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Vol. 51 ›› Issue (12): 5380-5391.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4.12.025
• 遗传繁育 • 上一篇
李君1, 宋梦柯1,2, 高福现1, 韩万里1, 韩浩园1, 施会彬1, 权凯1
LI Jun1, SONG Mengke1,2, GAO Fuxian1, HAN Wanli1, HAN Haoyuan1, SHI Huibin1, QUAN Kai1
摘要: 【目的】 研究黄淮肉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序列特征、组织表达规律,并对背最长肌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产肉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3、9、18月龄的黄淮肉羊公羊各3只,屠宰后迅速采集半腱肌、股四头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瘤胃、肾脏、脾脏、肝脏、睾丸和小肠组织样品并测定其产肉性能。对黄淮肉羊IGF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黄淮肉羊同一年龄(9月龄)各组织以及不同年龄阶段(3、9、18月龄)背最长肌中的mRNA水平,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产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 克隆获得黄淮肉羊IGF1基因CDS序列465 bp,编码154个氨基酸,与山羊的亲缘关系最近。黄淮肉羊IGF1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存在信号肽,有2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黄淮肉羊IGF1蛋白二级结构主要含有无规则卷曲(54.55%)和α-螺旋(29.87%),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IGF1蛋白与IGF1R、IGFBP3、IGF2等存在蛋白互作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GF1基因在黄淮肉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臂三头肌中表达量最低。IGF1基因在3月龄黄淮肉羊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9和18月龄(P<0.05),而9月龄的表达量又显著低于18月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GF1基因表达量与生长发育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和胴体重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屠宰率、肉色、大理石纹、眼肌面积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了黄淮肉羊IGF1基因CDS区序列,IGF1蛋白属于亲水不稳定碱性蛋白,主要在肝脏中表达,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趋势表现为随着月龄增长先降后升,与生长发育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黄淮肉羊IGF1基因在肌肉发育与肉品质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