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洪鹏, 邵伟, 娄肖肖, 高姣姣, 马宪兰, 陈贺, 郑楠, 赵艳坤. 新疆部分地区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性与耐药性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52(1): 470-480. |
[2] |
何兴丽, 王昭元, 周佩瑶, 牟泉宙, 沈冰蕾.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逃避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2): 748-758. |
[3] |
李杨, 王昭元, 何兴丽, 刘鹏, 王梓, 李晓琳, 宋杨阳, 沈冰蕾. 乳房炎奶牛血浆源外泌体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炎症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11): 5097-5107. |
[4] |
王超, 巩志国, 刘鑫煜, 赵佳敏, 杨效林, 王钰, 于琢雅, 白云洁, 曹金山, 刘博, 张双翼, 毛伟, 高瑞峰.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J].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9): 3842-3852. |
[5] |
樊艺萌, 魏媛媛, 王惠茹, 尕玉, 张艳楠, 赵卿宇, 郝智慧.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中兽药复方乳康颗粒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J].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6): 2507-2517. |
[6] |
钟华晨, 王丽芳, 郭晨阳, 刘嘉琳, 宋洁. 内蒙古地区乳房炎奶样与环境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2): 817-826. |
[7] |
高鹰, 余永涛, 马云, 马正兵, 苑双杰, 崔省委. 乳房炎奶牛与健康奶牛牛乳菌群多样性的比较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50(12): 5043-5055. |
[8] |
张鹏举, 付丽云, 陈志强, 尚静雪, 张远达, 蔡小利, 战文. 公英翘芦散治疗亚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效果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3): 1027-1033. |
[9] |
张清娟, 马炫炫, 滕达, 杨娜, 王秀敏, 毛若雨, 郝娅, 单玉雪, 刘鹤, 范寰, 王建华. 抗菌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停乳链球菌的杀菌作用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8): 2603-2614. |
[10] |
单玉雪, 杨娜, 滕达, 王秀敏, 毛若雨, 郝娅, 马炫炫, 范寰, 王建华. 抗菌肽NZ2114对来源于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及其生物膜的消杀作用[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7): 2284-2294. |
[11] |
申玉龙, 门倩云, 陈婷婷, 李宗帅, 李海江, 杨洋, 张勇, 赵兴绪. 甘肃省乳房炎奶牛乳源肠球菌的分离、药敏试验及毒力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10): 3389-3400. |
[12] |
郭英, 滕达, 王秀敏, 毛若雨, 郝娅, 范寰, 王建华. 抗菌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基因组和耐药性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4): 1181-1190. |
[13] |
赵高乾, 王素英, 李广善, 赵庆彬.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感染流行规律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11): 3378-3386. |
[14] |
孙静, 冶冬阳, 王旭荣, 侯艳华, 王磊, 张景艳, 张凯, 张康, 李建喜, 杨志强. 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组方的筛选及其抑菌杀菌作用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7): 1990-2000. |
[15] |
祝宇, 路璐, 颜兴琼, 龚蕾, 孙卫星, 曲伟杰. 云南地区牛源无乳链球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检测[J].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11): 3261-3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