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5-20
生物技术
山羊BMPR-IB基因编码蛋白结构及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佳栋, 刘月琴, 张英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259-12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01
摘要 ( 250 )   PDF (2215KB)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山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及功能。本研究通过在线软件预测和分析山羊BMPR-IB基因编码蛋白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三级结构、重要的功能基序及其分类,通过最大似然法对不同物种BMPR-IB基因编码蛋白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山羊BMPR-IB基因共编码502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β折叠为主,比例为63.5%,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细胞质、囊泡分泌系统和质膜中也有少量分布。该蛋白主要发挥嘌呤和嘧啶、监管、运输和结合、信号转导等功能。在127-149氨基酸位置存在1个跨膜结构域;在174-203、204-494氨基酸位置存在2个高度保守的基序,分别为GS结构域和蛋白激酶结构域。三级结构由sheet片段结构富集域和helix螺旋结构富集域组成。不同物种BMPR-IB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动物学分类结果一致,提示BMPR-IB基因与繁殖力性状存在联系。通过不同的在线预测软件分析了山羊BMPR-IB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及功能,为深入研究BMPR-IB基因提供理论指导。

METTL3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的影响
李冬, 黄鑫, 李姗姗, 于萌萌, 李萌, 张明辉, 高学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267-12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02
摘要 ( 219 )   PDF (1766KB) ( 8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m6A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3,METTL3)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中对乳蛋白和乳脂肪的调节作用。试验建立不同的BMEC模型,应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法检测添加雌激素(E)、蛋氨酸(Met)、METTL3超表达和抑制时对BMEC中乳蛋白和乳脂的影响,以及基因定位和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当在BMEC培养液中添加E、Met及METTL3表达水平提高时,mTOR、p-mTOR、GlyRS、p-GlyRS、CSN2、SREBP-1c等表达量均增加,反之,这些基因表达量均下降,表明METTL3可以通过调控乳脂、乳蛋白的相关信号通路分子的基因表达进而影响乳脂、乳蛋白的表达。提示METTL3是乳合成的重要调节分子,可对细胞中乳脂、乳蛋白的合成起正调控作用。

米非司酮对小鼠精子穿透卵丘细胞层的影响
周崇, 黄莉, 石德顺, 蒋建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275-12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03
摘要 ( 237 )   PDF (2642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对小鼠精子穿透卵丘细胞层的影响。分别添加20 μg/mL RU486到精子获能液或穿卵培养液,检测小鼠精子顶体反应发生比率和穿透卵丘细胞层能力。结果显示,添加RU486能够极显著抑制孕酮(P4,5 μg/mL)诱导的精子顶体反应(P <0.01);并极显著减少穿透卵丘细胞层到达卵子透明带的精子数量及在卵子-卵丘细胞复合体(OCC)中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的比率(P<0.01);同时添加P4和RU486情况下,相比单独添加RU486,虽然P4能够极显著地促进精子穿透卵丘细胞层到达透明带,但对OCC中的精子顶体反应没有明显作用。综上表明,RU486能够抑制P4诱导的顶体反应并影响小鼠精子穿透卵丘细胞层过程,揭示P4/孕酮受体(PGR)通路在小鼠精子穿卵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siRNA及其运载系统研究进展
王洋, 金一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281-12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04
摘要 ( 182 )   PDF (1663KB) ( 5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基因干扰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基因沉默,其控制目标基因表达的能力为基因治疗癌症和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但siRNA的药理性能很低,如血清稳定性低、脱靶、先天免疫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挑战。由于负离子性能和刚性结构致使siRNA难以穿透细胞膜,因此,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siRNA运载系统将siRNA运载到靶细胞的细胞质是至关重要的。作者综述了几种可增强体内外细胞摄取和靶基因沉默的广泛、发达的非病毒性siRNA运载系统,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和进行siRNA治疗用于临床应用的机会,以期为今后siRNA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塔里木马鹿鹿茸VEGF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鹿茸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刘俊峰, 王晓婷, 钟婷, 郭雪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289-12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05
摘要 ( 245 )   PDF (1657KB) ( 4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从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编码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及其在鹿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改良的Trizol法提取鹿茸顶端组织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VEGF基因,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并鉴定,利用免疫组化法确定VEGF蛋白在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茸皮层、间充质层和软骨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VEGF基因开放读码框(ORF)全长为648 bp,编码216个氨基酸。通过其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发现,塔里木马鹿茸中VEGF与人、牛、羊、猪的VEGF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5%、96.55%、97.58%和97.56%,其中与人VEGF同源性较高。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塔里木马鹿VEGF蛋白在间充质、茸皮层和软骨中均有表达,但无明显表达差异。说明塔里木马鹿鹿茸可能会是人类研究再生医学和血管相关疾病的理想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不同发育期塔里木马鹿鹿茸再生干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鸡细小病毒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奉彬, 谢芝勋, 张艳芳, 黄娇玲, 王盛, 范晴, 黄莉, 谢丽基, 曾婷婷, 罗思思, 邓显文, 谢志勤, 刘加波, 宋中宝, 林二克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295-13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06
摘要 ( 282 )   PDF (1391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鸡细小病毒(chicken parvovirus,ChPV)的方法,根据ChPV的保守基因NS1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了能快速检测ChPV的半巢式PCR方法,对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用所建立的方法对4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半巢式PCR只对ChPV敏感,扩增产物为186 bp的特异性条带;其最低能检测到5.62 fg/μL的ChPV DNA;而对鸡新城疫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敏感。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同时对4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6.67%(8/48),提示广西区内鸡群存在ChPV感染。本研究建立的ChPV半巢式PCR方法适用于ChPV的临床检测。

北京地区仔猪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及其毒力因子检测
王振玲, 段跃强, 王金秋, 王宇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02-13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07
摘要 ( 244 )   PDF (1438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调查北京地区仔猪腹泻的原因及猪源大肠杆菌血清型、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收集北京京郊地区仔猪腹泻样本400份,应用含2%血清的TSA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通过血清型鉴定试验和毒力因子检测验证O抗原。结果显示,400份样本中分离到64株大肠杆菌,定型42株。其主要为O101型(18.7%)、O64型(12.5%)、O8型(10.9%)、O20型(10.9%)、O45型(4.7%)、O149型(4.7%)、O2型(1.6%)、O89型(1.6%)8种血清型,其携带的毒力因子为STa、Stx2e、astA和eaeA等。结果表明,引起京郊仔猪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有8个血清型,其中O101型发病比例最高。其携带的毒力因子主要为astA和eaeA,占全部菌株的50%以上,STa和Stx2e因子占全部菌株的30%以上。本试验结果将为今后京郊地区仔猪腹泻病的防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生理生化
屎肠球菌荚膜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多糖含量的测定
刘永安, 李学瑞, 周建华, 马丽娜, 刘永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09-131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08
摘要 ( 266 )   PDF (1532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取纯化屎肠球菌(E.faecium)荚膜多糖(CPS)并测定其多糖含量,试验采用高压法破碎菌体,加入核糖核酸酶(25 μg/mL)、脱氧核糖核酸酶(0.5 mg/mL)、溶菌酶(0.25 mg/mL)及蛋白酶K (1.25 mg/mL)等去除核酸和蛋白质,得到荚膜多糖粗提物,经过30 ku和100 ku超滤离心管超滤浓缩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柱层析后,得到纯化的屎肠球菌荚膜多糖,再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成功从屎肠球菌中提取纯化出荚膜多糖,其含量为75.21%,初步确定了屎肠球菌荚膜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为今后相关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黄羽肉鸡肠道中的分布研究
张玉宇, 赵新林, 祁凤华, 陆艳, 石晓雨, 韩小丽, 徐春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15-13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09
摘要 ( 249 )   PDF (2334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黄羽肉鸡肠道中的分布规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AP法,观察鸡肠道中GFAP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GFAP在鸡小肠黏膜上皮、小肠腺细胞腔面、小肠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及其血管壁周围均呈强阳性表达,在黏膜固有膜上呈阳性表达;GFAP在鸡大肠黏膜上皮、大肠腺中呈阳性表达,在大肠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GFAP是肠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观察其在鸡肠道的分布特征有助于阐明肠神经胶质细胞在肠道各段的分布规律,为研究鸡肠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脂滴发育中代谢相关的结构蛋白研究进展
雒诚龙, 邵伟, 赵艳坤, 余雄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21-13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0
摘要 ( 309 )   PDF (2214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般认为脂滴是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贮存器,但近来研究发现细胞中脂肪的运输贮存与动员分解都是以脂滴为核心完成的,种种现象揭示了脂滴在细胞内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能量贮存器,而更多地扮演着一个多功能细胞器的角色。通过对脂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脂滴以中性脂肪为核心,表面覆盖单层磷脂结构并镶嵌多种功能蛋白,即脂滴相关蛋白。脂滴相关蛋白以不同形式协同脂滴参与调控脂代谢、膜转运及信号转导等多个生理过程。根据蛋白承载功能的不同,可大致将其分为三大类:脂滴结构蛋白、脂滴代谢相关蛋白与脂滴转运蛋白。其中,结构蛋白如PAT家族蛋白、CIDE家族蛋白等在脂滴发育代谢的调控与信息传递介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激素敏感脂肪酶、脂肪甘油三酯水解酶与Rab蛋白等代谢与转运蛋白通过不同形式参与脂滴发育。目前,脂滴相关蛋白新种类与具体作用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中。作者就细胞中脂滴与脂代谢及脂滴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精料粗蛋白质水平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马功珍, 罗军, 张雪莹, 王建珏, 杨阳, 孙爽, 席利萌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29-13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1
摘要 ( 238 )   PDF (1081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研究补饲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精料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筛选出羔羊培育阶段适宜的补饲精料CP水平。选取日龄、体重相近,同质性好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60只(公羔40只、母羔20只),按性别随机分为4组,M16、M20组为公羔,每组20只,F16、F20组为母羔,每组10只。M16、F16组饲喂CP水平为16%的粉料,M20、F20组饲喂CP水平为20%的粉料。试验期18周,每2周测定羔羊的体重、体尺指标,定期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20% CP组羔羊体重有大于16% CP组羔羊的趋势,公羔更为明显,18周龄时,20% CP组羔羊的体高、尻高、尻长、体斜长、胸深、胸围均高于16% CP组羔羊,性别因素对羔羊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公羔表现出较快的生长趋势。补饲不同CP水平的粉料对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CP水平日粮易引发羔羊腹泻,因此在羔羊培育时要严格控制给料量。与16% CP的精料相比,20% CP的精料作为羔羊补饲料更有利于羔羊的生长发育。

0~56日龄陕北白绒山羊解剖特点及胃肠道参数变化规律探究
张科, 李碧波, 童涛, 陈玉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38-13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2
摘要 ( 229 )   PDF (1474KB) ( 4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0~56日龄羔羊胃肠道全重、相对净重、容积、长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选用24只陕北白绒山羊,按照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8组,每组3只,分别在0、3、7、14、21、28、42、56日龄屠宰、取样,测定各阶段羔羊体况发育情况及胃肠道全重、相对净重、容积及长度等参数。结果显示,除了皱胃外,各胃室相对净重均快速增长,7日龄后增速较高,在56日龄时,瘤胃相对净重从0日龄的29.34%提升到52.53%,网胃从11.83%到14.77%,瓣胃从6.54%上升到9.34%,而皱胃相对净重从52.29%下降到23.36%;小肠各部位净重均保持增长,十二指肠相对净重在0~56日龄整个阶段均保持在3.5%左右,而空肠均保持在90%左右,回肠相对净重在14日龄之前保持在1%左右,在14日龄之后保持在5%左右;大肠的各部位全重迅速增大,盲肠从0日龄的5.29 g增长到56日龄的43.31 g,结肠从11.67 g增长到200.45 g,直肠从3.03 g增长到53.02 g,前期增长缓慢,从28日龄开始,大肠各部位全重迅速增重。综上所述,28日龄是羔羊全面发育的一个界点,28日龄后,其消化道参数快速增长,特别是具有纤维物质消化能力的瘤胃、回肠、盲肠、结肠等部位,结合各方面因素可以预测,28日龄断奶具有可行性。

6月龄伊犁马对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适宜需要量的研究
何雪曼, 邓海峰, 臧长江, 李晓斌, 刘振, 马军, 甘建荣, 唐雪梅, 杨开伦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46-135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3
摘要 ( 240 )   PDF (1124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摄入水平维生素B1(vitamin B1,VB1)、维生素B2(vitamin B2,VB2)对6月龄伊犁马血浆VB1含量、红细胞转酮酶活性(erythrocytetransketolase activity,E-TKA)、TPP效应及尿液VB1排出量和血浆VB2含量、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erythrocyte glutathione reductase activity coefficient,E-GRAC)及尿液VB2排出量的影响,得到6月龄伊犁马对VB1、VB2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选取月龄相近(6月龄)、平均体重为(117.12±13.33) kg、健康状况良好的伊犁马公马25匹,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分别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试验Ⅴ组,各组马匹每天饲喂相同营养水平日粮,分别添加0、10、20、30、40 mg的VB1和0、7、14、21、28 mg的VB2,进行为期20 d的饲养试验。结果发现,随着VB1实际摄入水平的升高,伊犁马血浆VB1含量显著升高(P<0.05),E-TKA显著提高(P<0.05),TPP效应极显著降低(P<0.01),尿液VB1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VB2实际摄入水平的升高,伊犁马血浆VB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E-GRAC极显著降低(P<0.01),尿液VB2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以血浆VB1含量、E-TKA、TPP效应及尿液VB1排出量和血浆VB2含量、E-GRAC及尿液VB2排出量作为评价指标,得到6月龄伊犁马对VB1、VB2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33.32和18.73 mg/(匹·d)。

应用CNCPS方法和体外产气法研究豆腐渣饲料的营养价值
李岩, 孟庆翔, 陈万宝, 刘畅, 周振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55-13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4
摘要 ( 280 )   PDF (1216KB) ( 5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豆腐渣对反刍动物的饲用价值,本试验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体外产气法对豆腐渣营养价值进行评定。测定豆腐渣的CNCPS营养成分与体外发酵参数,应用CNCPS公式计算碳水化合物(CHO)和粗蛋白质(CP)中各组分含量。结果显示,豆腐渣的CP含量为14%~25%,粗脂肪(EE)含量为1.9%~2.9%,代谢能(ME)为10~12 MJ/kg DM;易在瘤胃中降解的蛋白质(PA+PB1)和在瘤胃中缓慢降解的粗蛋白质(PB2+PB3)的含量相当,不可降解真蛋白质(PC)含量较少;潜在可利用碳水化合物(CA+CB1+CB2)较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均达到70 mL,氨态氮(NH3-N)浓度在8~23 mg/dL,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在46~70 mmol/L。而不同来源的豆腐渣营养成分和发酵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且CNCPS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组分的优劣不同。凌源豆腐渣的最大产气量(B)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苹果渣(P<0.01),而各豆腐渣的产气速度(C)无显著差异(P>0.05)。辽源豆腐渣氨态氮(NH3-N)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饲料(P<0.01)。不同地方豆腐渣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来源的豆腐渣的总可消化养分(TDN)及其他能值差异较大,以新民豆腐渣的能值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苹果渣(P<0.01)。综上可知,作为反刍动物非粮饲料,豆腐渣为反刍动物提供的可利用能值高,利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丹, 刘奎国, 马那提·哈山, 张梦华, 魏趁, 席艾力·依明, 张超, 姬鹏飞, 黄锡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63-13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5
摘要 ( 254 )   PDF (962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犊牛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牛群的质量,降低犊牛的死亡率对提高牧场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掌握犊牛死亡率及影响犊牛死亡的因素,试验采取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褐牛犊牛及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进行了分析,通过Excel对某牛场近16年的7 157条产犊记录进行初步统计,根据新疆的气候特点划分季节,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品种为新疆褐牛犊牛和荷斯坦牛犊牛,年份从1999年到2014年分为16个水平,出生犊牛性别划分为公、母2个水平。利用SAS 8.1软件分析不同年份、品种、出生季节、犊牛性别及不同月龄等因素对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年份、产犊季节和犊牛性别对新疆褐牛及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新疆褐牛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1月龄时,新疆褐牛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2006、2009、2010年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P<0.05),在2011~2014年,犊牛的死亡率相对较少;冬季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夏季(P<0.05)。降低犊牛的死亡率是牛群繁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犊牛的死亡率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将各种环境因素给予合理控制,才能提高犊牛的健康水平。

能量对妊娠后期母羊健康及其羔羊的影响
张帆, 刁其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69-137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6
摘要 ( 195 )   PDF (980KB) ( 7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妊娠后期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胎儿体重增长的80%在此阶段完成,因此该阶段母羊的能量需要量大于其他生理阶段。高产多胎是肉用种母羊的重要培育目标,当母羊处于营养水平较低的草场或舍饲条件下,怀双羔或多羔母羊的日粮能量水平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时,母羊会动用体内的糖原、体蛋白和体脂以弥补能量不足,致使母羊的代谢紊乱,肝机能受损,产生羊妊娠毒血症,影响母羊的健康和胚胎的健康生长,产出弱羔、病羔,并可能影响产后羔羊的健康生长。因此,研究妊娠后期能量水平对母羊健康、胚胎发育、羔羊生长及肉羊养殖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对不同能量水平对妊娠母羊的健康、繁殖性能、泌乳性能、胚胎与羔羊生长的影响展开讨论,阐明妊娠后期能量的作用。当母羊妊娠后期能量受到限制时,母羊的体重降低,乳腺发育受阻,泌乳能力下降,受胎率下降;同时胚胎的生长速度降低,影响胚胎与产后羔羊组织器官发育和正常生长。

用Rusitec系统研究两种粒度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韩海珠, 郭艳丽, 郑琛, 雒瑞瑞, 孙光明, 李树, 柴书玲, 冯培功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75-13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7
摘要 ( 229 )   PDF (1133KB)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应用Rusitec系统研究不同粒度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两个处理组,日粮颗粒分别为5和0.45 mm,每个处理4个重复,适应期10 d,采样期2 d,测定不同时间发酵液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发酵参数。结果显示,5 mm颗粒组的总产气量极显著高于0.45 mm颗粒组(P<0.01),甲烷产量不受粒度的影响(P>0.05);5 mm颗粒组投料后6 h的pH、6和9 h的乙酸、6 h的异丁酸、12 h的乙酸/丙酸、0和12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6和9 h的总氮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0.45 mm颗粒组(P<0.05;P<0.01),而5 mm颗粒组12 h的丙酸及3、6、9、12 h戊酸则显著或极显著小于0.45 mm组(P<0.05;P<0.01),不同粒度对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人工瘤胃试验中日粮的不同粒度可影响发酵特性,较大颗粒有较高的总产气量、乙酸、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总氮含量。

添加糖蜜和青贮添加剂对“张杂谷”全株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刘婷婷, 张振威, 岳春旺, 杨翠军, 李林, 孔祥浩, 孙茂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82-13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8
摘要 ( 216 )   PDF (978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糖蜜和青贮添加剂(复合菌制剂,以植物乳杆菌为主)对“张杂谷”全株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灌浆期“张杂谷”全株作为青贮原料,试验设5个处理组,即对照组(直接青贮)、Ⅰ组(1.5‰青贮添加剂)、Ⅱ组(2%糖蜜+1.5‰青贮添加剂)、Ⅲ组(4%糖蜜+1.5‰青贮添加剂)、Ⅳ组(6%糖蜜+1.5‰青贮添加剂),青贮期60 d。结果显示:①试验组在感官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干物质(D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C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②显著降低了试验组(除Ⅰ组外)青贮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HC)含量(P<0.05),对灰分含量影响不大(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H、氨态氮/总氮(AN/TN)值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显著提高(P<0.05),Ⅰ、Ⅳ组乙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丙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均没检出丁酸和异戊酸。综合分析认为,糖蜜和青贮添加剂能改善“张杂谷”全株青贮的发酵品质,推荐用量为4%糖蜜+1.5‰青贮添加剂。

不同类型音乐对奶牛泌乳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刘佳佳, 徐唱, 李翠, 张宝刚, 王捉东, 王成成, 余雄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88-13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19
摘要 ( 388 )   PDF (963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莫扎特音乐、轻音乐、原创音乐对奶牛泌乳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产奶量、年龄、胎次、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泌乳牛64头,随机分成4组,即莫扎特音乐组、轻音乐组、原创音乐组及对照组,每组16头。试验组早、中、晚3次各播放音乐2 h,对照组无音乐播放。正试期当天起(0 d),每隔20 d测定单产奶量并采集血样1次,测定血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第20天,轻音乐组、莫扎特音乐组奶牛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音乐组、莫扎特音乐组、原创音乐组奶牛血清中S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音乐组、莫扎特音乐组奶牛血清中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音乐组、莫扎特音乐组奶牛血清中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0~60 d,轻音乐组、莫扎特音乐组奶牛血清中T-AO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轻音乐、莫扎特音乐均有提高奶牛泌乳量的作用趋势,原创音乐对奶牛泌乳性能无显著影响;轻音乐、莫扎特音乐、原创音乐均有提高奶牛机体抗氧化能力的趋势。

国产苜蓿添加量对当地生鲜乳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仇菊, 刘鹏, 梁克红, 韩娟, 秦玉昌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93-13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0
摘要 ( 224 )   PDF (1795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产苜蓿供应当地的奶牛养殖场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目前合理且切实可行的苜蓿添加量及其对生鲜乳营养品质的影响仍缺乏科学的研究。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种植的苜蓿为原料,在当地9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苜蓿饲喂试验,分析苜蓿不同添加量对生鲜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添加苜蓿的养殖场相比,添加3 kg/d国产苜蓿不能显著改善生鲜乳中的营养成分(P>0.05)。当日粮中苜蓿添加量达到6 kg/d时,生鲜乳中粗蛋白质(CP)及干物质(DM)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对脂肪及乳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能够显著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改善生鲜乳的脂肪酸组成。说明将各养殖场目前常采用的3 kg/d添加量提高到6 kg/d有助于改善生鲜乳的营养品质。

2015年国外肉牛饲料营养的研究进展
单春花, 曹玉凤, 李宏双, 高玉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399-14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1
摘要 ( 243 )   PDF (995KB) ( 5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全面了解肉牛饲料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者查阅并总结了2015年关于肉牛饲料营养的国外文献报道,主要从精饲料、粗饲料以及精、粗饲料搭配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精饲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其中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研究主要侧重于不同蛋白质饲料对肉牛消化性能、生产性能、酮体特性和肉质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能量饲料的营养研究侧重于不同类型及加工工艺对肉牛的生产性能、胴体特性以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粗饲料的营养研究主要集中于粗料来源及粗料的加工工艺对肉牛生产性能和消化性能两个方面的影响。另外,对精、粗饲料的搭配比例对肉牛生产性能、胴体特性、瘤胃发酵以及采食行为的影响也进行了综述。通过总结和分析肉牛饲料营养的国外研究成果,为中国肉牛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遗传繁育
延边黄牛黑皮质素受体-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冯健, 李英花, 严昌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06-14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2
摘要 ( 199 )   PDF (2676KB)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索调控肉牛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筛选影响肉牛育肥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57头24月龄、体重相近的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了延边黄牛黑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基因的SNPs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延边黄牛MC4R基因在1 069 bp处存在C→G突变,导致L (亮氨酸)转变为V (缬氨酸),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在166、243、280位氨基酸处出现α螺旋、β折叠丢失,导致三级结构中β转角的空间位置改变。经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与延边黄牛背膘厚、亮度、黄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GG基因型背膘厚与屠宰后黄度(3 d)显著高于CC和CG基因型(P<0.05);GG、CG基因型屠宰后亮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说明该位点与延边黄牛肉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该突变位点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

绵羊催产素在渗透泵中稳定性的研究
席丽, 秦新喜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14-14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3
摘要 ( 169 )   PDF (3967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评价39.1℃恒温下绵羊催产素在渗透泵(ALZET®)中的稳定性。试验分为3个组,分别为渗透泵组、微量离心管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始终冻存于-80℃以外,另外两组置于39.1℃培养箱中进行孵育,分不同时间点采集样品。所有样品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flight time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 MS)方法获得氧化产物提取离子流色谱图,通过比较各产物的峰面积,分析催产素在39.1℃缓释泵中的氧化过程。结果表明,催产素在39.1℃缓释泵及微量离心管中均表现出氧化程度随时间逐渐增加的趋势,两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渗透泵组和微量离心管组不同时间点采集样品中催产素原型占对照组原型的百分比分别为83.6%~117.8%和83.2%~116.2%,说明在渗透泵植入绵羊体内试验中需要考虑因催产素氧化引起的含量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鹌鹑野灰相关蛋白基因外显子Ⅰ的多态性分析
白俊艳, 杨帅, 庞有志, 王旭, 孙港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25-14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4
摘要 ( 206 )   PDF (1353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禽的羽色遗传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因为羽色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质量性状。本研究利用聚丙烯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羽色的4个鹌鹑群体(中国黄羽鹌鹑、黑羽鹌鹑、朝鲜鹌鹑、北京白羽鹌鹑)进行野灰相关蛋白基因(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外显子Ⅰ的多态性检测,探讨Agrp外显子Ⅰ与鹌鹑羽毛颜色的关系,为鹌鹑的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Agrp外显子Ⅰ在中国黄羽鹌鹑、黑羽鹌鹑、朝鲜鹌鹑、北京白羽鹌鹑群体中都检测到了2个等位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等位基因A在北京白羽鹌鹑中的基因频率最高,达到了0.9500。B等位基因在朝鲜鹌鹑中的频率最高,达到了0.3392,在北京白羽鹌鹑中的基因频率最低,只有0.0500。基因型AA在北京白羽鹌鹑中的基因型频率最高(0.9500),在朝鲜鹌鹑和黑羽鹌鹑中最低(0.4286)。基因型AB在北京白羽鹌鹑中没有出现。测序发现,在黑羽鹌鹑和朝鲜鹌鹑中有AG的杂合位点,而在北京白羽鹌鹑中只有G位点。推测Agrp外显子Ⅰ的AB基因型(或B等位基因)与鹌鹑的黑羽色可能有一定关系。

钌红对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线粒体Ca2+的调控研究
王娜, 李崇阳, 朱化彬, 郝海生, 王皓宇, 闫长亮, 杜卫华, 王栋, 刘岩, 庞云渭, 赵学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31-14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5
摘要 ( 202 )   PDF (1313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玻璃化冷冻会严重损伤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功能,进而极大地限制了其解冻后的发育能力。为此,本试验设置3个钌红(RR)处理组,即牛卵母细胞用含0.5、1、2 μmol/L RR的玻璃化冷冻液进行冷冻,解冻后放入含0.5、1、2 μmol/L RR的体外成熟液中继续培养0.5 h,同时,新鲜卵母细胞一部分不进行冷冻,一部分用不含RR的冷冻液进行玻璃化冷冻,分别作为新鲜对照组和玻璃化冷冻对照组,然后共检测5组牛卵母细胞线粒体Ca2+水平、ATP含量及孤雌激活后胚胎的发育能力,进而研究RR对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线粒体Ca2+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①玻璃化冷冻显著提高了牛卵母细胞中线粒体Ca2+水平(P<0.05),而2 μmol/L RR处理组线粒体Ca2+水平显著低于冷冻对照组(P<0.05),但与新鲜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②玻璃化冷冻显著降低了牛卵母细胞中ATP含量(P<0.05),2 μmol/L RR处理组卵母细胞中ATP含量显著高于冷冻对照组及0.5、1 μmol/L RR处理组(P<0.05);③玻璃化冷冻对照组卵裂率、囊胚率显著低于新鲜对照组(P<0.05),1 μmol/L处理组卵裂率、囊胚率与新鲜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RR处理能显著抑制解冻后牛卵母细胞线粒体Ca2+流入,保护线粒体功能,提高其发育能力。本试验结果为正向调控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线粒体Ca2+水平,进而提高其发育能力,促进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麦洼牦牛基因组三碱基重复微卫星的挖掘及其遗传多态性分析
罗辉, 赵芳芳, 孙磊, 伍仕鑫, 徐传飞, 蔡欣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38-14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6
摘要 ( 202 )   PDF (2440KB)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麦洼牦牛现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分化特征,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已公布的牦牛基因组中筛选到9 466个三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以191个麦洼牦牛基因组DNA样品为模板对各个位点进行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经过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在15个三碱基微卫星位点中,有5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15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PIC>0.5),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达到0.5041、0.8152和0.7831。进一步通过Structure 3.0软件分析发现,麦洼牦牛群体结构单一,无分化特征,表明麦洼牦牛品种虽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但是无分化迹象。

不同温度对牛精子相关抗原11D基因的影响
胡修忠, 向敏, 程蕾, 周源, 余婕, 刘晓华, 王定发, 夏瑜, 张力青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46-14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7
摘要 ( 196 )   PDF (1554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高温对精子膜蛋白牛精子相关抗原11D (sperm associated antigen 11,SPAG11D)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采用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oltting方法检测了牛睾丸原代细胞和娟姗牛、槟榔江牛、西门塔尔牛的正常精子及低活力精子中SPAG11D的表达。结果显示,牛睾丸原代细胞在不同温度(32、34、36、38和40℃)下培养24 h,SPAG11D的mRNA及蛋白在36℃时表达水平最高,且高温时表达水平比低温时要高;培养48 h时,SPAG11D的mRNA表达基本和24 h相一致,但蛋白表达水平在高温时明显下降。此外,槟榔江牛和娟姗牛低活力精子中SPAG11D的蛋白表达量比正常精子明显降低,而在西门塔尔牛的精液中变化不明显。

预防兽医
口蹄疫病毒多基因及猪α干扰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豚鼠效果研究
郑华斌, 张中旺, 吕建亮, 潘丽, 张永光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52-14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8
摘要 ( 208 )   PDF (2004KB)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口蹄疫病毒多基因及猪α干扰素(IFN-α)基因共表达真核质粒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本试验用PCR方法扩增了口蹄疫病毒P12A3C及部分2B基因(P12X3C)和猪IFN-α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经双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转染BHK-21细胞中,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并将重组质粒免疫豚鼠,检测豚鼠的血清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滴度及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分析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转染BHK-21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证实重组质粒能有效表达。ELISA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比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能诱导机体产生更高水平的抗口蹄疫病毒的血清抗体,且中和抗体滴度也高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组。MTT法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组淋巴细胞增殖可达15%,而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组则为11%。攻毒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组和灭活疫苗组保护率达100%,高于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组的80%。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BudCE4.1-P12X3C-IFN-α,猪IFN-α作为佐剂可有效辅助口蹄疫DNA疫苗提高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

IL-10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竺婷婷, 卜棚, 刘晗, 彭永崇, 陈颖钰, 郭爱珍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62-14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29
摘要 ( 237 )   PDF (984KB) ( 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是一种多功能、多细胞源性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强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而成为研究热点。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中,IL-10的免疫抑制作用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其既能抑制天然免疫,也能影响获得性免疫。研究者普遍认为IL-10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逃避及潜伏性感染有关。鉴于其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独特的作用,作者对近几年IL-10在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避、潜伏感染、临床辅助治疗及自身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贵州某鸡场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病原的分离鉴定
陈绍品, 温贵兰, 张升波, 伍昌华, 林汉卿, 范昌龙, 管国丹, 汪德生, 文明, 周碧君, 程振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68-14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0
摘要 ( 218 )   PDF (2786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贵州某鸡场患病鸡的细菌感染种类、耐药性及致病性等情况,本试验对送检的4只病鸡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所得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16S rDNA分子序列及动物感染试验等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了2株菌落形态不一的菌株,分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根据分离地点和时间将其分别命名为GZHX2016-1及GZHX2016-2。GZHX2016-1为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GZHX2016-2为模仿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阴性,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GZHX2016-1的16S rDNA与大肠杆菌(GenBank登录号:CP007442.1、CP014667、KT156725.1等)同源性达99.5%,GZHX2016-2与葡萄球菌(GenBank登录号:HM140412.1、AM944030.1、KM877513.1等)同源性达97.9%。GZHX2016-1与GZHX2016-2对小鼠都有致病性,GZHX2016-1的最小致死量为1.12×108 CFU,GZHX2016-2为3.20×107 CFU。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从送检鸡中分离出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和1株致病性血浆凝固酶阴性模仿葡萄球菌,该鸡场鸡群存在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且该鸡场感染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细菌在鸡群中的污染并限制抗生素在养鸡过程中的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鸡肉及鸡肉制品的食品安全。

2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致病性分析
李志, 隋修锟, 吴竞, 鑫婷, 李明, 高新桃, 姜一曈, 侯绍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77-14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1
摘要 ( 185 )   PDF (1782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追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分离株的变异特点,本研究于2016年从河北和福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采集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产生合胞体样细胞病变,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为HP-PRRSV,将其分别命名为PRRSV CZ16A和NP16A。为研究PRRSV分离株CZ16A和NP16A对猪的致病性,将分离毒株经噬斑纯化后分别接种PRRSV抗原、抗体双阴性的60日龄健康仔猪,通过临床观察、解剖病理变化及病毒血症检测等指标初步探讨两株PRRSV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株CZ16A和NP16A感染猪后均能够在动物体内复制,并引起体温升高,但两株PRRSV分离株均未引起试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剖检结果显示NP16A分离株能引起动物肺部实变、淋巴结肿大,其毒力比CZ16A分离株稍强。

马疱疹病毒1型gB糖蛋白线性B细胞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李静, 刘建华, 付强, 宋焕堂, 范斌, 胡月, 冉多良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84-14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2
摘要 ( 198 )   PDF (1716KB) ( 3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综合分析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 herpesvirus 1,EHV-1) gB糖蛋白,预测B细胞表位,筛选出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线性B细胞表位。将EHV-1 gB糖蛋白的基因序列输入DNAStar软件中的Protean工作区中,经参数综合比较分析筛选潜在的B细胞表位,克隆、表达预测表位的基因片段,利用表达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与马疱疹病毒阳性血清反应。经预测分析,gB糖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6—10、23—32、53—65、72—98、111—120、152—166和173—180位氨基酸区域。本试验成功构建并原核表达含7个潜在B细胞表位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显示,其中5个融合蛋白能被马疱疹病毒阳性血清识别。本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筛选到5个潜在的B细胞表位,为EHV-1表位诊断、表位疫苗抗原的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

环境因子及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
任静静, 杨铭伟, 剡根强, 蒋建军, 王鹏雁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91-14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3
摘要 ( 205 )   PDF (1475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及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LM90)生长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LM90在各培养条件下的D600nm值,分析了不同的温度、NaCl浓度、pH,以及温度(0~40℃,梯度为10℃)、NaCl浓度(3%~8%,梯度为1%)、pH (6~9,梯度为1)的交互作用下LM90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菌株的对数增长期为8~16 h,稳定期为16~20 h,20 h以后进入衰亡期;菌株在NaCl浓度为0.5%~4%时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pH为7.5,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均对LM90有极显著影响(P<0.01)。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温度、NaCl浓度、pH等因素对LM生长的影响及LM抗环境胁迫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梅花猪胃肠道5-羟色胺、胃饥饿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免疫阳性细胞分布特征研究
陈中健, 吴秀菊, 朱翠, 张卫娜, 梁锐, 晏石娟, 苏浩贤, 陈庄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498-15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4
摘要 ( 236 )   PDF (6766KB) ( 6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优良地方猪种梅花猪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特征,本试验选取6头30日龄断奶健康梅花仔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65日龄,所有仔猪饲喂相同日粮,自由采食饮水。试验结束时,收集仔猪胃肠道各段组织样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种胃肠道内分泌激素5-羟色胺(5-HT)、胃饥饿素(ghrelin)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特征,并对阳性细胞密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梅花猪的肠道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均存在5-HT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肠上皮组织中,呈锥形、圆形、梭形等形态,可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其中十二指阳性细胞肠密度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5);梅花猪的胃肠道不同部位均有Ghrelin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密度也是随胃肠道走向递减,胃腺体部密度最高;梅花猪的肠道不同部位均有GLP-1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密度沿肠道走向呈抛物线分布,其中回肠数量最多。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梅花猪胃肠道生理奠定了基础。

蟾酥微丸的急性与亚慢性毒性研究
彭健波, 陶卿, 李锦辉, 戴和展, 郑翀, 杨善忠, 何家康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508-15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5
摘要 ( 235 )   PDF (5170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观察蟾酥微丸对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长期毒性作用,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选取昆明小鼠,2次灌服蟾酥微丸,测定蟾酥微丸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选取1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低、中、高蟾酥微丸药物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分别在连续给药28 d后和停药2周后称重,随机选取每组20只大鼠(停药后余下10只)心脏采血处死,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毒性试验用药死亡时间集中在1~4 h,经计算LD50为13.21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连续给药28 d后,高、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的体重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高剂量组的谷草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中剂量组的肾脏系数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经过2周停药恢复,高剂量组的生化指标恢复不佳,而中、低剂量组则恢复良好。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肝脏、肾脏出现肿胀淤血,高剂量大鼠的肝脏表面有水泡样病灶。结果表明,蟾酥微丸的急性毒性较小,安全性较高;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肝脏、肾脏损伤,故临床应用要注意剂量和疗程。

小檗碱对禽源大肠杆菌抑菌作用及耐药消除作用的转录组学分析
张石磊, 翟向和, 王春光, 陈谏, 贾泽, 张铁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518-15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6
摘要 ( 274 )   PDF (1198KB) ( 7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中药对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消除机制,以小檗碱为处理药物,使用小檗碱浓度为250 μg/mL (1/2最小抑菌浓度(MIC))的LB肉汤培养临床分离的禽源耐药大肠杆菌,每隔24 h传一代,共传3代。对第3代菌液以影印法分离突变菌,以微板法测定突变菌的左氧氟沙星MIC。经测定发现突变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IC由16 μg/mL降至8 μg/mL,说明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具有消除作用。为了解小檗碱作用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耐药性消除前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后共有4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30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基因表达量下调。经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调主要为:与色氨酸合成有关的基因,磷酸吡哆醛结合相关3个基因,表达转酮酶基因;下调主要为:双组份系统中多个基因,十一异戊二烯焦磷酸磷酸酶(UppP)编码基因ybjG,酰基辅酶A脱氢酶合成有关的基因。推测大肠杆菌体内酶活性降低是小檗碱抑菌的主要机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表达降低、细胞膜和细胞壁成分的改变是小檗碱耐药性消除的主要机制。

鸡血藤总黄酮对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小鼠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付远妨, 赵尉丹, 杨潇, 林霜, 胡庭俊, 陈海兰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526-15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7
摘要 ( 179 )   PDF (1060KB)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鸡血藤总黄酮(TFSD)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小鼠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TFSD组(100 mg/kg体重)、PCV2组、PCV2+维生素C (VC)组、PCV2+不同浓度TFSD (25、50和100 mg/kg体重)组,每组10只,连续3 d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PCV2病毒液的方法建立小鼠氧化应激模型,第4~6天每天按上述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VC或TFSD。第7天剖杀小鼠,取脾脏分析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计算GSH/GSSH。结果显示,PCV2感染小鼠后,脾脏中XOD与MPO的活力及GSSG水平显著上升(P<0.05),SOD活力、GSH水平及GSH/GSSG显著下降(P<0.05)。TFSD处理小鼠脾脏的SOD活力、GSH水平和GSH/GSSG比值均显著高于PCV2组(P<0.05),而XOD、MPO活力和GSSG水平则显著低于PCV2组(P<0.05),对PCV2引起的氧化应激相关酶活力与相关分子水平变化的抑制作用优于VC。结果表明,鸡血藤总黄酮对PCV2诱导的小鼠脾脏氧化应激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ZEA、DON及其联合染毒对CTLL-2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蔡国栋, 潘顺叶, 王凤丽,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刘宗平, 卞建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533-15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8
摘要 ( 243 )   PDF (4184KB) ( 5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联合作用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以CTLL-2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株)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ZEA (0、5、10、20 μg/mL)、DON (0、0.5、1、2 μg/mL)及联合(空白组、5 μg/mL ZEA、0.5 μg/mL DON、5 μg/mL ZEA+0.5 μg/mL DON)处理CTLL-2细胞48 h,采用ELISA法检测了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颗粒酶B (GZMB)、穿孔素(PFP)、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ZEA、DON能够降低CTLL-2细胞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PFP、GZMB、IFN-γ的浓度,增加TNF-α浓度,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且均呈剂量效应关系;ZEA、DON联合染毒表现为加性效应。结果表明,ZEA、DON及其联合作用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免疫细胞杀伤活力,间接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负调节,从而导致动物机体免疫机能下降。

夏、冬两季猪源葡萄球菌耐药情况比较
蔡建星, 郭庆勇, 刘英玉, 夏利宁, 轩慧勇, 林亚军, 江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541-15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39
摘要 ( 193 )   PDF (1036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比较夏、冬两季某规模化养猪场猪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分别在夏、冬两季对猪场同一猪采集其直肠肛拭子样和鼻腔鼻拭子样,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出的葡萄球菌进行临床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夏季鼻腔分离的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冬季分离的鼻腔菌。夏季直肠分离的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和利福平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冬季分离的直肠菌。且夏、冬两季鼻腔分离的葡萄球菌多药耐药种数在0~9耐均有分布,夏、冬两季直肠分离的葡萄球菌多药耐药种数在1~9均耐有分布。冬季鼻腔分离的葡萄球菌6耐的多药百分率显著高于夏季分离菌的多药百分率(P<0.05),冬季直肠分离的葡萄球菌8耐的多药百分率显著高于夏季分离菌的多药百分率(P<0.05)。结果表明,夏、冬两季猪不同部位分离的葡萄球菌对大多数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情况不同,其耐药率与养殖场季节性用药呈现相关性。

白凤菜对机体糖耐量影响的研究
顾员印, 丁淑梅, 孙翠翠, 刘群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547-15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40
摘要 ( 204 )   PDF (965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白凤菜的降血糖作用,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水萃取法制备白凤菜干膏制剂,将试验动物分为不同剂量药物组,连续灌胃5 d,并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药物,在机体糖负荷情况下以尾静脉血糖值、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为检测指标,研究白凤菜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试验在第5次灌服生药用量(1 g/d)后的30~120 min血糖值迅速下降并在120 min (3.16 mmol/L)低于0基准血糖值(4.00 mmol/L),1~2 g/d生药用量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小于二甲双胍组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得出1~2 g/d的白凤菜囗服液连续服用5 d后具有阻止(抑制)胃肠在机体糖负荷情况下对葡萄糖的吸收的作用,其作用优于盐酸二甲双胍。

临床兽医
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杨海峰, 李勇军, 陆广富, 陶建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552-15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41
摘要 ( 244 )   PDF (957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筛选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考察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高(20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吡喹酮片组(30 mg/kg)和阳性对照组(不用药组)。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吡喹酮片组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分别为100.0%、100.0%、77.8%和85.7%。在扩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推荐剂量组(10 mg/kg)和吡喹酮片组(30 mg/kg),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组的52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吡喹酮片组的6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给药方便,可以替代传统内服片剂,临床推荐剂量为10 mg/kg。

昆明地区试验猴常见疾病的调查分析
王宏, 陈智岗, 陈利仙, 宗发梁, 李鹤龄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557-15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42
摘要 ( 184 )   PDF (1062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分析试验猴常见疾病,对掌握疾病的流行病学,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疾病综合防制措施,提高试验猴的数量、质量及保证动物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4年昆明地区某规模化试验猴养殖基地患病及死亡试验猴进行调查,根据试验猴主要病症进行分类,并对各种疾病按照成年和未成年试验猴进行归类统计,利用Office 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地区试验猴常见疾病种类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生殖系统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比例分别为47.45%、13.06%、12.10%、11.46%和8.92%;常见疾病包括腹泻、软组织损伤、流产、大叶性肺炎、痢疾、关节炎、肠积气、慢性结肠炎和营养极度不良,分别占总发病数的18.47%、11.15%、8.91%、8.28%、8.28%、7.96%、5.10%、5.10%和5.09%。综合分析试验猴常发疾病及其病发的可能原因,提示只有不断提高科学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及科学的诊断方法,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优质的试验猴。

环境安全
层叠式立体笼养肉鸡舍秋冬季节环境参数研究
申李琰, 萨仁娜, 牛晋国, 刘文革, 李惠龙, 杨文超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44(5):  1565-15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5.043
摘要 ( 225 )   PDF (1127KB) ( 5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商品肉鸡层叠式立体养殖模式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控,分析不同季节笼养肉鸡环境参数的差异,为科学养殖提供数据支撑。选择规模化肉鸡养殖场的同一栋鸡舍,在秋季和冬季饲养周期中,采用分次多点测量法,连续监测3~6周龄肉鸡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测定点均匀分布在舍内4个位置,比较秋季和冬季舍内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肉鸡生长后期,冬季舍内环境温度略高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舍内湿度显著高于冬季(P<0.05),两个季节的温湿度均可满足不同日龄肉鸡生长需求。有害气体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冬季舍内氨气浓度略高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秋季(P<0.05);同时冬季舍内空气微生物总菌数显著高于秋季(P<0.05)。层叠式立体笼养肉鸡舍内温度在不同季节可保持恒定;在冬季饲养期,舍内湿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空气微生物总菌数升高。因此,冬季饲养肉鸡在做好保温的同时应适当增加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