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3-20
封面封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0-0. 
摘要 ( 102 )   PDF (715KB)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0-0. 
摘要 ( 25 )   PDF (490KB)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中、意蜂Atg12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涂洋洋, 武江利, 吴鹏杰, 谭静, 于慧敏, 徐进, 郭岳琴, 王丽华, 徐书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643-6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01
摘要 ( 229 )   PDF (2026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自噬相关基因Atg12(autophagy-related 12 gene)在中华蜜蜂(中蜂)、意大利蜜蜂(意蜂)中的表达差异,为探讨中蜂抗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参照GenBank中东方蜜蜂Atg12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17048509.1)设计引物,扩增中、意蜂头部组织Atg12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原核表达及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意蜂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扩增出大小为450 bp的目的片段,并表达出大小约42 ku重组蛋白;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在Atg12基因进化过程中,中蜂(Apis cerana cerana)、意蜂(Apis mellifera)、大蜜蜂(Apis dorsata)和小蜜蜂(Apis florea)亲缘关系较近;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共含有6个多肽结合位点、6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分子质量约为16.13 ku,等电点为6.7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g12基因在中蜂头部组织中表达极显著高于意蜂(P<0.01)。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Atg12基因在中蜂抗螨上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中的过表达和干扰研究
马小娅, 庞春英, 邓廷贤, 段安琴, 陆杏蓉, 梁莎莎,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652-6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02
摘要 ( 204 )   PDF (2610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多杀性巴氏杆菌中recN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章泸尹, 郑义盈, 王成强, 安琪, 张萌萌, 黄海峰, 张振兴, 李宝宝, 朱姝, 杨小健, 曹瑞勇, 聂鑫, 杜丽, 王凤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661-66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03
摘要 ( 244 )   PDF (2490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recN基因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并对其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照GenBank中recN基因序列(登录号:CP003313.1)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28a(+)-recN重组质粒并转化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了大小约为1 677 bp的recN基因序列,通过诱导表达的His-Tag融合蛋白大小约为66.9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生物信息学分析,recN蛋白的分子式为C2735H4428N786O855S16,消光系数为24 785,不稳定系数为43.99,属于不稳定蛋白;理论等电点(pI)为5.62,为酸性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316,与试验表达的包涵体蛋白性质相同,即同为疏水性蛋白;recN蛋白在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的半衰期为30 h,在酵母(体内)中的半衰期>20 h,在大肠杆菌(体内)中的半衰期>10 h;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64.87%)及无规则卷曲(21.00%)为主;经疏水性分析,预测该蛋白有3个高疏水性区域和9个高亲水性区域。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recN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
吴梦郡, 纪昌正, 李思源, 董毅, 赵广宇, 张越, 王蕾, 赵迪, 易丹, 侯永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669-6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04
摘要 ( 272 )   PDF (864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断奶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6.5±0.21) kg的21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Ⅰ、BC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6、2×107 CFU/g凝结芽孢杆菌。于试验第21天,所有仔猪灌服D-木糖(0.1 g/(kg·BW)),1 h后采血,屠宰,取回肠黏膜样品及回肠、结肠食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CⅠ、BCⅡ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力显著降低(P<0.05),BCⅠ组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BCⅠ、BCⅡ组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显著增加(P<0.05),BCⅡ组回肠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P>0.05),BCⅠ组回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BCⅠ组回肠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BCⅡ组回肠黏膜AQP3、AQP10、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13(KCNJ13)、b0,+AT、SGLT-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BCⅠ组回肠及结肠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BCⅡ组回肠肠球菌及结肠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综合试验结果,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提高断奶仔猪小肠道吸收转运能力及抗氧化能力,改善断奶仔猪小肠内菌群结构。

假蒟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效果研究
陈川威, 周璐丽, 王定发, 周汉林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677-6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05
摘要 ( 276 )   PDF (711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析假蒟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试验通过ABTS法检测3种假蒟提取物(石油醚、正丁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LPS法建立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体外炎症模型,用假蒟提取物预处理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假蒟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假蒟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P<0.05),其中假蒟正丁醇提取物总生物碱、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81 mEq/100 g、161.82 mg/g。与空白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的TNF-α(P<0.05)、IL-1(P>0.05)及IL-6(P<0.05)含量均升高;与LPS组相比,假蒟预处理组的这几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综合试验结果,假蒟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影响IPEC-J2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

复合植物精油对脂多糖刺激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宋转, 赵广宇, 董毅, 纪昌正, 李思源, 王蕾, 易丹, 侯永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684-6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06
摘要 ( 176 )   PDF (647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复合植物精油(OCT)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肠道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8日龄左右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24头,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LPS组和OCT组。对照组和LPS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OCT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50 mg/kg OCT。试验期21 d。于试验第21天,LPS组和OCT组仔猪注射LPS(100 μg/(kg·BW)),对照组仔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或生理盐水注射后3 h采血;6 h后,屠宰全部仔猪取肠道样品测定有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仔猪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有降低趋势(P>0.05),回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血浆和空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空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血浆和回肠H2O2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LPS组相比,OCT组仔猪空肠绒毛高度、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有提高趋势(P>0.05);血浆CAT、空肠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浆和回肠H2O2含量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 mg/kg OC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LPS刺激引起的仔猪氧化应激,改善仔猪肠道结构。

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肠道内容物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赵芳, 王根, 赵国栋, 高超, 李晓斌, 马晨, 杨开伦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690-7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07
摘要 ( 257 )   PDF (1334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胃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可能性。试验选取3岁、平均体重为(47.79±3.70) kg的健康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1.2%(以体重计),玉米青贮为1.8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Ⅰ、Ⅱ组试验羊分别饲喂111、222 mg/(kg·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后6 h后立即宰杀全部绵羊,取其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内容物测定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Ⅰ组结肠内容物,Ⅱ空肠、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回肠、盲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空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菌群ACE、Chao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细菌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空肠内容物细菌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Ⅱ组空肠内容物中Aeriscardovia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回肠内容物中,Ⅰ、Ⅱ组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梭状芽胞杆菌属、Rombouts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使成年绵羊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增加,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日粮中添加发酵果渣对杜花二元杂交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张紫微, 陈月丽, 卢华艳, 梁英旦, 陈翠怀, 阳林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03-7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08
摘要 ( 172 )   PDF (885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果渣对杜花二元杂交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饲料通过消化道时长的影响。选取480头80日龄左右、体况相近的杜花二元杂交育肥猪(♂杜洛克猪×♀广东小耳花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按照猪生长阶段额外添加5%~20%的发酵果渣,饲养试验全期共5个月。结果显示,小猪阶段(25~60 kg阶段,添加5%~10%的发酵果渣),平均日增重无影响,试验组全价料采食量降低6.12%(P>0.05),料重比降低5.57%(P>0.05);中猪阶段(60~80 kg阶段,添加15%的发酵果渣),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6.52%(P>0.05),全价料采食量降低7.55%(P>0.05,料重比降低12.90%(P<0.05);大猪阶段(80~100 kg阶段,添加20%的发酵果渣),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4.69%(P>0.05),全价料采食量降低9.50%(P>0.05),料重比降低12.20%(P<0.05);试验全期,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2.08%(P>0.05),全价料采食量降低7.47%(P>0.05),料重比降低8.62%(P<0.05)。额外添加发酵果渣能不同程度显著性提高杜花二元杂交育肥猪中后期对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但对钙和磷的吸收具有降低的趋势。额外添加发酵果渣能缩短杜花二元杂交育肥猪前期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长(P>0.05),但能不同程度延长中后期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长(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杜花二元杂交育肥猪日粮中额外添加适量的发酵果渣能提高生长性能,降低料重比,且可一定程度上延长饲料在育肥中后期猪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促进猪对日粮中粗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李豪, 白光剑, 兰楠, 徐静, 赵兴秀, 邹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11-7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09
摘要 ( 275 )   PDF (1394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本试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A-Na)培养基初步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过酶活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17。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3 d、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0,该条件下测得CMC酶活达85.48 U/mL、FPA酶活达59.85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为6.0,且具在30~60℃、pH为4.0~7.0范围均具有较高酶活。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菌株B17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生产。

不同添加水平多聚甲醛对绵羊瘤胃微生物数量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王晓东, 雒秋江, 臧长江, 谢家迅, 蔡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19-7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0
摘要 ( 156 )   PDF (1107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5只体重(55.6±3.2) kg、2~3岁、装置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按5×5拉丁方设计,在饲喂相同日粮条件下,在5期试验中分别添喂0、150、300、450和600 mg/kg多聚甲醛,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内纤维素酶、外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并进行原虫、细菌显微镜分类和真菌PCR计数,以研究不同添加剂量多聚甲醛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喂150、300、450和600 mg/kg多聚甲醛,绵羊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分别增加2.3%(P>0.05)、22.1%(P<0.01)、7.5%(P<0.01)和-6.6%(P<0.01);瘤胃液原虫总数分别减少14.2%、62.5%、72.6%和85.3%(P<0.01);而细菌总数分别增加35.8%、93.8%、-6.8%和-24.2%(P<0.01);真菌拷贝数分别增加2.0%(P>0.05)、5.4%(P>0.05)、14.3%(P<0.01)和26.8%(P<0.01);氨态氮分别降低9.0%、12.0%、14.9%和20.9%(P<0.01);挥发性脂肪酸分别提高2.4%(P>0.05)、-0.3%(P>0.05)、-1.3%(P>0.05)和-10.3%(P<0.01);内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6.5%、22.4%、-10.2%和-19.2%(P<0.01);外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3.4%(P>0.05)、17.5%(P<0.01)、-18.0%(P<0.01)和-25.7%(P<0.01);纤维二糖酶活性分别提高8.3%、23.7%、-24.9%和-31.8%(P<0.01);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2.8%、8.6%、16.0%和23.3%(P<0.01);果胶酶活性分别降低11.8%、12.1%、11.2%和11.1%(P<0.01);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10.9%、30.4%、49.6%和56.2%(P<0.01);而木聚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试验结果,多聚甲醛添喂剂量为300 mg/kg时,绵羊的自由采食量最高,此时瘤胃液原虫数量减少而细菌总数最多、纤维素酶活性最高。

育肥后期锦江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的研究
柏峻, 赵二龙, 李美发, 辛均平, 许兰娇, 瞿明仁, 易中华, 杨食堂, 杨建军, 李艳娇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32-7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1
摘要 ( 182 )   PDF (803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育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的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在育肥前期不同能量水平饲喂的基础上(育肥前期5种肉牛日粮综合净能(NEmf)依次为6.02、6.38、6.74、7.10、7.46 MJ/kg,每组10头牛,育肥116 d)继续育肥,育肥前期试验结束后,保持分组不变,挑选35头体型接近、体重(355.94±35.11) kg锦江牛继续育肥。按照中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中350 kg肉牛日增重1.2 kg/d所需净能的100%(A组)、106%(B组)、112%(C组)、118%(D组)、124%(E组)配制5种不同能量水平的试验日粮,5种日粮的NEmf依次为6.21、6.58、6.95、7.33、7.70 MJ/kg。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育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生长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并建立消化能和代谢能能量需要模型。预试期10 d,正试期128 d。结果表明:①D、E组育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的总能采食量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②B组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能量利用效率最高,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分别为90.59%和83.36%。③育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日增重与消化能采食量和代谢能采食量存在高度线性正相关(R2=0.997、R2=0.993),其消化能、代谢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DEm=0.770W0.75+40.088×ADG;MEm=0.645W0.75+38.603×ADG(其中DE为消化能总需要量(MJ/d);ME为代谢能总需要量(MJ/d);W0.75为单位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kg/d))。综上所述,育肥后期锦江牛的维持消化能总需要量(DEm)和代谢能总需要量(MEm)分别为0.770、0.645 MJ/(kg W0.75·d),每千克增重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40.088、38.603 MJ。

氨基葡萄糖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的应用及机理
冯涛, 韦尚丽, 曹忻, 田见晖, 刘彦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40-7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2
摘要 ( 166 )   PDF (1893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养猪生产中产(活)仔数和胎儿初生重是影响母猪繁殖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但产仔数和初生重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母猪繁殖生产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如何提高仔猪初生重并降低初生重变异。氨基葡萄糖是一种饲料原料,其制作原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期研究发现氨基葡萄糖应用于母猪妊娠后期可调控仔猪的胎盘发育和初生重。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能量、功能性添加剂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简述了氨基葡萄糖的性质、来源及合成方法,重点阐述了母猪妊娠后期使用氨基葡萄糖在维持胎儿果糖浓度稳定、促进母猪胎盘发育和改善胎盘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分析了氨基葡萄糖通过促进胎盘基质和胎褶双分子层发育、刺激胎盘滋养层细胞增殖、增强胎盘功能等途径调控胎盘发育、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可能的机理;提出了氨基葡萄糖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遗传繁育
干扰lnc4351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成肌分化的影响
张俊星, 朱菲菲, 李燕, 陈明明, 刘新峰, 郭宏, 丁向彬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47-7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3
摘要 ( 185 )   PDF (3514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及已建立的体外成肌诱导分化模型为基础,以前期高通量测序获得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前后表达差异倍数较大的一个预测lncRNA为靶标,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命名为lnc4351。设计合成lnc4351的siRNA,转染牛骨骼肌卫星细胞,采用EdU染色的方法检测干扰lnc435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对转染siRNA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成肌诱导分化,观察肌管的形成状态,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化标志因子MyoGMHC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研究干扰lnc4351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lnc4351位于牛的14号染色体,不具有蛋白编码潜能,是一个未报道过的lncRNA,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均有分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干扰lnc4351表达后,EdU阳性细胞比率显著下降(P<0.05),说明下调lnc4351表达显著抑制了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下调lnc4351表达后肌卫星细胞经诱导分化产生的肌管量呈现增多趋势,分化标志因子MyoG和MHC的蛋白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说明干扰lnc4351能够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扰lnc4351表达可以抑制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成肌分化过程,为进一步开展lncRNA对牛骨骼肌发育的调控机制及肌肉发育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猪circ0015292的鉴定及其在卵泡中的表达研究
谢苏, 李梦寻, 邱梅玉, 公红斌, 孙义姗, 孙晓梅, 黄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56-7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4
摘要 ( 153 )   PDF (1734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circRNA在猪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探索circRNA对猪卵泡发育的调控机理奠定生物学基础。采集梅山和杜洛克猪不同级别的卵泡及各组织样本,提取总RNA,采用RNA-Seq技术对卵泡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进行筛选,同时验证并分析其在梅山猪和杜洛克猪卵泡中的表达情况,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试验证实了circ0015292的存在,且其在肌肉、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卵巢、输卵管、子宫、垂体及下丘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心脏、脾脏、肺脏、卵巢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circ0015292在梅山猪S卵泡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在杜洛克猪M1、M2、L卵泡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梅山猪(P<0.05);其潜在靶基因GADD45G、CCR2、IL20RB、CFL1、LAMB3与猪的卵泡发育相关。综合试验结果,circ0015292在不同组织、不同时期卵泡中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部分靶标基因参与细胞周期及卵巢发育相关信号通路,提示其可能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间接参与卵泡发育过程,这为猪繁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腺病毒介导的高效生产水牛转基因胚胎条件的摸索
陆杏蓉, 庞春英, 邓廷贤, 段安琴, 马小娅, 梁莎莎,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64-7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5
摘要 ( 190 )   PDF (8893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究腺病毒感染水牛颗粒细胞和胚胎的最佳条件,以提高转基因水牛胚胎的生产效率。以水牛颗粒细胞和体外发育的胚胎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1×100、1×10-1、1×10-2、1×10-3、1×10-4、1×10-5 GFU/mL腺病毒感染水牛颗粒细胞,获得最佳感染浓度后,在最佳浓度条件下分别感染24、48、72、96 h,摸索最佳感染时间,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试验结果。利用腺病毒感染水牛颗粒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感染2细胞和4细胞期胚胎,对胚胎的最佳感染条件进行摸索,分析胚胎分裂率、囊胚率和转染囊胚率。结果显示,1×10-2 GFU/mL浓度和48 h感染时间可获得水牛颗粒细胞的最佳腺病毒感染效率。腺病毒感染2细胞和4细胞期无透明带和非完整透明带胚胎后胚胎发绿光,而感染完整透明带胚胎后不发光,2细胞期胚胎感染后停止发育,4细胞期开始感染的非完整透明带胚胎可继续发育至囊胚。于4细胞期分别感染完整透明带组、非完整透明带组和无透明带组水牛胚胎,结果显示,非完整透明带转染组在囊胚率和囊胚转染效率上均优于其他组。综上,非完整透明带,1×10-2 GFU/mL和48 h为感染浓度和时间,4细胞期为感染起始期的腺病毒介导的水牛转基因胚胎生产方法能够实现目标基因在水牛胚胎中的高效表达,从而达到提高转基因水牛胚胎生产效率的目的。

PRLRFSHβ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范一萍, 王晓梅, 贾启涛, 李成勃, 梁小娟, 曹春伟, 周磊, 陶聪, 赵建国, 刘剑锋, 王彦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74-7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6
摘要 ( 204 )   PDF (1818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SMYD3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对猪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佘春, 张艳, 张彩玉, 尹桂军, 石德顺, 李湘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82-7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7
摘要 ( 163 )   PDF (2523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猪SMYD3(SET and MYN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研究其对猪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首先克隆猪SMYD3基因,根据其他物种SMYD3基因siRNA和shRNA序列,经同源性比对分析,获得两条猪SMYD3基因shRNA序列,分别构建pSicoR-GFP-SMYD3 shRNA1/shRNA2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干扰效率,筛选出抑制效率较好的shRNA,并构建pLVX-IRES-ZsGreen1-SMYD3及pSicoR-GFP-SMYD3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同时分析SMYD3基因对猪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检测细胞NanogDNMT1及DNMT3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试验克隆得到1 404 bp的猪SMYD3基因编码区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德保猪SMYD3基因与野猪、山羊和野耗牛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3.8%和92.9%。shRNA1/shRNA2均能显著抑制SMYD3基因表达(P<0.05),抑制效果分别是34%和54%,选择pSicoR-GFP-SMYD3 shRNA2进行后续研究。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pLVX-IRES-ZsGreen1-SMYD3及pSicoR-GFP-SMYD3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导入HEK293T细胞,均可观察到清晰的绿色荧光。慢病毒感染细胞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MYD3基因促进猪成纤维细胞增殖,NanogDNMT1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抑制SMYD3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受到抑制,Nanog、DNMT1、DNMT3a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说明SMYD3基因的表达与猪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显著相关。

大白猪MC4RCDC1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赵聪哲, 罗晓彤, 李兆华, 张志彬, 于永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792-7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8
摘要 ( 181 )   PDF (1244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HRM)分型方法检测大白猪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6(cell division cycle 16,CDC16)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与大白猪的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试验共采集246头大白猪的耳组织样提取基因组DNA,对小群体样本进行PCR扩增后,通过测序方法寻找两个基因在该群体中的多态性位点,针对已发现的多态性位点设计HRM专用引物,利用HRM方法对大群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将所得结果与大白猪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MC4R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2207A>G,2个等位基因:A和G,3个基因型:AA、AG和GG;在CDC16基因第18外显子上检测到了1个突变位点837T>C,2个等位基因:T和C,2种基因型:TT和CT。χ2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2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种群中分布差异不显著,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MC4R基因在2个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而CDC16基因在2个群体中均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关联分析结果发现,MC4R基因对大白猪体重及日增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CDC16基因对大白猪体高、体长和体重等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MC4RCDC16基因对大白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后续大白猪肉质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现代分子选育提供参考。

RNA干扰水牛MTPN基因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及激素分泌的影响
陈超, 李俊, 华丽萍, 安志高, 胡祥维, 刘深贺, 杨利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00-8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19
摘要 ( 187 )   PDF (1305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敲低MTPN基因对体外培养水牛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及雌激素、孕酮分泌的影响。应用RNAi技术敲低颗粒细胞中MTPN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水牛颗粒细胞中MTPN基因及增殖和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雌激素与孕酮含量。结果显示,经siRNA(si-MTPN)转染颗粒细胞后,MTPN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60%(P<0.01);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5),G1期细胞数量下降,S期细胞数量上升,G2期细胞数量极显著上升(P<0.01),细胞被阻滞在G2期;增殖与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2、Cytochrom C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Caspase9、Fas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ELISA检测雌激素和孕酮分泌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综上表明,敲低MTPN基因能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水牛颗粒细胞的增殖及雌激素、孕酮的分泌水平,为阐明MTPN基因参与家畜卵泡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中国不同牛种DGAT1基因遗传多样性及经济性状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王思伟, 王学清, 王昆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08-81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0
摘要 ( 226 )   PDF (1062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酰辅酯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是甘油三脂合成过程中唯一的关键酶,对动物机体脂肪代谢、沉积起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奶牛泌乳性状和肉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普遍认为DGAT1基因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脂肪酸及空怀天数、输精次数、初配年龄等繁殖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且与肉牛体脂也存在相关性。作者主要介绍了DGAT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关联分析在中国各地区不同品种奶牛、肉牛、水牛和牦牛上的研究进展,指出该基因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及肉牛的肉质性状、生长性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由于环境条件、品种及选育背景等因素影响,DGAT1基因遗传多态性对不同地区不同牛群体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尽相同。因此,要将DGAT1基因实际应用在品种选育工作中还需明确该基因对研究群体的具体遗传效应,并结合其他候选基因进行综合分析。

猪黄体不同发育时期活性氧水平及多种抗氧化酶mRNA表达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高见红, 李闯, 乔佳琦, 方南洙, 李钟淑, 柳海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18-8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1
摘要 ( 187 )   PDF (1754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活性氧(ROS)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在猪黄体组织发育及退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诠释猪黄体抗氧化机制补充理论基础并提供新的思路。试验所用卵巢采自延吉屠宰场,将黄体从卵巢剥离后,通过其形态大小将黄体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以及白体,然后通过检测孕酮水平准确区分中期及后期黄体;通过冰冻切片及DHE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时期黄体ROS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各时期黄体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黄体内ROS水平随猪黄体周期性发育进程出现规律性升高,即后期ROS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中期显著高于初期与白体(P<0.05);而初期与白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Mn-SOD、GPx1及GPx4基因的表达水平随黄体的发育进程则出现规律性的下降:初期及白体中这几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期与后期(P<0.05),中期显著高于后期(P<0.05)。对于GPx3基因,其在白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初期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期与后期(P<0.05),中期显著高于后期(P<0.05)。CAT基因表达量不随黄体的发育而变化(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ROS、Mn-SOD及GPx与猪黄体发育及退化有关;而ROS水平与Mn-SOD及GPx的表达水平呈现出相反的规律。

牦牛泌乳期垂体组织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朱育星, 刘俊, 艾翳, 陈通, 邓志和, 何世明, 吴锦波, 兰道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24-8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2
摘要 ( 186 )   PDF (903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了解不同产奶量牦牛泌乳期垂体组织间的转录组差异,为进一步阐述牦牛垂体组织调控泌乳的机制提供参考。提取牦牛垂体组织总RNA,并应用RNA-Seq技术对高产奶量牦牛和低产奶量牦牛泌乳期间垂体组织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比较分析高产奶量牦牛和低产奶量牦牛垂体组织转录组数据,筛选出1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5个表现为上调,59个表现为下调。进一步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涉及多种GO分类及KEGG通路,其中GO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与许多和氨基酸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存在紧密关联;KEGG通路分析显示,最为富集的是细胞黏附分子通路,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利什曼病等大量与免疫或疾病相关的通路也出现显著富集。本研究对比了高产奶量牦牛和低产奶量牦牛泌乳期垂体组织转录组数据,筛选并分析了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为提高牦牛产奶量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预防兽医
PEDV分离株S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真核表达
何海健, 吴瑗, 王鲁彦, 李群景, 巴少波, 石林, 邵春艳, 孙静, 姜胜, 王晓杜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32-8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3
摘要 ( 210 )   PDF (2558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分离株(PEDV/LA/2014/02)纤突蛋白(S1)的真核表达及其反应原性,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表达出重组His-PEDV-S1蛋白。利用在线软件分析PEDV S1基因在sf9细胞内的稀有密码子,经优化密码子后的基因进行人工合成,合成后的PEDV S1基因被克隆至杆状病毒的穿梭载体(pFastBac HT A)中,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进行重组,PCR方法验证后将重组成功的杆状病毒基因组转染sf9细胞,获得包装成功的杆状病毒,该病毒进一步接种sf9细胞,显微镜观察重组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RT-PCR方法验证PEDV S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SDS-PAGE、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重组PEDV S1蛋白的表达及其反应原性。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穿梭质粒pFastBac HT A-PEDV-S1(pSL598),成功包装表达了PEDV S1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能使sf9细胞出现细胞变大、胞内有空泡等典型病变,PEDV S1基因的mRNA获得表达,重组蛋白His-PEDV-S1在sf9细胞中得到表达,蛋白质大小为83 ku左右,主要存在于细胞沉淀中,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小鼠抗His抗体和猪抗PEDV阳性血清反应,说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研制PEDV新流行毒株新型亚单位疫苗和防控该毒株的流行提供了材料。

猪链球菌2型感染昆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李秀丽, 董志民, 燕晓翠, 田向学, 杨春蕾, 池晶晶, 任卫科, 李富强, 谭世旭, 鄢明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40-8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4
摘要 ( 197 )   PDF (4273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稳定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人工发病模型,本试验以天津某发病猪场分离的SS2 Y15293株为研究对象,经腹腔注射感染昆明小鼠,测定其LD50,确定造模感染剂量,通过观察感染后小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测定试验期间各组小鼠体重和采食量的变化及细菌回归等试验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SS2 Y15293株致昆明小鼠的LD50为6.7×107 CFU/mL。以1个LD50的剂量攻毒,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小鼠主要发病表现为攻菌后24 h出现精神沉郁、被毛逆立、眼睛有分泌物,72~96 h出现头颈歪斜、翻滚、震颤等神经症状,死亡高峰在48~72 h。3次重复试验中,试验组小鼠的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为50%~70%,神经症状小鼠出现比率20%~3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采食量和体重显著下降(P<0.05),临床症状分值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试验组小鼠心脏、肺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脑膜炎,脑室出血,充满炎性细胞。细菌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死亡小鼠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均有细菌定植,且形态、染色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与攻毒菌一致。以上结果证实,SS2 Y15293株能感染昆明小鼠并致其发病,感染动物发病规律性强,重复性好,临床症状典型,说明SS2 Y15293株感染昆明小鼠可作为SS2的候选人工感染模型。

苯乙醇胺A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项自来, 王玲, 夏苏干,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刘宗平, 卞建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49-8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5
摘要 ( 159 )   PDF (1737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苯乙醇胺A(phenylethanolamine A,PA)单克隆抗体,建立一种针对苯乙醇胺A的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本试验采用重氮化法将制备的苯乙醇胺A衍生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作为免疫原和包被原。利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免疫原(PA-BSA),按常规免疫程序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选择血清抗体效价较高的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以PEG法进行细胞融合。结果显示,经3次细胞亚克隆筛选后,最终筛选出一株可稳定分泌抗苯乙醇胺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D6H8,利用此细胞以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抗体。经鉴定,D6H8腹水抗体亚型为IgG1,轻链为κ链;纯化后的抗体与沙丁胺醇、盐酸克伦特罗、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CR<0.18%),表明该抗体特异性良好。利用此抗体建立针对苯乙醇胺A药物残留检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结果表明,腹水抗体效价为1:12 800,猪肉中苯乙醇胺A添加浓度在5~1 00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标准工作曲线为y=0.3861x-0.1845(R2=0.990),其IC50为58.88 ng/mL,LOD为3.83 ng/mL,回收率在85.96%~104.32%之间。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苯乙醇胺A药物残留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较好。

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增殖条件的优化
董炳梅, 孙培娇, 苗立中, 沈志强, 韩文瑜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58-8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6
摘要 ( 274 )   PDF (3768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 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条件进行优化,为实现应用细胞系生产NDV提供参考。在确定BHK-21细胞TPCK-胰酶耐受浓度的基础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PCK-胰酶、新生牛血清及调节不同pH,通过对细胞培养液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确定最适胰酶浓度、血清浓度及pH;通过固定接毒量而添加不同数量细胞或固定细胞数量而接种不同量的病毒,确定最适细胞量及接毒量;将BHK-21细胞接种NDV LaSota株后,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细胞上清液TCID50绘制增殖曲线,确定最佳收毒时间;应用转瓶对该病毒进行扩大培养,并进行TCID50、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与血清凝集价(HA)的测定。结果显示,NDV 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增殖的最适TPCK-胰酶浓度为3 μg/mL,最适接毒量为106.375 EID50,细胞数量为1×106个,培养基pH为7.2,且可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BHK-21细胞接种NDV LaSota株后最佳收毒时间为34~36 h。应用BHK-21细胞采用转瓶培养的方式对NDV LaSota株进行增殖,结果显示,细胞培养液TCID50值为107.0/0.1 mL,EID50为107.5/0.1 mL,HA效价为1:256。因此,应用以上条件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完全适用于该病毒的规模化生产,且符合现行的兽医生物制品与检验制造规程。

L-NMMA对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免疫鸡增重的影响
冯玉萍, 韩天飞, 吕强华, 弥成龙, 郝飞飞, 张黎, 张雪松, 郑明学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65-8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7
摘要 ( 194 )   PDF (2823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免疫鸡增重的影响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MMA)对免疫鸡增重和免疫效果的影响。取40只SPF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C1、C2)和单剂量重复接种组(T1、T2),T1、T2组按推荐免疫剂量单剂量重复接种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C1和T1、C2和T2分别于二次接种后第7、14天逐只空腹称重,剖检记录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病变记分,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另选取40只SPF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C20、攻毒对照组T21、免疫对照组T22和免疫加药组T23,T22和T23按推荐免疫剂量两次免疫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T23在免疫的同时腹腔注射L-NMMA,二免后第14天T21、T22和T23均接种鸡球虫混合强毒,测定SPF雏鸡平均增重、相对增重、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病变记分、病变记分减少率(RLS)、血便记分、死亡率及卵囊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接种组的平均增重显著低于未接种组(P<0.05),接种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有轻微病变且黏膜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和脱落;免疫加L-NMMA组一免、二免后及攻毒后试验鸡的平均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免疫攻毒对照组(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鸡的平均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且免疫对照组和免疫加药组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雏鸡肠道有轻微损伤,且对鸡增重有一定影响;L-NMMA可降低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试验鸡增重的影响,且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贵州省畜禽源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快速鉴定双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张云丹, 马光强, 岳筠, 周碧君, 文明, 程振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73-8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8
摘要 ( 214 )   PDF (2246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可准确、快速鉴定畜禽临床病例常见病原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双重PCR方法,本试验选取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和链球菌的EF-TU基因保守片段分别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可同时快速鉴别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双重PCR体系,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筛选出最佳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应用该方法对其他73株革兰氏阳性临床分离细菌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将培养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倍比稀释计数后鉴定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应用该检测方法对贵州省部分畜禽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临床分离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最佳引物添加量均为1 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6℃;其他73株供试菌株检测结果均无扩增条带出现,所建双重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敏感度分别达1.50 ng/μL和1.44 pg/μL;临床样本复检结果显示,73株临床分离细菌中葡萄球菌40株(54.79%)、链球菌33株(45.21%),与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符合率为97.26%。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和快速鉴定贵州省畜禽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病原的双重PCR方法,为临床病例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技术。

两株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gBgCgE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
李翔, 郭振华, 阮海宇, 乔松林, 张以芳, 张改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81-8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29
摘要 ( 200 )   PDF (5920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近年来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于2017年采集河南漯河和中牟地区疑似伪狂犬病发病养殖场送检的脑组织病料,通过细胞盲传、噬斑纯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病毒分离鉴定。TCID50法测定分离毒株的病毒滴度、生长曲线,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测定分离毒株对小鼠的致死性。对gBgCgE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对PCR鉴定阳性的病料在PK-15细胞盲传后,两份病料在6代内均出现细胞病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噬斑纯化和透射电镜技术,成功分离鉴定了两株PRV,分别命名为HeN-LH株及HeN-YM株。分离毒株在PK-15细胞上的生长曲线显示,HeN-LH和HeN-YM株在感染后36 h病毒滴度分别可达108.35和106.63 TCID50/mL。用不同浓度的病毒接种小鼠,结果显示,HeN-LH和HeN-YM株LD50分别为102.13及103.25 TCID50。对gBgCgE基因全长扩增测序后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两株PRV毒株与Bartha、Fa和Ea等经典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而与2011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与其他变异株相似,gBgCgE基因均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且在特定的位点存在特征性的氨基酸插入和缺失。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两株PRV变异株,分离株对小鼠均表现出一定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可为河南省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株犬副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刘畅, 秦彤, 梁琳, 由欣月, 王春凤, 钱爱东, 李金祥, 崔尚金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91-89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30
摘要 ( 212 )   PDF (2981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CPI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Vero细胞接种感染CPIV阳性犬肺脏组织,盲传4代,收集72 h病毒液进行RT-PCR鉴定、电镜观察、血凝试验、热敏性试验、紫外照射试验及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同时扩增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试验成功从出现咳嗽、流鼻涕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病犬肺脏中分离出1株CPIV,命名为CPIV-BJ01;RT-PCR扩增结果发现,在534 bp处有特异性目的条带。病毒电镜观察发现,其超微结构呈圆形、有囊膜、直径在80~200 nm之间;血凝试验显示,病毒在4和37℃均能凝集1%猪红细胞,与报道的CPIV血凝特性一致;病毒对热敏感,长时间高温下病毒毒价会随之下降;紫外照射可使病毒在短时间内对细胞的感染性急剧下降。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在12~48 h病毒高速增殖,细胞培养液中病毒滴度急剧上升,之后趋于稳定。CPIV N基因序列与19株有代表性的副流感病毒N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9.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CPIV-BJ01与PIV5 1168-1(登录号:KC237064.1)和PIV5 ZJQ 221(登录号:KX100034.1)位于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雏鸡的免疫效力研究
沈佳, 史爱华, 章振华, 李林, 景小冬, 张建伟, 郑小兰, 姜北宇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898-9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31
摘要 ( 209 )   PDF (704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口蹄疫疫苗非抗原蛋白对146S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
李明, 张雅娜, 郭晓宇, 高新桃, 李金祥, 朱鸿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905-9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32
摘要 ( 188 )   PDF (857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非抗原蛋白对口蹄疫病毒A型(FMDV-A)146S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鼠和猪为试验动物,分别制备5组小鼠注射用样品:A组(3 μg 146S抗原)、B组(3 μg 146S抗原+25 μg非抗原蛋白)、C组(3 μg 146S抗原+50 μg非抗原蛋白)、D组(3 μg 146S抗原+100 μg非抗原蛋白)及E组(空白对照,PBS);同时制备4组猪注射用样品:A组(18 μg 146S抗原)、B组(18 μg 146S抗原+400 μg非抗原蛋白)、C(18 μg 146S抗原+4 000 μg非抗原蛋白)及D组(空白对照,PBS)。免疫接种试验动物后,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价比较不同疫苗样品组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同时通过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评价各试验组动物(小鼠和猪)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小鼠试验结果显示,在免疫后3个检测时间点内,4个试验组中C组的平均抗体水平最高,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4.13、5.83和5.50,而D组的抗体水平最低,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3.46、5.16和4.46;C组细胞增殖能力及Th-1型细胞因子IL-6、IFN-β和TNF-α mRNA表达量均高于其他组。猪试验结果显示,A组和B组间平均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A组和B组的平均抗体效价均极显著高于C组(P<0.01)。综合上述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少量非抗原蛋白对FMDV-A 146S抗原的免疫效果没有影响,而高浓度的非抗原蛋白则抑制FMDV-A 146S抗原的免疫效果。

基础兽医
广西猪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葛晨玲, 石大丽, 胡文, 宋星星, 葛强, 莫玉鹏, 胡传活,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913-9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33
摘要 ( 220 )   PDF (2643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广西某猪场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及其致病的主要原因。试验采用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鉴定、生长曲线测定、生化分析及药敏试验等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应用PCR技术对菌株16S rRNA、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由病料分离的菌株为无芽孢、有菌毛、两端钝圆的粗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其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疑似为大肠杆菌。16S rRNA扩增结果显示,出现大小为1 474 bp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其与大肠杆菌的同源性可达99%。该菌株对31种常见抗菌药物表现出极强的耐药性,对庆大霉素、替米考星、四环素、恩诺沙星、青霉素、林可霉素、磺胺甲噁唑等均呈现较高的耐药水平,耐药率高达87.10%(27/32),仅对阿米卡星、黏菌素2种药物敏感。毒力因子检测共鉴定致病岛FyuA、肠毒素STb和LT及黏附素F41和K88共5种毒力因子,检出率为35.70%(5/14)。扩增出β-内酰胺酶类blaTEMblaOXA、四环素类tetA)、磺胺类Sul2、氨基糖苷类aadA1和aac(3')-Ⅱa、喹诺酮类GyrA、GyrBParC及氯霉素floR共10种耐药基因,检出率为66.70%(10/15),且耐药基因的检出与耐药表型呈正相关。综上,该菌株含多种毒力因子,耐药型复杂,多重耐药性情况严重,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蔓延和传播。

NO自由基对猪圆环病毒2型复制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李基棕, 张冬霞, 李丽, 薛涛, 刘传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924-93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34
摘要 ( 171 )   PDF (2010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NO自由基(NO·)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复制的抑制作用。硝普钠(SNP)和抗坏血酸(VC)联合加入培养基中可产生NO·,而单独使用SNP产生NO的形式为NO+。本研究采用MTT法测定药物的细胞毒性,通过Griess反应测定供体药物产生NO的水平。分别用SNP、VC、SNP+VC和对照药物乙酰青酶胺(NAP)处理PK-15细胞,6 h后接种1 MOI的PCV2病毒液,72 h后收获培养上清和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 blotting分析、病毒效价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检测病毒增殖水平。结果显示:SNP、VC和SNP+VC对PK-1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500、62.5和31.25 μmol/L;60 μmol/L SNP和30 μmol/L SNP+30 μmol/L VC两种供体产生的NO量极显著高于非药物处理组和对照药物NAP处理组(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60 μmol/L SNP+30 μmol/L VC处理组中的PCV2毒价和DNA拷贝数极显著下降(P<0.01),且PCV2 Cap蛋白的表达也受到明显抑制,而SNP和VC单独处理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以上结果表明,SNP+VC产生的NO·对PCV2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SNP产生的NO+不影响PCV2增殖,NO体外抑制PCV2增殖主要是通过NO·实现。

华中地区鸡源沙门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王迪轩, 高东阳, 张天姿, 刘维, 周祖涛, 徐晓娟, 蔡旭旺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931-9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35
摘要 ( 179 )   PDF (2203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提取纯化与急性毒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靳野, 梁鹏飞, 方梅, 张嘉男, 贾宁, 邓康, 黄伟宽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940-9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36
摘要 ( 219 )   PDF (931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急性毒性和抗氧化活性等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纯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用AlCl3-CH4O显色法进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对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体外Fenton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自由基(O2-),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OH和O2-的清除作用;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0.78%)、重复性(RSD=0.52%)、稳定性(RSD=0.65%)、回收率(99.140%)均在误差范围内,提取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达86.780%。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属于无毒化合物,并对·OH和O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在总黄酮作用剂量为1 250 μg/mL时,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达96.45%和50.39%。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活力(P<0.01),其中,在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力高达102.42 U/mL。此外,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P<0.01),以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降低效果最明显。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活性,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临床兽医
山羊皮下脓肿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张斯旂, 刀筱芳, 李垚, 马媛, 杨发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3):  949-9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3.037
摘要 ( 204 )   PDF (2214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