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5-20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0-0. 
摘要 ( 88 )   PDF (750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0-0. 
摘要 ( 32 )   PDF (494KB) ( 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干扰素调节因子3基因敲除对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张爽, 樊爽爽, 常雯茹, 丁光绪, 郭瑞珍, 段利芳, 杜永坤, 褚贝贝, 杨国宇, 王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253-126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01
摘要 ( 274 )   PDF (2412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敲除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的影响。使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RF3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IRF3-sgRNA,转染至HEK293T/17细胞,收获慢病毒并感染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多克隆细胞系,T7酶切鉴定后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PK15-IRF3-/-单克隆稳定细胞系。为验证敲除IRF3基因稳定细胞系是否构建成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RV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病毒复制情况并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PK15-IRF3-/-细胞系感染PRV-GFP后PK15-IRF3-/-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感染PRV野毒(PRV-QXX)后PK15-IRF3-/-病毒滴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PRV的gE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K15细胞。在mRNA水平检测两种细胞中PRV TK基因的变化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感染PRV-QXX后,PK15细胞中IFN-β mRNA会随着时间增加显著增高(P<0.05),但PK15-IRF3-/-细胞中IFN-β mRNA则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敲除IRF3基因后显著促进PRV的增殖,IRF3在病毒的复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

撒坝猪SPDEF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袁荷梅, 李明丽, 马黎, 兰国湘, 崔艺佳, 周晓霞, 曾韦植, 严达伟, 鲁绍雄, 董新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263-12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02
摘要 ( 247 )   PDF (2617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猪SPDEF基因的遗传特性,试验对不同猪种SPDEF基因的CDS区进行序列扩增、测序、拼接,并对撒坝猪SPDEF基因CDS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猪SPDEF基因外显子序列,运用SeqMan进行序列拼接。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撒坝猪SPDEF基因开放阅读框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跨膜区、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功能结构域,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各猪种SPDEF基因编码区仅在外显子1、2分别检测到1个同义突变(C13971T、C16541T),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在所检测的猪群中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有1个长1 09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SPDEF蛋白中丝氨酸(Ser)含量最高(10.7%),体外理论半衰期为30 h,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存在3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1个糖基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二级结构预测中,参与无规则卷曲的氨基酸最多(55.10%),其次是α-螺旋(28.37%);功能结构域预测发现,该蛋白存在1个ETS功能结构域和1个SAM-PNT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撒坝猪与牛、绵羊和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撒坝猪SPDEF基因的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牦牛SMPX基因CDS区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郭梁, 王吉坤, 王会, 柴志欣, 信金伟, 姬秋梅, 钟金城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273-12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03
摘要 ( 243 )   PDF (1806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X染色体相关小肌肉蛋白(small muscle protein X-link,SMPX)基因的CDS区序列,分析该序列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检测SMPX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RT-PCR技术扩增并克隆SMPX基因CDS区序列,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在线软件对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MPX基因在牦牛右心室、臀大肌、肺脏和大脑4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牦牛SMPX基因CDS区全长51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261 bp,编码86个氨基酸。牦牛SMPX氨基酸序列与野牦牛、水牛、家犬、人、白尾鹿德克萨斯亚种、绵羊、黑猩猩、藏羚羊、野猪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7.7%、96.5%、96.5%、95.3%、95.3%、96.5%、94.2%和91.9%,说明其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MPX蛋白是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为膜内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蛋白;SMPX氨基酸序列共有4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MPX蛋白的分布于细胞核(52.2%)、线粒体(43.5%)和细胞质(4.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MPX基因在牦牛右心室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SMPX基因在牦牛中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7种猪场常见高致死病原GeXP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秋实, 李江凌, 赵素君, 刘锐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283-12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04
摘要 ( 249 )   PDF (1084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能同时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坏死梭杆菌(Fn)和副猪嗜血杆菌(Hps)7种猪场常见高致死性流行病原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利用7种病原体的保守序列设计7对特异性引物,同时合成了Cy-5标记的通用引物。将通用引物分别连接到特异性引物的5'端形成7对特异性嵌合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分别使用7组嵌合引物和通用引物混合,扩增7种病原的混合cDNA/DNA,验证其单重PCR的特异性。利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混合7种嵌合引物和通用引物,扩增单一病原的cDNA/DNA,验证其多重PCR特异性;将其他常见猪病病原的基因组作为干扰的阳性标本,利用7对混合嵌合引物和通用引物进行多重PCR分析,扩增加入了阳性标本的混合模板,验证其多重PCR的抗干扰能力。利用重组质粒和体外转录的RNA进行梯度稀释,确定GeXP多重检测体系的灵敏度。结果表明,7种不同引物分别进行GeXP单重及多重检测,均能检测出特异性目的片段的信号,无明显的干扰片段信号出现;GeXP多重检测抗干扰试验结果显示,在混入3种干扰病原模板后,依然可同时特异性检测出7种病原;GeXP多重检测灵敏度分析显示,在103拷贝/μL浓度条件下能检测到7种不同基因的特异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同时检测7种猪场常见高致死性流行病原的GeXP检测方法具有高通量、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为快速诊断猪流行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混合感染提供了新型的检测方法。

哈萨克羊INHβA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解津刚, 巴合提·博代, 热衣扎别克·哈德坎, 吾热力哈孜·哈孜汗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290-12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05
摘要 ( 260 )   PDF (3536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克隆哈萨克羊抑制素βA (inhibin beta A,INHβA)基因序列,并探究其序列特征及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根据GenBank中绵羊INHβA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009458.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哈萨克羊INHβA基因进行扩增,将获得的INHβA基因片段插入到pMD19-T载体中进行克隆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蛋白跨膜、蛋白修饰位点及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模型等。结果显示,哈萨克羊INHβA基因长1 278 bp,编码425个氨基酸。哈萨克羊INHβA基因与绵羊、牛、野猪、小鼠、人、大鼠、猫、兔、马的同源性分别为98.6%、97.7%、90.4%、87.9%、91.1%、88.2%、91.8%、89.8%和91.8%,表明INHβA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INHβA蛋白分子式为C2072H3325N603O628S26,分子质量为47.57 ku,理论等电点(pI)为7.87,不稳定系数为66.16,脂溶指数为78.47,亲水值为-0.507。INHβA是一种碱性不稳定的亲水性脂溶性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含有信号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INHβA蛋白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分别占22.59%、4.47%、54.12%和18.82%。三级结构预测显示,INHβA蛋白以α-螺旋为主,是含有8种蛋白修饰位点的β-桶状蛋白。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哈萨克羊INHβA蛋白功能及探讨INHβA基因对提高哈萨克羊繁殖力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

黑貉TYRP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郭跃跃, 张宇飞, 王天骄, 邢秀梅, 徐超, 赵家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299-13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06
摘要 ( 217 )   PDF (4477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黑貉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1,TYRP1)基因CDS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采集黑貉背部皮肤组织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根据GenBank中犬科TYRP1基因mRNA序列(登录号:NM_001194966.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TYRP1基因CDS区,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中,对阳性菌落经PCR验证和序列测定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黑貉TYRP1基因CDS序列全长为1 614 bp,编码537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属于不稳定可溶性的亲水蛋白质。TYRP1基因与狐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该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TYRP1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最高,为54.0%;α-螺旋次之,为29.8%。TYRP1蛋白三级结构主要由大量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构成,与二级结构相一致。TYRP1蛋白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参与DNA修复和复制、蛋白质合成和降解,可与TYR、DCT、TP53、TRPC1等多种蛋白相互作用。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TYRP1基因在哺乳动物毛色遗传机制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增强子预测及靶向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王锦, 赵正伟, 马丽娜, 马青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08-13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07
摘要 ( 391 )   PDF (972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增强子在传统上被定义为不依赖转录方向及与目标启动子的相对位置来调控一个或多个基因转录的基因组顺式调控序列,其活性对生长发育、基因表达多样性、进化及人类疾病发生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因此,了解增强子的功能特性不仅有利于理解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也有助于最终揭示细胞分化、物种进化及非编码区域变异导致疾病等关键的生物学问题。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子的预测鉴定、识别及功能注释的方法和工具也呈现出多样性,包括序列基序分析、转录因子和辅因子的体内结合位点、特征染色质和组蛋白修饰、大规模并行增强子分析,以及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相关技术。文章就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利用调节因子结合位点、染色质可接近性、组蛋白修饰、增强子与启动子的相互作用、增强子RNAs (eRNAs)和体外荧光素酶等技术对增强子鉴定、识别、预测的6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就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靶向研究增强子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展望了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增强子研究和个体研究增强子的作用,并详细描述了靶向预测增强子的方法,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生理生化
骆驼尿液对预防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浩斯娜, 卓娜, 海勒, 伊丽, 明亮, 吉日木图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16-13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08
摘要 ( 287 )   PDF (3625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骆驼尿液对预防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骆驼尿液低剂量组(170 mg/kg)、中剂量组(340 mg/kg)和高剂量组(500 mg/kg),3组骆驼尿液组灌胃相应剂量的骆驼尿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灌胃1次,连续14 d;试验末期,除正常组外(橄榄油),各组小鼠腹腔注射20% CCl4橄榄油混合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2 h后摘眼球取血和采集肝脏样本,并记录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测定小鼠血清相关指标,并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骆驼尿液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升高,且高剂量组效果较好;而小鼠肝脏病理学切片观察显示,骆驼尿液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高剂量骆驼尿液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与正常组的肝脏组织形态接近。比较低、中、高3种浓度骆驼尿液处理发现,浓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说明骆驼尿液治疗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骆驼尿液对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且高剂量骆驼尿液组的效果较好。

鸡贮精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
郭玉琦, 孙冬梅, 彭兆宇, 姜勋平, 胡薛英, 刘耘, 刘桂琼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23-13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09
摘要 ( 261 )   PDF (3192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稳定可靠的贮精腺上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鸡贮精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鸡输卵管的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样为材料,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观察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的培养情况,比较不同细胞培养方法获得贮精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用胶原酶或胰酶单独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经100目过滤后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24 h后可贴壁,但48~72 h后细胞死亡;用胶原酶Ⅺ(0.01 g/mL)与胰酶(0.25%)先后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后再经100目过滤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贴壁性良好,24~48 h细胞出现明显增殖,72 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开始死亡;用组织块培养法7 d可获得鸡贮精腺上皮原代细胞,该细胞可传2~3代;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试验,发现细胞表达贮精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NXPH1蛋白,该蛋白在培养细胞内的表达符合其分泌蛋白特性,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所获细胞可用于后续研究。综上,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鸡贮精腺上皮细胞可为研究母鸡贮精腺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中添加藤茶提取物对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熊云霞, 王丽, 温晓鹿, 胡友军, 易宏波, 邱月琴, 杨雪芬, 吴绮雯, 蒋宗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30-133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0
摘要 ( 234 )   PDF (950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藤茶提取物对不同体重阶段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30 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去势公猪90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复合物组(A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3%植物精油复合物)和藤茶提取物组(B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3%藤茶提取物),根据不同体重阶段(30~50、50~75、75~100 kg及100 kg~出栏)饲喂不同阶段的基础日粮,每次换料前及试验结束时称重采血,分析不同体重阶段添加0.03%藤茶提取物对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添加0.03%藤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30~75 kg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显著降低了30~50 kg猪血清乳酸(L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50~75 kg猪血液胰岛素(INS)浓度(P<0.05),但对血糖(GLU)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75~100 kg猪GLU浓度(P<0.05),INS浓度有升高趋势(P>0.05),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体重阶段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均有升高趋势(P>0.05)。B组猪血清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各体重阶段与CON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添加0.03%藤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30~100 kg猪的ADFI (P<0.05),显著降低了30~50 kg猪血清LA含量(P<0.05),且显著提高了50 kg以上体重阶段猪血清GSH-Px活力(P<0.05)。综合试验结果,添加0.03%藤茶提取物可促进30~75 kg猪生长代谢,在一定程度改善50~100 kg猪的血糖代谢,且添加藤茶提取物效果优于添加等量植物精油复合物。

碱贮处理对真姬菇菌糠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何祥波, 李颖, 许锦聪, 苗景, 甘乾福, 梁学武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40-135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1
摘要 ( 228 )   PDF (958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碱贮对真姬菇菌糠瘤胃降解率的影响,采用CaO、Ca (OH)2、CaO+3%尿素及Ca (OH)2+3%尿素4种处理,每种处理碱(CaO/Ca (OH)2)的添加量设3%、4%、5%及6% 4个水平,分别记作CO3、CO4、CO5、CO6,CH3、CH4、CH5、CH6,COU3、COU4、COU5、COU6,CHU3、CHU4、CHU5、CHU6,每个水平4个重复,空白组设2个,1组空白(CK)仅为真姬菇菌糠,另1组空白(CKU)为真姬菇菌糠+3%尿素,室温下碱贮30 d。选取6只装有瘤胃永久瘘管川中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对真姬菇菌糠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体外发酵4、8、12、24、48、72 h的动态降解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真姬菇菌糠经不同水平碱贮后,DM、CP、NDF、ADF的72 h降解率及其有效降解率(ED)均较对照组提高。其中,COU碱贮处理组效果最佳,不同水平COU碱贮处理组的72 h的DM瘤胃降解率较CKU组分别提高13.01%、20.03%、31.65%和32.33%(P<0.05);NDF瘤胃降解率较CKU组分别提高27.61%、45.78%、62.88%和50.23%(P<0.05);ADF瘤胃降解率较CKU组分别提高26.14%、45.75%、51.76%和39.65%(P<0.05);CP瘤胃降解率较CKU组分别提高12.33%、14.62%、20.55%和19.07%(P<0.05),其中综合评定COU5处理水平最优。

一株高产内切纤维素酶贝莱斯芽孢杆菌的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
陈龙, 吴兴利, 李立佳, 魏炳栋, 于维, 闫晓刚, 谷巍, 徐海燕, 刘臣, 刘洪亮, 张芳毓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53-13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2
摘要 ( 224 )   PDF (1303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一株杜仲树皮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内切纤维素酶(CMCase)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Case的相关特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优化pH、接种量、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等发酵条件,并探讨温度、pH、底物专一性、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CMCase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碳源(30 g/L)、豆粕为氮源(30 g/L)、3%接菌量、pH 7.0的条件下37℃培养48 h,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CMCase最高可达(5.14±0.18) U/mL。经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最适酶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5.0;温度稳定性试验发现,在40和50℃时,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8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降低,当温度高于55℃,相对剩余酶活力约为50%;pH稳定性试验发现,在pH 5.0~10.0之间耐受性良好,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9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相对剩余酶活力变化不大。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属于典型内切型纤维素酶。Na+、Mg2+、Ca2+可促进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酶活力,而Co2+、Hg2+、Fe2+、Cu2+和SDS抑制CMCase酶活力;表面活性剂Tween-80、Tween-20、Triton X-100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无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具有产酶量高,耐受pH范围广的特点,在饲料添加剂、洗涤剂和造纸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仔猪血浆抗氧化指标和肠黏膜生长的影响
余魁, 张越, 李思源, 纪昌正, 董毅, 赵广宇, 王蕾, 赵迪, 易丹, 侯永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62-13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3
摘要 ( 232 )   PDF (828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仔猪血浆抗氧化指标和肠黏膜生长的影响。选取30头体重相近的21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106、2.0×107 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正试期21 d,试验结束时前腔静脉采血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和Ⅱ组断奶仔猪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回肠总蛋白(TP)含量及RNA与DNA的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仔猪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空肠TP含量及TP/DNA显著提高(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能力,促进仔猪肠道黏膜细胞的增殖与更新,从而改善了肠道黏膜形态结构。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中国西门塔尔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预测的研究
吴琼, 王思珍, 张适, 胡宗福, 杨浩, 牛化欣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70-137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4
摘要 ( 306 )   PDF (1788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系统探讨中国西门塔尔牛瘤胃内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本试验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西门塔尔牛(20月龄,平均体重约为550 kg)瘤胃液样本菌群结构并进行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两组样本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共获得66 712条优质序列,聚类分析得到1 79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经分类学鉴定分属13个门20个纲22个目33个科及59个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所占比例分别为62.46%和22.45%;基于属的组成,依次为粪杆菌真核菌群([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9.16%)、瘤胃球菌属_2(Ruminococcus_2,7.90%)、未知属f型拟杆菌目RF16菌群(norank_f__Bacteroidales_RF16_group,6.23%)、未知属f型瘤胃菌科(norank_f__Ruminococcaceae,4.79%)、理研菌科_RC9菌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4.72%)、未知属f型拟杆菌目BS11菌群(norank_f_Bacteroidales_BS11_gut_group,4.49%)、瘤胃球菌属_1(Ruminococcus_1,4.43%)等;16S rRNA基因组的PICRUSt功能预测发现,瘤胃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转运及代谢上,可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酶基因。综上,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揭示了西门塔尔牛瘤胃菌群的多样性,并预测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为探索西门塔尔牛瘤胃微生物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挖掘与某些重要营养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提供参考。

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对肉仔鸡肉品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崔红霞, 郭照宙, 赵旦华, 马渭青, 程皇座, 许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79-138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5
摘要 ( 208 )   PDF (829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superoxdie dismutase mimics,SOD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43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25%、0.30% SODm,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①日粮添加SODm对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添加0.20%、0.25%和0.30% SODm组胸肌亮度(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0.10% SODm组外,SODm各组胸肌剪切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m各组腿肌L*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0%和0.15% SODm组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0.30% SODm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SODm组血清SOD活性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42日龄时,添加SODm各组血清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21日龄时,SODm各组肝脏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SODm对胸肌和心脏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42日龄时,添加0.15%和0.25% SODm组肝脏和心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5%和0.30% SODm组胸肌和腿肌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SOD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添加0.15%~0.25% SODm可提高肉仔鸡体内SOD活性,降低肌肉亮度和剪切力,改善肌肉嫩度。

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灿, 唐小武, 欧慧敏, 杨海, 唐青海, 唐姣玉, 曹丽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88-13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6
摘要 ( 294 )   PDF (922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桑叶含粗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营养组分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是理想的动物蛋白质资源。研究发现,在猪生产中,添加15%桑叶可能会影响育肥猪的生长,但添加适量的桑叶(6%左右)可延缓宰后肌肉pH降低,增强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桑叶可提高肌肉脂肪沉积,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有影响,并改善肉的风味。在家禽生产中,添加桑叶能降低鸡肉的pH,且可通过改变肌肉脂肪酸组成改善肉品质。此外,桑叶的活性成分已被证实能提高细胞或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降血脂、血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文简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肉鸡、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其作为蛋白质资源进一步应用于畜禽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遗传繁育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赵云翔, 阳文攀, 陶荣佳, 李镇养, 张从林, 刘小红, 陈瑶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397-140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7
摘要 ( 235 )   PDF (769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绵羊Tacr3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陈炜昊, 田志龙, 孙伟, 储明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05-14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8
摘要 ( 168 )   PDF (996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速激肽受体3(tachykinin receptor 3,Tacr3)基因g.21484478A > C、g.21560640C > T和g.21560688T > C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为绵羊高繁殖力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 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和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Tacr3基因3个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个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其中g.21484478A>C位点存在AA、CC和CA基因型,g.21560640C>T位点存在TT、CC和TC基因型,g.21560688T>C位点存在TT、CC和CT基因型,3个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21484478A>C位点在滩羊和策勒黑羊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 < PIC < 0.5),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和湖羊中均为低度多态(PIC<0.25);g.21560640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g.21560688T>C位点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g.21560640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21484478A>C位点在草原型藏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g.21560688T>C位点在滩羊、策勒黑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3个多态位点与小尾寒羊第一、二、三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推测Tacr3基因3个多态位点均不适用于小尾寒羊产羔数选育。

散养黄羽肉鸡CAPN1、H-FABP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肌内脂肪含量的研究
朱梦婷, 解一凡, 王晓路, 赵宗胜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13-14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19
摘要 ( 193 )   PDF (877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在散养条件下黄羽肉鸡CAPN1、H-FABP基因与其生长发育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以130羽3周龄体重接近,健康商品代黄羽肉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笼养组(对照组)和散养组(试验组),采集在不同周龄(3、4、6、8、10、13 w)的胸肌、腿肌和腹脂组织样品共3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CAPN1和H-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和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的CAPN1、H-FABP基因在胸肌、腿肌和腹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散养肉鸡CAPN1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且3~6 w其在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笼养显著高于散养(P<0.05)。H-FABP基因的整体表达趋势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降低,在胸肌和腿肌中变化趋势相同,且均表现为散养显著高于笼养(P<0.05),在腹脂中表现为笼养高于散养(P>0.05)。与散养鸡相比,笼养鸡生长速度较快,腹脂率、IMF含量较高。本试验结果可为散养黄羽肉鸡CAPN1和H-FABP基因分子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研究
朱方方, 李雪, 杨明华, 吴文静, 匡海鸥, 李亚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21-14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0
摘要 ( 285 )   PDF (1727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阐明树鼩精子中是否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及其在附睾精子中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PP1γ2对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PP1γ2的存在形式和磷酸化程度,探讨了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或Ca2+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和花萼海绵诱癌素A (calyculin A,CA)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对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运动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均存在PP1γ2,且在等量的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蛋白中,PP1γ2在附睾尾精子的磷酸化程度远高于附睾头精子;db-cAMP、IBMX或Ca2+不改变PP1γ2的磷酸化水平;磷酸酶抑制剂OA和CA能明显提高附睾头和附睾尾中PP1γ2磷酸化的程度,且能显著提高精子(尤其是附睾头精子)的运动度(P<0.05),OA和CA的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1 μmol/L和1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分别为15、20 min。本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磷酸酶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及运动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变化发挥作用。

绵羊骨骼肌生长发育调控基因研究进展
孙燕勇, 付绍印, 祁云霞, 何小龙, 孙德欣, 方勤圆, 陈欣, 刘永斌, 张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29-14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1
摘要 ( 311 )   PDF (1833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骼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肌细胞的形成与增殖、肌管和肌纤维的形成及最后的成熟过程。骨骼肌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绵羊的生产性能。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更多人尝试从基因层面来阐述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系统的调控网络,挖掘与肉品质、产肉性能等重要功能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是控制肌肉基因表达的保守且功能显著的转录因子,在调节肌肉生成、神经发育与分化等方面起作用。成肌细胞决定因子(myogenic differentiation,MyoD)基因家族调控肌细胞分化和骨骼肌系统的发育成熟。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与绵羊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的调控基因的功能,作者从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入手,重点介绍MEF2与MyoD基因家族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非编码RNA对骨骼肌中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分析儋州鸡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
李义书, 侯冠彧, 曹婷, 施力光, 周汉林, 周雄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39-14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2
摘要 ( 168 )   PDF (949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对36只儋州鸡样品的线粒体DNA (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中公布的部分品种鸡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儋州鸡mtDNA D-loop区扩增片段长度为1 210 bp,A+T含量为59.9%,C+G含量为40.1%,变异区在167~1 215 bp之间,高变区主要集中在167~367 bp之间,存在6种单倍型,共有20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变异度(Hd)为0.571,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6.449,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537,中性检验的Tajima’s D值为1.61643,6种单倍型可分为A、B、C 3个世系,以B世系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儋州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相对偏低,结合群体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发现,儋州鸡的遗传组成来自3个母系祖先,缅甸红原鸡、爪哇红原鸡及红原鸡海南亚种均是其潜在的祖先,受外来鸡种影响较小,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原始鸡种。

预防兽医
成都市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冠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张梦薇, 陈艳, 李妍, 杨晓农, 黄坚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47-14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3
摘要 ( 260 )   PDF (1727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成都市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猫星状病毒(FAstV)和猫肠道冠状病毒(FECoV)的分子流行情况,本试验采集了315份家养猫和34份社区流浪猫的肛门拭子,含228份临床发病猫样本和121份临床健康猫样本,采用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同时,根据动物年龄、生活状态和免疫情况等因素进行病原流行分析,并根据病毒基因片段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FPV、FAstV和FECoV的检出率分别为38.4%(134/349)、23.2%(81/349)和19.5%(68/349)。在混合感染方面,以FPV/FAstV (9.5%,33/349)、FAstV/FECoV (4.6%,16/349)和FPV/FECoV (4.3%,15/349)双重感染为主。基于部分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间FPV VP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5.1%~100%,发病猫毒株分为两个分支,其中一支与葡萄牙毒株(GenBank登录号:KT240136)和加拿大毒株(GenBank登录号:MF069445)遗传关系较近;另一支与中国的CPV毒株(GenBank登录号:KY937664)关系较近。样本间FAstV ORF1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0.9%~99.7%,发病猫的毒株的两个分支中一支与葡萄牙毒株(GenBank登录号:KF374704)和美国毒株(GenBank登录号:KM017743)关系较近;另一分支与中国香港毒株(GenBank登录号:KF499111)关系紧密。样本间FECoV的N基因序列同源性范围为89.3%~100%,与美国毒株(GenBank登录号:FJ938059)、意大利毒株(GenBank登录号:GU017092/GU017107)和中国毒株(GenBank登录号:KT852997)关系密切。调查结果表明,成都市区猫携带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情况较为普遍,部分猫存在多病原混合感染,且病毒基因序列存在明显变异,增加了病原流行及带毒猫发病的风险,需积极地进行临床防控。

肺炎克雷伯菌榆中分离株OmpK17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免疫原性研究
程家海, 殷娟斌, 白珊泽, 田泽暘, 庞红红, 包世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56-14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4
摘要 ( 203 )   PDF (3078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外膜蛋白OmpK17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免疫原性。参照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菌外膜蛋白OmpK17基因序列(登录号:U52843.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肺炎克雷伯菌榆中分离株(YZ株)OmpK17基因CDS序列,应用相关软件及程序对OmpK17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ET-OmpK17,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抗血清,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YZ株外膜蛋白OmpK17基因高度保守,其CDS序列全长513 bp,编码170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其他肺炎克雷伯菌OmpK17基因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9.6%;OmpK17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8.5 ku,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含有1个信号肽、1个跨膜区和6个抗原决定簇区域,是一种具有桶状三维结构的跨膜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OmpK1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且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ELISA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OmpK17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克隆和表达了肺炎克雷伯菌OmpK1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并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OmpK17基因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肺炎克雷伯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牛支原体新疆株的分离鉴定
凌晨, 郝成武, 何海, 张飞, 候凤, 贺笋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66-14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5
摘要 ( 224 )   PDF (1954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调查新疆规模化奶牛场病牛死亡原因并确定病原,本研究无菌采集7份肺炎病死牛病变肺组织样,通过牛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分离到1株支原体,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该分离株,采用支原体特异性引物和牛支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基因序列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6.0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煎蛋样",菌落中心凹陷深入培养基,周边菲薄而透明,经Dienes染液染色后,菌落中心呈深蓝色。该分离株不分解葡萄糖、尿素、不水解精氨酸,血细胞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均呈阴性,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反应呈阳性,产生膜和斑。PCR反应扩增出大小为1 911 bp的牛支原体特异性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的序列同源性为99.8%,与牛支原体地方株(Mb NM2012、Mb HB0801、Mb Hubei-1、Mb Ningxia-1、Mb CQ-W70和Mb 08M)的同源性为99.3%~99.7%。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与Mb Ningxia-1株和Mb 08M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引起病牛死亡的病原为牛支原体,为新疆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7年江西部分地区PE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蒋新华, 周荷田, 罗锋, 杨丹凤, 张志庆, 陈松昌, 邓舜洲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74-14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6
摘要 ( 236 )   PDF (1881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江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对2017年采自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182份腹泻仔猪小肠组织和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设计了2对引物对37份阳性病料的S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以及与GenBank中登录的22株PEDV S基因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7株PEDV江西流行株的S基因序列长为4 158或4 161 bp,编码1 385或1 386个氨基酸,全部为Group 1型,与美国流行毒株较为接近,而与欧洲毒株(Br1/87)及疫苗株(CV777)亲缘关系较远;37株PEDV中有36株为G1-1亚群,1株为G1-2亚群;37株PEDV江西毒株间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9%~10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1%~100.0%,与22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7%~100.0%和91.5%~100.0%;相较于CV777疫苗株,PEDV江西流行毒株的S基因存在碱基缺失、插入和位点突变现象。本研究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证实了2017年江西部分地区PEDV的流行与变异情况,为指导江西省PEDV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吉林省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演化分析
郭影成, 付守鹏, 高学勇, 李旭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83-149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7
摘要 ( 250 )   PDF (2409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吉林省2015-2017年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PCV3检测,将PCV3检测阳性的样品进行ORF2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6.06对ORF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2015-2017年PCV3样品总感染率和猪场感染率分别为28.1%(136/484)和65.8%(25/3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4株PCV3 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8.9%和97.7%~99.5%,4株PCV3 ORF2基因与国内外参考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99.7%和96.7%~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3存在2个亚群:PCV3a和PCV3b。本试验分离的PCV3毒株分别位于2个亚群上,1株属于PCV3a亚群,3株属于PCV3b亚群。PCV3毒株Cap蛋白第24(A、V)和27位(R、K)氨基酸的不同可能与PCV3毒株的进化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PCV3在吉林省猪群和猪场中存在很高的感染率,PCV3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PCV3的分子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础兽医
乳黄消口服液滋阴、扶正及祛邪功效的研究
白东东, 李新圃, 杨峰, 罗金印, 王旭荣, 李宏胜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91-149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8
摘要 ( 227 )   PDF (928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乳黄消口服液滋阴、扶正及祛邪的功效,本研究观察乳黄消口服液对阴虚模型大鼠临床症状、饮食量、饮水量、体重、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副乳房链球菌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大鼠在乳黄消口服液给药后精神正常,易抓取,但被毛光泽仍较差,有脱毛现象,大便正常。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大鼠体重(P>0.05)、胸腺指数(P>0.05)、脾脏指数(P>0.05)、TSH含量(P<0.05)上升,饮食量(P<0.05)、T3P<0.05)、T4含量(P>0.05)下降,但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大鼠饮水量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乳黄消口服液给药后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间吞噬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乳黄消口服液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吞噬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乳黄消口服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副乳房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1.56、0.20和0.39 mg/mL。综上所述,乳黄消口服液可改善大鼠阴虚临床症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具滋阴、扶正和祛邪的功效,可用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内江市猪源大肠埃希菌抗菌药与消毒剂交叉耐药性研究
杨文, 陈红伟, 曾杨梅, 吴俊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499-15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29
摘要 ( 247 )   PDF (1457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内江市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与消毒剂的交叉耐药情况及交叉耐药机制。本试验以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为质控菌,检测从内江市分离的66株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恩诺沙星、土霉素和消毒剂苯扎溴铵、戊二醛对受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耐药性检测,并筛选出对抗菌药和消毒剂均耐药的交叉耐药菌;PCR扩增标准菌株和交叉耐药菌的qacE△1、acrA、acrBtolC基因,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携带和扩增情况,并对acrA、acrBtolC基因进行测序,以标准菌株的acrA、acrBtolC基因为参照,比对交叉耐药菌相应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显示,从内江市分离的66株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土霉素完全耐药,对苯扎溴铵耐药的有3株,而所有菌株均对戊二醛敏感,即对抗菌药和消毒剂均耐药的交叉耐药菌有3株,编号分别为5、6、7号。在检测的3株交叉耐药菌中,仅6号菌检出qacE△1基因;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标准菌株相比,交叉耐药菌的acrA、acrBtolC基因碱基和氨基酸均有突变发生,碱基突变率最高的是7号菌的tolC基因(2.10%),突变率最低的是7号菌的acrA基因(0.97%);氨基酸突变率最高的为7号菌的acrB基因(2.39%),突变率最低的是tolC基因,且3株菌突变率相同(均为0.22%);3个基因有部分碱基或氨基酸有一致突变。所检测的内江市猪源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恩诺沙星和土霉素耐药性严重,已有对抗菌药和消毒剂交叉耐药的菌株,且其交叉耐药的机制与外排泵AcrAB-TolC有相关性。

兔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王俊书, 徐进强, 金红岩, 侯绍华, 封家旺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508-15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30
摘要 ( 228 )   PDF (2367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拉萨市一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因,本试验从一只种兔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单个或成对的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分离菌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73.5%~99.8%,采用Mega 7.0软件将分离菌株与11株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综合分析后确定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T2018。在动物回归试验中有3只试验兔出现了腹泻,但均未死亡,剖检结果显示,空肠、回肠肠壁薄而透明,内有半透明胶冻样物;结肠和盲肠黏膜充血,浆膜上有出血斑点。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和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5种抗菌药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哌拉西林表现为中介,对其他24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上述结果表明该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

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玉米赤霉烯酮致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朱启航, 司梦雪, 李茜, 刘双双,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刘宗平, 卞建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516-15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31
摘要 ( 213 )   PDF (2368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研究ZEA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凋亡途径,试验选取大鼠原代SC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ZEA (0、5、10、20 μmol/L)处理SC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了20 μmol/L ZEA联合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对SC凋亡率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 ZEA组细胞Bcl-2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10、20 μmol/L ZEA组Bax/Bcl-2比值及Cyto-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组相比,ZEA与Z-IETD-FMK联合处理可使ZEA诱导的SC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tBid/Bid、Bax/Bcl-2、Cyto-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合试验结果,ZEA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大鼠SC发生凋亡。

低水平葡萄糖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张金友, 黄鹤, 李伟, 韩欢胜, 甘文平, 宋伟红, 卫喜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525-15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32
摘要 ( 185 )   PDF (5916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葡萄糖水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溶菌酶(LYZ)、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乳铁蛋白(LF)和白细胞介素-8(CXCL8)等促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后,分别在含有0.25、1.00和4.50 mg/mL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上述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各葡萄糖浓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TNF-α和LYZ在各浓度葡萄糖中的表达量均非常少,iNOS的表达量居中,而IL-6、LF和CXCL8在各浓度组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试验结果提示,葡萄糖浓度的减少并没有直接影响乳腺上皮细胞中TNF-α、LYZ、iNOS、IL-6、LF和CXCL8 mRNA的基础性表达;乳腺上皮细胞在未受到感染的情况下,能够表达一定数量的iNOS、IL-6、LF和CXCL8,这些因子可以作为先天性免疫防御的储备,在受到感染的情况下能迅速应对病菌的入侵。

临床兽医
多重PCR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检测5种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方法的研究
刘胜利, 刘玲玲, 吕玉金, 吴凤笋, 李文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532-15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33
摘要 ( 215 )   PDF (2832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运用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5种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制备相应的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了5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毒的标准毒株,并对1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通过多重PCR扩增出带有荧光标记的5种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并与固定有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灵敏度可达102拷贝/μL。1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达87.5%(14/16)。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高效检测以上5种病毒,为其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

鸡血藤总黄酮对大肠杆菌败血症的治疗作用
黄诗琦, 韦雅妮, 赵雨川, 张波, 王云涛, 罗妙, 蓝虹, 韦柳源, 殷小艳, 司红彬, 陈海兰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541-15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34
摘要 ( 253 )   PDF (5255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鸡血藤总黄酮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液的方法建立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模型,1 h后灌胃给予不同剂量鸡血藤总黄酮,12 h后观察小鼠临床表现并进行评分,然后剖杀小鼠,比较肝脏、胸腺和脾脏的外观、脏器指数和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检测各项血液常规指标,分析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发现,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后引起小鼠被毛粗乱、精神沉郁、眼睛红肿、眼部分泌物增加且呼吸急促等症状,部分严重的小鼠出现抽搐、休克现象,肝脏、胸腺、脾脏出现萎缩、变小的现象,且脏器指数下降。肝脏病理切片可观察到肝索紊乱、肝窦增大、细胞边缘不清晰、部分区域炎性细胞浸润。血液中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等指标水平发生显著改变(P<0.05),且血清中ALT、AST、LDH及炎性细胞因子等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鸡血藤总黄酮和阿米卡星处理可改善上述临床表现,抑制相关指标的改变,使其趋于与对照组相似水平。以上结果表明,鸡血藤总黄酮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及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大肠杆菌败血症引起的机体损伤。

一例貉大肠杆菌与血虫混合感染的诊断鉴定
栾明明, 王晓旭, 贾赟, 赵家平, 张林波, 徐超, 韩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551-15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35
摘要 ( 209 )   PDF (3792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诊断吉林养殖场一例病死貉的病原,本试验运用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血液涂片镜检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死貂的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及血液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和药敏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该分离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为两端钝圆的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其能分解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产气,对于M-R试验、吲哚试验、淀粉水解试验结果为阳性;其16S rR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已知大肠杆菌序列同源性达99%;动物致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敏感,对其他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病貉抗凝血进行涂片镜检证明有血虫感染,且红细胞感染率达98%以上。综上所述,该病貉感染的病原菌株为大肠杆菌且该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同时病貉患有血虫病,并导致了其生长发育迟缓。

不同中药与盐酸恩诺沙星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付丽云, 陈志强, 郭蔚冰, 李海华, 张鹏举, 尚静雪, 张远达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5):  1558-15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5.036
摘要 ( 190 )   PDF (876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药与盐酸恩诺沙星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上一种常用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和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及其联合使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发现,单味中药水提物中侧柏叶、金樱子和五味子的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3.91、3.91和7.81 mg/mL;单味中药的醇提物中,侧柏叶、马齿苋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7.81和3.91 mg/mL。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五味子和金樱子水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MIC值分别降低到0.0078和0.0039 mg/mL;与马齿苋、赤芍、侧柏叶和金樱子的醇提物联合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MIC值均明显降低。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鱼腥草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椿皮水提物、马齿苋醇提物、苍术醇提物、三颗针醇提物、赤芍醇提物、薤白醇提物、拳参醇提物、侧柏叶醇提物、金樱子醇提物和败酱草醇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耐药菌株呈现相加或协同抑菌作用,其FIC值分别为0.75、0.62、0.62、0.27、0.75、0.75、0.31、0.62、0.50、0.53、0.28和0.62。初步认为不同中药中含有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中药,也含有与盐酸恩诺沙星组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中药,为寻找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来对抗多重耐药菌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