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20
生物技术
水牛溶血磷脂酸受体3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庞春英, 梁莎莎, 马小娅, 邓廷贤, 陆杏蓉, 段安琴, 黄韵琪,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127-11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01
摘要 ( 246 )   PDF (8039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进行水牛溶血磷脂酸受体3(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3,LPAR3)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水牛卵巢组织DNA为模板,参考GenBank中公布的水牛LPAR3基因(登录号:XM_006047539.1)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水牛LPAR3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水牛LPAR3基因全序列为1 552 bp,包含1个1 062 bp的CDS序列,编码353个氨基酸。同源性对比结果表明,水牛LPAR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美洲野牛、黄牛、绵羊、野猪、马、果蝠、白眉猴同源性分别为99.4%、98.9%、98.0%、88.6%、90.0%、90.3%和91.2%,表明LPAR3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LPAR3蛋白分子式为C1853H2878N476O486S31,分子质量为40.59 ku,理论等电点(pI)为9.52,不稳定系数为47.05,平均亲水性为0.324,属于碱性不稳定疏水蛋白质;该蛋白质存在7个跨膜结构且无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LPAR3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其中α-螺旋占48.16%,无规则卷曲占41.36%,延伸链占10.48%,属于全α类蛋白质,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LPAR3蛋白分布在等离子体膜(56.5%)、内质网(26.1%)、空泡(8.7%)、高尔基体(4.3%)和细胞核(4.3%)中,推测可能在运输和结合及嘌呤和嘧啶等方面发挥转运蛋白和信号转导等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深入探讨LPAR3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香猪卵巢StARCYP11A1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毛宁, 王嘉福, 张福平, 唐靓婷, 阮亦麒, 易凡利, 冉雪琴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137-11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02
摘要 ( 240 )   PDF (1373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香猪繁殖调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StARCYP11A1基因在香猪卵巢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高、低产群体6月龄香猪卵巢组织中StARCYP11A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从香猪基因组中克隆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分析两个基因表达差异的分子机制。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均显示,高产香猪两个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启动子区序列长分别为1 144与970 bp。StAR基因启动子区结合转录因子ER、COUP、Sp1等34种72个,转录起始位点上游68~698 bp存在8个变异位点,但不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与CYP11A1基因启动子区相结合的转录因子为Sp1、PU.1、C/EBPdel等30种75个,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2~593 bp存在5个变异位点,其中69 bp处检测到C-T变异,高产香猪的T等位基因检出频率为17%,低产香猪为33%;对预测结果整合分析,T等位基因丢失了转录因子Sp1的结合位点。高、低产香猪之间StARCYP11A1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CYP11A1基因启动子区69 bp处的变异可能是基因表达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中国美利奴羊TLR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分析
罗成, 王元元, 王会敏, 谭君, 周光普, 高剑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145-11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03
摘要 ( 215 )   PDF (2493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TLR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美利奴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上公布的绵羊TLR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选出多态位点丰富的片段进行扩增,运用PCR-SSCP的方法对206个中国美利奴布鲁氏菌病阴性样本和80个中国美利奴羊布鲁氏菌病阳性样本进行TLR2基因的多态性检测,然后对不同等位基因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确定该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经卡方检验分析每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RNA二级结构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在279 bp的序列中共检测到3个SNPs,分别为:C1731T、G1737C和G1749T,均未引起对应氨基酸的改变,属于无义突变。这些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突变位点均能引起RNA二级结构和最小自由能的改变,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均未改变。由此得出,中国美利奴羊TLR2基因的3个SNPs位点(C1731T、G1737C和G1749T)与中国美利奴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无相关性。

乏情和发情初产母猪卵巢microRNA差异表达分析
任巧玲, 白献晓, 王璟, 郭红霞, 陈俊峰, 马文涛, 和小娥, 张家庆, 邢宝松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153-11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04
摘要 ( 239 )   PDF (3853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卵巢microRNA (miRNA)在初产母猪生殖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乏情和发情初产母猪卵巢miRNA的表达谱,并对表达量较高且差异显著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两个small RNA文库共鉴定出503个miRNAs,其中已知的303个,新预测的200个。在已知的miRNA中,ssc-miR-10b在两个文库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ssc-miR-143-3p和ssc-miR-26a;在新预测的miRNA中,chr13_2637_mature在两个文库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chr8_9994_mature。与发情母猪相比,共有145个miRNAs发生显著变化(read counts>10,∣log2(fold-change)∣>1),上调114个,下调31个。在进一步筛选的31个表达量较高且差异显著的miRNAs(read counts>1 000,∣log2(fold-change)∣>1)中,新预测的chr13_2585_mature上调倍数最高,且只在乏情母猪卵巢中表达。31个miRNAs共预测到7 388个靶基因,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有2 788个靶基因注释到了297个KEGG通路,前20个最富集的通路部分与生殖过程或生殖活动调控相关,表明这31个miRNAs参与了初产母猪的生殖调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猪miRNA数据资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TLR5基因表达水平与F18大肠杆菌侵染关系分析
赵呈祥, 戴开宇, 杜雨露, 包文斌, 吴圣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163-11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05
摘要 ( 310 )   PDF (1957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猪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5,TLR5) 基因表达水平与F18大肠杆菌抗性的关系,试验通过不同血清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侵染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同时通过脂多糖(LPS)分别诱导IPEC-J2细胞4和8 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5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蛋白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菌体侵染IPEC-J2细胞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LPS诱导IPEC-J2细胞4和8 h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且在LPS诱导IPEC-J2细胞8 h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诱导4 h。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TLR5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与LPS诱导及F18大肠杆菌菌体刺激IPEC-J2细胞后mRNA表达水平结果相一致。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分析了TLR5表达水平和F18大肠杆菌侵染的相关性,进一步证实猪TLR5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细胞抵抗F18大肠杆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今后关于TLR5基因功能及其在大肠杆菌腹泻遗传育种应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单增李斯特菌lmo033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杜冬冬, 张奇文, 李红欢, 钱凌霄, 马勋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170-11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06
摘要 ( 221 )   PDF (2264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单增李斯特菌临床分离株(LM90SB2)的LPXTG基序表面蛋白lmo0331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根据GenBank中lmo033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LM90SB2 lmo0331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域分析;构建表达质粒pET32a-033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结果显示,LM90SB2 lmo033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NTSN株、F2365株、LL195株及WSLC 1033株的同源性均为100.0%,与N2306株、02-1792株、H34株的同源性均为99.9%。LM90SB2 lmo0331基因全长1 956 bp,ORF全长为1 857 bp,共编码618个氨基酸;蛋白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lmo0331蛋白具有NEL、LRR、IR、PulA、LPXTG结构域。SDS-PAGE结果可见约88 ku重组蛋白带,Western blotting表明该蛋白可与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0331,实现了lmo0331融合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lmo0331基因的功能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鹅细小病毒安徽分离株NSV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戴银, 张丹俊, 赵瑞宏, 胡晓苗, 沈学怀, 侯宏艳, 潘孝成, 周学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177-11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07
摘要 ( 279 )   PDF (1530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安徽省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的遗传变异特征,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得GPV基因AH,并与天鹅、番鸭、雁鹅等宿主的GPV相应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序列分析可见,AH基因包括完整的NSVP基因,长度分别为1 884和2 199 bp,分别编码2个非结构蛋白和3个结构蛋白。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安徽分离株AH基因与重庆分离株毒株RC16及安徽分离的强毒株Y、E、Yan-2等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安徽分离的鸭源细小病毒株DS15和匈牙利分离株Virulent B,尤其是与疫苗株SYG61v遗传距离较远。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AH-NS基因与毒株RC16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6%;与疫苗株SYG61v同源性最低,为94.3%;AH-VP基因与毒株RC16的核苷酸序列一致,而与毒株DS15同源性仅为95.2%。安徽GPV AH基因序列与强毒株的基因位点一致,在VP3基因的第797、1 141、1 144、1 169和1 185 bp处分别为G、A、G、C、T,结合该毒株引发疾病的严重程度,符合高致病力毒株特点。本试验结果表明,GPV同源性普遍较高,宿主范围较广泛,对不同品种水禽均有较强的侵染力。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扬州鹅及其杂交配套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的比较
郭亚文, 陈彬, 史桃玉, 王波, 张扬杨, 赵霞, 王雅娟, 戴国俊, 谢恺舟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184-11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08
摘要 ( 215 )   PDF (963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比较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氨基酸和肌苷酸(IMP)含量,试验以扬州鹅(A×A、B×B)及其4个杂交配套组合(B♂×A♀、K♂×A♀、D♂×A♀和C♂×A♀)共6个群体的肉用仔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肌肉中氨基酸和IMP的含量。结果表明,公鹅胸肌中,除谷氨酸(Glu)、丙氨酸(Ala)、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DFAA)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在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各试验组一磷酸腺苷(AMP)、IM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A (P<0.05)。公鹅腿肌中各组间天冬氨酸(Asp)、Glu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试验组C×A、K×A肌苷(INO)含量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母鹅胸肌中各组间甘氨酸(Gly)、甲硫氨酸(Met)、精氨酸(Arg)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试验组K×A IMP含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母鹅腿肌中各组间Asp、Glu、Met、Arg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试验组K×A IMP、IMP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A (P<0.05)。公、母鹅胸肌中次黄嘌呤(HYP)含量试验组C×A显著高于对照组A×A (P<0.05),试验组B×A AMP含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 (P<0.05)。公、母平均腿肌中各组间Al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K×A、D×A AMP含量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扬州鹅杂交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肌肉中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改善了肉品质。

植物乳酸杆菌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聪, 黄世猛, 计成, 赵丽红, 张建云, 马秋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196-12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09
摘要 ( 258 )   PDF (690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植物乳酸杆菌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400只沙门氏菌阴性蛋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鸡。试验第1周,对照组(T1、T3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T2、T4组)在基础日粮添加2×108 CFU/g植物乳酸杆菌。饲喂1周后,T3、T4组试鸡连续2 d灌服1 mL肠炎沙门氏菌悬浮液(1.0×108 CFU/mL),T1、T2组试验鸡口服等量无菌PBS溶液。结果显示:①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可极显著降低产蛋率(PSE=0.02)及平均日采食量(PSE=0.01)。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LP=0.02),显著降低料蛋比(PLP=0.04)。②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增加蛋壳厚度(PLP=0.01)和蛋壳强度(PLP=0.02),显著降低蛋黄颜色(PLP=0.02)。③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可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PSE<0.01),植物乳酸杆菌干预可显著提高谷草转氨酶(AST)(PLP=0.02)、钙(PLP=0.04)和磷(PLP=0.04)的含量。综上所述,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维持蛋鸡生理生化指标稳定,同时可缓解沙门氏菌带来的病理损伤,保障蛋鸡机体健康。

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的研究进展
陈沫, 臧长江, 陈晖, 雒秋江, 李凤鸣, 潘榕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03-12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0
摘要 ( 297 )   PDF (856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新型的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可将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而增加瘤胃内源性酶的分泌量、分泌酶活性或促进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瘤胃发酵模式,提高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能力,进而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作者主要综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几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的影响,其中包括非离子型(吐温、烷基多糖苷、茶皂素)、两性离子型(甜菜碱、大豆磷脂)和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介绍了日粮中添加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内源酶活、发酵产物等影响,为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表面活性剂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蒸汽压片玉米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曹玉伟, 丁健, 李艳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11-12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1
摘要 ( 242 )   PDF (925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是奶牛舍饲的主要能量饲料来源之一,而蒸汽压片技术是一项目前较为成熟的日粮加工技术,主要通过机械的湿热加工方法改变原料物理形态和营养物质的化学结构,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中。蒸汽压片处理工艺中的蒸汽压力、温度和处理时间会影响压片产品的容重和淀粉糊化度,进而影响其饲喂效果。研究发现,经蒸汽压片处理的玉米可有效提高其淀粉消化率,加快瘤胃内的发酵速度,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有利于维持瘤胃pH及瘤胃内环境的稳定。也有研究表明,蒸汽压片玉米饲喂奶牛后,对其采食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产奶量,改善乳成分,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作者对蒸汽压片玉米技术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蒸汽压片玉米在中国奶牛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不同能量水平精料对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牛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义书, 侯冠彧, 刘诚, 周雄, 施力光, 周汉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19-12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2
摘要 ( 271 )   PDF (704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精料对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牛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筛选合理的日粮配方。选择15月龄的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1代去势公牛42头,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对应的精料综合净能(NEmf)分别是6.43、6.90和7.50 MJ/kg,试验期为90 d。试验期间,每30 d测定1次体重,试验开始和结束采集血液样品进行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①试验期Ⅰ、Ⅱ、Ⅲ组试验牛总增重分别为77.43、93.71和84.29 kg,Ⅱ组增重效果明显,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86、1.04和0.94 kg/d,Ⅲ组较Ⅰ组提高9.3%(P>0.05),Ⅱ组较Ⅰ、Ⅲ组分别提高20.9% (P<0.05)、10.6%(P>0.05)。②试验90 d后,Ⅰ、Ⅱ、Ⅲ组试验牛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比试验第1天高。③试验期Ⅰ、Ⅱ、Ⅲ组肉牛每天饲养成本分别为13.440、14.000和14.685元/头;单位增重成本分别是15.63、13.46和15.68元/头。结果提示,综合净能为6.90 MJ/kg的精料增重效果最好,育肥效益最高。

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对甘蔗尾青贮品质的影响
穆胜龙, 杨冉冉, 周波, 任凤芸, 梁明振, 杜学振, 邹彩霞, 何仁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26-123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3
摘要 ( 235 )   PDF (998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P)和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LAB)对甘蔗尾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以新鲜甘蔗尾为原料于聚乙烯薄膜袋中真空青贮,共设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取新鲜甘蔗尾500 g,避光室温青贮发酵。试验组Ⅰ在甘蔗尾中添加20 mL LAP菌剂(6.00×1010 CFU/mL)及30 mL生理盐水;试验组Ⅱ添加20 mL LAB菌剂(8.80×109 CFU/mL)及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只添加50 mL的生理盐水。45 d后测定各组青贮常规营养成分含量、pH、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LAP的试验组Ⅰ或添加LAB的试验组Ⅱ甘蔗尾青贮pH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Ⅰ乳酸含量和试验组Ⅱ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丁酸含量较高,而在两个试验组中均未检测到丁酸(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CP)含量也有一定程度升高(P=0.071);两个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Ⅰ、Ⅱ的有氧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4.29%和42.86%(P<0.05)。综合以上结果,添加LAP 或LAB 均能有效提高甘蔗尾青贮的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其中LAP对提高甘蔗尾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效果更优。

长途运输应激对西门塔尔牛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李妍, 高艳霞, 许利民, 刘博, 李运起, 李建国, 曹玉凤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34-12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4
摘要 ( 234 )   PDF (883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长途运输应激对西门塔尔牛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2头、平均体重(292.1±38.2)kg的西门塔尔牛,在最高气温30℃下,经过36 h、1 450 km的敞篷卡车运输,运输前后称重并采集颈静脉血样,测定其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与运输前体重相比,经36 h、1 450 km运输后,试验牛平均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由292.1 kg降低到262.8 kg,体重损失10.03%。②与运输前相比,运输36 h时西门塔尔牛血清皮质醇(COR)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糖(GLU)水平极显著增高(P<0.01),运输后7~14 d下降到运输前水平(P>0.05);运输应激对血清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③运输应激极显著提高了西门塔尔牛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P<0.01),显著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P<0.05),运输后7~14 d下降到运输前或更低水平(P>0.05);运输应激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长途运输可显著降低肉牛的体重和抑制机体免疫机能,经长途运输后的西门塔尔牛需要约14 d的恢复期。

几种商用益生芽孢杆菌特性的比较研究
杨坤明, 任航, 苏雅婷, 郭小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41-12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5
摘要 ( 255 )   PDF (1732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比较几种商用益生芽孢的菌株特性,为芽孢杆菌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收集整理了15种药用(Y1~Y6)和饲用益生芽孢杆菌(S7~S15)产品,对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别从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等酶活特性,抗菌活性,耐酸和耐0.3%胆盐稳定性,抗生素敏感性,耗氧及生长速率测试等方面对芽孢杆菌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的15株芽孢杆菌均能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但不同菌株产酶能力差异较大,S9菌株表现出较高的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所有分离的芽孢杆菌均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藤黄微球菌产生显著抑制活性,但只有7株芽孢杆菌(Y2、Y6、S7、S9、S10、S11、S12)可对大肠杆菌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S9菌株综合抗菌能力最强。S9、Y2和S8的营养体细胞具有较高的耐酸能力,S9、Y2菌株在0.3%胆盐环境中存活率超过90%。15株芽孢杆菌中有3株饲用来源菌株(S10、S12、S13)表现出对红霉素的耐受,S10菌株对四环素耐受。此外,S9菌株具有较快的耗氧速率和生长速率。上述结果表明,S9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益生特性更为优良,本试验结果可为芽孢杆菌益生菌的选育及活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特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张雪, 谈诗谣, 钱斯日古楞, 王红英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51-12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6
摘要 ( 309 )   PDF (2080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一株牛瘤胃源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耐酸性和耐胆酸盐性等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对该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活性稳定性进行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生长曲线,活菌计数法测定耐酸性和耐胆酸盐性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和抑菌活性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菌生长4 h时进入对数生长期,20 h后生长趋于稳定,进入生长稳定期;同时该菌表现出较好的耐酸性,在pH 3.0~7.0时存活率为23.8%~90.6%;有较好的耐胆酸盐性,在0.1%~0.4%的胆酸盐中存活率为64.2%~83.6%。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和产气杆菌(Aerogenes)等细菌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等霉菌作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发现,该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抑菌活性,同时其抑菌活性物质的耐热性和耐酸性较好。本试验通过对该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菌具有耐酸、耐胆酸盐等特性;其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较好,具有耐酸碱及耐高温特性。

发酵棉粕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建成, 吴川川, 马贵军, 禚梅, 张文举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58-12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7
摘要 ( 353 )   PDF (866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粕是一种仅次于豆粕的优质植物性蛋白原料,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但由于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而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棉粕可以有效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含量,还能提高发酵底物中小分子肽、消化酶、有机酸、益生菌等的含量,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发酵棉粕在动物生产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使用5%~10%的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料肉比等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且可降低饲料成本;在鸡日粮中添加5%~15%的发酵棉粕可以提高鸡群免疫力,降低发病率,从而节约用药成本,并可改善鸡肉、鸡蛋的品质;发酵棉粕还可作为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中的蛋白质原料,其所含的营养物质可通过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率;在水产饲料中用发酵棉粕代替鱼粉和豆粕,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及饵料系数,还可以改善水质,提高水产动物体内消化酶含量,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作者综述了发酵棉粕的营养价值,并总结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型预混料对奶牛酒精阳性乳防治作用的研究
田帅, 叶耿坪, 唐新仁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66-12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8
摘要 ( 222 )   PDF (725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验证针对酒精阳性乳(alcohol positive milk,AMP)发病机理制作的新型预混料对奶牛酒精阳性乳的防治效果,本研究设计了试验1和试验2:在试验1中,根据泌乳天数、酒精阳性乳程度,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方法将100头荷斯坦泌乳后期牛分为对照组、低剂量(LDG)、中剂量(MDG)和高剂量组(HDG),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各组在日粮中依次添加0、50、100和150 g/(头·d)新型预混料,试验期26 d,3 d为1个采样周期;在试验2中,按照试验1的分组方法,将370头荷斯坦泌乳后期奶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5头,在日粮中依次添加0和100 g/(头·d)新型预混料,试验期35 d,每5 d为1个采样周期。将奶样与等量的75%中性酒精混合,通过观察奶样状态判断酒精阳性乳发生程度。试验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50 g/(头·d)新型预混料对酒精阳性乳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100和150 g/(头·d)新型预混料能显著降低酒精阳性乳发生率(P<0.05),尤其对降低强阳性酒精阳性乳发生率效果极显著(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结果表明,到试验结束时,日粮中添加100 g/(头·d)新型预混料可使酒精阳性乳总发生率降低75.73%,强阳性酒精阳性乳发生率降低90.82%。以上结果表明,新型预混料能有效防治奶牛酒精阳性乳的发生,且日粮中新型预混料的最佳添加量是100 g/(头·d)。

遗传繁育
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PRKAA2基因SNPs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玥萌, 郑海英, 杨春艳, 黄加祥, 鄢胜飞, 李舒露, 于农淇, 李孟琪, 尚江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74-12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19
摘要 ( 247 )   PDF (3241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水牛蛋白激酶AMP活化的催化亚基α2(protein kinase AMP-activated catalytic subunit alpha 2,PRKAA2)基因多态性,本试验以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RKAA2基因外显子4及内含子3部分序列,通过常规测序法检测其SNP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PRKAA2基因外显子4内存在1个SNP位点(c.462 G>A),PRKAA2基因内含子3部分序列存在3个SNPs位点(IVS3.557 T>C、IVS3.560 C>T和IVS3.565 G>A)。经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c.462 G>A位点的野生纯合型和杂合型比突变纯合型更有优势,IVS3.557 T>C和IVS3.560 C>T位点的突变纯合型为非优势基因型,IVS3.565 G>A位点杂合型为优势基因型。IVS3.565 G>A位点在摩拉水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c.462 G>A位点在尼里-拉菲水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4个SNPs位点在摩拉水牛群体中均为中度多态;c.462 G>A、IVS3.557 T>C位点在尼里-拉菲水牛群体中为低度多态,IVS3.560 C>T、IVS3.565 G>A位点为中度多态。IVS3.557 T>C位点在两个水牛群体中杂合度较低。说明摩拉水牛IVS3.565 G>A位点和尼里-拉菲水牛c.462 G>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遗传状态不平衡,尼里-拉菲水牛群体中IVS3.557 T>C位点遗传变异小,选择潜力不高。4个多态位点可以构建5种单倍型,其中T-C-G-G是摩拉水牛群体和尼里-拉菲水牛群体的优势单倍型。综上,本研究检测的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PRKAA2基因上4个SNPs位点可为水牛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利用DNA条形码对海南特种野猪的鉴定研究
蔡克奇, 管庆丰, 彭文川, 吴科榜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83-12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0
摘要 ( 221 )   PDF (1173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以猪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X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识别海南特种野猪与其他品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海南特种野猪、海南野猪、屯昌猪、五指山猪及长白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COXⅠ基因,同时在NCBI中下载已发表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13个猪品种的COXⅠ基因序列,分析海南特种野猪与其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猪COXⅠ基因序列长1 419 bp,5个猪品种45个个体COXⅠ基因共检测到67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的4.7%,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2个;5个猪品种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0.019,其中海南特种野猪的种内遗传最大,为0.019;5个猪品种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9~0.123,其中海南特种野猪与长白猪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23;海南特种野猪杂交情况比较明显,与海南本地品种五指山猪、屯昌猪和海南野猪都有聚类,与武夷黑猪、三都黑猪、陆川猪位于一个分支,另一部分与大花白猪位于一个分支,与长白猪没有聚类。本试验结果为海南特种野猪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肌内脂肪含量研究
周志楠, 毛海彭, 丁秋芸, 吴昌炽, 冯振华, 张梅, 张苗苗, 孙杰, 廖和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89-12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1
摘要 ( 227 )   PDF (1855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不同收集方法及添加半胱氨酸、肝素钠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发育的影响
夏威, 漆丹, 许晴, 叶思捷, 蒋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297-13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2
摘要 ( 221 )   PDF (728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卵母细胞收集方法及添加半胱氨酸、肝素钠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的影响。以黄牛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方法(抽卵法和割卵法)抽取卵泡中的卵母细胞,比较两种方法获取的卵母细胞成熟率,结果发现,抽卵法获得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割卵法(P<0.05)。将获取的卵母细胞分为4组:A组(对照组,只添加基础成熟培养液)、B组(基础成熟培养液+200 μmol/L半胱氨酸)、C组(基础成熟培养液+20 μg/mL肝素钠)、D组(基础成熟培养液+200 μmol/L半胱氨酸+20 μg/mL肝素钠),结果发现,D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A、B、C组(P<0.05),B、C组间卵母细胞成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卵母细胞卵裂率均显著低于B、C、D组(P<0.05),B、C、D组间卵母细胞卵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D组囊胚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果表明,抽卵法获得卵母细胞效率显著高于割卵法,肝素钠及半胱氨酸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都有促进作用,且同时添加两种物质对体外成熟的效果更佳。

TET介导的DNA主动去甲基化的机制与功能研究进展
李文, 曹俊国, 陈敏, 许保增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04-13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3
摘要 ( 382 )   PDF (1154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ET蛋白是一种α-酮戊二酸/Fe2+依赖的双加氧酶家族,可以氧化5-甲基胞嘧啶(5mC)产生5-羟基甲基胞嘧啶(5hmC)、5-甲酰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TET蛋白在DNA去甲基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参与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现在被广泛认可的一种途径是TET蛋白氧化5mC,接着由胸腺嘧啶糖苷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TDG)氧化5fC、5caC,且TDG更易切割5caC,最后经过碱基切除修复得到未被修饰的胞嘧啶,达到去甲基化的目的。去甲基化过程中调控方式主要包括调节TET蛋白水平和调节代谢产物及辅助因子。作者主要对胚胎发育前后去甲基化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杜寒绵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BMPR-1BBMP15的研究
郭慧慧, 李俊, 罗惠娣, 牛晋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12-13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4
摘要 ( 201 )   PDF (1908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杜寒绵羊的多胎机制,本试验在山西省某养殖场采集了87只经产杜寒母绵羊的耳组织,选取骨形态发生蛋白15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B, BMPR-1B)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PCR-RFLP法,结合母羊产羔数与所产羊羔初生重,分析其与杜寒绵羊多胎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杜寒绵羊的BMPR-1B基因在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A→G突变,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G和GG,A等位基因频率(0.5230)略高于G等位基因(0.4770),A为优势等位基因;AG基因型频率(0.5172)高于GG(0.2184)和AA(0.2644)基因型,AG为优势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显示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BMPR-1B基因第864位碱基未发生突变。杜寒绵羊的BMP15基因不存在V31D和S300G位点突变。在该群体中,BMPR-1B基因A746G位点GG、AG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1),羔羊初生重在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BMPR-1B基因是影响杜寒绵羊繁殖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对杜寒绵羊进行辅助育种,初步排除BMP15基因突变对杜寒绵羊多胎性能影响的可能性。

预防兽医
绵羊抗菌肽GNLY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合成多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宋佳玮, 杨霞, 肖盛中, 李岩, 蔡卓轩, 周子恒, 盛金良, 剡根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19-13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5
摘要 ( 260 )   PDF (8200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绵羊抗菌肽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基因多态性,检测合成多肽的抑菌活性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明确绵羊抗菌肽GNLY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对GNLY基因RT-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GNLY基因多态性,推导其氨基酸序列信息合成功能区多肽,利用径向扩散试验和MIC试验检测合成多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利用MTT试验观察合成多肽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人肾癌细胞(X786-0)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MIC试验中浓度>250 μg/mL的G16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浓度 ≥ 7.82 μg/mL的GS16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明显,对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抑制作用;62.5 μg/mL GC16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为明显;G22对4种细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MTT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多肽G16、GS16对癌细胞无抑制作用,G22和GC16对EC109、X786-0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1 mg/mL G22和1 mg/mL GC16对EC109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21%和57.21%,对X786-0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37%和81.87%。研究显示,合成GNLY多肽对细菌和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绵羊抗菌肽作为候选抗菌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猪圆环病毒2型天津及周边地区分离株的遗传演化分析
王利丽, 郑丽, 路超, 任卫科, 张莉, 李富强, 鄢明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31-13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6
摘要 ( 275 )   PDF (5807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的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及ORF2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有14株为1 767 bp,10株为1 768 bp。用DNAStar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24株PCV2分离株与NCBI上的PCV2参考株的全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3.6%~99.8%,24株分离株之间的全基因组序列差异很小,同源性为94.0%~99.9%。同时,用DNAStar对PCV2分离株的ORF2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NCBI上的PCV2 ORF2基因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3%~99.3%,24株分离株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0%~100.0%,3株分离株(10084F4、R14040及R14086)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对全基因和ORF2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4株分离株的系统进化树被分为2个大分支,其中23株分离毒株属于PCV2b亚型,1株属于PCV2a亚型,未分离出PCV2c亚型。综上所述,天津及周边地区PCV2的流行模式仍以PCV 2b亚型为主,本研究为该地区PCV2的流行变异情况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鸭腺病毒A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万春和, 刘荣昌, 程龙飞, 施少华, 傅光华, 陈红梅, 傅秋玲, 黄瑜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41-13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7
摘要 ( 309 )   PDF (1783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鸭腺病毒A型(duck adenovirus A,DAdV-A)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DAdV-A Hexo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检测DAdV-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检测,用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同时对福建地区临床收集的85份番鸭源病料进行DAdV-A感染的检测,比较其符合率。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DAdV-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其扩增相关系数为0.996,扩增效率为99.9%;特异性强,对鸭常见病原(如鸭瘟病毒、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鸭源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均为阴性;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8.37拷贝/μL;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54%~1.28%和0.61%~2.39%。对临床送检的85份病料,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阳性率为7.06%(6/85),PCR方法的阳性率为5.88%(5/85),且PCR检测的阳性样品经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检测DAdV-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鸭群中开展DAdV-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卵黄性腹膜炎、鸡白血病对种鸡死亡率、产蛋率影响的初步调查
王玲, 牟抑扬, 曾卫东, 韩银华, 胡国良, 郭小权, 刘佩, 李婷婷, 张丽媛, 刘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49-13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8
摘要 ( 298 )   PDF (4231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卵黄性腹膜炎和鸡白血病对种鸡死亡率和产蛋率的影响,在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中旬,对江苏省常州市某种鸡场岭南黄鸡、花鸡(金茅花鸡)、草鸡(金茅草鸡)、黄脚麻鸡4个品种鸡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解;同时记录鸡场每日的鸡死亡数、产蛋数、每日免疫和用药情况,分析不同时期的死亡率和产蛋率,比较不同品种鸡的产蛋率及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与正常蛋鸡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参考值80%)之间的差异。从死亡鸡的剖解结果来看,腹腔内卵黄凝固黏连在肠道上,输卵管肿大,充满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样物,初步诊断为卵黄性腹膜炎;肝脏和脾脏肿大,肠系膜或胸壁有肿瘤状物体,初步诊断为鸡白血病。岭南黄鸡产蛋后期的死亡率极显著高于产蛋上升期和高峰期(P<0.01),黄脚麻鸡产蛋后期的死亡率极显著低于产蛋高峰期(P<0.01);花鸡、草鸡、黄脚麻鸡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平均值均低于60%,与参考值(80%)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试验结果,卵黄性腹膜炎和鸡白血病对鸡场影响严重,导致鸡死亡率上升,产蛋率下降;抗应激药和营养药可以起到缓解预防的作用,但无法根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基础兽医
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王洪彬, 朱利霞, 杨楠, 吴同垒, 张志强, 高桂生, 史秋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57-13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29
摘要 ( 241 )   PDF (1075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 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 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王学君, 谭艾娟, 吕世明, 杜安定, 陈波利, 张盛珣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67-13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30
摘要 ( 264 )   PDF (1500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83株分离于贵州省8个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的猪源大肠杆菌对6种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情况。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3%、97.6%、96.6%、89.3%、48.0%和34.2%;土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水平最高,其MIC50分别为256 和128 μg/mL,而MIC90均为512 μg/mL,四环素的耐药倍数高于土霉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水平最低,其MIC90分别为32和4 μg/mL,耐药倍数相同;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92.60%、41.50%、58.75%、58.62%和70.10%;耐药菌株中主要以tetA基因为主,且大多数以携带复合基因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与耐药基因tetBtetM呈极显著相关(P<0.01),tetD基因分别与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四环素和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有高度耐药的趋势;外排泵是四环素类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在兽医临床上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与耐药基因的广泛存在有很大关系。

新疆北疆地区猪源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王蒙蒙, 张子荣, 欧都·吾吐那生, 蒲敬伟, 袁立岗, 齐亚银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74-13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31
摘要 ( 201 )   PDF (1177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猪源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本试验采用K-B(Kirby-Baller)琼脂扩散法检测了49株猪源粪肠球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PCR法对9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相应基因序列比对。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链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为青霉素和红霉素,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高度敏感。PCR检测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的检出率最高,为93.88%,其次是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为85.71%,喹诺酮类基因gyrAparC检出率均为42.86%,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Ⅲ、aac(6')/aph2″和ant(6')-Ⅰ的检出率分别为36.73%、16.33%和16.33%,未检出mefA和ermB基因。本试验从表型与基因型分析发现,北疆地区猪源粪肠球菌的多重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且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并不完全一致。

虫草素预防肥胖及通过ADORA1介导GH3细胞中泌乳素分泌研究
李燕, 徐红月, 李树林, 王雪艳, 唐旭东, 于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82-13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32
摘要 ( 253 )   PDF (1560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虫草素是否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试验利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型高脂血症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50、25、12.5 mg/(kg·d))的虫草素,连续灌胃35 d后观察大鼠体重、脂肪系数、血脂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大鼠脑垂体瘤细胞(GH3),通过CCK8、Western blotting、ELISA等方法检测虫草素对GH3细胞的增殖毒性,以及腺苷受体A1(ADORA1)的表达和对泌乳素分泌量的影响。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脂肪系数和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除外)均极显著升高(P<0.01);虫草素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脂肪系数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P<0.01;P<0.05),但HDL水平仅在虫草素高剂量组中显著升高(P<0.05),而虫草素中、低剂量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虫草素浓度低于25 μg/mL时对GH3细胞增殖无影响;虫草素能够诱导GH3细胞ADORA1表达升高;虫草素和ADORA1激动剂(R-PIA)单独作用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泌乳素的分泌量(P<0.05;P<0.01),虫草素与ADORA1抑制剂(DPCPX)联合作用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虫草素对泌乳素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虫草素具有预防肥胖和降血脂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ADORA1表达抑制泌乳素的分泌,该研究结果将为虫草素作为一种潜在的减肥降脂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黄牛呼吸道CD3+淋巴细胞分布的研究
李乙江, 蚌德新, 郭兆廷, 余绍荣, 丁宏, 闫信权, 张书光, 杨科, 郭兆卫, 罗祥波, 李佳赟, 杨倩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89-13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33
摘要 ( 199 )   PDF (2306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D3+是T细胞群的重要表面标志,呼吸道黏膜下分布的CD3+淋巴细胞作为抗感染黏膜免疫的基础,在保护机体抵抗呼吸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黄牛呼吸道CD3+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本研究运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学方法对5头7岁健康婆罗门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及肺脏组织的CD3+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和肺脏组织中均分布有CD3+淋巴细胞,且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间及其下方固有层中及腺体周围;在鼻黏膜和肺脏组织中分布有CD3+淋巴细胞形成的弥散淋巴组织。牛呼吸道中CD3+淋巴细胞数量在鼻黏膜和肺脏组织中分布最多,气管黏膜、肺内支气管黏膜次之。本试验结果明确了CD3+淋巴细胞在黄牛呼吸道中的分布谱,表明黄牛呼吸道具备引发局部黏膜免疫的基础条件,为牛呼吸道黏膜免疫及呼吸道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醋酸诱导犬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
陈丽, 徐在品, 张成桂, 巫秀美, 许玉兰, 陈广, 杜建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395-14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34
摘要 ( 260 )   PDF (1963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索醋酸诱导犬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方法,建立稳定的犬急性UC模型。选取16只健康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不同浓度醋酸组,每组4只。注射犬眠宝麻醉后,醋酸组分别灌注4%、7%和10%的2 mL/kg醋酸,对照组无需麻醉,直肠灌注相应剂量无菌生理盐水;用药后第1、3、7 天观察各组排便情况,并用电子内窥镜观察试验犬结肠黏膜的损伤程度;于第7 天牺牲试验犬,切取病变结肠做组织切片检查。结果显示,灌注4%醋酸的犬均出现短暂的稀便,病理切片观察只有轻微炎性细胞浸润;灌注10%醋酸的犬,炎症反应过于强烈导致肠穿孔和死亡;灌注7%醋酸的犬,粪便性状及结肠内窥镜检查均显示明显的结肠炎症状,3 d后出现溃疡灶,7 d后可见溃疡灶脱落,组织学检查发现溃疡灶周围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推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以上结果表明,直肠灌注7%醋酸能成功稳定诱导犬急性UC。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的建立
邢玉娟, 赵尉丹, 朱浩, 秦俊杰, 侯晓礁, 王秀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401-14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35
摘要 ( 234 )   PDF (728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理模型。选取5日龄的海兰褐蛋鸡公雏2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和3个模型组(A、B、C组),试验第1~10天给模型组饲喂不同配比的高脂饲料,第11~20天饲喂常规基础日粮,每天观察并记录试验鸡精神状态、外观体征、饮水量和食欲情况,试验第0、10、20天从各组随机抽取15只鸡进行翅静脉采血并剖取肝脏和腹脂,测定肝脏系数、肝脂率、腹脂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第10天,3个模型组剖检时可见腹腔和肠系膜有大量的脂肪沉积,肝脏系数、肝脂率和腹脂率,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均符合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的诊断标准;试验第20天,模型A、B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有所恢复,其他指标仍高于对照组,而模型C组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测指标仍符合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的诊断标准。因此采用连续饲喂高脂饲料C(74.5%基础日粮、6%胆固醇、14%猪油、5%蔗糖、0.5%丙基硫氧嘧啶)可成功建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

临床兽医
藏草乌水煎提取液体外杀灭羊虱蝇药效及皮肤毒性试验研究
宋向东, 胡永浩, 班旦, 梁剑平, 胡毓瑶, 吴金措姆, 四郎玉珍, 袁振杰, 格桑卓嘎, 拉巴次旦, 郝宝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408-14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36
摘要 ( 273 )   PDF (1580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藏草乌的水煎提取液在体外杀灭羊虱蝇的药效作用及其皮肤毒性、刺激性、过敏性试验,为藏草乌的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将1%、2%、4%、8%、10%藏草乌水煎提取液分别滴于衬有吸水纸和羊虱蝇的平皿中,在1、2、4、8 h时分别观察其对羊虱蝇的杀灭情况。取相同剂量1%、2%藏草乌水煎提取液均匀涂于大白兔的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进行皮肤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试验。结果显示,给药1 h后各浓度的藏草乌水煎提取液及阳性对照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羊虱蝇杀灭效果,4 h后阳性对照组杀灭率为100%,8 h时,1%、2%藏草乌水煎提取液杀灭率达到70%,而2%藏草乌水煎提取液较1%药物组杀灭羊虱蝇效果好;皮肤毒性试验显示,大白兔皮肤无红斑、水肿,体重变化正常;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藏草乌提取液对大白兔皮肤无刺激性;皮肤致敏反应结果表明,藏草乌提取液对大白兔不具有致敏性。综上所述,藏草乌水煎提取液具有良好的体外杀灭羊虱蝇作用,且皮肤用药安全。

犬常见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
常宏建, 任晓丽, 张佩, 赵冰冰, 肖敏, 李永岐, 王森, 吴雨虹, 刘娜, 刘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5):  1417-14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5.037
摘要 ( 365 )   PDF (5309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犬常见肿瘤的发病规律,试验收集哈尔滨地区2016-2017年宠物医院部分犬肿瘤病例71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犬肿瘤进行病理学诊断,并对患病动物的品种、性别、年龄、发生部位和饮食情况与肿瘤发生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1例确诊肿瘤病例中,恶性肿瘤28例,包括鳞状上皮细胞癌3例,基底细胞癌5例,乳腺癌14例,淋巴瘤2例,肾母细胞瘤、精原细胞癌、生殖细胞癌、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各1例;良性肿瘤43例,包括良性乳腺肿瘤15例,纤维瘤10例,平滑肌瘤5例,乳头状瘤和精原细胞瘤各3例,造釉细胞瘤、耵聍腺瘤、脂肪瘤、结节样增生、性索间质细胞瘤、颗粒细胞瘤、肛周腺瘤各1例。上述病例中,乳腺和皮肤是犬肿瘤的高发部位,分别占全部患犬的40.8%和34.0%;患病犬年龄1~16岁不等,平均发病年龄为9.1岁,7岁以后是肿瘤的高发期,中老年犬仍为主要发病群体,但低龄犬发病数量上升;各品种犬均可发生肿瘤,其中杂种犬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贵宾犬和京巴犬,且主要为乳腺肿瘤;饮食习惯主要以剩饭剩菜类和肉拌饭类为主,分别占患犬总数的39%和30%;部分肿瘤类型与犬的性别、是否绝育有关,如乳腺肿瘤多发生于未绝育的老年母犬。本研究结果为犬肿瘤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对犬肿瘤的预防和诊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