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06-20
目录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0-0. 
摘要 ( 85 )   PDF (497KB) ( 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0-0. 
摘要 ( 9 )   PDF (753KB) ( 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siRNA抑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rf2基因的表达研究
胡修忠, 程蕾, 余婕, 向敏, 夏瑜, 陶弼菲, 周源, 王定发, 熊海谦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567-157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01
摘要 ( 209 )   PDF (2436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Nrf2)基因沉默及激活后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小分子干扰(siRNA)技术及Nrf2的激动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分别从Nrf2基因的下调和上调表达来研究Nrf2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Homebox A10(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在设计的2条siRNA序列(siRNA-1209和siRNA-1672)中,siRNA-1672在终浓度为75 nmol/L、作用时间24 h时抑制效果较好,抑制效率在80%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rf2蛋白表达水平在转染后96 h极显著下降(P<0.01),而HO-1和HOXA10的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了60%和70%(P<0.01),蛋白表达量在96 h后极显著或显著下降(P<0.01;P<0.05)。此外,经CCK8方法检测,Nrf2基因表达沉默后,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而在tBHQ激活Nrf2试验中,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BHQ终浓度为30 μmol/L时Nrf2蛋白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HO-1和HOXA10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上升。结果表明,本试验设计的siRNA-1672能特异性地抑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rf2的表达,而抑制Nrf2的表达会导致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且Nrf2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O-1和HOXA10基因表达存在调控作用。

槟榔江水牛OXCT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何情, 刘琴, 哈福, 张永云, 苗永旺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576-15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02
摘要 ( 218 )   PDF (1789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槟榔江水牛3-酮酸辅酶A转移酶1(3-oxoacid CoA-transferase 1,OXCT1)基因的完整CDS区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功能生物信息学和多组织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以普通牛OXCT1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06076397)为参考序列,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序列,以提取的槟榔江水牛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槟榔江水牛OXCT1基因mRNA序列,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利用ORF Finder软件进行开放阅读框识别,获得水牛OXCT1基因CDS区全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槟榔江水牛OXCT1基因CDS序列全长1 563 bp,编码52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2509H4041N687O746S23,分子质量为56.50 ku,理论等电点(pI)为8.69,不稳定系数为27.49,平均疏水性(GRAVY)为-0.097,该蛋白属弱亲水性蛋白。OXCT1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线粒体膜蛋白;包含pcaJ_scoB_fam和AtoD 2个保守结构域,且具有5个功能活性位点。槟榔江水牛与普通牛、藏羚羊等5个物种的OXCT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97%。对槟榔江水牛13个组织进行表达谱分析表明,在泌乳期,OXCT1基因在乳腺中表达量最高,在肾脏、垂体、脂肪、大脑、皮肤和肌肉中不表达;在非泌乳期,OXCT1基因在除脂肪以外的其他12个组织中都有表达。OXCT1基因在槟榔江水牛泌乳期乳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其可能参与了水牛的乳脂合成调控事件。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乳脂合成代谢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滩羊TCHH基因CDS区遗传结构及表达模式分析
郑杰, 刘玉芳, 马露, 薛明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585-159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03
摘要 ( 226 )   PDF (2121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分析滩羊TCHH基因的遗传结构,并检测该基因在同一月龄不同组织及不同月龄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基因同源扩增获得滩羊TCHH基因编码区(CDS)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序列的同源性、蛋白基本性质及重复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半定量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该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CHH基因CDS区全长4 425 bp,包含两段重复序列,共编码1 474个氨基酸,滩羊TCHH氨基酸序列在物种内同源性较高,与山羊同源性可达96.3%,物种间的同源性较差,与人和家鼠的同源性分别为48.4%和40.5%。TCHH蛋白分子式为C8006H13187N2787O2661S6,分子质量大小为191.26 ku,理论等电点为5.76,为亲水蛋白,其蛋白不稳定指数为119.37,稳定性较差。TCH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共包含2个保守区,分别为S-100型钙结合域和蛋白激酶结构域,富含α-螺旋,高达89.89%,推测其二级结构为长条棒状分子结构。组织表达谱结果发现,TCHH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其mRNA表达量随着滩羊月龄的增加逐渐降低,与滩羊毛发卷曲性状的生长趋势一致,TCHH基因特殊的结构和表达模式表明该基因在滩羊的毛发卷曲性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滩羊毛发生长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豫西脂尾羊CIDEa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组织表达
李君, 候霞飞, 梁文双, 邓红雨, 张桂枝, 刘太宇, 王笑笑, 权凯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594-16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04
摘要 ( 236 )   PDF (3249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豫西脂尾羊诱导细胞凋亡DNA片段化因子45样效应因子A (cell death-inducing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45-like effectors A,CIDEa)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在豫西脂尾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以豫西脂尾羊脂肪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豫西脂尾羊CIDEa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CIDEa基因在豫西脂尾羊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瘤胃、小肠、背最长肌、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豫西脂尾羊CIDEa基因CDS区序列长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豫西脂尾羊与绵羊、水牛、黄牛、藏羚羊、猪和人的CIDE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1%、96.8%、96.2%、98.8%、85.0%和79.4%。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CIDEa蛋白分子质量为24.38 ku,理论等电点(pI)为9.12,属于碱性蛋白。跨膜结构和信号肽预测分析表明,CIDEa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豫西脂尾羊CIDEa蛋白分布在细胞质(47.8%)、线粒体(26.1%)、细胞核(17.4%)、液泡(4.3%)和内质网(4.3%)。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发现,CIDEa蛋白结构具有2个α-螺旋、4个β-折叠及一些无规则卷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IDEa基因在豫西脂尾羊脂肪组织(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他组织中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小肠、肝脏、脾脏、瘤胃、心脏、肾脏、肺脏、背最长肌。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CIDEa基因在肉羊脂质代谢中的功能及羊肉品质调控提供基础资料。

牦牛Myf6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雷秦祎, 付东海, 常永芳, 吴晓云, 梁春年, 褚敏, 阎萍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03-16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05
摘要 ( 240 )   PDF (1951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克隆牦牛Myf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其在牦牛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以青海雪多牦牛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引物对其Myf6基因CDS区进行克隆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功能结构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牦牛Myf6基因含有一个大小为72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42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牦牛Myf6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绵羊亲缘性最近。对Myf6蛋白理化性质进行预测分析得到其结构式为C1167H1870N336O372S13,理论等电点为5.64,其中丝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亮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其疏水平均值为-0.586,亲水性最强为-2.467,疏水性最强为1.511,为亲水性、可溶性蛋白;有可形成卷曲螺旋部位;磷酸化位点预测其有26个丝氨酸激酶,10个苏氨酸激酶,5个酪氨酸激酶;亚细胞定位分析其编码产物在细胞核中分布最多(73.9%),其次为细胞骨架(13.0%)、细胞质(4.3%)、高尔基体(4.3%)、分泌系统小泡(4.3%)。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49.17%)组成,其次是α-螺旋(33.47%)、延伸连(11.57%)及β-折叠(5.79%)。蛋白功能分析显示其生长因子功能几率较大(7.694),其次为转录调节作用,预测其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参与机体生物学调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yf6基因在胎牛、6月龄、4~5岁牦牛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且在6月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胎牛和4~5岁牦牛(P<0.05)。上述结果为研究牦牛Myf6生肌因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为改良牦牛经济性状提供了参考。

生理生化
胰高血糖素样肽-2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韩斐, 江明锋, 王刚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12-16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06
摘要 ( 231 )   PDF (785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一条由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肽,主要由位于小肠的边缘和结肠中的L内分泌细胞分泌,与其受体(GLP-2R)结合激活一系列下游的反应来实现其功能。GLP-2具有促进肠道生长发育,修复受损伤肠道,加快营养物质转运与吸收,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等生理作用,目前GLP-2及GLP-2类似物([Gly-2]GLP-2)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短肠综合征等人类肠黏膜损伤性疾病。此外,由于GLP-2功能具有多样性,在畜牧生产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GLP-2可以用于家畜常见的一些肠胃炎的治疗,可用来缓解牛败血症引起的肺脏损伤,在维持肝脏健康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作为一种厌食信号肽来增加食物在家畜中的转化率,以及用于缓解周围环境改变而引起的家畜不良应激反应,如热应激、缺水应激、氟中毒、饮食转换期间肠功能受损等问题。作者就GLP-2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能氮比对塔里木马鹿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贾存辉, 钱文熙, 吐尔逊阿依·赛买提, 古力皮叶木·阿布都克然木, 敖维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19-16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07
摘要 ( 224 )   PDF (961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对低质粗饲料的适应机理,试验探讨了RDN/DOM对其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旨在科学有效地利用粗饲料,提高塔里木马鹿养殖经济效益。试验根据以瘤胃尼龙袋法对饲料原料降解特性(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研究的结果,在相同营养水平下,设计了8个等距离能氮释放梯度不同(RDN/DOM为15~29)的试验日粮作为发酵底物,利用体外消化试验,检测各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结果表明,以RDN/DOM=19的配合饲料作为培养底物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时,12 h时,M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因此最终培养时间确定为12 h;RDN/DOM=23时,体外培养液NH3-N浓度最低(8.34 mg/dL),MCP合成量(11.76 mg/dL)、TVFA含量(71.24 mmol/dL)和乙酸/丙酸(2.79)均最高。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塔里木马鹿最适宜RDN/DOM为23,这对后续研究塔里木马鹿日粮能氮释放同步性指数(SI)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塔里木马鹿氮代谢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

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F1代体重和体尺的相关性研究
陆会宁, 刘妍妍, 张丽, 金鑫, 何林波, 曹忻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28-16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08
摘要 ( 217 )   PDF (859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F1代羔羊体重和体尺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性状估计其体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随机选取80只150日龄兰小杂交F1代羔羊,公、母羔各半,测量其体重(Y)、体长(X1)、体高(X2)、胸围(X3)、管围(X4)、胸深(X5)和胸宽(X6),运用SPSS 22.0软件分别对公、母羔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兰小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与体长、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母羔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和0.908,其次为体长,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844。各体尺性状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胸围和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胸围和体长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深、管围、体高、胸宽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胸深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公、母羔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43.861+0.675X3+0.394X1r=0.945,P<0.01)和Y=-38.378+0.590X3+0.397X1r=0.948,P<0.01)。综上所述,胸围和体长是影响兰小杂交F1代羔羊体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该品种的选育和肥羔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胸围和体长的选择力度,同时考虑胸深、管围、体高、胸宽的影响。

添加复方中草药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李美发, 陈作栋, 梁欢, 柏峻, 赵二龙, 易中华, 瞿明仁, 许兰娇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36-164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09
摘要 ( 181 )   PDF (832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择130日龄左右、平均体重为(56.21±1.76) kg的健康育肥期杜×大×长三元杂交猪192头,按体重相近、公母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4组中日粮中复方中草药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650、1 000和1 500 mg/kg。试验期3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测定育肥猪试验期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650 mg/kg复方中草药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并降低料重比;②日粮中添加650、1 500 mg/kg复方中草药后,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磷(P)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日粮中添加650 mg/kg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育肥猪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丙二醛(MDA)含量(P<0.05);④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机体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650 mg/kg复方中草药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改善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降低血清中MDA含量,提高GSH-Px活性。

单宁和氧化锌组合对断奶仔猪粪便菌群、血清抗氧化及肝脏功能指标的影响
陶勇, 杨晓志, 王见悠, 徐斌, 任善茂, 孙清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44-165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0
摘要 ( 202 )   PDF (818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宁和氧化锌不同水平组合对断奶仔猪粪便菌群及血清免疫、抗氧化和肝脏功能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25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70头,随机分成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加高锌(3 000 mg/kg氧化锌)的日粮,试验1~8组(T1~T8)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以下氧化锌与单宁组合的日粮:(2 000+0)、(2 000+1 000)、(1 000+0)、(1 000+1 000)、(1 000+1 500)、(1 000+2 000)、(0+1 500)、(0+2 000) mg/kg。试验期30 d。分别于试验的第14与28天采集仔猪新鲜粪样,测定粪便中各细菌的数量。试验结束采集血样,测定血清免疫、抗氧化及肝脏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第14天,各组断奶仔猪粪便大肠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28天,T1、T6组断奶仔猪粪便乳酸菌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双歧杆菌数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大肠杆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断奶仔猪血清中IgG和IgA含量、MDA含量及GSH-Px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T5、T6、T7、T8组断奶仔猪血清GSH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了T2和T5组,其余各组猪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锌对照组(P<0.05;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使用高剂量氧化锌相比,单宁与氧化锌适量水平组合有利于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的增殖、提高断奶仔猪抗氧化能力并对肝脏产生保护作用。

酶菌复合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单春乔, 林洋, 冯柳柳, 刘艳, 武杰, 陆继爽, 李国爱, 江国托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52-16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1
摘要 ( 208 )   PDF (855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泌乳天数及生理性状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40头,随机为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 kg/t的酶菌复合制剂,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分别于试验第10、20、30、40天采集牛粪便,利用粪便分析筛对牛粪便组成进行分析。分别在试验第1、20、40天采集乳样,采用乳汁分析仪测定各组乳样中乳脂率、乳蛋白率、非脂固形物和奶中体细胞数(SCC),试验期间记录每头牛平均日产奶量(ADMY)及平均日采食量(ADFI)。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菌复合制剂能够显著增加奶牛平均日产奶量(P<0.05),提高牛乳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P<0.05),降低体细胞数(P<0.05),改善粪便结构。综合试验结果,酶菌复合制剂应用于奶牛养殖的最优添加量为1.0 kg/t,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牛体细胞数。

维生素A过量对肉鸡早期骨骼钙磷代谢的影响
郭晓宇, 闫素梅, 史彬林, 李胤豪, 韩俊英, 赵艳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60-166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2
摘要 ( 185 )   PDF (808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研究维生素A过量对肉鸡早期骨形成生化指标及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日粮维生素A过量对肉鸡骨骼钙磷代谢产生负面影响的机理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5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公母各半)称重后随机等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各处理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 000、6 000、15 000、30 000和60 000 IU/kg维生素A。试验期28 d,分别于试验第14、28天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1只鸡,翅静脉采血制备血清后随即宰杀,在冰浴上迅速分离右侧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胫骨组织,-80℃保存备用。试验结果表明,随日粮维生素A添加剂量的升高,肉鸡血清BGP浓度、ALP活性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活性及胫骨、肝脏及小肠组织中ALP、BGP 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显著(P<0.05)或趋于显著的一次线性或一元二次(P<0.10)降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维生素A水平在42 766~47 185 IU/kg时,肉鸡14 d胫骨和肝脏ALP mRNA相对表达量、肝脏BGP mRNA相对表达量,28 d的血清ALP活性及肝脏ALP mRNA相对表达量、胫骨和回肠的BGP 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综合试验结果,维生素A线性降低了肉鸡早期血清BAP活性;日粮维生素A以剂量依赖模式影响肉鸡早期血清BGP浓度、ALP活性及其在组织中的基因表达,42 766~47 185 IU/kg维生素A对上述指标的降低作用较大,提示日粮维生素A过量可抑制肉鸡早期骨形成相关生化指标的活性,并下调胫骨、肝脏及小肠组织中ALP、BGP mRNA的相对表达量。

单宁与饲用纤维素酶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
赵梦迪, 邸凌峰, 唐泽宇, 李成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68-167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3
摘要 ( 223 )   PDF (876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日粮中添加单宁与饲用纤维素酶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3月龄生长发育良好、平均体重(18.36±1.65) kg的肉用公湖羊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K)和3个处理组,每组18只湖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1%单宁(T)、0.1%饲用纤维素酶(FC)和0.1%单宁+0.1%饲用纤维素酶(M),试验共94 d,其中过渡期7 d,预饲期7 d,正饲期80 d。结果表明:①FC组和M组湖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K组(P<0.05),FC组湖羊料重比(F/G)显著低于CK组(P<0.05),各组间湖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3个处理组湖羊的白球比显著低于CK组(P<0.05),球蛋白、总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各组之间湖羊的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FC组湖羊宰前活重显著高于CK组(P<0.05),FC组和M组湖羊胴体重显著高于CK组(P<0.05),M组湖羊屠宰率显著高于CK组(P<0.05),T组湖羊背膘厚显著低于CK组(P<0.05),FC组和M组湖羊GR值显著高于CK组(P<0.05),各组间湖羊的净肉率、骨肉比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除各处理组湖羊蹄重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外,各组湖羊头重和毛皮重、肝脏重、肺脏重、肾脏重、心脏重及蹄器官指数、内脏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试验结果,在日粮中同时添加饲用纤维素酶和单宁可以提高湖羊的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降低料肉比,提高湖羊的免疫力,对器官发育无不良影响。本试验结果可为单宁和饲用纤维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研究
宋春洁, 霍宾, 吴婷, 申小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77-168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4
摘要 ( 206 )   PDF (1015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病因。在赫章县兴发养殖场选取20只锌(Zn)缺乏的乌蒙半细毛羊作为试验组,在威宁县凉水沟种羊场选取20只健康的乌蒙半细毛羊作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土壤、牧草和动物血液及肝脏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参数,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试验牧场土壤及牧草中锌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牧场(P<0.01);试验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和肝脏中Zn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其他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中红细胞数(R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NE)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PCV)、白细胞数(WBC)、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主要由土壤和牧草锌含量过低引起,且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硫酸锌可以防治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发生。

黄羽肉鸡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苟钟勇, 崔小燕, 李龙, 林厦菁, 范秋丽, 王一冰, 蒋守群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85-16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5
摘要 ( 210 )   PDF (1237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是畜牧业大国,饲料资源需求大,但供应不足等问题严峻,非常规饲料资源对黄羽肉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非常规饲料资源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米糠、饲料米、木薯、木薯渣等非常规能量饲料原料;棉籽粕、菜籽粕、玉米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花生饼粕等非常规蛋白饲料原料和桑叶粉、辣木叶粉、杏鲍菇菌渣、发酵味精废弃物、柚皮粉等其他非常规饲料资源。介绍了非常规饲料原料含有的毒素与其他抗营养因子,分析了非常规能量、蛋白饲料原料分别与常规饲料原料玉米、豆粕相比时营养特性、成分含量的优势与不足,并分别给出了非常规饲料原料的适宜添加量、添加时间及时长,最后总结了目前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非常规饲料资源在黄羽肉鸡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进一步促进黄羽肉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遗传繁育
华南地区舍饲川中黑山羊繁殖性能及疾病状况分析
练志全, 柳广斌, 邹娴, 韩印如, 邓铭, 郭勇庆, 孙宝丽, 刘德武, 李耀坤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695-17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6
摘要 ( 242 )   PDF (1403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川中黑山羊在华南地区的适应性,本试验以外省引进的川中黑山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华南地区舍饲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和疾病发生等情况,为川中黑山羊在华南地区饲养的可行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撑。2014~2017年收集华南某舍饲场川中黑山羊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疾病发生等数据,利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川中黑山羊初产母羊的产羔率为181%,经产母羊的产羔率为200%,群体总活羔率及断奶成活率分别为87.2%和83.8%;公羔、母羔平均初生重分别为2.85和2.75 kg,平均断奶重分别为10.15和9.64 kg;母羊平均年产胎次在1.5胎左右;在华南地区大规模舍饲条件下,川中黑山羊繁殖性能较原产地略有下降,但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及饲养技术的改进,有逐渐恢复的趋势。在规模舍饲环境下,羊群易患肺炎,母羊妊娠后期易因患病而流产,羔羊死亡率随羔羊出生数增加而上升。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虽然引进的川中黑山羊饲养时短期内会出现一定的适应性问题,但在科学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引进后的川中黑山羊仍可保持优良的繁殖性能和较强的抗病力。因此,川中黑山羊可在华南地区进行大规模集约化舍饲养殖。

Zfx基因CDS序列克隆及序列分析
张志东, 夏欢, 邹声雷, 安洪勇, 李超程, 贾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04-17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7
摘要 ( 229 )   PDF (2627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驴Zfx基因CDS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牛Zfx基因mRNA序列(登录号:D84097.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获取驴Zfx基因CDS序列,并对驴Zfx基因CDS区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驴Zfx基因CDS区序列长度为2 403 bp,编码800个氨基酸;驴与马、牛、家犬、白犀牛、马鹿、猫、人、绵羊、黑猩猩的Zfx基因CDS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95.0%、95.3%、97.9%、93.5%、94.9%、95.0%、95.7%和94.9%。对驴及其他9种哺乳动物Zfx基因CDS区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驴与马亲缘关系很近,与白犀牛的亲缘关系次之;同时又与聚在一类的家犬、猫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绵羊、牛的亲缘关系稍远。Zfx蛋白理论等电点(pI)为5.19,不稳定系数为42.94,消光系数为35 810,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60个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属于非分泌蛋白。Zfx蛋白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为23.12%、20.25%和56.63%,三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本试验成功克隆获得驴Zfx基因CDS序列,为后期深入研究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提供依据。

矮脚黄鸡轻度脂肪肝对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谭晓冬, 刘冉冉, 赵桂苹, 崔焕先, 李庆贺, 郑麦青, 文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13-172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8
摘要 ( 179 )   PDF (3407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矮脚京星黄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上市日龄鸡发生轻度脂肪肝对其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矮脚京星黄鸡饲养至98日龄时,选同批饲养的273只公鸡分两次进行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性能测定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同时利用HE染色与油红O染色切片,判断脂肪肝的程度。结果显示,53只公鸡的肝脏细胞排列紊乱,发生一定程度空泡变性并有较多脂肪沉积,分入轻度脂肪肝组;而另外219只公鸡肝脏细胞排列致密,无明显变性特征,分入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轻度脂肪肝组公鸡: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重和肝脏指数均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P<0.05),且血清胆固醇含量与肝脏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②屠宰性能有所提升,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及腿肌重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③肌肉品质显著提升,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胸肌和腿肌剪切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胸肌肉色亮度(L*45 min、L*24 h)显著降低(P<0.05),红度(a*45 min)极显著增加(P<0.01);pH24 h仅相差0.04,但差异显著(P<0.05);④腹脂过多沉积,腹脂重、腹脂率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结果表明,上市日龄矮脚黄鸡发生轻度脂肪肝可使鸡部分屠宰性能提升,且对肉品质有改善作用,但会造成腹脂的过多沉积。

杜洛克猪饲料利用效率测定阶段及RFI校正公式研究
张金山, 王立刚, 张跃博, 张龙超,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23-17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19
摘要 ( 198 )   PDF (818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中国猪育种过程中饲料利用效率测定期长、无校正公式等问题,本研究对应用4种不同方法计算的杜洛克猪全期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剩余采食量(RFI)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得到可代表全期RFI的测定阶段,进而缩短测定时间。应用不同体重RFI线性插值与达100 kg真实体重RFI对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RFI校正公式参数进行拟合求解,以得到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RFI校正系数。结果显示,4种方法计算的RFI均为105~180 d生长阶段和全期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适配回归方程为:全期RFI=0.9786×(105~108 d测定阶段RFI)+0.0002,最高拟合度为0.9734。杜洛克公猪及母猪达100 kg体重RFI校正系数分别为0.0519和0.0179。在此系数下,公猪70~100 kg范围内校正准确性较高,母猪40~100 kg范围内校正均比较准确。本试验结果可直接用于制定育种方案,既可缩短RFI测定的时间,又可为更准确地计算RFI提供参考,为制定优良的育种方案提供有效数据。

SEPW1基因的转录调控分析
张凤, 李鑫, 陈明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30-17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0
摘要 ( 216 )   PDF (1582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猪SEPW1基因的潜在启动子区进行克隆及转录活性分析,获得其核心启动子区域,并进一步分析转录因子SP1对SEPW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为探索SEPW1基因在猪肉质性状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EPW1基因在大白猪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构建空间表达谱;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6个逐级缺失的SEPW1基因启动子片段,构建6个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检测各载体的双荧光素酶活性获得SEPW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对核心启动子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潜在的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通过过表达、抑制表达、定点突变及凝胶迁移试验(EMSA)确认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存在及其对SEPW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EPW1基因在所检测的4月龄大白猪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腓肠肌及心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双荧光素酶活性显示,猪SEPW1基因5'侧翼区-443~-231 bp为其核心启动子区,且-378~-306 bp存在1个潜在的SP1结合位点。过表达和抑制表达SP1基因结果显示,转录因子SP1能够促进SEPW1基因的转录;定点突变及EMSA试验确认,转录因子SP1可直接与SEPW1基因启动子区的SP1结合位点(-348~-339 bp)相结合。综合以上结果表明,转录因子SP1可直接靶向SEPW1基因的启动子区并促进SEPW1基因的转录。

家畜免疫去势研究进展
曾凡梅, 种玉晴, 姜勋平, 刘桂琼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39-17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1
摘要 ( 218 )   PDF (1210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手术去势技术正受到动物福利和规模化标准化畜牧生产需求的挑战,作为手术去势的优势替代方法,免疫去势能够很好地阻滞睾丸发育,控制性行为,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免疫去势是采用免疫学方法破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平衡,通过降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进而使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最终抑制性腺功能,达到去势的目的。免疫去势分为激素免疫去势和基因免疫去势,其靶标经历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自下而上的筛选,依次为睾酮、LH、FSH、GnRH、吻素-1(KISS-1),其中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游的GnRH激素、GnRHKISS-1基因3种靶标去势效果较好。免疫去势效果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表明,免疫去势具有改善生产性能、安全和可逆的特点,但其可逆性机制还不清楚。去势导致肾上腺发挥代偿作用,但目前免疫去势的肾上腺代偿研究鲜见报道。文章首先介绍了几种靶标的免疫去势机制,其次对免疫去势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推动免疫去势技术在动物生产繁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伊犁鹅的保种效果
吴盈萍, 高凤, 彭箫, 王俊花, 米思佳, 孙苗, 刘晓晓, 李海英, 卢立志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46-17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2
摘要 ( 192 )   PDF (3230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某保种场伊犁鹅的保种效果,本研究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伊犁鹅3个世代(0世代、1世代、2世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试验以3个世代伊犁鹅血液为样本,使用苯酚-氯仿抽提法提取DNA,随后进行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银染法显色及判型。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在伊犁鹅的3个世代中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0世代、1世代和2世代均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3个世代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22、0.4232和0.45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751、0.3707和0.3936,表明伊犁鹅的3个世代均处于中度多态,遗传变异处于中等水平,且3个世代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个世代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97、0.0184和0.0074。综合来看,伊犁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该保种场目前所采用的保种方法较好地保存了伊犁鹅原有的遗传多样性。

预防兽医
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苏倩, 冯陈晨, 赵学亮, 王金玲, 王文龙, 呼和巴特尔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56-176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3
摘要 ( 227 )   PDF (1091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间接ELISA (iELISA)诊断方法,本试验对骆驼斯氏副柔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PR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将获取的重组蛋白(rCPR)进行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然后以纯化好的重组蛋白为抗原,通过棋盘滴定试验优化了抗原包被浓度、包被条件、抗体稀释度、酶标二抗稀释度、封闭液和封闭时间等,建立了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iELISA诊断方法,并对建立的i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重复性、敏感性、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检测。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8 μg/孔,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50,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5 000,最佳包被条件为4℃包被过夜,最佳封闭条件为3% BSA封闭2 h。临界值为0.235,待检血清D450 nm值>0.235则确定为阳性。重复性试验中变异系数均<10%,重复性较好;用该方法检测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96.3%;此方法仅与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感染了其他寄生虫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对14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6.4%。综上可知,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诊断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iELISA方法。

猪腺病毒3型Proteas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吴思雯, 胡聪, 唐青海, 韩涛涛, 刘祯珍, 向冬梅, 王姝姝, 李彦, 杨海, 王芳宇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64-177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4
摘要 ( 198 )   PDF (7404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猪腺病毒3型(PADV3) Proteas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PCR扩增PADV3 Protease基因,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ADV3-Protease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PADV3-Protease,采用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ADV3-Protease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原核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收集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将目的蛋白纯化后与佐剂乳化制备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Protease蛋白多克隆抗体;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PADV3-Protease转染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EGFP-Protease融合蛋白的细胞系,以该稳定表达细胞系为包被抗原,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法(IPMA)检测抗体的免疫活性与抗体滴度。结果显示,Protease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615 bp,原核表达系统中Protease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大小为23 ku,与真核细胞表达的Protease蛋白分子质量一致,该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制备的Protease蛋白多克隆抗体能与EGFP-Protease融合蛋白稳定表达真核细胞系发生特异性的反应,与对照细胞无反应。本试验构建了Protease蛋白原核表达菌株和真核表达细胞株,制备的PADV3-Protease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活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Protease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PADV3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了基础材料。

牛分枝杆菌MarP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林伟东, 隋修锟, 王召阳, 贾红, 房立春, 王海春, 朱良全, 鑫婷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74-178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5
摘要 ( 185 )   PDF (2532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能够特异性识别牛分枝杆菌(M.bovis)抗酸蛋白酶(MarP)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MarP蛋白的胞浆区,并以β-casein为底物、DTT为抑制剂检测MarP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以具有活性的MarP蛋白免疫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并加入饲养层细胞轻轻摇匀分装于96孔培养板,置于37℃、5% CO2培养箱内培养10 d,通过IFA和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株进行亚克隆,制备能分泌针对MarP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MAb与重组表达和天然的MarP蛋白的反应性。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MarP具有良好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能够在12 h内将30 μg的β-casein酶解完全,DTT能够抑制MarP的酶活性。具有活性的MarP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5株针对MarP的MAb,均能够特异性识别重组和牛分枝杆菌天然表达的MarP蛋白的线性表位,而不与大肠杆菌(E.coli)和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的蛋白反应。本研究成功制备了MarP蛋白及MAb,为进一步研究MarP的作用底物及其在牛分枝杆菌抗酸胁迫中作用机制提供了必备材料。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JX16株的分离鉴定及体外传代对其毒力的影响
唐融志, 陈智, 焦安琪, 赵鲁, 于江, 张玉玉, 孙文博, 张树金, 曾昊, 彭军, 吴家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83-17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6
摘要 ( 205 )   PDF (5046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0年中国新出现了以新生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变异株。为了明确山东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变异株特征,本试验利用Vero细胞对莒县某猪场的腹泻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和体外传代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细胞超薄切片观察、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S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滴度测定和致病力试验进行病毒序列及特征分析,并探究接毒后细胞脱落时间的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能引起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细胞超薄切片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多呈致密核芯,能引起宿主细胞线粒体肿胀,溶解;RT-PCR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证实其为PEDV,最终通过测序证实该毒株为变异毒株。体外传代培养至100代过程中,随着病毒代次升高,其对细胞适应性不断增强。接毒后细胞脱落时间由48 h逐渐缩短至17 h,病毒滴度由6代时的105.3TCID50/mL逐渐升高至100代的107.5TCID50/mL。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毒力随代次升高逐渐下降,40代时对仔猪已无致病力。本试验结果为PEDV突变株致病基因的确定及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样颗粒的纯化及鉴定
王席, 李国攀, 陈清清, 徐保娟, 荣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792-180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7
摘要 ( 292 )   PDF (2252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较高纯度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 Cap蛋白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并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本试验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PCV2重组Cap (PCV2 rCap)蛋白,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cryl S-300 HR凝胶过滤层析、Capto Q离子交换层析、CsCl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纯化。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纯化所得蛋白进行免疫反应性鉴定,透射电镜(TEM)观察纯化蛋白的粒径及形态,高效液相尺寸排阻色谱(HPSEC)检测其组分分布。结果显示,纯化后PCV2 rCap蛋白经SDS-PAGE检测,可见28 ku的目的蛋白带,灰度扫描法检测其纯度为97.5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处的特异性蛋白条带有明显的免疫反应性;TEM检测其为粒径17.35~19.24 nm的规则球形颗粒,表明所获得的PCV2 rCap蛋白在表达时能在菌体内自我装配成VLPs,且在纯化过程中没有被破坏而解聚,仍保持天然状态;HPSEC检测纯化样品中VLPs含量为92.67%。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CV2 VLPs的空间结构及其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猪硒蛋白W的原核表达及IgY多克隆抗体制备
周继萍, 曹瑞敏, 米克热木·沙依布扎提, 蒋志惠, 张小莺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01-18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8
摘要 ( 185 )   PDF (1791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优化硒蛋白W (selenoprotein W,SelW)的原核表达系统,并评估SelW的免疫原性和基于IgY抗体检测猪体内SelW的可行性。将获得的猪SelW基因序列密码子进行优化、合成并连接至pET-32a (+)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 (+)-SelW,转化E.coli BL21(DE3)宿主菌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重组猪SelW的表达情况,并免疫产蛋鸡制备抗SelW的IgY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IgY抗体滴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gY识别抗原的特异性。SDS-PAGE结果显示,SelW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得到了大小约为33 ku的重组蛋白,IPTG最佳诱导浓度及时间分别为0.5 mmol/L和6 h;可溶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SelW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45 d的IgY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1:51 200。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所制备的IgY抗体与SelW的亲和力较高。本试验成功构建并优化了SelW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提高了SelW蛋白的表达量,获得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SelW蛋白,制备的IgY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猪肌肉组织中的SelW,可用于检测猪组织中SelW的表达、预防硒中毒和缺硒性疾病的监测等,为进一步探究SelW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牛乳头瘤病毒2型L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杜继文, 刘悦, 宋志峰, 鲁兆祥, 徐玮程, 李明珠, 高明春, 王君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08-181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29
摘要 ( 168 )   PDF (2389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表达牛乳头瘤病毒(BPV)的L1衣壳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对疑似牛乳头状瘤的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L1基因简并引物FAP59/FAP64进行扩增,然后设计特异性引物,将衣壳蛋白L1基因亚克隆至pET-30a (+)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BPV2-L1,在E.coli RosettaTM(DE3) pLysS宿主菌中表达重组蛋白rBPV2-L1,并以纯化的rBPV2-L1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兔抗BPV2-L1蛋白多克隆抗体,随后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病变部分表皮细胞增生、角质过度并出现细胞挖空等BPV感染的组织病变情况;序列分析确定BPV分离株的基因型为2型,L1基因编码区长1 494 bp,可编码一个含有497个氨基酸的衣壳蛋白,蛋白分子质量为55.5 ku;与各型BPV的L1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其与BPV2-SW01(GenBank登录号:KC878306.1)、BPV2(GenBank登录号:KX113620.1)处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且属于Delta属成员;诱导表达的rBPV2-L1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沉淀中;间接ELISA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163 840,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兔抗BPV2-L1多克隆抗体能与瞬时表达的BPV2-L1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以上结果证实,本研究成功克隆、表达了BPV2 L1基因,且重组蛋白rBPV2-L1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所制备的BPV2-L1蛋白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研究BPV2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基础兽医
四川地区牦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隋明, 王静霞, 唐贤华, 张彩, 舒学香, 叶绍勇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16-182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30
摘要 ( 205 )   PDF (2447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四川地区牦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并确定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采集了四川地区不同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牦牛肺脏、咽拭子、鼻拭子共127份病料组织,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PCR扩增法检测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4种药物耐药率较高,为65.12%~90.70%;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大观霉素4种药物的耐药率在20.93%~48.84%之间;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3药物的耐药率在18.60%~25.58%之间;多数筛选分离得到的菌株均呈现出多重耐药性,耐9、10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3.3%和20.9%。通过使用PCR扩增法检测分离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结果表明:blaTEMblaSHVsul2、sul3、floR 5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在62.8%~69.8%之间;ant (3″)-Ⅰaaph (3')-Ⅱaaac (6')-ⅠbaacC2 4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低,检出率在7.0%~20.9%;blaCTX-MMcr-1、qnrAqnrSrmtB 5种耐药基因未检出。综上所述,本试验中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携带有较多的耐药基因,为了更好的促进四川省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并通过药敏试验对症下药。

腹水综合征肉鸡空肠黏膜组织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温爽, 郭宇荣, 杨澜, 赵冬冬, 王卓, 申伟祺, 程佳, 孙耀贵, 王文魁, 李宏全, 段智变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25-18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31
摘要 ( 178 )   PDF (2317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空肠核因子κB (NF-κB)及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胞质紧密黏连蛋白1(zonula occluden 1,ZO-1))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的变化,为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0羽1日龄罗斯肉鸡常规饲养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饲料添加3%猪油和4%鱼粉,饮水添加0.12% NaCl,9~11℃低温饲养),35日龄检测体重,并取心脏组织测腹水心脏指数,取空肠组织以HE染色切片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空肠NF-κB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肉鸡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腹水心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绒毛长度、绒隐比极显著下降(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升高(P<0.01),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occludin、claudin-1和ZO-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表明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异常及肠通透性增高促进了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一株门多萨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张楠驰, 方庆, 王利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32-184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32
摘要 ( 247 )   PDF (2248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确定感染黄颡鱼的病原菌并探讨其耐药性。采用细菌培养、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运用PCR方法扩增耐药基因,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与门多萨假单胞菌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长度为1 442 bp。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16S rDNA序列与门多萨假单胞菌NK-01同源性为99.6%,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判定分离菌为门多萨假单胞菌,命名为fsznc-0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fsznc-01含有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Ⅱa、aac(6)-Ⅰb、aac(3)-Ⅱa及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和Sul2,未检测出磺胺类耐药基因Sul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fsznc-01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等药物敏感,对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预防门多萨假单胞菌感染导致的鱼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因子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
刘昆, 毛伟, 李婷婷, 刘博, 关红, 裴乐, 曹金山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41-18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33
摘要 ( 206 )   PDF (2620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和IL-8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体外感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两种细菌刺激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并用HE染色法观察两种细菌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体外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和IL-8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浓度为1×105、1×106 CFU/mL时,IL-6、IL-1β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浓度为1×107 CFU/mL时,IL-6、IL-1β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染浓度为1×106 CFU/mL时,IL-8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感染浓度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感染1×105~1×109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时,IL-6、IL-1β及IL-8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相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P<0.01)。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仍有部分上皮细胞保留,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上皮细胞全部脱落。本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不同。大肠杆菌感染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被显著上调,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破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程度更加严重。

云南楚雄规模化猪场仔猪大肠杆菌HPI基因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景麟稀, 高飞龙, 单春兰, 刘超英, 王世玉, 严玉霖, 高洪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49-18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34
摘要 ( 176 )   PDF (2040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高致病性毒力岛(high pathogenicity island,HPI)基因流行特征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云南省楚雄州地方猪场采集粪便及肛门拭子,应用麦康凯培养基、生化鉴定管及PCR扩增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别通过PCR反应、动物回归试验及纸片扩散法研究分离菌株的HPI基因携带情况、致病性及耐药性。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78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83.87%,HPI基因携带率高达96.15%;24 h内,HPI阳性菌株致小鼠死亡率100%,HPI阴性菌株致小鼠死亡率75%,对照组无小鼠死亡,表明HPI基因可提高小鼠死亡率;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46%、84.62%、73.08%、53.85%、38.46%、19.23%和5.13%,对多黏菌素B不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防治大肠杆菌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临床兽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张海龙, 陈盛楠, 谢博, 李丽, 黄良宗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56-18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35
摘要 ( 206 )   PDF (2212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诊广东省阳江市某规模化猪场(存栏800头母猪)保育猪发病死亡的原因,本试验对从该发病猪场采集的3份肺脏、肝脏、脾脏临床样品进行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采用PCR/RT-PCR检测临床样品中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和猪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对特异性扩增的3株PRRSV的ORF5基因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与VR2332、HuN4、JXA1、CH-1a等代表毒株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试验分离鉴定出1株副猪嗜血杆菌(Hps),对7种临床常用药如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均有较强的敏感性。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3株PRRSV (LJW1、LJW2和LJW3)ORF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3%~99.8%,与欧洲型代表毒株Lelystad核苷酸同源性为64.0%~64.2%,与HP-PRRSV毒株JXA1、HuN4、CH-1a和TJ核苷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2%~99.5%、99.0%~99.3%、94.5%~94.9%和98.8%~99.2%;与中国河南和广西分离的HP-PRRSV毒株HeNzm1-16和GXLZ05-2015核苷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3%~99.7%和99.2%~99.7%,与美洲型经典疫苗株MLV、美洲型标准株NC、美洲型经典株VR2332核苷酸同源性较低,分别为88.5%~88.8%、85.2%~85.5%和82.3%~82.6%。PRRSV ORF5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3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毒株,与国内HP-PRRSV代表毒株JXA1、HuN4和TJ等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揭示了该场保育猪发病病原,并从分子水平上明确了分离的3株PRRSV与不同代表毒株的亲缘关系,为弱毒疫苗的合理选择使用和综合防控PRRSV提供了参考依据。

质量安全
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欧亚红, 王玉可, 张莉蕴, 王延新, 彭大鹏, 谢书宇, 黄玲利, 潘源虎, 陈冬梅, 王旭, 王玉莲, 陶燕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65-18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36
摘要 ( 232 )   PDF (1046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及添加剂残留等会造成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测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考察生物受到有毒有害物的刺激或干扰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获得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投影,适用于对多种微量毒物的鉴别监测。同时,代谢组学技术可反映出毒物代谢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为毒物代谢过程和毒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因此,以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代谢组学方法逐渐成为检测和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的关键技术,为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检测方法的优化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毒物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作者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对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驴肉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林靖凯, 刘桂芹, 格日乐其木格, 赵一萍, 张心壮, 芒来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6):  1873-188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6.037
摘要 ( 236 )   PDF (922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驴的役用功能逐渐消失,而驴肉功效的明确与开发利用则使驴产业在近几年有了迅猛发展。作者针对驴肉的营养特点及驴肉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如驴的品种、年龄、饲料营养、屠宰加工、驴肉质量鉴别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表明,驴肉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具有高蛋白质、高必需氨基酸、高不饱和脂肪酸和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三高三低特点;对不同品种及不同屠宰年龄驴肉的营养及化学组成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驴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同,不同年龄的驴肉化学组成不同,即品种和年龄对驴肉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在驴饲料中添加植物提取物可以改变饲料消化率进而使肉品质得到改善;不同部位驴肉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差别,通过对比蛋白质、脂肪、剪切力和熟肉率发现,背最长肌的食用品质高于臀肉;通过施加电刺激可加快驴肉排酸进度,改变肌纤维结构和钙蛋白酶降解,进而改善肉嫩度;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可提高真假驴肉的辨别率。作者对驴肉肉品质及营养价值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旨在为制定规范的驴肉生产标准,保障驴肉品质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