探索其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死胎数、木乃伊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2 138头大白母猪妊娠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死胎数及木乃伊数6种生产表型,共包含4个胎次(1~4)的4 261条记录。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试验猪群的固定效应对妊娠天数的影响,并采用多性状重复力模型估计妊娠天数与其他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表型相关)。【结果】 大白母猪平均妊娠天数为116.08 d,经t检验分析与114 d差异显著(P<0.05)。胎次对妊娠天数有显著影响,且第1胎妊娠期显著短于第2胎(P<0.05);配种季节对妊娠天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春季配种的母猪妊娠天数最短,秋季配种的母猪妊娠天数最长,相差0.73 d (P<0.05);与不同公猪个体配种后母猪的妊娠天数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最大达3.05 d。妊娠天数遗传力为0.1603,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死胎数及木乃伊数之间均呈现负表型和负遗传相关。【结论】 妊娠天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具有遗传性,与母猪总产仔数等繁殖性状有显著相关,可作为养猪生产的间接指标,对准确把握母猪预产期、实现精准饲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绒山羊KAP9.2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王聪亮, 付琪, 巨敏莹, 白晶晶, 李新曙, 宋晓越, 李陇平, 蓝贤勇, 屈雷, 张磊, 朱海鲸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70-427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7
摘要 ( 170 )   PDF (1643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内蒙古绒山羊KAP基因家族角蛋白相关蛋白9.2(KAP9.2)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突变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以期为内蒙古绒山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606只雌性阿拉善型内蒙古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耳组织提取DNA并测定其体重及体高、体长和胸围等体尺数据,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与直接测序技术检测KAP9.2基因的InDel突变,检测遗传多样性指标,利用SPSS 23.0软件分析突变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 在内蒙古绒山羊KAP9.2基因外显子区存在30 bp的InDel突变,产生II、ID和DD 3种基因型。多态信息含量(PIC)显示,该位点在育成羊群体中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0),在成年羊群体中属于低度多态(PIC<0.25),且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在整个群体中,属于低度多态(PIC<0.25),但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成羊群体中,此30 bp的InDel突变对体长和十字部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体高、胸深和胸宽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成年羊群体中,此突变对管围、胸深和胸宽有极显著影响(P<0.01)。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育成羊和成年羊全部群体中,此突变对体长和十字部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体高、胸深和胸宽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 KAP9.2基因InDel突变对阿拉善型内蒙古绒山羊多个生长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可作为内蒙古绒山羊优良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
梅花鹿MSRB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茸重性状的关联分析
周雅, 张禾垟, 刘琳玲, 李浩东, 郑军军, 王桂武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79-42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8
摘要 ( 166 )   PDF (329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梅花鹿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B3(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B3,MSRB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茸重性状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高、低产茸量的梅花鹿各8只,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位点。采用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314头24月龄梅花鹿MSRB3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梅花鹿茸重性状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在梅花鹿MSRB3基因中共发现6个SNPs位点,其中2个SNPs位点位于外显子区域,且突变均未引起氨基酸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其余4个SNPs位点均存在于内含子区域。分型结果显示4个样本未分型成功,其余310个样本进行后续分析。各位点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基本一致,g.44455582 T>C、g.44455759 C>T、g.44414424 T>C、g.44350306 T>C及g.44340836 G>A等5个位点的杂合度较高,均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g.44340734 G>C位点杂合度较低,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g.44455759 C>T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他5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6个SNPs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梅花鹿茸重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44455582 T>C位点的TT基因型个体茸重极显著高于CC和TC基因型(P<0.0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g.44340734 G>C和g.44350306 T>C、g.44455582 T>C和g.44455759 C>T位点存在强连锁,各产生3种单倍型,在Block 2区块中单倍型TC茸重显著高于单倍型CT (P<0.05)。【结论】 MSRB3基因与梅花鹿茸重性状密切相关,g.44455582 T>C位点和单倍型TC可作为筛选高产梅花鹿的分子标记。
β-神经生长因子在家兔诱导排卵中的研究进展
薄欣宇, 陶晓钊, 任战军, 董响贵, 王淑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88-42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19
摘要 ( 244 )   PDF (812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兔是刺激性排卵动物,需要性交刺激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引发促黄体生成素(LH)增加,从而诱导成熟卵母细胞的排卵,但其排卵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在家兔的人工授精中,由于缺少性交的刺激,肌注或阴道内输入GnRH及其类似物被用来诱导排卵,然而这些化合物通常会对家兔繁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取代激素刺激。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是新发现的在雌性生殖生理学中发挥作用的最有前途的物质之一,β-NGF及其受体广泛存在于家兔生殖系统中并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β-NGF本身就存在于动物的精液中,且很有可能是兔的一种天然促排卵因子,使用β-NGF或许能够减少激素或其他药物的使用。作者简述了β-NGF促进家兔排卵作用及研究现状,主要从β-NGF及其受体在家兔生殖系统中的表达、β-NGF系统在诱导家兔排卵中的物种特异性,以及β-NGF诱导家兔排卵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研究家兔刺激排卵机理提供思路与理论基础,并促进β-NGF在家兔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鄂尔多斯细毛羊次级毛囊形态发生诱导期的研究
赫雪, 谷英, 斯登丹巴, 德德玛, 窦骁宁, 吴怡, 雷志惠, 潘和平, 岳耀敬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296-43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0
摘要 ( 194 )   PDF (6245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旨在解析鄂尔多斯细毛羊胚胎期次级毛囊诱导期形态发生过程中主要细胞类型的分子特征和分化过程。【方法】 对采集的3只鄂尔多斯细毛羊(胎龄87 d)体侧部(肩胛骨后缘处)的皮肤样本进行HE染色,鉴定毛囊的发育时期;部分皮肤样本经过混样后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应用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SNE)分析细胞簇,分别使用胶原Ⅰ型α1链(Col1a1)和角蛋白15(Krt15)鉴定真皮谱系细胞和表皮谱系细胞,并使用皮肤组织不同细胞的标记基因进行细胞类型分析;对测序数据进行拟时序分析,探究其分化过程中差异基因的表达;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验证基因的功能。【结果】 HE染色结果发现,鄂尔多斯细毛羊在胎龄87 d处于次级毛囊诱导期。通过scRNA-Seq在胎龄87 d的细毛羊体侧部皮肤细胞样品中获得10 603个细胞和18 704个基因的scRNA-Seq数据可用于下游分析。tSNE分析发现,皮肤组织中共有15个细胞簇;Col1a1和Krt15标记基因鉴定表明,真皮细胞和表皮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拟时序分析构建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真皮/表皮细胞谱系细胞的分化轨迹和基因动态表达图谱表明,在真皮谱系细胞由成纤维细胞(Fb)向成熟真皮聚凝物(DC)的分化过程中,多个不同阶段的标记基因FST重组蛋白(Fst)、抑制素亚基βα(Inhba)和转录阻遏物GATA结合1(Trps1)均在拟时序轨道上特异性表达,并富集了Wnt、Noggi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等与毛囊形态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在表皮谱系细胞分化过程中,基质和毛囊间表皮(IFE)的标记基因角蛋白10(Krt10)、同源基因C13(HOXC13)和音猬因子信号(SHH)在表皮谱系细胞拟时序轨道的2个分支上均特异性表达,且富集在细胞增殖和细胞黏附等相关通路。【结论】 在细毛羊次级毛囊诱导期,真皮谱系细胞由成纤维细胞分化至真皮聚凝物,表皮谱系细胞处于基质和毛囊间表皮细胞增殖分化阶段,结果可加深人们对细毛羊次级毛囊形态发生过程的了解,为鄂尔多斯细毛羊育种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藏羊MSTN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张军霞, 贺娜, 李明明, 吕彩玲, 崔亚杰, 郎侠, 王彩莲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07-43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1
摘要 ( 204 )   PDF (4224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藏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其在藏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为探究MSTN基因在藏羊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以藏羊背最长肌组织cDNA为模板,克隆藏羊MSTN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并测序,用SeqMan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并用BLAST在线程序对组装后的序列进行分析鉴定。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相似性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STN基因在藏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藏羊MSTN基因CDS全长为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藏羊MSTN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牦牛、牛、猪、恒河猴、人、黑猩猩、犬、鸡及斑马的相似性依次为100.0%、93.4%、93.4%、95.2%、94.4%、94.2%、94.4%、93.1%、87.8%和87.5%;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藏羊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斑马和鸡的亲缘关系最远。藏羊MSTN蛋白属于亲水性分泌蛋白,且具有不稳定性,不含跨膜结构,含1个信号肽,存在31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2个N-糖基化修饰位点,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中;MSTN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其次是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STN基因在藏羊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臂三头肌和半腱肌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肺脏、下丘脑、心脏、肝脏、十二指肠、瘤胃和肾脏(P<0.05)。【结论】 成功克隆了藏羊MSTN基因;该基因在藏羊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内脏组织。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STN基因对藏羊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microRNA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侯俊杰, 史卓言, 刘小平, 冀祥, 楚潇然, 宋祯, 文凤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18-43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2
摘要 ( 204 )   PDF (1417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是评判猪肉品质的关键指标,其可影响猪肉的嫩度、剪切力、多汁性和风味等。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 nt的短链非编码RNA,在胚胎发育、成脂分化、肌纤维形成、神经调节、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在猪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是脂质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作者通过归纳国内外关于miRNA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研究发现,miR-34a、miR-125a-5p、miR-32-5p等通过靶向作用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Krüppel-like factors,KLF)家族成员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miR-130a通过靶向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家族成员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miR-34a、miR-17-5p和miR-125a-5p等通过靶向作用其他家族成员,如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核受体共激活因子3(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3,NCOA3)等来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然而miRNA调控猪肌内脂肪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还需要进一步探究。作者通过梳理目前已经证实的与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miRNA,整理相关miRNA的靶基因以及主要作用通路,以期为筛选肌内脂肪相关miRNA提供参考,为改善肉质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为阐明miRNA在猪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冷冻稀释液中添加大豆卵磷脂对梅花鹿冻融精子质量的影响
李梦杰, 赵伟刚, 郭肖兰, 顾士钢, 赵全民, 徐超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27-43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3
摘要 ( 258 )   PDF (123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大豆卵磷脂代替10%卵黄对梅花鹿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为梅花鹿人工授精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电刺激法采集梅花鹿精液,以精液冷冻稀释液中分别添加1%、2%、3%、4%和5%大豆卵磷脂代替10%卵黄作为试验组,添加20%卵黄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各组精液冷冻保存。5 d后,进行精液解冻,检测解冻后各组精子的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线粒体活性、存活时间,筛选合适浓度的大豆卵磷脂。选取4~5岁健康雌性梅花鹿,肌肉注射300 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0.4 mg氯前列醇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发情后第20 h用20%卵黄组与筛选出的大豆卵磷脂组冻精进行人工输精,输精后30 d使用B超检测仪检测妊娠情况,统计妊娠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大豆卵磷脂组冻融后的精子活力、向前活动力、快速前进活力、活率、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及线粒体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随着稀释液中大豆卵磷脂浓度的增加,其冻融后精子活力、向前活动力、快速前进活力、活率、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以及线粒体活性呈下降趋势,精子存活时间也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1%大豆卵磷脂组冻融精子人工授精梅花鹿的妊娠率为61.11%,高于对照组、2%和3%大豆卵磷脂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在梅花鹿精子冷冻稀释液中添加1%大豆卵磷脂替代10%卵黄,能有效提高梅花鹿冻融精子的质量,为进一步筛选新型梅花鹿精液冷冻稀释液提供理论基础。
细胞自噬对动物卵泡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
董书餐, 侯碧巍, 邹娴, 李耀坤, 刘德武, 孙宝丽, 郭勇庆, 邓铭, 柳广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35-43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4
摘要 ( 228 )   PDF (1670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泡是雌性哺乳动物发挥其繁殖能力的基础,其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涉及原始卵泡的形成、卵泡的募集、优势卵泡的选择、成熟卵泡的排卵以及排卵后卵泡的黄体化。卵泡发育的整个过程受内分泌系统、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等的调控。自噬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应激反应过程,通过将细胞内物质包裹形成自噬体并传递到溶酶体中进行降解,以帮助细胞维持胞内物质代谢平衡,其在卵泡发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降解或回收受损的蛋白质或有害代谢产物缓解应激造成的卵泡损伤,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产生大量自噬体导致细胞器过度降解而引起卵泡闭锁。自噬对卵泡发育的调控需要PI3K-Akt-mTOR、MAPK-ULK1、ERK1/2、Sirt1-FOXO1-Atg7等多种经典信号通路的参与,这些信号通路在激素、氧化应激、细胞饥饿等的刺激下,通过独立作用或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自噬调控卵泡细胞的生理活动。目前已知不同的自噬水平对卵泡细胞的存活具有不同作用,但关于决定细胞能否存活的自噬水平的研究还比较少。此外,自噬对卵泡发育调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颗粒细胞中,而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卵泡膜细胞的作用的报道较少。文章简述了自噬在卵巢储备的形成、生长卵泡的发育、黄体的形成和退化及卵泡闭锁中的作用,并分析了一些常见的化工产品和应激诱导的自噬对卵泡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全面了解自噬在卵泡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预防兽医
基于F和HN蛋白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嵌合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力评估
李丽, 王国康, 商雨, 徐英英, 冯贺龙, 汪宏才, 张蓉蓉, 曾哲, 罗青平, 邵华斌, 曾驰, 温国元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46-43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5
摘要 ( 375 )   PDF (2275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验旨在构建一种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嵌合疫苗,并对其免疫效力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以含有禽偏禽腮腺炎病毒2型(Avian metaavulavirus-2,AMAV-2) Y2株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T7-Y2为模板,将Y2株的F和HN蛋白的胞外区替换为基因Ⅶ型NDV HB0901株的F和HN蛋白的胞外区,将HB0901株的F蛋白裂解位点突变为LaSota弱毒株的F蛋白裂解位点,构建嵌合重组病毒rY2-FHNR株。对rY2-FHNR株的增殖特性、致病力及遗传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并通过接种2周龄SPF鸡评估rY2-FHNR株的免疫原性及其免疫血清与Y2株的交叉反应性,利用NDV NP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对免疫血清进行检测,验证其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试验成功获得了嵌合重组病毒rY2-FHNR株,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rY2-FHNR株在鸡胚中的增殖滴度和致病性符合弱毒特征,其鸡胚传代的遗传稳定性良好。rY2-FHNR株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NDV的抗体,且免疫血清不与rY2株抗原发生交叉反应。通过NDV NP 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区分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结论】 本试验研发了一种基因Ⅶ型NDV嵌合候选疫苗,为基因Ⅶ型NDV的监测、防控和净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纳米银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研究
楚品品, 蒋智勇, 李春玲, 勾红潮, 李艳,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56-43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6
摘要 ( 166 )   PDF (2578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抗病毒作用机制,为PRRSV的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 使用0.1875、0.375、0.75、1.5、3、6、12 μg/mL AgNPs处理Marc145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评估AgNPs对Marc145细胞毒性,确定其安全浓度。通过显微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病毒滴度测定、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估AgNPs体外抗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效果。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估AgNPs对PRRSV的直接灭活效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AgNPs对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PRRSV (0.0001~0.1)黏附和入侵Marc145细胞的影响,以及PRRSV感染Marc145细胞3、6、12、18和24 h后加入AgNPs对Marc145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gNPs对Marc14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5 μg/mL,0.375、0.75、1.5 μg/mL AgNPs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PRRSV活性,0.375、0.75、1.5 μg/mL AgNPs均对PRRSV起一定灭活作用。AgNPs对不同MOI的毒株黏附和入侵Marc145细胞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不同时间(3、6、12、18、24 h)加入AgNPs对PRRSV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AgNPs具有良好的体外抗PRRSV活性,体外抗PRRSV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灭活以及抑制病毒的黏附、入侵和增殖过程。
E3泛素连接酶RNF185对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刘晶, 陈雪阳, 曾扬, 杨玉莹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64-43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7
摘要 ( 197 )   PDF (2098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环指蛋白185(ring finger protein 185,RNF185)是Ring家族E3泛素连接酶的一员。试验旨在探明鸡源RNF185对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emia virus subgroup A,ALV-A)体外复制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鸡源RNF185对ALV-A致病性的影响和介导的致瘤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GenBank中已公布的鸡RNF185基因(登录号:NP_001007841)序列分别设计RNF185过表达引物和RNF185单链shRNA,通过PCR扩增RNF185基因及合成双链shRNA,将其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si-flag和干扰载体pLKO.1-GFP,并使用PCR、双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验证重组质粒。使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重组质粒的表达和干扰效果,并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重组质粒对DF-1细胞活性的影响。在RNF185过表达和干扰后的DF-1细胞中分别接种104半数组织感染剂量(TCID50) ALV-A (rHB2015012)病毒液,于接种完成后3、4和5 d收取细胞,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LV-A的病毒载量。【结果】 PCR成功扩增出RNF185基因,单链shRNA经退火后形成双链shRNA,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si-flag-RNF185、pLKO.1-RNF185-1和pLKO.1-RNF185-2。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构建的过表达和干扰质粒能够在DF-1细胞中稳定表达和干扰RNF185。CCK-8结果表明,过表达和干扰RNF185不影响DF-1细胞的活性。RNF185过表达可以促进ALV-A在DF-1细胞中的复制,干扰RNF185表达可以抑制ALV-A在DF-1细胞中的复制。【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可以在DF-1细胞中高效表达和干扰RNF185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RNF185对DF-1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能够促进ALV-A (rHB2015012)在体外的复制。
豪猪源肠侵袭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李雨琪, 许丽婷, 阙群燕, 廖欣, 郑欣, 袁庆杨, 吴林悦, 谢欣杰, 田颖, 杨守深, 李晓华, 戴爱玲, 杨小燕, 范克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72-43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8
摘要 ( 178 )   PDF (4514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查明引起福建省龙岩市某豪猪养殖场致豪猪腹泻死亡的病原菌及其特征,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离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并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种系发育分群鉴定分离菌株;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 从发病死亡豪猪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命名为Fj/Porcupine2018,该分离菌株与22株不同来源的参考菌株16S rRNA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97.4%~99.8%,其中与禽源分离株(登录号:MN022583)和人源分离株(登录号:MW881377)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8%;种系发育分群证实该分离菌株属于B1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除检出肠侵袭型大肠杆菌毒力基因EinV外,还检出papC、iroC、Afa、luxs、stx2fompA 6种毒力相关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小鼠在攻毒后31 h内全部死亡,且肝脏、脾脏、肺脏及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损伤;在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该分离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7类11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5%~100%,仅对头孢曲松和头孢西叮2种药物表现敏感。【结论】 本研究分离获得了1株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菌大肠杆菌,通过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该分离菌为1株具有较强致病力且呈现多重耐药性的B1群肠侵袭型大肠杆菌,为豪猪等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张天爱, 李婷婷, 陶晓莉, 李藤菲, 林家锋, 胡思漫, 刘文秀, 佟伟, 李永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83-43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29
摘要 ( 301 )   PDF (2355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S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为建立PEDV感染的诊断方法和疫苗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PEDV经典CV777株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SS1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分别克隆pET-30a (+)原核表达载体和pFLAG-CMV-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EDV-S和真核表达质粒pFLAG-CMV-3-PEDV-S1;将pET-30a-PEDV-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PEDV-S重组蛋白,通过变性、复性、浓缩纯化重组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将PEDV-S重组蛋白免疫C57BL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特异性,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将pFLAG-CMV-3-PEDV-S1转染至HEK293T细胞,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经IFA测定PEDV-S1蛋白的抗原性和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结果】 成功克隆出PEDV SS1基因,构建了可表达PEDV-S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和在HEK293T细胞中高效表达S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EDV-S重组蛋白在IPTG为0.5 mmol/L、16 ℃诱导8 h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表达量,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EDV-S重组蛋白成功表达;ELISA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3 280 500;IFA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特异性识别PEDV-S和PEDV-S1蛋白。【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PEDV-S重组蛋白,并成功表达S1蛋白,制备出PEDV-S蛋白多克隆抗体,为研究S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条件,为揭示PEDV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lncRNA在顶复门原虫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张亿清, 李娟, 戚南山, 廖申权, 吕敏娜, 林栩慧, 蔡海明, 胡俊菁, 张健騑, 李玉谷, 孙铭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392-44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0
摘要 ( 198 )   PDF (1863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核酸长度>200 nt、不编码或具有有限编码能力的RNA,早期一直被认为是遗传暗物质,但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lncRNAs被发掘。研究表明,lncRNA作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能在组蛋白修饰、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等方面影响基因表达,几乎参与所有的细胞生物学过程。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性胞内寄生虫,入侵机制复杂,对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的互作研究已成为新型抗虫药物的研发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作为一类新型调控因子广泛参与到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包括感染免疫、发育分化和信号传导等细胞生物学过程,既可帮助宿主抵御寄生虫入侵,也可协助寄生虫在胞内增殖发育,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笔者通过对lncRNA的生物学分类及其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主要功能进行概述,综合近年来lncRNA在以弓形虫、疟原虫和隐孢子虫为主要代表的顶复门原虫的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了lncRNA在宿主免疫反应、寄生虫发育分化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顶复门原虫致病机理研究及高效防控技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云南边境地区帕利亚姆血清群中山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寇美玲, 苗海生, 李乐, 谢佳芮, 李华春, 宋建领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01-44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1
摘要 ( 246 )   PDF (217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西南边境地区牛感染中山病病毒(Chuzan virus,CHUV)的情况。【方法】 应用BHK21细胞对云南景洪、江城采集的312份健康黄牛血液样品盲传分离病毒,对出现细胞病变的毒株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S7、S2基因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 4份血液样品可致BHK21细胞病变,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50 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4株分离毒株基因组为10节段,带型为"3-3-4",与2012年云南师宗分离的CHUV SZ187毒株相似;4株病毒S7、S2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7%~99.7%和97.9%~99.1%;S2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中国本土分离的SZ187、GHN-GS-16等毒株相似性最高;S7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分离的ON-1/E/18、ON-3/E/17及中国本土的SZ187、GHN-GS-16等毒株的相似性最高。S7、S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新分离毒株亲缘关系最近;4株毒株的S7基因序列与中国本土和日本分离的已知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yam serogroup virus,PALV)毒株位于同一分支,提示4株毒株为PALV,且形成一簇,有一定的地域性;4株毒株S2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与中国本土分离的CHUV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进一步证实这4株毒株为CHUV。【结论】 本研究首次报告了从云南边境地区牛群中分离到CHUV毒株,为CHUV在中国的流行病学和边境地区疫病风险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及有力依据。
褐黄血蜱卵蛋白的鉴定及在卵孵化过程中的量变
徐义葳, 李丹, 程天印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10-44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2
摘要 ( 159 )   PDF (360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明褐黄血蜱卵蛋白成分及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筛选抗蜱生殖疫苗分子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褐黄血蜱孵化0、7、14、21 d的卵蛋白,以过滤器辅助样品制备(filter-aided sample preparation,FASP)法酶解卵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离、检测酶解特异性肽段,搜索该蜱中肠转录组文库鉴定卵原生质中的蛋白,登录NCBI对各蛋白进行注释;以Maxquant计算各蛋白的iBAQ (intensity-base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和非标记定量(Label-free quantification,LFQ),分析各蛋白在不同孵化时间的相对丰度及其增减,并对高可信蛋白序列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检出特异性肽段1 044条,由此鉴定多肽291种,其中高可信的(unique peptides≥2)112种,但仅39种有相关文献。基于文献,按照功能将39种蛋白归类于酶、酶抑制剂、转运蛋白、热休克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及未知蛋白6类;酶、酶抑制剂、转运蛋白、热休克蛋白都有家族蛋白共存的情况。定量分析显示,在新产褐黄血蜱卵中,丰度最高的是Contig14782,其次为Contig6575。至孵化结束时,在20种高丰度蛋白中,1种(Contig2242)显著升高(P<0.05),14种显著下降(P<0.05),5种增减不显著。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本次鉴定的高可信蛋白主要定位于胞外区域,参与免疫调节过程,发挥结合蛋白质和RNA的作用。【结论】 褐黄血蜱卵蛋白成分复杂、种类众多,包括酶、酶抑制剂、转运蛋白、热休克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其中酶是最多的一类。在孵化期间,绝大多数蛋白酶和酶抑制剂丰度显著下降。
新疆喀什地区安格斯犊牛腹泻主要病毒性病原调查及牛诺如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
吴静, 史晋成, 萨妮耶·库尔班, 纳曼·阿卜杜拉, 孙磊, 姚刚, 钟旗, 骆梁涛, 赵红琼, 马雪连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20-44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3
摘要 ( 301 )   PDF (1599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新疆喀什地区安格斯犊牛腹泻主要病毒性病原流行情况及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全基因组遗传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分别对2021年不同季节在喀什4个牛场采集的363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BNoV 4种病毒性病原检测,并对扩增获得的BNoV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BCoV和BNo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6.09%(131/363)和25.07%(91/363),混合感染中BCoV+BNoV检出数量最多,阳性率为44.00%(22/50)。对喀什地区4个场区进行检测,其中A场主要检测出BCoV和BNoV,检出率分别为43.52%(47/108)和32.41%(35/108);B场主要检测到BCoV,检出率为52.21%(71/136);C、D场病原检出率普遍较低。秋、冬季检出量最多的病毒分别为BNoV和BCoV,检出率分别为66.67%(50/75)和77.59%(90/116)。对BNoV全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本试验检测到的新疆喀什地区BNoV Bo/XJ-KS/01/CHN株(登录号:ON076888)属于GⅢ.2型BNoV,与中国CN/HB-SJZ和CH/HB/BD/2019毒株在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且与CN/HB-SJZ-2毒株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为93.70%;与英国分离到的Jena/1999/UK毒株核苷酸相似性最低,为72.49%。进一步对3个开放阅读框(ORF)比对分析发现,测得的BNoV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参考株CN/HB-SJZ-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主要是在ORF1区域最高,分别为94.24%和98.69%;与国外参考株Jena/1999/UK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主要是在ORF3区域最低,分别为63.59%和64.57%。与国内外毒株比对结果显示,未出现基因重组现象。【结论】 南疆地区犊牛腹泻流行情况因季节、场区不同有一定的差异。病毒性病原主要在秋、冬季感染率较高,以单一BCoV、BRV和BNoV感染为主。本研究测定分析的BNoV GⅢ.2型Bo/XJ-KS/01/CHN全基因序列与中国CN/HB-SJZ-2参考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内外全基因组参考序列比对未出现基因重组现象。
犬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
赵少若, 黄甜, 郝丽影, 吴洪超, 汪志艳, 崔宁宁, 王亚玲, 邓均华, 田克恭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29-44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4
摘要 ( 258 )   PDF (2264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发犬轮状病毒(Canine ratavirus,CRV)免疫学诊断试剂,制备并鉴定CR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可用于检测CR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方法】 以CRV临床分离株SL006株为免疫原免疫BALB/c雌性小鼠,用杂交瘤细胞法进行细胞融合,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筛选可稳定分泌C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制备腹水,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获得单克隆抗体。对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经条件优化建立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对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获得了4株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2C12、4A5、1H3、5F3,IFA效价分别为1:6 400、1:12 800、1:1 600和1:3 200;重链亚类分别为IgG2b、IgG2a、IgG1和IgG2a,轻链亚类均为kappa;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线包被单克隆抗体4A5,对照线包被羊抗鼠IgG,金标垫包被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2C12,对CRV病毒液的检测灵敏度为104.2 TCID50/mL,检测犬源其他病毒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CPIV)、犬腺病毒Ⅰ型(Canine adenovirus-Ⅰ,CAV-Ⅰ)、CAV-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病毒液及CRV阴性肛拭子和阴性粪便均为阴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良好;利用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和RT-PCR方法对47份样品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符合率为93.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CR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与RT-PCR方法符合率较高,可为CRV的临床快速诊断提供有效的检测方法。
小单元全封闭隔离栏舍在猪疫病控制与净化上的效果研究
张杏艳, 吴柱月, 易显凤, 蓝晞, 朱文, 陈中华, 蓝海恩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38-44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5
摘要 ( 132 )   PDF (1064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小单元全封闭隔离栏舍在猪疫病控制、净化及疫苗减免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试验设置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血清抗体全阴、全阳及部分阳性组,每组选取同日龄的保育猪6头,进行为期140 d的A、B模式饲养。A模式为小单元全封闭隔离栏舍养殖140 d,B模式为小单元全封闭隔离栏舍养殖70 d+常规敞开型栏舍养殖70 d。所有试验猪进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单次疫苗免疫。试验在饲养的第0、70和140天检测猪群血清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CSFV、PRV-gB、PRV-gE抗体水平及血清抗体阳性率。【结果】 与第0天相比,A模式所有组PCV2抗体水平及全阳组和部分阳性组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在第70和140天显著下降(P<0.05),B模式第70天全阳组PCV2抗体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全阴组及部分阳性组PCV2抗体水平维持,第140天所有组PCV2抗体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B模式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前70 d大幅度下降,后70 d大幅度上升至100%。与第0天相比,A、B模式前70 d CSFV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抗体阳性率快速升高;与第70天相比,后70 d A模式全阴组和部分阳性组CSFV抗体水平维持小幅度升高趋势,全阴组和全阳组血清抗体阳性率维持100%,B模式全阴组和全阳组CSFV抗体水平显著下降(P<0.05)并接近第0天。PRV-gB血清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在A、B两种养殖模式的前70 d部分组下降,后70 d全部组下降。在整个试验期内A、B养殖模式下,PRRSV和PRV-gE抗体水平均处在较低水平,血清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 小单元全封闭隔离栏舍可明显阻断PCV2的传播,具有净化PCV2、增强CSFV疫苗免疫的保护率、降低疫苗使用成本的作用,是一种可行的增强生猪养殖疾病防御能力的保障设备。
基础兽医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作用机制
樊俊洋, 吴文义, 张云天, 金钺, 杨明凡, 张红英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47-44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6
摘要 ( 217 )   PDF (6149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手段探究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获取乌梅散加减方的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应用公共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获取TGE的相关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乌梅散加减方与TGE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利用DAVID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乌梅散加减方治疗TGE的作用机制。【结果】 从乌梅散加减方中共筛选到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素等125种活性成分和JUN原癌基因(JUN)、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58个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共得到生物过程138个条目,涉及免疫反应、血管内皮因子生成、RNA聚合酶Ⅱ启动子对pri-miRNA转录的正调控等;细胞组分13个条目,涉及胞外区、细胞外空间、膜筏等;分子功能32个条目,涉及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得到135条信号通路,其中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是乌梅散加减方治疗TGE的主要信号通路。【结论】 乌梅散加减方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素等多个活性成分调控JUN、TNF、STAT3等靶点,通过参与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治疗TGE。
葛根素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蒙锦燕, 徐百昌, 司红彬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57-44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7
摘要 ( 283 )   PDF (3230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rarin,PU)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上防治APAP引起的肝损伤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40只4周龄体重(20±2) g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APAP)、葛根素低剂量组(L-PU)、葛根素高剂量组(H-PU)4组,每组10只。CON组正常饲养,L-PU和H-PU组分别以50和100 mg/kg葛根素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最后一次给药后禁食16 h,APAP、L-PU和H-PU组均以200 mg/kg对乙酰氨基酚灌胃1次。继续禁食12 h,麻醉后经眼眶采血,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迅速采集肝脏,观察肝脏形态、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评价肝损伤情况;测定肝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评定肝脏氧化应激情况;测定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及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E成员1(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含量,分析APAP在肝脏的代谢情况;测定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caspase-9含量,评定肝脏细胞凋亡情况;制作肝脏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CON组相比,APAP组肝脏质地坚硬,有明显出血,肝脏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不清晰,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指数及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上升(P<0.05),CAT活力、T-AOC及GST水平显著下降(P<0.05),caspase-3、caspase-9及CYP2E1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APAP组相比,L-PU和H-PU组小鼠肝脏形态结构及组织结构基本保持正常,且H-PU组效果更显著;L-PU和H-PU组小鼠肝脏指数和血清中AST、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中CAT活力、T-AOC显著提高(P<0.05),caspase-9水平显著降低(P<0.05);此外,L-PU和H-PU组在提高小鼠GST水平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CYP2E1水平(P<0.05)。【结论】 葛根素对APAP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葛根素发挥抗氧化、抗凋亡、加速APAP解毒作用有关。
树鼩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耶尔森强毒力岛相关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陈柄汛, 韩冬梅, 赵维薇, 张博, 邓静, 万全, 王喜, 肖鹏, 吕龙宝, 高洪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66-44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8
摘要 ( 178 )   PDF (3074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树鼩源大肠杆菌耶尔森强毒力岛(HPI)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耐药性,为树鼩的饲养管理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一定思路。【方法】 无菌采集树鼩肛拭子样品129份,采用麦康凯培养基、LB琼脂培养基、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用PC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HPI相关基因检测,经PCR鉴定后筛选HPI阳性菌株并对该菌株的主要结构基因irp2和fyuA进行相似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29份树鼩肛拭子样品共分离得到123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95.35%(123/129);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菌株镜检为红色粗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乳糖、葡萄糖、麦芽糖、蛋白胨和甘露醇生化反应呈阳性,硫化氢和尿素酶生化反应呈阴性,均符合大肠杆菌特性;PCR产物电泳结果显示,HPI相关基因检出率为88.62%(109/123),irp2基因携带率为34.15%(42/123),fyuA基因携带率为47.97%(59/123);主要结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irp2和fyuA基因与GenBank中公开发表的irp2和fyu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98.6%和98.9%以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耶尔森菌属亲缘关系较近;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和氟苯尼考敏感,对阿莫西林和苯唑西林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7.80%和81.30%。【结论】 HPI相关基因在树鼩大肠杆菌中广泛分布,进一步证实HPI可发生水平转移,且主要结构基因irp2和fyuA的遗传具有较高保守性。
鸡蛋壳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张素, 方钰文, 陈韵声, 高丽, 徐桂云, 朱奎, 郑世军, 王永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76-44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39
摘要 ( 192 )   PDF (1839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环境下鸡蛋外壳携带蜡样芽孢杆菌的情况和分离菌株的基本特征。【方法】 从养殖场和超市各采集9种新鲜鸡蛋,对鸡蛋表面携带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基因分型、毒力基因筛查和耐药性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后进行菌种鉴定并确定基因分型、筛选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经MALDI-TOF MS初步鉴定和基因组菌种鉴定,确定从养殖场3种未经清洁加工的鲜蛋中分离出的6个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其序列分型(ST)较为多样,其中有2株新的ST型。在毒力基因筛查方面,6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检出了非溶血型肠毒素nheB基因、腹泻型毒力因子hlyⅡ基因和侵袭免疫系统的inhA基因;nheAnheC基因携带率为83.3%,编码溶血型肠毒素HBL的hblA、hblChblD基因携带率均为66.7%;cytKhlyⅢ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3.3%和50.0%;肠毒素基因BceT、entFM和致吐毒素基因ces均未检出。耐药性方面,6株菌均对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和环丙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泰妙菌素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中介率分别为83.3%和100%;33.3%的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6株菌均携带有磷霉素耐药基因FosB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vanA的部分基因vanRSYZ,其中5株菌携带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mphL,部分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或核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结论】 本试验从养殖场未经消毒处理的鸡蛋外壳上成功分离到了蜡样芽孢杆菌,并发现其携带有多种毒力基因,存在多重耐药性,有潜在致病性和公共安全风险。
芒果苷抗DHAV-1致鸭胚肝细胞炎性损伤的研究
孙伟翔, 秦枫, 袁亚梅, 卜潇, 张力, 吴双, 林梦舟, 吴植, 朱善元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85-44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40
摘要 ( 126 )   PDF (1970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芒果苷(mangiferin,Man)对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1,DHAV-1)致鸭胚肝细胞(DEHCs)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从14日龄SPF级麻鸭鸭胚肝脏组织分离原代DEHCs,用含不同浓度芒果苷(0、5、10、20、40、80和160 μmol/L)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通过CCK-8法检测其安全浓度范围;用安全浓度的芒果苷培养DEHCs 12、24和48 h后,检测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判定芒果苷对DEHCs的毒性作用。将DEHCs分为对照组(Mock)、模型组(Model)、芒果苷组(Man10、Man20和Man40)和利巴韦林组(Rib),每组3个重复,所有组细胞血清饥饿培养12 h后,Mock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Model、Man10、Man20、Man40和Rib组用DHAV-1(MOI=1.0)攻毒2 h后,Model组更换为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Man10、Man20、Man40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和40 μmol/L芒果苷,Rib组添加1 μmol/L利巴韦林。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免疫荧光(IF)法检测DHAV-1在各组DEHCs中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LRP3/Pro-Caspase1/IL-1β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提取2日龄SPF麻鸭的新鲜全血,分离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uPBMCs),duPBMCs分组及处理同DEHCs,ELISA法检测各组duPBMCs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和IL-1β的含量。【结果】 与0 μmol/L芒果苷组相比,80和160 μmol/L芒果苷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因此5~40 μmol/L芒果苷为处理DEHCs的安全给药浓度。20和40 μmol/L芒果苷处理48 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显著低于处理12和24 h (P<0.05),20和40 μmol/L芒果苷处理12和24 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显著高于5和10 μmol/L芒果苷处理(P<0.05),各浓度芒果苷处理48 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故48 h为最适处理时间。与Mock组相比,Model组DEHCs中CAT、T-AOC、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DEHCs中MDA含量、T-NOS活性、DHAV-1拷贝数、DHAV-1阳性率、NLRP3表达量及duPBMCs中IL-8、IL-1β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Man10、Man20和Man40组DEHCs中CAT、T-AOC、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DEHCs中MDA含量、T-NOS活性、DHAV-1拷贝数、DHAV-1阳性率、NLRP3表达量及duPBMCs中IL-8、IL-1β分泌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芒果苷可通过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DHAV-1的复制水平、抑制NLRP3通路的激活、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抗DHAV-1感染DEHCs造成的炎性损伤。
猪霍乱沙门菌抗噬菌体菌株筛选及受体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李晓宇, 张慧君, 迟新月, 李根, 王丽丽, 魏炳栋, 孙晓雯, 李纪彬, 徐永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95-45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41
摘要 ( 176 )   PDF (2922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抗噬菌体菌株并分析其受体基因突变位点,为解析猪霍乱沙门菌噬菌体抗性突变的产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猪霍乱沙门菌CICC 21501及其裂解性噬菌体vB_SenS_S528(噬菌体S528)为研究对象,通过波动实验筛选自发突变的抗噬菌体菌株,观察菌落形态,并测定其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吸附特性、生长曲线及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PCR验证定位耐受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成功筛选出1株抗噬菌体S528的突变菌株,命名为B6-2。B6-2菌落边缘粗糙,与野生菌相比,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对pH表现出敏感性,在40、50 ℃时表现出温度耐受性。噬菌体S528对抗噬菌体菌株B6-2的吸附率减少60%(对野生菌吸附率为93%)。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及比对分析得知,B6-2菌株有3个位点发生了突变,分别为PROKKA_04510基因中2个位点和rfbC基因中的1个位点发生突变。突变基因片段的PCR产物电泳及测序结果均表明,PROKKA_04510基因上的2个位点并未发生突变,而真正发生突变的位点位于rfbC基因的350 bp处,碱基由C突变为T。【结论】 筛选到1株与受体改变有关的抗噬菌体菌株B6-2,其通过rfbC基因上的碱基突变来阻止噬菌体吸附。
他莫昔芬对猪伪狂犬病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
邢嘉友, 樊文杰, 王昱旻, 鲁秀香, 宋月, 褚贝贝, 王江, 王梦迪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503-45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42
摘要 ( 247 )   PDF (4244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他莫昔芬(Tamoxifen)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以PK15细胞为模型,采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利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GFP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PRV g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病毒滴度测定法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对病毒的抑制情况。【结果】 他莫昔芬用药浓度在6 μmol/L时对细胞活力无影响;在6 μmol/L以下时,与空白组相比,他莫昔芬处理组对细胞周期与凋亡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处理组PRV-GFP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速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他莫昔芬处理后极显著抑制了PRV gB基因mRNA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不同给药浓度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了PRV gB蛋白的表达(P<0.05;P<0.01);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中,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处理组的PRV-QXX子代病毒的复制速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他莫昔芬能显著抑制PR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