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2-20
封面封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0. 
摘要 ( 78 )   PDF (5540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0. 
摘要 ( 33 )   PDF (476KB)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牦牛FSHR基因克隆及其在生殖轴中的表达研究
夏忆, 王琴, 何向东, 陈莹, 吉格莫体, 字向东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329-3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01
摘要 ( 217 )   PDF (1688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阐明牦牛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基因CDS序列及其在牦牛生殖轴中表达的特点,为探讨其在牦牛繁殖活动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试验采集卵泡期的牦牛与黄牛下丘脑、脑垂体前叶、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组织,通过RT-PCR技术对牦牛FSHR基因cDNA进行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SHR基因在牦牛与黄牛中的组织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牦牛FSHR基因编码区全长2 088 bp,编码6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6378H10670N2088O2637S576,分子质量为177 263.85 u,理论等电点(pI)为4.88,与黄牛、绵羊、山羊和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91.50%~99.38%)。FSHR蛋白为酸性不稳定疏水蛋白,存在信号肽与8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由延伸链(15.54%)、α-螺旋(42.30%)、β-转角(1.44%)和无规则卷曲(40.72%)组成;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SHR基因在黄牛、牦牛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牦牛子宫中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卵巢外的其他组织(P<0.05;P<0.01),而黄牛卵巢中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P<0.01);黄牛卵巢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说明FSHR基因在动物进化中较为保守,其在牦牛卵巢中表达量低可能影响到牦牛繁殖机能。

阿拉善双峰驼ENaCα亚基基因克隆及激素对肾皮质细胞中该基因表达的影响
朱纯霄, 孙睿, 张焱如, 张东, 刘春霞, 孟凡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338-34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02
摘要 ( 194 )   PDF (1541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阿拉善双峰驼上皮细胞钠通道的作用特点,试验采用深圳华大公司提供的ENaCα亚基基因片段序列设计PCR引物,提取阿拉善双峰驼肾皮质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获得双峰驼ENaCα亚基基因,构建克隆质粒pMD19-T-ENaCα,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和测序分析;采集双峰驼肾皮质部分,细胞体外培养到P3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醛固酮(aldostero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ENaCα亚基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确定ENaCα对两种激素浓度变化的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得到2.2 kb的特异性条带,SmaⅠ和PstⅠ双酶切得到2.2和2.7 kb的条带,表明重组质粒pMD19-T-ENaCα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1×10-9 mol/L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的双峰驼肾皮质细胞的ENaCα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6、1×10-7和1×10-8 mol/L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双峰驼水盐代谢的生理机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水貂PRLR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丽英, 张宇飞, 曹满园, 赵伟刚, 许保增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345-35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03
摘要 ( 245 )   PDF (2923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从水貂卵巢组织中克隆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为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PRLR基因的mRNA预测序列(登录号:XM_025436332.1)设计1对引物,采集性成熟的健康水貂卵巢组织样本,提取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PCR扩增PRLR基因,将其插入pEASY-Blunt Simple Vector中,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水貂PRLR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1 878 bp,编码了625个氨基酸,水貂PRLR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海獭同源性最高,为97.7%。系统进化树分析也显示其和海獭亲缘关系最近。对水貂卵巢PRLR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RLR蛋白含有1个信号肽,1个细胞外区域,1个跨膜区和1个膜内区;水貂PRLR蛋白为单次跨膜蛋白,其N端的D1部分含有2对保守的二硫键(Cys36-Cys46和Cys75-Cys86),D2部分含有保守的WS-基序(WS-E-WS)。水貂PRLR蛋白具有和其他PRLR蛋白相似的膜外和膜内结构。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揭示水貂PRLR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生理生化
microRNA-425-5p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杨琼, 辜浩, 堵晶晶, 刘进远, 张顺华, 朱砺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354-3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04
摘要 ( 255 )   PDF (2810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miR-425-5p对小鼠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效应,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25-5p组织和细胞表达水平;运用CCK8、EdU、油红染色、甘油三酯含量分析等分别检测miR-425-5p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分别预测、验证miR-425-5p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靶基因。结果表明,miR-425-5p在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低表达,在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动态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miR-425-5p可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FAS等)表达,减少脂滴和甘油三酯积累;抑制miR-425-5p表达可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增殖,阻止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过表达或抑制miR-425-5p可分别抑制或促进IGF1基因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miR-425-5p可抑制IGF1基因3'-UTR荧光活性,而突变miR-425-5p种子序列与IGF1基因3'-UTR的绑定位点可解除该抑制效果。综上所述,miR-425-5p可促进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并可直接靶向IGF1负向调控其分化。

肉鸡Trx1和Trx2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抗氧化应激效果评价
余文兰, 胡莲美, 梁柏, 吴富旺, 杨帆, 郭剑英, 唐兆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365-3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05
摘要 ( 233 )   PDF (4768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对肉鸡Trx1和Trx2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并评价其抗氧化特性。将原核表达载体GgTrx1-pET28a(+)和GgTrx2-nsp-pET28a(+)转入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蛋白表达;应用镍柱亲和层析的方法对该融合蛋白进行纯化;采用胰岛素还原法对重组肉鸡Trx1和Trx2蛋白(GgTrx1和GgTrx2)进行活性鉴定;通过细胞体外试验分析比较GgTrx1和GgTrx2对大鼠肝细胞BRL-3A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两种重组蛋白:GgTrx1和GgTrx2,最适诱导条件分别为37℃、0.4 mmol/L IPTG诱导4 h和37℃、1.0 mmol/L IPTG诱导4 h;纯化的重组蛋白GgTrx1和GgTrx2纯度可达到90%,浓度分别达到4.0和5.0 mg/mL。重组蛋白GgTrx1和GgTrx2均具有较高的还原胰岛素二硫键的能力,并呈现出浓度效应。体外细胞试验发现,重组蛋白GgTrx1和GgTrx2均能显著降低过氧化氢诱导的BRL-3A膜脂过氧化,保护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且重组蛋白GgTrx2效果更明显。本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GgTrx1和GgTrx2均具有生物学活性和良好的抗氧化应激特性,且线粒体型Trx2为临床治疗氧化应激性疾病提供了更多可能。

运输应激对驴血液指标的影响
高维平, 姜桂苗, 梁伟超, 李俊桥, 嵇传良, 赵付伟, 邓立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373-3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06
摘要 ( 213 )   PDF (882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途运输应激对驴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以12头体重(140.8±5.2)kg的德州驴为研究对象,运输距离约950 km,发车地气温为-20℃,目的地气温为-10℃,历时21 h,其中包括10次停车观察(≤ 20 min)。分别在运输前、运输后0 h和运输后3、5、7、9、15 d采集颈静脉血15 mL,进行血液激素指标、血常规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并分别记录运输前、运输后0 h和运输后10、20、30 d体重。结果显示,与运输前相比,落地后0 h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皮质醇(cortiso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落地后3、5、7、9、15 d内逐渐降低,ACTH和HSP90基本恢复至运输前水平;中性粒细胞总数(Neu)、红细胞总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均较运输前显著上升(P<0.05),白细胞总数(WBC)有所上升但与运输前差异不显著(P>0.05),淋巴细胞总数(LYM)较运输前显著下降(P<0.05);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肌酐(CREA)、乳酸脱氢酶(LDH)、运输前后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尿素(UREA)均较运输前显著上升(P<0.05);体重较运输前显著下降(P<0.05),运输后10 d内体重已恢复至运输前水平。上述结果表明,长途运输可诱发驴的应激反应、肝脏损伤、机体代谢水平升高等,但免疫系统未受到明显损害,在落地后15 d内机体逐渐从应激反应中恢复至运输前状态。

油酸和亚油酸对山羊乳腺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及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君, 杨文卓, 候霞飞, 王笑笑, 姬向波, 李新锋, 权凯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380-38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07
摘要 ( 215 )   PDF (744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外源添加油酸和亚油酸对体外培养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和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以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50、100、200 μmol/L油酸和0、20、40、80 μmol/L的亚油酸处理细胞24 h,检测细胞内TG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乳脂合成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100、200 μmol/L的油酸和40、80 μmol/L亚油酸均显著促进细胞内TG的合成(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添加100、200 μmol/L油酸可显著上调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及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抑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的表达(P<0.05),而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0 μmol/L亚油酸可显著抑制ACCFASN基因的表达(P<0.05);亚油酸浓度为40和80 μmol/L时可显著上调DGAT2基因的表达(P<0.05),抑制SCD1和SREBP1基因的表达(P<0.05),对ACCFASNPPARγ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100~200 μmol/L油酸和40~80 μmol/L亚油酸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乳脂肪合成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哺乳动物毛囊发育及调控研究进展
郭雪峰, 包鹏甲, 常永芳, 张永峰, 李忠邦, 雷蕾, 阎萍, 潘和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387-39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08
摘要 ( 243 )   PDF (1266KB) ( 3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毛囊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皮肤构造,且是唯一呈终生周期性生长的器官。毛囊的发生始于胚胎期,皮肤上皮层细胞和下胚层细胞间的一系列相互作用诱导形成毛囊,之后毛囊进入周期性循环,包括生长、退行和休止3个阶段。毛囊的发育过程中受到复杂的网络调控。近年来,关于哺乳动物毛囊发育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有研究表明,毛囊的发生及循环过程中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不同信号通路及miRNA和lncRNA相关基因的参与,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网络调控图谱,每种调控因子间的相互促进及制约为毛囊的发生及循环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文章简述了人、羊及小鼠等哺乳动物毛囊形态发生、周期性循环及相关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为更加全面地了解哺乳动物毛囊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人工控制毛绒的周期生长进而提高毛绒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思路。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对碘量法测定日粮、肠道食糜及排泄物中半胱胺盐酸盐含量的改进研究
刘保良, 赵峰, 李浙烽, 陈凯旋, 张虎, 赵威, 杨凌, 张宏福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395-4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09
摘要 ( 192 )   PDF (929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碘量法测定日粮、食糜及排泄物中半胱胺盐酸盐(cysteamine hydrochloride,CSH)含量的改进方法,为评估包膜CSH在动物胃肠道内释放过程中CSH的定量提供参考。试验分3部分:试验一:检验包膜CSH的上样量对碘标准液消耗量的线性关系,以确定碘量法检验包膜产品的准确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CSH的上样量设6个水平,分别为28.28、113.12、226.24、339.36、452.48和565.61 mg;试验二:考察H2SO4预处理对消除日粮、食糜和排泄物对碘量法测定CSH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样品中CSH(试剂级)的含量均设3个水平,即30、100和300 mg/2 g,形成15个含有CSH的样品,H2SO4溶液(6 mol/L)设3个水平,即0.1、0.5和1 mL,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试验三:考察传统碘量法与试验二建立的改进方法在测定日粮、食糜及排泄物中包膜CSH含量的差异,采用两样本试验设计,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中CSH的含量均设28.73、84.84、141.47和200.56 mg/2 g。结果表明:① CSH的上样量对碘标准液消耗量及CSH测定值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R2=0.9999)。②在含有CSH的日粮中,H2SO4溶液处理后由碘量法测定的CSH质量对实际质量的回归均符合Y=X(P>0.05)。在含有CSH的十二指肠食糜和回肠食糜中,所有H2SO4溶液处理下CSH质量对实际质量的回归均不符合Y=X(P<0.05),但0.5和1.0 mL比0.1 mL H2SO4溶液处理使测定值更接近实际值。在含有CSH的空肠食糜及排泄物中,0.5和1.0 mL H2SO4溶液处理使测定值对实际值的回归符合Y=X(P>0.05),而0.1 mL H2SO4溶液处理下CSH测定值显著低于实际值(P<0.01)。③在含有CSH的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样品中,常规方法测定的CSH对实际质量均偏离Y=X(P<0.05),而1.0 mL H2SO4溶液处理后的测值对实际质量均符合Y=X(P>0.05)。由此可见,采用适量H2SO4溶液进行处理后,可以排除日粮、食糜及排泄物对CSH测定的干扰。

萨杜湖杂交羊生长性能、羊毛品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施会彬, 王玉琴, 何翁潭, 吴至博, 田志龙, 余祖华, 丁轲, 赵战勤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04-41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0
摘要 ( 295 )   PDF (1060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萨福克羊×杜泊羊×湖羊杂交羊(萨杜湖杂交羊)生长发育情况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采用生产性能常规测定、显微测定和全自动血液生理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年龄阶段萨杜湖杂交羊的体重、体尺指标、羊毛品质(包括不同部位羊毛的净毛率、细度、有髓毛和无髓毛占比、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等指标)和成年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萨杜湖杂交羊早期生长速度较快,初生阶段及周岁时公羊体斜长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3月龄时公羊体高、体斜长和胸围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6月龄时母羊体重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成年时期公羊体重和体高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其余各生长阶段内,公母羊间体重及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其成年时平均净毛率较低,为45.21%;长度适中:平均自然长度为4.55 cm,伸直长度为6.22 cm;细度良好,为17.60 μm。公母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同国内绵羊参考值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母羊血小板总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均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公羊甘油三酯(TG)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萨杜湖杂交羊在生长发育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本试验结果可为该品种杂交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日粮中添加辣木提取物对AA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娇, 常文环, 陈志敏, 郑爱娟, 刘国华, 蔡辉益, 郑毅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14-42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1
摘要 ( 200 )   PDF (1095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辣木提取物对AA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辣木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有效性及最适添加量。试验选取1日龄AA肉鸡48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基础日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50 mg/kg金霉素;3个辣木提取物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0、1.00 g/kg辣木提取物。试验期42 d,分为1~21 d和22~42 d两个阶段。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体重及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P<0.05)。添加0.25、0.50 g/kg辣木提取物可显著提高42日龄肉鸡体重及1~42日龄ADG(P<0.05),其中添加0.50 g/kg辣木提取物效果较好。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各组肉鸡的屠宰性能与肉品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金霉素与0.50、1.00 g/kg辣木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其中0.50 g/kg辣木提取物组作用效果最佳;与抗生素组相比,添加辣木提取物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④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金霉素与辣木提取物组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0.50及1.00 g/kg辣木提取物组肉鸡死淘率降低到1.04%、3.13%和2.08%。综上所述,肉鸡日粮中添加辣木提取物能够提高肉鸡的增重和抗氧化性能、降低肉鸡死淘率,其中添加0.50 g/kg辣木提取物的效果最佳。

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
吴梦郡, 李思源, 纪昌正, 余魁, 董毅, 赵广宇, 赵迪, 吴涛, 侯永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24-43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2
摘要 ( 238 )   PDF (1293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STa组、LMG194组和K88组。整个试验期间均以人工乳饲喂,预饲期4 d,试验第5天进行攻毒,STa组、LMG194组及K88组分别在早晚两次口服灌喂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pBAD-STa、LMG194和K88,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第7天早上各组灌服D-木糖并采血,屠宰并取空肠、回肠组织样品,测量仔猪血常规指标、血浆D-木糖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力,以及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a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LMG194组与K88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STa组与K88组仔猪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血浆DAO活力显著升高(P<0.05);STa组与LMG194组空肠AQP8、AQP10、KCNJ13和b0,+A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K88组空肠AQP8、AQP10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Ta组回肠AQP8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AQP10、SGLT-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LMG194组、K88组AQP8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K88组AQP10、KCNJ13、b0,+AT、SGLT-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空肠HSP70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可导致7日龄仔猪小肠产生炎症,吸收与转运能力下降。

黄曲霉毒素B1与M1对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张牧臣, 郑楠, 赵圣国, 张养东, 李松励, 王加启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33-4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3
摘要 ( 218 )   PDF (3463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与M1(AFB1与AFM1)对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4周龄ICR(CD-1)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其中AFB1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0.3 mg/kg体重AFB1,AFM1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3.0 mg/kg体重AFM1,AFB1+AFM1组每只每天灌胃AFB1与AFM1的混合溶液,其中AFB1终浓度0.3 mg/kg体重,AFM1终浓度3.0 mg/kg体重,以上3组毒素溶剂均为1.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对照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1.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每只灌胃剂量均为200 μL,每天09:00灌胃一次,连续灌胃28 d。灌胃结束后,处死并解剖小鼠,收集结肠内容物,采用16S rRNA测序的方法对肠内容物细菌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菌群落的门水平、科水平及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3个毒素处理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优势菌群均未发生明显排序变化(P>0.05),但不同的毒素处理仍造成了不同分类水平下细菌菌群丰度的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及联合灌胃组小鼠肠内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如Facklamia、Staphylococcus、Corynebacterium属细菌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AFM1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综合试验结果,AFB1单独作用或与AFM1联合作用可诱导小鼠肠道内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细菌增殖,改变肠道健康微生物区系,损伤肠道微生物屏障功能。

滩羊二毛期羊毛性状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
李向龙, 陶金忠, 丁伟, 郭延生, 刘国林, 陈永宏, 刘欢欢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42-4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4
摘要 ( 195 )   PDF (706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探究滩羊二毛期羊毛性状及其相关性,采集出生当天(初生期)及30~40日龄(二毛期)的滩羊样本各511个,其中公羊260只,母羊251只,分别测定初生期和二毛期羊毛的侧部毛长和侧部弯曲数;并分析了二毛期两型毛和绒毛的平均纤维直径(MFD)、平均纤维曲率(MFC)、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FD)和毛纤维直径标准差(FDSD),对羊毛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生期滩羊羊毛侧部弯曲数和初生期侧部毛长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初生期侧部弯曲数和二毛期侧部弯曲数间存在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18,P<0.001);两型毛FDSD与CVFD间呈极显著强正相关(r=0.796,P<0.001),绒毛FDSD与CVFD间极显著强正相关(r=0.942,P<0.001);两型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511,P<0.001),绒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60,P<0.001);绒毛MFD与CVF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两型毛MFD与CVFD呈显著弱负相关(r=-0.106,P<0.05);绒毛MFD和MFC间呈极显著中等负相关(r=-0.497,P<0.001),两型毛MFD和MFC间呈弱正相关,相关性不显著(r=0.011,P>0.05)。本试验首次大规模检测了滩羊二毛期羊毛的性状指标,确定了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滩羊裘皮性状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菊苣酸对围产期放牧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阿顺贤, 罗增海, 张文颖, 王爱超, 张元新, 吴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49-45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5
摘要 ( 188 )   PDF (924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菊苣酸对放牧牦牛围产期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接近(195~205 kg)的围产期牦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燕麦青干草,试验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燕麦青干草+0.15 kg/d菊苣酸。试验期60 d(从产前30 d到产后30 d),于产前第15天、产前第7天、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产后第15天采集血液,进行相应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产后第15天,试验组牦牛血清尿素氮(BU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第7天,试验组牦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试验组牦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试验结果,添加菊苣酸能有效缓解围产期放牧牦牛氧化应激状态,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遗传繁育
欣华鸡DRD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蛋用性状的关联分析
渠珂, 黄涛, 龚炎长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58-46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6
摘要 ( 357 )   PDF (2174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多巴胺受体D2(dopamine receptor D2,DRD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欣华鸡蛋用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欣华鸡蛋用性状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4对引物,利用PCR-RFLP技术对欣华E系鸡群的473个个体进行基因型鉴定,使用SPSS 19.0软件将欣华鸡的蛋用性状与DRD2基因多态性进行关联分析。群体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存在4个SNPs位点:A-16105G(SNP1)、G-12510T(SNP2)、G+3360A(SNP3)和T+5042C(SNP4),其中SNP1和SNP2位点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且杂合度较低,但SNP3和SNP4位点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关联分析表明,DRD2基因4个SNPs位点与欣华E系鸡群体蛋用性状存在关联,其中与产蛋性状关联结果:SNP1与开产日龄显著关联(P<0.05),SNP2与33周龄产蛋数、300日龄产蛋总数极显著关联(P<0.01),SNP3与开产体重(P<0.05)、300日龄产蛋总数(P<0.01)、平均连产(P<0.01)和最长连产(P<0.05)关联,SNP4与开产日龄极显著关联(P<0.01);与蛋品质关联结果:SNP1与蛋形指数(P<0.01)、蛋黄颜色(P<0.01)和哈氏单位(P<0.05)关联,SNP2与蛋黄重显著关联(P<0.05),SNP3与蛋壳强度极显著关联(P<0.01),SNP4与蛋黄重、蛋清重和哈氏单位显著关联(P<0.05)。单倍型分析发现,DRD2基因4个SNPs位点的不同单倍型组合与欣华鸡的最长连产长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哈氏单位呈显著相关(P<0.05)。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DRD2基因主要在欣华E系鸡垂体中表达,在58周龄鸡胸肌中有较高表达,在36周龄鸡脑中有少量表达。结果表明,DRD2基因可作为候选基因辅助用于欣华E系鸡群体蛋用性状的遗传改良。

貉早期胚胎发育内环境的研究
曹俊国, 段保宁, 许保增, 冯怀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70-4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7
摘要 ( 217 )   PDF (12826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貉早期胚胎发育体内微环境变化,试验选用年龄相同、体重相似的成年健康母貉23只,在繁殖季节自然交配,并受配1~2次,以第1次交配为零点开始计时,分别于初配后29~99 h(n=7)、100~126 h(n=7)、169~268 h(n=9)随机处死貉,用免疫组化、透射及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貉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输卵管和子宫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用X射线能谱技术对貉输卵管液和子宫液中的钾、钙、铁、锌等9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随着貉早期胚胎的发育,其后期输卵管长度、黏膜厚度、皱襞高度和上皮高度均显著减小(P<0.05),输卵管直径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黏膜厚度、皱襞高度及子宫腺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子宫的直径和长度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貉早期胚胎的发育,貉子宫黏膜上皮微绒毛、脂滴和溶酶体含量增多。③随着貉早期胚胎的发育,其后期输卵管液中硫、钙、铁、铜和锌元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钾、氯和钠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子宫液中硫、氯、钾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P>0.05),锌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磷、钙、铁和铜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本试验初步揭示了貉早期胚胎发育内环境的变化,为貉胚胎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基于SNP芯片的云上黑山羊遗传结构分析
兰蓉, 朱兰, 杨红远, 王鹏, 邵庆勇, 江炎庭, 洪琼花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80-48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8
摘要 ( 272 )   PDF (1902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从分子水平对云上黑山羊遗传结构做出评价,本研究以云上黑山羊核心群母羊108只(来自7个育种核心场、10个群体)、育种素材云岭黑山羊和努比山羊各11和14只、对照组波尔山羊10只为试验动物,用Illumina公司Iselect Goat60k芯片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并运用GenAlEx 6.5、Cervus 3.0、SNPRelate、Plink 1.07、Mega 4.0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统计计算、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试验获得143个样本在48 116个SNPs位点上的分型结果,其中波尔山羊10个样本单独聚集,与云上黑山羊、努比山羊、云岭黑山羊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较小的遗传一致度和较小的基因流,在聚类进化树中显示为一个独立分支,这些结果与波尔山羊实际遗传背景完全一致,显示出它在本研究中的对照组作用,同时证明本研究方法可行、结果可靠;云上黑山羊108个样本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聚类系统树中这些样本聚为一个大簇,而努比山羊(14个)和云岭黑山羊(11个)的样本各自聚为一簇;UPGMA进化树显示,云上黑山羊与努比山羊关系较近,与云岭黑山羊关系稍远,这与云上黑山羊育种导血方案结果相一致。云上黑山羊新品种在基因组水平上可与其育种素材明显区分,在基因组层面已具备独立品种特点。

基于SRY基因分析梅花鹿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类型
董依萌, 刘华淼, 玉手英利, 刘汇涛, 鞠妍, 邢秀梅, 何金明, 鞠贵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89-49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19
摘要 ( 214 )   PDF (1316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梅花鹿SRY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父系类型。选取东北亚种、北海道亚种、本州亚种、指名亚种、屋久岛亚种5个亚种的144个个体,利用试剂盒和传统酚/仿(1:1)法进行DNA的提取,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分析梅花鹿的核苷酸多样性(Pi)、单倍型多样性(Hd)、遗传距离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试验所获序列长度为1 613 bp,在第47、62、602、1 148、1 569、1 604 bp处共检测到6个SNPs多态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0.3%,碱基替换以碱基转换为主。通过6个SNPs多态位点确立了6种单倍型:Hap-1、Hap-2、Hap-3、Hap-4、Hap-5和Hap-6,其中Hap-4、Hap-5和Hap-6为新发现单倍型。遗传多样性由高至低依次为:指名亚种、屋久岛亚种、东北亚种、本州亚种、北海道亚种。各亚种间遗传距离最小为北海道亚种与本州亚种的距离(0.000056),最大为东北亚种与指名亚种的距离(0.001733)。基于单倍型利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与日本梅花鹿相比,东北亚种与马鹿关系更近,东北亚种存在两大分支,日本梅花鹿各亚种间无明显分支,其他单倍型均是由Hap-3进化而来,单倍型最小跨度网络图与系统进化树一致。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存在两大父系类型,日本梅花鹿存在一个父系类型,单倍型Hap-3是日本梅花鹿的原始单倍型。

Psammaplin A对牛老化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
王华清, 高青山, 姜文杰, 赵予晗, 金庆国, 李英花, 许永男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497-50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0
摘要 ( 226 )   PDF (2148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Psammaplin A(PsA)对牛老化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将卵母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老化组和50 mmol/L PsA处理的老化组(PsA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JC-1检测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囊胚率、囊胚中的细胞数、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胚胎线粒体膜电位强度。结果显示,老化组囊胚率显著低于PsA组及对照组(P<0.05),PsA组囊胚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及PsA组囊胚内细胞数显著高于老化组(P<0.05),PsA组囊胚内细胞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老化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PsA组(P<0.05),Ps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化组MⅡ期卵母细胞的G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PsA组(P<0.05),对照组与PsA组的GS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老化组1细胞期胚胎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sA组(P<0.05),PsA组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化组4-8细胞早期胚胎的线粒体膜电位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sA组(P<0.05),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强度显著高于PsA组(P<0.05)。综上所述,PsA可有效延缓牛卵母细胞的老化并提高卵母细胞和胚胎质量。

HSP90AA1基因SNP检测及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研究
晁哲, 吴望军, 邢漫萍, 黄丽丽, 孙瑞萍, 刘海隆, 郑心力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04-5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1
摘要 ( 197 )   PDF (1273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获得鸡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和相关遗传变异,检测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索HSP90AA1基因在肌肉组织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文昌鸡和北京油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扩增鸡HSP90AA1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测序寻找该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使用在线软件MethPrimer预测鸡HSP90AA1基因中CpG岛的位置;应用MassArray质谱法检测鸡胸肌中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比较分析文昌鸡和北京油鸡HSP90AA1基因的甲基化差异。结果显示,在鸡HSP90AA1基因组中共发现7个SNPs位点,分别位于启动子区(A-189G,C-109T)、第1外显子(A+6G)、第2外显子(C+343T)、第2内含子(A+634G、A+836G)和第7内含子(A+3449G);鸡HSP90AA1基因包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其启动子区存在1个CpG岛,位于-1 802~-469 bp处;在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共检测了42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文昌鸡和北京油鸡中分别有9个(CpG_16.17.18、CpG_21.22.23、CpG_32.33和CpG_57)和4个CpG位点(CpG_1、CpG_5.6和CpG_57)在胸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甲基化改变。结果表明,文昌鸡与北京油鸡HSP90AA1基因序列信息和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不同,这可能导致两种鸡对于应激反应具有不同的耐受程度。以上试验结果将为文昌鸡和北京油鸡生长发育规律、系统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表观遗传学依据。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类似物在母猪繁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闯, 李楠, 魏巧莉, 房晓欢, 田见晖, 翁士乔, 刘彦, 李俊杰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12-51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2
摘要 ( 254 )   PDF (696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生殖激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参与调控动物的生殖活动,也可直接作用于性腺或其他器官发挥重要功能。哺乳动物的GnRH具有相同的十肽结构,通过改变十肽结构中第六、九、十位氨基酸可合成不同的GnRH类似物。GnRH及其类似物可通过刺激促黄体素(LH)分泌、抑制雌激素受体二聚化及调节胚胎附植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GnRH及其类似物已被证明可提高猪的繁殖力。在母猪生产中,GnRH类似物的应用仍存在受胎次影响、促进排卵但不能增加产仔数等问题。文章主要从GnRH的来源与功能、GnRH及其类似物的结构、GnRH受体(GnRHR)的结构与功能、GnRH及其类似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五方面介绍了GnRH及其类似物在母猪繁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调控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王鹤洁, 秦本源, 王媛媛, 郭玉龙, 宋鹏康, 刘亚丹, 乐宝玉, 张宁芳, 成志敏, 高鹏飞, 郭晓红, 李步高, 曹果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19-52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3
摘要 ( 273 )   PDF (668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肪沉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遗传和表观遗传的调控作用。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可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机体生长发育和细胞分化等重要的生命过程。动物脂肪沉积是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肥大的结果,脂肪细胞分化是由多能干细胞经前体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转化的过程。相关研究表明,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iated receptor 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CCAAT enchancer binding protein family,CEBPs)在脂肪沉积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近期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可以通过调控脂肪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去甲基化也可影响动物脂肪沉积过程,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作者主要介绍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定义、发生位点、生物学功能、参与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过程中的酶及其作用机制,概述了脂肪沉积过程及PPARγ、C/EBPα等转录因子在脂肪沉积过程中的调控作用,重点阐述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对脂肪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旨在为阐明脂肪沉积机制及改善动物肉质品质提供参考。

预防兽医
2014-2018年广西6种猪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段群棚, 陈忠伟, 何颖, 周英宁, 李晓玉, 梁家幸, 闭炳芬, 杨思仪, 蒋冬福, 卢敬专, 李斌, 秦毅斌, 卢冰霞, 苏乾莲, 赵武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26-53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4
摘要 ( 195 )   PDF (1498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猪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态势,为预防和控制此类疫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PCR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采自广西的349份流产胎儿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及猪乙型脑炎病毒(JEV)6种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病原的检测并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份、季节之间的差异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14-2017年,6种病原的猪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36.00%)、PRRSV(16.00%)、PCV2(9.00%)、PRV(7.00%)、PPV(6.00%)和CFSV(5.00%),样品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27.06%)、PRRSV(6.18%)、PRV(5.88%)、PCV2(3.82%)、CSFV(2.35%)和PPV(2.35%)。季节因素对6种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JEV在夏季、秋季检出率较高,春季、冬季检出率较低;PRRSV一年四季检出率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CV2在春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夏季和冬季,秋季检出率较低;PRV在春季、冬季检出率较高,夏季、秋季检出率均为0;PPV在夏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检出率为0;CSFV在冬季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夏季,春季和秋季检出率均为0。流产胎儿以单一感染为主,6种病毒均存在不同程度单一感染情况,单一感染率JEV最高(23.82%)、PCV2最低(0.59%);混合感染以双重感染为主,其中以2016年双重感染情况较多,且感染组合多样;三重感染情况较少、仅在2016年送检样品中发现1例,未发现四重及四重以上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4-2017年,JEV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已成为广西部分猪场母猪流产最主要病毒性病原。PRRSV和PRV仍是目前引起广西猪场母猪流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原。

人工感染鸭源新城疫病毒对绍鸭β-防御素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许丽文, 王秋玲, 王芳芳, 刘诚刚, 马得莹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36-5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5
摘要 ( 209 )   PDF (1064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人工感染鸭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绍鸭β-防御素(avian β-defensins,AvBDs)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5只20日龄SPF绍鸭,随机分为攻毒组(27只)和对照组(18只),攻毒组采用滴鼻点眼的途径(108.38 EID50)接种鸭源NDV强毒株(Md/CH/LGD/1/2005),对照组接种磷酸盐缓冲液。在攻毒后24和48 h,从对照组及攻毒组各随机取6只鸭屠宰,分别采集肾脏、肺脏、气管、腺胃、骨髓、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法氏囊9个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样品中9种AvBD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剩余鸭每天持续观察,每隔4 d采血1次,直至24 d,检测血清抗体水平;于攻毒后24、48、72和120 h采集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以确定排毒周期。结果表明,感染该NDV毒株后,鸭没有临床发病症状和死亡情况发生;感染后鸭排毒开始于攻毒后第1天,到第5天停止,在攻毒组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中均检测到NDV。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该NDV能够诱导鸭体内产生抗NDV特异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24 h,部分鸭组织中AvBD1、AvBD2、AvBD5、AvBD6、AvBD9和AvBD16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48 h,AvBD1和AvBD6在部分鸭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感染后48 h法氏囊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脾脏中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感染后24 h的表达量。综上所述,该鸭源NDV毒株感染可诱导绍鸭体内在早期产生天然免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与病毒在机体内复制有关。

致肉牛运输热溶血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韩小丽, 任静静, 杨铭伟, 朱玲, 张锐, 剡根强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48-5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6
摘要 ( 166 )   PDF (2303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一起肉牛运输热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无菌采集病死牛心血、肺脏、肝脏和脾脏,对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PCR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具有微弱的β-溶血,瑞氏染色可见两极浓染及明显的荚膜。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甘露糖、木糖等碳水化合物,不发酵脲酶、MR-VP和吲哚,产生少量酸而不产气,结果符合溶血曼氏杆菌生化特性。PCR鉴定均为荚膜血清A2型,分离菌均含有四型菌毛相关基因ptfA、参与复制相关基因dnaN、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LktC 3种毒力基因。分离菌对小鼠的LD50值在107.83~108.50CFU/mL之间,不同菌株间小鼠LD50值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引起该批肉牛运输热的病原为携带毒力基因的荚膜血清A2型溶血曼氏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溶血曼氏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JLS-01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张淑琴, 谭斌, 刘泽余, 王超, 郭利, 孙娜, 程世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57-56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7
摘要 ( 209 )   PDF (1862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本研究利用RT-PCR从吉林省某猪场出现严重腹泻症状的仔猪病料中检测到BVDV核酸阳性,将处理后的BVDV阳性样品接种于MDBK细胞,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BVDV JLS-01。通过免疫荧光检测、5'UTR与Npro RT-PCR扩增对其分子进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毒株在MDBK细胞上盲传至8代未出现细胞病变,在免疫荧光试验中呈阳性荧光信号。RT-PCR扩增获得大小分别为280和735 bp的5'UTR和Npro片段。BVDV JLS-01株5'UTR与Npro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与LN-1和ZM-95亲缘性最近,与牛源毒株LN-1基因同源性达99.3%,提示该毒株可能来源于牛源毒株。将BVDV JLS-01株F8代细胞培养液人工感染BVDV和猪瘟病毒(CSFV)抗体阴性猪,感染猪未表现出明显的体温升高,但白细胞数量下降,并在感染猪的白细胞提取物中分离到该毒株,表明该毒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该毒株的成功分离对进一步开展BVDV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可视化LAMP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谢晶, 于吉锋, 周泷, 曹冶, 林毅, 李兴玉, 肖璐, 叶勇刚, 潘梦, 康润敏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65-5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8
摘要 ( 194 )   PDF (1972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建立简易、快速、高效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检测和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ILTV TK基因序列,设计检测ILTV的特异性环介导的等温扩增(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反应引物,通过对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特异性、敏感性和临床样品的检测,建立了ILTV 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以内引物ILT9-FIP和ILT9-BIP、外引物ILT9-F3和ILT9-B3、环引物ILT9-LB和ILT9-LF为LAMP反应引物,反应温度为66℃时,所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反应效率最高;所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ILTV(匈牙利株和王岗株),不与新城疫病毒(NDV,B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52株和H120株)、大肠杆菌、鸡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发生交叉反应,且能够检测到的病毒最低浓度达到0.06 pg/μ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100倍;采用建立LAMP方法对50个临床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4%,且与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6%。本研究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LAMP检测方法,适用于临床上ILTV的快速检测和诊断。

芽孢杆菌B13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刘韶娜, 张斌, 相德才, 赵智勇, 赵彦光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73-5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9
摘要 ( 242 )   PDF (5440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发掘有效的抗性菌以替代部分抗生素,并研究其抑菌作用,以大肠杆菌K88、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凝胶打孔法从猪肠道内容物中筛选出一株对3种病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利用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鉴定菌株,并对其抑菌条件和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到1株对大肠杆菌K88、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经鉴定确定其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并命名为芽孢杆菌B13。此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单生或成对生长。生长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在pH为6.0,温度为34℃,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时,生长速度最快;在pH为7.0,温度为35℃,以麦芽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时,抗鼠伤寒沙门氏菌、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K88活性最高。本试验通过对芽孢杆菌B13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此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抑菌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JS2017株的分离鉴定及S基因序列分析
朱海侠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82-5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30
摘要 ( 183 )   PDF (3457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采集腹泻仔猪小肠组织及肠道内容物,通过RT-PCR进行PEDV鉴定。将检测为阳性的病料组织经20 μg/mL胰酶处理后,接种到Vero细胞中进行培养,将细胞培养物进行反复冻融后,收获病毒液,进行RT-PCR鉴定。采用分段重叠策略对其S基因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毒株S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经RT-PCR鉴定,病料组织呈PEDV阳性,阳性病料接种Vero细胞盲传4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合胞体病变,空泡化,最终裂解脱落。收获的病毒液经RT-PCR鉴定后,确认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JS2017株。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JS2017株S基因序列与美国变异株OH1414、加拿大变异株ON-007、中国变异株PEDV-LYG和CH/PDS/2015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其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0%以上;其中与中国变异株YC2014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与经典株CV777、DR13株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获得的JS2017毒株是一株PEDV地方流行变异毒株,与2014年中国江苏分离株(YC2014株)亲缘关系最密切,与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

临床兽医
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2融合蛋白对新城疫(LaSota株)活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刘梅芬, 李勤楠, 马震原, 吴志明, 班付国, 闫若潜, 王华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590-5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31
摘要 ( 172 )   PDF (1601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2融合蛋白(rChIL-6-Linker-ChIL-2,重组融合蛋白)对新城疫病毒(NDV)活疫苗(LaSota株)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将90只SPF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PBS对照组、NDV弱毒苗对照组、rChIL-6-Linker-ChIL-2免疫增强组、rChIL-6蛋白免疫增强组、rChIL-2蛋白免疫增强组及rChIL-6+rChIL-2混合蛋白免疫增强组,将鸡白细胞介素重组融合蛋白水剂与LaSota株联合接种于SPF鸡,分别采用MTS法、流式细胞术、ELISA和HA/HI法检测接种前后不同时间各组鸡外周血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鸡外周血中CD3+CD4+/CD3+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免疫抗体水平等指标。结果显示,接种后7~21 d时,与NDV弱毒苗对照组相比,同时接种重组融合蛋白组鸡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外周血CD3+CD4+/CD3+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比值及血清中重组鸡IL-4蛋白(rChIL-4)、ChIL-6、ChIL-2、重组鸡IFN-α蛋白(ChIFN-α)、ChIFN-γ 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提升;HI免疫抗体较NDV弱毒苗对照组提高了1.0~1.9个滴度,较单一rChIL-6、rChIL-2对照组分别提高了0.2~0.7、0.2~1.1个抗体滴度。综上所述,rChIL-6-Linker-ChIL-2融合蛋白对NDV(LaSota株)活疫苗在鸡体内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效果。

郁金散加减方对长白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宋春洁, 吉梅, 徐佳, 霍宾, 池永宽, 申小云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600-60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32
摘要 ( 243 )   PDF (934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郁金散加减方对长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效果,从张家口顺德猪场选取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的成年长白猪20头,随机分为郁金散加减方低剂量组、郁金散加减方高剂量组、西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头。郁金散加减方组每天灌服郁金散方剂,早晚各1次,低、高剂量组分别按6、7 mL/kg体重给药;西药组每天灌服金刚乙胺,颈部皮下注射氟苯尼考,早晚各1次;对照组正常饲喂,不给药。7 d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生长性能,测定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郁金散加减方组和西药组病猪反应灵敏,体温正常,进食量增加,粪便恢复正常。低、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治愈率分别为80%、90%和60%,郁金散加减方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能极显著提高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1),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3个给药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血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和白细胞数量(WBC)(P<0.01),极显著提高血清钾(K)、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西药组和对照组(P<0.01)。表明郁金散加减方对长白猪传染性胃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郁金散加减方高剂量组效果更好。

基础兽医
仔泻康口服液药效学和分子机制研究
雒利蓉, 崔东安, 王慧, 郝智慧, 王胜义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608-62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33
摘要 ( 226 )   PDF (12372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探讨仔泻康口服液治疗仔猪腹泻的药效学和分子机制,为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试验依据。通过小肠推进试验、止泻试验、耳廓肿胀抑制试验、镇痛试验及体外抑菌试验验证仔泻康口服液的药理作用,同时利用网络药理学对仔泻康口服液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靶点预测,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仔泻康口服液治疗腹泻的特异性靶点,通过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探讨其治疗腹泻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随着剂量的增多,仔泻康口服液抗炎及镇痛效果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仔泻康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小肠碳素墨汁推进距离及推进率,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仔泻康口服液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效果更明显。本试验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了仔泻康口服液的止泻机制,其参与Wnt信号通路,调控细菌侵袭上皮细胞,同时也影响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信号等通路;MAPK信号通路通过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转录来调控其他炎症介质的生成,同时炎症介质可通过激活MAPK通路和增加细胞表面多种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细胞间黏附和炎症的进展等;NRG/ErbB信号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多个方面,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通过MEK/ERK通路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促进神经性疼痛;同时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及中枢去抑制等方式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外周神经系统,NRG/ErbB信号通过调节非髓鞘形成细胞和髓鞘形成施万细胞功能,参与外周神经痛ErbB信号,对镇痛起重要作用等。综上所述,仔泻康口服液可能从肠蠕动、抗炎、镇痛及抑菌4个方面来抑制腹泻。

犬C-反应蛋白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康业, 王羽, 胡树昆, 吴培钿, 李文美, 何小维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621-6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34
摘要 ( 413 )   PDF (2433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开展了犬C-反应蛋白(C-CRP)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定量方法的研究,旨在研制一种操作简易、灵敏度高,用于快速定量检测C-CRP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以羧基荧光微球标记的抗C-CRP单克隆抗体及羊抗鸡IgY为标记抗体,抗C-CRP单克隆抗体和鸡IgY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显示,所制备C-CRP检测试纸条的检测范围为0.5~250 mg/L,检测限为0.5 mg/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0.68%~6.94%和0.89%~8.79%,平均回收率为98.15%~101.19%,试剂与9种干扰物质无交叉反应。加速破坏稳定性试验表明试纸条可以常温放置24个月。临床样本测试发现,其与I-CHROMA试剂盒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95)。综上所述,该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且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宠物犬临床检测。

动物肠道菌群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秀琴, 黄梅清, 郑敏, 陈少莺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628-634.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35
摘要 ( 294 )   PDF (759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水貂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孙娜, 陈强, 程悦宁, 杨勇, 王改丽, 刘泽余, 张淑琴, 程世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46(2):  635-6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36
摘要 ( 194 )   PDF (2813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治疗患病水貂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山东省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7只疑似患有沙门氏菌病的病死水貂的肝脏和脾脏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分离纯化方法从样品中分离菌株,并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运用K-B药敏法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菌株耐药基因及Ⅰ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得到的7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的杆菌;生化反应检测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MR试验、枸橼酸盐、硫化氢试验均表现为阳性,初步鉴定分离菌株为沙门氏菌;PCR产物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7株分离菌均为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和多黏菌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表现为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共检测出8种耐药基因blaTEM-1blaCTX-M-1GaadA1、aac(3')-Ⅳ、aac(3')-Ⅱc、aph(4')-Ⅰa、aph(3')-Ⅶ和oqxAB,以及基因盒为aadA1、arr-3-aacA4和blaPSE-1的Ⅰ类整合子。综上可知,本试验在送检的7只患病水貂的肝脏和脾脏样品中分离到7株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均为耐药菌株,且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耐药基因呈多样性,且存在位于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扩大了耐药基因的传播范围,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治疗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