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2023年 50卷 10期
刊出日期 2023-10-05

目录
生物技术
营养与饲料
生理生化
遗传繁育
预防兽医
基础兽医
临床兽医
目录
0
封面封底
2023 Vol. 50 (10): 0-0 [摘要] ( 74 ) [HTML 1KB] [ PDF 3889KB] ( 97 )
1
目录
2023 Vol. 50 (10): 1-0 [摘要] ( 133 ) [HTML 1KB] [ PDF 715KB] ( 77 )
生物技术
3869 薛倩, 邢伟杰, 李国辉, 周成浩, 张会永, 殷建玫, 蒋一秀, 朱云芬, 韩威
基于PacBio三代测序的高质量汶上芦花鸡基因组的组装
【目的】汶上芦花鸡为中国唯一的芦花羽地方鸡品种资源,芦花基因可伴性遗传,芦花羽性状可用于雏鸡的自别雌雄。试验旨在丰富家鸡基因组信息,获取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序列,为鸡伴性芦花羽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动物,基于BGI MGISEQ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基因组特征评估,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Hi-C技术组装及构建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信息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和功能注释。【结果】试验共获得BGI二代测序数据量59.70 Gb;获得PacBio三代测序数据量31.13 Gb,reads平均长度为15 362 bp;获得Hi-C数据量95.37 Gb;拼接和初步组装得到基因组大小为1.12 Gb,经Hi-C辅助组装后,共有1.07 Gb的序列挂载到41条染色体上,挂载率95.62%,基因组contigs N50为9.61 Mb,scaffold N50为91.29 Mb,BUSCO评估为98.50%,基因组连续性和完整度良好;预测基因组有22.57%的重复序列,有426个tRNAs、56个rRNAs、260个miRNAs和308个 snRNAs;共预测得到蛋白编码基因17 338 个,其中96.00%的基因在数据库中得到了功能注释;组装获得汶上芦花鸡Z染色体长度约88.23 Mb,预测并注释到蛋白编码基因742个,这些基因显著富集于氨基酸、脂肪等代谢相关通路,在汶上芦花鸡Z染色体上准确定位了TYRP1、CDKN2ASLC45A2等羽色相关基因。【结论】研究获得了汶上芦花鸡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丰富了家鸡基因组遗传信息,准确定位了Z染色体上一些羽色相关基因。研究结果可为从全基因组水平挖掘汶上芦花鸡优异性状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2023 Vol. 50 (10): 3869-3881 [摘要] ( 214 ) [HTML 1KB] [ PDF 3217KB] ( 140 )
3882 郭朝辉, 张子豪, 李海洁, 张美娜, 江鑫, 于光晴, 李明, 刘变枝
鲤环指蛋白145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功能分析
【目的】试验旨在克隆鲤(Cyprinus carpio)环指蛋白145(ring finger protein145,RNF145)基因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初探。【方法】对鲤RNF145基因进行了克隆并测序,通过在线软件对鲤RNF145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鲤RNF145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中及在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和Poly(I∶C)刺激下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鲤RNF145基因CDS序列全长2 049 bp,编码682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鲫相似性最高;鲤RNF145蛋白分子质量为76.56 ku,理论等电点为6.16,脂肪系数为115.32 %,不稳定指数为41.87,无信号肽,含有11个跨膜螺旋,属跨膜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其定位于细胞质膜(87%)和内质网(13%);该蛋白含有TRC8-N、RING_H2_RNF145和RAD18结构域,具有α-螺旋(56.45%)、延伸链(9.68%)、β-转角(2.35%)及无规则卷曲(31.52%),与MFN2、NUGGC.1、ASZ1和TRIM36相互作用的置信度较高。早期发育阶段鲤RNF145基因mRNA表达呈先显著下降后上升,再显著下降趋势(P<0.05);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其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脏中表达量最低;SVCV1(5.6×107 TCID50/mL)在体感染24 h后,RNF145基因在肌肉、脾脏、头肾、心脏中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在肝脏中则显著下降(P<0.05);该剂量感染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rprini,EPC)时,RNF145基因表达量在12 h时开始显著升高,于48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VCV2(5.6×104 TCID50/mL)感染EPC时,鲤RNF145基因 mRNA表达量在感染后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SVCV1刺激结果不同,在体注射Poly(I∶C)(1 000 μg/mL) 24 h后,该基因在脾脏和头肾中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oly(I∶C)(10 μg/mL)感染EPC时,鲤RNF145基因mRNA表达量在感染后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试验成功克隆了鲤RNF145基因的CDS全长序列,揭示了其在不同组织、早期不同发育阶段及SVCV和Poly(I∶C)刺激下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了前期基础。
2023 Vol. 50 (10): 3882-3895 [摘要] ( 134 ) [HTML 1KB] [ PDF 5565KB] ( 64 )
3896 吴芸, 欧正淼, 李秋玉, 陈粉粉, 闫吉美
赤水乌骨鸡PITX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目的】克隆赤水乌骨鸡成对样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1(paired-like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1,PITX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PITX1基因在赤水乌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PITX1基因在鸡肌肉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材料。【方法】以赤水乌骨鸡胸肌组织cDNA为模板,克隆PITX1基因CDS区序列并测序,利用在线软件对所获序列进行比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TX1基因在赤水乌骨鸡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赤水乌骨鸡PITX1基因CDS区长909 bp,存在5处同义突变,编码302个氨基酸。赤水乌骨鸡PITX1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原鸡、绿头鸭、日本鹌鹑、兔、小鼠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9.7%、99.0%、85.0%和84.4%,与人、牛和野猪的相似性均为85.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赤水乌骨鸡和原鸡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赤水乌骨鸡PITX1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有47个潜在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修饰位点和15个O-糖基化修饰位点,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PITX1蛋白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一致。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PITX1蛋白可能与BARX1、NKX2-8、POU1F1、EGR1、NR5A1、CTNNB1、TBX5和TBX4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ITX1基因在赤水乌骨鸡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肺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腿肌,在胸肌中的表达量最低。【结论】赤水乌骨鸡PITX1基因CDS区长909 bp,编码302个氨基酸,为亲水性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PITX1基因在赤水乌骨鸡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肺脏中表达量最高。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PITX1基因功能提供参考。
2023 Vol. 50 (10): 3896-3905 [摘要] ( 118 ) [HTML 1KB] [ PDF 3725KB] ( 73 )
3906 李旭博, 蒋俊明, 何美荣, 李昊洋, 李虹, 陈思, 陈巧玲, 满初日嘎, 杜丽, 王凤阳, 高宏岩
羊源产酸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感染小鼠的转录组学研究
【目的】分离鉴定羊源产酸克雷伯菌,探讨产酸克雷伯菌对动物的致病机制。【方法】采集海南黑山羊肺脏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检测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RNA-Seq分析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分离出1株革兰阴性短杆状细菌,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上为光滑圆形的乳白色菌落。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蔗糖等几种碳水化合物,靛基质试验阳性。16S rRNA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与已公布序列的相似性>99%,鉴定该分离菌为产酸克雷伯菌,命名为KOHN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KOHN1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氨苄、麦迪霉素、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具有耐药性,而对于其余21种抗菌药敏感。分离菌KOHN1攻毒小鼠后,肺脏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到小鼠肺部充血、水肿和渗出等急性炎症。DEGs富集分析显示,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DEGs在小鼠肺脏中大量表达。【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产酸克雷伯菌,分离株对小鼠致病性较强,免疫反应通路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后续产酸克雷伯菌的临床预防、诊疗及药物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3 Vol. 50 (10): 3906-3916 [摘要] ( 106 ) [HTML 1KB] [ PDF 4430KB] ( 61 )
3917 杨雅玲, 沈雪梅, 喻世刚, 王钢, 古丽帕日·艾克拜, 刘武军
鸡环状RNA circWWP1的鉴定及组织表达研究
【目的】鉴定鸡体内存在环状RNA(circRNA)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1(circWWP1)的表达,并进一步探究其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鸡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为研究circWWP1对鸡肌肉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扩增、DNA测序、RNase R酶消化、放线菌素D处理鉴定circWWP1的真实性和稳定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WWP1的组织表达特征。利用在线软件预测circWWP1 miRNA的结合位点及其靶基因,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circWWP1-miRNA-mRNA网络图,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鸡circWWP1真实存在且稳定表达,耐受RNase R酶的消化和放线菌素D处理。circWWP1在成年鸡各组织中广泛表达,胸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仅在22日龄雏鸡胸肌和腿肌组织中表达;成年鸡胸肌、腿肌组织中circWWP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2日龄雏鸡(P<0.05)。circWWP1-miRNA-mRNA网络调控分析获得3个靶向miRNA(gga-miR-454-3p、gga-miR-130a-3p和gga-miR-301b-3p)及其下游靶向的208个基因;GO功能富集显示,circWWP1靶基因显著富集于38个GO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ircWWP1靶基因主要参与和细胞增殖、胚胎发育等过程相关的Hedgehog信号通路。【结论】circWWP1在鸡体内存在且稳定表达,在不同年龄鸡胸肌、腿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在鸡胚发育及肌肉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2023 Vol. 50 (10): 3917-3927 [摘要] ( 111 ) [HTML 1KB] [ PDF 5199KB] ( 28 )
生理生化
3928 秦欣欣, 滕文熙, 张翔, 杨雅淋, 胡玉娜, 王东羽, 芮磊, 李赞东
白来航鸡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研究
【目的】以禽类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来源MSCs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潜力。【方法】培养白来航鸡4种不同组织器官骨髓(BM)、脂肪(AT)、脐带(UC)和脾脏(S)衍生的MSC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采用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种群倍增时间变化,利用噻唑蓝细胞毒性检测法(MTT)确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不同来源MSCs的细胞毒性,并选用细胞小室检测MSCs体外迁移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方法确定MSCs体外迁移影响因素,最后选用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观察不同来源MSCs的体外分化情况。【结果】不同来源的MSCs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71、CD90和CD105等基因呈阳性表达;不同来源的MSCs表面标记物的相对表达量不同,CD2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基本相同,CD44基因在AT-MSCs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BM-MSCs(P<0.05),CD71基因在UC-MSCs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BM-MSCs(P<0.05),CD90基因在UC-MSCs和S-MSCs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BM-MSCs(P<0.01);CD105基因在S-MSCs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BM-MSCs(P<0.05)。4种来源MSCs均有较好的体外生长潜力,其中S-MSCs生产潜伏期最长(40 h)。4种来源MSCs均具有较强的体外迁移能力,S-MSCs中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其体外迁移效率较低的原因。4种来源的MSCs均具有体外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能力,其中BM-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较强,S-MSCs的成脂分化能力较强。【结论】白来航鸡4种来源的组织器官均可衍生出MSCs,且均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体外迁移及体外分化能力。4种MSCs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潜能,BM-MSCs的综合性能较优,S-MSCs的脂肪诱导分化方面优势明显。本研究加强了对禽类MSCs的了解,对MSCs治疗禽类相关疾病的研究及珍稀禽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023 Vol. 50 (10): 3928-3938 [摘要] ( 104 ) [HTML 1KB] [ PDF 4421KB] ( 105 )
3939 张娜, 郭慧君, 邱建华
谷氨酰胺对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究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为Gln缓解大肠杆菌性肠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的SPF级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模型组(ETEC)、Gln干预组(ETEC+Gln)。Con和ETEC组小鼠采用灌胃方式每天给予0.2 mL生理盐水,ETEC+Gln组小鼠给予0.2 mL 1% Gln,于试验第7天,ETEC和ETEC+Gln组小鼠采用灌胃方式给予0.2 mL 8.6×109 CFU/mL ETEC K88,试验期10 d。每天对小鼠进行称重;采用HE和PAS染色观察空肠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的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空肠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IFN-γ)、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肠上皮细胞增殖(TGF-β1、PCNA、EGF)和凋亡(Bax、Bcl-2)相关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空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相比,ETEC组小鼠体重显著下降(P<0.05),而Gln处理缓解了体重下降的趋势;ETEC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高于Con和ETEC+Gln组(P<0.05);与ETEC组相比,Gln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鼠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杯状细胞数量和黏液层厚度(P<0.05)。与Con和ETEC+Gln组相比,ETEC组小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D-乳酸(D-lac)浓度、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ETEC组相比,Gln干预显著降低了小鼠空肠IL-1β、IL-6、TNF-α、IFN-γ、TLR4、NF-κB p65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增加了小鼠空肠Occludin、Claudin-1、ZO-1、Bcl-2、PCNA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Gln干预可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和提高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等缓解ETEC K88感染引起的小鼠肠道损伤。
2023 Vol. 50 (10): 3939-3949 [摘要] ( 105 ) [HTML 1KB] [ PDF 3941KB] ( 115 )
3950 和月, 陈梦迪, 白锦蕙, 宋霁轩, 夏广军
脂源性外泌体miRNA对脂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新模式,通过其携带的miRNA、mRNA和蛋白质等活性因子调控生理和病理下的多种生物学过程。miRNA是外泌体发挥作用的主要因子之一,长19~25 nt,是非蛋白质编码的单链RNA。成熟miRNA通过与靶基因结合,导致mRNA翻译抑制或转录物降解,对脂质代谢具有调控作用。外泌体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可作为miRNA运输的良好载体将其运输至受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外泌体miRNA的调控作用可能是一种新的组织间通信。脂肪组织是畜禽主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脂肪因子对调控机体代谢稳态有重要作用。脂源性外泌体miRNA作为一种新型脂肪因子,通过体液运输至其他细胞或组织,并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影响其功能,在维持体内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脂源性外泌体miRNA在脂代谢中的分子调控作用和相关机制,旨在为研究脂源性外泌体miRNA的作用机制、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等提供理论支撑。
2023 Vol. 50 (10): 3950-3958 [摘要] ( 110 ) [HTML 1KB] [ PDF 1168KB] ( 143 )
营养与饲料
3959 孙伟丽, 陈丽红, 刘可园, 付曦瑶, 李光玉
饲粮不同代谢能水平对20~22周龄雄性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目的】旨在探究20~22周龄雄性雉鸡适宜代谢能水平,为科学饲养雉鸡、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雉鸡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各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30、11.72、12.14和12.56 MJ/kg,预试期5 d,正试期16 d,测定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饲粮代谢能水平对雉鸡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以及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雉鸡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11.72和12.14 MJ/kg组雉鸡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11.30 MJ/kg组(P<0.01),显著高于12.56 MJ/kg组(P<0.05);12.56 MJ/kg组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11.72 MJ/kg组腿肌率显著高于11.30和12.14 MJ/kg组(P<0.05);12.14和12.56 MJ/kg组雉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11.30 MJ/kg组(P<0.05)。以平均日增重为估测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此时期雄性雉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98 MJ/kg。【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20~22周龄雄性雉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98~12.56 MJ/kg。
2023 Vol. 50 (10): 3959-3966 [摘要] ( 115 ) [HTML 1KB] [ PDF 835KB] ( 89 )
3967 任斐儿, 郭翠洁, 杨帆, 陈开旭
哺乳中后期纯血马驹粪便细菌组成、丰度及多样性变化分析
【目的】旨在探究哺乳中后期纯血马驹粪便细菌组成、丰度及多样性的变化,为优化马驹哺乳期护理及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出生日期相近、体重(144.33±16.10)kg的哺乳中后期纯血马公驹5匹,进行60 d的饲养试验。于马驹断奶前(3、4和5月龄)使用无DNA酶管采集粪便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检测粪便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结果】①3、4和5月龄马驹粪便菌群中共有OTU为627个,特有的OTU数量分别为202、177和194个;3个阶段马驹粪便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马驹粪便中的菌群群落差异较小,较为稳定。②3、4和5月龄马驹粪便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和Patescibacteria等;优势菌科为毛螺旋菌科(Lachnospiraceae)、动球菌科(Planococcaceae)、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颤螺旋菌科(Oscillospiraceae)和厌氧菌科(Anaerovoracaceae)等;优势菌属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嗜冷芽孢杆菌属(Psychrobacillus)、未分类的毛螺菌属(unclassified_Lachnospiraceae)、未培养的瘤胃细菌(uncultured_rumen_bacterium)和Christensenellaceae_R_7_group等。③门水平上,5月龄马驹粪便疣微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3月龄,螺旋体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3、4月龄,纤维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4月龄(P<0.05);科水平上,3月龄马驹粪便阿克曼西亚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4和5月龄(P<0.05);属水平上,各月龄十大优势菌属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随着月龄的增加,马驹粪便菌群多样性指数呈波动性增长;粪便微生物排名前十的优势菌种类一致,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且马驹粪便中存在的差异菌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降低。
2023 Vol. 50 (10): 3967-3975 [摘要] ( 88 ) [HTML 1KB] [ PDF 2909KB] ( 85 )
3976 崔希羽, 郭亮, 夏伟光, 张亚男, 王爽, 吕艳涛, 郑春田, 陈伟
饲粮赖氨酸水平对22~33周龄山麻鸭产蛋性能及卵泡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饲粮赖氨酸水平对产蛋高峰期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及卵泡发育的影响,确定产蛋高峰期山麻鸭赖氨酸需要量。【方法】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产蛋率一致的22周龄山麻鸭54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 0.75%、0.80%、0.85%、0.90%、0.95%和1.00%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2周。记录各重复每天产蛋个数、产蛋重量,计算各阶段产蛋率、日产蛋重和料蛋比。试验期末从每重复采集3枚鸭蛋,测定蛋品质指标;并从每重复选择2只体重接近重复平均体重的试验鸭翅静脉采血后屠宰,分离并收集卵巢、各阶段卵泡和输卵管,分别测定其重量、数量及长度。【结果】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22~24周龄山麻鸭产蛋率、日产蛋重和料蛋比(P<0.05),其中0.85%赖氨酸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最高,料蛋比最低;除蛋形指数外,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山麻鸭血浆雌二醇(E2)和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血浆促卵泡激素(FSH)浓度,其中0.85%赖氨酸组血浆FSH浓度最低(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山麻鸭输卵管和卵巢重量以及输卵管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0.85%赖氨酸组山麻鸭小黄卵泡数量和总卵泡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饲粮赖氨酸水平提高,山麻鸭大黄卵泡数量和血浆尿酸含量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规律(P<0.05),经拟合饲粮赖氨酸水平为0.87%时,大黄卵泡数量最多,血浆尿酸含量最低。【结论】以生产性能、卵泡发育和血浆尿酸含量为判定指标,22~33周龄山麻鸭饲粮赖氨酸适宜水平为0.85%~0.87%。
2023 Vol. 50 (10): 3976-3984 [摘要] ( 125 ) [HTML 1KB] [ PDF 1085KB] ( 33 )
3985 袁国宏, 胡丽红, 李昌昌, 张立东, 段平平, 陆牡龙, 刘红云, 胡磊, 许贵善
饲粮中添加平菇菌糠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目的】探究全混合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平菇菌糠对湖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和脏器系数的影响,以期为平菇菌糠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月龄体重相近的湖羊公羔4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羊,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组Ⅰ(对照组)饲喂不含平菇菌糠的全混合饲粮;组Ⅱ、Ⅲ、Ⅳ和Ⅴ分别用5%、10%、15%和20%的平菇菌糠替代饲粮中的全株玉米青贮。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试验羊的生长性能、主要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和脏器系数。【结果】第30天时,组Ⅲ、Ⅳ、Ⅴ湖羊体重显著高于组Ⅱ(P<0.05)。湖羊平均日增重1~30 d组Ⅴ显著高于组Ⅰ和Ⅱ,组Ⅲ和Ⅳ显著高于组Ⅱ(P<0.05);60~90 d组Ⅰ、Ⅱ、Ⅲ显著高于组Ⅴ,组Ⅲ显著高于组Ⅳ和Ⅴ(P<0.05)。湖羊料重比1~30 d组Ⅱ显著高于组Ⅴ(P<0.05);60~90 d组Ⅳ、Ⅴ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1~90 d组Ⅴ显著高于组Ⅰ(P<0.05)。湖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组Ⅲ显著高于组Ⅱ(P<0.05);有机物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组Ⅰ和Ⅲ显著高于组Ⅱ(P<0.05);屠宰率组Ⅲ和Ⅳ显著高于组Ⅰ(P<0.05)。湖羊脾脏重组Ⅲ显著高于组Ⅱ和Ⅴ(P<0.05);肝脏指数组Ⅴ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肺脏指数组Ⅳ显著组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综合分析得出,10%平菇菌糠替代全株玉米青贮饲喂育肥湖羊完全可行,高比例(20%)的平菇菌糠添加在育肥期前2个月有较好的饲喂效果,但随着饲喂时间延长,会导致饲养效果变差,建议饲喂时间不超过2个月。
2023 Vol. 50 (10): 3985-3993 [摘要] ( 114 ) [HTML 1KB] [ PDF 911KB] ( 25 )
3994 刘淑扬, 张健玲, 王志林, 邓俊劲, 李洋, 张华, 黄金锐, 连培荣, 陈碧娴, 郭秋霞, 黄嘉麒, 张浩吉, 李家洲
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理、血浆生化、组织结构变化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从而评价重组人溶菌酶在肉鸡上应用的生物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92只1日龄健康快速型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8只(公母对半),分别设置推荐剂量组(20 000 U/kg)、3倍推荐剂量组(60 000 U/kg)、5倍推荐剂量组(100 000 U/kg),在饲粮中填加相应剂量的重组人溶菌酶;另设置一基础饲粮组作为对照组,试验期为54 d,称量黄羽肉鸡在21、42和54 d时的空腹重量,统计饲料消耗量,计算试验期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试验结束时,每组选择8只黄羽肉鸡采集血液,以检测血液常规生理指标与血浆生化指标;屠宰后采集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空肠和回肠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集鸡盲肠内容物,检测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期间各剂量组的所有肉鸡临床表现均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液生理参数方面,除饲粮添加60 000 U/kg重组人溶菌酶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血液生理指标各试验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血浆生化参数方面,添加60 000 U/kg重组人溶菌酶组血浆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对添加不同水平重组人溶菌酶肉鸡进行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现明显差异。肠道微生物组结果显示,饲喂不同水平重组人溶菌酶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也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20 000 U/kg重组人溶菌酶,具有5倍以上安全系数,即饲粮中添加100 000 U/kg以下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是安全的。
2023 Vol. 50 (10): 3994-4004 [摘要] ( 88 ) [HTML 1KB] [ PDF 3028KB] ( 63 )
4005 陈晖, 李超, 陈开旭, 臧长江, 马晨
不同谷物对断奶马驹肠道内容物酶活力、淀粉含量及VFA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不同谷物对断奶马驹肠道内容物中酶活力、淀粉含量及VFA浓度的影响,为断奶马驹肠道发育健康、养分消化、饲粮搭配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出生日期、体重(112.39 kg±7.50 kg)相近,5月龄断奶的哈萨克公马驹18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6匹,分别补喂玉米、燕麦和大麦。在相同的粗饲料条件下,以等淀粉原则确定各组精料的补喂量,进行为期60 d的补饲试验。马驹屠宰后,采集各肠段内容物,测定淀粉酶活力、淀粉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①燕麦组马驹小肠淀粉酶活力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显著高于大麦组(P<0.05);玉米组马驹小肠β-淀粉酶活力极显著高于燕麦组和大麦组(P<0.01)。②燕麦组马驹回肠支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玉米组和大麦组(P<0.01),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组(P<0.05),粪便中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大麦组(P<0.05);玉米组马驹盲肠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燕麦组(P<0.05),极显著低于大麦组(P<0.01),结肠直链淀粉含量也显著低于燕麦组和大麦组(P<0.05)。③燕麦组与大麦组回肠总VFA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玉米组马驹盲肠戊酸含量显著高于燕麦组和大麦组(P<0.05),异戊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燕麦组和大麦组(P<0.01),结肠中戊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大麦组(P<0.01)。【结论】玉米和燕麦淀粉对马驹小肠酶活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马驹回肠中燕麦淀粉的消化利用效果较好;在马驹盲肠和结肠中玉米淀粉的消化利用效果较好。
2023 Vol. 50 (10): 4005-4014 [摘要] ( 94 ) [HTML 1KB] [ PDF 883KB] ( 94 )
4015 梁铭其, 陈伟, 张亚男, 王爽, 郑春田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禽脂类代谢及繁殖性能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是家禽脂类代谢的调控生物活性分子,其中n-3 PUFA和n-6 PUFA是精子和卵子内脂质的重要组成,其含量及n-6/n-3 PUFA比与家禽的脂肪酸沉积、繁殖供能等方面息息相关。n-3 PUFA和n-6 PUFA在影响脂类代谢和繁殖性能方面相互协调和制约,其在家禽体内的代谢中共用一套生物酶,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可分别生成更长链的n-3 PUFA和n-6 PUFA,且n-3 PUFA可抑制n-6 PUFA的衍生,n-3 PUFA和n-6 PUFA在细胞的沉积中具有竞争效应。PUFA通过激活家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促进脂肪合成与分解,降低脂肪沉积。n-3 PUFA系的A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能增强精子抗氧化能力,改善精子质膜流动性,提高精子活力;n-6 PUFA是家禽精子主要的脂肪酸,可促进睾酮、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合成和分泌,促使精子生成和提高精子抗氧化能力。n-3 PUFA影响卵母细胞和胚胎的脂肪酸组成,调节家禽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提高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抗氧化能力及质量,降低细胞凋亡和胚胎死亡率;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合成相应的PG,调节雌禽卵泡发育和排卵。然而,过多的PUFA沉积可能引起脂肪沉积、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目前,饲粮中添加PUFA对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其调节家禽脂类代谢和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探讨。作者主要从PUFA在家禽的营养代谢出发,综述了n-3 PUFA、n-6 PUFA及n-6/n-3 PUFA比对其脂类代谢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PUFA在家禽营养、育种领域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023 Vol. 50 (10): 4015-4024 [摘要] ( 117 ) [HTML 1KB] [ PDF 908KB] ( 156 )
4025 程贝, 吴涛
维生素D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及其粪便菌群的影响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维生素D(VD)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和母、仔猪粪便菌群的影响。【方法】选40头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二元(长白猪×大白猪,7胎±1胎)妊娠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VD组每头母猪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 g/d VD。试验从妊娠第90天开始到第113天结束、哺乳开始到哺乳第14天结束。试验期间测定母猪繁殖性能(产程、产仔数、活仔数、木乃伊数等)和仔猪生长性能(初生窝重、断奶窝重、腹泻率等);采集妊娠113 d和泌乳14 d母猪以及哺乳14日龄仔猪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D组妊娠母猪木乃伊率和宫内生长受限(IUGR)率显著降低(P<0.05),新生仔猪平均窝重显著增加(P<0.05);VD组哺乳母猪粪便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P<0.05)。在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VD组妊娠母猪粪便微生物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泌乳母猪粪便微生物中螺旋体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哺乳仔猪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增加,螺旋体门、厚壁菌门丰度及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VD组妊娠母猪粪便微生物中Family_ⅩⅢ_AD3011_group丰度显著降低,Candidatus-saccharimonas丰度显著增加(P<0.05);泌乳母猪粪便微生物中密螺旋体属和副杆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妊娠后期-泌乳期添加VD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并可增加母、仔猪粪便菌群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密螺旋体属、副杆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善母仔猪肠道微生物结构,使肠道微生物达到新的平衡。
2023 Vol. 50 (10): 4025-4034 [摘要] ( 126 ) [HTML 1KB] [ PDF 1329KB] ( 60 )
4035 陈乐乐, 刘峰成, 龚番文, 郅可欣, 石明坤, 李泽政, 贺建华
肉桂醛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肉桂醛是肉桂等植物中所提炼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因产地、品种和部位等不同,肉桂油的主要成分也会存在差异,但主要成分均为反式肉桂醛。肉桂醛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通过破坏菌体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细菌细胞膜合成和细胞分裂,减少细菌能量来源等发挥抑菌作用;可通过激活机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和细胞凋亡途径,清除多余含氧自由基等发挥抗氧化作用;可通过抑制多种炎症信号通路,降低机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等发挥抗炎作用;可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或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脂质积累等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肉桂醛作为一种芳香族醛类的植物精油,已逐步应用于畜禽生产中,在猪生产中,添加肉桂醛可以缓解仔猪腹泻和氧化应激,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在牛、羊生产中,添加肉桂醛可以调控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和发酵系统,提高饲料消化率;在家禽生产中,添加肉桂醛可以改善肠道健康,提高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功能。文章首先综述了肉桂醛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其次阐述了肉桂醛在猪、牛、羊、家禽等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最后对肉桂醛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肉桂醛在畜禽养殖中的科学应用和在畜禽饲料中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2023 Vol. 50 (10): 4035-4044 [摘要] ( 235 ) [HTML 1KB] [ PDF 1283KB] ( 60 )
4045 吴建新, 闫振兴, 段宏伟, 吕建树, 曾建林, 马小军, 胡俊杰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湖羊瘤胃液中菌群和B族维生素丰度变化的关联分析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湖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对瘤胃液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和B族维生素表达丰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体况良好的湖羊12只,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料精粗比为3∶7,SARA组饲料精粗比为7∶3建立SARA模型。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结构变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方法分析瘤胃液中B族维生素的表达丰度,并用Pearson法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湖羊瘤胃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Chao1)显著高于SARA组,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SARA组(P<0.05)。在细菌门水平,对照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丰度显著高于SARA组(P<0.05);在细菌属水平,对照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夏普氏菌属(Sharpea)、产丁酸盐菌属(Saccharibacteria)、未分类的瘤胃球菌属(unclassified_Ruminococcaceae)显著高于SARA组(P<0.05);而未分类的脱硫弧菌属(unclassified_Desulfovibrionaceae)、未分类的梭菌属(unclassified_Clostridiales)和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显著低于SARA组(P<0.05)。对照组与SARA组筛选出VB6(吡哆醛、吡哆醇、吡哆胺)、VB3、VB9及VB12 6种差异代谢物,其表达丰度SAR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6种差异B族维生素与绝大多数瘤胃微生物具有显著相关性(R>0或R<0)。【结论】SARA改变了瘤胃液中菌群门与属水平结构,导致菌群多样性降低,增加了VB6、VB3、VB9及VB12表达丰度,且与瘤胃液中大部分菌群具有显著相关性。
2023 Vol. 50 (10): 4045-4057 [摘要] ( 76 ) [HTML 1KB] [ PDF 8149KB] ( 65 )
4058 莫潜渊, 肖德琴, 朱勇文, 杨琳, 王文策
肠道微生物降解植物多糖的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作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肠道菌群能够代谢宿主自身无法消化的多糖,与宿主之间存在一种互惠共生关系。进入肠道内的多糖是影响肠道菌群生理状态和组成的重要因素,植物中的非淀粉多糖被肠道微生物降解后,能够显著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肠道健康,不同的肠道共生菌对进入肠道内的多糖具有不同的偏好性,且降解途径复杂多样。作者简述了植物中非淀粉多糖的种类、总结了植物多糖对肠道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可降解植物中非淀粉多糖的肠道菌群及其具体降解机制进行综述,并介绍了代表性肠道益生菌中拟杆菌的各类植物多糖降解系统,以便为后续肠道微生物在多糖降解方面的功能研究及新型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023 Vol. 50 (10): 4058-4069 [摘要] ( 115 ) [HTML 1KB] [ PDF 2344KB] ( 134 )
4070 齐云霞, 吴涛, 胡晓苗, 刘伟, 朱洪龙, 韩荣伟, 杨永新, 程广龙, 赵小伟
茶多酚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茶多酚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胎次、预产期相近(产前28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茶多酚1组(TP1)、茶多酚2组(TP2),每组12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TP1、TP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每天添加15和30 g/头茶多酚,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采集奶牛的奶样和血样,测定乳成分和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P1、TP2组乳脂产量显著提高(P<0.05),TP2组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TP2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此外,TP2组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T-AOC和GSH-Px、S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TP1组(P<0.05)。【结论】饲粮添加茶多酚能够提高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乳脂产量、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血清T-AOC及SOD、CAT和GSH-Px活性升高。本试验中,添加30 g/头茶多酚效果最佳。
2023 Vol. 50 (10): 4070-4076 [摘要] ( 86 ) [HTML 1KB] [ PDF 704KB] ( 29 )
遗传繁育
4077 张浩波, 赵善江, 王欢, 徐茜, 冯志强, 王婉洁, 巩建飞, 庞云渭, 杜卫华, 朱化彬
添加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对牛体外胚胎生产、低温保存及常规冷冻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添加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nsulin-transferrin-sodium selenite,ITS)对牛体外胚胎生产、4 ℃低温保存及常规程序冷冻效果的影响,以期应用ITS提高牛体外胚胎的生产及保存效果。【方法】对屠宰场卵巢来源的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①研究在胚胎体外培养后期液M2中添加ITS对囊胚率的影响,试验分为M2中添加ITS组(M2+ITS)和M2中未添加ITS的对照组(M2-control);②研究在M2中添加ITS后进一步在前期培养液M1中添加ITS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分为M1和M2中均添加ITS组(M1+M2+ITS)和仅M2中添加ITS的对照组(M1-control);③在三气培养条件下对ITS改善胚胎发育的效果进行评估,试验分为添加ITS组(ITS)和未添加ITS的对照组(control),以上各组均统计卵裂率、7 d囊胚率及总囊胚率;④将获得的7 d牛囊胚在添加ITS的M2保存液(Hypo-ITS组)中低温保存(4 ℃)24 h后复苏培养,或者在添加ITS(Cryo-ITS组)的冷冻保存液中常规程序冷冻解冻后培养,以低温保存液中未添加ITS(Hypo-control组)和冷冻液中未添加ITS(Cryo-control组)为对照,统计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2+ITS和M1+M2+ITS组的7 d囊胚率均显著提高(P<0.05);三气培养条件下,ITS组7 d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Hypo-ITS组4 ℃低温保存复苏的牛胚胎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ryo-ITS组的常规程序冷冻解冻的牛胚胎存活率及孵化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TS可作为添加剂及低温保护剂用于提高牛体外胚胎生产及低温保存效果,但在常规程序化冷冻液中添加ITS对牛体外胚胎常规程序冷冻效果的提升并不明显。
2023 Vol. 50 (10): 4077-4084 [摘要] ( 94 ) [HTML 1KB] [ PDF 754KB] ( 40 )
4085 王宇龙, 李珂, 李栋, 史新娥, 杨公社, 于太永
基因组组装技术及其在畜禽遗传变异中的研究进展
第一、二代测序技术曾广泛应用于物种基因组组装,但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已无法满足全面检测基因组变异和完整解析基因组未知区域的需求。第三代测序技术使基因组测序迈入了长读长时代,基于三代测序数据的基因组组装已经成为各物种基因组学研究的主流选择。高质量的基因组组装在动植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进化提供了重要支持。作者综述了第一、二、三代测序技术和辅助组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绍了基因组组装算法的拼接原理、适用范围和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并结合目前已发表的畜禽基因组学研究,阐述了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在畜禽遗传变异检测和功能基因挖掘中的应用,以期为未来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2023 Vol. 50 (10): 4085-4095 [摘要] ( 89 ) [HTML 1KB] [ PDF 1426KB] ( 62 )
4096 孙文阳, 谢建亮, 施安, 陈志龙, 姜武, 王瑞刚, 侯鹏霞, 梁小军
长途运输影响安格斯育肥牛肝脏功能关键基因的筛选
【目的】研究长途运输对育肥牛体重、屠宰率及肝脏mRNA表达谱的影响,筛选长途运输影响肝脏功能的关键基因。【方法】选用体重相近的安格斯育肥公牛2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头就地屠宰,试验组13头经长途运输后屠宰,观察长途运输对体重和屠宰率的影响;此外,两组分别采集3头体重相近牛的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长途运输后牛活体重降低4.5%,屠宰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NA-Seq结果发现,长途运输组肝脏组织有182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91个基因显著下调表达。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182个上调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刺激反应的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和氧化还原酶活性,以及cAMP、MAPK和长寿调控通路等,与能量代谢及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根据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与育肥牛长途运输后肝脏能量代谢变化、肝脏细胞损伤及损伤后适应性保护机制密切相关的基因:ACOX3、FOSHSPA1AHSPA6。【结论】安格斯育肥牛经长途运输后,活体重较运输前降低4.5%,筛选得到4个长途运输影响安格斯育肥牛肝脏功能的关键基因:ACOX3、FOSHSPA1AHSPA6。研究结果为今后肉牛运输应激发生机理、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2023 Vol. 50 (10): 4096-4105 [摘要] ( 96 ) [HTML 1KB] [ PDF 4118KB] ( 9 )
4106 鲁美希, 梁素芸, 侯水生
鸭掌相关性状研究进展与分析
鸭掌作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家禽副产品,其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尺寸越大、重量越重的鸭掌越受消费者喜爱,品质育种是获得该优良性状的手段之一。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关于鸭掌形态、重量、尺寸、肉质等性状的研究,但与鸭掌品质育种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全面理解鸭掌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筛选与之相关的遗传标记,是开展鸭掌品质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可为肉鸭品种改良工作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因此,作者就有关鸭掌各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鸭掌的基本构造及鸭掌外观形态、重量、尺寸、肉质的测量指标和方法,简述了鸭掌在鸭胚胎时期的发育过程,重点讨论了影响鸭掌的尺寸、重量、外观形态和肉质的因素,从遗传角度分析了对鸭掌进行品质育种的可行性,整理了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的与鸭掌有关的基因和遗传标记,分析了鸭掌肉品质研究的现代技术和应用前景。最后,对未来鸭掌的育种方向提出了展望,主张利用现代技术对鸭掌进行准确评估,并且通过筛选与跖骨和趾骨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培育出拥有尺寸更大、重量更重的鸭掌的肉鸭品系,不仅有更高的经济价值,还有利于鸭的健康,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为肉鸭遗传改良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023 Vol. 50 (10): 4106-4113 [摘要] ( 129 ) [HTML 1KB] [ PDF 1443KB] ( 46 )
4114 闫丽欢, 肖遥, 赵健, 赵锦鹏, 薛智权, 荆小院, 冯焱
蜡样芽孢杆菌W-3木聚糖酶xynA基因原核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目的】克隆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W-3菌株的木聚糖酶基因xy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异源表达及酶学特性。【方法】采用同源扩增法克隆xyn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la-xyn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异源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并通过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利用在线软件对xynA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榉木木聚糖为底物探究xynA在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的酶学性质。【结果】xynA基因全长642 bp,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3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xynA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亚种FZB42木聚糖酶(AJD80562.1)相似性为96%,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acerans)NBRC15307木聚糖酶(AAZ17386.1)及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同家族木聚糖酶(WP-007407578.1)相似性为94%。xynA蛋白N-端含1个信号肽,理论等电点为9.42,分子质量为23.3 ku,蛋白结构稳定,为亲水性蛋白;存在5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38个磷酸化位点,属于糖苷水解酶11家族。xynA酶活性为733.826 U/mg,其最适温度为70 ℃,最适pH为9.0。在60~80 ℃、pH 8.0~11.0时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80 ℃保温1 h可保留50.3%酶活,70 ℃和pH 9.0条件下保温1 h仍保留94.63%酶活。【结论】本研究成功从天然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W-3菌株中克隆木聚糖酶xynA基因,其编码蛋白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11家族。xynA表现出耐热、耐碱、高酶活特性,对温度、pH适应范围较广。研究结果为xynA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2023 Vol. 50 (10): 4114-4124 [摘要] ( 88 ) [HTML 1KB] [ PDF 5632KB] ( 59 )
4125 叶雯, 孙东晓, 韩博
全基因组重测序在畜禽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WGRS)是对已知参考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不同个体间的全基因组水平的测序,具有检测变异类型丰富、高性价比、应用广泛等优点。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和畜禽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已成为畜禽遗传变异研究的重要工具。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可获得大量基因变异信息,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等,丰富了现有的基因组序列,形成的大量数据集为探索畜禽表型性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一个基因组信息库,以促进对畜禽遗传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利用。作者概述了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测序深度、序列比对和变异检测),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重要畜禽(牛、羊、猪、鸡)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将来侧重于整合分析重测序数据、精准表型记录和多组学信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2023 Vol. 50 (10): 4125-4132 [摘要] ( 133 ) [HTML 1KB] [ PDF 952KB] ( 94 )
4133 谢芳, 罗君谊, 陈婷, 习欠云, 张永亮, 孙加节
非编码RNA调控猪肌间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肌间脂肪含量与肉品质密切相关,决定着猪肉的风味、多汁性和嫩度等感官指标,因此,提高肌间脂肪沉积量对改善肉品质有重要作用。肌间脂肪沉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调控因子和成脂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其中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对猪肌间脂肪沉积的调控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ncRNA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均是肌间脂肪沉积的潜在调节因子,参与调控动物脂肪沉积过程。作者概述了ncRNA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肌间脂肪细胞的来源,总结了现阶段ncRNA在猪肌间脂肪沉积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猪肉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数据。
2023 Vol. 50 (10): 4133-4140 [摘要] ( 82 ) [HTML 1KB] [ PDF 772KB] ( 37 )
预防兽医
4141 李慧慧, 张美美, 元娜, 张龙超, 王立贤, 石丽君
大白猪仔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后空肠转录组学变化研究
【目的】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的广泛流行给猪场造成了严重损失。现有疫苗对其变异毒株的防控作用非常有限,从宿主角度筛选的有效免疫相关分子标记仍然缺乏。本研究旨在鉴定感染和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大白猪仔猪空肠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为PEDV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8头未吃初乳的0日龄大白猪为试验动物,使用人工乳饲喂至3日龄,随机挑选4头进行攻毒(感染组),其余4头作为对照组。收集感染后死亡及对照组仔猪的空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与病毒复制及机体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对DEGs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注释,并随机挑选5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通过对测序数据质控、比对等分析共鉴定到16 256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 coding genes,PCGs),通过差异分析鉴定到1 328个DEGs,其中629个表达上调,699个表达下调。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上调的DEGs显著参与了106个的GO条目和36条KEGG通路,主要与有机体系统和环境信号过程有关;下调的DEGs显著参与了54个GO条目和23条KEGG通路,主要与代谢反应有关。通过对CCND2、CREBBP、EGFR、MCL1、PIK3C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鉴定到1 328个DEGs,其中629个表达上调,699个表达下调,上调基因主要参与环境信息处理、有机体系统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参与代谢通路,为探究PEDV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 Vol. 50 (10): 4141-4149 [摘要] ( 77 ) [HTML 1KB] [ PDF 4010KB] ( 46 )
4150 曾一桐, 朱靓芸, 童庆芳, 黄一智, 李中华, 吴涛, 侯永清
单宁酸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
【目的】探究单宁酸(tannic acid)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复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PEDV感染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测不同浓度单宁酸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评估单宁酸对Vero和LLC-PK1细胞的毒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单宁酸对PEDV YN13毒株复制的影响;将PEDV YN13毒株更换为PEDV DR13-GFP毒株、Vero细胞系换成LLC-PK1细胞系分别进行试验,检测单宁酸对PEDV复制的影响;在病毒感染的不同时间点添加单宁酸,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on dose,TCID50)法检测单宁酸对PEDV复制的影响;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检测单宁酸在细胞外对PEDV 3C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单宁酸对细胞几乎无毒性;单宁酸能够有效抑制PEDV YN13毒株的复制,且单宁酸的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在更换毒株和细胞系后,各浓度单宁酸对PEDV的复制过程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单宁酸可以通过抑制PEDV吸附或入侵过程及病毒的早期复制发挥抗病毒活性;单宁酸对PEDV 3C样蛋白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单宁酸可以在体外通过影响病毒吸附或入侵过程抑制PEDV的感染,也可能通过抑制病毒的3C样蛋白酶的活性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
2023 Vol. 50 (10): 4150-4159 [摘要] ( 95 ) [HTML 1KB] [ PDF 4029KB] ( 112 )
4160 杨苏珍, 刘运超, 邢云瑞, 孙亚宁, 尚延丽, 张改平
基于量子点技术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免疫层析试纸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技术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B抗体免疫层析试纸,为PRV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选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的gB蛋白,采用羧基修饰的水溶性QDs,在偶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的作用下制备gB-QDs荧光标记物。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tein A,SPA)和抗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将样品垫、标记垫、吸水垫、支撑底板按生产工艺组装成基于QDs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检测该试纸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试纸的敏感性为1∶6 400。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试纸与猪瘟病毒(CSFV)、口蹄疫病毒(FMD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通过检测田间猪血清样品,对比商品化ELISA检测试剂盒,结果显示,113 份田间猪血清样品中,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血清有11份,结果一致的血清有102份,该试纸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0.3%。【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试纸检测线紫外灯下显色清晰可见,辨识度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PRV gB抗体的检测。
2023 Vol. 50 (10): 4160-4167 [摘要] ( 87 ) [HTML 1KB] [ PDF 2849KB] ( 21 )
4168 廖彬如, 余春燕, 黄巧辰, 莫玉鹏, 黄炜乾, 李磊, 韩凯欧, 王乐平, 李珣, 王晓晔
1株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和特性分析
【目的】分离有效裂解沙门氏菌的噬菌体,为探索新的沙门氏菌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鸡白痢沙门氏菌X-1014为宿主菌,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污水中分离并纯化出噬菌体。采用噬菌斑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宿主谱测定、生物学特性测试、体外抑菌试验及噬菌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评估该噬菌体。【结果】分离纯化出1株能裂解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ZH5(GenBank登录号:OM864357.1)。双层平板法结果显示,噬菌斑透亮且边缘清晰。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ZH5头部呈二十面体、头部直经约50 nm,尾部长度约20 nm。宿主谱分析结果显示,噬菌体ZH5能裂解3株沙门氏菌和1株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最佳感染复数为10,潜伏期和爆发期分别为20和60 min,裂解量约为139 PFU/cell;酸碱耐受范围为pH 4.0~10.0,且在温度为4~50 ℃的环境中能存活30 min。体外抑菌结果显示,当感染复数为10时,噬菌体ZH5对沙门氏菌X-1014和CVCC 1806抑制效果最佳。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该噬菌体全长为42 949 bp,GC含量为51.41%,其中已知功能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s,CDS)占比为52%。线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噬菌体ZH5与大肠杆菌噬菌体 Minorna相似性最高(相似性94.19%;覆盖率84%)。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噬菌体ZH5属于Drulisvirus属。【结论】本研究分离出1株能跨宿主裂解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噬菌体,为进一步研究沙门氏菌抗菌剂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2023 Vol. 50 (10): 4168-4178 [摘要] ( 108 ) [HTML 1KB] [ PDF 4487KB] ( 91 )
4179 李楠, 孟锦昕, 王建聂, 何于雯, 杨绍昌, 吕顺燕, 王静林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检测及蠓、蚊携带病毒调查
【目的】了解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在自然感染状况下病牛的带毒状况及其潜在的传播媒介种类,为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7月在云南省文山市采集疑似发病牛不同组织类型标本,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2021年8月分别在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市和双江县采集疑似LSDV感染的牛圈舍蠓、蚊标本,并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病牛不同组织及库蠓、库蚊标本中LSDV核酸;采用LSDV127基因特异引物对皮肤结节标本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利用DNAStar和Mega 6.0等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3头发病牛全血、血清、鼻拭子和皮肤结节标本中均检测到LSDV核酸,且皮肤结节标本中LSDV核酸扩增曲线信号最强;LSDV127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份皮肤结节标本(17、18和19)的病毒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与俄罗斯、泰国、越南和南非等LSDV分离株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9.7%~100%之间。共采集鉴定条带库蠓、连斑库蠓和尖喙库蠓3种,库蠓标本4 822只,库蚊标本150只。所有采集自发病牛圈舍的库蠓和库蚊标本LSDV 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自然感染LSDV的牛中,血液、鼻分泌物和皮肤结节等不同部位都可能为节肢动物媒介获得并传播LSDV提供很好的感染源;蠓、蚊等节肢动物媒介是否参与了当地LSDV的传播有必要进一步调查。
2023 Vol. 50 (10): 4179-4187 [摘要] ( 99 ) [HTML 1KB] [ PDF 2471KB] ( 17 )
4188 陈如敬, 吴学敏, 陈秋勇, 严山, 吴仁杰, 车勇良, 王隆柏, 周伦江
猪圆环病毒4型Rep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圆环病毒4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4,PCV4)复制酶蛋白(Rep),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Rep蛋白多克隆抗体。【方法】以PCV4福建株(FJ2020001)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获得Rep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Rep;将pET-30a-Re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重组Rep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鉴定鼠源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和抗体效价。【结果】成功克隆PCV4 Rep基因,构建了可表达重组Rep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5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该蛋白能被PCV4阳性血清和鼠源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制备的鼠源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6 000。【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备抗原性的PCV4重组Rep蛋白,为开发PCV4血清学诊断试剂盒和开展猪场PCV4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
2023 Vol. 50 (10): 4188-4195 [摘要] ( 83 ) [HTML 1KB] [ PDF 1209KB] ( 37 )
4196 闫普普, 刘欣, 林冰, 刘佳丽, 夏瑾瑾, 黄永熙, 白若男, 刘国平, 杨小林, 郭利伟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特征及银花甘草汤防治机制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后的生物标志基因,并对银花甘草汤进行成分鉴定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探究银花甘草汤防治PRRSV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收集PRRSV感染不同组织或机体的转录组数据,利用GEO2R在线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STRING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CytoNAC软件筛选核心蛋白,利用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感染后核心蛋白信号通路及生物学功能变化;选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分析并鉴定银花甘草汤组成成分,结合SwissTargetPredication数据库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靶点预测,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银花甘草汤对PRRSV感染的防治机制。【结果】GEO数据库的5组基因芯片共鉴定出4 476个PRRSV感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互作分析共筛选出164个核心蛋白。PRRSV感染后的主要基因特征变化为非常规核糖体蛋白S27a(RPS27A)、泛素A-52 残基核糖体蛋白融合产物1(UBA52)和RPS家族,生物学功能变化为生物合成工艺和核糖体结构等,信号转导途径包括自噬、铁死亡及凋亡。银花甘草汤共包含70个有效成分(异甘草素、刺芒柄花素等),作用于PRRSV感染的基因共189个,涉及凋亡、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其抗PRRSV感染的核心靶点包括肿瘤抑制蛋白53(TP5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MAPK1)、肿瘤坏死因子(TNF)、MAPK14等。【结论】PRRSV感染可能引起细胞自噬、铁死亡及凋亡,银花甘草汤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TP53、TNFCASP3和STAT3等基因以及细胞周期、凋亡等信号通路抵抗PRRSV感染。
2023 Vol. 50 (10): 4196-4209 [摘要] ( 108 ) [HTML 1KB] [ PDF 10196KB] ( 76 )
基础兽医
4210 辛娇娇, 索南顿珠, 娄永志, 阿旺克珠, 王新, 罡豪杰, 严佳辉, 常攀, 陈姝宇, 周洪婷, 益西措姆, 索朗斯珠, 贡嘎
西藏牦牛粪便大肠杆菌毒力特性、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分子特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牦牛作为西藏自治区人畜共患及多重耐药病原体的重要宿主之一,在养殖过程中滥用抗菌药物是导致牦牛多重耐药发展及传播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对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菌株毒力特性、耐药性、整合酶、生物被膜表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在西藏拉萨、林芝、那曲养殖户采集200份牦牛腹泻样品,利用细菌学方法使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用16S rDNA通用引物对疑似大肠杆菌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所获序列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对大肠杆菌进行7类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致病性关系密切的4类10种毒力基因,以及20个常见耐药基因和2个Ⅰ类整合子进行PCR检测,采用改良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确定分离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表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91株牦牛源大肠杆菌,对7类16种抗菌药物的纸片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克林霉素耐药性最强(87.91%),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最多出现13耐。在毒力基因检测中,STEC、ETEC、EPEC、NTEC 4类毒力基因均有阳性存在,其中F17毒力基因占59.34%(54/91),stx1毒力基因占49.45%(45/91)。在22种耐药基因分析中,blaTEM基因在分离菌株中占主导地位;其次为tetAsul1基因;在Ⅰ类整合子中,intⅠ1和intⅠ2整合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9.67%(27/91)和1.10%(1/91)。细菌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主要机制之一是生物被膜形成,在91株大肠杆菌中有48.35%(44/91)表现为弱黏附能力。当大肠杆菌STEC、ETEC检测率高时,耐药基因、Ⅰ类整合子生物被膜检测率也较高,二者呈正相关。【结论】91株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丰富,耐药基因呈多样化并与Ⅰ类整合子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试验结果为牦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 Vol. 50 (10): 4210-4222 [摘要] ( 80 ) [HTML 1KB] [ PDF 3543KB] ( 34 )
4223 白莉霞, 刘希望, 杨亚军, 秦哲, 李世宏, 葛闻博, 许笑, 冯晨婧, 李剑勇
菊苣酸介导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免疫抑制的影响
【目的】建立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模型,探究菊苣酸(cichoric acid,CA)对磷酰胺氮芥(phosphoramide mustard,PM)诱导巨噬细胞免疫抑制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为将CA开发为临床防治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为研究对象,采用ExoQuick免疫沉淀试剂盒提取外泌体,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Western blotting鉴定外泌体形态、粒径大小与浓度,以及表面标志蛋白CD63、HSP90的表达。同时,采用浓度为3 μmol/L 的PM诱导巨噬细胞24 h,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后,给予低、中、高剂量CA(25、50、100 μmol/L)进行干预,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力、中性红检测细胞吞噬能力及NTA测定外泌体粒径大小与浓度,研究CA介导外泌体增强免疫的作用机制。【结果】提取的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杯状形态完整,粒径在30~200 nm之间,标志蛋白表达清晰,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由CCK-8、中性红及NTA测定结果可见,CA在3.12~400 μmol/L浓度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无毒性作用;与PM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CA可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巨噬细胞活力及其吞噬能力(P<0.01),极显著促进外泌体的分泌(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CA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分泌,增强其细胞活力与吞噬能力激活巨噬细胞,揭示了CA增强免疫的潜在作用机理。
2023 Vol. 50 (10): 4223-4230 [摘要] ( 78 ) [HTML 1KB] [ PDF 2008KB] ( 54 )
4231 张辉, 邵乐乐, 杨永春, 季艺, 马武林, 翟祎梦, 白洪青, 周莹珊, 雷蕾, 郑亚东, 宋厚辉, 邱国强
朱鹮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与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目的】掌握浙江省德清县驯养朱鹮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耐药基因与分子特征,为治疗朱鹮大肠杆菌感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该地驯养朱鹮新鲜粪便样本,采用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大肠杆菌;进而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7种抗菌药对源自不同朱鹮的大肠杆菌分离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选择代表性菌株,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其携带qnrS1、gyrAgyrB等9种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情况,并分析其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采用接合转移分析耐药质粒水平转移情况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应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和费歇尔精确检验(Fisher exact test)分析分离株耐药表型与朱鹮年龄、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采集了98只朱鹮的粪便,经分离鉴定均获得了大肠杆菌;源自不同朱鹮的98株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呈现高度耐药(耐药率为65.3%,64/98),对其余6种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均>90%),朱鹮年龄与环丙沙星耐药性极显著相关(P<0.01);选取的31株分离株喹诺酮类耐药基因marRgyrAparCgyrB的突变株占比在3.2%~80.6%之间,携带质粒耐药基因qnrS1的菌株占比22.6%(7/31);耐药基因阳性菌株占比93.5%(29/31)并分布于6个耐药基因型,其中,marR/gyrA/parC 10株、marR/qnrS1 6株、marR 6株、gyrA/parC 3株、marR/gyrA 3株、marR/gyrB/qnrS1 1株;环丙沙星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显著相关(P=0.026),gyrAparC单基因或联合突变均与喹诺酮耐药显著相关(P=0.038);大肠杆菌分离株qnrS1基因一次接合成功率为28.6%(2/7),并可导致受体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增加。【结论】本研究鉴定了朱鹮群体大肠杆菌耐药性,并明确了朱鹮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原因是gyrAparC单基因或联合突变并携带可水平转移的耐药基因qnrS1,本研究结果为人工驯养朱鹮救护和耐药性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提示应重视朱鹮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2023 Vol. 50 (10): 4231-4242 [摘要] ( 99 ) [HTML 1KB] [ PDF 3478KB] ( 101 )
4243 张艳, 刘雪松, 薛沾枚, 杨昊天, 张国华, 张备, 李莉, 冯万宇, 王志强, 钟鹏, 史同瑞
基于LC-MS/MS分析板芪清肺组方发酵代谢差异
【目的】试验从代谢组学水平探讨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板芪清肺组方中药材的代谢差异。【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和代谢途径分析探讨板芪清肺组方中药材粉末和经贝莱斯芽孢杆菌固态发酵的板芪清肺组方药材差异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结果】发酵板芪清肺颗粒组方组(Enzyme组)和未发酵板芪清肺颗粒组方对照组(Water组)在正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34 624个差异代谢产物,在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15 762个差异代谢产物。将差异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可分为203类,正、负离子模式组间关系PCA图的区分效果良好;发酵后主要上调差异代谢物包括雌马酚、二乙酸乙二醇酯、香草乙二醇、D-鸟氨酸、喹雌酚、胆固醇和乙酰胆碱等,下调差异代谢产物包括黄曲霉素、芥酸、肉豆蔻酸和黄嘌呤等;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到27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包括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回收、精氨酸生物合成、组氨酸和嘌呤衍生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结论】板芪清肺组方发酵后差异代谢产物脂类、酮类等氨基酸显著增加,酸类氨基酸显著降低,涉及到多种氨基酸生物合成和嘌呤代谢等途径,为板芪清肺组方发酵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 Vol. 50 (10): 4243-4251 [摘要] ( 82 ) [HTML 1KB] [ PDF 3155KB] ( 60 )
4252 江蓝, 杨洛, 路心怡, 任虹霖, 王炜, 俞峰, 刘波
犬猫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随着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生理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HF治疗药物被研发,新药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已通过审查并在人医HF治疗中普及。但目前犬猫HF治疗药物研发较为缓慢,可用药物种类有限,作用通路单一,且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支撑,加快犬猫HF治疗新型药物的研发对犬猫HF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笔者以"heart failure"、"therapy"、"medicine"、"dogs"、"canine"、"cats"、"feline"等为关键词,检索了PubMed、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百度学术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回顾结果表明,目前HF治疗药物的研发核心是抑制或直接逆转心室重构,包括直接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和作用于外周循环的药物两类。研究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s,SGLT2i)、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s,ARNi)、盐皮质激素受体颉颃剂(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s,MRA)、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刺激剂和心肌肌球蛋白激动剂(cardiac myosin activators)5类药物具有HF治疗潜力。这些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动物试验或人医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它们可显著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预防或减轻有害的神经激素激活和心室重构,有望成为治疗犬猫HF的新一线药物。笔者汇总了这5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等内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犬猫HF药物研究提供思路。
2023 Vol. 50 (10): 4252-4260 [摘要] ( 177 ) [HTML 1KB] [ PDF 860KB] ( 170 )
4261 黄璟昇, 朱树馨, 康伟超, 邓志杰, 杨云梅, 刘城志, 易丹丹, 何家康, 梁正敏
抗菌肽BNBD5调节肺脏先天免疫抵御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究抗菌肽牛中性粒细胞β防御素5(bovine neutrophil β-defensins 5,BNBD5)调节肺脏先天免疫抵御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感染的作用,为防控猪胸膜肺炎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支持。【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Con)、APP感染对照组(APP)、抗菌肽BNBD5预处理后感染APP组(B5),每组10只,Con组小鼠鼻内给予2次PBS(20 μL/只),每次间隔2 d;APP组鼻内给予2次PBS(20 μL/只),间隔2 d,3 d后感染APP(107 CFU/只);B5组小鼠鼻内给予2次抗菌肽BNBD5(20 μg/只),间隔2 d,3 d后鼻内感染APP(107 CFU/只),感染6 h后剖杀所有小鼠,观察肺脏和脾脏的病变,测定脏器系数和肺脏中的细菌载量;HE染色观察肺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肺脏组织匀浆液中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IL-23、IL-17和IL-2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脏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与Con组相比,APP组小鼠被毛粗乱、精神萎靡,肺脏肿大,可见明显斑块状或点状出血,镜下可见肺脏组织有明显出血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脏中TNF-α、IL-1β、IL-17、IL-22和IL-23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但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与APP组相比,B5组小鼠精神状态较好,肺脏肿胀程度减轻,肺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未见明显斑块状出血,肺脏中的细菌载量极显著减少(P<0.01),肺脏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肺脏组织中TNF-α、IL-1β、IL-17和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脏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P<0.01)。【结论】抗菌肽BNBD5能在感染早期改善APP引起的肺脏免疫抑制,增强肺脏先天免疫杀伤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2023 Vol. 50 (10): 4261-4269 [摘要] ( 114 ) [HTML 1KB] [ PDF 4758KB] ( 28 )
4270 刘子卿, 熊威振, 任豆豆, 周守长, 刘冠慧, 许金朋
冀南地区滑液支原体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冀南地区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防控MS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2022年采集冀南地区疑似MS感染的7个规模化鸡场样品(发病鸡的气囊、腭裂或爪垫渗出液)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及PCR鉴定,对分离株进行vlhA基因分型序列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所采集样品中分离出9株疑似MS菌株,均可使液体培养基颜色变为橘黄,在固体培养基中菌落形态为典型的"煎荷包蛋"样;PCR鉴定及测序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与MS HN01株相似性为100%,表明分离株均为MS;vlhA基因分型序列结果显示,9株MS富含脯氨酸重复序列(PRR)区均为35个氨基酸,属于L型,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7%~100%,与中国其他地区L型菌株亲缘关系较近,与泰国L型菌株亲缘关系较远;MIC测定结果显示,9株MS对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泰妙菌素、多西环素、土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的MIC50/90值分别为0.25/0.25、0.5/0.5、0.5/0.5、1/1、≤0.016/≤0.016、0.062/0.125、1/1、2/2、4/4和32/32 μg/mL。【结论】本研究于冀南地区成功分离到9株L型MS,与国内其他地区MS差异较小、遗传进化相对稳定,治疗当地MS感染可选用泰妙菌素、沃尼妙林、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其次为林可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本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防控MS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2023 Vol. 50 (10): 4270-4278 [摘要] ( 86 ) [HTML 1KB] [ PDF 2851KB] ( 84 )
4279 蔡燕子, 袁子文, 张兴平, 张丰裕, 祝亚梅, 史艳, 姜立冬, 华永丽, 魏彦明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党参-甘草提取物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党参-甘草提取物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党参-甘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党参-甘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5%、1%、1.5%党参-甘草提取物,连续饲喂28 d,统计各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检测血清中IgA、IgM和IgG含量。通过TCMSP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党参-甘草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免疫抑制相关靶点,获得党参-甘草增强免疫作用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1.5.6和PyMOL软件对部分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可视化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党参-甘草提取物中剂量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血清中IgA、IgM和IgG含量显著增加,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甘草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和蒲公英赛醇,其与免疫抑制疾病交集的关键靶点有95个。党参-甘草调节免疫PPI网络中关联度最高的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关键靶点共富集到1 778个条目,主要涉及钙化醇1-单氧酶活性的正向调节、缺氧反应中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进行正向调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Bcl-2家族蛋白复合物、肽酶抑制剂复合物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党参-甘草调节免疫主要富集在PI3K-Akt、TNF、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和蒲公英赛醇与关键作用靶点IL6、VEGFA和TNF-α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饲粮添加党参-甘草提取物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PI3K-Akt、MAPK、NF-κB等信号通路相关。
2023 Vol. 50 (10): 4279-4291 [摘要] ( 88 ) [HTML 1KB] [ PDF 9991KB] ( 51 )
4292 聂结华, 马艳芝, 张志远, 徐淑凤, 廖洁丹
提高伊维菌素水溶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伊维菌素因其广谱抗寄生虫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寄生虫病和人类河盲症的治疗。有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能。但伊维菌素因其水溶性差,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制成纳米给药系统、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和自乳化给药系统是提高伊维菌素水溶性的常见方法,并可作为潜在的药物载体。纳米给药系统包括纳米混悬液、微乳液、纳米颗粒和混合胶束,通常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或纳米载体来制备,主要是通过降低药物的粒径来提高其水溶性。环糊精包合物是用环糊精(主体分子)将药物(客体分子)包嵌形成,可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还具有控制药物释放的能力。固体分散体是通过保持药物的非晶态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但非晶态的药物处于高能状态,有聚集的倾向。自乳化给药系统属于各向同性系统,由油、乳化剂、助乳化剂和药物组成,在体外加水搅拌或者体内水性环境中蠕动的状态下可自发地进行乳化形成乳液。作者就近年来提高伊维菌素水溶性的方法研究展开阐述,以期为伊维菌素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临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3 Vol. 50 (10): 4292-4300 [摘要] ( 122 ) [HTML 1KB] [ PDF 1705KB] ( 43 )
临床兽医
4301 孟庆泽, 刘景泽, 李政, 唐明尧, 邓亮, 董建宝
驴高脂血症发病机制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驴规模化繁育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困难等特点,严重危害中国驴产业的健康发展。驴的酮体生成途径不发达,加之天生的胰岛素抵抗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驴更易患高脂血症。这种疾病是由能量负平衡引发的脂肪组织过度动员,可分为由应激、肥胖、妊娠、泌乳和遗传等因素导致的原发性高脂血症,以及由各种导致机体能量负平衡的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其病因和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液脂质堆积、组织对胰岛素抵抗、原发性疾病、肠道菌群紊乱和遗传效应等。该病可通过测定血清脂质浓度结合其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也可通过找寻相关的小分子生物标志物,结合血清的甘油三酯浓度对高脂血症做出更准确的早期诊断。笔者从病因及发生机制、临床诊断方法方面对驴高脂血症进行综述,并展望了驴高脂血症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推动驴高脂血症的临床诊疗和抗病育种技术的发展。
2023 Vol. 50 (10): 4301-4309 [摘要] ( 104 ) [HTML 1KB] [ PDF 838KB] ( 30 )