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9年 46卷 4期
刊出日期 2019-04-20

目录
生物技术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遗传繁育
预防兽医
基础兽医
临床兽医
目录
0
封面封底
2019 Vol. 46 (4): 0-0 [摘要] ( 111 ) [HTML 1KB] [ PDF 5460KB] ( 121 )
0
目录
2019 Vol. 46 (4): 0-0 [摘要] ( 33 ) [HTML 1KB] [ PDF 482KB] ( 98 )
生物技术
957 吕阳, 曹阳, 高一, 王玉婷, 张国梁
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区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试验旨在克隆草原红牛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3(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3,ACSL3)基因编码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分析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RT-PCR技术和TA克隆的方法获得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对ACSL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ACSL3基因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ACSL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本理化性质、潜在磷酸化位点、O-糖基化位点、N-糖基化位点、信号肽、二硫键、跨膜区结构、亚细胞定位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各组织间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克隆了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区,全长2 163 bp,编码72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80.28 ku,理论等电点为8.74,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NCBI中BLAST比对发现,草原红牛与牛、绵羊、猪、人、大鼠、小鼠、鸡的ACSL3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7%、93%、91%、88%、88%和78%;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草原红牛与牛、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该蛋白序列有7个二硫键,66个磷酸化位点,9个O-糖基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但存在1个跨膜区。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CSL3蛋白通过无规则卷曲连接,蛋白质结构以α-螺旋和β-转角为主,为混合型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ACSL3基因在肾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胃、肝脏和心脏中中度表达,显著高于脾脏、肺脏、肠和脂肪(P<0.05);在脾脏、肺脏、肠和脂肪中相对低表达,说明草原红牛ACSL3基因可能与体内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等调控功能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中脂质代谢及脂肪沉积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2019 Vol. 46 (4): 957-966 [摘要] ( 229 ) [HTML 1KB] [ PDF 1815KB] ( 155 )
967 谭斌, 杨胜林, 杨汝才, 周璇, 杨世皓, 罗林丽, 祝永才
天柱番鸭NPY基因克隆及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试验旨在克隆天柱番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基因,并分析其在天柱番鸭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以天柱番鸭产蛋期组织混合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天柱番鸭NPY基因的完整CDS区进行克隆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分析其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同时进行NPY蛋白理化特性、亚细胞定位、信号肽、糖基化与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预测,并对NPY基因在天柱番鸭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天柱番鸭NPY基因CDS区全长294 bp,编码97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显示,NPY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与绿头鸭亲缘关系最近;NPY蛋白为酸性不稳定蛋白,存在1个信号肽(第1-28位氨基酸),亚细胞定位为100%位于细胞外;存在1个功能结构域PAH,同时含有2个O-糖基化和丰富的磷酸化位点,空间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NPY基因mRNA在天柱番鸭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在大脑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在胰腺、腺胃中表达量次之,与其他组织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肌胃中表达量最低。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PY基因在调控家禽能量平衡、生长发育、脂肪沉积、繁殖性能等多种生理功能提供了参考。

2019 Vol. 46 (4): 967-976 [摘要] ( 252 ) [HTML 1KB] [ PDF 2897KB] ( 135 )
977 奉玲丽, 张瑞门, 黄叶, 夏攀洁, 张名媛, 梁晶, 兰干球
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本研究旨在对广西巴马小型猪成肌细胞决定基因1(myoblast-determining 1,MyoD1)进行克隆分析,并构建Myo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MyoD1,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广西巴马小型猪骨骼肌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以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肝脏组织为材料,应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编码序列,对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该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经过PCR和双酶切验证,通过脂质体转染,将重组质粒转染C2C12细胞,在细胞水平验证了该载体的正确性。结果显示,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编码区序列长960 bp,编码319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与猪、牛、水牛、绵羊、马、人、小家鼠、褐家鼠、家犬的同源性依次为99.7%、92.8%、92.9%、92.6%、91.5%、82.9%、82.9%、82.0%和90.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MyoD1蛋白为膜外蛋白,在第4-116位氨基酸处存在1个MyoD家族标志性的MyoD结构域,对广西巴马小型猪、猪和人的MyoD1蛋白高级结构比较发现其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本研究构建的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表达载体pEGFP-N1-MyoD1,转染C2C12细胞后产生绿色荧光信号,表明MyoD1基因在C2C12细胞中成功表达。

2019 Vol. 46 (4): 977-985 [摘要] ( 264 ) [HTML 1KB] [ PDF 4578KB] ( 267 )
986 王小凤, 李明奇, 郭嘉, 赵天艺, 刘航, 张樊, 孙晓露, 何家琪, 王震, 张辉
布鲁氏菌vce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试验旨在构建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vceA基因缺失株,分析其生长特征及其在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中的存活能力。以布鲁氏菌S2308为模板,PCR扩增vce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以pUC19K质粒为模板扩增kan基因,然后利用融合PCR技术将3段基因进行融合,再将此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电转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构建ΔvceA基因缺失株(S2308ΔvceA),通过卡那抗性对缺失株进行连续筛选,并检测其遗传稳定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观察亲本株S2308和S2308ΔvceA的生长变化趋势,以侵染复数(MOI)100:1侵染HPT-8细胞,通过CFU计数检测亲本株S2308和缺失株S2308ΔvceA在细胞内的生存能力。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片段大小为372、510、1 093 bp的vce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和kan基因;且成功构建pMD19-T-vceA-kan自杀载体,将其电转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基因缺失株,连续传代10次未发现基因回复突变;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缺失株S2308ΔvceA与亲本株S2308生长趋势相似,均在12 h达到对数生长期,30 h进入平台期;侵染HPT-8细胞12 h时,缺失株S2308ΔvceA在细胞中的数量显著低于亲本株S2308(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构建并获得了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布鲁氏菌vceA基因缺失株,该缺失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与亲本株生长趋势相似;但该缺失株在HPT-8细胞内的存活能力显著变弱。

2019 Vol. 46 (4): 986-993 [摘要] ( 222 ) [HTML 1KB] [ PDF 2046KB] ( 201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994 赵二龙, 冯春燕, 王剑飞, 柏峻, 李艳娇, 李美发, 辛均平, 戈钰, 黎力之, 梁欢, 许兰娇, 瞿明仁, 李婷婷
一种新型缓释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旨在研究一种新型缓释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315±5)kg、7月龄左右生长期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豆粕组、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3组,每组6头牛。豆粕组饲喂含11.12%豆粕(粗蛋白质(CP)为15.51%、干物质(DM)为48.06%)的试验日粮(精粗比4:6)。按照等能等氮原则,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饲喂含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分别占各自日粮的1.41%和1.15%,即2个试验组分别用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替代豆粕组日粮中75%豆粕。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①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MI)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②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的干物质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缓释尿素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普通尿素组(P<0.05),但与豆粕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尿素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最低,豆粕组最高,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与豆粕组相比,缓释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未对肉牛各项血液生化指标产生影响(P>0.05);缓释尿素组的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组(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可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应用于肉牛生产中,且缓释尿素替代豆粕效果优于普通尿素。

2019 Vol. 46 (4): 994-1001 [摘要] ( 242 ) [HTML 1KB] [ PDF 759KB] ( 137 )
1002 韩战强, 王秋霞
规模化羊场不同肉用绵羊杂交1代育肥效果及肉品质分析

试验旨在了解萨×杜×湖F1代(萨福克公羊与杜×湖母羊杂交1代)羔羊的育肥性能和肉品质效果。选用体重一致的3月龄杜×湖F1代、萨×湖F1代、萨×杜×湖F1代公羔各9只作为不同试验组,以3月龄纯繁湖羊公羔9只作为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对照组和不同试验组育肥羔羊日粮全部参照国家肉羊饲养标准NY T/816-2004推荐的营养需要量配制。结果表明,萨×杜×湖F1代平均日增重、经济效益均极显著高于萨×湖F1代、杜×湖F1代和纯繁湖羊(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萨×湖F1代、杜×湖F1代和纯繁湖羊(P<0.01),其中萨×杜×湖F1代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萨×湖F1代、杜×湖F1代、纯繁湖羊提高了20.89%、30.62%和47.46%,萨×杜×湖F1代的料重比分别比萨×湖F1代、杜×湖F1代、纯繁湖羊降低了21.76%、18.11%和28.72%;萨×杜×湖F1代的净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萨×湖F1代、杜×湖F1代和纯繁湖羊(P<0.01),其中萨×杜×湖F1代的净肉率分别比萨×湖F1代、杜×湖F1代、纯繁湖羊提高了2.94%、2.79%和3.92%,萨×杜×湖F1代的肉骨比分别比萨×湖F1、杜×湖F1代、纯繁湖羊提高了27.94%、6.76%和24.90%,萨×杜×湖F1代的眼肌面积分别比萨×湖F1、杜×湖F1代、纯繁湖羊提高了24.79%、24.55%和49.46%。萨×杜×湖F1代羊肉品质与萨×湖F1代、杜×湖F1代、纯繁湖羊相比表现较好,且在羊肉营养价值方面表现也较为突出。由此可见,以萨福克公羊做父本,与杜×湖F1代母羊开展三元杂交,萨×杜×湖F1代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明显,且在羊肉品质和营养价值方面表现突出,值得肉羊生产推广利用。

2019 Vol. 46 (4): 1002-1010 [摘要] ( 250 ) [HTML 1KB] [ PDF 855KB] ( 122 )
1011 刘志云, 周晓容, 钟晓霞, 黄健, 杨飞云
长期饲喂发酵全价饲料对猪生长、粪便臭味物质、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性能指标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发酵全价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臭味物质、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以地衣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混合发酵菌剂制备发酵全价饲料。选择90头22 kg左右的约荣二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分别饲喂无抗饲料(对照组),含抗生素的饲料(抗生素组)和发酵全价饲料(发酵组)。饲喂2个月后,测定各试验组猪的生长性能、粪便pH、挥发性臭味物质的含量及血清抗氧化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显示:①全价饲料经发酵后,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提高(P<0.01),还原力和羟自由基清除力均有升高趋势(P>0.05)。②饲喂两个月发酵全价饲料对各组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影响均不显著(P>0.05)。③各组猪的粪便pH及对甲酚、吲哚、粪臭素、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发酵组的异戊酸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④各组猪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补体蛋白4(C4)含量显著升高(P<0.05),这两项指标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长期饲喂发酵全价饲料对猪生长,粪便pH,粪便主要臭味物质含量及血清抗氧化指标、IgG、IgM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没有延续短期饲喂的优势。

2019 Vol. 46 (4): 1011-1017 [摘要] ( 216 ) [HTML 1KB] [ PDF 697KB] ( 261 )
1018 林厦菁, 苟钟勇, 蒋守群
2017-2018年黄羽肉鸡饲料营养研究进展

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黄羽肉鸡饲料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经查阅并总结了2017-2018年关于黄羽肉鸡饲料营养的国内外文献,旨在为黄羽肉鸡安全、高效养殖提供技术参考。作者主要从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研究、非常规饲料原料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在黄羽肉鸡饲料营养的应用及研究中应关注以下内容:明确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维生素的含量,减少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资源浪费;中草药具有多糖、生物碱、皂甙和有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建议使用时应合理配伍制成多功能中药添加剂,使其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等方面都有提高改善作用;益生菌添加剂是一种对黄羽肉鸡养殖有效、绿色环保的添加剂,其中芽孢杆菌和酵母效果较好,两种益生菌组合使用其效果更佳;改进植物性饲料原料的生产工艺以提高其利用率;开发新型的动物性蛋白原料,如蝇蛆和黑水虻等昆虫类动物性蛋白具有安全、绿色环保等优势,是新型动物性蛋白原料的优选。总之,中国的黄羽肉鸡高效养殖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建议完善黄羽肉鸡、种鸡饲养标准,开展更广泛的黄羽肉鸡饲料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以及黄羽肉种鸡母体营养对后代肉鸡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9 Vol. 46 (4): 1018-1030 [摘要] ( 257 ) [HTML 1KB] [ PDF 1435KB] ( 156 )
1031 李月明, 栾嘉明, 张敏, 金英海, 夏广军, 耿春银
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体外产气量法,以生产中较为常见的TMR(精粗比60:40)为发酵底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低、高剂量(1.14×1010、2.27×1010 CFU/kg)枯草芽孢杆菌对体外发酵12、48 h瘤胃产气动力学参数、瘤胃发酵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同时根据24 h产气量预测枯草芽孢杆菌对底物代谢能值(ME)、有机物消化率(OMD)及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在产气动力学方面,与对照组(CON)相比,低剂量组(T1)和高剂量组(T2)均显著提高了24、48 h的产气量(P<0.05),且T2组显著高于T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T1组发酵12 h甲烷(CH4)含量显著增加(P<0.05),T2组无明显变化(P>0.05)。在瘤胃发酵参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T1组12 h各发酵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T2组氨氮(NH3-N)浓度显著增加(P<0.05),但其他发酵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T1组发酵48 h丁酸及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pH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T1及T2组其他48 h瘤胃发酵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T1、T2组OMD、ME及MCP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组OMD和ME均显著高于T1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对精粗比为60:40的TMR发酵参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添加量(2.27×1010 CFU/kg)的效果更好。

2019 Vol. 46 (4): 1031-1037 [摘要] ( 261 ) [HTML 1KB] [ PDF 754KB] ( 212 )
1038 邹志恒, 季华员, 陈小连, 周泉勇, 宋琼莉, 刘林秀, 韦启鹏
复方中草药发酵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发酵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44头遗传背景相同、初始体重(9.54±0.08)kg的35日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12头,公母各半。分别饲喂3种不同的日粮: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4%复方中草药,Ⅲ组饲喂基础日粮+0.4%复方中草药发酵制剂,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中草药组平均日增重(ADG)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与中草药组相比,中草药发酵组平均日增重有较大程度提高(P>0.05),料重比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中草药组血清中IgA、IgG水平有一定程度提高,IgM水平略有降低,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中草药发酵组血清中IgA、IgG和IgM水平都显著提高(P<0.05);与中草药组相比,中草药发酵组血清中IgA、IgG和IgM水平都有较大程度提高,其中IgA和IgM达到显著水平(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中草药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总胆固醇(G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差异都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中草药组相比,中草药发酵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差异都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发酵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019 Vol. 46 (4): 1038-1044 [摘要] ( 216 ) [HTML 1KB] [ PDF 730KB] ( 114 )
1045 张适, 吴琼, 尤欢, 杨浩, 胡宗福, 王思珍, 牛化欣
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2019 Vol. 46 (4): 1045-1052 [摘要] ( 182 ) [HTML 1KB] [ PDF 837KB] ( 172 )
1053 霍宾, 吴婷, 宋春洁, 申小云
高寒草甸环境硒缺乏对牦牛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为探究牦牛以骨骼肌损伤为特征的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案,本试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土壤、牧草和动物组织矿物质元素含量,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及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分析血液参数、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疾病发生区土壤和牧草硒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正常区域(P<0.01);患病牦牛血液、肝脏和毛发硒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健康牦牛(P<0.01)。患病牦牛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极显著低于健康牦牛(P<0.01),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谷丙转氨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牦牛(P<0.01);患病牦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健康牦牛(P<0.01),血清丙二醛(MDA)、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牦牛(P<0.01)。通过注射0.1%亚硒酸钠和5%维生素E的复方灭菌溶液对患病牦牛进行治疗,治疗组牦牛血液硒含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因此,推测牦牛以骨骼肌损伤为特征的疾病是土壤和牧草硒缺乏所引起,以上结果在牦牛缺硒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9 Vol. 46 (4): 1053-1062 [摘要] ( 174 ) [HTML 1KB] [ PDF 1018KB] ( 118 )
遗传繁育
1063 王欣悦, 张莉
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畜牧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全方位研究生命结构功能、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同时为畜牧科学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目前,蛋白质组学在畜禽生长发育、繁殖、营养、疾病、肉质等方面均有涉及,并通过各种研究手段发掘出一批与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蛋白质,对生产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 modifications,PTMs)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增加蛋白质多样性和进行复杂生理学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作者对蛋白质组学及PTMs在畜牧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19 Vol. 46 (4): 1063-1073 [摘要] ( 254 ) [HTML 1KB] [ PDF 1316KB] ( 210 )
1074 张小丹, 牛熙, 许瑶, 阮亦麒, 李大鹏, 冉雪琴, 王嘉福, 吴娟, 杨镜, 田兰, 龙艳霞
猪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A4基因克隆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试验旨在研究猪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A4,PDIA4)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特性及其与其他物种密码子使用的差异。试验以香猪子宫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猪PDIA4基因,参考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的18个不同物种PDIA4基因序列,对猪PDIA4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特性及其与其他物种密码子的使用差异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猪PDIA4基因与4个模式生物密码子使用偏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猪PDIA4基因编码区长1 941 bp,共编码646个氨基酸。与NCBI数据库公布的野猪PDIA4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01267834.1)的相似性达99%。猪PDIA4基因偏好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27种密码子为猪PDIA4基因的偏好密码子(RSCU>1),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个密码子分别为CTG(RSCU=3.69)、GCC(RSCU=2.31)和CGC(RSCU=2.29)。比较19个物种PDIA4基因发现,不同物种间PDIA4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GC含量以及T、C、A、G、G+C在密码子第3位含量(T3s、C3s、A3s、G3s、GC3s)均存在差异,且密码子偏好以G/C结尾;聚类分析发现,基于CD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更符合19个物种的真实分类系统。在密码子使用频率上,猪PDIA4基因与小鼠基因组间密码子使用偏好程度更为接近,故小鼠更适合作为猪PDIA4基因的遗传转化和异源表达的受体系统。

2019 Vol. 46 (4): 1074-1085 [摘要] ( 213 ) [HTML 1KB] [ PDF 1509KB] ( 206 )
1086 崔清明, 张星, 彭英林, 高峰, 陈晨, 邓缘, 任慧波, 胡雄贵, 朱吉, 罗璇, 刘莹莹, 左剑波
湘村黑猪sirt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和组织表达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索沉默信号调节子家族(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7,SIRT1-7)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肉质性状间的关联性,以期寻找与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PCR-RFLP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湘村黑猪sirt2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后腿肌和背最长肌8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利用SAS 9.4软件对sirt2基因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肌肉色值、pH45 min、pH24 h、滴水损失、失水率、肌内脂肪、嫩度和眼肌面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湘村黑猪sirt2基因第8外显子扩增片段中的240 bp处发现1处C→T碱基突变,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为半胱氨酸(Cys),为错义突变,并形成CC、CT和TT 3种基因型,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经χ2检验表明该突变位点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该位点群体纯合度较高,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01,多态信息含量为0.205,为低度多态(PIC<0.25)。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T基因型肉色L*值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CC基因型失水率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5)。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背最长肌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与肺脏中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胰腺和后腿肌(P<0.05),且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胰腺中相对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sirt2基因对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影响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2019 Vol. 46 (4): 1086-1093 [摘要] ( 207 ) [HTML 1KB] [ PDF 1833KB] ( 187 )
1094 韩玉萍, 曹俊国, 杨镒峰, 许保增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及纺锤体检验点的作用机制

染色体精确分离是在纺锤体的正确组装和纺锤体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的监控下完成的,对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来说,纺锤体的形成和SAC都是保证染色体精确分离的重要因素,如果染色体分离错误将直接导致自发性流产或其他出生缺陷。卵母细胞中心体缺失后,细胞依然能够依靠独立于中心体而围绕染色体成核的微管反向平行排列能形成双极纺锤体,即自我组装纺锤体。由微观组织中心(microtubue organizing center,MTOC)召集微管聚集,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维持两次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过程,细胞静止因子(cytostatic factor,CSF)维持分裂中期结构,使纺锤体在染色体没有全部集合到赤道板时保持稳定。大体积的卵母细胞容易产生非整倍体,且卵母细胞中不含有中心体这一特殊性导致卵母细胞中是否存在SAC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争议,但现在SAC是确保卵母细胞染色体精确分离的机制之一已被初步证明。在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之间存在一种黏连,细胞会产生"等待-后期"信号抑制SAC活性,从而保持这种黏连稳定,直至所有染色体完成与纺锤体的连接,"等待-后期"信号失活,SAC启动,使染色体间的黏连失活,进而在纺锤体的作用下染色体分离。作者综述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特异性组装过程和纺锤体检查点的组成及作用机制,丰富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整倍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2019 Vol. 46 (4): 1094-1100 [摘要] ( 333 ) [HTML 1KB] [ PDF 1301KB] ( 208 )
1101 贾银海, 李芳芳, 蒋世强, 李铭, 徐文文, 王国利, 潘能庆, 杨秀荣, 蒋和生
水牛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变化规律及唾液结晶的分析

试验对水牛发情周期血清和唾液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的浓度变化规律、水牛唾液结晶与卵泡发育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牛发情规律、指导生产提供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发情母水牛血清和唾液中E2和P4的浓度变化,并对血清和唾液的激素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牛血清和唾液中的E2和P4呈波动性变化。发情前期,唾液中P4浓度一直维持在6.50~7.10 ng/mL,发情第13天达到11.09 ng/mL,随后快速下降。唾液中E2浓度在发情第3~5天出现一个峰值178.53 pg/mL,在第14~17天唾液中E2浓度显著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179.10 pg/mL。母水牛唾液中E2和P4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在血清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P<0.05);唾液中E2与P4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水牛发情当天唾液结晶呈现明显的蕨类作物形状且分维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水牛发情周期唾液结晶图形的变化与卵巢卵泡发育基本同步,可作为监测水牛发情及预测排卵的可靠指标之一。

2019 Vol. 46 (4): 1101-1107 [摘要] ( 289 ) [HTML 1KB] [ PDF 4095KB] ( 140 )
1108 徐友信, 李宗珍, 王杰, 张乃锋
蛋氨酸对动物表型性状的影响及DNA甲基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蛋氨酸(methionine,Met)是动物生长代谢过程中重要的甲基供体,同时作为必需氨基酸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一起为玉米-豆粕型日粮或微生物蛋白合成的第一或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另外,Met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动物机体的生产性能、自身免疫力及疾病预防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营养表观遗传学在动物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可实现以Met作为重要的营养素对动物进行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及非编码RNA等)。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方式之一,对于研究表型性状具有重要作用,是联系基因和表型间的纽带。文章介绍了DNA甲基化的作用机制及蛋氨酸代谢的调控机制,为今后正确理解Met与表观遗传学修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揭示表型性状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参考。通过基因组学进一步对Met如何在分子水平影响动物表型性状的改变进行展望与分析,也有助于掌握Met需要的个体差异,确定个体的营养需要量,实现真正的"基因饲养"模式。

2019 Vol. 46 (4): 1108-1115 [摘要] ( 240 ) [HTML 1KB] [ PDF 836KB] ( 327 )
预防兽医
1116 石大丽, 葛晨玲, 朱远致, 辛佳亮, 葛强, 袁敬知, 王晓晔, 李珣, 郑敏, 韦显凯
广西部分地区猪链球菌血清型及其毒力因子流行性调查分析

为探究广西部分地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流行菌株主要血清型及毒力因子分布情况。本试验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从多个猪场采集到的116份疑似链球菌感染的组织病料(脑、肺脏、淋巴结等)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病原菌及其血清型和部分毒力因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16份样品共分离到链球菌32株,阳性率为27.59%(32/116),其血清型主要以SS2和SS9为主,分离率分别为40.63%(13/32)和43.75%(14/32),其他血清型为15.63%(5/32);毒力因子检测结果表明:SLY、MRP、EPF以及SBP2'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81.25%(26/32)、59.38%(19/32)、50.00%(16/32)和71.88%(23/32)。32株链球菌中以SLY+MRP+EPF+SBP2'+(13株)、SLY+MRP-EPF-SBP2'-(5株)、SLY+MRP+EPF-SBP2'+(5株)为主要的毒力基因型,其中SS2均能检测出3个或3个以上的毒力因子。玉林、柳州市主要分布SS9型,南宁、百色市主要分布SS2型;广西不同地区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或同一血清型的链球菌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也各不相同,其中SS2携带的毒力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该研究可为今后猪链球菌疫苗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广西地区猪场链球菌血清型疫苗选择提供指导。

2019 Vol. 46 (4): 1116-1126 [摘要] ( 237 ) [HTML 1KB] [ PDF 3381KB] ( 152 )
1127 苏战强, 马凯琪, 佟盼盼, 王栋, 高姣姣, 孙雪, 陈如龙, 姚刚
1株多重耐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子分群

2017年1月,新疆博乐某牛场犊牛群出现腹泻疫情,本试验旨在调查病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采集6头腹泻犊牛的肛拭子和新鲜粪便样本,先用Speed V-Diar4TM试纸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F5(K99)的检测,再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群,最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力及耐药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粪便样本的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6份样品中共得到6株大肠杆菌和1株爱德华氏菌,分子分群PCR检测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A群占83.3%(5/6),F群占16.7%(1/6)。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只有1株大肠杆菌(菌株XJ-B1)具有致病性,可致小白鼠腹泻和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对这18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XJ-B1耐药程度最严重,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由此可见,这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本次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也是本试验首次分离到牛源的F群大肠杆菌,该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

2019 Vol. 46 (4): 1127-1134 [摘要] ( 256 ) [HTML 1KB] [ PDF 2995KB] ( 227 )
1135 王柏林, 周怡, 何玲, 杨美, 程振涛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含毒量评价

为定量分析贵州省临床用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活疫苗中病毒含量,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B基因序列(登录号:M17321.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来自6个不同厂家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进行含毒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建立了可用于PRV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中标准品各稀释度质粒拷贝数与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0.97X+33.66(R2=0.999),该方法最低检测病毒含量为3.19×101拷贝/μL,敏感性高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应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贵州省临床用6个厂家生产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病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种市售猪伪狂犬病活疫苗(A~F)中病毒含量分别为1.67×107、4.83×105、2.64×106、4.27×107、3.39×106和3.68×105拷贝/μL,来自不同厂家的疫苗病毒含毒量存在明显差异,最大差异可达116倍,其中来自A、D厂家的两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具有较高的含毒量。本试验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病毒含量的快速检测和评价,对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质控和临床用疫苗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 Vol. 46 (4): 1135-1142 [摘要] ( 192 ) [HTML 1KB] [ PDF 1121KB] ( 182 )
1143 蒋新华, 周荷田, 罗锋, 杨丹凤, 张志庆, 陈松昌, 邓舜洲
2013~2017年江西省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为掌握江西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运用实验室已建立的PCR方法对2013~2017年采集自江西省南昌市、宜春市、新余市、赣州市、吉安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景德镇市、鹰潭市等10个地区的1 082份疑似PCV2感染猪病料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测,并通过PCR扩增、克隆和基因测序对PCV2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 082份病料中有610份为PCV2阳性,总阳性率为56.4%,其中2013~2017年阳性率分别为52.7%、48.8%、58.5%、71.0%和67.4%。共获得89株PCV2全基因组序列,其中有83株为PCV2b基因型,其中53株归类于PCV2b-1C基因亚群,30株归为PCV2b-1A/1B基因亚群;6株为PCV2a型。测序毒株与参考毒株ORF2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9%~100.0%和86.0%~100.0%;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ap蛋白存在20个氨基酸突变位点。本研究表明,江西地区猪群中PCV2的主导基因型为PCV2b,其中又以PCV2b-1C基因亚群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存在少量PCV2a基因型。

2019 Vol. 46 (4): 1143-1150 [摘要] ( 213 ) [HTML 1KB] [ PDF 1293KB] ( 182 )
1151 李雪妮, 史宇涛, 杜林晓, 吕阳, 马志鹏, 易丹, 王蕾, 赵迪, 侯永清, 吴涛
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诱发仔猪小肠炎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本试验旨在研究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诱发7日龄仔猪小肠炎症反应。选取24头7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人工乳)、STa组(人工乳+2×109 CFU重组菌LMG194-pBAD-STa)、LMG194组(人工乳+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和K88组(人工乳+2×109 CFU大肠杆菌K88),每组6头。试验第5天进行攻毒,第7天屠宰取样,观察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空肠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a与K88组仔猪空肠绒毛明显萎缩变短,有明显损伤甚至脱落;STa、LMG194及K88组血清中IL-10、IL-8和IL-6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LMG194和K88组血液和肠道iFABP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STa和K88组血清中TNF-α浓度显著降低、NF-κB浓度显著升高,LMG194组NF-κB浓度显著降低、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5);STa和LMG194组CCL2和CXCL9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VNN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STa和LMG194组IFN-γ组基因水平分别显著上升和下降(P<0.05);K88组CXCL9和IFN-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VNN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CCL2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几乎具有与K88一样的毒性,可导致7日龄仔猪小肠黏膜受损,诱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仔猪腹泻,可作为仔猪腹泻模型的候选菌株。

2019 Vol. 46 (4): 1151-1157 [摘要] ( 263 ) [HTML 1KB] [ PDF 2804KB] ( 124 )
1158 韩蓉, 王春, 陶佳丽, 任路路, 郭音, 姜俊兵
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

试验旨在探讨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将24只SPF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LPS模型组,重组UBC13蛋白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00和25 μg/只),每组6只。LPS模型组与各蛋白剂量组腹腔注射20 mg/kg LPS,PB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注射结束1 h后,各蛋白组按相应剂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重组UBC13蛋白,PBS组与LPS模型组注射等体积PBS。给予蛋白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肺脏、脾脏、胸腺及肝脏组织,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肺脏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综合评价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LPS诱导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肺脏、脾脏及肝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均出现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肺脏中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UBC13蛋白高剂量组肺脏、脾脏和肝脏中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肺脏、肝脏、脾脏中IL-1β、TNF-α、IL-6及肺脏中iNOS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胸腺中TNF-α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6 mRNA和IL-1β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鼠源重组UBC13蛋白可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反应。

2019 Vol. 46 (4): 1158-1165 [摘要] ( 202 ) [HTML 1KB] [ PDF 4672KB] ( 106 )
临床兽医
1166 乔彦杰, 李红欢, 张保军, 梁小瑞, 王丹阳, 曾义夫, 刘贤侠, 谷新利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部分血液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部分血液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对产后子宫炎作用机理,为早期预防奶牛子宫炎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相近的18头奶牛按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的性状、B超检查分为3组,患病组(患子宫炎不治疗)、正常组(未患子宫炎)和治疗组(患子宫炎治疗),每组6头。治疗组灌服中药健宫散,患病组与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灌药期为7 d。分别于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1、4、7、11、15、20 d采集血液,通过ELISA方法检测用药前后3组奶牛部分血液及代谢指标。结果表明,健宫散能显著提高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数(P<0.05),显著降低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粒细胞数、β-羟丁酸、尿素氮、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含量(P<0.05)。由此可见,中药健宫散能调节部分血液和代谢指标,提高机体抗炎、免疫能力,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子宫炎。

2019 Vol. 46 (4): 1166-1173 [摘要] ( 191 ) [HTML 1KB] [ PDF 905KB] ( 145 )
1174 郝东敏, 钟洪义, 程冰花, 鲁爱玲, 许传宝, 马有全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病原分离鉴定

河南商丘一肉鸭养殖场疑似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为确定其病原,无菌采集病死鸭的大脑、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依据常规PCR检测方法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H9(AIV-H9)、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呼肠孤病毒(DRV)、新城疫病毒(NDV)等鸭群常见病毒病的核酸检测,利用血清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玻片凝集鉴定分离菌株血清型,PCR检测鉴定后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进行3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AIV-H9、TMUV、DRV及ND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初步排除这4种病毒的感染。无菌挑取发病鸭肝脏及脑组织于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培养基中呈现针尖大小、半透明的菌落。取纯化培养的菌液进行PCR扩增显示,扩增出338 bp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特异性条带,血清型鉴定结果为RA血清7型。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可在临床上被成功复制,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浆膜炎临床感染症状。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血清型RA对头孢克肟、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敏感。综上所述,造成该肉鸭场疾病感染的病原为血清7型RA,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等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2019 Vol. 46 (4): 1174-1180 [摘要] ( 232 ) [HTML 1KB] [ PDF 2946KB] ( 137 )
基础兽医
1181 郭英, 滕达, 王秀敏, 毛若雨, 郝娅, 范寰, 王建华
抗菌肽NZ2114对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基因组和耐药性的影响

本试验以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和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机制及其阻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效果。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对55份乳房炎奶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借助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观察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和圆二色谱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将抗菌肽NZ211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孵育以研究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通过PCR进一步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获得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对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且50%为多重耐药。抗菌肽NZ2114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1.0 μg/mL。抗菌肽NZ2114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S7细胞皱缩、细胞内容物泄漏,甚至细胞裂解,碘化丙啶(PI)细胞膜穿透率达5%,且抗菌肽NZ2114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7基因组DNA结合并改变其DNA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4×MIC抗菌肽NZ2114孵育12 h后发现,除对阿莫西林和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没有降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0%~40%),且抗菌肽NZ2114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Z)及杆菌肽类耐药基因(braRS)的消除率分别达28.57%(2/7)和22.22%(2/9)。上述结果证明,抗菌肽NZ2114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体外强抑菌活性,其干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并结合胞内DNA的作用机制为其低耐药杀菌机制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同时抗菌肽NZ2114对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均有一定消除作用。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2019 Vol. 46 (4): 1181-1190 [摘要] ( 223 ) [HTML 1KB] [ PDF 2496KB] ( 242 )
1191 焦钰婷, 焦增华, 杨孝朴, 李剑勇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阿司匹林丁香酚酯防治犬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

试验旨在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阿司匹林和丁香酚的靶点、基因富集和通路来推测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EE)防治犬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首先从DrugBank数据库检索阿司匹林、丁香酚获得其作用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再将其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物种选择犬,得到作用于犬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将作用于犬的靶点上传至DAVID数据库,物种选择犬,筛选出错误率<0.01的基因富集和KEGG通路,从而构建靶点-通路网络图,用以推测AEE防治犬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通过检索分析可知,阿司匹林和丁香酚已知的相应靶点有15个,其中8个靶点可作用于犬,关键靶点涉及TP53基因、NF-κB、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1;基因功能富集(GO)条目4个,其中分子功能2个,涉及甾体结合和转录因子活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生物过程2个,涉及到DNA转录模板和DNA模板转录的正向调节;KEGG通路2条,涉及前列腺癌和癌症信号通路。综上所述,推测AEE可能通过调控TP53基因、NF-κB、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1等靶点,基因功能富集于DNA转录模板、甾体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DNA模板转录的正向调控,通过前列腺癌及其他癌症信号通路来治疗犬心血管疾病。

2019 Vol. 46 (4): 1191-1198 [摘要] ( 231 ) [HTML 1KB] [ PDF 1228KB] ( 161 )
1199 于忠娜, 贾凌云, 甄天元, 王军, 韩荣伟
新疆、内蒙古部分地区乳房炎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性与耐药性分析

为确定患乳房炎奶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性和耐药性状况,试验自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采集了新疆地区70例和内蒙古地区50例患乳房炎奶牛生鲜乳样。通过对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增菌培养、分离纯化,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及PCR耐药基因检测发现,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28.6%和54.0%;新疆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最高(75.0%),其次是磺胺异噁唑(60.0%)、林可霉素(55.0%);内蒙古地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同样对青霉素G高度耐受,耐药率为70.4%,其次为林可霉素(63.0%)、克林霉素(51.9%);两地区所分离菌株中,88.9%以上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呈现多重耐药性;两地区所检出的高频耐药基因分别是新疆地区的ermA(30.0%)、dfrS1(30.0%)基因和内蒙古地区的lnuA(46.2%)基因。

2019 Vol. 46 (4): 1199-1208 [摘要] ( 208 ) [HTML 1KB] [ PDF 2081KB] ( 161 )
1209 韩坤, 吕娇, 于莹, 王洋, 王雅文, 许皓, 陈立志, 冯二凯, 白雪, 闫喜军
貉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为确定河北昌黎地区某养殖场貉呼吸道疾病引起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从送检的貉病料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并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RNA序列测序及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分离株的分型、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及药敏试验等。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非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并将其命名为CLKp18;该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株肺炎克雷伯菌参考株同源性均高达99%。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肺炎克雷伯菌鉴定标准相似度为99%。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在攻毒后6 h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无菌取出死亡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及肾脏,划线涂板,均可分离到该菌,表明该分离株感染小鼠后,能侵入到小鼠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尤以肝脏和肺脏病变较为明显,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7×107 CFU。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单环内酰胺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及大部分头孢类耐药,但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敏感。本研究结果确定了引起本次貉呼吸道症状疾病的致病菌为非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且该分离株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由该菌引起的貉肺炎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9 Vol. 46 (4): 1209-1216 [摘要] ( 228 ) [HTML 1KB] [ PDF 1902KB] ( 211 )
1217 张志焱, 赵倩, 于佳民, 刘长庆, 徐海燕, 谷巍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产抗菌肽培养基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的研究

试验旨在对一株产抗菌肽枯草芽孢杆菌BL0006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发酵液中抗菌肽的效价。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氮源与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和K2HPO4;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通过摇瓶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温度、接种量、转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7.7 g/L、蛋白胨29.0 g/L、K2HPO4 3.3 g/L,摇瓶发酵工艺为接种量30 mL/L、初始pH 7.5、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温度37℃。优化后抗菌肽的效价提高到了4.25×104 U/mL,是优化前的3.51倍。综合试验结果,本研究筛选的培养基和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可达到高产、降低成本、缩短发酵时间的效果。

2019 Vol. 46 (4): 1217-1226 [摘要] ( 226 ) [HTML 1KB] [ PDF 2590KB] ( 162 )
1227 米坤, 黄玲利
头孢喹肟在猪呼吸道感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导致动物生长缓慢,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升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是诱发猪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头孢喹肟为第4代头孢菌素类动物专用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吸收速度快、达峰时间短、生物利用度高、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特点,能有效治疗猪呼吸道类疾病,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文章阐述了头孢喹肟的理化特性、杀菌机理、药动学特征等,并通过比较头孢喹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学参数表明头孢喹肟在猪体内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消除半衰期较长,能迅速发挥高效的抗菌作用,且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抗菌效果;系统地介绍了头孢喹肟对猪呼吸道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临床治疗效果,发现呼吸道临床病原菌对头孢喹肟敏感性高,临床应用前景广。目前头孢喹肟在临床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其出现耐药性,通过PK-PD同步模型的研究及耐药判定标准的建立,可为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9 Vol. 46 (4): 1227-1235 [摘要] ( 349 ) [HTML 1KB] [ PDF 1065KB] ( 149 )
1236 时菲菲, 王婧, 秦枫, 陈晓兰, 高建如, 魏宇, 张龙
新型兽用纳米乳载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为了解氟苯尼考纳米乳(FFNE)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本试验以氟苯尼考溶液(FFSol)为参比制剂,以30 mg/kg剂量给大鼠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8、12、24、36、48、72 h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含量,利用DAS 2.0软件计算房室模型与非房室模型条件下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在两种给药方式下,FFNE与FFSol在大鼠体内均符合二室模型。灌胃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0-∞)分别为1 085.047和2 176.490 mg/L·h,半衰期分别为10.566和13.687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7.4%。肌内注射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0-∞)分别为1 530.55和3 243.338 mg/L·h,半衰期分别为7.533和13.335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1.9%。结果表明,FFNE通过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灌胃相对肌内注射吸收差,消除快。将氟苯尼考制成纳米乳剂后促进了氟苯尼考的吸收,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2019 Vol. 46 (4): 1236-1243 [摘要] ( 182 ) [HTML 1KB] [ PDF 915KB] ( 116 )
1244 杨行, 殷贵虎, 张文波, 唐云云
3株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的初步定位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从江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子宫脓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质粒提取、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3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JX-22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敏感,JX-26分离株仅对链霉素、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JX-28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等3种药物敏感,均为多重耐药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可纯化到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质粒。分离株、质粒转化菌及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药敏试验对比结果显示,3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链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基因,JX-22和JX-26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基因,JX-28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基因均定位于细菌质粒上;JX-28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诺氟沙星基因和JX-26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因均定位于其染色体上;3株分离株均无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本试验初步确定3株多重耐药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大部分耐药基因定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研究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2019 Vol. 46 (4): 1244-1251 [摘要] ( 207 ) [HTML 1KB] [ PDF 1823KB] ( 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