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2-09-20
生物技术
山羊myostatin基因慢病毒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效果验证
陆健, 张世芳, 张小宁, 刘佳森, 李碧春, 赵福平, 张莉, 魏彩虹, 杜立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6. 
摘要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yostatin基因是肌肉生长和发育的关键负调控因子之一,该基因突变或失活的物种都呈现肌肉增大的双肌表型,暗示在家畜中使该基因失活可以增加其产肉量。为了进一步揭示myostatin在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制备可有效失活myostatin基因的工具,将筛选的myostatin基因潜在RNA干扰靶位点连接到慢病毒干扰载体的转移质粒中,构建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载体,验证其干扰效果。结果表明,干扰序列与转移质粒连接正确,成功构建myostatin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慢病毒三质粒共转293T细胞,获得的慢病毒颗粒可高效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Real-time PCR检测发现慢病毒干扰载体Lv322有效减少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myostatin基因mRNA 75%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myostatin蛋白则有效降低了94%(P<0.01)。本试验为研究myostatin基因的功能及制备失活转基因动物提供有效工具以及理论基础。
兔防御素基因NP-1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秦晓玉, 彭章华, 董晓, 苗向阳, 罗庆苗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7-11. 
摘要 ( 3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大肠杆菌偏嗜性的密码子对兔防御素基因NP-1进行改造,人工合成编码NP-1成熟肽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T-easy载体上,再经双酶切后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TB1中融合表达出兔防御素NP-1成熟肽。
犏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RA基因 (MHC-ClassⅡ-DRA)的分子特征分析
蒲兰屏, 席冬梅, 樊月园, 苏八七, 陈学礼, 李继中, 邓卫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2-17. 
摘要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犏牛的抗病特性,本试验运用1对引物首次扩增出了犏牛DRA基因的编码区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JQ347519。通过NCBI开放阅读框寻找功能模块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后结果表明,犏牛DRA基因编码区全长762 bp,编码253个氨基酸。对犏牛DRA基因编码产物进行了疏水性、信号肽、N-糖原区和二级结构预测,分析了犏牛DRA基因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与黄牛相比,犏牛DRA基因表现出高度同源,同源性达到了99.0%。与MHC家族其他基因不同,DRA基因在所有的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中表现出高度保守,包括肽结合部位(PBS)、N-糖原区、α1、α2区等功能部位都呈现出高度保守。
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苏晓倩, 邓亮, 贾瑜, 韩国才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8-21. 
摘要 ( 3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quine chorionic gonadotropin,eCG)纯品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系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按1∶10融合,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选阳性克隆和有限稀释法克隆,扩大培养后于小鼠腹腔制备腹水,共得到8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效价均达10-5以上。用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为eCG分泌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确立了条件。
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刘海玲, 胡自立, 罗开健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22-26. 
摘要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对1株2010年从广东省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dong/QY/2010(H9N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 EID50为109/0.1 mL,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为104 h,脑内致病指数ICPI值为0.51,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的基因组各片段,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HA基因与Ck/HK/G9/97和Dk/HK/Y280/97在同一分支上,HA的裂解位点为PARSSR↓GLF,有8个潜在糖基化位点,226位氨基酸残基为L,较保守的202位受体结合位点由L突变为P,该毒株的HA和NA核苷酸序列与Dk/HK/Y280/97同源性较高,NS、PA、PB1的核苷酸序列均与Ck/SH/F/98同源性较高,NP基因与A/VN/ 1203/04(H5N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3%。
猪IL-15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检测
邹雨妃, 王衡, 远立国, 李守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26-29. 
摘要 ( 546 )   PDF (1KB) ( 1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IL-15与人IL-15具有较高的相似率,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本研究将去除信号肽的猪IL-15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成功获得其重组蛋白。将纯化的重组蛋白用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并利用琼脂扩散方法、ELISA方法、Western blotting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对其抗体效价、特异性、灵敏度等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抗体效价和很好的特异性,可以作为IL-15特异性抗体用于今后的试验研究。
鸡毒支原体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罗思思, 谢芝勋, 邓显文, 谢志勤, 庞耀珊, 谢丽基, 刘加波, 范晴, 彭宜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30-33. 
摘要 ( 570 )   PDF (1KB) ( 10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鸡毒支原体(MG)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MG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MG LAMP的可视化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0 fg/μL,高于常规PCR方法100倍;其特异性好,对其他的鸡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MG LAMP反应只需一个可控温的水浴锅,在1 h内完成全部反应,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直接判定结果。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的优点,可用于MG感染的快速检测。
不同发育阶段蒙古牛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唐荣莉, 王峰, 张焱如, 周欢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33-37. 
摘要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两个发育阶段(16月龄和5岁龄)蒙古牛臀肌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研究,从分子水平分析影响不同发育阶段蒙古牛肉品质的遗传机制。经mRNA差异筛选获得6条差异表达的EST片段,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后发现,其中一条序列S1与牛的丝切蛋白2(cofilin 2, CFL2)基因高度同源(相似性99%),确认S1就是牛的CFL2基因;另外5条S2—S6在数据库中未发现同源序列,确定为新的EST片段。 采用相对定量PCR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CFL2进行真实性鉴定和差异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CFL2基因在5岁龄蒙古牛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是16月龄的3.8倍。过量的丝切蛋白2可以抑制单体型肌动蛋白的聚合及1型优质肌纤维的累积,其高表达可能导致了蒙古牛肉质性状的下降。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病毒二重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闫若潜, 安春霞, 刘淑敏, 赵雪丽, 郭小玲, 赵明军, 吴志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38-42. 
摘要 ( 645 )   PDF (1KB) ( 1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与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TGEV核蛋白(N)基因和PEDV膜蛋白(M)基因保守区域序列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TGEV和PEDV混合总RNA为反转录模板,建立了TGEV和PEDV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疑似样品进行了应用检测,并对检测到的阳性样品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TGEV和PEDV二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最低极限为10 TCID50/mL病毒含量,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特异性地扩增TGEV和PEDV细胞培养物,但对ST细胞和其他7种病原对照扩增不出任何条带;对22份临床疑似TGEV和PEDV感染样品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成功建立了TGEV与PEDV二重RT-PCR检测方法,可适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病的快速鉴别诊断。
鹅肥肝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邵丹, 王来娣, 张蕊, 龚道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42-46. 
摘要 ( 388 )   PDF (1KB) ( 1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鹅肥肝与鲟鱼子酱、黑菌被西方人誉为世界三大美食。对于肥肝产业而言,加强对鹅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产肝鹅新品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依据肥肝形成机制,综述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影响肥肝形成的相关基因,包括主要参与脂肪合成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脂蛋白脂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肝X受体(LXRα)、脂肪酸长链延伸因子6(ELOVL-6)、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1c(SREBP-1c)、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基因,参与脂肪转运的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以及参与脂肪氧化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胆固醇7a轻化酶(CYP7A1)基因等。
鹅源黄病毒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袁生, 李金平, 王敏儒, 白挨泉, 蒲文珺, 张济培, 彭巧丽, 王辉, 陈志伟, 张浩吉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47-50. 
摘要 ( 4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从广东地区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采食量减少、拉稀粪、站立不稳、运动障碍的幼龄病鹅群,无菌采集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传代。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对番鸭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2.68/0.2 mL,在pH 7.2的条件下不能凝集鸭、鸡、鹅、鸽的红细胞,人工感染15日龄健康幼鹅能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变。用BYD病毒E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试验获得毒株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证明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发现于中国引起鸭产蛋下降综合征的新型黄病毒—BYD病毒(登录号为JF312912)和中国江苏发现的鹅黄病毒JS804株(登录号为JF895923)的同源性最高(有2个碱基的差异),均达到了99%以上,对试验获得的毒株暂定为鹅源BYD病毒广东株1(简称为BYD-GD1)。
猪唾液酸黏附素氨基端结构域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张继希, 张志远, 张宜娜, 周永辉, 张祥, 郝一妹, 张元元, 夏平安, 崔保安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50-53. 
摘要 ( 381 )   PDF (1KB) ( 10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克隆出猪唾液酸黏附素的近氨基端结构域基因,进而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以制备多克隆抗体。试验中应用RT-PCR技术从健康仔猪肺巨噬细胞中克隆出猪唾液酸黏附素的近氨基端结构域的cDNA序列,并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Sn150,成功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约为43.1 ku的γ亚单位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pET-Sn150免疫小鼠,制备获得鼠抗pET-Sn150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将得到的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 ELISA 和Western blotting试验方法检测,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血清效价为1∶12800;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证明,制备的鼠抗pET-Sn150多克隆抗体可以与重组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证明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克隆出猪唾液酸黏附素的近氨基端结构域基因并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氟喹诺酮类药物胶体金试纸的研制
冯婷婷, 刘一兵, 侯惠仁, 贾娟娟, 李振华, 韩世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54-58. 
摘要 ( 430 )   PDF (1KB) ( 1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针对抗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药物的广谱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11种FQs药物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该试纸条用20 nm的胶体金标记单抗,将诺氟沙星-卵清蛋白喷涂在检测线上,羊抗小鼠二抗喷涂在质控线上。该胶体金试纸对猪肉和虾中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检测限都是30 ng/g,对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麻保沙星、洛美沙星、达氟沙星、沙拉沙星和二氟沙星8种药物在以上两种样品中添加浓度为100 ng/g时都可被检出,整个检测过程包括样品前处理的时间可在20 min内完成。试验结果表明符合对这11种FQs药物在鸡肉和虾中残留现场大量筛查的要求。
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蛋白高效表达体系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卢田粉, 柴同杰, 孙玲玉, 李欣贤, 郝海玉, 吕长辉, 杨延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59-62. 
摘要 ( 353 )   PDF (1KB) ( 9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ε毒素是由B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能够引起牛、羊肠毒血症,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将ε毒素基因片段(972 bp)以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连接到pET-28a(+)质粒上,然后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株,成功构建重组菌株BL21(DE3)。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的菌株BL21(DE3)能以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ε毒素(占菌体总蛋白的32.83%)。在此基础上,用有效剂量0.2 mg包涵体粗提物免疫家兔,抗血清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第4周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为8.7log2。因此,在本研究中构建的重组菌株BL21(DE3)能高效表达ε毒素,而且该毒素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性。
奶牛乳房炎溶血性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
付连军, 尹柏双, 李伟, 王晓元, 裴晓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63-65. 
摘要 ( 416 )   PDF (1KB) ( 1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林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菌采集奶牛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的链球菌,分别是α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且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强致病性和耐药性。
猪源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宁豫昌, 赵绪永, 郑鸣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65-68. 
摘要 ( 379 )   PDF (1KB) ( 9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自然生长的健康猪肠道中分离到13株芽孢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其中9株为枯草芽孢杆菌,2株为巨大芽孢杆菌,1株为地衣芽孢杆菌,1株为凝结芽孢杆菌;对这13株芽孢杆菌分别进行了耐酸性试验、耐胆盐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和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株地衣芽孢杆菌B7株和1株枯草芽孢杆菌B9株均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能力,且均安全无毒,可作为动物用益生菌制剂的候选菌种。
动物生长轴中STAT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表达的研究进展
王慧娟, 郁建锋, 顾志良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69-73. 
摘要 ( 314 )   PDF (1KB) ( 9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GF-Ⅰ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代谢过程,而其表达是受STAT介导的,该通路最终受到生长激素(GH)的调控。生长激素与生长激素受体结合激活JAK家族,使得STAT家族成员,特别是STAT5磷酸化。磷酸化的STAT5进入细胞核内,与IGF-Ⅰ基因上的STAT5结合位点结合,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IGF-Ⅰ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机体的局部组织,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作者对动物生长轴中STAT和IGF-Ⅰ的组成、功能以及STAT调控IGF-Ⅰ表达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微量全血PCR技术鉴定雏鸡及鸡胚性别
李治利, 秦清明, 施振旦, 陈海南, 黄群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74-79. 
摘要 ( 619 )   PDF (1KB) ( 1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便于常规PCR技术在鸡性别鉴定上的推广和应用,本研究以成年家鸡全血为模板,应用常规PCR反应缓冲液和Tap DNA聚合酶直接进行PCR扩增,对50 μL PCR反应体系中的血样(0.05~4.0 μL)和Tap DNA聚合酶的使用量(0.05~1.5 μL),以及循环次数(30~40)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血样的抗凝剂和保存温度进行了探讨,并对62只1日龄雏鸡、80枚12日龄和80枚16日龄鸡胚的血样直接PCR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血样时可以使用ACD、肝素或EDTA作为抗凝剂,血样可以在4、-20或-80 ℃至少保存3个月;使用0.1 μL全血就能完成雏鸡和鸡胚性别鉴定,全血PCR鉴定性别与性腺性别的符合度为100%。与常规PCR相比,全血PCR节约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交叉污染可能。
大豆凝集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张海全, 车东升, 刘飞飞, 穆成龙, 谷琳琳, 孙泽威, 秦贵信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79-82. 
摘要 ( 450 )   PDF (1KB) ( 8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分泌抗大豆凝集素(SB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以纯化的SB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加强免疫3 d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应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 方法克隆筛选出2株分泌抗SB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A7、F12。细胞上清抗体效价均在1∶2×103以上,腹水抗体效价均为1∶1×106,单抗亚型鉴定结果均为IgG2b型,分子质量为189.6 ku,亲和常数为7.1×107 mol/L,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2株单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该McAb的制备为建立SBA定量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口蹄疫病毒完整病毒粒子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艳霞, 张贵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82-85. 
摘要 ( 554 )   PDF (1KB) ( 9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蹄疫疫苗的有效抗原成分为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疫苗的效力与疫苗中含有的146S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对疫苗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146S的定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对146S定量的方法主要是超速离心的方法,除此之外,ELISA检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很多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更为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作者主要对各种146S的定量方法作一综述。
应用逆转录套式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王金良, 谢金文, 唐娜, 祖立闯, 李娇, 汪洋, 沈志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86-88. 
摘要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已发表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其中外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97 bp,内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12 bp,在优化RT-PCR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PEDV的套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较普通RT-PCR更加灵敏、可靠,能有效降低假阳性和污染,可用于PEDV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的二重PCR方法的建立
韩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89-91. 
摘要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PV和PRV基因序列,针对各自保守区各设1对特异性引物,用这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PPV和PRV进行检测,结果同时扩增出942 bp(PPV)和485 bp(PRV)2条特异性片段。特异性试验表明,对其他几种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二重PCR能检出PPV 和PRV最低浓度分别为22、11.7 pg/L。该方法的建立对临床上进行这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混合感染的检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弓形虫PCR检测试剂盒的组装和初步应用
任科研, 李琳, 苑淑贤, 尹荣兰, 杨金生, 姚新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92-94. 
摘要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制弓形虫PCR检测试剂盒,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根据GenBank公布的弓形虫MIC3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对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和保存期进行研究,之后进行临床试验。该诊断试剂盒能扩增出弓形虫特异性基因MIC3片段,与猪球虫、贾第虫、猪旋毛虫和隐孢子虫无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10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不同批次的试剂盒对同一样品检测和同一批次对不同样品检测,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且常温下可保存1年以上,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该检测试剂盒对弓形虫病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检疫提供了检测手段。
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李春业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95-97. 
摘要 ( 3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鸭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鸭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监控。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不同硒源及硒水平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崔国强, 王海宏, 初芹, 张剑, 耿爱莲, 刘辉, 王继华, 刘华贵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98-101. 
摘要 ( 595 )   PDF (1KB) ( 1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23周龄北京油鸡和罗曼粉杂交一代产蛋母鸡648只,随机分为1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1~6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含硒0.3、1.0、2.0、3.0、4.0、5.0 mg/kg的亚硒酸钠,试验7~12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含硒0.3、1.0、2.0、3.0、4.0、5.0 mg/kg的酵母硒。结果表明,在产蛋鸡的饲料中添加5.0 mg/kg以内的亚硒酸钠或酵母硒都有提高产蛋率的趋势(P>0.05),且对蛋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若以提高产蛋率为目的,亚硒酸钠的添加水平以2.0 mg/kg为宜,酵母硒的添加水平以3.0 mg/kg为宜。酵母硒的使用效果优于亚硒酸钠。酵母硒组采食量和蛋壳强度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亚硒酸钠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高于酵母硒组(P<0.05)。
不同加工处理日粮对绵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郑琛, 郝正里, 李发弟, 郭艳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02-105. 
摘要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3只健康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种羯羊,平均体重为24 kg,采用3×3无重复拉丁方试验设计,用3种不同日粮(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和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来研究对绵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绵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及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的绵羊瘤胃丙酸摩尔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而(戊酸+异戊酸)摩尔比极显著低于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1),乙酸/丙酸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因此,用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或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饲喂绵羊能改善绵羊瘤胃发酵类型。
日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妊娠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王夕国, 李光玉, 孙伟丽, 刘晗璐, 刘凤华, 杨雅涵, 李丹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06-109. 
摘要 ( 4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妊娠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50只健康成年雌性水貂,根据随机区组法分成5组,每组设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基础日粮中各组锰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15(Ⅱ组)、50(Ⅲ组)、100(Ⅳ组)和500 mg/kg(Ⅴ组),锰以有机螯合锰形式添加。结果表明,妊娠期水貂的基础日粮中添加有机螯合锰水平为50 mg/kg时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添加100 mg/kg时脂肪表观消化率达到最高;日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在100 mg/kg时对妊娠期水貂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最高,与0、500 mg/kg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妊娠期水貂基础日粮中添加有机螯合锰的适宜范围为50~100 mg/kg。
维生素A对海南和牛抗氧化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圈炜, 孙瑞萍, 魏立民, 王峰, 郑心力, 晁哲, 刘海隆, 黄丽丽, 吴多德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10-113. 
摘要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在海南和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A,研究其对海南和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选体重和胎次相近的海南和牛1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干稻草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00、5000、7500 IU/kg维生素A,试验期为40 d。结果表明:①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对海南和牛的血清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日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海南和牛的血清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②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可显著提高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P<0.05),同时随着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提高血液中一些关键酶的活性(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可以提高海南和牛血液中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和血清的抗氧化能力,并以添加7500 IU/kg组效果最好。
奶牛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王海微, 卜登攀, 赵小伟, 马露, 李发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14-118. 
摘要 ( 6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饲料添加剂已成为防控奶牛热应激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作者就目前奶牛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
乳酸杆菌在调节肠道屏障功能中的作用
朱翠, 师子彪, 蒋宗勇, 王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18-122. 
摘要 ( 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酸杆菌不仅是动物肠道内存在的正常微生物,也是益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屏障主要是由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的免疫屏障、肠黏液层和肠上皮细胞层组成的肠黏膜物理屏障及肠道微生物构成的生物屏障构成。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乳酸杆菌制剂对肠道屏障功能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不同来源寡糖和小肽对饲喂高脂日粮小鼠小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华朱鸣, 韩剑众, 曲道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23-126. 
摘要 ( 3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主要通过建立高脂动物模型诱导小鼠消化道氧化应激,研究不同来源的小肽和寡糖对小鼠体内小肠绒毛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72只雄性ICR小鼠,体重为(24±2)g,随机分为6组(n=12),分别饲喂基础日粮组(对照组)、高脂日粮组、0.5%胶原蛋白肽(CP)高脂日粮组、0.5%米蛋白肽(RP)高脂日粮组、0.5%甘露寡糖(MOS)高脂日粮组和0.5%壳寡糖(COS)高脂日粮组。6周后处死小鼠,用HE染色制作石蜡切片,光镜观察各组小鼠小肠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高脂日粮使小鼠小肠绒毛脱落严重,绒腺比变小。添加0.5% CP、0.5% RP、0.5% MOS和0.5% COS的高脂日粮组均能减轻小肠绒毛短缩融合、脱落现象,使高脂小鼠小肠绒毛有所增长,隐窝深度变浅,绒腺比增大,其中0.5% CP和0.5% MOS对肠道黏膜保护效果最好。
加丽素红对鸡尿酸、肌酐、尿素氮的影响
何梦恒, 肖蓉, 李栋, 罗瑜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27-129. 
摘要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丽素红对鸡尿酸(RUIC)、肌酐(Cr)、尿素氮(BUN)等肾脏功能指标的影响。选取90只19周龄健康海兰鸡,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低剂量组(80 mg/kg)和高剂量组(8000 mg/kg),饲喂30 d后,休药30 d,每10 d测量1次肾脏功能指标。给药期和休药期各剂量组3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若海兰鸡长期食用含有加丽素红的饲料,则可能导致鸡痛风病、肾脏病变。
牛奶尿素氮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任春燕, 周凌云, 卜登攀, 马慧, 赵小伟, 李发弟, 户如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29-133. 
摘要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奶尿素氮在评价奶牛蛋白质需要量、日粮能氮平衡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阐述了牛奶尿素氮的产生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为合理配制奶牛日粮提供参考依据。
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对瘤胃发酵及消化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凌虹, 陈红跃, 官继承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34-137. 
摘要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营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结构的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发酵的速度和程度并不一致,从而影响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者综述了不同比例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tructural carbohydrates,SC)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对动物采食量、消化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生理生化
高原哺乳动物低氧感受器的研究进展
胡明军, 邓霄禹, 江明锋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38-143. 
摘要 ( 399 )   PDF (1KB) ( 1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已发现了许多与氧感受器相关的基因,如血红素蛋白、NADPH氧化还原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成分、天冬酰胺羟化酶及HIF1等。虽然低氧研究在哺乳动物的器官水平及分子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低氧信号传导机制并不是很清楚。作者综述了高原地区哺乳动物低氧感受器方面的进展,通过对高原地区哺乳动物机体对低氧适应的机制进行总结,帮助人们了解哺乳动物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
反刍动物胃溶菌酶的研究进展
邓霄禹, 胡明军, 江明锋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43-147. 
摘要 ( 398 )   PDF (1KB) ( 10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反刍动物胃溶菌酶与其他溶菌酶相比,能在其他溶菌酶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胃中(含有胃蛋白酶和胃酸)保持较高的溶菌能力。作者从反刍动物胃溶菌酶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影响因素、进化等方面综合介绍了反刍动物胃溶菌酶的部分特性,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肉制品中生物胺的控制技术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郝小倩, 唐善虎, 李雪, 岑璐伽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48-152. 
摘要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胺是氨基酸在脱羧酶作用下脱羧后的产物,是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化合物,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少量的生物胺也有利于人体和动物生理活动。但是,当人体摄入量过多时会引起食物中毒。作者就肉制品中生物胺技术控制和干预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遗传繁育
西南矮马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启动子区PCR-RFLP 多态性检测
徐龙鑫, 杨胜林, 杨海兵, 李爱萍, 王忠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52-155. 
摘要 ( 428 )   PDF (1KB) ( 10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CR-RFLP技术对贵州矮马、德保矮马和宁强矮马3个品种的45个个体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小为204 bp的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SspⅠ酶切后,不同基因型经过测序发现156T→C突变,产生AA和AB两种基因型,没有发现BB基因型。贵州矮马和宁强矮马中AB基因型频率大于AA基因型,德保矮马中AA基因型占优势,在3种矮马品种A等位基因频率均大于B等位基因。卡方检测结果发现,贵州和德保矮马在该酶切位点处于平衡状态(P>0.05),而宁强矮马在该位点分布差异显著(P<0.05)。
鸡、鹌鹑及其杂交种早期胚胎bcl-2基因甲基化的分析
刘唯依, 李岩, 周红, 钟新献, 邵军, 李卫忠, 范丽娜, 耿鹏瑞, 李一丹, 廖和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56-160. 
摘要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进行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早期胚胎发育期60、66、72、84、96、108、120 h 7个不同胚龄胚胎组织bcl-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对比分析,探讨bcl-2基因甲基化对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发育的鸡胚和鹌鹑胚龄在60、66、72、120 h均呈高甲基化状态,84和96 h呈非甲基化状态,而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胚胎在60、66、72、96、108和120 h则与鸡、鹌鹑不同,呈现出甲基化或非甲基化无规律性并存,甚至检测不到甲基化状态;84 h则只检测到非甲基化状态。鸡与鹌鹑杂交种早期胚胎组织中bcl-2 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是引起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影响猪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效果的因素
张立苹, 刘西梅, 李莉, 肖红卫, 乔宪凤, 郑新民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60-163. 
摘要 ( 346 )   PDF (1KB) ( 9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探讨了成熟培养液中不同添加物、精子的处理方法及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激活方法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猪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在体外成熟液中添加30 ng/mL上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可以明显促进ICSI胚胎的后续发育(P<0.05);精子的超声波处理和显微操作处理两种方法对ICSI受精卵发育的影响不明显(P>0.05);电激活比较适合于ICSI胚胎的激活。
广丰白翎鹅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
李欣钰, 邱晓辉, 陈昌义, 俞钦明, 刘六香, 兰旅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64-168. 
摘要 ( 455 )   PDF (1KB) ( 1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测定了5.5月龄广丰白翎鹅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并进行了体重与体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母鹅的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跖长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与其他各体尺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公鹅的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围、半潜水长、跖长、骨盆宽、胸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与颈长显著相关(P<0.05)。从主成分的特征根和贡献率来看,第Ⅰ主成分主要反映体型外貌特征,第Ⅱ主成分主要反映体躯特征,第Ⅲ主成分主要反映颈部特征,第Ⅳ、第Ⅴ主成分主要反映胸部特征。广丰白翎鹅的体重和大部分体尺性状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主成分分析指标对广丰白翎鹅的选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群内遗传多样性在畜禽保种中的应用
鲁云风, 吴克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69-172. 
摘要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对应对未来的育种需要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大多数畜禽品种及分子变异分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分析品种遗传变异的能力。作者对用于度量畜禽遗传资源的群内遗传多样性评价方法及其在确定种内遗传多样性,以及保种方案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疾病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 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分析
王慧, 宋宏晓, 师丽刚, 王伟杰, 赵星灿, 张明亮, 马蓓蓓, 崔淹鸽, 张春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73-177. 
摘要 ( 439 )   PDF (1KB) ( 1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采集于豫西地区的170份疑似PRRSV感染猪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得到102份高致病性PRRSV阳性样本,在此基础上应用PCR方法检测PCV2和PRV的感染情况,并计算混合感染率。试验结果显示,豫西地区PRRS发病猪主要疫病的总混合感染率为58.52%,二重混合感染率为39.21%,三重混合感染率为19.61%,其中PRRSV/PCV2型二重混合感染最严重,混合感染率达33.33%;春夏和秋冬总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8.57%、81.25%,而且不管是二重还是三重混合感染,秋冬均比春夏更严重,尤其是PRRSV/PCV2/PRV型三重混合感染,秋冬与春夏季节的混合感染率相差较大,分别为37.50%、11.43%;PRRS发病猪从哺乳期到育肥期都有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2.10%、50.00%、100.00%,混合感染程度逐渐加重,主要集中在育肥期;不同发病时期的最高混合感染型也有所不同,其中哺乳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混合感染率为42.10%,保育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PRRSV/PCV2/PRV,混合感染率均为22.73%,育肥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PRV,混合感染率为50.00%。本研究反映了豫西地区PRRS发病猪群与猪圆环2型及猪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和规律,为该地区PRRS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治和区域性防控工作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部分猪场H1和H3亚型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
陈锦成, 张丹琳, 陈敏鸿, 张显浩, 贺东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78-181. 
摘要 ( 437 )   PDF (1KB) ( 9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部分省市规模化猪场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采集于广东、湖南、河南省12个市县28个规模化猪场的799份血清进行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H1亚型抗体阳性率在0~83.33%之间,猪抗体总阳性率为46.18%(369/799),猪场阳性率为89.29%(25/28)。H3亚型抗体阳性率在0~100.00%之间,猪抗体总阳性率为61.33%(490/799),猪场阳性率为85.71%(24/28)。广东、湖南和河南地区H1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91%、40.26%和50.67%,H3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55%、70.78%和78.67%。在被调查的上述3个地区的猪群中,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其中H3亚型感染率高于H1亚型,且各地区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存在地域性差异。
不同组分、不同纯度中药复方多糖对小鼠免疫活性影响的研究
李赞阳, 刘红, 罗燕, 邵永斌, 谷新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81-184. 
摘要 ( 409 )   PDF (1KB) ( 10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观察不同组分、不同纯度中药复方多糖对小鼠免疫活性的影响。用环磷酰胺作免疫抑制剂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测定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免疫器官脏器指数。结果表明,多糖组分A2和中间纯度的多糖B2能够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提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能够使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逆转至正常水平,因此,具有合适分子质量的多糖组分和合适纯度的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谢银禄, 张玉, 刁富花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85-187. 
摘要 ( 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对某猪场的病死猪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猪为猪细小病毒感染。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猪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猪细小病毒的诊断及监控。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体液免疫的影响
吴惠明, 靳兴军, 郭峰, 郑瑞峰, 傅彩霞, 韩磊, 沈光年, 杜鹃, 李佳, 王玉田, 梁明珍, 雷琪莉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87-190. 
摘要 ( 425 )   PDF (1KB) ( 9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单独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灭活苗组(HP组,n=3)和PCV2感染且出现病毒血症后接种PRRSV变异株灭活苗组(PCV2/HP组,n=3)不同时相血清中的PRRS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HP和PCV2/HP组血清中PCV2特异的抗体和核酸分别进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在首免后70 d HP组血清平均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PCV2/HP组(P<0.01);首免后56、63和77 d HP组平均抗体效价明显高于PCV2/HP组。其中在首免后56和63 d HP组抗体阳性率均达67%(2/3),PCV2/HP组在相应时相抗体阳性率为0;在首免后70和77 d HP组抗体阳性率均达100%(3/3),PCV2/HP组在相应时相抗体阳性率仅为0和33%(1/3)。结果提示PCV2感染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RRSV变异株(JXA1)特异性的抗体反应。
柔嫩艾美耳球虫癸氧喹酯耐药株的诱导研究
潘虹, 林瑞庆, 舒丽, 程田, 刘国昌, 王新秋, 翁亚彪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91-194. 
摘要 ( 332 )   PDF (1KB) ( 8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柔嫩艾美耳球虫耐药虫株的诱导。以5.4 mg/kg癸氧喹酯为起始诱导浓度连续传代,以病变记分减少率(RLS)、最适抗球虫指数(POAA)和抗球虫指数(ACI)3项指标综合判定耐药性,经9次传代,成功地诱导出对54 mg/kg癸氧喹酯具有完全抵抗力的耐药虫株,为进一步的球虫耐药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材料。
食品动物源产CTX-M-14大肠杆菌传播分子机制的演变
甄盼盼, 汤电, 任艳娜, 郭玉芳, 王丽华, 裘宗平, 蒋红霞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195-202. 
摘要 ( 347 )   PDF (1KB) ( 9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保存的2002-2009年分离的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挑选16株blaCTX-M-14阳性菌,用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编码基因、PMQR耐药基因及其他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rmtB和floR);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种族进化关系分析16株细菌的亲缘关系;通过接合转移试验、复制子分型和blaCTX-M-14上下游插入元件的检测,分析产CTX-M-14大肠杆菌的传播分子机制。PCR检测结果表明,16株食品动物源产CTX-M-14大肠杆菌大多属于系统发育组A组,其次为B1和D组,没有B2组;PFGE分型结果表明,同一时间内不同动物间存在产CTX-M-14共生型大肠杆菌克隆的扩散传播,但养殖场内CTX-M-14主要是随质粒或其他元件进行水平传播;质粒复制子分型结果表明,携带blaCTX-M-14的质粒属于IncK(3/14)、 IncF(5/14)、 IncHI2(1/14)、IncFIB 和 IncF(1/14)、IncHI1和IncN(2/14)、 IncI1(2/14)等,且随着时间推移,复制子的种类呈增多趋势。2002-2007年的菌株blaCTX-M基因的上下游均检测到ISEcp1和IS903;但2009年菌株除了部分在上下游都可以检测到ISEcp1和IS903外,还有的只检测到上游的ISEcp1或下游的IS903;2002-2009年的菌均未检测到ISCR1。16株产CTX-M-14大肠杆菌除了携带其他ESBLs编码基因,如blaCTX-M79blaTEM-135外,还携带其他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如oqxAfloRaac(6')-1b-crrmtB,而且2002-2009年大肠杆菌携带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接合转移试验发现,2002-2005年的菌株,blaCTX-M-14往往发生单独转移,而2009年分离菌blaCTX-M-14往往和floR或rmtB位于同一质粒上发生共同转移。这说明养殖场使用氨基糖苷类或氟苯尼考等任何一种抗生素,都可以筛选出产CTX-M-14大肠杆菌并促进其扩散,所以动物养殖过程中要慎用这些抗生素。
经验交流
奶牛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安装手术及对其术后采食量和体重变化的影响
杨晋辉, 王加启, 卜登攀, 李珊珊, 张军民, 周凌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203-205. 
摘要 ( 478 )   PDF (1KB) ( 1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瘘管手术会引起牛消化功能的紊乱,手术后护理中,饲喂环节应结合限饲和逐步加量的原则,实现牛采食量的逐步恢复。作者通过对11头奶牛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安装手术、术后护理、采食和体重的恢复状况进行记录,为奶牛的瘘管手术和术后护理提供指导。
不同水平月见草籽对育雏期鹌鹑屠宰性能的影响
张爱武, 董斌, 左璐雅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206-208. 
摘要 ( 332 )   PDF (1KB) ( 7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月见草籽对育雏期鹌鹑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150羽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鹌鹑,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5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8%、10%、12%、15%的月见草籽(磨碎),进行为期3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的月见草籽对育雏期鹌鹑屠宰性能无不良影响(P>0.05);添加月见草籽的试验组鹌鹑屠体重、全净膛率、胸肌率数值均比对照组高;添加月见草籽的试验组鹌鹑心脏、肝脏、脾脏、法氏囊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月见草籽可作为禽类早期饲料中一种安全型添加剂。
诱食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艾静, 朱飞晶, 袁玉国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209-211. 
摘要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60 kg左右的杜×大×长育肥猪108头,随机平均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中。试验组使用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对照组使用不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试验结果显示,添加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15.4%(P<0.05),采食量极显著提高了15.8%(P<0.01),料肉比提高了0.1%,但差异不显著(P>0.05),收入提高了15.3%。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饲喂育肥猪,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经济效益。
蝗虫多肽对大鼠肥胖抑制作用的研究
丁庆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212-216. 
摘要 ( 226 )   PDF (1KB) ( 8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能量型日粮中添加蝗虫多肽对大鼠肥胖及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30只6周龄的Wistar- Imamichi系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猪油;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猪油+添加10%蝗虫多肽粉末;试验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猪油+添加10%纤维素粉,试验期8个月。试验期间每周末称重一次,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及各脏器中瘦素(Leptin)浓度,并运用Real-time PCR技术对脂肪中瘦素mRNA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2组与试验1、3组相比,从18周龄开始体重增加明显减缓,对附睾周围脂肪重量存在极显著的抑制(P<0.01),各脏器重量未因使用蝗虫多肽而变化;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试验2、3组的血清、脑脊髓液中瘦素浓度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1);试验2组瘦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说明蝗虫多肽所含多种功能性酶能够抑制大鼠体内脂肪的增加,有效地控制了肥胖。
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施马伦贝格病
胡德刚, 高彦生, 王冲, 杨素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9):  217-222. 
摘要 ( 381 )   PDF (1KB) ( 9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施马伦贝格病是2011年11月首次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反刍动物中发现的,由布尼亚病毒科正布尼亚病毒属的新成员——施马伦贝格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发动物传染病,主要危害绵羊、牛、山羊和野牛。作者对新近发现的施马伦贝格病的发生历史、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等作一综述。在欧洲施马伦贝格病疫情蔓延迅速,严重危害反刍动物健康,威胁畜牧业生产安全,已经引起欧盟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中国是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与贸易大国,且中欧农产品贸易往来频繁,应保持高度警惕性,适时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严防这种新发动物传染病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