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4-20
生物技术
CRISPR-Cas9介导的蒙古牛MSTN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
郭梓茹, 张立, 马云龙, 苏小虎, 周欢敏, 张焱如, 刘晓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841-8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01
摘要 ( 242 )   PDF (3175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蒙古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进行编辑,构建无标记的MSTN基因敲除的蒙古牛细胞系,为培育肌肉发达的蒙古牛提供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对妊娠45 d的蒙古牛胎儿建立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同时在第2外显子区域选定1个gRNA靶位点,使用在线软件设计sgRNA序列,并选取评分较高的3个sgRNA,采用试剂盒法构建无标记的Cas9/gRNA载体,随后用T7E1酶酶切法对其进行活性验证,将有活性的载体用电转法转染蒙古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无限稀释法和口吸管法将转染后的单细胞接种于96孔板扩繁后提取DNA,对其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验证来获取阳性细胞。本试验构建了3个无标记的CRISPR-Cas9载体,经验证1个有活性,对电转染后的单细胞进行筛选共获得96个单细胞株,测序分析后有1个单细胞株发生单碱基突变,使得MSTN基因不能编码正常的蛋白。试验成功建立了1个MSTN基因失活的细胞株,可作为后续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用于生产无标记的敲除MSTN基因的蒙古牛,对培养产肉率高并具有生物安全性的蒙古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绵羊DRB1基因外显子2酵母表面展示库的构建及鉴定
王元元, 严国, 罗成, 齐江姣, 谭君, 周光普, 周永顺, 徐杰, 高剑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850-8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02
摘要 ( 218 )   PDF (2229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布鲁氏菌病的致病机制并研制其新型分子疫苗,试验利用酿酒酵母展示系统展示绵羊白细胞表面抗原DRB1基因,构建DRB1基因外显子2的酵母表面展示库。参照GenBank中绵羊MHCDRB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绵羊脾脏组织cDNA为模板,反转录扩增得到预期长度的产物,双酶切连接到克隆载体pEASY-T1,命名为pEASY-T1-DRB1。双酶切连接到表面展示载体pYD1上,成功构建了表面展示重组质粒pYD1-DRB1。以pEASY-T1-DRB1为模板,将DRB1基因外显子2两端进行点突变,产生新的酶切位点,然后对外显子2设计特异性引物。对500个绵羊样本进行DNA池化,扩增DRB1基因外显子2序列,双酶切后连接到经相同酶双酶切的表面展示重组突变载体pYD1-DRB1-TB上,构建酿酒酵母表面展示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计算库容量。将其转化酿酒酵母EBY100感受态细胞,经半乳糖诱导,通过免疫荧光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结果显示,绵羊DRB1基因成功整合到酵母基因组中,酵母展示库的库容量在105个以上,DRB1基因库成功展示在酵母细胞表面。由此说明,该库可用于下一步布鲁氏菌抗原肽的筛选。

三穗麻鸭Cofilin2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组织表达研究
华敏, 贺欣薇, 万润, 程振涛, 周碧君,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858-8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03
摘要 ( 250 )   PDF (2834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三穗麻鸭丝切蛋白2(Cofilin2)基因特征及其在鸭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根据GenBank中鸡Cofilin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三穗麻鸭Cofilin2基因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ofilin2基因在三穗麻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三穗麻鸭Cofilin2基因编码区大小为498 bp,可编码166个氨基酸;三穗麻鸭Cofilin2基因序列与鸡、猕猴、牛、小鼠、安大略鲑、人和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4%、91.6%、91.6%、87.6%、77.7%、70.5%和69.5%;系统进化树显示,Cofilin2基因在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Cofilin2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呈弯曲螺旋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三穗麻鸭Cofilin2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胸腺、十二指肠、腿肌和法氏囊等组织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心脏中表达量最高,法氏囊中表达量最低。本试验结果为三穗麻鸭抗病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水貂生长激素的原核表达及特异性抗血清制备
苏俊, 刘曼, 王吉贵, 孙燕, 刘维全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866-8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04
摘要 ( 278 )   PDF (1611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水貂生长激素(mink growth hormone,mGH)的原核高效表达体系,探索mGH蛋白规模化生产方法,利用获得的目的蛋白制备特异抗血清。将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b-mGH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TM pLysS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超声破碎菌体后离心获得包涵体蛋白,利用8 mol/L尿素对其进行溶解和复性,经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及MALDI-TOF-MS质谱分析对获得的蛋白进行鉴定。用SDS-PAGE电泳法检测蛋白纯度,用BCA法测定其浓度。复性mGH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或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制备免疫抗原,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法免疫3只新西兰大白兔,首次免疫剂量为600 μg/只,二免剂量为600 μg/只,三免剂量为400 μg/只。三免10 d后分离制备血清,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特异性,间接ELISA法检测其效价。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包涵体经Ni-NTA柱纯化后所得蛋白鉴定为mGH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鉴定复性mGH蛋白条带单一,纯度达90%以上,BCA法计算蛋白浓度为669 μg/mL,均达到了免疫动物的要求;制备的抗血清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具有良好的结合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定其抗体效价达1:256 000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原核表达载体pET28b-mGH可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TM pLysS细胞中高效表达mGH融合蛋白,表达蛋白经变性、复性和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可制备高效价特异性抗血清。

从江香猪PDK4基因干扰载体的构建与检测
杨洋, 许厚强, 陈伟, 徐敏, 谌颖莲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873-8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05
摘要 ( 271 )   PDF (2068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揭示PDK4基因在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采集5日龄从江香猪背最长肌,采用Ⅱ型胶原酶进行消化,分离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根据克隆得到的PDK4基因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单链siRNA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序列,经退火后形成双链,连接pLVX-shRNA2-Puro载体,重组质粒采用双酶切及测序进行验证。针对干扰载体转染培养的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结果显示,原代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约4 h开始贴壁,24 h后细胞形态均一,贴壁牢固,第5天汇合呈单层细胞,基本铺满培养板;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设计合成的4对siRNA干扰序列与载体质粒均连接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PDK4基因的干扰载体,并可成功转染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干扰载体可有效减少从江香猪肌内脂肪前体脂肪细胞中PDK4基因mRNA的表达,最佳干扰效率可达81.90%。本试验成功培养了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构建并得到了PDK4基因的最佳干扰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DK4基因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定量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游离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夏文龙, 吴植, 郭长明, 朱善元, 余树培, 张鑫宇, 夏晓莉, 孙怀昌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881-8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06
摘要 ( 231 )   PDF (1349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游离受体定量检测方法,本试验用表达猪唾液酸黏附素(Sn)游离受体的重组腺病毒rAd-Sn4D-Fc感染PK-15细胞,以细胞培养上清纯化的Sn4D-Fc游离受体作为标准抗原,鼠抗猪Sn免疫血清为一抗,生物素标记兔抗猪Sn多克隆抗体为二抗,建立定量检测Sn4D-Fc游离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rAd-Sn4D-Fc注射仔猪,定期采集血清进行游离受体检测。结果显示,纯化Sn4D-Fc标准抗原的纯度为94.3%,能被Sn免疫血清识别;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5 μg/mL蛋白,二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4 000,夹心ELISA检测标准抗原的灵敏度为0.4 ng/mL,对照抗原无交叉反应;夹心ELISA能从重组腺病毒注射猪血清中检测到Sn4D-Fc游离受体,最高表达量为6.54 ng/mL,持续时间为15 d。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可用于PRRSV游离受体的体内外定量检测。

生理生化
梅花鹿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力测定
韦海婷, 刘晗璐, 李光玉, 司华哲, 刘晓颖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888-8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07
摘要 ( 261 )   PDF (3855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 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 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1株瘤胃源芽孢杆菌生理学特性研究
谈诗谣, 张雪, 王红英, 钱斯日古楞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898-9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08
摘要 ( 242 )   PDF (1223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对已筛选的11株瘤胃源芽孢杆菌的产酶活力、耐酸、耐胆盐和抑菌活性及菌株间相容性进行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涂布平板计数法测定菌株的耐酸性、耐胆盐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滤纸片法进行室内相容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T-2、T-3和T-10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较高;菌株T-2、T-5、T-7、T-8和T-9表现较强的耐酸能力;菌株T-4、T-5、T-9和T-11表现较强的耐胆盐能力。菌株T-4和T-7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较强,T-7对产气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T-5、T-9、T-10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较强,而T-3对藤黄八叠球菌指示菌的抑菌性最强。室内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11株芽孢杆菌部分菌株之间存在颉颃作用,由此筛选出优良菌株的复配组合,抑菌可能的最优复配组合为T-3、T-4、T-5;T-3、T-4、T-10;T-4、T-5、T-10;T-3、T-7、T-10。纤维素酶活力较强时可能的最优复配组合为T-2、T-3、T-5;T-2、T-3、T-10;T-2、T-5、T-10;T-3、T-5、T-6;T-3、T-5、T-10。本试验可为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发酵玉米蛋白粉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姜鑫, 张立阳, 赵雪娇, 徐宏建, 张永根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05-9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09
摘要 ( 233 )   PDF (1846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 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 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 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 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①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 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 0.05;P < 0.01),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③添加0.6和0.9 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 g/L FCGM为宜。

添加不同发酵菌剂的完全混合发酵日粮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张旭, 郭盼盼, 严昌国, 高青山, 金锡九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16-9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0
摘要 ( 269 )   PDF (813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主要研究添加不同发酵菌剂的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TMF)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CON组(对照组)、T1组(添加NFK)、T2组(添加RJ)和T3组(添加CT-10),每组3个重复。各试验组以TMR为发酵底物,分别接种对应发酵菌种,装入发酵袋内,在室温条件下密封发酵一周后开袋,尼龙袋法测定瘤胃干物质消失率,产气量法检测瘤胃发酵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同的发酵菌剂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瘤胃干物质消失率、pH、产气量、气体成分、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在8 h时,T1和T3组瘤胃干物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其他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 > 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培养液pH逐渐下降,体外培养1 h,T2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各组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体外培养12 h时,T3组氨态氮(NH3-N)含量最高,为5.79 mg/dL,而T2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微生物菌体蛋白(MCP)呈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趋势,培养1、3、12 h时,试验组MC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培养6和9 h,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在培养1 h时,不同的发酵菌剂对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 > 0.05);在培养9和12 h时,对照组产气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试验组(P < 0.05);各组H2产量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呈现上下波动状态;CH4和CO2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发酵菌剂对其影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T3组(添加CT-10)延边黄牛瘤胃干物质降解效果较好,CT-10菌发酵效果与T2组(添加RJ)发酵效果相当,且可有效改善延边黄牛的瘤胃发酵特性,因此CT-10菌可应用于延边黄牛TMF的调制中。

5种青贮饲料在奶牛瘤胃中的淀粉降解特性
刘艳芳, 马健, 李胜利, 余雄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25-9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1
摘要 ( 256 )   PDF (778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青贮、全株小麦青贮、燕麦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2种)共5种青贮饲料的淀粉瘤胃降解特性,对其有效降解率与实时降解率进行分析,以期能根据单个时间点的淀粉降解率来估算青贮饲料的淀粉降解率,并为《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的更新提供相关数据。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淀粉的动态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将装有待测饲料样品的尼龙袋在奶牛瘤胃中分别培养4、8、12、24、30、36、48和72 h,每头牛每个时间点设4个平行。结果显示:①随着在瘤胃内培养时间的延长,各青贮饲料的淀粉瘤胃降解率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且在24 h后趋于稳定;全株小麦青贮的淀粉有效降解率最高,与依次降低的燕麦青贮、苜蓿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差异显著(P < 0.05)。②试验所选用的青贮饲料的8 h淀粉降解率与其有效降解率相关性最强,R2为0.9876。由此可知,采用8 h淀粉降解率估测青贮饲料在奶牛瘤胃中的淀粉降解率是可行的,本试验结果可为科学配制奶牛日粮提供数据参考。

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对817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
张晓静, 史洪涛, 牛湘楠, 宋予震, 汤法银, 边传周, 乔宏兴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33-9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2
摘要 ( 275 )   PDF (754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对817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817肉鸡90只,利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90只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清水、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未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未发酵中药、发酵中药均用水稀释2 000倍。在试验第21和42天,分别测定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免疫器官指数及肌肉(胸肌、腿肌)营养成分含量、肉色、滴水损失等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1~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09%(P < 0.05)和12.72%(P < 0.05),料肉比分别降低10.84%(P < 0.05)和22.09%(P < 0.05)。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4.40%(P > 0.05)和13.19%(P > 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32.39%(P < 0.05)和37.09%(P < 0.05);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31.97%(P < 0.05)和50.82%(P < 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16.25%(P > 0.05)和38.13%(P < 0.05)。21、42日龄,Ⅰ、Ⅱ组肝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胸肌肌肉水分含量(P < 0.05)、粗脂肪含量(P < 0.05)、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均提高,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均降低;Ⅰ、Ⅱ组腿肌肌肉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P < 0.05)均高于对照组,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P < 0.05)均降低;对照组、Ⅰ组和Ⅱ组胸肌和腿肌肉色L*值均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817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肉品质,且作用效果优于未发酵中药。

中草药—益生菌—胆汁酸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曾佳佳, 陈静, 陈振, 李士栋, 王丽荣, 孙明杰, 徐海燕, 谷巍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40-9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3
摘要 ( 285 )   PDF (1363KB)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益生菌-胆汁酸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495日龄海兰褐健康蛋鸡1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中草药-益生菌-胆汁酸复合制剂(黄芪、当归、乳酸杆菌、胆汁酸等),检测其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预饲期1周,试验期3周。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97%、1.71%、0.49%,料蛋比降低6.33%。试验组的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9.87%、6.64%、3.9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IgA提高2.38%,IgG提高1.51%。对蛋鸡粪便中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计数发现,试验组粪便中的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0.2%中草药-益生菌-胆汁酸复合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同时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发酵中药渣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侯海锋, 李茜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47-9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4
摘要 ( 290 )   PDF (632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发酵中药渣作为饲料添加剂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可行性,选取21日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渣组、发酵中药渣组和抗生素(硫酸黏菌素)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试验期28 d。试验第28天晨饲前,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1头体重接近组内平均值的试验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其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发酵中药渣组仔猪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发酵中药渣组血液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发酵中药渣组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中药渣组的谷胱甘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渣组和发酵中药渣组血液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发酵中药渣在调节断奶仔猪血脂浓度方面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效果优于抗生素,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代替抗生素。

遗传繁育
肉用西门塔尔牛与和牛杂交群体的肉品质分析
史新平, 陈燕, 徐玲, 金生云, 宝金山, 牛红, 王泽昭, 李俊雅, 孙少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53-9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5
摘要 ( 457 )   PDF (726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 < 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 < 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 < 0.01;P < 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 < 0.05;P < 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中国荷斯坦奶牛EEF1D基因的SNPs检测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张娟, 母童, 蔡正云, 顾亚玲, 刘丽元, 杨雪瑶, 温万, 孙东晓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61-9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6
摘要 ( 228 )   PDF (3312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1D(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delta,EEF1D)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利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宁夏地区1 25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EEF1D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组合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EEF1D基因的5'侧翼区存在2个SNPs位点,即EEF1D-1和EEF1D-3;经检测发现,EEF1D-1存在2种基因型,EEF1D-3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中国荷斯坦奶牛在EEF1D-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在EEF1D-3位点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EEF1D-1和EEF1D-3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0和0.28,分别呈现低度多态和中度多态。在试验群体中,EEF1D-1位点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性状的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305 d产奶量性状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EEF1D-3位点对305 d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性状的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EEF1D基因的优势基因型组合GG-AG和GG-GG个体乳脂率均显著高于GG-AA组合个体(P<0.05)。说明EEF1D基因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6个绵羊群体骨形态蛋白受体1B基因多态性分析
吴翠玲, 宗兴龙, 赵卓, 赵云辉, 翟博, 张明新, 王春昕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70-9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7
摘要 ( 198 )   PDF (3401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6个绵羊群体骨形态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1B,BMPR-1B)基因多态性,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集新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东北细毛羊、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白头杜泊羊6个绵羊群体共381只个体的血样,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BMPR-1B基因多态性,并用DNAStar软件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利用Excel 2003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以及遗传多样性参数(杂合度(He)、纯合度(Ho)、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显示,新吉细毛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白头杜泊羊BMPR-1B基因均不存在多态性;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具有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B+和BB。杜×寒杂交羊(F1)χ2值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杜×寒杂交羊(F3)χ2值未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的PIC分别为0.311和0.264,为中度多态。推测BMPR-1B基因不是新吉细毛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白头杜泊羊4个绵羊群体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但可作为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

PRR5L基因5'UTR多态性及其与脂肪性状、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王顺利, 崔焕先, 刘冉冉, 李庆贺, 郑麦青, 文杰, 赵桂苹, 赵素梅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77-9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8
摘要 ( 209 )   PDF (1916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类富脯氨酸5(proline rich 5 like,PRR5L)基因遗传变异对鸡脂肪性状及屠体性状的影响。以矮脚黄鸡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PRR5L基因全序列(登录号:XM_015287209.1)设计扩增引物,利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RR5L基因的5'UTR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鸡脂肪性状及屠体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PRR5L基因5'UTR区域存在C480G、G514A和A579G 3个多态位点,均表现出3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发现,群体在G514A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 < 0.05);在C480G和A579G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基因型与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脂肪性状方面,PRR5L基因3个多态位点各基因型间腹脂重、腹脂率和肌内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在屠体性状方面,在G514A位点处AG与GG基因型的胸肌重差异显著(P < 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因此,可推断PRR5L基因5'UTR的G514A位点可能是一个影响鸡胸肌生长发育的位点,但该位点能否作为标识鸡屠体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大白猪BMPR-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胡慧艳, 贾青, 侯胜奎, 刘津, 刘洋洋, 张伟峰, 赵坤峰, 王贵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84-9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19
摘要 ( 225 )   PDF (801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系大白猪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ⅠB,BMPR-Ⅰ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采用Hi-SNP中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对BMPR-B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分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将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畸形头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系大白猪在BMPR-B基因746A > G和852G > A位点均未检测到多态性,804G > C位点上均表现为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为优势等位基因;960C > T位点在美系大白猪中以CC基因型频率较高,而在英系大白猪中以TT基因型频率较高,在加系大白猪中CT基因型频率较高,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群体在804G > C和960C > T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804G > C位点在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中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畸形数等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 > 0.05)。960C > T位点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TT基因型死胎数极显著低于CC基因型1.027头(P < 0.01);英系大白猪群体中TT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1.976头(P < 0.05),极显著高于CT基因型2.118头(P < 0.01);加系大白猪中TT基因型产活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0.886头(P < 0.05),死胎数、畸形头数显著低于CC基因型0.707和0.337头(P < 0.05)。960C > T位点中TT基因型可作为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繁殖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10个云南地方猪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欧阳依娜, 江炎庭, 孙利民, 袁跃云, 李东江, 梁家充, 洪琼花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992-100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0
摘要 ( 261 )   PDF (1244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阐明保山猪、迪庆藏猪、高贡黎山猪、丽江猪、明光小耳猪、滇南小耳猪、撒坝猪、大河猪、昭通猪、大河乌猪10个云南省优良地方猪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试验参考ArkDB数据库中家猪14条染色体上的15对微卫星引物,对549个云南地方猪个体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计算各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表观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F-统计量(Fis、Fit、Fst)、基因流(Nm)、群体遗传距离等相关参数及多态信息含量(PIC),采用NTsys 2.10软件构建聚类树,并采用STRUCTRUE 2.3.3软件评估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293个等位基因,各座位等位基因数在5~38个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8.3682个;10个云南地方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在1.4374~2.0317、0.6389~0.7756、0.7021~0.8281和0.6647~0.7993之间。各座位单个群体内近交系数(Fis)、总群体近交系数(Fit)、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678~0.4594、0.0618~0.5567和0.0713~0.1801;群体间Fst平均值为0.1101,处于中度遗传分化状态,有11.0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大部分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每个座位基因流程度较高,变化范围在1.6392~3.2551之间,平均值为2.0214。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显示,高黎贡山猪与迪庆藏猪聚为一支,并与丽江猪、保山猪和明光小耳猪聚为一大支,其结果得到了STRUCTURE分析的验证。综上所述,10个云南地方猪种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有近交现象,群体间处于中度遗传分化,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

NLRP7基因在母源印记中的研究进展
李广栋, 崔炜, 田秀芝, 吕东颖, 姬鹏云, 刘国世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02-100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1
摘要 ( 251 )   PDF (715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OD样受体(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s)家族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行使着重要功能,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家族相类似,该家族十分保守,不仅在植物中存在,也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NLRs家族中有许多亚家族,其中,NLRP7(NACHT,LRR and PYD domains-containing protein 7)是NLRP亚家族中的一员,其在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器官中表达,可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过程,在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NLRP7除了在免疫系统中表达外,还在哺乳动物的睾丸、卵巢等生殖系统及早期胚胎中表达,NLRP7的突变通常会导致人类家族复发性葡萄胎疾病的发生,最终导致妊娠失败。近期研究发现,NLRP7是一种母源印记基因,NLRP7异常的印记状态导致了异常的胚胎发育。在猪、牛、羊等大动物中虽然尚未发现葡萄胎疾病,但许多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等均可能与NLRP7的突变有关。由于进化过程中NLRP7在小鼠等啮齿动物中发生了退化,因此目前有关NLRP7的研究以灵长类为主。作者就近年来NLRP7基因与动物生殖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繁殖障碍等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体重与体尺性状主成分分析
吴浩浩, 郭战胜, 吴征敏, 梁丽娇, 王志敬, 高振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09-10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2
摘要 ( 248 )   PDF (635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测定了5周龄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性状指标,并进行体重与体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旨在了解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为其选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白羽和黄羽麒麟母鸡各50只,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母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5周后,对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白羽麒麟母鸡胫长变异系数较大,黄羽麒麟母鸡胫围变异性较大,选育潜力大;白羽麒麟母鸡体重与胫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为0.931;黄羽麒麟母鸡体重与胫长为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为0.944,体重与胸骨长、胫围,胫长与胸骨长均为显著正相关(P < 0.05)。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7个体尺性状均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白羽和黄羽麒麟母鸡累计贡献率分别占信息总量的94.784%和94.809%,且简化的4个主成分所占信息的侧重各不相同,均能反映出麒麟母鸡的体型外貌特征。综上所述,自由采食条件下不同羽色麒麟母鸡体重和体尺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筛选出的白羽和黄羽麒麟母鸡4个主成分均能反映出麒麟母鸡的体型外貌特征,可为不同体型特征麒麟母鸡的选育提供参考。

预防兽医
9型猪链球菌广东株的分离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
李丽, 黄良宗, 谢博, 张海龙, 顾万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16-10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3
摘要 ( 186 )   PDF (4592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9型猪链球菌广东分离株毒力因子基因型、基因变异和进化情况,本试验采集发病猪脑脊液、关节液、脾脏、肝脏、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采用PCR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及部分毒力基因,对cps9D、gdh、gapdhorf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镜检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中呈β溶血,可发酵大多数糖类,能成功扩增cps9D基因,含重要的保守基因gdh及毒力基因gapdhorf2,表明分离菌株为9型猪链球菌。分离菌株cps9D、gdh、gapdh、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国内外参考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9%~100.0%、98.6%~99.8%、98.7%~99.6%和95.5%~99.9%,说明分离菌株与国内外其他9型猪链球菌毒株核苷酸同源性都较高,且与国内外的流行毒株基本一致,未发生太大的变异。系统发育树表明,分离株与国内外来源不同的猪链球菌分离株同源性高,亲缘关系密切。

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情况调查及分离鉴定
王利丽, 路超, 任卫科, 韩伟, 李富强, 郑丽, 鄢明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27-10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4
摘要 ( 233 )   PDF (1718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调查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应用PCR方法对疑似PCV2感染病例开展调查,将阳性病料接种dulac细胞分离病毒,应用PCV2 ORF2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PCV2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PCV2的阳性率为25.0%~38.1%,其中夏季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达到44.0%;不同阶段猪群中,育肥猪群的PCV2阳性率最高,而哺乳母猪相对较低。经细胞分离得到24株PCV2,其ORF2序列与GenBank中PCV2序列的同源性为87.8%~99.2%,24株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89.4%~10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4个分离株归属于2个分支。对其中一株分离毒株(Y16155-1株)的体外增殖特性研究表明,第4代接种dulac细胞后6 h即可检出PCV2核酸,72 h病毒含量达到高峰,病毒滴度为10-4.3 TCID50/0.2 mL。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PCV2分子流行病学及相关疾病的免疫防控奠定了基础。

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非O157致病性STEC的分离鉴定
张妍, 刘英玉, 郑晓琴, 张超, 苏战强, 张晓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35-10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5
摘要 ( 195 )   PDF (1331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了解新疆伊犁地区肉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检测非O157致病性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集新疆伊犁地区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屠宰肉牛的粪样和屠宰后的胴体表面拭子,并对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eae、stx1、stx2)的PCR检测、O157鉴定(rfbE)、ERIC-PCR基因分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5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93.3%。其中2株菌株同时编码了毒力基因stx1和stx2,检出率为4.8%,毒力基因eae未被检出。PCR鉴定均为非O157 STEC。ERIC-PCR基因分型检测发现,2株菌的基因型非常相似,同源关系密切。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攻毒,攻菌6 h后,小鼠开始出现死亡,立即解剖死亡小鼠发现,其肠道出血,肝脏、脾脏、肾脏明显出血肿大,解剖对照小鼠表现正常,表明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综上所述,在肉牛屠宰过程中存在大肠杆菌污染,其中粪便中非O157 STEC菌株对胴体造成了污染,需要加强控制肉牛的屠宰加工关键环节的环境卫生。

基础兽医
粪肠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其对小鼠脑组织的影响
王蒙蒙, 张莉, 李慧, 汪骁轩, 魏殿华, 高静雯, 高建鹏, 张华雷, 齐亚银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41-104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6
摘要 ( 418 )   PDF (2669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测定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生长曲线,寻求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粪肠球菌数量,并客观评价其毒性强弱及其对小鼠脑组织的影响,试验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OD-Monitor振荡比浊法(Dλ值法)测定粪肠球菌的生长曲线,探究该菌在合适时间段内的吸光值(D600 nm)与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的活菌数(CFU)的关系。用粪肠球菌感染小鼠,观察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最后采用Karber法计算粪肠球菌感染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LD50的剂量感染小鼠,及时采集死亡小鼠脑组织,未死亡的小鼠72 h后全部剖杀取脑组织,一部分做涂片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化;一部分进行培养,用于PCR方法进行细菌的回收鉴定。结果显示,用两种方法测定此株粪肠球菌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在2~8 h生长迅速,为对数生长期,8~14 h生长缓慢,为稳定期,14 h之后死亡数增加,进入衰亡期;对12 h粪肠球菌D600 nm与CFU的关系进行探讨,成功建立回归方程:y=20.769x-1.3422,R2=0.997;其感染小鼠的LD50为7.77×1011个活菌。以此剂量感染小鼠,脑组织涂片染色和培养染色,均能看到革兰氏阳性球菌;PCR结果显示,均出现了大小为112 bp的条带。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菌可导致脑组织充血、出血、形成微血栓,脑膜充血。通过生长曲线和其D600 nm与CFU关系的建立,可实时监测粪肠球菌数量,为后期更深入研究粪肠球菌穿越血脑屏障的机制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贵州中蜂蜂房哈夫尼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邱吉宇, 主性, 钟纯燕, 罗亚琰, 侯萍, 樊莹, 范文穗, 邓位喜, 韩建伦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50-105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7
摘要 ( 232 )   PDF (4388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诊断贵州某蜂场发生的细菌性中蜂疾病,并提供防制方案,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比对分析,选取同源性较高的5个属的30株细菌的16S 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该分离菌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蜂房哈夫尼菌;16S rRNA序列与哈夫尼杆菌属同源性最高,在97.0%~99.6%之间;遗传进化树表明,分离菌在哈夫尼菌菌属这一分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对中蜂有一定致病性,表明该蜂场受到蜂房哈夫尼菌感染,造成了蜜蜂的副伤寒;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耐药,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等敏感。本试验结果为中蜂感染蜂房哈夫尼菌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并能对蜂场提供合理用药意见。

鱼源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吴开年, 王利, 李晨阳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59-106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8
摘要 ( 163 )   PDF (1064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采用PCR法检测10株来源不同的鱼源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4种耐药基因(aph(3')-Ⅱa、ant(3″)-Ⅰa、aac(6')-Ⅰb、aac(3)-Ⅱa)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的3种耐药基因(tetA、tetC、tetM)的表达情况,并利用K-B纸片扩散法对6种抗生素进行耐药表型分析。结果显示,10株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Ⅱa、ant(3″)-Ⅰa、aac(6')-Ⅰb的检出率分别为20%、30%、20%,未检测出aac(3)-Ⅱa基因;对四环素类的耐药基因tetA、tetC、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70%、20%、60%。K-B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10株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对链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为深入了解温和气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提供参考。

牛源犬新孢子虫孕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梁阳, 谢素珠, 李航, 张宁宁, 贾立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67-10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29
摘要 ( 231 )   PDF (1795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牛源犬新孢子虫孕鼠感染模型,深入研究牛源犬新孢子虫对孕鼠的致病作用,本试验以雌性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分离Vero细胞中培养的牛源犬新孢子虫速殖子,分不同剂量组腹腔接种雌性BALB/c小鼠后,与雄性BALB/c小鼠合笼,每天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观察主要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PCR方法检测孕鼠脑、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及胎盘中犬新孢子虫Nc5基因,并测定孕鼠胎盘湿重和胎盘系数。结果显示,感染模型小鼠的最佳攻虫剂量为105个虫体;感染犬新孢子虫孕鼠先后出现精神不振、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并有不同程度死亡;病理学观察模型小鼠脑、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出现充血、出血、肿大等病理变化;在模型小鼠脑、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及胎盘中检测到犬新孢子虫Nc5基因;随攻虫天数的增加,模型小鼠胎盘重量和胎鼠重量均不断增加,胎盘系数逐步降低,在第12、14、16天时,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胎盘重量和胎盘系数均差异显著(P < 0.05)。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牛源犬新孢子虫孕鼠感染模型,为犬新孢子虫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费氏丙酸杆菌代谢作用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陈桂芳, 刘艳, 单春乔, 冯柳柳, 江国托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74-10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30
摘要 ( 405 )   PDF (1061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费氏丙酸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嗜常温、耐氧、呈多形态杆状,是以丙酸为发酵终产物的安全菌株。费氏丙酸杆菌通常被用作瑞士奶酪生产的发酵剂,使奶酪形成独特的风味和气孔,还能发酵产生维生素B12和丙酸等人和动物机体需要的物质,具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和抗炎症等益生特性。作者介绍了费氏丙酸杆菌的安全性、独特代谢途径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其在奶酪中香气形成、对人类的益生特性及食品和饲料保护剂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奶酪中香气形成机制,并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产生共轭亚油酸、益生代谢活性、免疫调节作用和幽门螺旋杆菌颉颃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其益生特性,为充分利用费氏丙酸杆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与巨噬细胞极化关系研究进展
易继海, 王月丽, 王震, 陈创夫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82-10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31
摘要 ( 268 )   PDF (1556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致病菌,虽无典型的毒力因子却有很强的致病力,且常导致慢性持续感染。布鲁氏菌病被列入世界上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之一,直接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布鲁氏菌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其发展了更高的策略逃逸宿主免疫细胞的杀伤,甚至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削弱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抗原递呈功能部分丧失,从而能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持续性感染。文章围绕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不同极化类型的巨噬细胞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相关炎症通路对机体炎症发展的作用;揭示了布鲁氏菌胞内生存不仅可适应持续感染期间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也可适应感染期间靶细胞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差异;证实了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免疫逃避和与宿主细胞代谢的相互作用起关键作用;解释了NF-κB通路是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亚型平衡状态的关键因素。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中持续感染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其免疫逃逸机制和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临床兽医
抗菌肽NZ2114对多重耐药2型猪链球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评价
赵飞, 滕达, 杨娜, 王秀敏, 毛若雨, 郝娅, 李占占, 王潇, 范寰, 王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89-10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32
摘要 ( 293 )   PDF (3874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抗菌肽NZ2114对猪链球菌感染小鼠模型的体内治疗效果,本试验以NZ2114和2型猪链球菌CVCC 3928为研究对象,利用小鼠模型评价NZ2114治疗猪链球菌感染的效果。36只ICR雌鼠随机均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不感染,腹腔注射0.2 mL PBS)、阴性对照组(感染,腹腔注射0.2 mL PBS)、试验Ⅰ和Ⅱ组(感染,分别腹腔注射0.2 mL 2.5和5.0 mg/kg NZ2114)、阳性对照Ⅰ和Ⅱ组(感染,分别腹腔注射0.2 mL 7.5和15.0 mg/kg头孢曲松钠)。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5.0 mg/kg NZ2114试验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而15.0 mg/kg头孢曲松钠阳性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仅为50%。治疗1 d后,5.0 mg/kg NZ2114试验组小鼠肺脏和肝脏荷菌量分别下降59.41%(P < 0.01)和69.19%(P < 0.01);而15.0 mg/kg头孢曲松钠阳性对照组中小鼠肺脏和肝脏荷菌量分别下降43.94%(P < 0.01)和19.60%(P < 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5 mg/kg NZ2114治疗组中抑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分别下降85.83%(P < 0.01)和56.20%(P < 0.05),5.0 mg/kgNZ2114试验组分别降低84.02%(P < 0.01)和43.86%(P < 0.05),而15.0 mg/kg头孢曲松钠阳性对照组TNF-α及IL-1β的下降率均不显著,分别为24.49%和8.82%。另外,5.0 mg/kg NZ2114试验组1 d后即可明显减轻小鼠肺组织间质弥漫性炎细胞浸润等炎症症状,抑制肝细胞产生肿胀及空泡性变化,促进脾小结恢复正常;治疗7 d后各器官组织临床症状评分基本恢复正常。上述结果表明,NZ2114能有效提高猪链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病原菌在小鼠肺脏和肝脏的移位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并有效缓解肝脏、脾脏和肺脏的急性损伤,治疗效果优于头孢曲松钠,具有作为治疗临床猪链球菌病抗生素替代品的潜力。

奶牛肢蹄病辅助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晗, 张斌, 马隽, 高宏岩, 刘涛, 肖建华, 王洪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098-11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33
摘要 ( 308 )   PDF (5521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辅助基层奶牛养殖人员对奶牛肢蹄病的诊断,提高奶牛肢蹄病的诊疗水平。通过模拟兽医临床诊断思维,采用带有阈值的知识不确定性表达方法,应用置信系数多值逻辑对知识模糊性进行评价。借助C#开发语言、ASP.NET操作平台及SQL Server 2008r2数据库管理工具,设计基于B/S结构的奶牛肢蹄病辅助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实现对奶牛肢蹄疾病的正向诊断、反向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对奶牛肢蹄疾病的病历管理、知识查询等功能。利用该系统可有效提高基层养殖人员对奶牛肢蹄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食品安全
不同贮藏温度市售热鲜牛肉新鲜度变化研究
黄彩燕, 孙宝忠, 韩玲, 余群力, 曹晖, 韩广星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106-11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34
摘要 ( 212 )   PDF (863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市售热鲜牛肉新鲜度的影响,试验以市售热鲜牛肉为研究对象(采自4头锦江黄牛背最长肌),测定其在不同贮藏温度(5、15、25和35℃)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为80%条件下,pH、L*、a*、b*值、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随贮藏时间(0、6、12、24、48、72、96和120 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不同贮藏温度处理组热鲜牛肉的pH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L*、a*和b*值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菌落总数、TBARS和TVB-N含量呈上升趋势;且贮藏温度越高,各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加剧。综合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了保证热鲜牛肉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在5、15、25和35℃下贮藏的热鲜牛肉,其货架期分别不能超过96、72、24和12 h。

检测牛乳κ-酪蛋白的间接竞争ELISA法与间接ELISA法比较
宋宏新, 韩波, 李珊, 薛海燕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114-11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35
摘要 ( 240 )   PDF (1256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简单检测牛乳κ-酪蛋白(κ-CN)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为解决牛乳蛋白掺假问题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以牛乳κ-CN为包被抗原,以酶标抗体(HRP-IgG)为检测抗体分别建立间接竞争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于间接竞争ELISA法,κ-CN抗原包被浓度为2.5 μg/mL,线性范围为62.5~1 000.0 ng/mL,变异系数< 2%,回收率在98.46%~101.68%;对于间接ELISA法,κ-CN抗原包被浓度为1.56 μg/mL,线性范围为0.098~3.125 μg/mL,变异系数< 1%,回收率在99.10%~101.06%。比较两种检测方法,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耗时较短,抗体应用量较少,而间接法不需要包被成本较高的目标标准蛋白,相关系数也较高,但其检测体系组成成分较多,且需包被待测样品,较难组成ELISA试剂盒体系,不宜用于现场检测。因此,大规模制备ELISA试剂盒体系用于快速检测蛋白含量时可采用间接竞争法,不仅抗体应用量少、节约成本且快速、简单,可更好地用于科研实践。

环境安全
山羊热应激研究进展
何玉强, 李耀坤, 杨新月, 柳广斌, 孙宝丽, 刘德武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4):  1120-112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4.036
摘要 ( 345 )   PDF (861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的山羊养殖数量逐年增加,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极易引起山羊的热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生产性能降低,阻碍了南方养羊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在热应激调控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缓解热应激营养型添加剂的研发,热应激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影响及瘤胃结构破坏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未来有必要对衡量山羊是否处于热应激状态与热应激程度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研究,开展山羊热应激条件下分子应答机制、细胞因子和热应激蛋白(HSPs)的研究。作者重点从热应激对山羊行为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山羊热应激期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热应激的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华南地区开展山羊的规模化养殖及进行夏季热应激调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