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0
生物技术
北极狐及乌苏里貉抑制素α亚基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宇飞, 李晓霞, 王士勇, 曹新燕, 刁云飞, 杨镒峰, 陈秀敏, 赵伟刚, 赵蒙, 魏海军, 许保增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391-34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01
摘要 ( 151 )   PDF (7247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北极狐及乌苏里貉抑制素α(inhibin α,INHα)亚基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犬科INHα预测mRNA序列(登录号:XM_545660.5)设计1对引物,用RT-PCR技术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卵巢组织中扩增出INHα亚基基因,同时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中,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表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INHα亚基基因CDS序列全长为1 107 bp,编码369个氨基酸。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INHα亚基基因与犬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与97.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与犬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说明INHα亚基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对INHα亚基蛋白的高级结构预测发现,由于半胱氨酸间形成的二硫键导致其采用"蝴蝶形"或"开放手"构型,其中α-螺旋形成分子的"手腕"结构,β-折叠形成分子的"手指"结构。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INHα亚基基因,同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今后研究抑制素在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同步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贵州从江香猪PDK4、FGF10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杨洋, 许厚强, 陈伟, 周迪, 徐敏, 张青青, 赵焕平, 孙成娟, 王圆圆, 张鸣, 杨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01-34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02
摘要 ( 152 )   PDF (2103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获得PDK4、FGF10基因,并研究大白猪与从江香猪不同组织中PDK4、FGF10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采用RT-PCR分别克隆从江香猪PDK4、FGF10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DK4、FGF10基因在大白猪和从江香猪不同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从江香猪PDK4基因的编码区全长1 224 bp,编码407个氨基酸;FGF10基因的编码区全长636 bp,编码211个氨基酸。经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从江香猪PDK4基因与羊、马、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92%和91%;FGF10基因与羊、牛、人、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93%、93%和90%。由PDK4基因系统进化树可知,从江香猪与牛、绵羊亲缘关系较近;由FGF10基因系统进化树可知,从江香猪与绵羊、牛、人、猕猴亲缘关系较近,与小鼠和鸡亲缘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从江香猪不同组织中,PDK4基因在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胃和脂肪中表达量较高,FGF10基因在胃中表达量最高,在肾脏和脂肪中表达量较高,两个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均最低;在大白猪的不同组织中,PDK4、FGF10基因在脂肪中的表达量均最高,PDK4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低,而FGF10基因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从江香猪PDK4、FGF10基因,并检测了其在大白猪与从江香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DK4、FGF10基因在脂质代谢及脂肪沉积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新疆南疆和田羊、卡拉库尔羊毛囊KAP7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李志刚, 王丽, 李树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10-34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03
摘要 ( 194 )   PDF (1746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制备新疆南疆平原型和田羊、山区型和田羊与卡拉库尔羊3个地方品种(系)绵羊毛囊角蛋白关联蛋白7(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7,KAP7)基因多克隆抗体,为探索毛囊KAP7基因对半粗毛羊羊毛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奠定基础。以3个品种绵羊的皮肤毛囊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PCR扩增获得绵羊毛囊KAP7基因,构建pMD19-T-KAP7克隆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再构建pET-28a(+)-KAP7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原核表达的绵羊毛囊KAP7蛋白,经提取、纯化、回收得到目的蛋白,用其免疫家兔得到绵羊毛囊KAP7多克隆抗体血清,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其抗体效价。结果表明,与美利奴羊比对,平原型与山区型和田羊KAP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但平原型和田羊KAP7基因第22位碱基由G变为C,造成其KAP7蛋白第8位氨基酸由Gly变为Arg;山区型和田羊第70位碱基由A变为C,造成其24位氨基酸由Thr变为Ala;卡拉库尔羊毛囊KAP7基因与美利奴羊同源性达100%,其KAP7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美利奴羊没有差异。绵羊毛囊KAP7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KAP7可以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其大小约为10 ku。利用绵羊毛囊KAP7蛋白免疫家兔得到的多克隆抗体阳性血清具有免疫活性和特异性,其抗体效价达到1:10 000。

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联合对奶山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范彩云, 苏娣, 李晓娇, 黄帅, 张养东, 郑楠, 刘光磊, 刘祯, 程建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18-34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04
摘要 ( 204 )   PDF (2540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N)联合对奶山羊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体况相近的健康崂山奶山羊20头,分为5组,每组4头,A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毒素的基础日粮;B、C、D、E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50 μg/kg AFB1+500 μg/kg ZEN、50 μg/kg AFB1+100 μg/kg OTA、50 μg/kg AFB1及50 μg/kg AFB1+100 μg/kg OTA+500 μg/kg ZEN。预试期7 d,正试期14 d。在试验期第11天采集粪便样品,利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粪便总DNA,对总DNA进行16S rRNA扩增,构建奶山羊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经稀释曲线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单一AFB1或与其他毒素联合处理后奶山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奶山羊肠道菌群总数在AFB1与其他毒素的联合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对获得的OTUs代表序列进行物种注释后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为山羊肠道中主要的细菌类群;经LEfSe分析显示,AFB1、OTA和ZEN 3种毒素的联合作用可显著增加琥珀酸弧菌科(Succinivibrionaceae)、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和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les)丰度。而未处理组的霍尔德曼氏菌(Holdemania)和BF311拟杆菌的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AFB1、ZEN和OTA联合能影响山羊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且影响程度依次为:AFB1+OTA+ZEN > AFB1+OTA > AFB1+ZEN > AFB1

民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马红, 刘宇, 汪亮, 王文涛, 吴赛辉, 何鑫淼, 刘娣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26-34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05
摘要 ( 175 )   PDF (1184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猪是能够适应东北地区寒冷环境的地方猪种,但目前对其环境适应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较少,也没有确定适合此研究所需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内参基因。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常用的12个内参基因(B2M、ACTB、RPL11、RPL4、YWHAZ、GAPDH、HPRT1、SDHA、HMBS、IDH3B、TUBB2B和TBP1)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民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稳定性,旨在确定合适的内参基因进行相关研究。分别在-25、5、10和30℃采集3头民猪耳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 3种软件分析12个候选内参基因的Ct值,筛选出表达稳定的基因作为内参基因。经geNorm和NormFinder计算获得各候选基因的M值发现,12个候选基因的表达均相对稳定,而BestKeeper的分析则显示ACTB、GAPDH、SDHA、HPRT1、TBP1、YWHAZ基因的SD值均<1,可用作本研究条件下的内参基因,而另外6个基因SD值则>1,不符合作为内参基因的标准。综合3种分析的结果,在本研究条件下,TBP1基因的稳定性最高,ACTB、GAPDH、SDHA、HPRT1和YWHAZ基因也符合作为内参基因的标准,都可研究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民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基因表达时作为内参基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实时荧光RPA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
吕继洲, 范燕茹, 冯春燕, 袁向芬, 吴绍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34-34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06
摘要 ( 224 )   PDF (1298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子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PEDV病毒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系列扩增引物及其荧光探针,以包含PEDV病毒M基因片段的pUC57质粒为模板,同时以包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古典猪瘟病毒(CSFV)等病毒膜蛋白或核衣壳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作为对照,建立了一种PEDV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等温检测方法,测定了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表明,该实时荧光RPA方法可在39℃恒温反应20 min特异性扩增PEDV病毒M基因,与TGEV、PRRSV等对照病毒基因无交叉反应,其检测限为10拷贝/μL。应用该实时荧光RPA方法可有效检测出血浆及血浆蛋白粉中的PEDV核酸。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为PEDV的检测防控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支持。

PCV2和PCV3双重纳米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梁琳, 逄春华, 罗亚坤, 周灵, 王静, 刘畅, 刘琪, 崔尚金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40-34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07
摘要 ( 272 )   PDF (1055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双重纳米PCR(nano-dPCR)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对PCV2和PCV3进行检测。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PCV2和PCV3型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nano-d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考察所建立的nano-d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所建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对PCV2和PCV3两种病毒的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93.2和91.6拷贝/μL,其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0倍。应用该方法对送检的265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V2和PCV3在猪群中存在普遍感染,PCV3和PCV2的阳性率分别为16.6%和14.7%,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8%。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nano-dPCR方法为PCV2和PCV3早期感染进行快速、敏感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 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中NF-κB、TNF-α、IL-6 mRNA表达的影响
马昭, 朱晓庆, 杨莉, 刘晓婷, 张保军, 谷新利, 商云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46-34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08
摘要 ( 222 )   PDF (967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中药复方多糖(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olysaccharides,cCHMPS)对不同MHC B-Lβ Ⅱ基因型鸡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将200羽白羽肉鸡按不同MHC B-Lβ Ⅱ基因型分组,采集不同MHC B-Lβ Ⅱ基因型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终剂量为100、75、50、0 μg/mL的cCHMPS,共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CHMPS对鸡淋巴细胞NF-κB、TNF-α、IL-6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CHMPS能显著增强不同MHC B-Lβ 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NF-κB、TNF-α、IL-6 mRNA的表达量(P<0.05)。并且同一基因型鸡中,当cCHMPS剂量为50 μg/mL时,AB、AA基因型鸡淋巴细胞NF-κB、TNF-α、IL-6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AC基因型鸡淋巴细胞NF-κB、IL-6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AC基因型鸡淋巴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量在cCHMPS为100 μg/mL时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综上所述,cCHMPS能不同程度的促进各MHC B-Lβ Ⅱ基因型鸡NF-κB、TNF-α、IL-6 mRNA的表达,且不同MHC B-Lβ 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最适中药复方多糖免疫调节剂量不同。

荷包猪SLA-1重链四聚体前体链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高花, 郭杨, 翟晓鑫, 张宗辉,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53-34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09
摘要 ( 202 )   PDF (1097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构建荷包猪猪白细胞抗原1(swine lymphocyte antigen 1,SLA-1)重链四聚体前体链并研究其在表达载体pET-21a(+)中蛋白的表达情况。以SLA-1全基因序列为模板,结合表达载体的特点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技术在SLA-1-HB01胞外区序列C-末端加载上可生物素酰化序列(BirA substrate peptide,BSP)。将PCR扩增产物SLA-1-HB01-BSP克隆到pEASY T1载体上,筛选出阳性克隆菌SLA-1-HB01-BSP/pEASY T1,经双酶切后进一步与表达载体pET-21a(+)连接,再转化到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中构建pET-21a(+)/SLA-1-HB01-BSP重组表达菌,通过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检测蛋白的大小及表达情况,提取包涵体检测蛋白的纯度。PCR扩增结果显示,SLA-1-HB01-BSP大小为898 bp,与理论值相符,扩增片段成功克隆至pEASY T1载体构建克隆菌,经Nde Ⅰ和Xho Ⅰ双酶切筛选及测序,成功获得阳性克隆菌株SLA-1-HB01-BSP/pEASY T1,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876 bp。阳性克隆菌株与pET-21a(+)表达载体经Nde Ⅰ和Xho Ⅰ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E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后获得pET-21a(+)/SLA-1-HB01-BSP重组表达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大小为31.4 ku。进一步检测分析发现,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蛋白纯度达到80%以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荷包猪SLA-1-HB01重链四聚体前体链的pET-21a(+)重组表达体系,为下一步进行猪SLA Ⅰ类分子四聚体的检测奠定基础。

金定鸭不同组织和血液中TLR1、TLR2、TLR4、TLR5的表达差异分析
徐文娟, 陶志云, 朱春红, 宋卫涛, 刘宏祥, 章双杰, 李慧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59-34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0
摘要 ( 197 )   PDF (1962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在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300日龄雄性金定鸭10只,解剖后采集其血液及脾脏、肝脏、睾丸、肺脏、下丘脑、垂体、皮肤、腿肌、心脏、肾脏、胸肌、盲肠、小肠、胸腺,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1、TLR2、TLR4、TLR5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各基因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均有一特异性的单峰,无其他杂峰,说明引物的特异性较强,可以准确定量。4种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的扩增效率在101.4%~105.0%之间,均接近100%,相关系数(R2)为0.98~1.000。TLR1、TLR2、TLR4、TLR5 4种TLRs在金定鸭不同组织和血液中均有表达,但每种TLR受体在各组织中表达水平略有差异,其中TLR1在下丘脑中表达量最低,在胸肌中最高;TLR2在小肠中的表达量最低,在肺脏中最高;TLR4、TLR5在睾丸中的表达量最低,在皮肤中最高。以上结果说明,鸭TLRs在多种组织中能够广泛表达,本试验结果可为TLRs在鸭源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猪嵴病毒病原特性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黄晓星, 王仙, 金文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66-34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1
摘要 ( 282 )   PDF (705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是近年来在健康猪和腹泻猪粪便中新检测到的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嵴病毒属成员,可能引起猪的腹泻,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研究发现,PKV广泛分布在猪中,在腹泻和临床健康猪中均已被检测到,阳性率从3.9%~100.0%各不相同。一个典型的PKV病毒粒子直径为30 nm,基因组全长为8 120 bp,包括1个含2 488个氨基酸的开放性阅读框(ORF);PKV是典型的小RNA病毒科的基因组结构:1个5'非编码区,1个L蛋白,结构蛋白P1(VP0、VP3和VP1),非结构蛋白P2(2A、2B和2C)和P3(3A、3B、3C和3D),1个3'非编码区和1个Poly(A)尾巴。PKV的2B编码区存在30个氨基酸的缺失,VP1蛋白是小RNA病毒科变异最频繁的结构蛋白,其含有主要的抗原表位,可促进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检测PKV的方法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逆转录环介导扩增(RT-LAMP)方法。作者对PKV的分类学、流行概况、基因组结构、遗传特性及检测技术等研究现状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及了解PKV提供参考。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氨基酸对哺乳动物脂质代谢的调控及其作用机理
肖凯丽, 印遇龙, 张琳, 邓百川, 邓近平, 谭成全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73-34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2
摘要 ( 198 )   PDF (790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质代谢不仅影响人类健康,对畜禽生产也至关重要,研究脂质代谢的营养调控策略有重要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蛋氨酸(Met)、亮氨酸(Leu)、精氨酸(Arg)和谷氨酸(Glu)这4种对脂质代谢调控作用显著的氨基酸。从生理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总结了4种氨基酸对哺乳动物脂质代谢的调控及其作用机理,并从4种氨基酸在营养学研究中的作用、在动物试验中的生理效应、对脂质代谢调控的作用机理及各种氨基酸的组合效应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综述了氨基酸对脂肪、肝脏和肌肉组织脂质代谢的调控及其作用机理。同时回顾了4种氨基酸在基础研究与畜牧生产应用上取得的进展,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研究氨基酸对脂质代谢调控深层机理的可能方向,以期为氨基酸的精准利用提供参考。

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肉用性能比较研究
张花菊, 徐亚铂, 王琳琳, 孙斌斌, 李志钢, 丁亚军, 孙红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82-34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3
摘要 ( 210 )   PDF (701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情况,试验选取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与郏县红牛的杂交1代公牛各5头,纯种郏县红牛5头,分为试验A组(郏县红牛公牛)、B组(红郏F1代公牛(红安格斯牛×郏县红牛))、C组(西郏F1代公牛(西门塔尔牛×郏县红牛))和D组(夏郏F1代公牛(夏洛莱牛×郏县红牛))4个试验组,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3个月后屠宰,利用屠宰测定和检验分析的方法对郏县红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的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方面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测定方面,杂交后代组的头重、皮厚、皮重、前二蹄重和尾重,屠体器官食道、气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重量,以及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胴体后腿宽显著高于郏县红牛纯种牛(P<0.05);红郏F1代公牛高档肉块重和优质肉块重最高,分别为70.22和105.22 kg,但高档牛肉率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郏F1代公牛优质牛肉率达到34.43%,显著高于郏县红牛和西郏F1代公牛(P<0.05),高于夏郏F1代公牛(P>0.05)。在肉品质方面,红郏F1代公牛与肉品风味有关的肌苷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为夏郏F1代公牛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和8.04%。结果提示,采用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采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可提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潜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牛肉品质。

日粮中添加稻壳粉对雏火鸡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内脏器官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代航, 鲁曼, 杨海明, 郁钧, 鞠耿越, 廖正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91-34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4
摘要 ( 256 )   PDF (806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稻壳粉对雏火鸡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内脏器官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接近的1日龄贝蒂娜雏火鸡1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稻壳粉的基础日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变化(P>0.05),但体重及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显著增加(P<0.01),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心脏重有增加的趋势(P=0.09),腺胃重显著增加(P<0.05),肌胃重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体尺指标、脏器指数、肠道重量和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56日龄时,试验组每只火鸡比对照组经济效益提高39.4%。综上所述,在雏火鸡日粮中添加稻壳粉,具有提高雏火鸡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作用。

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不同比例氨化秸秆替代苜蓿的组合效应
于满满, 姜雨轩, 张美美, 谢小来, 王晨曦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497-35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5
摘要 ( 166 )   PDF (848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alfalfa meal,AM)和氨化秸秆(ammoniated corn straw,ACS)的最佳组合比例,以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并降低饲养成本。将AM与ACS分别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和0:100比例进行混合,每种组合3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不同组合发酵3、6、12、24、48 h的累积产气量(GP),及发酵48 h时发酵液pH、干物质降解率(DMD)、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进而计算不同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显示,发酵48 h时,AM20:ACS80组的累积产气量最高;而AM0:ACS100组的DMD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AM20:ACS80组和AM0:ACS100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M20:ACS80组MCP浓度最高;AM20:ACS80组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乙酸/丙酸的比值均大于3,属于乙酸发酵型;发酵期间各组pH的变化范围为6.69~6.85。以MFAEI和SFAEI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时,仅有AM20:ACS80组出现正组合效应。由此可见,AM和ACS的比例为20:80时组合效应最佳。

金荞麦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谭露霖, 张定红, 张洁, 徐忠惠, 邓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05-35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6
摘要 ( 186 )   PDF (754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金荞麦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1日龄铁脚麻肉仔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任何抗生素;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黄霉素60 mg/kg和15%金霉素270 mg/kg;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金荞麦。试验期为21 d。结果显示,①21日龄时,Ⅲ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3组间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②21日龄时,Ⅱ、Ⅲ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3组间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③21日龄时,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显著高于Ⅰ组(P<0.05)。④21日龄时,Ⅱ、Ⅲ组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肠道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⑤21日龄时,Ⅱ、Ⅲ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3组间隐窝深度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金荞麦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肉仔鸡免疫器官发育,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空肠黏膜免疫因子分泌,同时可促进肠道绒毛生长,改善肠道形态结构。

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宋鸽, 朱小清, 张诗, 庄益芬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12-35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7
摘要 ( 214 )   PDF (811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稻草和甘蔗梢为青贮原料,调制稻草青贮及稻草与甘蔗梢混合青贮(混合比例为6:4(m/m))。在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中均设计添加2 mL/kg的绿汁发酵液组(FGJ)、3 mL/kg的纤维素酶组(CEL)、2 mL/kg绿汁发酵液+3 mL/kg纤维素酶的复合组(MIX)和对照组(CON),每个处理重复3次,室温条件下贮存60 d后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青贮原料稻草干物质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质(CP)含量均低于甘蔗梢,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高于甘蔗梢。稻草单独青贮后,与CON组相比,FGJ组的NDF、ADF、pH和氨态氮均极显著降低(P<0.01),WSC极显著增加(P<0.01),干物质回收率(DMR)升高;MIX组的NDF、ADF、pH、气体损失率(GLR)和氨态氮均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WSC及DMR升高;CEL组中除ADF显著降低外,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稻草青贮相比,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的pH、氨态氮、NDF和半纤维素(HC)均降低,而DMR和WSC均明显升高。综上所述,绿汁发酵液及其与纤维素酶的复合添加剂对改善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效果相近,且优于纤维素酶;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的品质优于稻草青贮。

丙酸盐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曹娜, 张亚伟, 吴浩, 孟庆翔, 周振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19-35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8
摘要 ( 277 )   PDF (747KB) ( 8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丙酸盐是一类高效、安全的添加剂,具有防霉、防腐和治疗疾病等功能,广泛应用于饲料加工业。丙酸盐在瘤胃中可分解为丙酸和矿物元素,其中丙酸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丙酸盐可促进瘤胃发育,参与血糖调节,维持能量平衡,因此,生产中丙酸盐可用于治疗酮病。当前,有关丙酸盐的试验大多还停留在瘤胃灌注阶段,体外试验集中在肝脏糖异生途径上,围绕能量代谢展开,而有关在生产性能和发酵水平的研究较少。随着短链脂肪酸在医学领域的深入探索,为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丙酸是否具有促进瘤胃发育、缓解炎症及增强免疫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探究和验证。作者主要介绍了丙酸盐的代谢途径与作用机制,并结合生产性能和维持健康两方面阐述了丙酸盐在反刍动物营养上的应用,揭示了丙酸盐的潜在价值,以期为其在反刍动物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草药添加剂对獭兔母兔泌乳力的影响
叶翔杨, 谢宝财, 任战军, 白静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25-35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19
摘要 ( 213 )   PDF (728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中草药添加剂对母兔泌乳力影响。选取99只体重相近、胎次相同的母獭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33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中草药添加剂和基础日粮+2%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4 d,正试期26 d(分娩后第0天至下一次配种前1天)。检测其产仔性能及分娩第0、7、14、21和28天的泌乳量。试验结果表明,饲喂2%中草药添加剂的母兔产后不同时间泌乳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添加剂组母兔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仔兔断奶成活率逐渐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中草药添加剂有提高母兔泌乳力及仔兔断奶成活率的效果,以添加量为2%为宜。

谷草与苜蓿的不同配比对绵羊日粮组合效应的影响
刘绘汇, 袁玖, 平丽莹, 朱宝珍, 王军军, 赵鹏飞, 何天乐, 俞海山, 万欣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30-35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0
摘要 ( 287 )   PDF (747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不同精粗比下谷草与苜蓿配比对绵羊日粮组合效应的影响,本试验以谷草与苜蓿为粗饲料,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精粗比为40:60时,谷草:苜蓿为60:0、50:10、40:20、30:30、20:40、10:50及0:60,精粗比为30:70时,谷草:苜蓿为70:0、60:10、50:20、40:30、30:40、20:50、10:60及0:70的15组日粮及谷草、苜蓿和精料补充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 h的产气量(GP),并通过24 h产气量(GP24 h)及其加权估算值计算出各日粮的组合效应值(AE)。结果表明:①精粗比为40:60时,比较各组GP24 h,50:10组极显著大于10:50组(P<0.01);40:20、60:10组显著大于10:50组(P<0.05);各组AE值均为正值,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50:10的GP24 h、b、a+b均为最大,其AE最优。②精粗比为30:70时,比较各组GP24 h,50:20、60:10、70:0组显著大于0:70组(P<0.05),40:30、20:50组有大于0:70组的趋势(P=0.063,P=0.064);各组AE值无显著差异(P>0.05);40:30组的GP24 h、b、a+b均较大,其AE最优,其次是20:50、10:60组。综合以上结果,谷草与苜蓿配比为50:10(精粗比为40:60)和40:30、20:50、10:60(精粗比为30:70)时,可以获得较高的AE。

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的影响
张志国, 王丹, 高阳, 李军, 杨连玉, 张继泽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36-354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1
摘要 ( 198 )   PDF (740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组:对照组,TMR;试验1组,TMR+0.5%复合益生菌1(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物);试验2组,TMR+0.5%复合益生菌2(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纤维分解菌复合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个贮存罐,调整TMR含水量为50%,密闭发酵,试验期30 d。分别在发酵第0、3、5、7、15和30天测定TMR中霉菌毒素、pH、铵态氮、有氧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发酵第30天时,对照组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整个试验期内,试验1、2组TMR各时间点3种霉菌毒素含量均未超标;②各组TMR有氧稳定性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发酵第3、5、7、15、30天,试验1组有氧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③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各试验组pH呈下降趋势,各处理TMR的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第7~30天,试验1组pH、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在发酵第30天,两试验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第7~30天,试验1、2组TMR的C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NDF和ADF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发酵第7~30天时,试验组NDF和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有利于延长TMR贮存时间,强化全混合日粮有氧稳定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损失。由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处理效果最佳。

遗传繁育
哈萨克羊DQB2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遗传变异分析
王元元, 严国, 罗成, 齐江姣, 周光普, 谭君, 高剑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43-35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2
摘要 ( 214 )   PDF (5685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DQB2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哈萨克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通过PCR-SSCP技术对146只布鲁氏菌阴性哈萨克羊血液样本和28只布鲁氏菌阳性哈萨克羊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表面抗原DQB2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进行研究,挑取不同的等位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经卡方检验分析每个SNP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与哈萨克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相关的不同等位基因的mRNA二级结构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抗原表位。结果发现,在270 bp的外显子2序列中共检测到33个SNPs,其中C9G、A180G位点的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A13T、C133G位点的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A180G突变位点的最小自由能最低,其mRNA二级结构最稳定;A13T和C133G 2个突变位点均引起mRNA二级结构及蛋白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抗原表位的改变。本试验结果表明DQB2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哈萨克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呈显著相关。

关中奶山羊PIS区域序列多态性分析
侯策, 粟小平, 王起恬, 崔奎青, 石德顺, 刘庆友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54-35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3
摘要 ( 206 )   PDF (6929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羊无角性状是畜牧业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报道显示山羊无角间性综合征(polled intersex syndrome,PIS)控制着山羊的无角和间性性状。山羊PIS序列定位于1号染色体约11.7 kb的序列上,试验旨在研究这段序列对关中奶山羊(3只有角山羊、3只无角山羊)无角性状的影响。选用4对引物(PIS1-1、PIS1-2、PIS2、PIS3)扩增关中奶山羊的PIS序列,第5对引物(PIS whole)用于检测PIS序列的完全缺失,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多态性分析,并对序列进行基因注释。结果发现,试验成功扩增出山羊PIS的全长序列(12.814 kb),BLAST比对结果正确。PIS whole引物没有扩增出任何条带,说明关中奶山羊中不存在11.7 kb的完全缺失。经SeqMan软件分析拼接序列发现30个多态性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关中奶山羊有角/无角性状相关。对拼接序列进行基因注释,发现存在1个tRNA编码位点、2个微卫星、3个microRNA编码位点及L1-EN、RT-nLTR-like样保守结构域,并发现1个CpG岛、1对反向重复序列和2段串联重复序列。本试验结果对关中奶山羊无角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抑制UCHL1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透明带泛素化及多精入卵的影响
史文姝, 金一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63-35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4
摘要 ( 185 )   PDF (2124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抑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透明带泛素化及多精入卵的影响。利用DAPI染色、Hoechst染色及SDS-PAGE等方法检测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透明带泛素化水平及多精入卵等情况。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UCHL1抑制剂(10、20、25、30 μmol/L,二甲基亚砜(DMSO)及对照组)体外培养猪卵母细胞46 h后,对照组成熟率为86.22%,而30 μmol/L UCHL1抑制剂组的成熟率为15.30%,且各处理组间成熟率差异显著(P<0.05);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处理组的透明带在约61、80、106 ku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泛素标记,通过灰度值分析差异显著(P<0.05);进行体外受精试验后,发现对照组透明带精子黏附数最多,精子入卵数较少,添加30 μmol/L UCHL1抑制剂组的透明带精子黏附数最少,几乎没有精子入卵。结果显示,UCHL1抑制剂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有一定影响,随着UCHL1抑制剂浓度的增加,透明带发生泛素化的程度逐渐降低,且UCHL1可调节透明带精子黏附及多精入卵。

驯鹿干扰素β1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翟健程, 王强辉, 夏彦玲, 李和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70-357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5
摘要 ( 161 )   PDF (4378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从驯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干扰素β1(interferon beta 1,IFNβ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为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牛、羊等近缘物种IFNβ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驯鹿鹿茸顶端间充质层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驯鹿IFNβ1基因并克隆、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驯鹿IFNβ1基因全长561 bp,共编码186个氨基酸,含有3个糖基化位点;其编码蛋白含有4个α螺旋、4个β折叠区、7个β转角。将驯鹿IFNβ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4种哺乳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同源性为45.1%~92.0%;驯鹿与其他动物IFNβ1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FNβ1基因存在种属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为驯鹿IFNβ1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海狸色獭兔与皱襞型獭兔不同交配组合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赵月平, 杨翠军, 孙全文, 吴淑琴, 吴占福, 郝荣超, 卢敬, 马梦盼, 任玲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78-35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6
摘要 ( 180 )   PDF (748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为探究海狸色獭兔与皱襞型獭兔不同交配组合生产性能比较,随机选取6~7月龄健康皱襞型獭兔和海狸色獭兔各40只(30只母兔和10只公兔),进行不同交配组合试验,分别为海狸纯繁组(海狸色獭兔(♂)×海狸色獭兔(♀))、皱襞纯繁组(白色皱襞型獭兔(♂)×白色皱襞型獭兔(♀))、正交组(海狸色獭兔(♂)×白色皱襞型獭兔(♀))和反交组(白色皱襞型獭兔(♂)×海狸色獭兔(♀)),测定母兔繁殖性能和后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被毛品质。结果显示:正交组初生窝重320.71 g、产仔数6.71只、泌乳力1 727.43 g、仔兔断奶成活率83.91%、仔兔断奶窝重5 304.14 g、幼兔料重比4.06、屠宰率62.43%、皮张面积1 160.20 cm2、被毛密度15 951.70根/cm2、被毛细度16.32 μm、粗毛率6.83%;反交组初生窝重315.14 g、产仔数6.52只、泌乳力1 710.00 g、仔兔断奶成活率80.19%、仔兔断奶窝重4 814.82 g、幼兔料重比4.30、屠宰率62.93%、皮张面积1 172.20 cm2、被毛密度16 092.01根/cm2、被毛细度16.43 μm、粗毛率6.78%,经比对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海狸色纯繁组的初生窝重、产仔数、泌乳力、仔兔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皮张面积、被毛密度、被毛细度均较皱襞型纯繁组低、而幼兔料重比、屠宰率及粗毛率均较皱襞型纯繁组高,经比对两个纯繁组间除料重比、屠宰率、被毛细度和粗毛率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所述,正交组合亲代的繁殖性能及F1代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略好于反交组合;而反交组合F1代的被毛品质略好于正交组合。

预防兽医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C4毒株VP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洁琼, 赵玉杰, 周云飞, 黄宗梅, 陈盼盼, 周薇帆, 刘琳, 李新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85-35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7
摘要 ( 254 )   PDF (3410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河南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及其与VP2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关系。通过提取IBDV C4株RNA,利用RT-PCR扩增其VP2基因,与其他不同毒力IBDV毒株进行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同时使用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表达VP2基因,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VP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扩增的IBDV C4株的VP2基因序列在进化关系上属于超强毒力IBDV(vvIBDV)分类,与选取的vvIBDV毒株代表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8.1%~98.7%之间,其七肽区为S-W-S-A-S-G-S(第326-332位氨基酸)符合超强毒株特征,且222(A)、256(I)、294(I)和299(S)位氨基酸与超强毒力毒株的4个特征性氨基酸一致;但IBDV C4毒株的VP2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超强毒力毒株代表毒株UK661相比,201(D/G)、281(G/R)、313(V/A)位氨基酸不同,其中281位氨基酸的改变处于279-290的小亲水区内,与病毒抗原性有关;构建的pET-32a(+)-VP2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上表达出分子质量约67 ku的重组VP2蛋白,为进一步比较201(G)、281(R)、313(A)位氨基酸差异导致的抗原特性改变提供了研究基础。本试验结果表明,IBDV C4株VP2基因与vvIBDV毒株VP2基因的主要特性一致,但也有3处氨基酸与代表毒株UK661存在差异,这些改变可能与中国IBDV毒株毒力的进化有关。

河北及天津部分地区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胡苏辉, 张振杰, 刘珍珍, 陈凯丽, 张贵玲, 李俊强, 张龙现, 王荣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92-35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8
摘要 ( 258 )   PDF (1535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河北及天津近渤海地区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离心沉淀法、饱和蔗糖漂浮法及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对河北和天津地区12个奶牛场1 040份奶牛粪便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1.63%,其中河北及天津地区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59.78%和66.12%。共检测出8种寄生虫,即球虫、贾第虫、隐孢子虫、阿米巴、圆线虫、鞭虫、绦虫及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0.96%、1.63%、8.46%、33.27%、2.02%、3.56%、0.96%和0.96%,其中球虫与阿米巴为优势虫种。本试验结果表明,河北及天津地区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比较普遍,养殖场需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不同桑叶提取物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陈晓兰, 杨海峰, 瞿静雯, 李冉, 蒋春茂, 陆广富, 伯若楠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598-36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29
摘要 ( 198 )   PDF (1023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桑叶提取物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乙醇醇沉桑叶水提物,制备桑叶粗多糖MLP-1、MLP-2、MLP-3、MLP-4、MLP-5,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提取物多糖含量。以5种桑叶粗多糖和桑叶水提物(MLAE)为试验药物,采用MTT法比较多糖含量分别在15.625、31.25、62.5、125、250 μg/mL浓度时各提取物单独刺激及协同LPS、PHA共同刺激小鼠脾脏B、T淋巴细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多糖浓度在15.625~250 μg/mL范围内,各提取物无论单独还是协同LPS和PHA时均能促进小鼠脾脏B、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中,MLP-1多糖含量在低浓度时能显著刺激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P<0.05);MLP-3和MLP-5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较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MLAE协同LPS在大部分浓度点的脾脏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和LPS对照组,可显著提升体液免疫功能(P<0.05)。

空肠弯曲菌PEB1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王莉, 沙洲, 李诗语, 梁佳茗, 王兴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05-36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0
摘要 ( 176 )   PDF (1079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检测血清中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通过PCR扩增并克隆空肠弯曲菌PEB1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EB1A,将该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获得约47 ku的可溶性目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证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空肠弯曲菌抗体间接ELISA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空肠弯曲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临界值为0.3424,本方法仅与空肠弯曲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其他抗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批内、批间的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该方法的建立可应用于血清中空肠弯曲菌抗体的快速检测,为进一步防制空肠弯曲菌腹泻提供依据。

含有分子内佐剂的CIC蛋白表达及免疫活性初步研究
张少铎, 来怡君, 姜辉, 程欣然, 叶玉婷, 何溪雨, 徐乐, 宋佰芬, 于立权, 崔玉东, 马金柱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12-36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1
摘要 ( 182 )   PDF (1261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含有分子内佐剂的CTB-IsdBid-Clfais(CIC)蛋白表达及其免疫活性,试验采用重叠PCR方法将分子内佐剂CTB与IsdBid-Clfais基因串联,并将CTB-IsdBid-Clfais(CIC)插入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pET-32a(+)-CTB-IsdBid-Clfais重组质粒,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CIC,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以ELISA方法检测CIC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发现,试验成功扩增了2 072 bp的目的基因CIC,并将CIC正确连接到pET-32a(+)载体上,构建了pET-32a(+)-CTB-IsdBid-Clfais重组质粒;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该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正确表达CIC蛋白,分子质量大小为95.9 ku;ELISA结果显示,CIC试验组与IsdBid、Clfais蛋白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BSA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32a(+)-CTB-IsdBid-Clfais重组质粒,该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了CIC蛋白,且CIC能与IsdBid、Clfais免疫小鼠血清发生反应,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

犊牛病原性腹泻及疫苗研究进展
郭沈涛, 于辉, 林旭埜, 李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18-36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2
摘要 ( 230 )   PDF (877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犊牛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对犊牛的成活、生长、发育等有较大影响,给奶牛和肉牛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牛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均可引起犊牛腹泻,且各种病原间还会发生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给防控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国内外开发出各种疫苗用于防控犊牛腹泻病,但除了国外有少数商品化疫苗外,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针对由多种病原引起的犊牛腹泻病的商品化疫苗。文章就犊牛腹泻病原及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国内开发商品化犊牛腹泻病疫苗提供参考。

基础兽医
腹泻仔猪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研究
李晨, 张双翔, 周碧君, 程振涛, 文明, 马光强, 王伟, 胡兴义, 张海, 丁尊俄, 王开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25-36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3
摘要 ( 186 )   PDF (1502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仔猪细菌性腹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流行的血清型、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试验采集了贵州省5个地(州)市7个规模化养猪场的128份腹泻仔猪肠道样本,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通过动物试验鉴定菌株的致病性,利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通过药敏纸片法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研究,采用PCR技术检测各致病菌株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细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到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21株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以O138、O87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居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超过40%,分离鉴定的21株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达5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达20%以上;本试验分离鉴定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2种耐药相关基因,沙门氏菌共检出10种耐药相关基因,两种细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符合率均达60%以上,且均为多重耐药。本研究为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奶牛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华伟毅, 陈孝杰, 刘义明, 徐飞, 李秀波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34-36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4
摘要 ( 159 )   PDF (891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菌药仍是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奶牛疾病的常用方法。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奶牛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也显现出多重耐药的趋势,给奶牛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威胁人类健康。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超过人们研发抗菌药的速度,因此,保持现有抗菌药的疗效很有必要。一方面应该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如细菌分子耐药机制、抗菌药物外排机制或降低摄入机制、生物膜等,以便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采用不同措施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如质粒消除、抗菌药替代品、开发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联合治疗)等。作者对奶牛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机制、耐药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耐药性、规范抗菌药的使用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屏障互作的研究进展
万华云, 胡君宜, 王子旭, 陈耀星, 曹静, 董彦君, 马保臣, 董玉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42-36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5
摘要 ( 318 )   PDF (832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道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是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是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屏障双层功能。肠道中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根据其与宿主的关系,主要分为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3类,在肠道屏障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IECs首先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肠道微生物进行识别,区别自身与非自身,对自身物质(即共生菌)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即病原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IECs与肠道共生菌共同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维持肠道健康,病原微生物侵入肠道,IECs主要通过胞外分泌物和细胞表面黏液层双重屏障发挥作用,其中胞外分泌物主要包括黏蛋白、抗菌分子和抗微生物免疫球蛋白。肠道共生菌可以通过竞争识别位点,分泌抗菌物质,增加黏液分泌,诱导IECs更新、增殖和修复等方式抵御病原微生物,维护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在IECs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入侵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通过自身运动、分泌毒素和酶等破坏肠上皮屏障,直接接触IECs,对其进行损伤。因此IECs和肠道菌群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作者就IECs和肠道微生物结构、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作一综述,以期阐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屏障互作的机制。

迷迭香酸对哮喘小鼠氧化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梁正敏, 廖晓光, 文雪梅, 徐杨峰, 邓鑫, 颜国庆, 何家康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50-36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6
摘要 ( 197 )   PDF (2377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迷迭香酸对哮喘小鼠模型氧化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雌性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用OVA和H2O2联合激发小鼠作为氧化肺损伤阳性对照模型。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24 h后,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并测定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取左侧肺脏固定做HE染色。结果显示,迷迭香酸可明显减少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显著抑制肺组织和BALF中ROS的产生,升高SOD和GSH-Px水平,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本试验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对氧化肺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益生菌对肠道先天防御反应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曼, 金鑫, 田巧珍, 刘骄, 王云鹤, 张召议, 杨银凤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56-36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7
摘要 ( 141 )   PDF (825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益生菌是可添加在饲料中对动物健康产生很多益处的活微生物,其在维持胃肠道微生物平衡、免疫调节和病原体防御中起关键作用,某些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对加强肠上皮的完整性和调节一些免疫组分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潜力。有关益生菌的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在益生菌调节肠道介导的防御反应的所有可能途径中,肠屏障功能、先天和适应性黏膜免疫反应及信号传导途径被认为在针对病原菌的肠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主要针对益生菌如何与肠道内的杯状细胞黏蛋白、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s,tffs)、防御素、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相互作用而起到调节肠道先天防御反应的作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今后研究益生菌对肠道健康及对感染病原体的肠道如何起到有益作用奠定基础。

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研究
沈学怀, 张丹俊, 潘孝成, 赵瑞宏, 戴银, 胡晓苗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63-36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8
摘要 ( 147 )   PDF (1044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生化试验、PCR和血清型鉴定等,对疑似发病禽的116份病料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ind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试验共分离到42株禽源沙门氏菌,其中包含5个大群11种血清型。B群30株、A群2株、D群7株、C1群2株、C2群1株,其中以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菌株。42株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0%,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呋喃唑酮、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7.62%,且41株分离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果表明,目前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优势流行株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菌株呈现较严重的耐药性。本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禽源沙门氏菌的综合防制提供数据支撑。

地塞米松对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潘书磊, 邓红玉, 阮国荣, 王全溪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12):  3670-36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12.039
摘要 ( 167 )   PDF (998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地塞米松对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地塞米松对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利用地塞米松建立仔猪肠道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以期为今后研究其他糖皮质类激素引起的肠道损伤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试验选用断奶1周的健康仔猪30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注射地塞米松1、2、3 ml,对照Ⅰ、Ⅱ、Ⅲ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2、3 mL;采用HE染色、PAS染色和ELISA检测法分别测定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杯状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6个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地塞米松能抑制仔猪肠绒毛生长,使隐窝深度变深,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降低,杯状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数目和sIgA含量均减少,且剂量越大以上变化越明显。综合上述结果,地塞米松会影响肠绒毛的发育和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破坏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且有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