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8-20
生物技术
水牛STAT4基因克隆分析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朱鹏, 庞春英, 段安琴, 邓廷贤, 陆杏蓉,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29-19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01
摘要 ( 254 )   PDF (10112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阐明水牛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4(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4, STAT4)基因在水牛卵泡、胚胎发生及泌乳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本试验采用了3’-RACE克隆获得STAT4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进行了信息学分析,通过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T细胞验证所构建载体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水牛STAT4基因编码区长2 247 bp,3’-UTR区长268 bp,编码748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水牛STAT4核苷酸序列与牛、山羊、绵羊、猪、马、犬和人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9%、95%、93%、93%和92%,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TAT4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的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STAT4蛋白呈弱酸性,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存在STAT_int、STAT_alpha、STAT_bind和SH2_STAT4等结构域。microRNA靶标预测显示bta-miR-200a、bta-miR-2429和bta-miR-2410等为STAT4 3’-UTR潜在microRNAs。试验成功构建了水牛STAT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TAT4,转染HEK293T后产生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表明能够形成STAT4-EGFP融合蛋白。

MHCⅠα和β2m链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戴银, 胡晓苗, 赵瑞宏, 侯宏艳, 沈学怀, 潘孝成, 周学利, 张丹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38-19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02
摘要 ( 218 )   PDF (1782KB)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Ⅰ)分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试验经PCR克隆获得MHCⅠα和β2m链基因,随后插入带有荧光标签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MHCⅠα和pmCherry-MHCⅠβ2m,并通过脂质体法转染293T真核表达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MHCⅠα和β2m分子主要分布于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改变了与之融合的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此外,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见大小约68.3和41.3 ku的目的蛋白反应带,表明重组质粒能够在293T细胞中顺利表达,且表达蛋白与鸡MHCⅠ类分子的相应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两种布鲁氏菌弱毒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的荧光表征及分析
胡梦薇, 刘朋涛, 严国, 高剑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44-19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03
摘要 ( 215 )   PDF (3430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布鲁氏菌弱菌株M5(GFP-M5)和S19(GFP-S19)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及对其与胞内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初次结合所用时间进行测定,探讨分析两种布鲁氏菌弱毒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的荧光表征。将GFP-M5和GFP-S19分不同时间段分别侵染RAW264.7,利用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GFP-M5和GFP-S19均构建成功。布鲁氏菌M5和S19及GFP-M5和GFP-S19侵染RAW264.7后胞内生存能力无明显差异。GFP-M5和GFP-S19侵染30 min后均已进入小鼠巨噬细胞,2 h分别到达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两种弱毒株在1、2、3、4 h与各细胞器结合率相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GFP-M5和GFP-S19侵染RAW264.7的GFP+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两种弱毒株在侵染进入宿主细胞的初期及侵袭能力并没有明显差异。

水牛MBD3基因克隆分析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粟小平, 肖宁, 罗西尔, 雷薇, 崔奎青, 石德顺, 刘庆友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51-19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04
摘要 ( 208 )   PDF (5971KB) ( 5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水牛MBD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MBD3基因在水牛胚胎发育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试验从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并以此为模板,应用RT-PCR克隆得到MBD3基因,测序并应用相关的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将MBD3基因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再将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和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FF),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898 bp的水牛MBD3基因序列,其中编码区全长774 bp,编码257个氨基酸。通过对MBD3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多重比对及进化树分析,MBD3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特别是MBD结构域,水牛与牛的同源性为100%,与人、猪、猩猩的同源性均为97%。将水牛MBD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和BFF,通过荧光观察、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水牛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本研究克隆得到了水牛的MBD3基因,并成功构建了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BD3基因在水牛胚胎发育及iPSCs诱导上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小鼠Oct-1基因CDS区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玉静, 聂瑞强, 谢建山, 范瑞文, 董常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60-19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05
摘要 ( 208 )   PDF (1816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小鼠Oct-1基因的生物学特性,试验扩增小鼠黑色素细胞中Oct-1基因CDS区序列,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小鼠Oct-1基因序列的特性、编码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靶基因及保守性结构域等,从而预测其是否调控黑色素的生成。结果表明,小鼠Oct-1基因大小为2 313 bp,编码蛋白质的分子式C3425H5606N976O1163S15,是一个不稳定可溶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推测其可能在能量代谢和辅因子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的作用;Oct-1基因在小鼠黑色素细胞中表达,其编码的蛋白含有一个保守的POU结构域和一个保守的同源域,参与调控13个黑色素形成相关基因转录表达,在黑色素生成关键基因MITFTYRTYRP1、TYRP2的启动子上存在Oct-1转录因子的作用位点,Oct-1蛋白质还可能与Brf2、Pou2af1、Tbp等蛋白相互作用调控毛色基因表达,故可以推测转录因子Oct-1在黑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毛色形成机制提理论依据。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H06株囊膜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生物学功能检测
白妍, 赵蕾, 杜威威, 潘龙, 黄小丹, 杨贵君, 李广兴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67-19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06
摘要 ( 212 )   PDF (3435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RT-PCR方法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HH06株E基因全长,经抗原性和亲水性分析,将E基因部分序列(193~327 bp)亚克隆于pET-32a(+)和PVAX1载体中。将阳性重组质粒pET-32a-E1转化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获得大小约为23 ku的重组截短E1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与IBV全病毒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反应。以纯化后的E1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达到220;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E1多克隆抗体与重组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多克隆抗体可检测到PVAX-E1转染Hela细胞表达的E1蛋白和感染鸡胚肾细胞(CEK)中的HH06株IBV,抗E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E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水牛Keap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赵鑫, 阮子芸, 郭振伟, 周文婷, 秦希玲, 牛向丽, 陆凤花, 石德顺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75-19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07
摘要 ( 186 )   PDF (5300KB) ( 3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克隆了水牛Keap1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探索了其在水牛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牛Keap1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扩增出水牛Keap1的目的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测序所得水牛Keap1基因序列、预测蛋白质序列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Keap1基因mRNA在水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牛Keap1基因编码区全长1 875 bp,预测编码624个氨基酸;多重分析结果显示,水牛与牛、绵羊、野猪和人Keap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96%、92%和90%;进化树分析表明Keap1在物种间具有较高保守性,不同物种间Keap1序列的差异符合物种间的进化性。对Keap1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其包含24个α-螺旋、40个β-螺旋、38个T转角和27个无规则卷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Keap1基因在水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卵巢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心脏中表达量最高,肝脏、脾脏中表达量较低。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水牛Keap1基因,并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mRNA在水牛各组织的表达情况研究,为阐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提高水牛胚胎体外培养的抗氧化能力奠定基础。

犬细小病毒血凝抑制抗体效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马永缨, 孙明, 申屠芬琴, 孔汉金, 杨欣艳, 秦亚嫚, 陈西钊, 贾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83-19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08
摘要 ( 287 )   PDF (1170KB) ( 9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犬血清中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 virus, CPV)血凝抑制(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抗体效价的方法,用于CPV疫苗免疫效果评价。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以抗CPV血凝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CPV抗原检测试纸条;将犬血清进行不同比例系列稀释后,分别与定量CPV抗原充分反应,滴入CPV胶体金试纸条,根据试纸条检测线(test line,T线)消失时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判断血清中CPV抗体的HI效价;用此方法检测86份犬血清样品,并与传统血凝抑制试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成功制备CPV抗原检测试纸条,确定了试纸条检测犬血清CPV-HI效价的反应条件和结果判定标准。结果表明,在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犬血清反应后的CPV抗原时,能使试纸条T线消失时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与HI效价具有正相关性,犬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乘以4即为HI效价;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达90.7%。本试验初步建立了胶体金试纸条检测CPV血凝抑制效价的方法,为检测CPV-HI效价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快速的试验方法,可用于CPV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桑叶粉和发酵桑叶粉对胡须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盲肠菌群的影响
邝哲师, 黄静, 廖森泰, 赵祥杰, 潘木水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89-19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09
摘要 ( 330 )   PDF (1143KB) ( 4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桑叶粉和发酵桑叶粉对胡须鸡饲养后期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95日龄岭南黄Ⅲ号胡须鸡392只,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5%、10%、20%桑叶粉组,5%、10%、20%发酵桑叶粉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7公7母)。预试期4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除10%桑叶粉组外,其余各试验组鸡半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10%发酵桑叶粉组鸡全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20%发酵桑叶粉及10%桑叶粉组鸡全净膛率极显著降低(P<0.01);饲喂5%发酵桑叶粉或20%桑叶粉使胡须鸡腿肌率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剪切力和桑叶粉各组腿肌剪切力值均有所下降,但只有10%桑叶粉组胸肌剪切力值显著下降(P<0.05);20%桑叶粉组腿肌pH45 min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腿肌b*值均有所降低,其中20%桑叶粉组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5%、10%桑叶粉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盲肠乳酸菌与大肠杆菌比值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桑叶粉可在胡须鸡生长后期日粮中添加至10%,发酵桑叶粉可添加至20%。

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育肥羊小肠养分吸收率的影响
陈傲东, 尹华, 牛露, 郑猛, 甘麦邻, 刘晨黎, 陈道富, 高巍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1998-20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0
摘要 ( 228 )   PDF (967KB) ( 7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日粮对育肥羔羊小肠养分吸收率的影响。选用体重30 kg左右,安装有瘤胃、十二指肠近端和回肠末端瘘管的3只哈萨克育肥羊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采用醋酸镱(Yb-Ac)、锂铬乙二胺四乙酸(LiCr-EDTA)分别作为消化道固相和液相食糜标记物测定小肠食糜流量。结果显示,增加全混合日粮中CP水平可显著提高育肥羊N的进食量、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和N沉积(P<0.05),显著提高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表观消化率(P<0.05),但对小肠食糜流量无显著影响(P>0.05);提高日粮CP水平对十二指肠食糜除EE和嘌呤外的营养成分流量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仅对回肠食糜中CP、粗灰分(Ash)、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流量的影响显著(P<0.05),且对CP、Ash、DM、NDF和ADF的小肠吸收率影响显著(P<0.05)。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增加日粮CP水平对其在育肥羊体内的消化利用奠定基础。

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肌肉理化指标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王斌星, 王鼎, 郭春华, 陈光吉, 彭忠利, 王永, 蹇尚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05-20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1
摘要 ( 261 )   PDF (974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肌肉理化指标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取6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的3周岁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饲喂粗蛋白质(CP)水平为14.81%,增重净能(net energy for gain,NEg)分别为4.17(低能量组,LE)、4.48(中能量组,ME)、4.79 MJ/kg(高能量组,HE)的3种日粮。试验期共9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牦牛肌肉的pH、熟肉率和滴水损失3个理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牦牛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ME组牦牛肌肉中的脯氨酸(Pro)和组氨酸(His)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外(P<0.05),总氨基酸和其他种类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LE、HE组(P<0.05),HE组总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LE、ME组(P<0.05)。对于各种类脂肪酸,ME组的C15:1 n-3、C16:1 n-2和C18:1 n-8 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余两组(P<0.05);而HE组的C17:0含量则有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舍饲育肥牦牛日粮中适宜的NEg水平为4.48 MJ/kg(日粮DM),适宜日粮NEg水平能提高牦牛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

丁酸甘油酯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张浩, 董磊, 王英俊, 贺倩倩, 马丰英, 孙亚磊, 蒋贻海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13-20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2
摘要 ( 296 )   PDF (962KB) ( 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甘油酯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鸡384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500、750 g/t剂量的丁酸甘油酯替代40%的油脂饲喂,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丁酸甘油酯对于肉鸡的生长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中剂量组(500 g/t)添加效果最好。各剂量组肉鸡屠宰性能较空白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十二指肠和空肠肠绒毛高度均有所提高,其中中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剂量组隐窝深度有变浅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的粗脂肪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基础日粮添加丁酸甘油酯能促进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改善肠道形态和微生物菌群,肉鸡日粮中丁酸甘油酯最佳添加剂量为500 g/t。

2-甲基丁酸对西门塔尔牛增重、日粮养分消化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郭建兵, 王聪, 王江琴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20-20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3
摘要 ( 306 )   PDF (957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2-甲基丁酸对西门塔尔牛日粮养分消化率、增重性能及甲烷排放的影响。选择12月龄左右、发育正常及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公牛36头,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及试验1~3组,每组9头牛,分别饲喂添加0、1.0、2.0及3.0 g/kg体重2-甲基丁酸的玉米秸秆日粮,测定日粮养分消化率、西门塔尔牛增重性能及甲烷的排放情况。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试验2、3组西门塔尔牛有机物质(OM)消化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3个试验组粗蛋白质(CP)消化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但无氮浸出物(NFE)消化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西门塔尔牛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而其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则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2、3组西门塔尔牛试验期间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在试验1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3组料重比也显著降低(P<0.05);在日粮中添加2-甲基丁酸后,西门塔尔牛的甲烷排放呈降低趋势,试验2、3组排放的甲烷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以上结果推断,在日粮中添加2-甲基丁酸可促进西门塔尔牛的生长及对营养物质消化,同时可有效降低甲烷排放,2-甲基丁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 g/kg体重。

培育方式对和牛犊牛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佟桂芝, 宋斌, 殷溪瀚, 韩永胜, 殷元虎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26-20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4
摘要 ( 229 )   PDF (950KB) ( 6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寒冷地区不同培育方式对和牛犊牛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初生的和牛犊牛,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母牛带犊自然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组采用人工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期为180 d,定期测定犊牛体重和体尺指标,观察犊牛健康状况。结果显示,犊牛在3月龄断奶时,试验组犊牛断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月龄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犊牛粪便指数、腹泻率、腹泻频率及死亡率均高于试验组的犊牛,其中腹泻率与腹泻频率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犊牛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发病频率及死亡率也均高于试验组犊牛,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人工饲养培育和牛犊牛提高了和牛犊牛成活率,降低了犊牛腹泻和犊牛呼吸道疾病等的发病率,可充分发挥提高犊牛断奶体重的潜力,不仅降低了养殖和牛的经济成本,也提高优质肉牛的经济效益。

生理生化
新生牛血中Cu/Zn-SOD的提纯及肝素、壳聚糖的逐层自组装包裹
侯静, 林春丽, 白志军, 魏建民, 张永明, 张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32-20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5
摘要 ( 213 )   PDF (1936KB) ( 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 SOD)改性,提高其稳定性。本试验采用了热变性提取方法从新生牛血中提取Cu/Zn-SOD,采用逐层自组装技术,以肝素与壳聚糖为材料,对从新生牛血中分离提纯的SOD进行物理包裹试验,并对包裹后Cu/Zn-SOD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耐热稳定性上,包裹的SOD相对酶活性比天然SOD提高了3.3倍;在耐酸碱性方面,在pH分别为3.0、11.0的条件下,包裹的SOD相对酶活性较天然SOD提高了2.0倍;在抗胰蛋白酶水解的能力上,包裹的SOD相对酶活性较天然SOD提高了2.7倍。采用肝素、壳聚糖制成的外壳对SOD进行物理修饰可得到较好的效果,且其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较好,外表面的壳聚糖有助于帮助跨细胞膜转运,可应用于口服剂型SOD的开发。

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固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培养条件
莫海飞, 陈炼红, 黄林, 伍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38-20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6
摘要 ( 209 )   PDF (4357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固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根据单因素实验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玉米芯与甘蔗渣的碳源配比、牛肉膏与硫酸铵的氮源配比和发酵初始pH。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里氏木霉固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优化培养条件为:碳源配比即玉米芯与甘蔗渣比值为3.86,氮源配比即牛肉膏与硫酸铵之比1.17,初始pH为9.12。优化后,里氏木霉固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可达到342.98 U/g,与模型预测值353.43 U/g接近,比优化前的酶活提高113.91%。综上,影响里氏木霉固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最重要因素分别为碳源、氮源及pH,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分别在碳源配比3.86、氮源配比1.17及初始pH 9.12时α-半乳糖苷酶酶活最大。

稳定表达山羊SLAM受体的Vero细胞系的建立
高华峰, 赵文华, 严欢, 杨仕标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47-20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7
摘要 ( 229 )   PDF (2660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ignal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 SLAM)又称CD150,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和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等麻疹病毒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在病毒侵入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建立稳定表达山羊SLAM真核细胞系,本研究将全基因合成的gSLAM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IRES2-GFP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IRES2-gSLAM。将该重组质粒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经G418筛选后,筛选到稳定表达gSLAM基因的细胞系Vero-gSLAM,该细胞系在传代至第10代,仍能稳定表达gSLAM基因,PPRV N75/1病毒株可以感染且能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相比在Vero细胞上10-4.65 TCID50/0.1 mL的毒价,在Vero-gSLAM上为10-5.75 TCID50/0.1 mL,其毒价有所提高。该细胞系可用于PPRV强毒分离和致弱机制等相关研究。

转双基因(pGH/IGF-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李晓玲, 于光辉, 孙金海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53-20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8
摘要 ( 225 )   PDF (2069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转双基因(pGH/IGF-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系,保存转双基因猪的成纤维细胞以便于后续细胞水平研究。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对猪胎儿躯干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冷冻保存等成功分离出转双基因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并对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冻存前和复苏后细胞活力检测、生长动力学分析、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及微生物污染检测等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原代细胞经过胰蛋白酶消化和差速离心分离培养出成纤维细胞,冻存前细胞活力为94.3%,冻存3个月后细胞复苏后活力为91.2%;细胞生长总趋势呈“S”型,经历了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3个阶段;细胞波形蛋白在成纤维细胞中呈阳性反应;细胞的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转双基因猪成纤维细胞系。

温度变化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卡力比夏提·艾木拉江, 周玉东, 闫书平, 哈力旦·阿合买提, 赵红琼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60-20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19
摘要 ( 1864 )   PDF (2601KB) ( 10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温度变化对动物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本试验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测定了浴槽不同温度(39→32℃、32→39℃、39→42℃和42→39℃)对家兔离体小肠各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39和32℃之间变化时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和空肠运动的收缩频率同温度变化呈正相关,而十二指肠收缩幅度和收缩张力同温度变化呈负相关,但回肠仅表现在收缩频率同温度变化呈正相关;当温度从39℃升高到42℃时,十二指肠的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收缩张力变化与温度在39和32℃之间变化情况相同,但是空肠和回肠的规律性较差;当温度从42℃高温降低到39℃时,3段离体小肠运动不能恢复到39℃时的运动状态,家兔小肠离体试验浴槽最适温度为37℃。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进行动物小肠离体试验时应注意浴槽温度对小肠运动的影响,同时本研究结果也为探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动物胃肠运动异常的机理提供参考。

复方党参口服液对免疫应激蛋雏鸡免疫分子的影响
张孝清, 童小明, 温伟业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66-20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0
摘要 ( 184 )   PDF (966KB) ( 4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党参为君药制成的复方党参口服液对免疫应激状态下的蛋雏鸡血清IgG、白细胞介素-2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本试验将150羽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蛋雏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30羽,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和基础组,从3日龄开始,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8、4、2 mg/kg体重饮水添加口服液,连续添加10 d。7日龄时高、中、低及模型对照组肌肉免疫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制造免疫抑制模型,基础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8、16、24、32、40日龄采血测定复方党参口服液对免疫分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6、24、32日龄时,高、中、低剂量组血清IgG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且3个剂量组中免疫抑制雏鸡血清IgG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剂量 > 中剂量 > 低剂量;在8、16日龄时,高、中剂量组血清IL-2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24、40日龄时,3个剂量组均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32日龄时,高剂量组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在8、16、24和40日龄时,高、中剂量组血清ACT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32日龄时,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试验后期3个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的ACTH水平逐渐接近于基础组,说明免疫应激对ACTH的升高呈现一过性。综上所述,复方党参口服液能提高免疫应激蛋雏鸡血清中IgG和IL-2水平,降低ACTH的水平,但是不能降低到基础组的正常水平,综合来看,高剂量组复方党参口服液效果最优。

畜禽MHCⅠ分子抗原结合槽研究进展
郝福星, 居元照, 金红岩, 封家旺, 袁维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72-20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1
摘要 ( 225 )   PDF (5272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Ⅰ)结构的解析可直观地阐释其结合抗原表位的机理,进而有效利用其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免疫应答。目前已报道的畜禽MHCⅠ精细结构包括牛(N*01301、N*01801)、猪(SLA-1*0401)和鸡(BF2*2101、BF2*0401、BF2*0201、BF2*1401),以上MHCⅠ复合体结构由α1、α2和α3共3个α链和β2m组成。其抗原结合槽多肽由A、B、C、D、E、F 6个口袋组成,一般B、F口袋决定了不同MHCⅠ分子结合不同性质的抗原多肽。鉴于同一物种不同的MHCⅠ等位基因及不同物种MHCⅠ基因的序列差异性,使得不同的MHCⅠ分子结合不同性质的抗原多肽片段,此外,不同MHCⅠ分子也可递呈同样的抗原多肽,实现不同MHCⅠ分子的交叉递呈。畜禽MHCⅠ的结构清晰地阐释其递呈抗原多肽的机理,促进了畜禽免疫学和疫苗应用的研究。

遗传繁育
绵羊味觉受体第一家族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轩俊丽, 马晓萌, 袁泽湖, 胡师金, 王慧华, 魏彩虹, 赵福平, 张莉, 杜立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81-20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2
摘要 ( 187 )   PDF (9289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绵羊味觉受体第一家族(taste receptor family 1 member,T1R)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在乌珠穆沁羊和湖羊群体中分布的差异性,试验采用DNA池直接测序及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对中国蒙古系两个绵羊品种共172个个体T1Rs基因外显子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多态位点对T1Rs基因mRNA二级结构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个群体的T1R家族基因中筛查到9个SNPs。独立性卡方检验显示有5个多态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在两个绵羊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TAS1R1基因上的SNP2,TAS1R2基因上的SNP4、SNP7和SNP8,TAS1R3上的SNP10,其中,SNP2、SNP7和SNP10为同义突变;SNP2和SNP10导致相应基因mRNA二级结构和最小自由能的改变,而SNP7仅导致TAS1R2基因最小自由能发生改变;SNP4和SNP8为错义突变,分别导致TAS1R2蛋白质中第379位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和第701位苏氨酸变成蛋氨酸,且突变前后受体蛋白的二级结构均发生改变。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中疑似干/祖细胞的鉴定
郝雨蒙, 赵锋, 张娜, 陈丹, 李庆章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095-21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3
摘要 ( 190 )   PDF (3880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奶牛乳腺干细胞在体外泌乳调控中的潜在作用,本研究根据成体干细胞具有BrdU标记滞留的特点检测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DCMECs)中疑似乳腺干/祖细胞,同时分析了两种新发现的乳腺干细胞分子标志(FNDC3B和PROCR)的表达定位,验证了它们指示DCMECs的可行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分析DCMECs体外培养过程中催乳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连续培养25 d后BrdU标记滞留细胞比例接近0.4%,极少数细胞呈FNDC3B或PROCR阳性,可以观察到不对称分裂细胞,原代和传代后DCMECs在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mRNA水平上差异极显著(P<0.01)。总之,在非诱导泌乳分化培养条件下,脱离泌乳生理环境的DCMECs自身具有的泌乳调控基因表达迅速受到抑制,但在一定培养时间内,DCMECs群体中能够保留一定比例疑似乳腺干/祖细胞,提示这些多能奶牛乳腺干/祖细胞在体外泌乳调控和乳腺腺泡重塑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绵羊卵母细胞超低温冷冻对四跨膜蛋白CD9表达的影响
乌丽雅苏, 乌亚罕, 史振丹, 爱伦高娃, 扎木嘎, 乌云斯钦, 恩和玛日特, 娜仁花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04-21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4
摘要 ( 219 )   PDF (3109KB) ( 8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上四跨膜蛋白CD9的表达,以及体外成熟和超低温冷冻对绵羊卵母细胞CD9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9蛋白在卵泡上的表达部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9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D9蛋白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在绵羊原始卵泡上就开始检测到CD9荧光信号,且随着卵泡的成熟荧光信号逐渐增强,成熟卵泡时荧光信号达到最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鲜MⅡ期卵母细胞中CD9 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冷冻GV期卵母细胞CD9 mRNA的表达量最少;Western blotting检测得出新鲜MⅡ期卵母细胞中CD9蛋白表达最多,冷冻GV期卵母细胞上表达最少,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要比胚胎保存应用前景广泛,而四跨膜蛋白CD9在精卵融合中更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上结果均显示,冷冻保存降低卵母细胞四跨膜蛋白CD9含量,而CD9的损伤是受精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NFκB1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臧艳丽, 古新宇, 黄鑫, 于翠平, 骆超超, 高学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12-21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5
摘要 ( 186 )   PDF (3525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 BMEC)中NFκB1的表达与定位变化,以阐明NFκB1对BMEC乳合成的转录调节机理。通过组织块法培养原代细胞,利用BMEC和成纤维细胞对胰蛋白酶敏感性的不同进行纯化和传代;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角蛋白18和β-酪蛋白的表达以鉴定细胞的纯度和泌乳功能;通过添加0.6 mmol/L蛋氨酸建立氨基酸刺激BMEC泌乳的体外模型;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添加蛋氨酸后NFκB1和p-NFκB1表达与定位的变化。结果显示,获得了纯化的BMEC;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NFκB1在细胞浆中存在约141和105 ku两种形式,在细胞核中只存在105 ku形式;p-NFκB1(50 ku)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在添加蛋氨酸后NFκB1的141 ku形式的含量有一定增加;105 ku形式在细胞浆内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在细胞核内水平明显升高;p-NFκB1在细胞核中的定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NFκB1参与BMEC乳合成的转录调节,氨基酸通过促进细胞核内NFκB1磷酸化以调节泌乳相关基因的转录和促进乳合成。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性状的选择及其经济权重的测算
薛景龙, 朱波, 张文刚, 夏江威, 高会江, 李俊雅, 张国梁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20-21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6
摘要 ( 212 )   PDF (1056KB) ( 6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选育中国西门塔尔牛肉用品系,本研究从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实践出发,确定了适应当前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的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采用差额法计算出各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并通过各目标性状表型值的遗传标准差校正边际效益,得到相应育种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结果表明,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近期的育种目标性状主要包括生长发育性状(断奶重、育肥期日增重、18月龄体重)、胴体性状(胴体品质、屠宰率、净肉率)及繁殖性状(初产年龄、产犊间隔和留群时间)。在现有市场和生产条件下,上述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分别为17.93元/kg、16.2元/kg、7.17元/kg、297.99元/级、497.82元/%、594.46元/%、-3.62元/d、-26.55元/d、232.75元/y,3类性状中生长发育性状、胴体性状及繁殖性状的经济权重之比为31.49%:15.86%:52.65%,约为2:1:3,繁殖性状占总经济权重最高,其次是生长发育性状和胴体性状。综上所述,在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过程中,繁殖性状具有最重要的地位,需加强繁殖性状的选择力度。

不同浓度Ca2+对塔里木马鹿冻融精子体外获能及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木沙·托合提, 张俊杰, 艾海提, 李和平, 华兴耀, 敬斌宇, 库尔班·吐拉克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28-21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7
摘要 ( 218 )   PDF (1311KB) ( 10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不同浓度Ca2+对马鹿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本研究以塔里木马鹿冻融精子为试验材料,将精子分别悬浮于含不同浓度Ca2+(0、1.1、2.2、3.5、5.0 mmol/L)的台氏液(sp-TALP液)中,在培养0、2、4 h时,采用金霉素(CTC)染色法评价精子获能状态,采用SDS-PAGE分离精子膜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a2+浓度为1.1、2.2 mmol/L有利于精子活力的维持(P<0.05),精子获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组(3.5、5.0 mmol/L;P<0.01),精子存活时间最长(P<0.01),但高浓度Ca2+(5.0 mmol/L)对精子活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精子获能率极显著低于低浓度组(P<0.01),精子存活时间最短(P<0.01);另外,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精子发生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培养2、4 h时,1.1 mmol/L组精子蛋白磷酸化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高浓度Ca2+(3.5、5.0 mmol/L)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精子体外获能所需的适宜Ca2+浓度为1.1 mmol/L,且获能过程中Ca2+的存在是必要的。

疾病防治
黄花补血草总黄酮亚急性毒性试验
刘宇, 曾豪杰, 尚若锋, 郝宝成, 杨珍, 郭文柱, 程富胜, 王学红, 梁剑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35-21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8
摘要 ( 165 )   PDF (3780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评价黄花补血草总黄酮的安全性,为今后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和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选取80只1日龄、体重接近的大白鼠,随机分为2大组(Ⅰ、Ⅱ组),其中每大组分成黄花补血草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按照15、10、5 g/kg的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不给药,在给药10(Ⅰ组)、21 d(Ⅱ组)后采血测定试验指标。结果显示,Ⅰ组中、低剂量组的大白鼠体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剂量组体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低剂量组的大白鼠体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高剂量组体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大白鼠的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病理解剖过程中发现,随着剂量组浓度的增大,黄花补血草总黄酮对主要器官有一定的病理性损伤,21 d中、高剂量组的肺部组织出现白色肿块,肝脏出现红色出血点。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总黄酮毒性低,可以安全用于动物,但其剂量不宜过高。

宫净灌注剂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吕安, 张志聪, 宫平, 张彤, 刘艺林, 姜晓茜, 李德琰, 刘凤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43-21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29
摘要 ( 181 )   PDF (2812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观察宫净灌注剂对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长期毒性作用,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选取昆明小鼠,以1次最大剂量灌胃宫净灌注剂,测定宫净灌注剂的急性毒性和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 MTD)。长期毒性试验选取80只SD大鼠,分为低、中、高宫净灌注剂组(2.5、5.0、10.0 g/(kg·d))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连续30 d。给药期间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征、饮食情况及粪便形状,每周称取1次体重并计算进食量。给药30 d后,心脏取血处死动物,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全部存活,未测得LD50,最大耐受量为40 g/kg。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宫净灌注剂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个别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病理变化。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宫净灌注剂对受试动物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提示该药临床用药安全无毒。

新疆奎屯地区不同团场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比较
轩慧勇, 高超, 林亚军, 夏绪进, 夏利宁, 王营彬, 马炀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50-21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0
摘要 ( 193 )   PDF (1087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新疆奎屯地区不同团场牛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比较不同养殖场之间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差异,分别从新疆奎屯地区位于123团、127团和128团的牛场,用肛拭子在直肠采集粪样各30份,并分离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10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通过卡方检验对不同养殖场牛源大肠杆菌耐药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8团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3.3%)和安普霉素(23.3%)耐药率相对较高;127团对氨苄西林(2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6.7%)和氟苯尼考(16.7%)耐药率相对较高;123团场对氨苄西林(13.3%)和安普霉素(13.3%)耐药率相对较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127团对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123团和128团(P<0.05);128团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安普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显著高于123团和127团(P<0.05)。不同团场多重耐药均以1~2耐为主。结果表明,新疆奎屯地区不同团场牛源大肠杆菌对多数被检药物的耐药率不高,仅对常用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安普霉素等具有较高耐药率,需在临床治疗细菌疾病时更换或避免使用此类抗菌药物。此外,各养殖场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同,说明养殖场的用药极大程度影响细菌的耐药性。

INH表位多肽疫苗抗体间接ELISA测定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张玲玲, 岳耀敬, 冯瑞林, 李红峰, 郭婷婷, 袁超, 牛春娥, 刘建斌, 孙晓萍, 韩吉龙, 刘善博, 杨博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56-21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1
摘要 ( 243 )   PDF (2899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在间接ELISA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检测抑制素(inhibit hormone, INH)表位多肽疫苗抗体的方法并对ELISA试剂盒进行优化,为今后测定主动免疫后细毛羊体内INH表位多肽疫苗抗体提供理论参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INH表位多肽疫苗抗体的含量,通过对不同试验条件的控制摸索出最佳试验条件,即以脱脂奶粉为封闭液,INH及GnIH以表位多肽疫苗抗体稀释度为20 000倍,最佳反应时间6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15 min。本试验建立了一种检测细毛羊体内INH及GnIH抗体的方法,为今后对INH表位多肽疫苗抗体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酵母诱导表达鸡IFN-α抗IBDV效果及其对信号分子PI3K和NF-κB的影响
韩海锋, 李银聚, 程相朝, 张春杰, 余祖华, 杨惠, 杨荣恩, 付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64-21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2
摘要 ( 181 )   PDF (961KB) ( 4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表达鸡IFN-α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效果及对其淋巴细胞信号分子PI3K和NF-κB p65的影响。将40只10日龄非免疫雏鸡随机分为IFN-α组和空白对照组,持续注射给药3 d后,于第3次给药后第1天开始每天心脏采血,持续3 d,并于最后一次采血后对雏鸡进行攻毒,在攻毒后开始每天心脏采血,连续3 d。通过MTT法检测淋巴增殖活性情况,ELISA测定不同时间段淋巴细胞中PI3K的水平、细胞中总NF-κB p65、细胞核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含量及IBDV抗原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攻毒前,IFN-α对淋巴增殖活性、细胞中PI3K和NF-κB p65的表达具有极显著地促进作用(P<0.01);与攻毒前相比,攻毒后第1和2天IFN-α组淋巴增殖活性、细胞中PI3K和NF-κB p65的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IFN-α对IBDV-Ag具有极显著地抑制效果(P<0.01)。这些结果表明,IFN-α可通过增加PI3K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以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并对IBDV-Ag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试验为IFN-α免疫增强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野菊花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对产ESBLs大肠杆菌抑制效果研究
孙燕杰, 吴永继, 刘增援, 胡梅, 赵雨川, 黄凯, 司红彬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70-21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3
摘要 ( 225 )   PDF (1398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野菊花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为野菊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和中西药联合诱导传代法测定野菊花提取物、抗菌药及联合作用后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野菊花水提物对该耐药大肠杆菌的MIC值为250 mg/mL,且在野菊花水提物亚抑菌浓度(1/2 MIC)作用下进行中西药联合传代,其与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钠、氟苯尼考、痢菌净、阿米卡星、林可霉素7种抗菌药联合作用后,抗菌药的MIC值明显降低。表明野菊花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产ESBLs大肠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的敏感性。

猪、鸡源分离粪肠球菌的核糖体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钱晓璐, 商军, 田恺, 张浩然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76-21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4
摘要 ( 222 )   PDF (2862KB) ( 9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上海地区1个规模化养猪场和1个规模化养鸡场分离鉴定的40株粪肠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采用Riboprinter®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检测分离菌株的基因指纹图谱,分别检测分离菌株中的核糖体型和耐药性。结果表明,在40株粪肠球菌中,80%以上为多重耐药菌株,有4株猪源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其中有2株表现为对万古霉素高度耐药(MIC>64 mg/L),且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同时表现为高度耐药(MIC>2 048 mg/L)。从耐药表型和核糖体分型共同分析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发现多重耐药性严重,同一核糖体型菌株的耐药表型并非完全一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研究进展
刘亚丽, 丁耀忠, 张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83-21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5
摘要 ( 209 )   PDF (975KB) ( 5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一种遍布于全世界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病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感染PRRSV后,最先在机体内进行表达的是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s, NSPs),PRRSV基因组编码区经翻译后至少产生14种NSPs(NSP1α、NSP1β、NSP2、NSP3、NSP4、NSP5、NSP6、NSP7a、NSP7b、NSP8、NSP9、NSP10、NSP11、NSP12),这些NSPs在病毒增殖、病毒毒力、免疫学特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就NSPs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PRRS疫苗研发及技术防控奠定基础。

蜂胶黄酮对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的影响
郭振环, 马霞, 王恬, 沈志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90-21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6
摘要 ( 189 )   PDF (949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蜂胶黄酮对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MTT法测定蜂胶黄酮对宿主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PK-15细胞的安全浓度;然后将蜂胶黄酮从最大安全浓度250 μg/mL开始倍比稀释至15.6 μg/mL共5个浓度,将蜂胶黄酮分别与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猪细小病毒(PPV)一起加到相应长成单层的宿主细胞CEF或PK-15中,在感染后24、48和72 h分别用MTT法测定宿主细胞的存活率,代表蜂胶黄酮提高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的指标。结果显示,蜂胶黄酮可显著提高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这种活性与其剂量正相关,即剂量越大作用越好。蜂胶黄酮提高宿主细胞抗有囊膜病毒NDV和TGEV作用主要体现在病毒感染的前期,而提高宿主细胞抗无囊膜病毒IBDV和PPV作用主要体现在病毒感染的后期。提示蜂胶黄酮可用于NDV和TGEV的预防及IBDV和PPV的治疗。

经验交流
新疆褐牛体重生长曲线的研究
曾黎, 王丹, 臧长江, 张梦华, 陈军, 柴雪婷, 黄锡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196-22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7
摘要 ( 214 )   PDF (1355KB)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新疆褐牛体尺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揭示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取2010~2015年间伊犁昭苏地区8~20月龄新疆褐牛公牛,共计2 794头,测定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指标数据,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并对新疆褐牛2010~2015年体尺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公牛的体长在14~15月龄间增长较快;体重与所测4项体尺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均为极显著(P<0.01),其中与胸围相关性系数最高(r=0.796),与体长的相关性系数最低(r=0.163);获得新疆褐牛公牛体重回归预测方程:Y=-564.607-0.174X1+2.441X2+3.497X3-1.086X4,经过验证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新疆褐牛的选育提供数据基础。

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明明, 许娜, 唐云, 杭晔, 刘振江, 杜道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202-22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8
摘要 ( 245 )   PDF (1294KB) ( 5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硝基呋喃类药物作为一类广谱性抗生素,广泛应用于食用性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中。然而不法分子对此类药物的长期滥用,易使动物体内产生耐药菌株,进而导致抗生素的作用大大降低,同时,食品中药物残留还对人体有“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作者对食品中硝基呋喃类抗生素代谢物残留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联免疫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作者概述了这些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以后的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大豆异黄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孙肖明, 孟宪梅, 宿甲子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208-22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8.039
摘要 ( 254 )   PDF (957KB) ( 4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豆异黄酮是来源于豆科植物且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的多酚类混合物,主要活性成分为染料木素、大豆黄酮和黄豆黄素。因其具有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免疫机能、抗氧化、促进骨代谢等生理作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畜牧生产中。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大豆异黄酮安全性和副作用的报道,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养分代谢特点、生理特性、对畜禽生产中的促进作用及对动物和人类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国外畜牧科技
深海褐藻和益生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免疫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Choi Y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214-2214. 
摘要 ( 193 )   PDF (895KB) ( 3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深海褐藻、益生菌以及两者复合物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头平均体重为(7.04±0.2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E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 g/kg深海褐藻;PR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g/kg发酵益生菌;ECP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 g/kg深海褐藻和3.0 g/kg发酵益生菌,试验期分为2个阶段。结果表明,在第1、2阶段,EC、PR和ECP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均升高,PR和EC组饲料利用率显著升高(P<0.05)。PR和EC组在2个试验阶段的干物质(DM)、总能(GE)和粗蛋白质(CP)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PR和EC组的盲肠乳酸杆菌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在ECP组中大肠杆菌含量显著降低。EC组仔猪血清IgG、IgM和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第2阶段,深海褐藻与益生菌对于血液IgG水平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EC和PR组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而各处理对仔猪隐窝深度没有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益生菌和深海褐藻均对断奶仔猪有益生作用,但二者没有互作效应。

RBP4基因型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Marantidis A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214-2214. 
摘要 ( 88 )   PDF (895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多态性(SNP)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取400头母猪(大白猪×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PFLP技术检测RBP4基因多态性,计算基因型频率,以及RBP4基因与母猪主要繁殖性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该群体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AA基因型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P<0.05;P<0.01),各基因型间木乃伊胎数、流产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AA基因型与产死胎数呈显著负效应(P<0.05),从而间接增加了窝产仔数。综合结果分析,RBP4基因AA基因型有利于增加母猪窝产仔数,对猪的繁殖性能存在影响,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猪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测定动物肌肉中十种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
Song X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8):  2214-2214. 
摘要 ( 86 )   PDF (895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基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建立了一个简单、敏感的测定猪、牛、鸡肉样品中十种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的方法。以泰乐菌素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用硼酸钠缓冲溶液和乙酸乙酯提取样本,MIP柱纯化。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固相萃取柱,MIP柱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识别性能和纯化效果更好,在1、5和20 μg/kg水平时,药物回收率为60.7%~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此方法的检出限为0.1~0.4 μg/kg。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对于动物肌肉中常规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残留检测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