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0-20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0-0. 
摘要 ( 171 )   PDF (1319KB) ( 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0-0. 
摘要 ( 1 )   PDF (490KB)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基于RNA-seq数据鉴定苏姜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
徐盼, 何鑫鑫, 倪黎纲, 唐子雪, 杨持, 朱淑斌, 季鸿鸣, 周春宝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13-28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01
摘要 ( 330 )   PDF (993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对苏姜猪背最长肌和腿肌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挖掘影响苏姜猪肌肉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选取90和180日龄苏姜猪各3头,利用RNA-seq技术对9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18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和腿肌进行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18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和9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中有1 655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474个基因表达上调,1 18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和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474个表达上调基因主要参与肌肉纤维、转录调节、钙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功能,1 181个表达下调基因主要参与免疫、造血、溶酶体、绑定、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180日龄苏姜猪背最长肌和腿肌中有383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70个基因表达上调,313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和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70个表达上调基因未能显著富集,313个表达下调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肌肉发育、细胞外基质、cGMP-PKG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功能。本试验获得了苏姜猪背最长肌和腿肌组织的转录组信息,筛选出6个与苏姜猪肉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FOXO1、FOXO3、FOXO4、MYF6、A-FABPH-FABP,为深入研究苏姜猪肉质性状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小尾寒羊ACAA1基因CDS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王延莉, 梁祎凡, 肖成, 金花子, 曹阳, 金海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23-28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02
摘要 ( 200 )   PDF (2420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etyl-coenzyme A acyltransferase 1,ACAA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明确该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采集小尾寒羊心脏、肝脏、胃、十二指肠、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绵羊ACAA1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04018227.3)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小尾寒羊ACAA1基因完整CD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小尾寒羊ACAA1基因CDS长为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小尾寒羊ACAA1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绵羊、山羊同源性最高,约为100%,与食蟹猴、狒狒和野猪的同源性均为93.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小尾寒羊与绵羊、山羊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穿山甲、狒狒的亲缘关系较远;各物种间同源性较高,保守性较强。ACAA1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6.92 ku,分子式为C1603H2638N458O501S18,理论等电点为7.48,半衰期为30 h,消光系数为9 440,稳定系数为40.88,脂溶系数为92.67,亲水性氨基酸残基约占58%,为不稳定的碱性脂溶性亲水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与信号肽,不是分泌蛋白;主要分布在过氧化物酶体,存在25个磷酸化位点、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4个O-糖基化位点。ACAA1蛋白二级结构含有α-螺旋(37.92%)、β-折叠(12.64%)和无规则卷曲(49.44%),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AA1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皮下脂肪、小肠中表达量相对较高。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小尾寒羊ACAA1基因生物学功能及筛选与肉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提供依据。
猪PAANCR组织表达谱分析及其对脂质生成的影响
王璟, 李庆东, 滑留帅, 陈俊峰, 张家庆, 任巧玲, 刘付玖, 张华, 曹海, 徐照学, 邢宝松, 白献晓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34-28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03
摘要 ( 199 )   PDF (1603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去势和非去势猪皮下脂肪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差异,筛选到一个表达差异极显著的novel lncRNA——PAANCR,本试验旨在研究PAANCR在猪育肥不同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脂质生成的关系。选用10头健康长×大二元杂交仔猪,在90和210 d各随机选取3头屠宰取样,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AANCR的表达谱,同时在3T3-L1细胞中使用siRNA干扰PAANCR的同源体lncRNAB130024G19Rik,通过油红O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对脂肪沉积的作用。结果发现,PAANCR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特异性,其在肺脏、子宫、脾脏、肾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而在肝脏、小肠和脑中的表达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肌肉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同时,通过siRNA介导的干扰能够显著抑制PAANCR同源体的表达量,PAANCR同源体表达量降低后,关键成脂分化和脂质沉积调控基因表达量也随之减少。提示PAANCR可以作为调控猪脂质生成的候选因子,对于深入研究lncRNA参与调控猪脂质生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布鲁氏菌介导的mmu-miR-671-5p的靶基因预测与功能富集性分析
赵宇, 罗艺晨, 顾国靖, 李博文, 李文杰, 周志雄, 帅学宏, 伍莉, 陈吉轩, 黄庆洲, 焦寒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43-28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04
摘要 ( 202 )   PDF (1339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行布鲁氏菌介导的mmu-miR-671-5p的靶基因预测,本试验利用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RAW264.7细胞后,分别运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进行差异表达的mmu-miR-671-5p靶基因的预测,预测的靶基因分别有11 953和9 252个,将预测结果取交集进行韦恩(Venn)分析,重叠部分的靶基因有3 681个;利用GO与KEGG进行功能富集性分析,再利用PicTar软件进一步对mmu-miR-671-5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Venn分析结果进一步取交集,结果显示,mmu-miR-671-5p的预测靶基因有7个;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验证7个预测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Tnfrsf1bTnip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RAW264.7细胞中转染mmu-miR-671-5p inhibitors,分别验证7个预测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Tnfrsf1bTni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对mmu-miR-671-5p与Tnfrsf1b和Tnip1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靶位点分别进行预测,结果初步表明,mmu-miR-671-5p的靶基因为Tnfrsf1bTnip1,其预测结合靶位点均只有1个,分别位于Tnfrsf1b和Tnip1 3'UTR全长位置的91和305 bp。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mu-miR-671-5p在布鲁氏菌感染RAW264.7细胞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QY株σB蛋白基因特征、二级结构预测及其细胞抗原表位分析
吴阳开, 范文胜, 张雪莲, 李智丽, 郭锦玥, 李文锋, 黄淑坚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51-28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05
摘要 ( 192 )   PDF (1358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QY株σB蛋白的遗传变异规律和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QY株和25株参考株的σB蛋白编码序列,通过Mega 6.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使用Datamonkey软件进行选择压力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QY株σB蛋白二级结构功能及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NDRV QY株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鸭呼肠孤病毒(DRV)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4.9%~98.9%,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及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相似性仅为66.5%~68.4%和67.6%~68.4%;选择压力分析显示,σB蛋白承受净化选择压力,但存在一个正向选择位点;σB蛋白属于亲水蛋白,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含有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结构预测分析显示,σB蛋白具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等丰富的二级结构;表位分析显示,σB蛋白含有潜在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成功进行了QY株σB蛋白的基因特征和结构功能预测及其细胞表位分析,为深入了解该蛋白的免疫学特性及研发NDRV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与幽门螺杆菌铁蛋白基因融合PCR扩增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朱艳平, 何勇, 刘佳, 邢瑞林, 常乐凯, 李润芷, 岳锋, 吴玉苹, 李鹏, 孙国鹏, 张艳芳, 王选年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60-28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06
摘要 ( 212 )   PDF (1366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高活性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蛋白的重组蛋白,本试验对IBDV VP2蛋白基因与能进行自我组装的幽门螺杆菌(Hp)铁蛋白基因进行融合PCR扩增,获得其融合基因。根据成熟VP2蛋白基因cDNA序列和Hp铁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应用融合PCR技术扩增获得融合基因片段VP2-Fe。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筛选阳性重组克隆质粒,然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ZaC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获得阳性表达质粒。结果显示,通过两轮PCR扩增出长度为1 824 bp的融合基因VP2-Fe,亚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结果显示,融合基因无任何碱基的突变,筛选的阳性质粒命名为pMD-VP2-Fe。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大小为1 824 bp,亚克隆至pPICZaC,PCR和双酶切鉴定出现预期大小的片段,将获得的阳性表达质粒命名为pPICZaC-VP2-Fe。本研究为后期利用真核表达载体获得其融合重组蛋白奠定基础。
生理生化
CRISPR系统促进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与抑制成脂分化的研究
杨馥如, 王学智, 余四九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67-28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07
摘要 ( 175 )   PDF (3817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优化组织培养法分离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为研究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奠定基础。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和流式仪器检测所分离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利用CRISPR-dCas9系统在快速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前提下观察其对成脂分化的影响,并通过生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学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接种3~5 d后可见细胞从组织块周围爬出,光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多为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细胞,且形态单一均匀,具有较高的爬出率,可以大大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效率;通过CRISPR-dCas9系统激活Runx2和Osterix基因后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CRISPR-dCas9系统可以同时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通过CRISPR-dCas9-KRAB系统同时抑制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Osterix后可以促进成脂分化。本研究利用组织贴壁法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和分化能力;利用CRISPR系统可以同时过表达Runx2和Osterix两个基因,可以在进成骨分化的同时抑制成脂分化,表明成脂分化和成骨分化的相关性,为基因编辑在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和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肠道寄生虫与菌群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周永春, 王坤轮, 闫亚群, 赵姗姗, 宁长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76-28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08
摘要 ( 301 )   PDF (678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北京鸭肝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分化潜能研究
李婷婷, 许龙, 梁峻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82-28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09
摘要 ( 199 )   PDF (9109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北京鸭肝间充质干细胞(liv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LMSCs)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取孵化19日龄健康鸭胚通过酶消法分离出北京鸭LMSCs,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免疫荧光、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北京鸭LMSCs特异性标记物(CD29、CD44、CD71、CD73、CD90、CD105、CD133及CD166)进行检测,因北京鸭LMSCs分离过程中会存在少量造血干细胞,所以对造血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31、CD34进行检测,同时对细胞进行成脂和成骨的分化诱导,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显示,通过酶消法获得的北京鸭L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造血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为阴性表达,证明其为肝间充质干细胞,且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诱导。RT-PCR检测结果发现,成脂分化诱导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脂蛋白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呈阳性表达;成骨分化诱导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呈阳性表达。北京鸭LMSCs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可使畜禽遗传资源有无限利用的可能性,多向分化潜能强则说明重编程的水平较低,对畜禽种质资源的复原有巨大的优势,为组织再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畜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开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基于FAO模式评价中国部分猪种肌肉氨基酸组成
方晨, 赵小琪, 杨帆, 邹付强, 杨明华, 赵彦光, 赵素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890-29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0
摘要 ( 246 )   PDF (1206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地方猪种肌肉氨基酸组成,从而有利于改良猪肉品质及营养价值,促进优良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基于前人对嵊县花猪、湘西黑猪、西藏藏猪、荣昌乳猪、滇南小耳猪、青海八眉猪、杜陆猪、淮南猪、沂蒙黑猪、蕨麻猪、甘肃白猪、姜曲海猪、江香猪、东北民猪、松辽黑猪15个中国地方猪种肌肉中16种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比较了不同猪种肌肉16种氨基酸含量及味觉氨基酸含量差异,以联合国粮食组织(FAO)模式评价8种必需氨基酸,并对16种氨基酸组成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嵊县花猪猪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味觉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最高,分别为48.28、68.82、125.93 g/100 g,且猪肉氨基酸模式与FAO氨基酸模式最接近,必需氨基酸含量远高于FA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含量。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异的89.499%,基于主成分值的UPGMA聚类图将中国15个地方猪种归为九大类。总之,中国地方猪猪肉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嵊县花猪的肌肉氨基酸组成最优,营养价值更高。
糠麸营养价值及其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崔艺燕, 田志梅, 鲁慧杰, 邓盾, 马现永, 陈卫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02-29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1
摘要 ( 268 )   PDF (1423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的谷物糠麸产量巨大,但未被充分利用,附加值低。小麦麸的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含量较高,吸水性较强,易霉变,易被呕吐毒素污染。米糠CP、粗脂肪(EE)含量较高,但易发生酸败。黑麦麸、燕麦麸、高粱糠的CP含量较高,而玉米皮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高。糠麸矿物质丰富,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而微生物发酵能够分解有害物质,增加食品、饲料中活性成分。通过微生物发酵能降低糠麸抗营养因子含量,将无法利用、利用率低的成分分解为易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提高蛋白质含量及消化率。目前糠麸发酵使用的微生物主要为霉菌、酵母、乳酸菌、芽孢杆菌,少部分使用食用真菌。研究表明,发酵糠麸富含有益代谢产物,能够为动物提供良好的抗氧化剂、益生菌来源,在合理利用糠麸的同时减少抗生素使用。发酵利用糠麸饲料能够达到一物多用,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解决废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作者综述了糠麸的营养价值、发酵菌种、发酵前后变化及其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的应用,以期为发酵糠麸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脂肪酸组合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习瓒娜, 高健, 王梦芝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16-29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2
摘要 ( 173 )   PDF (926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并得出最优脂肪酸组合及添加水平,试验选取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4种脂肪酸因子,设置0.5%、1.0%、1.5%等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其中Ⅰ~Ⅸ组为试验组、Ⅹ组为对照组,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以3头瘤胃瘘管山羊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组培养液VFA 24 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在6 h时Ⅶ组TVFA浓度最高。乙酸/丙酸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6 h前下降较快,6 h后趋于平缓。丁酸摩尔百分比在7.97%~15.41%间变动。主成分与最优组合分析表明,TVFA浓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α-亚麻酸;以添加1.5%硬脂酸、0.5%油酸、1.5%亚油酸、0.5%α-亚麻酸时组合效应最好。
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夏亿, 张元可, 徐晶云, 郭双双, 丁斌鹰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27-29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3
摘要 ( 244 )   PDF (1040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以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坏死性肠炎模型,研究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LF组(日粮添加1×109 CFU/kg发酵乳杆菌)、感染+BC组(日粮添加1×1010 CFU/kg凝结芽孢杆菌)。所有感染肉鸡在14~21 d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灌服产气荚膜梭菌显著降低22~28 d肉鸡的日均采食量(P<0.05),显著增加28 d十二指肠和空肠损伤评分(P<0.05),显著提高21 d肉鸡盲肠的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28 d回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与感染组相比,日粮添加发酵乳杆菌显著提高21 d肉鸡回肠的乳杆菌属数量(P<0.05),显著降低21 d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降低28 d肉鸡十二指肠损伤评分(P<0.05),显著降低21 d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21 d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显著降低21 d肉鸡回肠和盲肠的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28 d肉鸡回肠乳杆菌属数量(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发酵乳杆菌或凝结芽孢杆菌均对感染肉鸡的肠道微生物具有调控作用;其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有利于肠道绒毛发育,缓解肠道损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而发酵乳杆菌没有缓解肠道损伤的作用。
新疆也木勒白羊羔羊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体尺的相关性研究
梁小鹏, 张振良, 阿曼开迪·莫哈麦提汗, 姚力丹, 包敖敦格日乐, 决肯·阿尼瓦什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37-29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4
摘要 ( 231 )   PDF (1017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对0~120日龄新疆也木勒白羊羔羊体尺指标、体重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也木勒白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22只也木勒白羊初生羔羊,每30 d对其体尺、体重进行测量,直至120日龄。结果显示,也木勒白羊公、母羔早期各月龄体重、体尺累积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公羔生长发育较母羔快,公、母羔30~60日龄生长速度最快,30~60日龄公羔平均日增重(ADG)较母羔多6.8 g/d;体尺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体长、体高、管围、脂臀宽和脂臀厚在0~30日龄增长最快,胸围和脂臀长在30~60日龄增长最快,公、母羔脂臀长指标在90~120日龄差异明显;120日龄断奶羔羊体尺与体重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羔羊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脂臀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小。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羔羊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大,体高、体长、脂臀长和脂臀宽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公羔管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母羔管围对体重的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
响应面法优化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工艺
陈柯源, 郝宝成, 丁自强, 梁剑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46-29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5
摘要 ( 206 )   PDF (1904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液体发酵工艺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蛋白胨添加量、菌液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此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选取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发酵优化的4个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并进行响应面分析,以确定各因素与响应值多糖提取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变化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利用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添加量与接种量和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最终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0.95%,蛋白胨添加量1.52%,接种量2.92%,发酵时间35.8 h。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9.23%,与未发酵组(4.62%)相比,多糖含量提高近2倍。该工艺对液体发酵当归补血汤产多糖优化效果显著,为发酵当归补血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果渣营养价值及其发酵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田志梅, 马现永, 鲁慧杰, 崔艺燕, 王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55-29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6
摘要 ( 271 )   PDF (1176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水果资源丰富,果渣产量巨大、种类繁多、营养丰富,是良好的饲料资源。随着对果渣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苹果渣、柑橘渣、菠萝渣、葡萄渣及沙棘果渣含有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等营养成分及钙、磷、铜、锌、铁、硒、镁等矿物元素,同时还富含维生素、黄酮、多糖、多酚等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然而果渣富含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单宁等抗营养物质,存在适口性差、消化率低等缺陷,影响动物消化吸收功能及对饲料的转化率。而微生物发酵可减少果渣中纤维素、木质素、植酸、果胶、单宁等抗营养成分,同时提高其粗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果渣的营养结构和营养价值,提高其利用率。研究发现,发酵果渣作为饲料可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及生产性能,提高肉品质,降低养殖成本。作者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果渣的营养价值、微生物发酵后营养变化及其发酵饲料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阐明果渣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同时也为果渣发酵料在畜禽养殖中的深度发掘及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雪峰乌骨鸡日粮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
陈婷, 廉俊红, 吴佳韩, 习欠云, 孙加节, 罗君谊, 张永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64-29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7
摘要 ( 205 )   PDF (1036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雪峰乌骨鸡日粮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7周龄母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以25%、50%、75%、100%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替代基础日粮饲喂,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①25%、50%发酵料替代组显著提高乌骨鸡对饲料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P<0.05),75%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75%和100%替代组乌骨鸡屠体率显著增加(P<0.05),25%替代组乌骨鸡胸肌率显著增加(P<0.05),但各试验组腹脂率无显著变化(P>0.05)。③各试验组显著降低胸肌pH24 h及蒸煮损失(P<0.05),显著提高胸肌亮度(L*)和红度(a*)(P<0.05),100%替代组滴水损失显著下降(P<0.05)。④50%、75%及100%发酵饲料替代组肌肉DM和CP含量显著升高(P<0.05);50%、100%发酵饲料替代组显著提高肌肉中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丝氨酸(Ser)、精氨酸(Arg)含量(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所用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能提高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肉品质,但添加比例与效果相关性不明显,以100%替代组效果最佳。
精氨酸与高精氨酸的联系及其代谢产物一氧化氮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
张奇, 卢健, 姜海龙, 车东升, 杨海天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73-29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8
摘要 ( 343 )   PDF (818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氧化氮(NO)既是妊娠期母体和胎儿体内平衡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促进母体心血管变化、胎儿发育和生长以及适应宫内外生活的重要物质。精氨酸(Arg)与高精氨酸(h-Arg)是一对同源氨基酸,h-Arg是非必需的阳离子氨基酸,其可能由赖氨酸分解代谢或其前体Arg的氨基转移合成。它们均为NO的前体物质,对孕体具有相似的功能。在母猪妊娠期补饲Arg或h-Arg,能够增加孕体NO的含量。NO通过调控激素、血管的生成与增加养分供给等增加胚胎附植、减少胚胎死亡、增强胎儿发育,进而改善胎儿宫内发育受限(IUGR)与母猪繁殖性能。随着妊娠的进行,孕体氧化代谢增加,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Arg或h-Arg代谢产生的NO通过上调Nrf2通路刺激谷胱甘肽(GSH)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孕体抗氧化能力,保证孕体与胎儿的健康发育。作者针对母猪妊娠期补充Arg或h-Arg,通过其代谢产物NO改善母猪IUGR、提高繁殖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与可能存在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Arg与h-Arg在妊娠母猪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天然虾青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高珊, 郭勇, 陈余, 齐晓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81-29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19
摘要 ( 258 )   PDF (763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虾青素是一种酮基类胡萝卜素,具有着色、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癌等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家禽日粮中添加的天然虾青素可通过血液、肝脏和卵巢的消化、吸收与运输,最后在蛋黄中明显富集,使蛋黄颜色加深。同时因其具有羟基和不饱和酮基,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减轻动物机体氧化应激损害。另外,天然虾青素可通过改善动物精液品质及生殖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其生殖性能。在水产动物日粮中添加天然虾青素,不仅能增亮水产动物自身肤色,还可通过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及抑制炎性因子NF-κB信号通路增强机体免疫力。文章综述了虾青素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方法和纯化,详细叙述了虾青素着色、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方面的功能,并分析了虾青素在畜牧与水产应用中的前景,旨在为其在畜牧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遗传繁育
HGTP基因与羊毛细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启动子活性研究
王晶晶, 杨涵羽璐, 代蓉, 杨华, 石国庆, 杨永林, 万鹏程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88-29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0
摘要 ( 176 )   PDF (1952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构建高甘氨酸-酪氨酸蛋白(HGTP)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验证其活性,阐明HGTP基因在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皮肤毛囊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羊毛经济性状的关系。运用PCR方法扩增HGTP基因启动子序列片段,克隆至pGL3-Basic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并通过双酶切验证和测定核酸序列鉴定;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并检测报告基因的活性;测定羊毛的纤维直径、长度的数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GTP基因在不同品种绵羊的皮肤毛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萨福克羊与中国美利奴羊的羊毛纤维直径及自然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HGTP基因表达水平与羊毛纤维直径存在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P<0.01),与羊毛自然长度呈现显著的中等负相关(P<0.05),而羊毛直径与自然长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高度负相关(P<0.01)。HGTP基因在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启动子活性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KAP6.1、KAP7和KAP8.1启动子元件在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和3T3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绵羊成纤维细胞中的活性极显著高于在3T3细胞中的活性(P<0.01)。HGTP基因可以作为研究羊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的候选基因。构建不同长度的表达载体,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的2个启动子元件都能驱动外源基因在体外细胞水平表达。绵羊HGTP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研究为调控羊毛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水貂ASIP基因单倍型检测及其皮肤组织mRNA差异表达分析
宋兴超, 刘琳玲, 王淑明, 宋姗姗, 徐超, 杨童奥, 刘宗岳, 丛波, 张志明, 杨福合, 彭英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2998-300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1
摘要 ( 222 )   PDF (153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鼠灰色(agouti signaling protein,ASI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形成的单倍型及皮肤组织差异表达mRNA对水貂被毛色素沉积的影响。通过PCR扩增、Sanger测序技术对金州黑水貂、红眼白水貂和名威银蓝水貂ASIP基因进行SNPs单倍型检测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种毛色皮肤组织ASIP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单倍型及mRNA差异表达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01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0个SNPs,内含子2中4个SNPs (G18A、A159G、G235T、C1189T)共形成10种单倍型(Hap1~Hap10),其中Hap1(GAGC)和Hap2(GAGT)是3种不同毛色水貂群体的共享单倍型;部分内含子3中6个SNPs (C252T、A290C、G298C、A340G、T343C、T379C)形成4种单倍型(Hap1~Hap4),且Hap2(CCCGCC)是名威银蓝水貂群体的主体单倍型。5个位点(A290C、G298C、A340G、T343C、T379C)均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金州黑水貂和名威银蓝水貂ASIP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是红眼白水貂的1.25和0.95倍,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初步提示,ASIP基因调控水貂不同毛色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小鼠Wip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受精能力的影响
邱乙卿, 高倩, 魏迎辉, 刘莎莎, 牟玉莲, 李奎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07-30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2
摘要 ( 204 )   PDF (4457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Wip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为阐明Wip1基因对雄性繁殖的影响提供新的着眼点。选取相同饲养环境、同一遗传背景的8周龄左右的野生型雄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ip1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及雄性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ip1蛋白在睾丸组织及精子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以Wip1敲除型雄鼠为试验组,野生型雄鼠为对照组,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睾酮水平;通过体外受精试验比较两组的2-细胞率及囊胚率。结果显示,Wip1基因mRNA在野生型雄鼠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雄性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其中睾丸中表达量最高,附睾体、附睾头、附睾尾次之;Wip1蛋白主要定位于睾丸组织中的长形精子细胞及附睾成熟精子细胞的头部。ELISA检测结果发现,与野生型雄鼠相比,Wip1敲除型雄鼠血清内睾酮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体外受精结果表明,Wip1敲除后2-细胞率及囊胚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Wip1基因敲除能够引起雄性小鼠受精能力降低,这可能与Wip1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相关。
羊腹腔镜子宫角人工输精技术
王杰, 李鑫垚, 屈金涛, 张佩华, 雷坤, 詹迎谷, 李莉, 易康乐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16-30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3
摘要 ( 244 )   PDF (844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可极大提高羊的生产性能,增加优秀个体所占比例,加快选育速度;可有效利用具有最优遗传性状的公羊,快捷而有效的增加优秀种羊的推广面与覆盖度;减少种公羊饲养管理费用与死亡率;防止因交配而感染疾病,提高母羊的受胎率。目前,研究人员在新鲜精液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冷冻精液输精,冷冻精液可减少养殖场种公羊的饲养数量,控制养殖场的公母比例,大幅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作者介绍了阴道输精技术及腹腔镜子宫角输精2种常用输精技术,同时简述了其优缺点;阐述了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技术的各项操作流程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术后护理等,旨在为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及在实践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预防兽医
水牛原代体细胞慢病毒感染体系的建立
段安琴, 陆杏蓉, 马小娅, 梁莎莎, 庞春英, 梁贤威, 邓廷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23-30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4
摘要 ( 196 )   PDF (12098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水牛原代体细胞慢病毒感染体系。通过比较慢病毒(lentivirus)感染水牛颗粒细胞(buffalo granulosa cell,BuGC)、水牛乳腺上皮细胞(buffalo mammary epithelial cell,BuMEC)、水牛成纤维细胞(buffalo fibroblast cell,BuFC)的效率及荧光强度,筛选出3种水牛原代体细胞的最佳感染复数(MOI)。分离培养获得BuGC、BuMEC及BuFC。将慢病毒质粒pLVX-Puro-GFP和包装质粒pSPAX2、pMAD2.G脂质体转染HEK293T细胞,于转染后48和72 h收集病毒并通过稀释计数法测定慢病毒滴度。将慢病毒按不同的感染复数(100、200、400、600、800)感染BuGC、BuMEC和BuFC,感染72 h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统计感染效率及荧光强度。慢病毒感染3种水牛原代体细胞后,用嘌呤霉素筛选。结果显示,在MOI≤200时,慢病毒感染后细胞荧光强度BuMEC最强,而BuGC和BuFC间无显著差异;在MOI≥400时,慢病毒感染后细胞荧光强度为:BuMEC>BuGC>BuFC。在MOI=100时,慢病毒感染效率为:BuGC>BuMEC>BuFC;在MOI=200时,BuMEC和BuGC感染效率达到100%;在MOI=800时,BuFC感染效率达到100%。不同细胞类型对慢病毒的毒性耐受存在差异,在嘌呤霉素的筛选和维持下,获得了3种水牛原代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过表达慢病毒稳转细胞株。慢病毒感染BuMEC、BuGC、BuFC的最佳MOI分别为200、400和800;3种水牛原代体细胞均能通过慢病毒获得过表达外源基因细胞株。本研究结果为水牛的乳腺组织发育分化、泌乳调控、生殖发育及转基因动物制备等提供了较好的细胞模型。
动物源性食品和环境中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王玉可, 欧亚红, 张莉蕴, 王延新, 王旭, 彭大鹏, 王玉莲, 潘源虎, 谢书宇, 陈冬梅, 黄玲利, 陶燕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32-30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5
摘要 ( 177 )   PDF (1170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兽用磺胺类药物常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用来治疗疾病和促进生长,但不合理的用药会导致磺胺类药物在动物组织中残留,影响食品安全,从而损害人类健康。此外,磺胺类药物在人体及动物体内并不能完全被吸收,大部分以原型及代谢物形式随尿液及粪便排出体外,引起细菌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食品和环境中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环境及食品安全,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物以色谱和质谱等仪器分析方法为主。由于食品和环境中样品基质复杂,药物浓度偏低,所以,在仪器分析前需采取适当的样品前处理对目标物进行富集和纯化。近年来,微型化、无溶剂化、自动化成为样品前处理的发展趋势,作者介绍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分子印迹、免疫亲和色谱、场辅助萃取、QuEChERS法、浊点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并对未来样品前处理发展方向作出展望,旨在为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犬细小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李希辰, 雷欢, 李雪, 石晶, 殷玉和, 吴丛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42-30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6
摘要 ( 210 )   PDF (7632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利用HEK-293细胞系制备鼠源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ovirus,CPV)基因工程抗体并检测其生物活性。通过抗体亚型检测试剂盒检测CPV单克隆抗体亚型;采用间接ELISA检测CPV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经RACE-PCR获得CPV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序列,将可变区序列与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连接;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和pcDNA3.1(+)-H,将载体共转染HEK-293细胞,采用血凝抑制与中和试验的方法检测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生物活性;采用HEK-293F细胞悬浮表达并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的表达量;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后进行SDS-PAGE鉴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纯化后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的活性。结果显示,CPV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2b,亲和力常数6个Ka平均值为1.02×1011 L/mol,只与CPV VLPs发生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和pcDNA3.1(+)-H;HEK-293和HEK-293F细胞培养上清液血抑效价分别为1∶24和1∶26,中和试验结果显示,HEK-293和HEK-293F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和效价分别为1∶152和1∶1 290;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在HEK-293F细胞中的表达量为5.97 mg/L,SDS-PAGE分析在55和25 ku处出现条带,表明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成功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并纯化。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纯化后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在HEK-293F细胞中成功表达具有中和活性、纯度较高的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为今后CPV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
不同日龄鸡肺脏中CD4+、CD8+ T淋巴细胞分布规律
张英楠, 徐晶, 栾维民, 杨树宝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52-30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7
摘要 ( 223 )   PDF (17287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鸡肺脏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海兰白鸡的肺脏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CD8+细胞最初于18 d胚胎中出现,而CD4+T淋巴细胞于孵化后1日龄雏鸡中出现。4日龄时,在初级支气管与次级支气管交汇处有淋巴细胞的聚集物,即形成了明显的支气管相关性淋巴组织(BALT)。在定位分布上,各日龄CD4+T淋巴细胞主要占据BALT的中央区域,而CD8+T淋巴细胞主要环绕在外周。从56日龄开始,CD8+T细胞较CD4+T细胞分布范围更为广泛,在三级支气管气道内壁中、房间隔中、气体交换区和小叶间结缔组织中均有分布,散布在整个肺脏中。在数量变化上,随着日龄增长,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逐渐增加,且35日龄之前CD4+T细胞数量多于CD8+T细胞,而此后各日龄CD8+T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多于CD4+细胞。以上结果表明,鸡肺脏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均呈日龄相关性变化,且该变化说明鸡35日龄之前肺脏以体液免疫为主,而之后则倾向于细胞免疫。
柔嫩艾美耳球虫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致病性差异分析
李建梅, 刘梅, 沈欣悦, 戴亚斌, 俞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58-30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8
摘要 ( 219 )   PDF (735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明确柔嫩艾美耳球虫对球虫易感性差异鸡种的致病性,本研究以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剂量分别感染对球虫具有抗性的藏鸡和易感的隐性白羽鸡,接种后观察记录各组鸡的临床表征、血便记分、死亡率、增重、盲肠病变记分、卵囊产量,并于感染前和感染后3、6和8 d每个品种分别随机选择5只鸡采集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仪(FCAS)检测外周血CD4+T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显示,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藏鸡相对增重率高于隐性白羽鸡,死亡率、血便记分和盲肠病变记分均低于隐性白羽鸡,但卵囊产量高于隐性白羽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面,感染前,藏鸡CD4+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高于隐性白羽鸡。感染后第3天,藏鸡CD4+、CD8+ 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下降,隐性白羽鸡CD8+ T淋巴细胞数略有下降,CD4+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上升,但CD4+/CD8+比值仍显著低于藏鸡(P<0.05)。感染后第6天,2个品种鸡CD4+ 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下降,其中藏鸡表现为显著下降(P<0.05),而隐性白羽鸡仅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隐性白羽鸡CD8+ T淋巴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第8天,2个品种鸡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藏鸡CD8+ 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P<0.05),但CD4+/CD8+比值显著低于隐性白羽鸡(P<0.05)。结果表明,球虫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的致病性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密切相关。
云南边境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清学监测及血清型鉴定
寇美玲, 杨振兴, 李乐, 朱建波, 高林, 苗海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65-30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29
摘要 ( 161 )   PDF (2694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近几年云南边境地区牛、羊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2014年起连续3年在与老挝、越南接壤的江城县设置EHDV监测点,每年选择投放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山羊作为哨兵动物进行跟踪监测。每年5~10月份对哨兵动物采血,每周1次,11、12月每月采集一次,进行EHDV抗体、抗原监测和病毒分离。针对致细胞病变的样品,采用EHDV群特异性S7基因片段引物进行RT-PCR方法检测,同时利用EHDV-1、-5、-6、-7、-10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鉴定。结果显示,2014-2016年江城县牛EH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9%、58.6%和75.4%;3年期间共监测到15头EHDV抗体阳性黄牛,并从中分离到20个可致细胞病变样品,经RT-PCR确认为EHDV,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有11个毒株与1997和2003年日本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9个毒株与1977和1981年澳大利亚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5个毒株与2015年广西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3年期间在山羊体内未检测出抗体,未发现抗原阳性动物;经中和试验血清型鉴定,确定20株毒株包括EHDV-5、-6、-7、-10型4种血清型,感染时间均在5~9月之间。本研究发现,江城县长期存在多种血清型EHDV同时流行,2014-2016年EHDV抗体阳性率逐年增加,亟需加强对EHDV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的持续研究,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效率。
牛分枝杆菌MPB7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
周曼莉, 周玉成, 张海威, 乔连江, 杨艳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75-30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30
摘要 ( 207 )   PDF (1651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制备牛分枝杆菌的单克隆抗体,本试验利用制备的原核表达的牛分枝杆菌重要抗原蛋白MPB70作为免疫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经过5次亚克隆与筛选,取已免疫好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PEG3500的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了2株分泌抗牛分枝杆菌MPB70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Anti-B-MPB70:8和Anti-B-MPB70:12。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亲和常数检测、效价分析及亚类鉴定,通过SDS-PAGE凝胶试验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度分析,并检测其浓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单克隆抗体的反应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纯化后的MPB70蛋白分子质量大小为20 ku,浓度为0.5 mg/mL。两株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9.95×109和9.53×108;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 400和1∶12 800;抗体亚类分别为IgG2b和IgG1,轻链类型均为κ型;纯度>90%;浓度分别为3.0和2.2 mg/mL;且具有良好的反应特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制备了抗MPB70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牛结核病病原和抗体检测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基础兽医
紫锥菊多糖与硫酸化紫锥菊多糖颉颃环磷酰胺对雏鸡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姚丽丽, 白霖, 谭盈, 孙嘉琪, 石达友, 郭世宁, 刘翠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84-30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31
摘要 ( 245 )   PDF (1482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紫锥菊多糖(EPP)与硫酸化紫锥菊多糖(SEPP)对雏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320羽14日龄健康岭南黄公鸡随机均分成空白组(NC)、环磷酰胺组(CY)及CY+EPP高、中、低3个剂量组(EPPH、EPPM和EPPL组)和CY+SEPP高、中、低3个剂量组(SEPPH、SEPPM和SEPPL组),除NC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7组连续3 d肌内注射80 mg/(kg·d)CY进行造模,造模后EPPH、EPPM和EPPL组连续7 d分别给予10、5、2.5 mg/(kg·d)EPP,SEPPH、SEPPM和SEPPL组连续7 d分别给予10、5、2.5 mg/(kg·d)SEPP。在首次给药后第7、14、21和28天测定鸡群的体重,肝脏、脾脏、肾脏的脏器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作用,血液生化指标,细胞因子和抗氧化因子指标。结果表明,SEPP和EPP均能显著提高CY诱导免疫抑制鸡体重、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肾脏指数(P<0.05),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作用,降低葡萄糖(GLU)、尿素(UREA)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浓度,且能显著提高白细胞介素-2(IL-2)、IL-6浓度(P<0.05),SEPP效果优于EPP。说明雏鸡口服一定剂量的EPP和SEPP对CY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具有一定的颉颃作用,其中在各采样时间点SEPP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效果优于EPP,给药21和28 d SEPP对鸡外周血细胞因子IL-2的分泌效果优于EPP。
肿节风三清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
邓锐涵, 林柏良, 杨柳, 陆彦蓉, 彭健波, 吴文健, 杨磊, 郝智慧, 杨善忠, 何家康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095-31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32
摘要 ( 188 )   PDF (1954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肿节风三清颗粒的鉴别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以期为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方法学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的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进行含量测定。薄层色谱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在与其对应的标准药材或标准品的相同位置有一致的荧光斑点,而阴性样品无特征荧光斑点。HPLC结果表明,异嗪皮啶在3.795~18.97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迷迭香酸在6.035~30.17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3%和100.30%,RSD分别为1.98%和0.02%(n=6)。结果表明,建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肿节风、射干、甘草的鉴别和指标性成分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为肿节风三清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悦尚, 郑新新, 李富宽, 杨燕, 王慧, 吕慎金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106-31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33
摘要 ( 215 )   PDF (1017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食药用真菌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健康食品,其次级代谢产物所具有的生物学活性也存在着巨大应用潜力,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多糖是食药用真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辐射、抗溃疡等生物学活性,被称为生物反应调节剂。目前,关于食药用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较为全面,但主要以单一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为主,缺乏多糖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食药用真菌多糖在兽医临床中主要作为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力、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对于其在抗腹泻、抗菌、抗病毒等方面的应用及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作者主要对食药用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构效关系和兽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食药用真菌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也做了展望。
中华草龟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方振华, 代小梅, 丁利, 洪美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115-31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34
摘要 ( 189 )   PDF (9511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海口某龟鳖养殖场送检的发病中华草龟的病原,本试验从患病中华草龟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生长菌(命名为J1)。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攻毒及耐药性试验验证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湿润黏稠、灰黄色、不透明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果糖、柠檬酸盐、硝酸盐、氧化酶、接触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阳性,而葡萄糖产气、葡萄糖产酸、鸟氨酸脱羧酶、乳糖、麦芽糖、V-P试验等呈阴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假单胞菌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恶臭假单胞菌聚为一簇;人工攻毒试验证实分离菌可使中华草龟发病并死亡,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龟相似;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株对妥布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头孢克洛等多种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龟鳖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8型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王丹丹, 陈国强, 张常印, 俞正玉, 祝昊丹, 周俊明, 吕立新, 何孔旺, 李彬, 倪艳秀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124-31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35
摘要 ( 178 )   PDF (3671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引起2018年5月江苏泰州某规模化养猪场育肥猪发病死亡的病原,本试验无菌采取病死猪肺脏组织,通过病原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鉴定,随后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在病原分离培养过程中,需在含有NAD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该分离菌通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菌呈红色,可判定新分离的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根据生化试验和PCR结果可判定该分离菌株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CR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8型菌株;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当分离株菌液浓度达到3×108 CFU/mL时便可引起BALB/c小鼠死亡,浓度为2×109 CFU/mL时对BALB/c小鼠的致死率达到100%,表明该分离菌株对BALB/c小鼠有较强的致病力及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氧氟沙星等14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链霉素耐药。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8型菌株感染情况。
绿原酸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卓春柳, 石玉祥, 高伟, 林冬梅, 王方方, 徐美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0):  3131-31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10.036
摘要 ( 296 )   PDF (677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了解绿原酸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笔者查阅并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年动物生产上绿原酸相关文献,旨在为绿原酸进一步开发用作饲料添加剂或抗生素替代品提供参考。文章主要从绿原酸来源、吸收与代谢及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绿原酸来源广泛,可从杜仲科植物、菊科蒿属植物及忍冬科植物中提取;其吸收代谢主要取决于肠道菌群微生物丰富度;绿原酸通过发挥自身抗炎抑菌、抗氧化及调节脂类代谢等生物功能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增强动物免疫力、改善动物肠道屏障功能、提高体外受精率和保护精子质量。总之,绿原酸符合绿色添加剂开发趋势,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